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增生症

2024-09-23

乳腺小叶增生症(精选10篇)

乳腺小叶增生症 篇1

乳腺小叶增生症属慢性乳腺病, 是乳腺小叶良性增生性疾病, 一般不发生癌变, 但有关资料报道, 大约有3%~10%的慢性乳腺病患者可能发生癌变。对该病进行早期有效的正确治疗是阻止其癌变的关键措施。可一般的以生物干预的单一疗法却很难获得明显的疗效。笔者凭多年临床经验, 探索“全科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 从而为乳腺小叶增生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174例, 均为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例, 全为女性, 年龄26~56岁, 病程6个月~12年, 全部病例均经过二级以上医院理化检查, 排除了乳癌及乳房肉瘤。以上患者分为“全科综合疗法”组 (56例) 以及中西药结合疗法组 (60例) 和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组 (58例)

1.2 治疗方法

1.2.1“全科综合疗法”:

是以立体多维的服务模式综合临床多科技术手法为一体的新型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中西药结合疗法;医学心理学疗法;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具体内容如下:中西药结合疗法:复合维生素B片+他莫昔芬 (TAM) +消肿散结片。每3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食物;畅情志忌抑郁) 。医学心理学疗法:以常规的医学心理学诊疗方法找出患者抑郁的心结;以适当的技巧让其发泄郁积的不良情绪障碍‘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促进患者搞好人际关系 (以上疗法要循序渐进地多次进行, 每天一次约30, min, 每疗程1~3个月) 。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针法以阳明经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捻转补泻, 处方:屋翳、膻中足三里、肝俞、太冲、血海、三阴交。肝郁者予泻法, 血虚者予补法。每周三次, 每十次为一个疗程。同时, 每天用中频电疗仪进行乳房局部电疗。处方波型以正弦波、等幅波、方波、锯齿波为主, 配合其它波型交替使用。轻症每天一次, 每次1~2遍;重症每天二次, 每次2~3遍, 每3个月为1个疗程。

1.3 数据处理

数据录入采用Excel2003, 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全科综合疗法和中西药结合疗法组的疗效比较

“全科综合疗法”组治疗56例, 有效5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4.6%;中西药结合疗法组治疗60例, 有效20例, 无效40例, 总有效率33.3%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9, P<0.05) , 见表1。

2.2“全科综合疗法”和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组的疗效比较

“全科综合疗法组”治疗56例, 有效5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4.6%;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组治疗58例, 有效23例, 无效35例, 总有效率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83,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 中西医学理论对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病因病机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西医学认为, 人的精神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内分泌功能的紊乱, 进而致使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衡, 且乳腺是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的靶器官, 当雌激素过盛时, 即可出现乳腺实质增生过度甚至恶变。中医学认为, 该病乃情志抑郁而引起, 肝主情志, 肝气郁结而情志失畅, 通过经络导致乳腺增生, 久之而成顽疾。尤其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 人与自然界的环境为一个整体, 相互影响,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 人是生物的人、心理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因素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 进而影响着人的生理变化。在治疗方法上即要有生物医学方面的也要有心理医学方面的。通过临床实践可看出, 对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仅仅用生物医学干预的单一疗法已显出明显的不足来。笔者采取的“全科综合疗法”即是以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为指导思想, 综合临床多科医疗技术手法为一体而同时并用的新型疗法。这就突破了单一的生物医学层面, 具有立体多维的服务模式。多法并用, 其疗效有相加作用, 各法优点能互补其不足, 疗程时间较长而除病较为彻底。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的介入治疗起到了消除病因的关键作用, 釜底抽薪方能治病除根, 因而疗效显著。纵观治疗全程, “全科综合疗法”有其多法并用、身心同治、标本兼顾、疗程时足、除病彻底等优点, 故能效若桴鼓也。通过临床实践可以看出, “全科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等常见病多发病效果明显, 作为在基层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而言, 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1,2]。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全科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疗效优于生物医学干预的单一疗法。方法 对174例乳腺增生患者分组进行“全科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及“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的治疗效果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 “全科综合疗法”组治疗有效的人数分别多于两个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科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等常见病多发病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小叶增生症,“全科综合疗法”,中西药结合疗法,针灸与中频电疗疗法

参考文献

[1]王天佑.乳房疾病[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69-70.

[2]李德新, 刘荩文, 刘淑馨, 等.中医基础理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4-5.

[4]张日新, 居晓靖, 柯世怀, 等.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你了解乳腺小叶增生吗 篇2

1.查出乳腺小叶增生。按摩治疗有效吗?

