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高点战略

2024-08-13

制高点战略(共9篇)

制高点战略 篇1

运用科技的力量转变发展方式, 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 新兴产业热遍全国, 各地、各企业纷纷谋篇布局, 新一轮的竞争全面展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山西不能再失之交臂。长期以来, 山西始终处于国内产业分工的底端,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省外需求拉动, 缺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累积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不止一次地提出: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传统产业抓提升, 新兴产业抓培植。

2011年7月28日, 山西省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重点培育和发展“7+2”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看到产业转换曙光的山西, 正拿出前所未有的劲头, 突破旧模式, 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骤然提速、开足马力。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 以新兴产业为突破的“转型行动”渐渐“显山露水”。一大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 形势喜人。已初步形成了创新驱动、好中求快、奋力赶超的强劲态势, 成为推动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据统计资料显示,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工业经济亮点频闪, 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非煤产业、新兴产业和非高耗能工业类投资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在转型投身新兴产业中, 一批山西民企根据发展目标, 结合区域资源秉赋,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把握机遇进入信息、物流、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 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引领了新兴产业新的风向标。

一年间, 罗克佳华作为国内物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 以数字城管、数字土地、数字校园、数字交通为基础, 结合感知地下的“地眼工程”, 通过物联网政府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平台, 形成了3.2平方公里的“数字太原”智慧城市试验区;

一年间, 南烨集团高科华上光电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个跻身“技术原创型战略基础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 拥有蓝宝石封装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填补了国内LED外延片和芯片无知识产权的空白;

一年间,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抓煤焦油产业链条和技术链条的高端, 不断研发先进技术, 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产品, 成为国内唯一可以工业化生产煤系针状焦的企业, 打破我国针状焦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有力地推进了山西“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进程。

发展新兴产业, 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产业, “重打鼓”、“另开张”, 但也不能用发展传统产业的思路来发展。山西省明确提出了“试点项目、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产业布局、深化合作”五条推进途径, 加快传统产业驶向新“蓝海”。

站在2011年的时间河岸, 眺望未来山西奔腾逐浪前行的发展蓝图, 我们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星星之火, 可以点燃山西新经济的火把, 掀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推动山西经济跨越前行。

山西, 已经踏上了蝶变之旅!

四大制高点:海外并购“赢”战略 篇2

企业并购是长盛不衰的话题。自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中央企业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

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总体上保持稳中求进的趋势。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经历了两次趋冷之后,2012年上半年凭借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五矿4笔共计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再创新高。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汹涌不止的海外并购风暴中,一些中央企业暴露出了过度投资、缺乏监管、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很多中央企业的海外并购不仅困难重重,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中央企业跨国并购困难重重

获取能源、矿产资源、大宗商品等战略性资产的稳定供应是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的主要目的,但也触动着东道国政府敏感的神经。此外,海外并购整合能力有限,中央企业的并购之路并不平坦。

(一)中央企业海外并购受到东道国保护主义的阻碍

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政企不分,中央企业海外并购在企业行为的背后更多的可能是政府的意志。由此,正常的企业并购行为上升到了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高度,东道国政府于是以保护国家主权和资源、能源安全为名,出手干预,严格限制甚至阻挠中央企业的海外并购。

(二)跨国并购能力有待提高

缺少跨国并购经验和能力是困扰中央企业海外并购的软肋。2003-2012年间发生的海外并购事件中,许多中央企业的跨国并购属于史上首次,剩余企业中多数央企海外并购经验也不多。

影响中央企业跨国并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构筑的堡垒。当今市场经济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大多数的语言、规矩、范式、惯例都是欧美国家用200多年的时间逐渐确立和制定的。日本和韩国虽然都培育出许多强大的跨国公司,却罕有成功并购欧美企业的案例,就因为两国同属于典型的非西方语言文化国家。日韩企业以往并购欧美等国企业或参照欧美国家标准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时,都曾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日韩企业即使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并购,也由于语言文化等巨大差异造成的鸿沟和障碍不得不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融合。与之相反,属于类西方语言文化的印度,其并购欧美企业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塔塔集团在最近五六年里进行了30场跨国并购无一例失败。

(三)面临较高的主权风险

主权风险一直以来是中国对外投资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中国属于后发国家,在全球分工梯度结构基本定型的情况下,中国在自然资源类投资很多时候只能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最不发达国家,其中包括很多政治局面不稳定、主权评级很低的国家。利比亚内战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数百亿元人民币,就是不争的事实。

着力打造三种能力

(一)积极寻求多方支持,以合作力助推企业“走出去”

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共赢,是中央企业顺利“走出去”的目标和重要保障。企业海外并购要建立统一战线,不能一味单打独斗。

一要寻求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减少其抵制和阻力。赢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海外并购的阻力就能大大消除。二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因为半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府不宜直接采取措施的领域出现矛盾和纠纷时,由这些机构代替政府出面能够获得伸缩空间。三是通过和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获得其支持。比如,先结盟后并购可以深入了解当地企业,有利于规避风险。

(二)不断积累和学习跨国经营管理能力

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提升跨国经营管理能力,打造科学管理模式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中央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财务战略、发展战略,要对所处行业的全球发展水平和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企业所处的环境并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关注,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准确判断走势,做对事。其次,中国有创造优势,而欧洲有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的优势。对其优势的并购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全球化运营、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一条捷径。最后,海外并购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标公司真实信息的了解程度,为此要认真做好尽职调查。这对于规避风险、制定并购策略和评估企业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战略高度提升跨国并购统筹规划能力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许多国家和企业已经将海外并购视为发展机遇的“放大器”。在这种格局下,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对中央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全面部署和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境外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途径。为此,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业进行项目选择和业务领域的延展;夯实管理基础,打造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的完整链条,增强境外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利用海外发债、各种社会基金、股权基金等,拓宽资金来源,优化融资渠道。

