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四个步骤

2024-09-02

优化作文教学四个步骤(共8篇)

优化作文教学四个步骤 篇1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 同时也是一个老大难课题, 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面对作文, 老师怕教, 学生怕写, 很多学生甚至发出“作文难, 作文难, 遇到作文就心烦”的感叹。为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结合切身体会, 总结出了优化作文教学的四个步骤。

一、多读会读, 重积累

学生要会写作, 除了“留心周围事物”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因此, 笔者非常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 或积累名言警句, 或摘录精彩片段, 或吟诵诗词小说, 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并相机传授作批注、作摘抄、多朗读、勤发问等读书方法和技巧。在布置学生阅读时, 笔者要求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摘下好词好句, 进行朗读背诵, 形成积累。同时, 对发人深省的语句加上自己的批注, 对不善领会处试着提问并记录下来。这样就弥补了学生们看书“不动脑筋”的问题, 以“写”促思,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效率。如我班一学生在采蜜本上摘录了这么一段: “下雨了, 我伸出双手, 顿时感到一阵凉爽, 雨珠已经把我干燥的双手湿润了。一阵风吹来, 雨花飞溅, 一粒更小的水珠飞进我的嘴里, 一舔, 凉丝丝的, 甜蜜蜜的, 一直沁入我的心脾。”然后她在下面批注道: “一般人在写雨景时, 都只写视觉感受到的景物, 而作者在写雨景时, 不但写出了视觉感受到的雨景之美, 还写了触觉、味觉, 这样去写雨, 给我们的印象是丰富的。”学生能够这么全面深入地去思考一篇文章, 其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通过这样的消化积累, 相信学生已经习得其法, 何愁今后不会灵活运用?

二、从临到创, 巧迁移

学生写文章就像练书法, 是需要有一个“从临到创”的过程的。“仿”绝不是抄袭。较好的“仿”, 其实是学生对范文学习体会而后内化、继而再外化成文的过程。这种“仿”包含了篇章结构的“仿”, 文句表达技巧的“仿”, 甚至也包含了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的“仿”。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 笔者很注重对学生模仿能力的训练, 小至一个句子一个题目, 大至一段一整篇, 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如学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 笔者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模仿。学生有模仿课文题目的, 拟出了《桃花·眉毛·剃须刀》; 有模仿课文语言的, 写下了这样的段落“我急忙跑到甘蔗地, 充满好奇心的我用稚嫩的声音问: ‘你们在干吗, 好好的怎么把甘蔗埋起来了?’‘呵呵! 你猜呢?’爷爷神秘地笑了笑。‘哦, 我知道了, 你们一定是知道甘蔗怕冷, 所以给甘蔗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 对吧?’‘你真聪明!’爸爸笑呵呵地说”。 ( 《甘蔗地》) 也有模仿课文结尾的, 如“突然, 妹妹叫了我一声, 叫我也去玩, 我慢慢爬上了滑梯, 滑了下去。啊! 在滑下去的那一瞬间, 我仿佛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学生的模仿可谓精彩纷呈。

训练久了, 学生渐渐能够自主模仿了; 而模仿的文章多了, 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从临到创, 集百家之长, 最后融会贯通, 这既是书法之道, 亦是习作之道。

三、自批自评, 善修改

写成一篇好文章, 更重要的是修改。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习作的方法通常有自我修改、同桌互改、小组交流等, 笔者要求学生在每次习作时都写上批注, 比如哪一句、哪一段写得特别好, 然后写出好在哪里, 美其名曰“自我欣赏”。既然强调要作批注,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修辞、文法、细节上下功夫了, 从开始的字词到后来的句段, 乃至最后的整篇。加批注的方法激发了他们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的热情。比如班上有一位同学在一篇习作中写道: “花儿都耷拉着脑袋, 像一个孩子被老师批评后一样, 垂头丧气的。”她在旁边批注道: “我把花儿耷拉着脑袋比喻成为一个受批评的孩子, 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了。”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通过小作者的描写, 一个鲜活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其实她哪里知道, “花儿都耷拉着脑袋”这句话本身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在“自批自评”“自我欣赏”的刺激下, 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不但错别字少了, 语句通顺了, 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情真意切的佳作。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批自评”“自我欣赏”, 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乐趣,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少改重评, 多鼓励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一书中写道: “在作文教学中, 我第一抓‘大典型’———作文优秀者; 第二抓‘小典型’———哪怕只是用得恰当的一个词, 只是写得漂亮的一句话或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 我都加以‘放大’, 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鼓吹。”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习作评改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

