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互动

2024-08-31

发展互动(精选12篇)

发展互动 篇1

1 引言

港口与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世界上港口较发达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城以港兴,港以城荣,港城互动”。杭州虽不是典型的港口城市,但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水运网络,经过长期发展,杭州港已成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市、浙江省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杭州市、浙江省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 杭州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

港口对杭州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杭州城市的兴盛为港口提供货源,促进港口繁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2.1 港口对杭州城市的影响

2.1.1 港口的发展推动杭州经济快速发展

港口对杭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港口自身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财政税收;为工业、商业、贸易和其他行业提供装卸、中转等物流服务;具有集聚功能,形成物流产业和临港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港口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1.2 港口的发展促进杭州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港口本身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对外开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港口集疏运条件的改善促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建设推动城市环境、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港口及相关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提供资金,使城市功能日趋丰富和完善。

2.1.3 港口带动城市社会的发展

港口能集聚生产要素,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投资、更先进的产业和更繁荣的贸易。港口带来的投资、产业、贸易,为城市公共事业提供资金来源,港口创造的税收,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经济条件,使城市更适宜创业和居住,港口创造的就业机会,安置更多人口就业,利于社会安定。

2.2 杭州城市发展对港口的影响

2.2.1 城市为港口发展的提供货源保障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腹地经济的支持。腹地经济越发达,对外经济联系越密切,水运的运输需求也就越大,从而推动港口规模扩大与功能拓展。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港口货物输出中得到显著体现,港口是城市物流需求的一个重要体现。腹地城市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港口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货源,港口吞吐货物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运输货种、数量的不断增多,效率大幅提高,港口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2.2.2 城市为港口发展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港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能为港口发展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港口的发展离不开土地、集疏运、人力资源等硬件,也不能缺少金融、贸易等软件。港口发展必需的这些软、硬件环境,都依托于城市。城市拥有港口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并为港口及相关产业提供土地,集疏运体系的建设也为港口提供重要支撑。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港口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港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杭州港发展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经济腹地广阔

杭州作为区域经济活动中心,在地缘、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与上海及长三角各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腹地广阔。杭州港除了有杭州市区及所辖县(市)等直接腹地外,辐射范围还包括浙江全省和安徽、江苏地区。

3.1.2 区位优势明显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杭州湾,西与安徽、江西两省毗邻,南接绍兴、金华、衢州三市,北近上海,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3.1.3 交通条件便捷

杭州具有“陆、海、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一绕、十射、二连、一通道”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和国道、省道辐射全省。杭州有京杭运河、杭申线、钱塘江、杭甬运河等骨干航道,具有往北能伸入长江,往东能驶向沿海的能力。有沪杭、浙赣、杭甬、杭宣四条铁路线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3.2 劣势

3.2.1 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码头泊位少

杭州港港口装备差,现代化程度底,主要表现在:简易性的临时码头比例高,码头泊位数、码头吨位小,没有集装箱专用作业区和危化品专用码头,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上规模的码头少,码头建设和经营主体散、乱、弱、小,码头布局零乱,设施落后,影响港口吞吐能力和港口效率。

3.2.2 岸线资源仍较有限,航道等级低

杭州港可供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所剩有限,共约182公里左右,占全港自然岸线的3.8%。航道等级偏低,2008年杭州港等级航道共1158.53公里,六级以下航道达603.01公里,占等级航道总里程的52.05%,影响了港口通行能力,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杭州港的进一步发展。

3.3 机遇

3.3.1 从政府到企业都对港口发展非常重视

随着政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要求和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要求的增强,政府和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水运。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水路、港口的资金投入,从《杭州港总体规划》、《杭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则》等规划中不难发现政府对水运发展的重视程度。

3.3.2 巨大的宜水路物流量使港口发展有了空间

杭州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1个出口加工区,这些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原材料、燃料和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汽车与装备制造业、化工行业,其原料和产品对水运依存度非常高,水运有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潜力。工业园区引发的巨大货运量,必将为杭州港发展带来机遇。

3.3.3 民间资本已有意投资港口物流等基础产业

杭州及周边地区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雄厚的民间资本正在寻找投资出路,纷纷投向回报期虽较长但回报稳定的港口码头建设和经营等项目。有些企业投资建设作业区,有些原来就从事港口建设的企业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如传化物流基地已比较成功的非水运性质的物流行业运行商,正在寻找机会向水运物流渗透。

3.4 挑战

3.4.1 公路运输的挤压竞争作用

杭州依托公路运输的物流比较发达,完全可能“先发优势”对港口物流的发展产生挤压。这种挤压除了客货量外,还表现在对土地、资金等资源的争夺。当前杭州发展港口物流的建设任务相当重,要使杭州港口物流发展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另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初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等特点,给吸引投资带来不利。

3.4.2 周边港口的兴起

近年来,浙江省内港口规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温州港、嘉兴港、湖州港等港口都提出了港口发展规则,这些港口的发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杭州港口的发展,但是也会卷走杭州港的部分腹地货源,加剧竞争。

4 杭州港港城互动发展对策

为了使港口发展更好地为杭州经济发展服务,需要处理好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城市发展作为港口开发的动力,港口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1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港口为城市发展服务

港城互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港口企业立足实际,抓住机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要对本地区的港口进行正确定位,制定港口发展政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优惠的政策吸收国内外资金共同参与港口建设。城市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港口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2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整合港口现有的设备资源,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优化港口的作业流程,提高港口设备的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其次要加强集装箱码头、装卸能力、堆场、水深等基础设施。加大港口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了解港口成本优势,以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入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

4.3 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港口的横向合作与纵向联盟

加强杭州港各港区内部之间的合作,通过各港区的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共享信息资源。加强杭州港与其他港口的合作,达到共赢的模式。同时加强港口与陆路、铁路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4.4 培养现代港口管理人才,推动城市物流业发展

港口管理人才尤其短缺制约了杭州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杭州港应通过内培外引的策略,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港口管理水平。建立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培养熟悉物流业务的港口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具有良好货运知识、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摘要:介绍了港城互动机理,分析杭州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并提出杭州港港城互动发展对策。

关键词:杭州港,区域经济,港城互动,港口物流

参考文献

[1]杭州港总体规划[S].杭州市交通局,2006,12.

[2]吴翔宇.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8,05.

[3]罗萍.我国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趋势[J].综合运输,2006,10.

[4]刘建军.港口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J].水运工程,2007,11.

发展互动 篇2

——《班级博客

我们从这里扬帆起航》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和管理,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新一代的网络工具“班级博客”作为一种理想的学习和教学管理工具,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班级博客,充分发挥班级博客在学生学习、班级管理以及家校联系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 班级博客概述

班级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挑战传统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教育博客类网站。1.它具有教育资源丰富性、活动协作性、管理自主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和时空无限性等特点,是一个“零”技术障碍,零成本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2.它是以班级为范围的博客,既可以是班级为单位所开的大博客,也可以是一个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博客群。●课题研究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注册博客,发表日志,并能回复同学的留言;能够选择合理的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初步整理后发布在自己博客上,能自主进行班级博客的日常维护。

2、情感目标:使班级博客成为学生与老师、家长情感联系的纽带,成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发挥博客在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3、能力目标:在研究中,培养主动收集、分析、整合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展乐于合作的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使班级博客成为同学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课题研究内容:

1、如何建设班级博客。

2、研究班级博客在建设班级文化中的作用。

3、研究班级博客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以及融洽学生、老师、家长感情的作用。●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访问法 ●课题研究结论:

班级博客相对其它网络工具有众多优点,本研究主要围绕班级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与教师认可班级博客是班级管理与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由于博客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它正开始成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与学习的工具。而班级博客正是博客在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成为学校与家长、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它能够应用于班级管理,形成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它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补充,在学生的德育、情感交流等方面有独厚的优势。

