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相融

2024-06-09

城市特色相融(共4篇)

城市特色相融 篇1

地铁站(Underground station)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给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供铁路列车能够有所停靠的地方,可以非常方便乘客上下车以及搬运货物等。另外,地铁站(Underground station)还可以供行人行走。现阶段,地铁站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枢纽,与此同时对于塑造城市的形象方面以及城市功能的建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地铁站室内的环境设计非常有必要,其室内环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整体印象。

一、城市地铁站的室内环境基本概念和意义

由于城市地铁站现如今的地位非常的显著,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要硬件部位之一,所以想将其僵化地融入到城市特色生活以及相关城市特色文化中是不科学的。另外,地铁站的室内特色环境,让人们能够在细节之处了解该城市的特点以及特殊差异,从而建造成一个有自己文化属性的特色城市。现阶段,我国的主要一线城市都建有地铁站,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很容易吸引外来游客以及国外投资人,所以当地的地铁站室内的环境设计影响着本国人以及外国人对于我国城市的整体感知。因此,设计好地铁站室内的环境,既能够让本城市的居民感觉到特色的文化冲击,也能吸引许多外国的游客等等。让我们的特色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从而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二、简要分析地铁站室内的环境设计与城市特色之间的联系

1、地铁站景观城市特色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主要城市都在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共同城市文化,各个城市之间的特色文化正在逐渐的消失,人们对于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沟通交流越来越忽略。但是,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一重大突出问题的存在,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市民,对于城市的特色文化消失开始感到沮丧。关于一些地铁站室内的环境有许多的疑问,举例来说,地铁站是否只是一座城市的附属品?地铁站是否仅仅只是旅客的短暂停留点?地铁站是否只能为一个毫无城市特色文化的车站?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否需要依赖地铁站室内的环境?对于上述问题的提出,笔者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地铁站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特色文化的体现窗口,应该对其设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师应该在仔细了解该城市的主要特色文化之后进行相关室内环境的设计。让人们开始逐渐体会到地铁站室内的特色环境设计,对于整座城市的特色景观来说有多么重要。因为一旦将城市的特色景观与地铁站室内的环境景观相互融合之后,可以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城市当前普遍绿化缺少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能让城市具有自己的特殊文化属性。

2、分析地铁站景观中的城市特色

由于现阶段的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城市的普遍规划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简朴实用,对于城市的建设都比较趋向统一化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导致了目前我国的城市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相关专家都会一味地在几何图案中寻找相关方案进行设计,让各个城市之间的设计都大致相同。另外,地铁站是城市特色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组成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所以人们普遍可以通过对城市的特色文化设计从而来提高地铁站的基本形象展示功能。所谓的城市文化,笔者认为对于其特色部分的理解,其最重要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各个城市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在现阶段来看,是提的比较高的一种形容词汇,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对于城市的理解能够更加的具有个性化,而不是统一化。

城市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城市的形态特征;其二;城市特有的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地铁站只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个附属物品,在城市的特色文化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对于整个城市的特色景观的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多,但是其效果却非常差,所以人们不再愿意花费时间以及精力去建设城市的特色文化(其中自然就包括对于地铁站室内的环境设计)。另外,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仍然不发达,因此经济方面的建设才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简要分析国内外的城市特色与地铁站的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

不管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在国外,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都要面临交通拥挤、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但是,地铁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以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污染比较小;其二,运行的效率比较高;其三,占地的面积比较少。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也开始相应的建造地铁站,因此也要面临如何更加有效地将城市特色与地铁站的室内环境设计更科学的融合起来这个问题。

1、国外的地铁站发展现状

在国外,对于地铁站的室内环境的设计与出口和入口的地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一样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发展特色。举例来说,纽约的地铁站,没有关不关机的问题存在;波兰的地铁站,坐落在自然风光旖旎以及珍贵的艺术中心,让人身临其境,体现其独特的城市特色文化;威尔逊广场站则是把城市的风景与设计做到了极致,国外游客以及摄影师无不乘坐地铁来欣赏这座城市。

2、国内的地铁站发展现状

我国的主要民族特色在地铁站室内环境的设计与城市特色相融合的最好的案例要数北京地铁雍和宫站,雍和宫站把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度的提炼,与此同时选用了一些具有现代化的手法来诠释传统的文化精髓。既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文化的特色,也实现了地铁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特色城市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地铁站的室内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当地城市的高素质以及高品质的环境象征,该城市的公共环境设计也影响着我国当地人民以及国外来的游客的第一印象。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各大城市之间设计的地铁站的室内环境大多相似,相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来说略逊一筹,因此我国的地铁站的室内环境设计应该在个性化以及特色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志杰,何晟亚,鲜一丁.地震区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不同荷载组合下主体结构内力比较[J].铁道建筑,2015,10(04):258

[2]王宇鹏,龙旭东,刘淡淡自动扶梯全变频分时段运行技术在昆明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11):129

[3]曹文宏,申伟强,李与曲.软土地层中暗挖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方案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5,01(01):103.

