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学法研究

2024-11-03

英语教学学法研究(共12篇)

英语教学学法研究 篇1

现如今, 在教学领域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怎样提高教学方法, 而很少有人注重学生的学法。而在一贯的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讲, 学生记, 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的情况, 学生只是一味的为了学英语知识而学习英语, 没有真正地主动地掌握怎样学习英语, 学好英语, 所以只要老师没有指导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 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 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 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逐步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传授学习方法, 使学生尽早摆脱教师这根“拐棍”。

经常听到身边很多学生抱怨, 花费了很多时间, 投入了不少精力去背单词背语法, 到最后成绩还是不够理想, 或者感觉学习的东西很难应付多变的四六级考试。一方面, 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功夫, 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给他们信心和肯定。我经常给学生们举李阳当年学习英语的经历, 一个曾经英语成绩奇烂的人, 是怎样经过艰苦的磨练和恒久的坚持, 最终成为一个英语语言能力极强的人。这样真实的例子会给学生带去极大的鼓舞, 至少让他们相信现在的水平是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被提高的。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只是盲目的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因此,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教法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时刻遵循外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教学计划、目的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如果教师不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 培养他们会学习的能力, 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能力。

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法与学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会对学生的学法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教法得当, 学生学的就会顺手, 学法也会适当, 教法丰富多彩, 学法也会生动活泼。比如, 在备课如何讲授新词汇时, 从词汇的用法到例句都有一套系统的流程,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词汇的过程中, 对教师的教法逐渐熟悉和了解之后, 他们自己就会把这种学习新单词或新知识的方法和程序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从而逐渐转为会学习。而教师的教授风格和方法生动活泼, 学生就自然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开拓自己想问题或学习知识的方式, 久而久之, 也就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方法。

另外,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逐渐帮助他们强化这些方法。例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该遵循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的学习程序,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具体的做法, 或者让一些完成的很好的同学做示范, 逐渐让大家学会并运用科学的学习程序。例如, 一次上课检查学生们预习文章的情况, 可喜的是, 很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比我课前的预习还要详细和到位, 这就说明学生不仅从我平时的教学中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也很好的实践了科学学习英语的程序, 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方法。

因此, 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首先, 引导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每一个新知识之前, 都让学生想出曾经学过的旧知识, 让他们自己找出其中的联系和不同, 这样就一举两得, 既温故, 又知新, 掌握更透彻。其次, 英语学习不是独立的知识点的拼凑, 而是一个系统的学习, 因此培养学生英语联想的能力至关重要。比如, 及时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近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经常会问学生, 学到这个知识, 大家能想起什么?很多学生就充分调动自己已学的知识, 或发挥自身的联想力, 尽可能多的想出相关或相似的知识, 久而久之, 很多学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法, 就是每次做题都忍不住把相关的知识或词语标在旁边, 这样既巩固了新旧知识, 又能将英语学习逐渐并合成一个整体和系统, 知识不零散, 就会掌握的更好。另外, 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也应及时和有方。心理学中讲述了遗忘的规律,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 指导学生适时的回顾和检验已学的知识, 慢慢的学生也会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科学的掌握知识。

当然,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和影响的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几点, 还包括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比如, 要注重英语的运用, 即要多读多听多说多练习;要不断的积累词汇, 勤于涉猎英语课外知识, 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坚持不懈, 因为英语学习是个慢功夫, 语感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 要树立信心, 有毅力, 要勤奋等等, 从智力和非智力上都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俗话说“:授人以鱼, 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教的目的在于不教,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正确的方法, 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真正的通过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真正掌握英语学习, 学会使用英语, 最终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摘要: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共同进行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的教授知识, 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教学就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 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作者教学的亲身经历, 探讨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知识及学习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娜.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1

[2]王小红.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外语教研, 2008.25

英语教学学法研究 篇2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V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 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苔丝形象浅析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论《简爱》中的疯女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浅析英语新词的构成与翻译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青少年的叛逆与成长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残酷的战争和脆弱的爱情----再读《永别了,武器》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谈汉语新词的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浅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illette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

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115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精神隔绝主题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121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的艺术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论女性的牺牲——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文化差异对于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

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

中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

151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

152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153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154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155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156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157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材料英译

158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59 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

160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161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162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63 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

164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165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166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167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

168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69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170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171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172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173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4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175 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

176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177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178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179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80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81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182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183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84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185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186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

187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188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

189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190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91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92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93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94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

195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19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97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198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19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中学设计教学法研究 篇3

【摘 要】针对中学教学的研究很多,本文另辟蹊径,从设计教学法的发展过程中,去深刻理解设计教学法的内涵,并给出了几点关于教学法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教学 设计教学法 内涵

对中学教学来讲,教学方法的优劣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应该多了解和研究以前一些成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中设计教学法就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理解和体会的一种教学理念。

一、设计教学法概述

“设计(Project)”这个词,最初在教育上的应用,见于19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Trachers College Record))和《工艺训练杂志(Manual Training Magazine)》。当时,该校工艺训练部主任理查德(Richard,C.R.)在上述刊物上发表文章,主张中学的工艺训练,不应当以教师为主,要求学生依照教师规定的蓝图去做,而应当采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由学生自己去计划,自己去实行,自己去解决。理查德称这种方法为“设计”。

1918年,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自愿活动的应用》的论文。他说:“我采用设计这个术语,专指自愿的活动,并且特别注重自愿这个词。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我首先用在教育上的。”

由此可见,设计的本质含义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具体的情景中解决实际的问题。1919年秋,南高师附小在俞子夷支持下,首先在中国研究和实行设计教学法。在刚开始实行设计教学法时,试行者发现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当时的情形下,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目前,设计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已经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并且普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由于设计的思路无限,教师的思维无限,因此,对于设计教学法来讲,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还相当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设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具体的一些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设计教学法类型

