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手术(精选10篇)
VSD手术 篇1
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技术[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它不同于外科临床上传统的负压引流法, 除使用负压引流外, 还要将伤口封闭, 创面用生物透明膜封闭, 形成一个密闭引流系统, 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 改善创面血液循环。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 是外科引流术的革新, 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促进伤口愈合[2]。此方法操作简便省时, 省力省材料, 且患者痛苦小。现将病情长达十多年骨髓炎患者应用VSD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4岁, 诊断:右腓骨骨髓炎, 专科情况:右小腿下段外侧见一约10 cm×6cm,
溃疡创面有淡黄色分泌物渗出, 右小腿上段一瘘口直径约1cm, 瘘道形成并反复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病情长达13年。入院后行右腓骨骨髓炎切开病灶清扫腓骨截除、VSD材料填充负压引流术, 术后维持负压封闭有效引流7d, 创面见大量红润肉芽生长, 术后第14d予伤口缝合, 全程住院40d伤口良好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及准备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的健康史、曾患疾病及过敏史, 有无饮酒及吸烟史,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理解能力, 完善术前准备。
2.1.2 术前宣教
严禁室内吸烟, 对有吸烟嗜好者, 入院后即予戒烟;术前12h禁食禁水;保证术野周围皮肤清洁、无皮疹搔痒不适;术前3d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 使其养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 防止术后出现便秘和尿潴留。
2.1.3 心理护理
患者饱受疾病折磨长达13年, 破坏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根据患者的年龄与文化程度, 进行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疑问要给予及时解答, 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可靠性、先进性与科学性,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后常规绝对卧床休息1~2周, 取平卧位, 抬高患肢10~20cm[3]。2.2.2 VSD持续负压吸引瓶应选择透明的吸引瓶, 每天予更换一次。在更换吸引瓶时, 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维斯第 (VSD) 材料内, 先用双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近端管, 关闭负压源, 然后更换引流瓶, 或同时更换连接引流瓶端的引流管, 在更换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2.2.3 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四观察
一观察保持负压源在正常范围-125mg~-450mg (-0.017MPa~-0.06MPa) ;二观察维斯第 (VSD) 保持在塌陷状态;三观察引流管的管形存在;四观察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
2.2.4 特殊情况处理
(1) 维斯第 (VSD) 材料干结变硬:发现VSD材料干结变硬时, 应检查在半透明贴膜边缘有液体渗出处、皮肤皱褶处、三通接头连接处、引流管的系膜处及无序贴膜的“漏贴空白”处有否漏气;在前48h变硬, 可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 浸泡VSD材料使其重新变软, 然后再次接通负压, 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处, 有时可通过贴近材料时, 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的位置, 这时则重新用半透明贴膜密封漏气处;若在48h之后变硬, 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流动, 此时可以不处理, 一般不影响VSD的最终结果。 (2) 引流管堵塞:如在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 并因此截断了VSD材料的负压源, 甚至使材料鼓起, 不见管形;这时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10~15min, 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 重新接通负压源, 如有必要多次操作, 甚至更换VSD材料。 (3) 维斯第 (VSD) 材料鼓起, 看不见管形:常见的原因, 除了引流管堵塞外, 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 如吸引机损坏、引流通道接头处漏气、停电、电源断路、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病人体重压迫、折叠等, 此时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具体处理。
2.2.5
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 应马上报告值班医师, 仔细检查创面内是有活动性出血, 并做出相应的正确处理。
2.2.6 保持有效负压吸引的适宜值
每天经常检查吸引管是否完全处于封闭吸引状态, 不要牵扯、压迫、折叠引流管;在正常负压范围-125mg~-450mg (-0.017MPa~-0.06MPa) 随时调整负压值适宜, 使吸引管保持有效负压吸引状态呈管形而不塌陷、变扁, 以防吸引负压过度, 如吸引管塌陷、变扁且吸引装置性能良好无漏气现象, 应将负压调至到适宜值使吸引装置保持负压持续吸引状态。
2.2.7 饮食指导
饮食宜进高糖、高蛋白质, 富含胶原、微量元素 (钢、锌、铁、钙) 及维生素A、C的食物, 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以补充足够的营养, 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忌辛辣刺激性之品, 如辣椒、咖啡、红茶、可卡因饮料, 禁烟酒。
2.2.8 环境及温度要求
术后将患者安置于空调房, 保持室温在25~28℃, 相对湿度55%~60%, 若温湿度达不到要求, VSD局部用60W烤灯持续照射一周, 灯距30~50cm, 限制探视, 严禁上呼吸感染患者进入病室, 防止交叉感染。
2.2.9 用药护理
术后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痉挛、抗血栓和抗感染药物, 即“三抗治疗”。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 如罂粟碱、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 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粘附作用, 并可增加血容量, 改变血液的粘稠度, 增加血细胞及血管壁的负电荷, 防止血栓形成, 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 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等[4]。
2.2.1 0 疼痛的护理
疼痛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影响创面的血供情况, 所以我们要适时地适当地使用止痛剂或使用PCA持续止痛泵, 降低患者的疼痛, 同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放松患者情绪, 减轻患者疼痛[5]。
3 出院指导
(1) 指导穿着宜柔软、宽松、透气, 注意保护创面瘢痕组织不受压迫、不摩擦、不挤捏及不受碰撞。 (2) 避免冷热刺激创面瘢痕, 注意保护瘢痕防烫伤、防冻伤。 (3) 天气炎热汗出时注意保护瘢痕清洁干爽, 以防汗液浸湿致毛孔堵塞使瘢痕皮肤感染;天气变冷时注意防干燥而引致搔痒不适。 (4) 早期离床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或久坐, 卧床休息时要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瘢痕水肿。 (5) 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以防肢体的瘢痕挛缩。
关键词:VSD负压封闭引流,慢性骨髓炎,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部在腹部外科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 1998, 22 (3) :69.
