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讲评论文

2024-10-28

创新讲评论文(通用11篇)

创新讲评论文 篇1

讲评课是指对于学生试卷或练习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讲评课的开展即是核对答案,在形式上也往往表现为老师“满堂灌”、不分主次逐题讲解,这不仅会导致课堂效率低,更难实现讲评课的目标。一节好的讲评课至少应该达到三个目标: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巩固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深化拓展知识点,力求达到举一反三。因此讲评课应该是一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综合复习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地理讲评课需要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中步步为营。

一、课前准备

讲评课的主体是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纠正、总结、升华,因此在开展中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学生需要总览全卷,教师指导学生统计数据,自主分析原因。教师可通过向班级发放统计表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统计情况,备课时主要完成以下几点:

1.备本次试卷(或练习)内容:认真分析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各种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比例,分析试题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分析试题中各题的难易程度,等等。

2.备学生答题情况: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建立的数据档案,通过分析学生成绩与试卷难度是否成比例,从宏观上掌握学生的总体地理水平;微观上要掌握学生在不同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

3.重点关注学生易错题型,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常犯错误包括:基础知识混淆、审题不清、读图表能力缺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在教学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调、讲解、训练。

二、课堂教学

讲评课在开展时应该避免“就题论题”,而是把其提升为一节复习课、一节提升课。同时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质疑意识、增强学生记忆能力为目标,充分采用学生自查自纠、教师精讲点拨、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自查自纠,体味成功。自查自纠是“自学质疑”的灵活应用。学生在做题时会出现计算失误、审题不清,以及其他因素带来的答题错误,此类错误学生只需自己仔细审查、自主分析即能纠正,因此可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自查订正。

2.互动探究,提升究思。对于自查后不能完成自纠的题目,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题意,充分提取题目信息,商议解决方法,最终得出探究成果,并且总结解题思路,将解题思路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展示,实现思路清晰化、方法最优化,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深入思考能力,使学生记忆深刻。

3.精讲点拨,课堂高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生生之间要通过交流互动、互相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身行为认知。在学生探究、展示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在精讲点拨时尤其注意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易犯错误进行纠正和总结。实际讲评时可侧重三方面的精讲点拨。(1)审题。审题一般来说有以下步骤:(1)读题,仔细读题,明确题干、图表中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尤其要关注重点信息和提取隐含信息;(2)分析考查范围,了解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和对地理能力的要求,通过头脑中的知识框架,迅速过滤、提取题目所需信息;(3)了解设问内容,明确答题角度和方式,选准解题突破口,规范审题步骤,解题时将事半功倍。(2)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方法,在选择题中,对于直接设问的题目要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因此可以运用直接判定法;有一些选择题的命题非常巧妙,知识考察广,选项干扰性强,因此需要运用分析推理法和排除法来解决,必要时还需要逆向思维法的辅助。综合题通常考察学生对地图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要熟悉基本流程:阅读题目—解读图表—紧扣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资料提取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组织语言、规范表达—检查回顾。(3)答题规范性。另外一项需要在精讲点拨时强调的就是答题的规范性。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考试对于地理术语的使用、绘图的准确性、观点的概括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学生在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用词准确,表述得体;(2)作图规范;(3)观点明确,言简意赅;(4)意思表达完整,有逻辑,有层次;(5)书写准确,卷面整洁。这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严格要求和训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迁移应用,思维开放。试卷受卷面规模、考试时间的限制,并不能考察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因此在讲评课上应杜绝“就题论题”,而要“一题多练”。在讲评时,以试卷上题目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纵深迁移:一种是将试卷上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迁移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上面去,从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另外一种拓展是将题目形式稍加变换,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转变思路,灵活应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三、课后巩固

在讲评课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两项任务:一是将试卷上的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将考察相似知识点的题目总结起来,也可以按照解题方法进行归类,可以温故知新、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二是将做错的题目在错题本中进行整理。不仅对题目和答案进行整理,更要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出方法和规律,以免重蹈覆辙。

一节好的讲评课是对阶段学习的补充、总结和升华,使学生获得解题技巧、建立知识框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好一节讲评课,灵活利用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矫正反馈、精讲点拨、迁移应用的形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地理教学事半功倍。

摘要:<正>讲评课是指对于学生试卷或练习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讲评课的开展即是核对答案,在形式上也往往表现为老师“满堂灌”、不分主次逐题讲解,这不仅会导致课堂效率低,更难实现讲评课的目标。一节好的讲评课至少应该达到三个目标: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巩固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深化拓展知识点,力求达到举一反三。因此讲评课应该是一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综合复

创新讲评论文 篇2

作文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作文讲评,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作文讲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常用的讲评方法有:修改式讲评、对比式讲评、欣赏式讲评、单项练习式讲评和指导式讲评。

(一)修改式讲评

修改式讲评适用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修改式讲评着重指导学生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作文中哪些地方要修改;二是为什么要修改;三怎样修改。

修改式讲评的教学程序可按如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改,认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自己的作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议,寻找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第二步,老师根据作文的情况,总结全班作文情况。先总体上进行概括总结,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突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对带有普遍性的进行分析;

第三步,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评改一篇或几篇习作。分析时,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某些写作知识加深理解;

第四步,教师针对本次作文的情况,给学生提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然后学生各自修改作文。

(二)对比式讲评

对比式讲评是针对某一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对比式讲评,可以是学生习作和课文的对比;学生习作中不同写法的对比;优秀习作和较差习作的对比;原稿和修改稿的对比等。这种讲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优秀作文之间比较其特色、妙处,让大家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优差作文之间的优点和不足,弄清楚优者何优,差者何差,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教师批改前后自己的作文,想一想教师批改的道理。进行对比式讲评,可提高学生分析、鉴别、评论的能力。

对比式讲评适用于小学所有年级。其教学程序可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总结全班作文情况;

第二步,欣赏评议佳作;

第三步;评改几篇习作;

第四步,各自修改作文。

(三)欣赏式讲评

欣赏式讲评着重总结作文成绩,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好的表达方法。欣赏式讲评是从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出发,重点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讲评可以选择一两篇学生的佳作,也可以选择精彩的作文片断作为欣赏材料。可采取先由教师或作者本人朗读的方式,让同学们品味,从第一印象上带给学生好感,即感受到

美。然后 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论,这篇作文具体好在什么地方,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具体感知美。最后,再由小作者自己介绍一下自己作文的体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欣赏式讲评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其教学程序可按三步进行:

第一步,总结全班作文情况;

第二步,欣赏评议佳作;

第三步,各自修改作文。

(四)单项练习式讲评

单项练习式讲评是将几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表达不清的语句、层次混乱的段落集中起来,针对学生的某项写作基本功进行的练习和讲评,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具体做法是: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一批存在表达不清和层次混乱问题的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推敲。有“疑义”语句的分析和推敲要与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和推敲,训练学生准确有序表达的能力。

单项练习式讲评,适用于小学各年级。主要是对学生作文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其教学程序可按三步进行:

第一步,出示例句、例段,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讲解修改的方法;

第三步,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评改练习。

(五)指导式讲评

指导式讲评是围绕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如写具体、有中心等,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的指导性讲评。

指导性讲评针对性比较强,能解决大多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讲评中使学生对作文中某一方面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找出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明确自己作文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指导式讲评的教学程序可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总结全班作文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二步,出示几段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进行集体讨论;

第三步,针对存在的问题讲述写作知识,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实践举隅】

作文讲评四步法

1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文讲评,不仅仅是对本次作文分出优劣,作出评价,更1 陈铁成:《作文讲评四步法》,《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9期。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下一篇作文。因此,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了一种作文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作文讲评的模式大致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明确依据

