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策略

2024-08-10

对话教学策略(共11篇)

对话教学策略 篇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兴趣激发对话、以提问生成对话、以幽默推动对话、以氛围创造对话等几方面的探讨,以期探索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以兴趣激发对话,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难度较大,如果学生们一直被这种负面情绪所影响,势必会对数学学习不利.小学生都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那么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如在讲授“生活中的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以贴近儿童生活的童话故事引出话题.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且对学生们说:“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猴妈妈奖励它两个大桃子.”与此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只新鲜的桃子.这时学生聚精会神地看.借此机会,我接着讲故事:“同学们请看,小猴是不是十分开心?”随后,小猴开始“吃”桃子.

我先从盘子中“拿出”一个桃子,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这时学生们都说出了盘子中只剩下一个桃子的情况.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回答“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出”一只桃子,并且说:“小猴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不知道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在我创设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借助有趣故事情境,我将学生带入童话般的氛围之中,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二、以提问生成对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亚里士多德曾言:“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想创设一种对话氛围,必须要以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使得对话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创设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需要一种循序渐进式的问题作为引导,他们才能有动力去解开数学奥秘.

如在讲授“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笔者与学生通过十分精彩的一问一答形式,促使师生通过对话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空白的钟面,然后向学生提问:“钟表上面有什么?”学生很轻松地答道:“有数字,是1、2、3……12.”接着我问:“那老师写到钟面上,要先写什么呢?”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先写12.”我故意借此提问:“哦,那12的对面该写哪个数字呢?”学生们又给出了统一的答案“6”.

这时我给予学生鼓励:“同学们真聪明,12和6把这个钟面分成相等的几份呢?”学生说:“2份.”我接着说:“真像是切蛋糕呀,还能用其他的数来把钟面平均分一分吗?”学生说:“添上3和9就把钟面分成4份了,再添上其他的数就把钟面分成12份了.”我又提出问题:“现在钟面上面有什么呢?”很多学生都说:“看到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最后,我鼓励学生说:“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真聪明,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l、2、3……12.”通过这个对话小环节,我与学生们一问一答地认识了所学知识,认识了钟面特点,几句简短的对话解决了教学任务.可以说,提问是对话氛围产生的不竭动力,只要运用得好,学生自然会与教师沟通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以幽默推动对话,注重教师幽默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的话语风格对教学是多么重要.以往教师只注重知识是否讲授清楚,并不会过多地体会学生的感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发受到推崇.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新校园、新教室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喜欢到处看看.那么,如何让学生们的心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专心听讲,这是令很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难题.其实,教师的语言极其重要.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唤回学生的注意力.

四、以氛围创造对话,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传统数学课堂注重灌输教学,教师是中心和主体,学生只是受支配的听众,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对话,以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对话式教学具有平等性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两者的沟通、交流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营造一个良好的平等对话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当然,数学对话式课堂的生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放低姿态,俯下身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与伙伴,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创设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学生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教师还应注意那些比较内向、腼腆的学生,要多关心他们,看到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鼓励他们,从而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不能再因循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另辟蹊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不断总结对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样的对话教学方式,能够令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令小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学科,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对话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话交流既是英语学习的基本目标,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专门设计了对话教学板块,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课堂形态。但是,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看似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恰当的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对话学习效率,打造一个生动、有效的英语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创设有效的对话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对话交流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学习英语也不例外。为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自然而然的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创设英语对话的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对话学习中来,灵活的应用学习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达到交流的目的。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讲故事、表演等方式,为学生的对话学习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Unit One My classroom一节内容的“Lets talk”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事先把自己的班级教室拍成了图片,制作了课件,在上课时,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打开课件,学生一年图片就是自己的教室,非常熟悉,让学生尝试着用英语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了表达。有的说:“This is my classroom.”“There some desks and chairs.”“There some windows and doors.”“Our classroom is very big and new.”老师表扬了这些积极发言的学生。然后,在原来的图片上增加了对话的文字表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理解内容。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迅速的进入了学习状态,开始朗读对话的内容。最后,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着“介绍我们的教室”进行对话练习。学生们兴趣高涨,高效的完成了对话学习任务。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语言的应用需要特定的外界环境。特定的对话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对话的有利条件。结合对话学习的内容,精心的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从而主动的投入,高效的完成对话学习任务。

二、设计恰当的对话话题,指导学生的交流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主动的去完善英语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了提高英语对话的学习效果,老师就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围绕着英语对话教学目标,设计对话的主题和内容,并且关注对话学习的过程,纠正学生在对话练习中的错误,指导学生对话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3 My friends.的对话部分时,由于学生们都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对于“介绍好朋友”这个话题并不陌生。老师先给学生进行了一个示范,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又让几个平常爱表现的学生尝试着介绍自己的朋友,开始学生还只是能简单的说朋友的姓名、年龄、性别。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介绍学生的外貌特点、脾气性格、优点缺点等,比方说高矮胖瘦。学生们本身对于这个话题就比较感兴趣,再加上老师的一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提示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了对话学习任务。最后,老师又让学生完整的把这些对话找到自己的搭档流畅的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了对话学习的效果。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对话主题和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对话内容是调动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的重要前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从而高效的开展英语对话学习。

