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掌控(精选10篇)
资源掌控 篇1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强化资源战略, 加快资源整合开发掌控步伐, 以振兴铁矿业争取国际铁矿石市场话语权为己任, 努力为河北由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转变提供内在保障。该公司成立两年来, 铁矿石资源掌控量迅速扩张, 由组建初8.9亿吨猛增到目前的44亿吨, 增长了4倍, 规划掌控资源达到66亿吨, 其中海外资源8亿吨。
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铁矿石需求逐年攀升, 国内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逐年加大。当前, 世界铁矿资源被国际资本迅速集中, 力拓、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业巨头加快收购兼并的步伐, 已形成对铁矿石价格的垄断。中国在国际铁矿石长协矿价格的谈判中频频受挫, 难以阻挡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凶猛上涨, 造成国内钢铁企业产品成本大幅上升, 国内钢铁企业产业链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制约, 加快自有矿山发展, 保障河北钢铁集团的产业链安全。河北钢铁集团成立之初便把资源战略作为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旋即整合原有矿山企业组建成立了矿业公司, 在发展方式上由“以钢为主, 一业独大”转变到科学发展, 资源先行上来, 将矿业公司“十二五”末3000万吨铁精粉产能目标提高到3500万吨, 把矿山产业上升到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牢牢把握这一有利时机, 抓住三大机遇, 不断强化资源掌控力度, 两年内新增加铁矿石资源35亿吨。一是抓住国家和河北省的政策机遇, 迅速掌控省内大型整装资源。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要求, 抓住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给予“财政投资探明的地质储量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铁矿及有色金属矿产、大型以上储量的贵金属矿产, 优先以协议方式配置给省内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开发”的政策支持机遇, 加强对省内大型整装资源的掌控, 迅速掌控了冀东司家营地区、马城地区等大型铁矿资源。2008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明确司家营铁矿南区范围内14.5亿吨的铁矿资源以协议方式出让给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北区2.5亿吨铁矿资源也得到开发利用的批复意见;2010年4月19日, 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 同意河北省将探明储量达10.44亿吨、远景储量5亿吨的马城铁矿以协议方式出让给河北钢铁集团, 至此, 在河北省已探明的大型整装矿资源已全部落入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的掌控之中。二是抓住国家打击非法盗采、规范资源开发机遇, 迅速整合掌控民营资源。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地区有色资源被国家列为战略储备资源, 但随着地方民营企业粗放式的开发利用, 造成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 矿业公司对涞源地区的民营企业进行整合, 其中, 在大湾矿区, 公司已与4家民营企业签署整合退出协议, 与3家企业签订整合入股协议。在承德黑山矿区, 与7家民营企业签署了整合协议, 为全面整合开发该区1亿多吨钒钛资源奠定基础。三是抓住市场机遇, 变国际金融危机为矿业公司难得的资源整合机遇。按照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提出“走出去”战略的要求, 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铁矿业产业的冲击, 国际资源类企业市值都大幅缩水, 国外矿业公司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的有利时机, 矿业公司有选择参股收购国际矿山资产, 2009年至今, 通过购入南非铜尾矿加工生产铁精粉, 增加公司产能。同时, 公司先后对澳大利亚、秘鲁、美国、巴西、南非、几内亚等铁矿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合作洽谈, 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适应集团发展需要, 矿业公司制定实施了“双一体两翼一补充”发展战略。经过两年的努力, 这一发展战略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形成了资源布局上以冀东地区为主体, 以张承和邯邢地区为两翼, 以开发省外、海外资源和整合民营资源为补充的格局。
矿业公司实现了铁矿石加工主体迅速由做大到做强, 年产铁精粉250万吨的司家营铁矿已成为我国大型化现代化矿山的典范, 冀东地区规划铁精粉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的目标正在分步实施;北部承德地区资源整合目前取得实质性突破;南部邢台地区中关铁矿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该公司到“十二五”末, 将建设成“国内最大、国际一流”, 精矿产能3500万吨的现代化矿业基地。
有色和钒钛已成为该公司发展的有力两翼, 实现了产业由单一矿种向多矿种结构的转变, 2009年掌控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有色矿区涞源, 并建立了涞源有色基地, 资源储量中有铜100万吨, 钼30万吨, 锌70万吨, 还有伴生金、银、铅等金属, 经济价值巨大;并于2010年6月21日生产出第一批钼精粉。此外, 矿业公司还与地方政府和地勘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储量达80亿吨的我国第二大钒钛资源地承德钒钛资源。
两年来, 矿业公司资源掌控增长了4倍, 做大做强的基础已经形成, 该公司将进一步转变观念, 将“小步慢走、有矿慢开”的旧观念转变为“有矿快开、跨越发展”的新思维, 通过做大做强为增加我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 保障河北钢铁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掌控你的时间 掌控你的生活 篇2
迪士尼CEO 罗伯特· 爱格尔(Robert A. Iger) 每天4:45 起床到健身房锻炼,6:00 进入办公室阅读各种资料, 直到7:00 举行一天当中的第一次会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不过对我来说, 早晨是巅峰时刻, 那时候比较心平气和。”
美国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发言人霍华德· 鲁宾斯坦每天早上4:30 之前就到书房快速浏览电视新闻, 然后处理用不同颜色区别的文件, 确定要回的电话, 签署支票, 确定当天的日程, 这样
暂告一段落之后, 他会舒展舒展身体出去跑步。
……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很多人, 早起可能是个时间管理的好办法, 但在我们着手改变之前, 最根本的是, 首先明确时间管理对于自己的意义在哪里, 什么样的时间规划方式才适合自己。
不做时间管理陷阱的三种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时间管理方式, 最根本的是, 时间管理关注的是“效能”。一个讲求效能的人会从所有任务当中选择出最重要的, 并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它。在如何应用时间这个事情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比更快更好地完成手頭的工作更加重要。
为了避免掉进时间管理陷阱,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 拉金教授提醒我们不要成为以下三种人:
第一种, 执著于井井有条的人。他们总是不停地列出任务清单, 更新清单, 并忘记清单。他们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规划, 除非把最微妙的细节都规划好, 否则他们绝不采取任何行动。最后, 他们可能根本还没开始工作。他们追求的只是井井有条的感觉, 而不是工作本身。
第二种, 那些“做得太多”的人, 他们总是让自己忙个不停,结果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大价值。通常他们非常高效, 但也容易犯错, 一旦选错方向, 所有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第三种人是时间狂, 就是那些过于关心时间的人。他们从不肯浪费任何时间, 搞得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很紧张, 即使因为会议比预定的时间晚开始了一分钟, 他们也会气得七窍生烟。
在拉金教授看来,“这些人并不比那些总是在救火、总是在追赶时间、总是只说不做的人好不到哪里去。”
寻找你的内部黄金两小时
Case: Mary 是个家庭主妇, 每天在丈夫和孩子离开到上午11 点,她总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于是开始在屋子里忙个不停, 整理床、洗盘子、洗衣服、整理玩具……但从11 点到下午两点半, 她会陷入低潮, 几乎什么都不想做。她希望尽快完成家务抽出时间来做蜡烛, 但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Solution: 很显然,Mary 正在犯一项基本的规划错误。每个人都有两种黄金时间, 其中一种是内部黄金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我们的精神状态达到最高潮, 工作起来自然最有效率。
对于Mary 来说,她只要把做蜡烛和做家务的时间颠倒一下, 就可以把自己的内部黄金时间用来制作蜡烛了。
有些人在早晨7 点以后再也无法集中精神, 有的人则在晚上10 点到午夜这段时间在确定自己的内部黄不妨在接下来的两个星10点到中午12点?还你在一天当中的哪段时建议你把这段时间用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找到C 级活动, 删除它!
