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2024-09-28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共11篇)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1

一、课堂对话, 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

“哑巴英语”最终会被终结, 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性英语教学。在课堂上, 我总是会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我只是负责教学指导总结, 毕竟让学生养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解决学生害怕英语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课堂是学生练习的最好空间, 因为参与度很高, 加上老师可以及时进行指导, 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参与对话。例如在学习Unit8“When is your birthday?”时, 我会提前带领学生朗读单元的英语单词, 并解释其词义, 这样让学生熟悉基本的单词, 在对话中明白对话的基本含义, 然后拿出15-20分钟进行课堂演练, 让学生经常自由对话, 例如对话1:场景是互相询问生日时间, lihua:When is your birthday?Xiaoli:My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19.Xiaoli:And you?Lihua:My birthday is on April 28.对话2:场景是询问生日一般是怎么庆祝的, 会办什么活动?Guoxiao:How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your birthday?Zhangming:A family eat dinner together, and you?Guoxiao:My family will go out to play together.Watching movies, mountain climbing, and so on.通过简单的对话, 我发现学生对英语的把控还是相当不错的, 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很好的组织, 这便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也将教学目标很好地实现。初中英语课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让学生敢于开口, 根据学到的新的知识进行及时消化练习。我们学习英语要感受英语的魅力, 它是很重要的语言, 需要我们尽快地运用掌握它, 初中英语的学习是用来对话的, 要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所以, 每节课中, 我让学生经常进行英语对话, 培养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

二、游戏教学, 让课堂生机勃勃

喜欢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所以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是最好的方式, 让学生投入课堂, 按照学生乐意接收的方式是最科学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指出,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教学思维,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以,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我总是想出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 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 进行一些课程比赛游戏。例如在学习Unit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 我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比赛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 进行朗读比赛, 每个小组进行预备朗读, 发音整齐、洪亮、熟读为标准, 进行依次排列, 第二部分, 小组抽出代表, 结合本组的思想内容, 进行主题自由发挥, 并阐述原因。教师的问题是“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And way?”, 三组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然后进行评比。组1:My favorite subject is Chinese, because Chinese is our native language, the article there is my favorite writer.组2: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fashion, I like foreign culture, I’d like to learn English to get to know them.组3:My favorite subject is History, Ilike to study Chinese history, and to know what happened.通过小组综合对比, 可以发现组2表现最好, 然后依次选出冠亚季军等, 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学生也积极参与, 这样一节生动的英语课诞生了。

三、生活化教学, 让英语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便是运用知识, 所以初中英语的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 而应该走出去, 去了解生活,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 更应该让学生敢于表达, 开口和西方人交流, 广泛涉猎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英语教学融入生活。作为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多观看一些欧美文学名著、电影等, 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生活, 给自己学习英语带来熟悉感, 例如我们所听到的一些名著都是出自外国文学, 如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 Forrest Gump等,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英语产生兴趣。一名优秀的学生, 是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 能将知识为自己所用, 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中, 及时和学生交流意见,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此初中英语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 在于汲取它的养分,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生活化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对知识学以致用。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感、语句、对话和写作的掌控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类学科, 所以对英语教学是不能同于其他学科的, 单纯靠记忆是没有办法学好初中英语的, 语言类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英语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沟通, 而不在于对试题的解答。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 对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明显。在英语教学中, 兴趣化教学是让学生爱上初中英语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对话,英语朗读,语感,交流

参考文献

[1]金倩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 2014.

[2]杜欣.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 2011.11.