那又如何评分呢? 一般教师都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法, 无论哪一种方法, 其最后都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评定”。笔者以为, 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个总体和细致的评价,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比如这篇文章层次清晰, 语句通顺, 笔者先评定一个总体分 ( 可以是百分制或等级制) , 然后根据文中某几处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 一处加一颗星, 两处加两颗星, 这两类分相加就是学生本次习作的分数。

对于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来说, 把文章写得文通句顺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们所欠缺的是对语言较为细致的把握, 而“星级奖励制”正好能够激励他们在语言、细节上下功夫。经过多次实践, “星级奖励制”大大促进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作文水平的四个步骤 篇2

“会写”是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基本像样的作文,达到中心基本明确、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大体符合文体限制的要求。其实作文考察的是学生使用语言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如果凭借一个词,学生就能造一句话、写一段文字直至能讲一个口头故事或者作一篇书面文章,那么就达到了“会写”的水平。“会写”训练要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教师一次要给出多个题目,让学生自由挑选他感兴趣的进行创作;学生可以除教师指定题目外,选定适合自己的角度;教师不做具体规定,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创作。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缓减书面表达水准较低,缺乏写作基本常识学生的精神压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日后的作文中不再感觉无话可说。这种训练方式不但能使差生提高写作基本功,而且能使好学生找到自己的创作兴奋点。

“能写”是指学生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一种文体和特定内容,而是只要教师给出要求,就能做一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的文章,基本上已具有应付作文考试的能力。训练学生“能写”时,教师给出选题范围要尽量狭窄,最好采取命题作文形式,让学生在明确的要求下发挥自己已有的“会写”能力。保持学生创作客体的难易程度相同,这样创作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容易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差距。对于学生而言,要想达到“能写”的水平,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多读课外书、多听广播、多留心电视节目中的故事。2003年河北省的中考作文以“感动”为话题,有个考生写的特别好,几乎是满分,但是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总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终于想起这一段段优美的语句均来自当年四、五月份风靡于中国各大电视台号召人们抗击非典的报道,是对它们改头换面后的串烧。可见,积累素材是训练“能写”的有效方式,现代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了可能性。

“写好”是要求学生不要只局限于完成任务,而要对完成的作文进行修改润色,达到主题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构思精巧、个性鲜明的程度。训练“写好”时,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找出学生写作的不足点和可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及时修改或者重写。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让他们自愿结对子互相修改,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令人满意的作文。学生自己也要进行多次修改,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都要做全面的优化。要想“写好”作文,要有充分的自信、端正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和自觉的追求。

“好写”意味着写作已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而是一种爱好与需要,是指随便一个题目都有话可说,文思泉涌,随时随地都有写作的冲动。“好写”是以上三个步骤的综合反应,是学生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在考试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训练学生“好写”不能局限于完成一篇好文章,而是面对一个题目能用多种角度去选材;就一个故事如何来安置它的情节要素才能感人;就某类内容的文章用怎样的语言表现最合适;就一句话用怎样的修辞最贴切等等进行研究筛选。这样的训练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其次是及时的创作——迅速有效。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

以上四个提高步骤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或跳跃式进行。从“会写”到“能写”是量的进步、从“能写”到“写好”是质的提高、从前三步到“好写”是整体性的飞跃,也是对学生的最高期望值。

优化作文教学四个步骤 篇3

一、观察字形——熟记汉字书写特点

认真观察是写好汉字的重要前提。所谓“观察”就是古人学写汉字所说的“读帖”, 其作用不言而喻。鉴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强的特点, 教师要在写字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每一个要写的字, 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熟记它的字形特点。如何观察呢?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观察观, 即字的笔画、字的偏旁部首与字的间架结构这三者必须全面兼顾, 整体观察。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从小养成写整体字的良好习惯, 有效杜绝学生在仿写练习时看一笔、写一笔的“搬字过纸”的不良现象。例如, 一年级下册《识字7》 (人教版教材, 下同) 中的“淡”字。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首先会发现“淡”字在田字格中左低右高、左短右长的整体布局特点;接着会发现“淡”字左边笔画少而右边笔画多, 左边的偏旁要让点空间给右边的偏旁;右边的“炎”字出现了两个上下重复的偏旁, 书写时要上小下大, 变捺为点;最后还会发现左右结构的“淡”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 其右边的“炎”字稳稳地居于竖中线上, 使得整个字不偏不倚。教学中, 只有这样全面整体的观察, 才能使学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 才能使要写的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 为学生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成字于胸”的基础。