讲评作文,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感受,应有据可依。这个依据,就是本次作文的要求。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符合作文的要求。

这个步骤可以这样操作:教师可结合指导学生时对作文要求的分析,按要求抓重点分条展示出来,并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本次作文的依据。教师在明确讲解依据时,不必像进行指导时那样详细分析,要简要、直接地把指导时的板书展示出来。

二、剖析典型

这里的“典型”指的是典型作文,即典型佳作和典型病文。通过剖析典型作文,使学生不但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更懂得佳作“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这对下面学生自我评价作文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作文,正确理解教师的评改,恰当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先谈剖析典型的佳作的方法。

教师拿出一篇充分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习作。剖析时,带领学生按照讲评依据逐条对照,衡量是否达到要求,并讲出充足的理由。这个过程是带有欣赏性的。

剖析典型病文,要选两三篇有代表性的病例,每个病例最好只有一个突出的毛病,不可多“病”缠于一身,否则学生把握不住。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讲评依据,逐个“病例”进行剖析、诊断,找出“病症”,并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如果时间紧张,可只进行口头修改,或只找“病症”,不用“治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选择佳作和病文时,可以选全篇,也可以选片断。可以张在黑板上,也可打印成文,人手一篇。

三、自我评价

这一步骤是作文讲评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部分约占课时总量的2/3。自我评价作文可分三步进行:

(一)温习作

学生从作文完成到讲评,大约经过了一周到五周的时间,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有些情节已记不清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温习一遍自己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就可以了。

(二)思评语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作文水平能不能提高,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师的评语,如果学生不去读或读不懂老师的评语就失去评改的意义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夫也就白费了。教师要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老师的评语,并认真地想想每个词、每句话、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学生对评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要恰如其分,有针对性。如给作文能力差的学生评改作文时,评语要轻评重改,要浅显易懂;而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评语要轻改重评,要有启发性。

(三)谈收获

这是上一环节“思评语”的延续。评语“思”得透,谈收获才能谈得好。学生已在前面明确了讲评依据,剖析了典型作文,充分理解了老师的评语,都能或

多或少地谈出本次作文的一点或几点收获。谈收获的要求要因人而异,不要任意拔高。对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能谈出一两点收获就足够了,甚至通过本次作文的指导——写作——讲解,能理解了某个词语的准确运用,他就有所收获。学生谈收获的多少或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次作文讲评的成功与否。,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谈收获”可采取互相谈的形式,也可采取一人谈大家评的形式。

四、去“病”成“佳”

这个环节是本次作文讲评的成果部分。这个环节,学生要结合前面的教学,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成为佳作,让每一篇作文都是最满意的“产品”。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这个步骤可在课后进行。

如果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比修改前的作文有很大进步,说明前面的环节进行得很好,本次讲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创新讲评论文 篇3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六环节”;模式;实效性

教师上好讲评课对学生已学知识起到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试卷讲评耗时低效已是不争的事实。每次考试,教师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做试卷讲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错误还是那个错误。考过又讲过多次的试题,再次面对时,仍有不少学生做错或不会做。认识不足、策略缺失、管理不力等是造成试卷讲评耗时低效的基本原因。其实,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纠正错误、分析得失、找出差距、提炼概括、总结方法、提高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试卷的讲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呢?我们应从优化数学试卷讲评模式入手,提高讲评课的实效性做起。为了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讲评课的效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出针对试卷讲评课的“六环节”教学。本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做法总结如下,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查——教师查漏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做好测试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试卷评讲课教师首先得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学生在哪方面学习基础好,哪些方面知识有缺陷,从客观上分析试卷,研究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情况,明确当前的教学基本情况及改正的意见。只有在教学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诊——学生自我诊断

试卷上学生答错的题并不一定都是不会做,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可能是读题、审题不清,误解了题意;可能是分析能力低下,抓不住关键条件;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这些原因,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错答的真正原因。所以,讲评前,老师可以编制学生“自我诊断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因此,试卷发下来后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纠错,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确实不会的,学生要做好标记等待教师集中讲解。

三、讲——教师讲什么、怎样讲

试卷需要讲评,讲什么、怎样讲,这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教学技能的高低。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种情形:讲答案、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创新。试卷讲评要重视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对典型错例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评讲“讲什么”是关键。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评的试卷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集中归类。

(2)关键是要分析错因,避免学生再错。讲评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参与性、讲评要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

(3)讲评的有效方法是开拓解题思路,做到一题多解,对典型试题进行开发。

评讲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要透过题目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

(4)数学方法的揭示是学生解题的灵魂

数学方法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思路和手段,它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在试卷讲评课中要揭示题目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解题的能力和纠正错误、防止再出错的能力。

四、引——教师引申拓展变题思维训练

教师有必要在讲评课中对典型题目加强引申练习,这样可以多角度巩固学生的双基知识,沟通不同知识点的网状联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作用。在试题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对涉及知识、技能面广的题目,要力争“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迁移,对该知识点联系到的相同、相似和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别和再认识,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的讲评才能使学生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带一串、通一片”的目的。这就是试卷讲评课所要达到的效果。

五、思——学生反思、总结、提炼

试卷讲评要引导学生评后反思,扩大讲评的成果。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做好试卷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试题知识结构;(2)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3)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4)重要题型;(5)考试心得,包括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六、练——模拟训练,提供补救练习

模拟训练是提高评讲课效果的重要途径。试卷评讲课上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解决之后,教师还要针对试题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解题技能技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存在问题的理解,才能彻底地纠正和消除学生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和认识,以此来检查试卷评讲课的效果。

总之,为了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讲评课的效率,我们要优化数学试卷讲评环节。数学试卷讲评要合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有新颖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要注重实效,这样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又能在纠错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试卷讲评时,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讲评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要兼顾考试心理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解一题,带一串、通一类”,切实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吴延平,中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 安徽省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

创新讲评论文 篇4

一、在易错题中发展学生自我辨析的思维品质

在讲评中可针对典型错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题时的思维经历,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错误.这样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不断反省, 在认知冲突中实现新知识的同化顺应, 外在的教育信息才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智能结构.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奠定了思维基础.

例1 若实数m, n, x, y满足m2+n2=a, x2+y2=b (a≠b) , 则mx+ny的最大值是 ( ) .

undefined

学生在测试时得分率较低, 很多学生都选A.理由是:

undefined

但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x, 且n=y, 由于a≠b, 故等号不能成立.因此, undefined比最大值大.

错误原因找到了, 学生显得十分激动, 但我没有就此罢休, 为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我又让大家讨论得到如下解法:

设c= (m, n) , d= (x, y) ,

则undefined.

通过这样不断引导学生从反省错误到拓展解题思路, 学生经历了一次由尝试错误到创造发现的数学探索过程, 在不断强化记忆和训练中纠正错误思维, 努力做到每一种类型题错过一次之后, 不再出现相同或类似错误.让学生在“自我否定”中进行自我反省, 从而使学生自我辨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以优化和发展.

二、在题目的联想类比中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和全面的程度.在数学讲评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全方位地抓住问题的全貌以及与问题有关的相关因素, 不就题论题, 而是借题发挥, 小题大做, 横向类比, 纵向联系, 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开阔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2 若点A (2, 1) , 设F为椭圆undefined的左焦点, M为椭圆上一动点, 则|MA|+2|MF|的最小值为.