(2)班级博客在学生的写作、学习与交流,班集体团结协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班级博客简单易用,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博客上反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信息,摘录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日后需要时加以整理和利用即可。学生在博客“写与录”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班级博客可以促进班级团体的凝聚力,使得学生的学习与交流更加频繁。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孤单和烦躁而不愿继续下去,班级博客让学生方便地找到学习伙伴,形成学习团体,从而使学习更易于持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化解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满和误解,加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3)班级博客,方便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博客为家长的参与提供了条件,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利于家长与老师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经常性的交流、反馈。可以说有了沟通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如今许多事情只需在班级博客上出示一些温馨提示就好了。比如:进入复习阶段了,学生出现了紧张的心理,老师会建议家长该如何应对:流感高发期,老师会提醒家长注意给孩子保暖和劳逸结合。开通了班级博客后,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他们对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孩子的表现等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还能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学生也能通过博客和在家长频道上和家长说说心里话,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 课题研究遇到问题:

由于硬件环境、学生与家长观念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班级博客的发展受到限制。首先是上网环境的限制,虽然学校有宽带网,但是学生电脑数量不够,配置较低,网速有限,班级博客网站的许多功能不完善。其次,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在应试环境下家长把孩子们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而班级博客在很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明显的成效,导致一些家长不支持班级博客的开展。 思考与对策

(1)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学校对班级博客的认可度及家校间联系的功能。教师要向家长说明班级博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多开展一些家校互动,帮助家长合理利用班级博客。此外,学校可开展一些班级博客的特色展示活动,使得家长,社会能够看到班级博客的实际应用成效,自愿开展班级博客教学与管理。

(2)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博客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学校开展一些关于班级博客基本知识的教育,教授学生使用班级博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学校应该制定相关制度,约束学生在班级博客上的行为,防止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班级博客上传播。此外,学校还可以把参与班级博客的日常行为纳入评价之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博客的积极性。

(3)合理安排班级博客的内容版块。在网络环境下,要学会挖掘班级博客的多方面功能。首先作为“网络日志”,班级博客特别适合于学生的电子档案管理,目的是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信息。在电子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创作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还有其他人对这些内容作出的评论或评价信息,这使得家长、学生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方便教师的管理。其次,加强班级博客和具体学科的结合。从班级博客的使用来看,它展现的基本是语文学科及班主任工作内容,其他学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如果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入进来,在班级博客上放置各学科的资料,班级博客就可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园地。最后,班级博客不仅要作为学生的交流共享平台,还应该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平台。班级博客非常适合在课后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灵感。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从我校班级博客的教育应用个案研究出发,调查了班级博客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现阶段应用班级博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班级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将逐渐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必然会给教育方式、教育思想带来新的活力,但就现状来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技术方面,如何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模板,除书写文字、添加图片之外,还需要为班级博客开发出哪些更多可用的功能等等。班级博客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尚存在不少欠缺。在管理方面,班级博客管理员的担任情况,教师的参与,博客内容的分配等,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良性互动 品牌发展 篇3

以上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木林森声工作坊”的常规教研活动之一。“木林森声工作坊”由17名来自融安县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组成,1月9日正式成立,是自治区教育厅实施的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第三期成员中的一个。该项目首期启动于2010年,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定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具体运作,教育厅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以确保工作坊活动的正常开展。该项目如今已经启动3期,每期选定50名特级教师建立工作坊,现全区已有150名特级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广泛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14个地级市,基本覆盖了全区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自治区教育厅启动该项目的初衷,旨在以制度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打造有效、优质的教师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带动特定团队教师成为广西基础教育一定方向或某个地域的带头人,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广西基础教育领军人物。

“从对第一、第二期特级教师工作坊的评估情况来看,第一期工作坊的运作已经较为成熟,部分工作坊在课题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并从众多工作坊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工作坊的称号,第二期工作坊也已经通过了中期评估。而去年成立的第三期工作坊,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彦介绍了工作坊项目目前的推进情况。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自治区教育厅给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定位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精心组织下,该项目运转顺利。每一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通常都是由1名特级教师作为坊主牵头主持,再加一定数量一定区域内、不同层级的教研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有主持人、帮扶者、参与者、指导者四种角色分工。其中,主持人即坊主和参与者的学科背景相同;帮扶者和指导者属于教育教学专家,可以跨学科。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通常采用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主持人引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集中评课、专题研讨、行动研究与成果展演相结合的实体学习平台以及网络研讨等虚拟平台,集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开发和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三年来,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不仅有效提升了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还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了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快速、健康、均衡发展。

唐丽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西特级教师。2010年9月,唐丽申报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赴广西师范大学参加了遴选。唐丽回忆,当初全区有100多位特级教师申报建坊,但通过遴选的只有50个。在答辩环节,唐丽向评委们阐述了自己的工作坊将要申报的研究课题、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网站栏目、预期成果等内容,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了遴选。当年10月,“唐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唐丽工作坊)正式成立,成为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第一期成员中的一个。

唐丽工作坊坚持“聚合、引领、辐射”的办坊理念,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的研究课题。她采用“自主研修+集中研讨+网络教研”的管理模式,引领坊员积极研发综合课程学习资源,推进小学综合学科课程改革。她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郭元详、广西教育学会秘书长黄丽林担任工作坊的指导者,为工作坊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唐丽工作坊的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仅半年时间便陆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教学观摩、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活动,使本坊成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上得到了提升。唐丽工作坊的网页设计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有案例研讨、读书沙龙、体验感悟、课程评价……坊主和坊员聚合在唐丽工作坊这个新的“工作之家”,共学共研共成长,2010年12月,他们的研究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此后,唐丽工作坊将这一研究成果作为推广重点,组织坊员们开展了多种主题研讨,积极推进教研成果的物化和宣传,将本坊的研究工作推向纵深。

……

2011年4月16至17日,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首批50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出了5个优秀工作坊、15个良好工作坊、26个合格工作坊。唐丽工作坊在工作坊的建设理念、管理模式和阶段成果等方面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工作坊。2012年,我刊刊发了唐丽工作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策略研讨之问题与主题》一文,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从理论构建到实际运作,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指导下,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运作,模式日渐成熟,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相比,特级教师工作坊在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已经成为引领我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品牌。

“实体”平台实现多元互动

在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中,每一个工作坊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建有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袋,全面记录着自己在工作坊中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内容有个人发展规划、研修活动记录、课堂教学日志等。坊主负责督促坊内每一位坊员对照个人发展规划、成长目标,通过“共学”“导教”“引研”等方式开展坊内教、学、研活动,不断提升坊员的学科执教、反思和科研能力。

nlc202309030021

2010年10月29日,“绿色化学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副校长孙益辉邀请工作坊指导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菊教授给坊员作《课程三探》专题讲座,具体讲解教学“为何而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问题。讲座结束后,坊员们围绕“如何教”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陈菊教授从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对坊员们进行理论指导,有效地提升了坊员们的理论水平。曾艳蓓老师在自我反思时说:“教学中,我虽然做到了根据学情改变教学方式,但还没有(做到)体现教学个性化,在这点上(我)还得多加努力。”

2010年11月25至27日,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在南京市玄武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茉莉花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柳州市景行小学校长韦莉借机组织坊员龙入云、刘燕等前往南京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通过和与会专家、教师共同交流高效教学理念,他们对破解课堂教学热点、难点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2年11月,广西特级教师、百色市逸夫小学语文教师梁红梅主持的“校园农人工作坊”成立,开坊第一项活动就是坊内成员集体读书。“团队共学能够起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坊主梁红梅如是说。她组织坊员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十大素养》《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理论书籍,要求坊员撰写读书心得,并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让大家交流读书感悟。“校园农人工作坊”的坊员们通过自主研修、互相交流,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使本坊这个团队得到了成长。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除了自主研修、相互交流,还会不定期邀请区内外的教育教学专家,对坊员们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指导;或者组织工作坊成员外出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与先进地区的同行交流教学教研经验。这些都是工作坊通过“共学”方式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途径。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突出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实践参与,鼓励教师结合专家、同伴的指导和建议,反思教学行为,投身教改实践。

刘燕是“茉莉花工作坊”的成员,自从教以来,一直怕上公开课。加入“茉莉花工作坊”以后,刘燕针对自己教学语言不够规范的现状,主动要求在工作坊内上公开课。课后,坊主韦莉与坊员们对她的教学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就本次教学中的设计方向、课堂提问、教学动作等提出了改进建议,这让刘燕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此后,刘燕执教公开课的次数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语言越来越规范。“坊主的指导、同伴的点评和帮助,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刘燕自豪地说。现在,刘燕已从惧怕上公开课变为积极参与城区级、市级赛课,并屡屡获奖。2010年12月,她执教的《小数点的移动》一课,荣获柳州市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她本人亦先后被评为柳州市城中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坊主或专家的“导教”,对教师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琼凤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桂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侯琼凤介绍说:“我坊成员来自桂平市不同的中小学校。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引领坊员们围绕同一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教学环境上的不足。”