三、组织多样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对话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项常规内容,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练习,完成对话学习。这种一成不变的对话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让学生觉得陈旧乏味,逐渐的失去了参与对话的兴趣,影响了对话学习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还需要老师大胆创新对话学习的方式方法,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对话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对话学习效果。

四、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对话学习体验

英语对话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训练方式。对于英语口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对话学习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老师通过创新对话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积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对话学习的价值意义,感受到了学习英语对话的成就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能,强化学生的英语对话学习行为,优化对话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英语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着不可估计的重要作用。学生作为对话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才能有效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老师是对话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需要高度重视对话教学,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对话学习的条件,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立足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对话的主题内容,创新对话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高效的完成对话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娟.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3(02).

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3

一、实施对话教学的突破点是课堂提问

人类不可能是沉默的, 人类应生活在真正的对话中, 对话应是每个人平等的权利, 而不能是某些人的特权。师生交流是通过对话实现的, 结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我们应把实施对话教学的突破点放在课堂提问上。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巴西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弗莱雷也说过, “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话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是因为他看到了教育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 就是一种对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这种形式落实“对话”的精神实质。综上所述, 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使对话有成效, 课堂提问是关键。语文教师在提问时要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 学生不仅学会了回答问题,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答案提出疑问。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

二、对话教学应肯定差异, 强调多元化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垄断“话语权力”, 而对话教学则否定话语权威, 承认对于一个命题的理解可能是多元的, 甚至是无限的。这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话教学之所以肯定差异, 强调多元化, 是因为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给予学生“说自己话”的权利。对话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真理, 对话教学允许各种差异共存, 但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理解却要排除在外, 不能任由学生曲解作品的内涵, 不能让多元解读成为学生的“思想跑马场”。作为语文教师, 对于种种曲解现象要大声说“不”, 并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强调对问题的理解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 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 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

三、对话教学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博士李镇西先生说:“以任何理由反对引导, 实际上是在取消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而“指导”、“引导”就是这个首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否则就是失职。现实初中语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放弃了应承担的指导作用, 盲目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 实施对话教学并不意味着“淡化引导”。一般来说,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和桥梁, 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 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同时还应看到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 让学生以充分的自信在广阔的世界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号,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对话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场景中机动灵活地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目标, 将易发展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可以抓住师生互动的触发点, 适时适度加以引导, 因材施教, 并在变化中调整目标, 使对话教学的场面既生动活泼, 同时又有向导、有成效。

四、重视拓展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平台

在对话教学里, 教师与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结成“学习共同体”, 形成“学习型组织”,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组织中的平等成员;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 他们在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教学就是师生共同面对教学组织所面对的问题, 通过合作而解决问题。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站在一起, 主要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对立, 而是师生共同面对问题。教师仍然有帮助促进的作用, 但方式完全不一样了, 教师是在动态生成中发挥作用, 教学变成了师生平等合作的过程。教学对话往往就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的。德国学者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 多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学生通过与作者对话, 与老师对话, 与同学对话, 主动参与, 自我体验, 感悟作品的真谛。

五、对话教学应建立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上

对话教学应建立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上。“亲其师, 信其道”, 让学生“亲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信道”。对话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合作, 通过教学交往活动, 构建一种新型的深度师生关系。对话教学所需要和所追求的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共事的过程, 是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

对话教学策略 篇4

摘 要: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是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双向互动,最后共同创新学习英语的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但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由于受到教师权威或对对话教学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而使得其在实施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正是从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出发,发现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究实施策略,以求能帮助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有效实施对话教学。

关键词:对话;对话教学;初中英语课堂;实施策略

The Exploration of Dialogue Teaching’ Implementary Strategy in Junior High English Classroom

Chen Dajuan

(School of Education,SISU,Chongqing,400031)

Abstract: Dialogu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English class is to promote equal communication and bilate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in the end creating a brand-new wa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learn English.However,the implementation of it currently has been hindered by certain hostile factors,such as the teacher’s authority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it.This paper starts right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English class to find serial existing problems.Then,it begins to analyze the hidden reasons and explore some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in an effort to help our English teach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dialogue teaching.Key words: dialogue; dialogue teaching; junior high English class; implementary strategy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彻底变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建构师生平等、互动交往、积极参与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而英语教学中的交往互动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进行的。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对话及对话教学

1.1 对话

对话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对话能力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汉语词典》对对话做出的解释是:“两个人或多个人进行的谈话;两方或几方进行的接触或谈判。”此处的解释其实就是从语言学现象的角度指出了对话所需要的外在条件,即不是单个人独白而是多个人交谈。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话的涵义的理解也早就超出了语言学现象范围,而更多是体现为一种心灵或精神的平等沟通。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即平等、爱、谦恭和信任。我国教师徐洁认为对话意味着双方各自在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并且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对话意味着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其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有声、有形的交流,也可以无声、无形地交流,如心理沟通,心灵的共鸣和感应,思想的碰撞与默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对话界定为两个或多个心灵之间通过借助一定的中介进行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而形成思想碰撞,达到心灵共鸣,最后生成新观念的过程。

