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精读课教学

2024-07-28

英语精读课教学(共12篇)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1

引言

目前, 我国外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 大中小学校英语教育相互脱节, 特别是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中学的外语教育并不重视听说教学, 忽视了外语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语言交际的功能意义, 造成“哑巴英语”现象。进入大学, 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面对更高起点的英语精读课教学, 不知道要学什么和怎么学。课堂上老师全英教学, 学生听不懂, 张口说不出, 感到很难适应, 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体会师生双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明确学习目的, 建立自信心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所有课程的基础,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科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获得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为英语高级阅读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输, 而更侧重于激发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也就是对所学专业科目的好恶情感) 。所以在新生入学之初, 老师应结合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等向学生说明, 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动机和目的。而后, 老师应介绍所用教材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 教学中结合趣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2. 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依赖牢固的语言基础。语音、词汇、语法等是基础, 然后过渡到篇章教学, 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 语言教学应注重基础, 循序渐进。

2.1 语音教学

大纲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音标和单词发音要正确、清晰;语句和篇章语音语调流利、起伏合理, 并能够熟练、流利的朗读。针对发音参差不齐的大一新生, 纠正新生的错误读音是非常必要的。因此, 应逐个教授音标的发音要领, 就单词的读音、音节的划分、连读、辅音连缀和清辅音的浊化问题, 句子的意群的划分和停顿等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适时地给予纠正。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 通过课前演讲、单词和课文的阅读、口头练习等具体的教学环节, 将语音的纠正和强化始终贯穿其中,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成对子”进行阅读, 纠正彼此的发音。

2.2 词汇教学

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新生一接触到精读课文, 常常反映生词太多。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语言的的本质特征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 词汇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系统原则。在词汇教学中, 充分重视各个单词之间在各种系统内关系。

(2) 交际原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交际, 教学中词汇的学习尽可能在实际的语境中加以运用。

(3) 文化原则。语言的底座是文化, 词汇结构、词义的结构和搭配无不打上该语言社团文化的烙印。在词汇教学中应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的处理,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 认知原则。在精读课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母语和英语词汇都有一定的基础, 一定程度上的比较和分析对外语词汇的学习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5) 情感原则。在词汇教学中, 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精读课教学中, 应对词的结构 (包括语音) 、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 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及相关的词汇学习延伸到更多相关词汇学习和掌握。

2.3 语法教学

语法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是构成语段来表示意义和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尽管英语课堂教学中语法已从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退到辅助的地位, 且大多数语法现象在中学课本里已经出现, 但大学教材里出现的语法现象比中学所学语法要复杂得多。在大学阶段, 语法教学要在中学所学的语法基础上, 介绍一些新的语法项目, 填补中学的空白。在精读课教学中, 语法知识的讲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从词汇学习到句法分析, 从逻辑和修辞到篇章讲解。精读课教学中, 针对比较复杂的长句和难句, 可以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掌握其精髓, 提高教学效果。

2.4 篇章分析与语言教学

选择阅读的文章, 应该长度合理, 难易适中, 适合朗读、模仿、复述、讨论, 风格技巧多样, 体裁广泛;从内容方面来讲, 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英语精读教学中, 教学双方课前要做好准备。老师只对课文的难点进行精讲, 学生课前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相关词汇要借助于工具书进行查阅和学习, 若时间允许, 还可背诵课文中描写比较好的段落。老师在进行篇章教学之前, 首先要对作者的相关知识和语篇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然后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 归纳出各段落的主题含义;再对课文作深层分析, 比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 文中所涉及的各种文化现象等,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结束语

精读课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 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 又是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目的, 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英语精读课教学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多层次的教学实践, 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和技能, 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 开阔他们的视野,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判断的能力, 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培敏:《现代大学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9

[2].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1996.10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2

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汤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测试通过率的提升,不能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而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测试促进教学,以测试促进教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测试的融合。

关键词:英语专业测试;精读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56-02

全国英语专业考试(TestforEnglishMajors,简称TEM)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已学习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新版)》[2]所确定的各项目标。TEM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分为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以来,参加测试的学校越来越多,各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也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英语精读课具有课节多、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与学、教与考相结合,掌握新的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不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平时与精读课相关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此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对加强英语精读课教学、提高专业测试的过级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学

英语精读课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

1.基础英语教学:测试之根基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要进行两年,是学生大一、大二最为重要的一门课。以本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源深、虞苏美和邹为诚编写的《综合英语教程》。这套教材我们选用1―4册,每一册里包含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对学生的训练项目分为语音、语法、词汇、段落、篇章分析讲解、阅读理解及赏析、写作训练。这样在每节课中,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的训练。

(l)语音方面。由于师范院校的特点,我们对于语音教学抓得很严格。刚入学的学生要从单音练起,使学生逐步正确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及轻重变化;掌握语流中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掌握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发音正确,掌握朗读、说话节奏,掌握语流中语音的变化规律,语调、语流较自然等要求。对学生语流语感语调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语法方面。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语法,在遣词造句做文章的时候能够符合规范,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和习惯。这部分是专业四级测试中学生认为得分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教师要求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单元里出现的不同的语法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并配以适量的练习,尽量做到练的题型全面,难易度与专业测试一致。

(3)词汇方面。与语法部分相同,词汇的测试在专业四级测试中集中出现在单项选择部分,主要是以同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形容词、动词应该进行重点讲解,将意思相近的、词形相近的单词进行比较对比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常积累多积累,逐渐做到熟练运用3000―5000个常用词。

(4)阅读方面。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不易读懂,即便读懂了也经常在几个答案中举棋不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段落 篇章的分析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常用的表述方法,以此来分析考题常出现的部分,研究答题的技巧。在英语专业测试中,阅读部分都有时间的限制,好多学生苦于答不完卷。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拿出课文中的适当的段落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2.高级英语教学:测试之重心

