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2024-10-21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共5篇)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篇1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 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实施精神病症状控制的过程中, 会对患者的躯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较易导致患者出现过度镇静, 同时对患者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以及运动系统产生系列的影响[1]。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如果未研究有效方法加以系统治疗, 会对患者的自身带来严重痛苦。为了对精神分裂症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疾病诊疗情况进行分析, 该文主要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92例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对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92例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 女35例;年龄范围为22~71岁, 平均年龄为 (30.2±5.5) 岁。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全部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针对该研究的9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部分患者通过相关专科确诊;在住院过程中对合并出现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 通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最终有效确诊[2]。

1.3 统计方法

对于所有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临床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展开具体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通过χ2检验以%形式表示,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分布情况

对表1数据进行观察发现,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合并出现慢性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 并且涉及到多专科以及多系统, 但是主要体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骨退行性慢性疾病等。对于各系统以及各专科的疾病, 均可能出现程度有所不同临床症状表现。见表1。

2.2 精神障碍分类情况

对表2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临床存在较高概率合并出现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 并且疾病程度表现有所不同, 当患者患有的躯体疾病较轻时, 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在患者患有的躯体疾病较为严重时, 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幻觉妄想, 进而导致精神病性症状加重的现象。在疾病缓慢发展的过程中, 患者较易出现意识障碍的现象。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意识障碍症状。对于精神障碍患者, 在疾病的早期, 较易表现出兴奋、抑郁、焦虑以及激惹的现象。在疾病的后期则主要体现为人格改变、出现了淡漠迟钝以及出现了智能障碍的现象。对此针对精神障碍加以明确区分, 对于患者躯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精神疾病, 其在发病机制方面还不是特别的明确。从年龄上来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 多数是在青年、壮年时期发病, 表现为缓慢发病、亚急性发病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发现, 患者会表现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 并且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等等, 均表现为严重的不协调[3]。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 意识保持在清楚状态, 智能也比较正常。但有很多的严重患者, 出现了认知功能的损害。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心理影响均是比较突出的, 病程表现出迁延的特点, 多数患者为反复发作、加重、恶化的情况[4,5,6,7]。

相对于其他的患者而言, 精神分裂症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还必须充分注意慢性躯体疾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 慢性躯体疾病的病程比较长, 对患者的身体素质构成威胁, 患者不能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 慢性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与精神分裂症共同作用, 导致患者的心理崩溃, 加重病情。日后, 在精神分裂症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的诊疗工作中, 需从慢性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两个角度出发,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稳定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减少躯体疾病的影响, 提升身心素质, 帮助患者尽快的摆脱疾病的折磨。同王存民[8]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的研究结论。在其研究中, 对于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最终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达到了20例, 疾病发病率达到了11.11%;而该研究中,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合并出现慢性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 并且涉及到多专科以及多系统, 20例患者合并出现了高血压的情况, 所占比例达到21.74%;其研究有效方法加以干预后, 最终获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 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长时间住院, 最终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加以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后, 会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最终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加以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92例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疾病分布以及精神障碍分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合并出现慢性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 并且涉及到多专科以及多系统, 20例患者合并出现了高血压的情况, 所占比例达到21.74%;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首先针对精神分裂症需要进行有效处理, 与此同时针对患者合并出现的躯体疾病需要研究有效方法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防止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慢性躯体疾病,临床诊疗

参考文献

[1]刘海燕.中医科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现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4:566-569.

[2]王静.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5) :11-12, 75.

[3]孙振晓, 刘化学, 李焕军.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一例[J].精神医学杂志, 2015 (7) :461-463.

[4]罗毅, 诸秉根, 杨灿, 等.湖北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 (10) :51-54, 65.

[5]杨玉清, 盛嘉玲, 陈俊.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共病躯体疾病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 (11) :4-7.

[6]汤家一, 姚坚, 周颖, 等.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6 (2) :37-39.

[7]蔡红云.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病患者规范化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11) :1348-1350.