Case:Ming 有个坏习惯: 每次接到一项新任务时, 总是不能第一时间开始着手, 却反复查看正在进行的项目或完成的任务, 它们大部分只是行政性的工作。除非把所有的原来的事都做完, 否则他不会开始那个新项目。
Solution: 解决Ming 的问题, 其中一个技巧就是不断随形势的发展更新A 级任务( 最重要的工作), 剔除不必要的C 级活动( 最不重要的事情)。
那些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总是会为自己安排很多A 级活动, 他既不会反复考虑自己应该做哪项A 级活动, 也不会在某个A 级活动上过于追求完美。相反, 他每天进行好几项A 级活动, 并且告诉自己, 一旦明确了任务, 完成这件任务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根据80/20 原则, 如果一个人每天要完成十件工作的话, 他只需完成其中的两件, 就可以产生80% 的价值。他首先应该找出这两件工作, 将其标志为A 级活动, 然后尽快完成它们, 而完全把另外八件暂时放在那里。
实际上, 要想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A 级活动, 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少那些C级活动的时间。把这些活动从自己的日程安排上删除, 并将其彻底清除你的大脑。许多C级活动即使放弃也不会带来任何不利后果。
你可以随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做这件事的话, 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你的答案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就暂时先把它放到一边, 转而开始你伟大的A 级活动。
保证找到你想见的人
Case:Gery 是销售新手, 他通常一早到公司开始阅读资料, 并把拜访客户时可能用到的材料准备好, 中午或者下午一整段的时间都用来拜访客户。但常常令他困扰的是, 每次他到达客户公司时, 总是很难见到人, 对方不是外出办事, 就是在开会。
Solution: Gery的问题同样出在没有善加利用他的黄金时间上,不过这一次是外部黄金时间。所谓的外部黄金时间, 就是指外部资源( 通常是人) 最为齐备、最能帮助你做出决定、回答你的问题或者为你提供信息的时间。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事先确保你能够见到那些你必须见到的人。
希望很方便地找到需要联络他人的人, 必须事先了解对方什么时候有时间, 即便你是大公司的CEO。但大多数人都不太擅长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别人的日程安排。事实上, 了解别人的日程安排有很多好处。
比如, 某公司的CEO 经常趁午饭时间去老板的办公室请示工作, 因为他知道老板在午饭时间很少出去。他们可以一边吃三明治, 一边谈工作, 因为这段时间很少有人来找自己的上司, 所以他们的谈话也很少会被打断。
拯救你失衡的生活和健康!
Case:Robin, 建筑师, 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 刚恢复就又开始每周工作60 个小时。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 整个生活都是失衡的。
Solution: 和许多“往上爬” 的人那样,Robin 因工作负担过重而忽视了家人和私人时间。事实上, 美国一项专门针对“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许多为了工作而牺牲私人生活的人最终都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如果你感到失衡, 想增加休息的时间, 唯一方式就是直接减少工作量。
比如, 一家男装连锁店的销售经理每周工作80 个小时, 连续忙碌两年都没有休息, 无论他申请多少次, 他的上司都不同意给他招聘一名助理, 最后他放弃了这份工作到另一家公司, 才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他在同一家公司的总会计师用另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申请未果之后,他尽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可一旦发现实在无法完成, 他就把工作留在办公室, 让上司处理一切。反复多次, 他的上司终于为他聘请了助手。
资源掌控 篇3
关键词:鹤岗市,千亿级石墨产业城,资源,掌控权
把打造“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列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课题组在对鹤岗市石墨资源储量及产业发展现状和政府石墨资源掌控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要实现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的目标,政府应牢牢抓住资源的掌控权。
1 石墨资源和产业发展及政府石墨产业掌控力现状
石墨资源现状:据国内外调查研究,鹤岗云山石墨是世界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矿区,同时也是石墨开采规模世界最大、选矿能力最强、特大型晶质石墨矿区。2014年详查共圈出27条工业矿体,获得石墨矿石总量8亿吨,平均品位8.01%(核心区9.87%)。石墨精粉总价值按目前的市场平均价估算,总价值超过4万亿元。按目前石墨矿山的开采量和市场的需求量,云山石墨矿山服务年限为266年以上。在云山石墨矿区外围目前还有4个石墨详查区,这4个详查区目前获得石墨矿石量5亿吨,除此之外,还有23个石墨普查区正在进行石墨普查找矿,并且还有1 400 km2含石墨地层区的远景石墨普查区和石墨调查区进行石墨普查找矿立项。经专家预测,远景石墨矿石总量可达20亿吨,石墨矿物量可达2亿吨。平均品位10%以上。现有的云山石墨矿区加上外围储量,按照目前市场石墨容量,矿山服务年限总计可达666年以上。可惠及16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石墨产业发展现状:鹤岗石墨产业发展已历时27年,在过去27年间,基本停留在石墨精粉选矿上,企业深加工的工业产品还是停留在研发、设计和计划中。2015年底在鹤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总结27年来石墨产业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站在世界石墨产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打造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的宏伟目标。实施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从此鹤岗市石墨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石墨产业发展由精粉选矿到石墨高科技产业发展。
政府石墨产业掌控力现状:目前石墨矿业权主体基本在企业控制,政府基本没有控制矿业权。23个有关石墨探矿权都在企业名下,2个采矿权县级政府只在一个采矿权中占不到5%股份。政府没有控制资源掌控权和石墨企业发展的主导权。鹤鸣云山矿业公司承接的中铁探矿权目前还没有完成法定意义上的转让,只是在转让办理过程中,年度内基本达不到开采的要求。截至目前没有一块资源掌控在政府手中,更谈不上如何规划开发。
2 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鹤岗石墨资源具有足够的资源保障力,是属于较高品位矿石。开采条件易于露天开采,属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单的矿床,开采成本较低,这是云山石墨矿的优势,也是长处。同时课题组在调研时,也发现了短板和问题。扬长补短是鹤岗市石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石墨产业掌控权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2.1 市、县两级政府对石墨资源没有掌控权
政府石墨资源掌控力度不够,2个采矿公司,县级政府只在1个公司掌控不到5%的股权,95%的股权掌控在企业手中,政府对石墨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资源的控制权。不掌控资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就没有话语权,如,贝特瑞等公司到鹤岗投资,因政府没有掌控资源,无资源提供,公司决定到鸡西投资,目前已经成为石墨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2.2 两个采矿公司年底获批的资源量就无矿可采
已经批准的资源量目前只有240万吨,考虑采矿安全坡度角的问题,如果依法开采只能开采100多万吨,否则就是越界开采。多年来采矿公司一直在先采后批中艰难度日,受到省、市、县多次处罚。
2.3 企业没深加工和研发能力低集团化经营程度不够
现有控股的企业,多数企业没有深加工和研发能力,导致目前还是处于低附加值生产精粉的状态。现有石墨选矿企业对石墨资源的深度研发不够,产学研合作不充分,石墨产品精深加工及其装备的同步研发能力比较低,主要产品属材料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无实质进展。石墨产业选矿经营方式零散,集团化经营程度不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低,产业链延伸不够,生产设备落后,精粉提纯率低。
2.4 新设石墨企业和矿业权政府以往控制不够
过去建的选矿厂无序审批,导致资源供应不足,选矿企业矿石原料不够,产能逐年递减。后建的无深加工选矿企业由于精粉价格下滑,面临倒闭的风险,矿业权设置政府以往控制不够。
2.5 政府的鹤鸣云山矿业开发公司作用发挥得不充分
鹤鸣云山矿业开发公司的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职能才能发挥政府的作用。石墨研发成果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政府掌控和投资不够。
3 加大政府石墨产业掌控权的建议
鹤岗27年石墨产业发展史的经验启示我们,石墨资源和石墨产业政府必须从严掌控。掌控和管理好石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石墨产业发展中就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政府隶属的黑龙江鹤鸣云山矿业公司的作用,石墨产业掌控在该公司就是掌控在政府手中,政府招商引资才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现提出市级政府加大石墨产业掌控权的建议。
(1)石墨资源掌控权逐步掌控在政府手中。首先把中铁矿业集团获得的云山2.1亿吨矿石量加快办理到鹤鸣云山矿业公司名下。完成法定义务和法定程序的转让,使其合法化。结合两清两整工作把现有的23个石墨探矿权,逐步有选择性的收购到鹤鸣云山矿业公司名下。另外把1 400 km2含石墨地层区立项的4个普查区、12个调查区的探矿权掌控在鹤鸣云山矿业公司名下。为石墨产业发展增加资源的保障能力。对现有采矿权进行重组、整合、收购,逐步控制在鹤鸣云山矿业公司。
(2)加快办理鹤鸣云山矿业公司承接的2.1亿吨探转采手续,以及探转采前置条件和程序的工作。年底前办理完毕,转变现有2个采矿公司无矿可采的局面,为石墨产业深加工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3)政府加强引导现有的选矿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石墨深加工,延伸石墨产业链,逐步提高研发能力,使产学研充分合作,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逐步由低附加值的材料产品过渡到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墨产品,形成规模化石墨产业链。做大石墨产业必须得到市级政府支持和引导。目前有26个采矿和选矿石墨公司,要逐步进行整合重组,组建3~5个大型选矿集团公司,集团化经营。增加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提高研发能力、产品深加工能力、产业链延伸能力、精粉提纯高等5种能力。使其达到采矿、选矿、研发、产品深加工一体化。
(4)在鹤岗管辖区内,新设石墨企业和探矿权及石墨采矿权市级政府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否则建议省级部门不予受理。
(5)进一步完善鹤鸣云山矿业开发公司管理体系、目标体系、人才体系、研发体系、产业链发展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等,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是人才,其次是技术,最后是资金。
石墨是新兴的战略性资源,石墨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是现代工业的朝阳产业。是鹤岗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建设“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要汇聚合力,全力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园区,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合力建设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只要政府牢牢掌控资源,未来的鹤岗必将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综合性高端石墨材料制造中心和研发基地,打造“中国千亿级石墨产业城”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孙鹏飞.倾力打造千亿级石墨城[N].鹤岗日报,2016-05-13(1).
