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2024-10-31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精选10篇)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1

一、引言

为了解决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管理者获得的信息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这一难题, 会计界的众多学者对会计实时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AICPA主席Robert Mednick 1988年就曾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 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 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鉴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美国会计学家霍兰德 (Hollander) (1999) 认为财务部门应帮助管理部门塑造并控制业务流程。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 (2004) 从IT视角诠释了会计实时控制观, 并探讨会计实时控制的框架体系, 努力使之成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管理工具。綦好东、杨志强 (2004) 认为以实时控制理论为核心协调和优化价值链, 最终会实现价值链联盟和核心企业价值最大化。戴玮炜、王正军 (2007) 分析了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的特点, 认为构建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步进行。综合这些观点, 可以发现:会计的实时管理控制职能和价值链管理已日趋重要, 但国内当前对在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研究还没有统一观点。基于此, 本文对在ERP环境下的会计实时控制作了研究, 并提出了ERP环境下会计流程再造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二、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企业之间竞争的范围和规模都已扩大, 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大量需要交换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迫切要求企业建设具有高集成度的信息化系统, 将企业的所有资源集成管理, 实时控制。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出现, 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反映, 能为企业实时提供大量的会计信息, 实时传递相关单据、实时处理相关数据,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披露。这也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控制提供了平台。实践的进行促进了会计实时控制的创新和发展, 用新的控制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现实。

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控制观, 会计实时控制与传统会计控制观具有很大不同:在控制目标上, 从“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或单一利润最大化”发展成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控制内容上, 从“注重资本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到“注重将企业看做一个整体, 对企业实行价值链管理, 实现了从单项控制到多维控制”的转变;在控制方式上, 实现了从适时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在控制信息上, 实现了从“利用会计信息或货币量”发展成利用“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三量信息进行控制的转变;在控制属性上, 实现了“企业从事后获取会计信息”到“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 从事后走向事中, 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转变。

三、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结构体系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实行会计实时控制的基础, 要实现会计实时控制的最终目标, 就要使企业的ERP系统有效运行。因此, 需要构建企业良好的ERP控制环境、运用有效的会计实时控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如图1) 。

(一)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对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具有极大地影响作用。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决策层要特别重视企业中对人的控制, 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 培养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以诚为本的原则。企业有效运行的核心是人以及人所进行的业务活动, 企业内部环境与员工的道德价值观相互影响,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企业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 (2) 企业导入ERP后会计人员的角色要相应转变。企业应用ERP系统后, 各业务部门在发生经济业务时通过网络即时传递给会计子系统, 由会计子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记账, 最后生成会计凭证, 并按要求生成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 但ERP系统并没有完全代替会计。

在ERP系统中, 会计人员不但可以辅助经营决策而且可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ERP系统中的会计实时控制已经完成了从事后反应会计信息, 到事前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转变, 注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控制, 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有机统一。实施ERP的企业, 要求从会计人员全局和整体出发, 把财会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 根据实际需要再造会计业务流程

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由功能驱动, 是各项经济业务按发生先后顺序进行处理的过程, 而重组后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是事件驱动的。事件驱动会计信息具有独特的信息传递流程: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业务部门按照设定好的处理程序把数据存储到业务事件数据库, 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称为源数据, 只经过业务部门初步的加工, 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系统中选择信息, 系统会预先设定信息处理代码, 信息使用者选择信息时输入信息处理代码, ERP系统根据相应的信息处理程序, 加工处理业务数据库中信息, 并把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虽然ERP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在收集原始数据的过程中分散化, 但却实现了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集成, 最后实现了财会管理和业务过程管理的同步。

ERP会计业务流程以事件驱动的模式, 突破了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功能驱动的模式, 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的大势所趋。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在ERP环境下, 会计业务以事件驱动为原则, 对该业务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可用图2如描绘。 (1) 经济业务事件发生时, 由各业务部门人员把相关的业务事件数据记录在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子系统中, 并且把数据适时存储到全局数据库中。 (2) 对业务事件数据中的资金信息进行审核, 由系统生成记账凭证, 将记账凭证数据存入到经过处理的数据库中。 (3) 根据企业规定把最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在业务事件数据库中存储, 信息使用者需要查询某项信息时, 可以随时向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代码进行处理, 会计信息系统中存有模型库。 (4) ERP系统根据需要获取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 利用加工模型库中的会计模型处理数据。 (5) 为了方便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系统定期生成账簿以方便财产清查, 并产生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三) 会计实时控制的具体方法

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紧密结合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实时控制系统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事前控制主要是对预算资金的编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预算进行实时控制并对计划内和计划外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事后控制主要是及时反馈会计信息并评价会计信息的效率。先进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是企业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监管职能,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的保障。

在ERP环境下, 传统的会计控制原则是基础, 但一些先进的会计实时控制方法, 如标准成本控制法、责任会计控制法、预算控制法, 也要大量使用。 (1) ERP环境下标准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 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因此利用标准成本可以实现对实际成本的精确控制, 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控制过程简便易行, 是一种较理想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控制法的原理是事先确定控制对象的标准成本, 为各控制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卡, 在生产过程中, 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作比较, 计算成本差异, 分析差异原因, 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将各项成本支出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加以控制。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 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ERP系统中作业成本法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 把作业作为核算成本的基本对象, 这样可以准确的核算成本。 (2) ERP环境下责任会计控制方法。责任会计是指为了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更好地调动各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 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 并使他们对所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整套专门制度。责任会计按经济责任归属对企业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 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将员工的经营业绩与分配的经营目标进行对比,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般情况下, 企业运用责任会计控制法首先设置责任中心, 明确权责范围;然后编制责任预算, 确定考核标准;第三步就是建立跟踪系统, 进行反馈控制;最后分析评价业绩, 建立奖罚制度。 (3) ERP环境下预算控制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思想的重要手段, 它以会计控制为核心。在实施ERP的企业, 财务人员在预算子系统中作预算, 并把预算结果存放在全局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3]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4]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5]戴玮炜、王正军:《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浅探》, 《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版) 》2007年第1期。

