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精选8篇)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1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然而, 根据我国的相关资料调查显示, 2011年我国将近有20万的人因为药物的使用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死亡[1]。同时, 美国每年也有将近150.6万人由于错误用药而遭受不同程度地伤害[2]。因此, 如何加强对消化内科的合理用药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用药的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理和心理的损害。因此, 在实际的医学工作中要强化医疗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消化内科相关药物的安全管理。为探讨消化内科的单独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前来就诊消化内科患者1000例, 并对患者的诊断和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而提出相关的措施以促进科学合理用药的实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消化内科患者1 000例, 并对患者的诊断和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上述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1) 在上述1 000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1∶1; (2) 上述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25~75岁范围之内; (3) 病程均在4~7 d, 最长不超过7 d; (4) 上述患者均无影响手术疗效的重大疾病或意识障碍如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痴呆等。
1.2 方法
通过对1 0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 主要是对消化内科的患者在对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使用过量、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3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消化内科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消化道而出血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的消化内科的1 000例患者当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186例, 占总人数的18.6%。在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其中重复使用药物的患者有90例, 占总例数的0.09%;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多的患者有40例, 占总例数的0.04%;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同时, 对患者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策略。
1.3 统计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上述的消化内科的1 000例患者当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186例, 占总人数的18.6%。在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其中重复使用药物的患者有90例, 占总例数的0.09%;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多的患者有40例, 占总例数的0.04%;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见表1。
3 讨论
3.1 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和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
消化内科中的出现重复使用药物的情况主要是患者对相关药物的商品没有做到详细地了解。许多的药物因为成分相同或者相似, 并且化学名称的差异但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这些药物的使用都会使得患者出现重复使用的结果[3]。
联合用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患有胃病的患者会同时服用红霉素肠溶片以及含有碳酸氢钠的药物。但是, 红霉素肠溶片中所含的红霉素是一种具有碱性的抗生素, 如果患者强行服用就会对患者的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碳酸氢钠的作用又会适当地减少红霉素的负面效果。因此, 如果两种药物一同进入患者的体内就会对红霉素的药效大大地减弱。
3.2 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中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不当也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4]。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但是如果患者在复用期间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咨询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消化内科的联合用药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疗效, 但是也会产生不良的现象[5]。从该文的调查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 消化内科的相关医师应该对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要做到详细地掌握和了解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
对药物的重复使用和相关药物使用过量的患者在消化内科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消化道而出血的患者。因此, 在医学上医生针对这种患者的用药主要是经常使用的维生素K和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按照医学常理, 两种药物的使用会对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 维生素K的使用主要是对患者的肝脏进行适当地治疗。医学临床上患者的消化道上出现了凝血的情况都是很常见的, 如果一定要给患者开一些具有凝血功能的药物就会导致患者的用药情况不合理, 甚至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恶化。
因此, 消化内科的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处方。如果医生只是单纯地根据相关的医学材料来给患者开药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医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基本职业道德, 通过和各大知名医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共同探讨各种药物的药理。医师在为患者诊断的过程中要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细心地为患者普及相关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和用药的知识。
不仅如此, 医师还应该积极地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保持及时的联系[6]。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及时反馈从而有效地掌握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并且适时地调整好相关药物的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对消化内科的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和探究, 有利于更好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对各种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消化内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医疗诊断工作中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开药。
参考文献
[1]刘颖, 贾俊红, 安丹凤, 等.消化内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9 (5) :16-17
[2]周金芝, 周国平, 王清勇, 等.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9) :11-15
[3]徐国华, 李庆, 李良露, 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0 (21) :16-17.
[4]娄颖, 钟小溱.消化内科常用口服药物应用指南表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8 (1) :118-119.