二、教师范写——讲清汉字书写规范

虽说小学生观察能力强, 但是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 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形象。因此, 写字教学中教师的范写很有必要。尤其是书写起步阶段的一二年级, 更加要求教师对每个要写的字必须进行范写, 必须进行细致的指导, 并且都要强调指导到位。在写字教学中, 良好的教师范写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字的兴趣, 而且还是教师最好最省力的写字指导方法。因为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 可以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 使抽象的方法指导变得具体生动, 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当然, 教师范写时必须讲清一些汉字书写的规范问题, 像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这个字的笔顺怎样;每一笔的笔画名称是什么;每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入笔、哪个部位收笔、如何运笔等都要讲解清楚。另外, 教师范写完一个字后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例如, 教写“年”字, 教师在范写过程中应着重讲清楚:独体字的“年”, 起笔短撇应写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第一、第二横写在上半格, 写得短一些, 短竖写在第二、第三横之间, 末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并写得长一些, 三横的间距要均匀;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写得长一点。同时, 不忘叮嘱学生写字要横平略有上斜, 竖直而不偏移, 大小匀称, 美观大方。总之, 在写字指导中始终坚持进行教师范写并对汉字书写规范进行适当的讲解, 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形态、间架结构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感知汉字的书写要领。

三、学生模仿———掌握汉字书写要领

通过观察字形、教师范写, 学生对所要写的字已有了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 可是对真正如何书写、书写效果如何心中还是没底的。此时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嘴上谈兵”阶段。要使学生逐步熟练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要领, 形成书写技能, 就必须让学生动手实践———模仿写字, 真正通过“纸上练兵”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自己的理性认识。根据人教版低段语文教材课后“我会写”的编排特点, 学生的模仿写字练习可分为两步进行, 即描红和临写。也就是平常教师所说的“描一个再写一个”。描红是指在印有红色字的田字格里摹写, 是初学写字的最好训练方法之一。其中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描红是突显笔顺的描红, 让学生在多个田字格中逐笔地去描, 目的是牢固地掌握笔顺。一年级下册以后的描红则是在一个田字格中完成对整个字的描红, 目的是整体把握位置、长短、起笔收笔、间架结构等书写要求。当然, 描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通过描红学生形成较熟练的技能之后, 就要及时扔掉“描红拐杖”, 尽早过渡到临写。所谓临写, 就是指“临帖”, 是学生看着范字自己书写。例如, 指导学生写“苦”字, 学生不仅在描红中知道了它的笔画笔顺以及间架结构, 而且在临写中明确了“艹”“古”分别在田字格中的上下半格的位置以及“古”中的上面“一”要写得较长以体现整个字上小下大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在模仿写字时必须先看准笔画和记住笔顺, 然后一笔写成, 不可中途停笔, 以便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 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四、反馈评价———提高汉字书写质量

反馈即点评、交流、评价。它是写字指导过程中一个有相当难度又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字的评价, 要考查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在此基础上, 逐步要求书写流利。可见, 正确的恰如其分的写字评价对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走动式评价, 就是在学生模仿写字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来回巡视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加以评价。在此过程中, 教师发现哪个学生姿势端正、哪个字写得棒、哪一笔写得妙, 都要作出及时评价。其次是固定式评价, 就是教师把学生的写字作业用实物展示台展现给学生看, 让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怎样写可以写得更好。要注意的是, 展示的学生写字作业一定是教师事先有目的收取的, 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一定是最典型的。评价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全班学生根据写字要求及自己的写字经验作出合理的评价, 还要对学生的各种评价作出教师自己的判断。学生说的优点, 教师要通过在字旁不断加“☆”的形式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建议, 教师要在展示的作业上当众修改。以评价“今”字为例,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今”字的书写优点 (“大小很匀称”“笔画一笔写成, 没涂改”“撇与捺的接触点、横折都准确地落在了竖中线上”等) 一连在字旁加了四颗“☆”, 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捺写得有点长”等建议, 则当众作了修改。这样的反馈评价基于学生的闪光点, 坚持以激励为主, 正面引导。同时, 教会了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自评、互评,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提高了汉字书写的质量。