[6]于文利:《浅议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商业》2012年第3期。

[7]张庆军:《探析基于ERP的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现代商业》2010年第12期。

[8]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9]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王利萍:《基于ERP的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11]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Anita Sawyer Hollander:《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2

[摘要]适应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会计实验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 ERP沙盘模拟; 企业; 生产经营; 过程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管理学科,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各高校都纷纷开展了会计实验教学,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校所开设的会计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会计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会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会计的实践教学在实现该培养目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当前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仍存在着很多不足。

1.1会计实训内容单一,缺乏职业性

现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逐步建立起课程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但不管是手工实训,还是电算化实训,其内容无非也就是记账、算账、报账这样的会计核算工作,而且通常教师会让一个学生对全部业务进行处理,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再到编制报表,完全没有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学生难以透彻理解会计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无法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内部控制机制;即便有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模拟财会部门实际工作岗位,每组即是一个会计机构,在该机构里设出纳岗、往来岗、收入岗、成本费用岗、总账报表岗等会计岗位,分别由学生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但由于在会计实训中提供的是历史的、单一的静态期间的资料,且会计政策与方法也是既定的,这样答案是唯一的,最终所有学生会得到一致的报表数据,这样的实训会不利于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处理意外情况能力的培养更是明显不足。

1.2会计电算化与其他会计专业课实训教学缺乏联系

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这些课程在开设时都有相应的实训教学,但全是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简单来说是这些课程内容的信息化,应该与其同步开设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信息化的好处,更好地掌握ERP软件的运用,但实际情况是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后期开设,学生们只有在上这门课程时才了解和使用ERP软件。而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学期里仅通过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本无法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1.3会计实训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环境相脱离

以 ERP 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令企业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范围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还涉及其他业务管理部门。但现在的会计实训通常是以一个工业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为蓝本,仅提供一些原始凭证,甚至有些只用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根据这样的历史信息,学生在非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完成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一种程序化的工作,导致学生无法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联系起来,无法深切体会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体现会计的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

2解决会计实验教学问题的对策

2.1将 ERP软件相关功能与其他会计专业课实验教学相融合,实行手工和 ERP双重实验教学模式

ERP软件集成了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用各功能模块,应当将各专业课程与 ERP软件中相应的业务模块进行对应学习,实行手工和 ERP双重实验教学模式。即在每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ERP软件的模块教学,并在进行后期课程实验时,采用同一套数据,先利用手工进行实验,然后利用ERP系统中的相应子系统进行会计实验,并要求学生将手工处理结果与 ERP系统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从而体验 ERP系统在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上的优越性。比如在进行成本会计的实验时,就要用到 ERP系统中的采购、存货、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等子系统。

2.2进行ERP沙盘模拟实验

2.2.1ERP 沙盘介绍

ERP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模块与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模块有效结合,强调企业的应变性和核心竞争能力。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为企业提供了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而ERP 沙盘实际上是将“企业” 搬进了课堂,通过借助沙盘模具,基本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别代表同一行业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同企业,每个组 5~6人,分别担任企业的CEO、CFO、销售总监、生产总监、财务会计人员等。整个过程一般模拟企业经营若干个会计年度,操作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融资、生产运营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财务管理等,涉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预测和决策,使学生有一种仿佛置身于真实企业环境中的感觉。

2.22ERP沙盘实验的优点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ERP沙盘实验提供的是一个竞争的环境,学生做出的决策对于企业运营的影响将直接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上,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ERP沙盘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自主地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并基于自身的判断做出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充分体会企业经营全过程,提高学生职业素质。ERP沙盘实验是对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运营情况进行的模拟,是一种动态的实验过程,除了初始阶段各个小组的企业业绩相同外,其他时间段上的企业业绩直接取决于各个小组的决策,所以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另外,在 ERP沙盘实验中,担任各个角色的学生需要相互协作,通过这种实验过程,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的本质,并学会以团队的方式工作,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想。

(3) 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企业环境。ERP沙盘实验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相关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提供了一个仿真的企业环境,涉及筹集资金、供应、生产、销售、投资等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全部业务。因此,将ERP 沙盘引入到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该课程学生所需的真实企业环境问题。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重整组织结构和调整管理模式,在这种环境下,ERP系统应运而生。ERP系统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一个广泛而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便是各种信息如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等信息高度集成的结果。ERP的核心思想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尽可能地整合企业全部资源,加快企业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给传统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由于经济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管理理念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现场检查等手段实施内控。这种方法一是导致我国现有企业控制效率极其低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辽阔、信息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而且花费大。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交易成本的高低,因此,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率低下可能造成企业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二是通过人工操作、现场检查等手段实施内控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能忽视人性的弱点,在现阶段,我国的企业通过人工进行内控难以逾越人情和素质两个障碍。

二、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

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包括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采购和付款循环控制、生产循环控制等几个方面。

(一)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

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包括客户订单处理作业、交货作业、开具发票及收款作业,是销售和收款循环的几项主要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客户记录信息和订单信息的输入、确认及其他相关数据的输入环节上,加强各输入信息的核实并保证输入的准确度。交货作业控制的重点在于交运文件和装箱单数据项目准确性的控制。开具发票和收款作业的重点是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及监控。