1.2 对话教学

对话理论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和西方早期都有先辈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就是采取的对话的方式对其弟子进行启发式教学。而西方最早采用对话方式进行的教学的当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的对话过程通常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俗称“产婆术”。

以上都还属于朴素的教学对话,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把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话时代已经来临。对话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教学艺术,还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精神。对话是一种时代精神,对话教学正是这一时代精神在教学领域的回应。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除此之外,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的语言谈话,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双方的相互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接纳、共同参与。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的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其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其对话形式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因此,我们可以把对话教学界定为教学主体通过借助一定的中介进行平等沟通、双向倾听、相互接纳,最后生成新观念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现状

2.1 “假对话”大量存在1、由“假问题”造成的“假对话”

所谓假问题就是那些不需要思考就可直接作出判断、得到答案或只要翻开书本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的无价值的低级问题。这种虽然看上去是对话的形式,但实际上并不是教学所真正需求的对话。如在学习一般疑问句的时候,师生呈现的一段对话:

T:Are you in Class 5?

S: Yes.T:Is Miss Li your math teacher?

S: No.T:Do you like your parents?

S: Yes.T:Do you like English?

S: Yes.……

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而且许多人都认为这就是对话教学。的确,这里面是存在对话,但是教师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探讨价值,是否能够唤起教师和学生进行思考。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课堂有问有答、热闹非凡,但是这只是为问而问,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展开,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对话。

2、教师霸权式的“假对话”

当前师生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牢牢的把握着话语权。虽然表面上也是有对话的形式,但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体现。例如:

T: 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entence pattern------there be,okay?

S: Ok.……

T: Is there a pen on the desk?

S: No.T: Are there two books?

S: Yes.……

仔细分析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种问答方式不是对话教学。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决定了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是回答。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问题,在课堂上抛给学生,学生只需要一一作答,对于学什么怎么学毫无思考。这是一种由戴着对话帽子的灌输方式。

3、把讨论、辩论视为对话的“假对话”

表面上看,讨论和辩论都具有“对话”的成分,但是讨论和辩论都是“对话”的方式,但是前者和后者不能完全对等。讨论一般而言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解决方案。而“对话”没有确定的主题,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解决方案,而是在平等的交流互动中达到达到心灵共鸣,最后生成新观念。辩论一般是双方基于一定的论据使一种观点力争驳倒另外一种观点。而对话没有体现输赢的性质,参与者在对话过程中只是求得心灵的解放和创新生成新的观念。

2.2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相比较以前的传统教学,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学生们说英语的机会更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但是在当前对话教学中仍然有大量的学生只是进行死记硬背的“哑巴英语”,能够对教师提问质疑的很少,敢于站在讲台上去当小老师的则是少之又少。除此外,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现象在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学生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课堂上没有较好的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还没有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因此,课堂中学生们对追求真理而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很缺乏。激发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对话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在对话教学课堂上,学生由于自身水平限制而容易偏离主题,东拉西扯,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对话,最后降低了课堂效率。或者是当学生恰好没有问题提出时,而教师又缺乏抛出话题的技巧,最终真正的对话难以维持。或者由于对话课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而使得课堂秩序掌控难度加大,加上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强,最后经常会出现课堂无纪律、无组织、学生偷懒散漫的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对话教学的效率亟待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原因分析

3.1 教师的因素

1、受传统教师权威的影响

对话教学是一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虽然披上了学生民主的外衣,骨子里的变化却很少,始终摆脱不了教师的老式权威、放不下教师的身架,让学生提问或提不同的观点时都只是装样子,骨子里还是教师第一。认为上课就是把课标要求的内容教给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包一层糖衣已经很不错。抱着传统的成才观、知识观不放。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套较为固定的模式,课堂设计非常的严密,传统的讲授式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2、对如何进行对话教学尚不明确

现阶段,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进行对话式教学却模棱两可,存在种种误区,结果导致课堂中“假对话”大量存在或把对话等同于讨论、辩论等,这样的对话、互动对于英语教学无实质意义。教育过程的基础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会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存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对话教学理论并将其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去。

3.2 学生的因素

1、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还有待加强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们习惯性的承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们基本上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在新型对话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主体意识有待加强。

2、学生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

英语在中国是作为的一门外语来学习。由于新的事物在接受起来是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的,所以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会觉得很困难,就会产生学不好的心理倾向。而这个心理倾向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对话教学中保持沉默或不愿意多说一句。

3.3 评价标准的误导

目前关于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足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过程安排是否衔接得当;板书是否工整合理。仔细分析这几个要素,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是把教师如何设计、如何展开教学作为评价标准,而把学生的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状态等抛在一边。在英语对话教学课堂上仅仅关注教师的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范围及程度、学生主动性发挥的状态。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4.1 准备策略

