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共12篇)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1
摘要:企业经济信息虚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会计监督弱化了。本文试就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原因加以分析, 并对如何进一步全方位加强企业会计监督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目前, 我国出现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些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使会计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2.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询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3. 对会计监督认识不足。
有的认为会计监督会给各项工作带来不便, 有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挑毛病, 找麻烦。这样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甚至使会计监督无法进行。
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内部监督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执行, 但由于会计是企业负责人任用的, 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都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 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各自的企业集体中不具备独立地位, 特别是其利益关系往往依附于本企业和本企业负责人。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人”与本企业利益具有一致性, 对企业的所有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 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自己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可能会遭到领导的刁难, 甚至打击报复。外部监管部门一般都不能帮助企业会计人员全面解决以上问题, 从而削弱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 致使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1.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对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遗漏或模糊的地方, 应抓紧修补;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 力求财政法规和财会制度条块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和可操作性强, 使各级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消除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密切的利益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
具体的方法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 取消公司经理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权利, 采用由公司董事会直接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这样就使得会计人员在行使对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时, 不必考虑与企业负责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从而有效地防范企业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另外, 企业董事会在聘任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时, 还应当检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利害关系, 如果存在利害关系, 则更换财务负责人的人选, 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防止他们连手进行违规违法活动, 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3.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在工作中, 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自认为是“一把手”, 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按他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则一推了之, 或找个替罪羔羊, 减轻自己的责任,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 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企业负责人, 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以此来加强企业负责人为企业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人员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障。
4.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首先, 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队伍中实施诚信工程、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等多种途径来加强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 在整个队伍中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其次, 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不仅可以消除因技术原因等造成的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 而且使其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编制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再次, 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保持职业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 能从整体的角度,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明确的理解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使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
总之, 企业会计监督是一项多部门配合、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只有找准原因, 对症下药, 变无法监督为依法监督, 变无力监督为合力监督, 变无心监督为齐心监督,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 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罗增辉:强化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 2005年30期
[2]陆晓晖王玉蓉:强化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5年10期
[3]张晓燕: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J].现代企业, 2006年11期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2
摘要:政府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了政府部门在当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国政府在会计监督体系中职能的发挥。
关键词:会计监督;政府监督;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公众难以识别其质量,而且所有欺诈、舞弊与贪腐等行为都有财务后果,这使得会计监督成为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直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监督体系才逐渐清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权威性、公正性较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监督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政府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目前,政府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成为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政府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财政部自19开展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例,年~十年间,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连续发布了16期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 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 386.9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 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 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监督取得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任务的艰巨以及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软肋: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3
[关键词] 会计监督 弱化 问责制
情况表明,我国的会计监督呈弱化的态势,突出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屡查不绝等。因此不断完善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和内部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系列对策。
一、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中主要监督手段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其监督的基本思路、手段、方法等没有实质性改变,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必然会运转不畅、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表现在:
1.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构成会计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三种监督并没有完全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更加弱化了原本就不强的监督职能。
2.会计监督的基本机制不合理。监督的基本原理,一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及时纠正偏差;二是威慑,即通过对违纪行为的重罚,使被监督者不敢轻易违规。现行的会计监督采取普查式、一对一的监督方法,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直接也应当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轻打轻罚现象,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3.政府监督存在重复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政府监督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
4.社会监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缺乏强有力的监管,随意出具假验资报告、假审计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
5.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会计人员害怕因实施会计监督而招致打击报复,不敢坚持原则。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会计管理部门的宏观监督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制度性原因。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2.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社会监督在我国起步较晚,与此相应的是我国注册会计行业还很不规范,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从而使执行环境很不规范。有些事务所借助于挂靠单位包揽业务;有些事务所随意出具验资、审计报告等,严重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发展,其“经济警察”的作用也未能发挥。我国虽然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3.微观会计机构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内部原因。一是微观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二是会计人员与单位存在依附关系,致使会计人员不敢行使监督职权。作为监督者并不具备独立地位,其人事任免和工资福利等利益关系均依附于单位,实际上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服从于其就职单位的利益需要,否则必然招来不测。