[5]李泽纯, 王东霞.消化性溃疡病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3 (14) :1912-1913.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2
方法:随机抽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采用肿瘤疼痛情况调查表、护理干预对策问卷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调查发现在护理干预对策中,采用消极、祈祷的干预对策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如果采用积极、勇敢的护理干预对策则与疼痛程度互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伴有中、重度疼痛,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策对癌性疼痛的有效缓解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医疗的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1-02
癌性疼痛主要是以慢性疼痛为主,晚期癌性疼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躯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严重地影响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对疼痛学的研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人文关怀的进步,医院内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有关医疗专家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课题随机抽取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肿瘤患者,男性患者89例(69.53%),女性患者39例(30.47%),疾病种类包括有:乳腺癌患者29例(22.66%),肺癌患者45例(35,16%),鼻咽癌患者17例(13.28%),肠癌患者37例(28,91%),住院时间最长为106天,时间最短为9天,平均天数为33天。其中轻度疼痛34例(26.56%),中度疼痛为主患者有63例(49.22%),重度疼痛患者31例(24.22%)。
1.2 癌性疼痛的评估原则。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科学的评估是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将患者疼痛感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估尺(VAS)分级[1],即采用一条10cm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来代表疼痛的不同程度:0表示无痛感,10表示为可能出现的最剧烈疼痛,两端之间则为不同程度的痛感,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等程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由被调查患者回忆发病以来最痛时及目前24小时以内发生的疼痛强度,根据自己感觉打出分数。
1.3 调查方法。设计晚期肿瘤疼痛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肿瘤的分期、部位、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患者是否主动要求止痛治疗、止痛治疗方法、使用止痛药物的累计时间、对止痛治疗的满意程度。护理对策问卷则包括:积极、勇敢、消极、祈祷等对策。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分布。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进行干预后,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疼痛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有所缓解(P<0.05)。
2.2 疼痛护理方式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在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现,采用消极、祈祷的对策与疼痛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而采用积极、勇敢的护理干预手段则与疼痛程度成负相关关系(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增大压迫神经;②肿瘤生长迅速导致邻近器官包膜牵拉紧张;③消化道肿瘤破裂引起出血、穿孔;④肿瘤占位导致空腔脏器梗阻;⑤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导致局部组织缺氧;⑥外科手术或放疗的后遗症;⑦肿瘤本身破溃发生感染,并导致周围组织发生坏死。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改变,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目前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则主要包括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心理护理及疼痛程度的评估,等等。
3.1 镇痛药物的护理。首先,护士要告知患者对于恶性肿瘤性疼痛最好最直接的控制手段就是药物镇痛,且最好的给药途径为口服;口服给予吗啡控释片等糖衣片时切记不要切开或咬碎;经皮使用药物如普通型芬太尼贴剂(多瑞吉)时不能将其剪开使用,然后在停用本药物拟换其他镇痛药物的时候,应该缓慢地逐渐地增加替代药物的剂量;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保证癌性疼痛的持续缓解,要注意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同时,要做好镇痛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如:恶性呕吐、嗜睡、尿潴留、便秘等的常规护理工作。
3.2 心理护理。在工作及生活中,护士要与肿瘤患者多沟通,给予其充分的尊重,耐心地倾听患者讲话,对患者表达理解、同情,同时给予足够的抚慰。逐渐地帮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帮助其克服消极悲观的不良心理因素。支持并帮助患者建立起“病友俱乐部”,经常选用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使用放松、暗示的心理疗法争取患者信任的同时使得患者病痛减轻。医护人员在对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怀着一颗崇高的同情心,体贴和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不舒服和疼痛的感觉,调动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积极因素,帮助其转移和分散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启动其体内的抗痛系统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放松身心,比如:有节律的深呼吸、回忆过往愉快的经历和闭目凝神等等。
3.3 物理止痛法。对疼痛部位的四周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皮肤通过刺激来达到止痛的目的,刺激的方法可以采用按摩、涂抹清凉止痛油膏等,也可以采用不同温度的刺激或者使用65℃的热水袋在疼痛部位热敷,每次20mins,均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其进行止痛治疗后较止痛治疗前疼痛的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说明了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等情况对于恶性肿瘤的疼痛均有影响,当患者可以一种积极、勇敢的心态对待癌性疼痛时,其疼痛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而采用消极、悲观祈祷的方式对待疼痛时,其疼痛感往往不会有效减轻。
4 结论
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发现,患者对恶性肿瘤导致疼痛感知程度与其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思维及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患者对于战胜癌性疼痛有信心,并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战胜疼痛,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将会好于对疼痛持消极、悲观患者。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护理中,勇敢、积极的护理对策与癌性疼痛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悲观祈祷、消极的护理对策则与癌性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消化道内科的20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1000例, 占50%, 女1000例, 占50%, 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 (39.5±3.0) 岁。
1.2 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消化道内科共发生400例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中2009年发生150例, 占37.5%, 2010年100例, 占25%, 2011年50例, 占12.5%。且不合用用药主要以药物用量过大为主, 280例, 占70%, 100例重复用药, 占25%, 10例药效降低或药物拮抗, 占2.5%, 10例药物毒副作用增强, 占2.5%。
2 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2.1 大剂量使用药物
药物使用量大较常见的为药物使用量增大。药物使用量增大主要表现在药物用量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如H2受体拮抗剂, 口服药物1次, 可维持12 h, 因此每日仅需使用2次, 无需增加药物剂量。但是奥美拉唑等药物, 最大剂量为每晚1次, 则无需多使用。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更应注意药物的耐药情况, 患者一般仅需要1~2周, 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长期使用, 容易引起耐药性和毒副作用。
2.2 药物重复使用
医师在开据处方时, 不应以药物名称为主要根据, 这样会是药物成分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 导致不良后果。目前市场上很多药物在研发后, 药物名称虽然不同, 单药物的基本成分一样, 同时有一些药物, 虽说基本成分不同, 但是具体相似的药理作用, 开据处方时应尤为注意。
