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2024-06-11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共12篇)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1

一、研究背景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长期发展目标之一。农业现代化就是打破传统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封闭式农业为现代开放式农业的过程。金融主要作用是融通社会资金,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 农业现代化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 农村金融若想得以更好存在与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起始于2009年的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以下简称试验区) 覆盖了该省90%的耕地, 其核心是要建立起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机制。2013年6月, 经国务院批复, 该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涉及现代农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验区配套改革十大任务之一就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近些年,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实验区内进行了系列农村金融创新。但目前实验区内仍存在着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服务不到位等情况, 因此, 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案例研究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农村金融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金融创新现状

农业现代化打破了农村传统生产运作模式, 使农村金融需求变得复杂多样。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实验区内各涉农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省中心支行的引导下进行了金融创新的探索, 特别是2013年全省开展了围绕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的“一县一品”金融创新试点工作。从目前来看, 农村金融创新成效如下。

1. 拓宽了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及质押物范围

长期以来, 金融机构对农贷款一直受到抵押担保物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近些年, 实验区内各金融机构针对这一问题创新性地拓宽了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及质押物范围, 开展了如土地权益抵押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截至2013年末, 实验区内有11个县金融机构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未来收益权等权益类资产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 有27个县开展了粮食仓单质押贷款、农民直补资金质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

2. 拓宽了农村信贷模式

信贷模式多样化是金融较好服务于社会的特征之一。近些年, 实验区内各金融机构开发出了企业 (农户) 两户互保等信贷模式。同时, 又根据现代化农业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实际创新性地推出了以农业产业链为轴心的企业担保的信贷模式。截至2013年末, 实验区内有18个县以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以及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间的订单与合作关系为纽带, 依靠龙头企业担保, 为中小企业及上游农户提供信贷支持, 创新开发出了“龙头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户”信贷新模式, 部分地区还将农业保险、担保机构引入到了农业产业链信贷担保模式中, 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等信贷模式。

3. 创新了支付结算服务

为了做好对农支付结算工作, 实验区内各金融机构努力做好支付结算服务工作。至2013年末, 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1.37张。目前所发放的“惠农卡”、“福农卡”等集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财政贴补代理、农户小额贷款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一种创新型支付结算产品。同时, 2013年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创新性地选取了建三江和九三垦区两地增设了两个县级国库, 采取了“支付结算服务部”辐射垦区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这打破了以往国库设置到县城所导致的农业垦区在开设账户、资金汇划、异地调款、票据交换等方面所存在的困局。

(二) 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 农村金融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 金融创新以借鉴或参考其他地区为主, 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不多。其次, 各项金融创新互相独立、缺乏横向联动, 金融创新未得到有效延伸与拓展。再次, 不少金融创新产品如土地流转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尚处于试点阶段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再有目前多数金融创新并不是各金融机构基于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做出的自主性市场行为, 而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引导以及人民银行行政指令。

2. 金融创新领域窄

实验区内金融创新领域窄主要表现为:第一, 注重金融产品创新, 而金融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等落后于前者。特别是目前金融组织创新缓慢。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 并且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资本金不足、规模小、业务覆盖面窄等问题。第二, 金融创新集中于信贷领域, 而在农业保险、投资理财及其他等领域较少涉及。第三, 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 信贷创新主要集中于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的创新, 而缺少信用贷款的创新。第四, 信贷创新以短中期贷款创新为主, 长期贷款创新较少。如目前创新的土地流转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规定:若贷款对象为农民, 期限一般为一年, 若贷款对象为企业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3. 农村金融创新基础薄弱

首先, 实验区内农村金融创新缺乏法律支持。比如, 我国《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和《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宅基地不能抵押;没有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权不能抵押;凡是享受到一般补贴的农机具在2年之内不允许转让等。这些法律规定使得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部分农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其次, 农村金融创新配套机制不完善。比如, 目前实验区内担保机构少, 担保资金不足;目前尚没有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回避措施。虽然目前哈尔滨市阿城人民银行与市、区两级林业局合作, 试点建立了黑龙江省首家林业资源管理中心, 初步试运行集体林地社会化流转服务体系, 但实验区内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土地与林地产权登记、评估、交易市场, 使得农村各类权益类资产抵押贷款无法在实验区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再次,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自上而下的金融政策模式, 各基层行没有金融创新自主权, 不利于因地制宜灵活开展金融创新。

4. 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实验区内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兴农村金融机构。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及新兴农村金融机构根植于农村, 但不具备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其他各涉农金融机构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及规避风险原则的考虑, 目前仍末将开拓高成本, 高风险的农村金融市场作为其业务的重点, 由此更缺乏对农金融创新考核的有效举措, 即金融创新内在动力不足。加之目前我国对金融创新尚缺乏明显的政策激励措施, 金融创新更缺乏外在的推动力。

5. 金融创新环境尚需完善

近些年来, 实验区注重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以2013年为例, 该年度内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了黑龙江省16.4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以及2 297万自然人信用信息。同年, 黑龙江省首家信用信息中心在克山县成立。信用环境的改善为金融创新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信用建档普及面还很小, 对农贷款仍存在较高的违约率, 信用建设仍需加强。同时, 如前分析, 目前实验区内除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及新兴农村金融机构之外, 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并未将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作为其业务重点, 由此导致目前实验区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多元的有效金融竞争态势, 这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开展。

三、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一) 加强立法支持及政策引导

首先, 建议国家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 建立起符合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的法律框架, 摒弃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阻滞规定, 给予农村金融创新立法上的保障。其次, 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创新, 如财政方面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补贴, 以消除城乡金融业务利润不对等的现象, 激发金融机构开展对农业务的积极性;同时, 采取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以及奖励措施等激发金融机构对农金融创新的主动性。再次,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针对实验区内金融创新产品的相关政策规定, 扫除金融创新产品推广中的阻滞与羁绊。

(二) 建立融资担保新机制

建议国家整合目前各级政府各类专项政策扶持基金组建专项服务于“三农”的贷款担保基金和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同时, 由政府牵头, 鼓励社会各方参股成立政府引导型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吸收民间资本, 发展不同所有制类型的担保机构。另外, 扩大贷款担保物范围, 尝试开展以股权、债权抵押贷款及以专利、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新业务。再有, 做好融资担保配套服务工作, 如建立健全抵押资产的管理评估部门, 尽快建立起农村土地、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体系等。

(三) 深化目前金融创新成果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起针对实验区建设的银、证、保监管机构协调工作机制, 以强化农村金融创新的协调配合。同时, 建议金融总机构出台措施, 赋予实验区内金融分支机构一定的农村金融创新权限。此外, 建议各金融机构加强对目前已有金融创新成果的推广、管理与监督。各涉农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开发与期货相结合的金融产品以及具有特色的贷款模式。另外, 要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针对目前村镇银行管理薄弱、资本金不足等问题, 建议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地参与到其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中。

(四) 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环境建设

建议做好农村金融监管工作, 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 财税部门应加强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当前特别要做好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工作, 扩大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覆盖面, 提升信用建档质量及效率, 以营造出农村金融创新的有利环境, 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喜梅, 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2, (1) .

[2]秦秀红.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2, (10) .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2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天津滨海新区

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体制创新优势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重庆市 成都市

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形成了 成渝经济区 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根本目的在于 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架构、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成渝经济区 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 武汉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部地区 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深圳市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他的目标定位是 建立成 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仅

次于香港结构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技竞争力 都很靠前。

素有 “国际化城市、全球先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之称;目标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圳品牌。

沈阳经济区

沈阳经济区 :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率先突破;配套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发展主题突出了新型工业化 不仅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传统工业由大变强。

沈阳经济区是 副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建筑材料供应基地、轻工产品生产基地、汽车配套制造业基地、观光旅游休闲基地、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基地、钢铁生产原料供应基地、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

山西省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是地域面积最大的综改区。山西地处中部,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占全国的1/3。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

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改革要求是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义乌市

义乌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发展目标是 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区域合作优势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3

【关键词】航运;试验区;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制度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宏伟目标。[1-2]《意见》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允许上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航运支持政策先行先试,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没有先例可供借鉴的伟大事业,在借鉴乃至移植国外成功经验时,需要突破我国原有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3]由于航运政策往往与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政策相关联,需要集成推进,但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航运政策创新和试验一般都是独立、单项或某几项分别创新,很难在一个大的空间范围内或集成式试验创新。[4]《意见》赋予上海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使命,也就为上海开辟了航运政策集成创新的特殊空间。

1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意识,以贯彻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试验区”的科学布局,有利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有利于加强政策聚焦,有利于规范市场运作,从而围绕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的总战略目标,加快形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多增值、强辐射、高融合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航运体系。[5]

