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毕业论文(精选11篇)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1
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毕业实习大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总体上处于放任自由的“放羊式”管理状态, 且中职生普遍年龄偏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这就使中职生的毕业实习容易出现问题。因此, 为了有效地管理中职生的毕业实习, 杜绝管理漏洞, 我校通过毕业实习管理网络的有效运行, 已形成了较适合中职生毕业实习管理的精细化模式, 现阐述如下。
1 中职生毕业实习的基本情况
(1) 毕业实习对象为07、08级全体中职生 (含药剂、检验、护理等专业) , 实习医院覆盖全省各地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2) 毕业实习计划:护理专业实习时间为8个月以上;其他专业实习时间为10个月, 分为两个阶段, 学生在第二阶段可以根据实际就业情况选择单位顶岗实习, 这样做既为中职生的就业提供了方便, 又为他们避免了因就业应聘带来的心理不安等问题。
2 组建毕业实习管理网络
(1) 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科长等组成的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为实训科。 (2) 医院成立由分管副院长、科教科、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毕业实习管理组织, 下设办公室为科教科。 (3) 实训科、学生科、班主任、带教教师都是毕业实习管理网络的负责人;学生家长、实习小组长是毕业实习管理网络的监督人员。
这样, 就构建了多重、高效、严密的毕业实习管理网络, 确保了中职毕业生毕业实习的有效管理。
3 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措施
3.1 健全毕业实习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订《毕业实习管理工作制度》、《毕业实习进岗考核制度》、《毕业实习班主任考核制度》、《学生毕业实习守则》、《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 明确了毕业实习管理者的工作职责, 规范了中职生的毕业实习言行;借助多重管理网络, 使中职生熟悉医院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强工作责任心,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2 畅通毕业实习管理的信息渠道
学校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会议, 邀请全省各医院毕业实习管理组织成员参加, 听取专家组对中职生培养的目标和建议;总结本年度毕业实习管理的经验和创新措施, 共同商讨下一年度毕业实习管理的措施。学校定期召开优秀带教教师会议, 了解本年度教师对毕业实习生的带教情况、中职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并要求带教教师指出学校在毕业实习管理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学校专门召开中职生面对面座谈会, 会上鼓励中职生畅所欲言, 谈想法、看法、意见、建议, 并认真听取、及时协调, 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会后学校通过小组长、班主任了解毕业实习管理网络存在的问题及中职生的想法等情况。
信息渠道的畅通为进一步提高中职生教育的教学质量, 有效运行毕业实习的管理网络, 创新开放式的办学模式,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3 强化毕业实习管理的职责
发挥毕业实习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开展毕业实习的督查、指导、学习, 走进医院、深入临床科室, 了解中职生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了解一线岗位对中职生的培养要求。发挥毕业实习管理网络负责人的职责, 开展“教师牵手中职生走进岗位”相关活动, 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 疏导学生的陌生心理, 增进院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发挥毕业实习管理网络人员的作用, 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沟通, 使家长明确职责, 积极配合学校, 重视对中职生的毕业实习管理。
3.4 奖励毕业实习管理的先进人物
奖励优秀带教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组长、优秀实习生, 大力宣传毕业实习过程中的先进事迹,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4 落实毕业实习管理方法
(1) 全员参与毕业实习的岗前培训, 由分管校长主抓、实训科具体负责、相关科室配合开展为期4周的培训工作。并召开毕业实习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2) 高度重视毕业实习过程的德育渗透, 每年隆重举行护士“传光授帽”仪式, 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护理学会专家等, 为即将毕业实习的护理中职生进行“传光授帽”, 传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 (3) 积极营造毕业实习的职业氛围, 专门召开毕业实习岗前动员大会, 对行为规范、劳动纪律、安全医疗、实习生活等内容提出要求并强调毕业实习的目标和任务。专门进行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按《毕业实习进岗考核制度》统一组织考核。 (4) 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毕业实习管理能力, 每年举办班主任毕业实习管理培训班。班主任应明确中职生的管理职责, 严格管理其毕业实习的过程, 抓好“毕业实习前期”、“毕业实习中期”、“毕业实习后期”3个关键期, 积极开展“临床毕业”实习主题班会, 使中职生了解和熟悉医院;持续保持多种方式的沟通, 强调规章制度, 使中职生尽快适应临床岗位、减少违规违纪, 进一步加强对其毕业实习的督查, 避免中职生安全意识的松懈,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对班主任实行毕业实习过程管理考核, 考核结果与班主任评优挂钩。 (5) 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组长的管理作用, 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毕业实习组长学习班。培养组长的管理能力, 发挥医院与学校、院校与中职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做好月汇报与紧急汇报工作, 组织好中职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考核、科室查房等工作。对毕业实习组长管理工作过程实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毕业实习组长评优挂钩。 (6) 积极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中职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亮点和每一个成功, 大力宣传毕业实习过程中的优秀事迹, 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对中职生毕业实习表现实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评优、毕业实习成绩评定挂钩。
5 效果评价
两年来, 通过创建中职生毕业实习管理网络, 使我校中职生毕业实习质量的评价有了明显提高, 在实习医院与患者对中职生的评价分数、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运行前, 说明网络运行探索的方法有效。另外, 学校收到患者、医院的表扬信35封;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3%上升到95%;中职生自我评价分数由原来的53%上升到85%。我校中职生变自卑为自信, 快乐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而学校的教育也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蒉
摘要:针对中职生毕业实习管理, 组建中职生毕业实习的高效、多重、严密的管理网络, 并配套适合中职生毕业实习的管理措施, 通过运行和完善, 确保中职毕业生毕业实习的规范、有序管理。
关键词:毕业实习,管理网络,运行探索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2
大学网送上一份文学社长的毕业赠言,请看
品尝一杯清爽的茶,聆听一首柔和的乐曲,眺望一下寂静的夜空,在橘黄色的灯光下,我钻进了你D文学的怀里,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无论是天文还是地理,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你都一一给我讲述,让我博览古今中外的事件,让我视眼开阔,让我知晓天下事,教我做人的道理。
你教我要忍受悲伤,因为它可以升华我的灵魂;你教我要热爱光明,因为它可以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你教我也要爱黑夜,因为它可以让我看见星辰……我的生活因你而芳香,
