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服务供应链

2024-05-16

外贸服务供应链(通用7篇)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1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部市场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国内成本增长与出口订单的萎缩,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出口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需要进入新的转型发展阶段,成为与专业化分工相匹配的服务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J是为了解决外贸服务这一环的“互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是我国外贸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外贸综合服务的政策性背景

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国六条”,其中包含“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第一次在政府层面提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这一概念,为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

2014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自2014年4月1日起,中小企业对外签订出口合同后,将自己生产的货物销售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自营方式出口的货物,可由其按自营出口的规定申报退(免)税。这项新政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首个具体措施。

2014年5月,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出口提供专业化服务”。同年,广东省政府也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大方向的方针政策已出台,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需要更多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出台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外贸综合服务给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是指以整合及改善各类贸易业务环节的服务为基础,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除生产以外的订单促成、供应链管理、融资服务等非核心业务“一站式”外包服务,主要的服务项目包括国务院六条措施所指的通关、融资、退税、物流、以及保险等国际贸易必须环节,服务平台从中获得盈利。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与物流、检验检测、银行、国际采购商等第三方机构的议价权,减少中小微企业在采购、库存、运输、保险、融资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外贸进出口效率。通过持续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开拓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项下融资业务,如信用证打包、押汇、福费廷、订单融资、赊销融资,能够有效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最终为中小微企业凝集核心竞争力赢取时间和空间。

外贸综合服务中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向银行融资难的困境,同时也可以为其提供贸易的合规性审核,减少买方信用所产生的收汇风险。

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式

针对传统外贸企业长期粗放的管理体系,目前面临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的银行系统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无法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因此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的出现,为推动贸易产业链条中财务供应链层面的服务提供了一个载体。

供应链金融是实际产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供需改革的创新之一,为加强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力提供了新的道路。处于资金链紧张困扰中的大多中小企业都十分需要供应链金融服务,庞大的需求催生了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传统贸易或实业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发展供应链金融,看好这一市场的前景。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由核心企业作为担保,向供应链当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额度的一种融资模式。主要有出口退税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融资租赁等。

(一)出口退税融资

出口退税是国家对出口贸易的一项扶持政策,但由于从商品出口到所有的退税单据全部收齐,申报退税,税局审核再到收到退税款需要一定的时间,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整体的平台运作及自身的资金实力,先行将税款支付给中小生产企业,以缓解其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短期内外贸服务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银行的授信,以出口退税未来权益作质押融资,以平衡资金收付。

(二)应收账款融资

在出口贸易中,特别在当今外需疲软的环境下,O/A及远期信用证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比较常见,对于中小企业前期的经营资金压力较大,因此众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远期收款的方式,制约了业务的拓展。基于此,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推出协助审核信用证、信用证项下融资等服务。在国内卖方及国外进口商达成贸易购销合同,并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要求国外进口商在当地银行开出收益人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用证,审核当中条款,规避收款风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先行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给国内卖方用于生产对应标的货物,而后继续提供货物的报关、出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信用证项下融资的方式取得银行的融资支持,提前取得该项货款。

(三)应付账款融资

针对进口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国内中小买方企业达成交易合同,在银行开出受益人为国外卖方的信用证,协助中小企业进口相关货物,为规避收款风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要求中小企业在信用证到期付款前,支付对应的采购款。目前银行也相对应地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应付款的融资产品,即利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银行信用,提前融资给中小企业支付货款,缓解其资金压力。

(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存在资金流及货物流上的风险,国家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建立一定的保障,尽可能保证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由财政拨付提供保险的准备金。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是作为上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的配套服务,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加大贸易收汇的安全性,扩大中小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面(如L/C外还可采用T/T、D/P、D/A等),从而增加出口成交的机会。同时,投保后可提高出口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获得银行保理、打包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加快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资金周转。

(五)借助融资租赁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

融资租赁是一项发展历史悠久的融资方式,其融资主体、融资风险等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也有融合发展的可能,因为两者提供服务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困难。无论是从资金的来源,还是资金的最终投向,都趋于一致。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将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合并开展,有利于拓宽服务领域,使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够综合平衡交易成本。

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融合是双向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开拓新的盈利模式,涉足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可以将原有的融资模式向融资租赁进行扩展。特别是传统的外贸企业,目前正面临转型升级的磨合期,作为供应链当中的核心企业,在考虑原有贸易融资的基础上,结合发展融资租赁公司,也可成为一项衍生的服务开辟新的业务模式。

除了新设融资租赁公司,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也可采取与现有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模式。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是把自身定位于一个设备的供给者,但除了将标的物出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也还可以为设备承租方提供资金融资、咨询等各种服务,逐步发展成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因此,融资租赁公司也会有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合作的愿景,使得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具可行性,但其中的融合路径仍需要探讨研究。

四、供应链金融服务潜在的风险问题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为供应链服务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贸易服务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风险的挑战。事前有效地分析困难和控制这些风险,是外贸综合服务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出口退税政策层面

尽管国家税务总局为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发展出台了相应的退税支持政策,但各地方的应用细则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的税务分局对政策的理解不尽一致。某些地区的税局认为,中小微企业大多风险级别较高,在开展外贸综合服务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潜在退税风险,因此不鼓励企业进行外贸综合服务的转型,仍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走自营发展到道路,成为外贸综合服务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销售回款风险

外贸综合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大部分都是利用企业信用在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来源,而贷款的归还是来源于销售的回款。销售回款的可靠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销售的稳定性,购买方的经营状况,购买方当地的政治局势,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等,因此外贸综合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面临一定的融资授信风险。