4.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执法不严也使一些人胆大妄为。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的概率及惩罚力度的大小。有的人正是利用目前存在的执法不严,以罚代法等不健全的法律环境,实施违法行为。
三、治理会计监督弱化的对策
1.解决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这一问题,理论界主要有“统筹统派”论和“独立论”两大主张,但二者都有较多弊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结合两大主张而形成的会计人员“分流论”较为科学。会计基本上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会计监督主要是监督财务会计这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客观地反映会计内容,提供真实的信息。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而决策的制定是以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的,二者是同源分流的。会计人员分流论就主张将会计人员划分为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可以实行统管统派,从而保证了监督权的落实。而管理会计人员可仍由各单位任命,其利益也与企业挂钩,从而促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2.加强政府监督。政府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政府监督职能落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政府监督。国家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一要把监督工作融汇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把握监督主动权。二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三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四要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追究责任人责任,彻底改变过去对违法违纪部门的对事不对人,违法单位交钱了事,责任人安然无恙,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使外行人信赖,内行人尊重的公众形象。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会计监督工作。
4.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职能能否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各单位应制订好会计监督的实施细则和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台失控、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和违规处罚制度,使会计行为有据可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并造成一种执行制度的氛围,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强会计监督。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本机内的数据资料,还可以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数据资料及相关信息。连入网络的计算机之间(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都可以进行快捷通信;这样使用者便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获取相关的会计信息。
5.建立问责制,使各层级、内外部的会计监督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每一次会计检查,既是对被查单位的检查,又是对上一次检查组的检查。上一次检查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不报告,在本次检查中查出来的,要一并追究上一次检查组的责任,这样使所有的会计人员,包括检查组成员,都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执业道德水平,去做好会计和会计监督工作,老好人也终将无处遁形。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对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一、会计监督概述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所以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也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
会计工作由《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第二, 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单位财务负责人还必须要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大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
5.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以法严惩,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造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会计监督的主要措施:一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二要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三要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四要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五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六要以法严惩,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5
摘要:会计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很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人对于这一机制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最终使会计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中的实际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发挥。鉴于此,文章对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监督机制;国有企业;问题;解决措施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会计工作具有很多职能,其中会计监督是其最基本的职能,良好的会计监督是企业单位获取经济利益和做好财务工作的必要基础与重要前提。但是虽然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如此明显,仍然没有引起某些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极其低下,甚至导致自己的工作为国企抹黑,每年由于不能做好会计监督工作而带来的丑闻屡见不鲜,直接阻碍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对策不仅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其重要性也是较为明显的。
一、会计监督机制的不足之处
(一)国有企业不具备健全的会计法律监督机制
当我们没有把国企的所有权完全分离出来的的时候,其一方面需要对监督财务的责任进行承担,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事宜进行承担。国有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其内部的会计职责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很大一部分仅仅重视会计财务方面的工作,然而监督管理权力同时被大大减弱。归根结底,上述问题的出现都可以归结到会计法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中去,要想使国有企业适应自身的不断改革并满足市场的需求,建立健全会计法律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
就目前来说,不在少数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算建立了制度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予以彻彻底底的实践。顾名思义,所谓的内控制度指的就是进行内控的控制和管理,而一旦这一制度流于表面形式,将直接导致其监督管理的作用无从体现,而内控制度的缺乏也扰乱了会计市场的秩序,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暗箱操作、谋求私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致命性的伤害,严重者则导致国有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和生存下去。
(三)会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工作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会计监督中之所以屡屡发生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负责任、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造成的。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自我约束力极其低下,在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一再听从上级的要求,丧失了会计工作的价值。
二、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缺失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实现了从政企不分到自主发展的历史转变,随着机制的变化,领导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实现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国有企业在很长的时间内形成了很多的弊端,而这些弊端的消除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与此同时,新型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建立也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不断地完善、探索和前进。而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敏感问题:第一是新型管理体制的建立;第二是对于各方利益的调整与协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权力监督比较滞后,权力和利益没有实现较好的调整,更严重的是权力监督丧失基本的功能与作用。
(二)产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健全
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在国有控股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企业的治理结构一般来说不是非常合理。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和标准,进一步导致健全的法人治理机制的或缺,股东和经营人员的关系不合理、决策人员与经营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合理、监督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的关系也不合理恰当,不利于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无法取得预期的监督效果。正式因为特殊的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利益,我们必须要进行具有适应性的国企治理机制的建立,即法人治理结构。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大部分企业单纯的追求形式上的公司制,法人治理没有得到和好的落实,也没有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使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效果。
(三)制度安排不合理,权力配置不恰当
首先是产权制度的安排不合理。即由谁代表国有产权利益与出资人利益组成股东会及由谁出任董事和监事。其次是人事制度安排不恰当。如果人事安排制度不够恰当,将直接导致执行层和监事会产生权力的交叉与重叠,使得二者同时受到不利影响,不符合现代法人治理权力制衡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人之间的制衡和监督的失灵。最后是监督制度安排存在问题。企业内外负有监督责任的有关各方是国有企业的监督主体,董事会、总经理和执行层则是监督的主要对象。一旦不能健全监督体系,就会使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四)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约束不足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链较长,出资人虚化或者不到位问题,加之监督机制不健全,很容易引发“内部人”问题。如果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风险约束和道德失范,就会损害出资人利益。
三、相关解决措施
(一)促使会计法律监督机制得到完善
1.促使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得到完善