从观察字形到教师范写, 从学生模仿到反馈评价, 这样的步骤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写字教学特点, 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我国传统的书法教学经验。同时, 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渗透汉字书写知识和技巧的过程, 是一个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是一个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必须强调的是,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的写字指导, 接下来课堂上一定要充分留足学生独立写字的时间, 以便扎扎实实地完成一节课的汉字书写任务, 切不可把本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写字任务因教学时间不足而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 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的写字质量因教师关注不够出现下滑。

自主阅读的四个步骤 篇4

一、有选择性阅读

书是读不完的,我们的时间精力很有限,有选择性地阅读是一个不用再讨论的话题。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来说,选择读物可以采取三结合的办法,一是名家推荐,二是学业关联,三是个人喜好。名家饱读诗书,既有阅读的经历,也有成功的经验,更有选择的眼光。采取名家推荐书目,可以少走弯路。读书不应太功利,但也不宜千头万绪,无所饶益。所以我们选择性阅读,应该考虑与学业有关。你是学生,首先要读的是教育部门、教材推荐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目与学业考察关联紧密,且推荐读物都是经典之作,是人生的养料,是人生的必修课。但是阅读是有个性的,在结合前两点的基础上,个人爱好在阅读中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喜好,阅读就有了快乐,只要方向正确,效率就会迅速提高。三结合有选择性重点阅读是一种最佳组合。

二、有偏好性摘抄

大家都知道阅读经典,可是有人读完一本书,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于是读书的兴趣减弱了。如何追求读书的效果?对在校的学生来说,摘抄是一个好办法。有人或许要问,书是我自己的,为什么还要抄它?这不是白费时间吗?其实不然。摘抄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读书笔记。古代很多大学问家喜欢抄书。将自己偏好的内容抄下来,一般来说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多次重点阅读了。读同样一本书,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往往影响个人的阅读兴趣,因人而异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启迪也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注意力,这些都没有关系。我喜欢,就摘抄。过一段时间,又将自己的摘抄读一读,这样就将原来的一本厚书读薄了,反复几次,一本原著就很快消化吸收了。有不少人没有摘抄,而是在原著上做一些记号,再重复阅读(或者使用参考时)便于翻检,也是可行的。如果时间来得及,前者比后者效果好。

三、有目的性复述

书需要泛读,但是一些经典的读物需要反复阅读。怎样将阅读的内容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背诵肯定是最好的办法,只是背诵一些短篇可能做得到,对于那些大部头著作,背诵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那么一位记忆力超群的天才做到了,也无法推广。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本书读完了,读第二遍兴趣就减弱了很多,这时最好是换一种阅读方式。如果我们要分出几步,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步通读,第二步摘抄,第三步复述(将原著的内容概要记录下来)。我们在完成了摘抄以后,再读原著,一边阅读一边复述。复述显然不是背书,在读者对原著内容进行概括的时候,这就在泛读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你能够准确复述,消化吸收就有了质的飞跃。复述也为今后的运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理解消化是复述的一个总的目的,分类有目的复述(根据不同角度,例如专门复述《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的内容),就具有综合研究性质了。这样的复述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四、有见识性延伸

阅读同一部著作,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延伸,其做法是在摘抄或者复述的基础上加上一句、几句或者一段自己的评价文字,也可以是感想文字。这些文字属于自己的见识,所以称之为见识性延伸阅读。这种阅读已经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有不少人把这种阅读称之为圈阅式评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泽东圈点二十四史,就属于这种形式。见识性延伸可以仅就著作本身进行审美评价,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加上旁证材料,可以结合个性解读发表人生感悟。如果延伸的内容多了,可以独立成为一篇文章或一个系列,就可以称得上创造性写作了。

长句变短句的四个步骤 篇5

一、找出主干

句子之所以长,往往是修饰语长,要是把修饰语暂时撇开,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清楚了。例如:

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这是个长达65字的长句。审读后发现,“报告”有一个长定语。如果将这个长句化为短句,可以先将这个句子的主干抽出来,即:

(1) 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意见是不科学的。(我们暂且把它编号为 (1) )

二、单独成句

上面这个长句子的修饰语较长,可以把其抽出组成两个短句子,即:

(2) 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暂且编号为 (2) )

(3) 很多人对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暂且编号为 (3) )