[8]王存民.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5 (3) :122-123.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例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范围46-75岁,平均年龄为(60.4±4.9)岁。15例患者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5例,心境障碍患者6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4例。将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人,观察组7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方法为:(1)术前护理: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房窗户加锁。护理人员对病房进行温馨布置,配置电视,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影视及音乐节目,给患者创造家一般的居住环境,使其保持愉悦心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检查,确保病房内无锐器、易燃易爆类物品存在。强化服药监督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发药后看护其服下,检查其口腔,确认后才能离开。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服用抗精神疾病类药物的反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仔细记录,立即汇报医生,以便合理使用麻醉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告知其即将进行的手术,为患者讲解手术的一般过程及术前准备事项,使患者逐渐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友好地交流,为患者答疑解惑,对患者进行安抚、鼓励,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2)术中护理: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服务。一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观察和处理,该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使患者获得可以依赖的感觉,防止其发生的异常行为干扰手术的进行。(3)术后护理: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人员陪伴在患者身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注意加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在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亲切慰问,询问患者有何不适的感觉,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进行情况,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此外,护理人员每半小时对患者进行巡视一次,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防止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并对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及早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控制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如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许多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2,3]。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较常人而言生活能力较差,常会发生跌倒、摔伤等躯体性疾病,一些躯体性疾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然而,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缺乏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情绪波动较大,让人难以捉摸,这给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目标。所以,对于一些护理难度较大的情况,如精神障碍性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与常人较为不同,对护理配合能力差,其反复出现的精神症状也对围手术期护理极为不利,所以在躯体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难度也就相应增大。本研究在患者术前采用了病房环境安全护理、强化服药监督护理、心理护理,病房的安全护理是患者安全的保障,温馨病房环境的设置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愉悦心情,利于即将进行的手术。强化服药监督护理可确保患者精神药物的有效服用,控制疾病症状,为手术做好准备。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术中护理过程中,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与患者交流,这可以使患者具有安全感和可依赖感,对缓解患者对病房患者的恐惧非常重要,这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术后护理中,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人员仔细看护、监测其生命体征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另外,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及早用药,可以控制其病情,利于其术后康复。

本研究对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安全护理,结果发现: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安全护理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及85.7%。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安全护理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本研究说明,安全护理的应用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例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人,观察组7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及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 安全护理应用于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围术期,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邱堂威,朱杰,张富勤.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560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24-1525.

[2]张雅珍.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54-56.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篇3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临床观察

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 有着治疗周期长, 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 精神病患者各种功能衰退, 部分患者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缺乏主诉或无法主诉, 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因此临床护理中认真、周密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可发现许多躯体疾病的先兆, 给医师提供一手资料, 早治疗、早处理可预防或缓解躯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杜绝意外的发生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现将5例患有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病例

1.1 例1:

患者男性, 27岁, 中专文化, 无业, 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 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兴奋冲动, 好打扮间歇发作7年。口服药:碳酸锂片、奥氮平片、托吡酯片。2015年2月11日巡视班护士于10:00巡视病房 (15 min巡视1次) 患者坐在病友床上与病友聊天, 见患者不时的用手抓挠后背, 护士问其为何抓挠?患者称:“我背后有点痒。”叫患者解开衣服看一下, 患者不配合, 称:“没事, 我背后有点痒, 抓挠一下, 没关系, 你要是背后痒, 也会这样抓挠, 走开, 没事”。再次要求患者解开衣服查看一下, 患者瞪大眼睛有点生气的说:“看什么看, 你是女人, 怎么能看男人的裸体, 走开”。患者百般不配合, 不愿意解开衣服查看, 予心理疏导, 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患者才勉强同意解开衣服, 见患者躯干部有散在的红色皮疹, 约十来个, 有的皮疹高出皮肤表面, 有一两个皮疹有水疱, 立即报告医师, 后按医嘱予隔离至单间, 并请皮肤科会诊, 结果诊断为:水痘。医嘱: (1) 炉甘石洗剂外涂皮肤患处, 防瘙痒。 (2) 药物口服治疗。 (3) 传染病隔离, 按院感、传染病的护理要求, 采取呼吸道、接触隔离法: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接近患者时应戴口鼻罩、帽子, 必要时穿隔离衣。病室空气每日消毒一次 (用紫外线每次45 min) ,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应消毒后倒入下水道或焚烧。患者如需往其他科室进行检查, 应戴口鼻罩。患者之间不得相应传阅书报、杂志、玩具或用具。为患者换药及进行护理时应戴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1]。因患者隔离至单间, 特别地予以心理疏导, 消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 并予相关疾病知识等宣教, 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能配合, 2月26日痊愈, 即解除隔离, 杜绝水痘病毒在病房内造成交叉感染。