学生通过抓住数字“2”这一特征, 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进行转化可求出最小值为10.在讲评中若到此结束就会失去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机会, 教师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下列变式:

变式1 将要求式中系数2去掉有:

(1) 若点A (2, 1) , 设F为椭圆undefined的右焦点, M为椭圆上一动点, 则|MA|+|MF|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带领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得答案分别为:undefined.

变式2 将题中“椭圆”换成“双曲线”或“抛物线”有:

(2) 若点A (6, 1) , 设F为双曲线undefined的右焦点, M为双曲线上的一动点, 则undefined的最小值为.undefined

(3) 若点A (4, 1) , 设F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 M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则|MA|+|MF|的最小值为. (答案:5)

一个题目立足于已给定的条件, 通过变换等价条件, 改造题型, 添加题设、结论等各种方式往往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而同类型题的联讲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类题目的知识点, 并可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应变、迁移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三、在新颖题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思维的探究性是指相对于已有的认识来说, 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在试卷讲评中, 对于新、奇、特的试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 标新立异, 克服保守封闭的状态, 探究问题的创新解法.要善于将试题进行创造性改造, 还原、突显新颖题的内在知识结构, 或者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探究式、应用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在试卷讲评的反馈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就完全掌握.所以试卷讲评的反馈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反思, 对解题思路、过程和途径的反思, 对题目特征的反思,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等的探索和实践, 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不断反思,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数学的能力.

试卷讲评后的反馈, 让积累成为一种收获,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实践证明, 在试卷讲评中, 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能优化认知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选择飞翔”讲评 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种飞翔。一种是小鸟长大,用渐丰的羽翼飞翔;一种是小鸟尚幼,借大鸟的翅膀飞翔。

你认同哪种飞翔?请设想情境,展开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飞翔”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飞行(动物的飞翔),还应指人生的成长,乃至于集体的发展、进步等。所以在行文时应该有一个从动物到人、由表及里的过程,但又不能脱离“飞翔”而随意篡改成“磨难”、“奋斗”、“拼搏”、“困难”、“挫折”、“积累”、“智慧”等词语。

材料提供了两种“飞翔”的方式,一种是“用渐丰的羽翼飞翔”,一种是“借大鸟的翅膀飞翔”。题目明确提出问题“你认同哪种飞翔”,最佳立意是选择其中一种作为重点来谈,另一种可在行文中作适度对比。

当然,也可以先肯定一种再否定一种,先否定一种再肯定一种,但不能平均用墨。兼谈两种的,不符合要求。

“用渐丰的羽翼飞翔”意味着独立追求理想,立身于世,意味着自主成长,自我完善,磨砺自己,走向成熟,实现人生价值。

“借大鸟的翅膀飞翔”指“小鸟尚幼”,借助外力,依靠外在的优越条件,比如父母、亲友、师长等来尽早地行走于世,实现人生理想。

如果你认同“用渐丰的羽翼飞翔”,应该从正面切入,讲清你认同这种飞翔的具体理由。当然,也可以用少量篇幅否定“借大鸟的翅膀飞翔”的方式,理由可以是:借翅膀飞翔,虽然一时飞上了天空,但并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飞翔。在外力的庇护下,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一旦离开了他人的帮助,就可能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一无所成。

反过来,如果你认同“借大鸟的翅膀飞翔”,则不宜去否定第一种飞翔。(理由不好阐述)

【考场佳作】

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刘梦婷

有两种飞翔:一种是小鸟长大,用渐丰的羽翼飞翔;一种是小鸟尚幼,借大鸟的翅膀飞翔。

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因此,便有了两种人生。一种是韬光养晦,用自己的实力前进;一种是向外界求助,借别人的力量达到目的。

而对于我,不管结局怎样,我都愿用自己的翅膀飞翔,用自己的力量飞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身躯微小,气力微弱,羽毛稀疏,都不足以成为我们拒绝飞翔的理由。我们照样要有飞向蓝天的梦想,并为之孜孜以求。只要你用心尽力了,只要你尝试去飞过,就算摔得满身伤痕,或者羽毛脱落,你也能感觉到自己在日益强大,你的翅膀也因为磨炼而充满斗志。

一个人走向成熟。往往是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尝试,在遭遇别人数不清的奚落之后;一个人的成功,也常常是付出了汗水,在走过了许多弯路之后。凡事不要希望速成,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切身体验。只有依靠自己的翅膀飞翔,鸟儿才能知道如何穿越荆棘丛,怎样翻越大山头,才会知道大海有多宽,山谷有多深。

而借助别人的翅膀,在天空飘过,那无疑是表面的风光,哪算是真正的“飞翔”?即使他与蓝天比高,他俯瞰着大地,但缺少了重要的东西——属于自己的翅膀,属于自己的飞翔技能。

如今的人都很浮躁,不愿意脚踏实地,不愿意自力更生,不愿意自主发展,而愿意做“啃老族”,或者急功近利。且看袁隆平,潛心研究,踏实做事,不愿意吃老本,用无数次的亲身试验来体验飞翔的快乐。且看彼得·巴菲特,不愿意被“股神”老爸的光芒笼罩,而选择了自己的音乐人生;而反观那种动辄“我爸是××”的官二代、富二代们,以为有了好老爸,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飞到天上去了。他们或坐吃山空,或吸毒违法,或行凶伤人,沦为人们的笑柄。

青少年要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开创属于自己的崭新世界。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那么“听话”,不愿意再做乖乖仔、乖乖女。我们对父母的建议,只借鉴但不照搬,即使父母早就备好了航船与指南针,我们也宁愿做一只独立飞翔的小鸟;自己来寻找方向。长辈所见,毕竟不是小鸟的所见,长辈拥有的,也终究不是小鸟的资本。我们不怕铩羽,不怕折翼,只想做独立的自己,有自己真切的飞翔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我们想飞,但靠的是自己。用自己的翅膀飞翔,排云直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点评】

文题“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掷地有声,正确而鲜明。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用浅显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语言形象生动,说理简明扼要,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作文素材

9岁黄家馨:舍命拦车救弟弟

黄家馨,女,9岁,广东封开县金装镇人。2012年1月16日下午2时许,黄家馨带着堂妹、堂弟在家中竹床上玩耍,其祖母在厨房烧开水,突然家里冲进一陌生男人抱起未满周岁的男婴往外走。黄家馨随即冲向陌生人的黑色小车要抢回弟弟。陌生男人见状,将男婴交给副驾驶位上的女子,开动汽车逃跑。黄家馨见状双手紧抓车子左边的后视镜,想从车窗爬进去抢回弟弟,并大声呼叫:“快把弟弟还我……”车子没有停下,反而加大油门转了一个拐弯,驶往省道去了。黄家馨丝毫不松手。那个男人便一边加快车速,一边挥动拳头打黄家馨的小手,企图把她甩出路边。黄家馨的鞋子脱落,脚跟、脚趾、膝盖被摩擦出血,在被拖行100多米后,黄家馨终因体力支撑不住晕倒在镇卫生院门口。当地一位女老板莫雪敏发现后,以为发生车祸边打电话报警边设法救人。黄家馨哭着说:“我弟弟还在车上,被人抢走了……”莫雪敏得知后立即再次报案。警方接报后随即请求周边警力拦截嫌疑车辆,并在事发现场。展开排查、走访。经过缜密侦查,男婴在怀集县桥头镇被警方成功解救,一男一女两名犯罪嫌疑人也被警方捉拿归案。

素材解读:面对凶恶的歹徒,毫不畏惧;面对生命的危险,好不退缩;此时,9岁的黄家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还我弟弟!此情可感动上天,此孩乃人中豪杰。

