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走向(精选7篇)
新政策走向 篇1
摘要:挥手告别“十一五”, 我们会发现, 过去的五年, 是中国“三农”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米袋子”更满了, “菜篮子”更丰富了, 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站在“十二五”起点上, 我们也不禁会问, 未来的五年, 中国“三农”发展又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十一五”形成的良好局面能否继续保持下去?令人欣喜的是, “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三农”政策基本走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这一切。
挥手告别“十一五”, 我们会发现, 过去的五年, 是中国“三农”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米袋子”更满了, “菜篮子”更丰富了, 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站在“十二五”起点上, 我们也不禁会问, 未来的五年, 中国“三农”发展又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十一五”形成的良好局面能否继续保持下去?令人欣喜的是, “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三农”政策基本走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这一切。
走向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 具体表现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其基础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农民长久使用”为特征的土地产权制度。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并在政策上把握好四个方向性问题:一是土地定权, 农民定心。明确界定土地权利是完善土地制度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 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 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内涵和实现形式, 在确权的基础上, 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二是农地农有, 农地农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 严格用途管制, 防止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 防止在农业人口大批转移之前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在全国蔓延。三是家中有地, 进退有据。要充分认识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的特殊重要性, 充分估计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风险, 当农民在城市里的根没有扎下去前, 不能轻易拔掉农村承包土地这个根。这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 也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四是土地收益, 城乡共享。要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按土地市场价值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在保障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 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走向二:确保国家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必须把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作为中国农业政策的一条“底线”。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粮食自给率力争保持在95%以上, 同时, 紧守7%的耕地防线不能有丝毫动摇。的确, 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重任, 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因此, 粮食安全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更不能奢想13亿人的嘴巴系在粮食进口上。
走向三: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让十几亿中国人过上富裕生活, 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在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首先,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一是在保证粮食安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优化农业结构, 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鼓励其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 带动农户收入提高。二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加快建设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四是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健全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五是健全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 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重点改造升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对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培育各种新型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六是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 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其次, 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充分就业。要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 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政府对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 加强对农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再次, 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是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 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强化对农业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 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 保证补贴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二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和股份经营, 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商业用地开发和经营, 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 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走向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总的来看, “十一五”期间, 国家扶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和框架已初步形成, 但标准还比较低。目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城乡面貌反差很大, 很多应该由公共财政办的事还没有到位。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上取得重要进展, 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逐步提高财政“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把财政支农的蛋糕做大。不仅要保障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 而且要保障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增量部分优先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强调增加财政“三农”资金投入, 而且要重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明确界定财政总支出中“三农”支出的内涵, 强化法律约束, 建立财政资金“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抓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农事权,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支农体制。
走向五: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城镇化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沉淀在城镇, 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定居, 并使之向市民转变, 是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亿万农民工的意愿, 实行主动接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方针和政策, 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定居的限制, 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转变为城镇居民。综观各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探索, 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方式是:以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承包地等集体成员权益为前提条件, 让他们获得城市户口, 进而全面获得城市福利和保障;另一种方式是: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 不断降低城镇户籍的福利含量, 逐步让户口与福利脱钩。
新政策走向 篇2
在2013年1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表示:“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同时传递出三个政策信号: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强化市场监管。
信号一: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姜伟新说,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商品住房建设、销售、库存、交易量都有大幅度上升。但部分热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很大,少数城市房地产市场萎缩,交易量下滑。
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中也得以印证。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0%,其中,北京为21.1%,上海为21.9%,广州为20.9%,深圳为21.0%。与此同时,部分二、三线城市却存在去库存压力,房价上涨后续动力不足。
姜伟新表示“要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
据姜伟新介绍,2013年,全国有17个城市出台了稳控房价的政策措施。他说:“2014年,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同时要推进房地产领域深化改革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
信号二: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不少地方住房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房价上涨压力较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下降。
姜伟新说:“鼓励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创新住房供应模式,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事实上,这几年各地有不少新的实践。如上海市和湖北黄石市建设共有产权商品住房,深圳市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和建设安居住房,北京市发展自住型商品住房等。
据介绍,一些地方开展共有产权保障方式的主要做法是,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有的还给予适当财政补助、税费减免,以降低住房的建设成本,然后以低于市场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购房家庭。配售时,在合同中明确共有双方的产权份额及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增值所得的分配比例。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为,从一些城市的实践来看,发展共有住房,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能够调动群众依靠自己努力改善住房条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同时,发展共有产权保障房,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可以避免陷入福利陷阱,有利于保持或激发社会的活力。
姜伟新表示:“各地要注意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将认真总结各地经验,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指导意见。”
信号三:强化市场监管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历来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2013年
7月,针对10种违法违规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工商总局就联合集中开展了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
12月,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的组织下,35家房产中介做出“不发布虚假房源”等六项承诺。
姜伟新表示,2014年,继续加强商品房预售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指导地方加快完善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二手房网上签约,规范房屋交易行为。
把脉房地产政策走向 篇3
政府针对房市实施的调整政策有着立竿见影的成效,看涨看跌,政策走向影响巨大,市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动,政策调整的脉搏又将如何跳动呢?