2011年11月,“琼凤工作坊”成立,针对工作坊成员的特殊构成,侯琼凤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差异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研究为依托,确立了“以学定教”的研修主题,定期组织坊员学习“以学定教”的理论知识,交流“以学定教”的教案撰写格式和实施办法,开展“以学定教”课例研究。“工作坊引导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研究,比起理论传授,更适合我们农村教师学习。”该工作坊成员辛征说。他运用“以学定教”理念执教公开课《搭石》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赞赏和学生的欢迎。

来自梧州市藤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广西特级教师林柱仙所主持的林柱仙工作坊,以“引领、示范、幅射、成长”为办坊理念,秉承“做一个快乐的牧者”和培养“有学习能力、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宗旨,立足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课带研,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扎实开展极具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全体坊员的科研、教研水平。全体坊员在做中研、研中训,研修成果不断涌现。该县金鸡中心校张洁英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太平镇中心校杨业胜老师撰写的《小学数学“构建性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古龙镇中心校高安会老师撰写的《创新与求实要并存于“新课堂”》、太平镇中心校李宏业校长撰写的《数学的魅力来源于生活》等,皆着眼于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爱上了数学课,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通过“共学”“导教”“引研”,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依据本坊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学术沙龙、教学观摩、成果交流,为坊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互动的学习平台,有效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提升了他们的教科研能力,也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虚拟”平台宛如温馨小家

作为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活动方式之一,网络学习平台让各工作坊的成员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聚集在网络这个温馨的小家,工作之余“围坐”一起交流学习。全区150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搭建的“八桂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网络平台上,都建有自己的网页,并根据要求开设了自己的QQ群。他们借助网上交流、网络课堂等方式,不断拓宽学习的渠道。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统一部署,150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页上都开设了团队介绍、通知通告、活动日志、案例撰写、教学切磋、课题研究、专家点评等栏目,并实现了自主管理。各工作坊还依据本坊的学科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网页的栏目名称。坊员们登陆“八桂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站,既可以了解本坊的最新动态、当月研讨主题,参与本坊的课题研究、发表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浏览其他工作坊的网页,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

nlc202309030021

6月8日,虽然已是周末,但是,“阿班小屋”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班向红还在忙碌着。她说:“我正在收集工作坊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资料,准备把这些参考资料上传到工作坊网站上,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能够从中受益。”

打开班向红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页“阿班小屋”,记者看到,该坊开设有“红坊之家 芬芳满园”“花相映红 课题研究”“一路向阳 坊事追踪”“花红柳绿

资源共享”“茗红品香 好文共享”等几大板块,各板块下又开设了许多小栏目。点击“班门语儿话题讨论”栏目,班向红上传的讨论主题“2010年团队研修精彩课例研讨——张莉指导唐晓红执教《每逢佳节倍思亲》”,引来工作坊成员的纷纷跟帖:“文包诗的教学,能在诗里体会的,绝对不在文里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思亲,教师应侧重引导形式,触景生情”……对坊员的回应,坊主班向红会及时给予回复。一年来,类似网络上的主题讨论,“阿班小屋”已经开展了10余次,并实现了研讨的主题化、序列化,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能让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网站变得如此温馨、活跃,这离不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要求:各工作坊网页必须每月更新内容;工作坊成员必须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探讨,上传课题研究论文;工作坊必须定期进行阶段总结,检验预期成果……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项目办主任陆超华说:“我们成立有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办公室负责工作坊的日常运作,每周由办公室团队成员对各个工作坊的运行实施监控、点评。”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各工作坊如果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其挂牌资格。

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学校的吴鸿丽老师是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广西特级教师莫雪莲工作坊的帮扶者,受地域限制,她与远在柳州的工作坊坊员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有较大难度。但是,“网络让我和工作坊成员的交流变得更及时更顺畅。尤其是建立了QQ群。”吴鸿丽说。

令吴鸿丽印象深刻的一次网络主题研讨活动,是“习作教学有效性的讨论”。当时,她在QQ群里上传了一个“如何让作文教学更有效”的话题,很快得到了坊员张静、李佳、黄辉、余宗翰的热烈响应,大家一起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坊员刘倩上传到共享文件里的文章《国内外小学习作教学不同流派不同教法鉴赏》,恰巧与她写过的一篇文章有许多共同点,于是她回复了《我了解到的日本的作文教学及评改方式》一文,使得讨论变得更加深入。

浏览本坊网页是吴鸿丽每日的“必修课”。在本坊的网页上,坊员们上传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超过了上百篇。在自主、开放、探究的氛围中,每位坊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网络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坊员们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各位坊主充分利用网络容量大、空间大等特点,将工作坊活动信息及时上传,不定期上传优秀教育文章、精品课例和课件,定期以聊天的形式与坊员进行教学主题研讨,与坊员分享教学感想、研讨教学、反思学习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使网络这个“小家”变得温馨、活跃,充满浓郁的学习生活气息。

优质品牌效应凸显

“作为工作坊坊主,让我最欣慰的是坊员们的进步、成长。”“七彩星空”工作坊坊主、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特级教师李江泳说,“自己不仅要发挥作为特级教师这个角色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而且要引导工作坊成员确立职业理想、提升专业素养。”

在“七彩星空”工作坊,尽管坊员们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但是大家都很珍惜在工作坊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坊的学习、活动中,并且都有了一定收获。工作坊4名成员被广西艺术学院聘为“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美术学科培训专家,其中李江泳、农善锋、何莉担任“初中美术课例学习与观摩”的教学,林园老师则教学“小学美术课例学习与观摩”。

“实际上,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李江泳给记者展示了她的工作坊网页,精美的图片和新颖的栏目,让人耳目一新。为了管理好工作坊网页,李江泳常常熬夜至凌晨,链接文字、插入图片、上传通知通告……“以前(我)对网络不熟,现在(网络)一点也难不倒我啦!”李江泳自豪地说。

来宾市忻城县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黄爱文在其工作坊中创设了一个“聊课花絮”栏目,主要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聊学生已懂、非懂的问题,一起研究,最后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坊成员莫小金在学习了“聊课”的相关理念和操作方法后,结合有效教育的课堂模式,将“聊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效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腼腆、不敢当众发言的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莫老师的做法开阔了我对课题研究的视野,使我对‘聊课’这一研究内容的思考更为深入了。她的做法对我的启发很大呢。”黄爱文在对工作坊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时说。

桂林市兴安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广西特级教师唐玉兰主持的“秋实工作坊”自开坊以来,坊主唐玉兰就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够促进团队更快地成长?为此,她与坊员们共同确定学习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被坊员们称为“阿兰姐”的坊主说起她的工作坊,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在工作坊,与成员们一起经历碰撞与成长,体味感动和幸福,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

“送教下乡”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进一步拓展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引领、辐射作用的重要途径。据统计,3年来,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共“送教下乡”近500场次,执教公开课600多节,涉及面广,反响强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2010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组织的,共有6名专家、21名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他们组成一个送教团队,分3组前往河池市的11个县(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涉及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等多个学科,共评课77节、上课77节、开展讲座11场,有近万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依托(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送教下乡是综合利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特级教师在广西基础教育领域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地区共同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在传播特级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产生的成效,王彦副院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实践证明,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在促进特级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推进全区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广西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教学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我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师资保证。据了解,近3年,全区评出的100多名广西特级教师,大多数出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如今,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作为教师发展的新品牌,正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活动内容亦在实践中日益深化。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彦在展望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的后续建设时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对已有的三期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原有功能加强专业指导和系统建设;希望将河池送教的成功范例推向其他地区,办成系列活动,以更大范围地发挥特级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巨大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希望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孕育功能。王彦副院长的“希望”言简意赅,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品牌,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健,取得更大的成就,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品牌效应。

(责编 白聪敏)