[3]吴莹.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 2015.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2

[摘要]: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时刻保持拼音教学的新鲜感。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灵活、便捷,化静为动等多种功能,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汉语拼音教学 化静为动 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拼音字母本是抽象桔燥的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消化的难题。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事物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新颖的方法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时刻保持拼音教学的新鲜感。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灵活、便捷,化静为动等多种功能,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一、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导入,力求“课伊始,趣即生”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刚入学的孩子学习拼音有难度,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激发,注意力从一开始就被吸引。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设计丰富多彩,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接近生活,富有童趣,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可通过信息技术把静态的插图,加工处理成动态的图,创设情境,利用插图导入。如韵母“ɑ”旁画着穿白大褂的医生让一位梳小辫的小姑娘张大嘴巴检查口腔。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插图搬上电脑屏幕,配上适境的动画,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之间的联系,先利用电脑屏幕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ɑ”跟小姑娘的头和一条小撅辫儿很像,然后课件相应点击在小女孩头型部分显示ɑ的形状。静态的图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就能以动态的形式把字母的形状显示出来。教师再点击音频视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ɑ”的发音和口型图,这时,不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筋疲力尽地口授身传,学生就能在兴趣的驱动下轻松地获得知识。多媒体课件给予了汉语拼音教学课堂极大的帮助,课一开始,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就不再是静态图加老师的示范,而是动态图加音频示范加老师示范三方面结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这样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妙用信息技术,调动感官,力求“课展开,趣横生”

生动的导入能逗乐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却能刺激学生始终抱着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能把录音,录像、电脑等有机地配合使用,使形、光、色、声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身、口、手等器官,那机械、呆扳,紧张的学生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及它的四声时,我一改以往呆板的示范练读的教学方法,巧妙地渗透信息技术,用电脑屏幕出示彩图——“椰子树”“爷爷读报”“绿色田野”“翠绿色的树叶”,彩色的图画,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学生看到彩色的画面,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抓住时机,及时出示录音,富有情趣地描绘每一幅图画,学生很快发出“椰、爷、野、叶”的读音,然后采用计算机的切换功能,几幅图交替出现,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音节“ye”及其四声。又如教学“yuɑ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如果直接引导学生认读,学生很难分清音节的构成和口形变化,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先让“yu”带着半圆出现在草地上玩,然后和带着半圆的“ɑn”碰在一起组成一个圆,这样,静态的“yuɑn”分拆成动态的“yu”和“ɑn”,并形象地把这两部分拼成整体“yuɑn”,既直观地引导学生记住了“yuɑn”的字形,又通过圆这一个具体形象的物来使学生记住了“yuɑn”的读音,这样教学,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借用信息技术,强化训练,力求“课深入、趣更浓”

学生通过看图、音频示范、认形辨音,大体了解了汉语拼音,但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短暂,所学知识要不断回顾和复习才能永久记忆,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单调地反复训练,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多方面地强化训练,令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越学趣越浓。

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动手练习的积极性。而在电脑上操作的游戏由于自身的灵动性、变化性、科幻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复习声母,韵母时可以做“听音选字母”的游戏。先利用音频播放声母,韵母的读音,让学生听音后在电脑上点击选字母,这样的游戏不单音形结合,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音节时,设计“送拼音回家”的游戏,先让学生拼读音节,然后亲自在电脑上操作,把拼音送到有实物的小房子里;还可以进行“连线”“捕蝴蝶”“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激活课堂,掀起一个又一个教学高潮。

四、活用信息技术,读写结合,力求“课尾声、趣犹在” 常言道:“学而致用”,学到了知识,要把它用到实处,要在实践中积累、升华,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大体能掌握了汉语拼音,如果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在拼音教学中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能复习字母的读音,又能记忆字母的字形。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一改以往呆板、枯燥的板书风格,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有趣的“动画”,把拼音字母的书写过程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学生掌握了拼音的书写后,教师要创设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读与写结合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教师就可创设各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拼音输入法”来练习每个音节的书写,并记住这些音节的字形。例如:我在教学完前鼻韵母后,在黑板上贴出“天安门”“铅笔刀”“写字本”“文具盒”等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认识,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些实物的拼音,全班同学大声拼读更正,这时,每个同学都踊跃参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让学生动手,确实是最有效率 的一种方法,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化 篇3

摘 要:课堂上,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它能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中,那种求知欲是极强的,此时学生学习的状态视为最佳,此种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才能进行高效活动,可以说,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化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开篇引趣;学中激趣;练中呈趣;设疑诱趣