“高级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技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校选用的是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二册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是不同体裁的当代英语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基础阶段所习得的基本语法体系和词,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高难复杂英语文体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背景,加深、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不仅对语句进行分析,还要对 篇章的结构、文体进行分析。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册为例。这本教材里编排了英语中的主要文体,第一课TheMiddleEastemBazaar,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描写性的文章。第二课Hirosluma则是一篇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有非常明确的线索。第三课ShipsintheDesert又是不可多得的好议论文,条理十分清晰。第五课展示了丘吉尔演讲中的精辟的语言和大段的排比,将一篇生动的演讲稿展现给了学生。第十五课是一篇寓意深刻、饱含哲理的日志NoSignpostsintheSea,让学生有机会去区别日志与日记的不同。讲解文章时应讲解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所使用的文体特点以及使用的范围。

(2)英汉互译训练。英汉互译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翻译功夫的训练不在一天两天,是一个对语言长期积累并且熟练运用的过程,要想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高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精美段落,教师可以将这些段落拿出来与学生一起进行翻译,来探讨某些词的哪种译法、某些句子的哪种表述方法最为恰当。通过这些实战练习和反复的研究讨论,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翻译技巧,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翻译的目标。

(3)写作训练。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写作占的比例也很大。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体较全面。教师可以结合每课的文体,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列出写作提纲,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全篇文章写作。教师批改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或是同学之间互改,将每一篇文章都写到最好,可以作为今后测试中参考的范文。

二、教学改革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改

1.将教学评估体系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采用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已设计完成的《英语精读教学及测试评估系统》软件,将教学评估体系应用于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将平时的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整理,本着效度和信度两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语言测试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此来推动教学与专业测试的融合,以专业测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长时间的跟踪测评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于英语专业课教学和专业测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并且收效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如果将教学与测试相结合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应该是应对英语测试的最为适宜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易于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设计出许多的.教学活动,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测试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训练,如词汇练习、翻译训练等,教师设计出难易度适当的练习任务,并赋予适当的趣味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点。它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甚至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弥补传统教学诸多方面的不足。精读课教学涉猎面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精读课中应用将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对英语专业测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听力训练中,通过计算机将音频材料进行播放,音质清晰,每次课都可以进行十分钟的集中练习。长此以往,听力理解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单选的测试训练亦是如此,可以将题目一一投到屏幕上,既能提高训练的速度,又能方便教师的讲解。所以,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精读课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测试成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学能够提高测试的合格率,而科学合理的测试又可以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教授所说的:“测试通过率的提升,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而不是靠一味地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可见,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向平时的每一堂课要效率,让学生拥有丰厚的语言功底,定能在专业测试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l]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课 教学 交际原则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交往越来越多,语言的运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对其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也越发重要。大学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传统教学法重视都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被重视,因此,交际原则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必不可少,交际性教学是精读教学的必要手段。

一、交际原则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简析

1.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指语言使用者依据社会情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包括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语篇能力和语言能力。除语言能力以外,其他三种能力都与语言的使用有关,可以称为语用能力。因此,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好,但语用能力较差。

2.运用交际原则的必要性。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了英语交际模式的中国式,这种交际模式往往会导致中国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谓中国式英语的交际模式就是根据汉语的语言规则和思维模式将英文单词逐字套入,这样造出的英文句子无疑是有问题的。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产生,就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教学中运用交际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的精读课堂中运用交际原则进行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对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利。在语言学以及语言教学中,交际理论是一个重要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其研究重点语言是交际行为,基于语言形式、社会文化特征的研究,重点关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语义特征、功能意念以及语用特点,将语言研究以及教学模式转向动态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过程性研究模式和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传统模式基于结构主义理论,以读写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核心,教出来的学生语言能力很强,但语用能力很弱,往往不能流利的进行交际。因此,为了改变目前学生读写能力高,交际能力低的失衡状况,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交际原则,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机会,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运用交际原则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交际原则的运用

1.在教材中运用交际原则。教材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工具,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运用交际原则,需要从教材开始,不断优化教材。

(1)选取教材时应当注意运用交际原则。《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 English》北京外国语学院胡文仲等主编)注意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恰当结合了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以我国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如果选用这种类型的教材,就可以从教材本身反射出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和优化。教材的选取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也会将一本好的教材变成一本死板的收效甚微的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根据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调整,将与教材有关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安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际话题和交际情境。

2.改变以教师为本的传统观念。目前,教育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重要指导观念,以交际原则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出:教师是语言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以为学生提供交际环境和交际机会为己任,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流利的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课堂教学中,交际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担任一种倾听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交际活动的主体。大学英语精读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因此,大学生在精读课堂上是语言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教师改变以教师为本的传统观念,必须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重视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自由的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体验,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当认真聆听,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话。

3.运用交际原则导入教学环节。文化与语言有着紧密的关联,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有所了解,大学英语教学同样也离不开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必须了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新时期以大学生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提前让学生自己查阅,再让学生上课用英语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以交际原则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4.运用交际原则设计游戏。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比较沉闷,通常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偶尔会有个别学生进行程式化的发言,教学活动十分死板,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交际原则适当的设计一些游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几个学生在路上偶遇,便相约去游乐场游玩,几个同学一边走,一边商讨玩那些项目以及玩的顺序,当学生遇到某些表达有困难的地方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或提示学生用较为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代替。

5.运用交际原则学习课文。大学生有着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总结课文,并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英语描述出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再经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加强学生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6.运用交际原则巩固学习。巩固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学习。(1)课后辩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选取一些适当的话题,鼓励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2)改编课文,进行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改编,分角色进行扮演,让课堂更加活跃,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写作练习。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基础扎实的条件下才能趋近完美,因此,写作练习必不可少,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定期写作,并针对习作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情调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新阶段,在大学英语的精读课教学中,应当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交际原则运用进来,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着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当合理的运用交际原则,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地方,将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变成一种高效的、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志坚.试论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交际原则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51.

