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

2024-11-25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精选8篇)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 篇1

一、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概述

(一) 会计立法。

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必须始终根植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 牢牢把握会计发展的内在规律, 才能紧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规范和指导会计实践。在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体系中, 《会计法》无疑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该法自1985年颁行以来, 分别于1993年和1999年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迁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和修改, 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有力推动了我国会计法治化的进程。

(二)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会计监督, 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 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 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 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 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 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 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二、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

会计监督需要以会计法规为依据, 而会计监督的实践又为会计立法提供了事实基础, 使会计立法活动得以开展, 制定出会计法规, 使会计监督人员遵循会计法规, 捍卫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尊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已有的制度与法规都是根据一定的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 新《会计法》从树立会计监督在法律上权威性的高度, 全面系统地对各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各个重要监督环节作出规定, 并把会计监督规范与会计核算规范统一起来, 明确了落实会计监督的层次, 建立了全面实现会计监督的基本体系, 突出了我国所实行的会计监督在会计立法上的特色。总之, 在会计立法与会计监督中, 立法还不是答案的全部。在改变法律的同时, 必须改变基本的态度。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公众利益而不只是自我利益。没有这个精神的转变, 新的管制和新的立法只会鼓励更多的规避行为, 而会计监督是需要会计诚信做基石。

三、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法规及制度不健全。

我国虽然出台了《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和相关制度, 但是这些法规还很不完善, 法律条文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较差。如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 一些重要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又如会计监督不力, 许多单位为了牟取私利而将经营行为置于法律之上, 有法不依, 明知故犯;同时在执法过程中, 对于那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 惩处的力度不够。

(二) 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不力。

第一, 目前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立法体系不完善, 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造成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 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 一旦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容易诱发企业造假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 内部牵制制度弱化, 权责利界线不清, 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往往根据领导的偏好去“监督”, 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第三,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 监督不力, 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演越烈, 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四、防范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应采取的措施

(一)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强化法制监管。

一是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不断修改、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法规, 并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 同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损失, 明确造假单位、中介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赔偿责任和比例, 以便受害人依法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获取赔偿, 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二是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 重点处罚相关责任人。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法规、规章, 对检查出来的造假行为, 要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相关责任人个人身上, 大幅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从源头上遏止造假行为。三是规范中介机构行为。要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 对知情不报或参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中介机构, 除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及经济处罚外, 该取缔的要予以取缔, 相关人员一定时间内甚至终生不得继续从事原有职业, 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事务所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使其协助制止造假行为。

(二) 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 不断完善“内部约束、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配备政治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并赋予其一定的责职权限, 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同时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确保内审人员相对独立地位, 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单位负责人与内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 避免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二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加强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监察、证券监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 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整体, 充分发挥监督合力, 依法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审计, 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尤其是要加强对执行新《会计法》的监督检查,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通过注册会计师的验资、评估等工作, 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 以此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制止和约束会计舞弊行为;四是加大会计信息透明度, 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扩大监督面, 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鼓励人们与会计做假行为。

(三) 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全的心智结构, 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其次, 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使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再者, 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 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 保持职业良知。

会计信息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 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极为复杂, 要治理, 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 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 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 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 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 结合加强惩治腐败, 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

摘要:在会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 缺一不可。本文通过对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的简要概述, 从两者的关系入手, 指出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最后就如何防范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立法,会计监督,关系

参考文献

[1].高一斌.我国《会计法》的制定与发展[J].会计研究, 2005, 8

[2].高芬.新《会计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5, 12

[3].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 10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 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

当前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企业都想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能够保证资金效益的最佳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如何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当下最关键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要求

1.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2.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通过会计监督可以监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能够使企业员工自觉按照规定维护企业财务纪律,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管的漏洞,就非常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也会出现管理真空,从而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丧失。因此,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必须在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3.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在一些企业中,乱挤成本、乱收乱支、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弄虚做假、营私舞弊、乱摊费用、损公肥私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发展,对会计监管的内容、方法,质量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控制。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还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监督新思路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够指导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对监督体系的认识,使得形成会计监督意识,加快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落实。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2.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大部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发展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较慢。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要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指标体系。以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合理分析。

3.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做到财务核算有理有据,账真表实。通过真实的财务信息,达到促进财务核算的正常程序,从而使财务信息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经营。严格抓好重要制度的落实,要把库款管理、业务授权、内外对账、操作卡管理、各类交接以及账户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等相关重要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所以,我们要在加强会计管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会计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更好的履行会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凤广;贾宪威;安琳;;信息化对会计职业的影响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5年22期.