2.3 联合用药使用方法不正确
药物联用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表现为药物联用后药效降低, 或药效之间拮抗作用。例如, 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会促进胃肠蠕动, 使药物更快通过胃肠道, 进而会导致抑酸药物的吸收, 因此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药量的增加。
2.4 药物毒副反应
如西咪替丁和地西泮在联合使用时, 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 使用时应注意。
3 分析合理用药方案
对医师开展积极的专业知识的教育, 使医师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熟悉药物的新知识及使用的合理方法。可以通过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使其充分认识到不合理使用药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如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各种讲座与培训, 由资历较老的医师或外聘药物专家进行授课, 本着提高医师用药水平的原则, 使每一位医师均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药物。通过“确立以患者为主、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增强医师的服务意识, 在进行日常医护工作中既要与患者多沟通和多交流, 积极为患者讲解与药物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等;此外, 要端正医师的心态, 应积极的去工作, 尽职尽责的做好医师的角色, 不要把生活情绪带进工作。在工作中若出现偏差必须及时处理作以修正, 正视自己的错误。
4 结论
现代医学、药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临床医师药理学知识的局限, 多数临床医师对新药的药理学知识了解不充分, 仅凭经验用药, 导致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其实任何不合理使用药物, 均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广大医师应高度重视。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消化道内科的20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这期间共有400例患者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中2009年发生150例, 占37.5%, 2010年100例, 占25%, 2011年50例, 占12.5%。且不合用用药主要以药物用量过大为主, 280例, 占70%, 100例重复用药, 占25%, 10例药效降低或药物拮抗, 占2.5%, 10例药物毒副作用增强, 占2.5%。可以看出,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以药物使用量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毒副反应大为主。
综上所述, 医师要积极学习各种临床知识和相应的合理用药的知识[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使用药物, 通过自我业务能力的学习, 避免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摘要:目的 对消化道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消化道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方案。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消化道内科共发生400例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中2009年发生150例, 占37.5%, 2010年100例, 占25%, 2011年50例, 占12.5%。且不合用用药主要以药物用量过大为主, 280例, 占70%, 100例重复用药, 占25%, 10例药效降低或药物拮抗, 占2.5%, 10例药物毒副作用增强, 占2.5%。结论 合理使用药物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 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消化道内科,不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陆静.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2) :164.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4
1 药液配伍不当
病例1:患者, 男, 40岁, 胃溃疡。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 1次/d, 奥美拉唑溶液在静脉滴注开始即发生淡红色 (放置后逐渐成深褐色) 沉淀改变, 家属向医院投诉。
用药分析: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 与酸性药物止血敏、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配伍后极不稳定, 易分解变色甚至产生沉淀[2]。静脉滴注时间延长及药物可能存在的对光不稳定性, 均可能导致配置溶液发生变色。
建议: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稀释溶液宜在100ml内;稀释药液配置后避免长时间放置, 药液宜在30min内滴注结束, 用药前后冲洗输液通道。
2 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
病例2:患者, 女, 30岁, 以嗳气、腹胀伴阵发性腹痛1周就诊。门诊医生用药:多潘立酮片20mg, 3次/d, 饭前服用;颠茄片10ml, 疼痛时服用, 治疗后患者述效果不佳。
用药分析:多潘立酮通过阻断胃肠D2受体, 发挥胃肠道动力作用;颠茄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解除平滑肌痉挛。两药合用时相互拮抗, 导致疗效降低[3]。
建议:多潘立酮与颠茄不同时使用;不超规定剂量使用。
3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
病例3:患儿, 男, 6个月, 母乳喂养, 体质量7.0kg, 反复解稀大便1月余, 多次院外就诊效果不佳, 便常规检查示:黄, 稀, WBC 0~1个/高倍镜。门诊医师处方如下:庆大霉素颗粒50mg, 3次/d;双歧杆菌胶囊1粒/次, 3次/d, 同时服用。
用药分析: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肠源性腹泻。临床常用的活菌制剂有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药物, 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嗜酸乳杆菌等和促使厌氧菌生长, 从而恢复菌群平衡药物[4], 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等。
建议:活菌制剂不与抗生素合用。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严重感染时, 应间隔时间服药, 或考虑使用死菌制剂, 如乳酸菌素等, 减少抗生素对活菌制剂的影响。
4 蒙脱石散与抗生素合用
病例4:患儿, 男, 1岁, 体质量11.5kg, 解水样便3d就诊, 4~6次/d, 便常规检查示:黄, 稀, WBC 2~5个/高倍镜。门诊医生处方:盐酸黄连素50mg, 3次/d;蒙脱石散1.5g, 3次/d。
用药分析: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是治疗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 口服后可均匀地覆盖在肠腔表面, 吸附多种病原体, 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 同时减少肠运动失调, 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
建议:在细菌性疾病等肠道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时, 应在服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之前1h服用, 避免口服抗生素被吸附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影响使用效果。
5 胃蛋白酶使用不当
病例5:患者, 女, 32岁, 因腹痛、食欲减退1月余就诊, 胃镜提示:胃溃疡 (A2期) , 接诊医师予硫糖铝0.75g, 3次/d;多酶片3片, 3次/d;奥美拉唑20mg, 2次/d。
用药分析:硫糖铝会与胃蛋白酶络合, 抑制其分解蛋白质的作用而降低疗效;另硫糖铝能促进溃疡愈合, 而胃蛋白酶常用于治疗胃酸分泌不足, 两者药理作用相拮抗;其次奥美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会致使胃内p H值升高, 从而破坏胃蛋白酶。
建议:抗酸、抑酸药不与胃蛋白酶及其复方制剂合用。
6 不恰当的中西药合用
病例6:患者, 男, 45岁, 因腹泻伴恶心1d院外就诊, 医师予藿香正气液、呋喃唑酮口服后出现心悸、头痛等症状, 急来院就诊。经详细询问其用药史, 考虑系药物双硫仑样反应,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缓解。
用药分析:呋喃唑酮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有抑制作用, 可使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的降解受阻, 乙醛积聚体内, 达到一定浓度即可出现皮肤潮红、头痛、恶心、腹痛、心动过速等症状[5]。藿香正气液为含酒精中药制剂, 加剧了症状。
建议:服用呋喃唑酮期间及停药后5d内忌酒, 禁服含酒精成分的药物、饮料;避免用酒精做皮肤消毒或擦浴。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因此, 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需准确把握消化系统疾病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摘要:基层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主要与医生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禁忌证的了解程度有关。我院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药液配伍不当、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蒙脱石散与抗生素合用、胃蛋白酶使用不当、不恰当的中西药合用, 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关键词:医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88-397.