[2]王会利.输液泵持续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导管阻塞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4) , 379.
[3]吕青, 王爱兰, 丁自海.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66.
[4]吕青, 王爱兰, 丁自海.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70-73.
[5]杨帆, 崔欣, 马玉芬.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2) :31-32.
VSD手术 篇2
资料与方法
收治创伤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2~55岁。外伤导致创面感染5例,致股骨干开放骨折合并皮肤撕脱伤导致创面感染2例,足背皮肤缺损创面感染1例。
将创伤面彻底清理并止血,选用适当的敷料型号,将患者患处周围皮肤擦干,然后选择半透性生物薄膜黏贴封闭使整个创面密闭。接下来按照实际需要,用3~5根引流管多头连接管做成1~2个出口,等患者回到病房后,迅速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患者植皮创面闭合。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再次添加VSD敷料继续进行引流,也可对敷料进行更换,一般更换频率2~3次,有的甚至可以达到4~5次,等到患者创面新鲜,然后迅速进行植皮手术,以修复创面。
护理须知
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创面感染难以愈合,常表现为极度忧虑、恐惧、情绪波动大。所以做好病情解释及治疗,介绍同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要用热情的态度,亲切地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给他们最好的帮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与焦虑,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耐心细致的解释,详细介绍VSD治疗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在情绪上由消极变为积极,在接受治疗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并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与手术,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术前准备:用16~18号静脉置管针行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液体。患者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患肢局部皮肤的毛发剔除干净,全面进行消毒处理。这有利于让患者的皮肤与VSD敷料紧密相连、以避免发生或者经量减少减少脱落次数。随时检查各个引流装置,准备好中心负压所需要的备品,以便发生紧急状态,应急使用。
术后护理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应迅速将VSD与中心负压吸引进行连接,根据创面的情况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常规负压于125mmHg(16.67kPa)左右。观察VSD敷料是否塌陷以及听到是否有漏气的声音来判断密闭是否彻底,同时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避免按压VSD敷料,否则,吸附的液体被挤压到周围皮肤上,使透膜黏贴不牢。提示负压失效的方法是查看瘪陷的医用泡沫是否恢复正常,薄膜下是否出现了积液。如果出现漏气现象,要立即检查中心负压装置是否异常,各接头、透膜不确实处是否漏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保持有效的负压是VSD成败的关键。如果发生VSD敷料薄膜下出现积液的现象,则标志着负压失败,要迅速进行处理,越快越好。患者创面的血性渗出凝固后通常会堵塞引流管,需要生理盐水浸泡后再疏通。
如何预防感染:患者的引流液通常要每4小时清倒1次,每次要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质地;如患者流出的引流液为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终止吸引。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的引流瓶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都要进行更换,更换引流瓶时要先阻断压力,用镊子夹闭近端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交叉感染,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对于患者使用过的负压瓶要用500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用灭菌蒸馏水连续3次冲瓶,待瓶体晾干后,进行密封,下次使用。
基础性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肢略抬高20~30cm,以利血液和淋巴回流,改善循环。应经常更换体位,易受压的部位垫软枕或橡胶圈,防止受压。患者创面大液体溢出多,蛋白质丢失多,机体消耗大,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加之患者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应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食物,以利于患者的创面组织的再生以及修复,达到补充机体丢失的营养成分的目的。患者饮食必须坚持少量多餐,多喝水,不断吸取所需营养,使其体力逐渐增强。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与患者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外伤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情绪上的痛苦,在护理工作中首先应当向患者講明VSD的工作原理以及优势,使患者对本次手术产生极大的信任,平时应当注意收集成功病例的图像资料,必要时给患者讲解使用功能,通过讲解,使患者能够详细了解VSD在医学当中的作用和实际意义,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院方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肢体功能的恢复与锻炼。因治疗时间比较长,如何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成为护理的首要任务。提倡在不影响患者患肢骨折处的固定及皮瓣成活、生长的情况下,及早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在不涉及关节部位的皮肤缺损应主动进行患肢各关节活动度和抬腿运动训练、配合理疗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患肢关节僵直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常见问题处理:①在VSD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患处疼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与负压吸引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持续吸引或负压过大是造成患者伤处疼痛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要先查明患者疼痛的性质以及疼痛程度,正确予以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来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病症。疼痛较轻的可以采取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放松疗法进行治疗。疼痛较重的可以通过正镇痛药、通过经引流管滴入麻醉剂已达到缓解患者病痛的目的。②患者患处出血:常见于患者伤口面积大、伤口深,负压过大等情况。对于少量出血的患者,可以采取可加压包扎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可以切开创面进行止血。③因患者患处毛发刮除不彻底,残留较长或患者毛发生长过快以及包膜下积液处理不及时而刺激所致毛囊炎的预防,要规范炒作规程,强化患者手术前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和毛发清理工作,患者毛发必须一次性处理干净,防止患者患处毛囊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特殊情况处理:①VSD敷料变硬干结,如果在两天前不超过48小时时间内变硬,可以先从引流管慢慢注入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浸泡VSD敷料让其达到重新变软的目的。如果超过48小时后变硬,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活动,此时不需做处理。②VSD敷料鼓起,不见管型。常见原因为引流物堵塞管腔或中心负压压力不足及表头损坏、引流管受压迫、打折等,应及时处理。可暂停负压源,逆时针慢慢倒入生理盐水进行浸泡,以期达到堵塞的引流物变软的目的,然后与负压源重新接通。③VSD敷料异味现象。渗液及少许坏死组织残留在VSD敷料内,使敷料上会出现黄绿色的渗出,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这并不是患者患肢创面的坏死组织所致,它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所以一般我们不做特殊处理。
VSD技术应用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它的显著特点是刺激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减轻患处水肿,减少患处污染,抑制患处细菌生长,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加快患者创面愈合的效果,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乔建国,裘华德,武连生,等.创腔聚乙烯醇泡沫封闭式负压引流的应用体会[J].医学新知杂志,1996,6(3):109-110.