[2]王兰甫;王蓉;;浅谈如何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商场现代化;2011年05期 .

会计监督与会计立法 篇3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由此可知,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 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为本单位的利益, 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 贯彻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 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 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 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 促进企业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 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 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制度, 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 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 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而这3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 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 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现阶段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 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 会计工作违规违纪, 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 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地服从管理者的意志, 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 致使工作开展不力。比如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 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 以至于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 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 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 执行“顺其自然”, 事后“审计算账”。再者, 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 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 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不断弱化。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 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 会计管理混乱。再者,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 比如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会计监督, 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它侧重事后监督,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 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形同虑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 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第四,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一般来说,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 而现阶段, 虽然解决了两方面问题, 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另外, 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理能力差, 唯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1)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使监督职能清晰明了;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加快会汁法律体系的建没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对内部监督存在很多误解,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目前很多注册会计师没有确实履行其监督职能, “银广夏”案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警示就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现有准则的执行存在重大疏忽与不力。因此, 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4)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意识。在我国实际工作中, 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 减轻自己的责任, 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作为单位负责人, 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该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证。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

(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 遵守公共道德, 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次,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所以要重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为他们提供机会进行继续教育。最后, 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业务操作能力,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使得会计监督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摘要:完善会计监督需要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的思考 篇4

一、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会计监督体系初步形成,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单位因缺失诚信,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1)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经济的快速发展, 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会计监督也亦如此, 但目前会计领域依然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如, 新《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是相关配套的细则却没有出台, 致使新《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出现违规事件, 仍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有力制裁。加之已出台的法律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与惩罚力度不足等, 导致监管体系制度上的缺陷。其次, 有的单位在新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不能及时更新, 导致“新制度、老法子”, 会计管理混乱。

(2) 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意识薄弱,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不少单位负责人是“财盲”, 认识不到会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也是一种造假、制假, 致使一些单位负责人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 唆使、暗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影响正常会计工作, 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虚假的会计信息一般都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会计监督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往往以不知情为由, 有意无意制假, 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另外, 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 职业判断能力弱, 往往根据领导的意识办事, 唯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 不能根据事实说话,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更谈不上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抵制。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1. 提高会计监督地位,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首先, 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 还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 增强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保证会计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能独立依法行使职权, 不受任何干预, 也不畏惧任何干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会计监督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 使会计监督落实到部门、科室、甚至负责人。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要予以公开披露和惩处, 做到违法必究, 发挥社会警示作用。

2.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措施。内部监督就是让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一致、相联系, 相互之间进行不间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会计监督常态化, 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首先,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 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样就使个人与个人, 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互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使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 公开办事制度、程序, 坚持做到手续齐全, 层层把关, 通过制度依法管理, 防患于未然。其次, 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还可以达到内部控制规范化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最后,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在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认为是“一把手”, 会计上的事情“一言堂”, 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则以不懂会计为由全盘推卸责任,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应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谁领导谁负责。

3. 完善会计外部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也即中介监督, 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首先, 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 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舆论信息失真。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 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的能力, 提高其会计监督水平。其次, 要加强对社会监督机构的再监督, 实现监督者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平衡与对称。如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 变目前以清理整顿、年度培训、年度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为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 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 促使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4. 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力度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笔者认为加强政府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政府作为管理机关, 要严格规范会计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 协调各部门科学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信息共享, 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降低政府监督的成本, 提高政府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 建立操作性强的政府会计监督长效机制, 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可以通过体制改革赋予会计行业组织 (如会计协会) 部分管理权, 利用行业自律管理来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建立信息时时共享制度。使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能通过授权及时查询和共享, 这样既可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也可提高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

