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肠病(共8篇)
糖尿病胃肠病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肠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加睡前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照采取加以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加以阿嗪米特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糖各项指标、低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以及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两天血糖平均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早饭后2 h血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胰岛素使用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嗪米特,糖尿病胃肠病,治疗效果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主要是由机体胰岛素不足引发的,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增高并伴随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紊乱,属于终身性、代谢性疾病[1]。 糖尿病性胃肠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胃胀、暖气、恶心、呕吐、大便失禁、便秘等。 糖尿病胃病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糖尿病的控制[2,3]。 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肠病患者90例,对比观察在常规普通胰岛素后加以阿嗪米特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肠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 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9.1±8.4)岁;患者病程3周~14个月,平均病程为(6.2±1.4)个月。 对照组男22例 ,女23例 ;患者年龄36~74岁 ,平均年龄为 (58.6± 7.9)岁 ; 患者病程4周 ~15个月 , 平均病程为 (6.8±1.2) 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胃肠病诊断标准, 未进行过降糖药物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等治疗,且均排除患有心肺疾病、肝肾疾病以及血液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加睡前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使用药物为诺和灵(国药准字J20080019)以及优泌林(生产批号:BS20080074)。 用药比例为3:2:2:3,首次注射为3餐前30 min,第二次注射为临睡前15 min。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西沙比利片(国药准字H10960289), 口服,5 mg/次,3次/d。 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阿嗪米特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00232),口服,2片/次, 3次/d。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早饭后2 h血糖、2 d血糖平均水平以及空腹血糖、低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以及效果情况。
1.4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完全缓解;显效: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没有改善[4,5]。 有效率:治愈+有效。
1.5统计方法
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 d血糖平均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早饭后2 h血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在胰岛素用量和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胰岛素使用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两组患者在低血糖以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7%(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1/45),低于对照组的1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此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都有功能障碍[6]。 高血糖通过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以及增加自由基的产生, 进而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其引发的主要症状为腹泻[7]。 阿青霉素具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 其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吸收。 并且阿嗪米特中的二甲基硅油能够有效消除胃中气体,改善胃轻瘫现象[8]。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以阿嗪米特治疗,对照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西沙比利治疗。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在胰岛素治疗后加以阿嗪米特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 d血糖平均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早饭后2 h血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 低血糖不 良事件发 生率分别 为6.7%(3/45)和2.2%(1/45), 均低于对照组的20.0%(9/45) 和15.6% (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在胰岛素使用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胰岛素治疗后加以阿嗪米特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肠病伴抑郁如何治疗? 篇2
听了刘女士的主诉,我首先给她讲解了正常的排便过程:正常人不排便时直肠呈空虚状态,直肠及乙状结肠有阻止粪便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直肠的作用,以保持直肠成空虚状态,不会有排便感觉。当少量粪便进入直肠后,内括约肌弛缓,外括约肌收缩以保持直肠内压平衡,也不会产生便意。当大量粪便进入直肠后,内括约肌扩张,外括约肌完全松弛,排便动力超过排便阻力,这时粪便顺利排出。这是正常的排便过程。您患糖尿病30多年。已经并发了高血压、心肌梗塞,支配您内脏的植物神经也会受到损害的,植物神经的损害就能够出现上述的表现,医学上称作糖尿病肠病。
另一方面您患病多年躯体的痛苦会导致精神上的焦虑和抑郁,有报告约40%糖尿病患者有焦虑和抑郁倾向,这可能是您患糖尿病肠病不典型和长期不愈的重要原因。过度忧虑对治病是很不利的,患病在“天”,治病在人。人生一世有很多磨难,有的困难靠别人的帮助是能够克服的,惟有健康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只能靠自己。您的病除降糖、降脂、降压、排除心理障碍外还需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您的便秘腹泻都不典型,主要表现是便次多,便量少,无效排便多,有效排便少,排便无力,排便依赖性强,排便与进餐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称作胃结肠反射,这些表现与您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敢用力排便有关,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单用止泻药效果可能不好,必须了解正常的排便过程,解除对排便的恐惧,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让大便控制自己。要多找乐趣、多交往、多谈心、多活动、多做腹部保健操锻炼腹肌力量。要增加对便意的耐受性,不要稍有便意就上厕所。要有意识地控制大便,减少便次,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定会有效的。
建议您使用下列药物:由于您的抑郁症状明显,首先用阿米替林25毫克,每日2次,口服。因为该药除有镇静解郁作用外,尚能调节内脏神经对粪便压力的敏感性,74%患者症状可以改善。谷维素20毫克,每日3次,4周后改为日20毫克,每日2次,也很有效。改善神经营养可用弥可保,500微克隔日注射1次。便秘时可用温和的轻泻药,如乳果糖(杜秘克)15毫升,每日2次。蒙托石1包,每日3次,不要用强有力的泻药。
胃肠症状高度警惕糖尿病 篇3
哪些消化道症状要警惕糖尿病呢?
