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堂策略

2024-09-30

多媒体课堂策略(精选12篇)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1

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 即教师层面 (亲和度、整合度) ;学生层面 (参与度、练习度) ;师生互动的层面 (自由度、延展度) 。为体现学生层面的学生参与度, 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 有人淡忘了多媒体的使用。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网络文化与教学时空, 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阅读和思维方式, 并逐渐成为我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发展的新舞台。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特别是设法革除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已成为语文界同仁的共识。但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我们不能两全其美。针对这一问题,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几点使用策略, 供同仁参考。

一、排除偏离障碍, 回归“语文原味”

语文课永远姓“语”, 而不能将语文课上成“影视欣赏课”、“电教课”、“历史课”……语文多媒体课件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课程资源, 不能偏离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 “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品味、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 有位老师使用Flash做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动画, 拍摄下“万家灯火的城市”夜景, 还配上了优美的钢琴曲, 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 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去, 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再请看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上同样的一节课。他先范读《天上的街市》, 以个性化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接着对学生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朗读指导, 使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等朗读技巧与对诗的品味结合在一起。在教第一节诗时, 洪老师抓住“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 并试换成“亮”字, 引导学生辨析、品味, 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然后把这节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调换位置, 通过比较、品析, 使学生体悟了诗歌行文思路一致性的特点。

这堂课并无美妙的音乐、华丽的画面, 却处处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语文素养”。由此看来, 教师的个人学识修养即内功才是第一位的, 多媒体的运用与否、如何运用最终是由教师决定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理, 也不应该以视听欣赏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教学《神奇的极光》一类科普文, 可以放手叫学生去解读文本, 发现问题, 小组议议。再相机点拨, 提纲挈领地帮助他们梳理问题、提高习得语言, 积累语言的能力, 培养探究的意识。而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极光现象, 解释物理原理则似乎有点多余。

二、制作注重交互, 师生讲究互动。

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显而易见, 课件可操作性、交互性越强, 往往意味着制作难度越大。如果要求语文教师都能制作出实用完美的课件, 那是不现实的。而且多媒体课堂的互动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的, 一般应当是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 两至三个学生拥有一台, 现在的常规教室条件尚不具备。不过, 我们可以下载一些网络教学课件或去市场购买技术成熟的教学软件, 这类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有供学生讨论或发表见解的“独立窗口”, (相当于聊天室、论坛、BBS) 能够实现由单一的人机对话转向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的教师还在尝试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学生的作文上传到网上, 师生一起发帖评改。

当然, 囿于目前的信息技术状态和物质条件, 我们也没必要一味高呼用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电脑、大屏幕毕竟是物, 而语文教师则是灵气跃动的人, 是能够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呼应的人。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这个平台, 制作课件时设计好师生互动的环节。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之处就是除了语言文字的学习, 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媒体“武器”再先进, 有时也无法与语文教师相提并论。例如中学语文教材名篇《观沧海》一文, 诵读是这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我特意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吟诵镜头:鲍国安所饰演的曹操面向大海、踌躇满志、高声吟诵《观沧海》, 声音、景致、神韵可谓绝佳, 可学生反应平平, 可能有距离感吧。语文课代表举手非要我再来“范读”一次不可, 其他学生也附以掌声, 看着他们一脸的期待, 我顿时豪情万丈 (本来我就自配了有海潮声的轻音乐)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没想到学生听得十分投入, 待朗诵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几句时, 师生一起神采飞扬、胸襟开阔, 学生内心深处最好的东风被激发出来, 在这一时刻, 我自己的心灵也得到陶冶, 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提升。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不能少了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在设计多媒体辅助手段时, 我们就要考虑到如何做好师生互动, 比如留下足够的交流空间, 而非一节课全被音乐动画塞满。师生情感交流有时是依托于文本的内容, 有时是教师发自肺腑的一段情感历程, 有时只是那么一个眼神。这种交流有有声有形的, 也有无声无息的, 语文课堂上纯美的心灵呼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

三、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想象。

美国教育家埃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 世界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阅读文本千差万异, 教师理应因文而异, 备课时潜心与文本对话, 科学设计课的教法与学法, 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个多媒体课件了事。我们应注意到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 有的可创设一定的背景情境、诵读情境即可, 像诗词类文章, 如果用某一固定图像来描绘诗文的意境, 肯定是吃力不讨好, 更会禁锢想象、喧宾夺主。如教学马致远的《秋思》, 配上《孤独的牧羊人》或苍凉的古筝, 可让学生迅速进入这首词的游子情境。至于“枯藤、老树”什么样, “西风瘦马”又如何, 最好让学生慢慢体味文字, 用心用情诵读, 其想象能力与思维在语言文字形象的感染下最终形成表象, 他们自会勾勒出一幅幅相同又不同的残阳游子漂泊图来。这图画正是凭借了语言的形象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才描绘得出来, 这将比任何一个无论制作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的画面都更有价值。