[2]张建青.谈交际原则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5,04:77-80.

[3]刘萍.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交际原则应用分析[J].时代教育,2013,13:142.

[4]王金玲.交际原则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4:97-99.

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 篇4

Urquhar和Weir(1998)将二语阅读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 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 认知策略包括:速度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 ( 区分主旨与细节 、 命题推理 、 语用推理 、 转移 、 意译 、 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1]。

对于学生讲,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读者和语篇互动的一个交际过程,是听说和写作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学习单词的用法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或习语的意思,寻读、略读、归纳推理判断,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通过精读课的学习,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应得到提高,学习策略有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最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均得到提高[2]。

在精读课教学中, 教师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精读课堂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的授课模式,而应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3]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点的同时,还应将文章作为整体,学习语篇的组织与衔接[4],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思考, 学生可提高思辨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各种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例如任务教学法、语篇教学法[5]等。 精读课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 即读前设计及策略、读中设计及策略、读后策略和阅读评价。

一、读前设计及策略

1.学生分享 。 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就与课文内容相关话题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并要求在正式上课前做PPT展示。 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二课的主题是西方文化与经济的入侵。 课前学生要搜集与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的资料。 课上学生们分别介绍了麦当劳、沃尔玛、宝洁等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其对中国的影响。 这一环节不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练就英语表达能力,更使精读课内容精彩。 同时学生可以分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表达、文化背景知识,为顺利进行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2.头脑风暴 。 对题目 (包括副标题 )和突出信息 (作者每段 小标题、文章中大写、黑体、斜体、人名、图片、图标或数字等)快速浏览,并进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作者观点及写作思路并根据学生自身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提出他们对主题的观点和态度,可采用围坐的方式,便于大家讨论。

3.快速阅读 。 学生应在头脑风暴中确立好图示的指导下快速浏览每段第一句话(或前两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7]。 同时教师应针对各段的主旨及部分细节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给出答案。 精读教学要将快速阅读与仔细阅读融为一体。

4.词汇准备。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应掌握必要的词汇,以减轻他们阅读时的难度。 精读教材一般都会在课文后列出生词及解释,部分教材会在课文前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 对于这些词汇, 学生可以课下预习, 教师在课上更应教与学生正确识记词汇的方法和策略。 在单词教学中, 教师不应只强调单词的发音及含义,实际上每个单词都应从多个方面学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单词制成词汇卡片,卡片上包括单词的拼写、发音、词性、 词义、英英解释、构词规则、使用范围、内涵意义、文化内涵、常见搭配(习语)、语法使用(如enjoylovehope后加不定式还是-ing形式)、同义词、近义词、形近词及其在句子中的使用等。

第1和2步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主题的信息, 开启大脑的认知功能。第3步帮助学生构建语篇框架,从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 最后第4步,为学生阅读做好必要的词汇准备。

二、读时设计及策略

在阅读中,教师不能只拘泥单词、语法和句意的解释,更应将语篇分析与语言点讲解相结合,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与结构、各段落间的衔接,从总体上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一过程中涉及的阅读策略包括:

1.语言点处理 。 传统的教授单词和语法的阅读教学方法保守非议,笔者认为精读课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应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教学生如何处理新词与习惯表达、 学习复杂的语法知识,词汇和语法教学是为理解句子含义,最终为理解语篇服务,绝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在阅读前, 学生已经通过读前的准备学习了大部分生词与文中关键词,如再次遇到新词,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忽略。 从文章中猜测词义的方法包括:利用下句话出现的定义猜词;利用单词前后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猜测;利用标点符号、 定语从句或例子猜测;根据构词法(词根、前缀、后缀)猜测。 教师除讲解和让学生操练重点语法点外, 还应介绍翻译与paraphrase的技巧 。

2.语篇处理 。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 (Halliday)认为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篇分析要从宏观结构入手, 从语义和形式去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连续手段。 语篇的衔接手段借助语法手段、词汇手段来实现其整体结构的粘合[8]。 关于语篇结构,多数人认为,英语中有以三种基本的关系结构:一般与特殊(general and particular) 或特殊到一般、递进(progression)和相容(compatibility),了解这三种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在阅读中, 学生要了解文章主旨及每段的主要含义,并列出outline,注意句子与段落之间的联系、段落之间的衔接。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利用推理,推测和把握未知信息。

3.文化知识拓展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不同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语言学习者必然会遇到所学语言的习语、宗教文化、社交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民族心里和民俗文化。 遇到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句子或文章时,教师要对此进行精确讲解,并对比汉语和英语所承载文化的异同,鼓励学生思考文化差异。 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的第二课The Woods Were Tossing With Jewels, 讲的是在美国西进运动中,一家人赶往美国西部安家的故事。 教师就在讲解课文中和同学们一起仔细分析美国的西进运动, 结合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西部牛仔及西部片来讲解,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比西进运动与中国的开发大西北之间的异同。 如此一来,学生对文章背后的文化有了立体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4.阅读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精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输入足够的词汇量、语法、概念、观点、文化等,为口语和写作输出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针对文章内某一事实或观点进行讨论,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5.仿写 。 仿写分为句型仿写和结构仿写 ,句型仿写在读时进行。 调查发现, 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使用常见的几种简单句 (以主谓宾句式为主 )和简单的从句 ,句式结构变化不够多样 。 因此,在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模拟原句的结构和语法进行仿写。 例如精读第一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not because English is easy.True,genders are simple.But the verbs tends to be irregular,the grammar bizarre and the match between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 nightmare.” 这是并列句中出现省略的情况,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很少使用这样的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写出了:“In the future,there will be no pollution.The sky will be blue again,the air fresh and water clear.”句型仿写是针对语言点的练习,而结构仿写是针对语篇的练习, 句型仿写可以在一个段落或整篇文章分析完成后进行。 关于语篇结构,多数人认为,英语中有以三种基本的关系结构:一般与特殊(general and particular)或特殊到一般、递进(progression)和相容 (compatibility)。 经过仿写 ,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变换句型,使用复杂句型,文章结构也更清晰、合理。