[2] 徐福顺.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16 (4) :385.
[3]伍晓剑.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3) :22-23.
[4] 郭鹃.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3) :7.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5月-2014年12月抗肿瘤药物调配医嘱共59 402份,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药品说明书、《肿瘤合理用药》等资料,以及应用用药安全监测软件从溶媒选择、溶媒用量、配伍禁忌、医嘱输入错误等角度,以2013年5月~12月为第1组,以2014年1~12月为第2组,统计,分析不合理医嘱情况及审方药师的干预结果,并比较2013年干预前与2014年有效干预后的结果。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Excel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合理医嘱
经过审方药师干预后,2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有明显下降,与2013年比较,2014年不合理医嘱发生的比例由0.295%下降至0.122%。见表1。
注:与第1组比较,*P<0.05
2.2 单种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
2组不合理医嘱有溶媒选择不当、溶媒用量不合理及药物剂量不合理、医嘱输入错误等、配伍禁忌等问题。各组每种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见表2。
2.3 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不当
2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中典型抗肿瘤药物溶媒用量使用不当结果见表3。
2.4 溶媒用量不合理
笔者发现,典型的抗肿瘤药物溶媒用量不合理的主要有:紫杉醇12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的量进行溶解。该药品说明书要求正确的溶媒用量为400ml。奈达铂120mg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的量进行溶解。该药品说明书要求正确的溶媒用量为500ml。吉西他滨1.2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的量进行溶解。该药品说明书要求正确的溶媒用量为100ml。
2.5 抗肿瘤药物配伍禁忌情况
笔者审核医嘱发现,2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中,医嘱中抗肿瘤药物使用顺序错误。如,先用顺铂再用紫杉醇,使骨髓抑制增强,应先用紫杉醇,后用顺铂。先用氟尿嘧啶再用甲氨蝶呤,使疗效降低。应先用甲氨蝶呤,后用氟尿嘧啶。其次,氢化泼尼松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艾迪注射液与10%氯化钾注射液联用。说明书规定上述药物不宜配伍使用。
3 讨论
3.1 主要的不合理医嘱类型
3.1.1 溶媒选择不当:
选择正确的溶媒非常重要,溶媒使用不当,可能发生理化反应,改变药物性状甚至药效降低,毒性增强,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要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溶媒。本研究发现,溶媒选择不当在2组不合理医嘱中占比均较高。例如喜树碱呈碱性,最好用p H值偏高的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3]。根据药品说明书,卡铂必须用葡萄糖溶液溶解,当卡铂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时会逐渐转变为顺铂,肾脏、胃肠道、耳和外周神经的毒性增加[4]。奥沙利铂应用葡萄糖溶液溶解,如果选择含电解质溶媒,奥沙利铂会发生絮状沉淀,引起血管静脉炎等不良反应。需要指出,有些肿瘤患者伴有糖尿病,不宜单独用葡萄糖溶液做溶媒,可以用葡萄糖溶液注射液与奥沙利铂和胰岛素配伍,也可以用5%果糖注射液与奥沙利铂配伍[5],但是不宜用木糖醇溶液稀释[6]。
3.1.2 溶媒用量不合理:
在药物剂量确定的情况下溶媒的量直接影响药物浓度,浓度过大药物副作用增加,浓度过小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合适的溶媒量可以保证药物浓度在治疗窗内。天然来源的紫杉醇是抗肿瘤的明星药物。其说明书明确要求应稀释成0.3~1.2mg/ml溶液。这就要求根据药物剂量合理选择溶媒的用量。笔者统计时发现一份医嘱,应用紫杉醇120mg,0.9%氯化钠溶液500ml,由此稀释后药物浓度为0.24mg/ml,低于说明书要求的0.3mg/ml。药师处理改为应用0.9%氯化钠溶液400ml。
3.1.3 配伍禁忌:
抗肿瘤药物的配伍禁忌既包括抗肿瘤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也包括抗肿瘤药物与辅助治疗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因此,常见的配伍禁忌以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影响较为多见。例如,顺铂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时,顺铂可以使紫杉醇的清除率降低1/3,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骨髓抑制加重。其次,也应注意抗肿瘤药物与辅助治疗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例如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先用氟尿嘧啶,再用亚叶酸钙会使疗效降低。可以调整使用顺序来减少不良反应。卡铂与0.9%氯化钠溶液反应最终生成顺铂也属于配伍禁忌。
3.1.4 药物剂量不合理:
给药剂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药物剂量小难以保证治疗效果,剂量大,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临床医师一般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因此,药物剂量不合理在不合理医嘱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本次统计中第1组发现15例此类医嘱主要涉及的药物是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素氯化钠和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由于药师的及时干预,第2组的不合理医嘱减少为2例,均是紫杉醇剂量过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者等特殊人群往往需要减量,以上不合理医嘱多因未注意特殊人群的特点引起,为了患者的安全,药师审时仍然要仔细审查。
3.2 不合理医嘱的干预与效果
3.2.1 干预方法:
主要包括:药师审核与系统审核相结合、药师与临床医师、护士及时沟通,及时有效地发现了不合理医嘱,避免了不合理医嘱进入临床。药师在每次电话干预后,详细记录干预内容。该方法简便快捷,不合理医嘱能得到及时修改,也便于日后核查与统计。再次,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静配中心可以在统计后集中与临床医师护士沟通。医院也可以定期组织药师医师交流讨论会,组织药师医师沟通学习。