左拉右拽的政策取向
人们不仅在房价的高低上存在分歧,就连对房地产在宏观层面的意义认知也出现了一些争论。
因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问题也很多,房地产行业曾经被戏称为“宏观调控眼中的莽撞少年”,面对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房地产行业临危受命,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在我国,房地产不仅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还是先导产业,直接间接拉动了1/4的GDP。房地产不仅给其他行业制造需求,还以投入品的方式,为一些行业提供生产资料和载体。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曾说过,“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房地产一样对经济增速和就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产业。”而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出色表现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于是,有人称,在目前政府启动内需缺乏其他有效对策的情况下,房市回暖恰恰提供了一个拉动内需的产业动力,短期内政府出手调控房价的措施力度不会太大。但是,面对房价迅速高涨,扩内需、保增长就真的成了房地产投资的一块“免死金牌”吗?
在整个国民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也引起人们的一些担忧。首先,高房价挤压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扩大内需受阻;其次,房地产一枝独秀,导致资金由其他产业流向房市,影响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回稳;最后,房市高度依赖银行,增加银行信贷风险。此外,房价高涨,人们无力承受,导致民怨不断。
是继续对房地产进行扶持,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还是开始政策收紧,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国家的政策调控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扩内需主线不改
房价的高涨就是一把双刃剑,国家的房市政策需要平衡与此相关的各种利害关系,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将以“稳定”为基调,对于房价攀高、地王频现等现象,政府也给予相当的关注,如果判断市场过热,也将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调整。
既要发挥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又要保障民众的住房需求,平息民怨,政府需要的是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而不是房价快速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二者并不能画等号。为此,政府的房市调控手段和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各地方政府采取集中推地,而非抑制交易的做法,显示政策调控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倾斜,并且也不再是单纯的调节市场需求,而是从供需两方面一起下手。
面临“扶持”与“收紧”的两难选择,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保持稳定增长、扩大内需的主线不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局部调整。
朱大鸣:信贷政策决定房价走向 篇4
与此前的中小城市出现鬼城现象不同,最近降价的涉及热点城市广州与杭州,其意义当然也就不一样。去年,广州是领涨全国一线城市之一,而杭州房价也不甘示弱。因此,这一次所谓的降价潮确实给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今年楼市不容乐观,这也是去年楼市暴涨之后的后遗症。
楼市暴涨后遗症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地价上涨,导致了大量中小开发商被挤出市场;其二,大量购房者从有效需求变成了有需要而无能力的人群;其三,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此次房价下跌确实可以缓解人们对于国五条执行力度的质疑,减轻调控的压力。这三个后遗症实质上表明:当下楼市既没有悲观主义者说的那样悲观,也不仅仅是一种放大危险信号以央求救市,而是兼而有之但并没有那么严重。
就目前所有的信贷政策信号而言如此,一旦转换,可能情形又会有所转变。转变有两种向度,其一是中央倾向于收紧信贷,这会给炒房集团以及房地产市场造成重大压力;其二是放松信贷,这会减轻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压力。至于选择哪个,要看未来楼市发展的进一步趋势与价值平衡判断。
当下是否收紧信贷尚未清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管理层不再希望货币超发给经济带来过度的扰动。信贷控制不力,导致大量投机性行为泛滥,将去年房价搅得天翻地覆,其后遗症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消化。
近些年来,房价上涨已经与供需平衡的关联越来越弱,推动房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来自于货币超发,这种货币超发并不是仅仅体现在所谓纸币上。由于信贷的支撑,房价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暴涨,房地产成为超发货币的蓄水池,但蓄洪池总归要泄洪的,这导致了多次出现“蒜你狠”“姜你军”等物价上涨乱象,给百姓生活造成了重大压力,给储蓄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抬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控制银根是恢复经济紊乱的基础,没有银根的控制,经济增长的根基可能就非常虚幻,建基于其之上的各种投资可能只会扩大政府债务,导致民间投机行为上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 篇5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
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叫法不尽相同,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娱乐业,欧洲叫文化产业,亚洲国家大多数叫文化产业,也有的叫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台湾叫创意产业。不管叫什么,文化产业在国际上都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陆也叫文化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的设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开展的文化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现在我国的服务业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世界服务业平均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5%左右,我国2010年好像是43%,发达国家服务业总产值已经占到60%到70%,美国超过70%。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最近国务院可能要出一个关于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文件,大概涉及30多个部委,这个文件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了进来。我国经济现在占国际经济总量的9.5%左右,但文化只占到4%,也就是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我国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我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由国家控制、主导,只提事业不提产业,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的衣食住行是主要的,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不上议事日程,也就是国家经济的大盘子里钱花的差不多了,最后剩一点向文化口象征性地意思一下,以前文化一直不是国家的重点考虑的领域。