[2]江北.正在崛起的中国石墨城——鹤岗·萝北[N].人民政协报,2013-03-06(C8).
细节掌控者 篇4
现代男士西服基本上是沿袭欧洲男士服装的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其装扮行为具有一定的礼仪意义,如双排扣西服给人以莊重的感觉之外也多在正式的场合穿着,适用于一些正式的仪式等;而单排扣西服的穿着场所较为普遍,适宜作为工作中的职业西服或生活中的休闲西服来穿戴。
穿西服扣扣
子也具有不同的含义:穿两粒扣西服扣第一粒表示郑重,而不扣西服扣则表示气氛随意;三粒扣西装扣上中间一粒或上两粒表示为郑重,不扣则表示关系融洽;一粒扣西装以系扣和不系扣来区别郑重与非郑重,此外,两个纽扣以上的西装形式,忌讳扣上全部扣子。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注意。
西装色彩的选择:
中国人的脸色偏黄,在选择西装时应尽量少选黄色、绿色、红色等,而适宜选择深蓝、深灰或棕色系等,有些脸色较暗的男士,则可以选择浅灰或浅棕色等。
衬衫的选择:
在套装与衬衫的组合上,衬衫的下摆要放入西裤内,穿正装后,以衬衣领口和袖口均要比外衣长1—2cm左右最为恰当。颜色的选择方面,除了净白色是基本款之外,淡粉及淡蓝的长袖衬衫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配件。一定请注意:衬衫要干干净净、并且熨得笔挺才悦目。
领带的选择:
在领带的选择方面,一般与出席的场合有关。一些基本的规则图案,如斜条纹、细格纹等都属常规范围,一般没有什么禁忌。如果穿礼服,那么领带的颜色要尽可能的莊重、沉稳;领带的图案如果色彩斑斓,或是较为花哨的话,则比较适合朋友聚会、外出游玩等休闲场合。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要选择鲜红色的领带。
腰带的选择:
浅色的西装可以搭配或深或浅色的腰带,而深色的西装就一定要搭配深色的腰带。材质方面,尽量选择皮革的为主,并且不适宜太宽的腰带,那样会显得腰部很累赘。此外,腰带的色彩应与皮鞋协调。
西装袜的选择:
标准西装袜的颜色是黑、褐、灰、藏蓝的,以单色和简单的提花为主。材质多是棉和弹性纤维,冬季多用羊毛来保暖。好的袜子吸汗透气,同时松紧适度。进口西装袜的袜筒比国产的偏长,一般到小腿处,以保证袜边不会从裤管里露出来。另外,袜子的颜色以深色为直,应永远比长裤颜色深,黑色皮鞋与黑色袜子是最佳搭配,即使是稍浅的栗色皮鞋,也应选深色袜子。若是灰色西装,可选灰色袜子,皮鞋则配黑色、棕色皆可,米色的西装则应配之较深的茶色或棕色袜子。
皮鞋的选择:
黑色的皮鞋是适宜搭配任何一种深色西装的,浅色的皮鞋只能搭配浅色的西装,如果是漆皮的材质,则适宜搭配礼服。另外,必须保持鞋面的光鲜,干净的鞋也较容易给人留下好感。
口袋巾的选择:
掌控好课堂节奏 篇5
何谓教学节奏?简而言之就是教节奏与学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尽管它关照着教与学两方面的节奏, 但其落脚点是在教的节奏上。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所说的教学节奏其实主要指教节奏。教的节奏必须根据学的节奏, 在教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理好动与静、言与行、轻与重、缓与急、张与弛、强与弱、冷与热、长与短等方面的教育行为与度量。具体来说, 教学进程节奏的优化控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慢得宜
这里所说的“快”和“慢”, 是就教学进程的速度而言的。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 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 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一堂课, 一篇课文, 乃至一个单元的教学, 教师需要教、学生需要学的方面很多。教学内容也有难有易, 有重点与非重点,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 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 宜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切忌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 时间的分配大体要适当。重点要突出, 则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 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 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 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 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忍痛割爱, 学生难懂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 不厌其烦;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些, 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就需慢些。这样, 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 有快有慢, 自然就会形成鲜明的节奏。
怎样才算教学节奏快慢得宜呢?那就要看: (1) 使用快节奏时, 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进度, 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 (2) 使用慢节奏时, 仍能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 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 (3) 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交替出现, “柔性”转换, 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 顺畅自然。
二、动静相生
这里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高明的电影导演, 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 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很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如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 教师来一个总结, 写板书, 学生做笔记, 课堂气氛就由闹转为静,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 把讨论问题条理化, 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好效果。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 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 保持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 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 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 第一步用讲授式, 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一是完成课后练习, 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 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 整堂课讲练结合, 动静相生, 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三、疏密相间
这里所谓“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 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注意疏密相间。因为构成教学节奏的疏和密, 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 (间隔大、频率小、速度慢) , 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 (间隔小、频率大、速度快) , 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密而不疏, 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 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 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 学生情绪过于松弛, 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 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 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 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一般说来, 重点难点要重锤敲, 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积极思考, 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 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 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 激越之中见舒缓, 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起伏有致
这里所谓“起”和“伏”, 是就教学过程的态势而言的。潮有涨落, 山有峰谷, 事物运动的过程往往呈现波浪式状态。教学过程也是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 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 那就乏味了。因此, 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 形成节奏。在教学的黄金时间里出现高潮, 在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如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捕蛇者说》, “高潮”与揭示课文的立意是一致的, 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为了达到“高潮”, 前面又设计了几个“浪头”, 作为“蓄势”:第一个“浪头”是揭示蛇之“异”。“黑质而白章”是色异, “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是毒异,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去死肌, 杀三虫”是用途之异。第二个“浪头”是捕蛇之利与害, 利在可以“当其租入”, 害在被蛇咬死者多。第三个“浪头”是“赋敛比蛇还毒”。
五、抑扬顿挫
这里所谓“抑”和“扬”, 是就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而言的, 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 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 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 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 必须加强语言调控, 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教师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有适当的调控, 不致过强过弱、过频过缓, 做到流畅连贯、富有动感, 宛如“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 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 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 应放慢语速, 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 应加快语速, 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 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 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在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时, 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 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 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语速, 使其重新兴奋起来;当课堂组织教学出现问题时, 也应作出相应的变更。此外, 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 也是语言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每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现象。如讲《一月的哀思》, 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 要用慢速降调, 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 要用快速升调, 表达激愤之情。这样快慢交替, 急缓相间, 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模仿, 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 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优秀的教师, 善于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疏密之间找到合适的度, 并且善于适时变化。做到这一点, 就是有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讲求课堂教学节奏, 能使课堂教学保持最佳状态, 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穆麒茹:掌控地产棋局 篇6
全国“两会”期间
穆麒茹麻辣语录
“‘钉子户’也导致了房价上涨, 把开发商都当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和过街老鼠不公平。”在2008年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 身为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政协委员穆麒茹屡出“麻辣语录”。
谈到拆迁时遇到的“钉子户”, 穆麒茹直言:“‘钉子户’为了他个人的利益, 损害了包括开发商在内的多数人的利益!”