1、目标设定策略

(1)知识目标

对话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文本等的对话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结合。也就是说首先要落实阶段目标(一学期或一学年)和英语课程总目标的相互体现;接下来落实上下年级之间,前后单元之间,甚至是单元内部之间的层次性。

(2)技能目标

通过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培养交往沟通能力、批判能力、反思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话教学中,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对话,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与各种对象进行沟通生成新知识后,学生学会对其进行批判吸收并及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学生在日常交流对话中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促进智慧火花的碰撞,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培养对话人生态度和对话精神,使得两个或多个心灵之间可以在课堂内外都平等的进行思想碰撞、心灵共鸣,随时都能创新生成新观念。

2、话题设计策略

(1)“好话题”的特点

对话教学话题是对话教学开展的中介或中心,它不同于日常对话或谈话中的话题,而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一个好话题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第一,话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对话话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切合点,形成正迁移。第二,话题应该是不良的、开发的、真实的。这样的话题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找到成就感,形成正强化。第三,话题应该提供一个真实的情景以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合作对话,共同建构知识,最后达到自我的意义建构。

(2)话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话题。这种策略需要明确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本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话题一般就放在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讨论。

第二,根据话题的产生途径来设计对话话题。在教学准备阶段,对话话题有三种生成的途径:教师确定;学生自发生成;师生共同产生。在教师确定话题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切忌满堂讲解;在学生自发生成话题时,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中;在师生共同生成话题时,要注意合理统整。这种途径主要是通过“现行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展示问题”的过程来实现。教师和学生都课前预习课本,与课本进行对话,然后再上课时将全班分成小组进行组内和组际讨论并整理想讨论的话题,最后展示出本堂课进行讨论的话题。

4.2 过程策略

1、发起阶段策略

(1)对话情景的创设

第一,联系实际生活,将学生带入对话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熟悉的场景作为铺垫,再次基础上生成问题,然后带入对话之中进行讨论。

第二,借助多媒体展示对话情景。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呈现出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视听上共同认知,获得直观感悟,直接进入对话情景中。

第三,借助肢体语言进入对话情景。教师在进行肢体教学时,实际上也就是肢体语言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当学生读懂了教师的肢体意思时,师生之间也就进行了互动从而顺利地进入对话情景之中。

(2)对话话题的引入

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心,而话题的合理引入则成为重中之重。在引入话题时,应注意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站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直观地抛出对话话题。

2、对话阶段策略

进入对话阶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时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造成教师主导的霸权式对话。第二,师生共同把握好对话的节奏和进度,保证对话教学的效率。第三,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对话,提高学生对话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4.3 评价策略

1、由对教师的单向评价转向对师生的双向评价。

以前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围绕教师如何开展教学进行的,而现在对话教学的评价则要兼顾师生两方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维度。也就是说要评价对话教学则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三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

2、由定量的单方面评价转向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

以前对教学的评价大多数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通过对分数的分析来反映教学效果,而对对话教学进行评价时应结合定性评价的方式,分别描述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习事实来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设计学生随堂记录卡等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行为记录表、教师档案袋等方式全面真实地进行评价。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在对对话教学进行评价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比如田野观察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法、档案袋法等。结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他的首要作用就是用来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平等沟通,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作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回应,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而当前许多教师对于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对话教学还不甚明了,因此找到实施策略是当下的重点和难点,期望本文能在解决此问题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图书馆,1998: 318

[2]刘杰.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文史版),1996(3)

[3]黄志成 王俊.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4]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5]洪发林.主体性课堂的新视角―刍议对话教学[J].教育论坛,2005(10)

[6]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7]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教育工作平台

[8]迟艳杰.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

[9]梁晓灵.高中地理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10]伍元义.对话理论及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1]李海燕.初中生物对话式教学模式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12]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6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篇5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对话教学

就目前语文教学而言,阅读可以积极发散学生的思维,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及人生观。而通过对话这种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且感受到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通过这种对话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也愿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进行教学,而教学中的阅读行为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世界,通过他人的人生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同时新形势下的阅读课程也給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陶冶情操,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缩小对话代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往往对于文章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感觉,也没有兴趣进行阅读,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文本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实质。因此,要想使得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缩小与文本之间的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内涵。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对话的方式,才能避免对话策略中师生对话停留在浅层次的“假对话”问题。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文本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外,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使得学生可以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时,对于母爱的切入就是缩小阅读张力最好的契入点,要知道关于母爱的体验是学生都拥有的,并且也能体验到作者所感,此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缩小课堂对话代沟的最好的方式。

三、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与课本进行对话,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而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章进行对话,需要教师先要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双向的,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文章内容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得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且,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阅读,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会到新的意义。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与文章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思绪的起伏。对于这篇文章,作者的思绪主要变化由不静到求静,再由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而从空间上看,却又是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之后,感受文本主旨,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得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想远离现实却不能的复杂心情。对于文本的学习,只有完全理解了文章主旨和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才能算是成功地学习了文章。而使学生更好地与文章进行对话。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运用对话教学,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更愿意进行阅读。