设计教学法的种类可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形式上表现某种观念或某种方法,如写信、造船等;第二种是鉴赏某种经验;第三种是解决某种智慧的困难;第四种是得到某种技能或知识。这四种之间相互关联,第一种可采用目的、计划、实行、识别四个步骤,叫学生自己按此步骤活动,以他们以能力所达到的地方为限。第二种建议在程序上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第三种主要按杜威提出的思考方法进行。第四种主要是在教室里所进行的。采用设计法教学,教室里要有必要的设备、装饰,要具备多种功能。采用设计教学,不但能达到目前活动的设计目的,且能从活动里面得到所包含的知识。

三、以图例讲解法为例阐述设计教学法特点

设计教学法是一种思想,需要教师利用这种思想来解放自己的教学观念,去寻找一种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动力驱使其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下面主要以图例讲解法为例阐述设计教学法特点。

图例讲解法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创新设计教学法。图例讲解法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信息,这种方法主要反映了师生间的活动,因此也可以叫做信息接受法。这种方式需要教师能够用各种手段传递教学需要的信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和领会信息,而且把信息进行对比吸收。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口述(叙述、讲演、解释)、印刷物(教科书、补充资料)、直观手段(图片图表、影片和幻灯片、教室内)、实际演示活动方法(解题方法、证明定理的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写书评的方法)等等。学生为了达到掌握知识的第一种程度而必须进行的活动行听、看、感受、实物操作和运用知识、阅读、观察、把新的信息和以前掌握了的信息进行对比并记忆新的信息。

多少世纪以来,传递知识几乎全靠教师的言传口授、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直观教具,而今天则有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传递信息的可能。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教师的讲话,而且可以通过现代信息传递方法,如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了解更多科学家、作家、演员等不同行业人群的声音,去充分认识他们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在教室里的图标可以反映所要研究的物体和现象的静止状态,而电影和电视则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对图景和现象感受的界限。学生能够在教室中观察种子是如何发芽、花朵是如何结果、动物怎么生存等。

从上可以看出,图例讲解法首先要求有信息的来源和手段,然后需要吸取一些传统方法作为可以接收集息的手段和形式,诸如口头叙述、使用书本、实验室作业等进行观察。尽管手段很多,但在使用时学生仍然进行着同一种认知活动,即知觉、思维和记忆。在不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的认知行为就不具备目的性。这种动作在任何时候都要依靠学生对动作的目的、顺序和课题有一个起码的了解。

四、关于设计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一)各种所谓“新教学方法”,包括设计教学法,着意于激发学生的主动,认为整个教育过程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认为教学是引起学习,教学的重心在于指导学习。而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进程,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消极的受害。

(二)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从认识论的总体上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教学法的实践中如果一成不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满足一定的客观规律下,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吸收、实验、改造、创新是教师必须摸索的一条路径。

(三)任何年龄的个人对刺激的情景都会有多种复杂的反应,教育必须驾驭这些反应并努力改善,个人对反应如何选择要依据其个性特征。教学法的任务就在于驾驭学生生活的环境,使之能充分运用其最大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知识、态度、习惯和技能。

英语多元问答教学法研究 篇4

一、教学核心

英语多元问答教学法的教学核心是英语问题质量。英语问题质量决定多元问答教学法实施的成败。英语问题质量评判的标准有四个:一是所提问题是否与学习内容有关;二是所提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起共鸣;三是所提问题能否帮助学生有效地链接新旧知识点;四是所提问题是否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突破口

英语多元问答教学法实施的突破口是调动学生问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学生一直习惯于被老师提问, 缺少向老师提问的意识。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 英语多元问答教学法实施就会陷入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局面, 多元问答教学法就难以实施。为此, 教师需要做好四件事。第一, 转变学生问答信念, 让学生树立“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问答信念。学生缺少提问意识和提问技能源于教师的满堂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答意识, 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学生如果有了提问意识, 就会乐于提问;学生如果掌握了提问技巧, 就会主动加工教师的语言输入, 敢于和勇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这样, 多元问答教学法实施起来就容易了。第二, 构建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答表现纳入学业考评范围之中, 对那些善于问答、乐于问答、敢于问答的学生, 除了口头表扬之外, 还要在其学习成绩中有所体现, 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地问答。第三, 组建问答小组。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如果教师让学生课堂上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势必重点不明, 主次不分。组建问答小组的目的就是鼓励不同学习风格和水平不一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分解问题, 即学习小组先自行解决一些问题, 将那些难以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放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第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时间结构、师生课堂权利结构、教学活动结构等。教师要给学生时间, 鼓励学生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权利, 鼓励学生问答;教师要给学生机会, 支持学生开展问答活动。第五, 记录学生课堂问答表现。教师需要一本记录本, 随时记录学生课堂问答表现, 将其作为学期末考评学生课堂问答表现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

英语多元问答教学法的实施要有利于师生多元问答, 即教师问, 学生答;学生问, 教师答;生生相互问答, 其目的在于师生共享智慧, 合作建构意义, 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 我们将多元问答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为:设计学习问题, 呈现学习问题, 解决学习问题, 评价学习问题, 反思学习问题等。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NSEFC) Book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为例, 进行实例解析。

1. 设计学习问题

英语学习问题有两类:展示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是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又叫低端问题或者表层问题, 往往与学生学习内容有关, 难度系数较低, 学生容易从学习材料中找到答案。这类问题常常涉及词义理解、句法结构理解、段落理解、文章整体结构理解等。开放性问题是指提问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又叫高端问题、探究性问题或者关联性问题, 难度系数比较大, 学生一般很难从学习材料的表层意义中找到答案, 需要查阅相关材料, 认真思考, 展开联想, 有时候还需要协作探究。这类问题常常涉及篇章结构分析、写作特色、文章赏析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问题。低端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获取基本的英语语言和文化信息, 提高英语语言应用技能;高端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探究和想象, 加深理解深度, 扩展理解范围, 发展学生英语高阶思维能力, 促使英语语言认知结构向纵深发展。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实际问答教学中, 为了便于教学, 我们往往将英语问题细分为知识性问题、能力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以“Life in the future”为例, 设计的学习问题有:

(1) 知识性问题:引入话题问题、词和短语问题、句法结构问题等。

(1) 引入话题问题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us, by bike, by car or on foot?

Do you live in a flat or a house?

Do you walk upstairs or take a lift while getting back home?