(三)出口信保融资业务风险

购买出口信保为贸易项下的销售回款安全增添了一重保障,然而,在投保时贸易项目的真实性,投保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业务开展的过程控制,这些都会影响信保赔款。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为投保方,也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风险也相对集中,如果供应链条中的某一成员企业出现生产或贸易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很快波及整条供应链。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为投保方,对自身的业务管理及资金管理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五、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随着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会有更多的传统贸易企业,特别是掌握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贸易企业会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模式中,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会成为转型升级中新兴创利源泉。面对潜在的风险,应该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入手,涉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身、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接受委托的报关、物流企业等。

(一)提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

要化解地方税局的疑虑,首先要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身的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稳步开展业务转型,对接受委托开展服务的第三方报关、物流等企业做好跟踪评价,确保服务环节闭环监控。在业务流程节点控制上,开放式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将根据业务流程的模块设置,采用节节控制的方法,每一环节都设置业务接收与转出的条件,包括纸质文件的流转记录及过程文件的电子留档。也就是说在上一环节信息不齐全的情况下,无法进入下一环节,通过系统的设置减少人工交接时产生的不清晰或信息缺漏的可能,将业务风险控制在每一个环节内,责任更清晰、明确。

(二)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鉴别和控制能力

服务于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然会面对较高的风险,这是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最终是否能安全回款的重要因素。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需认真开展事前的考察评估工作,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同时,持续动态地对中小企业进行监控,并非停留于单证的流转,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需切实深入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服务企业执行严格的准入门槛,进行各节点的把关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销售回款风险。

(三)增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自查力度

对于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更加要加强事中审查的力度,应严格自查贸易业务单证和票据,对业务提交的发票、合同、装运单、提单等资料在审核其表面一致性的基础上,通过各类途径去核实单据的真实性,确保该笔贸易真实可靠。对于每一份提供给保险公司的投保资料必须严格依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先进行企业自审,同时保证贸易过程中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的真实有效,以防范理赔中出现瑕疵造成申请索赔失败。

六、结论

在金融服务创新和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中,供应链金融成为以金融活力引发经济活力、推动传统外贸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力手段,此外也为金融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新兴工具。目前,众多民营资本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大举向供应链金融市场进发国有资本也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将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增长点。贸易供应链上占有优势的大型外贸企业,将成为本轮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后来居上的重要力量。随着大型外贸企业逐渐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市场也将催生出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于宏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

[2]杨光.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4).

[3]李淑静.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及我国贸易融资的特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6(1).

[4]王鑫.我国外贸商业模式的重要创新[J].管理学刊,2015(8).

[5]朱沛.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6)

[6]高超.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提升外贸发展层次[J].经济管理者,2014(11).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2

一、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以供应链管理企业为融资平台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从只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 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风险评估, 据此将大额融资提供给供应链管理企业, 再由其向链条内各企业提供所需额度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始于20世纪80年代, 是伴随着企业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全球性业务外包而诞生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 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 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 供应链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商业银行为适应这一需求,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 开展综合授信, 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由此形成了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机构参与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业链上的运营商, 包括供应商、生产和批发零售商等, 一类是为产业链提供服务的服务商, 如供应链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组织起来, 集约进行产品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它类似于提供原材料采购、工厂选择、生产安排、办理出口批文等多元服务的“大超市”, 是一种整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站式商业服务供给方。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大都关注前者, 围绕一家核心运营商, 通过考察这一大企业的信用和利益相关方的业务合同, 来同时对供应链上的N个企业进行融资。但当前以供应链管理企业为平台的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正成为后起之秀, 它为供应链上的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战略捷径。

二、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最佳切入点。它改变传统视角, 以“服务商——服务商”的运营模式取代以核心企业为融资平台的“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商业银行可通过各种具体金融服务产品的综合运用, 以供应链管理企业为核心, 为作为产业链节点的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现供应链管理企业、中小企业、银行三者的共赢。

(一) 供应链管理企业:做大利润蛋糕, 占领价值高点

所有供应链环节中, 通关、金融、物流的费用约占到整体货值的30%~50%, 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和操作的标准化, 物流及通关环节利润日渐微薄。相较而言, 融资环节属高端服务业的定位, 决定了其将日渐成为供应链管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 中小企业:依赖资金支持, 扩展业务规模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受规模限制, 中小企业风险高, 利润低, 如果没有有效的工具为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和成本, 国家鼓励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措施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身上。即便银根放松, 中小企业也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有效的信用保障。国际贸易中已有的成熟贸易金融产品, 如信用支付 (L/C、O/A) 金融保险、保理业务、远期外汇合约等业务均有门槛要求, 小企业无法独立获得。统计显示目前约90%的小企业由于担心风险, 不接受海外信用支付, 只能接受款到发货的传统交易方式, 大幅度压低了中国产品的价格, 甚至导致订单流失。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了专业化服务。中小企业对于国际结算、汇率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交易中存在的风险, 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 造成出口企业出现大量坏账, 企业急需能够提供基于供应链服务的金融服务企业。

(三) 商业银行:规避监控风险, 完善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的单笔融资交易金额小, 总体市场大, 但由于我国现有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银行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为这些企业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而供应链管理企业融资平台的出现, 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系数, 也给予了银行共享蛋糕的机会。供应链管理企业具有银行所不具备的风险把控能力, 比银行更熟悉产品的整个供应环节, 所以它比银行更具发现行业、客户和产品价值的眼光。供应链管理企业立足于选择正确的客户, 加之严密的业务控制流程和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能够发挥高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三、供应链金融实现融资功能的方式