6.思辨能力的培养。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思维不断与作者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学生通过预测,推断文章下文内容。如果预测准确,阅读效率会事半功倍,如果预测有偏差,学生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推理,紧跟作者思维[9]。 教师还可让学生结成小组, 共同讨论文章内容及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综合、推测、检验、 评价等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证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读后策略及阅读评价

阅读后的活动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的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过程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和吸收, 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读后策略包括检查对文章中生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复述文章内容(也可通过角色扮演、 采访等多种形式灵活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文章总体思路和结构,挖掘各段之间内容及形式上的联系, 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看法(辩论等)、写读后感和结构仿写等。

阅读活动的评价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学生自评和互评及教师评价。 学生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阅读学习情况,包括单词、 语法、课文含义、阅读策略的使用等进行自评和互评[9]。

四、结语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5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作为英语语言教学之一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更离不开文化的`渗透.本文就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和意义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 者:郑月波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精读课教学 文化渗透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6

关键词:认知教学法;大学英语精读课;局限;特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及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而精读课则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认知教学法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它帮助学生把语言材料和本人的生活与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一、认知教学法的概况

认知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Carroll提出的。它有坚实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认为“第二种语言是一种知识的整体,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它的各种语音、语法和词汇形式的学习和分析,从而,对这些形式获得的意识的控制的过程。”即认知教学法是使学生在相当程度上认识和控制语言的结构。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它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

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文化背景的陌生。

(三)词汇量不足。

(四)理解力不强。

(五)知识面狭隘。

三、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应用中的特征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知道学生从阅读中发下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习的智力,尽量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情景,使其熟悉英语的语言规则。让学生参与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交际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能经常使用英语交流,从而练习英语语言的规则。

(三)注重理解,反对死记硬背。

(四)主张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声音与文字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相辅相成。要求发挥全部感官的作用,耳要听、口要说、眼要看、手要写,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拓展背景知识。语言教育学家拉多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用语言都体现着该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人们的一言一行也总是受该文化模式的制约,因此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学生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允许学生的语言错误。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照“假设—验证—纠正”过程进行的,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必然的,不能过分要求学生。

四、教学方式

认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方式有:知识扩展、情景教学、表演角色练习、讨论课文内容、口头报告、讨论、表演角色练习、语言游戏等等。

(一)知识扩展: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简单有趣的读物或从网上下载,从报纸杂志上摘取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抽出一段时间联系文章介绍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背景文化,帮助学生消除文化障碍,让学生自己体会、比较其内在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单纯记忆。

(二)情景教学:用各种导入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学习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英语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兴趣,进入英语的思维状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等课堂交际活动,这样有助于是学生处在一种更轻松的氛围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

(三)表演角色练习:让每个学生分别参与其中的一个角色,让其不知不觉进入文章当中,通过人物对话加深阅读理解,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体会课文的内容。

(四)口头报告:在经过讨论、分析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报告讨论结果,从而提高学生概括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加深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语言游戏:利用英语中的同音同义单词玩游戏,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在比较中理解记忆,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认知法教学的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的运用,可以将图片、视频及音频完美结合,营造一种多元的教学环境,丰富使用英语交流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教学法的应用让英语精读变得更生动形象,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

认知教学法在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了解到语言是可以欣赏的,也可以与自己的母语相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感悟阅读作品,在不同的氛围中,将别国文化与阅读相结合,将技巧和创造性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此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总之,认知教学法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不仅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值得尝试,更是适用于广泛的语言学习。在认知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是引导者,他计划、指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是策划者,他负责项目的整体计划,但把具体参数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处理;教师是帮助者,他要在学习过程中提示任务、提醒障碍,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方法。这种教学法适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精读课教学的现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以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依托,深度挖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更自由、更享受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阅读优势。

相信经过不断地创造和摸索,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得到更加显著教学效果,并培养出更多更具有高语言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我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法探究 篇7

精读课是大学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过去几十年里, 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法, 把重点放在语音、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点的分析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 精读课的教学法应与时俱进, 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交际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交际法侧重于发挥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在我校实施交际法的局限性

交际教学法顺应时代的发展, 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各校教学实际情况不同, 交际法的实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一) 受教者

1、基础差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学生只注重语法的学习, 导致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很薄弱, 尤其是听、说两项基本语言技能。学生发音不准, 词汇量太小, 不能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交际训练, 其结果很不理想。往往是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有所收获, 其他学生收获甚微。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受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限制, 教师很难有效组织口语交际活动。

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过度依赖老师

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还没转变过来, 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 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虽然他们已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 但还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仍寄望于教师的课上讲解。对大一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 70%以上的学生要求老师上课应侧重讲解单词、词组和语法。这说明学生依然保持了高中的学习方法, 没有掌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重点。