第一,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体系。让每一位工作人员牢记会计法中的规定,无论是从财务人员,还是会计机构中的其他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本职工作。我国国企的会计人员其主要责任是对会计账簿的统计记录和实物两者之间,款项和相关资料之间进行分析和校对,确保他们之间是相符合的,不会出现失真的问题。第二,强化对于企业资产的监管。要坚强监督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力度。如果审批程序比较健全,国有企业对于限额以内出现的资产损失有权进行自行处理,对于超出范围的,需要上交到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出现损失的原因一定要查清楚,要加强监督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情况。其在展开对外投资之前,应该先将这种可行性报告认真做好,并根据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意见,才可以做出决策。
2.将外部会计监督作用发挥出来
第一,政府应该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政府的会计监督是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有应该把政府的监督与体系中的其他部分实现有机的结合,以期共同发挥会计监督管理作用,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政府会计监督有很多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为了保证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可以采取全面或者是定期的抽查。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都要自觉的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将各种资料和会计真实地展现出来,不能弄虚作假,不得出现拒绝、隐匿以及谎报等行为。第二,充分的利用社会的会计监督功能。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都属于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注册会计师承办的一些社会审计工作做好会计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深入发展和完善,而注册会计师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监督职能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我们要把握并更好的发挥其在会计监督方面的作用。
(二)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才能使会计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在监理内控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对于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和规定。制定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流程,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流程进行会计监督与核算,而不是自作主张。在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之下,财务监督工作会顺利的完成。
(三)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只有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增强,才能做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国企高层领导要不惜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丰富其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满足财务工作对他们提出的严格要求。同时要锻炼他们的自主意识,对财务监督工作有自主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听从领导的命令。
四、总结
笔者在文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限制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阻碍的是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此,国企相关领导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一定要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监督的水平,为决策提供科学有用的会计信息,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措施
一、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贯彻落实,相反地,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很难使会计监督发挥其实效。在现代企业的制度下,为了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的会计监督。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就需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控的有关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一方面是缺乏科学健全的监督体制以及内部牵制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也不断推广,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许多内控措施没有及时地贯彻落实,导致经常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难度。
2.政府监督不力。政府监督不力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的立法规章上,我国政府是会计监督在某些方面严重缺乏相关会计法规的支持,在实施会计监督时,没有相关的会计法律作为依据。制定会计监督立法时,主要强调对违反会计法律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实施刑事处罚,忽视对其进行民事责任的追究与处罚,甚至在现阶段依据的法律体系中依旧找不到有关这方面规定的条款,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可依,严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3.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会计监督实施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会计监督的重视。企业领导者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实际效果的有效发挥。一直以来,人们普遍对会计工作的实质存在错误的认识,简单地认为会计工作主要就是记账,工作比较简单、单一,任何人都很容易胜任会计工作。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会计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性。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掩盖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指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帐表,所制造的会计项目严重违法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企业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了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比如,“宏观实业”上市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虚假账目,最终损害了大批股民的经济利益,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的执行,最终致使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我国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和责任感不高。许多会计人员缺乏对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存在许多制造假账的情况,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会计监督的责任感不强,有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上级所交代的会计监督任务,其次,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与职业判断能力有所欠缺。有的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展监督工作,没有对实际事项进行详细地分析,缺乏自己独立的观点,缺乏对监督事项的判断能力,对潜藏的风险没法及时进行有效的防范。
二、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监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监督其他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企业环境以及工作程序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并且监控企业的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的得到贯彻落实,监督企业内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促使企业管理尽早达到其制定的预期经济目标。同时,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建立环境控制制度,从未为完善控制制度提供实用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正在试图建设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等财务审计活动,将提高经济效益设置为企业的主要的经营审计目标,及时发现并解决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强化企业控制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另外,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使企业的所有职工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来,并将这一活动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不断推动企业会计监督的贯彻落实,使内部控制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控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健全企业的资金使用授权机制,强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断提高对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2.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督也是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的两个方面。依靠社会与国家的会计监督,有助于企业会计监督的水平的提高以及会计监督质量的提高。首先,加强社会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潜在的投资者以及相关的利益人提供真实的投资依据。同时,所有的单位以及个人都有权利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会计监督,依法构建一个交流畅通、严格保密的社会监督机构,鼓励企业职工或者其他个人及时反映自己知道的会计信息状况,从而推动社会监督的有效发展。所以,应该发挥社会监督的实效将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会计监督的作用的发挥。其次,加强政府监督。政府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在内的国家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国家会计监督部门。有效的国家监督有助于维护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秩序,是其他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可以促进会计监督的持续发展。