穆麒茹称, 拆迁时, 政府要求开发商拿出许多名目的补偿, “我觉得够了, 如果过度补偿, 费用也会打入开发商的开发成本, 最终还是会落到买房人的头上”。
“‘钉子户’是个人行为, 就是有那么些人在撺掇这些‘钉子户’, 说‘咱们不走, 咱就扛着’, 这么一撺掇, 个别人没有受到很好的法律教育和素质教育, 就开始瞎叫价。”穆麒茹表示, 这样势必造成工期延长, 资金成本越来越大, 要么开发商干不下去, 要么成本加在房价上。
“地产商现在都成了过街老鼠, 还有谁敢替地产商说话呀?”穆麒茹对地产开发商在舆论上的尴尬处境颇为不平, 她说“人们只看 (房价高的) 表象, 事实上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不否认也有一些不法商人, 把房子盖得不好, 却卖了高价去坑蒙业主, 但毕竟多数开发商还是遵纪守法的, 他们用银行贷款做开发, 经营产业, 对国家整个税收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经济还是需要他们的积极性的。指责他们, 把他们作为房价高的罪魁祸首, 这是不公平的。”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 穆麒茹始终保持沉默的表情。穆麒茹的两份提案并没有引发媒体过多的关注, 一份是建议有条件地取消二套房政策限制, 另一份是特殊时期实行特殊房地产税收政策。
当有多位记者要求看其中一份提案时, 她连连摆手:“我还没有考虑成熟, 等考虑好了再给你。”这次, 穆麒茹面对记者慎重了许多。
2009年参会前, 有朋友曾提醒穆麒茹:“人家都盯着你呢, 最好让你再说两句, 让你再说点爆炸性的能引起话题的东西。”穆麒茹坦言, “对于我而言, 我胸怀坦荡, 不会有顾虑不敢说。”
“老百姓也好, 记者也好, 政协委员也好, 虽然大家各自担负的责任不同, 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来自房地产界的政协委员, 我有权利, 更有责任发表比较客观的观点。”穆麒茹表示, 自己从区县、到北京市, 再到全国, 都有参政议政的经历, 在参政议政的经验上还是很丰富的, 政协委员绝不代表个人或者私人利益。
“丰汇园”、“丰融园”、“宏汇园”、“鼎好电子商城”、“丰侨公寓”……北京兆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一个个地产项目响亮京城。但在地产圈内, 一直都有人觉得北京兆泰房地产董事长穆麒茹神秘, 低调甚少张扬, 就像她极少在媒体上露面一样。直到其在2008年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的“麻辣语录”:“‘钉子户’也导致了房价上涨, 把开发商都当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和过街老鼠不公平。”而为全国百姓所熟知。
试水地产
祖籍浙江的穆麒茹, 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 她出生在一个多党派成员家庭。爷爷是民建成员, 曾是杨虎城西北军的少将高参, 父亲是民盟成员, 舅舅是九三学社成员, 姑父是民革成员, 叔叔是致公党成员, “我们一家子都是知识分子, 整个家庭就像个政协似的。”
她的父亲曾是水利部高级工程师, 全国建筑界名人, 家学渊源让穆麒茹从小耳濡目染, “我现在看数字、建筑图纸都没问题, 还觉得特别亲切。”她说。
她从没想过自己长大了会做房地产这一行业。1990年代初, 穆麒茹还在旅游公司上班时, 正值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疯狂, 她决定自己也要尝试创业, “我在北京这么久了, 又肯定有市场, 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
1992年, 她成立了兆泰房地产开发公司, 并选择了金融街的地块来作为第一个开发项目。她坦言当时并不懂房地产, 只是单纯地想, 金融街的地块, 盖好楼房肯定能卖得出去。
“我对未来一直都比较乐观, 可能有些理想主义吧。”不过穆麒茹自称当时稀里糊涂的, 也没考虑会有什么风险, 更不知道房地产里头的水有多深, 不过她押对了宝, 完成了危改拆迁后, 开发的项目非常成功。
至今她都记得当时赚到钱的样子——“头一次赚到这么多钱, 我们激动得要命, 哪儿见过那么多钱啊。”穆麒茹笑着说。
把企业传给儿女还是传给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 目前有很多民营企业家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这个问题, 不无困惑。
“其实在传承这个问题上, 是没有规律和标准的, 关键是要看这个人对企业是否有帮助。”在穆麒茹看来, 如果儿女有能力, 能够帮助企业发展, 为什么不让儿女来继承?但若是能力不行, 为什么非要他们来继承, 一定要把企业传给他们, 这样的话, 还不如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
尽管企业家们能够意识到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 聘用一个职业经理人, 是一件最有利的事。但是许多企业家最后却不得不把企业交给自己儿女或家族里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穆麒茹说, 寻找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 一个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是稀缺的人才, 他们的薪资待遇要求往往较高, 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 无疑是很难承受的起的, 对一些大的企业, 也是一个相当高的人力成本压力。“这是造成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请不起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原因。”
穆麒茹认为,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缺乏完善的法规和管理制度, 一些水平不高的、不讲诚信的职业经理人充斥期间, 严重冲击着整个市场。“企业在招聘职业经理人的时候, 没有太多时间去考验他们, 在等到发现出了问题的时候, 为时已晚, 这使企业面临着挑选着夜经理人的巨大风险。”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冲击, 一些企业家们表示, 考虑选择儿女来继承企业, 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主攻北京
穆麒茹做房地产开发, 有别于许多开发商的一点, 便是坚持以城市中心地段为自己的开发理念, 这种理念在兆泰所做的项目上非常清晰, 比如项目最集中的便是金融街和西单, 鼎好电子商城也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 而“优唐”则在临近京城CBD不到三公里的位置。
“什么样的地最没风险?市中心的地就最没风险。”穆麒茹说。
1992年开始创业, 穆麒茹在经过八年住宅开发的成功积累之后, 在2000年, 逐渐把目光转向商业地产上来, 这也是兆泰创业以来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
鼎好电子商城是这次转型的标志之作, 她看中的是中关村西区地块的核心位置优势, 结果一炮打响, 自2003年7月开业至今, 鼎好电子商城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成功的专业电子卖场之一, 并连续三年被评为IT十大卖场。
穆麒茹认为, 眼光独到对地产开发非常重要, “赢就赢在眼力, 鼎好商城也不临街, 别人并不看好, 但我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地。”
“我们没有离开北京, 不跟潮流, 不跟风扩张……”穆麒茹觉得冷静不冲动, 对公司打好基础和功底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我们没有到处乱扑, 比如什么领域都跨进去, 企业就容易有财务危机、人才危机, 而这些我们都没有。”
早年穆麒茹正是从北京金融街这个核心地带迈开了兆泰的第一步, 当时兆泰接下了金融街“辟才胡同”最大的危改项目, 因为处于城市中心, 当时叫所谓的“掏心工程”, 这便是兆泰的起家之作。
因为地块处于城市中心, 危改、拆迁难度非常大, 但穆麒茹认定, “这样的核心地段, 只要拆了就能卖出去, 风险相对来说很小。”果然, 穆麒茹一炮打响, 并从此打开了胜利之门, 几年之内, 穆麒茹统领兆泰接连在西单-金融街区域打造了“丰汇园”、“丰融园”、“宏英园”、“宏汇园”等住宅小区。
移动办公——使工作随时掌控 篇7
一、移动办公的基本概念
“移动办公”也可称为“3A办公”,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是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它将通信业在沟通上的便捷、在用户上的规模,与IT业在软件应用上的成熟、在业务内容上的丰富,完美结合到了一起,使之成为了继电脑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这种最新潮的办公模式,通过在手机上安装企业信息化软件,使得手机也具备了和电脑一样的办公功能,而且它还摆脱了必须在固定场所固定设备上进行办公的限制,对企业管理者和商务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它不仅使得办公变得随心、轻松,而且借助手机通信的便利性,使得使用者无论身处何种紧急情况下,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应急性事件的部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让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单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通畅地进行交互流动,工作将更加轻松有效,整体运作更加协调。利用手机的移动信息化软件,建立手机与电脑互联互通的企业软件应用系统,摆脱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进行随身化的公司管理和沟通,助您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政府和企业效益增长。
二、移动办公的特点
移动办公,顾名思义,就是办公可以随时随地随身,这种办公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办公方式,与以往的办公方式相比移动办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受环境、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工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办公,这种新型的办公模式使办公人员摆脱了时间和环境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同事间的交流和摩擦,对于紧急事情或会议的召开,可以采用远程协作,这样既节省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移动办公与传统的办公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使用方便:在现在智能手机普遍的时代,工作人员在办公的过程中再也不需要携带沉重的电脑,繁琐的资料,只需要能上网的手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当有突发事件出现时也可以进行快速的处理,这样办公合理利用了空暇时间,从而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办办理另外的工作事情。尤其是对于搞策划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灵感说不清楚会在哪时候出现,这样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的思考,以跟好的完成工作。