3.2.2 干预效果:
PIAVS构建了药师与临床医师密切联系的有效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及时纠正临床静脉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通过本文的统计可以发现,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不合理医嘱发生的比例由0.295%下降至0.122%,2013年中常见的不合理医嘱在2014年大量减少,表明药师的干预有效地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
由于医护人员重点关注药品的治疗作用、工作量较大等原因,我院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通过用药安全监测软件与药师的共同审核以及药师的积极干预,不合理医嘱的数量明显减少。药师的及时干预有效地避免了不合理医嘱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5月以来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并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以2013年512月为第1组,2014年112月为第2组,对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5月-2014年12月共59 402份抗肿瘤药物中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第1组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为0.295%,2014年第2组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为0.122%。二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师对不合理医嘱的审核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这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医嘱,干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郭庆华.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应用副作用观察[J].心理医师(下半月刊),2012,9(224):277.
[2] 谢彩玲.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3):5-7.
[3] 周陈西,刘孟娟.化疗药物配置的溶媒选择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14):1319-1321.
[4] 金宜纫,黄天木,杨一昆,等.卡铂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2):69-71.
[5] 邱澜,吕景燕,庄茜.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奥沙利铂与两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试验[J].药物研究,2010,19(8):26.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2007年1月-2008年12月处方2000张, 进行处方点评。
1.2 调查方法
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给药剂量、选用不合理溶媒、重复给药、给药方案不妥等5类, 根据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 参照WHO或INRUD合理用药指标,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系统的分析[1]。
2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48张占2.4%。其中不合理药物联用处方16张占抽查处方0.8%, 占不合理处方的33.3%;不合理剂量处方14张占抽查处方0.7%, 占不合理处方的29.2%;选用溶媒不合理处方5张, 占抽查处方0.3%, 占不合理处方的10.4%;重复用药处方9张, 占抽查处方0.5%, 占不合理处方的18.8%;给药方案不妥处方4张, 占抽查处方0.2%, 占不合理处方的8.3%。
3讨论
3.1 不合理药物联用
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物联用普遍化, 导致药物间的联用问题越来越突出[2]。例: (1) 碳酸氢钠+喹诺酮类药物 (如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同时服用, 碳酸氢钠降低胃液酸度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 同时碱化尿液, 致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结晶而损害肾脏。两者应避免合用。 (2) 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 (如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 口服双岐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等) 同时服用, 由于抗菌药物的存在, 微生态制剂活菌被灭活或抑制, 补充有益菌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降低或消失, 抗菌药物因活菌制剂而药效降低。如需合用, 两者应间隔2~3h。 (3) 脂肪乳+氯化钾, 其中脂肪乳会分层、絮凝。 (4) 硝苯地平+葡萄糖酸钙, 其中硝苯地平属钙拮抗剂, 两者不宜合用。 (5) 地高辛与皮质激素或强利尿药同时应用时, 可引起低血钾, 导致心律失常或中毒。
3.2 不合理的给药剂量
临床上应用的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较安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药物剂量过大, 不仅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而且药物毒性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3];药物剂量过低, 则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 (1) 罗红霉素0.45g, 每天2次 (超剂量) ;成人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1∶1) 1.5g (剂量不足) 。 (2) 首次剂量要加倍的处方未注明加倍。如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乙酰螺旋霉素等。 (3) 控释制剂、缓释制剂, 一般推荐每天早晚各服药1次, 可处方中常出现以下错误:氯化钾控释片 (补达秀) 1片, 每天3次; 茶碱缓释片 (舒弗美) 1片, 每天3次。
3.3 选用不合理溶媒
