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本(共12篇)
农村校本 篇1
摘要:常规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由于受到缺乏“龙头”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效果不大。基于名师录像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通过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师录像,校本教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校本教研都越来越重视。不论城市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校本教研,主要的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农村学校都觉得这样的校内公开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杰出的教师较少,大家水平差不多,听来听去也听不出什么“花头”,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二是很难请到专家来指导, 一方面专家数量有限,这么多学校很难都照顾过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也经费有限,如果要专家经常参与,经费上不允许。
现在虽然实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但城区学校的教师也不可能都参与到农村学校每周的校本研究中来,毕竟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方面是要“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
学校通过网上购买账号,得到了数百个各学科的名师课堂录像,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规武器———名师对照课
所谓的名师对照课就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名师录像课”范围内,选一堂课,事先不看名师的录像课,教师上完课后,再看名师的录像,将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一教师选了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过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事先没看钱老师的录像,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上了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 “为了不过分逊色于钱老师,我在备课时充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对每一个环节设计出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如果不是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评课也评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帮助也就不大。
但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教师自己也说:“可就是这设计大同小异的两节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存在着差别。”她通过“新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意外事件处理的对比、练习设计的对比、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对比、教师教态和语言的对比、总体情况的对比”六大方面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什么名师对照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究其原因,学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普通的校本教研知识是从人传递到人,名师对照课这种教研形式知识是从物(名师录像)传递到人。如下图:
名师对照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相当于每次校本教研都有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效果当然不一样。
二、新手武器———摹课
摹课的“摹”,是临摹的意思。所谓的摹课,就是教师选取一堂名师录像课或一堂课的一个片段,不上课,而是把名师所讲的话, 包括语气、语调、教态等完全模仿出来,就像临字帖一样,把名师的上课情况完全再现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教态等方面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学习艺术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者是音乐。一般教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通过一次次的听课、上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形成的,现在我们通过“摹课”这种形式,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名师对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那摹课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教态等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通过摹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的提高。摹课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背课。就是把某一堂名师录像课(或片段)中教师的语言背出来;第二步,在完全把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背出来的基础上,模仿名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模仿名师的教态。
一开始,教师觉得要把课“背”出来很难,又要模仿语气、语调等,感觉很不好意思,但通过实实在在的摹课后,他们发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进行摹课,通过多次的背诵、模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论文《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通“电”带“磁”》。又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一夜工作》来进行摹课,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不好意思等心理,终于把课讲得惟妙惟肖。她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肢体僵硬,缺乏热情,难以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必须是热情洋溢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本人却经常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在‘冷空气’的包围中,又怎能‘热情似火’呢?”
三、进阶武器———专项研究课
一些业务成熟的骨干教师可以进行利用名师录像的教研形式———专项研究课。所谓的专项研究课就是教师利用名师录像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检索若干个名师录像,把这些录像中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得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分解。要把各项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出来,必须先把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分解。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把课堂教学知识分成三大块: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的知识、课堂生成时所需的知识、课堂语言所需知识,在这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具体如下图:
当然,课堂教学知识还可以细分下去,但也不宜分解过细,分解得过细反而对知识显化产生干扰。所以我们经过实践,最终把课堂教学知识分解成图中所示的这十二个细目。
在进行专项研究课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1.兴趣导向
所谓兴趣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比较有兴趣,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这样做,教师能愉快地完成专项知识的总结归纳,并有较高的质量。
2.弱点导向
所谓弱点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得比较薄弱,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让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教师会比较有动力,另一方面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专题研究课,一些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得以继续快速地成长,使之逐渐走向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领头羊”。