全球化战略思维与四大制高点

中央企业应当用全球化视野和战略思维,占领全球资源配置的制高点,并以此去解决跨国并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改善投资模式,实施股权控制

跨国收购兼并成为“走出去”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充分进入资源、资本两头市场,重点进行资源、能源、基建等方面的海外投资。

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数量并不多,并购的类型也不是很丰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国家,大公司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企业并购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对于国外的大公司,能够做并购重组,并且能够把并购重组做好,是其发展的一项基本功。同样,做好海外并购重组也是中央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尤其是中国要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海外并购重组更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要实现双赢局面,对优质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可以先从少数股份开始,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进行全球融资,促进股权收购的顺利实施。要针对具体并购项目,对收购股价的份额进行大量的专业调研和分析,从风险和产业价值链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立体的量力而行的抉择。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一些并购重组项目不具备控股条件时,我们也可以参股经营,暂时不谋求控股权。这样既享受了经营成果,又避免了政治风险,同时降低了国外民众对中国投资的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投资方式,实行海外企业本地化战略,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公关策略。

在境外投资中贯彻“双赢”策略十分必要,在投资方式上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本国企业身份,这样可以使合资方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可以根据所在国情况以债务形式出资,通过产品分成获得收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取得控股权所带来的固有化风险;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节约资金、避免直接投资风险,又占领了市场。企业在境外经营要中采用本地化战略,一方面多雇用当地员工,另一方面尽量实现采购本地化。

利用保险手段可减少系统风险产生的损失。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入保险等方法减少境外投资的风险。比如,世界银行于1988年成立了多边投资保险机构。它和国家之间的多边条约一起为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国有化等系统风险提供了条约保证。当跨国公司成为该公约或机构的成员之后,境外投资中的部分系统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这样当损失发生时,也可以申请国际赔偿,为企业的境外投资提供国际保证。

(二)改进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技术控制

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并购、兼并等方式获得先进技术专利和技术研发平台尤其是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的积聚效应,补充缺少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以此推动中国企业上下游链条不断健全和完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多数竞争性行业中,价值链的高端还是牢牢掌握在外企手中,尤其是那些拥有全球生产网络、研发能力超强的跨国公司。目前看来,像华为这种能够抢占欧美国家、通信设备市场份额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外资企业在中国却是遍地开花,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外资的影子,而且通常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因此,中央企业要不断提高在海外并购中对技术和商业知识技能的控制力,牵引和推动投资多样化。

结合增加买方信贷规模、通过减免关税等多种途径,促进多边经济技术合作,增加建设项目的技术和智力援助比重;加强人文交流,加大培训、设计、规划、勘探、咨询和技术标准等软援助投入,更多地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以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在境外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是企业获得技术信息、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吸收研发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独资新建或境外并购方式建立一些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在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上,新建和并购各有利弊。新建独资研发中心,独立管理,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明确,但对当地研发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并购或新建合资的研发中心,则存在合资双方的管理和文化等摩擦。因此,吸引当地优秀研发人才加盟独资研发中心,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三)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实施标准控制

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如汽车的排放标准、召回制度的制定等。

近年来,以中央企业出品为主的中国机电产品,特别是发电设备、轻工设备、化工设备、冶金设备、轻工和船舶设备,不仅产品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本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而且在产品品种、出口市场、贸易方式、出口企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是,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重要的是要在技术和质量标准上加大力度。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比如公司治理效率、投资收益率、持续增长能力等。

2011年2月开始的利比亚危机凸显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正如英国《金融时报》转引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问题专家安德鲁·埃里克森的话:“拥有全球利益的中国永远不能搭便车。它需要在关键地区和形势中展示自己的存在,以便彰显自己的话语权。”而制定控制标准就是最好的话语权。中国要加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就需要大力发展民族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培育和发挥知识产权优势。

(四)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施品牌控制

在品牌化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央企业肩负着创建世界级中国品牌的重任和期盼,应该义不容辞地成为打造世界级中国品牌的排头兵。

中央企业要根据自身定位,创建具有自身物质的品牌名称与标识,规划好自己的品牌战略,围绕品质、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品牌张力,做好经营与保护工作。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带动更多品牌产品和产业链,要认真总结和推扩央企和一些地方的经验,重点并购拥有好的专利、技术、品牌、核心团队、市场的海外企业,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

在品牌时代,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才能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同时对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投资过高的品牌公司,通过及时兼并、收购,解决这类企业对新一轮融资的需求。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上这类企业的公司名称和商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最具价值50个品牌排行榜,其中苹果公司以5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前茅,成为世界品牌新贵。这一排行榜的突出特点是,科技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在50个品牌中占30%,排在前5名的有4个是科技类企业。入选这一排行榜的非科技类品牌也大多得益于不断创新而使自身增值。中央企业对这类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制高点战略 篇3

“自去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 很多国家在出台拯救经济计划的过程中,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把发展高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万钢在此间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说,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使得节能减排被很多国家摆上了重要位置, 纷纷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 推动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型。