2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7.
3 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233.
VSD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手足外科患者, 所有患者创面污染均较为严重, 常规清创换药治疗1周后创面无改善, 慢性皮肤伤口持续1个月以上无好转或出现持续恶化, 且所有患者均未应用过VSD治疗。62例患者中男性38例, 女性24例, 年龄27~62岁, 平均年龄 (44.3±5.6) 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2例, 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 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清创, 确保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清除彻底, 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方法: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修剪VSD敷料, 置于创面, 使敷料与创面充分接触, 不留孔隙, 以透明贴膜贴于创面, 确保密封良好;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 调整负压值为100~300mmHg (1mm Hg=0.133kPa) 进行负压吸引, 若引流管较多, 则借助三通接头将其串接至中央负压装置, 薄膜下无积液、填入的海绵块有明显瘪陷提示为负压有效;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观察引流管情况, 出现堵管或硬化时, 将引流管与连接管分离,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接通负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VSD:在敷料置入前, 选用一次性头皮针冲洗管, 剪去针头, 在其上开3~5个不同方向的小孔, 将此引流管放置于敷料深部, 每天定时经冲洗管注入清洗液, 其他步骤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后7~10d后, 解除负压, 观察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肉芽新鲜、无炎症可行植皮或肌瓣转移, 肉芽生长情况差者继续行VSD直至肉芽新鲜、平坦, 血运丰富后继续下一步治疗。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 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及肉芽生长情况分愈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级对疗效进行评定, 以愈合、显效、有效计算有效率。愈合:创面结痂脱落或皮肤肤色恢复正常;显效:创面缩小≥80%, 肉芽生长良好;有效:创面缩小≥50%, 创面边缘有肉芽开始生长, 但仍有少量渗液;无效:创面无好转或恶化。对患者创面细菌进行培养, 记录细菌阳性率, 以培养结果为院内感染细菌记为阳性。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堵塞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愈合17例, 总有效率90.62%,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两组结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表示P<0.05
2.2 引流液细菌阳性率及引流管堵管发生率
观察组2例出现引流管堵管现象, 堵管发生率6.25%, 对照组5例出现引流管堵管, 堵管发生率16.67%, 两组进行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引流液细菌培养, 观察组阳性率12.5% (4/32) , 对照组阳性率23.33% (8/30) , 两组结果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难愈性伤口是指创面不能在期望时间内愈合的伤口, 此疾病包括的种类很多,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且病程长, 治疗难度大, 给患者极大的痛苦, 也是手足外科治疗中的难点之一。以往治疗手足难愈性伤口时, 多采取保守治疗或植皮、皮瓣移植术, 也有少数伤口发生严重感染导致截肢术, 但以上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弊端。
VSD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伤口治疗方法, 可通过控制负压进行全方位面状引流, 将创面每一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 增加创面血流, 促进蛋白新生, 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封闭的生物半透膜可将创面与外环境隔绝, 降低感染发生率[2], 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可床旁施术、无需换药, 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 避免各种化学疗法带来的副作用等优点, 是外科创伤治疗的革命[3], 但在应用的过程中, 易由于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干结固定等引起堵管、引流不通畅等问题, 且堵管一旦发生, 较难清除, 逆行注液清洗还易引起逆行感染。我院采用改良VSD, 通过加装的冲洗管可每天定时注液保持敷料的湿润, 降低堵管发生率, 同时将引流管和冲洗管分开, 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 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和引流液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 表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我院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VSD方法, 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引流管堵管发生率和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及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临床疗效优于常规VSD,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常规VSD,改良VSD,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
参考文献
[1]孙伟, 阮国辉.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3) :20-21.
[2]张克平, 刘乾明, 蒋竺良, 等.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治疗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48-49.
[3]王倩, 仇旭光, 占卫兵, 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足部深度烧伤28例[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3) :1827-1828.
VSD手术 篇4
【关键词】肌皮肤撕脱伤; 植皮;负压封闭引流。
肢体皮肤撕脱伤为机械外力的牵拉、碾挫所致,以交通事故及工程事故多见,其特点为皮肤、皮下组织撕脱,血运破坏。我院于2008年2月~2010年11月采用筛孔状中厚皮片联合应用VSD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0~45岁,平均30.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工程伤5例,逆行撕脱10例,顺行撕脱6例,面积8cm×12cm~20cm×50cm,均在伤后急诊手术。
1.2 治疗方法
切下整张脱套的皮肤及其连同的筋膜、脂肪组织,皮肤用刀片打薄至中厚皮片,肉眼见其真皮下乳头层即可。皮肤打洞,用双氧水、碘伏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进行清创,去除坏死及污染组织,创面修平整,以适合进行植皮。将处理过的皮肤原位缝合回创面,注意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公司生产的VSD敷料,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VSD敷料,缝合覆盖于植皮后的创面,再次清洁创周皮肤,使用配套生物半透膜进行包裹封闭,接负压吸引器测试其引流是否通畅,密闭性是否可靠。术后患肢抬高制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全身应用抗生素,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及创面封闭可靠,负压值保持125~450mmHg(16.67~60kpa),密切观察引流量及性质,10天左右去除负压吸引装置,检查皮片愈合情况,如发现皮片上有局灶性坏死应清除,小灶坏死可换药自愈。
2结果
本组16例全部采用无血运撕脱皮片制成中厚筛孔状皮片反植,创面用维斯第护创材料及生物半透膜封闭负压吸引。术后3天负压吸引量200ml~400ml,3天后引流量逐渐减少,7~11天去除负压吸引。13例皮片全部存活,3例皮片存活90%~95%,经换药创面愈合,植皮区外形丰润平整。
3讨论
VSD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创面覆盖方法,1992年由德国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首先应用于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创面获得成功[1-3]。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VSD通过将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引流管与创面的中介,应用半透膜密封创面,全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引流,通过改善局部血运,刺激肉芽组织生成,及时清除创面渗出物,控制感染,并使创面与外界隔绝避免医源性感染与交叉感染发生。