1.2 例2:

患者男性, 43岁, 初中文化, 未婚, 无业。于2007年4月入院, 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凭空闻声、自笑、毁物、伤人。口服药:利培酮片、丙戊酸钠片、奋乃静片口服。2015年5月14日晨间护理时发现患者的床上中部有些许白色的皮屑, 立即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患者哈哈大笑, 自顾自的自语, 自笑, 对答不切题, 注意力不集中, 对护士问话不予理睬, 几次转身要走, 无法沟通, 在同事的共同协助下解开患者的上衣, 查体未见异常, 解下患者的裤子, 仔细、认真查看患者的下腹部、臀部, 结果发现患者的会阴部、阴茎下方, 有一片环形的红色小丘疹, 直径约6 cm, 丘疹表面覆盖着鳞屑, 大部分已脱落, 立即报告医师, 医嘱予刮取鳞屑进行镜检, 直接镜检结果为阳性 (有发现菌丝或孢子阳性) , 即请皮肤科会诊, 诊断为:股癣。医嘱予对症处理: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涂、传染病隔离。按医院感染要求采取直接接触隔离法: (1) 不同病种应分室收住。 (2) 接触患者时应戴口鼻罩、帽子, 必要时穿隔离衣, 护理不同病种的患者时需更换隔离衣。 (3) 为患者换药及进行护理时应戴手套。 (4) 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1]。 (5) 病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每次45分钟等等。因患者隔离至单间, 特别地予以心理疏导, 消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 并予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如告诉患者股癣大多是直接接触方式传染, 经手搔抓后, 病菌也可被带到其他部位生长, 对于本病的预防应该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措施。更重要的是要使局部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生长, 阴股部经常潮湿是股癣发病的条件之一, 临床上也发现体胖者比体瘦者易患此病, 因此洗澡后在局部撒些爽身粉或脚气粉, 平时穿的内裤也不要过紧过厚, 应利于通风透气等等[2], 通过反复宣教, 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能配合, 6月16日痊愈, 即解除隔离, 成功地避免了一起股癣在病房内扩散或交叉感染。

1.3 例3:

患者女性, 76岁, 小学文化, 丧偶, 退休工人, 于2006年4月4日入院, 诊断: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 结节型甲状腺肿。主诉:睡眠差、疑人害, 行为紊乱, 反复发作46年。口服药:氯氮平, 利培酮, 甲状腺素片口服。2007年11月30日14:30, 接班时患者仍卧床休息, 交班护士称患者近2日表现较之前安静许多, 之前自语、自笑, 双手乱比划, 唱歌等症状消失, 表现少语, 多卧于床上, 问之不答, 面色稍青, 外观疲乏, 予测BP 120/120 mm Hg、T 36.5℃、P 72、R 21, 即报告医师, 医嘱急查心电图, 结果是正常, 把患者唤醒, 反复、多次询问, 患者称有点累、乏力, 想睡觉, 看护士脸时好像有很多人在眼前晃, 头晕, 予扶起来上厕所, 见患者走路不稳, 走路蹒跚, 且患者近2日大便较干硬, 不易排出等。考虑是氯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 立即报告医师, 医嘱予氯氮平减量, 加强防跌伤的措施, 如专人看护, 加高床栏保护, 因此防范其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摔倒、药量中毒等意外发生, 通过治疗及对症护理, 1周后症状消失。