万钢介绍说, 我国政府专门颁布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对依靠科技创新来应对经济危机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是一条重要的内容。我们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 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战略产业, 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制高点战略 篇4

少儿图书营销工作的实质是一种定位聚焦战略,和其他产品一样是结合受众定位、产品定位、特色定位和服务定位而确定赢利模式及配套体系的战略。在图书竞争进入营销时代的市场环境中,尤其是营销组合彰显其独特价值的时代,少儿图书营销如何选择战略,决定了其目前在市场上的作为和相当长一段时间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市场竞争模式,少儿图书出版单位要想在少儿图书行业竞争中取胜,成为行业佼佼者,有三种基本的战略可供选择。

三种基本战略选择

1. 低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以极低的单位成本对价格敏感的受众提供图书产品,达到在出版行业中总成本领先的战略。要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出版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在出版物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或具有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建立起有效规模化生产与服务的相应设施与条件;(2)在管理上,能严格控制成本与管理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销售成本费用,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受众对于图书的价格弹性需求比较缺乏,图书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巨大。

在中小学一费制实施以后,目前少儿图书领域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最成功的案例当属教辅图书,而像作文图书、古典启蒙图书、列入教育收费或推荐书目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读物也大有取得好效果的潜力。近两年,在一批书商的推动下,青春文学规模化生产成型,像湖南的魅丽文化公司推出的“花火精装书”采取低成本领先战略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平均每本书的销量突破了15万册。

低成本领先战略可能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使某一板块获得了高于出版产业或者本出版单位平均水平的收益,同时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当竞争对手在竞争过程中失去利润时仍可以获利,从而使自己的板块得到保护,形成强有力的侃价实力,也防范了其他行业的入侵威胁,以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建立起了进入壁垒。不少成立出版集团的少儿出版社,在集约大量开发资金以后,都在某一特定板块大显身手,就是看中了低成本领先战略整体带来的丰厚利润。

低成本领先战略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也是比较大的,在当前看,主要有三种:第一,出版技术变革导致在成本或工艺方面的突破,使其低成本领先地位的投资与效率优势失去,如网络及电子书对古典图书市场的冲击就是非常大的。第二,受众阅读倾向的改变导致对非价格因素和图书与服务差异化的重视,使价格竞争优势减弱,低成本变得不再重要,如2010年青春文学浪潮的再次席卷而来,就有中学生手中余钱日益增长促成的因素在内。第三,替代产品的引入导致原有成本节用技术和设备的失效,这在印刷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变更了,实例不胜枚举。

2. 标新立异化战略

标新立异化战略也称差异化战略或者特色经营战略,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企业形象、出版图书的特性与品牌、技术特点、销售服务、特殊渠道等,将自身的图书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从而使读者愿为差异化的图书和服务多付费用的战略。

实施标新立异化战略的出版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在某一板块的品牌优势明显,且其他出版单位跟风较难;(2)对受众的经济情况了解透彻,目标读者的图书购买力相对较高;(3)图书开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兼具灵活性和兼容性的要求,能为目标受众提供全面的服务或更大的便利性。就目前的少儿图书市场来看,有声图书、3D图书等新型技术性品种很有实施标新立异化战略的潜力,而传统少儿图书品种中的儿童文学与少儿文学等类群的特定板块,也有实施这种战略的可能性。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原创儿童小说上的出类拔萃,使其树立了在目前少儿图书领域独一无二的优势,完全可能采取这种战略来巩固壮大。

标新立异战略可能带来的利益主要有:第一,树立了图书产品开发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形成图书品牌,有利于获得少儿图书产业平均利润之上的超额利润;第二,通过受众对于特色产品与服务的依赖赢得较高的忠诚度,构筑进入壁垒。

标新立异化的战略往往都是短时期战略,是因为其高风险系数使然:(1)目标受众经济收益与购买思维的改变,可能带来忠诚度的背叛;(2)书业的跟风,可能会很快使特色产品与服务的优势丧失殆尽;(3)标新立异战略的基础是出版单位的创新能力,一旦其创新有所停滞则可能带来特定板块的崩盘。

3. 专门化战略

专门化战略也称为目标集聚战略,是通过满足受众特定需求、占领特定细分市场来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实施专门化战略的出版单位,一般需要符合如下条件:(1)拥有一定独特需要的特定受众群体;(2)没有或者极少有竞争者专注于这一特定市场的开发;(3)特定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良好的市场潜力、较高的利润;(4)致力于开发此市场的出版单位已经为此市场的开发集注了合适的人力与财力。

实施专门化战略,实质就是利用相对有限的资源,通过市场渗透与开发,发挥自身巨大的集聚优势,在局部市场上取得产品差异和低成本领先的优势。就目前中国少儿图书市场来看,实施此战略的成效已经在动漫图书上体现,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专注于此,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丰收。但就笔者的目力而言,觉得低幼板块,尤其是卡片挂图、图画书、手工图书、游戏益智图书等,实施专门化战略将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实施专门化战略,给出版单位带来的利益也是相当丰厚的:它能迅速促成出版单位在特定市场成为龙头老大,在获得相对较高利润的同时,如果有充足的后续性资源,则能把握话语主动权,成为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它还能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更好地充实出版单位的力量。

当然,实施专门化战略也有风险,最明显的有三点,即:第一,如果出现更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加入竞争,则狭窄目标市场争取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就荡然无存;第二,如果特定市场再度细分,则原有的目标集聚战略就不能够集聚;第三,受众阅读倾向与需求的改变,会使特定市场很快萎缩。