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保证会计监督质量

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 关键还是人, 因此只有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才能强化会计监督功能。首先, 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通过法制的宣传、教育、普及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其次, 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地开展会计人员在职培训活动, 及时更新知识, 有新政策、新知识武装到计从业人员头脑。再次, 会计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新问题的判断力, 使会计从业人员在思想上把会计监督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纠正过来, 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更好地发展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第四, 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会计工作政策性强, 专业性强,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 能从整体的角度,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 及时了解最新法规, 充分把握风险, 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并且做好会计监督。

总之, 会计监督是一项多部门配合、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变无法监督为依法监督, 变无力监督为合力监督, 变无心监督为齐心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保卿.会计监督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9 (12) .

试论会计监督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篇5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1.1 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对《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加快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 使会计法律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 加强可操作性, 尤其是对违法处罚要具体、恰当、得力, 使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清除影响会计监督功能发挥的种种限制和障碍。

1.2 要加大执行的力度

严格执法, 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特别要严肃查处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帐外设帐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 构成犯罪的, 应提取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迫使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切实履行会计责任。

1.3 要严格整顿执法队伍, 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执法人员的违法、犯罪, 要从严、从快、处理, 坚决杜绝利用手中职权进行管、卡、拿、要, 防止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2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会计法》中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于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进行负责, 并应该知道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工作的核算和计量, 要遵循稳健性。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要遵循会计准则, 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对自身要严加监督和约束, 明确个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人员要在不断加强个人素质的同时, 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 会计知识, 以便能将会计工作做的更好。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首先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 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所在, 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财产清查、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接着是要有准确的部门职能, 单位内部的制度、要求和职责要做到各司其职, 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尽量避免个人因素。其次, 是要有精细的工作流程, 单位遇到重大的活动, 财政支出一定要做精细, 活动前的预算、活动中的监督以及活动后的审核, 要有一系列的财务监督体系, 对重要财政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制订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 作到各负其责。要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 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将内部监督与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等总和起来, 寓监督于管理之中, 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日常工作中的内部监督可以使违纪现象消失在萌芽之前。

4 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力度

4.1 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主要机构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首先要解决社会审计的独立问题,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最根本的要求, 也是执业客观公正的前提。要逐步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 通过深化改革, 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合法经营、自主管理和独立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推行标准化执业化制度, 按照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 提高监督质量, 使其对会计的审计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这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政府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因此, 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政府监督。

4.2 要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

一是把监督工作融会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把握监督主动权。二是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 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三是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创,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四是完善法规, 严格执法, 严肃查处屏虚作假行为, 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 追究责任人责任。

4.3 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 形成监督合力

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 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 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 互通信息, 形成合力。

5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5.1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实行定制度, 使会计监督权秘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权实现分离和相互制约, 强化会计监督职责, 有利于保证国有、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 可有效遏制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5.2 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这一制度可将会计人员的人事、考核等权从各单位分离出来, 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臧, 使他们敢于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敢于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3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将会计人员集中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 择优选用, 给在职和不在职的会计人员增加压力和危机感, 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6 结语

对我国会计监督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篇6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 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 确保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 只有实施完善而有效的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的原则、规则和法规才能得到顺利而准确地贯彻和执行, 才能保证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1999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以下简称《会计法》) 。新修订的《会计法》与原《会计法》相比较, 对“会计监督"一章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使会计监督从要求、内容到具体运作上都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监督的力度也更为加大, 并具体明确了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由此建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按照原《会计法》的规定, 实施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这种监督机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只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会计法》第28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是法律赋予单位负责人应尽的义务。因此, 对会计监督主体的理解就是应将单位负责人纳入会计监督主体范围, 作为会计监督主体的责任保证人。