利用VSD技术提供的引流作用与加压作用,非常适合将其用于游离植皮。既可避免皮下积液导致皮肤坏死,相对的真空环境又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大大减少了感染发生的概率,这是传统敷料加压包扎无法做到的。术中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创面尽量修平整,条件良好的创面是植皮成活的基础,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术中耐心、细致、灵活地完成密封工作很重要。VSD护创膜缝合覆盖创面后,一定要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再用半透膜密封。可以用“叠瓦法”粘贴敷料,用“系膜法”封闭引流管出创面边缘处,即用薄膜将引流管包绕,多余的薄膜对贴成系膜状,可以有效地防止引流管出薄膜处的松动和漏气。特殊部位,如手足部,可用包饺子法粘贴,半透膜的覆盖范围应至少包括创周健康皮肤2cm范围。术后及时观察负压吸引引流情况,负压有效地标志是VSD敷料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持续负压吸引也是皮片成活的重要条件。通过观察发现,取皮反植皮配合VSD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创面高效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可彻底清除创面及皮下渗液,保证了创面洁净,避免局部渗液积聚,加速组织消肿。
(2)感染发生率低: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可较长时间保持创面负压,生物膜在透气透湿的同时又防水隔菌,能有效地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局部渗出液可及时引流,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创面的感染。
(3)皮片成活率高: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去除乳酸及创面渗出,保证创面愈合所需的氧和营养成分,促进血流,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同时,产生负压和吸引使组织靠拢结合,维持血管而降低水肿液和血浆的渗出,利于新生血管网生成,促进组织愈合。
(4)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取皮反植皮配合VSD治疗皮肤撕脱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举玉.李康华.谢松林,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58-60.
[2] 刘雷涛.张成进,李忠,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下肢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01-904.
[3] 杨润功.张伟佳.侯树勋,等.负压封闭引流在GustilaⅢB和ⅢC型开放性骨折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193-197.
VSD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90例骨科创伤感染病患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 (45.3±2.6) 岁, 所有病患均符合相关诊疗标准。其中上肢创伤46例, 下肢创伤34例;陈旧创面感染者32例, 新鲜创面感染者58例。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试验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患进行清创治疗, 以此为基础, 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VSD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 (1) 常规引流治疗:依照病患相关情况, 每48小时更换敷料1次, 对于创伤面较大的病患, 酌情使用敏感抗生素和引流条进行治疗, 在此同时对病患进行病理学检查, 每次7 d。待患者伤口肉芽成熟后, 进行创面植皮工作, 最后全面缝合。 (2) VSD治疗:在保证无菌环境下, 对治疗组患者进行VSD治疗, 治疗前, 要将即将要植入的Vacuseal材料修剪成与患者创面大小相仿的形状。将其置入到创尚腔内或者覆盖在创面上。利用间断缝合的方式进行边缘固定。与此同时, 在距离创面约5 cm的正常皮下组织位置, 在泡沫材料上的连根胶管上打孔, 并利用“系膜法”将其引出。在完成创面封闭工作之后, 相关人员要对病患创面四周的皮肤进行再次全面清洁, 并消毒等待干燥。利用医用粘贴薄膜对创面和距离边缘3 cm的位置进行粘贴封闭。并连接负压, 把引流管和负压装置进行全面连接。进行中心负压吸引。将设备调节到负压-125~-450 mm Hg (-0.017 mpa~-0.060 mpa) 如果辅料出现了明显凹陷, 说明负压是有效的。在手术后7d左右将病患的敷料取出。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工作, 进行病理学检查, 如果患者创面肉芽出现了嫩活形态, 医师要及时进行后续治疗, 如植皮、缝合等。否则就要再次对患者进行VSD覆盖工作, 直到符合相关要求为止。
1.3 判定标准
如果患者在半个月内创面全面愈合, 其发生创伤部位完全被表皮所覆盖, 就可视为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受创面分泌物有减少迹象, 且有新生肉芽, 更换敷料次数减少视为有效;经过治疗之后, 部分患者的植皮部位未见好转, 或出现坏死现象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6.0专业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VSD是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治疗骨科疾病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已坏死的组织全面清除, 进而将创面的细菌总数减小, 从根本上增加了毛细血管充盈性, 加快了创面血流速度, 利用加强四周神经末梢P物质和钙素的基因肽表达, 能够影响到内源性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过程, 对促进创面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在根本上达到促进患者机体中分泌腺蛋白酶活性物质和其他种类酶的释放作用, 快速将创伤表面的蛋白酶进行全面分解。与此同时, 通过对负压进行全面控制, 能够在根本上对患者体内蛋白合成和血液流通起到促进作用, 进而提升肉芽的生长速度, 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康复。
在对骨科创伤感染进行全面治疗的同时, 除了将该方式进行利用, 还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根本上将治疗效果加以全面提升。在对病患进行VSD治疗期间, 医护人员应该注意: (1) 为了保证管道的畅通性, 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负压控制工作, 将压力维持在60~80 k Pa (450~600mm Hg) 之间, 并加强对负压情况的巡查工作。 (2) 护理人员通常要把引流瓶放在患者创面下约24 cm的位置, 如果出现引流管管道不畅、创面积液增加现象, 适当增加负压, 在对管道进行冲洗时, 使用生理盐水, 利用抽吸的方式进行清洗。 (3) 护士应该观察被放置的引流管是否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压迫, 及时检查患者创缘皮肤下方的位置, 从根本上避免换砸的皮肤因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如果患者的皮肤已出现异常, 护理人员应该首先考虑是否是因为透明膜过敏所致。针对这种情况, 相关医护人员应该加快对病患透明膜的更换工作, 直到其皮肤不再发生异常现象为止。
本研究结果可知, 对所有患者进行清创治疗, 以此为基础,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VSD进行治疗,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 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2.22%, 且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从显效例数比较上来看, 治疗组显效30例, 对照组显效21例,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在根本上说明了, 利用VSD的方式对骨科创伤感染病患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关医学文献表明, VSD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方面疗效显著,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创面小且无明显感染症状的病患, 并不提倡使用该方式。在通常情况下, 利用VSD技术能够有效引流期间内, 如果海绵出现了堵塞现象, 相关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更换VSD, 如果在治疗3周后无明显疗效, 应考虑更换治疗方式。同时, 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做好厌氧菌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 利用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骨科创伤感染, 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的方式。
摘要:目的 探究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感染病患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患的一般医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清创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VSD进行治疗, 一段时间以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利用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骨科创伤感染,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VSD,骨科创伤感染
参考文献
[1]张金年,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4:50-52.