理论上讲,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实质上是银行通过供应链平台控制中小企业, 实现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供应链管理企业成为银行产品销售的渠道商, 或者说银行成为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的附属机构。该模式约束下的银行与供应链客户的关系中, 供应链管理企业不仅代表银行管理和控制抵质押物, 还对受信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某种程度的现场掌控, 并在应急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而言, 即是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融资平台的打造, 以基准利率从银行打包拿到大额贷款, 在实现风险控制的前提下, 以2~2.5倍的利率为中小制造企业融资或垫资。例如在进口过程中, 进口企业负责与国外客户签约, 供应链企业可提前为进口企业对外付汇, 并收取一定利息, 待货到后, 进口企业向供应链企业付款后提货。出口中, 出口企业发货后, 供应链企业向出口企业提前支付货款, 再与国外进口商结算。这一业务可以减低进口企业付款压力, 加快出口企业收款周期 (如图4) 。

从国际经验看, 日本综合商社是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融资平台的典型代表。综合商社借助其与商业银行的特殊关系, 为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项目融资担保等融资支持,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融资已成为其控制生产企业, 从而掌控整个供应量, 促进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国内实践看, 广东一些供应链管理企业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深圳怡亚通公司专门成立了宇商小额贷款公司, 为企业提供专业完善的供应链资金配套服务。年富公司凭借自身的实力以及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 运用金融工具, 帮助客户盘活资金流、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和资金安全, 资金周转率能达到每月1.5次。一达通公司2010年为1 000家企业提供免抵押贸易融资1 600多笔, 共2.7亿人民币, 2011年该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超过4亿人民币。

四、供应链金融的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 供应链金融创造性地发挥了资金融通的功能, 但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供应链企业的金融功能尚未有准确界定。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机构尚未对供应链管理企业融资出台专门性政策规范, 业务发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另外, 银行授信额度制约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部分供应链企业有贷款额度却拿不到钱, 按照目前政策, 企业上市筹资用途只能扩大生产、建工厂、添设备, 不能用于发掘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品牌, 这成为供应链企业的最大融资瓶颈。我们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从外贸转型升级的角度, 开展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制定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

(一) 完善公共服务, 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外部条件

供应链金融需要发达便捷的商务信息、商检、口岸、海关、代收付、资金清算、物流配送、仓储等公共服务。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融资平台, 适用现行鼓励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政策, 再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扶持政策, 把外贸融资发展的具体工作交给市场主体落实。

(二) 把供应链管理作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的突破口

供应链管理企业涵盖产品设计、生产、物流、通关等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 目前供应链金融是其业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很多环节是外包的。建议将符合条件的供应链企业纳入金融服务外包政策支持体系, 享受与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同等待遇。

(三) 发展区域或者离岸贸易金融中心, 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基地

利丰公司借助香港贸易、金融中心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利丰模式。应鼓励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 发展覆盖整个东亚的区域性贸易金融中心, 大力发展离岸金融贸易, 促进贸易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中心城市汇集, 形成孕育供应链金融的土壤。

写作体会

2011年8月1日, 李荣灿同志在商务部夏季党组扩大会议上做了“把发展供应链公司作为外贸转型升级重要途径”的专题发言, 供应链管理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新支点, 供应链金融更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本文是在我研究室对长三角、珠三角相关企业调研和对有关文献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整理写成。通过此次研究, 我更清楚的认识到, 在世界经济危机不断, 金融秩序脆弱凸显的时代, 只有银企共同努力, 开发适应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投融资模式创新, 才能够真正实现供应链的长远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 已使得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离散与区域集聚的特征, 地方产业集群已使得市场竞争的内涵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所言,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真正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正是供应链管理企业创新融资模式的契机所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及了供应链管理企业融资平台的内涵、优势、实现方式、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 指出了供应链金融对于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3

(一) 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供应链的弱势地位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模式逐渐改变,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世界逐步形成了分工清晰的产业供应链,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 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在上下游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原料及辅件的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我国作为出口大国, 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生产分工模式中处于出口产业供应链的弱势地位。

(二) 结算方式非信用证化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 国际贸易呈现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 账期延长等买方市场特征。核心企业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 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经常被迫采用赊销方式结算, 面临资金链紧张和断裂的危险。

(三)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产品

原有的贸易融资已不能满足外贸发展的要求。融资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 尤其是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存在业务种类少, 业务额有限;业务创新速度较慢, 不能适应赊销结算产生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问题。而采用传统授信方法, 又因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 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少一部分, 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等原因, 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及其特点

(一)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贸易融资

受《巴塞尔协议》贸易融资的启发, 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找到了进入贸易供应链的突破口, 创新了供应链贸易融资。供应链贸易融资是指银行与保理商、信用保险机构、物流公司等合作, 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充分考察业务的贸易性质以及整个流程。在针对主要外贸企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同时考察业务流程的其他企业, 依据相关企业的资信以及规模实力, 在企业之间风险可控、合作稳固的基础上, 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企业视为融资整体, 有针对性地提供全套融资方案。

供应链贸易融资中银行要关注整个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 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通过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的掌握, 对处于贸易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是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和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 为外贸企业提供的融通资金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操作是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 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

在我国, 由于供应链中除核心企业外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相对应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主要解决的是在贸易供应链中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 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 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它不同于传统贸易融资, 其特点表现为:

1.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最大特点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 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 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此时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体, 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一员, 融资已由传统的“一对一”的融资方式, 转为“一对多”的方式。

2.供应链贸易融资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 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银行授信审查不再侧重看企业的财务报表, 而是关注其合作伙伴, 关注所处产业链是否稳固及供应链管理水平。若贸易背景真实, 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 商业银行便可为其制定解决方案和提供融资组合。

