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项目

2024-10-04

社会事业项目(精选12篇)

社会事业项目 篇1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社会评价是识别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 分析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评价投资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提出项目与当地社会协调关系, 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扩大项目社会效益。对水利建设项目开展社会评价, 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 有利于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有利于水库淹没移民的妥善安置, 可以避免移民安置不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评价中开展收入分配分析, 设置地区分配效果指标,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 从而推动国家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 可以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如分析项目对节约土地、耕地和水资源的效益, 可以促进我国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分析评价水污染和水库淹没等生态环境影响, 可以防止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促进环境保护, 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社会评价的基本原则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覆盖面广、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使用寿命长, 而且多数水利项目具有多重功能, 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可能包含发电、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功能, 同时它来可能带来农田淹没、移民搬迁等负作用。因此其社会评价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公平、民众支持、生活改善、社会稳定和实事求是。

1. 公正公平

社会评价应该排除项目建设单位和地区的干扰, 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 客观地进行分析研究, 要使项目受益区得到收益, 受损区得到补偿。

2. 民众支持

水利建设项目大都是群众性工程, 参与者多, 因此不仅要得到工地和附近民众的支持, 还要得到上下游、左右岸有关地区民众心理和行动的支持。有了民众的支持, 水利建设项目才能顺利建成, 并投入正常运用, 才能发挥它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生活改善

水利建设的目的是除害兴利、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要改善项目受益地区人民的生活, 又要改善挖压淹没地区人民的生活。对受损区的人民群众要采取补救措施, 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而且能逐年提高。在项目建成投产后, 对管理运行人员的生活条件也应有较好的安排, 使他们安心工作, 充分发挥水利项目的设计效益。

4. 社会稳定

保持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兴办大型水利工程, 往往要挖压、淹没大量土地, 拆迁很多房屋和公共设施, 搬迁几千、几万居民, 必须有妥善的搬迁和移民安置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办水利工程, 还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促进民族团结。

5. 实事求是

社会评价应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采用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方案比较中要注意可比性, 不同方案的比较应建立在可比因素保持同一性的基础上。

三、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

1. 以人为本

项目社会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主要研究项目与人的关系, 并以人为中心研究如何调整项目与人的关系, 以达到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 项目与有关的群体相互协调, 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 缺少可靠的判据

社会评价包含的因子众多,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文物古迹等各方面。因此, 不可能像经济评价一样, 只用一、二个主要指标来说明其可行性。虽然可以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来比较各方案的优劣, 但其中夹杂着很多人为主观因素 (如定权重和隶属度等) , 因此根据社会评价结果来评价方案时, 尚应慎重对待。

3. 长期性

经济评价计算期一般为20年, 而社会评价要考虑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 项目对居民健康、文教卫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可能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问题, 因而社会效益和影响, 往往具有长期性。

4. 难量化

社会效益与影响多种多样, 许多不仅不能用货币定量, 也难以用实物定量。例如:项目对文化、卫生的影响、对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影响、对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对人民风俗习惯的影响等, 常常不好量化。

5. 宏观评价为主

社会发展目标, 如经济增长目标、公平分配目标、社会安定稳定目标、就业目标、控制人口目标, 一般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因而, 社会评价必须从宏观角度考察项目对社会的影响。水利项目的社会评价既有经济效益, 还有大量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因此宏观性较强。

6.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复杂

由于水利项目包含防洪、治涝、灌溉、发电、水土保持、城镇供水、旅游等, 内容庞大, 因此其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也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 这也增加了社会评价的难度。

四、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风析。

1. 社会影响分析

主要分析和预测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分析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对脆弱群体的影响, 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公共进程的影响, 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指标, 要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 并能充分体现水利行业的特点, 力求做到科学、实用和简便易行。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列出指标体系如下:

2. 互适性分析

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是否能被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 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的程度, 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3. 社会风险分析

主要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 选择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 易导致较大矛盾的社会风险进行预测, 分析可能出现这种风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提出防范措施。

社会事业项目 篇2

每日一练 历年真题 模拟测试 章节知识点1.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控制z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被观察对象按自己的轨迹发生 z在实验研究中,事件被制造出来以便进行研究z如:对服务对象人为分组并采用不用的干预/服务方法,就是实验研究|在社会工作中,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多用于对现象的一个时点的考察。z如考察一个机构案主的人口学特征 z如研究婚姻状态和健康的关系 z如机构对服务传递的影响|实验研究多为干预研究,多用于评估考察治疗/服务的效果|实验设计就是通过改变现象研究改变的效果 |有助于揭示因果关系zTo establish causality between independent variable(SW intervention/control)and dependent variable(problem or outcome)zExplanatory分类:Field experiment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zField experiment: in natural settings, usuallyzLaboratory experiment: in lab, rare in social work|(True)experiment and quasi-experiment:z

Experiment: designs with equivalent groups produced by random assignment zQuasi-experiment: lacking equivalent groups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evaluating programs and practice when practical

constraints in agencies make it impossible to conduct experiments•If participants are placed in groups using some other method such as selecting natural groupings(a classroom or community)2.Pre-experimental designs |Pre-Experimental Designs:|(1)One-shot case(group)study|只对因变量进行干预后的一次测量,没有说明相关关系|虽说明了时间先后,但不能说明因变量变化,不能排除任何其它原因解释 |只能通过直觉判断因变量变化情况|(2)One 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比较前后测值|说明了相关性和时间先后,但不能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其它解释,如:history, maturation, testing, and statistical regression| 如测量社会工作学生在入学时和毕业时对贫困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其它解释?|(3)posttest only design with nonequivalent groups XO O1XO2XO O

22|比较两组后测值|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的情况:来不及前测,也无法分等价组 |无法排除:如selection biases|以上三种方案,internal validity都不高|但它们也有实际价值,可用于探索或描述性研究|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的internal validity要高于pre-experimental designs3.实验设计类型|May not be feasible in real social work setting but can be done in some agency settings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s:z1)randomly assigning individuals 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z可按抛硬币、随机数码表等方式进行;人数越多,随机分配更有效•例如:申请服务的人和未申请服务的人不算等价组,在申请服务的人中随机分组才可能是等价组z如果没有干预,这两组会一样z虽然无法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所有方面都一样或面临同样的发展过程,但是

机分组可帮助实现减少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z不同于Random sampling(pertains to generalizability)zRandomization or random assignment旨在提高internal validity, 不寻求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而是重在减少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z2)introduci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a program or intervention)to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withholding i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Multi-group:2 or morez3)comparing th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change 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再次强调:Key element is random assignment of participants to control or comparison groupszSymbol:R = random assignmentzi.e., each participant has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be assigned to each group, AND every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participants has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be assigned to each group|类型1:

classic experimental design or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Change in scores compared

|古典设计要素: z前后测REO1XO2CO1O2z 实验组和控制组 z随机分配|古典设计zCan control: selection, history, testing,instabilityzCan control IF groups are equivalent:maturation, statistical regression zCan

control IF equal numbers & types of dropouts:mortality zDepends on data-collection

procedures:instrumentationzCannot control: nonspecific effects, reactivity|类型2 :

Partial Crossover Design

Elements:|Data collection:3 times|

Control group receives intervention AFTER post-test, then 2ndpost-test

|Allows for intervention to be given to all|Partial Crossover Design(with Follow Up)变形PrePostF/U F/U RE O X OO OC OO X O OAble to

determine intervention’s endurance|类型3:Solomon four-group design |两个实验组,两

个控制组|两组有前后测,两组只有后测|复杂,应用少|类型4:

Comparative/Contrast/Alternative Groups Design|比较两个可选干预方案|NO

knowledge of how groups compare to no intervention|变形:alternative treatment design

with pretest |比较三个后测值之间的差异|Same controls in comparing each intervention to

no intervention|其它可能设计:REOXOCOOXOREOXOEXOCOO

CO RE1OX1OE2OX2

ORE1OX1OE2OX2OCOOREOX12OEOX1OEOX2OCOO课堂讨论:|请分为三组,讨论实验设计的后三种类型分别可以控制或不可以控制哪

些threats to internal validityz第一组:类型2 : Partial Crossover Design z第二组:类型3: 所

罗门四组实验z第三组:类型4: Comparative/ Contrast/ Alternative Groups Design社会

工作评估第七讲 准实验设计与评估04/06/2011本次课程内容z准实

验设计与评估z在许多社会工作机构中,控制组经常无法实行z即使实现了控制组,但往往无法实现实验组和控制组间的随机分配 z实验设计的替代方式:准实验设计zNon-equivalent Groups(assignment through

other means)准实验设计和实验设计形式相同z内部有效性:pre-experimental designs

<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z有助于说明因果关系z与实验设计相比,更为关心组间差异对结