你让我领会到人间的冷暖,牵动我的思绪。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伴着皎洁的月光,我想起我少时的伙伴,想起我小时的`校园,想起我幼时的乐趣,想起我小学毕业时同窗好友惜别的情景,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朋友给我的赠言……
80后大学毕业生开网络赌场创业 篇3
要儿子,还是去看丈夫
@4月5日,四川威远一19岁女子,因孩子父亲张某涉嫌盗窃被刑拘后备感自责,以为自己被关进看守所后,就能见到张某,遂对1岁半亲子痛下杀手,然后到派出所自首。民警在观看了该女子拍摄的一段5分钟的“杀子视频”后,立即前往寻找孩子,经过抢救,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中国巴菲特离婚案中案
@1988年 赵丙贤、陆娟经人介绍结婚,1991年二人成立中证万融公司,并帮助多家公司上市,赵丙贤因此被冠以“中国巴菲特”,家庭财产估算20亿元。2010年陆娟因家暴起诉离婚至今无果。近日,陆娟以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名义,状告海淀工商局曾作出的处罚决定违法,称该处罚导致其在离婚诉讼中损失10亿,要求法院撤销该处罚。
时尚编辑烧柳絮拍照引发大火
@为拍照用打火机点燃柳絮引发大火,致3辆汽车、612株树及2组灯罩烧损,著名时尚杂志《费加罗》的时装编辑欧可可,被北京财富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追加司机杜先生为共同被告,并判决二人连带赔偿财富花园公司经济损失49.9万余元。
黄金药水变黄金
@王某原为某电子科技设备有限公司电镀生产线某班组长,负责机台操作。2011年12月初至2012年1月5日间,王某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吸附树脂,窃取公司机台内的电镀用黄金药水10袋,从中提取黄金200余克。 王某还窃取公司生产线电镀槽上刮下的黄金两小袋。经鉴定,王某窃取的黄金价值共计74167元。 近日,王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4
在以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学者对嵌入在毕业生就业网络的社会关系衡量时多使用家庭背景,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工作的职业、行业和所有制单位等。但从对社会关系或者社会资本的定义角度看,家庭背景并不能完全代表个人的社会资本。
高校毕业生初入劳动力市场,较少的社会经历导致个人所积累的关系网络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其个人的求职也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毕业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具体的工作经历,不同毕业生的求职差异更多源于在学校所积累的人力资本以及个人所嵌入的社会资本的差异,相较于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劳动者,即目前社会学研究中关系网络与求职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关系网络与求职关系的研究中,毕业生群体的研究解释力度会更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剥离出由于已有的工作经验所积累的行业人力资本及职业人力资本对新的工作找寻的影响,而这一因素在目前的社会网络与求职的研究中控制较少。第二,对个人能力的控制更加严格,不仅仅包括个人受教育水平,同时包括个人受教育水平的质量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这样能够更好地解释关系网络的作用。
因此,高校毕业生群体作为劳动力市场中每年都大量涌入的进行工作找寻的新生群体,探讨他们的关系网络与求职的关系,对于认识劳动力市场中求职问题具有新的意义。
一、理论基础
1908年,齐美尔发表《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最早提出了把社会想象作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的观点。但之后的时间里,对社会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沉寂的时间。
马克·格兰诺维特 (Mark Granoveter) 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1973),提出了“弱关系假设”,这一研究激起了关系网络研究新的浪潮。格兰诺维特认为“强关系”是群体内部的纽带,而“弱关系”是群体之间的纽带,“弱关系”可以发挥提供非重复信息的桥梁作用,对找工作有更重要的作用。
随后,博特 (Ronald Burt) 在“弱关系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洞理论,认为关系强弱与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的多寡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个人所在的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有关。个人的社会网络中非重复冗余的社会关系越多,其所占有的结构洞就越多,对于个人的职业升迁越有帮助。博特通过对美国77个行业以及职业经理人升迁的实证研究检验了结构洞理论。
林南扩展和修正了“弱关系”假设,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1982),认为通过弱关系不仅能帮助获取有效信息,更可以获取不同资源。这是对社会结构分析的一大突破,因为它改变了以前认为资源只能为占有者所用的观点。
在中国社会中,强烈的关系主义文化背景的特点之一是人情交换(边燕杰,2012)。针对中国的国情,边燕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强关系对职业流动的作用更有成效(Bian, 1997),并进一步将工具性的社会网络的作用分为提供信息资源和人情资源,发现使用弱关系的求职者更可能获得关系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而使用强关系的求职者更可能动员关系网络中的人情资源,使用信息资源的求职者入职收入高于使用人情资源求职者的入职收入,以及混合资源的求职者的收入(边燕杰,2012)。
国内外的学者对关系网络以及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关系理论在社会学以及社会经济学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中将主要考察高校毕业生群体,验证关系网络在毕业生工作找寻中的作用。如边燕杰的研究中所分析,关系网络具有提供信息资源和人情资源的优势,由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中主要考虑了关系网络对于毕业生工作找寻中信息资源的作用。
二、研究假设
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来看,求职行为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化的求职行为,另一类是非市场化的求职行为。前者包括根据公开的市场招聘信息求职等“市场化”的行为;后者主要指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得工作 (Davern, 1997) ,关系网络有利于求职者求职,在对中国的经验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但不同人群对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会有所不同,初始位置低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网路,因为他们初始位置上能提供的资源较少,需要通过网络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张春泥、刘林平,2008),已有研究表明蓝领工人相比白领工人更多地使用网络(Corcoran, 1980;Marsden, 2001)。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1:高校毕业生受教育水平越低,越倾向于使用关系网络进行求职。
假设2:使用关系网络的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于通过市场化求职的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
我们进一步分析不同程度的关系对毕业生工作找寻的作用。根据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由于信息资源不合理分配,弱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非重复的信息,以帮助求职者在工作找寻中具有相对优势。亲戚或家人由于生活圈子相对一致,可能难以提供有效信息;相反,不太熟悉的人,彼此异质性大,往往更可能提供有效的信息。对此,我们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弱关系的作用进行检验。
由于调查中没有进一步细化毕业生所涉及的具体关系人,以及与关系人的交往程度,因此,本研究中对强弱关系的划分主要依据角色的定位。角色法则是根据网络成员与被研究者的角色关系来判断关系强度。其中,“家人和亲戚”被定义为强关系,“朋友和熟人”以及“实习单位认识的人”被定义为弱关系。为此,我们提出:
假设3:由于具有信息优势,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能够获得更高的起薪收入。
毕业生工作找寻中,所在工作部门的性质有体制内和体制外部门之分。拥有体制内边燕杰、王文彬,2012)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4: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体制内工作的概率大于其他方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概率。