3.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息咨询公司等外部机构的合作, 将装船前融资与装船后融资、预付款融资与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联结起来, 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银行进出口结算、贸易融资、避险增值等综合性服务的需求。

4.提供围绕贸易供应链的整体解决方案。银行关注的不再只是核心企业而是整个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 通过对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 将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进行一体化整合管理, 并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供应链节点的融资难问题, 既可以“量身定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也可以从满足企业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

5.银行的介入使供应链变长、变强。银行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连接供应链各节点, 将银行信用注入供应链运作, 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灵活的结算手段, 协助企业超越资本纽带、增加供应链整体收益, 以供应链的顺畅流转带动企业实现利润。

三、供应链贸易融资主要产品及操作流程

(一) 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产品

当前, 国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供应链融资业务, 在产品服务上也各具特色。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工行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 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 为沃尔玛在华的上万家中小企业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 破解了融资困局。深圳发展银行2007年率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 “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 用“N”来包围“1”, 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深圳发展银行的主要品牌是“供应链金融”和“池金融”, 与国际贸易高度相关的产品有应收账款融资、货押融资业务、出口应收账款池、出口发票池、出口退税池、国内保理池和票据池等。招商银行推出的针对进出口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主要围绕供应链大型客户, 开发上、下游中小企业, 提供买方或他方付息商业汇票贴现和国内信用证议付、汽车销售商融资、商品提货权融资等特色创新融资服务等。

(二) 中小出口企业申请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流程

银行为进口时面临银行授信额度不足和进口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提供未来货物质押进口开证及信用证下货物质押进口押汇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首先, 企业将准备进口的商品质押给银行, 银行为企业开出信用证。其次, 信用证下出口方单据到达时, 银行为企业做信用证下货物质押的进口押汇, 对外付款。同时, 货运单据交给指定的物流企业代理办理货物报关、报检及入库质押手续。再次, 企业将进口货物销售后归还融资款, 提取货物。银行针对接到大笔出口订单存在采购资金紧张和赊销账款风险的中小企业提供装船前出口打包放款+装船后应收账款融资的解决方案。它的流程为企业将所采购的未来出口货物或者其他现货质押给银行, 由银行指定的仓储管理公司监管, 银行为企业提供出口装船前采购融资业务。出口交单后, 银行为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保融资, 企业先归还先期的采购融资, 待账期还款后, 再归还银行的出口信保融资。

此外, 银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除贸易融资外的各项配套服务, 通过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结成合作伙伴,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从采购、运输、报关、报检、装运、保险等全流程的服务, 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供应链, 提升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力。

四、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供应链贸易融资为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 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推动了银行、企业和商品构筑供应链互利共存合作平台。但是, 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扩大银行对核心出口企业的信用

向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是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核心, 是将核心企业的授信级别转移给中小企业, 转移的前提是银行对核心企业控制供应链的充分认同。所以, 保证对核心企业信用评价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评价成为银行的新增业务之一。

(二) 正确评价与防范核心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与面临的风险

尽管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具有授信额度、资金、渠道和管理方面的实力, 但也面临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如国家政策的调整, 对供应链管理能力、自身生产经营成本不可预期及上下游链条的断裂等。应正确评价核心企业的风险, 有效防范风险扩散给整个链条的企业, 以保证整个出口供应链的平衡发展。

(三) 强银行对物流企业的信用控制

在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操作过程中, 银行的货物控制和信息来源要通过物流企业实现, 而银行不控制物流业务, 物流公司同样也不能完全控制货物的销售和变现, 银行应有效地避免信用评价具有的不确定性, 规避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

(四) 银行有效防范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

银行已建立起针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偏重短期发展目标, 可能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 核心企业为了稳定供应链也不会反对, 物流企业为了扩大业务又会积极参与, 造成银行难以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做出准确判断, 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因此, 有效防范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2]陈永富.国际贸易理论[M].科学出版社, 2000.

[3]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4

我国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削弱了以低成本、低价格为优势的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工资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使企业的成本大幅提升, 而其他经营成本也在上升, 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外贸企业竞争力的恶化。另一方面,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更低 (如越南、老挝) 以更低成本优势吸引客户, 给我国外贸企业很大的冲击;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家政策保护进一步放宽, 国家对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 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规定, 提前放宽贸易限制, 获准跨国采购集团独立出口, 允许外商在我国部分地区设立独资出口采购中心, 从事境内产品的采购出口业务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这样一来出口经营主体进入了多元化时代, 生产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大量进入到出口企业队伍中去使外贸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我国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所以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迫在眉睫。

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供应链管理 (SCM) 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概念首先在西方被提了出来, 很多人对此开展研究, 企业也开始这方面的实践。世界权威的《财富》杂志, 就将对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列为企业一种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供应链是由客户 (或消费者) 需求开始, 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 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而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其他的合作伙伴, 以使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达到最大。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改变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拓展了企业的边界,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益。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 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 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 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 形成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对广大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是十分重要的。

3 外贸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环节, 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国际市场信息收集、国际商务交易磋商和市场开拓、国际贸易流程的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这些能力仅仅是外贸企业的比较优势, 还没有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作为中间商的专业外贸公司很可能把这些能力遗失殆尽。而通过供应链管理, 外贸企业可以获得或者优化其供货能力和对产品的掌控能力, 满足客户个性化、柔性高、快速反应的需求, 从而确保在某些产品 (例如消费品) 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最终扩大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提高供应能力和竞争力, 强化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把外部资源虚拟化, 摆脱中间商的尴尬地位。