3、学习积极性

我校是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院校, 很多英语专业学生本想以英语专业为跳板, 调剂到医学专业。但事实上调剂相当困难。他们被迫学英语, 自然对英语不感兴趣, 更无积极性可言。另外, 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和勇气, 怕出错。越怕出错, 越不敢开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很有难度。

4、应试

国内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普遍以四、八级的通过率作为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教师及学生均不能无视考试的压力。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而最终考核只考察学生听读写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并未被纳入必考范畴。四、八级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奋斗的目标, 对教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这种应试教学使我们考什么, 教什么, 学什么, 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变得无关紧要了。

(二) 授教者

1、角色的转变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交际法主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语言信息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和参与者, 同时也是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者。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课堂活动, 还要在心理上帮助和支持学生。事实上, 教师课堂中的这种角色转换并未实现。在我校, 精读课的老师依然是课前精心备课, 广泛查阅资料;课堂上, 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 从课文背景知识、作者介绍到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语篇分析和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详细讲解。

2、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本身的素质也给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首先, 交际法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交际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交际水平, 因为交际活动不仅涉及语言的运用也包含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 教师要能指导学生, 必须具备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还需具有表演才能, 风趣幽默地给学生演示各种语言, 活跃课堂气氛。受多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外语教师知识单一。除了教材, 对其他方面了解很少。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大纲的限制

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而以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 还不能完全按照交际法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进度, 教学要求等客观上也不允许教师在撇开大纲的情况下, 完全按照交际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2、教材

目前我校英语专业使用教材是由杨立民等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这套教材虽然选材广泛, 内容新颖, 趣味性强, 但笔者认为编者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编写的。这套教材缺乏对外国风情、文化背景介绍, 而且每课都配有大量的练习, 较重视语音基本功的训练, 强调语法、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 不适合作为实施交际法的教材使用。

3、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在西方国家, 英语是日常交际的必需条件。而我们的母语是汉语, 英语在社会中并非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通常英语学习只发生在课堂上。学生与目的语接触非常少, 也很少有课外使用的机会, 缺少有利的学习环境。由于是医学院校, 我校缺乏说英语的环境, 虽然开设有英语角等第二课堂, 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五、适合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不可否认交际法具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但是通过以上分析, 在我校实施交际法还存在很多困难。传统教学法虽然备受质疑, 但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语法和语言点的分析、讲解, 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经过细致的学习, 语言基本功扎实, 语法知识牢固。

基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不能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法, 也不能全盘接受交际教学法。应该各取所长, 为我所用。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传授语言知识, 用交际法进行训练。采用传统教学法加强对学生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训练。如可让学生用英语解释词语和句子, 分析文章的总体布局、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挖掘深层意义。在练习中, 可借鉴交际教学法。如课前十分钟可进行free talk,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可进行课文问答, 复述课文, 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中心思想等等。课下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英语演讲赛、举办英语角等。

六、小结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兼顾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均衡发展,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

摘要: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各具优缺点。本文基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阐述了精读课教学实践中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局限性, 探讨适合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法。

关键词:现状,交际教学法,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3]张益民:“刍议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

[4]C.J.Brumfit, K.Johnson:“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探索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新模式 篇8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内掀起了一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浪潮, 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从现实状况来看, 对于大学英语主干课程的英语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

1.1 大学英语课堂形式单一, 上课程序化、模式化

综观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不难发现, 虽然革新的理念倡导了很多年, 但是许多高校仍在沿用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 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1.2 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

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笔者认为, 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当体现在勇于破除传统教学模式, 敢于推陈出新, 应对挑战。既立足课堂教学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 大胆灵活的选取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摈弃旧的认为英语教学科研是做无用功的观念, 吸收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论证和完善。

1.3 长久来形成的英语教学环境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

我国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环境最终深刻地影响并妨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迫使家长、教师甚至学生仍然把英语考试成绩当成第一位的。这样的现状其结果是老师依然满堂灌, 学生依然埋头死记硬背, 习惯于沉默死板的英语课堂。到大学以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必然深刻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氛围。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转变思想, 帮助他们“反客为主”。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读课是以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 要求掌握的内容多, 且课文的题材、体裁各异, 篇章布局和语言表达方式也迥然不同, 这就给师生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精读教学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精读课教学质量, 教师不能只把自己看成是主动输出方, 而学生只是被动输入方。事实上, 随着教学重点向语言交际功能的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灌输方法已显过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发挥主导作用外, 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对授课的重点、难点, 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达到这一目标, 课堂讨论、提问、精讲多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践语篇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精读课应该是以教授语言使用、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 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传统的精读课教学大部分把重点放在词和句子上, 将一篇文章中的重点词和词组的意义、用法、搭配关系讲得透彻明了, 又通过语法关系来分析句子等。教学方法一般是逐词逐句的讲解, 这样做学生看到的实际上不是整篇文章, 而是一个个被分割开来的句子。从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来看, 这样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停留在词、句分析上的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能力训练, 忽视了语篇水平上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 必须由孤立的句子分析提高到语篇水平上的分析。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也能促进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 精心组织讲解语言点

语篇学习的重点是把语言知识学习纳入语篇教学活动之中, 使语言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效率更高。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精心讲授语言点 (language points) 。许多教师都在讲好语言点上下工夫,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讲好语言点,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点面要结合

要把讲好语言点和加深对通篇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结合起来。这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单词或词组 (点) 的讲解, 加强句子 (线) 水平上的语言训练, 并逐步提高学生在语篇 (面) 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4.2 生词的释义要适度