三、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北京大学2009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在东、中、西部抽取省市,每个省市选择有代表性的高校,其中包括全国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专科及高职院校,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643份。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变量主要包括:1.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党员信息;2.毕业生的受教育状况:包括学历、学校类型、学习成绩(是否为班级前25%)、是否担任学习干部、是否有实习经历、是否获得过奖学金;3.毕业生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入学前家庭所在地;4.毕业生的求职情况:求职的结果、求职的途径、求职的信息来源;5.求职成功毕业生的初始起薪、工作所有制性质。
毕业生求职的途径主要通过“您使用下列获得工作的相关信息途径的情况?”考察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是否使用关系网络。在本研究中,毕业生通过社会关系求职主要是指获得社会网络所提供就业信息资源。在本题中,共有10个题目,每个题目要求毕业生按照四分法进行选择,“1~4”分别表示“经常使用、比较常用、不太重用、从没用过”。其中,共有七种选择是通过市场化渠道获得(如网络招聘信息等),三种选择来自于关系网络。分别包括“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以及“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
在调查中经常使用或比较常用“父母、亲戚”、“朋友或熟人”以及“实习单位”三种渠道任何一种所提供的信息,我们认为该毕业生在工作找寻的过程中使用了关系网;相反,没有使用这些信息渠道的毕业生我们认为他们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求职。针对求职成功的毕业生,进一步通过问题“您获得这份职业的信息途径的来源是哪种?”来获得求职成功的信息具体的来源渠道,根据角色法,我们将“家人和亲戚”确定为强关系,“朋友或熟人或者实习单位人员”为弱关系。
表1显示了调查中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其获得工作的信息来源,明显可以看出,67.3%的毕业生通过市场招聘信息求职,16.1%的毕业生通过父母和亲戚所提供的信息成功求职,11.7%的毕业生通过朋友或熟人提供的信息成功求职,而通过实习单位关系人提供信息求职成功的毕业生比较较低,仅为4.9%。
(二)模型设定
对假设1的检验,我们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模型为:P (Y) =(模型1)。其中,“Y”表示毕业生求职中是否使用关系网络,如果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使用了关系网络,则Y=1,如果没有使用,则Y=0。“X”包含可能影响毕业生工作找寻的一系列变量。主要包括:
“受教育水平”:四分变量,我们以专科毕业生为参照组,分别设定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虚拟变量;
“性别”:二分变量,如果男性,则为1,女性则为0;
“担任学生干部”:二分变量,如果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则变量为1,否则为0;
“党员”:二分变量,如果是党员,则为1,否则为0;
“学习成绩”:二分变量,如果是班级前25%为1,否则为0;
“学生的生源地”:二分变量,“大中城市”为1,否则为0;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连续变量,我们根据其受教育水平换算为连续变量进行换算,如小学毕业=6,初中毕业=9,高中毕业=12,大学本科=16等等。
对假设2的验证,同样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模型的因变量为“是否已经落实工作”,如果落实了Y=1,否则为0,模型中其他的控制变量“模型1”中一样,包括毕业生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党员信息、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源地等变量。
对假设3的检验,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针对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群体,验证工作找寻不同的信息渠道对初始收入的影响。由于毕业生的初始收入水平间的标准差比较大,因此,模型的因变量采用毕业生月收入的对数形式,控制变量与模型1中一样。
对假设4的验证,同样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模型的因变量为“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如果是国有单位则Y=1,否则为0,模型中其他的控制变量模型1中一样,包括毕业生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党员信息、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源地等。
四、实证检验结果
(一)受教育水平与毕业生使用关系网络求职
对“模型一”的验证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系数都为负值,表明与专科生相比,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较高层次的毕业生使用关系网络获得工作信息的概率较低,且差异非常显著,结果支持了假设1。学习成绩也具有负的影响,成绩在班级前25%的毕业生使用关系网络获得就业信息的概率低于成绩较为靠后的毕业生的概率。对于是否有过学生干部经历来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使用社会关系获得信息的概率更大,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使用关系网络获得求职信息的概率是未担任学生干部毕业生的1.153倍。辅修过第二专业对毕业生使用关系获得求职信息有显著的作用。但毕业生的性别、党员信息、生源地以及毕业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的对毕业生使用关系获得求职信息没有显著的影响。
(二)关系网络与毕业生求职结果
假设2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明显看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使用关系网络获得信息对毕业生求职成功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使用关系网络获得求职信息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概率是没有使用关系网络的1.670倍;因此,实证结果验证了假设2,毕业生使用关系网络求职成功概率更高。同样,我们将关系网络求职的三种途径分别作为控制变量放进模型中,结果显示,朋友、熟人以及实习单位关系对毕业生求职成功具有正向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相反,家人亲戚关系网络对于毕业生求职成功具有反向作用,尽管这一结果并不显著。由此可见,朋友熟人、实习单位关系作为弱关系,其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对于毕业生求职成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高于强关系(如家人亲戚)提供信息的作用。
其他因素,如毕业获得过奖学金以及担任过学习干部对毕业生求职成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男生比女生在求职很有优势,男生找到工作的概率达到女生的1.5倍。但学习成绩、辅修第二专业等因素的作用不明显。
(三)关系网络与毕业生初始月收入
对假设3的验证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使用关系网络获得信息,对毕业生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反,使用强关系如父母亲戚获得的求职信息,对毕业生初始收入负向的影响,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来自于朋友熟人所获得的求职信息,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3相反。结果表明,毕业生通过关系网络获得信息资源,而这一信息资源对毕业生求职成功所获得的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至于如边燕杰研究中所提到的,关系网络所提供的人情资源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毕业生的学历对收入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进一步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相较于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收入均显著地高于专科生,且从三个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博士生的收入最高,其次为硕士生,再其次是本科生,最后为专科生。另外一个对收入作用很明显的变量为毕业生所在单位的性质,国有单位相较于非国有单位,毕业生进入单位国有具有明显收入优势。但相较之下,其他因素,如毕业生的学业因素对毕业生初始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四)关系网络求职与毕业生所在单位所有制性质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期望工作单位首选为国有单位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因此我们进一步考察关系网络对毕业生进入不同性质单位的影响。根据假设4,在关系网络中强关系发挥重要的作用,验证的结果见表5;根据表5中的计量结果,强关系即在本研究中毕业生最终求职成功的信息来自于通过家人亲戚,对毕业生进入国有部门具有的显著的正向作用,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进国有部门工作的概率是市场化求职毕业生的1.36倍,同样,弱关系对毕业生进入国有部门工作也具有正向作用,但这一作用不明显。
