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理性经营(精选4篇)
信息服务理性经营 篇1
一、国际经贸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想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就要得到可靠地情报信息,国际经贸信息就是企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于企业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根据国际的形式对企业进行决策,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根据数据的统计近四十年来,因为信息收集不当,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失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近1.3万元的经济损失。信息的落后会造成我国的经济的大量损失,对于相关的国外已经淘汰的产品或者技术,由于信息收集的落后,我国还在延续使用,这就会造成经济资产引进的设备或者技术对生产起不到任何的帮助,产品堆积,无法出口,又无法售出,导致经济的巨大浪费,这就看出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经贸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二、国际经贸信息的收集过程
国际经贸的信息来源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进行发展是才会产生的,国际经贸信息中包括与一切经济贸易有关的活动和信息,是一个国家经济贸易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主要的收集过程可以分为:
1.内容
(1)国际经济市场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国际生产技术市场、国际上的商品市场、国际劳动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信息的收集。
(2)国际经营管理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国际上投资信息的收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信息、国际跨国经营的信息、国际咨询服务信息等信息的收集。
(3)国际上专利、产品、标准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就是通过现阶段国际上流通的产品的生产专利、生产标准和生产出的样品信息。
(4)国际各个大型企业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的是国际上各个领域比较代表性的大型企业的信息。
(5)国际经贸的法规法令以及政策,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对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的法规的变化,对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收集。
(6)世界各个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信息。
2.收集方法
(1)公开资料。公开资料就是指对于各个国家之间各个企业的经济贸易,从发表的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对于相关的信息要注意的是要关注每个国家每天的报刊信息,因为报纸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相关的信息会更加及时且更加的权威。比如:著名的美国《华尔街日报》,通过报刊上信息的分析,是各个海外市场的信息交流的重要来源。
(2)国际经济咨询机构。目前,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各个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咨询机构,机构中有着大量的专业金融人才,可以给相关的企业提供十分详细具体的信息研究报告。
(3)国际市场调查。利用市场调查的途径对信息进行相关的收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收集软性资料,另一种是硬性资料。软性资料主要是从企业的拜访人员进行获取,而硬性的资料就是从企业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的想法进行调查。
(4)国际联机数据库调查。通过国际联机商业的经济类数据库进行信息的检索,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了解现阶段国际市场的情况,通过国际上世界级范围的数据库进行调查,这也数据库每天都会收集世界的经济信息,能够及时的更新国际企业动态和对未来企业的经济预测等。
(5)各种商品会。很多国家地区会定期的召开一些商品的博览会、商品的交易会以及新产品的展览会等,这些商品会的召开是根据直接接触的方式来了解现阶段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加快企业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要立足于国际商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指的是一个企业想要获取世界经济贸易信息最大的信息来源,通过这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能够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贸总协定还能够协调多边的贸易谈判,对企业与国际市场进行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7)联合国。联合国中有的相关机构针对世界经济与主要国家的企业经济进行调查,经过统计、预测、分析的过程,通过机构的调查对国际商品市场进行产品的产量统计预测,对相关商品的贸易进行分析,为更多的国家提供资料。
三、国际经贸信息与企业的决策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也是经济资源中的一种,企业的决策首先要注意到信息的灵通性,要注意一个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收集,使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决策。建立一个信息的收集系统,对国际经贸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经过统一的布置和预测,对企业的决策起到辅助的作用,国际经贸信息的收集要做到及时、准确,利用好个方面渠道获取信息,提升信息收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对自身进行完善,有助于企业信息的收集的专业性。通过合理的制度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根据企业目前的需要进行筛选整理,使国际经贸信息为我所应。
四、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命脉,通过相应的信息获取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使决策更加的具有信服力,对企业的发展和立足于国际市场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亚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制度影响与主体结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范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谢孟军.目的国制度对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信息服务理性经营 篇2
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要申请ICP证吗?ICP证主要针对的是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换句话说,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是需要办理ICP的。ICP证又称ICP经营许可证或是互联网经营许可证,该项资质主要针对的是经营性网站,依据国家规定但凡经营性网站是必须要办理ICP证的,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了,ICP证的申请机构是地方通信管理局。
具备下列条件的公司才有资格申请ICP证:
1、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注册资金应在100万或者100万以上的公司。
2、有与开发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3、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4、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5、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6、涉及到ICP管理办法中规定须要前置审批的信息服务内容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信息服务理性经营 篇3
关键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据包络分析,BCC模型,经营效率
从2000-2012年, 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增长了46.34倍。软件产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营效率的高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最基本的指标。上市公司是行业的翘首, 以其为研究对象, 分析和评价经营效率具有典型意义。