五种可选择性战略

在三种基本战略的基础上,出版单位还可根据本身内外部环境及自身资源来进行战略选择,常见的有五种。和三种基本战略一样,这五种可选择性战略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创新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

1. 控制化战略

控制化战略是指在出版产业迅猛长的情况下,为实现更多的利润或成为市场领跑者而采取对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和竞争者实施有效控制的战略。采取控制化战略往往是在如下情况下:(1)分销商(零售商)或供应商的要价太高或不太可靠,或者不能及时满足出版单位在生产销售当中对于分销或供应的相应要求;(2)符合出版单位在生产销售上相关要求的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太少;(3)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获利丰厚,让出版单位感觉不太划算;(4)出版单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有能对分销商(零售商)、供应商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5)竞争者在特定领域获得了相对的垄断,对出版单位可能产生极大的威胁;(6)在出版生产发展正常情况下,竞争者效益不佳陷入困境,而出版单位接管有利于自己的扩张。

2. 加强化战略

加强化战略是指对现有图书出版及服务的竞争地位不断提高加强的战略。它的特点是其采取行动的出版单位在专业领域内出版地位并不强势,也没有雄厚的资金与人才投入专有市场去争当领跑者,只能埋头充实自己积蓄力量。加强化战略的方式有三种,即:通过增加销售人员、增加广告费用、推出强有力的促销项目及加强公共关系等措施来实现市场渗透战略;将现有图书出版或服务导向新的地区进行市场开发;通过改进现有图书出版或服务,谋求销售额的产品开发战略。采取加强化战略往往出现在如下情况:(1)当前受众对于图书出版或服务的需求在显著增长,而出版单位在市场竞胜中并未能处于绝对优势;(2)特定专业出版市场还有增长空间或存在可靠而要价不高的高质量分销渠道;(3)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在下滑而自身生产力过剩;(4)出版单位的图书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可以更好地改进产品来服务受众。

3. 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特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增长缓慢、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很低的情况下,增加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多元化战略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以业务的市场、产品或技术共性为基础,增加新的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同心多元化战略;针对有效现有受众,为增强其吸聚力而增加不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战略;从利润考虑,增加新的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集中多元化战略。采取多元化战略通常是在以下情况:(1)特定出版市场出现零增长而图书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2)特定市场的图书销售具有季节波动性的特点,而新产品或服务正好可以弥补现有产品的波动;(3)出版单位获得收购不相关但投资机会诱人的企业的机会,而此企业的产品具有与出版单位产品相通或互补的特点。

4. 防御化战略

防御化战略是指出版单位未能达到预期市场成效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成本和投资对出版单位进行重组,或者将部分业务剥离,或将全部或部分资产分割出售的战略。根据采取防御措施的不同,防御化战略的基本类型分三种,即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其目的都是为了东山再起或将损失降到最低点。采取防御化战略的出版单位往往是因为出现了如下情形而被逼无奈:(1)出版单位急需大笔资金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取得;(2)出版单位管理不得力,对机会和资源的把握比较差;(3)出版单位在小的专业领域具有相当特色,有待强化而其他专业领域处于弱势。

5. 组合化战略

组合化战略是指出版单位依据市场规律,采取商业运作手段,综合两种或多种战略进行优化,以实现自我扩张的战略。组合化战略一般可分为合资战略和组合战略两种。合资战略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共同组建新的企业,以股份分配或项目合作或共享渠道等方式来分享成果的战略。它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变竞争为合作,目前正被很多出版单位所采用。而组合战略则多出于大型多元化的书业企业或集团当中,不同的事业部由于核心受众群体、产品差别较为明显,而只能多头并进、按部就章,但这种组合往往因为营销人力与财力的有限而有所选择,往往营销并不深透。

当然,出版单位选择营销战略不是一个单向的事情,往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并综合自身实际来做出选择。作为市场领导者,就必然会想法提高进入壁垒,降低进攻诱惑,受到竞争对手攻击时,要予以行动并增加有预见性的反击行动;作为市场挑战者在发动对市场领导者的进攻战时,必须着重考察领导者的力量状况,寻找其薄弱之处,并尽可能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发动进攻;而作为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在追随和补缺的同时,必须想法遏制因为市场变化带来的高风险,想办法尽快提升自身的实力。

制高点战略 篇5

关键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思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增强我国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当前, 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 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绝佳机遇, 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必须查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机遇

(一) 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

1.强大的科研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

湖北各类国家级科研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五名, 截至2011年, 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64个, 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 (全国仅有5个) , 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 (仅次于北京、上海) , 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 覆盖各行业的, 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方面, 在光通信、激光、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数控系统、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病原微生物、植物功能基因、双低油菜、超级水稻等领域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 并且与世界水平并驾齐驱。

2.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尤其是作为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的东湖高新区, 已经成为产业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 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类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1年, 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1450亿元, 跻身世界级产业集群, 研发出一大批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例如, 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电视, 中国首套汽车车顶盖激光在线焊接系统, 传输量超过240GB/秒的单根光纤等。[1]

3.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

截至2010年底, 湖北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9.7万人, 在校研究生10.1万人, 高校人力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三。湖北每10万人中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为2266人, 居全国第五位。目前全省有两院院士63人, 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全球范围内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加速流动, 海外人才大量回流。而随着武汉建设“3551”人才特区, 湖北将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集聚地。