经营成本,降低: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也能避免实际办公中带来的成本开支,如:交通费、住宿费等。所有业务往来、合作商谈、合同制定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这样就能显著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高效快捷:有了移动办公的各种媒介,您可以及时审批公文、浏览公告、发送邮件、处理其他事务等等。有些人士根据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出差,这样运用移动办公可以将以前浪费在旅途奔波中等不可利用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自然就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低碳环保:移动办公是一种无纸化低碳办公模式,它在办公的过程中主要以电子产品为工具,脱离了传统的纸质办公,无疑减少电能等各种能源的使用、是一种新型的低碳办公模式,能为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减少废气排放。此外,移动办公不需要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聚集到同一地点进行工作,这样对于交通方面缓解了交通压力,好减少了交通工具的使用,相对的就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改善了空气和环境,不适时宜地迎合了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倡导。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和迅速发展,移动办公不仅仅体现在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办公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
三、移动办公需要破解的难题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资料的存储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信息转化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拷贝复制、移动存储或通过网络传送,为信息的整理分析和传播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为机密文件的保密带来巨大的挑战,由数据泄露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例层出不穷。随着移动办公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各种木马、手机病毒、黑客攻击技术也随之而出,如何在复杂的虚拟网络世界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这是当下需要破解的难题。
移动办公时代:安全与灵活性如何兼顾?一面移动办公优越的便利性,另一面则是潜藏的移动安全“炸弹”,这两者之间是否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我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科学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一定会找出各种科学有效的办法来掌控我们的信息安全,使移动办公的各种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的利器,移动办公,可以使我们的工作随时掌控。
总之移动办公时代提供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工作模式,但由于网络系统自身的特点,安全问题成为移动办公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移动办公中对工作信息的安全要时刻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并且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研究和开发,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强工作的保密性、保护信息安全,更好地为工作和生活服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速,智能手机的全面盛行,移动办公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移动办公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给出读者移动办公的基本概念,继而综述了移动办公的主要特点,指出在使用移动办公媒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强工作的保密性、保护信息安全,更好地为工作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移动办公,工作,掌控
参考文献
[1]周雪.破解移动办公“随身化”安全之困.市场纵横.2010(5).
[2]王晓旗_浅谈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及安全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7).
[3]朱建生.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办公信息系统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2.
[4]林引剑.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7.
[5]陈兴兴.现代企业自动化办公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2009,29,11:73.75.
巧妙预设提问,轻松掌控课堂 篇8
一、课堂调控困境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1. 教学场景。
上课铃响, 我兴致盎然地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开始上课, 不过,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学生态度的麻木, 他们的表情告诉我, 他们对我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有人发呆, 有人小声议论, 有人玩鼠标, 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这堂课学习的一个内容是Word中字符间距的调整。我以一段周杰伦的歌词为素材, 设置了一个情境:老爷爷想要看看孙子的歌词, 大家觉得有什么方法呢?接着用调整字符间距的方式改变文档, 直观呈现了文字的显示效果, 最后引出“在Word中字符间距的调整”这个主题。难道创设的情境不贴近学生的生活, 素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啊?
下课之后, 我专门了解了几位学生的想法。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 我们不是对您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是您讲得越多, 我们担心自己操作的时间就越少。”另一位接着说:“老师, 每次上课您都绕着弯子讲, 可到最后还是讲操作。这样, 大家就觉得您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教我们操作步骤好了。”“老师, 很多时候都是您一个人在讲, 我们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学生的回答让我沉思良久。
2. 课堂调控困境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调控出现困境的原因有很多, 但我通过调查发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尤其突出。
(1) 政策标准上的不完善。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是必修课程, 但还是缺乏统一的、贯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所以各个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及教学内容差异较大, 导致入学的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
(2) 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单一。不少教师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每节课都让学生完成一个操作任务, 导致学生固化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就是学习软件操作而已, 课程变成了一项单纯的技能操练而已, 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课堂中提问少, 囿于教学进度, 学困生参与机会少, 更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让这一部分学生觉得课堂与自己无关, 课堂参与程度自然较低。
(3)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兴趣爱好自然不一, 而且个体的学习基础自然不同, 这都会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课堂提问预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课程教学论认为, 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努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适时性原则。
提问时机的选择要合适, 即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 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进行有效提问。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关、切合实际的提问,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 适度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 又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 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 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进行铺垫。