果的影响Elements of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Pre-test and post-test–Multiple

groups wi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Non-equivalent groups: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groups by non-random meansz形成nonequivalent groups的途径: z(1)use natural

groups–Class, town, 居住单位,不同社会工作者的案主,等 z(2)assign clients in some

systematic or haphazard way –e.g., every other client;–如,whoever has space on

caseload, 将案主分配给下一个空闲的社工 –接近随机分配,但和随机分配不同(3)the

wait-list or overflow approachz先来的案主进入实验组,后来的进入控制组 z有可能后来者

差异很大,或控制组人数不够(4)time: use a comparable group at a different timeze.g.,new clients in March vs.those in April, 今年的案主作为控制组,明年的案主进入实验组z如,上一届学生作为控制组,当届学生作为实验组z无法控制不同时点的差异z准实验设计示意:zNonequivalent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design–Find an existing group that appears similar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研究老人院老人的抑郁情况,假设两栋楼的老人基本情况相同,但一栋楼开始养 猫,另一栋楼不允许养。可考察宠物对抑郁的影响。–

希望两组前测接近,后测不同

z变形:

社会事业项目 篇3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特点,决定了他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更偏重于实务和操作取向的专业。因为只有实务才能把服务送达有需要的群体,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将知识、价值和技巧运用到实际服务工作中去,同时也通过实务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修正和反思知识、理论。所以,实习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更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重要教学过程、发展知识的过程。一般的,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应该包括时间相对比较短的课程实习和时间比较长而且相对集中的专业实习。但是,当前这两类实习方式均受到很大的制约。

制约专业实习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因素,因为我们的多数老师更习惯于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把实习(尤其是把课程实习)也当作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教学过程存在着认识方面的不足。其次是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当中。几乎没有考虑或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在课程教学中有时间去组织实习。再次是督导的缺失。由于实习不仅要把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巧与实务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增长知识和独立开展实务的能力,也是要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强化专业认同、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观。并且培养对西方理论、模式、原则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但是,在我们当前的实习中,督导环节是比较薄弱的。最后,就是专业实习基地、场所或机构的严重不足。当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会(或者说是尽量)建立几个实习基地,也可以说成是都签署了协议,挂了张牌。但这些“基地”的实际运作状况。很少能达到实习要求。

二、社工实习的项目管理运作

1、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近几年在中国较为流行的管理方。所谓项目就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非重复性的活动。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目标,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项目管理已经被大量运用在高校管理、学生实习和实验室管理中。

2、项目管理对社会工作实习的促进

(1)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实习目标。与以往实习管理中以技能操作为导向的,通过统一实习手册确定实习目标的方式不同,项目管理注重以需求为导向的目标建立。以技能操作为导向通常强调学生个案、小组等某种技巧的训练与达成。而以需求为导向的实习目标的建立意味着将根据不同机构实习的自身需求,结合社会工作教学要求拟定具体的、有特色的实习目标。这种实习目标包含了学生和实习机构的双方面需求,有利于实习中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2)促进学生专业认同及成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新手成为拥有一定专业自主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人能力阶段——日常生活中的助人者,志愿者、义工。从事专业社工服务。基本上是本着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助人者,或者仅仅只是一个志愿者。第二,职业与专业过渡阶段——个人能力与职业规范、专业教育训练的连接。就是把个人能力和专业的规范训练、社会服务的复杂实务情境连接起来的专业过渡阶段。个人必须反思自己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能力习惯,建立规范的职业行为标准、正确的专业自我与服务方式。第三,专业探索阶段——经受能力不足的痛苦、不断探索自我与专业自我。在这个阶段,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实务情境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较高的水准来完成服务项目所赋予他们的任务,而他们自己觉得理论与实务的准备都不充分,会呈现出脆弱的自我与专业自我。第四,专业整合阶段——从经验中整合出较具现实感和自主性的专业自我。随着成功经验和成就的累积,清晰度、满足感、现实感、胜任感是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拥有的情绪感受。对实际情境中的不确定性的忍受力大大增强,可以抵挡许多外来的不适当的影响因素,逐步确定自己的较具个性化的专业风格。

(3)加强实习资源整合。项目化的实习与传统阶段式实习安排不同,通常有一个较为连续的时间跨度。因此它与阶段实习中应急性使用资源不同,它需要对资源做出合理的规划。在资源规划中,项目管理强调不同资源的整合利用。比如不同年级学生根据其专业水平在同一项目中的整合安排,不同机构资源在一个服务项目中的整合使用等等。资源整合的项目管理有利于打破实习阶段和实习机构的框架限制。

三、结束语

项目管理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运用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实习管理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以项目贯穿不同阶段的实习安排,使整个实习规划更加的中心明确。但项目化对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实习管理思想、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等等都提出了挑战。作为社会工作的教育者和社会工作发展的参与者。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为社会工作教学与机构服务的专业化共同发展开拓一条双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隋玉杰.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宋卫华.用项目管理建构独立学院实验实训教材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10):52-54

[3]许建飞,孔亚琴.项目管理原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115一117.

[4]郑立羽.社会工作实习引入项目管理的线索.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6)

项目社会评价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篇4

一、我国项目社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项目社会评价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包括:

1、项目社会评价没有统一的界定

在检索到的有限的书籍或文章中, 有关项目社会评价的界定差异很大, 有的甚至将项目社会评价混淆为国民经济评价。还有的将国民经济评价及环境评价的内容也置于项目社会评价研究范围内尚没有形成一套为大家公认的完整的社会评价理论。

2、决策者对项目社会评价重视不够

决策者对项目社会评价工作不重视, 项目评价不深入、不全面, 对项目社会评价的理解仅限于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一些决策者认为, 投资项目只要找几个人编写一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立项”就行了, 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更不会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使项目评价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对该项目投资所涉及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及对该项目投资后所需要的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思考不周详, 造成重复投资、反复投资、投资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

3、项目社会评价工作的机构薄弱、人才短缺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组织机构体系还没有形成, 从事社会评价工作的机构薄弱, 人才缺乏, 并且社会学家参与的力度很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社会评价管理机构。中国目前虽然已经聚集了少量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会评价专门人才, 但与投资活动对社会评价人才的需求相比, 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人才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一些社会学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虽然也开展社会学等与社会评价有关的专题研究, 但普遍不具备项目投资规划、分析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背景, 缺乏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经验和能力。

4、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理论及实践指导

目前, 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管理办法, 缺乏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调查、社会评价报告编制、社会监测评估及社会实施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关于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的设置等, 目前虽然己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其理论并不成熟, 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另外, 实践方面也很欠缺, 与国外的项目评价水平相比, 差距较大。在实际工作中, 分析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效益多, 分析非经济因素的社会效益少;定性分析多, 定量分析少;有些相似的项目,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 其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也大不相同, 没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方法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

5、缺乏项目全过程的社会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所开展的项目社会评价, 主要局限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缺乏对项目周期全过程的社会监测评价, 使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实施缺少外部监督机制, 也使得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变得困难。投资项目再评价机制不健全, 致使项目投资业务活动过程控制弱化。在不少地方, 认为对投资项目有了科学的综合评价报告, 就万事大吉了, 没有建立健全项目再评价机制, 使得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就启动, 项目设计不科学而没有设计优化过程, 形成普遍超概算的情祝。

6、难以得到大量真实有用的数据

社会评价内容多, 不但涉及社会经济, 而且涉及环境、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人文方面, 影响因素众多, 要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工作量很大, 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同时, 因为项目决策者对项目社会评价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 往往得不到真实的数据资料, 项目决策者通常的做法是只提供有利于项目通过的资料, 而很少或不提供不利于项目通过的资料。这对项目社会评价的真实客观性有很大的影响。