农村校本 篇2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镇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镇所处地区有几十年的杞柳种植历史,被称为“白柳之乡”,这儿不但家家种植杞柳,而且户户把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国,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从技术角度分析,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杞柳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最终把杞柳的栽培、管理、收割以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
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 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第二部分 杞柳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杞柳,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为杨柳科中的柳属,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高达3米。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而抱茎。
杞柳的主要品种有大白皮,红皮柳和青皮柳等:
大白皮:皮白色。生长快,枝条长,粗细匀称,节间长,成熟后枝条皮呈栗色,剥皮后洁白美观,绵软柔韧,品质最好。
红皮柳:枝条鲜紫红色,节间短,叶柄红色,髓心小,质量次于大白皮。
青皮柳:枝条青绿色,叶片长而大,生长快,产量高。枝条髓心小。质脆、品质较差。
杞柳喜光照,属阳性树种。光照不足,生长不好。喜肥水,抗雨涝,以在上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沟渠边坡地生长最好,肥水条件好,枝条生长旺盛,可以正常生长20~30年。在干旱瘠薄土地条件
下,枝条生长细弱矮小,寿命缩短。在浅积水2~3个月的不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主根少而深,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侧根比较发达,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护岸的好树种。耐盐碱性能较差,土壤含盐量如超过0.3%,则枝条生长减弱。杞柳种子很小,且易随柳絮被风吹走,不易采集,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第三部分
杞柳的栽植
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杞柳主要是插条种植。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见效快。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本地多采用这种方法。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是边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沟渠、堤岸、道路旁边坡上进行栽植,这些地方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杞柳生长,一般条子可长达2.5~3米以上,一墩产条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选用一年生,茎粗1厘米左右的条子
为宜,芽子要饱满,条子要健壮、无病虫害。扦插前,将条子剪成20~25厘米长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边剪成马耳形,剪口下第一个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选用木质化好的条子,将枝条上的叶片橹去,注意不要伤害芽,然后按要求将枝条剪成段,随剪随进行扦插。扦插时要使第一个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随即踏实保墒。气适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发芽。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条,影响成活。
第四部分
杞柳的管理
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因此要想获得连年高产,必须加强抚育管理。除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锄草和排涝外,最重要的是平茬、养茬、拿杈、防治病虫害。
平茬、养茬:杞柳栽植当年能生长5~10根枝条,一般在立冬前后将杞柳条齐地面割掉,割后留茬不宜太高,此后,每年进行割条1~2次。杞柳条经过几年连续割条,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条子萌条少,长势弱。
拿杈:当年生长的把柳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发生、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防治病虫害是杞柳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危害杞柳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二虫。即:
1、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叶片脱落。多发生在秋分前后。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敌锈钠,每10天一次。
2、金龟子:食害杞柳叶子,主要发生在谷雨和立夏前后、可喷洒敌百虫液进行防治。
3、小象鼻虫:主要危害杞柳条嫩尖,咬断嫩枝,严重的影响杞柳条质量。在成虫发生时,可喷洒西维西液。
第五部分 白条制作
杞柳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冬季下雪前进行收割。要掌握随割条随剥皮。剥皮前要准备用木棍做成的夹子,先把枝条下头剥开一点皮,放在夹子里,然后由粗头向细头抽拉,得白条,或使用剥皮机,既快又省力。剥后及时晒干,晒干后的枝条按粗细分级成捆,贮藏。贮藏期间严防烟熏、受潮,以免枝条发霉变色。
第六部分
杞柳的用途
做成白柳后的杞柳其用途主要是编织工艺品出口创汇。柳编制品,原料以棉柳(又称南柳、白柳)、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为主,以藤、竹、草、铁、皮等原料为辅,采用手工、半手工制作。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支点 篇3
把准“切入点”,让教师在教中做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教师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课堂教学,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教学几乎占据他们的全部精力、时间。农村学校亟需解决的是保证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效率。看来,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切入点,既是教师之需,也是解决农村学校发展之急。农村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常规教学的适度发展,做到夯实基础,给予学生参与权、质疑权、发言权、改正权。
创设“交融点”,让教师在做中研
校本教研的问题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敏于事,善于思,捕捉课堂中发现的一些关键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这时教师最容易打退堂鼓,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引导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座位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在讨论中有学生不配合怎么办?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策略解决?我们可能想出许多办法,就这样不断地“追问”,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解决“困惑点”,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
农村教师很少能参加较正规的教研活动,他们对有些活动,如说课、评课、命题等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可在搞活动前集中培训,用通俗的语言为教师讲解清楚。让他们体验研究的成功,体验问题解决时的兴奋,体验通过研究实践换来的课堂生机,体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欣喜。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教师就会产生从事校本研究的动力,他们会主动站到校本研究的最前沿,会主动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因为校本研究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进取,教师就会步入校本研究的良性循环。从此,课改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将一个一个被清除掉,课改工作也必将是另一番天地。
明确“热点”,让教师明确方向
当今教育界谈得最多的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课堂观上提出研究性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面对这些热点,农村教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挂羊头卖狗肉。”因此,作为教研工作者,有责任为教师树立标杆,引导教师冷静地看待“热点”。