4.基地优势和品牌优势。

湖北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随着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将进一步在湖北集中。截至目前,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等多个部委已批准建设了十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基地、环保产业基地等, 这一重要的基地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区位及物流成本优势。

随着武深高铁的通车、以及其他高铁的兴建, 高铁经济迅速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地处中国中西部的结合部, 使其成为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依“大三峡”、北承“大中原”的纽带。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运输都极其便利,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 以及华中最大的物资贸易中心。作为中部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湖北的物流辐射力很强并大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 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千载难逢机遇

1.新兴产业的技术已经突破, 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 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目前, 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绿色、智能、健康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推动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广泛应用, 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快速崛起, 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来的创新密集时代。

2.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规模巨大带来机遇。

例如, 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已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物联网正在创造更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是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2009年初到目前, 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高度重视, 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产业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各级地方政府也通过多种途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最有利的环境。例如, 2012年5月发布的《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优惠政策涉及范围广、优惠力度大。

4.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

全国乃至全球需求的增长点正在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而武汉地处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 面临着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良好机遇。目前, 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而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 进一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内需水平, 是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

5.国家一系列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

湖北当前处于多重国家政策利好叠加的时期,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战略都为湖北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二、国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借鉴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最关键的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国内各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其中,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无锡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其成绩和做法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肯定, 值得湖北认真借鉴。

(一) 北京中关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

北京中关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在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 中关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口。

1.争取国家布局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 抢占技术制高点。

2009年, 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和科技基础设施在中关村示范区实现落地。2009年中关村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29项。其中, 落地重大项目68个, 项目总投资额约1800亿元, 锁定了中关村在未来产业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2.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的活力, 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

2009年, 中关村示范区出台了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规定了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科技成果收益分成、分红权激励和股份期权等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和比例, 让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有机会为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富。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 中关村已有近300家单位申请参加股权激励试点, 收效显著。

3.推进金融创新,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在构建投融资体系上的经验可归纳为“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具体而言, 即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 完善信用激励、风险补偿、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分阶段性连续支持、银政企多方合作、市场选择聚焦重点等六项机制, 拓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代办股份转让、境内外上市、并购重组等十条融资渠道。[3]

4.创新产业组织方式, 积极发展产业联盟。

为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 中关村不断整合企业优势资源, 结合以往创立TD-SCDMA无线通信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的经验, 自2009年以来, 快速集结中关村科技资源优势, 又新建了一批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相关的新兴产业联盟, 例如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等, 实现了科技企业优势资源的一次大集结。

5.引进全球高端人才。

目前, 留学生在中关村创业, 已经成为中关村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 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方案, 制定了中关村“高聚工程”实施细则。截至2010年, 中关村共有15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 占到北京市的80%以上;43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 占北京市的80%以上。

6.开展政府采购,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

2009年, 北京市政府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首台 (套) 重大技术装备实验和示范项目等措施, 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截至2010年6月, 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金额约80亿元。

(二) 无锡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

在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竞争中, 无锡的集成电路、光伏产业以及物联网产业领先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无锡市升级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 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改变无锡的全球产业代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的形象。无锡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打造光伏新能源、物联网、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 较好地实现“调高调轻调优”的产业发展目标。

二是规划引导, 强力推进“6个1000亿”产业集群。无锡市以无锡高新区为依托, 推进“6个1000亿”产业集群, 计划到2012年形成“6个1000亿”产业集群格局, 即IC产业1000亿元, 光伏新能源产业1000亿元, 光机电装备制造产业1000亿元,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1000亿元, 物流商贸产业1000亿元, IT产业1000亿元。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光伏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物联网产业“四大高地”。

三是以自主创新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有力的推进自主创新的深化和提升, 无锡新区科研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接近5%, 远高于创新型城市标准。在物联网产业, 无锡目前已掌握与世界同步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并参与物联网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此外, 无锡在海量电视资源数据智能处理和数据发掘、无人直升机研发、立体视频关键技术 (视频搜索) 等方面都具有国内和国际上的领先优势。

四是大力引进领军型高端人才。近3年, 无锡引进了领军型人才279名, 引进20多家院士工作站, 其中有7位被入选中央千人计划, 居全国前列。现在无锡在国内领先的三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中都有高端领军人物为高标杆, 如新能源领域的施正荣及其团队;物联网领域的刘海涛及其团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 全国排名前10位的科学家有半数在新区。

五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巨大、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等特点。无锡新区一方面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另一方面, 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风险投资, 帮助新兴产业起步。

三、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产业引导机制欠缺, 市场化引导力量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湖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的选择, 应该主要由市场来判断和选择, 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而不是主导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技术路线的选择、商业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日本、美国在智能计算机的竞争中, 日本选择模拟技术的技术路线, 不符合技术创新的方向, 导致惨败, 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并从此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而美国通过选择数字技术的技术路线, 在信息技术领域, 一举超越日本、欧洲, 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主导全球信息技术发展20多年。技术路线的选择, 对国家、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但是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中, 政府部门容易急于求成, 容易带来决策失误和损失。再者, 我们在制定产业规划时, 政府部门容易脱离实际, 全面出击, 缺乏重点, 力所不能及。

(二) 人才激励机制欠缺, 难以实现人才的价值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是要由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人才, 任何资源都是紧跟着领军人才走的。湖北的人才机制, 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了解决人才机制问题, 湖北正在实施“3551”人才特区建设规划, 重点是利用每年的1.5亿元的财政资金, 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的创业人才和团队。这种重点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来建设人才特区, 在起步阶段非常必要, 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只有示范区能够形成有效的市场化的人才激励机制, 当这些人才在示范区能够实现其价值的时候, 成就其财富梦想的时候, 才能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的创新激情, 才能从根本上产生对全球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但是目前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 就是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流失的危险。