7、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著、教材少

目前虽然已经出版了一批社会评价的手册、指南等, 但缺乏系统性, 全面性, 而且适用于社会评价专业培训的教材还是一片空白。

8、可行性研究与项目社会评价之间缺少沟通

社会评价是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个章节, 正常来说社会评价融入到可行性研究中, 通过社会评价发现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从而尽可能规避风险。但在实际社会评价实际实施过程中, 往往被重视的程度不够, 只是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 甚至项目社会评价的报告都是按照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内容来编制的, 因而项目社会评价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只起了一种象征性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

在对项目社会评价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以下将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加强社会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是以学科体系的完善、成熟为标志的, 对于项目社会评价这一新兴学科, 一定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以建立学科的理论基础。社会评价工作者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 为专家、学者和项目单位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 以促进社会评价学科的发展完善。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网络平台。

2、加强社会评价的宣传推广力度

提高决策者对项目社会评价的重视, 只有先让决策者对项目社会评价有一定的了解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项目社会评价现在的尴尬处境。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做项目社会评价讲座、培训、开座谈会;在工作中增强项目单位与社会评价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等, 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决策者对社会评价的内容及重要性的了解, 为今后的项目社会评价工作扫清思想障碍。

3、加强项目社会评价专业人才的培养

项目社会评价是一门涉及面广的交叉学科, 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社会学、人类学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掌握统计学、工程技术科学、项目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鉴于此建议在硕士阶段设立社会评价专业,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学习期间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为以后学科的发展积蓄人才。对社会评价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活动, 建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以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4、社会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社会评价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对其均有自己的理解, 提出的评价方法各不相同, 所设评价指标不一, 有的指标体系设置过于繁琐。如何形成统一的社会评价规范, 如何化繁为简, 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性强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亟待研究。如编写政府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准则, 需要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有关社会问题的核准规范等。同时, 还应在全国投资项目统一规范要求的指导下, 分别逐步制定反映本部门特点的各行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手册。

5、开展项目周期全过程的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应贯穿于项目周期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项目不同阶段对社会评价的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尽可能对项目做到客观的社会评价。同时应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社会评价进行监督、反馈, 使项目社会评价的作用在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在每个阶段发现问题, 及时与项目设计、实施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改,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6、利用多种方式获取真实资料

在项目社会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求社会评价工作者对决策方、投资方提供的资料进行验证, 比如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会、访谈的形式了解项目实施后利益可能受损一方的意见, 同时可以通过实地观察的方法, 对已有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总之在社会评价中应对利益受益方和受损方都进行调查, 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以此为依据撰写相对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的报告。

7、加强项目社会评价专业教材的出版

对社会评价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 从而形成相关理论, 对专业的前沿问题进行归纳, 根据培训人才的不同需求, 逐步开发出不同档次、分别反映不同行业项目特点的系列化培训教程。最好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工作, 同时也为将来有志于从事项目社会评价工作研究的人, 提供方向。

8、增强项目社会评价单位与可行性研究单位的合作

为了避免社会评价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相符, 同时增强社会评价在项目周期中的作用, 社会评价应该介入项目周期的整个过程, 社会评价专家与可行性研究专家应该充分沟通, 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社会评价报告的内容真正的融合在一起, 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并”。

本文关于项目社会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总结, 说明项目社会评价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这些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只有找到了研究的方向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文中提出的相关建议, 只是笔者的粗浅思考, 不严谨的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彭运芳:《关于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2]施国庆、董铭:《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究》.河海大学学报, 2003 (6) .

[3]王朝刚、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 (四) , 第二讲中国开展社会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4]花拥军、雍少宏:《项目社会评价研究概述》.商业时代---学术论坛, 2000 (1) .

[5]朱东恺:《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探析》.中国工程咨询, 2004 (7) .

[6]罗时磊、李西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煤炭工程, 2005 (5) .

[7]刘佳燕:《社会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国外城市规划, 2006 (4) .

社会实践项目参考 篇5

社会实践项目参考

一、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以纪念党建90周年为契机,通过组织“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广泛开展瞻仰革命旧址、走访革命前辈、重温党的誓词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把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不断坚定党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缅怀辛亥革命伟绩,弘扬首义精神

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首义精神耀千秋”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了解辛亥首义仁人志士胸怀伟大祖国,矢志报国为民的理想情怀和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常怀爱国之心,永立报国之志,心系民族命运,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强国理想。

三、聚焦“十二五”,深化“三下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宣讲活动,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在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重点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等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落实创先争优,展现党团风采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先争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为平台,激发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团干为先锋力量,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开展和加入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现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学生党员团干的风采。

五、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

(一)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同学现状的调研;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

(三)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

(四)当前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该如何创业的问题;

(五)对我院已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走访调研。

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会,投身实践,开展各类实习见习、创新创业活动,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

七、其他

推动社会责任根植项目落地生根 篇6

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终极追求是推进社会责任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使社会责任在运营过程中全面践行,实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大化。电网企业在经历了社会责任理念的认知导入、社会责任管理的模型构建以及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等阶段后,面临着如何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运营的有效融合。

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制为电网企业推动社会责任管理融入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生产运营全过程提供了有效方式,克服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由于系统性和复杂性,在人才配备、精力投入以及业务部门配合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有利于运用社会责任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某一业务的具体改进。

统一认知社会责任根植制及项目

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制是在部分省级电网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认知。为此,电网企业通过分享、分析先进单位在实施根植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可增进基层单位对根植项目制及项目的认知,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对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转段(由试点到普及)和转型(由全面管理到项目根植)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社会责任根植是推进与专业融合的重要抓手。结合电网企业重点工作安排和专业管理提升确定根植项目,有利于同专业部门配合实施社会责任理念植入业务流程,客观衡量社会责任管理要素在专业工作改进中发挥的作用。第二,社会责任根植是推进社会责任理念导入的重要实践。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带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社会责任管理,结合亲身经历理解社会责任理念,拓宽专业管理思维,树立专业工作的外部视角,逐步提升员工个体的履责素养和能力。第三,社会责任根植是搭建与利益相关方责任沟通的有效平台。根植项目注重发挥利益相关方参与和评价,注重建立业务信息披露渠道和载体,让利益相关方感知企业始终站在社会全体利益的高度以更友好的方式开展业务运营。第四,社会责任根植是实现社会责任管理全面深入的主要途径。根植项目在利益相关方识别、诉求分析、业务改进、沟通策略执行、合作机制建立等方面具有示范性和操作性,为实现社会责任管理在专业领域全覆盖提供样本。

分层设计根植项目功能、类型及推进方式

电网企业可结合基层单位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统一的设计思路,并从工作职责、功能定位、根植类型、推进方式、基本要求、覆盖范围、复制性质等方面提出意见。第一,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省级公司根植项目为市、县公司提供示范和模板;市公司发挥专业管理优势承担重点根植项目任务,形成一批根植项目成果;县公司则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一些热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责任理念在县级公司的普遍导入和实践应用。第二,在根植类型上,结合省、市、县公司管理特征将根植项目分为线式、点式两类。其中,线式项目适合省市公司的建设、规划、营销、运检等某一专业或人、财、物管理等。通过改进管理方式,解决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多方创造效益。点式项目适合县公司,就是“一事一议”,解决具体问题的点。如电网建设受阻、电力设施保护、政府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保电等,突出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提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在推进方式上,省、市公司根植项目注重“项目的实践化”,就某一专业实现社会责任管理要求的有效植入,形成通用行动模式,并将新的管理方式应用于具体实践(形成案例)。县公司根植项目注重“项目的实践化”,针对社会性问题开展履责实践,创新利益相关方沟通方式,按照项目的管理方式实施进度跟踪。

严格把握根植项目的选题立项关

根植项目的价值取决于项目过程中是否体现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合适的项目选题更有利于体现电网企业运用现有资源和能力协调解决社会关切问题的做法。对于项目选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内部管理难题以及监察、审计等工作的“出血点”、流程植入点为突破口,从中寻找责任议题。每一个项目的选题和方案都需要经历初步培育、分析校正、修改完善三个阶段。

第一,初步培育阶段,各基层单位可按照统一的《立项报告》模板,初步准备2-3个选题方案,利用根植项目培育会议对各单位准备的议题逐一讨论,按照根植项目的会议共识开展第二次选题。第二,分析校正阶段,针对项目的立项背景、项目论证、实施方案和预期成效进行预评审。在项目背景中说明为什么做,阐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性和现状、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及影响、解决类似问题的先进做法、企业相关专业管理的需求。在项目论证中说明能不能做,阐述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支撑、业务改进的可行性、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性、业务价值输出的有效性。在实施方案中说明怎么做,阐述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应用、涉及的业务流程和制度、沟通创新策略应用以及主题传播安排等。第三,完善提升阶段,审批通过的项目对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经确认备案后组织实施。