What can we use to build houses?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future, on the earth, under the sea, on the moon or in space?

(2) 词和短语问题 (略)

(3) 句法结构问题:能识别并运用过去分词作状语和定语

How to change the underlined part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adverbial or attributive clause?

Worried about the journey, I was unsettled for the first few days.

Confused by the new surroundings, I was hit by the lack of fresh air.

I followed him to collect hovering carriages driven by computer.

Tomorrow you will be ready for some visits organized by the company.

(2) 能力性问题:课文理解问题、预测事物发展方向或者趋势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问题以及想象力方面的问题。

(1) 课文理解问题

How many kinds of inventions appeared in thetext?

Which problems do you think people will haveovercome in one thousand years?Which one do you think will exist in 3008 AD?Give your reasons.

(2) 解决现实问题的问题

Make a list of the problems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day.Which problems can people solve in the future, which ones will be even worse?Why this might happen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improve thesituation?

(3) 预测和想象力方面的问题

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life in the future isreally like?

Is living in space stations possible?What problems may we meet?Are there any solutions to them?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学习问题有效、科学、针对性强,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之后再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归纳分析并找出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

(3) 情感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追求真理以及热爱学习和科学等问题。结合“Life in the future”一文, 我们为学生设计的情感问题是:Do you want to devote yourself to the exploration of life in the future?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对未来世界生命这个主题的探讨, 了解未来世界和外空间生物的样子, 产生幻想力, 学科学, 爱科学, 立志做未来的主人。

2. 呈现学习问题

呈现学习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 设计若干学习问题, 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呈现给学生, 学生自主或者合作解决, 课堂上, 教师向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呈现学习问题,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呈现解决学习问题的成果, 二是学生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提问。

3. 解决学习问题

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前自主解决, 另外一种是课堂合作解决。课前自主解决要求学生首先独立钻研, 发现问题, 自行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记录下来, 课堂提问。课堂合作解决要求师生多元问答, 协商解决。具体做法是:教师向学生提问, 学生向教师提问。学生提问时, 教师一般不作答, 而是让其他学生回答。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赋予问答权利, 提供问答机会, 以调动学生问答积极性, 营造动态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回答不了同伴的学习问题时, 教师就要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过教师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 不可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学生心理上留一个更大的思考空间, 二是尊重学生的见解。教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会整合自我看法和教师看法, 形成新看法, 从而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习问题

评价学习问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学生对自我问答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客观自评, 对同学在小组学习或者课堂学习中的问答状况进行他评, 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他评结果, 综合自己对学生问答表现的观察记录为学生作出富有个性的终评。评价指标是指学生问答的数量和质量。教师评价时, 既要关注学生问答的数量, 更要关注学生问答的质量。这样, 教师便可以通过评价这个杠杆, 引导学生多提问题, 提高质量的问题, 挑战高难度的问题。另外, 教师评价时, 要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 多关注个性。学生英语学习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在问答中的表现就是:基础差者问答数量少, 质量又不高;基础好者问答数量多, 质量又高。为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问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基础差者, 教师要降低问答评价要求, 目的是唤醒这些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他们积极问答。在某种程度上讲, 差生问答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被调动起来事关多元问答教学法实施的有效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提高问答评价要求, 目的是提升这些学生的问答质量和英语学习水平。另外, 学生学习风格各异, 一些学生属于“场独立型”, 一些学生属于“场依赖型”。“场独立型”学生善于思考, 不善于问答;“场依赖型”学生善于问答, 不善于思考。教师评价时要特别注意这点。

5. 反思学习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篇5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教师;学生

一、问题教学法的起源

(一)国外“问题教学法”的起源和发展

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头脑中已存在着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他在讲课时首先向学生请教,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发问,当学生回答不上来处于尴尬境地时,会感到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去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1]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辩论式对话,俗称“产婆术”,这种方法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主要引导的教学模式。

2、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19世纪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思想基础上创立的“五步教学法”,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是普遍公认的问题教学法来源,他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基础上创立了“设计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心平气和的讨论然后做出结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承袭和发展了杜威等人的教育理论,积极倡导“发现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你的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2]

3、苏联马赫穆托夫等人的“问题教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列尔耐尔,马丘什金等人倡导问题教学,“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和过程,由此他们就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3]美国现代教育家布卢姆,教育家、心理学家巴特勒在这方面也很有建树。

另外,随着人才竞争的激烈,世界各国都站在培养未来人才的角度上,纷纷着手改革本国的学校教育系统,一种源于美国、名为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的课程应运而生,主要内容就是项目课程和主体研究。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二)国内“问题教学法”的渊源与发展

1、孔子的“愤徘”启发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说,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质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方向,即“开其意”、“达其辞”。[5]

2、孟子及王守仁的“自求自得”思想

孟子强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依靠学生自求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特别推崇孟子的“自求自得”思想,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贵于自得,必须采取独立思考的方法,提倡怀疑,不盲目迷信书本、圣贤,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情感体验,认为要自得才能左右逢源。[7]

由此看来,不论从国内还是国外问题教学法都是对古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教育制度和体系的不断完善,问题教学法也在逐渐的成熟。

二、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问题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1、“神经激活”理论

现代心理学认为神经一旦被激活之后,信息会有两条通路进行传递,一条是特异神经通路所传递的感觉,另一条是非特异神经所传递的感受。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皮层整合产生知觉和认知;非特意神经通路的感觉皮层整合产生感受和体验(即情感)。[8]

“问题创设”就是教师激活学生神经的过程。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9]导致人的思维容易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所以,当学生碰到不会的问题,大脑会激发他自主的去思考,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2、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各种认知协调的倾向,保持自身态度与行为协调一致的动机,如一旦不协调,便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知识、信念、态度或行为的改变。[10]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已知与未知、全面和片面等方面的矛盾都会造成认知失调,学生为了消除面临问题的紧张感,会主动的去寻求方法解决。

3、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论

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整体系统。可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是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需要,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高级需要才能产生。[11]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看成学生要满足自我求知,认识世界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做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问题教学法在解决问题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渴求,满足更高程度的需求。