3. 逻辑性原则。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 循序渐进,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使学生积极思考, 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4. 开放性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按思维层次, 可以分为封闭的问题和开放的问题, 也称收敛型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所谓开放性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具有一定的跨度, 避免出现那些零碎的、机械性的小问题。
5. 灵活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灵活把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灵活选用不同的语法进行提问, 如疑问、设问、反问等,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使课堂妙趣横生, 真正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其次对于课堂上的丰富复杂的情况, 教师要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从容应对, 灵活处理。
三、课堂实践与总结
我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设课堂提问, 以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课堂调控的质量。
1. 精研教材, 踩点设问。
问题包括“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显性问题”是指教材或参考书上预先设置的;“隐性问题”是指隐含在教材或参考书之外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显性问题”, 教师都会向学生发问, 但对于“隐性问题”教师往往容易忽略, 缺乏细心考虑, 因此在设问时,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精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意识, 绝不能把问题局限于“显性问题”, 尽量避免直线思维性的提问, 例如我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中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 在讲解折线图的例题时, 设问:“假设你要表达2007年各项收入情况时, 如何选择呢?”学生马上自己动手实践, 发现就是要选择不相邻的两列, 这样就比直接问“不相邻的两列如何选择”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注意我们是要问问题, 而不是问题目, 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 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否则学生也会弱化自己的读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审时度势, 择时设问。
提出问题的时机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过早, 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过迟, 就会失去提问的价值。“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已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提问时, 必须做到审时度势, 择时而问。
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实践练习, 在学生的这个练习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有发挥的自由, 不要在巡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的操作与自己的要求有出入就马上反诘, 总是试图把学生往自己预定的轨道上引导, 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积极性。因为, 一些我们看来貌似错误的操作, 也许是学生的一个大胆的想法、一次新奇的尝试。如果我们马上予以纠正, 可能就把学生脑海中正在燃起的创新火花给浇灭了。这时, 教师不妨宽容点, 让学生尽可以先自己去尝试。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时候问呢?对哪些行为去设问呢?我觉得, 最需要我们教师去提醒的是学生急躁的心理、错误的习惯及细节的规范。例如, 在文字处理Word练习中, 有些学生经常还没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操作范围就急于操作, 虽然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操作的结果却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主动及时去点醒他, 学生会一直“沉醉”在自以为是的这种错误操作中而悠然自得。这时, 教师不妨等学生把错误的操作完成后再予以设问, 通过结果的对比,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操作。
3. 面向全体, 分层设问。
《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 则小呜, 叩之以大者, 则大呜, 待其以容, 然后尽其声。”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 就要敲, 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不足的学生, 就要敲大锤, 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 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 要容易一点, 否则容易使他们丧失信心,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 绝不只是优生的舞台, 如此课堂的节奏好调控, 学生也能在不同层次的问题解答中体验到成功, 不仅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而且也会感觉到自己所采取的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 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激励评价, 赏识成功。
课堂中学生的个人基础不同, 能力难免参差不齐, 即使教师课前预设了各类问题, 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回答,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来, 或者回答得不全或是答偏了, 教师这时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安慰学生, 评价提问的结果, 一定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 尤其是对待平时基础差的学生和胆子小的学生, 在学生说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适当补充完善答案内容。提问多用“请”、“说说看”、“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语言, 消除学生答问的心理障碍;当学生迅速而坚定地说出正确答案时, 应当充分肯定, 给予表扬。在教学中, 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单一的学习结果, 否则会导致程度好的学生沾沾自喜, 不求进步;程度差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最终失去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以人为本, 课堂以学生为本, 学生发展了, 课堂才是成功的, 要多赏识, 如不慎挫伤了学生的自尊 (高中阶段显得尤为明显) , 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那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四、结语
虽然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提问预设加强课堂调控, 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但并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存在一些不足, 试列举如下: (1) 每一项实验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来验证, 由于高中阶段课时特别珍贵, 实验研究的时间更是非常有限, 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方法也许很有新鲜感, 因为好奇心的驱使, 投入学习, 等过了一段时间, 新鲜感没有了, 是否还能像现在这般的参与课堂教学, 不得而知。 (2) 学生对于课堂提问方法的适应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持久的训练过程, 又需要不断地克服原先学习中对于提问的消极态度, 等等, 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3)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是不是每一知识点、每节课都能预设合理的课堂提问, 对于理论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而言, 提问又有何区别呢, 但囿于精力与能力的不足, 未能展开深入研究, 较为遗憾。总之, 如何实现课堂的合理调控, 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课堂提问预设只是我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次积极尝试, 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将逐渐完善, 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斌兴.名师讲述最具活力的课堂愉快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G.Ivan Hannel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