设立扁平化的项目评价标准

对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的评价可趋于扁平化,突出社会责任管理要素的作用发挥。“社会责任管理要素植入”评价包含:项目是否有社会责任理念的体现、管理工具的应用;是否有沟通渠道、载体上的创新;是否梳理利益相关方,并对其诉求进行分析;是否开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利益相关方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对各方责任进行确定;是否有社会化表达的创新和创作等。

对照评价标准,根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落实四项根植要件。例如:国网江苏电力基层单位积极应用“三度”管理、利益相关方感知评价机制、责任1+N合作机制、透明度管理、三化式全方位沟通等管理工具;南京公司“朋友圈”式防钓鱼触电安全管理项目、连云港公司“点对点”智能互动优化停电告知项目,注重创新沟通渠道;盐城公司各方参与下的城市电力设施保护项目、宿迁公司打造多方合作下的节假保电新模式项目,积极引入利益相关方参与;南京公司电量异常的并联式高效诊断项目、镇江公司企业新装电力经济容量申请的辅助决策项目,着力改进专业管理方式、流程、制度。endprint

有效管控根植项目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

对根植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效。一是组建强有力的根植项目团队。省级公司层面建立根植项目顾问团队,跟踪辅导立项实施的项目,明确市县级公司项目分管领导或专业部门主任担任项目负责人,成员由外联品牌和专业部门人员组成。二是建立循环辅导机制。确立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点对点座谈辅导,由地市公司及其所属县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专业部门和外联品牌部门进行交叉式汇报,专业部门介绍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外联品牌部门介绍业务改进。省公司顾问团队对照实施方案检验落实情况,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次重点跟踪辅导利益相关方识别和诉求分析工作、专业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沟通渠道和载体建立工作、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合作工作、根植成果的应用工作以及主要经验在媒体、业界的传播和推广工作等。

传播和复制根植项目的典型经验

建立根植项目的实施成果展示平台,对社会展示创造的综合效益,对企业各专业领域进行广泛推广,同时获得所涉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反馈。企业通过定期举办最佳履责实践发布会,创造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平台,现场向客户代表、政府代表、媒体代表汇报基层单位根植项目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同时,邀请来自全省不同地区、行业的利益相关方代表分别对关联的根植项目发表感知评价。现场设有专家组,对根植项目的所体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和价值进行评价。通过实践,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互动,增进理解与信任。

考核和评估根植项目的成效

在基层单位普遍认知未能形成统一高度时,可以借用考核评估手段加以促进。一方面,将根植项目实施情况融入基层单位业绩考核。例如:国网江苏电力及时修订《江苏省电力公司外联品牌工作对标细则》,将根植项目实施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外联品牌工作对标,促使外联品牌对标结果与人力资源部季度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挂钩。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根植项目影响性评价指标。根植项目通过影响性评价指标加上项目特色指标,验证根植项目成效。国网江苏电力建立了两项统一指标:利益相关方支持行为、专业舆情发生相关性。利益相关方支持行为是指根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利益相关方在政策鼓励、做法宣传、行动配合、口碑赞誉等方面的行为;专业舆情发生相关性是指根植项目所涉专业的负面舆情发生率呈现的趋势,如果舆情较以往不降反增的,说明根植项目本身存在问题,做法未得到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的认可。

目前,电网企业正努力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积极投身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推动社会责任理念在专业业务和基层组织的普遍根植。相信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的落地实践,将提升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的履责素养,改进企业与社会的沟通方式,发挥利益相关方参与管理的优势,促使企业以更友好的方式开展业务运营。

探讨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 篇7

一、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概述

项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 它具有资金量大、时效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分为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两部分, 而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是重点。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按其支出性质分为经常性项目和新增一次性项目。经常性项目指每个预算年度都会发生的支出项目, 包括机构日常运转类、专项业务类、事业发展专项类。新增一次性项目包括资产购置类等预算年度新增的一次性安排发生的项目。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一) 有利于落实国家预算管理改革和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 基层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预算管理, 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 按照预算,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管好各项经费, 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核定, 提供一种监督全年财务活动的工具, 可以促使单位合理安排支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又可以保障预算资金和国有资产不受损害。以预算为基础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从而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 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二) 有利于把握单位发展方向

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而财政资金的投放具有方向性和经济发展指挥棒的作用。财政资金分配按照“保重点、保稳定”的要求, 优化支出结构, 区分轻重缓急, 切实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保证关系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民生支出, 保障部门正常运转支出, 强化项目排序,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所以单位立项首先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 将本单位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统一, 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才能把握好单位发展方向, 才能获得更多财政支持, 从而使单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 确保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

项目支出预算最终要批复到预算单位的具体项目, 预算单位要按预算将资金细分到各支出细项, 这要求在确保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 将各类细项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序, 突出了预算年度预算编制部门的工作重点。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 能及时掌握资金收支状况, 以自身实际角度出发, 关注重点支出环节, 防止不必要的支出, 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展预算项目执行, 必将加快事业单位的发展, 确保了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重视程度不高

有的单位从主要领导到项目部门人员, 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预算管理基本理念。事业单位虽已实行预算管理多年, 但对预算单位人员相关培训、文件传达、工作要求多只针对财务人员, 而对提高单位负责人及项目部门人员相关认识缺乏力度, 普遍认为预算就是财务人员的职责, 其他员工参与热情低。单位主要领导对此不重视, 造成相关制度缺失, 部门间缺少协调沟通。项目部门人员缺乏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认为自己是真正为单位干事的人, 不应受太多约束, 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不理解或误解, 又缺乏沟通, 造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的不顺畅。单位编制预算目的就是为获取财政拨款, 而忽视该项目在单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管理, 造成资金浪费, 甚至对国有资产及单位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二)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与基础。基层事业单位一般规模较小, 机构不健全, 无专门预算编制机构, 预算编制通常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不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由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所限, 又与业务部门欠缺沟通, 使预算编制时难于对整个预算年度进行科学预测与详细规划, 往往立项上缺乏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编制预算时缺少调研和论证, 导致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 影响正常工作运行。编制预算时“零基预算法”贯彻不彻底, 编制预算的定额标准体系不完善, 预算的粗糙将给预算的审核、执行、监督和考评带来一系列困难。

(三) 预算执行不力, 刚性不足, 缺乏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项目缺乏分项细化方案, 没有具体执行计划, 在执行中常有计划外工作发生或上新项目, 而不考虑年初预算, 从而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必要的刚性, 支出随意性大。预算支出控制不力, 使预算执行不均衡, 常有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 一般在负责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内部审计, 相关合同等项目资料不能及时传阅至财务部, 往往项目完工结算了财务才看到资料, 审查力度低, 对业务部门约束力十分有限, 使项目审计流于形式, 而外部审计往往覆盖不到。虽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需集体审批, 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缺少讨论研究, 可能导致腐败现象, 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合法性。

(四) 轻视预算执行分析与应用, 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重预算, 轻执行, 缺评估”现象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中单位不重视执行情况分析, 不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出问题和提出应对措施。缺少对执行结果的分析认识, 只注重把钱要过来, 花出去, 对钱该不该花, 按什么标准花, 怎么花, 是否实现即期目标缺乏管理, 即忽视预算执行的绩效考评, 缺乏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客观评价, 责任不明, 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改进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提高预算单位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使员工对预算管理有所了解。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的风气,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中的参与度, 使其充分认识项目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懂业务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制度建设, 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都有规范流程, 做好预算管理的基本保障工作。发挥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主体作用, 强化责任意识, 养成做事之前看预算, 执行过程算成本的好习惯。

(二) 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1. 树立正确的项目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预算编制要根据单位职能需要, 为单位发展目标服务, 并结合单位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要采用零基预算法, 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 以项目绩效为核心, 以提高执行率为保障, 根据部门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项目真实资金需求和合理开支标准编制预算, 不以以前年度项目和支出数为依据。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将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使预算编制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2. 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项目预算