乳房主要由小叶、导管和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三个部分组成,当小叶或者导管的细胞发生增生性变化时,就会出现乳腺增生。医学上将这些增生称为增生性病变,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就无法扭转,所以按摩治疗的说法不可靠,如果按摩方法不当,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2.得了乳腺小叶增生,该不该吃药?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良性疾病,其发病年龄跨度从女性初潮至绝经后,多表现为乳腺组织的增厚、疼痛。这些症状一般在月经前较明显,月经来潮后减轻甚至消失。这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青春期或更年期自身雌激素分泌失调、饮食过于油腻有关,所以目前乳腺增生的发病比较普遍。

建议通过触诊、彩超或钼靶检查对乳腺小叶增生的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后再做决定。无明显症状且病情稳定,触诊及影像学监测下无进展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可以不服药,定期体检即可。而疼痛时间及疼痛频率都明显增加,虽自身感觉不明显,但比如超声发现囊肿及结节较前增多、增大等情况出现的患者,一定要用药。

3.乳腺小叶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

乳腺小叶增生是否会发展成乳腺癌往往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乳腺癌都不是由乳腺小叶增生发展而来的,乳腺小叶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概率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增生程度与乳腺癌直接的关系并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因此,不必过分为这个问题忧虑。只要我们能做到正确认识、积极治疗、定期随访,乳腺小叶增生是完全可控制的。

防治乳腺小叶增生的健康教育 篇3

1 调畅情志

心理上的治疗对本病的治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疗上进行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并且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使病人对疾病的起因、转归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以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 告诉病人少生气, 保持情绪稳定、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避免忧郁和发怒。同时鼓励病人多听悦耳的音乐, 养成养花、养金鱼等良好的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有规律, 保持大便通畅, 环境安静。情绪低落时, 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以分散注意力, 使情志调畅。

2 调节饮食

指导病人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滋补品。

3 提高免疫力

鼓励病人平时多运动, 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疫功能;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品, 不可食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4 其他

乳腺小叶增生症 篇4

那天,被这种疼痛折磨得实在难受,就停下工作,仔细研究这种疼痛究竟怎么回事。自我检查。乳房似乎硬硬地,疼痛区蔓延,就连上胳膊似乎都隐隐地痛。硬块,疼痛,“乳腺癌”三个字就那么惊心地跳进了我的脑海。听我一说,老公也吓了一大跳,说赶紧去医院吧。

到了医院,医生问月经过了多久了?我说三周。应该很快就又要来了。医生说,让我回去,等月经完了3天再来检查。因为月经前,很多女性都有乳房胀痛的现象。没办法,我只好回去。

月经过后,疼痛真的减轻很多。我又不想去检查了,但老公坚持非让检查不可,我只好在停经3天后。跑去医院。医生通过彩色B超检查,说我有轻微的乳腺小叶增生。我仿佛记得有人说乳腺增生什么的是乳腺癌的前兆,所以吓坏了。结果医生却安慰我说。乳腺小叶增生其实不是什么少见的痛。而是乳腺增生性痰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痛变,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某地曾对10178名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结果患乳腺小叶增生的人有43%。

一听说这个病不少见,我才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赶紧问医生该怎么办?医生说。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发胀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医生说乳腺小叶增生没有特效药,像我这种轻微的增生就不用治疗。可以主要从自己的生活方式上调节。以改善乳房的情况。

按照医生的建议,我强迫自己把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因为,我知道我就在太忙太累,于是,所有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心灵也要得到安顿。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雷打不动11点以前上床睡觉,睡前泡脚10分钟,完全放松自己的神经,并闭上眼睛充分冥想,享受这一时刻。来月经前,疼痛厉害的时候,服用医生开的逍遥丸。缓解一些疼痛。当然,还有很多措施,我不能一一细说。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调理,我发觉来自乳房的疼痛消失了。而我虽然比以前多了时间去关照自己的身体,却并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会耽误工作。相反,因为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自然不会耽误工作。因为自己的节奏慢了下来,对同事对他人也不再那么苛求,所以,我同时还赢得了相对宽松的人际环境,保证了每天的身心愉悦。

下面几点,有一些是我的经验,也有一些是我根据医生的意思归纳的防止乳腺增生应注意的问题,与你分享。

1、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长时期精神抑郁,在月经前期更应注意。

2、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

3、注意饮食结构。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

4、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美容品,不食含有激素类的滋补品和药物。

5、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因为乳腺小叶增生有一定的癌变率。一旦发现乳房肿块或有月经周期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现象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