适用话题:社会治安;拐卖儿童;歹徒之毒;少年英雄;见义勇为……

(供稿人:刘京平)

创新讲评论文 篇6

一、学生讲评教学组织形式

在运用学生讲评策略进行试卷讲评时, 笔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分组讲评。以前后桌为单位, 每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做法和思路讲给其他同学听;并将自己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 请会的人讲给自己听;对于重要的、方法比较特殊的题目互讲互听。二是集体讲评。教师指定试卷中涉及核心知识的问题或典型的错误, 在一定程序指引下, 要求学生就思路、方法进行交流。

二、学生讲评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比发现运用学生讲评的方式进行讲评课的组织有如下几个好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采用学生讲评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再次对试题进行思考,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要想讲评, 必须抓住问题的题眼, 促进审题能力的提升, 同时要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需要经过认真组织以确保自己的表达具有条理性, 在这一组织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讲评的过程是其呈现从审题到知识提取再到解题的思维过程。

从试卷中我们只能知道学生的答题正确率, 采用学生讲评的方式进行试卷的讲评, 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暴露学习上和思维上的问题, 教师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进一步的复习提供学情基础。

学生讲评的过程, 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和查找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克服了逃避和畏难的心理, 有利于其自身解题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讲评策略分析

1. 选择题学生讲评策略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讲评选择题, 并找到了合理的讲评策略: (1) 分析题干注意什么; (2) 确选项是哪个; (3)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4) 本题考查的相关历史知识点是什么。

例 (2008年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 逐渐被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所代替, 引发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为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这道题提出来以后, 有很多学生都愿意来讲评, 笔者请了位平时历史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讲评, 他按照上述策略作了如下讲评:本题的题干中有“行政区划为籍贯”、“变化”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是本题的题眼;本题应该选择C;因为从对题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齐人”到“行政区划为籍贯”的变化, “行政区划”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该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让学生讲评选择题, 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表现自我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讲评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的习惯, 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2. 材料题学生讲评策略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讲评材料题, 也找到了合理的讲评策略: (1) 分析并找寻自身问题; (2) 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 (3) 质疑答案。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 学生对材料题的讲评通常带着不服气的心态, 总是极力找寻支撑自己观点的历史知识, 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答案, 哪怕是参考答案。这在传统讲评课中是不允许的。而在学生讲评中通过质疑答案和分析自己观点的同时, 逐步充实自己的观点。发现自身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发现自身问题并努力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地接近答案, 其材料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同时, 质疑答案符合历史学科特点, 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不同的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想法不可能统一, 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睿智, 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 同时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讲评中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 从而进一步激发成功动机, 也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

创新讲评论文 篇7

一、中职作文讲评教学的基本现状

1. 教师现状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评教学中存在着语文教师不够重视的问题,存在着教师重批改轻讲评的问题,存在着教师讲评时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再创作的问题,存在着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在“原地踏步”。同时,在讲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模式单一。作文讲评课大多数都是“先念一两篇优秀作文,再点名批评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今后作文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个传统、机械的过程,讲评方式不新颖、不丰富,没有讲评情境,没有讲评层次。在这样的讲评课上,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也不显著。

2. 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对于作文讲评课,很多学生认为讲评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便让他们讲评文章,他们也不知道讲评什么,该如何讲评。

二、中职作文讲评现状的归因研究

1. 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评价观念

在作文讲评中,教师主导过重,学生主体不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自己,讲评的客体是文本和学生。在这种观念下,作文讲评课就成为教师包办的事情。既然教师包办,只能看到学生的共性,而没有发现学生的个性,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只能灌输给学生作文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对学生作文进行升格训练。

2. 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作文习惯

中职学生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平时比较懒散,学习兴趣不浓,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当然也包括不良的作文习惯。写作文,从不构思,胡乱写些交差,或者干脆从书里或同学的习作中抄上几百字了事。写完之后,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文章抄袭或者胡乱写的,一般就不愿交流。没有相互交流,也就没有修改再创作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讲评课的兴趣不浓,作文水平止步不前。

三、中职作文讲评教学实施策略

1. 结合作文教学大纲,拟订作文讲评计划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有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讲评比指导更重要。它能抓住作文中的“点”,带动作文的“面”; 抓住学生中的“点”的问题,促进学生“面”上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掌握讲评的主动权,不能无目的性、无计划地随着学生作文“飘”,要把每一年级每一个学期写作教学的训练重点和学生作文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制订切合学生的讲评计划。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写作要求,按学期制订作文讲评计划 ( 如表所示) 。

以下就是作文讲评课计划,该计划体现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写作要求,即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平时作文小练笔,语文老师对作文怎么训练,如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期初就应该成竹在胸。

以下作文讲评计划只是一种参考,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和修改。同时作文讲评计划应切合实际,从学生写作的感性材料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以指导实践,学生就会从写作盲目的困境中找到方向。

2. 变换多样的讲评方式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单一的讲评方式,往往难以激起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 ,因此 ,讲评形式 要做到常 变常新,才能吸引学生。

( 1) 专题讲评法。运用专题讲评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写作知识的用途。夸美纽斯曾说: “不了解用途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要。”作文讲评的目的是要通过讲评扬长避短,而要在短短一堂课上解决作文中所有问题是不可靠的,必须选择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或学生习作中具有共性的一两个方面作为讲评专题。专题讲评可以使师生精力集中,确保讲评效果。在《我的同桌》作文讲评中,我以“动作描写与人物特点”为专题,来解决动作描写简单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神态描写,将人物动作写得具体、细致、生动。

( 2) 比较讲评法。这是常用的一种讲评法,运用正误、好差的比较方法,学生鉴别起来比较清楚明白。一般操作是这样的,教师选择优劣习作若干篇,引导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分析各篇文章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学生对优劣的认识更加清楚明白,也在分析对比中获取写作知识。其实,如果条件许可,可以用一个学生一篇作文修改前后的对照比较,这样的比较讲评,学生得到的信息更加直白,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

( 3) 挖掘性讲评。教师可以选择中下游水平的习作,引导学生“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古人云: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挖掘性讲评恰如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给学生以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

( 4) 生活化讲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开展生活化讲评。比如在教室中开辟文学园地,张贴学生的文章,或者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比如书香班级阅读名著读后感、文学节各种征文比赛,发挥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设置“留言区”“评论区”等栏目,让学生点评他人文章或自己文章。生活化的作文讲评法可以较大范围地调动学生,还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别人的文章中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生活化作文讲评方式提供了宽松和谐的讲评环境,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作文兴趣,也能丰富他们的亲身体验。

3. 突出重点,评改练一体化

作文讲评如果只评不改,就会使学生只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使“病文”陷于“流产”状态。因此,每次讲评之后,教师必须让学生去改,再通过一定的练习强化,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 1) 先评后改。作文教学的一个系统化过程,作文讲评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讲评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是让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评的目的是为了改,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针对此,讲评之后必须有“改”的过程。评改可 以通过小 组评改、自我评改和教师评改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小组评改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让四五人组成评改小组,针对教师上课所讲,对本组成员的文章进行修改,一般先经集体讨论拿出修改方案,然后个人根据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在将文章提交小组评议,确定修改有没有符合要求,并提交教师修改,不符合要求再自我修改,直到小组满意,最终提交给教师评改。这一过程的实施,是学生对作文批改和讲评的消化、理解的过程。通过自我实践,写作才会得到提高。