1.4 例4:

患者女性, 62岁, 小学文化, 已婚, 农民, 于2005年2月25日入院, 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诉:乱语, 行为诡异21年, 再发2个月。主要治疗:氟哌啶醇针+东莨胆碱针IM, 利培酮片、氯硝西半片口服。2005年2月25日患者第2次入住本院老年科表现时安静、时胡言乱语, 双手乱比划, 每天下午拿一个杯子跟在护士后面要开水喝, 15:28护士长上班时未见到患者拿着杯子要水喝, 即巡视病房, 发现患者躺床不动, 立即上前查看, 呼唤患者, 患者没应答, 呈嗜睡状态, 脸上表情稍显痛苦, 微微皱着眉, 四肢肌张力较低, 反应力差, 瞳孔4 mm。立即报告医师, 主管医师查体后请示主任, 立即予转院, 在综合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予相应治疗后痊愈。

1.5 例5:

患者女性, 60岁, 小学文化, 已婚, 退休, 患者于2013年6月26日入院, 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 病情复发再次入住本院。主诉:间接性多疑、易怒、凭空闻声29年, 再发6年, 目前为患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和2型糖尿病。主要治疗:氟哌啶醇针十东莨胆碱针IM, 喹硫平片、丙戊酸钠片口服。2013年7月14日17:30接班时, 患者卧床睡觉, 肚子上盖着被子, 巡班护士 (是一年轻刚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的护士) 称患者近2天表现困倦明显, 大部分时间躺床睡觉, 难以唤醒, 三餐饮食均唤醒后再喂食, 量比正常减少一半, 小便正常, 大便2天未解, 已报告医师, 责任医师称考虑是药物过度镇静可能。晚上21:00的氟哌啶醇、东莨胆碱针剂停止肌内注射, 问是否有查体、检查腹部?巡班护士称医师有来看过, 嘱继续观察睡眠情况和病情变化, 而且患者一直盖着被子睡觉, 表现安静, 二便也没有明显异常, 未曾查体、检查腹部等, 考虑患者一直睡觉, 大便2天未解, 即仔细查体, 见患者呼气时痰鸣音明显, 翻开被子看患者的腹部, 见患者腹胀明显, 叩之呈鼓音, 按压腹部患者有痛苦表情[3,4,5], 即报告医师, 17:30按医嘱予吸痰一次, 吸出褐色痰液约15 m L, 再次报告值班医师, 立即予抽血检查血液, 生化全套, 血常规示:白细胞15.4×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84.8%,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14×109/L余正常, 急诊全套大致正常, 18:00急查腹部平片示: (1) 小肠不全肠梗阻; (2) 肠管较多粪便样内容物。值班医师请示二线医师并请外科会诊, 综合考虑为:患者胃肠梗阻伴胃出血可能性极大, 属外科急腹诊。建议其转综合医院治疗。随即告知家属, 联系综合医院, 及时把患者转出治疗, 综合医院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杜绝了一起肠梗阻可能造成的意外事件。

2 临床观察方法及经验

2.1 平常很兴奋的、话多、动作多, 突然安静下来, 卧床休息的患者要格外注意。

2.2 平常习惯性做的事突然不做了, 如每天下午拿着杯子要护士倒水喝, 患者突然不喝水, 且卧床一下午不动。

2.3 安静坐于一处, 不说、不笑、不骂的, 仅仅稍微皱着眉, 或按压躯体某一处。

2.4 晨、晚间护理时看看床单位是否留下什么痕迹, 如皮肤的碎屑, 有无血迹, 或污迹如尿迹、粪迹等, 被子上是否有污迹, 饮食、睡眠、服药, 二便是否有异样, 分发点心、开放时患者是否吞咽有困难, 不思饮食等。每一个环节, 必定要认真、仔细观察, 防范于未然, 未雨绸缪。在精神病科病房, 要比其他科的观察及判断病情付出更多。加强防范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及各种处理意外事件的训练, 确保住院精神病房的护理安全, 体现了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观察的重要性。