摘要:利用多媒体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也能够革除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应用存在一些误区, 尤其是理想课堂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多媒体使用无所适从。针对此现象, 作者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文理想课堂,多媒体,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钱吕明.语文意识培养之我见.中学语文教学, 2004, (8) .

[2]吴惟粤, 林小苹, 区竟志.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2

朱少华

(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 效果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Zhu shao-hua

(Chaohu college Eduction department,Anhui Chaohu 23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Rising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education of human.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its distinctiv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ontent-rich, vivid image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discuss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use of the status quo and mode of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multimedia;technology; information;effect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育。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它只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

(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作者戴琴和冯正直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采用自编半开放式问卷《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单》,共18题。教师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制作、使用、评价和对学生的了解5个方面,学生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需求、评价及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4个方面。调查的结果是:

1、教师对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多、手段单

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图片、动画、视频应用较少,多种媒体链接的百分比不足50%。使用中讲解速度快,操作不熟练,少数教师播放有困难。不同职称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的喜好有差异:初级职称教师应用图片多,幻灯片上字多,喜欢鲜艳的背景;中级职称应用动画多,讲解速度偏快;高级职称应用视频多,喜欢浅色字,讲解速度快,播放有困难。

2、学生对多媒体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满意率随着学生学历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研究生满意率最低,少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质量较差,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喜欢 内容、形式简洁;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喜欢具体、丰富、新颖;各层次学生均喜欢图像;在对学生的了解所设的5个选项中,除丰富和新颖外师生在其它项目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学生较了解。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方兴未艾,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中介,通过人机交互功能来完成教学目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

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征,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特点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而更多的来源将是分布在网上的信息。网上有各学科同步教学课件、同步备课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内容丰富,拓展得当,对教师在教学的构想、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都有极大的帮助,师生可以浏览公共资源、个人资源,也可以上传资源、下载资源、教案上传、教案备份等操作。师生通过联网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所以说多媒体教学信息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其信息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以下几种:

1、协作讨论法

协作讨论法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的学习与交流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协作学习的机会。多媒体教学则不但保证了教学双方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而且还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从而使他们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认识。讨论法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在思考、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兴趣,同时又能收到在启发诱导下举一反三的效果。

2、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所学内容的事实、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思想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适应这种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势,人们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终身学习。因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我们可以从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实施模拟教学并在事实过程中改进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溶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接合起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5、自主学习法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丰富化

传统的课堂班级式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和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多媒体教学方式则是集体化和个体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最终通过讨论达到一致的答案,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使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基础,因而多媒体教学在吸收与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等媒体长处与不足 的同时,将现代诸多媒体特点融为一体,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确保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五)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个性化

网络环境的多样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有着巨大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容易流于呆板僵化

现在出版的教学软件能够被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主要是PPT、方正奥思、3D动画等,教学软件的开发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即使一批教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制作,而成型的东西往往时间一长就易流于僵化呆板。

2、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够了,而多媒体教学则需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要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或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熟悉内容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环节,而熟悉微机、掌握微机的各项功能成为多媒体电子教学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必须学习微机课,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可行的,但对于现在的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教师,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他们编制电子教案的速度可能稍慢些,编制的效果也可能不能尽如心意。

3、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当然,有时也使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起来。读小说中对于美人的描写,往往想象这远胜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电视剧把这个人物演出来,往往让人大感失望,这不及想象中的美丽。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语言,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4、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

容匮乏的黑板报。计算 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 网络 功能,但许多课件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课件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

5、学生的多媒体“排斥心理”

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相对于多媒体教学,学生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早已习惯了“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他们反而不适应。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认为教师这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省去大量的书写板书的时间),或不负责任。

6、教师在操作运用不当

在学校,不少教师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开发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或是使用课本随带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整节课从展示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的导入,从复习旧内容到讲授新课内容,一直到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全部包揽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的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是机械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这是一味追求教学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当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画面设计要科学、直观、生动、鲜明,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体现。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将多媒体课件搞成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模拟实验、动画不符合科学原理,画面不够真实;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导致部分课件制作不够科学准确。