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从边缘向舞台中心走来。但目前文化产业方面的法规建设、市场机制、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文化产业被正式提出来是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2010年全国人大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人大重点监督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坚持两个效益,但是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文化市场化只是文化部提出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却从来没有提文化产业化。这个问题的社会关注程度是相当高的。
2009年国务院各个部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案中,就今后产业发展对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时我们组织文化部系统的专家,起草了一个文化部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大家认为在今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呢?基于这样几点理由。
一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从“十五”开始,其他产业门类大都是供大于求,但对文化产业来讲,供求失衡现象很严重,是求大于供的现象。原来衣食住行是一个主
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人们对精神文化都有着共同的需求。如果按照西方国家文化方面的消费占家庭收入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们的差距还太大。西方国家的家庭总支出的15%到18%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在个位数。按照2008年的统计,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6000多亿,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比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是4万亿左右。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文化消费的需求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专家认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2010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了,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水平,我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有5万亿才正常,但实际上我们只有1.1万亿,说明这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二是现在科技和文化的结合趋势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传统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演艺、电影,但是我们今天坐在剧院看的电影和二十年以前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其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人工成本占演出成本的主要部分,现在一台大型的演出,舞美、灯光、道具占了绝大部分的投资。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挑战是特别巨大的,同时也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在围绕网络出现了网络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等很多新的产业,这些业态的发展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腾讯最高市值超过了4000亿,腾讯从成立到现在也就是15年左右,它成为世界同类企业中的前三名。像盛大、完美时空等这样一些文化和科技结合的企业的发展超出了原来的运行规律,也突破了经济学上投入和产出的规律。再举一个小的例子,2005年我们提出来和中国移动围绕手机动漫开展一个活动。因为湖南省在动漫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当时我们和湖南省文化厅、中国移动联合举办了一个中国移动杯手机动漫大赛。这个大赛需要有技术支撑,湖南省就推出几个年轻人组成的一个小公司,他们原来是做软件的,当时都是20来岁。结果这个公司第四年就上市了,现在市值接近一百个亿,叫做拓维。这是传统的产业门类没有办法比的。新型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我坦率地讲,恐怕我们很难准确地预测十年后这一产业会发展到什么样。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给文化带来的挑战也是特别巨大的,不仅仅是产业方面的挑战,还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被动和难题。现在出了问题光靠删,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更积极主动。
三是民营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传统的都是文化经营单位,我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国文化市场的经营单位法律上还必须是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这样才有资格从事文化产业活动,有一些个体的还得找一个单位挂靠,以说明自己是集体所有制的。但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0%左右都是民营产业社会资本。现在从文化部管理的范围来讲,所有的领域都向社会开放,只是对少数外资有所限制。文化产业发展这么快,民营企业虽不能说居功至伟,也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靠国家来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现在做不到,即使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更快的时候,要想单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十几亿人的文化消费、文化需求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形象、品质和知名度,或者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纷纷投资到文化领域。现在有很多拿着钱到文化领域来找项目的企业,而且投资都是亿元以上的。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做动漫的品牌叫做中南卡通,五年前去他们公司调研时,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起来做动漫,因为他们原来是做房地产和电讯的,当时市场规模也是上百亿的企业,他们的吴总说其实想做这个事也是被逼的,这个企业在杭州萧山也算是大企业了,但是年终要搞一个总结活动都很困难。后来有人建议,从每年两个亿的广告费中拿出20%—30%做一个文化项目,这样会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后来他们琢磨了半天,每年拿出两千万投资动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三年投资六千万没有见任何动静,但他们咬牙坚持,第四年终于有了一点名堂,第五年市场已经很火了,现在成了中国动漫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