(三) 科技金融机制欠缺, 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在全国科技金融的激烈竞争中, 湖北科技金融在全国的位次有可能后移, 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金融资源是稀缺的, 也是流动的。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 各地都更加重视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近年来, 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 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 纷纷加快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 突出发展科技银行、创业投资、产业基金、三板市场、产权交易、信用担保、金融租赁等科技金融业务, 力争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率先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湖北在全国科技金融面临着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下, 金融发展的新增长点不够, 新亮点不够, 在全国的金融地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不仅与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差距有可能会扩大, 还有可能落后于重庆、苏州等二线城市, 与湖北的科技教育地位不相称, 将导致在竞争国内外高端资源中处于不利局面。

四、湖北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建议

(一) 发挥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构建“国家战略、国家参与规划和建设”的体制

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省的引领作用, 通过其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关键在于国家能多大程度上参与。目前, 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十几个, 这说明国家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调动地方力量和积极性, 引导地方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但也说明了各地争取国家资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似如湖北不能认清形势, 采取有效措施, 就会导致示范区招牌的含金量不断贬值;此外, 一个地区难以单独享受长期的政策优惠, 主要依靠政策优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要能有效实施, 必须形成“国家战略、国家参与规划和建设”的建设体制, 充分调动中央各部委实质参与示范区的建设。第一, 在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制定方面, 要努力使示范区的规划真正成为国家层次的规划, 积极争取中央、国家相关部门和智囊机构深度参与。第二, 在示范区的规划实施方面, 在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的前提下, 深化已有的省部合作机制, 发挥国务院部际领导小组的作用, 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项目的重点倾斜。第三,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在促进本地创新资源利用的同时, 也要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创新资源利用的国家平台, 吸引国内科技力量的进入。

(二) 充分发挥科教优势, 引导大学、研发机构参与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必须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有世界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这些都离不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参与, 必须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科研院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支撑, 这也是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 湖北要抓住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 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内整合湖北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 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三) 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机制, 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是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对湖北来讲, 金融资源更为稀缺。完善的科技金融机制, 是从根本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 打造全球财富高地、人才高地的根本措施。目前, 湖北已在科技金融方面, 开展了股权激励、争取三板试点、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小额贷款试点等多项工作, 今后还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 加强政府引导, 加强金融管理机构的力量。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应当重点招聘具有创新意识强、熟悉国内外金融发展情况、与创投基金投行联系紧密、金融组织人脉资源多的高端金融专业人才。第二, 突出打造金融人才高地, 引进国际一流的金融人才。要用新机制、面向国内外, 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升迁和发展机制, 吸引国际一流的金融管理人才, 并优化发展环境, 出台优惠政策, 建立人才高地。[4]第三, 鼓励保险公司结合科技型企业的保险需求, 不断创新科技保险产品, 切实发挥保险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保障职能。

(四) 高度重视对战略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重视建立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机制

高度重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高技术产业的投资。[5]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战略高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投资, 必须发挥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缺一不可;没有企业的积极性, 仅仅依靠政府, 难以发展;但是, 只有企业、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没有中央政府作强大的后盾和鼎力支持, 也存在巨大风险, 这个风险地方政府和企业也难以承担, 企业难以支撑和维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要有超前的眼光, 并根据自身的实力, 选准方向;要有敢为国家挑重担的气魄, 敢于向跨国公司的垄断发起冲击, 敢于取得一批世界意义的创新成果;地方政府要有长期的支持, 发展战略产业是一项战略投资, 具有巨大的风险, 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能有浮躁心理, 不能片面追求政绩;必须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得到国家支援的有力支持, 形成国家支持的体制;必须学会与跨国公司博弈, 逼迫跨国公司放松技术转让限制等等。

(五) 引导和培育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积极培育市场,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培育国内市场,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形式刺激消费需求, 并通过首购、订购、实施首台 (套) 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 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第二, 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创新产品出口, 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 或通过政府间援助项目帮助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第三,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以标准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在培育市场的同时, 还要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 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六) 加强国际合作,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离不开国际合作。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国际交流、研讨、合作, 并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进行投资,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但科技创新资源在国际之间的流动与重组的步伐却日益加快, 我们必须以“机遇稍纵即逝”的观念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加快吸引、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分行业领域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基地, 大力激发其在加深产业国际合作上的引领、示范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梦榕.“中国光谷”武汉光电子产业收入去年突破1400亿元[EB/OL].新华网, 2012-02-19.

[2]崔绍忠.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研究:问题与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3]李兴伟.中关村国家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分析与趋势预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9) .

[4]邹德文, 姜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科技产业, 2010 (11) .

制高点战略 篇6

一、“智慧城市光网四川”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成效

“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基于强大的智能管道和综合平台能力,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 整合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信息产业多维汇集平台, 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反应, 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 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中国电信在西部通信枢纽基础上, 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通信信息枢纽。并在三个方面实现了重要进展:

第一, 加快“智慧城市光网四川”步伐,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交融发展, 有力占据西部信息高地。通过“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 截止2011年底中国电信光缆长度中西部第一, 互联网出口中继带宽2000G, 中西部第一, 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开通国际直联电路的城市;2011年主实业收入突破150亿元, 收入和用户规模集团内第六、中西部第一;3G网络全集团第二。2012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西部信息网络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城市光网四川”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2012年2月, 刘奇葆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对“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并要求再接再厉, 勇担重任, 取得更好成绩!