(二)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学理论依据

1、个体身心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成长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先天遗传素质,个人机体等,而外部环境指的是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人的文化背景等,一个人要想发展,离不开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问题教学法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的兴趣,符合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论。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抛弃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和促进学生自主的建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中学政治课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用一个个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征服难题的满足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问题”的设计

“问题”可谓是整个问题教学法系统的灵魂,一个设计完美的问题不仅能达到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和思考,展现问题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关于如何提出一个、提出怎样的问题众多学者专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一)讲究实际性

实际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刻思考能回答出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设计应顺应学生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问题把握在学生的能力范畴内,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通俗来说就是“跳一跳可以摘桃子”的状况。[12]

(二)注重生成性

教师仅“带着问题走进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预设的问题要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纳入即兴的、始料未及的新成分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1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还要把握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最易“卡壳”的地方,在这些易“卡壳”处设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启发作用,问题的设计只有同时考虑学情与教材,以疑激思,以疑引思,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4]

(三)注意新奇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情况下,适当运用俚语、俗语、谚语等,将政治课本的内容变得幽默、诙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笑话,更能调动课堂气氛,彰显教师的授课魅力。这样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不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15]

(四)保证深刻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反应教材内在的教学要求而不只是流于表面,保证问题能够深入浅出,于无形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让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展开,学生和老师都不会感到刻意和吃力。

除了以上普遍认同提“问题”的要求,作为问题教学法中重要角色的教师还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每个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理论家’,都有对教学过程本身的独特的认识,正是这种独特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课堂行为和对其行为进行什么样的自我调节。”[16]也要加强问题类型的理论学习,这样有利于政治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时有意识的兼顾问题类型结构的相关要素,规避不利方面,是教学行为更符合问题类型本身的规定,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克服探究式教学目标低级化,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损失。[17]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篇6

【关键词】“任务型” ; 英语教学 ; 教學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93-01

一、引言

在全球社会生活日益信息化、经济化和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多的语言,也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将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落脚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体验性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和语言内容一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型学习是就是让学生体验的过程。

三、任务教学法的内涵探讨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为基础,主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即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和情景。

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五、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贯彻和应用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流程为:任务设计—任务准备—任务呈现—交流讨论—任务完成。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具体步骤如下:

1.Rivision—用上一堂课所学的语言、语法知识设计成有一定质量的听写、翻译、对话、复述,或检查预习情况等,通过板演、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方式纠正错误,量化成绩,以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

2.Presentation—呈现任务型课堂教学有关的背景知识。

3.Tasks—设计为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组任务,明确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完成各项任务。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Task-Demo—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交流讨论在每设计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然后老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 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内容等评出最佳组。教师自始至终都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不过是任务的提出者,讨论时的咨询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6.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环节在老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一般短期任务直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完成,而长期任务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

六、任务型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一系列任务化、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语法项目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性要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让形式有话可说,活动起来,才能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学生的参与度。评价任务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活动内容要难易适中,要求明确,更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敢于动口、善于动口的良好习惯,并且有固定的讨论和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课堂提问的面要宽。

七、总结

总之,“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真实性、实践性、全员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 篇7

关键词:集中处理词汇,分类教学,强化记忆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词汇仍然是最关键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在时间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 词汇的学习应以词义与词性为根本, 词汇和语境搭配为拓展。

1 词汇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在上海市倡导的二期课改的理念下, 所用教材《牛津英语》按以下顺序编排:

Ⅰ.Reading

Ⅱ.Exercises to Reading

Ⅲ.Grammar

Ⅳ.Skills

Ⅴ.More reading

Ⅵ.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许多教师在教授新课时是按着教材的编写顺序, 逐行逐页向前推进, 尤其是reading和more reading部分, 通常会花一周或更长的时间, 才能把一篇文章讲解透彻, 这个过程实际就是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 这种把学词汇放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的方法通常被称为在情景与情境中学词汇的“情境教学法” (circumstances teaching approach) 。这样的词汇学习过程, 无异于吃一碗有沙子的米饭, 咬一口停一下吐一下, 费时又费神。如果在做饭前就挑掉米中的沙子, 那吃饭的人就可以放心尽情地大口吞咽, 该多么幸福多么爽呀!同样, 在情境里学词汇, 通常是讲解一句或几句话就停下来解释几个新的或重要的知识点与句型, 如果内容不多这种方法勉强还能接受, 如果碰到的问题比较复杂, 那么等讲完这个知识学生的注意力早不知跑哪里去了, 甚至有时本节课时间不够宽裕, 还得在下节课未完待续, 这种教学不利于从整体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连贯性与写作的整体构想, 更不利于学生对于所读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而我们学习语言不能只为了学几个词汇吧?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才是最终目的。词汇的教学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始终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 在进行每一个新课程模块之前先集中处理这一课的词汇的方法可以称之为集中处理词汇教学法。

2 集中处理词汇教学法的可行性

在日常教学中, 笔者曾经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使用集中处理词汇法和情境教学法做过比较。高二 (7) 和高二 (8) 平时成绩差不多, 但是在学习同一课S2AUnit1 Reaching out的词汇时, 由于我在高二 (7) 班使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八课时学完了该单元的reading part ABCD;在高二 (8) 班使用了集中处理词汇法, 五课时都在集中学习词汇, 三课时就把该单元的reading part ABCD全部学完, 同样的八课时。然后, 抽一节课用默写的方式抽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结果发现九十分以上的人数高二 (8) 班比高二 (7) 班明显增加了很多, 不及格的人数高二 (8) 班比高二 (7) 班明显减少了很多。在背诵课文时也有同样的反映。

究其原因是因为集中处理词汇的过程中, 已经就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反复讲解与举例, 并且每讲一课时就用所学的词汇做练习, 汉英互译练习和用所给词汇填空是我常自己命题的形式, 这个过程等于词汇的再现与巩固, 等在课文中再出现时, 他们已经是学生的老朋友了, 都能朗朗而读了。不用教师讲解, 学生基本可以理解的比较透彻, 偶有难点的地方稍作解释就能掌握, 学生读完就能从整体上了解文章所说的内容, 比起先前那种逐行逐页学习的方法来, 效果要好的多。

