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标准

2024-05-27

职业能力标准(共12篇)

职业能力标准 篇1

“职业汉语”, 从字面上讲是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运用。狭义讲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交流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也可称之为“职场交际能力”, 职业汉语应用是职场中的有目的、针对性强的一种职业行动, 也是一个人在职业场所中所完成的有目的的交际和沟通任务。

职业汉语能力的基础是运用汉语, 职场人首先需要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 包括文字、语法、语调以及使用的基本规则等。在掌握了汉语使用的基本规则之后进行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训练, 从而达到“文从字顺”的标准。当然, 运用职业汉语解决实际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不但包括汉语使用规则, 还包括个人的思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

在职场中, 职业汉语能力强的人往往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工作效率和质量都相对较高。发表意见和号召能力也都比较强, 同时都有良好的协调、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常状况下, 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相关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运用职业汉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实践证明, 往往那些职业汉语能力较强的人获取新知的能力更强, 具有触类旁通的悟性, 更容易成为职场上的宠儿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 职业汉语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 职业汉语能力可以泛指在职业活动中的任何需要运用汉语为工具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 因此, 依据其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职业汉语能力可以细化分解为以下几项, 同时, 高效的职业汉语能力要具备如下标准:

1. 交流表达能力

这是职业汉语的基本能力, 也是一项核心能力, 它贯穿职场交际的始终, 并对交际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应该包括如下三项内容:

1) 交谈讨论能力。

主持一个较大规模的主题讨论或会议;代表一个单位就实际问题对外进行对话和谈判;在交流谈论中, 能够把握交谈主题、听懂别人谈话内容并作出反应, 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当众演讲能力。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 就简单主题, 当众做简短发言。在做简短发言时, 能提前为发言做可行性准备、当众流利发言、把握说话的内容、方式及恰当借助各种手段增强发言效果。

3) 阅读能力。

能阅读复杂主题的长篇文字资料, 找到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实际问题或研究课题查找和阅读有关资料;能看懂资料包含的思路和要点;看懂资料本身存在的价值和问题;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4) 书面表达。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 就复杂的主题, 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稿。

在进行书面表达时, 能够采用多种书面形式、利用和组织材料、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和采用适当的写作风格。

2. 与人合作的能力

职场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场所, 身处其中的每个从业者都时刻需要与他人协作分工, 推进目标的实施。这项能力包括如下三项:

1) 调整计划的能力。

在职场活动中, 能够站在合作组织者的角度, 根据各方的需要, 适当调整合作目标和计划。能够判断各方的利益关系, 把握各个合作方的利益底线。发现问题, 判定问题的根源。主导合作进程, 与合作各方就合作的目标和计划, 进行有效沟通。

在合作关系出现变化时, 充分使用组织赋予的权限, 调整合作目标与计划;调整合作各方的利益及冲突, 控制合作过程的诸多可变要素。

2) 控制局面的能力。

在职场工作中, 能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合作进程。能够整合并调动各方资源, 在互利的前提下, 妥善处理内外矛盾, 寻求适度让步, 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

判断合作过程中关键人物的影响力, 对其加以引导, 发挥其积极作用。将性格差异很大、矛盾关系复杂的多方面员工团结在一起。

在同事、伙伴面前, 展示乐观的工作态度;进行有效的情绪激励, 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缓解工作压力。采用积极沟通的方式, 促使合作的成功。

3) 实现目标的能力。

能够在合作过程中, 及时检查合作的成效, 分享建设性反馈意见, 分析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已经实现的目标。

评估同事、下属的工作能力, 判断其潜力是否充分发挥, 各尽其职。评估合作伙伴的工作状况, 对照目标和任务,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掌握解决问题的实现条件以及问题可能超出控制范围的变化, 运用可行性策略, 促进团队协同发展。

共同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合作的工作方式, 包括提高团队积极性和效率的事务等。

3. 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知识日新月异, 每个职场人都要具备终身学习的信念, 给自己及时充电储备, 树立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 才能在职场不被淘汰。那么, 这项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如下几项:

1) 明确目标途径的能力。

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过程中, 能够主动寻求他人支持, 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 明确将要实现的目标及计划, 拟定一个详细的列表。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 明确可能影响计划实现的因素;确认哪些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实现的;制定每一个学习目标实现的时间表、列出可能需要的支持, 以及对学习进度和效果检查的措施;预计可能发生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有效实施学习计划的能力。

有效按照计划开展学习活动, 以促进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和技能训练, 经过进一步的自学和实践, 以提高工作能力或业绩。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 能够保证并采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行动;积极寻求和利用有关方面的反馈以实现目标;为按时完成任务果断处理面临的任何困难;选择并运用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对计划作出修正。

3) 反馈评估效果的能力。

适时检查所取得的进展并汇总学习成果。在检查学习进度和成果时, 能够说明已经学到的专业课程、技能、包括核心能力等;指出学习方式和学习成功的经验;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面临的困难;明确已经实现了的学习目标;证明新学到的东西能对自身有进一步的提升;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包括工作质量、学习方法, 为职业发展和未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4. 信息处理能力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能够从纷繁杂乱的信息中理出头绪, 寻找对职业发展有用的部分, 并巧妙利用各种信息完成工作任务是现代社会给每个职场人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 信息处理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方面:

1) 获取信息。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 有计划地通过不同的渠道搜寻并选择需要的信息。

在获取信息时, 能够明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根据所需信息的重要性列出先后顺序, 比较不同信息来源的优势和限制条件, 制订工作计划, 分解信息搜索工作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来搜寻信息;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 确保安全操作和保护环境。

2) 开发信息。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需要, 去探究开发、产生新的信息。

在开发信息时, 能判断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进行相应分类及筛选,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形成简讯、综述、述评、调查报告类;辨别错误信息及其原因;规范地输入收集到的信息, 生成文本、表格, 设计框架结构等, 对信息进行分类、综合, 建立较大规模的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生成新的信息。

3) 展示和活用信息。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需要, 展示来自不同渠道的新的信息, 并能评估信息利用的效果。

在展示信息时, 能够用口头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 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网页、网上会议等方式组织较大规模、复杂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优化和完善相关文本、图像和数字的形式以强化其效果, 集合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新的设计;遵守版权和保密规定。

5. 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职业汉语的终极目的, 是检验交际成功的核心指标, 也是体现职场人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这项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

1) 分析问题, 提出对策。

面对问题的时候, 能够明确问题的主要特征及解决途径, 熟悉可利用的资源及现有条件, 明确指出问题核心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或对策。

在确认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 能够预见问题并说明主要特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不同思路形成两个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比较;确定一个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实施计划, 解决问题。

实施具体方案时, 能够在相关人员的配合下, 制订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在制订计划和实施解决方法时, 能够获取和利用所需要的支持条件;组织实施计划, 完成计划列出的各项任务并逐一解决, 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调整方案。

3) 验证方案, 改进方案。

调整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案时, 能适时作出总结和修改。对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和决定作出解释;回顾反思在各个阶段采取的措施的成功与不足;积累未来解决问题的经验。

职业汉语的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训练而形成的, 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实际操练和经验总结。对职业汉语的能力进行分解并提出可行性标准是一种助推力, 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可以适当提出它的层级标准并建立有效的测评体系, 对于提高职场交际能力能起到助跑的功效。

摘要:职业汉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是指职场人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运用, 它贯穿职业活动的始终, 因此, 职业汉语能力可以进行分解并提出标准, 主要包括交流表达、与人合作、继续学习和提高、信息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职业汉语能力,能力分解,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谢小庆.谢小庆教育测量学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2.8.1.