1. 疲乏无力、易劳累
差不多所有病人在发病早期都会出现疲乏无力, 小腿没力气, 活动耐力下降, 买菜、做饭、走路等日常行为力不从心, 老想歇着。有些病人在周围熟人的提醒下到消化科就诊, 以为肝功能出了问题, 一查才发现血糖异常得高。
2. 食欲不振、消瘦
部分病人会表现为食欲下降、厌食、消瘦、体重下降, 有时看起来没瘦, 测量体重时发现体重减轻, 类似消化道疾病, 到消化科就诊, 经过检查发现血糖异常, 最后诊断糖尿病。
3. 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来就诊, 特别是自述有不洁进食史的中老年人, 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不能简单的诊断急性胃肠炎, 一定要注意检查血糖, 哪怕病人已经进食, 也要查一个餐后血糖, 以免漏诊。
4. 烧心、嗳气
有部分病人可能会有烧心、嗳气的表现, 还可伴有腹胀、早饱、上腹不适等症状, 合并胆囊感染时还会发热, 常常被认为是消化道疾病, 但最终经过查找却发现是糖尿病。
5. 便秘、腹泻
老年人常常因为便秘或腹泻症状到消化科门诊看病, 前者常被认为是习惯性便秘, 因为老年人便秘是常见现象从而被忽略, 后者又常与急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混淆, 仅仅给予一般对症处理, 容易错过早期诊断机会。
而在内分泌科, 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消化系统症状, 常常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或“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症”。糖尿病伴发小肠、结肠和肛门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也十分常见, 病人常常表现为慢性便秘、腹泻或大便失禁等。
糖尿病引起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损害有关。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本身也是直接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不利因素, 高血糖导致胃自主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功能不全使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有资料显示, 约有30%~60%的糖尿病患者胃张力降低, 胃排空减缓。
糖尿病性肠病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篇4
1 辨证论治
1.1 脾阴亏虚,胃火炽盛
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致脾主运化、胃主腐熟水谷功能失司。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火炽盛,更伤脾阴。脾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热入肠胃,津液干枯, 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津亏水不行舟而见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干如羊屎,多食易饥,久则知饥少食,食则脘胀,劳作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唇焦,口干多饮,舌红少津、苔薄,脉细弱。治以滋阴健脾,益气通便。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药用竹叶、白芍、当归、川芎各10 g,石膏25 g,麦冬15 g,人参5 g,黄芪、生地各20 g,甘草6 g。
1.2 阴虚血燥,气虚不运,夹杂燥热气滞
消渴日久阴虚或因年老,精血不足,下焦阴弱, 或胃中蕴热耗伤阴液,或肺热津伤,或肝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久郁化火,肝火燔灼,上耗肺津,中耗胃液,下耗肾水,津血同源,阴虚血燥,又有六腑之气不利,气虚不运,夹杂燥热气滞,则肠道失润。症见大便干燥秘结难解,数日1次,形体消瘦,咽干少津,面色萎黄,心慌头晕,唇甲淡白,苔薄舌淡红脉虚细数。治以滋阴清热,益气养血, 润肠通便为主。采用自拟消渴便秘方[1]生黄芪20 g、当归20 g、白芍15 g、生地20 g、火麻仁10 g、肉苁蓉10 g、厚朴10 g、酒大黄8 g、威灵仙10 g、金银花10 g、玉竹10 g、知母10 g。
1.3 瘀阻肠络,气津难行[2]
消渴病日久,机体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行血无力,血瘀阻络,致气机不畅,胃肠失调,传导失司,糟粕久在肠间,津液缺失,肠燥内积;或血瘀脉络,津血互换受阻,过多津液不能进入脉络,停留肠间。症见大便干燥秘结,或大便溏泄,或二者交替发生。常伴腹胀,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暗,舌有瘀斑,苔白,脉细涩。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20 g,当归12 g,生地黄10 g,桃仁12 g,红花12 g,枳壳10 g,赤芍12 g,桔梗10 g,川芎10 g,牛膝10 g,甘草6 g,木香10 g,厚朴10 g,人参10 g,旋覆花15 g。