四、注重多样性的阅读课堂对话

阅读课堂对话教学是一种多重教学网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等等进行对话,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通过对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阅读、感受、体会,然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再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看到文章的同时,沉醉于文章内容,然后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体察感悟到哲理,与作者产生深层次的共鸣。

语文学科教育对于高中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是语文教学是否有所成效的关键,运用对话教学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有效的文本对话教学策略 篇6

一精心设计指导, 教给探究文本的方法

1. 围绕矛盾处质疑

质疑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 学会“于何处质疑”和“怎样质疑”, 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石, 又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动力。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 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 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 两腮通红, 嘴角还带着微笑。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学生纷纷提出, “这里前后矛盾。被冻死是一件悲惨的事, 可小女孩还带着微笑, 这分明很快乐。”再问:“真的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探究文本, 获取答案, 明白这是一种实悲的写法, 更有表达效果。

2. 抓住关键词句探究

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 层层推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教学《炮手》一课, 我让学生细读文本,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 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 (1) 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 通过比较, 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 (2)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 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 (3) 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炮手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 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 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 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样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二开放阅读课堂, 拓展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1.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要想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多读文本。循序渐进地提出学习要求: (1) 初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精读。在老师讲解点拨的基础上, 学生进一步思考, 抓住重点词句, 突破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 品读、感悟。通过朗读,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这样, 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 再到美读鉴赏, 学生始终以读为本, 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

2.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要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 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相信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在课堂上, 不能一味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 应踏踏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自读自悟, 独立解决问题。

三营造愉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要培养这种精神, 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给了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 保证了阅读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学生们纷纷举手, “我喜欢第二自然段, 因为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杨梅的生长特点”;“我喜欢四、五、六自然段, 因为这个自然段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悟了文章的内涵, 领略了文章的语言美。

四激发审美热情, 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 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之初, 我便激情满怀地说:“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 而且美丽多姿。同学们知道我国东北美丽的小兴安岭吗?你们想知道它美在哪儿吗?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后, 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学生们兴趣盎然, 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 要运用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 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 是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可见, 语文教学中真正的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呢?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阅读课堂的对话教学策略 篇7

一、潜心涵泳,在对话中感悟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感悟应是先感后悟,只有对文本有了感知,才会有所悟,这是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重感悟,然而现在太多的课堂一味追求“悟”,课堂上追求小手如林的热闹“对话”,忽视了相关的经验积累和留给“感”的时间,导致浅层次的表面感知,急功近利,效率低下。

阅读教学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文,静心默思,潜心涵泳。只有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深入地与作者亲密接触,结合已有的阅读积累用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才能历历在目,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心境,真正地领悟课文内涵。对课文的感悟是在阅读中逐步深化的,让学生在潜心涵泳中反复揣摩、比较、品味,才能深刻而独特,对话才能深入而富有见地。

《向往奥运》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饱含了肖复兴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体育情结。“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这是作者几十年的奥运情怀以及对奥运的深深期许。这些发自作者内心的感受却又是含义深刻颇难读懂的,理解它单靠教师的背景介绍、内容分析远远达不到与作者心与心的沟通。为此,我在事先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知识和中国两次申奥资料的基础上,重视留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感悟时间。首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引导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作些适当补充;接着再引导学生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探讨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对奥运的向往。这种引导让学生沉浸在字里行间潜心涵泳,促进了学生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的感悟,在体验奥运中憧憬奥运。

二、交流讨论,在对话中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对话是其基本特征。学生充分的阅读感知是学生与文本、与编者近距离的情感沟通,是课堂阅读教学认知活动中的初次对话,这是学生生命个体的单个感悟,它具有独立、零碎、困惑的特点。它需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等对话方式把诸多的个体感知融合成对文本、对作者整体、系统的把握,达到知识的内化,认知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敢于表达、善于思考的自由活泼、互动对话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情境中对个体的感知进行交流、整合、创新,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阅读《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作者的爸爸真傻,儿子钓到了那么大的鲈鱼却叫他放回湖去。一言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听后发表了许多“高见”:他是很傻,划火柴的夜晚有谁会知道自己是何时钓到的鱼呢?更何况距离捕捞开放日只有两个小时;他自己钓不到,却叫儿子放回去,那是他怕没面子;一次我捡到钱想交还失主,我爸爸叫我别还,说可以用它帮我买许多我喜欢的东西……作者的爸爸真的“傻”吗?听了孩子们的七嘴八舌,教师不能去责怪,这是现代独生子女们对课文浅层次阅读后未经咀嚼的初步体会。他们的这种认知来源于周围社会环境教给他们的道德判断,我们无可指责,何况作者当初还不也是由“请求”到“乞求”再到“无可奈何”地放回那条漂亮的大鲈鱼的?