在经常性项目预算编制中, 急需建立适合本行业预算编制的定额标准。要在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作用,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谨的预算编制不仅增加预算的可执行性, 同时也有利于项目支出合理性控制。

对新增项目, 首先要充分论证立项的必要性和效果, 确保项目是必要的, 实施是可行的, 预算规模是适当的。制定标准的项目申请流程, 对数额较大的项目, 要有项目申报书, 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评审报告, 事前绩效评估报告, 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3. 项目预算厉行节约, 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

对本单位事业发展要有全局考虑和前瞻性, 尤其对跨年项目要有长远打算, 将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同项目预算编制相结合, 避免跨年份项目不断大规模改变计划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再者项目完工后将达到的预期目标, 包括总体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直接关系到所需项目预算资金规模, 而这些因素要与单位整体规划相适应, 既要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还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 加强项目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力度

预算批复后, 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用途、范围和支出标准执行, 确需调整的项目, 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 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避免造成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 奖惩分明, 充分调动员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对项目预算支出, 严格审批程序, 加强审核控制, 按规定办理支付手续, 保证资金支出合理合法。为加强预算管理, 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使项目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对重大经济事项采用联签制度, 集体决策。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 使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同步项目预算执行进度, 避免突击花钱现象, 实现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按预算, 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程及时办理资金支付, 并采用集中支付制度, 以实现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 而不只是事后督导。让预算管理人员能参与到项目管理中, 以便准确了解项目完成进度与细节, 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 提高全员参与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四) 应用好项目预算执行分析, 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机制

预算执行分析, 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执行数与预算目标数的对比、当期预算执行数与上年数对比, 及时找出差距,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 有助于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保证预算有效执行。预算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 充分认识其在项目执行中的作用, 并组织好人力物力, 把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落到实处。

为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明确考核标准, 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树立“用钱必问效, 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责任理念和意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并使考评常态化。加强考评结果的应用, 使之成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依据。

四、结语

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政府财政支出及人们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尤为重要, 这是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稳步、持久发展的保障, 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保障, 是更好发挥单位公共事业职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佳.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15 (25) .

[2]张海凤.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7) .

[3]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4]王莉.如何加强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2) .

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研究 篇8

一、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概述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而言, 其是在各项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中, 为了使得科研探索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而产生的费用支出, 所以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具有公益性特点。经费的来源有很多, 包含政府拨款、基金会和企业等的赞助, 当报告申请成功或者是经第三方委托, 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拨款或分配, 进而对特定和未知领域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当前, 我国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国家在科研事业单位上的经费支持力度增大, 其中, 表1是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状况,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强, 科研事业单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2014年1月份, 在GDP中, 科研经费支出占1.98%, 同比高于欧盟国家0.01%, 能够充分表明我国在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视。

当然, 面对着数目如此庞大的科研经费, 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对科研项目经费予以严格管理, 进而为科研项目的有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在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时, 需要展开会计核算, 但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所以会计核算具有片面性。目前, 科研事业单位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因而导致成本核算不完整, 尤其在成本核算时, 核算的内容只是局限在差旅费、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等, 对于设备折旧费和水电费等并没有在核算范围内, 造成核算口径不一致, 所以未能对真实的经费状况予以有效核算。

(2)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致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质量偏低。从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制度中可以看出, 项目的立项、监管责任、经费使用等相关条例还不是十分健全, 而且管理制度中的有关内容的规定不是十分明确, 对于一些环节只是有了原则性的规定, 因而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预算编制不合理。科研事业单位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些科研人员对经费的支出标准和支出范围等未能有全面了解, 所以在预算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的成本核算和计量标准等进行预算, 编制的预算缺乏合理性, 因而对科研事业单位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三、科研事业单位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策略

(1) 采取全成本核算方式。科研事业单位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 由于成本核算方式不佳, 因而影响了经费管理质量, 所以需采取全成本核算方式, 从而更加全面反映科研活动的成本, 为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在对项目经费进行预算时, 水电费应当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等加以折算系数, 然后将项目的总经费数额乘以折算系数, 就是在项目预算中应该分摊的水电费。同时, 在核算设备的使用费时, 结合设备的原值和折旧等状况进行, 并按照市场上同类的设备使用费收费标准, 从而为科研项目经费的核算提供有利依据。

(2) 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事业单位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时, 为了确保经费管理更加符合规范, 必须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 从而为提升经费管理质量奠定良好基础。科研事业单位在制定经费管理制度时, 应当针对不同时期的基本要求, 对经费审批进而管理流程加以完善, 对票据和入账流程进行明确, 使得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规范化, 避免在管理时存在漏洞。

(3) 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科研事业单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为了保证经费能够有合理的支配, 进而为项目的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必须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 从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期间, 单位一定要对各项经费支出加以规范, 对每项支出经费严格审核, 而且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有效的沟通, 进而对科研项目的各项信息予以全面了解, 尤其是通过加强对业务的审核, 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都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 在项目经费使用时, 一旦存在经费使用和预算不相符的情况, 有关项目负责人必须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调整经费预算, 而且阐述原因, 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审批后, 财务部门将预算调整后, 才能加以使用。同时, 构建完善的定期报告制度, 对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加以记录, 如果发现经费的使用和预算有差距,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调整计划, 从而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总之, 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予以精细化管理, 对科研事业单位管理项目经费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近年来, 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实力, 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加大了对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 使得科研事业单位完成相应的任务, 进而对世界未知事物进行深入探究, 继而以科研手段对装备和其他设备进行完善。但是, 因此, 为了使得科研事业单位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应当采取一系列手段对项目经费加以管理, 从而使得科研事业单位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钟晶琳.浅谈如何提高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力.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 (29) .

[2] .冯晓东.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 (24) .

[3] .董红新.如何管理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财经界, 2015 (06) .

[4] .庄丽.探讨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经济视野, 2013 (20) .

[5] .黄静.浅谈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商, 2012 (11) .

社会事业项目 篇9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涵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指课题项目从经费预算、经费拨入、到经费支出、经费转出、经费结余及结余分配的管理。其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贯穿于科研项目整个寿命周期, 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合理使用项目经费, 完成项目审计验收, 实现项目目标。

科研项目经费的种类主要包括:1、国际合作课题项目经费;2、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经费;3、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经费;4、农科院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经费;5、合作课题 (有经费支持) 项目经费;6、其他项目或课题 (相关学会、机构等) 申请的项目经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过程

1、立项审批阶段。

这个阶段财务部门要提前介入, 加强审核, 对项目的投资期及投资收益进行分析, 从实际出发, 由有经验的财务人员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参与任务书中经费开支预算部分的编写。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预算的审核工作, 杜绝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 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 是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管理的重点。

首先, 要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 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 单独管理。通过财务软件的核算, 在帐务处理上实时保证科研项目独立帐目, 专款专用, 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其次, 要提高审核把关能力, 保证项目开支合规合法。从发票审核入手, 确认费用开支的真实性。根据任务书的开支预算, 严格按计划列支, 防止对科研经费的挤占挪用。完善成本核算, 合理分摊项目间接费用, 切实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管。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对搞活科研机构, 增强科研单位的活力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科研系统中, 仍然存在科研机构设置重复、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与惊人浪费同时并存、成果鉴定弄虚作假、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许多问题, 大大降低了科研的效率和产出率, 并严重影响到生产的发展。

1、预算管理弱化。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中缺乏预算及核算制度与课题管理的责任制, 只关心科研支出的投入情况, 不关心科研支出的资金使用情况, 资金浪费严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存在漏洞, 有些项目在实行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着预算进行支出, 还有一些项目的经费支出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和审批程序, 随意支出。

2、成本核算管理还需加强。

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有很多费用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甚至还有一些间接费用没有成本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各级管理费的核算不能完全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摊。大批材料购置有的无验收保管手续。以劳务费和咨询费名义虚列支出、以合法税务发票虚构经济事项, 套取科研资金, 而进行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现象时有发生。

3、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

近年来, 科研项目立项时, 有的项目需要地方政府或科研单位按一定比例配套部分资金, 项目申报时需要地方政府或申报单位出具配套资金承诺, 才能立项成功, 而在实际运行当中却配套资金不到位, 导致项目结题时, 不能正常验收, 有的即使是验收了也是应付了事。