[4]甘雨虹,禹海斌,赵玉林城市市政管线的规划设计与地铁车站建设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5,10(10):124.

[5]郎静,刘慉与,龙先多.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玉带河大街站一体化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11):125

西安,古今相融的城市华章 篇2

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秦汉雄风、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所裹挟的历史辉煌和文化积淀浓厚且深沉,十三朝古都雄风隐隐;西安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经济、人文、科技在这里繁荣共生,赋予了西安承接东西、辐射大西北经济和文化的强大作用。古西安和新西安,两种身份,两种感觉,如今却融会贯通得如此紧密和自然。

身处西安,随处可感受到古都的古朴气息:目之所及处,多能看到古楼古寺;手之所触处,多能感受古玩古物;而就连舌之所尝的美食,都有可能来自经营了百年的老店以流传了千年的配方所制。于是,众人眼里看到的西安、众人嘴里流传的西安以及众人笔下诉说的西安就常常披上了一层古旧的外衣,似乎只有古韵才是这座城最吸引人的特质。

但是,当你徜徉在古城墙下幽静的环城公园,当你在千年大雁塔下欣赏灵动多姿的音乐喷泉,当你站在钟楼鼓楼望向四通八达的繁华商业大街时,你能单单说西安只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积淀的古城?你能说只有古老才是西安最独特的味道?

西安的气息,是混杂而微妙的。古都的沉稳厚重和新城的喧盛繁华、黄土高原的天然质朴和现代城市的明快鲜活、羊肉泡肉夹馍的百年味道和肯德基麦当劳的简单速食在这里呈现着最强烈的对比和最自然的融合,而这恰恰造就了西安独特的气息。

喧幽相合古城墙

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次走出西安火车站,都会被迎面而来的城墙所震撼和倾倒,从而惊叹历史的丰硕和辉煌。古城墙,就这样毫无预期地撞进每个初到西安的人的心里。它像一条极具历史质感的佩带,串起一颗颗时光的珍珠从而连缀出一部闪光的历史,赋予西安皇家都城的大气和丰姿。

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喧嚣与平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墙逐渐开始融入西安的现代生活。从1983年起历经数年建设,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带、护城河,包括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吊桥、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的环城公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古城墙,这一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最为重要部分成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的珍贵人文景观,同时,与环城公园的结合让它开始以另一种亲民的姿态融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每天晨起或是黄昏,城墙之上或城墙脚下,晨练或散步的人们三五成群,不紧不慢的节奏透露出生活的闲适悠然。而这种闲适悠然和城墙上箭楼、垛口所隐隐透出的战争的冰冷和历史的无情形成了剧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铁的冰冷和生活的柔情所造就的矛盾的美。

来到古城墙脚下,沿护城河而行,每走一段路便会遇到城门。于是,城墙独特的美和幽静沉稳的气息便暂时被打断,现实生活在这洞口进进出出,给遥远的历史附上一层生活的真实;也可以站在城墙之上,看高楼林立、汽车飞驰,或是租一辆自行车,缓缓在城墙上绕行,感受迎面而来的风中是否还留有秦唐的余味。随着时光的书页不断向前翻过,古城墙与西安现代生活的融合愈发紧密,“城墙新春灯会”就是见证。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西安古城墙上都会亮起千盏万盏彩灯,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当地百姓和外地游人前来参观。已举办十数届的“城墙新春灯会”已成为西安的特色文化活动之一,也是西安市民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登城墙、赏彩灯,人在灯中漫游,灯为城墙增彩,因了与现代生活的相融相和,城墙的古老生命亦焕发出摄人的神采。

水灯相映大雁塔

如果说古城墙是西安极具历史质感的佩带,那么大雁塔则是西安托在掌中的一颗明珠。

大雁塔相传是唐三藏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的处所,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千百年来,大雁塔神奇的光芒如藏在阁中的经文和佛光一样耀眼,吸引着善男信女,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参拜瞻观。