3 集中处理单词的方法与好处

集中处理单词要求教师大胆打破教材的现有编排, 先教排在后面的单词与词组, 每一个主题的学习都应该以先学习最基本的词汇, 语法等构建这个话题的基础知识为条件, 再深入到语篇。按知识的层次性理论, 我们学习知识应该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如果没有最为基础的词汇知识做铺垫, 一味让学生阅读和交际, 如何能体会其中的流畅性与美感?如何能让语言运用灵活自如?其效果一定是不佳的, 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先解决词汇的好处是:所学的新单词和先前的知识关联较小, 学生即使以前的基础差, 只要认真听讲, 还是不难理解的, 而且学一个单词的用法, 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当堂学会并且记住它是件不难的事。学完基本的词汇之后, 不用费力讲解学生基本上也能知道文章大意。在学词汇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

1) 不能记“单”词, 更不能单记词

从词汇学习的语用功能来看, 单词最终要放入语篇去起作用, 因此, 每一个单词都将以一定的语法语义逻辑被有意义地组织安排在一起, 成为一个个语义单位, 来表情达意。平时的教学中, 不仅要关注单个词的意思, 更要关注词汇的搭配, 尤其是典型而常用的短语。所以, 学习词汇应以它的词性词义为基础, 以能与不同词汇在不同语境的多种搭配为重中之重。例如:我们学习general一词, 除了告诉学生它的基本词性与词义 (adj.一般的, 大体的) , 并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巩固之外, 还应该扩展到以下内容:

(1) 常见的固定搭配

A.in general (总之, 通常, 一般来说, 概括地说)

e.g.In general, about 60%or 70%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can go to university every year. (每年, 我们学校60%到70%的学生可以考上大学)

B.general readers (一般的读者, 普通的读者)

a general idea (一个普遍的观点)

e.g.A general idea is easily adopted by general readers.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

(2) generally adv. (一般, 通常, 普遍)

A.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来说)

e.g.Generally speaking, young ladies like to buy beautifu fashionable clothes. (一般来说, 年轻的女士喜欢购买漂亮的时装。)

B.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普遍认为……, 一致认为……)

e.g.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English is difficult to study very well. (普遍认为, 英语是难以学的很好的。)

2) 词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不能孤立的记词汇, 要让所教的词汇知识是系统的条理的, 而且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 甚至于还是当前的流行文化 (popular culture) , 才能让所教与所学之间产生共鸣, 互相吸引, 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Oxford English S3A Module Two Uni Three是以Travel为主题的, 在这个模块了, 主要学习了去Penang in Malacca的一次旅行, 和What is ecotourism?的话题, 这和目前世界各国所提倡的生态旅游项目与口号是密切相关的, 把课堂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才会有学以致用的动力与行动。

3) 在学每一单元的词汇时, 不要按单词表的顺序孤立地进行

要么, 把所给的词汇进行意义上的关联, 要么可以按照词性或者词义分成几大类, 按类来学。这样操作的好处有:

(1) 条理清晰, 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知识。人脑中的知识, 如果也象电脑中的文件一样, 按不同的内容, 分别装在不同区中不同的文件夹里, 那么查找起来肯定比零散地记忆效果好。在同一主题下把词汇按词性分类学习, 分类记忆, 效果类似。比如:学习S1BUnit 6:Advertisement这一课时, 词汇表里有consumer, advertiser, producer, advertisement, production等词汇, 我们不要逐个去解释它们, 可以通过问题“When we go to buy something, what are we?”“When we want to sell something, we try to write or say something, what are we?”的形式把它们窜在一起引出来, 也可以用它们分别是指人和指物的名词来归类, 进行学习, 就不至于使词汇的记忆与理解有困难。

(2) 有针对性地反复操练, 便于学生重点掌握词汇的每个细节。为了应对试题中句子翻译这部分, 每个单词的学习都要做到词义、词性与搭配成系统地印刻在学生的脑中, 并且要及时给学生相同结构的替换练习, 让所学知识在不断的再现过程中得以巩固, 尤其是做错之后再订正, 印象会更深刻。

(3) 提前接触, 为课文学习扫清障碍。每课的词汇就好比每个班级的学生, 认词如认人, 要有单独见面的机会才可能脸熟。我们先在词汇部分按词类学习到的词汇, 以课文内容为载体进行再现, 不仅强化了词汇的用法,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旨, 为阅读理解能力与段落概括能力打下了基础。

4 结束语

词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那种方法是最为值得经常使用并大力推广的, 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仔细揣摩自己的学生, 就一定能找到好方法, 集中处理词汇的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教学参考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法研究 篇8

一、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目前, 国内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仁爱版、苏教版、牛津版等, 各种版本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不断扩展, 英语的词汇量也明显增加, 客观增加了词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压力。例如:在仁爱版的七年级英语教材中, 上册、下册的词汇量分别为700个、450个, 总计新词汇量为1100多个, 单词的难度也有所加深, 而且普遍存在与小学英语教材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从而导致学生感觉记忆单词的难度较大, 长期以往, 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另外,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 缺乏与学生实际特点的结合, 对于词汇教学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法2.1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识记

识记是人类进行记忆的重要前提, 识记的效果越理想, 记忆保持的时间越持久。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记忆的持久性, 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识记的教学方法, 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识记效果, 而且增强了学生记忆的保持与回忆质量。在理解识记教学方法的应用中,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类词汇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 与已掌握词汇发生必然的联想过程, 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记”, 并且将新的英语词汇纳入到记忆系统中。

2.2运用发音规律、构词法记单词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某些词汇的发音规律, 特别是对于发音较为接近的词汇, 要根据音标进行区分。对于构词相近的单词, 教师则要采取音标、构词分开讲解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根据音标的不同, 理解单词的构词规律, 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

2.3读懂新课程标准, 活用教材

在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 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相应数量的词汇。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材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根本, 教师应根据词汇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 对于各类词汇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对于某些常用的语气助词、冠词、名词等, 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及教材中的实际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加深记忆。