第二, 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换代。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将全光网络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加以部署和推进,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目标, 即全光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达到“100M到户, 1000M进楼, T级 (1000000M) 出口”。截止目前光纤到户已经覆盖全省260万城市家庭, 四川成为继上海、广州、浙江、北京等省市之后, 全国第五个、中西部第一个全面实现20M宽带入户能力的省份。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 “十二五”期末将实现全省乡镇以上3G网络全覆盖。截至目前, 3G基站已超过1.4万个, WIFI热点区域覆盖3.3万个, 全省乡镇3G覆盖率超过90%, 成都经济圈3G覆盖率超过97%, 全省重要风景区和重要道路3G实现100%覆盖, 下行带宽3.1兆。

第三, 以“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为抓手, 有力推动一系列重点项目落户四川。2010年底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一期数据中心建成投产以来, 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聚合力量, 已经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基地、前沿技术实验基地和对外合作发展基地, 并与微软、思科、中兴、IBM、华为、长虹、九洲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合作发展, 与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 有力推动了中国电信互联网应用基地、中央电视网络频道、住建部信息化项目、国家信息中心外网维护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落地四川。2011年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 投资10亿元的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二期“移动互联网创新研发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今年2月中国电信集团与成都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100亿元的云计算三大基地之一正式落户成都, 为增强四川区域竞争实力、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聚焦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领域, 突出重点应用, 带动智慧产业发展

(一) 支撑服务好智慧政务工程, 助建服务型政府。智慧政务工程, 是在政务信息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打造以强化政府服务为核心的横向资源整合的平台,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截至目前, 96196政务热线已在全省21个市州投入使用;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全部建成;政务OA、电子政务大厅、网上新闻大厅等应用已在全省推广;环保执法系统、司法校正系统、城管远程执法、工商执法系统、烟草配送系统等监管执法应用已在全省多个市州建成;公共治安监控系统和公民信息查验系统已在21个市州投入使用,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警务执法系统已在部分市州建设完成。由电信负责运营的四川省政府网站,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首次跨入全国前十;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五;2011年居全国第四, 西部第一, 政府信息公开专项指标全国第一名。

(二) 深入推进数字企业和智慧园区建设, 助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省政府指导下, 我们联合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建成了区域性电子商务综合门户平台——四川商情, 面向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形象和商品展示、供求信息发布、在线订购、在线支付等服务, 已累计实现注册应用企业17.35万户, 个人用户51.65万余人, 月均网站访问量4165万人次, 在线商品数60.1万个, 网购下单金额11.31亿元。省经信委于2011年7月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签署了“关于推进智慧产业合作协议”, 协议规划用三年时间建设百家“智慧园区”、万家“数字企业”。到2011年底, 全省180家产业园区完成了信息化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签约数字企业超过1000家, 600余家企业使用3G总机、协同通信业务有效降本提效, 200家企业通过使用视频监控、翼机通、销售管家、综合办公业务提高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 大力推动光网智慧小区建设,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助建和谐社会。光网智慧小区是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向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单位以及周边商家提供社区信息化、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网络化视频通信及安防、社区互动娱乐、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保健等一系列服务产品。该产品的规模推广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 如智能控制、监控设备、健康检测、射频卡、红外传感器等的发展。2011年底累计推广建设光网智慧小区2261个, 建设16个样板示范小区。

(四) 高举农村信息化大旗, 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十二五”期间将投入24亿元, 用于完成12000个行政村通宽带任务。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入4.3亿元, 实现21个市州3000个行政村通宽带;持续推进“宽带信息百镇千村工程”和“3G应用辅导千站万员工程”, 已建成1400个宽带信息镇、6900个宽带信息村;信息田园网站镇村级网站突破3000个, 月均访问量60万次。通过以上工作, 有力促进了农村宽带进村、信息入户, 缩短了城乡信息化鸿沟, 提高了农民信息致富的能力。

三、对持续深入建设“智慧城市光网四川”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围绕“三个翻番、五个提升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 聚焦政务、民生、产业三大领域,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工程。针对当前工作推进中的主要问题, 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 加快“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恳请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推动,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广泛聚合设备生产商、网络运营商、信息集成商和信息服务商, 针对前期已经形成的智慧城市实施计划, 落实保障措施、推进示范项目, 在有力推动“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上形成整体合力。

(二) 当前光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光纤入户工程中, 比较突出地存在迁改费用高、光纤入户技术规范执行不力, 缺乏光纤改造入户政策等问题。目前住建厅已经颁布了光纤入户的标准, 建议从政策层面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 完善与迁改工程综合配套的支持政策, 确保执行效果。

(三) 在推进“智慧城市光网四川”建设中, 电信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普遍电信服务, 在边远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巨大, 给电信运营企业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建议从税收、用电、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瞄准电商行业制高点 篇7

在晋籍电商引领业界的同时, 山西本土电商也觉醒突围。这些本土企业, 从其诞生之初, 骨子里就流淌着电商的血液, 经过多年的孕育和发展, 这些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百事帮喊出“做山西的京东商城”;贡天下表示要打造“中国最大的土特产网购商城”;近两年声名鹊起的酒仙网, 更是“老西儿”占领电商制高点的典型代表。当然, 除此之外, 在这个“无商不IT”的时代, 即使是从传统行业生长起来的传统企业, 也都在纷纷探路电商, 尝试从电商渠道分得发展红利。据统计, 截至去年年底, 山西省电商企业数量有300余家, 其中从事企业间电子商务的有175家, 网络零售服务企业80家。