三、调整语序

真正做题时,可能不少学生认为到这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简单地把三个句子堆砌到一起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句子的前后顺序问题,按照事物先后的逻辑顺序,我们有必要把 (2) 放到最前面, (3) 跟在它的后面,而 (1) 则应该放在最后面,即按照我们开始编排的序号,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2) (3) (1) 。这样,句子的前后顺序就没有问题了。

四、注意衔接

当然,做到这里,并不意味着答案已经完美了,还得考虑前后句的衔接是否妥帖、自然。显然,刚才这个题目 (2) 和 (3) 之间联系不紧,在 (3) 中可以在“报告”前加“这个”,如此,两句话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了。同样,末句的 (1) 中也必须在“意见”前加上指示性代词“这些”,以使前后句的衔接更紧密、自然。

将三个句子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由三个短句子组成的复句,表达了与那个原长句大致相同的意思。

在把答案誊写到答题纸上的时候,必须把句子前面的序号重新按自然号排序。

本题最终的正确答案应是:

(1) 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

(2) 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

提高写字技能的四个步骤 篇6

一 、在“ 激 趣 ”上 动脑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兴趣。怎样激发并保持学生 对写字的 兴趣呢?

1.讲故事激趣。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 河中 ,名家辈出。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能明白“刻苦出真知”的道理,敬佩名人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2.作业批改激趣。好学生是教师夸出来的,每次的写字作业,我都要逐字批改,对写得匀称、美观的字用圆圈逐个圈出,对笔画或结构严重失误的字,用“﹏”标出,并在旁边写上示范字,提醒学生改进。在发作业时,对写得好的进行展评,起到“抓典型、带一片”的效果,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学生就能取长补短,互相启迪,保持写字即练字的兴趣。

二、在“练眼”上做文章

“练眼”即学会观察字。写字先要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体会其姿态韵味,如:“全”,人字头盖下面;“点”,四点底托上面;“岸”,山字在上头缩短;“厅、厦”等字被包围部分要冲出包围,并要独立饱满。从局部观察笔画、位置、长短、角度变化等,如:“床”字横不长,撇舒展;“进、起”等字平捺舒展,托上面;“固”方正全包围结构,外框是长方形,笔画劲挺饱满,横平竖直;内包“古”字结构要居中,大小与外框适宜,横画与外框的横画平行。

在头脑中形成轮廓印象后,再下笔,即所谓“胸有成竹”,书写时,就能避免一下笔就犯错的毛病,提高学生对字形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在“练手”上下工夫

“练手”即学会临写。学生练习写字,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进行对格临写时,强调第一笔落笔的位置要找准,如果第一笔都出错了,整个字就不端庄了。例如,教写“人”字,“人”是个独体字,第一笔是“撇”,应在田字格竖中线上中部落笔;行笔中,要练手的“轻、重”。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长而细的笔画要轻,例如,长横,轻轻写个点,回推一下向右行,行笔稍稍有点轻,收笔先顿再回推。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掌握了临写的方法,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打开写字大门的钥匙,可以让他们轻轻松松提高写字技能。

四、在“用心”上想办法

“用心”即学会找规律。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例如,教“委”,第一笔撇写得要平,不能太斜,学生就能总结出“爱、采、夭、舀、舌”等凡是撇下有横时,撇应平而短。再如,教“左与右”同是有横有撇,横短撇要长,横长撇要短,学生悟出“灰、龙、大”与“布、有”等横和撇不同的写法。这样,教师精教一点,学生能悟出一片,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优化作文教学四个步骤 篇7

生物课堂教学全程优化,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突出“学”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找出实现学生“学”和教师“导”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安排从教学目标投放,到教学质量测评的每一环节,把“教师灌输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地导”,把“学适应教”变成“教适应学”,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切实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骤:目标要题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往往是首先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等,学生虽能记下要求、但很难把握,不知是否达到要求。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通过题目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达到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光反应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目标思考题:(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识记)此处为什么能进行光反应?(理解)(2)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在哪两方面?(识记)请写出物质变化的表示式。(掌握)(3)光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何?(掌握)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而且易于教师掌握学情。