2.4利用实物、活动、游戏增强词汇记忆的趣味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 思维也比较活跃, 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堂讲解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所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利用实物、活动增强词汇记忆的趣味性,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英语词汇教学中, 合理设置课堂游戏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极为有利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曾经组织全班学生参与“Simon says”这个游戏, 由学生依次发出命令, 如:“Pencils in desk, ”、“Hands on head”、“Hands behind your back”、“Hands on shoulders”等, 如果上述命令的前面加入“Simon says”这句话, 学生则要按照要求执行命令, 而命令前没有加入“Simon says”这句话, 学生则要保持静止不动。在课堂游戏环节中, 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被激发, 而要避免在游戏中被淘汰, 学生则必须要更加努力的记忆单词。由此可见,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利用实物、活动增强词汇记忆的趣味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2.5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创设情景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逐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像、声音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 例如:我在教学中将新的词汇编辑成动画演示的形式, 利用图片和声音将新的词汇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 学生在记住词汇的同时, 也掌握了其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语法与语音问题。

2.6应用、归纳归类、反复循环、扩展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 我在教学中采取应用、归纳归类、反复循环、扩展的方法, 即让学生将某一学期学习的新词汇按照发音、词义、词性等进行造句, 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与归类, 学生在反复循环使用新词汇的同时, 不但加深了对于词汇的记忆, 而且扩展了自身的词汇学习范围, 对于写作、对话等方面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提高学生词汇掌握效果的前提下, 加强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词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国内全面推广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 对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光伟.英语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3) .

[2]韩鸽.浅谈如何教词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02)

模拟公司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 篇9

模拟公司教学法是在高等教学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的形式是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 由受训人员自主地组建公司并作为公司雇员开展工作。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内容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模块:第一, 模拟公司成立;第二, 公司营销调研;第三, 公司营销策划;第四, 公司商品采购;第五, 公司商品销售;第六, 商务谈判与签订经济合同。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公司经营的流程进行实训, 而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 教师必须及时总结, 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保证实训效果。所以此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意义

此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体系、内容均按照真实企业操作方式和运作过程来进行。优点是:首先能够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模拟教学实践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在模拟公司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在公司合作和竞争对手的竞争过程中解决问题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及相关技能, 熟悉商业活动和商业运作的基本规则;其次, 在此教学法中教师除了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同时还担负着咨询及指导者二大角色。实践证明,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引入模拟公司教学法, 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意识, 树立了他们的风险意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并为之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启了兴趣之门, 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四、模拟公司教学法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模拟公司教学法优点很多, 但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却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只有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够让此教学方法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1.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困难。

在模拟公司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角色转变困难的问题。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教授者, 一直承担着“教”的角色,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所以在公司情景模拟中容易对整个过程过度干预, 妨碍学生的自由发挥。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属于“学”的角色, 整个教学过程习惯于“被教”的状态。所以, 在情景模拟实践中学生总把自己当作学生看待, 不能完全进入模拟角色, 在模拟公司经营过程中, 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想法, 总是等着教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丧失了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机会。

2. 课堂时间利用不充分。

由于模拟公司教学法目前在很多高校不能完全作为独立的实践课程开设, 而是在必修课程中拿出一部分时间作为实践课程的教授时间, 所以指导教师如果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还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初探

王娌莉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课程中的探索, 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和相关思考。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改;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

需要做充分准备。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设置好实训环节, 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 深入的思考模拟公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是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些教师由于注重理论课程教授, 认为实践课程只需要学生按照实践指导教材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就可以, 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没有重点环节和重点知识的体现。很多学生会在模拟公司运作过程中, 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浪费太多时间, 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关键事件却被忽略, 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 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学科特点过于单一。

在模拟公司的实训过程中, 学科特点过于单一, 导致环节设计缺乏新颖形式,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由于模拟公司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 从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环节都是从市场营销学科的角度进行设计, 问题的解决也主要偏重与市场营销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但我们知道, 公司的运营本身就是多环节的共同参与过程, 而不能只依赖于市场营销一门学科。所以, 过度突出学科特点, 减少解决问题的难度, 会影响实训效果。

4. 考评体系不够标准化。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形式相对较为灵活, 考评指标也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固定和统一。虽然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实训的考评中难以做到完全量化, 所以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 导致评分不被学生完全认可, 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很多教师在实训中总是喜欢用“公司盈利”指标来衡量每个公司的营销策划能力, 或者用某一种指标来衡量最终的结果, 这是很不科学、很不全面的做法。只是由教师独自完成评价, 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实训方案的实施只需要满足指导老师的个人偏好和喜好就可以, 而不用太过全面和客观, 从而使整个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模拟公司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教师即不能过多地干预整个实践过程, 又不能让学生太过随意, 放任自流。在模拟实训中, 教师应在情景设计、进程控制、评价指标、实训总结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临场表现则需要随意发挥, 不要过多地被干涉, 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模拟公司教学法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2-0090-04

因此, 也就更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 即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该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 围绕具体的

时间非常短暂, 所以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 就必须将大量的不属于关键知识点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模拟公司的角色分配问题上, 如何分配角色的工作就必须在课堂外各模拟公司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对于每堂课程的模拟场景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老师要提前策划、准备以确保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多学科综合发展。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只有建立在多学科、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对多种经营行为进行模拟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 应突出市场营销课程的专门性, 合理设置市场营销学运用的环节, 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运用, 才能够提高实训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 考评体系设置合理化。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相对传统教学方法, 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评价的体现不能单靠指导教师一人或者一种指标做出判断。因此, 在考评中, 可根据各公司业务量及完成情况, 由各公司分别选出代表组成考核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考核任务。如在考核中, 可先由指导教师给每个模拟公司基本分数, 然后模拟公司内部根据不同职位和每个同学的工作表现分配这个基本分数。在模拟实训完成后, 再由指导教师和考评小组共同商议给每个模拟公司的一个考核分数, 再由模拟公司的各个成员按照基本分配比例来分配考核分数。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避免指导教师的个人专断, 保证整个实训的公平性。

最后, 在整个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实训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当积极鼓励模拟公司之间多做决策交流。其中包括模拟公司与直接竞争公司之间的交流, 不同行业模拟公司之间的交流。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中, 才能够充分分享每个模拟公司的经营和决策经验, 在交流中找到自己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从而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信息挖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摘要:实施市场营销学模拟公司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该教学法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只有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 并且利用有效的方式解决之, 才能够真正发挥模拟公司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宏, 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董琼华.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3]工春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现代推销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10.