3 结果

5例精神病患者并发躯体疾病, 在护士的周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让患者转危为安, 杜绝了各种意外及院内感染的发生。

4结论

在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了十余年, 体会最深的是, 护理无小事, 事事都要细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患者一个迷茫、失落的眼神, 一个稍微痛苦的表情, 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不一样, 他们缺乏主诉, 各种社会功能衰退, 有些精神病患者沉默不语, 也不使用肢体语言, 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自语、自笑、凭空谩骂, 多问不答或少答, 对答不切题, 或回答非常简单, 仅以“是”、“不是”、点头或摇头示意, 不能有效地沟通, 有的患者病情非常严重, 非常痛苦, 逼近死亡也不吭一声, 仅仅只是皱眉而已, 因此作为一线的护理工作者, 必需掌握临床观察病情的要领, 特别是合并躯体疾病时一定要更加细心、耐心的观察, 高度地负责任, 想尽办法了解他们的各种痛苦和需求, 切莫认为患者吃了抗精神病药有镇静作用表现安静、不吵不闹、安静睡觉、不找护士麻烦, 护士就可以省心了。排除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后镇静的效果, 否则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卢拱照.传染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9.

[2]封绍奎, 雷鹏程, 万俊增.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24.

[3]颜耀东, 张华峰.精神科用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49.

[4]君培达.全科医生临床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1-542.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

选出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治疗此类病患者,并均已确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诊断表准参照相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96例,治疗组64例,男32例,女32例,年龄32~84岁。其中脑卒中38例,帕金森6例,血管性痴呆8例,癫痫12;参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1~81岁,其中脑卒中18例,帕金森病4例,血管性痴呆6例,癫痫4例,两组资料均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于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SSRI, 3周作为一个疗程,坚持使用12周。对于参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维生素类药物,连用3个月,在服药治疗期间没有并发症出现,不允许加任何其他药物。

1.4 诊断标准

主要以心情低落伴随以下症状:经常有疲惫感,精力减退;自觉思考能力下降;经常出现精神运动性的迟滞或激越;头脑中出现自杀或自伤行为;出现失眠,睡眠障碍;食欲降低或体质明显减轻。

1.5 病程标准

符合相关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持续3周以上。若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分裂症状的标准相符合,在分裂症状缓解后减轻后,满足抑郁症状发作的标准至少2周以上。

1.6 疗效标准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计分方法作为疗效表准,症状完全缓解HAMD≤7,部分缓解HAMD>50%。

2 结果

治疗组与参照组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参照组P<0.01;完全缓解人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临床诊断相关经验对神经系统经常出现的脑卒中、帕金森、癫痫疾病所伴发的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行了讨论。

3.1 脑卒中脑血管疾病发生后临床上除脑卒中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是维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1,2]。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主要有: (1) 原发性内源性。PSD的发生与大脑损害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主要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的失衡。 (2) 神经递质与卒中后抑郁。脑卒中破坏NE能神经元和5-HT能神经元,引起5-HT能和NE能神经递质合成减少,或者突出后膜5-HT1A受体阻断和5-HT受体激活均可导致抑郁。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发现其NE和5-HT递质水平低下。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实验研究证明了SSRI类药物西酞普兰对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后来研究也证实了氟西汀的有效性。抗抑郁药物治疗除了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能促使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认知功能以及降低病死率等。

3.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其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如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负担。而长期、大剂量使用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也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选择性5-羟色胺稃摄取抑制剂不仅能改善抑郁症状,而且耐受性良好,也证实对老年人的安全性。