一、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在进行具体样本选择时, 首先剔除了2010-2012年期间冠有ST和*ST的部分软件类上市公司;其次, 为了便于数据的处理, 剔除了在研究期内产出指标为负的公司;最后, 剔除了部分样本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 本文选定了3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参考了相关文献并考虑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高智力密集型、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 最终选定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在职员工人数和研发费用作为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研究期间为2010-2012年, 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万得数据库。
二、201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中的投入导向型BCC模型, 该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 给定产出的状态下, 通过对投入冗余的调节来实现决策单元 (DMU) 的相对有效性。样本公司的具体效率值如表1所示。
1. 综合效率值两极分化
通过测算发现, 2012年, 32家上市公司中规模报酬递增的占34%, 递减的占16%, 不变的占50%, 总共有15家公司技术效率为1, 达到了DEA有效。对于非DEA有效的20家公司可以通过投入变量的调整来提高其综合效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901,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减少9.9%的投入使其整体达到有效率的生产。样本企业中有两家的综合效率值低于0.7, 分别为同花顺 (0.670) 和川大智胜 (0.530) 。这表明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中, 综合效率值存在着两极现象。
2. 总体处于规模经济
样本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66, 中位数为1, 标准差为0.073, 并且达到纯技术效率最优状态的企业有25家, 占样本总数的78.13%, 表明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水平较为理想。样本总体规模效率均值为0.934, 总体也处于规模经济状态。对于那些规模效率虽然达到了1, 但纯技术效率没有达到1的, 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或技术水平使自身的规模效率最优化。
3. 规模报酬递减企业较少
BCC模型将DMU的规模报酬分成规模报酬递增 (irs) 、规模报酬递减 (drs) 和规模报酬不变三种类型。2012年, 32家上市公司中规模报酬递增的占34%, 递减的占16%, 不变的占50%。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的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数量要远多于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公司数量。这说明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多处于良好的生产规模下, 并且整个行业的发展状态也比较不错。国脉科技、北纬通信、科大讯飞、川大智胜等11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公司综合效率普遍比较靠后, 可以结合自身状况, 适度扩大企业规模, 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来获取更多的规模收益, 降低投入要素的平均成本。而南天信息、启明信息、神州泰岳、中国软件、宝信股份五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公司, 应该着力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内部自身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对无效DEA的改进
DEA不光对DMU进行有效性的相对评价, 并且还对那些处于非DEA有效的企业给出了改进依据和达到有效状态的目标值。非DEA有效公司改进后的目标值如表2所示。将表2与各企业的原始值对比后发现, 多数非DEA有效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 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 要求它们提高对现有资产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企业管理效率。
四、2010-201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纵向分析
1. 综合效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远光软件、石基信息、久其软件、亿阳信通、国电南瑞、金证股份、恒生电子、中电广通、综艺股份9家公司3年的综合效率值均为1, 说明这9家公司的经营效率比较稳定, 并处于最优生产状态。海隆软件、银江股份、华胜天成3家在研究期间内有2年达到了DEA有效状态, 另外一家的综合效率虽然没有达到1, 但是均在0.9以上。信雅达、东华软件、网宿科技、中国软件和神州泰岳5家的综合效率均达到过1。从总体来看, 对比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2012年都有所增长。从综合效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看, 3年间样本的平均值逐步变大, 标准差进一步变小, 说明各决策单元的经营效率在逐年提高, 并且经营效率之间的离散程度也逐渐减少。
2. 纯技术效率分析
在32家上市公司中, 有20家公司的3年纯技术效率值均为1。纯技术效率是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人才是企业进行科研创新活动的基础。虽然企业的在职员工数量不仅包括了技术人员, 还包括了管理人员等, 但是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 公司技术人员还是占了大多数。因此, 在职员工数量也能够反映企业的人才规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和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足够的企业研发投入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 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长久生存的根本, 企业势必会相当重视科研。所以大多数公司的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有效的生产前沿面上就不足为奇。3年纯技术效率平均值汇总如表4所示。
3. 规模效率分析
结合表3、表4与表5, 可以看出, 有9家企业连续保持了3年DEA有效, 说明他们无论从管理、科技和规模等各个角度都已经达到了最有效的生产状态。而对那些纯技术效率值为1的企业而言, 影响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的规模效率未能达到最优状态。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运用DEA法的BCC模型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后, 研究发现我国软件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分布状况存在两级现象, 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影响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的规模效率未能达到最优状态。针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企业技术进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 我国软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应用软件领域, 在核心技术领域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比较少。国外大量的高科技软件产品的大量涌入和垄断造成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相对退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市场发展, 是其生存和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
2. 加强人才培养, 吸引高端人才
人才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针对我国软件人才的现实需求, 高端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校企联手, 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新型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是一大重要途径。企业自身也须重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培训, 培养人才。另外, 企业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 还须完善人才的选拔激励机制, 整合企业人才优势。政府也应创造相应宽松的环境, 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发展。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规模优势
在对于非DEA有效的企业的改进中发现, 大多数企业存在明显的投入冗余状况。对这些企业而言, 应提高现有资源和资产的利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多, 规模不大, 与国外相关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差。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承接海外业务,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政府应积极引导进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此外创建软件名城, 打造软件产业园区, 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实力, 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晓唯, 白芸.我国环境服务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 (4) :89-94.