[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法律出版社, 2004 (2) .

[4]谢小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效度分析.中国考试, 2008, 3.

[5]谢小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效度分析.中国考试, 2008, 3.

[6]谢小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开发中的一些思考.www.changshixuezi.com/Article.

[7]ZHC官方网站www.zhc.com.

职业能力标准 篇2

2014年4月由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下发的关于学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文件,在4月份我们一同学习了作为辅导员应该要具备的一些职业能力标准,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认真学习完(标准)之后,更清楚的了解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具体的工作职能和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在高效工作的辅导员有更明晰的方向去提升自己,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用标准去督促自己更好的管理和引导好学生。

高校辅导员是怎么定位的呢?这关系到如何要求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如何去规划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的方向。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高校辅导员是辅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

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所以给高校辅导员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才能更好的去管理,做好工作。

在(标准)中了解到高校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在标准中具体的明确规定了三个级别的具体职业功能,工作类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在细读(标准)后,细细分析自己所具备的辅导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与之差距之大,倍感压力重重,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方向,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能够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管理学生的不足之处,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在标准中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从此标准中能够感受得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身上的责任担子重大,在刚进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半年多的学生辅导员一职

职业能力标准 篇3

[关键词]港航企业专业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4-02

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是高职院校形成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开发的基础,它是专业内涵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体现,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相关行业对各项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行为规范。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套规范而实际的、教学与行业结合的操作标准。因而,开发一套切合行业发展的职业能力标准,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文以港航物流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标准研究为例,阐述了高职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建设方法。

一、高职港航物流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建设的目的

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目的是为开发专业课程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在全国同类专业、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推广,提高港航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增强港航物流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而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也可以根据特定需要,依据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裁减,制定特定的培训内容进行定向培训。

二、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研究方法

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内容包括为完成港航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行业标准,是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中最核心的部分。

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步骤如图所示。形成标准企业类型划分港航业人才结构、数量、质量总体需求,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

(一)港航业企业类型的划分

浙江省的港航业主要是从事海上运输及其相关业务,包括国际班轮业务经营者、无船承运经营者、国际船舶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船舶经纪人、船舶保险等企业。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船舶代理企业以及港航相关企业5大类。我们按照5大类企业来构建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框架,如上图所示。

(二)同类企业中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分析

在该步骤中将邀请3批次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来分析各类企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分析。该步骤主要由行业专家完成,行业专家指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和管理专家。

(三)开发港航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

在第二步形成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即采用删除重复的职业能力单元、合并表述不一但实质相同的职业能力单元、整合相近的职业能力单元的综合分析法反复迭代进行数次,最后按照固定的体例格式组织编写,形成港航业职业能力标准。

三、港航物流专业职业标准方案

(一)职业标准研究对象确定

港航物流专业目前涉及港口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因此本标准分为港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货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船代企业职业能力标准和物流企业职业能力标准四个部分,因此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就针对这几个部分。

(二)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

项目组可以通过走访与实地考察方式,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港航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了解港航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此制定相关的职业能力标准。

我们在实际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表72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3.6%。通过统计归纳整理分析得出港航物流企业的核心岗位岗位群:港口企业的船舶协调、泊位制定、堆场规划、闸口管理与现场操作、理货等岗位;航运企业核心岗位群涉及船舶调度、商务审核、租船操作、单证操作、箱管等岗位;货代及船代企业核心岗位群包括揽货、报关、单证操作、外勤、内勤等岗位以及物流及相关企业核心岗位群为生产计划、报关、理货、仓储管理岗位。

(三)对工作岗位进行任务细分

下面以船代企业为例,说明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船代企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核心工作岗位描述,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

1.承揽货物。(1)揽货物,组织货物来源,办理集装箱货物的托运和中转①掌握沟通知识和技巧;②能独立进行需求调研;③能处理货运纠纷,具备一般的理赔、索赔能力。(2)能代理公司订舱、放舱业务,协调拖车、办理报关、输单和交单,并能处理可能的突发事件,对客户咨询随时作出回复。①具有填制并审核托运单及相关单据的能力; ②能熟练操作软件; ③具有航线、船期等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 具备海运相关知识; ④掌握客户服务技巧; 具有和船公司沟通能力。

2.集装箱操作 。(1)办理集装箱的装卸,堆存,拆箱,装箱,清洗,熏蒸,检疫。①熟悉集装箱相关知识;②掌握码头相关操作要求及操作流程; ③熟悉各种集装箱的操作要领。(2)办理集装箱的租赁,买卖,交接,转运,收箱,盘存,签发集装箱交接单证。①熟悉交、提箱的操作要点和操作流程。②掌握危险品等特殊柜的特点及进、出闸的操作流程。(3)洽办集装箱的建造和修理。①洽办集装箱的建造和修理熟悉烂箱处理流程;

3.单证操作。(1)负责处理各种业务单证,按步骤将资料录入系统,并负责电放操作。 ①具有填制并审核各类单证的能力;②能熟练操作相关业务的软件操作系统;③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④具有资料汇总能力。

4.船舶进出口业务 。(1)办理船舶进出港口的手续,联系安排引航,靠泊和装卸。①掌熟悉码头内部操作流程;②熟悉码头安全规定及其操作规章制度;③熟悉码头岸线长度和特点; 熟悉码头内部系统使用;④熟悉引航站、边检工作特点。(2)办理船舶,集装箱及货物的报关手续。①熟悉报关流程,具有独立报关能力;②与相关口岸部门和引航站、船公司和代理、各个相关组别的有效沟通能力; ③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技巧; 能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

5.船舶租赁。(1)经办船舶的租赁,买卖,交接工作,代签租船和买卖合同。①具有收集有关船舶和相关市场信息的能力; 能正确理解各种船租合同的条款; ② 能参与租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协商与谈判; ③熟知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与结算。(2)办理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与结算。

6.船代公司收入管理。根据公司的开发票管理负责公司各项收入发票的开立、核对工作,并保证发票开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①熟练使用公司财务管理操作系统; ② 能正确理解进出口舱单、提单等各种单据的各项内容;具备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③熟悉国际海商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等相关知识;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⑤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7.船代公司支出管理 。(1)能对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并能根据合同付款要求向财务部门提请付款。(2)熟练使用公司财务管理操作系统; ①具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②能正确理解进出口舱单、提单等各种单据的各项内容;③熟悉国际海商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等相关知识; 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⑤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方案设计和专业课程开发都需要有规范性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依据, 它不仅描述了与职业能力相关的服务对象、具体工作岗位, 还涉及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同时, 职业能力标准还对每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因此职业能力标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所以在具体制订职业能力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实地企业的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全面科学地确定职业岗位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以澳大利亚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陈洋.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研究[J].科技资讯,2008,(30).

[3]徐国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2006,(9).