[2]施田宝, 杜桂夏.VSD治疗30例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1, 2 (3) :203-204.
[3]朱磊, 李国庆, 王来斌,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7) :534-535
VSD手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按照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4(31.2±2.7)岁;病程伤后1h~5月,平均(8.2±4.3)d;上肢伤口者18例,下肢伤口者12例;伤口面积<5%体表面积者27例,≥5%者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3(30.5±2.4)岁;病程伤后1h~5月,平均(8.4±4.9)d;上肢伤口者17例,下肢伤口者13例;伤口面积<5%体表面积者25例,≥5%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位置、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术,对照组创面敷药并给予抗生素口服治疗,酌情进行引流处理,每日更换敷药,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则进行缝合或植皮术。观察组进行VSD技术治疗,以VSD敷料覆盖创面(创伤深者以VSD敷料填充),再用半透膜封闭并负压引流使VSD敷料凹陷,抗生素冲洗,5~7d后去除敷料检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则进行缝合或植皮术,若创面未见恢复则再进行VSD覆盖治疗。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1)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根据创面愈合情况评价疗效,显效:3w内创面愈合,皮肤覆盖完好;有效:3w内创面缩小,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创面分泌物减少;无效:创面无健康肉芽组织生长,分泌物多,创面未见缩小甚至变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5]。(3)对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把很美观度进行评估,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与正常皮肤无显著界限;一般:切口瘢痕较明显;差:切口瘢痕非常明显,异于正常皮肤,以良好和一般比例计算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疗效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行字2检验;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美观度比较观察组伤口瘢痕良好17例,一般10例,差3例,优良率90.0%;对照组良好6例,一般13例,差11例,优良率63.3%。观察组伤口美观度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创伤感染是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中开放性骨折后并发感染率高达30%,临床治疗中应尽早控制感染,防止感染加重病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骨折愈合,避免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压力[6,7]。传统处理骨折感染的方法是更换敷药、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时再进行2次处理,但采用棉条引流往往不彻底,导致创面分泌物、坏死组织等留置,而多次更换敷药不仅对新长的肉芽组织具有刺激,还增加了创面感染的风险,导致患者创面愈合慢、住院时间长[8,9]。
VSD技术于清创术后充分填充创口处并用半透膜进行封闭,以负压引流方式达到引流彻底、排出分泌物的作用,避免了多次更换敷料刺激创面,减少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保留活性组织,有利于创面尽早愈合[10]。治疗中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增强其自身免疫力[11]。孟春力等[12]报道称VSD治疗组住院费用为(5164±36.5)元低于对照组(5826.80±102.70)元,且观察组1w内创面愈合率为45.45%显著高于对照组21.05%。本研究中观察组换药次数为(1.2±0.4)次、2次手术时间为(4.1±0.6)d、住院时间为(16.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9.6±0.8)次、(8.3±1.2)d、(23.4±5.9)d。观察组伤口美观度优良率90.0%与对照组63.3%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技术在通过封闭创面、负压引流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创面愈合,使患者能尽早进行2期手术,不仅利于创面早期恢复,保证伤口美观度,还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比较显著较高,与苗振林[14]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可见VSD显著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患者住院费用。
综上,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减少了换药次数,通过充分填塞伤口死腔消除细菌生存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创口缝合或植皮术,保证伤口美观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研究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VSD技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美观度优良率90.0%与对照组63.3%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减少了换药次数,通过充分填塞伤口死腔消除细菌生存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创口缝合或植皮术,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度高,疗效显著。
VSD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考查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骨科检查符合创伤纳入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是四肢创伤, 同时无法实现Ⅰ期缝合, 排除具有其他疾病、后期并发症可能及新创伤引发重度感染患者。最大患者49岁, 最小患者18岁, 平均 (29.0±3.2) 岁;其中男46例, 女14例;旧伤感染创面患者11例, 新创伤患者49例;上肢创伤患者36例, 下肢创伤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予以正常清创, 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创面状况每1~2 d采取1次敷料更换作业, 对于创面相对较大的患者借用引流条同时注射抗生素, 且注射敏锐抗生素抵抗感染。术后5~7 d进行病原学检测, 待患者肉芽开始生长且肉芽鲜活红润后, 方能进行缝合创面作业。对于创面相对较大和肉芽生长不达标的患者, 再度采用皮瓣转移手术, 进一步消除创面。考查组患者:对患者进行正常清创后,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敷料遮盖创面, 创面情况较为严重的采用敷料填补底部, 利用半透明膜覆盖住创面, 随后进行负压引流, 负压值控制在-125~-450 mm Hg为宜。负压封闭引流术敷料瘪下陷则表明有效, 随后用抗生素清洗创面, 在手术后5~7 d掏出负压封闭引流术敷料, 且取下创面标本送至病原学进行检测, 与此同时可进行创面检测, 若肉芽组成重新生长且鲜红红润, 此时可以进行缝合手术, 如果创面内组织皮肤出现缺损的情况, 则还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敷料处理, 待肉芽组织生长达到缝合要求后, 才能进行缝合作业。手术后连续40 d对患者进行创面检测, 同时记录好40 d内患者的康复状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本研究的临床分析过程中, 其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分为痊愈、显效、无效。痊愈:患者在接受创面治疗两周以后, 创面完全愈合并且创伤表面覆盖完整, 意味着此次治疗痊愈;显效: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数皮肤组织能够存活下来, 创伤表明的分泌物不断变少, 创伤面积大幅度收缩, 同时还长出新的肉芽, 但需要经常更换敷料, 创伤面伤口再进行游离植皮手术之后能够愈合, 意味着此次治疗显效;无效:创伤面分泌物不减反增, 皮肤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 反而出现了更多的坏死状况, 没有新的肉芽长出, 并且创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这种情况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前为患者所有创面进行清理工作, 在清洗工作结束后检查组织的渗血状况, 检查是否具有一些活性结构组织, 发现具有相应组织一定要及时清理掉。与此同时, 应当把患者创伤面皮缘除掉3~5 mm, 最大限度的应用皮肤的伸展性能, 保证患者创面不留下空腔, 为随后手术做好铺垫。手术整个过程应当保持40 k Pa连续负压吸引, 同时保证持管通道湿润和顺通。在敷料解除之前, 务必要为患者添加适当剂量的利多卡因, 这是因为适量的利多卡因能够减少患者在解除敷料期间, 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觉。