1.4 脾虚肺弱,运化无力
脾胃素虚加之消渴日久,气阴俱伤,阴损及阳,致使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脾虚失运则吸收水谷精微功能不足,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脾的运化水液作用有赖于肺气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肺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久滞化燥。症见泄泻,或便秘,或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常伴胃脘不适,神疲乏力,汗出气短,面色少华,肢倦懒言或有脱肛,舌淡苔白,脉濡弱无力。治以益气健脾,养肺滋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20 g,茯苓10 g,甘草5 g,当归12 g,柴胡10 g,陈皮10 g,升麻5 g,枳壳15 g,苍术15 g。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泄泻者加莲子肉、炒扁豆、炒山药、砂仁、薏苡仁、木香、桔梗;大便燥结较甚,加用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生首乌;脱肛则重用黄芪、党参、升麻;舌质暗红有瘀点,则加川芎、炒元胡;口干渴者加人参、乌梅;脘腹冷痛者加桂枝、附子。
1.5 肝郁犯脾,肝脾不和
消渴之人,脾胃已虚,复因情志抑郁,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失疏泄,气机运化失常。肝气郁结不能疏泄,郁久必横逆犯脾,致使肝脾失调,排便紊乱。症见大便或泻或秘或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常伴腹痛,得矢痛减,每因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平素多胸闷太息,嗳气少食,舌淡苔薄,脉弦而细。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要治法。方用逍遥散化裁,当归15 g,茯苓20 g,柴胡10 g,甘草10 g,陈皮10 g,煨姜10 g,薄荷10 g。泄泻者合痛泻要方;便秘者加枳壳、太子参、桃仁、杏仁、柏子仁。
1.6 脾肾阳虚, 命门火衰
气阴亏损,脾胃虚弱,日久及肾,“肾为胃关, 二便开闭, 皆肾脏所主。”(《类证治裁·泄泻论治》)脾肾阳虚, 命门火衰, 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谷、运化精微, 脏腑失濡。肾阳亏虚,阳气难以升发蒸腾, 阴气盛极而下行作泻。症见大便清衡, 完谷不化或肠鸣腹泻多于黎明前,或洞泄寒中, 食欲不振, 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精神困倦,小溲混浊, 舌胖质淡、苔白, 脉沉细。采用温肾健脾, 涩肠止泻为主要治法。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药用补骨脂15 g,党参25 g,苍术15 g,吴茱萸10 g,肉桂10 g,干姜3 g, 五味子、黄芪、石榴皮各10 g,肉豆蔻、甘草各6 g,白术20 g,附子7.5 g。泻泄日久,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诃子、米壳、禹余粮;中气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黄芪;腹泻伴腹痛者加广木香、台乌药;便秘者理中汤加当归、肉苁蓉、熟地等。
2 体会
糖尿病性肠病疾病属于中医便秘、泄泻或五更泄、洞泄等范畴。此病多发生于消渴经久未能控制者。消渴证虽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但总以虚证为多,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糖尿病性肠病早期以热盛津亏致便秘为常见;中期可见肺脾(胃)虚弱或肝脾失调或瘀血阻滞,临床可有便秘,亦可见泄泻,亦有便秘与泄泻交替出现者;晚期常可发展为脾肾阳虚,其中以泄泻较为常见,常为五更泄、洞泄,部分患者仍表现为便秘。鉴于糖尿病阴虚为本,笔者认为治疗上宜养阴润肠滑利,不可取一时之快而妄用泻下之品,而对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则吴茱萸、肉桂、干姜不宜久用,中病即止,以免更伤阴液。同时,对以上患者应常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总之,临床治疗本病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不同病证, 斟酌变通,做到有的放矢,则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爱旗,陈旭梅,王会芳.消渴便秘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115例.陕西中医,2006,27(4):427-428.