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化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经历开篇引趣、学中激趣、练中呈趣、设疑诱趣的环节,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兴趣萌发。

一、开篇引趣

数学课的开篇对师生二者的教学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开篇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对下面的新课学习极为重要。此环节可以抓住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创设一些符合儿童认识心理特点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取

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二、学中激趣

开篇引趣只是打开新课传授的大门,但距离课堂的教学目的为之甚远。传授新课时,教师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关键一环。让学生在新课学习、发现、汲取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功的快感,学生学习的那份自信也会随之增强。

三、练中呈趣

我们知道,新课传授之后的练习环节也很重要。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学生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所形成的最佳途径。优化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我们知道,单一练习枯燥无味,题海练习繁琐厌倦,少量练习毫无效果。因此练习要做到:(1)练在新旧知识的承接处。(2)练在攻克重难点。(3)练在强化技能处。(4)练习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四、设疑诱趣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将课堂提问贯穿于每节课的全过程,其作用不用言表。课堂提问的方式较多,关键是在于“激起”和“诱导”。怎样才能实现设疑诱趣的目的呢?那就要在“导”上做文章了。《学记》中说的“道而弗牵”便是对诱导的强调。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在提问中相机诱导,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设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追寻问题的答案。让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感受到探求新知的意义及愉悦的情境,从而实现传授新知、学习新知的目的。

开篇引趣、学中激趣、练中呈趣、设疑诱趣四个环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学习数学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4

一、思维导图,加强知识关联

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布赞根据人脑特征创设了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称为思维导图(Mind Map)。它通过直观化的方式整合信息,将比较枯燥的信息用色彩多样的、有序组织的图画展示出来。在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增加知识的趣味性等方面, 思维导图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加强词汇之间的关联性,将新旧知识信息加以整合,以旧带新,在记忆单词方面,可将新词汇与旧词汇相链接,这样单词也就不容易忘记了。

通过关键性词汇,学生可通过“思维导图”把词汇连接成记忆网。如在讲授八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内容时,主要需要学生掌握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When are you going?Who are you going with?What are you doing there?等与“vacation”有关的这些话题都是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方面,同时也是学生喜欢交谈的内容。

此外,在七年级下Unit9Howwasyourvacation?与Unit10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学生已经接触了“vacation”话题。这样知识延伸成为可能,通过对这一单元主题的探究,可以很快地确定与 “vacation”有关的词汇,在关键词汇的联想方面,可以在课前采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对相关“vacation”的词汇进行分类、归纳。如有以play引领的play basketball,有以go引领的go hiking,另外还有关于活动的如Take walks,rent videos等重要的词组。通过思维导图, 英语词汇这一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谚语引入,集中注意力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看似枯燥的知识都能够挖掘出充满趣味的因素来。所以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教学艺术的眼睛,以多种教学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扩展思维,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趣味感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这样即使是相对较难的语法知识点也会较容易地掌握。如,在讲授比较级内容时,笔者借助相关英语谚语来讲授这一语法,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了解到英语文化。在上课伊始笔者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谚语“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然后让学生猜测对应的汉语谚语,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在思考的过程中众说纷纭,很快有些学生回答出来了“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个意思,借着这个机会笔者引入了比较级语法知识的讲授,通过谚语对知识的牵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知识、感受趣味。

三、创设活动,营造趣味化的氛围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因为任何英语教学都必须在多姿多彩的内容中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由于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多侧面、多层次的,那么活动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

1.游戏竞赛活动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创设一种“猜职业”游戏,合理分配活动小组,由教师分发一些带有职业名称的单词卡片,并引导小组中的一员提出问题 “What do you do?”使其根据另一个或几个小组成员的肢体动作,尝试猜出所示英语词汇,以猜词较多的小组获胜。这样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英语新词汇的学习,而且也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英语调研活动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饮食与健康”的课堂调查活动,由固定的合作小组成员采访其他同学一日三餐的饮食状况,深入调查哪些食物对健康有益,哪些不利健康,应该尽量少吃。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设计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