其他的变量中,学历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从计量结果来看,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毕业生进入国有性质部门工作的概率明显地提高。其中,本科生是专科生的4倍,硕士生是专科生的5倍,博士生的概率最大,达到专科生的19倍。由此可以见得,毕业生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进入国有部门工作的概率越大。
另外,性别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找到国有部门的工作,并且二者的差异非常地显著,足以见得,不仅仅男生更容易求职成功,同时在进入国有部门的竞争中,男生同样具有性别的优势。党员的作用也很明显,党员毕业生进入国有部门工作的概率是非党员毕业生的1.7倍,这一结果我们理解比较吻合;例如,近些年日益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基本都要求党员身份,作为其他类型的国有单位,对毕业生的党性身份也有隐形的要求。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毕业生进入国有部门工作的概率越大,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同时间接地影响了下一代的工作所在的部门。这一推论有待通过路径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的得到验证。至此,计量结果支持了假设4的推论。
五、小结
本研究从关系网络理论的视角探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越低的毕业生越倾向于使用关系网络进行求职,同时,使用关系网络求职对毕业生找工作成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毕业生初始收入的作用来看,使用关系网络求职的毕业生并没有显出明显的优势,相反,通过家人亲戚或朋友熟人提供的信息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收入更低。对于毕业生进入国有部门或者非国有部门来看,强关系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对毕业生求职中是否使用关系网络的衡量主要是通过求职中信息获得方面,而对于是否具有人情因素没有考虑。因此,仅仅是通过信息作用判断毕业生是否使用了关系进行求职,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信息资源对毕业生求职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信息,因此,从信息的角度考察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同样具有一定的意义。
针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加清楚地测量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涉及的强弱关系,以及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的资源信息、关系网络在求职中发挥的具体的作用是未来细化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边燕杰, 张文宏.求职过程的社会网络模型——检验关系效应假设社会[J].社会, 2012, (3) .
[2]边燕杰, 王文彬.跨体制社会资本及收入回报[J].中国社会科学, 2012, (2) .
[3]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J].社会学研究, 1999, (3) .
[4]张春泥, 刘林平.网络的差异性和求职效果——农民工利用关系求职的效果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8, (8) .
[5]Burt, R.A Note on Strangers, Friends and Happiness[J].Social Networks, 1987, 9 (4) .
[6]Bian, Yanjie.Br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Connection Bridge, and Job Search in China[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 62 (3) .
[7]Corcoran, Mary, Linda Dat cher&Gerg Duncan.Information and Influence Networks in Labor Markets[M]//G.J.Duncan&J.N.Morgan (eds.) Five Thousand American Families:Patterns of161Economic Progress.MI: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1980.
[8]Granovetter, Mark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8) .
[9]Lin Nan.Social Resources and Instrumental Action[M]//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t edited by Peter V.Marsden and Nan Lin.Beverly Hills, CA:Sage, 1982.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就业形势;职业能力;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21-01
在对我院五个专业的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调查组共发出问卷共150份,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120份,以下是这次活动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1、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2、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3、毕业生对学院管理的评价及建议4、单位对毕业生和学院的评价及建议。
二、调查结果
1、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
(1)60%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5%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工作,其次是合资企业,很少有人在国有企业上班。仅3.33%在单位担任业务骨干,其他一般为普通职工。超过一半人的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20%人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低于2000元仅占6.67%.近六成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毫不对口只有12%.约一半的毕业生的工作是学院推荐的。同学介绍、个人自荐和供需洽谈各约占10%,亲朋介绍有20%。就选择单位而言,大部分更看重是单位的效益和专业对口,分别占30.10%和39.10%,在乎个人薪酬福利的占14.29%,较少的人关注单位知名度。在校期间获得英语应用A级证书的有92.05%,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的占13.51%,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占98.2%,二级证书的占22.7%,获其他证书的占29.73%,认为作用最大的是计算机二级证书和英语应用A级证书。
2、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 (1)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基本明确,仅4%的同学认为不明确,其他的占6%。87%认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5%的人认为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对于专业设置,20%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40%的同学认为合理,30%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认为不合理的占10%。37%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始的课程合理,41%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其他的占22%。33%的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49%认为基本合理,其他的占16%.