从总的趋势来讲,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从产业门类来讲,他们形容文化产业是中国正在被开垦的处女地。
四是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原来我们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现在有的学者提出来是七千年,甚至八千年,最近新出土的文物把我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千年。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不被利用,可能就是一个死的资源,一旦被利用起来,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巨大的。现在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上的资源也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在文化资源上,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优势。现在有一些项目的开发人员开发的还是很不错的。
五是现在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地方政府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原来像文化厅、文化局都是弱势部门,有人形容原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是一个丐帮帮主,过去他经常到这个省或那个省请求支持经费。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这三年省委书记和省长直接到文化部门来调研的有16个。这说明领导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为什么说现在文化从边缘慢慢走向舞台中央。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国有18个省专门做了文化或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规划,这些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谈发展时,经常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阐述。正因为有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了包括土地利用、税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各种基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下面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文化部和北京市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合作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全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空前的。在这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已经是一种自觉了。北京对于所辖区在规划上进行功能界定,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平谷、石景山把娱乐、游戏作为重点,四大城区主要是演艺、娱乐,怀柔、通州是影视、艺术。北京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保持头脑清醒,在规划时做得很科学,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点应该是全国学习和借鉴的。之所以这么肯定北京的这些做法,因为现在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有点“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势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盲目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绩是很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统计的结果,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是围绕文化的核心内容展开统计,到2011,全国只有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达到了支柱性产业的标准,也就是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6%。按照以前的标准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和广东这五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5%。
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较快的一个板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4年到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增长23.3%,2008年到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年均增长24.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6%近一倍。
近三年,文化部和北京市的合作也特别具体,比如在平谷、石景山搞动漫嘉年华、中国动漫娱乐城两个项目。天津有一个国家动漫综合示范园区,现在已经投入运营了。天津市政府投资了45个亿,现在天津市运行的情况比我们的预期要好的多,我们已经要求在园区内的企业必须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要把北京建成为世界城市,如果没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说不过去的,不能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就自然而然成为世界城市了,世界城市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部和北京市很多战略合作,而且现在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在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走向
根据文化部的职能,今后几年文化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来文化部、中宣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制订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来文化部自己还发了几个文件,但这只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政策的框架,距离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归纳了一下,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如果比较完善的话,应该包括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20多项具体政策。
我们现在正在搞文化产业的北京计划。我认为将来这方面的政策可能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的,至少要分为这样三类,不可能一个政策解决全国的问题。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我们对文化产业要更加关注其内容,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点;二是中部地区,加快出台各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西部地区,我们还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逐步扎实地成长起来。