8、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原有课本中的内容被堆砌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是在此基础上插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设备的优点,盲目地将其取代,强势地加入了不必要甚至多余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这既分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又剥夺了他们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权利,不但显得课件内容突兀冗余、制作水平低劣不

堪,而且很难凸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喧宾夺主,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思想启迪大大受阻。这使得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优势,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学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根本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9、课堂缺乏真实感

有些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真实感,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而多媒体教学中的画面又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二)解决策略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要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有高瞻远瞩,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明确设备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使设备生诱、贬值;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度。

2、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

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3、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

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本来低级一些的课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采取更高级的多媒体手段做课件,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而

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

5、增进交流,促成资源共享

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如果能加强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6、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机要适宜

事实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7、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防止学生兴趣迁移

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

8、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多媒体计算机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9、课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

总之,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交叉互补。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优点。教师在教授具体课程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多媒体的课件教学可以使教师从课堂的板书及劳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更多的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难点以及没有掌握的问题,恰当地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避免滥用,要重视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

只要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课堂,从而开创教育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3

1 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在于把适合学生的教学信息以一定的教学策略用多媒体的形式有效地表现出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组织教学材料。要完成这项工作,教师必须首先钻研课标、钻研教材,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性;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从课标的要求出发,对所需要的各项材料进行恰当的选取。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注意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

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课件的制作上,根据教材内容动画地呈现出汽车经过时,转杆打开和关闭都绕着一个点沿不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其中的规律。在突破怎样画旋转后的图形这一难点教学中,课件的制作上则更多地利用动画旋转不同的图形,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从而抽取出本质,正确地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图1)。只有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活动平台,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更为广泛的活动空间和更为宽阔的联动基础。

2 动画演示——激趣设疑

兴趣激发动机,动机产生需要,需要带来动力。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接收中,产生乐学、爱学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为教育信息传递提供了最优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教材感知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和看书本,从而多渠道、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数学教学中感知教材的既定目标。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笔者给学生呈现图2所示动画:一只小猴绕着一个长方形菜地跑,一只小兔绕着一个正方形菜地跑,假设它们的速度一样,谁能先到达终点呢?你们有办法知道吗?学生纷纷设疑:我们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圈的长度。“那么怎样求它们一圈的长度呢?你们想知道吗?”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他们急于求答案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 验证演示——过程呈现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人生享用不尽的素质。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品质体现在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为此,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造理想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把创新意识、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力地培养。所谓教学,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然后进行小结:割补也好,移拼也罢,一个目的就是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但得注意新图形与旧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套学具:全等梯形两个、一般梯形一个、剪刀等操作工具。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结果学生纷纷动手动脑,想起多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1)用两个全等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图3);2)更多的学生用一个梯形进行拼剪(图4)……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再用多媒体配合着进行演示验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示演示——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由2~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呈开放性、全球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互帮互学,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

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在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一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首先,在长方体容器中注入水,然后放入一个不规则石块,结果水面上升,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之后,教师给学生以各种不一样的物体,如马铃薯、石块、橡皮泥等;各不相同的容器,如长方体容器、正方体容器、圆柱形容器等,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每个小组都能根据课件的提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不规则物体进行体积测量和计算;而各小组答案到底对不对,教师又让小组成员交换物品进行验证,让小组成员充分学习,充分合作,更好地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5 生活练习——增加密度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课标明确指出: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在巩固练习环节,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大大增加练习容量,同时大大缩短学生等待的时间。在练习类别和呈现形式上,教师就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把一些日常无法呈现的练习呈现出来。

6 调控节奏——情感交流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做练习时,可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情况,由教师或学生点评,接着切换到计算机,一步一步给出正确答案,其中还可提问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这样比学生未经思考而机械获取知识印象要深刻,同时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学中教师可多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像请部分学生上黑板演算,或是借助展示台展示一些学生的随堂练习解答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师上课只知一个劲儿地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

7 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学任务为主线,从实际出发,有效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多媒体一定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玉玺.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优化多媒体策略追求高效课堂 篇4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变得丰富精彩,让学生的视野变得色彩缤纷,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替换策略”一课中,对于教材例题中“小杯果汁容量是大杯的”这一替换条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大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大杯与三小杯的容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抓住了替换的方法。继而,教师出示多媒体PPT课件,其中学生可以运用鼠标点击屏幕中的大杯或小杯,实现一大杯与三小杯的自由切换,从而将题目中的果汁全部变成小杯或大杯,让学生的思维结果形象化展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及思维兴趣。