如果某单词在本课有新义, 可提问学生已学过的词义, 以温故知新;如果是生词, 除重点讲清在本课文中的含义外, 还可有选择地讲解其常用、特殊用法及重要的词义。

4.3 例句要精选

通过例句讲清生词和词组的用法, 加深其理解, 是讲好语言点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老师所举例句要在备课时精心组织, 防止随意性。例句内容应做到:或结合专业, 或结合时事, 或贴近校园生活, 学生思想热点, 或利用中外名言警句, 使学生既获得知识, 又受到思想启迪, 增强学习的兴趣。

5 采用多种手段, 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翻译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应趋其利, 避其害, 提高教学实效, 达到大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翻译, 讲究翻译技巧, 提高译文质量。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 汉译英练习是巩固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大有裨益, 它既能综合训练和运用语言技能, 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文章, 提高阅读水平。事实证明, 翻译本身作为一项教学手段, 用于培养对学生颇有实用价值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仍是卓有成效的。

6 寓写作教学于精读课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寓于精读课教学之中是指结合精读课文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篇结构的分析讲解, 把语言的操练, 写作知识的灌输及写作技能训练等全方位地渗透贯穿到精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此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教学阶段:

6.1 结合对精读课文中语言知识的讲解, 进行大量的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6.2 结合对精读课文的语篇分析, 探索文章写作技巧, 适时地讲解相关写作知识, 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

6.3 结合精读课文的巩固和掌握, 进行大量的多形式的写作训练。语言基本

技能训练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语篇的分析理解使学生获得了对篇章结构的感性认识, 因而该教学阶段正是精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统一的关键和体现。

寓写作教学于精读教学中能有力地促进精读教学和写作两者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写作所规定的要求。

7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在抓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挖掘潜力, 为学生创造浓郁的语言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同时应该发挥师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开展人机会话、提高他们听、说英语的机会。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外教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所有学生敢于开口, 提高它们实战的经验。要求有条件的老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在很多引进的课程上用英语授课。只要我们多管齐下, 加大力度, 会极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结束语

改进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 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质量重在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教师, 应该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博采各教学法之长, 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 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 大学英语精读课才会真正的为其他课程教学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完成《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 2004:1.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试行) (高等学校本科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 1993:40-41.

[3]翟象俊, 郑树棠等.《21世纪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 第1-4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改革 篇9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践语篇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精读课应该是以教授语言使用、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阅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 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传统的精读课教学大部分把重点放在词和句子上, 一篇文章中的重点词和词组的意义、用法、搭配关系讲得透彻明了, 又通过语法关系来分析句子等。教学方法一般是逐词逐句的讲解, 这样做, 学生看到的实际上不是整篇文章, 而是一个个被分割开来的句子。

从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来看, 这样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停留在词、句分析上的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而忽视了语篇水平上的技能训练。因为“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子中, 而是存在于连结着的语篇中”, 所以“必须对语篇加以分析, 因为语言能力本身没有交际价值、只有将其运用于交际, 形成语篇, 才能产生交际价值”。

二、精心组织讲解语言点

语篇教学并不排斥语言知识的学习, 而是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到语篇水平上进行, 把语言知识学习纳人语篇教学活动之中, 使语言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效率更高。因此, 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要精心讲授语言点, 要讲好语言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点面要结合。要把讲好语言点和加深对通篇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结合起来。这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单词或词组 (点) 的讲解, 加强句子 (线) 水平上的语言训练, 一并逐步提高学生在语篇 (面) 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释义, 分析其字面意义, 还要帮助其分析隐含的意义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 生词的释义要适度。这是在一词扩展多义时要注意掌握的。许多生词, 如果只讲在本课文中的词义则信息量不足, 限制了学生的词汇量的积累;但过多地扩展讲解, 既耗时, 又无必要, 还会冲淡应掌握的重点。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某单词在本课有新义, 可提问学生已学过的词义, 以温故知新;如果是生词, 除重点讲清在本课文中的含义外, 还可有选择地讲解其常用、特殊用法及重要的词义。

(3) 例句要精选。通过例句讲清生词和词组的用法, 加深其理解, 是讲好语言点的重要手段。所选例句除用词贴切, 使用得当外, 例句内容应做到:或结合专业、或结合时事, 或贴近校园生活, 学生思想热点, 或利用中外名言警句, 使学生既获得知识, 又受到思想启迪, 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多种手段, 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翻译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翻译, 讲究翻译技巧, 提高译文质量, 有些句子, 如果拘泥于字面, 很难理解其意思,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某些词汇、词组的原义,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语篇上的意义联系, 根据文章的诸如时间顺序、原因后果等的意念联络关系来形成一个较准确、完善的概念。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 汉译英练习也是巩固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它既能综合训练和运用语言技能, 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文章, 提高阅读水平。事实证明, 翻译本身作为一项教学手段, 用于培养对学生颇有实用价值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仍是卓有成效的。

四、寓写作教学于精读课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寓于精读教学之中是指结合精读课文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篇结构的分析讲解, 把语言的操练, 写作知识的灌输及写作技能的训练等全方位地贯穿到精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做到写作教学与精度教学两者的同步统一;使两者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此过程可以分为3个主要教学阶段:

(1) 结合对精读课文中语言知识的讲解, 进行大量的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结合精读课文词汇的讲解, 挑选出某些单词和词组几, 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语言环境中添加一定量的词, 组织出内容连贯的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 即指导性造句或连词成文。

(2) 结合对精读课文的语篇分析, 探索文章写作技巧适时地讲解相关写作知识, 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一篇好的文章是由若干个紧扣中心的段落组成的有机体。在对精读课文进行语篇分析时, 引导学生密切注意作者是怎样确定主题的, 怎样展开段落的, 如何承上启下的等等, 使学生深刻了解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在语篇分析的同时, 讲述与之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技巧, 也为下一步英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语篇基础。