早年的大雁塔脚下,曾是大片的茵茵绿草,西安的规划专家们为保护这片珍贵的历史遗存,在慈恩寺周围留下了数万平方米的苗圃。后来,这片精心规划出的苗圃又被建设成为现今的大雁塔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利用南北高差九米,设计九级踏步,每个台阶五步,每级水池有七级叠水,与大雁塔七层相印合,由南向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唐诗园林、古文人雕像,形象写意、雅趣纵生,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这里处处可见,体现了古都风韵和现代风采的完美结合。这片铺展在古老塔寺脚下的广场有着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也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它使高科技文化和大雁塔历史遗迹融为一体,凸现了大雁塔的价值,使历史文化得到最好的延续和提升。

大雁塔广场的建成使大雁塔不再孤单,它仿佛抹去了历史的尘埃,应和着现代化的广场,透漏出一种新的生命气象。每到黄昏,斜阳给大雁塔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芒,古老的塔寺庄严而神秘。而在它的身边,广场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间即将来临,每天晚上,水做的花朵都会随音乐的响起而盛情绽放,人们的欢呼伴随着水花飞舞在大雁塔的身旁。此刻,如你能退身而出以旁观者的角度感受这一刻,你会被深深的感动:古老的塔寺和新兴的广场、远古的幽情和现代的激情融融相合,如此和谐。

动静相宜钟鼓楼

晨钟暮鼓,岁月更替。相对相望的钟楼和鼓楼彷佛西安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发出西安特有的神采。感受钟鼓楼的对视,彷佛可以窥探明清以来几百年时光的流转变幻。

现在的钟鼓楼,已被大片广场连接起来,喷泉水流从造型现代的金字塔尖上汩汩流下,近七十块绿地和花坛如围棋子般散布广场。而从这片西安最中心地段辐射开来的,是一条条繁华的商业街,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钟鼓楼,就矗立在这片似锦繁花和鼎盛喧哗之中。它们的身旁,大型购物中心鳞次栉比,国际一线时装品牌专营店比比皆是,橱窗内扮相时尚的模特日日平静的望向古老的钟鼓楼。置身此处,一边是百年的历史沉积,一边是喧嚣的现代商业,都是如此之近,如此之真实,让人时时产生时空混淆错乱之感。

2007年黄金周期间,西安钟鼓楼开始举行“晨钟暮鼓”仿古表演活动,每日上午9时、正午12时、下午3时,西安钟楼上的景云钟分别鸣响24声;傍晚6时,首先鼓楼上的二十四节气鼓齐鸣,然后闻天鼓鸣响24声以报暮时。消失一百多年的西安“晨钟暮鼓”报时制度得以恢复,沉寂百年的钟鼓楼又响起悠远的钟鼓之声。

钟鼓楼周边的商业建筑,也多是仿古风格,华灯初上,成串的大红灯笼亮起、五彩的绚丽霓虹亮起,被橘色灯光笼罩的钟鼓楼更显威严雄壮。尽管彩灯为它们披上流光溢彩的外衣,但它们早已宠辱不惊,只用历史的真实静静面对大千世界的纷纭。

安静的鼓楼背后,是西安最为著名和繁华的回民小吃街,这里几乎是游人来西安的必到之处。各种西安知名小吃应有尽有,粉蒸肉、灌汤包子、八宝稀饭、锅贴、砂锅、柿子饼、炒凉粉、酿皮、烤羊肉、涮牛肚、牛羊肉泡馍……打扮入流时尚的青年男女、路边火热的炒锅、高声的吆喝叫卖给这条熙熙攘攘、古色古香的仿古小街增添了旺盛的人气。小吃街的动与鼓楼的静紧紧连接,几步之外就是另个世界,给人非同一般的感受。

城市特色相融 篇3

———陶行知

我们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个自觉行动的人。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 我们进行着不断的探索, 努力追求着那种实实在在的回归“本真”的学校品德教育。

一、常规育习惯

1.立足一日常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是他们实现自觉行动的前提, 也是我们学校德育的一个长期训练目标。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我们《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具体从上学、晨读、升国旗、两操、课间秩序、课堂学习、文明礼仪、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放学等方面对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进行规范;让每一位学生把一日常规牢记心间, 争当文明好少年。