[4]童话.国际视野下的海关职业能力标准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雷艳]

试析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 篇4

职业通用能力是一种跨职业、可转变的、可发展的、有助于个人独立的终身不断学习进步所必备的能力,是体现一般素质的、作为岗位技能基础的一般性能力。任何一种专业的培养计划都应把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列入其中,使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1]。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三大类能力:基本能力,即能为就业、上岗、取得工作进展以及获得最佳工作成绩奠定基础的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即就业、上岗、取得工作进展及获得最佳工作成绩所必备的能力、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团队工作能力,即在工作中与他人共事并取得最佳工作成绩所需要的能力。

二、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

尽管为了更明确地认识职业通用能力已经对其培养目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但是这种分解是纲要性的,而且评价这种能力必须要进行主观判断,因此对职业通用能力评价要求是模糊的。为了提高职业通用能力评价的可操作性,需要根据职业特点细化各学科课程的职业通用能力的评价内容,并对各项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评价。《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现在就以该课程为例列出有关的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

☆:4分△:3分√:2分×:1分

三、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的应用

确定了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后,如何应用它便成为了一个难题。标准化测试虽然可以评定学生是否系统地掌握了业务知识,但很难评定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职业通用能力。表现性评定则可以评价标准化测试无法测量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表现性评定不仅评价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评价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以实践为中心,以任务为线索来组织课程内容,为表现性评定提供现实的评价环境,从而较好地展示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评价应当包括从反馈和反思中获得学习机会[2]。职业通用能力往往是隐性的评价内容,往往涉及学生的荣誉,因此自我评价应是职业通用能力评价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给定的标准对指定的职业通用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和鉴定,以达到自我教育和完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尤其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进行有效地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王妙.实践型教学的探索: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实例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职业能力标准 篇5

一、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考试

通过对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的考生调查与访谈后发现,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公考,他们没有把公务员考试看得很神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自己情绪上的紧张。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在公务员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可是公务员考试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不能人人都考上,抱着“不成功则成仁”想法的考生,只会让自己更加的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在考场上发挥失常。所以,以平常心待之,将公务员考试当成是一次应聘考试,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没准这样反而能超常发挥,使自己从炮灰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二、注意作息与饮食

即使在备考期间,日常生活也要有序化,每天要保证相对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运动、娱乐、工作的时间以及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从而形成人体的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以期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有些考生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往往连续“开夜车”,不注意必要的休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大脑负荷超载,致使兴奋和抑制失调,考生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减退,情绪波动等状况,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这样才能在临考中,保持大脑清醒灵活,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另外,中公教育专家特别要提醒的是,考生在考前几天要注意饮食,切莫吃太冷,太辣,或太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出现腹泻或其他一些症状,耽误下面的考试。如果考生在考前几天睡不着,可在睡前喝杯牛奶,这样有利于考生尽快地入眠。

三、适度安排学习内容

有些考生紧张焦虑的原因是看着手头的很多资料,还有很多没有看过,没有复习到,于是将每天的学习内容安排得满满的,而学习时间又不够,每天的计划往往难以完成,心理压力随之越来越大。

专家提醒,学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否则易引起紧张甚至慌乱情绪。每段时间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如遇到难题等障碍导致没有完成学习计划,要学会放弃,并进入下一段时间的复习,否则不仅信心受挫,而且打乱了学习计划。只要学习有计划,又学会放弃,就能基本保证每天学习计划圆满完成,从而在心态上保持充实感与满意感。

四、适当放松

进行必要的运动、文娱活动也能帮助考生调节心情,适当运动,可消除疲劳,焕发精力;适当做些娱乐活动,比如唱自己喜欢的歌,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轻快的电视节目等对调节生活、缓解紧张情绪都有意义。但是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

五、树立信心

职业能力标准 篇6

关键词:中美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比较 解读

2008年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这部标准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制定的标准。笔者选择美国影响力最大和认可度最高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进行研究比较,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对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和解读,侧重就获得的几点启示进行阐述。

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1.背景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基于各州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标准,但都遵从国家层面的标准。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标准是由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发的针对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美国优秀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归纳为4种行为,其下设置13种专业能力为一级指标,若干子能力为二级标准。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能力标准,能更好地了解教师资格应具备的要素,这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1)营造高效学习环境。①了解学生(采用系统化评价手段了解学生个性和独特性,提供个性化指导);②专业知识(了解职场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些提炼为课程培养目标,以此设计学生指导方案,帮助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③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情景化、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④多样性(采用公平的、个性化的多种教学方法)。

(2)促进学生学习。①学习专业知识(设计重要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具有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②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学习进程)。

(3)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①职场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职场文化和期望,培养学生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的决策能力);②管理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帮助学生了解职场中的竞争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平衡生活中的各种角色);③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团队合作能力,健全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的培养)。

(4)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②合作伙伴(积极与同事、社区、行业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③教育教研(与同事、教育团体合作,促进学校教育革新。完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④与家庭、社区共同发展(与家庭和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目标)。

3.优秀教师的评审

美国对优秀教师的评审要求严格,需要3年时间。评审过程分档案评审和评估中心评审两个阶段。档案评审是申请教师提交一个包含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演示课程、团队合作、成绩记录项目的档案。评估中心评审是申请者完成规定任务展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解读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笔者通过图1,解读美国标准。

图1

三、启示

1.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

美国标准以行业和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重庆标准以教师胜任职教工作的能力、态度确定职业道德、行业联系、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学生鉴定、交流合作、职场安全、学生管理、专业发展九项能力。标准以教师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管理者。

美国标准的长处是把学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营造高效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等。重庆标准是突出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才是称职的。重庆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将这些能力100%地施展出来,还是仅用百分之几十,这个标准如何从机制上保障,现在还看不出来。

美国标准给笔者的启示:首先是把学生置于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的目标发展。培养学生的首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每位学生的充分了解(个体的知识面、技能达到的程度、性格、爱好及特长等)。这是一切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石。如何做到了解每位学生?美国标准是教师采用一整套系统评价的方法,科学地做到对每位学生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改进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情况,以及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然后,教师设计学习指导方案,促进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进程。这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这必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和提升的主动性,而且能够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推动者。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它不仅推动学生自我学习,也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对此,笔者以图2为例,对这个过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2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美国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系统性评价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学生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说教和灌输,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设计重要的、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我们的中职教育能从这一点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幅提高。重庆标准仅仅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而优秀教师标准是“指挥棒”,它可以使教师通过评选优秀,调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职业归属的满足感。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

美国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一方面能充分了解和帮助学生,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系统和方法在美国标准里明显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评价学生以了解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以了解过程和进度,这对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所起的作用,既是试金石,又是指南针。我们从事教学工作,要做到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于美国同行他们到底采用的是怎样的评价系统和方法呢?对我们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能否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校情?笔者受这方面知识和能力所限,尚需今后做出相关的探讨。

4.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

美国标准重视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为学生制造和提供社会化实践活动(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道德观念,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要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而我国的标准里没有这项。所以,我们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汉,张元.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9).