(二)采购和付款环节控制

企业在确认订单前,需要了解产品库存情况,如果库存不足,则应该根据需求安排生产,由此引出采购及付款循环的一系列关键作业,如购料预算作业、采购作业、收料作业、付款作业等。购料预算的重点是计算购料预算的基础数据及成品,收料作业的重点是原材料入库验收环节,而采购和付款作业的重点则是所发出采购订单的授权及供应商发票的核查。

(三)生产循环控制

生产计划、制作流程管理、品质管理、保养、成本核算等都属于生产循环。所有生产循环作业的控制重点首先在于主生产计划的控制。主生产计划是物料需求计划、组件的生产计划,订单优先计划等具体生产计划作业的编制基础。成本核算作业的控制重点还包括对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完善。而品质管理作业的控制重点还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模块自始至终地对产品进行着严密的质量监控,其监控的原理就是将各生产流程的“产品”与事先确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因此,质量标准的确定是必须加以控制的环节之一。

三、完善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

(一)规范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由于ERP系统运用了多项物资编码,搜集和定义了物料的属性,形成了较为准确的产品结构资料,提高了财务标准,并通过设置一套名称准确、内容完整的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过程,保证各类数据、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例如,可由预先编辑设置的公式自动完成折旧的计提、费用的分摊等工作,根据会计记账凭证自动生成会计报表,有效地杜绝了利用相关政策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的现象。

(二)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在实施ERP的环境下更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也就是要进行职务分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的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在ERP环境下由于业务交叉,各模块物流资金信息共享,会计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参与,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去证实另一个的准确性,只要人尽其用就不会造成工作的重复。调整不适应ERP环境的会计岗位设置,完善各岗位职责,特别是管理岗位和稽核岗位,在不同会计职务上加强预测、决策、分析等职责,加强稽核对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只要相关的人员和部门之间没有徇私舞弊,差错与不轨就不难发现。

(三)事前、事中、事后会计控制相结合

在ERP系统环境下,应将事前、事中、事后会计控制相结合,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事前控制包括预算控制和授权控制两个方面。前者使得在发生经济业务时,系统能自动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目标的业务操作进行否决或提请授权机构决策;后者则能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系统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事中控制主要是对操作程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业务操作控制与会计系统控制。而事后控制则可以确保检查报告的客观性、可靠性,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在目标实现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偏差。

(四)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利

在应收账款方面,实现多种清账方式,有效减少坏账、呆账的发生。在ERP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设有三种应收账款的清账方式:一是保留原来未清项;二是结清原来未清项,产生一个新的未清项;三是标准未清项。在应收账款录入时,根据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分别采取这三种清账方式,并通过账款的账龄分析查找应收账款的来源和形成原因,及时清账、对账,尽量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同时,由于系统把各部门需要的数据通过功能模块的划分,上传到系统的各个监控部门,并随时进行数据的核对。例如,在内部数据的核对当中,财务部门记录的应收往来款项应与销售部门实现的销售数据相符;在结转成本时要和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数量相匹配,这样,不仅为企业制定合理库存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减少了资金占用。

(五)降低实施ERP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

通过对控制目标点与面的评估,试图降低实施ERP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ERP的实施,实现了跨业务、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程序简化和压缩。实施ERP后,企业所遇到的主要业务风险来源于重组后的业务流程。流程化管理的ERP,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使企业的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运行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由ERP来进行控制,这就导致了内部风险环境的变化,使得过去传统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一般来讲,ERP系统覆盖营销、计划、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在ERP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寻找对重点业务流程影响最大的环节,井对这些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对ERP流程中的每个活动进行追溯,描述风险特征并确定相应的控制区。这就需要对 ERP环境下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会计控制点进行定期审核,确认其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并对其做出评估和完善。

ERP环境下会计内控的研究 篇4

ERP系统的核心是企业运作的流程化管理与定量化管理, 通过系统的集成来化繁为简, 将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大部分的信息传递工作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来, 消除了流程和信息处理的随意性和不同概念的歧义。会计内部控制对于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国家法规制度的贯彻、财会信息质量的保证、以及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审计工作的开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 在ERP环境下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是ERP项目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计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降低成本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强化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

二、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直接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作用对象, 它为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提供了引导和保障功能;而资金的流动既是企业经济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 又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实现形式。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这也使得会计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会计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的。其中控制环境是指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识和行动;会计系统是指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事项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会计系统所有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制度系统, 其会计系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会计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1. 上市公司对会计内控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普遍比较重视, 认同其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80%的上市公司选择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来应对金融危机。对于即将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的基本规范, 大多数公司都已做了一定的准备, 如有半数以上的公司组织学习了基本规范 (63%) , 分析了公司现有制度和基本规范的差距 (58%) , 仅有4%的公司没有做任何准备。

对会计内控理念的认识不足, 致使内控制度弱化。主要表现在传统管理理念中过于重视会计信息核算, 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2. 上市公司ERP会计内控执行不力

上市公司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经调查显示是:缺乏硬性的监督检查机制要求, 没有与考核机制相关联 (34%)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27%) 和未能将内部控制的要求与日常运营工作相结合 (22%) 。另外, 认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未能有力支持和倡导”的上市公司也占到了10%。虽然基本规范第12条指出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但基本规范没有责任追究的相关条款, 使得该条款的威慑力不够。

3. 在会计内控设计上存在各自为政的倾向

在手工核算方式下, 各部门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流困难, 形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对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且部门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扯皮, 有责任相互推诱, 有利益就互相争取, 使管理层将大量精力放在部门之间的协调。

四、ERP环境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ERP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管理系统,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现在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 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价的全面化、整合化和动态化的管理平台。它打破了传统的以职能划分的作业模式, 全面形成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将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的集成;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ERP系统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内部控制手段的更新