1.1服从大局与兼顾各方原则

从本质上讲,“试验区”意味着旧制度与政策的突破和新制度与政策的创新,需要对各方利益进行调整。因此,局部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立足于大局利益为共同目标,这是航运试验创新发展的基本准则。但是,其所面临的各方合理的实际利益又是不能回避的,“试验区”必须充分兼顾各方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在落实统一规范、政策制度发展的推进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业务合作中,都应当平等互利,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提倡互惠互利和双赢共赢。

1.2统一规范与差异发展并重原则

政策与制度统一的同时要兼顾各区差异,而同时差异必须体现政策试验规范。统一规范的内容主要指:上海市各区对“试验区”政策内涵和标准等必须保持一致,使得“试验区”具有政策一致性,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差异发展主要是指统一规范以外的方面:一是“试验区”政策的时间差异性。政策的推进时效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政策可近期推进,有的政策需逐步远期推进。二是“试验区”政策的空间差异性。主要是指在不违背大的共同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各区自身的特点、特色,在具体航运政策试点方面选取不同的区域或措施。

1.3有利于放大政策效应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构想应该能够为上海下一步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化发展储备政策空间,应该有利于已有的航运产业布局得到强化,促进发展,也应该有利于全市各区在促进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协同效应,使得新的政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主要方案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可以提出3个备选方案:(1)方案一:基于空间上“点面结合,联动发展”的“综合推进”方案;(2)方案二:构建一个空间实体的“洋山”方案;(3)方案三:以“两区合一”的“大浦东”建设为契机的“新浦东”方案。

2.1方案一:“综合推进”方案及其构想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既是一个空间区域,也是一个政策区域,是空间与政策的结合。[6]因此,可采取“点面结合”模式。“点面结合”模式既照顾政策的辐射范围,有利于放大政策效应,同时,也照顾到在一些局部区域能够实施力度更强的政策试验。“点”上的试验可以加大政策试验的力度;“面”上的覆盖可以解决注册在各区的航运企业享有政策不统一、各区之间内部竞争的问题;也可以促进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江苏、浙江以及其他地区享受到试验区的连动效应。具体构想是:“4点1面1延伸,点面结合,合理布局,联动发展”。具体含义和要素如下:

(1)“4点1面1延伸”:4个具体区域+1个全市覆盖的全范围区域+1个试验区政策延伸区(见表1)。

(2)“4点”:即4个具体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航运要素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洋山保税港试验区(比现在的保税港区范围更大一些);北外滩航运服务试验区(可与现在的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相同);外高桥航运物流试验区(包括外高桥码头区域和保税区);陆家嘴航运金融保险试验区(以小陆家嘴区域为界)。上述4点中,洋山保税港试验区是核心试验区,北外滩航运服务试验区、外高桥航运物流试验区和陆家嘴航运金融保险试验区是主体试验区。

(3)“1面”:涵盖整个上海市范围,提出相关的促进航运发展的试验性政策。

(4)“1延伸”:涵盖长三角地区内所有需要享受试验区政策的区域。

表1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综合推进”方案内涵

2.2方案二:“洋山”方案

以洋山港为核心,以现在的“洋山保税港区”为基础,形成一个连成一片的特殊关税试验区,即是一个“实体”区域。主要区域包含:小洋山、东海大桥、洋山保税港区(作适当的拓展)以及大洋山(远期)。该模式的政策试验内涵见表2所示。

表2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实体”模式内涵

2.3方案三:“新浦东”方案

主要结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目标,把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上海可从洋山港(包括邻近地区)及其与外高桥、航空港的对接3个层面,考虑建立多层次、共同发展的航运综合试验区。

一是在洋山深水港及周边地区保税港区政策落实与创新。将大、小洋山岛及至芦潮港的水域(包括东海大桥)以及未来大洋山开发区域划定为保税港区,真正实施特殊的海关监管模式。

二是浦东国际机场物流基地。浦东国际机场位于外高桥和芦潮港之间,将其作为保税加工贸易区运作有利于发展空港物流,实现海陆空物流大循环。

三是洋山保税港与外高桥保税区之间采用保税运输方式连接。洋山保税港作为上海口岸国际转口贸易的门户,其与上海现有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或将来的自由贸易区之间通过保税运输方式连通,从而扩大保税港政策的服务范围及其辐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贸易发展服务。

3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方案比选

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实施的3个方案,在政策内容、政策覆盖面上有所差异,各有利弊(见表3):

表3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布局方案比较分析

4结语

上海要在短期内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被国际广泛认可的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一个现实的途径就是要利用政策支持,寻求政策突破,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意见》赋予上海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将使上海在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支持航运发展成功经验方面加快速度,并逐步向纵深推进,从而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航运政策和航运市场环境方面的差距。

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主要航运相关政策涉及面广,且惠及全行业。因此,政策实施落实,不应集中在点上,而应“点面结合、联动发展”,否则就会在上海出现各区之间不够协调和各无关区的不合作、甚至形成恶性竞争的情况。站在全国的高度看,地域上政府可以因势利导,但不应强制,尤其可能要突破行政壁垒,跨区域建设航运中心。[7]从政策的覆盖面、灵活性、影响力和有效性判断,以及对软实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考虑,方案一兼顾上海目前航运中心建设中已经形成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在不同区域尝试不同的政策实验,也有利于在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平衡发展。因此,应优先推荐方案一,其次为方案三,最后为方案二。因此,方案一是目前最有效的、推进和创新力度最大的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真虹.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对策研究[J].水运管理,2009,31(5):18-26.

[2] 林锋.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心[J].社会科学,2010,32(6):28-36.

[3] 陈继红,真虹.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港口经济,2009,10(6):31-34.

[4] 金嘉晨,真虹.境外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经验及启示[J].水运管理,2010,32(1):11-14.

[5] 许淑君.上海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58-65.

[6] 陈继红,真虹,张婕姝.基于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中国航运市场开放政策研究[J].水运管理,2010,32(11):9-12.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4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关系不协调、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等诸多现象, 表现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因此,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发展, 关系到破解 “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鉴于此, 国内外学者就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同步发展的基础理论、内在机制、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等做了大量研究, 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分析探讨, 基于各地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难而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和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当前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 “双加速”时期, 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可以说是成都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除 “双重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分析, 并研究其发展过程中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以期对西部地区更好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发展有所裨益。

二、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现状

1.产业支撑全面增强,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近年来, 成都市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 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得到优化调整, 已形成“7+8”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水平不断优化。2012年, 成都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49.6亿元, 比上年增长16.5%;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 增长17.2%,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总量排位保持前列, 居西部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3∶46.6∶49.1, 人均GDP达57624元, ①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阶段迈进。

2.城乡统筹持续推进, 步入城镇化中后期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 随着改革的深化, 逐步触及到了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等限制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深层次领域, 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一体化制度为基础、市场化制度为核心、集约化发展机制为补充的城乡统筹的体制框架, 这种致力于城乡融合的地方创新为加速城镇化进程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2011年, 成都市GDP增速达到15.2%, 居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位, 城镇化率达到67%, 城乡收入比为2.42∶1, 是全国唯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现缩小趋势的特大城市。2012年, 成都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为65.5%,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为68.44%, 由此可见, 成都市已经进入城镇化中后期。

3.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成都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发展方式持续转变。2008年, 成都市率先起动了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市场化改革, 同年10月, 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引入农业担保、投资和保险机制, 建立起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为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奠定了基础条件。近10年来, 农业一直保持年均10.92%的高增长率, 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1年, 农业增加值已达327.3亿元,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

4.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1) 工业化与城镇化。由于成都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比较优越,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都始于建国初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生相伴。自2001年进入工业化中期, 特别是2010年向工业化后期迈进以来, 工业增长态势明显。2012年, 全市工业化率达到38.7%,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 工业化成为了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如2011年, 成都市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7%, 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42∶1, 已经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通过互动发展, 使成都市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高, 由2005年的92.5%上升到2012年的95.7%, 为工业化与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形成了与成都市的工业与服务业发展方式相匹配的产业结构。〔1〕

(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成都市通过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率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升, 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性明显好于很多城市。2012年,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1501元, 为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3377元的3.4倍。同期,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分别为47.1%和9.1% (2003年分别为37.9%和4.6%) 。目前, 成都市的城镇常住人口占67%, 进入了城镇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

(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就目前成都市的综合水平和发展阶段来看, 工业化水平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 城镇化水平相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要高, 已经步入中后期阶段, 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以城带乡和以工促农的统筹城乡格局已经形成, 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发展还相对滞后,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性不高。

三、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1) 工业化质量不高。一是工业发展速度远超过服务业发展速度。“十一五”期间,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3%,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 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 现代服务业比例仍然偏小。如2010年, 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学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分别为8.0%、4.4%、5.4%。二是工业化结构水平偏低。以2013年1~9月为例,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 占全市比重的30.6%, 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2〕从现代服务业来看, 以交通仓储和运输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两大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较大, 新兴业态发展不足。三是产业高端环节发展不足。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项目不多, 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 即便有些高技术产品, “微笑曲线”两端企业数量偏少, 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 产业升级也困难重重。

