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角切开取胚术

2024-07-06

宫角切开取胚术(精选4篇)

宫角切开取胚术 篇1

宫角妊娠属于宫腔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临床上少见,常于妊娠3个月左右发生流产或破裂,一旦破裂,出血凶险,短时间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16例早期诊断的宫角妊娠,及时行宫角切开取胚注药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确诊宫角妊娠共16例,年龄23~39岁,平均31.8岁;妊娠1~2次6例,妊娠2次以上10例。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40~86 d;11例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超过月经量4例,3例经反复清宫不能止血,宫腔镜确诊;9例患者有下腹隐痛,3例腹痛较重;13例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如孕6~10周大小,1例如孕12周大小,2例子宫正常大小;所有病例术中均见子宫角一侧增大,且妊娠包块位于圆韧带内侧方,右宫角10例,左宫角6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由B超及宫腔镜协助诊断,术中临床确诊,术后病理证实。

1.2.2 手术方法

打开腹腔进行临床确诊后,于患侧宫角后壁作一纵行切口长2~3 cm切开宫角,深达宫腔,将孕囊及胎盘组织进行剥离,再用刮勺在宫角黏膜层及切口周围进行搔刮,动作要轻柔,刮出残余的胎盘及绒毛组织后,在宫角及切口周围黏膜层、黏膜下层注射甲氨蝶呤(MTX)20 mg,促使残余绒毛组织坏死吸收。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90 ml。5~7 d痊愈出院。

2 结果

经随访,患者中病前已生育16例,5例术后采取避孕措施。未生育11例,其中3例已足月顺产;4例足月剖宫产;1例已孕3月,胎儿发育正常;2例自然流产;1例患者术后1年8个月再次妊娠,孕5个月胎死宫内,行药物引产胎儿娩出,胎盘完全植入,出院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周,新生化汤2个月,引产后3个月自然来月经,经量正常,定期复查彩超及血HCG,半年后开始间断性排出少量坏死脱落、干燥的胎盘组织,引产后11个月胎盘自然脱落干净,目前未孕。

3 讨论

3.1 宫角妊娠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宫角妊娠是指孕卵附着在输卵管口近宫腔侧或在输卵管间质部,但向宫腔侧发育而不在间质部发育,故称为宫角妊娠,以示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区别。严格说来,这种妊娠不应属于异位妊娠(在宫腔以外的妊娠)[1]。大多数宫角妊娠在妊娠3个月内流产,个别达足月者,胎儿、胎囊逐渐充满宫腔,只是常常胎盘发育异常,不论是流产或足月分娩,胎盘都较难剥离。临床1例患者第1次妊娠孕70 d确诊为右宫角妊娠,第2次妊娠孕5个月胎死宫内,胎盘完全植入,考虑第2次妊娠有可能也是宫角妊娠后造成胎盘异常。因当时胎盘较大充满宫腔后壁,血流丰富,患者未生育过,拒绝做宫腔镜检查,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致命性大出血,行急诊切除子宫,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

宫角妊娠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一般认为有3点[2]:(1)腹痛伴子宫不对称性增大。(2)直视下子宫角一侧扩大,伴圆韧带外侧移位。(3)胎盘滞留在子宫角。在妊娠早期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均可有包块自该侧子宫角向外隆起,术前盆腔检查难以区分,唯一的鉴别方法是术中根据妊娠包块与圆韧带之间的关系予以确定,包块位于圆韧带内侧者为宫角妊娠,位于圆韧带外侧者则为间质部妊娠。

3.2 宫角妊娠诊断方法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靠B超,其特征:一是病变侧宫角明显增大,与另一侧不对称;二是宫腔内膜回声与宫角部包块有一定的连续关系[3],但超声有一定的误诊率,偏宫角内侧的在早期容易被超声误诊为宫内早孕,偏宫角外侧的容易被误诊为输卵管妊娠及其他疾病。虽然超声有一定的误诊率,但属于非创伤性检查,风险小,还应作为宫角妊娠首选诊断方法。宫腔镜在宫角妊娠诊断上有独到优势,不仅可以定位病灶,而且还可以取活检以诊实。根据我院经验及有关文献报道[2],其准确率为100%,且无明显并发症,所以未破裂的宫角妊娠诊断上应推广超声加宫腔镜检查。