2.细化训练重点。在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情况, 细化开展有针对性的阶段重点训练。开学初, 我校就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学年。同时, 我们坚持有些阶段侧重, 突出训练的重点, 加强针对性, 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从最常规的课间活动开始逐月安排重点训练项目, 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课间活动要求学生: (1) 遵守“行走之礼”, 做有益、安全的游戏, 适当放松。 (2) 行走:轻声、慢步, 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慢行。 (3) 针对学生不太会“玩”的情况, 我们在师生间开展了“有益游戏征集”活动, 挑选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游戏, 推荐各班组织学生活动。通过这样一个个阶段性重点训练,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形成。

3.重视竞争监督。小学生的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反复, 这是由其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需要一定的外部监督来促使学生自律的形成, 逐步养成习惯。在监督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是抓两种“典型”:重点工作是发现身边的“美”, 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与表扬具有良好习惯的典型, 激发学生的向上意识;适时地通过对一些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 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活动强训练

单纯的说教,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 显得过于枯燥和烦闷, 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因此, 我们以各种活动来作依托, 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受到教育, 在活动中把所懂得的道理切实付诸行动, 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1.做好点滴小事, 展现大好风貌。我校的“以小行动, 显大素质”系列活动, 要求学生平时积累日常生活中点滴好习惯, 使自己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就此广泛开展各类标兵的评选活动。 (1) “文明用餐星”。要求学生进出餐厅有序慢行, 吃饭时不咂嘴, 不口含食物说话。 (2) “浏览之星”。要求学生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 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不触摸文物, 不在景物上画写、划刻。 (3) “仪表之星”。要求学生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 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站立时要抬头挺胸。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发现身边美丑, 勇于自我对照。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校组织开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小品巡演活动, 让各班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把发生在身边的小事 (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 只要能使我们得到启示和教育) 排演成小品。若能给孩子们深刻的印象, 其良好的影响也是持久的。

三、特色促养成

我们学校是“国家级国际象棋培训基地”, 也是省“国际象棋传统学校”。我们学校良好的棋类文化氛围及所开展的国际象棋活动, 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以棋育德。中国自古就用“琴棋书画”来评价一个人的修养。很多名人都是下棋的好手。随着国际象棋的深入学习, 必然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一定的熏陶。

(1) 自律。任何一个棋子的走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我们的生活也如同下棋, 必须遵守规则。通过下棋让我们的孩子逐渐懂得并学会自律, 做一个文明、道德的人。

(2) 向上。“自信、向上、拼搏”一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人生要树立必胜的信念,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像在象棋比赛中, 有的孩子局势稍有不利, 就认输, 缺少在困境中拼搏的意志。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老师会利用特定的棋局对抗, 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如:摆设一个对黑方不利的局面, 然后问学生:“谁有勇气走黑棋, 帮助黑方扭转劣势?”学生走完棋后, 如果把棋走输了, 老师就夸奖他:“这位同学真勇敢, 他敢于向困难挑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使他更乐于克服困难。如果学生把棋走赢了, 老师更会称赞他。通过这种方式,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攻坚克难的勇气。

(3) 尊重。下棋要讲礼节, 棋风要正, 这与做人一样。在下棋的过程中教育我们的孩子“棋如人生”, 从而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棋风和棋德。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自己, 用心走好每一步棋, 不轻易放弃, 对自己的棋负责就是尊重自己的最好表现。其次, 对于比自己强的对手, 我们不“敌视”, 而是把他们作为自己追赶的目标;对于比自己弱的对手, 我们不讽刺挖苦, 而是把他们用作自己帮助的对象;尊重他人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2.以棋养性。

(1) 善思。“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这是下过棋的人都熟悉的两句话。我们的孩子也在下棋的过程中, 不断体会诠释着这两句话的含义。渐渐地, 大家都知道要想得“远”一点, 对对手的走棋进行预估和下一步走棋进行预设, 综合考虑各种情况, 对后果进行充分的预估。教师由此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也要善思, 遇事要明辨是非, 未雨绸缪, 准备充分。

(2) 耐挫。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 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 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棋弈活动有时如逆水行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时一帆风顺, 却一时大意失荆州。同样, 在比赛中, 要想取得好成绩, 就必须下好每一步棋, 每一盘棋。在强手如林的现代社会中要想脱颖而出, 只能靠自身实力, 顽强拼搏。