1.5 手术禁忌证与适应证
VSD手术治疗禁忌证包括:经过体腔或器官的骨髓炎、伤口呈现出血的情况, 或者伤口情况出现恶化, 类似状况不能使用VSD手术进行治疗。VSD手术治疗适应证包括:多用于骨科损伤或者开放性骨折手术中, 以及一些不得进行Ⅰ期缝合的手术治疗。还包括手术结束之后已经感染的伤口治疗, 或患者体位出现窦道情况的治疗, 且常用于慢性和急性骨髓创面治疗, 还包括其他难治性创面和慢性创面的治疗。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查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考查组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成功治愈患者18例, 显效患者10例, 无效患者2例, 总有效率为93.3%。而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 成功治愈患者9例, 显效患者12例, 无效患者10例, 总有效率为70.0%。结合数据来看,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 要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的患者,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的比较
考查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15.68±8.32) d, 而对照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23.24±16.45) d。考查组的伤口愈合平均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根据过去数年国内大量文章报道显示, VSD治疗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急性、慢性创面愈合, 在创面愈合过程当中, 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3,4]。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原理为:首先, 负压吸引可以连续不断吸引创面死亡组织、分泌物、细菌等, 帮助患者创伤面引流区得到零聚集的效果, 进一步为创面提供一个优良、干净的治疗环境。其次, 聚氨酯薄膜的闭合能够有效将细菌间隔开, 有效阻止了细菌进入到创伤口内部, 避免感染的出现。聚氨酯薄膜还能够让引流动力的高负压得到很好的持续, 进而维持创面与外界间隔, 预防患者创伤出形成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再者, VSD技术能够很好的减少创伤组织之间的压力, 可以很好的避免水肿的情况出现, 提升创面血液流动, 带动创面细菌和坏死组织的清理工作, 增添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保持细胞增殖速度与坏死组织的清理。复原细胞增加的同时, 还加快了创面肉芽的增长速度。本研究30例利用VSD技术治疗的患者当中, 所有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均鲜活红润, 全部将创面良好覆盖。剩余显效的10例患者, 通过后期的游离植皮手术, 均一次性痊愈。
骨科创伤感染是临床是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 绝大多数患者在身体出现创伤以后, 身体免疫功能有所降低, 导致感染概率显著提升。治疗这种疾病的传统方法是引流法[5],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伤口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细胞组织,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皮肤组织坏死情况, 刺激新鲜嫩肉增长, 从而让创面伤口有效愈合。传统换药引流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可能导致引流不全面, 细菌容易进入创面内部、堵塞引流管, 有效引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这些弊端均对伤口愈合不利, 容易增添创面感染的概率。VSD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 同传统方法比较,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换药频率, 控制间断性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折磨。VSD技术在连续清除创面伤口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方面, 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可以为创面恢复提供一个干净良好的环境, 能够帮助肉芽组织鲜活成长。VSD敷料的半透明膜能够有效阻止细菌进入, 能够很好降低创面受感染概率。另外, 敷料膜还能降低创伤组织之间的相互压力, 减少水肿发生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考查组运用VSD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 总有效率达到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考查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15.68±8.32) d, 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3.24±16.45) d,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VSD技术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效果显著, 术后伤口愈合恢复程度显著, 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VSD技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性技术, 应当加强临床推广力度。
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考查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考查组利用VSD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则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考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15.68±8.32) d;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 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23.24±16.45) d;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伤口愈合快, 有效减少了治疗时间, 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性能高、见效快的方法, 值得广泛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术
参考文献
[1]裘华德, 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1.
[2]黄萍, 曹文凤, 郭佳莹, 等.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5) :437-439.
[3]尚琦松, 吴兵, 盛文辉, 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大面积创伤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4) :436-438.
[4]李东镖, 武志坚, 王霄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6) :7703-7704.