[4]徐轶.改进课堂提问,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08-25.
[5]喻译萱.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南通小数网, 2010-3-5.
[6]李华.有效课堂提问的五个关键点.新课程, 2010-7.
正解“掌控终端” 篇9
掌控终端没有错,但如果生产厂商不能以正确的方法来做这件事情,就会让经销商对生产厂商的渠道战略产生误读,对经销商形成不必要的压力,进而降低经销商的忠诚度,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生产厂商在掌控终端的过程中不会保护经销商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对抗。
不可否认,生产厂商在掌控终端过程中确实存在渠道“裁员”及渠道资源、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生产厂商而言,在中国市场全面“裁掉”经销商似乎并不现实,经销商是不但是美妆市场的特色渠道势力,更是在国内的各个渠道链都不能缺少的中坚力量。在这种现实下,生产厂商还必须学会保护经销商的积极性,至少要保护那些对企业贡献度高的经销商的积极性。
不要误读了“掌控终端”
我们都知道“牛鞭效应”,终端的波动会对生产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那些关键终端。对于生产厂商而言,恰是终端“无大不稳,无小不活”。掌控终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那就是“稳”、“活”。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掌控”呢?下面几个指标至关重要:沟通话语权、优先展售权、合作稳定度。
也就是说,对于终端体系,不但要合作稳定,还要拥有主动、优先权,这就是“掌控”终端的关键。但是,在这个“终端为王”、“终端致胜”的时代,很多企业对掌控终端的理解偏离了轨道,诸如认为掌控终端就是自建自营终端,或者掌控终端就是采取直供或直配,或者认为掌控终端就是只抓大客户,甚至认为掌控终端就是要“废掉”经销商,其实这些想法真的很危险的。在这个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时代,生产厂商必须认识到渠道分工专业化这一潮流,充分利用经销商的有效资源,这才是上上策略。
根据实际操作,生产厂商掌控终端包括直接掌控、合作掌控与间接掌控三种类型。
掌控终端的负面“杀伤力”
对于美妆企业掌控美容院终端,其负面“杀伤力”主要表现为因没有处理好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利益,而导致影响经销商积极性。因此,生产厂商不要“顾此失彼”。在生产厂商掌控终端过程中,有“十大动作”可能会对经销商经营或利益构成冲击,这些都是生产厂商要注意的问题:
1“回收”终端网点
这是指生产厂商从经销商手中收回商业终端的美容产品供销业务资格,而是由厂方直接操作终端。在生产厂商能力(主要是拓展、维护、结算、配送能力)所及范围内,往往喜欢直接服务于终端,对于大客户往往采取直供模式,拓展、维护、结算、配送等业务由公司直接操作。其实,不同时期大客户(或关键终端)的标准是不同的,于是就存在把终端“下放”或“回收”的可能。“下放”终端倒还好说,“回收”美容院这个终端无异于从经销商手里“抢饭碗”,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经销商的严重不满。
2“抢收”终端网点
当市场上出现新的终端商时,生产厂商改变委托经销商开展业务拓展的做法,而是直接与终端商接触,取得合作资格。然而,对于新终端,经销商可能也去接洽、谈判,这就形成了冲突——“抢点”。结局很明显,基于生产厂商的资源优势(包括实力、价格、服务等),美容院与生产厂商的合作的几率更大,使经销商眼看着已经到了嘴边的“肥肉”又失去。当然,值得生产厂商与经销商“抢点”的美容院终端,应该是具有一定规模、实力与潜力的终端。
3 拓展新型终端渠道
生产厂商在市场上开发新型终端渠道,有时是对经销商支持,诸如专业线化妆品走日化线,这无异于增加宣传渠道,在销售上也并不冲突。当然,有时新型终端肯定会分流原有客户。分流客户的同时,降低了经销商的赢利水平,甚至影响到经销商的生存能力,因此如不妥善处理势必引起经销商的不满。
4 增加经销商的数量
生产厂商为了实现密集分销,开发尽可能多的销售终端,或克服缺乏竞争情况下经销商产生的惰性,可能会采取增加经销商数量的办法。在任何市场,在一定时期市场潜力是有限的,可能会搞得经销商“吃不饱”,并且经销商之间也难免出现冲突。这时,就会搞得经销商人心浮动,这个时刻最容易“见异思迁”。
5 终端政策平衡性差
在销售政策上向关键客户倾斜是生产厂商的一贯做法,尤其价格、促销支持这两个方面,会使经销商手中的“中小散户”在大型美容院终端的“压迫”下经营很困难,这些中小美容院可能就会把压力转给经销商。
6 自行投资建设终端
生产厂商自行投资建设终端,开立自己的美容院,往往采取直供,而这一终端无疑会分流产品消费人群,这也会影响到经销商的经营业绩。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在价格、促销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经销商们可以接受这个现实。
7 终端开发自有品牌
美容院开发自有品牌,除了一些品类可以自主加工,但有有些产品要向生产厂商贴牌。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对经销商经营的产品构成冲击,因为同一品类商品难免会出现销售上的“冲突”。
8 终端重心发生转移
我们知道,有些企业产品在招商时,采取分渠道招商,有的渠道是核心渠道,有些渠道是辅助渠道,核心渠道与辅助渠道,生产厂商的投入的精力、资源肯定是不同的。美容院的终端类型是多元化的,当某一类型终端营销不利时,就有可能把重心向其他类型终端转移,这必然会导致某些经销商“失宠”。
保护并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
当然,生产厂商掌控终端并不意味着要保护并调动所有经销商的积极性,因为掌控终端有时表现为渠道变革,而这种变革可能是渠道“裁员”或者“抓大放小”。不过,对于生产厂商有价值的经销商,要想保护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这就要求生产厂商能够正确平衡自己与经销商利益,尤其是平衡生产厂商的战略目标与经销商的眼前利益,因为经销商很难高瞻远瞩地像生产厂商看得那样远。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掌控终端的背景与环境不同,保护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的做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这里提出几个方向性的建议点供读者参考:
1通过沟通达成战略化协同
生产厂商应积极与经销商沟通,实现战略对接,让经销商对生产厂商的掌控终端的渠道战略充分了解、理解,避免经销商产生误解,这是稳定军心的关键一步。
2 对经销商实施“渠道新政”
当生产厂商在掌控终端方面行动之时,必然伴随着组织资源、市场政策等方面的调整,这时经销商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又是一种“新环境”。在“新环境”下,如何让经销商痛快地配合生产厂商实现渠道变革?很明显,仅有理解是不够的,要对经销商为配合变革所付出的“物质代价”给个说法,当然这种说法可以从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着手解决。
3帮助经销商实现业务转型
掌控终端往往是通过为终端提供更为完善的产品及服务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不仅仅生产厂商可能面临着业务转型,经销商也可能面临着业务转型。因此生产厂商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使经销商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业务模式符合渠道战略。
4 赋予经销商新角色及商机
格兰仕:掌控价值链 篇10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家用电器的消费量打着滚地往上翻。顺德家电工业群的迅速崛起, 使梁庆德有了新思路, 即借势完成企业战略转移。
1991年, 梁庆德上海的一个朋友提出了搞微波炉的建议。分析说, 微波炉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普及率相当高, 国内市场虽然还没有开发, 但趋势是明显的, 因公出国人员, 按规定回国时可在免税商场买一件小家电, 许多人买的就是微波炉。
有需求就有市场。接下来的几个月, 梁庆德调查了全国市场后结果发现, 全国年销量在20万台, 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 而且基本上处于原始自然的状态, 没有正规的市场培育。尚属高档商品的微波炉每台都在2500元左右。业界老大蚬华的市场重点在海外, 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压力不大, 是可以进入这个新领域的。
但是, 梁庆德对微波炉完全是外行。他亲赴上海, 五次上门诚意邀请微波炉制造商专家加盟, 均无戏而返。执著的梁庆德第六次敲开他们的家门时, 诚心和信念打动了业界专家们, 包括后来被称为“格兰仕技术之兄弟”。他们都来到顺德, 开始掌起格兰仕的脊梁, 组建了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并随后与日本东芝签订了五年技术合作协议, 并投资400多万美元, 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微波炉自动生产线。
两个月后, 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下线了。然而市场如战场, 并非纸上谈兵。梁庆德亲自到上海设立办事处, 直接指挥进店销售, 想攻下这个销售量在全国占70%多的上海市场, 虽然看好了这一切, 但产品没有知名度, 无人问津, 销售遇到了难题。
于是, 他的业务员每天把产品一台台扛进商场, 向还没有微波炉概念的消费者一一讲解产品的用法和好处。一年下来, 个个累散了架, 也只艰难地销售了不到l万台。
一年l万台的销量, 遭到同行业的嘲笑。梁庆德在厂区正中央树起一块硕大的“耻辱牌”, 把对手的攻击言词写在木块上挂上去, 要求员工每天上班之前到牌前集合, 默想两分钟。并对全体员工说:“什么时候能摘下这些牌子, 就拜托大家了。”
知耻而后勇的做法, 让格兰仕人群情激昂, 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奋勇争先。1994年l~5月份, 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突破3万台。
一场洪水让格兰仕丧失了几个月的生产时间。为抢回失去的时间, 大家一致要求实行两班倒, 每天工作12小时, 机器24小时运转。8月, 格兰仕的销售员们, 铆足了劲扑向各中心市场。那阵势把其他厂家的业务员给吓坏了, 玩命三郎的作风, 令格兰仕大量打人零售终端。
奇迹出现了, 这一年, 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超过10万台, 产值利润双超历史记录, 并跻身行业三甲。
格兰仕人看到, 微波炉在几十万台容量的狭窄市场上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要实现规模效益, 迅速扩充市场容量, 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消费引导, 中国的消费者是先入为主的, 当多数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微波炉为何物的时候, 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够独领风骚。