新形势下信托保险互动发展 篇4

一、从信托业、保险业的职能看, 信托业和保险业存在着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关系

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以经济保障为基础的金融制度安排, 它通过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实现保险购买者风险转移和理财计划的目标, 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 造福人民具有重要作用。保障是保险的本质特征, 保险由经济保障的作用衍生出金融中介的功能。由于保险公司各项保费的收取和赔付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存在着差异, 使得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成为可能, 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保险业已成为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业,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险业都非常重视保险投资, 投资业务日益成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信托制度是当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项重要的财产管理制度, 现代信托业是金融体系中具有财产管理功能和中长期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信托是现代经济生活中, 特别是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种金融工具, 它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市场职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托业, 以其对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功能的发挥, 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进程加快,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制度和业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信托职能趋于多样化, 信托这种运作极富弹性的财产管理行为被广泛应用于民事、商事和公益领域, 由传统的财产信托、资金信托发展到公众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投资信托和产权交易信托, 适应了资本集聚和形成过程加速的需要, 把小额资金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把闲散财富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 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同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聚集了巨大的可用于中长期投资的保险基金, 信托以“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为职责进行中长期融投资, 为受托人的最大利益谨慎管理信托财产, 保险、信托之间存在着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天然关系。

二、加强信托保险的互动发展是中国信托业、保险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保险业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围资本共同参与的保险市场体系, 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可运用的资金不断增加。由于保险投资体制不完善, 资金运用率普遍偏低。从现有的保险投资结构来看, 目前保险资金仍以银行存款为主, 占保险资金运用额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国债, 其它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如何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提高资金盈利能力的问题。

随着《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实施, 信托投资公司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和市场定位将逐渐廓清信托投资公司将回归本业, 作为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 专业化的综合性的资产管理机构, 适应社会对外部财产管理制度的强烈要求, 基于委托人的信任广泛开展受托理财活动。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受托经营资金信托业务, 受托经营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的信托业务, 受托经营国家有关法律允许从事的投资基金业务;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中介业务等。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的承销业务, 可以接受为了公益目的而设立的公益信托等。在管理、运用信托财户时, 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 采取出租、出售、贷款、投资、同业拆放等方式进行, 信托公司受托理财的信托财产, 除了现金、动产、不动产、股票、有价证券等有形资产, 还包括物权、债权、专利权, 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信托法》、《管理办法》为信托业的重塑和市场化经营提供了很宽的业务边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托投资公司在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 事实上成为了国内唯一准许在金融市场和实业领域同时投资的金融机构, 根据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热点灵活改变投资方向, 具有国内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行业优势, 从而拓宽投融资渠道, 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凭借其专业优势推出各具特色的信托产品, 集合社会资本, 投资经济建设, 开创了以信托计划为金融工具投资开发城市土地开发、基础设施, 房地产建设的新通道, 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良好的流通性及安全、稳健等特点。从而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

由于信托公司在办理信托业务过程中, 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其它公共媒体进行营销宣传, 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 保险业聚集的可用于中长期投资的巨额保险基金成为信托公司营销的重点。然而, 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四大支柱的信托业还远未作为保险的投资渠道加以重视和利用。金融业内部加强协调和沟通, 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求。加强信托、保险的合作, 在合作中优化资源配置, 进行优势互补, 是信托业和保险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加强信托与保险合作的思路

1.将信托纳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促进保险资金运用多元化, 加速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发展。投资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环节,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 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新《保险法》对原有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修改, 授权国务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其它资金运用作出具体规定, 应充分认识信托具有功能齐全、手段灵活、综合性强的特点, 可以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 以出租、出售、贷款、投资, 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为信托资产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 将信托纳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利用信托的桥梁和管道作用, 利用信托的专业理财优势, 投资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从而打通保险资金运用于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众多领域的通道。

2.根据保险资金的性质、特点与运用原则, 灵活设计信托产品, 赢得保险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职能、融通资金职能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之必然要运用保险基金。保险基金是保险公司专门用来履行保险合同所规定的赔偿或给付义务的专项资金, 由于保险资金的筹集和支付受保险契约的制约, 所以保险基金在履行经济损失和给付义务方面就具有保证性、及时性和条件性的特点, 保险资金不仅要保证其专用性, 而且还必须具有随时处于备付状态的突现能力。保险基金的性质、特点与构成决定了保险基金的运用原则, 保险基金的运用更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 以保证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信托公司利用保险资金开发信托产品时, 必须增强流动性、安全性的设计, 利用银行、证券、网络等渠道提供交易、转让、质押贷款等流动性平台, 在强调本金安全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实现低风险下的较高回报, 吸引大规模的保险资金为信托赢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3.根据信托业发展需要, 开发新的保险产品, 开辟新的保险市场, 推动保险服务创新, 由于央行规定, 信托投资公司从事信托业务过程中不得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 也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信托投资公司在推出信托产品时为了增强信托产品的吸引力和投资者的信心, 在确保资金安全控制风险方面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 如利用良好的政府背景由地方财政予以支持, 进行资产抵押和质押、股权回购、第三者担保、风险评估、利用银行信用增信等。可发挥保险的保障和经济补偿职能, 开发增强信托产品安全性的保险产品, 开拓新的保险业务领域, 由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信托风险, 为委托人提供保证本金安全和预计收益率的实现的保险保障, 为信托产品增信。

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5

——《加法结合律》主体性教学案例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师生双主互动, 促使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作为我校“主体性教学对数学能力促进作用”课题实验组一名成员,听了实验教师上《加法结合律》一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追求有效的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教学片断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师:上个月,我校师生给不幸患上白血病符庆芳姐姐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你们看这三个捐款箱钱数:(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捐款箱1:1318元 捐款箱2:1400元 捐款箱3:1600元

师:在这次捐款活动中,我校师生一共捐了多少钱?你们有几种算法?

生1:我先算第一个捐款箱和第二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1318+1400+1600=4318(元)。

生2:我先算第二个捐款箱和第三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一个捐款箱的钱数,1400+1600+1318=4318(元)。

生3:我先把第一个捐款箱同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加起来,再同第二个捐款箱的钱数相加,1318+1600+1400=4318(元)。

师:这次活动,共得捐款4318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一定会给符庆芳姐姐治病带来帮助。刚才,你们在计算捐款总数时用了三种方法,但哪一种算法更简便一些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种算法简便。因为1400加上1600正好是整千,再加上1318比较容易算。

师:你们在第一种和第三种算法中,不交换数的位置,又要使算法简便,能做到吗?

全班“哗”一片,立即讨论起来。

生:我们有办法,只要在算式1318+1600+1400中加上小括号就可以了,也就是1318+(1400+1600)。

师:因为先算第一个捐款箱和第二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或者先算第二个捐款箱和第三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一个捐款箱的钱数,两种算法的结果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1318+1400+1600=1318+(1400+1600)。

师:同学们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生1:和相等。

生2:等号左右两边算式都有三个相同的数相加。

生3: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一个数。

师:你们能举出这样的等式吗?

生1:2+4+6=2+(4+6)

生2:23+45+55=23+(45+55)……

师:这些式子都有相同的运算规律,我们把这些运算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文字表述加法结合律?

众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二、有效师生互动,促进动态生成

师:为了便于我们记住,现在用a、b、c表示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a+b)+c=a+(b+c)。

生2:我有意见,(a+b)+c可以不加括号。咱们以前学过三个数连加,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从左到右,所以,a+b+c和(a+b)+c的运算顺序相同。

这位同学的一席话,引起全班议论起来。

师: 有的同学认为a+b+c加上括号,有的同学认为不要加括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再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大讨论,然后汇报。

生1:我们小组认为,等式(a+b)+c=a+(b+c)的右边用上括号,为了美观,所以左边也要用上括号。

生2:我们小组觉得(a+b)+c=a+(b+c)的左边加上括号,运算顺序不变,只是为了强调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生3:我们觉得课本上表示加法结合律不适当,咱们学习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没有括号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所以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只要写成a+b+c=a+(b+c)就可以了。

师:你们能大胆向书本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有勇气!其他同学认为他们的意见怎么样?