[2]和震,郭赫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单位:重庆市轻工业学校)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比较,发现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开发,特别是各种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美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比较 解读

2008年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这部标准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制定的标准。笔者选择美国影响力最大和认可度最高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进行研究比较,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对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和解读,侧重就获得的几点启示进行阐述。

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1.背景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基于各州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标准,但都遵从国家层面的标准。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标准是由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发的针对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美国优秀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归纳为4种行为,其下设置13种专业能力为一级指标,若干子能力为二级标准。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能力标准,能更好地了解教师资格应具备的要素,这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1)营造高效学习环境。①了解学生(采用系统化评价手段了解学生个性和独特性,提供个性化指导);②专业知识(了解职场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些提炼为课程培养目标,以此设计学生指导方案,帮助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③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情景化、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④多样性(采用公平的、个性化的多种教学方法)。

(2)促进学生学习。①学习专业知识(设计重要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具有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②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学习进程)。

(3)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①职场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职场文化和期望,培养学生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的决策能力);②管理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帮助学生了解职场中的竞争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平衡生活中的各种角色);③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团队合作能力,健全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的培养)。

(4)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②合作伙伴(积极与同事、社区、行业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③教育教研(与同事、教育团体合作,促进学校教育革新。完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④与家庭、社区共同发展(与家庭和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目标)。

3.优秀教师的评审

美国对优秀教师的评审要求严格,需要3年时间。评审过程分档案评审和评估中心评审两个阶段。档案评审是申请教师提交一个包含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演示课程、团队合作、成绩记录项目的档案。评估中心评审是申请者完成规定任务展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解读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笔者通过图1,解读美国标准。

图1

三、启示

1.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

美国标准以行业和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重庆标准以教师胜任职教工作的能力、态度确定职业道德、行业联系、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学生鉴定、交流合作、职场安全、学生管理、专业发展九项能力。标准以教师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管理者。

美国标准的长处是把学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营造高效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等。重庆标准是突出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才是称职的。重庆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将这些能力100%地施展出来,还是仅用百分之几十,这个标准如何从机制上保障,现在还看不出来。

美国标准给笔者的启示:首先是把学生置于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的目标发展。培养学生的首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每位学生的充分了解(个体的知识面、技能达到的程度、性格、爱好及特长等)。这是一切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石。如何做到了解每位学生?美国标准是教师采用一整套系统评价的方法,科学地做到对每位学生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改进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情况,以及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然后,教师设计学习指导方案,促进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进程。这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这必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和提升的主动性,而且能够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推动者。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它不仅推动学生自我学习,也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对此,笔者以图2为例,对这个过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2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美国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系统性评价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学生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说教和灌输,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设计重要的、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我们的中职教育能从这一点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幅提高。重庆标准仅仅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而优秀教师标准是“指挥棒”,它可以使教师通过评选优秀,调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职业归属的满足感。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

美国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一方面能充分了解和帮助学生,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系统和方法在美国标准里明显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评价学生以了解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以了解过程和进度,这对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所起的作用,既是试金石,又是指南针。我们从事教学工作,要做到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于美国同行他们到底采用的是怎样的评价系统和方法呢?对我们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能否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校情?笔者受这方面知识和能力所限,尚需今后做出相关的探讨。

4.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

美国标准重视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为学生制造和提供社会化实践活动(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道德观念,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要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而我国的标准里没有这项。所以,我们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汉,张元.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9).

[2]和震,郭赫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单位:重庆市轻工业学校)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比较,发现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开发,特别是各种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美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比较 解读

2008年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这部标准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制定的标准。笔者选择美国影响力最大和认可度最高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进行研究比较,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对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和解读,侧重就获得的几点启示进行阐述。

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1.背景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基于各州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标准,但都遵从国家层面的标准。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标准是由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发的针对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美国优秀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归纳为4种行为,其下设置13种专业能力为一级指标,若干子能力为二级标准。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能力标准,能更好地了解教师资格应具备的要素,这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1)营造高效学习环境。①了解学生(采用系统化评价手段了解学生个性和独特性,提供个性化指导);②专业知识(了解职场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些提炼为课程培养目标,以此设计学生指导方案,帮助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③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情景化、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④多样性(采用公平的、个性化的多种教学方法)。

(2)促进学生学习。①学习专业知识(设计重要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具有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②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学习进程)。

(3)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①职场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职场文化和期望,培养学生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的决策能力);②管理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帮助学生了解职场中的竞争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平衡生活中的各种角色);③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团队合作能力,健全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的培养)。

(4)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②合作伙伴(积极与同事、社区、行业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③教育教研(与同事、教育团体合作,促进学校教育革新。完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④与家庭、社区共同发展(与家庭和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目标)。

3.优秀教师的评审

美国对优秀教师的评审要求严格,需要3年时间。评审过程分档案评审和评估中心评审两个阶段。档案评审是申请教师提交一个包含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演示课程、团队合作、成绩记录项目的档案。评估中心评审是申请者完成规定任务展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解读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笔者通过图1,解读美国标准。

图1

三、启示

1.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

美国标准以行业和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推动者。重庆标准以教师胜任职教工作的能力、态度确定职业道德、行业联系、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学生鉴定、交流合作、职场安全、学生管理、专业发展九项能力。标准以教师为核心和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践者、管理者。

美国标准的长处是把学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营造高效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向职场过渡等。重庆标准是突出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才是称职的。重庆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将这些能力100%地施展出来,还是仅用百分之几十,这个标准如何从机制上保障,现在还看不出来。

美国标准给笔者的启示:首先是把学生置于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的目标发展。培养学生的首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每位学生的充分了解(个体的知识面、技能达到的程度、性格、爱好及特长等)。这是一切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石。如何做到了解每位学生?美国标准是教师采用一整套系统评价的方法,科学地做到对每位学生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改进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情况,以及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然后,教师设计学习指导方案,促进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进程。这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这必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和提升的主动性,而且能够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推动者。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它不仅推动学生自我学习,也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对此,笔者以图2为例,对这个过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2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美国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系统性评价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学生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说教和灌输,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设计重要的、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我们的中职教育能从这一点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幅提高。重庆标准仅仅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而优秀教师标准是“指挥棒”,它可以使教师通过评选优秀,调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职业归属的满足感。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

美国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制和方法,一方面能充分了解和帮助学生,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系统和方法在美国标准里明显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评价学生以了解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以了解过程和进度,这对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所起的作用,既是试金石,又是指南针。我们从事教学工作,要做到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于美国同行他们到底采用的是怎样的评价系统和方法呢?对我们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能否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校情?笔者受这方面知识和能力所限,尚需今后做出相关的探讨。

4.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

美国标准重视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为学生制造和提供社会化实践活动(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道德观念,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美国标准要求教师要与社区携手共同完成学生培养,而我国的标准里没有这项。所以,我们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汉,张元.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9).