3.3 宫角妊娠治疗方法

宫角妊娠时,因胎盘附着部位异常,流产或分娩时,易发生胎盘滞留,剥离困难,刮宫无法止血,传统的手术方法,剖腹切除该宫角是唯一的治疗方法[4],孙彦等[5]报道,行宫角楔行切除6例,子宫次全切3例,子宫全切5例,结局是所有患者均丧失了生育功能。本院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早期诊断宫角妊娠后,行宫角切开取出孕囊,剥离胎盘后,再用刮勺进行掻刮,实际相当于在宫角局部进行清宫,清除组织比较彻底,对于极少数残留组织,再在切口周围注射MTX,因为MTX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叶酸拮抗剂,应用24 h内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不能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内的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致使滋养细胞坏死;妊娠时滋养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对于MTX更加敏感,故可致胚胎发育停止、坏死[6]。我院对于16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施行宫角切开取胚、局部注射MTX,使所有患者保持了子宫的完整性,保留了生育功能,减少了因子宫角切除,导致的生理及心理影响,尤其适用于无子女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我院对于11例患病前未生育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8例已怀孕,7例已生子,2例自然流产,1例孕5个月胎死宫内,已引产。所有患者均有生育下一代的希望,在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治疗中,该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宫角妊娠早期诊断方法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于我院经B超及宫腔镜早期确诊的16例未破裂宫角妊娠患者,行宫角切开取胚注药术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再次妊娠。结论:B超加宫腔镜是早期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方法;宫角切开取胚注药术,是早期治疗宫角妊娠的一种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角妊娠,B超加宫腔镜,宫角切开取胚注药术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40.

[2]丁红,杜涛,王立斌,等.宫角妊娠的发生及诊治变化特点4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7):430.

[3]陈坤赞,郭淑贞.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对宫角妊娠的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6):341-342.

[4]赵国瑛.子宫角部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9,5(5):240.

[5]孙彦,李辉.子宫角部妊娠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6):354.

[6]孟凡.11例剖宫产疤痕妊娠临床观察分析和局部注射MTX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74-275.

宫角切开取胚术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完成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34例, 年龄22~37岁, 平均25岁, 未育29例, 已育5例。术前诊断为异位妊娠, 术中诊断为一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型, 输卵管壶腹部增粗1.5 cm×2.0 cm~2.0 cm×3.0 cm22例, 2.0 cm×3.0 cm~3.0 cm×4.01 cm 12例, 盆腔积血达200 ml 7例, 100~200 ml 21例, <100 ml 6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血β-HCG测定以及B超检查和 (或) 后穹隆穿刺术以确诊异位妊娠。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1.2.2 手术设备

有腹腔镜、高清晰度摄像监测系统、二氧化碳 (CO2) 气腹机、高频电凝装置、冲洗吸引装置组成的常规腹腔镜手术设备, 及抓钳、双极电凝钳、剪刀等手术器械。

1.2.3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 清洗脐部。麻醉后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 气腹针在脐孔部穿刺注入CO2气体, 建立气腹至腹内压在12 mm Hg, 用10 mm套管针 (Trocar) 穿刺置入镜头, 于右侧下腹部麦氏点及左侧相对应的部位作第2、3穿刺孔, 各置入直径5 mm套管针。

1.2.4 手术步骤

经阴道由颈管放入举宫器达室底, 由助手配合固定子宫位置。用无损伤抓钳相对固定患侧输卵管, 剪刀切开输卵管肿胀处及2~3 mm深达管腔, 用抓钳或弯分离钳将胚胎组织提出切口, 在镜头监控下从套管针取出, 吸净盆腔积血, 生理盐水冲洗输卵管内创面, 如有出血可双极电凝止血, 也可缝合切口1~2针, 在病灶系膜内注入MTX 50 mg, 留置引流管, 放净CO2气体后拔出套管针, 用2-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脐孔。

1.2.5 观察指标

包括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

2结果

2.1 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 手术顺利, 无一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最长60 min, 最短20 min, 平均 (35±8) min。其中失血量最多80 ml, 最少5 ml, 平均 (40±15) ml, 无一例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无一例发生其他邻近脏器的损伤。

2.2 术后随访3个月, 34例康复良好, 无腹痛及盆腔坠胀感。

17例要求生育者在术后第3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患侧输卵管通畅者12例, 占70.6% (12/17) , 有2例患侧输卵管欠通畅, 3例患侧输卵管不通畅。