( 2) 随学随练。要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必须及时训练。所以,作文讲评,最后教师应针对讲评专题有的放矢地安排训练,让学生利用讲评中获得的技巧、方法用来指导实践。如《一个的人》的讲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描写展示其性格特点”,教师讲评的重点是人物的活动,包括外部情态 ( 外貌、行动、语言) 和内心世界,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讲评之后,让学生完成《跳高场地上》片段练习,写作时注意场地上各式各样的人,包括选手、观众和裁判。这样的安排突出了训练重点,也强化了讲评效果。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讲评,努力探寻符合学生写作实际的讲评方法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坚持探索作文讲评中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努力讲求富有效率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作文教学的良好成果。

摘要: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作文批改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组织设计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但长期以来,笔者发现作文讲评相对于作文指导和作文批改显得很薄弱,笔者通过归因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初步探讨中职作文讲评的教学策略。

创新讲评论文 篇8

一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教学生学会反思

学生每天都会做课堂作业, 教师每天都要批改作业, 只有师生共同配合, 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

1. 随堂集体批改作业

每天上完新课后, 简单的作业可让学生当堂完成, 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课堂上要让部分差错比较多的学生说出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以提醒大家避免这一类型的错误。

2. 小组互批作业

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 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小组内互相批改。对典型的错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在自己的本子上, 利用课后时间再次练习巩固, 减少错误。

3. 教师抽批或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 了解作业的批改情况, 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对于个别自觉性低的学生, 教师要面批, 当面指出他的错误,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很重视他、关心他,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试卷分析

1. 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

例如, 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 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瓷砖》等小论文。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一些好的数学小论文,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投稿。当学生的论文发表时, 学生会很高兴, 对今后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2. 记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周末放假可以不再布置学生写数学家庭作业, 而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写出这一周自己在学习上碰到哪些困难, 哪些地方掌握得好, 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在学习时自己有哪些小窍门, 如此之类教师抽空看一看学生写的日记从而了解学生心理的真实想法, 对于好的学习方法, 也可以推广一下, 让全班同学都能借鉴。

3. 制作数学小报

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 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同时, 制作数学小报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发挥他们的特长,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 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数学小报展览, 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大力表扬, 颁发证书,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完成分析试卷这一过程

1. 在学生具备一定自查能力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科学地寻找失误的原因

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 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取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地寻找原因,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促进差生转化。对于还不具备自查能力的学生, 教师要放低要求, 以鼓励为主, 不要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2. 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

考完试后, 让组长把小组内同学的每一道小题的得分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统计, 并计算出每一道题在组内的总得分与平均分。每个组常在一起交流, 找出班内得分率最低与最高的题目, 指出错误的原因, 组长带领学生进行订正。优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帮助其他学生订正的过程中相当于又把知识复习了一遍。

3. 在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时作为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

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 想学生所疑, 想学生所难, 想学生所错, 想学生所忘, 想学生所会, 想学生所乐, 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 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 使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境界, 教学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注意提高非智力因素在试卷分析中的作用, 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做错了简单的问题。

4. 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的集体讲评是必需的, 但一对一的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一对一的辅导, 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错题产生的真正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教师直观明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前一段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试卷讲评及补偿性检测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李锦雯]

摘要:数学教学的高效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上, 也体现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试卷讲评课一直是诸多学科组织教学的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利用课堂作业教学生学会反思;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试卷分析;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完成分析试卷等诸多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试卷分析, 以期提高试卷讲评课的高效。

创新讲评论文 篇9

可惜,认识上的偏颇导致讲评课的功能和特性被遮蔽。教师往往简单化地设计、处理讲评课,这导致目 标单一、内容泛泛,进而使这一课型在学生眼里越发丧失其课程价值,失去其课堂魅力,最终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

显然,历史讲评课的现状与它所承 担的教学 任务、拥有的存在价值不相匹配。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来充分发挥讲评课应有的功能和特性,来使讲评课更为精彩。笔者现结合高一历史教学工作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试着探讨高一历史讲评课的改变途径,寻找使其精彩之道。

一、讲评目标的改变:从单维目标到多维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了在组织教学内 容上的侧重点,进而决定了在选择教学策略、方法上的注意点。因此,作为实现讲评课整体性改变的前 提,首先要实现的是讲 评目标的 改变,即努力实 现由“单维”到“多维”的改变。

所谓“单维”目标,是指讲评 课只侧重 讲知识。而“多维”目标,是指讲评课既要讲知识,更要讲审题、解题的方法、技巧,答题的规范、习惯。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具有优先性,讲评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讲评中依托练习、测试所反馈的信息,帮助学生在知识的结构化以及重点把握、难点突破方面查漏补缺。但是,若从讲评课的载体 及其围绕 的中心———学生 的典型错 题———出发,很容易发现 试题考查 的项目除 了基础知 识点之外,还有学科能力。与之相对应,学生失误的原因,除了知识掌握上的欠缺之外,还有其学科能力的有限。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常有很多在平时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记忆方面成绩较好的高一学生,其练习、测试的成绩却不理想。他们面对灵活性、思维要求较高的试题,往往无法将已有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明显地缺乏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成为很多平时较用功的高 一学生面 对历史课 时的郁闷 之所在。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在历史这门课上无法实现同比增长,从而降低 了学习兴 趣,更有甚者,还产生了“基础知识无用”之类的误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升历史学 科能力,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培养学生审题、解题的方 法、技巧,答题的规范、习惯,纳入教学目标中。由于不同 课型自身的要求以及受教学进度的制约,高一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对此目标往往点到即止,缺乏训练的深度和强度。同时,基于对讲评课的功能和特性的确认,这些教学目标的谋求,正是讲评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讲评课赢得自身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的本职任务所在。

二、讲评内容的改变:从面面俱到到重点突出

当下的高一历史讲评课,很多教师习惯性地将试题从头到尾依次讲述,并依托各个试题延伸出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单从原有的教学目标维度来审视,这种讲评内容的定位,能依托一张试卷的讲评,帮助学生复习试卷所涵盖的整个知识结构,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查漏补缺。

但是,从新的教学目标维度,以及讲评课的功能、特性和客观条件限制(主要是课时限制)来看,则讲评内容上的面面俱到往往弊大于利。从知识掌握的顺序看,这样的讲评课已经变质,越位为一种复习课,而且是做重复劳动的,较为庸俗化的复习课。从教学效果 来看,正是内容上的面面俱到,才会有照卷宣讲而不做取舍,才会有一卷多课而课时紧张,才会有教师为主的短平快教学,从而造成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讲评手段多样化以及效果长远化的后果。即使学生确有所得,也只是单纯知识维度上的再认,大多数学生是在已有发展区中乏味地徘徊,对讲评课兴趣阙如。

讲评课的确要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其重点并非就是每一道试题中 考查的、涉及 的、可引申的 重难点。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维度看,一是学生存在已有发展区。有些试题即便蕴含着教材重难点,但若是学生解答没有错误或错误率较低,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就不应该讲。即便确有较少学生错了,这只说明这些学生在新授课环节、复习课环节上出了问题,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或自主纠 正即可,没有必要 让绝大多 数学生陪读。二是学生存在目标发展区。讲评课要讲错题,但并非错误率高的试题就一定是重点。师生们在练习、测试中会遇到一些偏题、怪题,这些题目往往错误率很高,但对应的知识点不是重难点,而是对一些很次要的知识的深入挖掘,甚至是高一历史旧版教材上有而新版教材上无的内容,知识游离于教材和课程标准之外。如今教材版本更替较快,这种试题的出现并非极个别现象,教师并不需要对此进行延伸、拓展,甚至不需要纳入讲评课的内容之中。