糖尿病胃肠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2]诊断为糖尿病,符合WHO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胃肠功能障碍、腹痛,部分患者夜间症状有所加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女18例,男3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9岁,病程1.5~12.5年;对照组女20例,男3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2岁,病程1.5~14.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以胰岛素疗法为常规治疗,并具体询问每例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应用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胃肠镜检查,排除有原发性胃肠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所致的胃肠功能病变患者。患者服药期间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定期地检查患者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对照组患者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治疗,5 mg/次,3次/d。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给予维生素B1肌内注射。30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中医治疗,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诊断患者具体的病症类型,并相应给予葛根黄连汤加减、柴胡疏肝散、济川煎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给予多组配用。3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患者临床胃肠功能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偶有不适感为有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6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25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由脾虚胃强引起,并且随着病情慢性迁延,致使五脏受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周期较长,且按照中医学“久病必虚”的观点,可解释久治不愈的糖尿病对患者全身系统都会造成损害。其中,中气虚衰,升降失调是导致脾胃虚弱的主要原因。现代中医的诊治临床经验认为,对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需要按照患者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和体质的差异及疾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其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中,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相应给予葛根黄连汤加减、柴胡疏肝散、济川煎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胃肠功能紊乱的本质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因而在治疗上需要以健脾益胃为主要临床路径,并对脏腑加以调理巩固,清除病理代谢物,使得血气通顺,升降得行[4]。此外,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搭配好患者饮食,嘱咐患者可尽量多食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实施针对性的营养补充,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可靠,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临床治疗,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82.0%)(P<0.05)。结论 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设中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中医
参考文献
[1]王凤丽.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探讨.糖尿病新世界,2015,11(7):112.
[2]董世旭.自拟方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体会//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2011:115.
[3]李伟,王巧云.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8(4):430-431.
糖尿病胃肠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区间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47.5岁。对30例患者进行确诊,结果表明,30例患者均患有合并糖尿病,其中肠道肿瘤7例,胃癌6例,肠破裂5例,急性阑尾炎2例。对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统计学有意义用P<0.05表示。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即在术后对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做好对患者的抗感染护理工作以及血糖控制等传统护理。
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即在住院之初就要做好患者的病理、病情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借鉴网上相关病例的资料对医院收治的病例进行统筹分析,而后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的护理方法,而后开展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其具体的护理流程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的工作要求患者在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的病情、病理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采用化验检测的方式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理情况,以免病情了解不当,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在患者实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血糖控制工作,医护人员可以采用皮下胰岛素注射的方式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定的指标之内,每次的时间间隔为5个小时。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时,要事先进行手指血糖的测试,还要准确的控制注射的用量。对于常见的低血糖情况,预防工作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是不能避免的。此外,患者的进食情况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定时定量的进食是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手术指导应该提前进行,以免患者手术过程中患者因为紧张而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危及到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安全。医护人员还要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以及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还应当指导患者的进行手术的体位训练,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促进患者的身体的早日[作者简介]司彦英(1975-),女,山东日照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恢复。
1.2.2 术后护理
首先要做好对患者的生命特征等基本情况的检查工作,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活动,以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后要做好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理以及病情进行研究分析。以免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应激反应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而在术后的血糖控制工作中,同样可以采用微量的胰岛素对患者的静脉进行注射,治疗周期为3 d。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再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2]。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坚持每天对患者进行血生化测定。再次,医护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术后导管护理。在做好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之外,还应该要对患者的家属宣传导管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导管的重要性,并具有一定的导管护理技术,从而有效的减少导管受压、滑脱的情况,以及能够及时的向医生反映导管内引流液的颜色和质量,有效的避免了导管的堵塞。此外,肠胃手术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现象的发生,此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的措施就是给予患者适当的雾化吸入,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咳嗽,清洁患者口腔。同一时间下,医护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泌尿系统的护理工作,尽量保证患者的导尿管畅通,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拔出导尿管。肠胃科手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进食护理的特殊性。而肠胃手术对患者的禁食容易引发患者的血糖紊乱,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适当的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适当的改变患者进食的食物形式。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病情情况的获得的进展均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两组的护理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照组的满意度与显效率均低于干预组的满意度和显效率,差异具有意义(P<0.05)。
3 结论
由于胃肠手术的特殊性,在治疗患者的时候要对患者采取禁食治疗,从而加大了患者在肠胃手术治疗中发生合并糖尿病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加强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术前以及术后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叶娟,张洁,张海霞.浅析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89-190.