VSD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其中治疗组使用VSD技术治疗, 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换药治疗。在治疗组中, 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2例, 年龄分布在21~56岁, 平均年龄28.2岁;包括新鲜创面27例, 感染陈旧创面8例。在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6例, 年龄分布在19~59岁, 平均年龄31.6岁;包括新鲜创面21例, 感染陈旧创面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部位、身体指标以及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使用VSD技术的治疗组, 首先对所有创面进行处理, 并在伤口封闭前对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 依据创面的大小, 在创面或腔隙使用VSD敷料进行覆盖或填充, 丝线缝合连接处。VSD敷料外, 需要覆盖生物半透薄膜, 使用“系膜法”进行引流, 将引流管连接为“Y”形, 使用负压吸引, 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状况。通常在术后5~7d拆除VSD敷料, 创面较小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患者立即缝合, 若创面较大而且肉芽丰满的患者则可以进行植皮消灭创面, 若是创面深大而且扔有较多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则需要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VSD覆盖, 直到肉芽丰满时再进行创面植皮[2]。
在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 先对受伤创面进行处理, 根据创面愈合情况更换敷料, 同时保证每周一次的病原学检查, 直至伤口处肉芽丰满, 达到对创面进行直接缝合或植皮消灭的条件。
1.3 治疗标准
分别观察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项身体指标及临床疗效, 记录包括感染控制时间、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长短及临床疗效等资料。其中, 临床疗效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的四个等级指标对临床效果进行记录, 治愈:创面在2周内完全愈合, 表皮覆盖完好且无需更换敷料, 显效:皮肤大部分存活, 创面分泌物减少, 有新生的健康肉芽生长, 创面的面积缩小, 需进一步更换敷料, 伤口在行游离植皮手术后愈合, 无效:原位回植皮肤坏死, 分泌物多, 无健康肉芽, 面积无缩小甚或扩大[3]。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临床观察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录入电脑, 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2周之后, 两组患者中, 使用VSD技术的治疗组, 23例患者治愈 (66%) , 10例患者显效 (29%) , 2例患者无效 (5%) , 总有效率95%;使用常规换药手段的对照组, 17例患者治愈 (49%) , 9例患者显效 (26%) , 9例患者无效 (25%) , 总有效率为75%, 经统计学分析, 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 使用VSD技术治疗的患者, 伤口愈合时间均较短, 临床效果明显要高于常规换药治疗,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 骨科创伤感染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情。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清除创面组织坏死或存有脓液等不良症状, 虽然使用的时间长,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临床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 伤口的愈合较慢, 患者也更加痛苦。而VSD治疗技术的产生, 解决了常规换药治疗所存在的治疗时间长、伤口愈合慢等不足, 迅速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VSD治疗方式是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其引流管是采用高分子的成分制作而成, 具有高度的可塑造性, 可以将创伤面进行全方位的引流[4]。目前, 引流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基本手段, 同时也是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同时, VSD技术对于复杂性胸膜积脓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Sziklavari Z (2010年) 等通过临床研究认为负压封闭引流在复杂性胸膜积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明显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残存肺小支气管瘘并非负压引流禁忌证[5]。
虽然, VSD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 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但VSD技术仍不能代替必要的外科治疗手段。在骨科临床治疗中, 要注意合理应用, 对于创面较小并且无明显感染的患者, 不要盲目滥用。同时, VSD技术依然存在不足。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引流较传统方法通畅了许多, 但是临床上同样发现存在引流堵塞的问题, Baharestani M报道, 堵塞发生率可达到百分之十二点七, 这会加重患者负担并由引流不畅引发并发症[6]。
总之, VSD技术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有效手段, 其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的次数的优势, 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VSD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的7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VSD技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 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两周的治疗后, 使用VSD技术的治疗组中, 23例患者治愈 (66%) , 10例显效 (29%) , 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中, 17例患者治愈 (49%) , 9例患者显效 (26%) , 总有效率达75%, 治愈率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使用VSD技术治疗的患者, 伤口愈合时间均较短。结论 VSD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的方法, 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认可, 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有效方法, 推广开来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VSD,骨科,创伤感染
参考文献
[1]黄巧玲, 李建飞.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9) :116-117.
[2]林少辉, 屈厚伯, 王大水.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9 (7) :112.
[3]常继辉.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10) :198.
[4]刘玉东, 王春.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6 (10) :61-62.
[5]Baharestani M, Amjad I, Bookout K, et al.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ediatric wounds:clinical review and experiencee[J].Int Wound J, 2009, 6 (1) :1-26.