因此,讲评课教学内容必须从面面俱到改变为重点突出。讲评课的重点,应当是教材重难点与高错误率的交集,应当是学生现有的知识、思维水平(已有发展区)与解答试题所要求的知识、思维水平(目标发展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师在讲评课上的使命,就是要突出此重点,着力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使这段差距能够被成功整合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通过知识支持、思维点拨,辅助学生实现对这些最近发展区的跨越。

三、讲评策略的改变:从因循守旧到优化创新

讲评内容改变后,处理内容的策略和方法也必然会随之改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讲评顺序:从照卷宣讲到重新整合

讲评顺序的改变,其实就是根据客观条件和学情需要,对讲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得讲评过程更具逻辑性,学生的认知过程更能循序渐进。

高一历史课上,就平时一节课后的 练习、单元的 练习而言,一方面是要考查的知识点量少而较集中,另一方面是题目为全面考查学生对某一重难点的理解程度而多有变式。这就使得客观题之间,以及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往往存在知识考查上相同、相似或有先后联系的题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重新整合,按主题分 类讲解。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对于那些虽有变式但考点相同的题目,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将对应的知识点回顾一次即可,避免学生因重复而产生乏味感。二是对于考查的知识点不同但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前后关联的题目,教师也可以在呈现或 引导学生 回顾知识 点时,体现其系 统性,从而避免了知识的零散,防止了学生产生繁琐感,有利于强化其认知结构。

而期中、期末试卷的讲评课,由于考虑到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一张试卷少 有同类、变式 题目的共 存,以及前后衔接的知识 点出现,而是因其 广而显得 散。这时的讲评顺序,可以调整为按错误率的高低进行整合,先讲错误率最高,也就是学 生最急于 解决且能 得到最大收获的试题,把时间用 在刀刃上。另 外,期中、期末试卷,虽有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分散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审题、解题的方法、技巧和 答题的规 范、习惯等方 面的重复性、相似性。以此为据重新整合讲评顺序,就有针对性地强化了某些方法、技巧的运用和规范、习惯的养成,发挥出讲评课对提升历史学科能力的特有功能,这对正处于学科能 力养成阶 段的高一 学生而言 格外重要。

2.讲评时间:从一卷多课到一卷一课

高一历史课程的安排往往一周两节课,这对课堂的高效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要面面俱到地讲评一份标准化试卷,耗时一般为两到三节课。所以讲评课上常见的现象是,花一节课时间讲评完客观题后,还要过个三四天才能讲评主观题,若未能完成,则要再过三四天来继续。

笔者主张练习、测试之 后要及时 讲评完毕。首 先,从学习动机、兴趣方面看,测试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学生往往有着最强的求知欲,急于想知道自己在答题过程中的思路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解题是否成 功。若能及时进入和完成讲评环节,则能保证学生是以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最佳的学习准备来呼应教师的讲评过程,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了主体支持。

更重要的是,从学情角度看,“及时”意味着学 生对自己各道试题的审题、解题、答题过程还有着比较清晰的记忆,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还原。如此,在教师讲评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解答失误的原因所在,并将科学、合理的解题过程与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比较,这有利于更好地查找不足、弥补缺陷。

当然,讲评时间的改变是以讲评内 容、讲评顺序 的改变为前提的。因为无论是内容上突出重点还是顺序上的重新整合,都是以或删减或叠合的方式完成内容的压缩,从而保证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讲评而不降低整体的教学效果。

3.讲评方法:从师讲为主到生讲为主

我们既然强调讲评课具有反思性、反 省性,就要认识到这反思、反省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但在高一历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倾向于使讲评课成为“一言堂”:一是想要增加课堂容量,即认为学生的茫然、犹豫、思索、争论,会减慢课堂节奏,降低课堂效率。二是希望在高一这个高中生学习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段,能把历史学科最佳的思路、方法呈现给学生,即认为学生的思路、方法总不尽善尽美,不利于其最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但“一言堂”不可取,原因在于它是以教师的思维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越俎代庖而造成的后果,就是教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讲过了不懂”和“教过了还不会”。

讲评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在这样 两个方面:一是在备课时要“想学生之 所想”。教师不 但要了解 学生的试题对错情况,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答案,思考是怎样的思路偏差和认知、能力不足造成了这种失误。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证明,单凭教师的“想”,不一定就能完全把握学生的错因,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通过直接询问学生来了解他们的审题过程与解题思路。二是在授课时要实现“学生的过程参与”。针对典型试题,应当鼓励学生特别是做错的学生起来将自己原有的审题、解题思路进行展示,然后视情况或由其反思,或由学生一起来诊断,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缘由,思考解决、补 救的方法。在 这个过程 中,茫然、犹豫、思考甚至争论,都是学生学科能力养成过程中的必然环节。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茫然 时提醒,在犹豫时点拨,在思考时支持,在争论时引导,多问“该不该”、“能不能”、“对不对”,帮助学生在自主参与、讨论中得出最佳解题方案。

的确,这样的讲评方式会使节奏慢 一点,但如果我们确认任何知识、能力在其本源上,都是一种建构性的生成的话,那么对应的,知识的掌握,其关键不在于对现成知识的接收和记忆,而在于能够以活跃的思维对知识追加一个重新建构、再次生成的过程,完成一个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这样的讲评课,无疑更好地符合这个要求,更好地发挥了其矫正和强化功能,体现了其反思性和可迁移性。较之教师主体所带来的节奏快而学生跟不上、吃不透,方法好而学生学不会、用不了的“伪高效”,学生为主体的讲评方式无疑更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活泼、和谐的讲评课堂。

4.讲评手段:从单一单调到多样多媒

目前的高一历史讲评课堂,与讲评方式的“一言堂”相匹配的是讲评手段上的单一单调。从审题步骤、解题思路到答题规范,往往单靠教师的语言陈述、粉笔书写来完成。从教师角度看,这最为简便,也有利于 课堂节奏的掌控。但是,一方面,师生之间单一的语言 刺激和交流,往往在信息呈现上不够清晰,对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也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单纯的语言文字信息也不利于学生通过多 感官参与 来增强认 知,提高其上 课效率。

在选择题方面,高一学生常犯的错 误,就是会将 一些似曾相识但其实在设问或选项上已做修改的试题看成是已经做过、讲过的“原题”,对其掉以轻心,没有发现修改导致的考查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的变动。教师要讲清楚这类题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往往颇费口舌。但若是在讲评中通过多媒体呈现原题进行对比,让学生仔细推敲、找出差异,更好地把握试题的实质,明显会更为有效。另外,当前高中历史试题总体偏重材料阅读,真正体现了知识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但高一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还较多地处于举一反一的浅层次水平,认知平衡更多地构建在把握书本知识中,而非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完全应该在解决试题本身疑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而多媒体的运用因操作便利而使其成为可能。

材料型主观题往往是高一学生审 题、解题、答题方面的缺陷集中暴露的地方。由于题目文字信息量大,如果相关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类的讲评,单靠师生的语言陈述和交流,往往出现言者表达不到位、听者理解有偏差的情况。若将试题呈现在屏幕上,再利用多媒体中的白板笔或者PPT中的画笔功能,将整个审题、解题的过程视觉化———如对设问限定词、材料中或明或暗的时间提示和其他有用信息的圈定,以及在回答概括、归纳类小题时对材料文字中的提示词句和标点符号进行圈点突出———将有利于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高一学生的答题规范、习惯常有问 题,因此讲评 课离不开对典型答题失误的剖析。利用实物投影或者图片呈现功能,将一些犯有典型错误的答题卷呈现在屏幕上,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讲评,无疑能使学生对错误所在和丢分原因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知。这也有利于学生开展的相关讨论有的放矢,在参与中加深对答题规范、习惯的正确认识。