传统的会计控制方法的控制力度减弱, 而一些先进的控制方法, 如预算控制、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控制等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在ERP环境下有了广阔应用的空间。由此, 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也要随之按所需的支持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第一, 要根据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对控制方法进行刚性化分解, 即分离出可以由程序自动执行的控制方法, 制定标准的制度规范, 以便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 技术构架。第二, 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先进实时控制技术和工具对会计内部控制方法进行实时化改进, 以便于对各个业务循环的具体控制内容进行实时控制。第三, 要将先进的、精细的管理会计的控制方法实用化, 以便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各个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环节, 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实现管理的增值。第四, 要对各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进行集成化改进, 以便适应对ERP系统环境下集成的业务和会计流程进行控制。

2. 会计内部控制要素发生新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依据内部牵制理论, 通过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账目核对的手段, 达到差错纠弊的目的。而ERP系统是以人、财、物信息等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管理系统。首先, 要从传统的差错纠弊理念转为防错纠弊的内部控制理念。ERP系统内嵌的控制机制是按照人们事先设定的控制参数和程序对日常交易活动自动进行监控。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同时必须对业务流程和程序。其次, 要从过去的会计事后反应观转为会计实时控制观。传统的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会计只能进行事后核算和反应, 导致会计内部控制职能难以发挥作用。过去企业内部等级呈金字塔式, 自上而下非常明显, 企业上层一般先将工作分解成过程, 然后通过行政指令分配和控制。而在ERP环境下, 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 管理扁平化成为可能, 领导不再是组织等级的上层, 而成为行动的核心。信息经济要求企业的领导阶层学会协调与基层人员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潜能, 并在一个开放和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此时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是更多地基于权利的需要, 而是基于信息的科学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3.会计内部控制视角的多维化

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一般都是二维控制模型, 第一维度是一种基于制度的规章控制, 依照会计信息处理的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环节进行规范会计质量静态控制;第二维度是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反应控制。而在ERP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模型是一种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要求的实时动态控制模型。重建这种会计内部控制模型需要针对企业每项业务流程充分挖掘实时动态的控制需求和控制规则, ERP系统的高度集成、实时动态化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等特点和它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 应将会计内部控制划分为人文普遍控制、信息系统普遍控制和业务与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产生冲击, 形成会计内部控制三个立体动态维度。

五、结束语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5

【关键词】ERP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市场的残酷竞争让中小企业逐渐明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企业的发展要在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选取和培养人才,提升管理效率、创新能力,真正强大企业的竞争力。ERP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涉及企业的供销存、财务、质量、制造、计划等核心业务各方面,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购买ERP系统以提升管理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对ERP人才需求量增多,人才缺口大,很多单位求贤若渴却得不到人才,而众多毕业生则找不到工作,这不和谐的状态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职业教育不明显,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低。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从市场出发,注重职业教育。

1.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在ERP环境下势在必行

1.1.我国中小企业的ERP系统的特征。其突出特点有二:一是数据关系繁杂,从系统的组成结构来说,其涉及到大量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仅提供货币信息,也提供非货币信息,重视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二是对财务决策的支持和推动。传统财务管理软件能提供简单的财务决策,但这一服务局限性强,无法运用到决策的全过程中。ERP系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化,集中化信息处理有利于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全面预测决策面临的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1.2.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使ERP在各企业和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成效。ERP是信息时代下企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的先进管理方式。会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会计的综合功能的提升,也有利于基于会计信息的决策的有效执行,还有利于会计社会地位的提高。然而,当下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上还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加强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育来满足新的需求。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求。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会计电算化人才对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企业进行微观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资源配置的优化,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加快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市场的公正、透明、秩序,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1.4.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要掌控对市场和行业的主导权,就必须将制定信息技术规则的权力掌握在手中。若要在国际上具有制定规则的重要影响力,就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积累大量会计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相关经验,培养大批会计电算化人才,积极参与研究和制定国际信息技术规范,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时要加强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国家经济安全得到重要保障。

2.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存在的普遍弊端

2.1.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还缺乏清晰的定位,不能使教学目标和现代企业的实际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在老师的观念里,教学任务就是把会计电算化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就是要接收和掌握知识——教学观的陈旧往往导致会计电算化的理念研究的缺失。

2.2.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鲜活。当前,ERP已经成为财会领域的新型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关内容的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财务软件还比较单一,这势必影响学生对先进财务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就业和工作。会计电算化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含括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老师讲课和在黑板上板书和的教学方式,而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就不能实现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联合,不能满足ERP的教学要求。

2.3师资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ERP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涵括广泛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教师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然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这样的高素质教师还有待充实,这严重的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面向中小企业ERP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中小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应有具体措施。

3.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ERP环境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和管理方式,为将来从事财会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2.规范系统的教学内容。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应现开设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然后再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将会计学知识贯穿到计算机教学中,从而加深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可以采取模拟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财务工作流程。另外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的结合。

3.3.健全合格的师资系统。由于师资系统对ERP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训,建构新的会计知识结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企业财会精英到校园内。通过上述办法来不断健全完善完善师资系统。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开始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走向集约化管理,以管理创效益。而ERP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可,学校也必须为企业培养大量不同层次的ERP人才,才能不辱时代使命,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戎杰,王旭.ERP环境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财会分析.2010.3;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篇6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 这个概念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一家IT公司提出来的, 是根据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要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的具备了实用性、集成性、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开放性的特点, 是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 也是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 针对了企业的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整合到一体的管理软件, 具备了企业管理的整个框架和结构。