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论,目前,农村学校没有到位措施,考虑教学的发展,考虑学校的实际,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讲课、评课、讲座等形式,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谈及理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
寻找“闪光点”,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觉到自我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他们权力,给他们经费,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扬长避短,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经常组织各类竞赛和活动,作为发现教师,同时为教师创造感受成功,追求成功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过后有总结,把总结过程转化为激发教师热情,提高教师成就欲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不求全责备,多信任和宽容,少指责和埋怨。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的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策略 篇4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构, 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针对乡中心校村完小多, 可由中心校校长亲自挂帅, 教导主任组织落实, 成立中心教研组和课题组, 建立健全“乡———片———校”三级教研网络。
二、制定制度为了保障
农村校本教研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制度保障, 所以要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就必须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例如, 我乡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和《科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规定教研的次数、内容和方式;《科研活动制度》明确教师必须撰写论文, 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为各级课题研究献计献策。另外, 规定了校本教研的“三个落实”:领导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三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收效保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进行。
三、落实“十个一”活动
在开展学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农村集中办学和校本教研的实际需要, 以课改为载体,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核心, 稳步实施校本教研的“十个一”活动。即:
1. 读一本好书。让教师研读各科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名家教育著作及相关教学法, 撰写心得感悟, 从中寻求理念指导和理论支撑, 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2. 讲一节优质课。开展“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备课行动, 用汇报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历炼教师, 通过“小学高级教师能上示范课、小学一级教师能上研究课、小学二级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能上汇报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强化青年教师、物化中年教师、巩固老年教师”, 探索课堂教学规律,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 举办一次课赛。课赛是展示教师风采、研讨教学的平台, 它集观摩学习、听课研讨、评课改进为一体, 既让选手汇报校本教研成果, 又能让与会教师透过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发理性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4. 自制一个课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尝试自制课件, 并逐步提高课件质量, 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用其来辅助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写一篇论文。撰写论文是促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论的有效渠道, 通过撰写论文, 既让教师享受成功, 又在总结中增加理性实践的思考, 可谓一举多得。
6. 做一次讲座。讲座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分, 听有关教学的讲座是吸取、借鉴间接经验较为直接的途径。尝试做一次讲座更是总结、物化教学成果的渠道。
7. 访一次兄弟学校。通过纵、横向的“对口交流”, 学习先进学校在教学管理特别是教科研方面的先进做法, 在传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嫁接先进经验, 进而资源共享, 提升办学水平。
8. 开办一次论坛。针对备课、上课、活动、实验、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测试等“课堂七要素”分别召开专题论坛, 就各自在操作中的得失进行交流, 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法, 最终更好地向教学常规要质量。
9. 带一位徒弟或拜一位师父。农村学校的教师参差不齐, 教学能力差异很大, 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结合实际, 用“拜师学艺”的方式才能达成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结队教师按照“结队协议”认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双方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1 0. 出一本教研专集。教研专集是再现校本教研历程、检验活动实效的成果, 既是校本教研的预期目标, 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回归。学校可不定期整理教师的研究论文, 印发给每位教师, 互相学习。
四、课题研究作为平台
课题研究既是校本教研的较高层次, 又从层面上提升校本教研活动成效。例如, 我乡积极鼓励学校、教师申报课题研究, 目前已完成《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山区小学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贫困山区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接的策略》这3项课题, 省级规划课题《山区学校校点收缩前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对比实验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另外, 让教师亲历《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所需要的几种能力和习惯培养》、《集中办学学校因地制宜的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的辅导策略》等校级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上积极探讨。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学习中醒悟、在教学中领悟、在反思中感悟、在研究中的神悟。
五、校间互动开展交流
一方面积极争取与“名校”互动, 在学习“洗礼”中用先进的校本教研经验武装学校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点, 就地取材, 实行乡内互动。如我乡的10所完小就根据其校本教研差距结为五对“对口交流”学校, 每年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校本教研。
六、教学竞赛促进提升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赛, 乡内通过乡、片、校分别组织“新教师课赛”、“校长/教导主任课赛”、“中年教师课赛”、“老年教师课赛”、“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课赛”、“新教师综合素质校本研训汇报课赛”等, 多侧面、多方位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七、主题活动为了深化
开展“我最满意的一篇教学设计”、“我的教科研论文”、“我的课改课堂”、“我最拿手的一份课件”、“我会说课”、“我能评课”、“感悟课改”、“课改回眸”、“课题研究论坛”、“集体备课”、“教研组课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使“课课写教学后记”、“周周写教学随笔”、“月月写教学论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绿色课改”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八、常规检查作为监控
常规检查是每年的例行检查, 其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结合区教育局和乡自查中的校本教研问题, 在分析原因中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 以“回头看”的方式重新审视校本教研, 辩证地对其作出评价, 达到“监控反馈”之目的。