对此,我并不急于发表评论,而是引导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到文中去寻找父亲到底做得对不对的答案,弄清楚放回鲈鱼是为了遵守捕捞鲈鱼的规定。然后,我引导学生由作者34年后成了“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去讨论当年父亲的告诫到底对作者有什么影响,促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立、零碎的单个感悟在合作对话中得到整合,从而最终明白了父亲当初的告诫是多么及时,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给了作者巨大的遵守道德规范的勇气和力量。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遵守道德规范的“傻”精神。

三、鼓励质疑,在对话中探究

质疑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方式,儿童时代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时期,如何保护他们的这种好奇精神,进而引导他们去学会质疑、解疑,是阅读课堂的重要任务。交流是对话的基本形式,探究却是对话的深层需要。要真正感悟文章内涵就必须克服表面的浮光掠影,真正深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索,大胆质疑,敢疑敢问,进而执疑求解,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可贵的探究精神。

教学《捞铁牛》,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数一数打捞铁牛的人有几个,身体姿势怎样,想想他们的神态以及他们会说些什么。这只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学生大多能做到。这时老师又问:“从这篇课文及插图上你还想到了什么?”经过一番观察与思考,有一学生提出:“怀丙和尚为了捞铁牛不注意保护环境,要往母亲河里倒几百吨的泥沙。”是呀,环保在现在可是头等大事,为了捞铁牛而向河里倾倒泥沙绝对是不允许的,那怎么办呢?于是许多学生围绕怎么从河里捞出铁牛议论开了。撇除现代的装备与技术能力,其实能供选择的方法也并不太多。于是有学生想出了可以改进怀丙和尚的方法,把泥沙换成人,在两艘大船的旁边准备几只空船,绑好铁牛后让人走到空船上,照样是利用两艘大船的浮力捞出铁牛,既简便又环保。因为发言的自由,在愉悦的对话活动中,学生大胆发现,敢于表白,在与文本、与插图、与教师、与科技的对话中不断把探究引向深入,从而又引出了捞铁牛在古代、现代的不同方法,创新品质得到了提升,环保意识也引入了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

四、实践延伸,在对话中拓展

和谐的社会需要生命个体的和谐发展,教育的主体——学生,是鲜活富有个性的,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也并非是僵化的。翻开小语教材,《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向我们介绍了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海豚救人》引导我们去了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放弃射门》教我们认识人性中利与善孰轻孰重;《草船借箭》牵引我们去阅读古代文学名著……每一篇文章在介绍文本本身蕴含的知识的同时,更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求知的大门,引领孩子们去探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内外相衔接的阅读实践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课文编排多有单元主题,为此围绕单元主题,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课文例子适当地为课堂安排延伸性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对话中提升语文能力。我们只要记住:与教材的对话是一座桥梁,目的是由此延伸出发,到图书室、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与书、与万物、与生活、与心灵寻求更为广泛的对话,从而拓展对话的领域,定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如何落实语文课标的“对话”精神,确实改变教师主导,优生主演,其余大多数学生作配角的阅读课堂现状,应该加强“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阅读课堂的对话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潜心涵泳中感悟,在交流讨论中合作,在质疑求解中探究,在实践延伸中拓展。

语文对话教学问题及策略 篇8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 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 是追求创造性、个性化的教学, 以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为特征。语文对话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封闭性、互动不足、情感交流缺少等问题, 其“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并且得到积极应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也出现一些问题: (1)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主体性、控制性过强,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师生缺少真正互动; (2) 偏重于“对话”的形式, 减少了对文本的体验、钻研; (3) 将对话教学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 弱化了“探究性、合作性”的特点, 忽略了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

针对上述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语文对话教学的优势, 笔者认为有以下对策:

一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教师的眼里, 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 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 其心态才是开放的, 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 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二是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 走进真正文本。

在语文对话教学过程中, 虽然强调了教师与学生采用对话的方式, 但是其对话中心还是不能离开文本。文本是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是师生对话的平台, 脱离文本的对话是不切实际的泛泛而谈。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 通过对话去理解文本, 发展文本。允许有不同的感悟、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对话, 继续深入进行探究。语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比如教学《黄河颂》一文, 教师通过与文本的深入交流, 感悟出作者那份对祖国的爱。老师心中首先拥有了一份感动。教师通过饱含感情的语音、语调, 通过情境的创设, 然后联系写作背景将学生一步步引入文本深处,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情感上的真切体验, 并被文本所打动, 这才是以情传情、以心会心。如教学杜甫的《石壕吏》, 有的教师就杜甫如何抨击统治者, 怎样同情人民以及冷静客观地叙述大作文章。仔细想来,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没进入文本, 更没有走进杜甫的心灵世界。要知道杜甫既热爱人民也热爱国家, 在他的好几组诗中, 都有鼓励和赞扬人民去服役平判的意思。此时杜甫有着深刻的内心矛盾;同情人民的痛苦, 又希望人民积极投入到平叛的战争中来。所以在诗中诗人没有言说, 触摸不到杜甫心中深深的痛, 即使分析得再细致, 也只是和文本浅层次对话。所以作为主体的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三是营造一个互动、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但上课时不可拘泥于原来设定的程式。如果一味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 急着走过场, 则很难在学生中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教学设计的前提下, 上课进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星, 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 并予以引燃, 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 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营造一个互动、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时间, 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 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的凸现, 个性的张扬, 创造性的释放, 这才是给予教者最为丰厚的回报。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它不该是简单的、干巴巴的内容介绍。带领学生学习《孔乙己》时, 我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 然而, 读了孔乙己的悲剧, 眼泪常向肚里流, 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连续制造了几个悬念, 学生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 沉浸到这篇含蓄、深沉的文章中。