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为单调的数学课堂增添了色彩,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利用多媒体将的内容融于生活中,给学生创设出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这些知识。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以致用,提高其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活情境,为学生提出了一个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多媒体显示:小明的妈妈去超市购物,最后结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开始计算自己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青椒3.5元,西红柿7.5元、大米18.7元。同学们,你们来帮小明的妈妈算一算,她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呢?如果,小明的妈妈给了收银员50元,最后收银员会找给她都少钱呢?学生对于教师的给出的问题,感到很熟悉,这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很快就有学生想到:3.5+7.5+18.7=29.7(元),50-29.7=20.3(元)。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师设置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由此可见,适时地开展生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多媒体体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不如学生真实地体验一次。很多情况下,学生表面上学生听懂了,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实施体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打破传统的只有自己“说”的教学模式,而是选择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探索、体验这部分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现在的时间交给你们,你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你们身边一些事物的长短,看哪位同学测量得又准又多。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很兴奋地进入到实践操作中,有的学生开始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经过测量得出这本书的长为28厘米,宽为14厘米;有的学生开始测量自己的铅笔盒的长、宽、高,并得出一系列的数据;有的学生测量出自己所用的橡皮的长度3厘米;还有的学生很主动地去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学生通过测量发现自己的课桌大约长1米。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了厘米与米的关系。

学生在实践中,真实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策略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节奏,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样就可以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因此,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并合理使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涉及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地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等一系列问题。下面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按照授课人的教学思路、学时进程,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通过电脑等设备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教学模式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引人入胜,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多媒体课件运用不好,会使学生思路跟不上,理解不透;缺乏一步一步推导演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等等。

2多媒体教学的策略和技巧

通过九年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策略和技巧。

2.1要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个问题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首先,多媒体教学,教师决不能当“放映员”。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语言、眼神、形体可以营造出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的控制对于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一堂课的信息量要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匹配。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运用不好,会使学生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地切换幻灯片,不仅会使学生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不住重点,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很乏味,疲惫烦躁,失去听课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情况,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如适时地强调重点内容、板书重要公式、推导重要概念和提示学生做笔记等,这样既可以使信息量适度,突出教学重点,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要控制好信息量,就必须更加重视教学过程设计。根据经验,我们把一次课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重点,围绕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定理、证明、推导、例题、讨论和练习等。根据内容分配时间和选择教法。对于一些涉及基本概念、直接思维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快速回答;对于需要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深入探究的问题,必须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几个高潮,可以使课堂节奏适当,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3要注意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我们在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诸多优点的同时,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合理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在素材库中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动画、视频、图片及例题,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中筛选出适合本次教学活动的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编辑后制成多媒体课件。其次,合理设计板书,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力补充。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重要的公式、结论要在突出位置板书。定理的推导、例题的求解过程应通过板书书写,因为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讲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跟上教师思路的思考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要注意课后以网络课程为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一、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避免使用的误区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披着运用“多媒体”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装饰效果,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明确“用多媒体技术干什么”,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部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演示、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给平行四边形配上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蓝天、白云、绿树、青草…… 然后利用计算机画把剪子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的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再用只小手把剪下来的一小块挪到另外一面,并准确拼好——“咦?怎么又变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了呢?而且还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所有学生都用奇特的眼光看着不可思议的一切……这里,多媒体教学起到的作用是勿用质疑的:既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突破这节课难点的作用。

二、掌握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科特点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针对教学内容,考虑选用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多媒体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课件,更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难以直观表达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解决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要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这三种情况,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容易混淆,可以用幻灯片的直观性模拟小路旁种树,展示出这三种种树方法,并且可以把这三组植树动画与线段图整合、表格间任意切换、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反复区别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小学数学有一定的理性知识,传统的教学多数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分数和几何“三角形”一节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梯形可以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平行四边形,旁边还能显示形成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在黑板上板书的流畅性。同时通过图形变化,让学生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的关系。

2.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小学代数中的“分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感觉分子和分母的关系。通过电脑可以让学生深刻感觉到分子和分母之间可以互相变大,但是同时表示一个数值。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及理解分数的性质。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因素

1 多媒体教学中各因素的变化

1.1 教师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条件下,教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作用转变方面。

其一是教师更多地发挥着引导作用。有了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将从繁重机械的讲课工作中解放出来,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教师的讲授工作。在学生和多媒体课件交互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交互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实现交互,从而让学生在与知识的交互作用中理解语言知识的意义和运用方法,真正地让学生去建构语言意义。