VSD手术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3-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将各种渗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生物引流管及时排出,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我科从2011年至今,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感染性伤口等多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方法:①彻底清创或清除皮肤感染组织。②将VSD负压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并缝合。③用无菌纱布擦净周围皮肤,使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VSD敷料。④负压吸引连接VSD敷料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100-300mmHg)。VSD敷料以及薄膜明显塌陷,说明密封较好,负压效果满意。⑤持续负压吸引7-14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可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植术。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护 理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疏导 创伤对人体是一种突然打击,护理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1.2 皮肤准备 多毛部位需备皮,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贴,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1.1.3 用物准备 应在患者回病房前备好负压装置,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引流管。
1.2 术后护理
1.2.1 术后观察与处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创面皮肤情况,引流一周左右揭除薄膜,如肉芽组织新鲜行Ⅱ期缝合或植皮。
1.2.2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并抬高患肢呈“-3”位,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患者血液及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引流管勿受压、打折,以免阻断负压源。
1.2.3 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1.2.3.1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管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敷料负压源,甚至使负压鼓起,不见管型,这时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最常见的漏气部位引流管或固定针的膜处,以及三通接头处,皮肤褶皱处,边缘有液体渗出处,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出血,并正确处理医嘱。
1.2.3.2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
1.2.3.3 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小时清理一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灭菌蒸馏水冲瓶3次,晾干,密封备用。
1.2.4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正确评估疼痛的水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
1.2.5 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6 指导功能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结合按摩和理疗,协助指导下肢骨折患者的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關节屈伸活动,上肢骨折患者的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的背伸和提肩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2 体 会
VSD手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年龄19岁~83岁, 平均年龄 (48.2±1.4) 岁;合并糖尿病12例, 高血压10例;病种包括糖尿病足10例, 创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4例, 压疮9例, 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 腹部术后脂肪液化8例、腹部切口感染5例。面积10 cm×8 cm~35 cm×20 cm。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
1.2 材料
中心负压、负压引流瓶、连接管、消毒纱布、吸痰管、三通接头、保鲜薄膜 (或外科贴膜) 。
1.3 方法
将所有创面彻底清创, 尽量去除坏死组织, 敞开潜在腔隙。使用新洁尔灭浸洗创面及创周皮肤, 彻底止血, 干纱布擦拭创面皮肤。将新洁尔灭纱布湿覆创面4~6层, 根据创面大小将吸痰管剪出多个侧孔并放置于湿纱上, 后覆盖消毒干纱, 保证覆盖范围超过创面边缘5 cm以上。用外科贴膜固定, 将创面引出的引流管 (吸痰管) 通过连接管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 如有多个创面可使用三通接头将其合并为一个创面。设置完成后, 接通负压, 确保无漏气后将压力维持在90~220 mm Hg之间。
2 结果
50例患者Ⅱ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平均为 (3.7±0.3) 次, 两次手术相隔时间平均为 (19.2±2.4) d, 各种创面经VSD吸引后行Ⅱ期手术均治愈。
3 讨论
闭式负压引流疗效确切, 可以使创面得到更好的保护, 由于创面封闭, 可以避免病菌的侵入, 刺激创面各种生长因子的生成, 减轻组织水肿, 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 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3]。现将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消毒剂的选择方面临床最常用的是碘伏, 此种消毒液以碘为主要成分, 其优点有渗透性强, 药效持久, 作用迅速。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碘伏过敏的情况, 长期使用碘伏会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不利于观察创面及创周的颜色。因此, 在本次实验中消毒液均使用以苯扎溴铵为主要成分的新洁尔灭, 其浓度为0.1%, 实验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症状。
(2) VSD吸引能促使局部静脉扩张, 增加回流, 减少组织水肿, 对于四肢创面应尽量抬高, 促进血液回流[4]。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避免创面受压、引流管受压打折、以及粘贴薄膜漏气, 保持持续稳定的负压。负压标志是创面处纱布质硬, 粘贴薄膜及纱布与周围组织贴附好, 无漏气声。一般负压压力维持在150 mm Hg左右较为安全, 对于糖尿病足创面应适当降低压力, 防止患足缺血坏死。对于腹部等较软创面应适当增大压力, 压力范围为90~220 mm Hg。在四肢使用负压吸引时, 避免环形加压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3)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Ⅰ期难以修复的难愈创面, 对于糖尿病足为干性坏疽, 肌腱暴露, 截肢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但由于给患者身体及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 并不为患者所接受。单纯换药治疗, 即使最终康复, 其住院时间大大延长, 给患者及其家属也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足患者由于血管病变, 其皮瓣修复难以成功, 使用负压吸引, 待肉芽组织新鲜红润后植皮治疗, 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4) 大面积皮瓣撕脱伤患者由于皮肤缺损, 难以Ⅰ期缝合。由于皮肤碾挫严重, 即使采用皮肤反取回植的方法, 有时也难以完全修复创面。采用皮瓣转移修复的方式, 还应考虑患者年龄、一般情况、血管情况以及Ⅱ期整复等一系列问题。采用VSD负压吸引后行手术植皮, 适应证较广, 手术效果确切。
(5) 腹部手术患者, 由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切口未能Ⅰ期愈合, 采用VSD负压吸引, 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而且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对于Ⅳ度压疮患者, 创面修复的方法有直接拉拢缝合, 肌皮瓣修复等, 可以有效地覆盖和填塞死腔。但在临床工作中也常遇到皮瓣下仍有少量坏死组织存在, 此时应拆除缝线, 采用VSD负压吸引, 促进创面愈合。
(6) 单纯使用湿纱负压吸引, 常会发现创面分泌物干燥结痂而堵塞管腔, 观察结果表明, 对创面行负压持续引流的同时, 应用输液式冲洗, 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 使分泌物处于湿润状态, 可避免管腔堵塞影响治疗效果。冲洗同时应及时巡视患者, 避免冲洗液滴入过快, 并严密观察贴膜情况。早期引流物黏稠时可加入糜蛋白酶, 使糜蛋白酶分解变性蛋白肽键, 可溶化创面适度清洁后存留的坏死组织, 是渗出液变稀[5]。
综上所述,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对糖尿病足、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皮肤软组织缺损, 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等创面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及换药时间, 缩短了住院时间, 而且该简易负压装置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但是也存在吸水性差、透气性差、长期使用纱布较硬等不足之处, 如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一些吸水性强、透气性好、质软的特殊材料代替纱布。
摘要:目的 探讨简易式负压闭式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在临床各种难愈创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各种难愈创面治疗过程中运用简易式VSD技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Ⅱ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平均为 (3.7±0.3) 次, 两次手术相隔时间平均为 (19.2±2.4) d, 各种创面经VSD吸引后行Ⅱ期手术均治愈。结论 简易式VSD技术在治疗各种难愈创面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VSD,简易式负压,吸引,难愈性创面
参考文献
[1]Mullner T, Mrkonjic L, Kwasny O, et al.The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to promote the healing of tissue defects[J].Br J Plast Surg, 1997, 50 (3) :194-199.
[2]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34.
[3]黄宏岖.封闭负压引流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1) :71-72.
[4]Scherer SS, Pietramaggiori G, Mathews JC, et al.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Vacuum-Assisted Closure Device[J].Plast ReconstrS urg, 2008, 122 (3) :786-797.
【VSD手术】推荐阅读:
手术与非手术07-19
手术室手术安全06-09
手术部(手术室)09-23
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6-16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8-19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07-08
眼科手术的手术室配合08-20
泌尿手术07-15
手术应激07-18
紧急手术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