3讨论

近年来, 异位妊娠发病率逐渐上升, 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 主要与婚前性行为普遍性, 人工流产、盆腔感染、不孕症、剖宫产率增高、宫内节育器放置等高危因素有关。传统的治疗是开腹手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越显优势, 特别是对年轻、希望保留输卵管功能的患者。

3.1 手术选择

对异位妊娠患者根据生育要求、病灶状况、异位妊娠发生部位, 对侧输卵管情况、妊娠破裂情况决定是否行保留输卵管手术。本术式选择原则为:对于有生育要求者,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或未破裂或破裂口小, 术中应避免反复夹取过深引起出血, 以及过度电激止血引起的术后输卵管功能丧失。

3.2 疗效分析

随着未生育的异位妊娠患者数量增加, 保留和恢复输卵管功能, 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 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本院34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效果满意, 及早治疗, 术中详细评估患者盆腔状况并积极的做好相应处理是关键,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对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潜在生育能力应给予最大程度的保留。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损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短等已被认同, 术后随访, 34例患者康复良好, 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 患侧输卵管通畅率70.6% (12/17) , 这有利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生育功能, 但再次异位妊娠情况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34例中有1例发生术后1年患侧输卵管再次异位妊娠。有研究显示, 实施保留输卵管手术的患者两年内的宫内妊娠率比切除输卵管患者高2倍, 保留输卵管手术明显有益于保留生育功能[1]。

3.3 PEP的预防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持续性输卵管妊娠 (PEP) , 发生率为5%~20%[2], 为了防止PEP和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并在术前与患者详细告知, 术后监测血β-HCG变化情况, 术后血β-HCG升高或相隔3 d两次β-HCG连续测定下降<20%, 即可诊断为PEP[3]。一旦发生PEP, 应及时应用MTX治疗, 本院在术中取出胚胎后, 常规在病灶处输卵管系膜内注射50 mg MTX, 术后随访监测血β-HCG, 无一例发生PEP。

参考文献

[1]Mol B WJ, Matthijsse HC, Tinga DJ, et al.Fertility after conservative and radical surgery for tubal pregnancy.HumReprod, 1998, 13 (7) :1804-1810.

[2]方光光, 陈红, 高素清.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联合局部注射M7X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探讨.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版) , 2006, 3 (3) :253-254.

宫角切开取胚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间, 妇科收治的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患者合计278例, 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139例。患者年龄层次为17至36岁, 观察组: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7岁, 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19例。对照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岁, 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20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阴道超声影像学检查, 符合以下适应证: (1) 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2) 输卵管妊娠未破裂且孕囊直径≤3cm; (3) 输卵管壶腹部或伞部妊娠流产型; (4) 输卵管妊娠破裂但破口直径≤3cm[1]。两组样本患者具有婚姻史、孕产次等类似的特征, 年龄层次没有显著的差异, 手术指征具有同一性, 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常规方法充气、置镜, 检查盆腔情况。

1.2.1 观察组

腹腔镜术中用无损伤抓钳拨动输卵管, 暴露要切开部位, 腹腔镜穿刺针抽吸垂体后叶素6U及生理盐水10 mL, 于腹腔镜监视下注入患侧输卵管近孕囊的输卵管系膜处, 回抽无血再行注入。然后用单级电钩沿输卵管长轴于输卵管妊娠部位最突出处纵行切开, 切开长度视妊娠包块大小而定, 一般为2 cm左右, 清除妊娠物,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输卵管腔, 以尽量确保无绒毛组织残留。然后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卵管肌层及浆膜层, 术中局部应用MTX。

1.2.2 对照组

腹腔镜术中直接于输卵管妊娠部位最突出处纵行切开, 不予注射垂体后叶素, 然后清除妊娠物,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输卵管腔, 再予缝合, 术中局部应用MTX。

1.2.3 术后处理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所有病例中, 术后均辅以米非司酮150mg口服杀胚, 尽量降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并动态监测血β-HCG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1个月后行输卵管通液术。

1.2.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卵管切除率、重复异位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等。

1.2.5 统计学方法

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殖结局等指标, 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率表示,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检验, 两组均数差别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所有手术均顺利, 无1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中有8例因术中出血多行输卵管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见表1。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输卵管切除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从表1中可见,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输卵管切除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生殖结局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和较低的不孕率,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3 两组重复异位妊娠率比较