(3) 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巩固和掌握, 进行大量多形式的写作训练, 语言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因而该教学阶段正是精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统一的关键和体现, 根据精读课文所学内容, 归纳出几个主题句, 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事实和细节, 根据给出的段首句进行续写, 这种命题作文 (或控制性写作) 形式已基本接近国家四、六级英语写作大纲规定的写作形式。既能对原精读课文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又能有效地训练写作技能。语言优美、流畅, 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的精读课文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最好的范文, 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而写作又是检验学生课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寓写作教学于精读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精读教学和写作两者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摘要: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等语言活动能力, 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 大多得益于精读课, 同时, 精读课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提高文化素养。本文从改革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语言, 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进行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精读,语篇,翻译,写作

参考文献

[1]李庭乡.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蔡基刚.大学英语精读课新模式初探.外语界, 2001年5月

[3]郑树棠.关于大学英语课培养语言能力等情况的研究.外语界, 1996年4月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10

1 词汇教学

据笔者了解,很多大学的精读课堂不再把生单词单独提取出来给学生讲解。但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在教学环节中将课后生词表中的生词单独提取出来讲解。根据大纲二级要求,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通过基础英语课、阅读课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4,000-5,000个(其中含中学已学2,000个),并且能正确使用其中的2,000-2,5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2000)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入学时的词汇量还不及2,000,生词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会在教授新课前将课后生词表中的重点单词划出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学习任务本来就紧,加之基础不好,很难在一周内记住几十个单词。笔者挑选的单词一般都是大纲、院内专业二级、全国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掌握,扩展性强的以及实用性强的单词。这样学生的负担就不会那么重。同时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查单词一定要查英文意思和例句。讲解单词应吸取不同外语教学流派的优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作为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语法翻译法在词汇讲解方面仍占据重要地位。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Half a Day为例。例如讲解intricate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联想记忆、例句、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单词词性拓展等形式。值得提出的是,笔者所给例句均是根据本校本专业实情来举的例,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

Intricate记忆:in(在里面)+tricate(阻碍物)----在障碍里----错综复杂的

Examples:The design of school badge of CISISU is an intricate idea and would need a lot of intricate work.

Students in Foreign Affair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re always fascinated by intricate ideas.

Synonym:complex,complicated

Antonym:plain,simple

Intricacy n.the quality or state of being intricate

e.g.the intricacy of the problem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2],他认为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进行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笔者认为,大一下学期是学生到大二的过渡时期,词汇教学的重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词的能力。笔者首先挑选出若干重要生词,然后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8个人。每个小组负责查阅字典学习3—5个生词,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可以独立完成,但必须有一人作为代表在课堂上当“老师”教词汇,其他几位小组成员需要回答这位“老师”的提问。最初,学生只列出单词的中文解释,不会举例,也不会讲述扩展词性。笔者然后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点拨补充。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是起督促和指导作用,通过指导学生“教”而指导了学生“学”,学生通过“教”对知识掌握得更牢,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 文化背景教学

长期以来,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结构主义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词汇的解释、句型的操练和语法的分析。而近年来,交际教学法的普遍应用则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不仅要强调语言本身,还要强调语用能力培养,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综合性课程,精读课集语言、文学、文化背景知识于一体,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主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因此,精读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的讲解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考虑到精读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以及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切入不能盲目追求多、全、新。上课所选的文化背景知识一定是与学生年龄、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所学语言内容、专业特色等方面息息相关的。

笔者所教班级系英语外事管理系国际新闻方向专业学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在精读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6课The Man in the Water为例。这篇文章系1982年《时代》周刊上一篇关于华盛顿空难的新闻评论。既然是新闻评论,学生所学专业又是新闻方向,笔者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参考网站主要为BBC、CNN、New York Times、Time、Washington Post等美国家主流媒体以及China Daily、Global Times等中国主流英文媒体。课堂上抽4个学生起来讲述自己所搜集新闻。鉴于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笔者仅要求学生叙述新闻基本要素。即5W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简称为学生做完presentation以后,笔者再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拨补充,扩展新闻传媒知识。

再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2课Going Home为例。根据试听教学法原则,笔者在新课开始给学生放了一首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并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然后笔者对黄丝带的来历进行了讲解,同时补充讲解了艾滋病国际符号红丝带(Red Ribbon)和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绿领巾(green ribbon)事件。这些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3 总结

词汇教学和文化背景教学是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大一精读课的两个重要环节。词汇教学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同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背景教学必须寓于语言教学之中。精读课文化背景教学不是要求学生通晓一切与目的语国家文化相关的内容,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语言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讲内容,以达到通过学习文化培养语用能力的目的。

摘要: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主干课程,精读课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责任。其中词汇教学和文化背景教学又是精读课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作为专业性外语三本院校,词汇教学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学,老师必须给予启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学生词的能力。文化背景教学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精读课,词汇教学,文化背景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Piaget J.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3]陆培敏.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杨利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2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马旺艳,祝杰.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探究[J].外语教学研究,2012(12).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11

【摘要】开放式英语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将开放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年级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年级英语精读课 开放式教学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学习软件的应运而生以及各大网站上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得英语学习早已不再拘泥于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的开放,自由,高效。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学习能力。以下是几点关于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年级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建议和实践。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年级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实践

1.开放式问题的设立与探讨。“Open-ending means the provision of cues or learning tasks which do not have single predetermined ‘right answers, but a potentially unlimited number of acceptable responses. ”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只是局限于早已经设立好的“正确”答案中。高年级英语精读课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与当下各种时事热点相结合,因此开放式问题的设立与探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开始的warm-up环节以及课文分析环节,多为学生设立一些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分析,表达各自对该问题的看法。如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中的第一课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中,教师可以在warm-up环节设立开放式问题 “Do you think the rich have the guilty sense for the poor, why?”学生在刚看到这个话题时所想到的只是穷人和富人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案无非就是“是”或是“不是”,理由也会比较单一片面。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抛出更多的问题,如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罗斯福新政,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情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路,一步步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断激烈的探讨中,开启新知识的探索,课堂气氛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以大大的增强。