糖尿病胃肠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 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49~68岁, 平均年龄 (55.2±4.1) 岁, 病程6~9 a, 平均病程 (5.8±2.1) a。对照组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 (49.9±3.9) 岁, 病程7~8 a, 平均病程 (5.2±2.0) a。
1.2 方 法
对照组:使用多潘立酮治疗, 1片/次, 3次/d, 饭前30 min服用。
研究组:使用分消清利汤治疗, 处方:15 g茯苓、25 g党参、14 g厚朴、14 g半夏、14 g陈皮、11 g姜黄、11 g知母、11 g黄芩、8 g炙甘草、8 g黄连、5 g枳实。对于呃逆患者 , 增加2 g沉香。对于腹痛患者, 增加11 g川辣子。对于腹泻患者, 使用20 g薏苡仁。1剂/d, 经过水煎两次后提取200 m L药汁 , 分为3次服用[2]。
1.3 判断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体征、症状完全消除, 胃部排空率达到90%。
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体征、症状明显缓解, 胃部排空率达到75%。
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体征、症状无变化, 甚至加重。
1.4 统 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7.5%, 对照组为70.0%,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改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科常见性、多发性疾病, 对消化系统脏器具有严重影响。按照相关资料表明, 患有糖尿病者, 73%胃肠存在运动障碍, 属于合并症严重病症[3], 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 如内脏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 高血糖本身和胃肠道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胃动素水平的改变也明显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 糖尿病合并的微小血管发生病变, 导致消化道平滑肌出现变性,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 对于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疾病, 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使用多潘立酮, 对胃肠壁具有直接作用, 可提升胃肠蠕动、胃部张力, 提升食管下端、蠕动肌的张力, 然而记忆出现不良反应[4]。
而使用分消清利汤, 处方中的党参具有益气与补中的作用, 茯苓可健脾和胃, 陈皮可理气降逆, 炙甘草可益气复脉, 厚朴可燥湿消痰, 枳实祛水消痰, 黄芩可泻火解毒。对于糖尿病胃肠障碍患者, 具有复合治疗的作用。在该组实验中,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多潘立酮与分消清利汤治疗, 经过治疗后得知, 研究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 , 针对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 使用分消清利汤治疗, 可改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营, 王玉春, 邓杏林, 等.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3, 35 (2) :190-191, 198.
[2]吴小洁.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22) :2986-2987.
[3]杜丽坤, 马健, 徐洪涛, 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7) :95.
糖尿病胃肠病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 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共65 例, 随机分成2 组, 治疗组33 例, 男16 例, 女17 例; 年龄46 ~65 岁, 平均 ( 53.14 ±2.1) 岁; 病程7 ~11年, 平均 (8.3±2.1) 年。对照组32 例, 男17 例, 女15 例;年龄43~67 岁, 平均 (51.8±1.8) 岁;病程6~13 年, 平均 (9.4±2.3) 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WHO1999 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或空腹血糖葡萄糖 ( FPG) 水平≥7.0 mmol/L, 或OGTT试验中, 2h PG水平≥11.1mmol/L, [3]符合罗马Ⅲ胃肠功能紊乱诊断标准[4]:①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如慢性上腹部痛或不适, 腹胀, 易饱, 嗳气, 泛酸, 恶心等, 病程超过4 周。 ②不存在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如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 糜烂, 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实验室, B超, X线等检查除外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 ③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 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的改变无关。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阴虚血瘀诊断标准[5]:主症:①口干咽燥, 饥不欲饮, 胃脘灼热; ②脉络瘀血 (口唇, 齿龈, 爪甲紫暗, 肌肤赤缕) , 刺痛;次症: ①胃脘隐痛嘈杂, 脘痞不舒; ②大便干结③舌红少苔或舌紫暗;④脉涩或细数。 主症必备兼次症2 项以上, 结合舌脉可诊断。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36~70 岁成年人; 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②签订知情同意, 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1.5 排除及剔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脑、肝、肾、肺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 ③近1 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或外伤、 大手术等; 有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急性脑梗死等应急情况者及合并感染者;④不愿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
1.6 研究方法
1.6.1 基础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均: 予以①糖尿病基础治疗, 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 mmol/L, 餐后2h血糖7.2~8.0 mmol/L; ②改善胃肠功能:2 组均服用多潘立酮片 (国药准字H10910003, 10mg, 3 次/d) 。
1.6.2 分组治疗治疗组:口服养阴通络汤剂, 药物组成如下: 北沙参15 g, 牡丹皮15 g, 麦冬12 g, 玉竹10 g, 浙贝12 g枳壳10 g, 当归12 g延胡索6 g, 半夏8 g山药10 g上方加水500 m L, 文火水煎30 min, 取汁100m L, 二煎加水250 m L, 煎20 min, 取汁100 m L, 两煎混合, 分早晚2 次温服。 2 组疗程均为3 周,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影响该研究的药物。
1.7 中医证候及体征