最近我们正在和发改委的西部司在商谈,想出台一个关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纳入到开发西部的所有优惠政策上面去。我们最近也在做演艺业的政策,包括继续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现在对于动漫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尽管我们现在是动漫第一产量大国,但我们的质量还无法和国外抗衡。我们以动漫产业政策作为试点,这几年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2003年,我们梳理了一下将来国家应该优先发展哪些产业,然后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把动漫产业纳入到国家的发展当中。后来我们连续组织了三篇报告给中央,其中一篇是欧洲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以及趋势。2003年我看了一个资料,当年全世界游戏产业增加值是6700亿美金,中国那时候基本是零的状态。另一篇是日本动漫产业及其影响,还有一篇是中日韩三国动漫游戏产业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和他们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几篇报告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国务院分管文化的领导为组长的调研组,从动漫入手在国内外进行调研,2006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共列了28条,特别详细。这几年围绕着动漫产业,包括企业认定、税收减免、动漫产业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都出来了。我们在考虑产业政策体系的时候,就想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做,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才能够基本上搭建起来,这是文化部的主要任务。二是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坦率地讲,尽管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但现在我们中国文化市场的环境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993年我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谈了三年,我们简直是受尽了屈辱。谈判一开始,美国人就说一些中国工厂生产盗版商品,工厂在哪个地方,联系人是谁,生产了什么产品。下一次谈判上来就说上次说的情况你们怎么解决的,有什么进展,然后又列出一堆盗版厂商,弄的我们确确实实很被动、很狼狈。
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围绕着文化市场准入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谈判的进展一直都很艰难,谈得特别僵。当年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就是文化,我们宣传口坚持不做承诺,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这个方面,十年前,美国的谈判团长说,如果中国不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如果不做承诺,美国不会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后来发生了“9·11”事件,美国希望尽快完成谈判,后来再谈的时候,我们不仅守住了底线,而且我们原来承诺的比如文化领域的合资合作,也把合资划掉了,只允许合作。这样就谈下来了。
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一直是很被动的,到了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去年美国起诉我们,我们也败诉了。坦率地讲,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是相当重视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务院组成了10多个部委的联席会议。文化部市场司每年60%的力量都在打击影像制品的盗版。但效果真是不明显,特别是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新的挑战更难、更大。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大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连一些被百姓认为高高在上的、像神一样的专家学者都没有底线了。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不仅是国外在向我们施压,实际上为了我们自己将来的发展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文化体制改革,把市场监管的几个职责部门也都归到文化部了,社会问题要靠文化部市场稽查,文化执法难度也是很大的。
三是采取项目带动的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人才培养需要带有示范性、引导性的品牌,文化部这几年想通过一些大的项目设计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文化部要办企业,也不是文化部要办活动,更不是文化部为了谋利益。
我们最近和发改委谈了几次,有些被发改委写入到国务院的文件中,有些还在努力当中。比如说特殊文化产业群,我们原来设想国家拿出来一部分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我们把各地的有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内容提升、示范效应方面再给强化一下,使其起到带动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刚才谈到的北京、天津的这些项目,我们想通过这些项目使企业聚集,提升品质,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一批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好的人才支撑、市场支撑、政策支撑。我们原来都是搞事业的,现在文化人要搞产业,而且发展速度这么快,只靠学校里面培养是不现实的。现在发展起来的比较大的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哪一个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练出来的。我们现在和全国的一些大学在建立文化产业学院、动漫学院,从基础开始培养。我们搞了一个人才培养的计划,就想通过项目带动,使各个方面的人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要。但这个工作要想短期见到效益,也是很困难的。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适度宽松 篇6
2011年初,世界各国还在为通胀压力的持续攀升伤神,加息的呼声此起彼伏,包括印度、韩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加息的步伐,欧洲央行也先后加息,美联储也曾传出了上调利率的消息。不过,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欧洲陷入信贷紧缩?
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也在不断升温,自9月份以来,美元流动性的骤然收紧导致了全球资产价格走势出现逆转,避险需求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短缺,特别是2011年三季度以来,欧洲大部分国家因为主权债务的大幅减记导致了欧洲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去杠杆压力,热钱开始从新兴市场撤离。
由于欧元区内银行的资产负债受到损伤,银行自身进行再融资也相当困难。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表示,“欧洲的许多银行目前相当缺乏流动性,借出给企业的贷款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造成贷款无法顺利回收,银行急需资金来填补自身窟窿。”