(2) 城镇化质量不优。一是中心城区首位度过高。由于单中心发展的历史沿革, 成都市城镇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在人口密度、地均产值以及人均GDP等方面远远超过二三圈层。二是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不够协调。中心城区虽已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但仍以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城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三是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推进市场机制在城乡有效作用方面, 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宅基地等产权在流转中仍面临诸多地方层面难以克服的制度障碍, 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的公共服务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3)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还不强。2011年,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为农业总产值的2.1倍, 虽然高于全国1.7倍的平均水平, 但较发达国家和地区3~4倍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二是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服务体系滞后, 服务对象和范围依然狭窄且金融服务方式单一, 主要以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 直接融资严重不足, 也就是说,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制约了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

2.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不足

(1)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一方面, 尽管成都市工业化率逐年提高, 但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从图1可以看出, 2011年, 人均GDP所反映出来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6位, 落后于城镇化率排名, 工业化动力作用不足。另一方面,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中心城区虽已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但仍以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城市近郊工业发展主阵地尚未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部分城镇尤其是非工业布点城镇的产业支撑不强, 难以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节点。〔3〕

(2)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性不高。笔者结合已有研究, 在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采用“农业产业结构偏离系数”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度的指标, 综合国内城市发展水平和地域分布因素, 选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青岛、济南、沈阳等12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的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 以及西安、重庆、武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城市, 与成都市进行对标分析, 结果显示:从 “农业产业结构偏离系数”的纵向比较来看, 自2001年以来, 成都市的该指数绝对值较大, 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偏离指数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绝对值的数值越大说明偏离程度越明显) ;〔4〕从 “农业产业结构偏离系数”的横向比较来看, 2011年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偏离系数为0.14, 远高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对标城市的平均水平, ②这说明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性不高。〔5〕

四、同步推进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1) 以产业高端化增强工业化的动力支撑。首先,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围绕重点产业, 积极推进提高产业集中度, 鼓励产业跨区域整合和配套协作, 推进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 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更高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 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其次, 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 立足整个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提升商贸业、旅游业等传统服务业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 加快推进高端服务聚集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2) 以 “产城融合”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首先, 推进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联动优化。依靠产业为动力建设城镇, 依托城镇为载体支撑产业, 提升城镇人口聚集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效应, 使市域城镇体系的主体架构与市域重大生产力布局相匹配, 三大圈层间经济规模比例更加合理。③其次, 推进“双核”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同步提升。强化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 “双核”并重的核心引领功能, 将天府新区作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主平台, 推进天府新区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一体化发展。保持中心城区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信息中心、管理中心的地位, 立足破解城市二元结构,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城市更新, 按照国际化城市标准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形态、业态、生态和文态。

2.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1) 推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产城深度融合, 建设一批产业支撑有力的特色镇, 形成主业突出、错位发展的城镇建设新格局, 统筹提升县城和重点镇的产业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人口集聚功能, 以城乡互动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成都市各城市之间以及全域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并以此促进成都城市群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同时, 增强中小城镇对农民市民化的吸引力, 进而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立城乡产业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着力构建 “三产联动”发展格局, 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2) 梯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 由紧渐松地放宽户籍迁入条件、由窄渐宽地拓展入户途径, 使其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扫清制度障碍。同时, 推进配套的公共服务改革,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良性联动的探索, 既尊重和保护农民已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以及农民对各项权利的自由处置权, 又要处理好农村保障性权利与城镇保障待遇的关系, 赋予城乡居民的自由选择权。

(3)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现有土地确权的基础上, 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重点, 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土地流转,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利,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提高进入城镇的能力。

3.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以土地、林权、房屋、股权等资源要素为资本, 多元化、多领域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 重点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主体培育,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2)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业务;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把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由农村房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扩大到林权、农业设施等农村产权。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抓住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重大机遇, 重点梳理和培育一批优质农业龙头企业, 使其顺利进入股权交易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突出发展有机高效农业和高端种养业, 做大高端种业和农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战略性产业, 大力推进高端种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集成, 提升农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支撑性产业, 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促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摘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实现融合发展, 关系到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目前, 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 但仍面临着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城镇化体系还不完善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性不高等挑战。鉴于此, 应以产业高端化增强工业化动力为支撑、从“产城融合”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着手, 促使其在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发展。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2]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成都产业差异化转型发展[R].2013.

[3][5]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成都科学发展报告——四化同步之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5

中广网重庆12月26日消息(记者刘湛)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各大城市竞争中,重庆获得教育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

1996年,直辖前1年,重庆义务教育普及率只有18.87%,中西部最低;初中毕业生能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只有56.16%;到1997年大学毛入学率也仅8%,远低于全国水平。直辖13年来,重庆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重庆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普九”;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和大学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和30%,西部排名第一。

重庆教育靠什么取得突破与发展?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说,法宝就是城乡统筹发展,敢为天下先。2003年9月,重庆在全国率先实行销号制和直接支付制,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累计偿还总额达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还清“普九”欠债的省份。

2005年以后,重庆投入45亿元改造农村学校危旧房,全面消除了40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D类危房;市财政安排资金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全国率先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仅2009年全市安排资助经费就达40亿元,惠及各类学生413万人次。

2006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提出四五年内投入资金158亿元,重点加强职业教育达标学校、示范重点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等建设,率先在6个区开始免费中职试点工作;2009年,将免费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区。2008年7月,教育部和重庆市签订《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6

【关键词】航运市场;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开放政策;船舶登记制度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提出上海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并明确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延期,洋山保税港区航运和仓储物流等企业免征营业税,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以及启运港退税等优惠政策。随后,上海市政府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上海市《实施意见》),进一步说明上述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意见》和上海市《实施意见》,试验区的部分优惠或支持政策是十分明确的。此外,国务院《意见》和上海市《实施意见》要求以试验区的形式,研究和实施国际航运相关业务支持政策,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以试验区为“先行先试”政策平台的我国航运市场开放政策值得研究。

1试验区内涵及航运市场开放政策焦点

国务院《意见》及上海市《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试验区。“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加快国际航运市场开放,借鉴发达国家(地区)航运支持政策“先行先试”,实现政策和制度创新,对全国航运产业及航运中心建设形成示范效应的特殊区域。[1-2] 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我国航运发展支持政策,进行政策和制度创新,重点体现在“试验”二字。

航运市场开放政策试点,是指对现有的航运市场和航运监管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完善、突破和创新。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是航运市场的进一步合理开放,改变现有航运市场不合理的结构,打破垄断,引入公平竞争;二是继续探索和创新航运监管制度;三是我国国际航运政策的创新试点等。

2试验区航运市场开放政策实施空间

试验区既是一个空间区域,也是一个政策区域。试验区的航运相关政策涉及面很广,且惠及全行业。[3] 因此,政策的实施不应集中在点上,而是“点面结合、联动发展”。根据国务院《意见》,当前试验区促进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先行先试”政策可以分为航运市场开放政策、航运相关税制优惠政策、航运金融和保险政策、航运服务产业集聚政策、船舶登记政策、海关监管和港航行政管理创新政策等几个方面。

政策布局具体构想是“4点1面、点面结合、合理布局、联动发展”。“4点1面”是指4个具体区域的“点”加上覆盖全上海市的“面”。“4点”即4个航运业已有相当基础的区域:洋山保税港试验区、北外滩航运服务试验区、外高桥航运物流试验区、陆家嘴航运金融保险试验区。在上述“4点”中,洋山保税港试验区是核心试验区,北外滩航运服务试验区、外高桥航运物流试验区和陆家嘴航运金融保险试验区是主体试验区。“1面”涵盖整个上海市,以便提出相关的促进航运发展的试验性政策。

航运市场开放政策,不只是“点”的问题,而是“面”的问题。航运市场开放政策实施涉及到全行业,因此其政策空间必然是以上海市为整体的“面”。

3试验区航运市场开放试点政策架构

结合国际海运政策特点以及我国航运市场实际情况,以当前国际航运试验区为平台,航运市场开放试点政策架构见表1。

4试验区航运市场开放政策试点实施建议

4.1突破我国相关服务航运的垄断和限制

4.1.1打破外籍船舶供应服务的垄断

国务院于1992年和1995年分别下发《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补充通知》。文件明确规定:对中外船舶所需物资的供应是一项涉外工作,必须适当集中。除商业系统的外籍船舶供应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供应站外,其他任何非指定供应单位(包括口岸的各种劳务性公司)和个人不得从事中外船舶的物料和伙食供应工作。[4] 200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和《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则明确为船舶提供燃物料供应的业务是放开的,应允许符合规定资质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从事船舶燃物料供应经营。[5]