从表1中可见, 切开取胚术中联合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 重复异位妊娠20/139, 单纯切开取胚22/139,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发病率约为1%[2], 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其发病率高, 并有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危险, 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妊娠早期并发症。异位妊娠95%发生在输卵管, 其中以壶腹部为多, 在流产或破裂前, 往往无明显症状, 诊断比较困难。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 常引起腹痛或酸坠感、出血, 出血量多时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故早期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 接近被检查的脏器, 避开了肠道气体的干扰及腹壁脂肪层的衰减, 故图像分辨率高、更清晰, 对于较小肿块的未破裂型和流产型输卵管妊娠的检出率高, 提高了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 能给临床提供确凿的依据, 是妇产科诊断宫外孕必不可少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显著优点。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因此,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以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3]。减少术中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因输卵管妊娠蜕膜反应差, 管壁薄, 由于妊娠绒毛的侵蚀作用, 易损伤血管丰富的固有层, 使取胚术后输卵管创面易于渗血, 若出血面积大, 盲目电凝止血困难, 最终需行输卵管切除术。而垂体后叶素内含缩宫素及加压素, 有促使小动脉收缩的作用, 局部注射后, 可减少创面渗血, 有效止血, 使局部在术后不会形成小血肿。而术后输卵管腔的小血肿是影响术后输卵管通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 观察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后,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输卵管通液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输卵管不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和术中止血的彻底与否密切相关。因此, 在输卵管取胚术中联合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 减少了术中出血, 使术野清晰, 手术更顺利, 并且减少了术后输卵管小血肿的形成, 从而尽量避免了术后输卵管不通的并发症发生, 改良了术后生殖结局。因垂体后叶素对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 故本药可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但因本研究组中为局部用药, 且量少, 对血压影响甚微, 无心脑血管意外及其它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联合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保留患侧输卵管, 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的辅助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间, 妇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78例, 所有患者均经我院阴道超声影像学检查, 诊断为宫外孕。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为腹腔镜下于妊娠输卵管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n=139例) , 对照组为腹腔镜下不使用垂体后叶素直接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n=139例) , 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输卵管切除率、血清β-HCG水平降低天数, 重复异位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和输卵管切除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术后生殖结局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和较低的不孕率,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两组重复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保留患侧输卵管, 明显提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垂体后叶素,切开取胚

参考文献

[1]李光仪, 王刚, 陈露诗, 等.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2]丰有吉, 沈铿, 马丁, 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2-325.

宫角切开取胚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的患者128例。纳入标准: (1) 异位妊娠为单侧输卵管妊娠, 附件区包块直径小于4 cm, 未破裂, (2) 盆腔无严重粘连; (3)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一般情况良好, 无内科并发症; (4) 患者有生育要求, 强烈要求保留输卵管。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66例, 年龄17~36岁, 平均 (24.68±4.05) 岁, 妊娠时间32~78 d, 平均 (43.80±5.35) d。有少量阴道流血者47例, 有下腹痛者43例。血β-h CG 345.2~15 148 IU/L。对照组62例, 年龄16~37岁, 平均 (25.28±4.16) 岁, 妊娠时间32~76 d, 平均 (42.50±5.18) d。有少量阴道流血者48例, 有下腹痛者42例。血β-h CG 382.6~14 850 IU/L,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器械

使用德国Stoze公司生产腹腔镜, 单、双极电凝、分离钳、标本袋、持针器、薇乔可吸收线和冲洗器等。

1.2.2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1.2.3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上举宫器, 采用三孔操作法, 脐部上缘切口入穿刺针, 设定腹腔内压力13 mm Hg, 气腹形成后改头低臀高25°~30°, 置入腹腔镜, 在腹腔镜引导下分别左、右下腹部置入5 mm Tracer, 放入手术器械, 术中见输卵管壶腹部或峡部增粗呈紫蓝色, 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如盆腔有积血先吸净, 对于盆腔有粘连者可先行粘连松解术, 暴露病灶。试验组用穿刺针在病灶基底部及输卵管系膜无血管区注射稀释垂体后叶素6 U+生理盐水5 ml, 待数秒钟病灶发白。用单极电钩在病灶顶端最薄处与输卵管平行切开, 常见胚胎混合血凝块形成一类似包膜完整的组织块, 冲洗器冲洗孕囊着床处后挤压法取出妊娠组织, 3-0号快薇乔线间断缝合输卵管切口, 使输卵管恢复正常形态, 创面双极电凝止血。试验组管腔及输卵管系膜局部注入甲氨蝶呤 (MTX) 50 mg+0.9%氯化钠液10 ml。对照组则不注射垂体后叶素及MTX。