6、要适时婚育。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过迟,女性最好28岁前结婚,30岁前生育。

7、要认真避孕。作人流。增生的乳腺组织不易萎缩,更难恢复原状,这就容易形成小叶增生。

8、房事有规律。性生活时,乳房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反应,这些反应,对乳腺功能是一种调节。如果长期缺乏性活动,就会缺少这种生理性调节,便容易诱发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生。

9、要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乳腺增生症发病原因分析 篇5

1 一般因素

1.1 年龄

乳腺增生症与年龄关系密切, 18~30岁发病率相对较低, 31~50岁发病率较高, 50岁以上发病下降。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30~40岁生育功能旺盛, 雌激素水平较高;41~50岁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弱, 激素分泌不平衡, 孕酮减少, 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进而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 促使乳腺增生;5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 乳腺受激素的刺激减少, 乳腺增生症发病率下降。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30~40岁, 但有研究发现有年轻化的趋势。

1.2 饮食

饮食习惯与乳腺增生症有较大关系, 以素食为主者发病率最低, 以荤食为主者发病率最高, 荤素适中者发病率居中, 常食用水果类食物则成为乳腺疾病保护因素。荤食的脂肪、蛋白质、热量含量高, 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是合成体内雌激素的原料, 进食脂肪较多, 致使催乳激素增加, 通过丘脑—垂体轴使雌激素分泌增加, 而且改变了肠道菌群, 使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 雌激素水平增高, 乳腺增生增加。高热量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肪合成, 高负荷的脂代谢影响体内内分泌平衡。现代动物性食物中多残留有机氯农药, 具有外源性雌激素作用, 而且脂肪可直接影响卵巢雌激素的产生。

1.3 文化程度、职业

文化程度越高, 乳腺增生症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 从事脑力工作的几率越大,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导致内分泌紊乱, 致使乳腺长期处于增殖而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 久而久之发生乳腺增生。教师和机关人员患病率最高, 无业人员最低。

1.4 精神因素、性格特点、婚姻质量

乳腺增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外向者患病率明显较低, 性格内向者患病率明显较高。性格内向者, 易压抑、紧张、焦虑, 情绪始终得不到彻底放松, 导致内分泌紊乱, 故乳腺增生症发病率高。有研究表明, 不幸生活事件, 性生活压抑、婚姻质量差, 性格孤独、抑郁、易激怒、爱生闷气、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者乳腺增生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性情抑郁、暴躁、焦虑等不良心态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 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发生紊乱, 可使黄体激素水平降低, 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 致乳腺增生症。

1.5 妇科病的关系

妇科病指患有月经不调、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者。通过对患乳腺增生症无妇科病者及同时患妇科病者进行比较, 发现后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前者。乳腺与子宫具有相同的靶细胞, 当各种原因导致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分泌紊乱时, 会同时影响乳腺及生殖系统而引起妇科病及乳腺增生症。月经紊乱是内分泌紊乱的最常见的表现。一旦内分泌功能失调, 可使血浆雌激素水平提高, 导致对靶器官的持续刺激, 加上某部分乳腺组织对激素过分敏感, 可能是良性乳腺病致病原因。

2 月经情况

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自然停经年龄晚、行经年限长都是乳腺增生症重要的危险因素。初潮年龄反映了体内雌激素的变化, 标志着乳腺组织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月经初潮年龄越早, 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越早, 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越高。原发性无月经症患者用雌激素治疗, 可见乳腺肥大, 出现乳腺增生现象。同样月经周期短, 绝经晚, 行经期长均延长了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体内激素合成, 代谢过程异常所致的月经期过长或过短, 月经不规则及生殖系统疾患等均增加乳腺受损伤的机会而表现为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高。

3 婚育、孕产次情况

乳腺增生症与孕产次数呈正相关, 初婚、生育年龄早、多产次都是乳腺增生症的保护因素。但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却是不利因素。 (1) 初婚年龄早相应生育也早, 加之产后哺乳, 使卵巢停止或减少排卵, 处于休眠状态, 体内雌激素水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低水平, 哺乳可抵消泌乳素对乳腺的刺激作用, 多产次的作用也与此相似。 (2) 性能量可及时释放体内雌激素水平。单因素分析高产次是保护因素, 但只有足月产才有保护作用, 流产不但不降低乳腺疾病的危险, 反而会增加。终止妊娠增加乳腺增生症的危险性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早期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增加乳腺细胞增生、增大, 在妊娠第3个月期间, 激素平衡可以使得这些细胞成熟和分化, 如果这一过程被人为破坏, 未能成熟分化细胞极易复旧不全。而流产大多在怀孕5个月内进行, 破坏了正常的激素水平, 同时尚未能大量产生雌三醇, 故低月份高流产次可增加患乳腺疾病的危险性。