山西电商整体形势的变化, 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要求各地按照国家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目标, 努力使山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服务中等水平地区。面对新的形势, 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视, 推动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提升山西综合实力。山西省商务厅正在拟定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将扶持面向山西省消费需求和销售地方特色商品的地方化的网络零售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培育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发展壮大电商队伍, 支持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使山西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东芝抢占家装市场制高点 篇8

2010年3月20日, 东芝联合其轻型商用空调上海地区总代理商——泽天公司首次将TCS专门店引入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上海连锁卖场, 由此向业界传递了东芝商用空调向终端零售市场全面进军的信号。东芝开利空调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延广义弥先生、东芝开利空调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燚华先生、东芝开利空调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上海地区销售经理宋明超先生、上海泽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英女士到场祝贺并剪彩。随后, 剪彩嘉宾接受了本刊及搜房网等媒体采访。

延广义弥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固守高端是东芝空调在中国市场永恒不变的经营策略。多年来, 东芝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不断的市场投入, 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快速增长, 即便是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 东芝空调销售额增长幅度依然达到了45%, 成为空调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0年, 东芝将全面发力终端零售市场, 希望通过与红星美凯龙等家居零售巨头合作开设专门店、体验店方式抢占家装市场制高点。

杨燚华总经理着重对TCS专门店进行了阐述。他说, TCS充分体现着东芝领先、创新的理念, 从TCS这3个字母也可以看出东芝的目标市场。TCS有2个含义, 其一是“东芝专门店”, 其二是“技术实现节能”。杨总认为, 坚持走高端路线, 就意味着东芝在经销商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其市场定位, 因此东芝经销商门槛相对较高。相对于竞争品牌, 东芝开发的经销商数量比较少, 且东芝走“少而精”的经销商路线, 不少期待经营东芝的经销商因为安装实力的不过关, 而没能如愿的加入到东芝销售队伍中。“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一个完美的空调工程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过硬, 还包括设计选型、安装等环节, 东芝选择好的经销商其实也是对安装最好的保证, 东芝誓做空调行业投诉率倒数第一的品牌。杨总表示, 东芝看好终端零售市场, 2010年, 东芝商用将在高端房产及高端家装市场寻求增长点, 其销售收入将达到总销售规模的60%以上。

制高点战略 篇9

一、反其常道而行之

面对题目《朋友》时, 很多学生从自己在遭遇困难失败时得到了帮助这一角度, 来表现朋友间的情谊可贵, 这样难免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有的学生则不然, 从反面着笔, 写偶然间结识了一些酒肉朋友, 自己在与其交往中思想品德变得越来越坏, 后来经过一次惨痛的教训才懂得了交友的原则, 明白了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的道理, 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体悟和经验教训。

又如《我真棒》这类题目, 一般学生都会写经过自己不断努力终获成功的故事。而实际上, 我们可以“逆水行舟”, 写一个失败的甚至曾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惨败”故事, 来表现自己对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的领悟。此文的最后, 可以来一段这样的议论:我为自己在“失败”过程中得到的成长而感到骄傲, 所以, 不由得大呼:“我真棒!”

二、避开熟路拓新道

再以题目《朋友》为例, 有的同学别出心裁, 从反面着笔:写自己在与朋友的交往中, 由于自己的心胸狭窄, 错怪了朋友, 从而失去了朋友, 最后发出了“朋友之间需要信任与付出”的议论, 令读者眼前一亮。

又如面对题目《沟通》时, 有的学生避开了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故事, 也避开了家庭生活中两代人之间互相沟通的事例, 而把视线停留在了校园中的一排葡萄架上:炎炎夏日, 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 它“慷慨奉献”了一片荫凉, 平时则“默默无语”, “大家谁也不会注意到它”。由此, 作者发出以下议论:“我们的成长凝聚着师长的关爱, 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都源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所以, 在今天, 当我们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 我们想说一声‘谢谢’!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所以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这样就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思考。

这样的作文, 主题深刻独到, 积极健康, 别出“新”裁。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

继续说题目《朋友》。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抓住真实生活中结交朋友来谋思构篇, 而为数较少的学生则跳出了这一范围, 另辟蹊径, 宕开一笔, 将生活中伴随自己左右、给自己以有益帮助和提示的物品, 比如一本好书或每天早上按时把自己叫醒的闹钟等, 视为自己不可缺少的朋友……这种立意新颖、视野开阔的作文少之又少, 做到了推陈出新, 达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四、化用诗文添文采

诗文是古今作者锤炼过的语言精华, 巧妙地引入文中, 能使文章增加文采, 语句更富表现力。如某学生的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就大量引用诗文来增添文采, 我们来赏析其中几个段落:

“3”是一只耳朵, 是聆听。聆听着无限忧伤的倾诉。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的感伤情愁……“4”是快刀, 是豪放。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

在这篇作文中, 学生巧妙地把自己在“名句名篇”中积累的诗文名句, 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 搭上了提升文化品位的“直通车”,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当然, 使作文凸显亮色的方法还有很多, 这需要语文教坛的各位朋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上一篇:网管网络下一篇:Synchro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