(3) 舍得。在下棋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招数———弃子, 就是牺牲自己对于对手来说较有诱惑力的一子来换取整个棋局的胜利。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要“着眼全局, 懂得取舍”了。这也就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把眼光放远, 要从大局着想;不对眼前的既得利益斤斤计较, 有时候对眼前利益的放弃也许会换来更大更多的收获, 从而教育他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大度和宽容。

让我们时刻牢记“用心走好每一步”的生活理念, 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好习惯、好品质的种子, 期待收获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摘要:学生品质、习惯的形成, 需要历经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因此, 对学生品质习惯的培养必须结合学生全面的学习、生活及学校的实际展开。我们立足学生一日常规训练, 分阶段细化训练重点, 有效开展各项常规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的国际象棋特色, 强化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城市特色相融 篇4

一、理念治校凝聚仁爱精神

新常态下, 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 准确定位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将德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纳入议事日程, 纳入年度工作总体部署, 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围绕实现学校提出的“美丽校园、成长乐园、幸福家园”的三园建设愿景, 学校以“打好人生底色育就健全人格”为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个性灵动、整体平衡的仁爱少年。个性灵动强调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发展特色;整体平衡强调了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种种能力;阳光开朗则更多的是从健康心理、健康心态的人性角度,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善待周围的人和事, 享受生活学习的每一天。

二、课程立校涂抹生命底色

面对教育新常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需要把系统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 让每一次德育活动都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 德育不仅需要构建, 更需要设计, 需要深化, 需要创新, 需要个性, 需要精品。而作为德育的策划者, 不仅热衷于术, 更应该懂得问道, 探寻德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互生。

1.课程文化资源外显化。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释放出文化的能量。学校在从校门到操场的设计、从亮化墙壁到校内文化景点建设, 从道路名到各处的温馨提示, 校训命名的“八园八景”以及班级文化的规定动作:日学一语、日行一善都体现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仁”文化, 处处潜栖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诗意般的德育课程资源。

2.自主管理活动课程化。在初中阶段, 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 通过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等学生组织, 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 并通过竞职演说、述职演说、优秀班干部评选等活动, 让学生做班级学校活动的主人。

“班级值周”活动的开展, 改变了学生过去“被管理”的角色, 提升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管是校园的坏境、活动的秩序, 还是食堂的就餐纪律和秩序, 均有了更进一步的改观, 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3.社团活动课程化。以“桐荫”社团活动为平台, 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让更多的孩子品味成功的滋味。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 选取合适的活动内容, 每周三下午安排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各社团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 定学时、定内容、定地点, 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每一次社团活动, 成绩显著。多个社团在市级活动评比中获得佳绩。

社团活动不仅仅带给学生以快乐, 更要凸显仁爱德育的理念, 因此成果展示也与学校爱心活动相结合, 种植、园艺、编织、烘培等社团活动成果以爱心义卖的方式充实了学校的爱心基金库。社团活动成为孩子们眼中色彩斑斓的万花筒, 借助社团活动这一平台, 学校真正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生命成长的绿色通道,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 享受着幸福快乐。多样的社团课程, 凸现了学校“打好人生底色育就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 实现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成长”的发展愿景。

4.励志教育课程化。进行“宣誓词, 聚班魂”活动。每天通过学生在晨会课上的集体宣誓, 时刻激励学生强化责任意识, 规范自身行为,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宣誓活动, 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并在班级中形成了相互督导、共促良好班风形成的氛围, 为班级的整体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乐校健全学生人格

在教育新常态下, 必须改变那种脱离了社会现实, 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被称为“高、大、全”式的没有“心得”的德育, 更加关注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使德育真正回归生活。学校德育活动坚持放低重心、贴近实际、寓教于乐, 通过接地气的活动, 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

1.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植仁爱主题。学校围绕“仁”这一核心理念, 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深入开展月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其中。仁之智—1月、6月 (学习目的、方法教育) ;仁之礼—2月、9月 (开学初礼仪教育) ;仁之爱—3月、10月 (爱他人、爱祖国) ;仁之勇—4月、11月 (体育节、足球节) ;仁之义—7月、8月 (假期实践活动)

校园主题月活动坚持活动设计精细化, 活动内容多元化, 活动方式灵活化, 活动成果巩固化等原则, 让创意伴随学生成长, 让学习和生活同步, 教育和实践结媒, 让素质之花开在学生心田, 让快乐和激情充满校园。