4 哺乳情况

乳腺增生症与婴儿喂养方式、哺乳次数、哺乳累加时间都有密切关系, 母乳喂养、哺乳时间长, 哺乳次数多的女性患病率较低, 而人工喂养的患病率较高。母乳喂养可减低乳腺增生的发生, 因为产后哺乳对乳房是一种生理调节, 对乳房有保护作用, 未哺乳者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 堵塞乳腺管, 乳汁分泌障碍引起分泌物郁积所造成物理影响, 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 可致乳腺上皮的增生, 致使乳腺疾病发生。但是这种观点尚缺乏证据。研究发现随哺乳次数增加、累积哺乳时间的延长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有下降的趋势。尤其累积哺乳时间超过1年以上保护作用显著。Henderson等提出有排卵的月经总数与乳腺疾病的危险直接相关, 产后长期哺乳可推迟排卵月经的建立, 从而降低乳腺疾病的危险。尤其在累积哺乳时间超过2年的人群中, 哺乳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

5 避孕药

避孕药是否为乳腺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结论。有些研究表明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高, 未服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低。有些学者认为,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加1.7~4.1。WHO多国家调查研究表明, 其危险度为1.3~1.5, 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的乳腺癌多发生于40~50岁。

综上所述, 乳腺增生症与年龄、职业、饮食、性格、月经情况、婚育情况、孕产次、哺乳情况均有一定关系, 与避孕药的关系不明确, 而初潮年龄早、高龄初产、多次人工流产、累积哺乳时间短及情绪不稳定是乳腺增生症的危险因素。

中药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医乳癖病诊断标准, 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 (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治疗或有严重原发性疾病等) 。2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 每组60例, 其中A组给予中药周期治疗组, 采用中药处方1+2进行治疗, 患者年龄27~50岁, 平均 (35.2±2.1) 岁, 病程0.7~13年, 平均 (3.1±0.5) 年;B组采用中药处方1进行治疗, 患者年龄28~52岁, 平均 (35.7±2.5) 岁, 病程0.9~14年, 平均 (3.2±0.3) 年;C组采用中药处方2进行治疗, 患者年龄24~51岁, 平均 (34.9±2.6) 岁, 病程1~14年, 平均 (3.7±0.2) 年;D组采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 患者年龄24~51岁, 平均 (35.3±2.4) 岁, 病程0.9~13年, 平均 (3.4±0.4) 年;四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处方1:由熟附子、党参、白术、茯苓、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厚朴、山药、干姜、砂仁、黄柏炭、陈皮、甘草等组成。处方2:由麻黄、附子、细辛山植、生麦芽、天冬、肉从蓉、仙茅、仙灵脾、金、黄茂、白术等组成。中药周期在患者黄体期和月经期前服用处方1, 每天3次;卵泡期及排卵期服用处方2, 每天3次, 月经期停服。D组服用三苯氧胺, 每次剂量10mg, 每天1~2次, 经期停服。以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 期间停服其它一切药物。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和肿块大小变化情况;对患者卵泡期的血清激素[雌二醇 (E2) 、孕酮 (PRG) 、催乳素 (PRL) ]水平进行测定;根据中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 以治愈+显效+有效总和计算治疗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调查。治疗前, 四组患者在疼痛症状、体征和卵泡期的血清激素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四组患者卵泡期血清激素对比情况见表1。根据表中情况可见, 治疗前后雌二醇和催乳素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孕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A、B两组患者卵泡期孕酮水平显著下降 (P<0.05) , C、D两组变化不显著,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P>0.05) 。四组患者疗效对比情况见表2。A、B、C、D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90.00%、83.30%, 中药周期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个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乳腺增生症主要是患者内分泌失调所导致, 使用西药例如三苯氧胺进行治疗, 会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将人工周期疗法运用于本院临床普外科乳腺增生治疗, 并应用安全性高、能够标本兼治的中药药物, 如生麦芽、生山碴、党参、白术、茯苓等进行治疗。在患者月经期和卵泡期进行分期针对性治疗, 不仅调整了患者乳房紊乱的生理病机, 同时还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疗效, 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消淤散肿具有很好的效果, 具有补虚治本、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消癖散结的功效。此次我院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 结果显示, 中药周期治疗不仅安全性高, 且应用效果好, 在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发泉.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78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11) :28-29.