会计监督包括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主要行使内部监督职能, 而对一个单位会计的监督应主要依靠外部监督, 即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外部监督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对健全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核算正确、真实, 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都能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二、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会计监督的理论和实现形式必须要随着会计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适应经济管理新形势下的要求。新修订的《会计法》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均有重大改进。就会计监督的角度而言, 重新构建了既符合我国具体情况又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三位一体"新型会计监督体系。明确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主体、职责及监督方式, 使会计监督的主体更加丰富, 层次更加清晰, 会计监督的职责更加明确。三者有机地结合,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了强有力的会计监督机制。但是, 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大量存在, 由于会计监督不利所发生的经济案件时有发生,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健全, 以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政企职能分开, 国家不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协调好国家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关系, 如何在保障企业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同时又能抑制其违纪活动方面显得比较困难。新《会计法》第六章“法律责任"中, 尚有多条对单位责任人和会计违法行为处罚规定, 但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 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 监管、执法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 处罚比较宽松, 减弱了法律效力。从某种程度上讲, 影响了《会计法》的权威性及震慑力。在很多情况下, 做假账、偷逃税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制造者往往不能按法律程序追究其责任。

2.缺乏对会计监督的有效法律保护。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会计人员随时有被调动或解雇的可能;会计人员因履行监督职责而出现的诸如被打击报复等实际问题, 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致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实际上难于行使,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虽然新《会计法》规定了社会监督, 但可操作性差。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日益被社会公众所广泛关注, 新《会计法》增加了社会监督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但目前社会监督的范围有限, 多限于上市公司、单位和个人举报或委托审计的企事业单位, 而对非上市公司和未申请委托审计单位的会计监督操作性差。目前, 对社会监督的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 有些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规范, 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个别唯利是图的社会监督机构, 为了某些利益仍做着损坏社会利益的“监督", 所以社会监督应该说目前尚有很大的局限性。

4.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 虽然确立了财政部门对全国会计工作实行监督的法律地位, 规定了监督的具体内容, 但未明确监督的时间, 监督的方法不具体, 监督人员的资格无规定, 监督人员的责任制度不够明确, 故依法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弹性过大, 以致影响监督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应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监督的机构、内容和程序等以及监督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中出现的有意和无意的过失责任, 提高政府监督的质量和信誉。

(二)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失调

1.单位责任人未尽到责任和义务。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责任的主体, 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这就要求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并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 部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业务不熟悉, 对会计监督制度不重视, 致使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会计机构形同虚设, 企业财务收支方面的事务由个别领导操纵, 资金的流向由个人说了算。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或政绩, 有的大量收支不进单位账目, 形成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乱收乱支。即使是财务人员也不清楚基本的财务收支情况, 更有甚者指使会计人员假造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 逃避税收等。二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 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牵制措施, 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不符合程序, 缺乏明确的会计稽核、财产清查等制度, 致使内部控制失调, 会计监督作用失灵。

2.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未完全尽到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会计监督权利在具体履行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这里的“自己需要"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出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或立足于维护会计主体的财务经营秩序。例如:会计人员可以对会计主体提出的资金支付方案积极落实支付, 也可以拒绝。二是有权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三是因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得不到实现时, 有权请求国家强制机关依法予以保护。上述会计监督权利尚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强制性。即对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实施会计监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会计监督权利是强制的, 不可剥夺的。二是排他性。即只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才是合法、有效的。三是自律性。即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监督权利时本身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进行, 而且要互相牵制, 防止权利滥用。在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好会计监督的义务, 这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最基本的职责。它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其二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有效实现会计监督的作用, 就必须保证有效地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 充分履行会计监督的义务。然而, 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 由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受地位、利益的限制, 有时在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时显得无能为力, 更甚者会自我放弃权利, 这一方面受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会计监督不到位, 确有管理体制上的制约, 但会计人员的素质低, 法制观念淡薄也是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越高, 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 会计监督作用就越大。因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均处于较低水平, 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不但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而且还有少数人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对违法违纪行为视而不见, 甚至大开“绿灯", 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 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一方面, 新《会计法》虽然构建了我国“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明确监督的职责和法律责任, 但不论是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还是政府监督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的问题, 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 合理界定三者监督的职能和范围, 政府监督可否像证监会、银监会一样单独设立机构, 加大监督的力度;以法律文本的形式从法律的角度, 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的管理等, 就必须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以新《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新要求, 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使会计监督工作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 要加强学习、贯彻新《会计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达到深入人心, 指导实际工作;要增强广大经营者、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规范其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这也是会计监督的关键。单位负责人要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纪法规的自觉性, 带头执法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 以身作则;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为单位内部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证内部监督制度有效发挥作用。