3、毕业生对学院管理的评价及建议。大部分人认为学校管理是关心加爱护,12%的同学认为学校管理严而有理有情,还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比较松。在校期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素质对目前的工作有较大帮助,部分人也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在某些方面凸显重要性。另较多人觉得在校大学生应加强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习一些实用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学校应加快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注意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4、单位对毕业生和学院的评价及建议。参与填写调查表的单位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2%、27%、35%、10%。51%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为优,35%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为良好,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中等或较差的各约占7%。单位对我院毕业生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皆占40%,一般性需要和不需要的单位皆占10%。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总体非常好,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比较好,创新精神一般,组织和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一般,综合素质与能力和诚实守信一般,90%以上都能胜任工作。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为70%专业对口,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其他方面素质存在问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主要通过直接到高校挑选,其次是学生上门求职。单位在阅读个人简历最重视的是所学专业、社会经历和本人自我评价,面试时最重视的是精神面貌、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毕业生跟踪调查,综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是反映自己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方面不够突出。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3、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部分毕业生反映,大学的生活就是读书,很少接触社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6
近年来, 在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 毕业实习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技能等能力[1]。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做好毕业实习工作, 对于树立学生的择业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2]。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益加大, 每年参加校外毕业实习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学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存在着实习生分布区域比较分散、学校指导老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 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做到像集中定点实习那样在学生身边随时进行指导[3]。教师与学生、企业带教师傅之间的传统沟通方式一般是纸质报告、电话和电子邮件等, 缺乏时效性和操作性。因此, 指导老师和辅导员通过走访、电话、短信等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4], 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毕业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有助于各方参与者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综合指导, 提升沟通协调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由于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地域分布比较广, 计算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同时大部分实习生没有专用的计算机, 所以本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B/S架构。系统由系统数据库和Web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Web应用程序通过对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增删读写操作, 实现业务功能, 系统数据库存储Web应用程序的运行结果。
本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应用层、数据存储层、数据接口层、系统服务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接入层六个层次以及系统管理、信息安全两个体系。基础应用层指系统的网络基础平台、应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相应配套的灾备系统;数据存储层提供了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存储, 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及业务数据库、文档数据、日志审计数据和运维监控数据库系统等;数据接口层是在数据存储层的基础上实现数据操纵和文档控制等功能, 向系统服务层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系统服务层是将各类通用处理和控制逻辑封装为基础的系统服务, 包括工作流管理服务、数据访问管理和文档管理等功能;业务应用层包含了各种业务应用和服务模块, 是业务管理的操作平台;用户接入层则采用浏览器来展示业务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系统管理和信息安全体系贯穿了基于网络的毕业实习管理与模糊评价系统的各个层面, 为各个层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包括系统运维管理保障、系统异常处理、安全措施保障与安全技术保障等。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毕业实习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分为通用操作、实习生操作、指导老师操作、辅导员操作和管理员操作五个功能模块, 其功能结构见图1。
(1) 通用操作模块:包括资料管理、实习交流、消息互动、资料下载等功能, 是所有用户的共有功能, 满足用户在系统里进行操作的基本要求, 是用户之间沟通的基本桥梁;
(2) 实习生操作模块:主要有实习任务和毕业论文操作模块, 包括了实习过程中最核心的几个实习过程, 例如提交实习计划、提交实习月报与总结、提交毕业论文进度计划、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提交毕业论文等内容;
(3) 指导老师操作模块:主要有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评价模块, 是校内指导老师了解实习生情况, 进行实习指导和评价的工作平台, 包括评价实习月报、评价毕业论文进度计划、评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价毕业论文、提交实习指导计划等内容;
(4) 辅导员操作模块:主要有实习学生管理和实习表现评价模块, 是辅导员进行实习管理的工作平台, 包括班级管理、维护和导入实习生信息、评价实习表现等内容;
(5) 管理员操作模块:主要有账户信息管理和实习活动管理模块, 是整个实习管理操作中的初始化和基础模块, 包括学院管理、实习活动管理、评分策略设置、通知公告管理等内容。
系统中还包括了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数据维护和日志管理等其他必要的支持功能。所有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不仅支持了日常的毕业实习管理工作, 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数据库设计
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十分重要。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 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 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5]。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使数据存储变得规范, 易于使用。本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表:
(1) 人员信息:主要有实习生、指导老师、辅导员和管理员信息表, 主要字段有姓名、性别、学院、电邮、电话和工号 (学号) 等;
(2) 实习信息:主要有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表, 储存了实习企业名称、性质、规模、联系人、岗位名称和岗位要求等相关内容;
(3) 实习总结和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月 (周) 报总结表和毕业论文表, 存储了撰写人、月 (周) 报时段、提交时间、标题、摘要、正文、附件和评价 (得分) 等相关内容;
(4)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了账户信息表、各类参数表和日志表等。
4 结语
基于网络的毕业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核心就是促进实习管理、指导和评价方式从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通过网络畅通沟通指导渠道, 多样化管理和评价手段, 既为学生提供各类文档资料、思想学习和实习材料的总结汇报平台, 也为教师提供评估、指导和有效沟通的平台。同时, 系统也可以有效记录评价考核过程, 形成最终评价结果, 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加以利用。
本系统通过了应用测试和实践检验, 其应用实现了毕业实习管理与评价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毕业实习教学协作的要求, 加强了各方参与者之间的沟通,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毕业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加细致严密, 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琴.基于Web的高职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考[J].电子世界, 2013 (22) :166
[2]刘伟鑫.基于B/S架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陶锋, 王志俊, 朱协彬, 张海涛.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05) :191-192
[4]关艳魁, 王丹.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指导和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2 (02) :34-36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趋势
前言
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出最新数据, 国内上网人数已经高达13 000万人, 上网的电脑总数约有5 500万台, 网站有80多万个。其中在超过1亿的上网人群中, 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占百分之五十, 其中学生占百分之四十一, 教师占百分之九。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 教育网站的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也对他们的价值观乃至择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顺应时代的要求, 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 全面启动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的选择。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其在教育的层面起步较晚, 因此在就业方面, 高职毕业生仍然处在初期尝试阶段, 与高校毕业生相比, 缺乏社会的认同度, 在就业方向上缺少应有的品牌化的建设, 而全国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与实例的分析也非常少见, 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网络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背景
(一) 高职院校就业率现状
近年来, 高校在不断扩招,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而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各个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 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很好地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其实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可以保证的, 而说现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主要还是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上。