3.问题型活动

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设计“文明班集体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存在的问题,如何礼貌地提出建议,并且进行两人小组活动,由一个学生对班级问题进行表演,另一个成员用“Would you mind...”这一句型提出建议。

四、课外探索,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新颖独特的课堂上激发出来,也能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建构。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英语学习视野, 增长语言运用能力,也能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参与英语锻炼活动,其中游戏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可以一同创编出一些有趣又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小游戏。又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竞赛活动,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诗歌朗诵会、英语演出晚会等活动,开辟英语墙报、英语活动角等。

五、赏识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成绩是学生追求的重要因素,而兴趣则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赏识化的教学评价中能够激发学生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从而获取良好的成绩。适当的赏识评价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利用鼓励手段,重新树立自己的学习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的表扬能够促使学生再接再厉、继续进步。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捕捉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即使是面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Good, Good job,Very good,You are wonderful”等言语褒奖,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正向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趣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 技巧 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新颖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创设多种情景问题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注重导入技巧,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而应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导入,应注意导语的艺术性,一定要精练、灵活,具有激发性。从同学们身边的事和物入手,把他们感兴趣、熟悉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同学们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积极思考,让同学们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先让同学们量量自己两个三角板三边的长度,并大胆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笔者又让同学们在小组里画出Rt△ABC,使得求∠C=90°, BC=13, AC=5, 求AB。同学们在小组里有的学生由前边动手量的数据能推出结果,有的学生尝试计算,但也有讲不出原因。此时,笔者提出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须学习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巧妙地导入新课。

又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笔者先布置同学们去制作简单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四棱锥等,上课伊始,组织同学们来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由于同学们已经通过自己动手具体的了解了这些简单几何体,使同学们有感官上的充分认知,从而笔者在课堂上进行的引导就很顺利,学生也能很快的接受新知识,学习兴趣高涨。

二、运用多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和同学们认知规律,创设多元问题情境,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为背景材料,为同学们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让同学们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要选择各种题型(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不断趣化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笔者一边给学生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一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图片,同学们都非常疑惑不解,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生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笔者这样设计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之中,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笔者这样设计开放问题情境:张海和刘铭,在运动场上,从相距400米的两地分别以各自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一只狗以超过两人的速度从张海处跑到刘铭处,然后返回张海处,遇到张海又返回跑向刘铭处……当张海刘铭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首先主角是可爱的狗,就比是教材中常出现的甲、乙、丙、丁或A、B、C、D有丰富多了。其次因为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入门不难,都可以参加,所以,能够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三、设计多层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所必须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设计多层问题,进行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多层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多层问题给同学们:

(一)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数学表达式;

(二)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1.∠C=900, AC=5,BC=8,求AB;2.∠C=900, AC=12,AB=13,求BC;

(三)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要求:C层次同学任选两小题;B层次同学要完成1-2题;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四、适当穿插故事,增强课堂色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适当地介绍各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数学史话等,或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渲染气氛,增强课堂色彩,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小故事,做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增加课堂教学活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结合多媒体技术,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的兴趣化教学 篇6

一、巧设悬念, 课前设疑

在导语中巧设“悬念”, 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 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日月谭》一文时, 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 “同学们, 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 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 “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日月潭》。“哦! ”学生恍然大悟, 但随之产生疑虑, 日月潭?在哪里呀? 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 这时, 我顺势引上一语: “同学们, 宝鸟台湾, 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里地杰人灵, 风景如画。日月潭就在台湾省境内, 要想领略日月谭的秀丽风光, 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潭旅游观光吧! ”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 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二、变提问为激问