第二步骤:探索要程序化

探索是学生应用多种感官,按照目标指向,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形成科学方法和造成求知悬念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观察图文或实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例如,学习“酶的特性”时,首先提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与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设疑激思)请学生将准备好的几支试管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并用碘液检测(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并用于其它酶的分析(应用)。这样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步骤:结论要过程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面向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回答结论,其结果是知识与能力脱节,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应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知识发现、发明、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充分展示出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的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教师的“导”就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如在进行“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按“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建立模型→形成结论”的程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步骤:训练要层次化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分层次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针对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对于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第五步骤:知识要结构化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前提。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还可以缩小“高级”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无法认识生命的本质并解决问题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由无序而系统。如“矿质代谢”的知识结构可归纳为:这样不但使学生对矿质代谢有了整体认识,同时也突破了呼吸作用与矿质元素吸收关系密切这一教学难点。

第六步骤:测评要达标化

中小企业实施借力营销的四个步骤 篇8

中小企业面临的营销难题

一个产品是否畅销, 不仅涉及很多因素和环节, 如质量、定位、命名、包装、渠道、广告、促销、品牌等, 而且还因行业而异, 如食品涉及口味、衣服涉及款式、汽车涉及性能、饭店涉及地段。因此, 一个产品如果销量不好, 应先找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然后再根据问题“对症下药”。

中小企业的营销难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没有钱做广告;因为没有钱做广告, 所以产品就很难形成“品牌”;没有营销渠道或渠道不多、网点稀少。这些难题导致企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品牌、广告、销量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借力营销的作用

“借力”其实是一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通过借助别人的资源, 将它变成自己的资源。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有两个价值:一是直接价值。消费者购买了企业的产品, 贡献了“利润”。二是隐藏价值。消费者背后隐藏着数量庞大的“人际关系资源”———潜在消费群体, 这是一个常常被企业所忽略的巨大“宝藏”。企业就是要借力于消费者的“嘴”, 让他们把产品和品牌通过“口碑效应”的方式, 传播到他们“人际关系圈子”中的每一个“潜在消费者”。例如, 正是因为有了像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这样的传播媒介, 所以通过“人际关系”实现对广告的传播才具备了传播土壤和载体。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作为传播基础,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土壤, 然后巧妙地借助消费者的“嘴”, 让消费者把广告传递到他们的“朋友圈”中。于是, 广告已不是广告, 而是变成了一种消费分享、变成了一种口碑传播。

企业对自己的产品, 不要“老王卖瓜, 自卖自夸”, 而要借助消费者的嘴, 让消费者说产品如何好。消费者可以不相信企业、商家, 可以不相信销售人员, 但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的朋友、熟人。朋友、熟人之间的“信任基础”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消费拉动力”, 这是任何形式的广告都没法做到的。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由于人在选择朋友时, 往往有着“求同性”、“趋近性”心理, 因此通过“人际关系圈”实现对产品的传播和销售, 是具有目标针对性的。

市场竞争的实质, 就是对消费者资源的争夺。对企业来说, 忠实消费者在哪里?能留住他们吗?能在第一时间与他们交流、互动吗?能在第一时间把企业价值观、企业新闻、新上市的产品信息传递给他们吗?如果把消费者比喻为“鱼”, 那么企业就必须建一个“鱼塘”, 让这些“鱼”留在鱼塘里与企业一起“嬉戏”。这个“鱼塘”就是企业的官方微博或微信。留住一个消费者, 并不是企业最大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把这个消费者背后的“潜在消费者”转化为直接消费者。例如, 建立企业微信, 就可以面对面地与消费者沟通, 这就像构建了一根管道, 一端连接企业、一端到达消费者, 而管道中间的信息流再也不存在任何的阻隔。企业能够用最简单、最直接、最省事的方式, 及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通过这些消费者的“嘴”及其“人际关系网”, 企业可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 把新产品推广出去。这种迅捷地反应速度和低成本的推广手段, 远远超出传统广告媒体。

基于“人际关系”传播的广告, 具有目标群体针对性强、信任度高、转化率高、消费拉动力强的优势, 再融入“体验式营销”, 那么这种广告模式的实际有效转化率肯定是远远超出投放的“硬广告”。例如, 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如何借助观众的力量推广?可以在电影院的大门口立一个硕大的POP, 上面印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二维码并标注:凡是扫描二维码, 就有机会免费获得电影票一张。观众扫描二维码之后, 就会把这部电影的预告片链接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这些好友看了预告片后如果觉得电影精彩, 就可能来电影院观看。同样, 他们在电影院看到醒目的“拍码广告”后, 又会参与传播。这样, 用一张免费电影票的代价, 就使得广告效果远远超过“硬广告”。