1.3 观察指标

(1) 术中出血量:计算负压瓶中吸出血量。 (2) 手术时间:是指从第一个手术切口开始到缝合完腹部切口为止。 (3) 术后监测血β-h CG值, 记录降至正常的时间。 (4) 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 如术后血β-h CG水平上升或相隔3 d 2次血β-h CG下降<15%, 则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5) 输卵管通畅程度:术后嘱患者避孕, 下一次月经干净后3~7 d给予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以了解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 试验组手术均成功, 无一例行输卵管切除术, 对照组中有2例因术中止血困难放弃保守性手术而行输卵管切除。试验组中有1例、对照组中有6例β-h CG下降缓慢, 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经术后应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成功。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β-h 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试验组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通畅60例, 不通畅6例;对照组通畅51例, 不通畅1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 其中壶腹部妊娠最常多见, 约占78%[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数异位妊娠可以早期诊断, 避免了腹腔内出血, 甚至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对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等。但药物保守治疗往往治疗周期较长、疗效欠佳, 特别是包块较大的患者, 容易出现包块破裂需手术治疗[2]。相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适用范围拓宽, 治疗效果显著, 降低了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保护了患者的生殖状态[3]。本研究表明,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两组β-h CG值均明显下降, 但试验组血β-h CG降至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垂体后叶素为动物脑垂体后叶中提得的水溶性成分, 含缩宫素 (催产素, oxytocin) 和加压素 (抗利尿, vasopressin) , 前者收缩子宫肌、收缩血管而起止血作用, 后者则起抗利尿和升高血压作用[4]。垂体后叶素于局部注射, 作用迅速, 能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 局部血流明显下降[5], 减少输卵管切开过程中出血, 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使术中视野清晰利于操作。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主要通过局部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 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有效减少电凝止血输卵管, 减少对输卵管热损伤, 有利于保护输卵管功能, 减少术后粘连, 对输卵管再通率增大有更大益处。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 并且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6]。MTX是目前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最常用的化学药物, 但副作用较大。本研究采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加小剂量MTX局部用药, 减少了MTX的用量, 未发生明显毒副作用。持续性异位妊娠是腹腔镜保守手术重要的并发症, 滋养细胞浸润于管壁, 血供丰富且组织质地脆, 在切开取胚术时滋养细胞活性组织易残留, 增加了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异位妊娠应尽早手术, 以免绒毛侵蚀输卵管黏膜过深过多, 甚至累及肌层、穿透浆膜层[7]。文献[8]报道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为3%~20%, 虽然在手术中尽量彻底清理妊娠物和血块, 并反复冲洗输卵管管腔, 但仍有部分有活性的滋养细胞残留的可能, 所以本研究在保守性手术同时常规在妊娠处局部注射MTX, 使局部病灶膨胀表面呈白色为止, 在输卵管妊娠局部发挥作用以杀死残留绒毛组织。有效降低患者血β-h CG水平, 降低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证实, 腹腔镜手术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输卵管再通率[9], 本次研究也支持该结论。

综上所述, 甲氨蝶呤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近期及远期效果著, 副作用小, 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 (MTX) 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患者128例,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及对照组62例, 试验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MTX, 对照组则不用药, 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血β-h CG降至正常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及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β-h 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通畅60例, 不通畅6例;对照组通畅51例, 不通畅1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MTX局部注射既保护患者的输卵管, 减少了手术出血及手术时间,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对再次妊娠也有益处。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有效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甲氨蝶呤,腹腔镜,输卵管妊娠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1.

[2]Chang H J, Suh C S.Ectopic pregnancy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J].Curt Opin Obstet Gyneeol, 2010, 22 (3) :202-207.

[3]王海英, 闻安民, 姚书忠.等.腹腔镜手术保护输卵管妊娠术后生殖状态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7, 13 (6) :580-586.

[4]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3.

[5]金建新, 龙权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的止血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2) :47-48.

[6]李焱, 熊小琴, 祝健婵.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9) :5-6.

[7]杨娟, 张庆华.垂体后叶素联合甲氨蝶呤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术6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3) :232-234.

[8]关铮.微创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17-467.

上一篇:自主班级管理下一篇:内部控制分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