4 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哪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基础, 应当如何识别与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竞争优势的概念, 提供了一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根据他的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并非所有的业务环节都能为企业和相关的利益集团带来增值, 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在价值链上产生增值的环节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些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环节称为“战略环节”。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向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 是企业成长最主要的驱动力, 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方面, 供应链管理基于最终客户满意, 强调的是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 充分发挥其核心优势, 同时与相关范围内的伙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伙伴完成, 这样供应链中合作伙伴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产生最大的效用, 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 而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其很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业务流程整合能力来对范围内的资源、合作伙伴进行整合,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合作伙伴的集成, 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 而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人、技术、信息、管理四者有效集成, 以及包括产品设计、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等方面在内的创新, 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

5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第一方面是在传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增加一些新的服务, 完善服务链;第二方面是要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整合, 以提升功能, 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5.1 完善外贸企业的服务链

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收购买断, 出口的一般过程是接受订单、组织货源、交货出口, 商品只经过简单的包装加工, 有的甚至仍是货物出厂时的样子, 期间几乎不经过任何增值活动, 结果利润大部分被外国进口商获得, 这样外贸企业成为一个低级采购商。过于简单的经营方式, 造成了企业供应链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从而这些外贸企业的业务模式大多只是充当客户和供货商之间买卖的中介人角色, 充其量也只是产品代理的角色, 而供应链管理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 并依托自身的采购网络和综合管理能力进行实施, 所以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承担代理商、供货商等多种角色。

在传统贸易里, 中间商中最注重的是商贸环节, 也就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如询价、比价、谈判、签约、执行及有关运输、保险、质检、商检等各个环节, 而供应链管理则需要对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商务等各个领域进行介入和管理。所以要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出发, 来完善我们的服务链, 使我们的服务不断增值, 从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所提供的增值服务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 主要是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二是以促销为核心的服务, 它是指提高销售水平;三是以制造为核心的服务, 它是以提高产品的适应性、个性和降低成本来体现的;四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服务, 很明显它是以提高效率、缩短供应周期来增值的;最后一个是基本服务, 如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处理以及其他服务。在这些增值服务中, 外贸企业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 但是目前外贸企业的参与却十分有限, 与国际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的要求相差很远, 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完善我们的服务使其不断增值。

下面从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一般活动周期进行的增值服务的分析, 见图1。

根据在国际贸易中参与供应链管理的不同环节, 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如果是主要经营一般商品出口贸易, 经营产品以生命周期较短、类型多样的创新型产品为主, 业务内容包括提供从产品的完整解决方案到具体设计、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贸易、物流运输的管理过程, 服务对象为国外市场的各大中小型批发和零售商提供货源、满足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对非核心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核心能力包括采购网络和管理能力, 对非核心业务的生产、运输都进行外包, 采购网络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即在特定国家和区域拥有受自身控制的庞大的采购网络。

另一方面如果是主要经营国外产品的进口和分销业务, 特别是品牌产品的经销、批发与代理, 业务内容以市场推广、批发销售和物流服务为主, 并辅之以相关的生产加工活动, 为代理产品提供一站式的配套生产、市场推广和物流服务, 充当品牌厂家与零售商中间的桥梁, 服务对象为本地和本区域经销网络所覆盖的各类批发、零售商、专卖店等, 核心能力为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销售能力及管理能力, 分销网络和销售能力是基础。

所以我们不但要保持自己在基本服务功能上的传统优势, 使其做得更好, 同时为了长久的发展, 我们更应该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出发, 向我们的顾客提供更加完善的增值服务, 保持自己的优势。

5.2 建立外贸企业虚拟供应链

传统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推动型的供应链, 其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 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因此, 为了提高外贸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 外贸企业必须建立以顾客订单为驱动的新型的供应链模式——虚拟供应链。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 外贸企业虚拟供应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一个是对外贸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链的整合;另一个是对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的整合, 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有效整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虚拟供应链。第一个层次的供应链见图2。

从图示可以看出当外贸企业接到客户的订单时, 外贸企业必须代客户实现最终产品的设计, 以期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一旦产品设计完成了, 外贸企业就必须在相关范围内采购原材料, 安排生产计划, 选择合适的制造商;当产品开始生产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外贸企业必须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做好产品的品质检查;产品生产完后, 外贸企业必须与政府的相关部门接触, 办理好产品出口的有关手续;接着货物就被运到指定的地点组装等待发运, 最后产品会被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完成整个订单的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外贸企业扮演着跨流程整合者的角色, 依靠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 使得各个流程之间能够实现最小的无效等待, 实现服务的全面的增值, 最终提高了对客户的反应能力, 为客户增值, 从而外贸企业通过服务链的整合保持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二个层次的虚拟供应链见图3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外贸企业是整个虚拟供应链的发起者, 也是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中心, 外贸企业通过集成客户、零售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公司、政府相关部门等合作单位的信息, 最终实现订单数据的集成、进销存数据的集成、生产数据的集成, 以及售后服务数据的集成, 通过对订单数据的分析, 预测出未来的客户需求,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外贸企业对其合作伙伴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管理支持和服务而不是控制。从本质上来讲, 虚拟供应链的职能是帮助工作的顺利完成, 它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传统的外贸企业和供应商、生产商、营销商、客户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在“蛋糕”一定的情况下, 他们为了获取各自较大的利益份额会拼命挤压对手的利益。这种竞争方式, 往往会使各个环节脱节, 各方可能会两败俱伤。但在这种虚拟经营的方式下, 供应商、制造商、营销商、客户的利益紧密的联接为一体, 虚拟供应链上企业的各合作伙伴围绕核心企业把“蛋糕”共同做大, 按照原来的比例各方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结果是“双赢”或“多赢”。简单的说, 传统的外贸经营强调的是“分蛋糕”, 而虚拟供应链上的企业强调的则是“做蛋糕”。从而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经常且容易, 各成员在外贸企业的引导下利用网络作为通讯工具, 增加成员间水平沟通的机会, 为各个成员提供最好沟通交流环境。