中小企业实施借力营销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给产品的外包装加个“能说话”的二维码

二维码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可存储文字、数字、字母、网址等, 可通过网址的链接, 呈现出视频、画面等。目前, 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产品溯源、电子卡、签证、车辆管理、生产流程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二维码就像一个芯片。当企业的产品贴上了二维码, 产品就能实现与人对话、与网络对话。消费者只要用智能手机对着二维码一拍, 就可以详细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 可以方便地与企业互动。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扫码”一键将产品、品牌分享到相关的社会化媒体, 实现对“产品广告”的传播。对企业而言, 在潜在消费者区域投放二维码, 不仅能够随时与他们进行互动, 还能够有效规避跨媒介带来的障碍。二维码具有的成本低、范围广的特点, 让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营销也变得更亲切。

企业要想让消费者主动地获取信息, 需要好的创意, 而根本上是要给予消费者利益驱动。例如, 每逢周末, 新世界超市的顾客非常多, 超市就特别开辟了二维码的线上支付通道, 让顾客不用再去长长的结账大军后面浪费时间。在星巴克, 顾客扫描咖啡杯上的二维码, 就有机会获得星巴克全国门店的优惠券, 成为星巴克的VIP会员。收听“星巴克”微信官方账号, 用户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符号, 就能即刻享有星巴克《自然醒》音乐专辑, 获得专为个人心情调配的曲目。再如, 企业原来是做面膜的, 现在怎样推出洗面奶这一新产品?可在原有的所有品类的产品上都贴上一个二维码, 并标注:凡扫描此二维码, 即有机会赢取“马尔代夫情侣豪华双人游”。可设置100%有奖的三等奖, 奖品就是“洗面奶”试用装。这样, 既可以将新产品广告传播出去, 还可以将“体验装”送达目标消费者的手中。

第二步:设计相应的广告内容

设计广告内容, 首先要确定广告目的———是产品推广还是品牌推广?是活动推广还是品牌文化传播?然后再根据广告的目的, 设计广告内容。广告内容主要应考虑这几个方面:一是生活化, 最好带有网络特色。使用网络用语能显得更亲切, 更容易被人们传播, 但也不要太多, 否则就会显得太做作。二是应以“软广告”为主, 把广告变成一种“消费体验”的分享, 以分享的口吻进行传播, 这样广告就更具有引导性。同时, 再配一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图片, 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产品定位、消费特征、营销目的等因素, 综合设计广告内容。广告内容不一定只限于文字、图片, 也可把视频短片作为广告内容。通过视频实现对“品牌”的“病毒性”传播, 不失为一种绝佳的品牌营销之道。例如, 有个卖Lee牌牛仔裤的淘宝店, 2013年3月20日想开展一个促销活动, 于是就写了一段广告语:“Lee牌牛仔裤限时促销, 专柜价899元, 现价366元, 仅限三天, 欲购请猛拍……”再留一个淘宝链接完事。结果这种纯粹靠价格诱导的促销没有多高的购买转化率。之后, 该淘宝店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重新设计了广告语:“还有10天, 就是巨星张国荣10周年的忌日了, 他生前不光风华绝代, 而且品味超凡, 他生前最爱的牛仔裤就是Lee牌, 而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款……”还是那个淘宝链接, 但是通过后台的监测发现, 消费者进店转化率达80%, 购买转化率竟高达40%。同样的活动, 不同的广告内容, 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第三步:刺激消费者参与对“广告”的传播

消费者凭什么要帮企业转发分享广告?一种是信任的力量, 一种是利益的刺激。企业可通过常用的抽奖形式, 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例如, 化妆品的营销对象是女性消费群体, 可把一等奖设为“Minicooper”。据调查, 大多数人对这款汽车没有抵抗力。以此通过诱人的一等奖, 吸引消费者参与。有人可能会问, 这样成本是不是太高?其实成本是较低的。因为一等奖只是用来“诱惑”消费者参与, 至于中奖率是可控制的。二等奖可设为iphone, 三等奖可设为旅行背包或U盘之类的商品, 但中奖率要大。通过这种抽奖刺激, 消费者的参与率可达20%以上。

第四步:开发一套基于社会化媒体传播的营销管理系统

企业要实现借力营销, 必须有工具做支撑。开发这套系统, 需要对借力营销模式和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性有深入的理解。

上一篇: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下一篇:后现代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