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顺着作者的思路, 在教材中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地方, 在似乎没什么疑问或学生易阻塞之处确立好提问的角度。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 在教《钓鱼》一文时, 我诱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质疑问难, 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的学生提出“既然课文写阿成是钓鱼能手, 为什么还要写‘我’学钓鱼”? 这是理解的难点, 我引导学生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角度去想、去问, 学生又问出“我”学钓鱼与阿成是钓鱼能手有什么关系? 这样在学生层层质疑中难点便突破了。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提问相同, 激问更要面向全体学生, 留出一段时间, 而后让学生提问, 这样才可以使学生都投入到该知识点的学习, 让他们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使他们为同学提出问题的新颖中肯而惊奇, 对同学或老师回答问题和为自己终于懂得这一问题而兴奋。总之, “点将不如激将”在提问的同时, 适当运用“激问”的艺术去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错觉语言引发兴趣

所谓错觉语言,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讲授某个知识点或复习某方面的知识, 故意对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进行错误的解释或判断。激发学生辨误查正的能力, 从而学到正确的答案。例如: 在板书时, 故意把字词写错: “详细”写成“祥细”对于这个词, 大部分同学立即知道“祥”应改为“详”。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 还能够让学生记住两个字的差别。

所以, 如果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那么“发现错误常常也是向真理跨进了一步”。采用错觉语言可以使学生知误辩正, 提高抗干扰能力, 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激发兴趣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自我表现”。学生把发现老师的错误看作是自我表现的机会, 当他几次纠正老师错误获得成功, 对老师上课的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 对课堂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四、借助电教, 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 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 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 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 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 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 或信步漫游, 或曲径探幽, 得陶醉之情趣, 尽求索之愉悦, 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 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 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 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 ( 白鹅戏水图) , 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 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 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 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 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 尤其利用板画, 寥寥几笔, 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 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 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 忽视教学特点, 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 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机制, 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 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 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艺术,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那种能使学生“唯恐听之不足, 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成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调动, 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星彤.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3, (09) .

[2]吴孝亮.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 2008, (03) .

解剖实验课的兴趣化教学 篇7

与解剖实验相关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如PBL教学、直观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PBL教学是以提问为基础的教学, 由老师课前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兴趣。但是, 解剖学知识较多, 需要记忆的名词、结构容易搞混, 如果一味追求自主学习,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掌握好知识点。直观性教学是通过实物示教、直观教具等指导学生观察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师为学生示教实体标本、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但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差、缺乏动感,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 并借助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来开展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将平面的知识立体化, 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专业程度较高, 在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软件的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尸源匮乏、标本陈旧使用过多、标本更新受限制等原因, 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而解剖学名词繁多, 结构复杂, 枯燥难记。这使得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亲身教学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实现了解剖实验课的兴趣化教学。

兴趣很重要,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是教与学之间的活化剂。在解剖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兴趣教学法, 可提高学生对解剖标本的兴趣, 从而加深巩固对人体各个部位形态结构的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学生为初中毕业就升进来的中专学生,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在刚刚接触解剖学时对人体的结构、标本的制作都有一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逐步进行, 需要掌握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 逐步会出现自我放弃的现象,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

在解剖实验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教师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重点, 学生自主地结合标本、模型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进行一定的指导, 最后要为学生进行示教, 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教师示教的过程中可以多联系临床实际, 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病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况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肘关节时, 我们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进行讲解, 结合日常生活中小孩肘关节容易脱臼的例子, 让大家分组讨论为什么成人肘关节不易脱臼, 让每组出一名同学上台解释说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作出结论:因为婴幼儿肘关节桡骨环状韧带发育不完善, 当受到外力时容易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这样举例、分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锻炼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讲眼眶与鼻腔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特别伤心的时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由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教师作出总结:因为鼻泪管连通鼻腔与眶腔, 当流泪多的时候眼泪会顺着鼻泪管进入鼻腔, 所以会痛哭流涕。通过这样的举例, 将日常生活中以及今后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剖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简单、明快、顺口押韵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如12对脑神经的顺序用“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舌十二全”来描述等。如此类推, 学生很容易就把这样繁琐的内容记住了, 并且记得很深刻。