事实上,逾10年来我国港口业超常规发展,造就巨大的港口船舶供应市场,仅上述两家公司根本不能满足这个巨大市场的需求,港口船舶供应市场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抑制。许多中外船公司都因为不能选择到更多更好的船供企业和船供用品而转往香港、新加坡、釜山等港去采购。

2009年10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放开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即“外籍船舶供应”)。该通知指出:“今后凡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均可从事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业务”,国家只允许商业系统外籍船舶供应公司和中远集团开展外籍船舶供应业务的历史由此结束。下一步如何做好外籍船舶供应,以及如何鼓励更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外籍船舶供应服务等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试验区可以发挥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以试验区为平台,让更多的内资企业参与船舶供应服务市场。待条件成熟后,允许在上海注册的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提供船舶供应服务,增强上海船舶供应服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4.1.2继续放开外籍船舶理货市场

我国航运业自1979年开放至今逾30年,但作为物流服务环节之一的外籍船舶理货业迟迟未能放开。[6]目前国内只有中外理和中联理货两家合法从事外籍船舶理货业务的企业。

200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放开理货行业:“适当放开理货市场,进一步规范理货业务,促进理货质量的提高,每个港口可先设立两家理货机构。”2002年7月交通部[2002]285号文件就组建第2家外籍船舶理货公司的有关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港口法》也涉及外籍船舶理货行业市场放开的问题。《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对包括理货业务在内的港口经营业务市场开放有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港口经营性业务实行多家经营、公平竞争。港口经营人不得实施垄断行为。任何组织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实施地区保护和部门保护。”

虽然港口理货业务受《港口法》调整,但并不属于港口业务。目前国内港口理货服务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尚未按照国际惯例形成良好的港口理货服务环境。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我国港口理货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和理货服务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以试验区为平台,继续放开外籍船舶理货市场,维护理货业竞争的公平性。

4.1.3打破进口航运外文文献的经营垄断

航运专业图纸、专业咨询产品一般时效性极强。然而我国航运信息传播严重闭塞,信息服务水平较低。长期以来进口航运图书、期刊市场的垄断经营导致航运外文文献资源价格高昂和经营者服务水平层次较低等问题。建议由上海市政府出面协调,发挥试验区的功能,将航运类图书和海图的进口权放到相关航运专业科研机构。以事先开列清单的方式送审,一旦审批通过,日常的进口只需报备即可,以保证进口图书、刊物、海图等及时上架。

4.1.4打破航运服务公司注册名称的“文化”禁忌

当前船舶经纪、海事服务、船舶供应等航运界常用的英文名称工商部门不准注册,这不便于上海国际航运业务的开展,甚至引起误导和误解。为方便本地内资航运服务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建议工商部门以试验区为平台,接受内资企业的英文名称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公司的图章亦可中英文同步,只需注明“法律规定需要特别许可的业务,凭许可证经营”即可。

4.2适度放开外资航运企业及其服务企业管制

4.2.1适度降低外资独立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管理企业等的进入门槛

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独立船舶所有人到上海注册,为鼓励班轮公司办事处升级,争取国际主要著名班轮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设立航运业务的地区性营运中心,为鼓励国外一流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到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建议降低独立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管理进入门槛,允许外资单船公司独资经营。

建议以试验区为平台,积极发展国际船舶运输和管理等核心业务,试点放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以下简称《国际海运条例》)等法规对于国际船舶运输和管理的政策限制,降低独立船舶所有人进入门槛,放宽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外资单船公司在上海独资经营。

4.2.2适度放开外资航运经纪公司设立限制

与境外比较,境内航运经纪业发展滞后,相关航运服务仍局限在船舶代理等低附加值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航运产业链。

建议以试验区为平台,试点放宽外资航运经纪公司设立限制。由上海市政府出面争取商务部和交通运输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试点降低外资航运经纪公司准入门槛和放宽《国际海运条例》中规定的国际海运企业、海运辅助服务业外资准入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航运经纪、船舶运输、船舶代理、船舶管理公司入驻上海经营航运服务业。允许外资航运经纪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国外著名航运经纪人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并鼓励其与国内公司合作、合资。对航运经纪行业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经纪人佣金制度。

4.2.3适度放开外资航运金融和保险机构经营许可

当前,我国境内融资手段和方法稀缺,更没有发达国家(地区)由政府和银行创办的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船公司中熟悉各种船舶融资手段和程序的专业人员和财务人员较少。国内保险公司亦缺乏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和国际认知度。船公司经常会遇到需要以保单进行担保的事宜,如果该保单所属保险公司缺乏国际知名度,则此保单的有效性难以在国际上被认定。与从事海上保险的国际大保险公司相比,中资保险公司创新能力不足,保险产品单一,风险管控能力不高,国际认可度较低,缺少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服务网络,也缺乏与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在全球主要港口均设有分支机构,或与当地最好的保险公司合作,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开展事故处理,并及时理赔。而很多中资保险公司的总部不在上海甚至不在港口城市,对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了解,无法及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建议在试验区先行开放外资航运金融和保险机构经营许可。引进外资航运金融和保险机构,促进国际航运金融和保险业务的交流和发展。引进向中小船公司融资的海外金融机构,改变国内船公司在海外融资、保险的方式。鼓励国内各中外资银行逐步开拓船公司融资业务。

4.3我国国际海运政策适度放宽试点

结合当前航运市场实际情况,我国国际海运政策适度放宽试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干线中资方便旗重箱捎带业务上。

2004年我国政府放开中外航运公司在沿海港口捎带空箱业务,以及国内船公司的中国籍船舶在沿海港口捎带重箱业务,但重箱捎带业务一直没有放开。如果干线重箱捎带政策对国内外所有航运公司都开放,对上海等枢纽港的发展可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该政策涉及沿海运输权问题,突破难度大,并且可能削弱国内干线船公司的比较优势,影响国内沿海内支线的发展,因此开放阻力重重。《海商法》和《国际海运条例》均明文禁止外籍船舶从事沿海运输。

国内船公司经营方便旗船的比例较高,目前对于中资方便旗船舶来说,沿海港口重箱捎带业务也是“禁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的船舶登记制度。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从2007年起实行为期两年、一次性的船舶“特案免税”政策。2009年,国务院《意见》进一步延长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政策。目前阻碍方便旗船顺利归国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政策不够具体,“特案免税”登记制度“就登记论登记”,航运企业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优惠政策。

如果以航运试验区为平台,在实施“第二船籍”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对中资方便旗船开放干线重箱捎带政策,将对推进上海等枢纽港发展以及“第二船籍”政策的实施起到极大的作用。

建议对实施“第二船籍”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的中资船舶开放沿海港口干线捎带重箱业务,逐步向有中国特色的航运税收制度(如吨税制)过度。[7]这一政策的效应在于:一是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我国航运公司优惠扶持政策,有利于增强国内班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吸引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在上海等枢纽港中转,提高国内港口竞争力。

5结语

根据国务院《意见》,试验区是航运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的示范基地,是我国航运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实验室”和“孵化地”。试验区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制度和政策的全面支持和保障。

国际航运市场开放政策作为试验区一项重要的“先行先试”政策,其主要内涵是动态的。根据航运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程,国际航运市场开放政策需要具备不同的内涵,也应有不同的实施需求,其概念应该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真虹.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港口经济,2009,10(6):31-34.

[2] 陈继红,真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机制与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港口,2009,24(5):3-5.

[3] 陈继红,真虹.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对策研究[J].水运管理,2009,31(5):18-26.

[4] 于东升.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之路[J].中国水运,2009,31(1):40-42.

[5] 许家义.当前我国港口船舶供应市场为何还不能正常开放[J].中国港口,2008,23(11):15-17.