6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无论在外部还是内部环境都充满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面对这些严峻的形式, 外贸企业要想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 必须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水平, 使我们的服务不断地得到增值, 同时要建立外贸企业的虚拟供应链, 这是构建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关键, 这样我们才能很好保持自己的优势。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还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6.1 外贸企业应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改革。

传统的外贸企业组织机构大都是基于“中间商”的角色而设置的, 组织结构庞大、管理层次多使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弱。在外贸虚拟供应链下, 外贸公司作为供应链的核心联系着上下游所有的参与者, 因此要求外贸企业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快速的沟通和应变能力。外贸企业组织应从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化、网络化的结构转变, 通过实现少层次、大幅度的扁平式管理, 可以缩短信息传递过程, 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6.2 外贸企业应大力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外贸虚拟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基础。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5

关键词: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小额贷款公司

一、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现状及不足

目前, 部分外贸企业在银行统一授信下, 建立一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独立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其业务品种包括发票融资、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外贸企业凭借自身巨额的外汇结算量、链条上众多的中小企业、多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开展供应链融资, 为其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 从而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资金成本, 有效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供应链融资产品相对单调

因外贸企业是非金融企业, 是不能对其供应链条的上下游直接发放贷款, 只能开展有贸易背景的业务, 包括发票融资、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而且受到银行授信规模的限制, 有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

(二) 不能提供专业的金融增值服务

外贸企业因为是专注进出口贸易, 缺乏金融专业人才, 故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计划和融资安排。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季节性比较明显, 资金经常出现富余和短缺的状态, 对资金的需要有较强的个性化, 他们希望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其提供融资的同时, 也能为其提供专业的融资和理财咨询, 最大限度降低其资金成本。

(三) 风险控制措施缺乏系统性

外贸企业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保障措施有两种, 一是通过信用保险, 另一种为存货质押。由信用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核定一个信用额度,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就控制在这个额度内, 当双方的贸易规模做大时, 其贸易融资就无法满足, 影响企业的发展;存货质押存在监管不到位和法律风险, 使外贸企业风险事故频发, 造成损失。

二、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对外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外贸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便是外贸企业参股金融机构、进入民间金融领域的一个机会, 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资本和资金运作能力, 并不断发现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投资、扶持, 在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同时, 其联动影响不仅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创收, 而且作为供应链组织管理者的角色也将日益突显, 真正意义上实现战略转型。

(一) 现有供应链融资无法满足供应链上下游对资金的需求

上游生产企业已结成诚信联盟, 集中采购、优势互补, 许多生产商季节性比较明显, 使得企业在生产资金周转过程中, 经常出现富余和欠缺的状态, 需要借贷的频率较高, 资金调用能力直接限制了其生产能力和规模, 在需求旺季扩大生产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状况。

外贸企业许多出口业务是受生产商委托出口, 其货款结算也大多采取赊销办法, 结算期一般为3~6个月, 资金回笼时间较长, 同时原材料、人工、水电费用等需要现款支付, 造成对资金的需要较大。

(二) 银行等金融机构现行经营机制的缺陷使得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二是信贷审批权限上收, 贷款审批效率低下;三是贷款准入条件严格。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 尤其是出口业务上游生产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档次和生产集中度, 造成恶性竞争。

(三)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模式在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优势, 能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组织形式, 是企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制的重要政策举措, 也是完善信贷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对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的重要有益补充, 更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在地方金融办的监管下,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外贸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 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为主要目标客户, 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增强外贸企业与上下游客户间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最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发展壮大, 并能为外贸企业推进资本运作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小额贷款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业务模式

作为外贸企业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 主要为外贸企业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包括为其提供贷款业务、融资解决方案、融资顾问和理财咨询, 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为外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发挥作用。

(一) 在客户方面, 定位为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客户

外贸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应包含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在供应链中, 外贸企业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物流网络中的各种企业联系起来, 形成“以我为中心”的价值链体系。这个价值链体系实际上蕴涵着小额贷款公司庞大的客户需求群体, 这些客户群体数量多且稳定, 客户资金需求大, 多以短期流动资金周转为主, 把这些已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客源, 不仅大大降低本项目的营运风险, 而且可以把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起来, 加快资金运转速率, 促进业务稳定发展, 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二) 在利率方面, 实行市场化利率, 资金的价格由市场资金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决定

平均贷款利率水平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低于民间借贷利率, 不仅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覆盖能力, 同时也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 利率优惠为扶持供应链, 保证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三) 产品模式

1.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是指以中小生产企业对下一级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为标的物 (质押或转让) , 由小贷公司向处于供应链的中小生产企业提供的, 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中小生产企业的资金回笼, 提高其资金周转速度。

供应链体系中, 中小供应商的资金缺口及资金压力, 往往由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 向上游供应商赊购。由于资金沉淀于应收账款, 不能及时回收, 造成资金周转紧张, 不能满足产生资金需求。核心企业向小额贷款公司推荐上游供应商, 并且提供其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易信息, 帮助上游供应商获得贷款, 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收回贷款。

2. 抵押贷款

小贷公司供应链上游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担保下的金融产品, 与传统固定资产抵押金融产品不同, 上游企业可单个或多个将固定资产打包抵押给小贷公司, 向小贷公司单独或联合申请授信, 小贷公司给予最高总授信额度为抵押物评估值100%的各类短期贸易融资业务。比起传统银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 抵押率高达100%, 即固定资产不打折借款。