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严格规范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制作、科目的设立、账目的建立,保证明细科目的建立和涉及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同时,建立国家级会计信息中心,统一制定会计报表格式,规范会计报表的填制、审批程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国家需要在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以所有者的身份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建立科学系统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体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企业会计信息报告体系。最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实施明确分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明确规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企业资金的收支分配、速动资产的保管、筹措与投放资金的管理,严格规定会计部门主要负责根据会计准则记录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提供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通过科学记录与报告对经营部门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会计核算上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从而有效地节约会计工作时间,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逐步建立起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监督是否落实到实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强化企业会计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强对其进行会计知识培训,提高其会计管理水平。加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意识到违反会计法规的严重性,对于指示会计人员制造假账的管理者实施严厉的惩罚,加强企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企业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推进会计队伍的建设,严格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积极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保护企业资金的完整性,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企业较好较快地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快速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千斌.对加强房地产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4):175-176
[2]徐沛洁.我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和强化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16):179-180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篇7
一、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不完善
当前,我国对企业会计监督所建立的法律还不够健全,很多地方存在着空缺,就立法而言,国家没有对企业会计监督进行明确规定。这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会计监督没有得到完善的法律支持上,就连与会计相关的,比如违反了会计行业的法规等行为,在处罚条款上也是十分模糊的,只是对该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进行了界定。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申请贷款和融资,指使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用假的财务报表来骗取银行的贷款或者投资者的融资。这样的行为不仅是违法的,也给银行、投资者和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而对这些问题,我国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使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的时候“无法可依”,更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逐渐偏离了法律的轨道。
(二)企业中有效的内控机制比较缺乏
内控机制是一个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企业想要实行有效会计监督,就必须做到企业内部拥有完善而有效的内控机制。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在内控机制上存在着问题,企业会计监督就不能够很好地把其监督作用发挥出来了。这些年来,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总是存在着纷争,这就非常需要企业的内控机制发挥作用,做好对企业会计的监督工作。但当前,我国企业在内控机制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也十分缺乏有效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很不完善,第二是随着电算化会计越来越普遍,许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的达到要求,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没有办法得到落实。
(三)企业不能够全面的认识会计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对会计工作的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会计监督就是对会计工作的不相信,一是认为会计应当完全根据“老板”的指使来工作,老板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这都是十分错误的想法。当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上比较看重的主要是会计工作人员的核算职能,而对于会计监督的职能显得弱化了。这就表示着大部分企业都以为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十分单一,只是包括了记账和算账这种属于会计核算的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做到的只是账目清楚,并且财产安全就可以了,但是它们却把企业会计本身所具有的监督职能给忽视了。此外,甚至有许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本身关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落后。
(四)企业内部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约束机制还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在企业中往往领导者有很大的个人权利,而制衡机制尚且缺乏。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或经营者为了自己谋求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指使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偷逃税款、弄虚作假,使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往往对会计监督的观念比较缺乏,常把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忽略掉。他们只是将业务经营、市场开拓和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中大事,而忽略了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五)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现在,因为我国的会计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所以培养会计人员的方式也是很容易实现的,这样就很可能造成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偏低。一般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的学历只有高中,往往都是通过会计资格的考试才得到上岗证的。所以,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低,这就使得他们无法满足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市场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中工作着那些财务素质比较低并且业务能力也不强的会计工作人员,就算他们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财务工作,但他们对于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或者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概念一无所知,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财务工作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本身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全面了解会计的概念,重视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
企业想要很好地履行会计监督相关制度,就需要用内控制度来作为保障,深入了解和认识企业会计的核算职能以及会计的监督职能,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表明监督与控制的有效性是保证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对企业内部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及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性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企业会计的监督机制,不断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伴随我国会计工作相关准则的逐渐完善,我国将会慢慢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和体系,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快速有序的进行。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
要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进行加强,首先是对企业内部全部参与经济业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进行工作,对于那些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在进行决策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进行制约,并且要十分清楚的认识企业内部财产的清查范围及组织流程,此外还要对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的会计工作积极执行。另外,当企业中发生了严重的违纪或者违规事件时,要积极联合监察部门或者纪委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监督制度。
(三)对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进行完善
根据我国的企业的性质来说,政府及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逐步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行加强。主要指的是加强审计、财政或者税务及其他一些部门监督企业会计工作的职能。除此之外,社会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加强也是对企业会计监督作用进行促进的一种有效方式,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是对拥有审计监督职能的会计事务所进行监督力度的加强。发展合理而且有效的会计事务所进行职能转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企业的宏观调控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市场经济体系进行调整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另外,还应当做到使企业的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有利于为会计工作人员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下去。
(四)对企业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确保其能够为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法律保证。逐步完善和健全企业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很好的为国家和企业的执法部门及会计事务所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监督职能进行强化,并且实现合法约束事业单位的有关行为。同时,对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及会计监督的权限与职责进行明确,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进行强化,逐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使得企业会计工作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法可依”。
(五)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选拔的机制,充分调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者途径对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教育活动,对会计工作人员既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又能够积极参加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争取做到对企业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全方面的提高。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会计监督对企业的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会计监督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针对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企业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期能够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魁.浅谈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3(11).