对话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对话,优化对话

苏辙在《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中说道:“两汉之间经各有师,师各有说,异师殊说,相攻如仇。”传统教学的对话,教师君临天下,其话语具有绝对的权力色彩。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情感互动几乎成了语文界的口头禅,但静心一想,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因为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科价值的实现。走向对话,是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所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对话,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以求建立起共同参与、真诚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分享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一、我国目前课堂教学对话的弊端

1. 对话重心知识化。

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限于现实的束缚,而过分重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导致对话的重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重和取舍。

2. 对话结构程式化。

语文备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把说什么、问什么、有哪几个学生回答、怎样回答等问题都预先设计好了,貌似对话,实则独白。

3. 对话内容教条化。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是先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课堂上的对话基本都是教材、教参设计好的,教师只是依案问答,也就谈不上创新、改造、生成。

4. 对话方式静态化。

很多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回答,轻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徒具对话的形式,没有思维的空间与时间,更无情感、心灵的碰撞。

二、课堂教学对话的优化策略

1. 导学探究,走入文本

导学案是初中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了“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导学案”的较多优势。因此,教师应精心编制、合理使用好学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能力。

例如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一文,我编制的导学案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

②相关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作品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构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③学习内容: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化解成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④随堂练习:如文中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分别说出在车站送别过程中父亲说的四句话的具体含义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⑤拓展延伸:写一篇自己和父母之间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在下节课堂上一起分享。

2. 先学质疑,激情入境

先学质疑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学文章之后,提出问题的一类教学方式,其中最核心的环节便是提问的环节。由于学生对文章的自学程度不同,往往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能把握到文章中心思想,导致提问的无效性和片面性,也就谈不上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因此,先学质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寻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设计如下:

①反复朗读,在理解中提问:文章思路清晰,安排有序,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是百读不厌的佳作。因此,我让学生首先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如: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等?

②知识整合,在同类中思考:引导学生对比朱自清的《春》进行思考,如:两篇文章在语句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相似点?同是借景抒情,有什么异同?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把握课文。

③开拓思路,在想象中探求: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交流讨讨,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有效引导,整体感知

对话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等教学情境,一步一步达到求知解惑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和古诗词,应该用相当的时间来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体验,帮助学生领略其中不同的韵味和丰富的哲理,从而提高多重对话能力。

例如高尔基《海燕》一文,教师可以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整体感知课文,才能真正体会“海燕”的艺术形象。再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逐步在想象的画面中理解到诗词所散发出来的内涵,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总之,对话教学是双向、共振的。我们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发出真实声音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对话,才能起到交流的效应,达到沟通的效果,否则现场再热闹,那也只是表演。

参考文献

[1]刘延金,林莎.关于课堂教学对话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23

[2]钟一娜.课堂教学对话实效性攻略[J].教学月刊,2011,11: 34-36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之对话教学策略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对话教学 策略

英语是初中教学阶段中的重要语言类学科,它是帮助学生奠定外语基础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方式一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点为主,极其缺乏自主探究和师生交流过程,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话教学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新型教学策略,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初中英语教师要深入贯彻对教学理念,开发对话教学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对话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每一教学环节

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状况来看,英语教师们总是局限于“哑巴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不能够把握英语课程教学本质而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们只能够学会书面英语,而口头交际能力较差。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下,教师们一定要在英语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以此让他们能够保持听、说、读、写能力共同发展,便于他们成长为综合素质型人才。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将对话教学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才能够让他们长期保持英语对话习惯,以此提升他们的口语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单词、reading、grammar等教学过程中,我都不时地向学生们进行提问,引导他们用英语语言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使他们逐渐熟悉英语对话氛围,逐渐对英语问答对话提起兴趣,扫除心理语言障碍。学生们在此教学策略的驱使下,不论在学习英语教科书的那一部分内容时都能够进行口语练习,实现英语对话思维体系的完善。

二、开展教师主导型对话课堂

初中生在经过小学英语学习的熏陶后,对英语语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在对话教学型英语课堂中,他们并不能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快速掌握课堂学习重点内容。对于对话型初中英语课堂而言,英语教师始终是对话模式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承担对话引导的责任,帮助学生融入对话氛围,提高对话实践能力。开展教师主导型对话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融入对话氛围,还要为对话教学课堂创设具体、生动的对话情境,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真实化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流,提升语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图画和视频等途径进行情境渲染,提升学生们的对话主动性,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对话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们展示了各色各样的袜子,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真实化的买卖市场,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口语对话,对话以“买袜子”为主题,让学生们就价格进行对话探讨,充分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在学生们进行小组对话训练缓冲后,我再和学生们进行充分交流,我提问:“What color of the socks do you like best?学生们回答:“My favouriate colour is blue.”接着“these are blue socks , each pair sell 12 dollars.”“OK,I will buy one pair.”在此对话模式下,学生们不仅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对话自信心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组织合作多元提问对话活动