高职教学之范例教学法研究 篇10

一、什么是范例教学法

所谓“范例”可以解释为可以仿效的典型例子, 而范例教学法则是首先将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作为示范内容, 然后通过这个例子的讲授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 再扩展到整个事物的学习。

范例教学法需要通过范例的典型内容, 让教师能把教学内容最基础的、本质的知识点讲述出来。范例教学就是要以典型的范例作为教学手段, 就是让学生通过典型的事物, 推理出一些非典型的事物以及推理出更多的特殊事物,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范例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典型范例体现出事物的基本概念、定理及其应用, 让学生通过范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 迈开自己学习的步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的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这样才能把范例教学法更加深入教学中。

二、范例的特点

范例教学最主要是范例的选择, 范例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主要的特点表现有: (1) 基础性, 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 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面; (2) 典型性, 范例具有其典型性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范例的典型特征了解事物, 通过剖析范例举一反三, 深入了解知识。

范例的建立是整个范例教学的关键点, 它是知识链中的关键链接点, 所以对于范例的选用, 是整个范例教学的成功关键。对于范例的选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代表性。典型的、易理解的范例, 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同时, 教师也更容易地把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思想传授给学生。 (2) 游戏性。把游戏性加入范例中, 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去学习, 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印象。 (3) 亲切性。只有让范例更加亲切, 让学生感觉这些例子就在身边发生过, 才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 而且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4) 伸展性。只要深刻地理解了范例, 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去推导出更深层面的知识,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只要理解了范例就可以全面地掌握所有知识点。

三、应用范例教学法

如何去实施范例教学, 是整个范例教学的关键。通过下图可以基本了解到范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学进度, 理清当时教学所处的阶段, 以及把握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教师在教学期间, 应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让更多的学生去体会范例, 通过范例来完成知识面的掌握, 同时极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到较好的学习经验。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简单、直观地学习, 通过典型范例亲自体验, 深刻地学习到全面的知识, 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体会得到教师未讲到的内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学习, 牢固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相当必要的, 学生需要知道教师讲解范例的最终目的, 教师也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对范例的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范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四、应用范例教学法的结果分析

学生在参与了范例教学法的学习之后, 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自学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自主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能够有效地通过范例去分析问题, 了解全面的知识。学生通过范例教学法学习,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通过范例教学法, 能更通彻地懂得教学中的各个知识面, 同时也更加树立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让这种良好的教学理念深入教师教学当中。

范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的教学环境, 它能从简入手,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深入学习, 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五、总结

范例教学法明显改善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范例教学法最关键点是范例的选择, 以及范例教学的实施。很显然, 范例教学方法很适合高职教育, 对于高职教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它为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 增加了理论教学的内容, 活跃了课堂, 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度, 让学生拓展其知识面,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范例教学法是高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范例教学, 理清它的特点, 让范例教学法更好地发挥其优点, 让它更好地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教学的特点, 让它更好地与高职教学结合起来, 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学,范例教学法,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淑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终身学习需要[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4) .

[2]阳功生.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2 (3) .

[3]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6) .

初中政治愉快教学法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愉快教育

一、“愉快教学”依据中的漏洞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理论依据来支撑它,“愉快教学”法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依据就是教师要紧紧抓住孩子天性中爱玩、好动这个特质,因势利导对他们采取愉快教学,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造。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喜好点,当他们的兴趣表现出来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点,创设情境为他们提供愉快学习的条件,开展某种活动,以此来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上的教学依据来看,愉快教学确实无懈可击,合理地应用这些点可以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从未知到知识的获取需要跋涉一段漫漫长途,这是长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短期内采取“愉快教学”法收效是可观的,但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学生也会开始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厌烦,因为创新都是比较而言的,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新意而厌倦的。若已至此,教师无论怎么努力地在愉快教学上下功夫,收效也不会大的。

二、反观“愉快教学”方法的缺陷

政治教学中,教师常常号召学生收集与政治教学有关的素材,如案例、杂志、网络资料等。然而,不是全部的素材都对政治课堂有帮助的,我们收集到的材料如果不是用来服务于课堂,不是用于加深学生对政治课程的理解的话,又有何用呢?同理,若我们不能合理运用“愉快教学”法,而是使其脱离政治课程的话,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而现今,许多教师在运用“愉快教学”法时分不清主次,没有注意对“愉快”这个度的把握,这很有可能会步入为了“愉快”而“愉快”的歧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教师一定要客观地看待“愉快教学”法,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认识到其不足,从而正确把握“愉快”这个度,将其与知识相结合,寓教于乐,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愉快教学是对政治老师的新挑战

愉快教学是我们教师一直倡导和努力实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政治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愉快教学必须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政治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如果任课教师只讲一些陈旧的事例或者抽象的理论,学生听了难以产生共鸣,也不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校内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校外可组织各种参观、社会调查或访问等活动。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让他们较轻松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无疑,“愉快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和向上的情感导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开展,否则你只会成为教学方法的俘虏。

所以我们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2、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教師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和转换原来高高在上“统治者”的角色,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且它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

1、利用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对文章的选材是广泛的。有些课文中的情境或社会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提不起兴趣。这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技术。以指导学生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为例,考虑到学生的阅历的局限,首先让学生观看首都亿万人民悼念总理的资料片,并将其定格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画面上,再配以凄楚哀婉的解说词,凝视着屏幕上首都群众悲痛欲绝的场面,学生们眼眶湿润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配以声请并茂的朗读,“周总理,笔者们想念你!”一声声呼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仿佛回到30多年前举国同悲的氛围中。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学中可视具体情况,利用课本剧表演的形象、直观,让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并与教材进行比照,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感知印象。