[6] 田洪德,刘劲松.外轮理货行业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10-12.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7

1 基本情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地处E122~126°、N45~48°,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 m,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0.7~4.2℃,南北相差3.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151 d。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

1.1 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按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部署,2012年齐齐哈尔试验站及所属示范县共落实了14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其中齐齐哈尔试验站1处,讷河市3处,克东县2处,克山县3处,依安县2处,富裕县3处;总面积达141.47 hm2。

1.2 技术指导培训情况

2012年齐齐哈尔试验站在各示范县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指导培训,第一至第三季度累计培训次数39次,培训13 559人次,发放资料10 213份。其中,第一季度培训8次,方式为现场讲课指导,共培训1 520人次,发放资料2 390份,主要指导内容为备春耕生产指导、大豆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及测土施肥等技术;第二季度培训12次,采用现场指导并结合电视广播授课的方式,共培训4 285人次,发放资料1 585份,主要指导的内容为大豆抗春旱、保春种,田间补种,新品种简介,除草剂使用等技术;第三季度培训19次,采用现场指导并结合电视广播授课的方式,共培训7 754人次,发放资料6 238份,主要指导内容为大豆田间管理、食心虫防治、示范园区田间博览等技术。

1.3 成果展示或应用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主要的核心技术是:东北北部高寒地区重茬大豆持续增产技术,重茬大豆持续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大豆根瘤菌应用与氮肥施用技术。采用的品种有嫩丰20、克山1号、北豆14、北豆28、黑河38、合丰50、北豆5号、黑农50和合丰51优质高产品种。由于技术熟化程度高,品种选择得当,都达到了项目示范的预期效果,深受大豆种植户的认可。

2 示范基地建设成效

2.1 增产增收情况

克东示范县共落实2处示范基地,面积总计66.7 hm2,实现平均单产2 559 kg·hm-2,较全县大豆平均产量2 220 kg·hm-2,增产339 kg·hm-2,增收1 627.2元·hm-2,大豆价格按4.8元·kg-1计算,总增收2.26万kg,总增收10.848万元。与周边高产地块平均单产2 400 kg·hm-2相比,增产大豆159 kg·hm-2,增收763.2元·hm-2,大豆价格按4.8元·kg-1计算,总增收1.06万kg,总增收5.088万元。与周边一般生产田平均单产2 100 kg·hm-2相比,增产大豆459 kg·hm-2,增收2 203.2元·hm-2,大豆价格按4.8元·kg-1计算,总增收3.06万kg,总增收14.688万元。

讷河示范县落实的33.47 hm2示范基地,采取130 cm大垄6行种植、110 cm大垄4行种植和垄三栽培,实行秋季浅翻深松整地,测土施肥,先种衣剂拌种,阴干后再用大豆根瘤菌拌种,经测产,平均产量2 406 kg·hm-2,比相邻大豆品种华疆4403增产283.5 kg·hm-2,增产13.4%,增效1 360.8元·hm-2;总增产9 487.8 kg,总增收45 541.44元。比全市平均产量2 250 kg·hm-2,增产156 kg·hm-2,增效748.8元·hm-2;总增产5 220.8 kg,总增收25 059.84元。

2.2 防灾减灾及动植物疫病防控情况

齐齐哈尔试验站各示范县大豆生产中常见灾害有:旱灾、洪涝灾害、病虫草害、风灾和雹灾等自然灾害。

主要的防控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适时早播促进早出苗、早发苗和根系生长;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除尽杂草;增加中耕次数,防旱防涝,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喷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结合,防倒促长,保障增产提质,实现丰产丰收。

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上,加强重大病虫害及植物疫情防控和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预报,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治和专业化防治,积极推广高毒农药替代产品,普及生物、物理和生态等综合防控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大力扶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工作和优势作物非疫区的建设,严格检疫管理、封锁控制和扑灭措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强传入性疫情和病虫害的防治。

2.3 其它显著成效

示范基地大豆全部实现大机械作业,降低作业成本;适当增加密度,靠群体增产,增加地表叶面积,实现增产;播后或苗后化学除草减少机械作业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减少防病虫害费用;根瘤菌接种,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减少化肥投入;将各种单项技术配套组装形成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发挥综合增产能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 运行管理机制创新

项目运行的好与坏,后继发展是否有后劲,这与如何运行管理是息息相关的。齐齐哈尔试验站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其运行机制,推广“科研+政府(农业部门)+农机合作社+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也就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农业科研部门的科研成果引进试验示范后,确定出适合当地大豆生产的配套技术,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土地入股等形式集中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大型农机合作社拥有先进的农业机械,3个部门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保障了大豆示范基地的有序运行。如克东县金库大豆专业合作社的克东县大豆示范基地,由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由金库农机合作社代耕,农技、科研部门通力合作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几年的运营,效果良好。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项目资金相对不足

项目运行需要一定量的运行资金,如示范基地的良种、肥料、病虫害的补贴资金相对不足,对基地的扩大生产和下一年延续起到一定制约。应加大科技支撑及经费投入力度,使示范基地平稳有序地发展。

4.2 土地连片难度较大,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因专业合作社租地资金短缺,再加上部分农户对承包土地的依赖性过强,不愿意转租或以土地入股,造成土地连片难度较大。因此,应从政府协调和资金补助等方面入手,解决土地不能连片的问题。

4.3 缺乏专用大豆品种

生产的产品不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如高油品种含油量达不到国家规定高油指标,急缺早熟高产的高蛋白品种。应做到严把优良品种选用关,通过项目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力度。

4.4 大豆重迎茬问题在近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高毒、长残留药剂仍有销售使用。尤其是大部分农民的栽培水平不高,重茬、迎茬种植时有发生,品种杂乱,对突发性病虫害的防范意识不强。而且对大豆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体现在目前大豆产量低、价格低、相对比较效益排行靠后,项目实施困难多。应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水平,加强大豆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虫情信息,组织农民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大豆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4.5 农机和农艺不配套

缺少大垄密植种植机械,有播种机械,但中耕机械跟不上,阻碍了新种植方式的科学运行,大大地影响了新技术的发挥,降低了大豆生产水平的提高。应大力推广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模式,集成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配套机械的使用,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

参考文献

[1]韩天富.2008年度大豆产业技术发展报告[R].北京: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09.

[2]彭卓.中国大豆研发体系现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852-3862.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研究述评 篇8

关键词: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理论研究

1研究概况

对第三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展开的理论研究始于2005年, 但直到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获批之后才有大量研究论文出现。随着武汉与长株潭两个试验区的设立, 全国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布局基本完成, 2008年研究论文数量明显下降。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5~2012年论文公开发表数量见图1。20123月14日通过CNKI全文检索, 在题名中检索“综合配套改革”, 2005年至2012年的文章1546篇, 期刊535篇 (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47篇) , 硕博论文29篇, 重要学术会议论文47篇, 重要报纸877篇。就文献量而言, 2007、2008两年是发表文章最多的两年, 分别高达总文献量的21.69%和21.08%。

2基于津沪深三地的研究在成渝两地设立试验区之前的研究

在成渝两地设立试验区之前, 基于津沪深三地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 相关的主要理论问题都已涉及。

其一, 试验的背景、意义、内涵与特征。

中国改革模式面临重大转型, 如改革从以经济体制为核心向经济与社会全面深入变革转变, 从普惠向存在利益调整的多数人受惠转变, 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等。

其二, 改革开放的路径不同。从“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外来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不依赖于特殊的优惠政策, 侧重于自主创新的“内源式”的现代化模式。

其三, 试验的理论依据与空间扩散模型。

此外还对试验区的设置要求、试验重点展开的领域、津沪深三地试验状况等做了研究。

3成渝试验区设立之后的研究

2007年6月重庆市与成都市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针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研究文献迅速涌现, 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对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和意义形成共识。

第二, 明确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置在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原因。

第三, 初步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目标与任务。

第四, 初步明确了改革的主要领域和难点问题。

第五, 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

第六, 对统筹城乡改革试验进展的总结。

4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后的研究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设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前, 有少量研究针对中部地区, 主要是武汉城市圈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研究。

近期少量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来自天津、广东、海南的一些学者。迟福林和方栓喜对四批改革试验区进行了综合比较, 进一步分析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背景、意义、内涵、重点和关键。

52009年深圳试点建成以来的研究

2008年人们对改革试验区的研究热情的平静下来后, 2009有开始了初步理性的研究综合改革试验区。出现了相对区分清晰的研究领域,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统筹城乡 (教育) 综合改革。

理论界对统筹城乡的分析, 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 国内众多学者进一步的针对成渝的“统筹城乡”专题进行了细化的研究, 研究重点放在了教育综合改革上。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城乡统筹办公室研究员李涛[1]认为必须坚持农民主体性预设, 通过改革实践, 建构良性持续互动的城乡教育链;重庆市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欧岚[2]以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 对统筹城乡教育的问题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其二, 旅游。

用旅游来发展经济是近年来综合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罗明义等研究的旅游经济、旅游经济与开发、旅游政策领域。罗明义[3]等从7个方面阐述了云南省主要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探索框架;毛剑梅[4]等综合地分析了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内涵。

其三, 资源型社会/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国家综合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研究中部地区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学院管理学教授钟惠英[5]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动力机制由四方面驱动力构成;山西省吕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肖盼和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丁[6]指出推进山西省成为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客观必然性。

6近期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近期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2005年以来, 相关研究的开展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导向和宣传作用。但是, 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研究状况仍然相当薄弱, 存在一些重要不足。

第一, 研究文献呈明显的地方性分布, 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全局意义不相适应。现有文献作者和发表刊物主要分布于天津、深圳、上海、重庆、成都等获批设立试验区的省市, 其中较多研究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解释带有明显的地方倾向, 其他省市除少数论证本地区有必要设置试验区之外, 对这一关系改革大局的论题缺乏广泛深入的关注。