(2) 校园艺术节活动传播主流文化。校园文化艺术节, 作为学生们亲历亲为的“文艺盛宴”和十分享受的“文艺大餐”, 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功能。德育文化应体现为一种坚守和习惯, 因为“一切文化都将沉淀为人格”。比如, 我们的合唱节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 更多的是民族歌曲、校园歌曲、革命歌曲, 从来不以流行歌曲为主题。正如陶西平先生所言, 学校不应一味追逐社会流行, 学校应该是宣传主流文化的地方, 应该高于社会水平, 进而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八礼四仪”教育坚持生活化。开展“八礼四仪”主题班会。结合生活实际, 向同学们宣讲餐饮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言谈之礼等, 引导学生们学会与人交往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 都要做一个文明懂礼的学生。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班级通过事先搜集的图片、视频引导孩子们如何做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有的班级通过让学生们对照“八礼四仪”的具体要求, 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 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努力改正;有的班级通过“寻找身边的礼仪之星”环节, 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孩子们学习、践行“八礼四仪”。

在初二学生中举行“十四岁青春仪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放飞理想, 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珍惜十四岁的青春年华, 迈好青春第一步,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在成才的轨迹中留下难忘瞬间。引领同学们增强青春期的自豪感、使命感, 同时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逐步理解人生的意义以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怀揣一颗青春的心, 激荡青春的旋律, 放飞青春的梦想, 让青春幸福起航!

2.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依托学校编撰的德育校本课程《与仁爱同行》, 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1) 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是我校开辟的德育教育主题。学校橱窗每周开辟专栏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各班在晨会课上开展德育小故事的交流活动, 并每周推选一名代表在周一全校晨会中进行演讲。同学们认真搜集资料, 认真收听德育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了解了名人成长的经历, 了解了成功背后的艰辛, 从而更加重视对自身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了自我成才的意识。

(2)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河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 其千年传承的文化之魂中盛开着娇艳的教育之花。我校依托河阳山歌馆、凤凰桃花节这一文化平台, 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山歌演艺馆、学唱河阳山歌、参观民俗风情走廊、参观文化名人馆、千亩桃园采风等活动,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中获得最鲜活的传统文化教育。

(3) 举行“孔子文化周”活动。结合9月28日孔子诞辰, 开展凤凰中学“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动。我校“孔子文化周”的主题是“尚德立志诵论语贤行润身做君子”。围绕这一主题,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手抄报评比、千人诵论语、文明礼仪课本剧表演、我爱记《论语》淘汰赛、国庆长假期间进行“我的美德周”实践活动等。

“ 孔子文化周” 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 但是我们会将它纳入到我校“仁”文化建设活动之中, 长期开展各类活动, 将“诵读经典”常规化、弘扬传统美德常态化。我们坚信中华文化的魅力, 定会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像阳光一样, 洒满凤凰中学校园!

(4) 假期德育作业让教育延伸。每逢寒暑假或重要节假日, 学校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文化作业外, 还布置一些德育作业。

其他节日, 如中秋节则布置学生为家长烧一份“孝心菜”、端午节则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包粽子、重阳节则布置制作一份感恩卡、清明节布置一次体验活动……

践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亲友、关爱服务他人……孩子们通过实践, 不仅可以从中体会浓浓情谊, 也收获了精神食粮。

3.深入开展“自省”实践活动。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基于此, 我校开展了“省吾身善为人”主题活动。

四、评价兴校培养个性特长

在新常态下, 我们应当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 这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评价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激励人、发展人, 而不是筛选人和限制人。在当前教育“深综改”的背景下, 学校应该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学习空间, 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相应地, 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只看“冷冰冰的分”, 而是更多关注“活生生的人”。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 引导学校把学生的品德看得比分数更重要, 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把成人看得比成才更重要。

1.评选仁爱之星, 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搭建自我完善的平台, 鼓励创优, 鼓励进步, 学校改变了传统的“三好”学生的评比, 推出“仁爱之星”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在科技创新、读书写作、体育竞赛、文艺表演、文学创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评价方式实现了多样化。

2.寻美丽学生, 感受榜样的力量。我校为了让所有学生也能感受到身边的“美”, 也为让这种“美”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掀起一股弘扬正气, 歌颂真情, 倡导真善美的热潮, 用先进的事迹感动师生, 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师生, 引导广大师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寻找校园最美学生”的活动。

上一篇:人口统计特征下一篇:检验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