[2]徐京梅.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
林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8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主要生产对象, 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地域分布广阔、种类构成复杂、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因此其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林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反映和监督这一生产经营过程的林业会计核算与一般工业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同, 也有别于农业的种植、养殖业生产的会计核算。因此林业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与财务报告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1.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具有多样性。
这是由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决定的, 林业生产包括营林生产、森林工业生产、综合利用生产、多种经营生产、基本建设和文教卫生等。因而林业会计在科目设置和报表内容上就要多一些。
2.林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由于林业企业的产品最终表现为森林资源和森林产品, 但就生产条件和工艺过程来说差别很大, 因而生产耗费、生产效率就各不相同, 且产前准备工作量也很大,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和劳务成本就要进行复杂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配。
3.林业会计核算组织的分散性。
林业生产是一种点多、面广、线长, 多种类的、连续的生产, 既需要集中管理统一安排, 又需要分散组织实施。这就要求林业会计既要集中核算, 又要分散核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林业会计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林业会计在组织管理、核算和监督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二、目前林业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
近年来, 林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 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寄予厚望, 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林业会计监督的作用一直呈现出低效率、弱化的态势。
1.内部管理薄弱, 会计监督不力。
《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赋予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职权, 使其可以运用价值形式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跟踪, 从而较好地维护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林业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应有其自身的利益, 这是林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应该协调好企业与国家、职工个人利益, 这是林业企业市场化经营的基本保证。然而, 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甚至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有的单位虽然有规章制度, 但不落实, 形同虚设,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处理与经营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经济业务时往往按领导意志行事, 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处于监督无力状态, 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2.组织结构不合理。
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大部分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仅仅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方便, 而未能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企业在组织结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信息沟通不灵敏, 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因此约束了林业企业领导者创业的积极性, 当然也就不会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大部分林业企业的员工老龄化, 思想保守, 人事管理也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 很难激发员工活力与动力, 也必然影响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目前, 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 审计、财政、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各有侧重, 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 监督合力远未形成;另一方面,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其鉴证可信度比较低, 起不到应有的公正监督作用。目前监督机构的设置仍然是分级派出、分级管理, 是网络管理体制而不是垂直管理体制。这种分级派出、分级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是谁派出为谁负责,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更是如此。
4.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财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 会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在大部分林业企业中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同时大部分林业企业缺乏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会计核算仍依靠手工操作, 这样也增大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影响, 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管理者、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进行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将对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作用。
三、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1.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有效解决定位问题。
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 从而使其监督软弱无力。为解决对谁负责的问题, 可以考虑以分权的思路改革会计监督体制, 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从隶属关系、利益决定等方面分离开来, 使会计监督主体具有独立性。在不少林业企业中实行的会计委派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同样, 成立会计事务公司, 使会计工作企业化也是一种积极尝试。会计事务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 它既独立于各单位, 又独立于政府的经济事务部门, 为全社会提供会计事务服务, 保证了会计监督事务的独立组织依托, 独立人格和独立经济来源, 不受经济、人事等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可以独立公正地发挥会计监督功能。
2.健全治理结构, 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科学管理、依法理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取消弱化“内部人控制”也是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前提。科学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会计工作部门的工作性质, 林业企业要建立相应的薪金优厚与违法严惩结合的内部机制。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林业企业领导人更关注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根本上消除制造虚假信息的动机。同时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按会计人员自身贡献的大小建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调动会计人员执行监督职能的一种有效举措。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 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它的有效性。
3.强化社会中介监督职责发挥, 明确国家监督职责。
社会中介监督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中介组织, 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资料进行审计, 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监督。在国外, 注册会计师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 维护经济秩序离不开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监督方式, 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国家会计监督部门应谋划全局, 进一步理顺部门利益, 优化监督资源配置。财政监督应以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在监督方式上可供选择的途径包括:①财政部门以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林业各单位的会计报表, 财政部门保留对林业各单位会计报表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质量再监督的权利;②财政部门以国有资产代表者身份, 有选择地向部分国有林业单位委派会计负责人, 通过负责人对国有林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林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 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情况, 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审计监督应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 实施对税务、财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再监督。
4.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林业会计制度或准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制定林业行业会计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林业会计内控制度, 规范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制作、科目的设立、账目的建立, 要求明细科目的建立和涉及到的内容必须一致。建立国家级会计信息中心, 完善全国统一会计报表格式的设计和管理, 以及会计报表的填制、审批与报送, 推动会计信息处理、报送、审批的电算化进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林业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林业会计监督有法可依, 使林业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在现行林业会计制度设计中, 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定了《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该制度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 对集体和私有林场没有适用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会计体系, 制定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林业会计准则或林业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的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报告体系, 是当前林业会计改革的首要任务。