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主症及次症标准记分, 主症:无症状0 分, 轻度1 分, 中度3 分; 重度5 分。 次症无症状: 0 分; 轻度1 分; 中度2 分; 重度3 分, 采用积分法, 治疗末统计症状积分改变情况。
1.8 疗效判定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
症状积分减少大于95%为临床痊愈, 症状积分减少大于70%为显效果, 症状积分减少大于30%为有效, 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 组中医证候积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 对照组总有效率62.5%,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2.2 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组内比较
治疗后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 (P<0.05) , 组间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治疗组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
2.3 2 组复发率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 跟踪随访3 个月, 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7.2% 和41.8% ,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长期慢性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性腹泻是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 这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包括内脏植物神经病变、肠道激素分泌失调、电解质失衡以及胃肠功能障碍。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胃肠动力异常与Cajal间质细胞这一类细胞群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Cajal间质细胞产生慢波电活动, 可能导致胃肠运动的改变, 控制着胃肠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6]。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液因子及脊髓神经、 迷走神经、 肠肌间神经等神经丛的调节, 出现体液分泌紊乱的现象, 如缩血管物质内皮素的大量释放可加重胃肠黏膜的缺血, 导致蠕动改变; 神经丛变化导致胃肠黏膜及平滑肌出现缺氧、缺血等现象, 内脏血管收缩, 强烈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7], 该研究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 上腹痛、腹部烧灼感、便秘、等消化系统不良症状。 多潘立酮可在胃肠壁中起作用, 对肠胃的推动作用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可以加速餐后的胃排空, 对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有一定的增进功效, 从而减少食物向食管的反流, 甚至是防止其反流[8], 使患者症状改善。
糖尿病并胃肠功能紊乱属于中医 “消渴”“痞证”“呕吐”“泄泻”“便秘” 等范畴[9], 主要病机为肝脾失和, 致肝气不畅失疏泄, 横逆犯胃以上逆[10,11], 故中医治疗应以疏肝和胃, 畅气降逆、除痞消积为主[12]。 笔者认为, 本病的重要病机为阴虚血瘀。 消渴病基本病机为阴虚内热, 胃以降为和, 喜润而恶燥, 胃阴不足, 虚火内生, 濡养无力则嘈杂, 疼痛隐隐;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则恶心, 呕吐;胃阴亏虚, 津液不足, 则肠道干涩, 传导失司, 大便干结。 阴虚日久, 阴损及阳, 则至气虚内生, 脾虚则运化无力, 气机失调则腹胀;阴虚日久, 脉道干涩, 无力行血则瘀血内生, 阻于胃络则加重疼痛, 因此, 养阴活血通络应为主要的治法。 方中北沙参甘凉, 益阴清热, 益胃生津, 牡丹皮苦, 微寒,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共为君药, 臣以麦冬、玉竹养阴清热, 配以浙贝苦寒, 制酸止痛, 半夏降逆止呕, 当归补血活血, 枳壳, 延胡索理气止痛, 山药养阴益气。 此外, 当归性温, 于大队苦寒药中配伍, 防寒凉太过而伤阳气, 防阴寒凝滞而至血凝成瘀;枳壳、延胡索辛温, 防阴寒太过而阻滞气机, 全方养阴而不助邪, 驱邪而不伤正, 攻补兼施, 以补为主, 共奏养阴通络之效。
该研究中,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 予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减少复发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2例, 2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 口服多潘立酮片, 治疗组加服养阴通络汤剂, 2组观察时间均为3周。结果 经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 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活血清热祛湿法联合多潘立酮片可使糖尿病胃肠功能患者临床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 复发率降低。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养阴通络法,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永魁, 赵新亮.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8例[J].河南中医, 2011, 31 (1) :80-81.
[2]吴卫明.探索糖尿病腹泻发病机制及中西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 2011, 40 (5) :3-4.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l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M].WHO/NCD/NCS, 1999:31-32.
[4]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M].3rded.Mclean, VA:Degnon Associates 2006:6.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76, 383.
[6]许新芳, 林琳.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结肠组织中的改变[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6 (7) :555-557
[7]徐金兰.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联合四磨汤治疗老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5) :1649.
[8]逯德平.联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0) :256.
[9]周萌.从痞满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思路[J].河南中医, 2008, 28 (3) :15-16.
[10]孟得静, 黄小艳, 邢朝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吉林中医药, 2010, 30 (12) :1047-1049.
[11]徐金兰.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联合四磨汤治疗老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5) :164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