[2]秦淼, 梁丽.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6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4) :214-215.

[3]苏群善, 刘晓雁, 钟少文.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1) :31-33.

乳腺小叶增生症 篇7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肿块, 乳房刺痛或胀痛, 肿块可出现于单侧或双侧乳房, 数目不一, 大小不等, 不与皮肤粘连, 活动度较大, 疼痛在经前加重, 对此病的认识, 古今医家论述颇多, 辨证治法各异, 临床西医常采用口服激素、消核片等药物, 或手术切除法。口服激素、消核片效果不甚显著, 副作用也多, 而手术切除后后遗症较多, 且易复发。根据本人临床实践以及历代医家经验证明, 我认为活疗乳腺增生症, 采用“疏肝补肾, 活血化瘀”疗法, 临床效果较为明显。

2 从解剖学、生理学看, 乳头为足厥阴肝经所经过, 足少阴肾经亦籍经络与乳房相连, 故乳房为肝肾所主

七情等精神因素可导致肝气郁结, 气为血帅, 肝气郁结则引起血瘀, 因此肝郁引起的乳腺增生症, 其治既要疏肝解郁, 亦要活血化瘀。

肝郁与乳腺增生关系较为密切, 笔者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内向、神经质、紧张、烦躁、郁闷等情绪反应, 与正常妇女差别较大, 这些大都归源于来自社会家庭长期精神刺激所致, 而肝主情志, 疏肝则可调畅情绪从而缓解乳腺增生, 故乳腺增生症与肝的功能失常的密切关系已为现代医学所重视。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因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特别是与卵巢分泌的黄体素不足有密切关系, 乳腺组织是随激素周期性变化而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在每个月经周期中乳腺总处于先增生后复原的变化, 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 导致调节失常, 而“肾主生殖”, 肾气不固, 肾阳虚衰, 则冲任不调, 使周期性分泌失调而致增殖——复旧规律紊乱, 造成乳腺增生过度和复原不全, 说明神经——内分泌失调的相互影响是构成该病的直接原因。补肾壮阳能增强性腺受体功能, 从而提高靶器官对内源性黄体的效应, 使乳腺周期性增生和复原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分析本病, 并通过临床验证, 认为该病病机为肝郁肾虚, 而引起卵巢分泌黄体素不足或雌孕激素分泌失调, 使乳腺在经前期过度增生与经后期复原不全, 是其主要病理过程, 这是乳腺增生症恶性循环的病机、病理, 表明乳腺增生症的本质是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及非肿瘤性肿物的疾病。

经过归纳分析, 笔者认为, 乳腺增生症的治则应以肝肾并补为主, 疏肝的同时, 莫忘补肾, 肾为人体阳气之根, 五脏之气非此不能发, 肾阳对疏发肝气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 再辅以活血通络, 解郁散结。

自拟基本方药:当归 (酒炒) 10g, 郁金10g, 柴胡10g, 海藻20g, 昆布20g, 鹿角片 (先煎) 12g, 夏枯草10g, 蒲公英10g, 1d1剂。经期前后5d停服。

此方应用于临床曾获满意效果。方中酒炒当归, 活血行瘀功力较大, 合郁金、柴胡疏肝解郁, 海藻、昆布软坚散结, 鹿角片温补肾阳, 推动肝气的疏发, 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 诸药合用则疏肝补肾, 活血化瘀, 解郁散结。

3 案例举要

例1:张某, 女, 35岁, 已婚, 下岗工人。2002年6月初诊, 自述近几个月来, 月经前2d乳房胀痛, 有硬块, 逐渐增大, 月经后疼痛有所减轻, 肿物缩小, 每月经期提前5~7d不等, 量多, 有量红色血块。经前口干苦, 心烦易怒, 少腹部胀满, 舌无苔, 脉细弦。

检查:两乳房外上方可触及鸡蛋大之肿块, 触痛明显, 表面光滑, 无粘连, 活动度好。

分析:肝喜疏泄, 患者因长期间待岗在家, 日久情绪郁结过甚伤肝, 肝郁则气滞, 出现乳房胀痛, 少腹作胀, 气为血帅, 气滞则血瘀, 故经血中夹有暗红色血块, 肾虚不固, 冲任不调, 故月经提前5~7d, 量多;肾阳虚衰, 不能推动肝气, 肝气郁结成核, 故出现肿块。