有分析人士甚至表示,全球流动性正在从泛滥走向紧缩,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正在演变为信贷危机和流动性危机,欧洲的信贷紧缩正在向全球蔓延。
各国央行释放流动性
为了缓解欧元区美元融资困境,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日前,美联储携手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将美元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并将互换协议到期时间延长至2013年2月1日。
“当前欧洲银行缺的主要是美元的流动性,在当前时点上下调该互换利率对市场的提振很明显。”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许江山表示,此次下调互换利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近几个月来欧元、美元的互换两较最近两三年的平均量下降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欧洲银行缺乏做互换的抵押物,总体而言,下调该利率对欧洲银行解决流动性困境有一定帮助,但治标不治本。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与五大央行联手下调美元互换利率,实际上是美国变相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对此,许江山表示,此次下调互换利率不能等同于QE3,但QE3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主要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进展和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
北美信托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卡斯瑞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央行政策转变的导火索,预计2012年美联储或推出QE3,欧洲央行也将更加积极地采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也会相继加入宽松政策的行列。
2011年下半年,各国央行相继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巴西央行连续3次降息;欧洲央行在上两次议息会议上连续调降利率,同时还不断放松欧洲银行抵押融资的抵押物要求;澳大利亚央行等也在近期纷纷宣布降息;我国央行在12月5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三年来首次调低。
未来全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除了欧债危机加速了全球流动性的释放外,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下行也为各国央行采取宽松政策提供了动力,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认为,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全球经济面临的国际大环境出现了较大不确定性,同时,许多国家前期的货币紧缩措施效果开始逐步显现,通胀压力得到缓解,也导致了许多国家开始放松货币调控。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美联储已经明示市场零利率将继续保持到2013年不变,而进一步实施数量宽松也在未来货币政策的考量之内,其它发达经济体也采用了类似的政策调子,欧洲央行在2012年可能仍会继续降息,随着欧债危机形势的发展,欧央行在提供市场流动性方面的作用可能进一步加大。鉴于发达经济体总体疲弱的增长态势,未来货币政策刺激仍存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全球性货币宽松、去杠杆化、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将是全球经济2012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三个特征。”许江山表示,2012年必然是全球性货币宽松的一年,但是宽松的程度可能不大,主要取决于各大经济体自身的通胀水平及通胀预期。
新政策走向 篇7
美国EB-5投资移民修正法本来已于2008年9月底到期,但政府当局临时决定将该政策延至2009年3月。EB_5美国投资移民方案是美国移民法中针对海外投资移民所设立的移民签证类别,它是美国所有移民类别中,申请核准时间最短,资格条件限制最少的一条便捷通道。根据EB-5签证规则,移民者可以依据以下任一项而取得EB-5资格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100万美元并至少雇请10位雇员在国家认可的低就业地区投资50万美元并至少雇请10位雇员在经政府批准的“地区中心”投资50万美元。
趋势分析:这一调整说明在金融危机下,美国政府更加支持和重视投资移民,危机也许会迫使当局在明年3月底后将移民政策进一步放宽。在美国内部经济增长的要求下,美国投资移民政策将可能会进一步放宽。不过随着申请人数不断增加,投资金额和申请难度的门槛也有抬高的可能。
澳大利亚:商业、技术移民配额增加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8-2009年增加了新的配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移民计划吸纳的名额将增加7.75万个,总数达19.03万。其中,技术移民名额增加至13.35万个,占最大份视澳洲最近也在移民方面给予分数上的调整:以往,如果你在当地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的话,可以加5-10分;现在,这个分数变成了加15-30分,鼓励各国留学生在澳洲完成学业以后能够继续以技术移民的身份留在澳洲。
趋势分析:澳大利亚政府预期这部分增加的移民将在今后4年期间,为澳洲带来19亿澳元的收入,足以抵消增加这些移民所需的政府服务和津贴开销14亿澳元。此外,在各国技术移民收紧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却网开一面地增加了对技术移民的配额,降低了技术移民的门槛,这对于很多想技术移民海外的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选择。
新加坡:申请材料可能网上递交
日前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有消息称,2009年开始将实行全部在网上在线递交移民申请材料并进行审批,此前的递交方式仍然沿用,将设置一段时间的调整期。
趋势分析:由于两种方式并行,所以这对前期客户递交的案子可能在交接上略有速度和效率的影响。对于新加坡投资移民来说,时间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对申请者投资金额要求比较高,资金投资渠道为新加坡风险基金和房产,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股市基金不稳定,房市走低。因此,建议可以先选择新加坡移民风险基金,该基金的主投资方向为各行业成熟企业的Pre-IPO项目。
加拿大:商业移民三大新政实施
2008年9月2日,加拿大正式实行肃清省提名(企业家类)移民项目新条例,规定“主动投资”为省提名项目必备条件。从大多数省提名计划项目本身来讲,这将有助于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提供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2008年9月17日,新移民政策“加拿大经验类”出台,政策宣布所有在加拿大毕业兼有一年本地工作经验的国际留学生,从9月18日起就可以递交永久居民的申请。
2008年11月19日,魁北克移民局发布了魁北克投资移民政策重大调整的最后版本,将使魁北克投资移民项目增加低资产条件、低管理经验和免面试等强劲优势,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申请人符合资格的范围,并对申请人文件的准备工作一再简化。该新政可能将于2009年2月2日正式实施。
2008年11月,加拿大移民局发布了详细的联邦技术移民职业清单,由于加拿大的失业率有所提升,职业清单从原来的380多个职业缩水到目前的38个。
【新政策走向】推荐阅读:
经济及政策走向10-07
健康饮食新走向07-25
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走向10-17
走向成功的新起点06-06
读《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有感10-10
新医院政策05-30
农家新政策06-02
高考新政策08-01
发展走向10-19
走向预测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