从2006年到2012年, 普通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在逐渐地下降, 到2012年时, 就业率仅有百分之七十。而近几年, 虽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不断的提高, 但与研究生、本科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到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 待分配百分之三十五, 高职毕业生仍处于就业难的现状。
(二)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在现今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状态下, 坚持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就业的可行性实施调研、讨论, 不断对专业的设置进行调整, 对就业困难的部分专业进行合并与停办, 对市场需求强烈的部分专业加以增设。
(三) 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 就业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政策的落后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当前,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具有自由、自发、分散的特点。就业市场现状为小市场没有种类划分, 大市场则种类众多, 而且互不照应各自为战。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生毕业时都会举行各种招聘会, 这些招聘会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就好比是小商品的经营, 把毕业生分散开, 然后零散的分配,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用人单位求贤若渴, 就会进入不同的招聘市场乃至是校园招聘, 进行多次的选择, 而毕业生也希望自己有多种选择, 拥有多个机会, 就会选择众多的招聘会。这样, 就会使得双方都有极大的困难, 在精力和时间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无法达到人才资源配置优化的愿望。
此外, 现阶段各个企业的人事制度还存在着地方行业保护以及户籍限制等重多的问题,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大多数都在就业的落户问题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处于初级不成熟的阶段, 这给毕业生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从而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无法正常地运行。
2. 用人单位要求不合理, 高职毕业生遭遇学历限制
国内人才市场并不完善, 政府以及众多企业都没有用最恰当的方式来运用人才, 更没有把人才与成本合并起来考虑。所以, 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才浪费的情况。很多的招聘会, 用人单位强调“高职院校不录”, 甚至于很多技术类的岗位也要本科以上学历, 使得本适合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位被挤占。
3. 人才市场同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适应
各个企业人才市场的招聘, 种类十分复杂, 招聘层次各不相同。各个企业对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信息不健全, 毕业生的就业体现出群体性、初次性、时效性等特点, 此外还受到学校的限制与影响。市场的就业信息不流通, 市场的中介也不健全, 从而导致人才市场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出现短路情况, 人才市场与高职毕业生毕业时间上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目的不明
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加强, 无论是对国家、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都是具有极大帮助的重要举措。但在目前看来, 高职院校对就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意向并不明确。
(二) 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高投入、低产出
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非常地明显, 当认识到自身在网络的建设上有很大的不足时, 于是投入巨大, 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为此投入。但建成之后, 使用率却非常低。此外, 绝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就业网络信息的建设在设备及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很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能力。
(三) 就业信息没有正确的传播渠道
在我国,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信息建设的方面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建设的模式也是千篇一律。从而导致在网络建设上出现了极大的封闭性, 大量的信息无法流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没有做到足够的宣传, 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想通过信息化方式为自己增添成功的几率时, 就会去求助一些社会人才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学校资源大量的浪费, 从而达不到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四) 信息审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运营过程中, 学校是连接着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因此, 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严格把关, 首先对企业的信息要多次审核, 其次, 也要保证毕业生信息的真实。企业的招聘存在一定的风险, 很多的企业, 在招聘时, 夸大了企业的人员规模以及前景乃至薪资, 从而欺骗学生在不平等合约上签字, 如果信息机制没有完善和健全, 就很容易让企业钻空子, 使得很多毕业生的利益受到侵害。由此可见, 信息审核的完善是信息网络建设的最为重要的环境, 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
(五) 网站维护和管理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1. 缺乏管理
浏览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站后就会发现, 很多院校都建有自己的就业网, 但是却很少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很多学校就业信息根本没有维护, 网络平台利用率非常之低, 就业信息老化, 无法保证信息及时有效的发布和利用。
2. 缺乏规范性
很多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站发布的信息都缺少应有的审核, 只要是信息就往网站上发, 怕信息遗漏, 从而导致信息缺少应有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缺少应有的规范。
3. 缺乏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都是极为单调的, 缺少应有的创意, 同时缺少针对性, 千篇一律。
三、高职院校建设高效信息网络的途径和思考
高职院校就业信息化的应用有待提高, 为使得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一) 开发研究网络招聘功能, 融合企业信息与学生反馈
就业信息的服务网络要在服务的功能以及服务的空间上进行拓展。同时结合最为传统的招聘方式, 使得就业信息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就业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的毕业生以及各个企业, 与普通的就业网站有所不同, 网站上提供的服务仅面向学生和招聘的企业。就业网站需要企业主动地提供招聘的要求, 积极与院校做好沟通, 同时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 来完成毕业生就业的工作, 从而使得毕业生与招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接沟通。毕业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发布一些个人简历, 同时招聘企业也可以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 使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真正成为连接毕业生与招聘企业的桥梁。为了确保发布的所有信息准确、真实, 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最基本的审核工作。
(二) 丰富就业信息网络的内容, 扩充网站功能
学习优秀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经验, 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对优良的运行机制加以探索, 从而极大地提高就业的服务水平, 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便利。一个正规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应具备指导人员, 使招聘企业与应聘学生有相互沟通的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中, 不但有就业的信息和指导, 同时还有在线问答以及论坛等互动功能。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实时在线互动, 得到了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的一致好评。在加入这些功能以后, 毕业生在签约前, 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来进行咨询, 对签约的程序以及注意的事项进行全面完整的咨询。
(三) 整合就业网站, 达到就业资源共享
就业信息网是为众多的高职类毕业生以及招聘的企业提供信息的平台, 因此, 高职院校应不断地加强其网络建设, 对网上的服务功能要做到全面的应用, 从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毕业生网络就业体系, 使得人才、具有前景的企业、毕业生互相沟通, 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
(四) 完善网络就业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就业信息的维护有非常大的工作量, 网上信息的维护功能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对网络管理系统的运用, 可以对已签协议的基本的信息进行管理, 进一步完善数据库, 使之可以统计出各种就业数据并加以收藏, 实时地对就业的情况进行统计, 并进行分析总结, 这样就可以避免信息老化、数据不详等现象, 可以极大地加快就业计划报批工作的效率。
(五)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机制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联通性等特点, 因此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和就业网站运行过程中, 同样存在着被黑客破坏网站信息的风险。对网站的信息进行保护并采取相应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针对就业网络建立有效的长期的安全监控机制。
(六) 信息筛选功能
就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 社会各个招聘企业的信息种类繁多。一些招聘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十分适合, 很多学生在看信息时, 需要将不适合或者自己不达标的招聘信息进行排除。在网络建设中, 应有信息筛选的功能, 可以直接把一些需要研究生学历等不适合高职毕业生的企业筛选掉, 从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
四、结论
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极大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近几年, 高职学生的就业趋势以及市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 而企业、毕业生以及各高职院校都存在自己的误区。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才能够减缓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上,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 找出自身的缺陷, 克服自身的困难, 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政府、学校、老师、学生以及招聘企业, 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 并多方联动。现阶段, 高职院校就业网络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 网站建设还需要完善, 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柏清.谈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姜献生.高职院校学生骚动性异常行为探微:“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张振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探索: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8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高校扩招, 就业方式转变。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至今, 全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扩招的主要目的就是拉动国家的内需, 暂时减缓就业压力的现状, 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模式。传统“包分配”的就业方式逐渐消失。就业的趋势慢慢转变成自主择业, 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导致就业愈加困难。2008年, 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 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危机。在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 每个人也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对高校毕业生来讲, 更是雪上加霜。无论是在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还是心理状况下都对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 逐渐成为国家、世界所面临的巨大社会问题。