二、ERP环境对企业会计信息录入的影响

1. 使会计信息录入自动化

首先在ERP环境先, 会计人员不用手工编写会计凭证, 由掌管原始凭证的业务人员分工安排进行业务凭证编制工作, 再将会计信息录入系统, 计算机会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原始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这样就减少会计人员编制会计凭证的这个步骤, 会计人员只要直接核对会计凭证是否正确, 若有错误则要通知原始业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有误的凭证进行更正。

2. 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ERP系统, 企业上下每个员工都能对企业的现有情况一目了然, 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详情都能保持在一定平衡之内, 这样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有所了解的话, 在进行业务往来和沟通时, 如果某个部门人员有错误, 财务人员可以直接通知, 并且依据数据及时修改, 再传递给另个部门时能很大程度缩短工作时间, 使效率提高, 这样每个部门的工作业绩都有所上升, 产生共赢的结果。

3. 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得以优化

首先, 当把原始数据输入到系统后会直接通过标准数据传送得到标准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再编制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 缩短了做账时间, 计算机计算准确性也较高,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可以直接被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 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能及时对企业的分析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三、ERP环境下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1.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相互交融, 同步更新

在过去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下, 财务部门的信息是独立享有和掌握的, 更由于各部门思考问题的立场和逻辑不一致都有很大差异, 造成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最大会对其他部门人员产生歧义, 其他部门也无法有效的掌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在工作中可能会影响发展进度。在ERP系统下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让企业的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整合为一体, 使各部门在逻辑上有了标杆性的统一。

2. 采取开放式结构, 数据实时控制增强

在ERP系统下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大大提高, 因为会计部门可以直接从ERP系统中获取到各部门的数据登入, 使财务人员能够对会计处理做出及时的反应, 能在第一时间做出会计信息的更新, 也能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从适时控制变为实时控制, 将财务部门的作用发挥到每时每刻, 使财务控制转变为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控制, 由单项要素转变为对供应链整体的控制。

3. 组织体制和内控模式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下的会计组织体制一般是由原始资料组、成本组、资金组等, 这些个体之间通过掌握信息的独立性相互制约、相互监管, 从而正常运作, 形成一个整体的财务部门。而在ERP系统的大环境下, 会计组织体制就可以分为原始数据收集组、凭证生成编码组、数据库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 使电子化上升为高新技术化, 组织体制也发生不同形态的改变;也能让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行使监察职能, 比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企业财务做账情况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 做到真正的开放性, 让企业运作充满在绿色的状态中。

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的脚步愈发加快的如今, ERP系统的升级会愈发完善和更注重细节, 在电子商务发达的趋势下,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会更注重电子商务的会计处理, 以财务的角度全面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其次在今后的道路上, 会更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职能, 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新脚步加快, 并且准确, 为企业投资者、股东、管理者等都提供了良好的分析保证, 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使股东和董事会成员针对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作出更符合市场发展的举措和决策;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也更加多样化和形式丰富, 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为了适应市场的信息需求, 可以更准确的输出其需要的会计信息;并且, 也会更加充分利用高科技先进的技术来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丰富。

五、小结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 而ERP系统下的会计处理是大势所趋, 并且在ERP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只是单单的一个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 更包括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整体调控, 财务部门的职能越来越完善, 并且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光能预测风险, 还可以化解风险, 会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风险对策方案, 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高度集成, 并且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会越来越智能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会发生变革, 这一变革的主要产物便是ERP系统的出现。近几年来, 我国企业运用ERP系统的现象越来越广泛, 在ERP系统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很显著。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简述, 延伸到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杨静.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08:197-198.

[2]赵媛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2:16-17.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7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正确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保障,有助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环境下企业的管理理念、会计核算平台及业务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管理平台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生成流程及特征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流程。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有两条途径:(1)机制凭证。机制凭证指ERP系统根据事前设置的流程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两类凭证。一类是某些具有规律性期末结转业务。这类业务每月都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数据一般也没有变化,因此计算机可根据人为设置自动生成凭证,这类凭证一般称为机制凭证。另一类是由ERP系统中财务系统以外的其他子系统产生的凭证。ERP系统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模式,一些原本由财会人员完成的工作,如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填制销售业务凭证这类业务,在ERP环境下将由业务人员在销售子系统中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录入发票数据,当这些数据录入完成后系统依据事前设置可自动生成销售业务凭证。目前,这种由业务子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凭证占全部会计信息流的80%左右。(2)手工凭证。手工凭证则是由财会人员依据会计核算方法将原始凭证数据手工录入总账子系统而产生的凭证,这部分会计信息的输入、核算和输出由财会人员在总账系统完成。ERP系统处理非集成业务的信息流量仅占企业整个信息流的20%左右。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会计信息首先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相关法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把会计数据加工成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流。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就是依据规定的方法将获得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企业管理所需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事项的财会信息,即有关资金的筹集、配置与使用结果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企业管理所需的决策信息,如加工后的各类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含义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由账务处理系统提供,汇总各个部门对经济业务全面、系统的记录,最终以各类凭证或账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进行直观的反映。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信息以外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战略伙伴信息、企业无形资源、产品销售渠道、供应链环节等方面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某些时候也会传递企业经营活动信号,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经济决策的做出和经济活动的完成。在ERP环境下,这两类信息将得到更快、更真实、更集中的反馈。