其二是教师发挥着监督作用。“一言堂”的课堂格局的改变使得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去发现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特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其三,教师越来越多的发挥着评估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几次作业对学生进行简短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增加了,师生问的课堂交流也增加了,教师对于学习对象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教师对于学习对象能够进行适当、深入和中肯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涉及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认知特征等方面。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1.2 学生的变化

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语言知识的主动作用者,成为语言知识的实践者和意义建构者。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为语言知识的主动作用者。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设计很多交互式练习,这些练习增加了学生语言知识操练的机会,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学生在课堂操练和交流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地思考,从而正确把握语言的使用,而不再是简单的课堂记笔记行为。

二是成为进行语言知识的实践者。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够非常直观地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反应,学生不再需要匆忙地去记笔记,通过课件和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语言知识练习和实践。

三是成为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主题往往非常集中,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因此学生通过“合作”式的练习,通过反复的交互式语言技能操练,他们就能够真正地去理解语言在语境中的应用,并实现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

1.3 教材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学赖以课本为蓝本,脱离课本教学在中国难以实施。因而也有了“照本宣科”等说法。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本在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得以“激活”。例如,在由东南大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软件包中,每一单元中的“Before Reading”部分能够以图、文、声、像创造与课本紧密相关的语言文化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接触学习主题作铺垫,以一种多维感官和立体的角度“激活”课本,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辅助下,“激活”的课本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掘。此外,随着自媒体社会的到来,当前英语教学材料可谓无限丰富,网络文字、视频、音频资料都随时随地可以充当我们的教学材料。

1.4 课堂环境的变化

在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情况下,课堂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声频、视频综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其次,学生在教室的每个地方都能够清楚地听见、看见教学内容,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多媒体教室环境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2 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2.1 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目标太高则难达,学生容易产生失望情绪,这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学目标也不能设计过低,过低的目标学生很容易能完成,这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依据教学大纲整体要求,力求合理可行。

2.2 处理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要发挥该系统的功能并取得尽可能最佳的效果,我们要树立整体教学观,适时处理好教师、学生、教辅信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3 要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体现双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发挥的是的主动作用,只有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一是教师要决定选取那些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信息;二是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电子教学资料齐备并不一定意味着多媒体教学的成功,英语多媒体课堂同样对教学设计有着高要求;三是设计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充实是一方面,还要主次分明,结构简洁;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不应该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作用有:一是学生本身勤于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二是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思考,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三是课内外能积极主动地自学。

第二要体现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在教学中能保持良好的协作互动状态。对于语言教学课堂而言,这种协同关系尤为重要。

2.4 学生的视听与思考要紧密结合

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视听是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内容。例如英语听力资料、对话视频等等,视听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输入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图简单,单纯地让学生听、看而不言不思。视听要与思考紧密结合。运用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认识就不会停留在感性层面,通过思考会上升到理性层面,可以加强学习效果。

2.5 教学反馈要及时

教学反馈往往是教学过程中被人遗忘的环节。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反馈通道,及时的教学反馈可以用于调控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会做出的不同的反映,这些反映本身就是一种反馈;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反应,教师的这种反应也是一种反馈。这些反馈,都要及时、准确,才能起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 英语多媒体教学具体方法

3.1 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无论是阅读课、语法课还是口语课等,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而教学内容是围绕教学重点所展开的。这些重点知识点教师必须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是学生掌握接纳并学会应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突出教学重点,以加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某一个语法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字体、颜色等显著变化凸显重点,而操练部分则可进行一般性描述。

3.2 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

现代教学媒体不分时限,信息存储的内容容易被复制和更新。英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的教师,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如图片、历史镜头等,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更有吸引力。在提供课外教学资料时,教学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不能脱离课本。这些材料起着补充、辅导、提示作用。除了贴合教学实际需要外,这些材料还要接近学生生活。

3.3 创设良好的互动教学情境

现代化的多媒体有着声画并茂的特点,教学情境更加丰富。例如英语影视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通过学生耳闻目睹、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学习效果会得到强化。

3.4 提供教学示范与实践操练

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我们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可再现性,向学生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语言教学中的标准读音等。在优秀的教学示范基础上,教师还应成为课堂组织者,让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操练,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旭.瑞·威廉姆斯的十大英语阅读教学原则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75.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8