格兰仕联络全国150家新闻媒体, 以合办栏目的方式, 做知识版块系统介绍微波炉的好处、选购、使用、菜谱、保养方法等;在舆论界产生连锁反应, 有关微波炉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他还组织国内专家编写微波炉系列丛书, 免费赠送100多万册;精心制作数百万张微波炉知识光碟免费送出, 使微波炉概念得以迅速普及, 格兰仕品牌也随之普及全国。
败蚬华整军容
微波炉大户蚬华明显感觉到了格兰仕突飞猛进带来的巨大压力, 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封杀茧中之蛾。当蚬华与美国惠而浦合资的消息传来, 格兰仕人无不大惊失色, 要知道合资后的蚬华资金充裕, 随时可以动用上千万美元在市场上给稚嫩的格兰仕以致命的一击。
在企业的生存智慧中, 忧患意识和战争艺术是必须具备的。一次漂亮的谍报战中, 梁庆德得知:蚬华合资后尚在调整期内, 内部矛盾重重;而且每一项市场推进方案, 必须先传到香港分部, 再传到美国惠而浦总部去审批, 一个来回要拖两三个月。他心里有底了。
他指示内部队员组织最强阵容成立企划部, 每一个半月推出一套重点针对蚬华的全新促销方案, 主动出击。这下蚬华顾不过来了, 蚬华前一个市场方案的反击对策还没批下来, 格兰仕新一轮的促销活动又拉开了序幕, 完全打乱了它的战略部署。蚬华有力没处使, 只好沿着格兰仕设下的套疲于奔命。
1995年年终盘点, 格兰仕销售20万台, 市场占有率升至25.1%, 以0.6%的微弱优势首次盖过蚬华, 荣登上微波炉第一的宝座。
但形势丝毫不容格兰仕人乐观, 美国惠而浦已收购了格兰仕最大的竞争对手蚬华65%的股份, 而日本松下、夏普, 韩国三星、LG等跨国巨头已如虎环伺。松下的市场占有率在1995年直线上升, 一度超过格兰仕近6个百分点。
摆在格兰仕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外资企业大肆吞并之时合资转让, 资产变现;二是, 收缩战线, 握紧拳头, 急中生智, 在波炉上与洋品牌一决雌雄!权衡利弊, 梁庆德最终选择了后者。
为尽快腾出厂房、人员和资金, 梁庆德将苦心经营10多年, 总价值8000多万, 年利润800多万, 订单相当稳定的羽绒、毛纺、服装等企业全部清仓大甩卖, 出让价仅为200多万元。
关键时刻, 竞争对手又抛出数百万元高薪挖人的损招, 直接导致格兰仕十多名高级营销区域经理集体跳槽。梁庆德在稳定军心的同时, 大胆起用新人, 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空间,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事后, 梁庆德分析了此次“集体跳槽事件”的主因, 趁此机会对营销系统进行了权力结构再分配, 把营销系统分解为一条“管理流水线”, 形成多重监督机制。
原来各区域经理“占山为王”的格局被打破, 各地办事处只负责与当地代理商的日常销售和服务工作, 企划、调研、广告、促销、结算等职能收缩到总部直接管理, 并按流程分解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完成。调研、推广、结算部门的各班人马, 分别组成“流动工作组”, 在各区域市场“鱼贯而行”。每支工作组,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
成本链决胜价格战
在格兰仕年产能力达到60万台的时候, 蚬华、松下等厂家的大规模广告攻势, 也迅猛起来。梁庆德避其锋芒, 采纳“价格战晚打不如早打, 尽快拉开与同业差距”的建议, 1996年8月, 发动首次全面降价风暴, 所有产品一律降价40%。同时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合办知识窗的媒体达到400多家, 全面覆盖全国各大省会城市。
强力拉动市场的降价策略收到奇效。当年格兰仕微波炉销售65万台, 市场占有率狂升至53.2%, 上海等重点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50%以上, 将蚬华的18%、松下的9.8%远远地甩在后面。一战奠定中国微波炉市场的霸主地位。此战, 不仅将让众多杂牌企业清理出局, 更重要的是, 极大地鼓舞了格兰仕人的信心和士气。从此格兰仕走上了一条“降价——市场扩容——扩产——成本降低——再降价”的良性循环之路。
多年来, 国际微波炉市场一直被韩、日企业控制着, 1996年它们的出口量分别达到1600万台和800万台, 占有全球市场份额近80%, 格兰仕几度试探进人均告失败。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狂袭逼迫之下, 韩国企业顿时陷人困境, 高达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的企业负债率, 令它们对现金的渴望成为第一需求, 开始不计成本谋求变现, 微波炉以超低价格充斥欧美市场。在中国企业一时出口严重受阻, 纷纷抱怨韩国人低价抛售, 出口越来越困难之时, 格兰仕没有放弃却积极扩军备战、调兵遣将。同时, 梁庆德明白, 他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准备着的机会来了, 所以他不会放过。
欧洲国家联手对LG等韩国微波炉巨头实施反低价倾销, 坚壁清野, 韩国企业顿成强弩之末。
梁庆德闻讯心喜, 按预定部署暂时放弃正在开拓的国内东北市场, 一来缓解国内同行对格兰仕的敌视情绪;二来集中兵力, 抢进欧美市场。在价格上走日韩中间路线, 同类型产品价位比日本产品低8%, 比韩国产品则高7%左右, 既免去了高价的曲高和寡, 又规避了低价倾销的政策风险。格兰仕背水一战, 迅速弥补了韩国产品退潮留下的大部分空缺, 1997年出口额超过2300万美元。
生产走出了国门, 梁庆德发现, 欧美企业劳动力成本相当突出, 工人一天工作6小时, 一周工作4天, 在价格上难敌韩日产品, 日子并不好过, 不少美国企业开始转产。梁庆德就拿出2000万美元, 轻而易举地挖到它们的一流专业人才, 在美国设立格兰仕微波炉研究中心。针对欧美市场迅速开发出大容量微波炉、车用直流电迷你型微波炉、遥感遥控系列微波炉等全球领先产品, “洋为中用”的策略使格兰仕摆脱了“中国商品低档化”的惯有概念, 跳到了一个更高的技术领域。产品顺利闯进了法国巴黎最大的名牌连锁店。
变压器是微波炉的重要零部件, 日本产品的价格是20多美元, 可欧美企业的成本则需30多美元。梁庆德就与美国公司谈判:你把最先进的生产线搬到我们那儿去, 我们帮你们生产, 以每台8美元的成本价向你们供货, 不过设备的使用权归我们, 在保证你们的需求之后, 其余时间任由我们支配。
于是, 美国人痛快地把生产线搬过来。梁庆德心里有笔账:我的工厂实行三班倒, 设备24小时运转, 一周工作6天半, 实际上每周只有一天在为外国人打工, 其余时间都在生产自己的产品, 既节省了大笔引进设备所需外汇, 又及时扩充了产能, 进一步壮大了企业的技术支撑, 为迎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了时间和资金。
由于中国的人力和土地成本比日本低得多, 此举很快打得日本企业痛苦不堪。梁庆德频施连环计, 又与日本企业谈判:你把变压器交给我们做, 我们以5美元的成本价向你们供货。在格兰仕的市场威逼和利润的诱惑之下, 日本企业也把变压器生产线搬了过来……
梁庆德又把这一计谋反复克隆, 用在微波炉其他零部件乃至整机之上, 先后与近200家国际跨国公司合作, 年产能力扩充到1200万台。昔日竞争对手的防御链条逐渐断裂, 一个全球化的微波炉巨人, 不容置疑地站立起来。
处处抢占制高点
在营销之中, 格兰仕处处抢占制高点的战略运用, 非常娴熟。
1、形象宣传先入为主
微波炉导入市场阶段, 当时的市场制高点在于消费者的知识启蒙与先入为主的品牌认知。格兰仕没有采用大规模的形象广告宣传, 而采用引导方式, 在全国400多家报纸、电视上设专栏, 介绍微波炉的知识、菜谱、消费指南等, 并借以塑造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
他们编写出世界上微波炉菜谱最多的微波炉使用大全及菜谱900例, 并印制几百万张微波炉菜谱光碟, 免费送给消费者。用格兰仕公司总经理梁庆德的话来说, 别人是在用轰炸式的广告来强占市场, 而格兰仕则是在用知识和文化来培育市场, 二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差别可想而知。
2、成本方面处处领先
当微波炉逐渐进入消费者家庭时, 成本就成为其关键制高点。格兰仕总是比对手更早进入下一个低价位, 抢先占领市场制高点。格兰仕的发展速度是异常迅速的, 1993年销量为1万台, 1994年10万台, 1995年销量达25万台, 市场占有率为25.1%, 成为全国第一, 到1998年, 总产量达315万台, 内销213万台, 市场占有率为61.43%。规模每上一个台阶, 就大幅下调价格。其明确目标是消灭散兵游勇。当其规模达到125万台时, 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成本价以下。此时, 格兰仕还有利润, 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 多生产一台就多亏损一台。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差异。
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 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成本价以下, 结果使规模低于200万台且技术无明显差异的企业陷入亏本的泥沼, 使对手缺乏追赶的机会。在家电业创造了市场占有率达到61.43%的创举。
3、技术上不断超越
跟其在宣传方面的“斤斤计较”相比, 格兰仕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 却是惊人的大手笔。公司每年在技术和新品开发上投入的资金约达4亿元, 研发总投资已超过10亿元。产品的每一个元器件、零部件都坚持用最好的材料, 而且, 在新品开发方面关注到各个消费层面, 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同步, 令格兰仕有实力让高档微波炉产品在国内迅速普及。
4、规模上追求垄断
从格兰仕的扩张来看, 格兰仕是最早定位“全球制造”的中国企业, 先后抓住了三次机遇, 从独一无二的“中国制造”, 做成了数一数二的“全球制造”:
第一次, 是1996年, 格兰仕在规模达到一定优势后, 首次扯起降价大旗, 将其主流机型价格大幅度下调40%以上, 一下子打乱了洋品牌的封杀战略。特别是打败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惠而浦一蚬华。
第二次, 是1998年, 利用东南亚金融风暴打败韩国人, 获得了微波炉全球第一的“单打冠军”。第三次, 是1999年, 格兰仕通过“拿来主义”, 与欧、美、日、韩等家电强国的跨国公司合作, 将其生产环节搬到格兰仕, 建成了年产量达1200万台的超大规模微波炉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和成本优势, 整合自己的资源, 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经营。
通过不断扩张规模, 全球主要微波炉制造商的生产线几乎完全集中在格兰仕, 梁庆德最终实现了对微波炉生产环节的控制, 从而拥有了对整个行业的发言权。
格兰仕成功启示
◎成功有两大关键:主动出击、抢占制高点。
◎快鱼注定吃慢鱼。商机瞬息万变, 信息灵通, 反应机敏, 才能行动迅速, 抢先夺取市场。
◎制高点有许多:对于高档消费品来说, 技术与文化内涵是制高点;对于家用消费品来说, 成本与技术是制高点。而规模优势则是通用的制高点。
【资源掌控】推荐阅读:
掌控策略05-20
掌控课堂08-31
风险掌控论文11-15
如何掌控课堂纪律06-10
主流媒体的话语掌控05-12
化学课堂掌控能力培养12-05
掌控谈话读后感11-04
樊登掌控习惯读后感07-04
掌控渠道,获取销售的主动权06-16
掌控业务员心理 构建高效团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