5.明确管理者责任,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其领导者及职工的素质。因此, 要强化林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制意识, 加强对会计领导者的管理培训, 使之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会计法》的规定明确林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林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林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另外,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林业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
摘要:随着林业企业森林可采资源的逐年减少, 各项改革制度的深入开展,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长期以来, 在实际林业会计工作中, 人们对会计的反映职能比较重视, 而会计的另一个重要职能——会计监督却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本文从林业会计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目前林业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会计,会计监督,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李育才.中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丁然.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J].理论学习, 2006 (1)
[3].郭丽华等.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J].山东林业科技, 2004 (1)
[4].石道金, 冯迎春, 杨丽霞等.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20)
[5].江泽慧等.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1)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出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会计监督取得长足进步, 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 如出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管理松懈等现象。当前, 会计监督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 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本身就不完善, 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一系列会计监督问题。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对待新制度, 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 造成会计管理混乱。再者,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 比如, 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所以,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二)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企业的会计监督问题永远不会得到改善。在当前一些企业中, 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低等现象。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制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个别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 放弃职守, 或者知情不报、徇私舞弊, 或者监守自盗、以身试法, 导致大量的违法犯纪活动发生, 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 有效的应对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对策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 企业内部监督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会计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会计从业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助体制。《会计法》中对此随略提及但无相关实施细则。公众法律意识尤其上层领导意识淡薄, 因此实质上会计从业仍处于无法律保护状态。
二、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的对策
(一)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在会计监督体系中,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加强内控制度要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 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财产清查、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 明确单位内部的制度、要求和职责, 做到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单位内部监督的内容包括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对实际款项的监督、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账簿的监督。要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 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将内部监督与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等总和起来, 寓监督于管理之中, 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 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监督将无从谈起。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保证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完整, 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会计法》指出, 各单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法律赋予的应尽的义务,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 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 稍有不慎, 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 守法守德, 热爱本职工作, 熟悉财经法规, 依法客观公正地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爱岗敬业。
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 努力钻研业务, 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 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 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 依法把关守口;同时, 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 提高法制观念。
3. 依法办事。
一方面,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 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另一方面, 依法办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 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 客观公正。
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 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 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做好会计工作, 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 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 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 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会计工作的这一特点, 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 因此, 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 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 保守秘密。
会计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 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 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 这对被泄密的单位既不公正又很不利。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也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违法行为。因此, 作为会计人员, 应当确立泄密失德的观点, 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 不管在何时何地, 都要严守, 不得为一己私利而泄露。
(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 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 遵守会计法, 维护会计法, 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 才能说真话, 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贯彻实施, 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 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 促进廉正建设, 做到弊绝风清。
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 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 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 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 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 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因此, 要加快会计监督的建设,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杜绝会计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力度将会加强。在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的同时, 我们应加大对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 使之更好地为维护会计秩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 是企业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所在, 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从国际惯例来看, 会计信息的监督系统应由三部分构成, 即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因此, 应探讨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
关键词:会计信息,内部监督,对策
参考文献
[1]宋丽平.浅谈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吉林财政研究, 2004, (4) .
[2]姚庆.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J].企业经济, 2007, (10) .
[3]孔祥珍, 胡淑梅.论会计监督的完善与建设[J].商业经济, 2007, (6) .
[4]乔建荣.加强会计监督, 遏制财务造假[J].商业会计, 2007, (3) .
[5]黄艳.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08, (12) .
[6]廖文龙.议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J].会计之友, 2008, (1) .
[7]李明.关于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1) .
[8]黄斌.关于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和建议[J].现代商业, 2009, (26) .
[9]吴静, 李生荣.浅析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 2011, (14) .