生1:我觉得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生2: 老师,我们觉得三个数相加,谁和谁先相加都可以,也可以这样表示a+b+c=b +(a +c)。

师:这式子里a、b、c的位置已交换,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1: 加法交换律。

生2:不对,我觉得这里不但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师:对,这式子里除了运用加法结合律外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看来不能叫加法结合律了,就叫加法运算定律吧。怎样用文字表述你们发现的加法运算定律呢? 生1:三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生2:我觉得不止三个数相加,更多的数也可以这样做吧?

师:数学是一门科学,需要大家有严谨的态度,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教师临时补上一道题发展题)9+4+7+6+3+1=?

于是,同学们通过一番想和算,课堂上掀起主动验证的高潮。

师:根据大家的验证,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众生:几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把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

师:对,这个加法运算定律,是我们班同学发现的,就叫做四(5)班定律吧。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摆正师生“双主”关系,以互动促生成,以生成促发展。

1、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组织者,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指挥”与“服从”关系,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师生互动。本节课,教师尊重、信任、欣赏每一个学生,使课堂充满宽松感和愉悦感。当学生提出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时左边算式不要加括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需求,能弯下腰来,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交流对话,进行平等的心灵勾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丰富的知识和社会见识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作为一个富有个性的精神个体展开在教师面前。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如: “说说你们的看法?”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发展,教师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师生“双主”地位得到了凸显。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情感是师生双主互动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内容按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组织而成,因此,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重组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这节课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大胆处理教材,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引进本校刚刚举行的献爱心捐款活动,通过“开放的导入”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下空间,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用多种算法计算捐款钱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互动性资源”。教师很好地把握这些资源,引出怎样计算才简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算式运算规律,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

3、调整教学预设,促使互动生成。

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篇6

互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研究者认为:通过观察模仿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预测、提问、澄清和总结等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我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质疑,培育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一点经验与反思: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与传统的沉闷乏味的阅读课堂相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

1.设置有趣的情景,调节课堂气氛。巧妙设计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延伸知识,帮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学到有用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设疑与质疑,培养学生多思。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题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极好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师生交互,将万圣节的庆祝方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图片内容分别为:

1) people who are dressing up and wearing masks

2) people whose faces are painted

3) pumpkin lanterns

4) children who are playing“tirck or treat”

5) a Halloween party

在呈现环节之后,提出阅读中所要寻找的信息:

While-reading:

Let students reading the whole article quickly then ask questions about each part:

Questions for part 1

1) What does Wendy thank Millie for?

2) When is Halloween?

3) How do children feel about this festival?

4)What activities do they do on the festival?

5) What do they enjoy at the Halloween party?

学生根据教师的层层设疑,逐题解答,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主题的表达打好埋伏。

第二步,个体学生与个体的交互。通过对第一步的教学,我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编对话。比如,两人一组轮流讲述人们如何庆祝万圣节并制作流程图。根据自己制作的流程图组织对话,一人扮演老师,另一人扮演学生。要求学生设计恰当的提问,教师向学生介绍人们庆祝万圣节的方式,例如:

S: Miss Jiang, I have some questions. Do people in the USA celebrate Halloween?

Y: Yes, they do.

S: When do they celebrate it?

T: On October 31.

S: Do they play games?

T: Yes. They knock on people’s doors and play“trick of treat”with the people inside.

S: Do you think the day is interesting?

T: Yes. I think it is really a special day.

第三步,小组之间的交互。这样学生操练面更广,并且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条件下开展独立学习,每个小组制作关于不同节日的流程图,并且相互介绍人们过节的传统习俗,最后派一位代表向同学们作总结,回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这样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又帮助他们了解到关于不同节日的知识。

3.深层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每一个环节上增设了至少一个发散性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想象驰骋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5 Let’s celebrate!中提出问题:If you are now in the USA, what will you do to celebrate Halloween? What do you expect people do? 学生根据当前阅读的内容,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预测文章后面可能出现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拓宽联想空间,培养思维迁移能力。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信息阻塞时,人的思维系统要求他重新阅读材料,边阅读、边进行适当的迁移联想,于是学生根据已建立的知识系统,把同某一点相关的内容都激活。在这一过程中,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输入,对阅读者的启示作用、提醒作用是非常大的。此时,老师、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便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 The patients are so poor that they can’t afford to travel to hospital.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在于两个单词“patient”与“afford”,对前一个单词“patient”我们可以请学生或老师作提示:People who are sick.对于第二的单词“afford”同学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那么后面的阅读就迎刃而解了。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为交互模式输入新鲜“血液”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网络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英语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能更清楚直观地理解外国的文化,激起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建构主义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将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的认知工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提倡把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都交给了学生,教师则主要向学生提供从哪里获取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等方面的帮助。总之,上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学习过程,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络实现。

三、妥善处理交互中的问题

1.体现民主与和谐,为培养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有师生、生生交往,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主体关系。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相互尊重的氛围中,交往才能畅通,才能走向深入,而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信任、包容、共享的关系。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开展个性教育,培养富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2.体现激情与鼓励,为提高阅读能力增添动力。学生进入课堂,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不仅有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归属、自尊的欲望:期望得到团体、同伴的承认,取得应有的地位与他人的尊敬。如果在课堂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尊与归属的欲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唤起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而激发阅读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交互式教学模式最能体现新时代的教学特点:在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气氛中教学相长。在交互式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关键。互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应不同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以及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从多侧面、多层次角度设计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掌握批判式思维技能,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

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提问做示范。在学生交互阶段,学习伙伴模仿教师的提问策略,设计多层次、高水平的问题,互相提问和回答。学生们在运用多种思维策略设计问答的过程中,学会了在非常相似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其细微的不同,依靠抽象思维来作出理性的判断。

总部经济与商圈的互动发展 篇7

大家都知道现在总部经济越来越成为区域都市经济的发展重点, 现在各地都在争取总部经济, 前一段我到常州去, 它提出建立国际设计师成果交易营销总部, 这些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大家都在关心总部建设。前一段时间我到欧洲, 包括希腊、波兰都提出要到上海搞总部经济。

对于这一块有两个方面, 第一点国际著名的都市商圈和总部经济互动发展共享商圈。第二点谈谈上海现代商机和总部经济发展。国际都市它的总部经济都非常的发达。国际总部和商圈遥相呼应。从香港来说, 我们从铜锣湾商业中心和中环金融中心, 这两个中心集聚了整个香港5千家国际总部。我们来看小巴黎地区, 它集中了三分之一法国的国际总部, 特别是香榭里舍大街, 两边都是国际总部。国际上都市的繁荣和总部经济的依托是分不开, 所以说商圈由总部经济支撑, 更添亮色。上海现在整个国际机构总部集中在四个地区, 一个是陆家嘴金融区, 一个就是现在的淮海路商圈, 一个是徐家汇商圈, 还有一个是静安寺的南京路商圈。徐家汇集聚了104家研究院所, 26个国家级的实验室, 成为中国乃至上海最大的头脑经济总部, 所以徐家汇商圈的繁荣和总部经济是分不开的。从南京西路来看, 一共有80幢总部经济企业楼宇, 集中了相当一批国际机构总部, 也是和商圈集聚分不开的。淮海路商圈, 它主要是以淮海路的文化底蕴吸引了80家国际时尚产业企业总部, 所以从淮海路包括从徐家汇、静安寺我们都看到很亮色的问题, 总部经济和现代商圈是遥相呼应的。

下面谈一下关于上海发展现代商圈。因为我们扩大内需重要的一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4万亿涉及到民生的问题, 上海特大型都市的发展和现代2010年世博会向世界的展示, 如果没有强大商圈的支持是不行的。第二个方面从总部经济来看, 上海已经把它作为城市化的战略, 我们现在整个上海到08年为止, 总共是592个国际总部。从下一步来看, 上海在这一方面专门出台了总部经济的规定, 在头版登出来。现在香港国际总部有多少?6000家, 我们眼睛现在盯住是世界企业总部, 我们这个思路不对, 我们下一步要对准国际机构总部, 我们和新加坡相比也有差距, 机构总部他们有9000家, 扩大内需, 世博会要展示商机, 另外总部经济要上, 这两大商机要碰撞在一起, 所以这里有很大的发展商机。从上海发展总部经济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软件很重要是商业的蓬勃发展, 交通的发展, 设备的完善是现代总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要素。从软件来看我们的空间很大, 从纽约和日本的这一块来看我们的发展空间也很大。最近我们在做宝山的项目, 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宝山的1、3、7号周边汇集大批的商业中心, 那么小的地方我们去年为宝山区做的总部基地规划有1 5个, 包括资源物流交易中心, 包括水岸工程集聚中心, 钢铁服务业中心, 国际环保推广中心等都是国际总部。所以这一个方面来看, 前景是相当广阔的。所以最后我想提两点建议, 供我们有关方面参考。上海这几年来商圈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势头很好, 长足发展, 但是没有人去总结, 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头认真总结国内外经济总部的发展运作方案, 可以真正的把它拿出来, 这个在全国是没有的。另外我们力求做到现代商业发展和总部经济同步, 这个是我们商圈发展和总部经济发展共相辉映, 取得成功。