3. 信用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企业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经营状况优良、同业间有竞争优势、财务报表无虚假记录、市场认同度高的企业, 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 核定授信额度, 可在一定期限内循环使用, 按月收取利息。这样可以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临时用款需要。

4. 担保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信誉较好、企业净资产规模较大、无恶意拖欠货款现象、与核心企业有较密切的合作关系, 虽然存在风险的不确定因素, 但风险可控的企业, 可采取第三方担保方式发放担保贷款或授信。

5. 质押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 但能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的企业, 可采取变现容易的流动资产 (存货) 质押发放贷款。

四、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一) 存在的主要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面临贷款公司的一般风险外, 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和在国内试运行期间政策的不确定性, 还面临着一些特殊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的变动, 包括行业准入条件和利率政策的变化。央行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及收益状况, 近期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利率的波动和变化加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风险。同时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情况下, 未来利率的市场化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其经营状况。

2. 市场风险

指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 造成损失, 包括抵押的固定资产和原料价格的波动、竞争对手增加等。

3. 信用风险

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有限, 影响其还贷能力。由于我国信用环境较差, 信用观念比较淡薄, 赖债、逃债思想较重, 客户道德风险难以完全规避。

4. 流动性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于“只贷不存”, 公司只能以股东出资额和银行再融资进行贷款, 不能吸收存款。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贷放的速度要快于资金回收速度, 放贷资金紧张就在所难免, 流动性风险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5.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因素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执行不严格。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属新兴行业, 规范的操作流程尚未完善, 极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 风险控制措施

1. 争取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

通过加入行业协会, 获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往往是小额贷款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协会、小额信贷协会对小额贷款机构的监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入由小额贷款机构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 日后如果法律上明确赋予行业协会的合法地位, 并委托行业协会行使部分监管职权从而实施自律监管, 协会成员将会得到更好的指导与发展。

2. 加强内部管理与流动性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 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批制度, 统一和规范公司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建立信贷经营、信贷审批、信贷管理的“三分管”体系, 强化信贷经营、管理机构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

在责任机制上, 明确信贷岗位职责, 强化岗位责任的约束, 培养诚信尽责的信贷管理文化。对没有尽职履行岗位职责的有关责任人实行岗位风险责任处罚。对形成不良贷款的, 严格落实问责制,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防道德风险。

在管理措施上, 全面实施和进一步细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 按照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的有关要求, 合理预计贷款损失, 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 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 全面覆盖风险。

3. 实行审贷分离, 加强贷前调查, 贷中审查, 贷后检查

贷款风险的应对包括贷前风险的防范, 即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贷中风险的控制, 即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贷后风险的管理, 即在贷款风险既发后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和恶化。

贷前调查采用双人调查, 实行A、B角;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详细的调查;对借款人的生产行为也要认真观察;对非财务信息要征信查询、有效的侧面打听;对财务信息要以实地眼见原则, 如应收账款核实, 存货及固定资产清点等。

贷中审查要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如核心企业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授信, 通过对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 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 以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形成的应收账款回款为主要风险控制手段。

贷款发放后应跟踪了解贷款的去向, 如定期进行贷款项目检查、调查贷款资金使用等以监督客户将贷款应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预警的分析, 来决定是否对客户进行再贷款。

4. 建立征信体系和风险预警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要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共有的客户信用体系外, 还要建立对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构建严密的征信体系。在资信等级评定过程中, 评估小组要对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张榜公布, 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 自动接受监督, 杜绝信用评估的暗箱操作, 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化解风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发现问题, 及时查找原因, 就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类似风险的发生, 确保将资产风险控制在最初状态。

五、结语

外贸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将为公司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帮助其快速解决资金链问题, 促进其业务发展。在获取金融业务效益的同时, 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闲散的流动资金来提高资本运作, 实现盈利的新增长点, 是一种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也是对目前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起到拓展及补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曙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D].宁波大学, 2011.

[2]徐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研究[J].对外经贸, 2011.

[3]谷新生.小额贷款公司实务[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贾政军.浅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特点及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2, (10) .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理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探索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外贸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向供应链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以此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但前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不能与实际的制造业情况相吻合,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程序呈现整体缺乏的现状,使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能向标准理念方面去执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压力。

一、外贸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当前的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当前中国实际的发展情况,没有对供应链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照搬国外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企业中,外贸制造业较好的运用了供应链系统,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却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运用,只是对原有的模式采用照搬的形式,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内在联系。例如:国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设施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完善的特点,而中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信息技术不全面的特点。同时,国外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面向各生产环节的设置,将制造业企业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而中国主要是面向内部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使用具有限制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系统进行混合的形式,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信息流和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该向内容确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物流主要是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存货数量,能够有效减少物流的成本,但是由于没有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了解,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二、外贸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

(一)外贸制造业采购环节的财务管理

外贸制造业的采购环节,是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重心,与财务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保障采购环节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外贸制造业的采购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采购结算货币的选择、付款条件的确定、参与采购管理、采购风险控制和汇总分析等。这些环节共同组成了外贸制造业的财务管理,对采购环节中的各项内容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应该对财务人员的各项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充实,以便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外贸制造业生产环节的财务管理

生产环节是外贸制造业的重要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工作,并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现状,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建立财务预警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借助,实现对各生产部门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在对运营状态了解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指标有:原材料的消耗量、单位员工之间的差异、制造费之间的差异和产品损耗量等。对以上预警指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形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各生产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三)外贸制造业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