就业途径多样性。根据调查, 招聘会、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和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成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三大途径。而如今,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才能获得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更好待遇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网络, 任何的个体都不会也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和生存。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类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有所研究。经过他们不断地深入研究, 概括并总结了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 为当代社会学者研究该理论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概念的提出, 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 罗纳德·伯特的“结构洞”理论, 边燕杰的关于强关系力量的假设理论,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社会关系网络在不同国家发展中的差异和过程, 同时也强调了强关系与弱关系在社会网络中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社会学家们的研究理论, 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形象的描述了中国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描述一样, “它以个人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 体现了关系的亲疏远近,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以一个人出发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联系。”这就是费孝通所阐述的形差序格局。在中国, 强关系在就业中虽然弱化, 但依然发挥较大作用。
社会学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优势, 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个人或组织, 想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 就必须与其建立广泛的联系, 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和优势。普特南从宏观层次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 如:信任、规范和网络, 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益。信用, 也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个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时候越是重要的岗位, 信任就越重要, 而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亲戚、朋友介绍就是附加了信用。通过亲辈社会关系的方式选择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关系网络越强的个体拥有越多的社会资本, 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使用社会网络获得较好的职位, 提高社会地位。
三、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 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能否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建构。从而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稳定社会的经济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大学生应积极提升其社会关系网络, 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 扩大信息来源和就业信息的范围, 拓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形成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过社团活动、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 要以市场为导向, 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现状的分析, 社会关系网络相关概念的理解, 从而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社会关系网络,就业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2]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9
1 当前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现状
1.1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现如今的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政府和高校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毕业生就业准则,就业市场信息鱼龙混杂,缺乏有力监管制度,再加之毕业生对于就业需求的偏好使得就业市场信息泛滥,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用人资金,在发布的就业信息中常常会夹杂一些带有欺诈性的附加条件,当毕业生签订合同之后再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给毕业生带去极大的就业危害。
1.2 就业需求信息受阻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胡晓峰保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在信息公布平台上,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需求信息都是共享的,有些高校仅仅为本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需求信息查询权限,而外校毕业生则无法查看相关网站所公布的就业需求信息。还有些专业的就业服务机构为了抢占市场,避免信息源的外泄,而采取不循序转载申明,或者使用专业应聘限制的方式,极大的阻碍了就业需求信息的扩散,导致就业信息源不能够及时被毕业生获取,很多就业机会也因此而造成了流失。
1.3 信息资源过于杂乱
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充了信息发布的渠道,毕业生只需要拥有相应的就业资源获取途径,就能够找到相关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由于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展,导致信息之间的资源增长迅速,信息的杂乱化消弱了信息管理力度,毕业生即使在就业信息平台也难以找到满意的求职信息。我国目前相关机构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弱势阶段,信息获取仅限于搜索和传递,不利于就业信息传递。
2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2.1 合理采集就业需求信息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采集是资源网络开发的基础,要想做好该阶段的工作,我们可以进行采集数据技术手段对毕业生就业信息源进行采集。就业需求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人工查阅将所有就业信息源转到信息平台,通过人工干预的就业信息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质量保证。但当就业信息源过于庞大时,人工操作显然无法应对,这时就可以借助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在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采集中运用最多的是爬虫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网络资源程序,并通过对信息源的分析进行相关就业信息源的抓取,在信息进行采集后,再由人工进行文字的加工处理,即可对就业需求信息就行采集。
2.2 有效整理就业需求信息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整理是一个繁冗的过程,尽管我们能够运用爬虫技术在大量的就业信息源中提出毕业生就业需求数据,但受到由于数据格式和计算机本身无法识别的问题影响,爬虫技术所抓取的信息数据无法自动转换为文字表述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注意信息识别与整理的准确性,就业信息是否准确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高校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性质对就业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标注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和录取程序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等等,让毕业生便于其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不同就业信息的选择。
2.3 及时发布就业需求信息
信息发布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就业信息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指导人员应当用最快的速度将就业需求信息发布出去,并通过多种渠道通知毕业生进行查阅,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要将获取到的就业需求信息用于指导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让毕业生对于就业需求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及时与用人单位尽心协商与沟通,确定好毕业生的面试时间与地点,方便毕业生进行就业面试。就业需求信息的发布平台承担着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攻击,只有做好信息平台的服务,才能更好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资源。
2.4 加强相关规范制度建设
在获取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之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就业信息质量。对于目前就业市场的复杂环境来说,虚假就业信息不仅影响毕业生求职或就业,甚至很有可能会给其带去巨大的利益伤害。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强就业监管制度,加大就业信息发布的监管力度,对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筛选进行严格把关,从根本上杜绝虚假就业信息的潜入,维护毕业生在就业期间的个人利益。建立就业信息发布注册制度和企业资格审查制度等等都能够有效阻止不良就业信息的进入,另外,还要对学生的注册信息进行规范,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防止信息外流。
3 结语
总之,加强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的开发,对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进行合理采集,运用相关技术做好信息资源整理工作,并及时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净化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强监管力度,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信息获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毕业生个人合法权益,保证其顺利完成就业。