(二)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监督的本质内容, 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 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 协调经济行为, 控制经济活动所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程序, 是内部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建立健全企业职务分离、会计稽核、财产清查制度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法定义务, 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保障, 也是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基础。任何单位都应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和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本着合法、适用、科学、规范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严密、完整的制约机制。约束会计及相关人员依法处理会计事务, 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又有效地防范舞弊现象的发生, 控制了会计的违规违法行为。

2.认真落实和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认真落实和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 能及时有效防止和发现会计核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会计岗位注意横向和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 以利于会计机构内部管钱的与记账的、稽核的从职责上明确分开, 相互监督。从而预防错误和弊端, 防患于未然, 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和完整。

3.进一步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监督中的责任和作用。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作用。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 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 依法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 坚决支持和保护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解决会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会计人员真正起到“严守把关"的作用。单位内部监督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会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及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对会计事项是否合法界限比较清楚, 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因此, 只要会计人员能依法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责, 就可有效地防范违法会计行为的发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以保证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履行内部监督职责。

(三) 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单位内部监督作为一种会计监督有其局限性。从性质上讲缺乏独立性、强制性和权威性, 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是多方位、多行业、多层次的。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不仅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更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关系到国家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与调控。因此在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的同时, 必须加强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工作。我国社会监督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 依法进行社会监督。执行的是对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再监督, 这有助于内部监督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 进一步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行使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时, 应当由过去的注重会计核算的正误, 逐步转向监督内部控制、牵制、制约机制的制定与实施、监督的量化考核、监督失控量等方面, 更多地从制度、机制上, 完成对会计单位的监督, 这也是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政府监督是财政、审计和税务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政府监督不仅有对各单位内部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的权力, 而且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对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是单位内部监督的重要补充, 同时也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职能。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项主要职责, 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维护正常会计秩序的有效保障措施。加强会计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反腐倡廉, 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新《会计法》构建了我国“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为强化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会计监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在经济更加活跃的今天, 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会计监督工作必须不断吸取先进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 以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进一步完善与会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构建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和各项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谈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 (5)

[2].李军.从“不做假账”谈会计监督.财会研究, 2001 (10)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 篇7

1 会计监督的整体概述

1.1 会计监督的职能

会计监督即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利用部分会计人员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变化情况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监管, 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往来合理、合法化, 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是避免产生经济问题, 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其监督职能的行使都是在法律确定下并经相关机构受权的会计机构或是会计人员, 会计监督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

其一, 监督企业中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 保证这些流动的资金能够得到正确合理的使用。其二, 监督流通过程中的费用和成本, 从而实现对费用的控制, 从而保证成本的最低化。其三, 在企业的收益和获取的利润上进行监督, 企业利益的实现需要保证生产目标的完成,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 会计监督工作要进行督促, 从而使其目标得到实现, 获取最大的利润。其四, 在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上进行监督, 确保企业做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关系。其五, 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使其遵守相关方面的财政政策和制度管理, 在自身意识上有所提高, 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运转秩序。会计监督工作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以避免出现意外的情况, 因此也可分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在整个监督工作中要相互配合, 协调, 从而成为一套规范的监督体系, 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监督工作是在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所有的过程均符合法律的要求及规范, 从而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2 现阶段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工作必须要在相应的法律保障规则之下运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针对会计监督工作的《会计法》, 并且对会计监督工作中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等都设立了相应的运作框架, 但是并没有建立能够以框架匹配实施的相关细则, 从而导致了《会计法》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缺乏操作性。这就使得会计法在监管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制度缺陷, 能够使用、执行的力度不够, 最终导致了对会计工作监管以及惩罚力度不足的情况出现。此外, 个别单位在新的财务制度开始运作之后, 却仍然使用老的方式来运作, 致使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处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状态。因此, 必须要建立一个法律制度严格的社会运行氛围, 以此来防止不正之风的增长。