高中历史新课程似乎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 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 但这种“预设的前提”与现实的差距很大,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学生历史学科基础薄弱。由于中考历史科一直实行开卷考试, 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历史科极不重视, 思想上、态度上存在极大的问题, 初中三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过历史, 受见识水平的局限, 也认识不到学习政治、历史这些科目的作用, 这对高中文科教育的冲击相当大, 学生进校读高一时, 历史基础知识极其薄弱, 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还没有形成, 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入门”。

第二, 时间的限制。我们农村学校都很重理轻文, 学校在课时分配上都是向理科倾斜的, 一周只有两节正课, 没有自习, 在这种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很困难。学生进校读高一, 一开始就面临九大学科的学习, 而且新课程的每门学科都面临课时紧的问题, 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大都忙于应付那些“主科”的作业。

第三, 教材的局限。新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很多传统的观念, 教材不再是权威和根本了, 而课标才是根本。人教版教材从结构体系、标题子目、内容详略、逻辑思路、语言句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学生和老师都难以适应, 这也给新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解决办法

在历史新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大多是来自客观方面的, 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克服困难。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 结合我们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从感受向兴趣型状态转换。

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以情感因素为动因, 强化环境的感受性并引导学习者投入情景, 充分地适身处地地从农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 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并从思维发展中折射出情感升华的效果。

如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 运用多媒体对战争形势扼要地在演示图当中再现战争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八国联军也来势汹汹, 在此之前有没有过这样这种局面,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中国和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有什么区别吗?这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 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更能对大局观的培养有帮助, 这样由学生先自主讨论, 在学生讲完后老师要做15分钟内的评讲, 评讲的组成部分是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处理教材的语言句式, 特别是让学生们体会老师是如何对教材的语言句式进行处理的。

第二, 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引导学生向自主型状态转换。

随着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 虽然外界环境无法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 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成熟, 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见解, 这一点和同龄人是共同的。他们对成人的意见不会轻易相信, 不盲目肯定, 会维护自己的观点, 甚至据理力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自我中心”, 让其有选择权, 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 这样就容易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热情, 就可以将过去教师的“控制型”, 学生“接受型”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型”的兴趣课堂, 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 事先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虽然可能会受现代信息资源条件限制, 但是可以通过向上辈人或者是祖父母辈了解并形成文字, 还有可能有些家庭中有可利用资源拿来做直观教具等, 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够创造条件。然后在课堂上一方面由准备好了的学生向同学介绍或讲述, 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有层次地直观展示在衣、食、住、行, 以及习俗的发展演变, 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 从而提出问题:这种变化是全中国大范围的吗?如果不是, 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上, 单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探究讨论, 大家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最终力求准确全面地解决问题。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自觉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 运用想象力, 培养学生从“思考”向“探究型”状态转换。

历史有独有的概念、本质、特征, 以及结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本身的基础上, 结合想象, “再现”史情与史实, 使历史解释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让学习者将已有的认知与新产生的体验相结合, 在历史的空间中探索。

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是通过人来操纵、控制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其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性的, 无法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总之, 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适度性, 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 2006.8.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9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 增强数学科的吸引力, 激发良好的兴趣和动机, 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 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技术整合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 等媒体为一体, 能激发学生身临其境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快乐 的情境中去学习,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旋转》时, 我精心制作课件, 充分发挥PowerPoint的优势, 利用大屏幕上展示生活上常见的时钟, 学生通过观察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 从而得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教师通过先进的导航机制, 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把他们带入了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讲授新课, 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 更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 自然会对数学感兴趣, 探索求知的欲望水到渠成。

2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

目前, 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教师要理性地认识数学课堂教学, 客观面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合理应对影响课堂实效的诸多因素, 对课堂教学进行掌控。利用精巧的导入, 从教学结构层次上、课堂学习任务上、学生学习方式上,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张弛有度, 使课堂教学真正高效有序地进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引下, 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其出发点是大面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又要创造性地设计和选择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案,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传统的教学资源, 有些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 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可将原本需要抄在黑板上的内容渗透在课件中, 可以有效节约板书的时间, 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同时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进行巩固训练, 开展密集的课堂实践,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3 突出教学重点, 巧解教学难点

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教学重点不是由教师的主观意愿决定, 而是由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容所决定的。找准教学重点的前提条件是熟悉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需要统观全局, 的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着手, 从具体的每一节数学课抓起。课堂上采取切实措施突出重点的教学, 有助于预防教学中舍本逐末、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发生,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并运用它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 件内容, 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所学知识, 多角度地观察对象, 并能够突出重点, 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