2.角色互换。这里的角色互换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即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体的情况分配教学内容,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担任老师为大家完成课程的传授。这种方式既为学生带来了讲课的新鲜感,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自身学习内化后的知识是最为牢固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通过自己消化整理后,形成自己需要讲授的内容反馈给大家,这样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是印象最深刻的。同样以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 这篇文章为例,这篇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所写的文章是英语学习的经典之作,但是除了语言的学习,文章中涉及了大量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如实用主义理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供应学派经济学理论,凯恩斯以及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以上内容在理解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出于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以及担心在众人面前丢脸等原因,会认真主动地学习,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弊端,而“学生教师”的身份也让课堂充满了新鲜感。

3.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探讨。正如前面介绍到,高年级英语精读课中所选用的文章多为西方的经典著作,包括名人演讲,总统演说,趣闻轶事,经典文学名著等,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因此课外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变得必不可少。它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习思路,使英语学习不再只是拘泥于课本上,而是变得更加立体化。各种外延性的相关阅读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会引发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锻炼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符合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结论

通过以上各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高年级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有生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摆脱了正确答案的束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再怯懦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角色互换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由于事先的充分准备,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真真正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探讨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加全面立体深入的理解,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Penny Ur.吴一安导读.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Theory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曹花娥,赵立平.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作者简介:

王驰宇(1984-),女,辽宁沈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讲师。

英语精读课教学 篇12

英语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多年来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精读课的任务在于系统地传授基础语言知识 (包括语法、语音、词汇、语篇、文体、语言功能等) , 训练基本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译) ,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其积极参与的意识, 从而达到培养其各方面能力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及专四、专八考试等因素影响, 精读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因此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内驱力不足, 许多学生感到精读课枯燥乏味, 且效率不高。

2. 传统精读课教学模式的不足

我国传统的精读课主要采用pre-reading (读前) , whilereading (读中) 和post-reading (读后) 的教学模式。在读前阶段由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读中阶段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及语篇结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读后阶段处理课后练习, 提供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易操作, 但有不足之处: (1) 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语言知识, 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 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精读课应是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品味, 仔细体会其中的思想美、修辞美、结构美、逻辑美、音韵美, 真正培养其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批判分析能力, 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这种jug and mug的教学模式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与精读课的教学目的相悖离。 (2) 由于缺乏互动, 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及时真实的反馈, 对教学效果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易使教学陷入盲目。 (3) 传统教学模式精读课教学局限于课堂讲授, 而教师讲授的语言知识学生大都可以通过教学参考书获得, 致使课堂上有效知识和信息的输入不足, 导致精读课的费时低效。

3. 内因驱动的精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3.1 基本概念

内因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主体的教学模式, 旨在通过对教学各环节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激发其学习动力与热情, 鼓励其学习行为, 培养其乐学情绪, 引发其疑问与思考。内因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为原则;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 培养真正的自主学习者为目的;以现代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3.2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的自我建构。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戴炜栋、刘春燕, 2004) 。精读课教学内容广, 材料多, 若只注重课堂讲授, 则教师只能“蜻蜓点水”, 学生只能“浮光掠影”,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特别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主动探索的热情。

现代认知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刺激 (S) 与反应 (R) 的直接联结, 必须通过有机体的内部作用 (O) 才能引起反应, 并且反应的强度取决于内部因素。而内部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学习的操作系统,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 二者缺一不可。

3.3 操作步骤

3.3.1 布置任务, 激发疑问。

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 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 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 只有面临问题、困境, 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 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 (王道俊、王汉澜, 1999) 。因此, 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布置任务可引发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欲望, 促使他们做出探究的行动。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个中心话题, 并通过导学的方式列出预习任务, 包括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词汇和语法知识要求, 以帮助学生围绕该话题进行语料积累。如, 在教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这一课时, 教师可设定讨论话题:“Is love better than life?”并提前要求学生查找作者王尔德的相关背景资料, 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艺术观点等;与本文文体相关的信息, 以及本文出现较多的句式“倒装句”的相关知识, 等等。

3.3.2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指通过各种工具或信息资源营造轻松、真实、自然的学习氛围或在课堂上模拟与社会生活相同或相近的场景和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将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缩短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外语学习的实用性,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是一个童话故事, 童话总是以幻想为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童话般的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 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由幻想构造的世界, 将自己化为童话中的角色, 尽情地体验其中的情感。

3.3.3 研讨论证, 激智激思。

《学记》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说明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扩大学习者的信息量。研究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过程, 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研讨过程中的相互批判、否定、校正与调节, 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和研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句子内涵、作者态度、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理解, 然后分组讨论先前设定的话题, 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以促进其思维逻辑化, 条理化。

3.3.4 反馈矫正, 激发乐学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莫厄尔说过, 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 情绪能指导认知进程和影响推理, 愉快的情绪对智力活动能产生积极影响。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之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反馈, 及时地鼓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其乐学情绪, 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英语精读课学生内因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也是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学习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习的内在因素直接决定着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它是诸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只有充分激发学习的内因, 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才会高效。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对英语精读课各教学环节中学生内在因素的调动, 激发其学习兴趣, 引发其主动思考, 培养其乐学情绪, 从而扭转精读课费时低效的局面,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精读课,内因驱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 2004, (4) .

上一篇:目标偏移下一篇:创新教育课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