试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一、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之一。由于会计法制的不健全使得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不到尊重。在实践中内部会计监督难以实施。近年来, 一些单位管理者为了局部和个人利益通常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采取违纪违法手段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虚增或调减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提供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时, 一些执法机构也从地方保护主义等狭隘的局部利益出发, 以各种理由和借口, 对一些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轻发落, 甚至不予处理。助长了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发展势头, 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通过会计核算、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会计考核等方法来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它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监督。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善, 但实际执行过程流于形式, 大多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 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效果并不理想, 导致内部监督弱化和缺失。首先, 由于会计是企业负责人任用的, 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都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 其利益关系往往依附于本企业和本企业负责人。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人”与单位利益具有一致性, 对单位所有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 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自己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制止企业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 可能会遭到领导的刁难, 甚至打击报复。其次,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更不能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始终。
3.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到位。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 银行、财政、审计、税务等均是《会计法》的监管执法部门, 但各部门的执法依据和监督目标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部门对会计信息的检查与审核是为了完成各自监督目标, 造成对单位会计监督容易出现多头监管、多部门同时干预, 甚至存在重复和冲突, 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 反而造成监督没有落到实处。此外,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社会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 必然会迎合委托人, 满足其不合理要求, 在办理会计报表审计、验资、破产清算等审计业务时出具了不恰当的验资和审计报告, 制造某些虚假的信息, 致使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严重地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加强会计监督是强化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 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 我国会计监督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 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具有鉴证性, 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补充规定;国家监督具有权威性, 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
1.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 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加快了会计法律体系建设的步伐, 应进一步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明确会计监督职责和权限,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纠。
2.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目前, 部分企业会计基础规范不健全, 会计人员分工中的职责不清, 内部管理混乱, 存在着乱挤乱摊成本, 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 资产不清、债务不实以及设置账外账等现象, 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导致监督能力弱化。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健就是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 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必须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防止经济腐败, 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 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国家监督力度。
加强国家监督力度, 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 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可以采用直接委派制的方式向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 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 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事务管理权与监督权, 监督企业经济活动, 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支出, 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与单位脱离, 把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挂起钩来, 实行奖励制度, 并制定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规范其行为, 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执法的自觉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的干预, 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加强外部监督。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 (审计) 师事务所, 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监督, 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和建立违法违纪问题举报制度, 规范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外部会计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采取新闻曝光、重新确定信用等级等措施, 增加企业会计人员违法违规的成本和风险, 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力度, 发挥会计惩罚机制的威慑力, 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整顿会计秩序, 净化会计环境。
综上所述, 加强会计监督, 既需要宏观环境的改善, 也需要微观运行的调整, 既要对表层现象进行治理, 更要对深层次的病源进行根治, 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综合工程, 集中各方面的力量, 才能攻克这一顽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 会计监督职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对策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国家监督力度以及加强社会监督。
摘要: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针对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对策强化会计监督,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关键词: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汤秀梅.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7)
[2].孔祥珍, 胡淑梅.论会计监督的完善与建设[J].商业经济, 2007 (6)
[3].乔建荣.加强会计监督, 遏制财务造假[J].商业会计, 2007 (3)
[4].何明霞.浅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J].经济问题, 2007 (3)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11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监督 对策
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1 会计人员不能适应会计监督的要求 ①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业务水平不高,很难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②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权限是领导所授予的,在行使会计监督权时要受到上级领导的约束和限制,很难独立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有待提高。一些会计人员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不顾法律和道德约束,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乃至贪污受贿。
1.1.2 内部审计效果不佳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缺乏内在动力;其次,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再次内部审计的内容日趋复杂。
1.1.3 会计监督的手段和方法有待改进 大部分企业主要是用电算化系统来代替手工记账、编制报表,极少企业能充分利用电算化系统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并且一些企业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依然保留着手工核算的形式,使得会计监督缺乏效率,而且不利于问题的发现,极大地限制了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1.2 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1.2.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不高,公信力不足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经济警察”,本应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然而从2001至2010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高达44例,这些审计失败的案例都说明了我国的民间审计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减弱;注册会计师缺乏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怀疑态度;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
1.2.2 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恶性竞争 ①会计事务所降低收费标准以招揽业务。为了扩展业务和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惜压低收费标准来招揽业务,而一些企业也不注重审计质量,“谁便宜就给谁审”,导致行业竞争缺乏秩序,收费混乱。②会计师事务所有目的地缩短审计时间。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成本效益的考量,有目的、不合理地缩短审计时间,造成了审计质量低下。③被审单位有选择地“购买”审计意见。一些被审单位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审计报告,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主动提高支付的审计费用,只要谁能开出被审单位需要的审计报告就给谁审,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利益的驱动,漠视审计风险,无视其他同行的利益,一味地迎合被审单位。
1.2.3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法律约束和有效监督 与英美等国家相比较,我国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轻,大多采取以警告和小额罚款为主的行政处罚,注册会计师基本不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活动主要受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检查,缺乏对潜在问题的预防,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难以对注册会计师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1.3 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
1.3.1 立法有待完善 我国法规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有如下规定:《会计法》四十三条,《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公司法》第二百零三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但总体来说,立法比较滞后,在具体操作执行环节缺乏明确的指导。
1.3.2 证监会职能有待加强 证监会的监督能力和工作效率亟待提高,证监会对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整改力度不足,证监会履行职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牵制。
2 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优化会计监督的环境
2.1.1 优化法制环境 第一,相关会计法规要与时俱进;第二,要加强各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不同法规对同一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出现偏差,并且要促进不同法规之间衔接;第三,要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第四,要加强对社会监督的法律约束。
2.1.2 优化职业环境 要完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确保会计和审计人员在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持证上岗,并且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定期考核,以确保会计、审计人员对新法规、新准则、新制度等有足够的了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行业自律意识。