九、评价机制发挥作用
学校制定《教研组考试评价办法》, 每学期定期对教研组进行考核, 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改进, 用评价来促进校本教研更好更快地发展。
十、监测体系衡量成效
通过每学年的教学质量分析, 学校发展年度报告, 学校工作总结, 学生、家长问卷等, 衡量校本教研活动成效、教研活动成绩。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5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为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良好的研讨平台,组建好数学教学研讨基地。
2、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标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以新课标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
2、加强教材研讨、备课的研讨,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部分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教师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深层次地促进和指导。
2、加强以“反思为动力”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收集资料,充实博客内容。
(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学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3、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集体研修活动。以课堂教学为活动主要内容,每次活动完成“四个一”即:一个问题交流;一个教学得失;一个专题学习。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研究和实践能力,1、本学期在加强教研组专业化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在科研中成长提高。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创造课堂实效相结合,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使研究有过程、有成果。
2、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多渠道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实力,最终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深化课程。以老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为目标,提升教师业务研究和实践能力。
4、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五)开展网络教研,促共同发展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突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缩小了学校、地区的差距,拉近了教师和专家的距离,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本学期,我们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让网络教研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一大特色。
1、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开展网络备课研讨。
2、努力开发建设“数学教学资源库”,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六)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每周三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集体研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严格执行备课制度,继续采用电子备课的全新方式进行。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校教师的重点工作。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精而细”。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2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五、考核方法:
教师研修的考核参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实施。采取周评估、月评估和学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内容按学时计算,完成研修任务与月奖联系,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并与年末考核挂钩。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3
一、上学期工作总结。
1、加强教研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深化已有的《经典文化诵读》《图形格写字》课题研究,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2、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三次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校听课指导,主动联系区域名校,带领教师到东一路小学、潘南小学听课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走进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赴济南、烟台、邹平等名校参观学习;邀请潘南小学“齐鲁名师”赵国防老师到校作“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并建立了长期的业务指导联系。
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周三下午教师办公时间的业务学习,集中观看刘良华博士的“管理智慧和教学智慧”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视频。
3、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以耕耘者杯课堂教学大赛为契机,开展基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基础上的说、作、评活动。
4、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学校校本研修网,学校论坛,教师博客,使之成为教师学习、反思交流、科研成果积累的平台,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主动发展。
5、继续抓好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成功举办一次经典文化诵读成果展示和图形格写字成果展示、考核活动。
二、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总目标,继续坚持和落实“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规范课题管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继续巩固上学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第一、继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继续挂包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要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教研组活动提供帮助。
必要的规章制度也是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的有力保证。在上学期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办法”“教研组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上学期考核情况,继续完善。同时,在“教师外出学习”“网络研修”等方面,也要建立相应成文的规定,使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第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鼓励教师学习,为教师购置更多的理论书籍。同时学校还将为教师推荐大量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理论学习,以校本研修网为依托,展开校本研修。
采取周三下午集中学习与推荐文章、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利用好学校校本研修网,使之成为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平台。
第四是推行“赛研”互动,激活教师自主、创新意识。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的评价、指导作用,结合上学考核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同时学校还将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
激发调动教研组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性的开展活动。
第五是随堂听课,督促教师快速成长