四、讲评效果的改变:从重即时效果到重长远效果

如前所述,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的压力使讲评课以短平快的方式运作。在 效果上,教师虽然 也意图追 求知识、能力的体系化,但短平快必然与蜻蜓点水 相伴。浅尝辄止的结果是讲评课最终不免沦为就题讲题、就卷讲卷,即时效果明显、长远效果不佳的薄弱环节。从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操作失误也源于教师对每一节讲评课的孤立化、本位化处理,对单节讲评课提出了太多力所不及的奢望。出于突出重点的考虑,笔者并不赞成在一节讲评课上对知识、能力体系作过宽的延展。但是,完善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教学任务。如此,更好的办 法是教师 在依据实 际条件和 需要,使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同时,尽量在各个知识单元的考查、各项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有统筹兼顾的安排,以确保通过一个阶段、一组讲评课的教学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能得以完整搭建,以促进其历史学业水平的总体提升。

课堂中之所以要积极地从师讲为主向生讲为主 转变,并非师讲为主就不讲方法、不重过程,而是因为教师填鸭般的教授使学生“懂”了的方法,只能解答原题而不能解决变式问题。也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于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探究热情,学生虽然参与了,却没有获得亲手操作的体验感。如果说历史学科能力学习的最终结晶,是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智慧,即学生针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活动,能在足够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上开展,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甚至由此理解当下的生活,预见未来 的发展。那么这种历史智慧,就必须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所富含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深刻的规律认识、严格的本质鉴定的生成性体验,以及对历史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推理的亲自运作,才能够实现。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想方设法地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的同时,使学生收获更多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乃至对知识结构、解题步骤形成一些可以套用的公式,并以此为手段来穿透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所汇聚而成的“题海”,成功应对变式。

讲评课的矫正功能和反省特性,都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中 历史学业 水平上存 在的不足 之处,因此,讲评课的开展应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和学生的自我检讨。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较为负面,认为“不批评记不住”,如此才能得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看,讲评课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消极的情感 体验而应 该有更为 积极的追 求,毕竟“历史使人明智”,而非要让人自惭形秽。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在练习、测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讲评课中 的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在教师的 点拨、辅助下,在矫正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历史思维的乐趣,产生“只要双基掌握到位,运用科学方法,讲究答题规范,就不存在所谓难题”的认识,进而树立信心,保持历史学习热情,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端正态度、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摘要:高中历史讲评课的课程地位经常被贬低,在教学价值上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被简单化操作,这使其功能和特性被严重遮蔽,导致此类课堂精彩有限、功效不佳。为此,本文试图从讲评的目标、内容、策略、效果四个方面探讨历史讲评课的改变之道,以期发挥其课型功能,彰显其课程特性,从而让历史讲评课更精彩、更高效。

“滑雪”讲评 篇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滑雪是一种很好的运动项目,穿越林海雪原,飞速行进在都市中无缘得见的皑皑大地上。体会从山坡上急速滑降时那种风驰电掣般的感觉,真是无限乐趣在其中。但滑雪者都清楚地知道,要想轻松愉快地顺着山坡往下滑行,就必须先背负器材,一步步辛苦地登上山顶。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仔细阅读材料,在整体感知和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重点揣摩材料中议论的语句,然后选取一个角度来立意。该题目最好写成议论文,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一是从探究苦和乐的关系的角度,论证“先吃苦,才能后享乐”的道理;二是从探究付出和成功的关系的角度,论证“只有艰辛付出或只有努力拼搏,才能成功”。也可以论述经受磨炼或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如有其他立意,作文首段最好有一个简洁引述材料、引出观点的过程,以免读者对作文有偏题和跑题的判断。

另外,作文只能围绕一个观点来写,在举例和分析的过程中要紧扣观点;要有结构意识,讲求层次分明和过渡照应;语言要准确、流畅、生动。

【考场佳作】

花开的前奏陈静翌

花开遍地香。一朵花的盛开,必然要经历阳光的照耀与雨水的洗礼。

“人生是艰苦的,过程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过程。”罗曼·罗兰开篇即这样说道。我们不能选择人生,如果面对苦难,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给出了答案:“跟着他们走吧,跟着那些散落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吧。”让我们打破困难的间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有多少人因不能战胜苦难而最终被苦难征服,有多少人因不愿直面惨淡的人生而被惨淡的人生所奴役。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滑雪爱好者不先背负器材,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辛苦地登上山顶,又怎能体会到滑雪时从山坡急速滑降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呢?真正的强者是敢于直面困难,将困难最终踩在脚下的人。

不能在风雨中承受,怎能见花开的绚丽?

被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他遭遇了多少困难,为克服困难,他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的笔记就有一千五百种之多,他在这期间,不知遇到了多少磨难,多少阻挠。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在这期间,他差一点为此而惨死异国。

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是灰色的。也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喜悦的。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与完成,都与正视困难,直面苦难,艰辛付出,勇于抗争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还有这样一位勇士,用笔做矛与黑暗努力斗争,以笔为号角唤醒麻木的国民。用血和泪写成的文字激励黑暗中的人前行,他的刚毅,他的正气充斥天下,直上云霄。面对反动派的镇压,面对死亡的威胁,倔强的八字胡里包含着永不妥协的精神。他就是鲁迅,他的字典里更是写着“不惧困难”!

花开的前奏,是经历重重困难,花儿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做出充分准备,于是,花开遍地香。

【点评】

全文围绕“如何面对困难”来写,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合理,语言形象生动。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当是平时要多读书,拓展视野,积累属于自己的素材,并能活学活用。本文部分作文素材陈旧。

成功需努力赵义媛

要想体会从山坡上急速滑降时那种风驰电掣般的感覺,就必须先背负器材,一步步辛苦地登上山顶。要想享受成功之后的喜悦,就必须脚踏实地,二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学习没有捷径,必须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拼搏。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通过一千多次的实验才确定将钨丝作为灯泡的内丝,他并不是一次就成功,而是通过数千次的努力和实验才取得成功的。他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爱迪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是在他的努力和拼搏的基础上才有的,所以经历了挫折和困难的成功定会让人欣喜的!

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他们是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才发现镭的。也许我们会羡慕以前科学家所获得的荣耀,会羡慕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影响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做多大的努力,这些往往都是人们不会想到的。正应了那句话:每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努力和拼搏,就没有成功!

而对就要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要想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要想有一个好的未来,现在就应更加努力地学习。不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放弃了就等于放弃了机会,没有了机会就没有了一切。金钱或许可以将你保送上一所好的大学,但与凭自己的真实本事考上去的同学比,从大学的起跑线上你已经开始输了,与其这样又何必浪费自己的青春,还不如凭自己的能力出去早奋斗几年。或许这样的想法不会被很多人认同,但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如果在一条路上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不如再换另一种方式去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为了以后自己不后悔能有个好的未来,我们都必须努力,都必须拼搏。请记住:不努力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不拼搏永远不会赢!