[2]和震,郭赫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职业能力标准 篇7

一、职业院校教师岗位能力素质分析与岗位素质能力界定

(一) 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内容

1. 教学。

教学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进而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职业技能,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发挥自己的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使学生能够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2. 科研。

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管理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科研。通过科研实现创新、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科研, 教师能够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 整理分析获得的经验, 进而在教学中实践自己的科研成果。现阶段要把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把科研成果与实际工作想联系, 把科研实践与提高教育质量相贯通, 通过科研加强教师培训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3. 担任班主任。

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的职务。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元。班主任则担负着组织、指导班级的任务, 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落实者。班主任要能够起到沟通师生、联系学校与家庭。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班主任要面向全班学生, 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 是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践者。

4. 学科建设。

职业教育是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事业。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掌握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层次, 通过学科建设了解掌握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熟悉人才培养目标, 能够制定相应专业与学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地区本专业的状况制定不同的学期工作计划。

5. 培训学生 (或社会人员) 实践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背景下,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需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学习。这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与实践教学的能力。

(二) 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1. 多样性。

中职教师的工作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包括课堂教学, 担任班主任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还有现场实践教学。同一教师, 在不同工作时间范围内, 工作内容和方式也不同。

2. 差异性。

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 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的教师,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来源于相对应的职业中的工作内容, 因此领域各不相同。

3. 紧密性。

职业院校的教学需要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紧密结合, 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 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吸取新的知识, 更新新的职业工作内容, 为教学工作补充和完善, 与时俱进, 符合时代发展。

4. 复杂性。由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和育人的成果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衡量起来比较复杂。教学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 培养人才, 人才的培养过程漫长, 人才的标准确定复杂。科研工作周期长, 见效慢, 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见效果。育人工作, 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一向, 持续不断的习惯养成教育, 花样繁多的手段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几年的努力, 才有可能见到效果。

(三) 职业院校教师岗位能力素质现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 最重视的仍然是教学能力, 达到培养满足相应职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授课方式,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状况, 掌握不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 了解学科最新的知识, 了解本地区的职业需求与工作内容, 提高学生能力的针对性。授课形式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断创新,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科研方面, 要求教师具有前瞻性眼光, 发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掌握本地区的经济特色, 做好学科建设与本地区经济的高度契合。在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下, 提升本学科的实用性, 不断地通过培养合格的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

(一) 促进岗位能力素质观念的推广接受

一种理念从出现到被大家所理解接受, 再到工作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 是一个过程, 需要时间的考验。岗位能力素质观念将岗位设置、能力分析、岗位考核得到深入分析研究, 对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方式产生了冲击, 在惯性的阻挠下, 岗位能力素质观念的接受, 到在工作实践中应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二) 促进人才引进科学合理规划

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引进缺乏规划, 通常是有人离职退休、学生人数增加等情况出现之后, 人员出现缺少才会临时进行人才引进。同时, 目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 只有一些诸如学历、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的规定, 缺少如原单位意见、同事评价、信用考核等综合考核指标。这样就造成对于引进人员的道德水平、发展潜力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估。

(三) 促进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标能否实现在于组织体系与考核体系的科学健全。考核体系具有导向性作用, 考核体系不科学, 出现误差会直接导致目标的失真。很多职业院校对于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时效性、合理性、针对性缺乏关注。对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常是经过报告的形式, 缺乏真实。对于知识更新与自我发展, 仅仅是通过培训时长, 缺乏实际考核指标。职业院校里面, 对于教师的工作动机、工作热情、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职业忠诚度等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具有直接且明显影响的指标缺乏有效考核。

(四) 促进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管理学大师彼得斯指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重要的资源是人, 管理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所以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是组织的重中之重。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 就是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过程, 其中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其他资源的配置和实用具有制约作用。因此,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必须关注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岗位素质能力标准的应用, 起到合理配置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的比例, 合理配置强势专业与弱势专业的师资力量, 做到“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充分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五) 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与终身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的“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的观点, 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对于教师而言, 终身教育更是应该成为自己的从业理念与生存状态。通过持续的、自发的、主动的自我学习, 完善自己的思想、智能、性格和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素质标准为教师的终身培训, 做出了比较清晰的指向, 对于教师的培训可以从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及价值观、职业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深入开展学习。只有教师的自我完善, 才能够顺利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

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制定的特殊性

在教育部已经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 理念同为“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其内容不同之处在于适用对象分别为小学生和中学生, 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 健康快乐成长”, 促进中学生增加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专业要求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是有共通之处, 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 强调职业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中学教育, 在师德方面, 不仅仅要做到关爱学生, 感染学生, 由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 需要教师在职业发展上面给予引路指点, 需要教师对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 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路线能够做出比较精确的讲解。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 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二) 强调包容性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人们心目中不爱学习的一群, 相比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更加需要包容学生, 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职业教育观,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三) 调实践性

职业教育由于学生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 教师需要在教学和育人的过程中, 把专业理论与职业理论结合, 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 能够对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中的工作内容做讲解和演示。

(四) 强调特色性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适合就业的学生, 培养学生哪些职业, 从事哪些行业。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 各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面, 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 例如, 同为制造业, 但是有些是高精尖制造, 有些是医疗器械, 有些是机床、机器人等。需要教师能结合本地区行业的需求,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四、制定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的思考

(一) 师德

认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 人格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引导教育多样的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通过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

(二) 专业知识

在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中, 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教育, 需要与具体的职业结合, 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知识, 要了解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状况与人才需求, 及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等。职业院校教师会将知识与职业的工作内容相结合, 结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岗位职责内容。

(三) 专业能力

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中, 要加强组织实训实习的能力,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学生安全与权益,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另外, 职业院校的教师, 尤其要注重调研调查的能力培养, 注重收集毕业生信息与企业反馈意见, 针对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学生的培养定位对企业进行调研, 适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历来众说纷纭。岗位能力素质标准的研究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引进、考核、激励提供了具体的方向与途径。职业院校可以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 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源效率的可行之路, 为实现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目标, 促进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国家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来, 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目的就是要职业院校培养出合格的技工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使教师的能力能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成为当前的关键。教师岗位能力标准建设研究, 对人才招聘、绩效管理、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岗位能力标准建设研究, 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和能力提升起到指明方向作用, 对职业院校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提供支撑;对职业院校人才储备和人才引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能力标准体系,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5 (6) .

[2]李梦丽, 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3 (6) .

[3]易凌云, 庞丽娟.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9) .

[4]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职业能力标准 篇8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学生的多样化, 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和高校学生与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正日益凸显。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转变, 在这种新发展变化的形势下, 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 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 (Occupational Ability) 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综合能力, 既包括从职者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也包括影响从职者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获取、吸引、运用和创新的个性心理特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界定的, 而随着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不断丰富, 使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结合辅导员队伍特性来看, 首先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具备了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能够使辅导员迅速地适应岗位, 开展学生工作, 培养目标高素质人才。其次需要具备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和团队协作等可迁移能力。最后, 在工作的开展中, 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 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的要素进行概括, 包括专业能力、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分析

(一) 专业能力

所谓辅导员专业能力是知识作为载体呈现出来, 各种知识要素的组合客观反映了辅导员的层次和应达到的知识标准。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来分析, 专业知识应包括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精专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匹配理论”来说, 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中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可迁移技能

所谓可迁移技能指的是主要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获得并不断得到改善的技能, 且在许多领域里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增强。对辅导员来说最重要的三项可迁移性技能为:

1.交流和表达技能:是指辅导员通过口头、书面等各种形式, 有效表达和接收信息, 达到良好沟通的能力。这是双向沟通 (甚至多项交流) 必须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表达、倾听、说服等具体能力。辅导员的交流和表达技能, 可以表现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职业宣讲会时, 若讲话非常具有感染力,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可以用于与学生的谈话, 在初步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前景等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和做好职业规划, 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 高校辅导员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开展大学生开展团体职业咨询, 以及就学生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沟通、挖掘、分析与辅导等等。

2.问题解决能力:是指辅导员面对学生工作中复杂问题时能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出解决方案的分析、解决能力。具体表现:辅导员能有效设计相对系统的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 并能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面对危机事件时, 能掌握整个事件的过程, 深层次研究事件原因, 改进工作, 提出对策。

3.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是指辅导员计划组织、协调配合、任务指派等能力。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如何组建班级团队, 如何设置合理的班级架构, 如何处理好班级组织与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甚至一些社团组织之间的架构冲突等等, 而带好一个班级它要求辅导员具有关注细节、综合考虑、有效分配职责等具体能力。

(三) 自我管理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能力, 就是指辅导员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 即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激励自己。辅导员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辅导员本身独有的特征和品质, 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是辅导员最有价值的“资产”, 更是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表现在当辅导员在日常工作或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面前, 能在心理或行动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冷静地分析冲突, 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也表现在工作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和多么棘手的事件, 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为学生服务的责任心。因此, 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开展深入、细致、到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基石, 在完成特定任务时起到特别突出的作用, 有效帮助辅导员应对工作问题, 适应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晓虹.从英国导师制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 .