继续实行随堂课听课制度,提前一天通知任课教师,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师课堂中的问题,同时是从另一个侧面更多地了解学生。听课后,中午1:00进行评课。对于特别差的课堂,要提出更改要求,下周跟踪听课,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是推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教师的备课检查,把教学后记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
第七是向外界学习,获取营养。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邀请专家传经送宝。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将以“名师课堂”引领为主,各教研组要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创新形式,力争抓出实效。
继续保持与区域名师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联系,为名师与年轻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积极联系区域名校、名师、教研员,邀请他们到校授课,或组织教师前去听课学习。
第八努力开创校本研修新途径:
1、推行教师成长记录袋。全程记录教师思考与实践,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和图形格写字训练,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做好成果积累。规范课题研究档案,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提升研究层次。做好图形格习字考核和经典诵读活动评价。
3、引领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4、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有新突破。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一人两课”、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上好一人两课。
4、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一人两课”,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我校科研课题,使之应运到实际的教学中,使教科研一体化。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我校本学期设立三个教研组,即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综合教研组。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长期蹲点在语文教研组,李晓庆老师多年毕业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蹲点数学教研组和曲晓娜老师蹲点综合教研组。本学期我们大胆选用年轻教师作为教研组长(葛琼和王晓青),具体组织教研活动。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第二节课后,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三第二节课后,综合组活动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利用校际交流的机会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校长讲座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并作为教师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3、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纳入年终考核积分。
2、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同时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六)“网络教研”的细致化、实效化。
“网络教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
行交流与学习。并且还可以很好的实现跨学科交流与学习。本学期我们会将“网络教研”进一步的细致化,进一步确定每一次的网络实施主题,还是利用实录的形式,有目的性的进行网络评价,让网络更具有时效性。
本学期我校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完成省级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异地教研交流的研究》,这也是对网络教研的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之我见 篇6
校本教研制度化
首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建立起“自评一交流一反思”的新的教研常规管理模式。学校要确立每一周的某一天为校本教研日,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制订整改方案,使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使教师逐步走向用脑反思,用心教学。其次,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组织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最后,要不定期地开展各年级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各组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并注意推广学习。
校本教研人本化
1以人为本,关注教师,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首先要引导教师充分认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展开,教师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教育者、科研者。而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广大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率的途径。面对教师聘任、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人事改革,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切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立足自己业已熟悉的岗位,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其次,随着现代教育内容的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因此,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是帮助农村教师更新知识,获取信息,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重要途径。
2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激励评价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还需用活激励机制,充分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当前我们正处于学习型社会,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教师培育高师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另外,要保证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还需制订各种激励约束制度,所以学校要将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作为教师评先表模、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晋升职称等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本教研多样化
有了制度保障,学校的教研方式还力求多样化。一是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师去锻炼和提升自己。二是专门成立教师教育理论、教育丛书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活动,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教师们在平时的探讨中,坚持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学校要侧重围绕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好综合实践课等内容的校本教研。还可以通过联片教研以及建立教学资源库等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每年派出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活动,每年邀请县级以上教研人员、优秀教师来校辅导、讲示范课以及同其他学校结成联片教研组,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校本教研经常化
首先要树立教学即教研的理念,使教研在课堂和课后都能进行,打破那种“教研是在课堂教学过后专门安排时间才能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的认识。课堂教学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这种艺术和智慧靠临时的观察、分析、思考得来,就是靠教研获得。因此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教边研,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这种教学即教研的认识,能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教研的机会和时间。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之思路 篇7