医师在不熟悉药物相互反应的情况下, 往往只关注主药的使用, 对溶媒的选择比较随意, 从而忽略了主药与溶媒的配伍性[1]。如: (1)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含电解质的溶媒 (如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 极易发生浑浊或沉淀。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稳定的pH值范围在4~6, 浓度过高亦不稳定。电解质离子会加速其分解。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越多。因此,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宜采用含强电解质溶媒, 应使用无电解质的溶媒 (如葡萄糖溶液、注射用水等) 。 (2) 青霉素G+5%葡萄糖, 青霉素G在pH 5~7时效价稳定, 而5%葡萄糖的pH值为4, 如果两者配伍, 因葡萄糖对其分解有催化作用, 可在25℃环境下2h后使青霉素G沉淀、变色而失效, 降低抗菌效果[3]。 (3) 5%葡萄糖+呋塞米, 呋塞米pH值为8~10, 呋塞米在酸性环境容易发生沉淀。 (4) 中药注射剂不选用规定的溶媒配伍, 静脉滴注易使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而出现沉淀, 使药效降低。如:穿琥宁注射液+维生素B6+阿奇霉素 (瑞奇注射液) 析出白色结晶。
3.4 重复用药
同一医院内具有相同或相似成分的药品越来越多, 重复用药不但浪费了药物资源,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还有可能诱发细菌的耐药性, 增加不良反应, 甚至引发药害事件。如: (1) 有些处方配有施尔康+维生素, 施尔康即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复合维生素。 (2) 联用青霉素G和氨苄霉素;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以上2组药物均含有2种抗菌药物。 (3) 参麦+生脉, 组方成分都含红参、麦冬。 (4) 氯霉他定+氯苯那敏, 两者都是抗组胺药物。
3.5 给药方案不妥
很多医师对药品的说明书不熟悉而选择了错误的给药途径;或开处方时未按照药品合理用药时间给药;对特殊人群用药的范围不熟悉。如: (1) 注射用血凝酶+维生素B1静脉滴注, 血凝酶可选择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但不宜加入大量溶液中静脉滴注;而维生素B1只能肌内注射, 不可静脉滴注[1]。 (2) 生理状况下, 皮质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 每天上午6~8时分泌最高, 午夜最低。据此, 泼尼松口服应采取清晨顿服给药法, 这样既可节省药物, 又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提高疗效。 (3) 儿童禁用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为含氟药物, 可直接损害幼龄动物的软骨, 造成关节面的损伤和糜烂, 远期影响骨代谢和发育, 一般12岁以下儿童禁用。 (4) 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忌用吲哚美辛 (消炎痛) 片、地塞米松等。
综上所述, 我院门诊处方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部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重复出现。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原因, 包括医师对药物学知识掌握或更新不够;部分医师工作责任心不强;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 新药品种不断上市, 而这些新药在药物手册上又难以查到, 医院对新药报道又不及时;药房把关不严等。解决的主要方法有:临床医师、药房人员必须加强药物学知识方面的学习, 掌握药物作用和配伍变化知识,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药房工作人员及时收集相关资料, 充分发挥药讯价值, 介绍新药的作用、用途、方法等有关知识;药剂人员在发药过程中对不合格处方应予以退回和拒绝调配。药师要继续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审查及分析处方用药适宜性水平, 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 并探讨解决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处方点评, 选取2007年5月-2008年12月该院门诊处方2000张, 统计其类型, 对处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48张占2.4%。其中不合理药物联用处方1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3.3%;不合理剂量处方14张占29.2%;选用溶媒不合理处方5张占10.4%;重复用药处方9张占18.8%;给药方案不合理处方14张占9.3%。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通过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 可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凯文, 李慧.静脉滴注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今日药学, 2009, 19 (9) :48-51.
[2]占宏静.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4) :92.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7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有:特色瓜菜、水果、中草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
调查范围:种植面积、常发病虫、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用药品种、施药情况、存在问题、具体建议。
调查方式采取与乡镇村领导及相关人员座谈、与农户访问了解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的方式, 对我市小宗作物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特色瓜菜用药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小宗作物特色果蔬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冬瓜、丝瓜、大白菜、小白菜、韭菜、土豆、毛豆、豇豆、菜豆、萝卜、大蒜、小葱、茭白、水芹、莲藕、茨菇、荸荠、菱、西瓜、甜瓜。
种植面积11.958 8万亩次, 病虫害发生面积11.458 8万亩次, 防治面积11.458 8万亩次。
病害发生种类有灰霉病、枯萎病、疫病、霜霉病、褐腐病、菌核病、软腐病、黑斑病、锈病、白绢病、斑枯病、根腐病、黑腐病、叶枯病、灰霉病、腐败病、斑纹病、秆枯病、纹枯病、蔓枯病、病毒病。
常用杀菌剂品种有速克灵、扑海因、多菌灵、恶霉灵、乙磷铝、疫病灵、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腐霉利、农链、新植霉素、代森铵、甲霜灵锰锌、丙环锉、三唑酮、甲基立枯磷、菌核净、甲霜磷、咯菌腈、敌克松、万霉灵、甲环唑、腈菌唑、噻菌灵、氧化亚铜、波尔多液、菌核净、福甲、咯菌腈、病毒清、吗啉胍。