第二, 缺乏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风险与阻力的研究。现有文献缺乏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风险与阻力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缺乏专门的研究, 更多地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作为本区域经济社会实现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

第三, 缺乏运用现代前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证分析。除少数研究之外, 现有研究多是对改革试验的理解、描述、设想和经验总结, 缺乏运用前沿理论与方法的深入分析, 也缺少基于大量事实与数据较为严格的实证分析, 这不利于按照科学发展的原则开展改革试验。

第四, 随着改革试验区布局的基本确定, 理论界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关注热情迅速降温, 相关研究也越来越集中在统筹城乡、城市圈 (群) 建设、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操作层面, 对深层理论问题的关注迅速减少。

7对山西研究热点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 对山西研究热点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四点借鉴:

第一, 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研究应当建立在本地研究的基础上, 逐渐的转向对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综合基础理论研究, 不可狭隘专注地于对山西的专门研究, 也不可偏颇的放弃对山西本地的特色研究。

第二, 试从风险和阻力的角度研究综合改革试验区, 不可一味的研究其重要性, 要具体到可操作层次上, 对操作层的风险进行细化研究, 从而提出有助于操作借鉴意义的建议。

第三, 运用更加创新的, 但也必须是更加科学的方法和实证分析来研究综合配套改革。在对改革试验的理解、描述、设想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大量的事实和数据, 量化分析综合配套改革。

第四, 保持理性的心态对待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坚持长久的研究, 坚持要对山西综合配套改革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涛.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治理:农民视角下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和成都若干乡镇调研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5) :75-81.

[2]欧岚.统筹城乡教育的问题与实践探索—以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探索, 2009, (3) :149-150.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9

1993年,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5年, 叶集又被国家建设部、原国家体改委等11部委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12月,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 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平岗三乡, 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 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叶集已成为国内第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叶集试验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步, 但仍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 如何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更好的利用, 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1 叶集试验区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

1.1 秸秆资源现状

叶集区南依大别山, 北连江淮平原, 境内河流纵横, 林茂粮丰。全区优质稻总面积达1.27万hm2, 西瓜、脱毒山芋、无公害蔬菜、金银花、莲藕等高效经济作物近6 666.67 hm2。农业生产留下大量稻壳、玉米秆和棉花杆等多种农作物废料, 特别是叶集区几个偏远乡、村, 基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 每年秸秆产出量达10万t左右, 若是按照过去的老方法焚烧解决, 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各地政府每年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禁止秸秆焚烧, 但却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该问题。

1.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叶集试验区目前的产业定位是一个以木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园区。木材加工是叶集试验区的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 该区拥有相关企业1 000家, 年木材交易量400万m3, 板材加工量200万m3, 从业人员5万人, 占叶集总人口的1/3。

试验区是全国排名第4位、全省排名第1位的木材加工基地, 目前拥有管仲木业、林星板业、新诚板材、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一系列知名企业致力于木材加工与废料再利用。木材生产加工会产生大量的产品废料, 如木屑、树皮等, 叶集试验区年木材废料高达1.5万t左右。

试验区拥有多家对农作物秸秆和以木材废料为主的大部分工业废料收购利用的企业, 这些企业利用秸秆与废弃木料生产生物质油、刨花板, 种植蘑菇, 作锅炉燃料等。工业园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木材废料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中生产刨花板和作为锅炉燃料占绝大部分。调查发现:有28%作为生产刨花板的原材料, 40%作为锅炉燃料, 8%用来生产生物质油, 9%用来种植蘑菇, 5%用来加工木材工艺品, 剩下的10%基本送去发电厂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但是对于距离工业园区较远地区, 占叶集区60%左右的农作物秸秆由于种种原因 (如政策、储存、收购、运输等) 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利用途径少, 不得不进行焚烧

对该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意愿进行了调查, 涉及农户135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习惯焚烧秸秆, 觉得这种方法处理秸秆方便的农户约占9%;烧不烧无所谓的约占19%;不愿意焚烧, 但是不得不烧的约占32%;不会烧, 家里有利用条件的约占11%;不会烧, 有工厂收购的约占29%。在对该地区村民的调查发现, 除了少量家里饲喂牲畜或是有出售条件的的村民, 其他农户都只能将秸秆浪费。而且大部分村民知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影响, 本身也不愿焚烧秸秆, 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 不得不焚烧。

2.2 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

对该地区秸秆利用不充分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涉及农户120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工厂离得太远, 运送不方便的约占38%;每次量太少, 工厂不愿前来收购的约占22%;不知道有工厂收购的约占17%;没地方堆放秸秆的约占19%;其他原因约占4%。造成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量太少工厂收购不划算, 农户自己运送又太远不方便。目前, 农村地区田地分散, 各农户秸秆量不多, 没人组织收购自然无法形成交易模式。二是农户没有多余的空地来堆放秸秆以存够一定量再等企业来收购。农村田地基本四季都有作物, 秸秆体积大, 经济性差, 量少了无法出售;若想堆积后出售又没有足够的地点储存, 导致农户不得不有多少烧多少。三是宣传不到位, 部分农户不知道秸秆还能出售。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焚烧秸秆只堵不疏, 一味强调禁止焚烧, 却不愿花功夫考虑与企业合作事宜, 导致秸秆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3]。

3 叶集试验区秸秆的综合利用措施

3.1 政府部门积极参与

一是政府部门邀请国内专家全面分析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派专员前往一些秸秆利用良好的地区, 实地考察, 通过认真比较, 制定符合叶集地区秸秆利用的最佳方案。二是政府部门成立专项秸秆治理小组, 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新技术。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按年度逐级分解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建立考核制度, 加强目标考核。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同时给予秸秆综合利用工厂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 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优先发展,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四是在尊重农民意见的前提下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环境意识教育, 为秸秆的有效利用打好群众基础, 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五是加大秸秆利用的宣传工作, 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 在全区乃至相邻县区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 从而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5]。

3.2 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宗旨, 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 多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一是政府可以通过补贴鼓励农民饲养草食牲畜、种植蘑菇等方式, 从根源上增加秸秆的自主消费。二是倡导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三是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 通过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方式, 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四是秸秆燃料化利用, 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 2 t秸秆能源化利用热值可替代1 t标准煤, 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 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五是积极引导秸秆企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扶持秸秆企业, 争取做到秸秆全方位高效利用, 做到三赢的局面, 使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成为地方特色。

3.3 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

应在各乡村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 供村民们临时储存秸秆并且作为农民与商贩交易的场所。各农户将自家秸秆统计集中, 达到一定量后企业便可前来收购, 秸秆集体出售后再按农户各自秸秆的量结账。这样集中储存集中出售不仅解决了商贩各处收购的困难, 而且也解决了村民们临时存放秸秆的难题。收购站还提供相应的秸秆收集打包设备, 方便秸秆的收集、储存与运输。

3.4 加强农村禁烧宣传

在各乡村加强禁烧宣传, 并指导农民出售秸秆等农作物残骸。让农民们知道焚烧秸秆会受到处罚, 收集起来不仅会得到奖励还可以卖出去增加经济效益, 使农户愿意出售秸秆而不是焚烧秸秆。把秸秆焚烧收购问题作为村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依据, 让村干部真正落实各项措施[6]。政府必须针对本村镇秸秆收购问题给出完善的策划方案, 各村干部必须身体力行致力于农企合作, 必须宣传到位, 让每一个人都了解秸秆利用的方法及秸秆焚烧的处罚。

3.5 加强企业合作模式发展

对于收购农作物秸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授予环保称号, 让企业不仅得到经济利益, 而且得到政府宣传, 增加企业的知名度[7]。倡导各企业收购下到乡村, 并且对于大量需要植物残骸的企业安排日期强制依次前往乡村, 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条件下, 若不按时前往可给予一定的处罚, 如剥夺称号之类。增加农民与企业之间的互信, 而政府作为中间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不能放任任何一方, 以解决好秸秆利用的问题。

4 结语

通过对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调研, 发现目前国家对对秸秆利用项目支持不够, 不能有效促进秸秆规模化利用。对于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存在不足, 技术与资金的力量薄弱, 直接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虽然目前在试验区有一些企业开始了秸秆的深加工再利用, 但是多元化的发展链条并未很好的建立, 市场前景还需要继续开阔, 这就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 利用市场激励手段引导, 使秸秆的综合利用达到真正商业化、企业化、长效运行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新华, 孙振锋, 陈婕, 等.浅谈河北省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新技术及推广与应用[J].北方园艺, 2012 (12) :201-202.

[2]苏德华, 黄丽婕.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投资与创业, 2012 (5) :130-131.

[3]曹莹, 王秀英, 孟军, 等.秸秆利用现状及其生物炭化前景探析——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J].作物杂志, 2012 (4) :9-12.