在实验课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 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如学习完骨的内容, 要求学生对照图谱绘制骨的结构图,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学习完内脏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肝外胆道的结构图, 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每次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相关知识的延续, 要注重系统知识的把握。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 与学生多进行互动, 才能发现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 实验课在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对如何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解剖实验课,兴趣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振东、张林、苗莹莹、付升旗.多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 :78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8

关键词:临床输血学检验,兴趣化教学,本科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雍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 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目的是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学生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 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探索的内容。

《临床输血学检验》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其教学旨在对医学检验本科生的输血理论知识进行强化, 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1]。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学院于2014年起针对临床检验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的开展将进一步完善检验专业学生在输血检验方面的知识。本门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 实践性较强, 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亲身教学中,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尝试进行了兴趣化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离不开人与人的合作, 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现二者情感合作的基础。因此,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常常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2]。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 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 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并且化为行动;教师也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 知其所想, 保护其自尊心, 激发其求知欲。想要培养师生感情, 最重要的就是要多交流,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笔者尝试开辟多种课下交流渠道, 如建立QQ讨论群, 开通微信账号等形式, 沟通的内容从学习到生活, 以此逐渐获得学生们的信任和认可,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教学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2 理论联系实践是兴趣产生的最直接动力

现代社会信息获取十分快速和方便, 通过网络资源及专业数据库检索可以轻易的获得任意知识。而信息时代下, 教师的任务也开始转变, 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解惑, 更加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其自我学习。得益于在临床输血岗位的实践锻炼,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地引入临床常见案例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课本新知识进行实例分析, 提高认识, 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 在讲述《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内容时, 笔者就通过临床常见的案例来讲解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比如, 正定型出现假阳性的临床常见原因多是缗钱状红细胞导致的, 表现为红细胞像钱币叠成一串, 由于异常蛋白分子中和了红细胞表面的电荷, 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力, 使红细胞易于聚集, 因而红细胞缗钱状主要由于蛋白紊乱所形成。见于多发性骨髓瘤、γ-球蛋白增多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血液粘度较高的疾病。了解原理之后结合受血者病情和显微镜观察就可确认。这样带领学生们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原因, 联系临床实际, 结合患者病情, 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授业解惑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兴趣产生的催化剂

(1) PBL教学:“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带着问题去学习则能催生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如, 在讲述《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内容时, 笔者就首先通过一个临床案例作为引子开启这一节课的讲解。患儿, 女, 3 12/24天, 黄疸3天, 逐渐加重, 第一胎第一产, 足月顺产, 产重3.2Kg, 今查血清总胆红素为22mg/dl (373umol/L) , Hb150g/L, 尿胆原 (+) , 尿胆红素 (-) , 大便正常, 其母血型为O型, Rh D (+) , 其父血型为A型, Rh D (+) , 1、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还应注意哪些症状及体征?3、还需哪些进一步检查以确诊?4、目前需如何治疗?摆出案例和问题之后, 提醒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这一章的内容, 并告知结束时会点名回答这几个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们认真听讲, 一方面也催生了大家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2) 情景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状态往往只能维持20分钟, 余下的时间容易分心。情景教学则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技巧, 如实物、多媒体课件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利于学生接受的形象化情景,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具有专注的精神状态, 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如, 在讲述《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中, 笔者就是通过情景教学来完成的, 由于这一章的内容比较枯燥, 按照老方法直接讲一定会让学生们觉得很无趣甚至打瞌睡, 所以笔者特地找到相关视频, 即血站工作人员从血液的采集到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的全过程, 带领学生们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讲解理论知识, 这样既可以生动的完成这一章的学习, 又可以促使学生将这一部分内容更加牢固的掌握。

4 总结

上述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趣味性, 难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随意性, 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但最终可能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 如何在教学过程兼顾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 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阮杰, 陈亚芹, 马丽, 等.临床输血学检验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9) :1229-1230.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兴趣化的探索 篇9