虫害发生种类有烟粉虱、蚜虫、小地老虎、蓟马、潜叶蝇、白粉虱、菜青虫、小菜蛾、菜螟、韭蛆、地老虎、蛴螬、蝼蛄、食心虫、豆荚螟、螨类、黄条跳甲、根蛆、蛴螬、地蛆、大螟、斜纹夜蛾、田螺、白禾螟、萤叶甲、瓜蚜。
常用杀虫剂品种有扑虱灵、啶虫咪、抗蚜威、糖醋液、辛硫磷、蚜杀灵、蚜虱宝、阿维菌素、灭蝇胺、吡虫啉、啶虫脒、抑太保、敌杀死、氟虫腈、辛硫磷、晶体敌百虫、毒死蜱、杀螟硫磷、抗螨23、灭扫利、螨克、敌百虫、乐斯本、功夫、晶体敌百虫、骄子、杀螟松、茚虫威、杀螺胺乙醇胺、杀虫双、联苯菊酯。
2.2 水果用药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主要水果种类有桃、葡萄、草莓等。
种植面积0.732万亩次, 病虫害发生面积0.412万亩次, 防治面积0.412万亩次。
病害发生种类有缩叶病、流胶病、穿孔病、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烂心病。
常用杀菌剂品种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退菌特、福美双。虫害发生种类有蚜虫、红蜘蛛、金龟子、夜蛾类。
常用杀虫剂品种有吡虫啉、阿维菌素、苦参碱、克螨特、甲维盐。
2.3 中草药材用药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中草药材种植面积0.068 5万亩次, 病虫害发生面积0.013 7万亩次, 防治面积0.013 7万亩次, 虫害发生种类有毒刺蛾子、小青虫, 常用杀虫剂品种有阿维菌素。
2.4 食用菌用药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食用菌品种有草菇、金针菇、平菇。
种植面积322万m2, 病虫害发生面积322万m2, 防治面积322万m2。
病害发生种类有鬼伞、细菌性根腐病、褐斑病。
常用杀菌剂品种有巴氏杀菌消毒、多菌灵、农用链霉素。
虫害发生种类有菇蝇、菇蚊、菌蛆、红蜘蛛。
常用杀虫剂品种有敌敌畏、菇净、除虫菊酯、灭幼脲、乐果、石硫合剂。
2.5 杂粮杂豆用药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杂粮杂豆品种有玉米、大豆 (包括黑豆) 、绿豆、红小豆、薯类、花生、芝麻。
种植面积4.086万亩次, 病虫害发生面积4.328万亩次, 防治面积4.328万亩次。
病害发生种类有大小叶斑病、粗缩病、细菌性茎枯病、轮纹病、叶斑病。
常用杀菌剂品种有百菌清、多菌灵、吡蚜酮、氢氧化铜、农用链霉素、丙森·戊唑、甲基硫菌灵、甲托、福美双。
虫害发生种类有玉米螟、灰飞虱、斜纹夜蛾、蜗牛、地老虎、蚜虫、食心虫、豆夹螟、甘薯麦蛾、蛴螬、豆天蛾。
常用杀虫剂品种有茚虫威、虫酰肼、苏云金杆菌、吡蚜酮、甲维盐、短稳杆菌、氯虫苯甲酰胺、蜗牛净、阿维菌素、甲维毒死牌、地虫净。
3 调查分析
3.1我市小宗作物品种多, 尤其是特色瓜菜和杂粮杂豆, 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 用药现象也较普遍, 药剂针对性也较强, 防治基本到位, 防效也基本上有保证, 经济损失较小。
3.2从调查情况来看, 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所选药剂有一部分是生物农药, 特别是阿维菌素、甲维盐、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或仿生农药的使用较为普遍, 但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仍旧较高, 特别是敌敌畏、毒死蜱、乐果等中等毒性以上的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仍有一定的覆盖率, 为农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 篇8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黄海社区的部分高血压患者, 以问卷方式随机调查384人, 均经医院确诊并服药1年以上;调查时间为2011年1-7月;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高血压人数384人, 其中男169人, 占44.01%;女215人, 占55.99 %。年龄:50岁以下12人, 占3.13%;51~60岁97人, 占25.26 %;61~70岁168人, 占43.75%;71~80岁83人, 占21.61%;81岁以上24人, 占6.25%。发病年限:10年以下126人 (32.81%) , 11~20年165人 (42.97%) , 21~30年51人 (13.28%) , 31~40年19人 (4.95%) , 41年以上23人 (5.99%) 。
2.2 用药情况
患者均采用口服给药。使用单药者74人, 占19.27%;使用单药复方制剂者145人, 占37.76%;含复方的两药联合142人, 占36.98% (其中之一为复方的55人, 两药均丹药的为87人) ;含复方的三药联合23人, 占5.99% (其中之一为复方的9人, 三药均单药的为14人) , 三药联合属不合理用药4人, 占总数的1.04%, 主要是加用了利尿药与复方药中的同类重复。复方制剂的总使用率 (包括与其他药联合) 占54.43%;采取联合用药者 (含单药复方) 达310人, 占80.73%;单药治疗的74人只占19.27%。两者比较, P<0.0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 并发症情况
384例高血压患者相关并发症共233人次。其中, 糖尿病66人 (28.33%) , 冠心病58人 (24.89%) , 高血脂56人 (24.03%) , 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病变共55人 (23.61%) 。使用单药的74人中并发症为46人, 占用药人数的62.16%;联合用药的310人中并发症187人, 占用药人数的60.32%。两者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使用单药复方制剂的145人中并发症为57人, 占用药人数的39.31%;其余给药方案的239人并发症176人, 占用药人数的73.64%。两组比较, P<0.0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表现了联合用药的总体趋势
调查表明, 该社区高血压治疗以联合用药占主体。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 近年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大力提倡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益处可归结为: (1) 有利于有效降压。事实表明任何一种降压药都难以使100%的患者有效, 通常是50%~60%;不少患者使用单一药物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必须联合用药从多个环节协同调控。 (2) 有利于脏器保护。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 不仅协同降压, 在稳定血压、改善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等方面都有协同作用, 因而能更好地减少血压波动、增强调节功能, 而阻止靶器官损伤、防止并发症。 (3) 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后减少各药剂量, 避免或减少单药全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相互抵消不良反应, 尤其是可抵消单用时因反馈性机制产生影响疗效的不良反应。
3.2 表现了传统复方制剂的高使用率