职业能力标准 篇9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也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高校辅导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至关重要, 关系着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 关系着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素质和水平, 也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

所谓职业能力[1]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为达到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要求所应具备的素质, 也就是辅导员应具备能力来承担辅导员工作的一系列责任和义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经历了由非职业化到职业化、由低度职业化到高度职业化的演进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意义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辅导员职业化制度的发展, 辅导员职业化对高校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2]。

1. 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维护校园稳定,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学生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可以吸引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的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 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 及时调整辅导员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 人们的心理特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作为高校的辅导员, 通过职业化建设, 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 培养职业所必需的各种素质。

四、辅导员职业能力横向与纵向标准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决定的因素之一是看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最重要的是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可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来说明[3,4]。

1. 辅导员职业能力横向标准

(1) 职业化素养。辅导员职业化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兼顾理论素质和综合素质, 包括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崇高的思想道德、丰富的人文和科学知识、良好的心理状态、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可描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承担责任、追求卓越。

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表现为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优良的职业品质。新时期, 辅导员应具备学习意识、实践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

(2) 职业化技能。辅导员职业化技能包括专业职业能力与通用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

高校辅导员的通用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 即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即为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制度管理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3) 职业化行为规范。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体现在遵守辅导员职业要求和学校有关规定, 包括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要求辅导员在进入职业角色后, 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辅导员的身份。

2. 辅导员职业能力纵向标准

根据目前高校的工作实际, 辅导员可朝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向纵深发展。

(1)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专业性要求很强。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2) 班级管理。辅导员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是班级学生、任课教师教学、教育活动的协调者, 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得力助手, 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人格魅力, 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理念认识和加强经营自我的观念;运用各种激励措施, 促进学生的成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力求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个体辅导。同时, 辅导员应定时定点对毕业生进行系统、实用的就业指导教育, 使毕业生对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具体求职方法与技巧以及本专业在就业中所处的位置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并及时指导毕业生打印出体现其特点优势的, 诚恳、真实而又科学的中英文对照的自荐书, 使其在思想、心理和技术上有充分的准备, 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辅导员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紧贴社会需求,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变, 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4)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在从事这项工作中, 既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觉察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 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掌握新的策略。辅导员应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 结合不同年级需要层次, 把握心理工作侧重点, 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对策

《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辅导员自身主动学习是提高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 并不需要什么天才艺术, 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对辅导员来说, 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学习交流和自身体验感悟、经验积累及提升。

辅导员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特点, 主动学习。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必须熟练地使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 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 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事务工作, 快速有效地完成学校领导部门的工作指派等。

此外, 辅导员个人的人格魅力,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所以辅导员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以无限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楷模。

2. 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培训提高了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 同时也让辅导员开拓了眼界, 加强了交流, 促进了工作。一方面, 可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进一步深造, 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学成以后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 可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专题培训、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 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些都给了辅导员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 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3. 健全的辅导员考评制度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促进

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评制度, 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工作, 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发展的有力措施。高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 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考评程序, 畅通奖励与淘汰渠道, 丰富考评方法。

六、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该用职业化建设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思想品德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意义,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并分析了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邓泽民, 陈庆合, 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2, (2) :104-107.

[2]靳敏, 刘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N].光明日报, 2009-05-20.

[3]张宏如, 陈奎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嬗变历程及职业能力构成体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8) :71-75.

职业能力标准 篇10

对于我国应用型技术人员人才的严重缺乏,以及企业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现有人才具备的能力不匹配,导致我国目前的技术人员培养现状不能满足科技社会和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增强职业能力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对个人职业能力的构成和标准进行明确分析,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

1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概述

1.1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概念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多人认为,职业技能是一个流露与日常生活中的高度专业化水平。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早期,很多学者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后来,有的学者把职业能力的概念拓展到态度、专业知识等方面。基于学者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认识,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技术人员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等,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中,对所学到的进行类化迁移整合所形成的职业技能,能够在特定的职业领域中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要素的强弱来说,这种概况比较符合结构学派的综合职业能力。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是对于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能力中,性格与工作态度能否适应所处的环境中。同时,自己的技术能否与工程专业向匹配的职业能力。

1.2 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标准是对于从事某个工作岗位以及是否能适应某种职业最低能力要求的标准,是衡量职业能力水平的准则。对于当前社会中,对于常规性的专业功能技术人才需求正逐步减少,过多的人治强调结果。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能够适应工作需求、工作灵活的的技术人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的经济、战略等目标更加激烈,更要对工作中技术人员能力给予重视。任务接近法是早期对于标准模式的开发,职业领域在任务和常规的活动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描述。随着职业角色复杂性与责任性的正价,对于关键能力方面中,常规的任务分析法几乎是没有办法胜任的。不同国家的能力标准观点也有所不用,其中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是极为重要的,针对问题的解决也都有规定标准,其具体数据详见表一 :

(数据来源 :http://news.haosou.com。)

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只有能力要素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职业能力的概念来分析,他是一个个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整体变形,反映出个体的价值观和个人专业知识的职业能力。

2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

由于我国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没有明确的规范,同时,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一方面,不同领域对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同标准。对于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只是重视学术理论和专业选择,而忽视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专业素养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培养的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对于专业没有拓展性,缺乏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适应。对于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总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职业技能是否符合企业技术能力却未可知。对于人才资源的发掘,企业靠同行挖人,不仅放弃了对人才资源的培养,还增加了企业资本,产业环境形成恶化循环。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职业能力标准不能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相匹配。从职业能力的标准英语方面来说,现有的职业能力标准层次比较低。对于国家不同职业细分中,国家已颁布的职业标准截至2014年已超过900个,而这些标准的生产、服务、操作人员等行业中,对于等级水平的考评和技术更高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细分标准。要想解决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现状,单靠高校或者企业的培养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了职业标准,高校可以通过职业标准进行教育资源调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标准,强化对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数据来源 :http://www.edu.cn。)

3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高校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确定高校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用人需要、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利益方面。而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步入工作时,每天都要与施工单位等方面的人员打交道,学生如果想使自己工作开展的更加审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精神。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有蒸正确的绘制与识图能力 ;具备组织并协调施工人员进行质检和验收的能力 ;具备能否蒸汽按照施工图和施工实际进行现场施工的能力等专业能力。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人际协调共同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对于美国工程技术与鉴定委员会,要求技术人员专业的掌握足够的知识、技术、学科等先进工具,适应现有的知识能力,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 ;具备指导、分析等应用试验结果改进流程的等能力 ;具备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美国工程技术与鉴定委员会对于一些具备沟通能力、专业学科能力等方面也作出相关规定。英国工程理事会复杂英国工程界的管理,对工程师、技术工程人员等专业制定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国际性标准。在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标准中,英国工程理事会规定工程技术人员在自身教育、经验等方面,必须保持足够的竞争能力,具体规定详见表二 :