一、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新颖化, 为体育课堂增添色彩

体育课是在操场上进行的, 场地器材布置是一种“激发剂”, 如果你注意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内外体育锻炼的表现, 常常就会发现不少有趣的问题, 其中, 场地器材布置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布置场地, 使场地设计美观、合理、实用, 营造清净、幽雅、舒适、协调的教学环境, 在布置上做到节节有新、周周不同。例如:以“耐久跑”做基本教材, 如果单纯让学生转圈圈, 就会感觉越跑越累, 但如果在场地上设置各种障碍, 进行情景教学, 添加各类器材或几点白色的图案, 效果就会不一样。

又如以“跳高”做基本教材, 在场地器材的安排上可以布置成“一线形”, 分几组练习, 可以布置成“十字形”, 也可以布置成“三角形”、“正方形”甚至围成“圆形”等, 使学生感到有新奇感。

又如“接力比赛”, 对于这个内容, 一般采用的都是迎面接力或者是绕障碍物接力, 如果课堂每次都是这样做, 学生就会感觉厌倦, 因而可以设计成“十字接力比赛”, 这种比赛也有两种设计方法。一种是让学生在圆圈里站成十字形, 这种站法似乎受到了束缚, 因为一旦比赛学生就会兴奋, 恐怕自己的同伴落后于别人, 于是就拼命地为自己的同伴加油:“加油!加油!”“十字接力赛”是围着圆跑, 给同伴加油一般都是边盯着同伴边喊加油。因此, 学生总是围着圆圈转来转去, 有时还会被别的伙伴挡住视线, 很容易破坏纪律。另一种是让学生围圆圈分站到圈外面的设计方法, 就是学生围绕着圆圈分站到圈外, 他们能一目了然, 在给同伴们加油时根本不用散队, 总是保持着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准备活动多样化, 体育课堂不单调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基本环节, 是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防止伤害事故有积极的意义。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 都离不开准备活动,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准备活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准备活动编排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注意选择新颖动作, 以新引趣, 以情带劲。每个游戏, 每节徒手操, 每次辅助练习, 力求活泼、新颖、趣味性浓, 引人入胜, 使学生跃跃欲试, 一试则喜爱。活动设计要敢于打破常规, 把各项运动的某些单个动作分解为徒手操的形式完成, 把学生喜爱的游戏融进准备活动中, 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1. 准备活动趣味性要强

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用游戏与比赛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 让学生了解游戏与比赛规则、方法及要领, 教育学生发扬团结协作、协调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就能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积极参与练习活动。例如:以“快速跑”为主教材, 准备活动可以安排为“火车赛跑”、“穿过隧道”、“集体过障碍”、“过龙门”等游戏, 通过这些游戏进行比赛, 组与组之间进行集体竞争。

2. 准备活动形式多彩多样

游戏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千变万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灵活性、协作性及团结机智勇敢、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在常规体育教学中, 传统的准备活动中, 通常采取慢跑部位操, 这些内容重复使用, 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 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 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如: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老鹰抓小鸡”等, 可使学生跑出欢乐, 跑出兴趣。

以活动全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的徒手操、部位操、行进操, 除了充实、改变动作, 使其更有新意外, 在组织上也可以使其游戏化。如:把基本体操编入“猜猜谁是带动人”、“跟我学”等游戏中,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 提高兴奋性, 做好准备活动。

还可以选择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例如: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准备活动, 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喊号追人”、“长江黄河”等;在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中, 可安排“圆圈接力”。

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需要从队形和内容的变化上帮助学生克服厌烦心理。队形变化如:横队、纵队、圆形队、弧形队、梯形队、直角形队、螺旋形队及分队走、合队走、交叉进行、错间行进、穿梭行进等, 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感受中完成任务;在内容选材上, 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素质水平, 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具有针对性, 富有实效性, 比如:选择一些活泼、轻松、轻快的模仿操、形象操及协调性游戏, 激发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还可选择一刚劲有力、富有朝气的舞蹈、健美操或素质操、武术操。另外, 还可以选择一些持轻器械体操, 如棍操、实心球操、绳操、毽操等, 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练习弥补学生的素质、能力上的不足。