4、项目经费在使用过程中, “前松后紧”现象严重。

目前, 很多科研项目经费规定, 结题验收后结余经费将被收回。很多项目负责人为了留住结余经费, 在项目结题时, 突击花钱,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而造成项目经费结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些项目在经费到帐之前就产生一些前期支出, 而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 以前的支出因为经费没有到位是无法入帐的。二是很多科研项目经费拨款滞后, 有时三年的项目, 款项拨付时已经是执行年度第一年的年底, 这也直接影响了项目经费按其计划使用的进度, 造成项目结题时存在一部分经费结余。三是按照科研课题的规律, 有些支出是必须等到项目完成后才会发生, 如专利使用费、项目审计费等, 而这些支出由于支付时间在项目验收期外, 无法计入财务决算。四是科研项目负责人通过加强管理形成的。是科研人员对国家资金高度负责, 平时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积累的。如果不分主客观原因一律收回, 无疑助长了铺张浪费的风气, 也挫伤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5、有些项目经费结余不真实。

项目任务书由项目组技术人员编写, 经费开支预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导致项目执行时, 经常出现项目费用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为了使经费开支与任务书保持一致性以利于顺利通过验收, 财务人员只能在后期帐务处理上进行项目间调账、串用、挪用、虚列支出等“技术处理”。造成一些项目结余经费不真实, 很多项目实际上已结题验收, 但在财务帐面上仍有结余并长期挂帐、使用。

四、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多样、项目数量庞杂、管理模式各异, 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积极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 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势在必行。

1、必须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 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加快科研事业发展建设步伐。

2、必须将科研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要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集中统一核算, 对每个科研项目单独立帐, 加强预算和决算管理。国家投入的科研项目经费, 不分资金来源, 应当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财务部门应按项目管理要求, 使用科研项目经费, 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 要重视并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 改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比较粗放的现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申请科研项目时, 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真实、合理、有效的经费预算。

3、必须建立建全科研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科研项目经费要从申请立项到结题验收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制定相应的项目经费收支结余分配的管理制度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改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比较粗放的现状, 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格局, 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政策保证。做到科研、财务、行政等相关部门及人员相互制约协调配合, 按照规定专款专用, 合理支配, 防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现漏洞, 充分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

4、完善信息平台, 强化过程管理。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 建设科学的信息平台。平台建设不仅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详细数据, 还能让项目负责人随时查看到项目实际开支情况、各项目经费余额以及剩余可使用经费等。并且还要使审计部门能调阅项目开支明细, 查阅开支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预算、决算要求, 数据是否准确。

5、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管理。

有些科研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一定程度上存在结题不结账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结账时间、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用途。结余经费分配时, 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合理确定上缴和奖励的分配比例。财务部门要管理和统筹使用好科研项目结余经费。

6、严肃财经纪律, 实行奖惩分明管理。

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和部门要自觉遵守财经纪律, 严格要求, 自省自律, 认真查找和纠正在经费管理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跟踪了解, 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及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惩罚, 对遵纪守法者给予奖励, 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额度, 排除科研人员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调动科研人员一心一意工作的积极性, 激发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 提高科技竞争力。

五、结束语

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 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进行探讨,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机制, 全面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核, 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步迈, 为我国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展开论述, 提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措施, 全面推行科研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项目经费,监管机制,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2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讲话.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浅议 篇10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其涵盖的内容不同,根据我国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是从全社会角度研究水利项目的可行性,全面评价项目对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评价项目对实现国家和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项目与当地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的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方法。具体内容涉及供水、灌溉、防洪、水力发电、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社会稳定、旅游、环保等等。

2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指标及原则

2.1 评价方法

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内容涉及广,评价指标复杂众多。因此,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用评价方法进行社会评价。根据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归纳常用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无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总结法及多目标综合评价法。

2.2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是将被评价对象的目标及衡量这些目标的指标按其内在因果和隶属关系构成的树状结构,指标的名称和指标值是指标质和量的规定。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国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居民生活、自然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环境及适应等等。

2.3 评价的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兼有水上资源优化与分配、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与平衡作用,其项目行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项目的社会评价必须适合我国的国情,必须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评价的依据,按自然规律进行水域地区水利规划作为水利项目建设的具体指导,所以评价指标的原则要与我国经济社会、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衔接。

3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

项目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项目给社会带来哪些效益与风险,合理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识别并减少项目的社会风险,维护项目的持续性。

3.1 对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建设项目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对当地人口的影响;对社会安定性的影响;对国家及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常给下游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导致大量与人口迁移。工程建完运行后由于可能的水域淹没,也会形成大量人员迁移;丰富的蓄水改善了当地周边的生存条件,会促使生活条件艰苦地区的人民不断向该区域迁移。(2)合理分析项目建设的运行效益,看是否与当地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项目对地区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特别要注重对区域人员的公平利用,要在受益和损害之间进行辩证,分析项目的实施能否改善现有社会状况,确保项目建设能有缓解原有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对项目运行后的负面影响要充分评价,提前解决,比如运行后的防洪、治涝、河道整治、跨流域调水等引起的上下游、左右岸、跨区用水、污染等之间的矛盾。(3)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以引水、蓄水为主、灌排航发电综合利用。我国自然降雨分布极不平衡,水利项目的兴建,不仅能调节季节性的合理用水,保证农业、工业的有序进行,而且在项目设计都承担了截流防洪作用。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的社会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也必须同时认识到项目对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影响。

3.2 对自然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影响

对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影响主要源于施工期对自然界的污染、侵蚀、破坏及工程运行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生态气候等。(1)施工期的影响水利工程工期一般较长,坝基修建过程中用的设备、原材料较多,坝体地基长、深,施工必然破坏大量的植被和地址结构、使得周围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的易导致山体滑坡;施工中的混凝土、碎石、添加剂等等会污染了大量的土地,沿河流域等。施工运输开辟山路,破坏了大量的田地、林地,也给沿途的居民来到了污染。(2)项目运行后的影响水库的大量蓄水,淹没大量区域,使得大量土地资源丧失,植被、山林、生物栖息地被破坏,使得生物必须迁徙,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的个体数量、种群数量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状况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扰乱,景观生态被改变;水文、水质变化导致的水生生态影响,如形成河流脱水段,改变河流流态对鱼类的影响等;工业废水或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水库或水渠,使水质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

4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4.1 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开展社会评价,可以提高项目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的公益性回报,近几年我国虽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不少,但是许多都隐藏着利益驱使,盲目、重复、生态破坏、生活环境恶化等层出不穷。进行项目社会评价可以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4.2 有利于建设项目决策民主化

兴建一项水利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只有不同声音的汇集,才能使项目分析考虑充分,才能避免项目决策失误带来重大损失,同时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听取某些有影响力人的意见也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3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性作用,顺利实现既定经济和水利事业发展目标

水利项目建设的根本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评价的目地就是听取建议,反馈项目的真实需求情况越大、效益越大。努力寻求最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性,确保水利事业的合理有序的发展。保证项目与社会真正融合,促进经济与社会共同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实现水利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项目的社会评价可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使项目与社会相互协调,保证了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利建设项目开展社会评价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淑华,田圃德.关于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J].水利经济,1998,(6).