一、健全管理机制是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
1.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理论学习组”与“实践指导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结构充分考虑到职务、年龄、学科之间的优化, 保证领导力量和教科研水平。
2.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大马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大马小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制度》《教研组成员学期工作要求》等相关的制度。校本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 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抓, 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 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教师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 反思———将文本理论和专家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 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 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 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 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 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 记录课堂意外收获, 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 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但一定要有实效性。就这样, 教师们在学习着、思考着, 总结着, 隐性的教育思想得以充分激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李莉娟、杜月霞两位教师的教学随笔曾获市一、二等奖。
2. 加强教师间互助, 实行教师间优势互补
教师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其基本形式有: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等。
(1) 信息交换:我校把每个单周的周二放学后定为教研组同伴互助交流时间。教师把个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教师们在讨论中分析教学现象, 交流教育教学方法, 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
(2) 经验分享: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学校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 学校为青年教师找“师傅”, 并签定师徒结对协议, 规定学艺内容和要求。听课要求:每学期徒弟听师傅的课不得少于4节, 师傅听课不得少于8节, 听后共同探讨教学得失, 总结成功经验, 提出改进措施。
浅谈农村学校“校本”研究 篇8
目前, 农村许多学校都把“校本”研究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亮点”来抓, 然而, 无论是从学校领导、还是从教师自身, 却都把他当作一种口头理念来喊, 其研究工作开展的现状都存在诸多不容乐观的因素。在此, 笔者就拟其不利因素及应对策略作一浅析, 愿与更多同行商榷。
农村学校“校本”研究的现状
1. 缺乏“校本”研究的氛围。
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 学生基础差, 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 校长、老师忙于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拼比, 加之课时紧、学生作业量大、评估体系重量化指标,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停留在对新理念的学习和领会上, 付于实践的人微乎其微, 难于形成研究共同体, 因而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环境。
2. 没有较好的“领头羊”, 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
就农村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缺乏实效而言,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学校领导缺乏相应的素养。在此项工作中, 许多校长也和自己的引领对象——教师一样, 只是一片茫然, 对于如何抓好研究工作, 并无清醒的思路。但为了落实县局要求, 于是就责承教务处草拟一份所谓的计划或规划:不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教育诸方面存在问题入手, 使校本研究流于形式。
3. 没有较好地在“校本”二字上“做文章”, 而是过多地“拿来”。
表现一:“善”模仿。从课题的提出, 到阶段性研究, 再到成果的体现无不仿效他人。表现二:“巧”抄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 少于实践调研, 一些课题的成果只得在变相抄袭上打注意。表现三:“一刀切”。不考虑课组之间, 班级之间, 师生之间的差异, 以一个模式要求所有人。
4.学校和老师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对教研员 (县教研室) 有依赖心理。由于教研员是专门从事教研活动指导的, 一些学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惯性:只有教研员来了, 教研活动才开展起来, 教研员走了, 研究活动好像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因而大部分教师缺乏独立从事研究活动的意识。
5.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 而教学研究的形式多在组内进行。教研组成了“校本”研究的教研基站, 但由于多数学校对教研组的工作重视不够和学校不能较好地给予科学指导, 加之大部分教研组长责任心不强, 致使学校校本研究的重头戏教研活动“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特别是在没有学校领导督促时, 教研活动更是缺乏实效, 成了事务研究, 教研记录成了学校应付检查的“资料加工厂”。
对农村学校“校本”研究的几点思考
1.校长要以求实的精神, 切实提出校本研究的课题规划, 争取当好校本研究的“领头羊”, 切忌外行领导内行。在课程改革之前, 可以说学校领导在该方面并不比教师强多少, 特别是与一些经验丰富、善于掌握教育时代脉搏的教师相比。所以作为校长, 一定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勤于治学、努力做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其次, 要有求实精神, 要结合学校实际, 正确把握学校发展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从而制定出既注重现在, 又着眼未来的“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 基于学校”的科学的校本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2.专业人员要参与校本教研, 做好专业引领。县教研室加强对农村学校“校本”研究指导, 注重形式多样化。在“校本”研究中, 各级教研机构特别是县教研室要对基层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督促, 要认真关注学校和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呼声, 兼顾其需求, 不能只搞空洞的“一刀切”的讲座式理论性研究, 要多以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研讨会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为载体, 展开“校本”调研工作, 带着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校一起制定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各项制度, 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 形成协同攻关协作研究的局面。
3. 建立奖励机制, 唤起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走进“校本”教研, 首先应是思想观念的走进。有了新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为了使广大教师对校本研究有热情、有兴趣、有作为, 学校少不了在校本研究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投入。并建立科学的评价奖励机制, 每学期给科组一个研究课题, 一定的课研经费, 学期年终评估总结时, 对有研究成果的群体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把他纳入年度考核之列。以此唤起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关注学校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的良好教育教学探究氛围。
4. 加快学校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 把教师从考试的指挥棒中解脱出来, 轻结果, 重过程评价。