如何发展农村互动电视的思考 篇8

浙江省遂昌县从2010年底开始县城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2010年各乡镇开展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历经二年时间, 于2012年4月底完成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 有线电视数字化率100%, 停模率100%, 县城双向网络用户覆盖率85%, 在2013年底广播式数字电视用户6.2万户, 终端7.3万个。其中, 全县农村广播式数字电视用户4.5万户, 终端5.8万个, 占全县的广播式数字电视用户的三分之二还多, 县城互动电视终端1150个, 广电网络年基本收视费1500万元, 增值业务120万元, 经营总收入达到近15120万元。

2 遂昌县县城广电网络已形成从单一的广播式数字电视业务转向以互动电视多元化产业格局, 但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全县农村发展互动电视用户的发展, 主要表现有。

2.1 全县广电主干网建于1995年, 光缆芯数少严重影响县城到乡镇的双向互动电视信号传输。

2.2 遂昌全县有20个乡镇, 296个行政村, 地域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 农户居住分散, 乡镇到行政村光缆、电缆线路长, 大都数行政村联网在九十年初, 当时设计以电缆为主干线, 线路中放大器多, 电缆使用寿命也到期, 需及时整改更换。

2.3 20年代初联网, 全县乡镇到行政村、自然村, 光纤绝大多数是2芯光缆, 万一发生故障没有备用纤, 对传输双向互动电视信号无保障, 将影响用户的使用质量。

2.4 广电部门缺少宣传互动电视的优越性。在农村发展互动电视是一个新生事物, 广大村民对互动电视缺泛了解, 严重制约了互动电视在农村发展。

2.5 广电网络弱、小、散, 各地广电采购的设备、材料五花八门标准, 规格均不一致, 不仅兼容性差, 而且因量小难以降低采购成本。

3 转变观念, 审时度势, 抢抓发展农村互动电视用户机遇, 创新破难求发展。

3.1 为了尽快尽早抢占农村互动电视用户市场, 我们必须根据华数发展规划技术标准, 设备材料的技术指标、规格、采购价格为工作指导, 县台技术部门对全县农村尚未联网的村, 在规划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有超前意识设计, 按照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落后, 应村制宜设计、施工, 一步到位, 避免材料浪费、资金损失, 使农村户尽早用上互动电视。

3.2 加强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 延长光纤线路恰当好处的增加光接点是破解双农村双向网传输线路光纤芯数少、电缆传输线路长的瓶颈, 提升双向网的传输能力的有效办法。县台加强领导, 对每个村做好早规划、采用树干型布置光缆线路, 改变原来乡镇到行政村2芯光纤的格局, 从2芯光纤增加8芯光纤, 行政村到自然村从原来的电缆网改造4芯光纤的光接点, 坚持尽量采用光纤线是无源无网、损耗少的优点, 延长光纤线路, 尽可能缩短电缆线路, 将光接点控制在用户方园70M范围内, 有条件的光纤可到楼。

3.3 用户入户可采用EPON的双向化改造方案的两种, EPON+LAW和EPON+EOC。 (1) 采用LAN接入方式即是五类线加原用户的电缆线入户, 它技术成熟、简单且稳定, 每用户的独享带宽较高, 跟其它接入方式相比, 在高渗透率的情况下, 具有成本优秀, 用户终端不用提供类似CM的设备, 有线网络投入较低, 在100M距离范围内, 较适合农村地区的用户入户。 (2) EPON+EOC是在较分散农户、距离远、农户房子已装修不适宜按装五类线的状况下采用的, 他利用EOC实现同轴电缆入户, 从而实现双向用户接入, 既可传输有线电视信号, 也可接入双向宽带综合业务。

4 构建人才队伍, 加强农村互动电视业务的宣传普及, 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开拓农村互动电视用户市场。

遂昌县是一个人口只有23万人的小山区县城, 电信、移动、联通抢占了固话、手机宽带、IPTV电视全业务, 广电网络在县城发展互动电视、宽带业务空间窄小, 肯定受挤压, 而农村大部分的电视用户掌握在广电手中, 发展互动电视空间广阔, 发展农村互动电视我们乡镇广电管理站应抓好几项工作:

4.1 迎合当地党政的管站需要, 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 为农村发展互动电视用户工作开展创造宽松政治和谬论环境, 通过乡镇政府、村两委帮助我们宣传互动电视优越性, 培养村民互动电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强化互动电视的影响力。

4.2 如今社会经济生活, 对服务效率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应注重在服务中营销, 寓推广于服务之中, 镇定移动、电信等老牌运营商为广电“比学赶超”目标, 采用下列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 一是在集镇集市日设点现场演示与受理, 手把手教, 通过演示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互动电视的优越性能;让部分农村村民上台演示, 从而调动其他农村电视用户积极性, 当场受理并安装。二是将电视管理站营业网点作为推广互动电视的主战场, 厅内设置数字互动电视演示体验区域, 尽快实现由被动营业受理向业务推介、主动营销、形象展示等方面的综合转变。三是鼓励本站工作人员发展一户互动电视奖励100元, 刺激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集团用户集中销售, 利用乡镇政府、村人脉联系, 推动农村到动电视发展。四是让利惠民, 互动电视与宽带的捆绑, 只要有农村村民需要安装互动电视, 免费送宽带、免费送高清机顶盒, 发展阶段也可以交一定的保证金先体验后交费, 同时对于农村用户互动电视费一齐交二、三年的再给予优惠。

5 以客户为中心, 提升服务质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和支付者, 而用户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在三网加速融合, 随着电视业务电垄断走向竞争的趋势下, 今后的竞争最终归于服务的竞争, 有线模拟电视时期, 广电维护对用户的服务承诺是小故障24小时内解决, 重大故障48小时内解决, 如这一服务承诺放到现在, 用户对电视有多种方式获取的情况下已不合时宜, 用户有时看电视可能是一二个小时, 故障解决要那么长时间, 这显然不能接受, 很有可能其将电视业务转向其它方式获取, 这种情况若逐步扩大, 广电将可能被边缘化。为此, 必须身临其中, 处处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试问题, 做到半小时响应, 2小时达到现场, 4小时内解决故障, 要增加硬件设施, 提高维护效率, 加强人员管理广大来予以保障, 更主动、热情地服务于客户。

6 结束语

发展互动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教育学认为,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交流和观念碰撞等方式, 进行有效双边互动的过程, 具有互动性、双向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教育实践学指出, 有效的师生互动, 不仅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 还有认知互动和观念互动等内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 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课堂成为教师的“阵地”, 学生成为“听众”, 出现“一言堂”的单向性教学活动形式, 限制和降低了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形式, 提升教学活动效能.可见, 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 本人在如何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现进行简要论述.