三、在游戏、情境中获得新知

通过有趣的活动, 体育课堂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而, 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游戏,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欲望, 可以调节教学气氛, 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10

摘要: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級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71-01

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英语兴趣化教学法 篇11

一、基于课程标准量规,实施兴趣化教学

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文件,“强调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要发展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

《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目标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阶段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三维要求。因此,在实施兴趣化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围绕“小学低年级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识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合理制定学段目标(一—二年级、三—五年级)、学年、单元等目标,自上而下,细化目标,形成目标体系,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二)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

教材内容是实施课程教学的载体。《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设计了三类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一般发展,而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多元发展的需求。因而,我们在实施兴趣化课程教学、选取教学内容时,必须落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健身性、兴趣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体育游戏的融入,让学生体验体育课堂的乐趣。

(三)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设计了不同要求的学习水平。对基本内容Ⅰ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其中“A”表示基本学习水平;“B”表示较高学习水平。在技能领域:“A”水平为体验、模仿和学会;“B”水平为掌握、运用和会学。因此,在实施兴趣化教学中,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选取相应的教材内容,然后根据相应的学习水平要求,结合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以达到教学要求。

二、基于学生身心特点,实施兴趣化教学

小学生阶段,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活动,如跑、跳、爬等活动。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清楚,注意力不持久,情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稳定。

(一)注重学生身体发育特征,选配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相对平稳阶段,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心肺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也相应增强,大脑结构逐步完善。因此,教材选择和教材搭配要根据学生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内容进行备课,设计单元教学、教学课时。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手段选取,应该依照学生生长规律,科学安排,既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激情。

(二)掌握学生注意力持久弱、好模仿等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并且时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创设情境、利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以模仿练习为主,利用学生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的特点,变换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三)遵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形成规律,选择教学形式

低年级小学生已初步具有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是自制力较弱、意志力较差,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在逐步增长中。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特点,采用友伴分组、伙伴合作等形式;依据学生意志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特点,采用同质、异质分组等方式;根据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采用个体分散练习的形式,运用评价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三、基于兴趣培养规律,实施兴趣化教学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对体育锻炼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参加。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兴趣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它的直接目的是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是:“教师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根据教育对象处于的兴趣活动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以最高的效率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品格的最终目的。”而“兴趣化”的“化”可以理解为“物化”的含义,就是在“兴趣教学”过程中,不是机械地运用兴趣手段,而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达到“无痕”的境界。

(二)培养兴趣是增强主动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是增强自觉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要让学生感到体育学习是有趣的,体育课是快乐的。这些关键在于教师选择好教材内容,设计新颖的练习方法、手段,吸引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产生直接的兴趣。如,立定跳远、跳短绳等内容,有趣但需要体育老师精心加以引导。

(三)兴趣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学生、教师、教法等诸要素,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的乐趣,以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寓体育于兴趣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会仔细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对体育学练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学练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在体育课中,教师采用比赛、游戏等竞争方法激发学练兴趣,营造学练气氛,使体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四、基于学生体育学习特点,实施兴趣化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源于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特征。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特点,引导体育学练兴趣,有效开展体育教学。

(一)直观、形象,学生喜欢语言生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是基于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专注时间不长的特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运用色彩丰富、功能多变的器材吸引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以及生动的语言讲解吸引学生锻炼的兴趣;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兴趣。因此,教学方式、内容选择、语言表达是体育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学练活动中的有效途径。

(二)活泼、好动,学生规则意识薄弱

纵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管理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往往得到学生的认可。反之,无序的课堂会对学生的学练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利用特定的哨声、手势进行分组、集合;在练习过程中与同伴共助;经历挑战性的任务时互相合作、遵守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更加凸显体育课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习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就得到培养。

(三)合群、爱玩,学生缺乏自主锻炼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爱体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例如,教学内容较难的情况下采用集体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施兴趣化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低碳全球化下一篇:班级公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