[2]杨波.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1) :52-61.
[3]卫海英, 骆紫薇.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管理, 2012 (1) :73-84.
[4]王美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 2013 (3) :75-79.
[5]林秀梅, 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3) :56-61.
信息服务理性经营 篇4
旅办发〔2015〕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和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制度,我局制定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办法》在推进旅游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旅游法》第六条、第一百零八条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诚信经营做出了规定。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对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将其作为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
二、认真做好不良信息的管理工作,发挥《办法》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旅游市场秩序失范,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本《办法》通过公示惩戒方式,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形成倒逼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畅通信息采集渠道。做好不良信息的填报、公示及相关管理工作,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三、积极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诚信服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注重将惩戒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办法》的实施、宣传,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与市场规则,规范经营行为、履约行为、服务行为,推动全行业以诚取信、以信取胜,促进旅游业健康长远发展。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宣传、贯彻和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至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
2015年7月17日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监督合力,约束违法失信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包括旅行社、景区以及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信息。
第三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旅游主管部门举报、提供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线索。
第四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采集、公示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按照依法公开、客观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予以公布。
第六条 具有下列不良信息之一的,应当依本办法公开:
(一)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
(二)旅游经营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属于旅游经营者主要责任的;
(三)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权、违约行为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全部或者主要民事责任,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
(四)旅游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
(五)旅游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损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
(六)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七)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布的事项包括所涉及的旅游经营者或从业人员的名称(姓名)、许可证号(执业证号)、营业地址、法定代表人、违法违规或事故等事由、行政处罚决定和投诉处理结果、信息公布起止日期等内容。
第八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渠道采集不良信息,并对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第九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在政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公告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政务网站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诚信网”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第十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采集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在获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并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填报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所对应的决定或者行为经法定程序撤销、变更的,省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在“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删除、修改该不良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为基础的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三条 公布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公示期限为两年。
公示期限届满,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查询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对有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的不良信息后,供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对具有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检查、暗访、责令整改等措施,实施有效监管。
第十六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行政许可申请、旅游经营业务申请或者其他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申请时,应当查阅申请人是否在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中。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认定的旅游主管部门提交异议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旅游主管部门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做出答复。旅游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予以纠正。
异议处理期间,不影响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公示和管理。
第十八条 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各省(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7月17日起施行。
附件:
1.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一)
http:///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7177.docx
2.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二)
http:///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1486.docx
3.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