[4]黄永强, 韩晋生.秸秆禁烧和利用农民受益是关键[J].当代农机, 2012 (11) :12-13.

[5]郑军, 史建民.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特征和困境及出路——以山东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 (3) :354-358.

[6]杨柳, 范成五, 秦松.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5) :109-112.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10

为促进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促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化, 提升云南、广西两省区对外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推动沿边开放实现新突破, 2013年11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办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为认真贯彻《总体方案》, 用足用好国务院给予云南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 2013年12月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出台, 实施意见明确了试验区建设要坚持“创新突破、先行先试, 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 力争实现1年全面启动实施、2年重点突破、3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目标。围绕总体方案提出的10项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推进的重点任务36项, 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的任务分解28项, 突出2014年重点突破任务40项, 并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据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云南省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莹介绍, 为进一步做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和云南省外汇管理局迅速行动,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及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推进建设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 统领全省人民银行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各项工作, 有效加强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迅速召开了推进建设云南省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就全省人民银行扎实推进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三是对《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研究梳理, 将由人民银行负责推动的工作整理为39项, 形成《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细分了各项工作任务, 明确了相关的工作责任, 有效确保了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四是组成多个调研组分别奔赴德宏、红河、普洱、文山、临沧等沿边州市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 准确掌握沿边州市经济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 研究并确定沿边州市经济金融发展急需、近期能够突破的政策措施, 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确定了全省人民银行2014年创新农村互助担保机制和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探索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简化外债登记程序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程序等10项重点工作, 争取《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能够开好头、起好步。五是针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任务分工, 结合云南实际各项逐一研究制定了对应的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应取得的成效, 拟定《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推进云南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5年规划》, 为推进云南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 为加快推进步伐, 人行昆明中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创新, 稳步促进跨境金融合作。拟制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办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管理办法, 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畅通现钞出入境通道, 并稳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跨境使用。推动试验区金融机构柜台挂牌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汇率的直接挂牌, 逐步实现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金融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 不断提高跨境金融合作成效。

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沿边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跨境支付体系, 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渠道。加强与周边国家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合作, 积极支持银行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 办理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 拓宽支付结算渠道。稳步推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沿边地区的使用。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创新支付服务手段,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便利化, 提升市场参与度。围绕“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服务便利、提升服务效率”的原则, 简化手续, 减少审批,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积极支持和满足云南省工程承包、技术合作企业的境外账户开立、资金境外存放、外币现钞提取、携带出境等需求, 同时, 为境内外个人合法资金的汇入、汇出提供便利化服务。

养鱼大棚循环水综合利用试验 篇11

1养殖技术

1.1养殖品种

1.1.1蜾赢蜚为端足目、钩虾亚目、蜾赢蜚科的一属。躯体筒形,背腹平扁,腹部体节愈合或分离,眼小或无,位于突出的侧叶上。腮足小。步足具长刚毛;第五步足特别长。尾节厚,常不裂开。该属包括50余种,为世界广泛分布。中囯常见的蜾赢蜚有异角蜾赢蜚,栖于海洋的潮间带、潮下带、河口半咸水或淡水中。绝大多数种栖息于泥或沙中,有管保护,或者附着于海藻等物体上。底栖种穴居的管道常呈U字形。成熟的雌体胸部育卵囊抱卵数枚。主要以悬浮的有机碎屑和硅藻为食。常为底栖大型动物的优良基础饵料,有些种可以作为鱼虾养殖的生物性饵料。

1.1.2日本对虾日本对虾是一种生活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甲壳类动物。日本对虾喜欢沙泥底,白天潜伏沙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 cm以下。日本对虾为广盐性虾类,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日本对虾属亚热带种类,有较广温度适应性。适温范围25~30 ℃,但在8~10 ℃停止摄食,5 ℃以下死亡;高于32 ℃生活不正常。日本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人工养殖时,日本对虾的饲料最好是小型低值双壳类,如蓝蛤、寻氏肌蛤等。

1.2池塘选址

本课题实施地点选择在海阳市龙山街道养鱼大棚外,试验池塘2个,养殖面积为1.067 hm2。该处池塘底质多为沙底,有进排水系统,进水使用养鱼排出的地下水(水温12~22 ℃,盐度25‰),海水理化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2_2001)》要求。

1.3池塘整修

根据所要养殖的品种,对池塘进行了挖深,池塘有效水深达到1.5 m,并对闸门等设施进行维修。

1.4 清除敌害

在对池塘进行修整后,采用30 mg/L的漂白粉对池塘底部和堤坝进行彻底消毒,并进水进行多次冲洗,使养殖池内无余氯残留。

1.5进水

12月初在池塘消毒之后,纳入自然海水,进水深度为0.8 m。

1.6蜾赢蜚养殖

1.6.1移植刚毛藻并投放蜾赢蜚移植工作是12月中旬进行的,刚毛藻移植量为1 500 kg/hm2(湿重);同时投放蜾赢蜚80 kg,平均75 kg/hm2。

1.6.2蜾赢蜚养殖管理前期蜾赢蜚数量少,水中的残饵、鱼类粪便等可以满足生产繁殖需要。在水温达到15 ℃以上时,蜾赢蜚开始大量繁殖,摄食明显增加,此时需要人工投喂饵料,主要使用豆粕,按0.5%~1.5%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养殖用水使用大棚养鱼排出的废水,切忌含药废水进入池塘,水温为12~20 ℃,随时进水,水位控制在0.8~1.0 m。

1.6.3蜾赢蜚收获从4月上旬开始收获,采用手推网根据销售需要进行轮捕,到6月20日结束,累计采捕1 186 kg。

1.7日本对虾养殖

1.7.1放苗前准备蜾赢蜚采捕结束后,将池水排放到20 cm水深,用30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清池,48 h后排干池水。排水注意在闸门处加细网防止蜾赢蜚逃跑,及时纳入新水,水深保持在1.5 m,移植刚毛藻,培养蜾赢蜚。试验表明,在漂白粉30 mg/L浓度下,可以杀死蟹类、美人虾等生物,而蜾赢蜚能够正常存活,因此消毒后不用再次接种蜾赢蜚。

1.7.2苗种放养7月20日投放日本对虾苗种,共投放16万尾,平均放养15万尾/hm2。所放养的苗种来自当地育苗厂。

1.7.3饵料虾苗投放后一周后开始适量投喂卤虫,到中后期主要投喂低值贝类(蓝蛤),蓝蛤投喂前经过清洗和破碎,每天晚上投喂1次,投量以投喂1.5 h后,无大量日本对虾觅食为宜。

1.7.4养成池水质管理养殖完全采用养鱼大棚排出的养鱼废水,由专门管道通到池塘内,并设有控制阀防止含药废水流入,养殖期间采用废水自然流入方式,每池每天流量平均为300 m2,进水水温为15~21 ℃,池塘内水温最高为26.5 ℃,最低13 ℃。

自8月1日开始向养殖池内每半个月定期投放一次光合细菌(细菌浓度50亿个/mL),用量30 kg/hm2,以改善池塘水环境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8月中旬开始,每半个月施用底质改良剂,以保持池底清洁。

1.7.5其他日常管理为了保证养殖试验的顺利实施,我们每天测量水温,观察养殖对象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定期测量体长,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为养殖对象快速生长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结果

试验池,采捕销售蜾赢蜚累计1 186 kg,平均1 111.5 kg/hm2。经现场验收日本对虾平均体重19.19 g,平均体长12.24 cm。试验池共出产日本对虾1 688.89 kg,平均1 583.4 kg/hm2,养殖成活率达到55%。产值合计24.3万元,平均产值227 805元/hm2,效益合计15.31万元,平均效益143 445元/hm2。

本次试验突出大棚养鱼废水的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水和虾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蜾赢蜚、日本对虾以及池塘内其他生物的作用,养鱼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养殖废水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养鱼废水经过本养殖模式后,水中的饵料和粪便能够被蜾赢蜚较好地利用,而蜾赢蜚又是对虾优质的饵料,不但使对虾养殖效益大大提高,而且养殖对虾饵料、药品等投入品的使用量减少。

(收稿日期:2014-12-16)

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篇12

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昆明市、文山州、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怒江州、德宏州9个州市, 总面积为22.07万平方公里, 占云南省总面积的56%, 而人口为2514.9万人,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4%。经过两年半的建设, 沿边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将来的复制、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昆明金融创新

2010年7月,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昆明建立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2011年5月,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了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2013年12月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了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昆明在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处于核心枢纽和龙头地位作用。