诊断:乳腺增生症, 肝郁气滞型, 治以疏肝理气, 补肾调冲, 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当归10g、郁金10g、柴胡10g、海藻20g、昆布20g、菟丝子1 0 g、仙茅1 0 g、夏枯草1 0 g、蒲公英1 0 g、玄胡1 0 g、川栋子1 0 g。

经后5d开始服用, 1d1剂, 连服5剂, 后隔日1剂到下次月经前为1个疗程。经服药2个疗程, 肿块变软, 疼痛大大减轻, 去玄胡、川棟加甘草6g, 继服1个疗程, 诸症全消, 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吴某某, 女, 28岁, 已婚, 干部。2006年10月初诊, 自述上次月经前几天, 自己洗浴时扪及左侧乳房一活动性硬块, 约如鸽蛋大小, 压痛明显, 经后硬块亦然存在, 压痛减轻, 未予重视。此次月经前2d, 硬块突然变大, 仍有压痛, 并在右侧乳房也出现大小不一的2个硬块。患者于4年前结婚, 婚后因住房问题, 连续2次人流, 未好好休息。2004年6月开始, 未行节育措施至今未孕, 加之家庭和其他原因的压力, 使原本就性格内向的患者愁眉不展, 终日焦虑。每月经期不定, 经量较少, 有暗红色血块, 面色白光白, 唇色紫暗, 手足冰凉, 小便量多, 苔白, 脉弦。查:右侧乳房扪及2个大小不一硬块, 大的直径约1.5cm, 小者约为鸽蛋大。左侧乳房外上方扪及一鸡蛋大小片状包块, 表面光滑, 有压痛, 活动度大, 与皮肤不粘连。

分析:患者连续2次人流, 并未曾好好养息, 而致气血不足, 故面色白光白, 月经量少;肾阳虚衰则手足冰凉;肾气不固, 则小便量多;肾阳不能推动肝气疏发, 则出现愁眉不展, 终日焦虑;乳房包块、弦脉则为肝郁气滞之象, 气滞则血瘀, 则见经血中夹有暗红色血块。

诊断: (1) 乳腺增生症 (肾阳虚衰、气滞肝郁、气血不足) ; (2) 继发性不孕症。

治疗:补肾壮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方药:当归20g、郁金10g、柴胡10g、海藻20g、昆布20g、鹿角片 (先煎) 12g、熟地10g、夏枯草10g、蒲公英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

经后5d服用, 2d1剂, 1个疗程后效果明显, 右侧包块基本消失, 左侧包块变软变小;第2疗程续服7剂, 两侧乳房包块消失, 诸症全无, 最为可喜的是2007年初即获受孕, 经产科检查, 胎儿发育正常, 前来致谢。

4 结语

以上2案例皆以肝郁肾虚为本, 例1病机侧重于肝郁, 肾虚不甚明显, 以加菟丝子、仙茅而收效, 因其疼痛较重, 故加用玄胡、川楝行气止痛。例2病机侧重于肾虚并兼有气血不足, 故重在补肾, 并将当归量加大至20g, 配用熟地, 补益气血。

摘要:乳腺增生症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笔者临床采用“疏肝补肾, 活血化瘀”疗法, 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

参考文献

[1]肖承棕.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

[2]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15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篇8

1 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常为周期性胀痛或刺痛, 可累及一侧或两侧, 常以一侧偏重,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 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肋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而波动, 此类周期性乳腺痛对治疗反应效果较好。少数为非周期性乳腺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疼痛不对称, 多为单侧局部, 可有结节但无明显肿块。乳房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 单个或多个, 好发于乳房外上部。肿块形状多样, 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 其中以片块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 质地中等或稍硬、活动好,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 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 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其他可伴有乳头溢液、月经失调、情绪改变。

2 乳腺增生的程度分期

目前, 乳腺增生症尚无明确分期, 此病各期往往交叉存在。为便于临床诊疗现作临床分期。

Ⅰ期 (单纯乳腺小叶增生) :此期包括乳痛症, 是乳腺增生的早期, 多发生在20~35岁, 乳痛症状表现较重, 但体症较轻, 病理改变轻微。此期只需行非技术性治疗。