努力才会成功,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让别人羡慕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努力,努力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需努力,努力需拼搏。

【点评】

文章基本上是按“引-议-提-联-结”的思路展开。开头观点的引出自然恰当,全文围绕一个观点——“成功需要努力和拼搏”来展开论述,论证充分,结构上注意首尾照应,后半部分联系自身实际。虽然具体细节,语言有些啰唆,但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nlc202309051555

磨炼——成功的基石郝敏

彩虹——风雨后最为绚烂,历经阴暗的狂风暴雨,重新出现的彩虹最为可贵。

日出——长夜之后最为惊艳,历经黑暗的孤寂沉重,重新出现的旭日最为欣慰。

生命——痛苦之后最为高贵,历经磨炼,快乐与成功才如此价值不菲且不朽。

磨炼是凤凰浴火的孤独与绝望,但却让成功更刻骨铭心。北京奥运会给了我们很多快乐与欣喜,也给了我们很多感动与遗憾。从杜丽痛失中国第一枚金牌到刘翔在鸟巢落寞的背影;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就像是一群渴望登顶见日出的登山者,却在山麓被沉重的背包拖慢了脚步。但使他们不朽的是,他们选择了经受磨炼,十天中的失望与责备,让杜丽获得了另一枚金牌;半年间的质疑与压力,让刘翔重获第一名且更加深刻与从容。磨炼面前,选择承受,负重前行,便是成功顶峰。

相反,磨炼面前一味退让,则是无尽的失败或回到原点。

法国科学家贝尔纳具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总能提出意想不到的课题,却又总是由于心理和外界的原因而放弃去开展另一个课题,而后人往往在他的基础上加以研究,获得一个个诺贝尔奖。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自己思维的困境,他总是选择放弃,就像一个登山者刚走到山麓便被山高吓倒,于是退回来,找另外更矮的山,总是在重复地被必须要经受的磨炼吓倒,总是放弃,总是回到原点,因而总是失败。贝尔纳留下的是“半途效应”的讥讽。

磨炼便如经受风雨,是见到彩虹的必经之路。如滑雪者,没有负重攀登的磨炼便没有急速滑降的风驰电掣。MBA中有一条经典准则:没有监控就没有质量。今天的淘汰是为了在以后的战场上不被淘汰,这说的也是磨炼。只有在一次次的磨炼中选择克服,选择不断强大自我,最终才不会被淘汰,才会迎来最铭心刻骨的成功。

彩虹——风雨后的绚烂是因忍受磨炼而深刻;

旭日——长夜后的惊艳是因克服磨炼而欣慰:

成功——克服磨炼后的不朽与价值才更加突显与深刻。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有文采,首尾排比句的使用,也很有气势,不过文章营构意识太强,个别处以辞害意,语言表达再自然些会更好!

作文素材

为捐骨髓而断奶,“爱心妈咪”义薄云天

一边是危在旦夕的白血病患者,一边是嗷嗷待哺的6个月大的儿子,怎么办?湖北宜昌的女护士黄丽丹选择是:给儿子断奶,为陌生人捐髓。

今年29歲的黄丽丹,是宜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于2005年主动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2011年8月,黄丽丹接到宜昌市红十字会电话,称她的造血干细胞与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小洁(化名)初步配型成功。在征求她本人捐献干细胞的意愿时,黄丽丹同意抽血再次进行高分辨检验。同年11月,高分辨结果显示最终配型成功。去年底,黄丽丹通过了捐髓的最后一关:体检。

但麻烦的是,黄丽丹的儿子才6个月大,正在吃奶。由于捐赠干细胞前注射的动员剂对母乳有药物反应,将无法进行喂奶。断奶后孩子的体重可能会明显下降,还容易生病。黄丽丹面对艰难的选择。但想想陌生人那条鲜活的生命,她还是咬紧牙关,毅然选择捐骨髓。她说:“孩子能等,病人不能等。”黄丽丹的选择,得到了丈夫林晓波的大力支持。他不仅帮着妻子做双方老人的工作,还几次主动到采血点献血,希望自己也能和妻子一样获得救助他人的机会。黄丽丹断奶后,儿子的体重没再增加,还染上了肺炎,病了一个多月。对此,黄丽丹没有后悔,而是积极地给孩子治疗。2月7日,林晓波陪着妻子一起到武汉进行了捐髓。

素材解读:黄丽丹“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体现了“人性之美”。

适用话题:暖流;义薄云天;牺牲精神;人命关天……

(供稿人:刘京平)

创新讲评论文 篇11

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高三一线教学的经验,就“如何通过教师精细化讲评,以最大限度地挖潜、增效、提质”进行思考,期待教学同行的讨论与共鸣。

一、讲评前的充分准备

1. 数据统计

准确统计每个学生的考分。统计工作的确很繁琐,但如果在电脑上建立了固定的表格,形成习惯以后就会顺手多了。在统计中,除了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之外,还要统计个别典型试题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 分析比较

分析是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比较是为了发现问题,为了利用试卷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可以同类班级横向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纵向比较,看教学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同一次试卷中不同题得分情况作比较,看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可以从学优生和学困生试卷的对比分析中,找出学优生所以优、学困生所以差的原因,以促进学困生的提高。

3. 明确目标

在分析比较后,要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的得失来确定此次评讲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评讲,还是专门讲评阅读答题的技巧,或者是谈谈作文命题的攻略,这些都要在讲评课开始前有个大体的计划,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系统而有条理地向学生讲解。

二、讲评中的着力关注

1. 关注错因分析

大凡教师讲评习惯纠错,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关注较少,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犯相同的错误。因此,在讲评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一错再错。学生做题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概念模糊不清、审题粗心大意、思维狭窄片面、语言表述含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习题讲评时应指出和关注的。

2. 关注思路引导

许多教师都说:“题是讲不完的,题无非是个例子,利用好了,可以举一反三,利用不好,只能是一道普普通通的习题罢了。”讲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思考试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这样下次遇到同类问题就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3. 关注技巧传授

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练的文字表述。所以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这就要求习题讲评时,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例如讲古诗词鉴赏题时,就需将常见的问题类型、答题步骤及常用术语告知学生,让学生答题时有头绪,而不至于盲目无序。因此,讲评时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而应注重解法的领会和技巧的传授,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能力。

4. 关注思维发散

很多试题都源于课内,只是命题人在设题的条件、问题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上作了适当的变换,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应变能力至关重要。这样,进行讲评时就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所以,试题讲完后,教师应把原题加以变化,进行“变式练习”,如改变设题的某一条件、变换问题情境、变换设问方式,还可以把几个题目进行重组综合。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如此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

5. 关注反思总结

反思和总结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我们却很少重视。评析完一份试卷后,我们应让学生写一份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得失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就有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学习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讲评后的细化再落实

1. 落实好学生的咀嚼消化

试卷讲评后,应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咀嚼消化,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整理出失分点,及时弄懂未掌握的知识,并在咀嚼消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2. 落实好巩固的环节

试卷讲评后,教师应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或知识点,有意识地放在平时的练习中,或有计划地安排在下一次考试中,增强知识点的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巩固率。

3. 落实好学困生的辅导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课堂讲评是面对全体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讲。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细,但可能还会有一些学困生对某些问题搞不清,课后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让这一部分学生也“富起来”,进一步强化讲评效果。

4. 落实好学优生的拔高

学优生自然是格外关注的焦点,但高考语文单科能考到120分以上的也属凤毛麟角,他们的基础知识一般不成问题,但如何让他们在细节上提高,使他们向高分靠近,这是任课教师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从110分提高到120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容易受数理化逻辑推理的干扰,对于语言的理解也像做数理化题那样多思多虑,有时就过了头,不是理解过浅就是理解过深,超过了应有的“度”。所以,提高学优生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适度的思维能力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另外,一些学优生也存在着片面地看问题的毛病,如何使他们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周密也是教师要注意培养的能力之一。

上一篇:分层分析下一篇:数字射线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