2.1.3 优化会计技术环境 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沟通系统,便于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和网络化的管理。从定性化监督过渡到定量化监督。
2.2 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2.2.1 合理构建内部约束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正常施行 ①增强企业经营管理高层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监督约束。一方面,经营管理者应该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否依照法规和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更应加强自我监督约束,以身作则,不能独断专行,也不能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分权制衡的约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最终控制权;董事会由股东大会委派并对股东大会负责,聘任、考核经营者,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由股东大会委任,对董事会和经理进行监督;经理拥有经营管理权并且要受到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防止“一股独大”的现象出现。③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评价约束。明确不同岗位各会计人员的权责范围、工作内容,保证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使各项经济活动正常顺利进行。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评价约束。
2.2.2 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高层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反映内部控制实行效果的重要职责,强调内部审计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风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完善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2.3.1 规范民间审计监督机制 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监管,杜绝恶性竞争。
2.3.2 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应加大上市公司的配合程度,保证新闻媒体能够顺利进行采访,应尽快出台新闻法,对于新闻媒体的权责进行规定,增加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对于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举报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群众,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
2.4 完善政府会计监督机制
2.4.1 完善证监会职能 要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监察部门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展开调查,以期能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并且尽早打压违法犯罪的苗头。对考核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可采取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并派专门负责人员实行监督。
2.4.2 加强审计署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审计署应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以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呈现隐蔽性、深入性、技巧性的趋势,同时有效地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做出改正以规避风险。
2.4.3 施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为了增加企业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以对企业施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使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由国家财务部门从企业外部委派合格的会计人员或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工作,并且为了防止相关人员相互串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和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黄璐璐.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会计监督问题探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8.
[2]陈丽.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与会计监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王琳.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9.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12
会计对一个企业来说, 是很重要的, 有时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社会的经济活动也是越显复杂和多变, 对于会计的监督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企业的会计监督中还有很多问题, 会计监督工作不仅不能有效进行, 更是对企业的发展大为不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会计的又一职能———会计监督应运而生。为了使企业效益更上一层楼, 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1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会计监督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约束机制的不健全是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发挥的不利因素, 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经了深刻的变革, 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机制也在不断蜕变, 这些日新月异的改变, 但是关系到会计监督所需要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没有与之相适应, 导致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制约了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 不利于会计监督有效作用的发挥。
1.2 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有待加强的主要表现。内部控制的意识在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思想里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 所以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也不能很好的将其行之有效的执行到位。遇到问题之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内部控制进行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内部乱象丛生, 阻碍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1.3 会计监督工作被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由于政企分离,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很多方面都会有产生着矛盾和冲突, 企业的会计部门的人事聘用、薪资报酬都是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的, 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一般情况下是要服从企业管理者安排, 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就算是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会以管理者的指令为工作内容的大方向, 但是实际情况中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个人的私欲指使会计财务人员做假账或是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这些都不利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发挥, 独立的监督职能难以形成, 企业正常的秩序不能顺利进行, 所有者的利益会有所损失。
1.4 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是阻碍的作用。综合现代企业的人员, 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的现象, 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不但如此, 由于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 并且自身的法律知识不够, 监督观念也不强, 在对待会计这个职业的判断和管理能力上整体不强, 抗职业的风险能力欠缺, 企业会计工作能以胜任, 会计监督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另外, 起码的职业操守是一些会计人员所缺乏的, 与企业管理者狼狈为奸, 做假账、做虚假企业财务报告等一些违法的事件, 不仅使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形同虚设, 更是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 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步伐, 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 为企业会计监督的充分利用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随着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会计监督要更好地展开工作, 更离不开国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从国家立法的高度, 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法规, 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加快会计法律体系建设, 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规范、各项具体准则以及实施细则, 协调好各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强化会计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 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为加强企业会计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使企业会计监督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进一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现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仍然存在于部分企业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这就使得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这也滋生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正常、高效运转和维护财产物资、资金安全与完整以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在需要。因此企业应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 同时要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
2.3 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 充分明确企业的会计责任主体。
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 同时也是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最高领导者, 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的效果, 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 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新《会计法》要求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明确企业的会计责任主体, 负责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确保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依法履行他们的监督职责, 不得办理违章甚至违法的会计事项, 而对企业会计人员违章违法办理企业会计事项的企业负责人要交给相关部门予以相应的制裁和惩罚。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会计责任主体, 要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熟悉了解企业设计的相关法律规定,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 更是对企业负责, 同时更加有利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展开。
2.4 加强和提高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重视, 同时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的建设。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该重视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职业技能。定期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和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技能。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知法、懂法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奖励那些能够坚持原则、严格公正执法的会计人员, 对会计工作是一定的保障, 还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会计人员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应该加以鼓励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可以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目前, 我国会计监督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来进行解决和完善。相信在企业领导和会计自身不断努力下, 在社会不断的监督下, 会计监督工作会一步步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青.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0) .
[2]唐玮.加强企业会计监督[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