Ⅱ期 (乳腺腺病) :乳腺增生的进一步发展, 包括导管扩张症。多见于30~40岁, 症状表现较重, 易引起重视, 但此期往往治愈比较困难。

Ⅲ期 (囊性增生) :是乳腺病进一步发展, 小叶及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囊肿性乳腺结构不良病变, 它与乳腺增生症的区别在于该病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 有恶变倾向。内分泌失调相对较重, 病变组织对药物治疗消失较慢, 需延长服药时间。本病多发生35~55岁。

Ⅳ期 (乳腺囊肿病、瘤)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分泌形成囊肿性肿块, 易病变。

Ⅴ期 (乳腺癌) :多由囊性增生、囊肿、瘤、乳腺过度增生进一步发展而来, 此期需行技术性治疗。

3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中伴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是普通患者的4.7倍, 有乳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为普通患者的10倍[2]。姜军[3]发现40岁以上出现乳腺增生症状者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增高, 而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癌变均在Ⅲ级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生, 这就提示乳腺增生不能任其发展。

4 乳腺增生症诊断的注意事项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病, 因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 而且此病的治疗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治疗很难。使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改变复原, 故临床诊治中应该更加仔细、谨慎, 有些误区, 值得注意。

病史的采集要全面, 仔细询问疼痛类型与月经关系、部位、婚育与哺乳情况、家族及本人乳腺疾病史等;乳腺检查非常重要, 皮肤、乳头、疼痛的部位、肿块或结节更应注意, 要注意女性患者的疼痛是否合并肋软骨炎, 发现孤立肿块要警惕。

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 一般首选彩色超声检查, 对50岁以上, 腺体不丰富或超声检查发现有钙化灶者选择钼靶X线检查, 必要时可两者联合检查, 近年来磁共振 (MRI) 检查也开始应用到乳腺检查中。根据以上检查对疑有癌前病变或癌者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5 一般治疗

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及控制增生的进一步发展、演变, 定期随诊以免乳癌的漏诊。对胀痛明显, 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 常需要治疗。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范畴, 宜以行气活血, 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现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很多, 西药如他莫西芬、甲基睾丸素、丹那唑等均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且易干扰月经, 故不常用。中成药乳癖散结胶囊 (陕西白鹿制药有限公司) 的治疗效果较好[4], 且使用方便。尤其伴有月经不规则, 经量少者, 服药后可调节月经, 并增加经量, 此药适合长期服用, 坚持半年, 软坚、散结、止痛的效果更佳。若临床体检发现腺体局限增厚、变硬, 高频彩超发现可疑结节尤是弹性评分3分及以上, 钼靶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 或临床短期内出现肿块 (排除炎症) , 肿块增长迅速者均需外科治疗, 以免漏、误诊乳腺癌。

6 非技术性治疗

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要正确认识乳腺增生这一疾病, 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情程度, 要正确对待。心情过度紧张、忧虑、悲伤、压力大、失眠等都会加重内分泌失调, 使病情加重。所以要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最好家人协助) , 保持情绪稳定, 心情舒畅, 有利于增生早康复, 对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注意饮食:合理健康饮食, 忌食含雌激素饲料喂养的家禽, 淡水水产, 少食油炸食品、过甜、过腻食品, 过刺激的食物。多食清淡、粗粮、偏碱性食物。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 劳逸结合, 不要熬夜尤其是整夜上网, 夫妻生活和谐, 放松心态, 多饮水, 保持两便通畅。

坚持运动:运动能够加快心率, 提高身体循环效率, 促进身体对氧的利用, 运动需要每周3~5次, 每次至少20min或持续时间短的分段式训练。

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性激素类美容用品:远离保健品, 避免人流、药流, 产妇坚持母乳喂养, 告别“丁克”家族。

定期检查:特别对病程长、增生结节多, 尤是囊性增生, 年龄在40~60岁, 有乳腺病家族史, 未婚育, 未哺乳, 初产超过30岁者更应检查。一般每3个月检查一次, 无损伤的彩超可反复使用。

一般保健:温水泡足, 捏足。双乳推抚、热敷, 皮肤润滑情况下用双手由乳房周边向乳头方向作辐射状推抚50~100次/d。

摘要: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乳房疾病, 病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对其病程的分期及诊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从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程分期、诊治及非手术治疗作一个综述, 重点讨论非手术治疗方法, 旨在给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07.

[2] 李玉梅, 谢玉珍, 刘清英.乳腺增生治疗的新思路[J].中国社区医药:医药专业, 2011, 24 (13) :125-126.

[3] 姜军.乳腺增生症: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J].中华乳腺病杂志, 2008 (2) :13-19.