4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不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的岗位、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有差异,不同层次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分为 :1需要具备正直诚实、有责任心、自律理性等方面的人格特质 ;2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的系统思考等方面的专业基础能力与现场管理和质量监控等专业知识能力 ;3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并快速学习等学习能力 ;4具备很好地与人沟通相处、团队协作的社会与沟通能力 ;5通过读、写、听、说基本沟通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的工具运用的能力。

5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评价

明确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和构成要素,还需要对职业能力进行测评来准确地评价职业能力。职业技能是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考察中逐渐熟练的,因此,美国工程技术与鉴定委员会建议应该从中学开始对学生建立一个包括熟练水平、完成报告和学习档案等信息的综合性履行表在履行表上积累美国工程技术与鉴定委员会能力的项目及其熟练水平的认证日期以及学习档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经验等内容。把认证的项目转化为点数,当达到一定标准时,即授予掌握初级水平职业能力的相关证书。同时,美国工程技术与鉴定委员会呼吁企业和高校应看中基础技能和职业能力,激励学生看中个人职业能力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履历表,进行求职。英国的核心技能评估主要通过内部评估或者内外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低沟通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数字运用等技能进行评估。我国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准确评价,应当制定正确的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职业调研,在充分了解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标准。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评价,不能只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来衡量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应该根据综合职业活动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价,然后根据与综合能力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用实际的工作认为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当技术人员达到一定的职业能力标准,评价委员会应颁发相应的职业证书,为企业提供重要依据。

6 结论

对于我国普遍存在的人数众多,而对学生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导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符,本文通过美国与英国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方面进行简要概括,结合我国目前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和已有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评价。要想寻找到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实践研究。

(数据来源 :http://www.cnhnb.com。)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国城市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构成与标准,已经逐渐成为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实际情况从护法,通过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概述和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分析,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与培养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完善性建议。

职业能力标准 篇11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标准化 一体化运行 安全管理

0 前 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执行标准,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运行,集两者之所长,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监控的效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

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随着工业企业社会化分工的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和讨论,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动态的、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国与2001年11月正式引进发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

1.2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调:“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安全标准化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是中国特色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1强化企业自身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提供了一个机制,就是将政府及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宏观管理和组织的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成为组织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地接受强制性的管理变为组织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

2.1.2促进国际贸易,清除非关税壁垒

职业的安全卫生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

进口限制,使其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这种情况将首先在实施标准与尚未实施标准的国家和企业之间产生,因此不采用OHSAS标准的国家和组织将会受到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随着国际社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开展和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组织均利用同一标准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的互认制度,这将为非关税壁垒的清除进一步扫除障碍。

2.1.3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组织为建立和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员工和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提供有力保证,要求组织做好与相关方的交流,满足相关方的要求还有利于改善组织的公共关系,安定社会。这样从侧面反映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这有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时会因此而获得投标的权利或相关方的认可。

2.1.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针对组织各个相关方职能和层次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及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有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制定、实施国家、行业等标准,来规范各种生产行为,以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2.2.2实行标准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使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达到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需要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

2.2.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的需要;扩大市场的需要。

3 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区别和共性

nlc202309051635

3.1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并持续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政府无强制要求。2.安全标准化是量化的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1)安全标准化是一个标准,有量化分级,它分为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做到用法规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和理念。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来使用。

3.适用范围的不同

(1)安全标准化AQ/T9006有一个共同的规范,但每个行业有自己的规范,如电力系统执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筑有《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矿山有《井下(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等等,并配发各相关细则,如《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每个规范适用的范围也是局限的,仅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个专业的。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分专业行业,适用任何组织、任何企业,不论大小、不论国内外企业均适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用的规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共用框架,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执行力不一样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从国外引入的管理体系,没有强制执行,只对组织以推荐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一种市场行为,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是组织的自律行为,旨在提高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安全标准化是我国自主创建的管理体系,管理内容有具体的量化要求,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内容衔接较多,是国家强制性推行的安全标准。企业是被动执行的。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关注焦点和侧重点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焦点是员工满意、相关方满意;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关注焦点是政府满意;强调标准的量化及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目标范围是组织所有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减少职业危害。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主要是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还有生产经营过程事故造成的财产安全问题、防灾减灾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对作业现场外部的影响等。

4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性

4.1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遵循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建立并保持体系,通过自我检4.2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

4.3实施方式类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即都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文件,按照文件实施管理,并先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然后再申请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评审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或评审定级。

5 结论

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的区别和共性的分析,可以得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相辅相成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一个注重宏观,一个注重细节。要搞好安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一体化运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降低职业风险,来实现安全标准。在运行中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侯茜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2] 樊晶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M].北京:团结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职业能力标准 篇12

然而, 现行的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企业用人标准相互分离, 致使技能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无法形成有效联动。其结果是技能人才的评价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严重影响技能人才的成长。这就需要重新审视职业标准的建设问题。

职业标准导向作用弱化的原因分析

在职业标准建设过程中, 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出现偏差、标准间不匹配以及标准的开放性不足, 是造成职业标准无法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的原因。

(一) 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出现偏差

职业标准建构对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应在深入研究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 着重把影响技能发展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等非智能与非技能性能力要素科学地建构到标准当中, 以提高职业标准的行业引领性、职业适用性和社会开放性, 使国家职业标准成为教育机构组织职业教育活动的行动指南, 学生和企业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用人单位对不同职业 (工种) 员工进行职业能力评价的依据。

但是, 我国现行职业标准的价值取向主要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本位, 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应知水平上, 对职业能力的陈述是以技能水平为标准, 对职业能力结构也没有分层描述, 导致劳动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无法在职业间迁移。职业标准也因此失去了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标准、职业能力评价依据的本来意义。

(二) 职业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

国家职业标准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制定、颁布, 企业用人标准由各类企业根据生产要求自行制定, 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 (岗位标准) 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则由教育部门掌控。这势必会造成我国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分割与内容分割, 从机制上造成了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不匹配。

此外, 现有的国家职业标准是一套以知识、技能要求为标准的体系, 在传统的机械化生产中的确能发挥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是,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 企业需要大量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创新应变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这种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工作的职业能力。企业急需人才的要求与现有的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造成了职业标准没有起到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能力评价的“标尺”作用。

(三) 职业标准的开放性不足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职业标准应适应市场需要变化不断予以更新。然而, 我国的职业标准更多地带有学科体系的框架和特征, 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而不是追求职业功能目标的实现和技术技能应用水平的先进性。这就导致我国的职业标准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经济、生产和生产者的要求, 无法适应产业、行业、职业和实际生产技术技能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 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职业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职业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是职业能力胜任力模型以及相应的可测原理。

(一) 职业能力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 (Competency) ”首先由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David Mc Clellan (1973) 提出。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Spencer (1993) 提出的:“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员工的个体的特征。”