二、德宏金融创新

(一) “瑞丽指数”创新

2015年3月31日, 中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以兑换中心为载体, 在整合已有的瑞丽大通、瑞丽台丽、云南亚盟、天津渤海通汇4家货币兑换机构力量的基础上, 首创发布区域性中缅货币兑换中间指导价——瑞丽指数, 形成中缅货币汇率机制, 对于逐步规范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推动中缅双边经贸发展、加大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力度、服务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截至2015年末, 兑换中心业务量已达2.02亿元人民币, 是2011~2014年4年业务量总和的2倍。

(二)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 随着中缅经济往来的日趋频繁, 在德宏工作的缅籍人员也越来越多, 为了消除语言障碍, 并向他们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州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缅语叫号、缅语提示等金融创新服务。其次, 允许境外机构和个人在瑞丽购房的政策出台后, 跨境贷款业务也实现破冰。

(三) 跨境金融生态创新

首先, 在云南成立了首个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站, 为州内外籍人员提供金融维权的法律渠道。其次, 中缅双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中缅双方银行通过举行定期会晤, 增进了双边的沟通与互信, 并分别与缅甸经济银行、C B银行、环球财富银行、K B Z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 开创中缅跨境金融生态新局面。

三、普洱金融创新

(一) 与境外银行创新搭建结算平台

自2012年农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 4年期间结算业务量及结算金额逐年双双创出新高。其中, 2014年结算业务量为186笔, 涉及结算金额合计达到5.93亿元, 比2013年增长200%。随后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也加入该平台, 使得该平台业务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并成为进出口企业防范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新渠道。

(二)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

2014年8月,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率先成为全市首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4年, 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分别为761笔、624笔和30笔, 涉及金额分别达到13.63亿元、11.87亿元和2141万元, 比2013年分别增长95.83%、168%和72.94%。

(三)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 两个全省首创。澜沧县和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分别推行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和“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其次, 两个率先。一是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实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途径。二是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 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西双版纳金融创新

(一) 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 2014年9月23日, 勐腊农村信用社在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通过金融服务终端PO S机设立首个在老挝的金融支付服务点。截止2015年5月末, 该服务点共发生人民币交易笔数2454笔, 金额405万元。其次, 推动境外边贸企业开立人民币N R A账户 (Non-Resisdent Acountment) , 用于跨境贸易结算, 截至2015年5月, 境外企业在州内银行总共开立人民币N R A账户72户, 其中, 在2015年1~5月期间, 账户涉及清算的人民币资金达到2.54亿元。再次, 境外机构或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现金业务实现零的突破。

(二) 货币兑换业务创新

首先, 在2015年7月, 由勐腊县农村信用社与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特许机构+商业银行”的货币兑换点在磨憨联检楼内开设, 截至2015年10月末, 总共办理兑换业务232笔, 其中人民币分别兑换老挝基普、美元和泰铢的金额为89.79万元人民币、8.35万元人民币和10.87万元人民币。其次, 实现本外币兑换业务范围和对象由个人延伸和扩大至贸易业务和机构对象。

(三)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4月末, 完成辖区内10.93万户农户经济信用档案采集, 占总农户数的75.28%, 同时创建78832户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其次,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全州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等绿色农业生态贷款, 截至2015年4月末, 该类贷款共38笔, 涉及贷款余额7 75万元, 从而使得20个绿色经营主体从中受益。

五、临沧金融创新

(一) 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创新

采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运行模式, 率先在全省开展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2014年6月24日, 通过移动PO S机具在缅甸开设3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 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和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2015年7月23日, 又相继在与沧源、耿马、镇康三个边境县接壤的缅甸佤邦、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掸邦北部省腊戌县布放12个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 全市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达到15个, 布放数量居全省首位, 占全省布放总数的75%。截至2015年末, 累计办理业务1535笔, 涉及金额141.59万元, 服务区域辐射范围由以前的边境线30公里延伸至70公里, 惠及境外居民12万余人。

(二) 全国创新试点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跨境携带证业务

2014年, 在镇康县南伞口岸成功办理全国首笔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境携带证结算业务。截至2014年4月末, 全市3个边境口岸共受理3家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携带证结算业务10笔, 涉及金额2261.91万元。

(三) 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账户使用范围

沧源县农行、信用社开展对持有缅甸佤邦身份证的居民到市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试点, 解决境外居民到我国境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难的问题。

(四) 创新实践国际结算业务

农行临沧分行与缅甸经济银行滚弄分行合作互开账户、缅甸佤邦银行到沧源县农行开立同业往来清算账户, 积极推动国际结算业务的开展。

六、保山金融创新

(一)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创新

农行保山市分行与缅甸板瓦开发银行互开人民币结算账户, 截至2015年6月末, 累计发生业务19笔, 涉及金额3765万元。腾冲农村信用社实现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零的突破, 截至2015年6月末, 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笔, 合计金额518万元。

(二) “三农”金融改革创新

保山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双双实现突破。市内首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在施甸县诞生, 而10个乡镇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则在龙陵县建立, 通过资源整合, 提高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等“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理的便利化程度。昌宁县以核桃林收益权进行抵押贷款, 实现经济林果权抵押贷款零突破, 龙陵县成功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末, 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1亿元, 余额7.05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8笔、287万元, 余额192.5万元。农村房屋 (宅基地) 抵押贷款累计发放81笔、691.8万元, 余额479.7万元。

(三)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市政府出台《保山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 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现今, 全市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相继推出“贷免扶补+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烤烟封闭贷款模式、“担保公司+合作社”贷款模式, 以及“企业+合作社+林权”联保贷款模式等农村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15年末, 全市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 比2014年末的100个增长55%, 贷款余额2.70亿元, 当年累计发放金额2.63亿元, 带动农户数21792户,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七、红河金融创新

(一) YD指数创新

2016年3月17日, 云南省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兑越南盾指导性汇率在河口4家外汇指定银行及1家外币兑换公司同时发布, 简称Y D指数。Y D分别代表人民币代码C N Y和越南盾代码V N D的尾字母。Y D指数是由河口地区各主要结算银行及货币兑换公司统一发布的人民币兑换越南盾指导性汇率, 该指数由河口地区各成员单位采用轮值方式, 通过每个工作日采集报价样本计算得出并公布。2016年6月起, 文山州参与到指数的发布, 由文山州麻栗坡与红河州河口成功联合发布Y D指数, 参与发布的机构达到8家, 进一步扩大Y D指数的影响力。Y D指数的发布有利于规范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市场, 为逐步形成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 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 中越两国间人民币现钞调运的重任由农行河口支行承担。其次, 推动境外企业和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再次, 2014年3月6日, 河口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功办理了第一笔贸易项下越南盾兑换人民币业务, 此举标志着河口乃至红河州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从个人扩展到所有贸易及服务贸易业务, 而范围则由个人扩大到境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三) 跨境保险创新

一方面, 积极探索开展跨境旅游保险和出入境人员保险等跨境保险合作业务, 另一方面, 因地制宜扩展机动车保险服务, 并在河口县实施机动车使用补充保险方案, 实现我省跨境保险业务零的突破。

(四) 城乡产权交易中心创新

2014年4月15日, 开远市成立了云南省首家县级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随后还将在全州其余县市建立城乡产权交易中心, 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 为全面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文山金融创新

(一)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首先, 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创新。2014年5月, 农行麻栗坡支行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实现互开本币账户, 开创了文山州境内外银行边贸结算新渠道, 结束了之前与越南进行跨境结算需通过河口转汇的历史。创新业务积极推动了全州跨境人民币业务量逐年攀升, 累计人民币结算量由2014年8月末的5055万元, 增加至2015年末的10885.09万元, 一举突破亿元大关。其次, 在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实施跨境移动金融惠边应用创新。

(二)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首先, “三农”金融改革创新。2014年7月1日实行的全国首个地方金融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条例》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三农”、推动“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提供制度保障。累计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由2014年8月末的9.9亿元增加至2015年末的55.8亿元。其次, 村镇银行相继开业。2016年3月底, 由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 在州内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和广南县发起设立4家长江村镇银, 提供更便利的“三农”金融服务。

九、怒江金融创新

2015年9月4日, 农行怒江分行成为全州首家在泸水县片马口岸境外的缅甸克钦邦大田坝和岗房两地布设两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州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设立, 大大提高了缅甸边民在当地服务点办理人民币存取款、转账汇款和缴费等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创新、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两年半的建设, 沿边9州市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并在全国或全省首创独具云南特色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创新、货币兑换业务创新、“三农”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跨境保险创新等金融创新。通过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研究, 对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推动云南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郑艳玲.“瑞丽指数”:领跑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形成——德宏中支在全国首创中缅货币兑换汇率机制[J].时代金融.2016 (1) .

[2]罗本祥.德宏州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 (11) .

[3]陈文玉.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区域人民银行服务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水平——对普洱市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辖区工作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5 (10) .

[4]孙翌.云南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为例[J].时代金融.2015 (8) .

上一篇:父亲的记忆力下一篇:工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