(三)讨论式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讨论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政治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比较、批判、评价、归纳、表达、运用等七种能力。而能力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念,学生怎么抄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全情参与、全程参与,学生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个性,发挥特长,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知识上的扩展。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素质教育的实践,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才能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日语口语教学法研究 篇12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阶段性重点

日语作为外语的一种, 跟其他外语语种一样, 将所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将所学予以表达当是最为重要的目的。但由于日语语法复杂多变, 学生在初始学习阶段因为学会简单单词和句子, 学习的满足感会很高, 然而随着日益深入的日语学习, 学生会迷惑于各种语法, 反而随着学习阶段的进展在口语方面的进展却相对减慢。这与日语本身的特别之处有关,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是日语教育者的研究重点。

1 对目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思考

1.1 语法教学

目前的日语教学基础课程中, 多数高校对课程的设置都是相同的模式。例如综合日语、日语语法、日语写作、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泛读等等课程。在这些基础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中, 每个科目的教学重点虽不尽相同, 但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比较重视的仍然是日语语法方面的学习。很多日语教师认为, 学生语法好, 就会有自信, 就会敢说, 说出口之后日语就会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看来, 在口语方面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日语学习者, 在口头表达上却并不突出。这表示口语提高虽于语法有关, 但并不是日语提高的唯一有效的条件。在语法教学上, 如果想做到提高口语水平, 在传统语法教学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法知识基础上, 应增设口语语法的教学。多数高等院校现阶段并未设有此门课程。口语语法教学中应建立起两条思路: (1) 在同等情景之下如何运用日语语法完成基本意思的会话。例如, 表达想要做某事时, 我们可以将想要的所有基本语法句型设列出来让学生进行会话练习。给出学生例如

等句型, 详细说明何时可以使用,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假设情景练习语句。 (2) 除了正式的语法知识, 还要介绍口语的语法, 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提高口语, 还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学生苦恼于听力部分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日语的口语环境, 但很多听力考试部分出现的生活场景对话中则经常涉猎到口语的表达方式, 学生感到陌生是听力水平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1.2 翻译教学

日语教学过程中, 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很多教师会使用翻译法进行日语教学, 翻译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确会让学生最准确有效的理解所学内容, 然而长久看来, 在日语口语提升上并不能取得一个很好的作用。原因在于, 翻译法在教学中通常使用场合比较多的运用是将日文原文翻译为母语理解其意即翻译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进行的是所谓的“日译汉”的教学过程;而在学生口语会话的初始阶段, 通常还是在大脑形成想法, 然后将其转化为母语, 之后转化为日语的“汉译日”过程。 (如下图)

翻译法教学模式:

口语初始阶段运用模式:

由此可见, 日语翻译法虽为准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日语教学过程中, 想要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却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两者正好是在做相反的练习。所以想要利用翻译教学提高口语水平则应该让教师增加课堂提问等环节, 促使学生运用反向翻译方式来迅速寻找适当的词语及语法表达想要传递的意思。

2 对阶段性提高日语口语教学法的思考

为提高学习者在口语方面的能力, 针对大学日语学习者在学习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对教学法方面做了如下思考:

2.1 初始阶段强调语音

在日语学习的初始阶段, 是学生可以从日语口语中得到比较大满足感的阶段, 针对此阶段的学习特点, 建议进行语音方面的教学, 即在一年级运用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语音纠正, 让学生在初学日语阶段多说多练,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细致认真的纠正每个学生的每个发音, 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培养良好的语音面貌, 为日后的语言能力提高提供一定的基础。

2.2 初中级阶段运用翻译思维

二年级重点倾向于翻译思维教学。有很多教学工作者提倡将汉译日的思维过程在日语会话中直接取消, 然而, 提倡容易, 学生在适用过程中, 特别是初始阶段并不能很好的运用, 因为对于初中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来说, 对日语的语言环境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 让其一步跳跃到思维直接到语言的过程并不容易, 所以建议将此作为过渡阶段, 帮助日语口语方面的有效提高。这里所说的翻译思维教学有别于之前说的翻译教学, 并非是用其日语原意直接直译为母语, 而是在日语文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联系意思的理解, 帮助更好的理解日语的语言环境, 并且进行“日译汉”“汉译日”两方面的双向结合联系。

2.3 初高级阶段学习思维表达

在三年级初高级学习阶段, 学生日语口语提高进入了瓶颈期, 很多学生明显感觉到这一阶段开始日语提高速度并不明显, 日语口语表达也进入了迷茫期, 很多学生反而到这一阶段变得没有前两个阶段敢说出口, 原因在于所学的知识不断增多, 学生想要有别于前两个阶段更高的提升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要使学生真正提高日语, 便应将日语口语教学的方法提升到另一个阶段———思维表达阶段。区别于上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培养学生从大脑中思维的形成到直接的语言表达阶段, 培养学生跳脱母语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日语学习, 对日语的语境已经常用词汇和表达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 故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讲想表达出来的事情从思维直接用日语表达出来。

初中阶段口语表达模式:

初高阶段口语表达模式:

2.4 高级阶段加强口头练习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日语口语教学, 在高级阶段大四的语言提升上, 将重点落在大量口头练习上, 这一阶段学生口语基本成型, 建议多设计实际场景让其练习。

初级阶段建议进行问话式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提问, 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应答式练习。初中级阶段的口语学习模式, 建议进行场景练习, 设定会话场景, 让学生自己运用语言练习口语。初高级阶段建议进行小演讲, 即兴口语作文等语言练习。高级阶段进行综合方面的全方位练习。在教学过程中, 口语教学教师教授的时间切勿超过三分之一, 应将基本方法教给学生, 将大部分时间教给学生让其练习, 并在学生练习同步过程中予以及时的指导。并建议建立全日语会话时间, 让学生身处到日语环境中, 让学生在表述一切想法时都必须练习用日语表达,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一定时间的封闭学习条件。

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进行思考性的教学, 有针对性的在不同阶段予以加强训练是提高日语口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翟东娜.基础日语口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2]刘凤瑞, 汤金华.科学教育新思维[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7, 4.

[3]周彬.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8.

[4]约翰逊.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5]格里菲斯.如何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9.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下一篇:数据传输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