销售环节是外贸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使企业得到价值的提升,销售环节主要由销售环节、供应链管理和应收账款财务管理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企业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企业进行销售,增加企业的价值。如果企业的损失大于企业的营业成本时,则证明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反之,则说明企业处于盈利的状态。同时,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企业对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对企业的客户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客户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证,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发展,应该将供应链建立在统一的整体上,对产品进行了解,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外贸企业可以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明确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外贸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外贸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做出系统的阐述,明确了外贸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为以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好了铺垫工作。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努力,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转,促进企业资金的优化,对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进行考虑。所以应该对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整合,促进外贸企业的正常运转,提高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琼娥.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机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4

[2]于森林.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外贸服务供应链 篇7

近年来, 供应链概念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 在供应链内建立密切、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 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 在外贸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内部, 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临时性的, 或者短时期的合作, 而且竞争多于合作。这使外贸供应与采购双方在信息的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缺乏应付需求变化的能力。在竞争多于合作的基本关系下, 采购方和供应商的交易如同“0~1”对策, 一方所赢则是另一方所失。与长期互惠相比, 短期内的优势更受重视。采购方总是试图将价格压到最低, 而供应商总是以特殊的质量要求、特殊服务和订货量的变化等理由提高价格。在外贸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者数量众多的激烈竞争下, 供方以次充好、拖期交货, 需求方拖欠供应商货款情况屡见不鲜。

二、外贸企业供应链内合作的博弈分析

1. 短期合作容易导致“一锤子买卖”。

外贸中小企业一般处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成本竞争主导市场, 企业经营范围不稳定, 目标不清晰。在自身定位都不是很准确的情况下,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不稳定。这使得追求短期利益的“一锤子买卖”式博弈 (零和博弈策略) 盛行。因为博弈可能只有一两轮, 本轮博弈采取不合作态度, 对方以后报复的机会很小。而本轮让步的话, 对方以后也不一定补偿。这种策略的采用一方面加大了双方的交易成本, 一方面使双方的合作和互相信任降到最低。

2. 企业间难以自发协调。

显然在“囚徒困境”中, 囚徒可以通过沟通来促成集体理性。更一般地, “囚徒困境”式的博弈经常达到低效率的不合作均衡。协调失败和合作失败在外贸中小企业与供应商的博弈中经常出现, 不断损害着供应链的效率。利莎·马丁 (Lisa Martin) 指出, 要建立起对博弈双方进行协调的制度, 帮助制定一种共同的标准或者一种战略。这种制度 (体制) 安排, 要发生效力 (即所有博弈方都自觉、自愿地遵守) , 必须是一种“高效率纳什均衡”。否则, 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也即至少有一个博弈方会不遵守 (甚至退出博弈) 。因此, 建立一套能够实现高效率纳什均衡的制度性安排是约束博弈方长期合作的核心要素, 是实现合作博弈的关键所在。

在影响外贸中小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因素中, 很多是企业自身无法左右的, 如经济制度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对于极为分散的外贸中小企业来说, 生存周期短、账目不清、管理不够规范, 自身的经营状况难以预料, 自然就难于取信于人。为了短期的合作而承担协调的成本可能得不偿失。

3. 违约成本与收益分析。

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出发, 如果合作的收益大于竞争, 企业间就存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动力。但企业间存在合作的动力不等于合作关系就容易建立和维持。图克 (Tucker) 1950年提出的“囚徒困境”模型, 虽然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但其深刻的内涵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两个囚徒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 都从个人的理性出发, 选择“坦白”, 从而导致双方都要面临“囚狱”。这说明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过程理性与结果理性之间的冲突。显然两个囚犯如果都选择“抵赖”的合作策略, 结果是最理想的状态。

外贸中小企业知名度小、单位分散、缺乏有效资产作为抵押, 背信违约的成本较低, 而监督成本很高。在供求交易中, 双方遵从个体理性原则, 即使合作, 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 因为至少有一个博弈方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违背这种合作, 以获取额外的收益。如果在合作中隐瞒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即对合作关系的损害) , 企业可能会考虑选择不合作, 从而导致非信息对称的博弈, 使外贸中小企业难于相互信任, 这大大降低了供应链内部企业间合作的可能。

三、结论与建议

1.“诚信、合作和共赢”的理念是确保实现合作博弈的根本前提。

在博弈时, 合作理念具有积极普遍的意义, 只有合作博弈才能实现集体理性, 才能实现效率、公正和公平。非合作博弈强调的仅仅是个体理性、个体最优, 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 也可能无效率。在合作模式之下, 外贸中小企业与供应商互相视对方为“伙伴”, 双方保持一种长期互惠关系。形成供给商与采购者之间的透明关系, 会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客户响应速度。

2. 通过行业协会为外贸中小企业合作增强诚信的制度保障。

显然, 仅仅靠诚信的理念来维系供求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不够的, 通过第三方建立“激励相容”机制, 通过报复或惩罚的约束来维护长期合作来保障外贸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外贸中小企业难以自发协调, 作为行业中所有企业根本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代言者, 行业协会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的价值。通过向社会传递行业信用信息, 让诚信者的诚信成为有用的无形资产, 让失信者为失信行为付出必要的成本。

3. 注重积累声誉资本, 积极拓展私人信任关系网络。

对当前大多数外贸中小企业来说, 生存问题更加迫切, 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盘剥供应商很自然地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然而, 这种盘剥在保有可能的短期成本优势的同时, 对供应链间的合作关系造成绝对的破坏。有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要克服浮躁的心态, 注重积累声誉资本, 多为长远发展做打算。

参考文献

[1]周英:供应链管理;贸易公司的发展之路.时代经贸, 2005 (, 1)

上一篇:新理财下一篇:传播与明星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