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到达目标途中的拦路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 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这种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实现巧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 这一点尤其明显。如果能适时、适当地引入多媒体课件, 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就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 我们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更宽的道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能 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 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比如教学平移、图形剪拼、旋 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 在电脑上动画演示比在黑板上画直观得多, 使观察重点更突出, 提高了学习的专注力, 化解了知识的难点。因此, 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化动为静, 化隐为显,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直观, 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 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 引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既知其所以然, 又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 培养数学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重在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 并认中获得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就是反映一个人的综合 素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 作为教师, 要随时随地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指明如何提高自己的各种数学能力。借助多媒体 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 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 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 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讲授《生活中轴对称》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 如蝴蝶、蜻蜓等, 充分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一认识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 抽象于实践, 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 既开阔了学生视野, 又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10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便使教学收获到了一半的效果。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关注的是形象的事物, 会对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动画产生兴趣。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图片或动画来引起一堂课, 让学生在兴趣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例如, 我在教学“8加几”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设计制作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小猪自认为自己很聪明, 什么都会, 它的朋友就想考考它, 于是给它出了这样一道题。这时大屏幕上出现图片:10个格子的空盒子, 接着画面变成盒子里有8个鸡蛋, 外面有4个。然后, 它的朋友就问它一共有多少鸡蛋?怎么列式?得数多少?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猪, 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猪给难住了, 既而引出新课内容。

又如, 在讲解三角形的特征时, 我根据教学目标, 在导课时就设计了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实物, 如红领巾、房顶、大桥的拉线等。通过让学生看这些实物的图片, 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在这基础上, 我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 让学生通过动画对比, 更直观地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认识。这样, 学生接受知识很快, 而且还对三角形有了更深的认识。

再如, 学生遇到难题时, 往往会退缩。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学生也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当我们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由于学生对立体图形认识的能力不够, 所以往往会感到很迷茫。这时,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 更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不同面。如在求无盖的长方体表面积、粉刷教室墙面、通风管道、火柴盒等问题上, 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充分感知每一种情况的变化, 通过网络找到相应的图片后, 制作出每一种变型的立体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从而得出计算方法。当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思维能力也在提高,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一个形象、声音和教学相结合的情境, 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他们的注意,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动静结合, 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求, 静态、动态与活动相结合,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 可以直观生动的显示在图形的变化, 有效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使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一个接一个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

例如, 我曾听一位老师教学“圆锥的认识”一课时, 由于这种图形学生平时接触不多, 对它的认识不够。所以该教师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先在屏幕上展示生活中的圆锥, 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一个认识。在认识它的高时, 学生更是不能理解, 所以老师先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在图形内部做出圆锥的高, 同时闪烁着这条线, 让学生对它有一个认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 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 化静为动, 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现在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促进思维能力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数学广角,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并不是很容易。这时, 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展示, 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到了帮助。如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 求立体图形的体积及表面积、找次品、烙饼问题等。如果真的在课上实验让学生认识, 可能会费时费力, 而且会有一部分学生没有都做完实验, 对知识的形成不够全面。这时, 如果利用好多媒体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三、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

现在,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认可的了, 但许多人往往追求形式, 没有很好地使用, 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也知道一些数学老师的媒体应用上有很多不恰当之处, 如一些老师下载所有的链接, 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太多的课件, 用来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但却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所以, 怎样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也是我们所要重视的问题。

现在, 许多青年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不再关注教学的基本训练, 导致教师的应变能力很差。太多取决于教学课件, 完全放弃了直观教学模具、板书的形式。教师带来好课件使用前, 不再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内容,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践, 导致错误。有些教师为了办好课件, 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件课件, 而教学被忽视了, 对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模式的选择, 相当于把马车放在马前面。

总之, 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 是我们新一代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 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 改进不足, 真正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 应用多媒体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 使一些较抽象的事物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认识。一节课如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媒体运用恰当合理,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生动,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误区 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已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然而,笔者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教学思想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思维,还是秉承着旧的教学思想。教师依然是唯我独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产生了错位,完全是为用而用,此种倾向如不能及时认识,势必会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个人的建议。

现象一:多媒体技术“万能”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课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它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我们应该清楚,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灵魂始终是老师。在日常管理实践中不难看到,不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认识仍然存在问题。

现象二:制做课件,追求大而全

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所用的东西,包括板书内容悉数熔进多媒体课件中,甚至把课文搬进课件,使课件成了大杂烩。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长时间、大容量地使用课件,以期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实践证明,学生长时间观看,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会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现象三:课堂讲授“一键定乾坤”