调查结果表明, 复方硫酸双肼屈嗪片, 即俗称的常药降压片, 在该社区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即俗称的北京降压0号。近些年因新型降压药不断问世以及以往欧洲指南一线、二线分类法的导向, 组分多被列入二线降压药的这类传统复方制剂被认为不能延缓或逆转脏器损伤而遭遇冷落, 基本被一些大中型医院所拒绝。然而, 因其降压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治疗方案简化、用药次数少、维持量1次/d或1次/2~3d, 价格又极其低廉等因素, 仍然是社区许多患者的第一选择,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大中型医院经医生换成新型药用完后, 自行到药店仍旧购买这类复方药。患者依从性高, 遂获益也高, 形成良性循环。
3.3 符合“再评价”的新理念
2009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撰写委员会发表的对2007 ESC/ESH高血压指南的再评价 (以下简称“再评价”) 坚持循证医学原则, 不主张再使用一线、二线的分类法, 认为其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无助于医生临床合理正确选择用药, 原第一线的五大类和低剂量复方制剂等药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 强调首选某种药物的观念已经过时。“再评价”还强调降压主要效益来自降压本身, 血压下降幅度是患者获益的根本保障, 而非所选药物种类;任何药物均有各自的适应证, 患者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再评价”为重新审视并肯定传统复方制剂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2];而近年我国也有循证医学的论证, 如北京降压0号已经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证实了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3]。
3.4 使用复方制剂的优越性
3.4.1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复方制剂除具有联合用药的所有优点外, 还突出表现为简化了治疗方案, 在一片药上复合了两种或多种药物, 服用方便, 避免了同时服用几种药的麻烦和易于混乱, 这对长期坚持用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复方制剂也减少了因一次服用多种、每天服药很多而隐性地给患者心理上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又都有助于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从而促进血压达标,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前述调查结果显示, 使用非复方的单药与其他联合用药组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由此也可推知, 多药联合应用的复杂化可能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致使总体效果下降的关键因素, 从而也进一步反证了复方制剂简化用药程序的优越性。
3.4.2 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人口众多, 高血压基数庞大, 且存在着医疗基础设施不甚健全、卫生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合理等现象。解决目前我国高血压“三高三低”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血压水平较高或总体心血管危险高的患者如能及时施行起始联合治疗, 并尽可能使用单药复方制剂, 则可大大简化患者的降压方案调整过程, 改善依从性, 提高达标率;同时, 无需调整降压方案的患者可以直接转往社区随诊而减轻大医院的医疗负担。这样趋同于发达的美国, 将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点真正落实在社区一线, 有助于节约公共卫生资源使分配趋于合理, 也给患者带来便利。
3.4.3 个体化用药的需要。
高血压是多种原因、多种病理
生理机制导致的复杂异质性疾病或综合征。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完全不同, 以单一方法、同样药物对待可出现完全不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实施个体化治疗的需求近年已被明确提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在临床使用的传统复方制剂因其简便、效廉至今仍受到许多社区患者的高度青睐, 半个多世纪的广泛使用, 使之久经考验, 瑕疵毕现, 基本没有值得怀疑的盲点, 只要是适合的人群尽可放心使用;而且其价格之低廉, 是新型复方制剂无法相比的, 这也是其依然可供选择用药的一个方面。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迅猛发展, 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肥胖等众多容易诱发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在攀升, 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心血管病大流行的趋势。因此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这可防可控疾病的认识是当务之急;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是首要目标。在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的降压方案中, 固定复方制剂以其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抵御并发症, 且简化程序、方便用药, 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高等诸多优点, 已经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邹雅敏, 董亚琳, 袁秉祥, 等.26种常用抗高血压药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及药物经济学研究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1) :54-57.
[2]周建宣.高血压病临床决策的思考 (J) .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 2009, 30 (9) :4-7.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推荐阅读:
肿瘤内科制度10-05
抗肿瘤用药08-21
肿瘤内科自我鉴定06-10
一年实习总结:内科各科室用药小结08-10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09-02
内科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08-11
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05-29
内科保守07-14
内科联合07-16
内科门诊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