3.3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从发病年龄看,0~9岁的患者占38.5%;10~30岁的患者占40%;3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是因为在幼时出现癫痫病的早期症状而没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使得病情反复不愈。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可分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的共同特点。抗癫痫和抗抑郁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它能够影响癫痫患者日常生活,其危害程度超过了癫痫发作的次数。马普替林和阿莫沙平有潜在的能够有效的治疗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在用该类药物时一定要慎重。目前一般认为,SSRI类药物应当作为一线药物。由于抗抑郁和抗癫痫药物都在肝脏代谢,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到抗抑郁剂和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抗癫痫药物中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均属肝脏P450酶诱导剂。因此,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必须考虑以上因素。

参考文献

[1]Lyketsos CG, Lee H.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in Alzheimer'sdisease[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4, 17 (1/2) :55-64.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84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关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1) 年龄、性别不限; (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 (HAMD-17) 评分总分≥17分; (3) 健康问卷调查表 (PHQ-15) 中疼痛因子 (PHQ-15第1、2、3、5、6项) 总分≥5分。排除因脑血管病变、药物、阿尔茨海默病等导致的智能损害出现抑郁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未按方案进行治疗及有自杀倾向或自杀史者。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参加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7例;年龄45~66岁, 平均 (57.9±8.1) 岁;病程2~8个月, 平均 (4.3±1.6) 个月;基础疾病:糖尿病17例 (40.5%) , 冠心病9例 (21.4%) , 病毒性心肌炎8例 (19.0%) , 慢性肾炎5例 (11.9%) , 脑梗死3例 (7.1%) 。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年龄46~65岁, 平均 (58.4±8.6) 岁;病程1~8个月, 平均 (4.2±1.5) 个月;基础疾病:糖尿病16例 (38.1%) , 慢性肾炎9例 (21.4%) , 冠心病8例 (19.0%) , 病毒性心肌炎7例 (16.7%) , 脑梗死2例 (4.8%)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 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来士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10mg/片) , 每日1片, 早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 (欣百达, Eli Lilly and Company, 规格:60mg/粒) , 每日1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定, 大部分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少数项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 分值越小, 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好;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痊愈:抑郁症状消失, 日常活动恢复正常;显效:抑郁症状基本消失, 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抑郁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日常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抑郁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无日常自理能力。痊愈、显效及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表1)

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 (40/4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 (31/42)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 7, P<0.0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HA MD评分结果 (表2)

治疗前两组的HAMD评分结果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结果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10例 (23.8%) 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反应;观察组有8例 (19.0%) 出现过敏、耳鸣等不适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 未给予处理, 1~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 8, P>0.0 5) 。

3 讨论

躯体疾病涉及的范围较广,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有可能出现较严重后果, 但部分患者因心理素质较差或其他原因往往精神状态不佳, 甚至出现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进而诱发更严重的精神疾患, 形成严重的不良循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务人员已注意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促进患者康复, 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3,4]。

抑郁是罹患躯体疾病患者较常出现的状态, 目前多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 各种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亦存在较大差异, 治疗该病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 才能有效提高疗效, 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的作用机制不同, 前者具有增进中枢神经系统5-HT作用, 抑制5-HT再摄取, 同时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 适用于合并躯体疾病需联用其他药物的老年患者;后者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不仅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 也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目前将其广泛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疾患的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6,7]。本文结果显示, 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 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提高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摘要: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结果 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度洛西汀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效果良好, 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提高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躯体疾病,抑郁障碍,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参考文献

[1]郑晓人, 刘南华, 苏小帆.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 (15) :42.

[2]蔡旭明, 阮洪梅, 任季冬.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8) :51.

[3]赵东荣, 薛红, 郭康林.奥氮平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甘肃科技, 2012, 28 (20) :135.

[4]焦清艳, 王莹.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对照研究[J].天津药学, 2013, 25 (5) :33.

[5]苗海锋, 马荣, 吴志强, 等.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4) :9.

[6]周宇, 林兰荣, 吴坤丰.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4) :16.

上一篇:古典政治哲学下一篇:男女生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