有些课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只是把教材内容搬进课件,进而移到课堂。讲授时只是手握鼠标,敲击键盘,把要讲授的东西一一呈现在屏幕上而已。

现象四:独尊多媒体,忽视其他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有些教师尝到了甜头,视之为无价之宝,对其他好的传统媒体一概放弃。有些教师用课件取代黑板、挂图与实物教具。我们知道,多媒体虽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应用效果良好的媒体手段。

现象五:追求课件完美,忽视其实用性

我们在观摩有些老师的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课件的美工制作,课件中常常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甚至一些特效。使得课件庞杂,添加的背景音乐搭配不当,使用过程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就以上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恰当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要充分认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是教学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是否应用多媒体技术,使用课件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性来决定,而不是无根据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2.制作课件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呈现方式,要删繁就简,通俗明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不求面面俱到,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单明了的动画就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因此,在课件制作时,要注重内容、深度、分量的恰当,选材时要尽量做到“精”,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做到及时调控、把握,绝不能“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不能一心围着屏幕转,该用时即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的主导作用。

4.现代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也不能使其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媒体有不同特点,各有所长,应该摆正使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摒弃“课件万能”的思想,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选用和整合,相互之间优势互补,使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应用达到和谐、高效,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应。

5.突出主题,和谐实用

多媒体课件中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件设计和使用时,有些教师过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在课件中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这样做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上和悦耳的音乐上,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正确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使用不当,就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课堂策略 篇12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其心理和心智特点,其认知仍在发展中,符号推理等逻辑思维还未发育成熟,让数学呈现出直观形象性是课堂的目标之一.多媒体集图、文、音和像为一体,这些物化的实体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唤醒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教师要以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就采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逼真的日出日落的动画效果,动画在放映中形象地演示了直线和圆之间相离、相切、相交的三种位置关系.由于直观形象性,学生自主性异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提升.随后,学生通过反复观察、探索和思考,最终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距离的关系.毫无疑问,“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这节课正是借力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自己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了“获得感”,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数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有关,有的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和直观性特征,发挥其时空转换和模拟情境的先天优势,会有利于学生认知上产生质的飞跃.例如,我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在屏幕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且相离的圆,让学生猜出两圆间位置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我将屏幕上的大圆固定,并设置好运动的路径,并让小圆按预定的轨道向着大圆缓缓靠近,这样,屏幕上很清晰地出现了两圆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含和内切.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显露出微笑的神情.可见多媒体正是因为其特有的动静结合的优势,填补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思维上的空缺,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了知识,培养了自信.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入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半径之间的量的关系,从而一步步将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课堂发展水到渠成.

再如,在求解运动轨迹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求半径为1 cm,并且与半径为1.5 cm的圆外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本题中,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动态图形体验,可制作一个简易的动画效果.程序如下:先利用画图工具制作两个大小相异的圆,设置一下两圆可以相切的程序,并将大圆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然后让小圆与大圆相切并在其周边滚动.为更好演示效果,可以红心为小圆心标记,便于观察小圆圆心运动轨迹.这样,随着小圆的滚动,它的红色圆心渐次走成了一个圆心轨迹,学生观后,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形成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想,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扩充数学课堂容量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主要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充分高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有限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这既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也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减负增效的愿景.

利用多媒体来扩充课堂容量,整合课程内容,增大学生输入量能将课堂时间利用最大化.其具体方法有:一是每节课伊始的课前导入、设疑提问等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二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思考题,既节省时间也可加大呈现板面;三是可以以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新课程提倡精讲多练,当堂训练,所以以多媒体预先制作练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四是以多媒体缩短反馈周期,进而减少学生课后学业负担;五是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讲解功能完成当堂面批面改.这样,教师可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和评三个联动环节,教学的时效性显著增强,课堂结构也更加完整,同时,教师也能趁热打铁,以多媒体助推知识在学生脑海里持续发酵,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能力,从而向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迈进.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张数学教育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以符号为主导特征的数学抽象性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挑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具象化,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搭建支架,帮助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相关几何变换概念时,教师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上画要直观具体.几何图形的变换是初中数学教学常遇到的难点,利用多媒体中图形变换,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引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做如下设计.△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只要设计得当,让多媒体在适当时间、适当的情境下“出手”,以“慢镜头”回放解题过程,扮演解题救兵,定能打破学生思维盲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日益凸现,它可以创造逼真的教学软环境,演示实物空间的相互关系,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同时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形成有效的使用策略,是每一个数学老师的追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开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上一篇: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下一篇:肾活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