乳腺小叶增生症 篇9

资料与方法

入选397例乳腺增生患者来自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0月间妇产科、外科门诊,平均年龄25~45岁,最小18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个月,一般在2~8年。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在月经后3-4天先触诊检查再进行远红外线扫描,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26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或云雾状灰影,107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粗、增多、粗细不均匀,29例无明显改变。其中73例进行钼靶拍片,排除了乳腺癌。

治疗方法:将397例随即分成两组,观察组187例,对照组210例。观察组乳房外敷混合药物(天冬素2500mg+逍遥丸8粒研末加少量生理盐水制成糊状)后使用LEO-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服用逍遥丸8丸,每日3次,维生素E100mg,每日1次,乳康片2片,每日2次,并要求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保持、乐观规律的生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含有激素类化妆品,不配戴有钢圈和过紧的胸罩。减少高脂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多吃鱼。对照组仅服用逍遥丸、维生素E、乳康片、需用药1个月以上。

疗效标准:采用全国第二次乳腺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痊愈:乳腺增生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质地变软,疼痛消失。有效:①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②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但乳痛不减轻。无效:①中快不缩小,疼痛不缓解;②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结果

观察组187例,经治疗痊愈103例,显效54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6.26%;对照组210例,经治疗痊愈95例,显效49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81.4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讨论

临床评价及意义:乳房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它的生长、发育及成熟都离不开激素的作用,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可引起乳房的变化。内分泌失调亦会引起乳腺的疾病,这也是使乳腺成为“多灾之地”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精神因素。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在提高,而女性面临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平稳,一些女性因而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的心情有利增生早日康复。还有,现在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患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黄体酮水平和腺体结构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饮食宜清淡、低脂肪并富含维生素,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之品,如姜、蒜、韭菜、花椒、辣椒等;忌烟酒,保持营养搭配均衡。

应用光电离子治疗仪加用外敷药物离子导入,口服药物,心理治疗及生活全面干预,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顺应性强,无不良反应,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解除病痛。此项技术应用对乳腺增生症的早期治疗,是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在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325.

2 赵永革,徐树中,贾延昭.维生素E加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研究.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312.

3 王淑娟,巩淑飞.物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80例疗效观察.中华医药杂志,2003,3(9):432.

4 艾剑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620例疗效观察.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32.

5 胡虞乾.乳腺增生症雌激素受体表达与辨证施治的关系.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62~63.

乳腺小叶增生症 篇10

病例来源于2007-10~2009-10我院及协作单位门诊病人。均为已婚病人, 共240例, 肿块左侧18例, 右侧12例, 双侧210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20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52岁, 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22年。对照组120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45岁, 平均年龄31.5岁;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23年。两组病例经统计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消痰散结、理气止痛。口服疏肝散结合剂 (柴胡、当归、赤芍、白芍、贝母、延胡索、全瓜蒌、夏枯草、生牡蛎、炮穿山甲、生薏苡仁、连翘、甘草。将药物煎煮加工, 制成液体合剂, 每瓶450ml) , 每次150ml, 每天3次口服, 6天为1疗程, 一般2~6疗程。对照组:口服百消丹 (河南省四方药业有限公司) , 每次4片, 每日3次, 疗程同治疗组。注意事项:保持情绪稳定, 忌食辛辣刺激、油炸之物。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半年内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半年内有所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20例, 痊愈97例, 显效20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9.2%;对照组120例, 痊愈78例, 显效10例, 有效8例, 无效24例, 总有效率为80.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Ridit分析) P<0.05。

4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郁怒伤肝, 肝郁脾虚, 聚湿为痰, 痰气交阻, 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消痰散结、理气止痛, 方中以柴胡、夏枯草疏肝解郁、消肿散结;当归、芍药养血柔肝, 活血止痛为君药。瓜蒌、大贝宽胸理气、消痰散结;连翘、延胡索散结化瘀、行气止痛共为臣药。炮穿山甲通经活络, 生牡蛎软坚散结, 生薏苡仁清热健脾为佐药;甘草健脾益气, 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消痰散结、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使气滞可行, 痰结可化, 瘀血可消, 经络通畅, 气血和合, 诸症自除。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2,3]:上述诸药均具有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等广泛中枢抑制作用, 并有抗肿瘤活性及免疫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防御机能。故能对乳腺增生症及所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以岭.络病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51.

[2]李希新, 苏明廉.当代中药临床应用.济南:济南出版社出版, 1999:58, 757, 556.

上一篇:零售流通下一篇:岭南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