二、ERP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数据口径高度集成和共享,快速获得会计信息。

传统会计信息的获取是分部门、按需求分别完成采集,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的搜集方式也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和冗余。ERP环境下最大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如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人力资源、决策支持等联系起来,形成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一并纳入会计信息范围中,基于互联网,统一数据口径,使得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收集速度。在ERP环境下,可以在销售系统直接根据销售发票生成销售业务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需在总账系统中完成查询和审核,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收集的重复性。ERP系统披露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使会计信息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ERP环境下企业大量的经济业务核算均可以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销售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降低了出错率,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自行设定筛选条件的方式完成大多数的账簿、报表的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凭证正确,报表和账簿的数据就可以准确无误,即便出现错误也能快速查找并进行纠正,比传统的财务数据处理方式更为简单和方便。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实时性得以提高。

实时性主要指会计核算的实时性和会计监督的实时性。由于ERP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一旦经济业务发生就可以根据部门、岗位、项目汇总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及时追踪与传递,实时生成财务报告,使会计监督由事后转移到事中,信息提取与信息处理基本保持同步。监督的实时性则体现在经济业务流程的不可逆。每个ERP系统的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且依据岗位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以实现不相容岗位间的互相监督,无论什么经济业务一旦数据录入系统就会受到相关监督人员的审核和监控,数据一旦录入就不能更改或者更改后系统仍然保留更改的痕迹,使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得到实时监督。

(四)会计信息收集和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传统方式下各部门独立分散地收集各类信息,信息流通不畅,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ERP环境下所有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下工作,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相关部门,实现业务与会计间的协同作用。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流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交换,而是着眼于一体化的行业价值链。无论是从上游的供应商还是到下游的客户终端,通过交换会计信息不断优化价值链企业的资源配置,并通过ERP系统所形成的信息集成化平台,扩大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双向沟通,从而形成企业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机制。

三、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ERP环境下,由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完成会计数据的采集,实现了财务业务数据一体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数据来自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财务人员对搜集数据的准确性不容易控制,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误。

(二)会计信息传递的网络安全性。

ERP环境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共享会计信息,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取数据,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按照不相容岗位要求进行分工等,就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很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泄露、截取、仿冒或破坏。

(三)财会人员素质。

ERP环境下,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胜任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分析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逐渐从会计核算转向管理会计,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系统操作人员达不到一定的素质要求,就很可能成为ERP实施进程的障碍。

(四)人工不当干预风险。

ERP系统通过赋予实际操作人不同的权限而减少或消除人工对经济业务处理的不当干预,强化了系统计划控制功能和线上控制功能,但是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或业务部门仍然干涉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明确岗位划分,增强系统内部控制。

ERP环境下应严格按照设计好的财务业务流程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会计岗位按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使不同的工作岗位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ERP系统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兴起,而数据进行网络传递通常都会面临被更改、截取和泄露,因此会计主管在进行岗位职责划分时,应利用ERP系统中不同用户不同权限完成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比如记账和审核的工作不得由出纳人员担任,凭证的审核不得由凭证的编制人员完成,由业务系统生成的机制凭证财务人员只有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等,如果发现凭证有错误则交由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修改,财务人员只起到审核的作用。

(二)制定严格的会计信息审核和监督机制。

ERP环境下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根据经济业务所编制的手工凭证和机制凭证加工而成,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如一张凭证应由制单人、审核人、复核人共同完成,如果涉及到现金还要有出纳签字确认。其次,建立外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进行审核。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ERP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将逐步从会计核算转变为财务预测。为更好地适应ERP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应具备全局观念,透彻理解ERP环境下会计信息产生的流程。企业应积极引进既懂财会知识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复杂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应用 篇8

一、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济钢从2003年开始实施ERP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项目, 于2004年主要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处于核心地位, 无论是采购、销售和生产, 还是企业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 只要发生资金的流动, 必然与ERP产生联系。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完全上线运行。2010年开始济钢进一步强化管理, 对快速、准确财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 需要构建一个快速、准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的建立, 其核算结果必须是企业现实业务的快速、准确、真实的财务反映, 要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较高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构建

另外, 2010年济钢提出财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人员的工具, 其作用主要是帮助会计人员提供各种信息。管理会计系统, 主要是根据财务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 同时辅助业务系统数据, 参与企业的管理。济钢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是业务驱动财务,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这样更有利于济钢财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1. 企业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共享性和阶段性的特点。ERP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通过软件, 把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紧密的集成起来, 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这就是ERP。ERP作为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 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首选目标, 无论从时间、从深度、从广度, ERP都不可能取代信息化, 它只是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企业信息化基础和核心。

2. 济钢老会计信息系统状况。

济钢老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只是站在会计的角度和会计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 形成了信息孤岛。济钢老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之间信息相互独立, 信息无法共享。老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使用的软件各不相同, 是基于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开发程序语言和不同的数据库构建的, 这样造成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很难保证其真实性, 因为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 如需要转换成纸制凭证, 或者存入磁盘来传送。而且济钢老的财务核算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 信息要通过多次的人工录入, 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很难进行同步和实时的调整, 影响决策效率。

3. 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

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主要是财务核算方式由二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 并在一级核算基础上实现实际成本还原;采用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实现月度实际成本核算和统计模拟日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地采取系统标准功能, 减少系统二次开发工作量;从财务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上, 体现产线管理、切块管理、扁平化管理的理念, 将整个成本核算体系切块分为焦化 (化产) 、炼铁和钢轧三个部分;利用ERP系统物料清单 (BOM) 及工艺路线, 实现系统标准成本与财务预算计划成本的统一;在济钢股份生产组织范围内, 依照“大库存”模式, 发挥物流中心集中管控的统筹优势, ERP中各一级库和二级库统一核算收发存, 统一分摊成本差异。