Mc Clelland把胜任力划分为知识 (Knowledge) 、技能 (Skill)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特质 (Traits) 和动机 (Motives) 等六个层次, 并构建了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它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 “冰山以上部分”是与完成工作或与职位有关的必须具备的可观察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是胜任者的基准性胜任力, 它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外显部分, 但无法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可以统称为鉴别性胜任力, 它是难以测量的内隐部分, 也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二) 胜任力的可测原理

能否显著区分工作业绩是判断胜任力的唯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 绩效表现优秀与绩效表现一般的员工所表现的胜任力必须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假设用M表示胜任力, 用θi (i=1, 2, …, n) 表示用于衡量其自身水平高低的各个胜任力特征, 那么胜任力可以看作是衡量其自身水平高低特征的函数。即:

而个体的各项行为表现、除去先天的条件反射, 都是其与之相应心理素质的特定表现。用数学式子可以表示为:

此式称为胜任力的可测原理。其中, C表示个体的行为, f表示个体行为的表现方式或机制, X表示个体的素质, Y表示个体所处的环境。

人的素质包括多方面, 每一方面都可以划分为一些基本要素, 并通过社会活动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来测定人的素质, 由此对胜任力的测评是可能的。

企业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式, 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 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框架基础上, 企业可根据其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类型等不同要求, 采取考核鉴定、考评结合、业绩评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重点评价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并按有关规定晋升相应职业资格。对于在企业生产一线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职工, 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一些地方对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浙江省在2012年就确定了298家单位作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基地, 对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展开了全面试点,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企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评价标准的建设。因此, 开展对企业自主化评价标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 职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方式的选择

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岗位特殊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其中, 岗位特殊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属于专业能力的范畴, 而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对职业能力的不同取向就决定了评价方式的选择, 也就决定了职业标准建设的框架。

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 职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目前, 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出现三种不同价值取向: (1) 以专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取向。随着职业分工精细化程度和专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熟练地掌握本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具备驾驭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成为必要。专业能力是一种静态化的职业能力, 强调的是技能的具体实用价值。这无形中把员工的知识、技能训练都固定于某一具体职业或岗位, 过分强化了员工的工具性, 而忽略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所需的其他能力要求。目前的国家职业标准以专业能力为本位。 (2)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取向。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技能的老化速度日益加剧, 这就需要劳动者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劳动者在多个职位间频繁地流动, 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挑战新的职业或岗位, 这就需要劳动者具备一种在不同岗位间迁移、能够通用的职业能力, 即“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将其他各种能力进行整合、迁移的作用, 可以使技能人才迅速适应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并为未来职业活动变化做准备。 (3) 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取向。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 将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相互融合的综合职业能力取向观成为一种新趋势。综合职业能力包括适应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能力不同的价值取向, 其评价方式也不一样。目前有三种职业能力评价方式, 其中行为样本的评价方式、工作现场观察的评价方式是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行为样本的评价方式。这是目前职业能力评价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其基本假设是:职业能力可以通过有限的典型活动来体现, 只要评价项目 (即职业活动样本) 设计合理, 完成这些评价项目所需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等值的。其基本做法是:选取最能体现或代表所需职业能力的活动项目, 让被评价者完成这些项目, 然后根据项目完成的效率与质量, 对照评价标准做出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这种模式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要素, 评价的是这些分割的能力要素, 而不是整体的、综合的职业能力, 因而易陷入片面性;同时, 这种模式的评价并非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 其项目多是虚构的。这就大大限制了评价的有效性。

第二种是工作现场观察的评价方式。当职业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本位时, 其评价方式更多应采取工作现场观察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所需的证据, 主要来自对被评价者在真实工作的现场观察记录或其他操作记录 (产品、录像、服务追踪调查等等) 。它有三个主要环节:首先, 选择工作任务。通常从日常的真实工作情境中选择, 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执行频率、典型性、重要性、发展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确保评价的效度。其次, 观察与记录。这种模式的评价通常由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组织, 并由师傅来实施, 也就是说, 实践人员就是评价者。评价往往分多次进行, 每次评价时, 评价人员利用观察表、音视频等形式来记录和观察被评价者的工作行为作为评价依据, 然后进行职业能力评定。在对被评价者的能力做出最终判断之前, 一般还要对工作行为记录进行检验, 对照事先规定的能力标准对被评价者的能力作出判断。工作现场观察评价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评价项目的真实性, 可以直接用于真实工作情境;同时, 它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模式, 其评价项目是完整的工作任务。

(二) 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职业能力标准一般提供两个向度的信息:一是“工作导向” (Work-oriented) 的信息, 也就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标准;二是“工作者导向” (Workeroriented) 的信息, 即工作者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组成的个人能力特征等。

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职业标准必须从“以劳动者为中心的评价要素”和“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的评价要素”两个角度分别构建。综合评价使得职业能力指标成为贯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评价体系, 使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发挥引领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的有效“标尺”的作用。

职业能力评价指标要素根据职业能力的胜任力模型, 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岗位特殊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其中, 岗位特殊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属于专业能力的范畴, 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 是一种显性的基准性胜任力, 具体包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 是一种隐性的鉴别性胜任力, 具体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种类型。职业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等能力, 它是基本发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外语应用”和“创新革新”等能力, 它既是基本生存能力, 又是基本发展能力, 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此, 从“工作者导向”角度出发, 可以构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职业能力评价的内容从“工作导向”角度可以构建评价内容体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 针对企业具体岗位的技能状况、工艺水平和产品特点, 在具体工作中选择一些能真正体现员工职业能力的岗位活动, 对岗位活动相应设置一些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现场观察的评价方式, 依据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行为来考察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以行政经理 (三级) 能力要求为例, 可以设置“制定计划, 监控目标完成”、“建立和维护工作团队”、“有效沟通”、“选购办公设备和耗材”、“管理办公设备和耗材并监督其使用”、“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工作环境”、“建立和执行行政工作程序”、“起草编制工作文件”、“会议组织与管理”以及“安排旅行和住宿”等10个岗位活动。职业能力评价就是对某一确定职业的所有职业活动进行评价, 这些职业活动有反映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和体现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选择该职业的若干个典型职业活动作为评价内容。在对所确定的职业活动进行评价时, 可通过对该项职业活动包含的若干个工作任务和对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态度、技能和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以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横轴, 以职业能力评价内容体系为纵轴, 共同组成职业标准体系。表1为以行政经理 (三级) 能力要求为例的职业能力标准。在纵轴部分是重要岗位活动以及相应的工作任务, 而在横轴部分则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能力项目 (含10个具体能力项目) , 在纵轴与横轴相交的地方则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要求等级。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提出了相应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点, 同时根据岗位要求用“低 (L) ”、“中 (M) ”和“高 (H) ”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设立相应的能力等级。

结语

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以岗位活动作为评价内容构建“工作导向”和“工作者导向”两维度的新职业标准。新职业标准可以有效打破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用人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壁垒, 使职业标准成为教育训练系统与工作市场衔接的平台, 有效解决职业标准与职业教育、企业用人的匹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福堂.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分析[J].职教通讯, 2012 (34) :23-26.

[2]吕杰林, 陈笑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0) :103-105.

[3]刘奇, 陈长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及培养措施刍议[J].科技信息, 2011 (28) :45-47.

上一篇:党组活动下一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