农村学校, 因受“考试分数”的影响, 评诂学校和教师的标准只看“考绩”, 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是举着“教改”的大旗穿着“新鞋”走老路。教师如不能从“分数”这个怪圈中解脱出来, 又怎敢轻易尝试新“课改”这个新事物呢?可想而知, 最好的“校本”研究可能都会在“分数”的淫威下而被弃之。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笔者认为, 作为农村学校即使上级主管部门仍在追逐着“分数”的浪潮。又何妨不可以大胆创新, 率先走出“分数”牢笼。还教师一个主动接纳新事物的平台呢?
5.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 在“校本”研究中, 主动给教师打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谈 篇9
从“实践理性”的方面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普通文化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之间,都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要使这些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以“实践理性”解决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个课程之间“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层皮”现状。这种“化解”要从农村初中课程的根部出发,也就是使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为“三农”服务的要求与农村初中课程的内容相统一,建立一个一元化的农村初中课程体系,要使校本课程得到立足的空间,必须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得到提高。这就是追求增强课程发展活力和课程有序发展的,也就是要追求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完善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从体制上保证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引导农村教师积极地开发与本地农村特色相结合,适合于本地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同时要激励教师在认证其可行性基础上敢于对国家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编,实现“课程的校本化”。
我国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课程发展策略,从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利,即“实践——评估——开发”的简单模式。主要是为了鼓励每个教师都对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积极性。让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改革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这种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实践研究,也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制。
三、采取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方式
让农村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缺乏课程改革的经验,所以校本课程的发展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然而,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他们特别需要既能反映校本课程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示范与引导。调查资料显示,在观摩教学、教研活动、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四种教师培训方式中,最受农村教师欢迎的是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因为这些方式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解决他们课程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许多地方普遍采用的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方式却不受欢迎。这是因为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往往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而且时间较短,难以解决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
四、建立多方面结合的课程发展支持系统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这说明校本课程的改革发展是教师和多方面人士共同参与的行为。要想确保校本课程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建立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家长、社区为主要参与者的校本课程发展组织。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建立包括校长、教师、社区人士、家长和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主的“学习型组织”。比如,农村初中开设“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学校可以把当地农技推广站的专业人士和农民企业家请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课,上课地点也可以改在农民的试验田或种植、养殖专业户的基地。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和农户以及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士之间建立起交流、开放、对话、合作的平台,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机制。当然,这个“学习型组织”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要有一段差距,需要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各方面的努力。
五、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篇10
一、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因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广大的农村和农村中学则是这些生物资源的拥有者。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薄弱之处不少, 但在拥有生物资源方面却得天独厚, 为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 农村中学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应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立足于地域优势, 充分挖掘农村生物资源, 使生物资源课程化, 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我县林区有一种两栖动物———山溪鲵, 它在环境监测、学术研究、医学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 当地山溪鲵的数量减小, 濒临灭绝, 备受人们的关注。我校利用承担西北师范大学环保项目的良机, 开展了“西和县山溪鲵生态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组师生深入林区, 对当地山溪鲵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生态分布进行了科学的调查。该活动的调查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和保护山溪鲵提供了宝贵资料, 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家乡生物的多样性及价值, 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现已编入我校的生物校本课程, 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关注农村学生的需要
课程资源优越, 并不意味着开发的校本课程优秀。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成功的校本课程首先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农村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大自然, 他们长期零距离的与大自然接触, 对当地生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他们发现的问题多, 存在的疑惑多, 渴望通过学习解疑释惑, 这就是农村学生普遍的兴趣和需要。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开发思路, 经问卷调查、师生交流, 生成校本课程内容, 确定课程目标, 开发满足农村学生需要和兴趣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此开发的生物校本课程, 想学生所想, 给学生所需, 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进而达到“我会学”。
三、注重农业生产活动