社会事业项目 篇11

一、项目内容确定的思维创新:瞄准老百姓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

“潮汐式”停车作为社会建设的创新项目,其确定并非塘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拍脑袋而为,而是“问题导向”背后的思维创新所致。2012年,塘桥街道发现“停车难”成为社区治理的重大难题,不但是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成为基层群众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用“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新三最”并不非是取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三最”,而是表示“停车难”问题不但体现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更体现为群众“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

最困扰:塘桥街道区域面积3.86平方公里,居住10万人口,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南端,交通发达,商业繁荣,高档楼盘和老式小区混合,有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2所三甲医院,巴黎春天、陆家嘴软件园、由由国际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还有3个地铁站口,路段繁华,人流密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塘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员工的私家车拥有量急剧上升,但受十多年前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早期老式小区有的没有车位,有的配建指标不到位,更没有可供改建成公用停车场的储备用地;不少大型商业企业、学校、医院、社会办事机构停车场的建前规划和建后设点严重滞后,社区公共区域也没有相应的停车场或停车位设置太少,车位的捉襟见肘造成交通严重拥堵。“停车车位在何处”的问题,不仅困扰社区居民,也困扰驻区单位员工。

最紧迫:由于“停车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塘桥社区各住宅小区一到晚上,私家车辆挤占草坪、占道堵路的现象严重,由停车引发的邻里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治安事件和暴力冲突;驻区单位拥有私家车的员工上班开车到塘桥后,最令人烦躁的就是寻找停车的地方,因“乱停车”而受罚单的员工则遭受金钱与精神的双重打击。

最聚焦:近五、六年来,“停车难”其实是上海市民最聚焦的民生热点问题,特别在中心城区及毗邻医院、学校、大型超市等公共事业和商业设施密集地域的老式社区,停车难是有车族最头痛的事情。塘桥社区的“停车难”成为“塘桥热线社区大管家”系统中居民群众反响最强烈、反映频率最高的问题,成为基层群众最聚焦的民生问题,

2012年的塘桥社区代表大会上,许多社区代表都提及“停车难”问题,期盼街道出面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新“三最”,是“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三最”的重要内涵,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问题导向的思维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服务好群众,服务好的标志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发现什么问题。作为24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很多的,应当区别轻重缓急,遴选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市政府每年的“实事工程”就是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同时,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民生问题不会每年成为“三最”,应当遴选出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集中精力予以破解。以塘桥社区为例,近几年,社区的民生问题其实有六个“难”:一是停车难,是居民意见最多的一难;二是买菜难,菜场离居民区较远,居民买菜不方便;三是物业难,业主利益和公共利益较难平衡;四是就业难,一些应届毕业生当着“啃老族”;五是就医难,10万居民使一所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六是养老难,社区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街道党政组织从“六难”中遴选出“买菜难”和“停车难”先期解决,因为“买菜”是居民最紧迫的问题,“停车”是居民最困扰的问题。经过努力,这两个“难”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塘桥街道发现的是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员工“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难题。“潮汐式停车”项目的创新意义,即在于抓住了关键。

就整个上海来看,前些年市民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是 “求学难”、“求医难”、“买房难”等,随着市政府加大教育卫生设施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力度,这三个“难”的民生问题初步缓解。但近几年新的困扰市民的民生问题出现了,仅围绕一个“车”字就有三个市民聚焦且需紧迫解决的问题:一是“打车难”,自“打车软件”发明流行以来,车顶亮着绿灯但不停下接客的出租车比比皆是;二是“拍车牌难”,自实行私家车拍照拍卖新政以来,一些车主新车买了七八个月仍然“秒杀”不到车牌;三是“挤地铁车厢难”,几条客流量高的地铁线,在上下班时辰乘客需等候几趟车次才能挤进车厢。同时,市民最困扰、最紧迫、最聚焦的民生问题,在上海的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又是不一样的,譬如郊县城区一般不存在“停车难”问题,大量存在的是“环境治理难”、“治安管理难”、“违章建筑拆除难”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建设创新项目的确定应当“问‘难’于民”,率先解决市民的急难愁问题,并依据条件和可能进行排序,一一予以解决。

二、项目运作方式的思维创新:课题先行,跨界合作,签约落地

“潮汐式停车”的方式是:白天,开放居民区停车场地,让驻区单位上班族的停车;晚上,开放驻区单位停车场,让小区居民停车。如此样式,与月亮引力带动地球海洋潮起汐落的现象差不多,所以居民把这种样式形象地比喻为“潮汐式停车”。这样的停车方式看似简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体现出项目运作者的思维创新,即课题先行、跨界合作、签约落地,而这种思维创新完全对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

nlc202309041250

课题先行。塘桥街道把课题调研作为解决“停车难”的头道工序。通过实地调研,把社区内的停车资源、停车状况摸得一清二楚。停车资源是:全辖区共有地下、地面停车位10700个,其中商品房小区车位6146个、老小区1033个、社区单位及商务楼3001个、道路车位370个,社会停车场150个。停车状况是:白天停车数量约为7293辆,各商务楼、各单位车流较为集中;夜晚约为9559辆,大部分车辆都涌入住宅小区。“停车难”难在二个方面。一是在商业繁华地区,白天的停车位捉襟见肘造成交通严重拥堵,二是在居民住宅区内,车位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晚上停车需求。同时,课题调研发现:看似车位资源总体匮乏,居民区的车位缺口2000多个,商务楼的车位缺口1000多个,但这种车位紧缺具有“时空性缺位”特征:居民区的车位在白天是闲置的,商务楼的车位在晚上是闲置的,小区与商务楼的停车高峰正好错开。这个特征,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思路。

跨界合作。塘桥街道的领导谈及“潮汐式停车”,都说到,这个想法初听很美,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譬如:街道及交通管理部门要维护辖区的停车秩序,但没有制度规范可参照;商务楼和小区业主希望共享停车资源,但如何平衡停车费差价是个问题;物业公司有义务提供服务,但会增加管理成本;小区业主顾虑重重,外来车辆怎么管、停车费收入怎么用、小区安全谁来保障等。由此,“潮汐式停车”项目的成功,其实依赖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跨界合作。合作模式是围绕“潮汐式停车”项目各负其责:物业公司负责项目的实施,有停车需求的车主必须到物业服务窗口登记,物业公司把车主名单汇总后统一向房管办提出申请;房管办负责项目的协调、监督和仲裁,对小区和商务楼加入“潮汐式”停车进行资格审核,与车主签订停车协议,明确停车时间、数量、费用,建立停车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对违反停车公约、协议的涉事方督促其整改,未整改的取消停车资格;停车管理公司按照购买政府服务的合作协议要求,提供停车管理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诉求;居委会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纠纷的调解;物业服务社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通过“业委会主任沙龙”、“物业经理联谊会”加强项目的宣传及工作渗透;业主大会及业委会享有项目是否运作的最终权利,对物业公司相关工作进行监督评议,业委会决定项目收益的最终分配,等等。而塘桥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机构,则承担推动“跨界合作”的组织功能,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潮汐式停车”项目领导小组,各居民区则建立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项目管理小组。

签约落地。“潮汐式停车”项目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采取了签约化方式,就是按照自愿试点、利益平衡、责任共担的原则,在听取各方意见、保障车主利益的基础上,签署《塘桥社区“潮汐式”停车公约》。在目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停车公约》明确了各方权利义务,目标共识,保障机制、行为规范和违约责任等,也明确了车位互换、收费使用、秩序维护等具体问题,为项目的推进提供合乎社区实情的规则框架,为避免纠纷、化解矛盾提供民约基础,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平稳推进、有效落地。如:永业大厦与国地公寓、陆家嘴软件园与海富花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东方城市花园等第一批签订互换停车位的协议后,解决了各自员工和居民的停车难题。在公约实施中,有业主对收取的停车费的使用问题提出疑问,塘桥街道又完善《停车公约》,明确费用全公开、全透明,并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停车公约》的公信力、约束力得到认可,纳入19个“潮汐式停车”项目的61个业委会都全票通过《停车公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依据“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式、“一对零(即单方面为对方提供车位)”等不同模式,制定有不同的《停车公约》。一个“停车有位、停车有序、合作共赢、互利共享”的和谐格局基本形成。《停车公约》解决了近千个停车位,极大缓解了社区内的“停车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在2012年《上海市停车管理办法》出台前的立法调研中,相关部门那塘桥社区“潮汐式停车”模式及《停车公约》作为案例支撑。

“潮汐式停车”项目运作方式的思维创新启迪我们:社会治理的创新可以探索“课题先行”、“跨界合作”、“签约落地”等新思路。

首先,“课题先行”应该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方面,上海市委为我们做出了示范,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的主题就是加强社会治理,经过数个月的调研,最后形成“1+6”政策性文件,推出“取消街道招商职能”、“调整街道机构设置”、“改善居民区干部待遇”等一系列新举措,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本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比较复杂,并且具有与中小城市不一样的问题和特征,而且中心城区与市郊城区的问题和特征也不一样,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任何创新举措,都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必须深入基层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摆全面,把原因找到位,把举措想明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更可以避免为后人制造麻烦及“翻烧饼”现象。