一、把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使师生互动更趋合理

互动性、双向性, 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抓住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 是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强制的师生互动活动, 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宗旨.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联系教材、紧扣内容和贴近学生, 在适宜的教学时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有效、合理的教学互动中, 教学活动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如在需要探究新知内容时开展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指出, 初中生在对新知探求过程中, 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采用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开展.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 学生通过预习, 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此时, 教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了具有师生互动特性的探究环节, 请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并猜想有什么性质, 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对角线平分, 但忽视了“互相”两字, 也有猜到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等错误结论, 这时, 教师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 将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及实验工具 (刻度尺、剪刀、图钉) , 要求学生在动手中交流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何性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得出结论, 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将其对折, 看能否对折后重叠, 得出结论以及用剪刀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成四个小三角形, 尝试能否重叠等方法.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不知道选哪两个三角形重叠、分不清三角形哪两边是原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一半和不知道绕交点旋转180°后在什么位置等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进行合作探究.这样, 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互助的乐园、师生彰显个性的舞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 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使师生互动更贴实际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活动, 面向的是每一名学生个体, 具有群体特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将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时, 要将每一名学生个体集中到双边互动活动中, 把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以及整体性教学理念渗透贯穿到整个师生互动活动中, 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如在“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 (-1, -5) , 且与正比例函数y=21x的图像相交于点 (2, a) .求: (1) a的值; (2) k, b的值; (3) 这两个函数图像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辨析解题过程互动中, 教师改变以往部分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 将辨析互动的重点放置在中等、后进学生群体身上,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 结合自身在解答一次函数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 开展合作探析活动, 辨析出该案例解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 从而实现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三、凸显师生互动的能力性, 使师生互动更加高效

能力发展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归宿和根本.初中数学教师在师生互动活动中, 应将能力教学和素养培养作为其基本要求, 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中, 教师将判定定理内容渗透到学生自主探析问题的活动中,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有效活动中, 运用探析手段, 获取判定定理的内涵和要义, 同时, 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要求, 设置出具有典型性、概括性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结合新知进行思维扩散活动, 对新知内容进行迁移活动, 从而促进学生在高效互动过程中, 数学思想和素养得到再次提升.

发展互动 篇10

1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旅游相关产业的投资规模也大幅度地增长, 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发展, 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我国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 但是相比旅游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讲, 都还有巨大的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非常旺盛, 国内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和享受。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 城市生活压力大, 环境污染严重, 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放松身心, 成了大家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进而催生出很多相关的旅游项目, 比如农家乐、度假村等。

北京某度假村就属于典型的养殖、种植休闲旅游模式, 其以农为本, 以村为特色, 以环保、绿色、有机、 健康为旅游度假的坚实内涵。度假村典型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格局, 让游人在田园里躬耕、栽植、收割、采摘, 充分享受、体验耕耘的快意。该度假村在有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完全采用有机栽培方式, 同时利用净化水浇灌农田, 生产出安全、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旅游、观光、休闲的有效载体, 通过农业观光, 农机展示, 农业科普, 乡土人情展示, 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 既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又构建了个性化的特色旅游。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类似于该度假村的旅游基地, 但是总的来说, 我国养殖、种植式的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创新升级的生态养殖、种植休闲旅游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提升。

2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径

2.1利用丰富的养殖、种植资源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特种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优良品种的动植物被人们关注, 而且借着开放的、全球化的合作环境, 我国引进了很多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俱佳的国外优良动植物品种[2], 养殖、种植资源越来越丰富。除了稀有的养殖、种植品种之外, 还有很多常见的亲民品种, 比如向日葵、薰衣草、牡丹等。总之, 养殖、种植资源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已经越来越吸引都市人的关注, 比如湖北麻城的杜鹃花休闲游、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安徽婺源的油菜花田、云南石林火把节上的斗牛、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观象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2.2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种植、养殖旅游

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自然条件, 继而形成了其特有的生物资源, 经过不断的产品设计、开发, 从而展现出异于其他地方的独特农业景观。各个地区需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其特有资源来扩大生产生态农产品, 发挥出地区的农业优势。

生态养殖、种植能够完全且充分地发挥地区优势。比如位于海南岛陵水县南部新村港的某珍珠养殖场, 凭借其地理优势养殖珍珠, 20世纪80年代曾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珍珠王, 被列为世界五大名珠之一。该珍珠养殖场以天然海水养殖马氏珍珠贝和白蝶珍珠贝, 游人可观光, 也可尝试开贝取珠的乐趣。 又比如西双版纳的野象谷, 原来此地有个野象经常出没和饮水的“象塘”, 为开发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从1988年开始, 在这一地区定期投放食盐, 种植野象喜欢吃的食物, 因此这里的野象越来越多。现在野象谷主景区内建起了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 森林酒吧等。

3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模式

3.1采摘休闲模式

亲身体验采摘果品的乐趣, 品尝自己亲手采摘到的新鲜、美味的果品, 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休闲的时尚方式。果园观光采摘游, 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化度假, 回归自然和休闲式放松的需要; 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果品市场的多样化、高端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旅游业与果树种植业的完美结合, 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作用。这种参与式休闲旅游模式逐步受到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

3.2观光养殖模式

观光养殖是养殖一些供游客观赏的动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观光养殖比较典型的是在一些城市郊区适合养殖的地方开发养牛、养马、养羊、养鸟等, 兼营饭店、住宿的养殖场。特种观光养殖业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立足本地资源和政策的优势, 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推动特色观光生态农业旅游的深度发展。

3.3垂钓休闲模式

垂钓休闲旅游是旅游者可以到溪、沟、河、池塘、 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以垂钓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由于垂钓在大自然中进行, 是一种绝佳的以静养生的好方法, 它可以调畅情致, 舒缓神经, 修炼性格, 以至于城市人特别向往, 进一步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垂钓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些地区的小溪、小沟、池塘乃至田间沟渠, 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独行或结伴的垂钓爱好者。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收入的提高, 逐渐出现了一种高端的垂钓形式———海钓, 作为一种更为亲近自然和体验刺激的休闲旅游项目, 近几年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且发展迅速。

3.4骑行旅游模式

在旅游业发展火热的今天, 骑行旅游也渐渐被大家关注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很多人不会骑马, 但是又非常喜欢骑马驰骋的那种感觉, 基于此, 有些人可能会专门为了能骑马而去某个地方旅游。这种骑行旅游最适合也最常见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其他一些有草原的地方, 当然也有部分城市特地开设专门的马场, 同样吸引喜欢骑马但又没有时间远足去草原的人。

4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策略

4.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 我国的养殖、种植业大都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 小规模的养殖和种植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 尤其是缺乏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 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 生产成本高, 产出率低, 极大地浪费了农业资源, 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 建立立体、循环、生态的农业养殖、种植模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又能吸引更多游客的最佳途径。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建设有关立体生态养殖、种植的产业政策。应该鼓励并且扶持建造一些大型养殖、种植生态农业旅游基地, 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有效途径。休闲旅游度假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特色产业, 建设这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大型基地, 可通过注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4.2绿色生态产品的开发

只有产品的饱和, 没有享受的饱和, 人类的休闲旅游体验欲望是无限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 包括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 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 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等内容[3]。要积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 比如市面上已经出现的牛肉干、生态鸡等。游客在旅行结束的时候都想买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或是纪念品回去, 很多消费者热衷于追求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的农产品, 该类农产品的市场非常广阔, 生态、绿色、环保是开发此类产品的重要保障。

4.3定期举办养殖、种植活动

为了促进养殖、种植发展, 提高养殖、种植农产品的质量, 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政府可以在该地区定期举办一些养殖、种植的比赛活动, 以此来督促生态企业, 有条件的还可以投资生态养殖、种植产品研发中心, 升级产品的研发、包装、推广。

5总结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所以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并且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 尤其是养殖、种植模式的生态农业旅游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大力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 使我国的休闲生态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丁洁.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文献综述[J].科技资讯, 2013 (08) :252.

[2]刘爽.信阳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及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8 (02) :29-30.