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重点是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而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开发重点又是成本核算管理平台, 成本核算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辅助车间成本、化工成本、炼铁成本、炼钢成本、销售成本6个部分, 涉及采购、物料/能源动力、焦化/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冷轧、成品库、销售9个层次, 根据各层次间关系进行差异结转, 实现实际成本的还原。平台主要包括成本核对平台检查、差异归集、入库归集、出库归集、差异率计算、差异结转、差异分摊等功能, 涵盖球团、烧结、高炉、焦炉、转炉、轧机、能源动力、化产品、废钢委托加工、阳谷委托加工等52个成本中心。

三、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业务驱动式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的实施, 是企业ERP系统建设的高级阶段, 实现财务核算全面上线将会促进形成观念先进、高效精准的与业务信息系统完全融为一体的业务驱动财务的核算模式。这种核算方式, 是实现实时在线预算控制, 准确及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的重要基础。

1. 实现了济钢股份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

济钢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实现了济钢股份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在线操作与控制, 从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成本费用及经营结果的核算全部在统一平台中运行, 借助于MES (制造执行系统) 、计质量系统, ERP系统实现了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均存在于系统庞大的数据库中。

2. 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 一定程度上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济钢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核算模式, 真正实现业务驱动财务, 业务数据不落地, 实现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无缝对接, 改变了原先从业务数据到财务数据需要几个环节加工转换的情况, 提高了财务核算速度。财务核算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与业务系统的操作有了直接的联系, 体现了财务管理全员、全过程的理念。业务驱动财务、业务财务一体化等理念的应用, 使财务核算更贴近业务实际,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的信息孤岛问题, 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数据不落地, 为准确、快速反映业务发生后的财务结果打下了基础。

3. 济钢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了济钢股份公司财务核算由二级核算转变为一级核算方式。

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基于一级核算模式构建, 与济钢原核算体系相比, 核算层次减少, 财务管理更加直接和可控, 更具有可追溯性, 核算体系简单明确, 有利于提高核算效率和核算质量。一级核算模式构建了快速的财务核算体系, 为提高月度报表的出具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成本核算模式使用系统标准功能:标准成本核算。

标准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比较先进的理念, 标准成本制度是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 (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 而设计的, 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济钢ERP会计信息系统利用物料清单 (BOM) 及工艺路线, 初步实现了系统标准成本与财务预算计划成本的统一, 为将来与全面预算系统衔接打下了基础。

5. 体现了产线管理、切块管理的管理思路。

济钢会计信息系统在采用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同时, 吸收原二级核算模式下内部模拟市场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点, 将整个成本核算体系切块分为焦化 (化产) 、炼铁和钢轧三个部分, 对应的焦炭、铁水分别编制生产与供出的不同标准成本, 炼钢、轧钢各产线产品分别编码, 保证标准成本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消除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标准成本的影响, 有利于正确评价集团公司各生产单元的实际绩效。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的处理, 又能够实现全流程实际成本的核算和分析管理。

6. 借助于ERP系统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 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库存管理水平。

库存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 实际上ERP系统中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流转大都围绕库存管理进行。在股份生产组织范围内, ERP管理系统按照大库存的管理核算模式设置, 充分发挥物流中心集中管控的统筹优势。ERP系统中设置了一百多个子库存, 子库存设置基本与实物库存相符合, 各子库统一核算收发存, 统一分摊成本差异。如此精细的库存设置要求实物库存管理单位职责、流程与之密切匹配, 为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和高效的管理手段。

7. 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为生产经营日常监控提供了手段。

ERP环境下的会计流程再造 篇9

企业资源计划 (ERP) 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外兴起的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和方法之一, 以供应链管理作为其核心管理思想, 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 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 避免资源和人力上的浪费, 及时、准确地做出最好的决策,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发挥其最大能力, 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ERP的应用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建立新的管理系统之前要把企业的经营战略、业务流程、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与ERP统一起来考虑, 并对原有业务过程和活动环节进行合理化分析和优化。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了, 同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必须树立实时控制观, 实时动态地反映经营活动信息、实时控制经营活动过程, 合理配置资源, 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面对挑战, 会计界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会计的变革, 但制约会计变革的因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统会计流程。在传统会计流程下, 即便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也只是传统流程的自动化, 会计实时控制观在企业无法得以落实, 会计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从而引致的是批评和责难。因此, 从会计实时控制观出发, 以流程再造理论做指导, 分析传统会计流程的缺陷, 提出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会计流程的设想, 对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管理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思想是美国Michael Hammer博士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必须重组业务, 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地重新设计流程, 使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由于站在新的视角去审视企业, 并大量采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IT技术, 流程再造已成为企业管理界的热门话题, 欧美等国家企业掀起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浪潮。目前, 我国企业正处在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变革之中, 很多企业要求在流程再造思想指导下, 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要改变管理流程、业务流程, 而且要求改变会计流程, 并与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集成, 支持会计实时控制观。

(一) 从变革的深度上理解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有三个层次:一是简单改变, 即改善某些无效的或者浪费时间的流程, 将当前有关操作简单地转化为自动化处理, 这样对那些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企业, 不仅可以优化流程, 而且对整体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影响最小;二是追求大规模的变革 (即为了减少冗余的流程、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与合作伙伴密切共享信息等) , 当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人员素质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一定水平时, 可以按照企业需求, 对主要流程进行改造;三是流程再造, 这是最高层次的改造, 这种情况通常是缘于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一层次上的流程再造是试图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设计企业的会计流程。

(二) 从变革的广度上理解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 而是与若干相关部门和人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 财会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局部流程设计、企业内部流程设计以及整个企业供应链流程设计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时获取除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非财务信息, 从而为真正实现会计实时控制提供保证。

三、会计流程再造的主要步骤

企业财务信息化实施会计流程再造主要是围绕企业管理和决策需求, 对现有的财务核算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的过程, 主要的实施步骤有:

(一) 企业需求分析。

它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目标, 公司财务核算工作如何适应企业生产规模的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分公司、如何及时服务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等,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明确了财务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实现企业经济业务数据的共享, 减少数据的手工重复处理, 打破信息孤岛。

2、建立高效率的集中式管理体系, 加强对分公司的监管, 避免出现权利真空。

3、财务与业务处理的高度协同, 实现企业物流与价值流的同步。

4、强化财务的管理能力, 解放单一的核算工作, 增强财务决策能力。

5、建立实时有效的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 实现移动办公, 远程控制。

以上几点构成了会计流程再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二) 现有业务流程的调研、分析与诊断。

它是针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描述,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而给予诊断, 这是一项问题调查、解决的重点工作, 涉及部门和人员广泛, 因此必须要全面、细致、深入分析。

(三) 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要求将需求与问题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统一规范基础设置。在公司范围内采用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 尤其加强对会计科目等基础资料的统一设计, 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2、建立集中管理系统。在全公司组建集中财务信息系统, 一方面建立集中的网络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另一方面将系统管理权限集中到公司总部。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服务和共享, 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 上级机构从计算机上能做到即时查询、审计, 严格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

3、强化系统处理能力。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 通过人为的程序设定, 实现业务自动生成会计实时凭证, 财务数据的及时自动上报, 强化数据汇总、合并和分析的能力, 解放劳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

4、实现在线财务网。财务信息系统支持Web功能, 支持远程录入、查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会计数据在线处理和远程操作。

5、减少审批程序, 强化控制体系。减少相关的审批程序, 缩短业务流程运行的时间, 通过强化控制机制, 实现对内部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如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管理等加强内部管理力度。

6、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服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 如何及时、准确地将财务报告反馈给决策者, 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

会计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它的实施有赖于健全的会计制度、领导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广泛的培训工作和必要的系统运行测试。只有这样, 会计流程再造才会使企业基于ERP环境下顺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香.E时代会计流程再造探讨[J].企业经济, 2005.8.

[2]孟俊婷.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2.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 篇10

1.ERP的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在1992年被提出至今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最初的ERP只被应用在了软件上, 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ERP不断的进行了完善, 以至于达到现在被众多企业争相引用的局面。简单来说ERP就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 比如: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达到合理的运用以便于提高公司效益的系统。它是企业用来最大程度获益的一个辅助工具。ERP的核心就是会计管理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具有及时、快速、准确的特点, 能对诸多的会计业务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下面本文就将对ERP环境下,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2.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ERP信息系统的认识

众多企业在运用ERP信息系统时, 缺乏全面的认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他们认为只要采用一些办公软件, 就是已经在生产经营中运用了ERP系统, 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即便需要引用一些软件也是在企业对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之后合理引用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办公软件, 最重要的则是加强对ERP系统的重视程度。第二, 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的。大多数企业在对自身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信息化基础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正是企业对ERP信息系统认识不全造成的。比如说有些企业根本不能判断自己是创业型企业还是依托型企业。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方面, 还有些企业甚至对是否运用ERP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顾虑。这更能显示出对ERP系统认识的不足。

2.2缺少会计内部控制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工作岗位都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同理可得在企业中, 会计信息化就对会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要求, 越来越高。但是既拥有会计知识同时拥有计算机能力的人数却很少。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 相较于大企业各种资源都处于劣势, 尤其在人才资源上最占下风。所以, 在中小型企业中ERP信息系统复合人才最为缺少。

2.3 ERP信息系统缺少安全性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涉及公司财务等各个方面, 而公司的财务事项等又是一个公司的机密。也就是说, 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否顺利进行与会计信息安全与否有着重要的关联。但是在ERP的环境中, 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因为在计算机网络中, 数据信息的流动性较大, 所以当用户出现操作错误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不良分子的存在致使网络病毒泛滥。一旦网络病毒入侵企业的会计网络, 一些重要的数据可能会被偷窃或者篡改, 伪造。

3.提高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

3.1提升ERP系统意识

如果想更好地利用ERP系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那么企业之中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 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真正的接受ERP技术并且对其合理运用。

3.2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

在上文的介绍中, 我们提到现在的企业之中, 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还需要有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现实是这种复合型人员还较为缺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当公司进行招聘的时候, 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之后, 选出那些既拥有扎实会计知识基础, 在计算机操作上又很熟练的人才。另一方面, 在企业内部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 对在岗员工进行计算机系统、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 提高在职人员的能力, 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学习。除了上面提到的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之外, 企业还需要注重对会计人员安全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牢记自己的职责, 避免风险的产生。

3.3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安全性

企业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所以在随时可能泄密的状态下, 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首先, 企业应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加密, 确保非指定人员不能接触到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料。接着, 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权限应该有着明确的规定, 确保工作人员在自己权限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最后, 对于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记录都要生成日志的形式。在何时对计算机有何种操作都应当记录下来方便督察人员日后审计。

3.4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降低会计内部控制

ERP环境下实行人机互控的管理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就是说, 只有发挥企业会计内部的审计职能,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具体到日常的工作中,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对ERP拥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旦发现存在错误、或者安全风险时, 立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 将损失降到最低。

小结

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尤其是时时刻刻面临着来自网络病毒的威胁。各相关部门以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ERP系统更加符合企业的运营情况, 使得ERP系统更加完善, 尽量避免一些可能面临的风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大背景下, ERP系统凭借其优势, 使企业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因此, ERP管理系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下面本文将从ERP系统的概念出发, 对于其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分析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艳杰.ERP环境下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2.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策论文下一篇:行政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