其次,跨界合作应该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普遍平台。基层社会虽然是小社会,但“五脏俱全”,涉及方方面面,单靠街道是解决不了人民群众“三最”问题的。多年来,我们创造了基层社会“党建联建”模式,借用驻区单位的党建资源解决了不少基层群众的“三最”问题。但是,老百姓的“三最”问题仅仅依靠党建资源是不够的,必须探索新的路径,而“跨界合作”是一次新的创新思路。“潮汐式停车”项目实际上跨了不少“界”,如从小区跨到商务楼、从物业公司跨到交警部门、从街道房产机构跨到第三方社会组织、从居委会跨到停车管理公司等,原来相互不搭界的单位、部门、机构、组织等围绕“停车”一事搭上界,齐心协力解决“停车难”矛盾。事实上,任何社会治理难题都离不开“跨界合作”,譬如“堵车难”“叫车难”“上私车牌照难”,还有“看病难”“就业难”等,都应该通过跨界合作予以解决。以往由政府主管部门或一家主要机构解决基层社会民生难题的时代已经过去,跨界合作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

nlc202309041250

再次,签约落地应该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法理基础。“跨界合作”必须通过“签约落地”来实现,这是必然的思维逻辑。基层社会的任何治理项目一旦需要跨界,就应当推论出解决的重要方式是签约,签约是治理各方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社会契约,没有签约,任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就失去法理基础,随时可能因认识及利益分歧而中断跨界合作。基层社会治理的跨界各方,事实上都存在自身的权益,而跨界合作必定要求各方退让出一定的实际利益,或者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等,而涉及利益以及需要平衡利益、协调利益的最好方式,就是各方或双方签约,而唯有签约,社会治理的创新项目才能真正落地、结果。

三、项目推进的思维创新:公共事务靠民主、基层自治靠协商、常态治理靠科学

公共事务靠民主。居民小区和商务楼的停车问题本质上属于公共事务,“停车难”问题一方面是这个公共事务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是这个公共事务的历史欠账,而历史欠账的原因之一在于公共事务缺乏民主决策。塘桥地区新建单位的停车场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共停车场所及车位的设置等缺乏整体性规划、前瞻性谋划。在这种情况下,

“潮汐式停车”项目作为公共事务,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民主方式解决停车难问题,还停车规划缺乏民主决策的“历史欠账”:一是相关部门挖掘辖区内公共停车场及道路停车潜力,增设停车导向标志,鼓励、引导车主把车停在公共停车场;在条件具备的小区周边马路增设夜间停车位,供居民车辆夜间免费停放。二是挖掘老旧小区的停车资源,统一规划合理整合停车场地,统一监管加强小区停车管理工作;建设透绿停车位扩大车位供给能力,引进立体停车装置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三是重新梳理社区公共区域和闲置土地,把公共区域的边角地改建为停车场;将动迁区域作为临时停车场,并引进专业公司进行管理。

四是调动物业公司参与“潮汐式停车”项目的积极性,对愿意实施错时停车的小区物业,根据停放车辆的数量予以一定补贴等。探索出一条社区共治解决民生难题的独特道路。

基层自治靠协商。“潮汐式停车”项目的顺利推进,在于“自治”这个“动力源”,即通过相关单位之间的协商获取利益结合点和平衡点。塘桥街道把“停车难”问题交给一个利益协商平台去研究解决,即“塘桥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由居委会、属地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法人、社会名人等社区各界人士组成,经公开选举产生。从调研摸底、制定公约,到停车经费、矛盾处置等,都放在这个平台上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讨论。在这个平台上,各相关方毫不保留说利益、直言不讳谈问题、理直气壮提意见,使停车难问题的解决由“政府说了算”变为“大伙协商办”。在《“潮汐式”停车程序》中,“协商”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如“由塘桥房管办事处负责联系小区附近社区单位或商务楼,在双方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共享停车资源”,“由各居民委员会负责协调相关停车矛盾”等。

常态治理靠科学。“潮汐式停车”项目注重科学治理,确保了项目的长效运行。如: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系统提高停车效率,依靠静态停车诱导系统APP,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车主通过手机定位查询停车点位;推进“ i塘桥”项目,建立社区车辆停放“白名单”制度,通过停车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对车牌自动识别,“白名单“车辆可获社区内停车优先权,引导车辆有序停放;运用价格杠杆调控车辆停放,实行不同区域、时段的差异收费,缓解相关小区或单位的停车压力,适当提高长期严重堵塞路段的停车费用,引导车辆停入收费较低的路段;强化停车管理,倡导文明停车,执法部门加强巡查频率,加大乱停车处罚力度,消除乱停车现象。同时,将“潮汐式停车”工作列入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的内容,纳入文明小区评选、房管部门、居委会工作的考核内容,形成激励机制;在车主中宣传、培育“文明停车”观念,营造良好停车氛围。

“潮汐式停车”项目的推进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全面协商、科学落实的过程。这个推进过程告诉我们: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问题,以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任何举措,尽可能注重民主、注重协商、注重科学。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因为:其一,“民生问题民众解决”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阶层、利益的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多元多样。同时,在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任何一个民生难题都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已经很难单靠政府部门一家能够解决,只能依靠公共途径解决,而依靠民主发动群众参与自治,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街道等基层政府部门要转变理念,创新出“政府可以主导,但不一定当主角”的理念,让更多的基层单元走到前台,成为治理的主体。其二,“公共事务协商解决”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途径。社区里的任何单位、组织和团体,不管是市属机构、政府部门,还是物业公司、业委会;不管是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是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法人层面都是平等的。民生问题的利益各方,不管是利益的出让方,还是利益的获得方,在诉求满足上都需要平衡。因此,“协商”是唯一方式,任何强制、命令、胁迫、高压、诱服等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街道等基层政府部门乃至各企事业单位党政组织涉足基层社会公共领域,都要懂得协商、学会协商、运用协商,增强“协商智慧”和“协商能力”。协商与协调并不一样,协商重在“商量”,协调重在“调节”。商量的成功取决于双方或各方在利弊权衡基础上的互让互补,协调的成功取决于某一个主体为主劝解引导基础上的利益共赢。社区的民生难题涉及面广,利益牵制方多,协商是最好的方式。不仅仅是民生难题,而且包括社区发展规划、公共资源配置、社区实事项目等,都可以“商量着办”、“协商后干”,因为协商是社区共治、自治的重要特性之一。其三,“社会治理必须科学治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准则。社会治理的本质是治理人群,其难度深于经济领域的治理。况且,当今的社会,人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白领成为上海城市的主体人群,新上海人成为基层社会的主要人群,这两类人群的思想、文化、阅历、梦想等精神世界,与原来的4050人群、“单位”人群等全然不同,他们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政、基层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等,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一旦某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显露出不科学的方面,会有自己的抵御方式,导致创新项目难以推行或中途夭折。街道等基层政府部门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原则,做到思路科学、方案科学、细节科学、运行科学,保障科学,确保基层社会治理项目的科学落实。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1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作了主题为《改变,从创新思维开始》,他说到:“这个时代奔跑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只有颠覆性的创新,才能引领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他勉励毕业生:“希望你们能够不断打破思维的惯性,让创新融入你们的血脉,让创意改变世界的未来!”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同样如此,上海社会转型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只有加强思维创新,才能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项目创新。市委一号课题及政策性文件是创新的产物,但真正落实到基层社会仍然需要打破思维的惯性,让创新思维融入社区工作者的血脉,让创新为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全新的未来。

(李桦,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理事。)

社会事业项目 篇12

ISO 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去年11月发布的一份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也是ISO历史上历时最久(6年半)、参与国家和国际机构最多(99个国家和42个国际机构)、适应范围最广、最全面、最具体的一个。ISO 26000第一次在全球统一了社会责任定义,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原则和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它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CSR)推广到社会责任(SR),从而将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私立、公立和非营利部门的组织纳入到社会责任体系当中。ISO 26000标准共有七大项: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社区参与和发展,七大项下设有37个核心议题和217个细化指标。中国为该标准的出台做出了积极贡献。

济南阳光大姐是济南市妇联为安置妇女就业而创办的家政服务机构,成立以来,阳光大姐以其管理规范化、培训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组织网络化,成为济南市民首选的家庭服务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百家诚信服务优秀单位、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介类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阳光大姐”之所以被选中,用国标委副主任方向的话说是因为“济南阳光大姐在标准化建设和实践方面,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她的‘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服务宗旨和‘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实际上正是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据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希望通过这份报告来帮助国内企业正确理解ISO 26000,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国际形象。因此,由阳光大姐发布我国第一份基于ISO 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科技档案编研的方法下一篇: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