校本课程立足于地方学校的实际, 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教学建议。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中密切关注当地农业生产中耕作方式、品种推广、虫害防治等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情况。确立合适的课题, 开展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生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服务于当地社会。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之一。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只要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石, 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 从农村学生的需要出发, 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践, 就一定能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彰显学校个性的优秀生物校本课程。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 篇11
一、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农村小学的设施设备简陋,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添加设施设备,优化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小学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对一些规模小、分布散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做到节省资源、集中教育力量,从而提高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质量。
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减负”,其实需要减负的还有广大的教师。目前,农村教师的编制紧张,很多人都向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去谋出路,正所谓“人望高处”,导致农村教师人手不足,大大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平时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起早摸黑。教育行政部门应合理安排教师,避免“向城市一边倒”的现象,利用多种渠道吸纳农村教师,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增加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另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让教师多一点时间进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少做一些形式的东西。
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
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各种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有过不少痛苦和教训。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苦不堪言。要解决这个问题,校本教研的开展才有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好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要研究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变单纯的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态度和方法的全面考查,变比分数排名的相对评价为教育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变单项的智育评价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坚持以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为标准,综合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力和效果。对学校的评价,要改变以升学率和考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片面做法,对学校的教育品德、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各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解决了后顾之忧,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他们就会放心投身课改,大胆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的热情一定能高涨,效果必将明显。
三、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为保障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好评价,把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与学校及教师考核、评价结合起来。其次,要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家或教研员深入农村小学,实施“走进去,低下头去”的方式,协助农村教师教研组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引导学校和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挖掘自身的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给普通教师以帮助和指导,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学校要倡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做到“六个一”: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写一份优秀的教案,上一堂优质的课,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课件。教育行政部门可实施名校对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城镇名校教研力量雄厚,专业水平人才多,让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借助名校教研领導、教师专业水平高的优势,解决薄弱学校本校教研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低的困难。
四、改革教研方法,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也告诉我们:每天都应该对我们的行为、想法进行反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教育教学也一样,在洋思经验中就有一条成功的经验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如果没有反思,那么教师就会滋生思维的依赖性,从而变成理论学习的听众。反思教学的目的在于对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积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努力提高专业化的过程。要求农村教师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对于反思的心得体会可以写在反思记录本上,也可以发到校园网站的博客上,与其他教师交流。学校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互相交流、分享教学反思,产生“共鸣”,或提出“质疑”,发表其意见。这样,我们农村的教师就能摆脱了枯燥无味的研究方式,在有“共同语言”的情况下学习着、思考着、总结着,从而焕发了校本教研的生命力。
农村初中教师抱团发展的校本研究 篇12
学校名片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教师抱团发展,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实现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学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学,虽面临优秀生源流失的状况,但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从2008年开始,连续六年被评为江宁区先进学校、效能评估一等学校,也是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优秀学校、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数量和质量在区内同类学校中居于前列。
【农村校本】推荐阅读: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07-22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06-18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计划08-18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7-04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10-10
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汇报09-26
校本培训07-16
校本模式05-10
校本实施06-27
校本视角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