2.2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从事企业会计的相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具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从事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还不够高, 对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了解, 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监督体制、意识还不够完善, 在工作中存在有意或者是无意的造假。使得会计出现失真、会计重要信息丢失的现象。

3 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3.1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 应尽快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处罚。

3.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3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 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从而督促会计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使其转变思想观念, 在思想和观念上与世界接轨, 从而以创新的思维面对当前的新的发展形势。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企业会计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资源变动, 都需要由企业的会计工作经手, 所以企业中一旦有一些违法行为发生, 会计的监督作用可以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的扩大, 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中的监督行为来进行掌控,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摘要:会计监督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特点, 提出应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 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 从而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郑孝蕴.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设想[J].事业财会, 2013. (13) :61-62.

[2]段瑞芬, 郑美枝, 王科唯.论会计监督的挑战及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

会计立法和会计监督 篇8

关键词:医院会计监督,经营管理,对策

一、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

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监督职能, 对于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

1. 有效实现医院经营方针和目标。

会计监督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金、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 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指导调节, 以此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2. 保护医院各项资产安全和完整。

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对资产的控制, 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 防止贪污、盗窃现象的发生;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 确定各项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 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 从而加强对资产的保护, 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 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性。

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 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后, 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便是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 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从而保证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4.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 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 加强会计监督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5.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只有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规范会计行为, 打击违法犯罪, 才能促进有序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医院会计监督的作用

会计监督的功能是指会计监督对社会经济以及医院经营的作用。合理地利用会计监督, 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医院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是有利于医院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三是有利于约束医院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四是有利于医院节约开支, 提高经营效益。

三、目前医院会计监督施行的现状

目前, 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 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医院也同样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一是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的紊乱波及医院, 使医院会计监督难于有效实施;二是某些领导意志左右会计人员的行为, 影响会计监督的正常行使;三是财务管理等法规体系不健全、不配套, 影响会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四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监督工作难以到位。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四、医院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1.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导致医院会计监督不力。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实施, 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再者,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 比如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医院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 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它侧重于事后监督,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2. 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医院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有的医院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医院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缺陷难逃其咎。

3. 医院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医院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理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五、加强和完善医院会计监督的对策

1. 要认真宣传《会计法》,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使医院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充分了解必要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会计监督不是被动地挑毛病反映问题, 而是围绕医院的深化改革, 着眼于提高管理水平, 使会计监督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医院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从根本上确立了单位负责人责任的会计制度, 这是从法律角度对单位负责人责任的最高约束。基于这一制度, 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主体制度的足够认识尤其重要。单位负责人成为会计责任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它有利于建立单位约束机制, 有助于增强单位负责人法制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我约束, 也为会计人员制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 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必须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会计人员处于较为超脱的境地, 以便于实施会计监督。在日常工作中, 会计管理机构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会计机构和人员大胆行使会计监督职能, 要营造重视、支持、理解会计工作的氛围, 解决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遇到的各种困难。我国开始实行的会计委派制度对履行会计监督是十分有利的。医院实行会计委派制和建立会计核算中心, 可以强化会计监督, 遏制财务违规行为。

3. 要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会计监督说到底, 要靠会计人员去做。因此, 根本问题是要抓好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 学习国家的财政法规, 学习医院制定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使财务人员知法懂法, 树立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观念, 增强责任意识, 敢于和不良倾向作斗争, 时刻以维护国家利益、医院利益为己任。在加强政治素质培养的同时, 更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医院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财会方面的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以适应医院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政治素质过硬, 业务精通的会计人员, 才能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实施有效监督, 从而改善经营管理, 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会计监督在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医院对过去经营状态的终结, 也是医院对现阶段经营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 是医院在经营发展中、在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医院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才能在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财会研究, 2006, (3) .

[2]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 (10) .

[3]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2, (10) .

[4]吕一兵.关于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5]岳本晓.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材改革下一篇:信息化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