1.思维引导型提问。如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就是合作教学,学生们所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就是合作学习,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组织合作多元提问对话活动,多对学生们提问思维引导型问题,让其能够根据思维引导型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和对话交流,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对话思维反应能力。合理、灵活的思维引导型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和对话交流积极性,教师们也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思维动态进行教学调整。合作多元型提问策略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思维发展和对话能力进行分层提问,使得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潜在对话教学价值和教学作用。教师还要顾及到整体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思维引导型提问的同时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对话思维都得到发展和完善。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Id like some noodles?》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们采取了思维引导性的合作多元提问对话教学策略,就本单元“noodles”的主题为中心,从面条的发展来源、形态、味道等各方面对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进行拓展,让学生们能够在对话时不仅训练语言对话能力,还能够在客观思维等方面获得挖掘与发散。学生们在对话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说:“I like this type of English class”,学生们的英语思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逐渐融入思维引导型的对话课堂中。同时,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对学生们的对话状态进行了及时评价,大多采用鼓励性语言保持他们的对话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长期保持这样学习状态,提高对话能力。

2.以学生为对话主体。教师要在对话情境的创设中保持学生们的对话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享有对话交谈机会与空间,并进一步使得学生们能够针对提问进行思考与反思,获得对话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双重提升。

结语:对话教学是新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积极开拓对话空间,提升对话教学策略的层次性、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初中英语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初中英语的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教学,主体地位,问题情境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主体 (师生) 和创作主体 (文本背后的作者) 的对话过程。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 深入文本, 与文本 (作者) 对话, 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将“理解”汇拢、交流, 对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 教师和学生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理解能力, 从而指向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对话教学。以此为基础, 可建立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 称之为“对话式”阅读教学。

二、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1. 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提出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是语文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 重知识、轻体验, 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

2. 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变革。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来说, 它带来的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它启发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语文教学。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独白式”教学相对立的。“独白式”教学实质上就是“知识专制”, 教师似乎是把知识传授作为工作的主要的任务, 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 知识成了中心, 而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师生关系被定位为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 这种定位使教师自以为凛然不可侵犯, 使学生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 最终阻断了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 也扼杀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

3.“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重构。

“对话式”阅读教学重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种尊卑关系, 而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关系, 是一种共同探究、合作的关系。在教学中, 师生双方都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人而相遇与交往, 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教师要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 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 接受自己的权威。

三、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1.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对话。

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师生共同的话题, 吸引师生产生对话与交流的愿望, 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 围绕共同的“话题”, 彼此敞开心扉, 在真诚的对话中研究知识。

话题确立得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 进而影响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持续、发展下去。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置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要具有开放性, 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 从文学的角度, 用点评的方法, 通过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 来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 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在教师示范点评后, 要求学生就王熙凤这一形象进行点评。学生分组后, 先认真阅读, 理解文本, 在书本上圈圈点点, 写出自己的点评。然后组内互相交流点评内容。各小组活动积极, 交流热烈。由各组代表上台发言,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点评内容。这一话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 使他们在充沛的情感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在自主开放式的点评学习中, 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作者对话, 在逐步深入的鉴赏中不断获得审美享受, 直至下课, 学生仍陶醉在未绝的余音中。

问题是学生探索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学生间不同的见解激发讨论, 深化他们的思维, 开启他们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精心设计适当的对话话题。

作为组织者、策动者、引导者, 教师在对话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内, 教师要帮助并促成学生实现对教材文本的再认识, 必须选取对话的话题, 并且要对对话的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这一切努力都必然集中体现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将使阅读主体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 激发起主体对话的兴趣及热情, 最终实现精神沟通、意义分享的预期结果。因此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 进而影响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下去。

3. 打破评价标准的唯一化, 允许多种观点的融合与共存。

建构主义理论和解释学观点都认为, 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 所以对世界的理解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阅读教学由于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使得在评价标准上, 更不存在唯一正确的一元理解, 而是多元理解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允许和理解其个性化观点, 鼓励和保护其创造意识。反映到教学评价上, 就应打破评价标准的唯一化, 而容许观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对话是阅读的本质, 同时是有效教学交往的根本方式, 因此而建立起来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是建立在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间彼此的精神敞开而达到心智启迪、灵魂交融目的这一基础上的阅读教学形态。

参考文献

[1]罗志强.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原则[J].现代语文 (理论研究版) , 2005, (4) .

[2]汤叶.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时代, 2006, (11) .

[3]肖梦华.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 2007, (4) .

上一篇:文化过滤下一篇:程序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