注重有效互动 促进主动发展 篇11

一、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产生和谐共振显得尤为重要。

1.围绕目标,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例如《画风》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课的开始设计了儿童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笔者又适时地运用电脑课件播放风的声音,创设了情境,声情并茂,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对于课文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策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给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情境创设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真实面对学生的起点,自然展现学习过程。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可见,任何情境创设都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状态,力求自然。这样,才能让学生扎实地学习语文。

3.分析认知,创设情境

小学生受特定年龄、心理和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对形象直观的运动情景更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除了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用最符合学生实际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学生关注的目标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设计提问,引发互动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好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引发学生积极互动,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时,特别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设置问题“障碍”,形成心理“冲突”

引发学生的积极互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兴趣。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引发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2.提问切忌直白,引领曲径通幽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有赖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如果问题过于直白,问题的启发性就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反之,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关于这一点,相信在众同仁的教学实践中,一定深有体会。

3.问题设计精到,形式开放多样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提问只是作为推进教学流程的一种手段,势必会造成课堂的耗时低效甚至无效,更不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发积极的互动。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教材的骨髓,切中文本肌理的关键,精心设计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前后融会贯通,认知自然规整

课文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具有提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的作用。教学时,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中的重、难、疑点及主要内容设计提问,而且创设的问题难度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把问题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果子摘得到”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心理有一种求知的渴望,从而把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活动等引入到最佳状态。每一次的提问都应当考虑到是否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像散兵游勇那样零敲碎打,而是围绕中心问题,从分解走向综合,把散珠连成珠串,使各个提问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三、巧抓生成,引发互动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它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如果我们一味地遵循课堂预设,就会无形中束缚学生的思维,禁锢他们的想象,熄灭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意外解答,我们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疏导。我们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

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例如在学完《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之后,笔者让学生总结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有一位学生不但总结出铁罐傲慢的缺点,同时还指出它具有坚硬不易破碎的优点。本来课文中铁罐的表现是值得批评的,但学生指出的可是它本身质地的优点呀,该怎么办?笔者灵机一动,对,趁此机会练习一下学生的读写能力。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那陶罐有什么缺点呢?现在你能不能把它们的性格交换一下,编一个故事来赞美铁罐呢?”结果,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编写的十分认真,交流得也十分投入。而且这样一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在互动中成长 在共享中发展 篇12

栏目寄语:

新的一年, 开始了新的征程。我希望通过寻找信息技术教研员、学校信息化带头人或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成长历程及教学研究故事,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以及值得反思的、闪光的点, 引领这个学科的教学者走出暂时的困惑, 看清未来的征途。

您可以:

讲述参加校本教研或者网络教研、培训、比赛等活动的感受、收获——这是一种成长;

您可以:

回顾选择信息技术教育并坚持至今的缘由、奋斗的过程、进步的足迹以及叙述未来的规划——这是一种成长;

您可以:

讲述您接触某个课题时的困惑, 做了哪些研究与尝试, 然后如何走出困惑, 展开新的研究征程——这也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方式有很多, 一件事、一次培训、另一个人或团队的帮助等, 都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请讲述您的故事, 与大家共同分享。也许明天, 您的故事也会影响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成长!所以, 我真诚地邀您讲述, 汇聚更多照亮未来征途的“火把”!

投稿邮箱:tougao5@chinaitedu.cn

张久娟,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信息技术教师, 教研组长, 主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 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

曾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获市“十、百、千”龙头工程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教学理念: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育座右铭:永远站在教育和科研创造的起点上。

●●“大路论坛”与“网络教研”

我使用网络已经很久, 但真正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缘于2005年的新课改。那时我对“网络教研”这个词的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楚, 只是迫于新课改的冲击, 急于通过网络寻求一条走出课程教学困惑的路。更确切地说, 我更想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优势,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一些看法, 对课标进行深入的解读。那时学习的主要方式也仅是通过网络去“获取”, 所谓的“教研”就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自学的方式而已。我通过网络真正地开始进行学科的“教研”与互动缘于“大路论坛”。

为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新课程教学, 2005年暑假, 市教研室特别邀请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来我市作报告, 由此, 我才有幸接触“大路论坛”。在这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上, 我不仅学到许多关于新教材与课标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案例区, 李艺老师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新课程教学案例。与一般论坛不同的是, 能在大路论坛登出的案例基本都是经过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反复实践与修改, 得到课标组的肯定推荐的, 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些来源于一线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无疑为我这个探索者点亮了一盏解开困惑的明灯。还记得山东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案例《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 把我引入了另一种境界, 那就是课程从技术到文化的升华;还记得南京一中张宏老师《搜索技巧》中对内容的增添与技术的提升、银川九中黄亚强老师巧讲程序加工等, 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从此, 大路论坛的教学案例区成为我每天必到之地。而我对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与研究中逐步提升。

随着对课程钻研的不断深入, 我对课程、教材、课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并开始尝试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得到网友的回复与肯定, 这给了我很大鼓舞, 也增强了我在论坛中互动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有时, 我在论坛中提出自己在教学实施中的障碍、教学中的困惑等, 都能得到网友的帮助。记得在一次比赛中, 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探究与对比中掌握搜索技巧》上传到论坛, 很快就得到许多网友对此教学设计的建议和看法, 从与他们的交流中, 我知道了自己设计的过程哪些是大家一致认同的, 哪些环节还不合理等。在他们的启发下, 我受益颇多, 并不断改进、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案。后来, 此设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我也因此获得了参加本地区优质课比赛的机会, 并取得了好成绩。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 我逐渐认识到, 网络不仅是资源获取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 它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互动空间, 在这个互动的空间里, 不仅有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还有全国各地的优秀骨干教师, 像苍山子、席子哥哥、尚雨叶……在与这些优秀教师的互动中, 我感觉自己成长得更快。

在大路论坛互动的日子里, 我不仅学到许多知识, 得到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互动的机会, 让我感受更深的还有一点, 那就是专家的思想对我在教育教学理论探究深度方面的影响与引领。像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张义兵博士、钟柏昌博士等。

我记得, 针对课程的评价、分组教学的实施、学科地位的确立等问题, 我曾在论坛中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得到了专家的及时回复与肯定。在与他们的互动中, 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提升很快, 特别是对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与教学热情提高得尤其快。这一点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时李艺教授对课程探究问题的引领与他在广东教师培训所作的报告, 对我的启发都很大, 并激起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探究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在探索中, 我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如确定引导性的探究线索、设置适合探究的小主题活动、按照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拓展、深化探究的学习内容等, 为此撰写并发表论文《如何把握主题式探究活动》, 对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种与专家“面对面”的接触, 让我从思想观念上对教与研以及自我专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以后, 我又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网络平台, 如苗逢春博士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海南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论坛等。在不断的学习与互动中, 我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教研均获得了进步。我认为是“大路论坛”把我引上了网络教研之路。

●●“网络教研”之路该怎样延伸

我真正开始“网络教研”, 并产生更深层面的思考与探索是在2006年底。李艺教授在“大路论坛”发布关于网络教研的主题帖。由此, “网络教研”一词在我心中激起探索的浪花。在论坛中我积极参与讨论, 并引起“苍梧书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冯伯虎教授) 的关注, 冯教授引导我对网络教研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探讨中我进行了以下思考与分析: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网络教研, 当前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进一步探索:我们到底该走怎样的网络教研之路?

这年起, 我开始担任本学科教研组长, 肩负了更大的教研责任。此时, 我将“网络教研”作为我的一个研究主题。通过认真思考, 我认识到:网络教研不能仅仅定位于少数人——部分骨干教师, 它应该延伸到整个教师队伍。于是, 我在本学科组内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我们在不同的论坛注册了账号并参与论坛中的学习讨论。我们建立自己的读书博客, 及时记录教学实践与反思, 并加入了本市“信息技术教师群”等多个教研QQ群组。这些平台都为我们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也有效激励了大家教研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 经过深入分析与调查, 我发现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 硬件条件并不是制约网络教研发展的根本因素。实践使我认识到, 网络教研要想更好地延伸, 只有走“草根化”教研之路, 以“校”为本, 把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互融合, 纳入常规教学实践, 实实在在地开展教研活动, 才能找到它的最终出路。本着这样的方向, 2007年, 我申请了教育技术课题《以网络教研促进校本教研发展》。实践中, 我主要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校本教研是根本, 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与途径;要形成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的机制与动力;要有计划开展网络教研, 注重落实, 坚持立足基础教研、扎根教学一线, 做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 而不仅仅局限于平台;同时, 关注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互促同生的作用。

●●在互动中成长在共享中发展

两年的课题研究与教研实践过程, 不仅从思想和行动上影响和带动了大家共同成长, 而且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 我的业务成长速度也更快。在专业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中频获佳绩, 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或在省师陶杯、五四杯、教研室等多个权威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同时这些成果也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被评为本市的骨干教师。2007年, 我受邀在市新课程培训中作教材教法讲座。2007年到2009年, 我又被聘为全国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主讲教师, 省新课程网络培训的管理员等。

上一篇:预算内教育经费下一篇:循环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