摘要:随着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增大,如何有效收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利用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市场正以其简便、快捷的优势迅速成为了当前各大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但就目前局势而言,我国网络市场就业信息渠道管理制度仍不甚完善。本文将针对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网络开发现状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10-03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题目申报、题目审核、师生互选、任务下达、调研与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1]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项工程或者项目,要求学生具备更多、更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因此是衡量和评估其四年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当前国内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种种问题,高明生等学者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及认识的不足,教师的数量、责任心及能力的缺陷,教学管理的不完善等方面。[3]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经费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环节与就业的矛盾,成绩评定重形式、轻内容等。[4]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引入积极有效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加以改革和调控,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应用
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依据事实进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修正了过去企业对产品的单一评价,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即“由组织的全体成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管理,达到以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为目的的有效质量管理体系”。[5]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也有较多的评述,有学者认为其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或称动态性)等特征,[6]也有学者提出“三全一多”,“三全”即全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一多”为多样性方法,表现了系统性、整体性与一致性的管理思想。[7]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开始被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虽然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但是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投入、生产、产出等过程与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院校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能够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国内已经有学者尝试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高校毕业设计环节,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南京理工大学探索了“将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原理的思想引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学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8];北京邮电大学“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对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评估为核心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框架。通过对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相应的主管部门,使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9]
高校毕业设计环节较为独立和特殊,一方面毕业设计有较为完整的输入、加工、产出等流程:如开题、任务下达、教师指导、评审答辩等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因此与全过程管理中的PDCA循环计划存在着较强的一致性。所谓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工作循环的简称;另一方面毕业设计有较为明确并可评价的“产品”:如包含数据的程序或模型以及包含创新设计的论文等,而这些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过程控制加以改善。毕业设计的两个特殊性,使得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论具备了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一所行业性院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以“规范与质量并重”为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实施网络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较好地处理了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关系,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认真研究了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任务、管理流程和数据流向,提出了适合于网络化管理的毕业设计核心业务模型。该模型从参与主体和任务两个纬度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刻画,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精确的业务模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两化两全”为主要特征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即“管理手段网络化、质量标准体系化、全过程控制、全主体参与”。
1.管理手段网络化
为保障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率运行,学校自主研发了毕业设计管理软件系统,并与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互连,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题目申报、师生互选、毕业设计进程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为实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控制和全主体参与提供了高效的工具和平台。
网络文学毕业论文 篇11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的必要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联系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纽带和桥梁, 其宗旨是帮助学生合理进行人生规划, 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 帮助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因此,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 我们必须拥有更高效率的信息沟通平台和媒介, 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共同需要。
(一) 网络信息化建设丰富学生信息来源渠道
网络时代, 学生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中搜寻信息资源。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新能力和便捷性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职业信息。本着以“学生为本, 服务为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理念, 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全面利用网络这一新型平台, 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职业信息, 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但由于网络具有筛选性。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 容易迷失在此类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因此, 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用网络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复旦、同济、交大、上外等沪上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均采用严格的单位注册审核制度, 在为学生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同时, 也保障了学生权益。
(二) 网络信息化建设缩短用人单位招聘时间
现在学生与用人单位主要通过“双向选择”的洽谈达成就业意向。学生通过网络快速地获取信息, 用人单位也就必须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需求声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使得任何单位和个人, 在任何地点, 任何时间, 只要有网络环境, 就可以发布需求信息。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沟通成为动态的相互响应机制。这样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就会不断扩展, 吸引用人单位的加入, 大大拓展了毕业生就业市场, 形成良性循环。
(三) 网络信息化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效率
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处理必须严格遵守, 异动和修改必须按照相关规则和手续办理。在没有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下, 在高校系统中, 各院 (系) 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于学生信息的管理往往流程繁琐, 周期长, 并且没有统一操作办法, 容易产生误差。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具有良好的控制性, 可高效处理毕业生就业普遍的业务工作。仅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在每年十月的毕业生生源数据报送中, 传统的数据报送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源提取、数据源修改审核、数据源制作、数据源报送几大部分。其中数据源提取来自招生部门和教务部门的原始数据;数据审核需对应学生本人进行手工核对后, 重新制作修改;数据最后制作需按报送准则重新编译等。由于各数据涉及部门分别在各自数据库中修改数据, 最终数据需经过多人次手工处理, 容易发生遗漏和误差, 如要保证数据精确需反复进行核对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数据源统一同步处理, 并可以实现与全国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
网络信息化建设将改变过去使用办公软件静态记录用人单位与学生信息的形式, 将用人单位信息与学生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 建立更丰富和更强大的数据库系统。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并有条件完成长期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分类特征
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毕业生就业的业务管理工作, 即建设毕业生数据管理平台;二是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发布工作, 即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基于这两个维度和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情况的不同进度, 当今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四大类别, 分类如下图所示:
毕业生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毕业生数据信息维护、毕业生推荐表管理、毕业生去向管理、毕业生档案管理等模块。此外还包括毕业生调查问卷管理以及涉及上述各种模块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与查看。
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注册与注销管理, 用人单位招聘职位发布, 用人单位专场宣讲会预约管理等。此外还包括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管理以及涉及用人单位信息的各项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与查看。
(一) 传统模式
即毕业生数据管理与就业信息管理均属于较低水平。毕业生数据管理采取手工统计和制表的方式, 没有统一数据库管理。信息收取和报送采取简单的信息栏张贴以及其他的行政传达等方式进行。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入, 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这种极端情况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二) 门户网站模式
即主要以开发就业信息管理为主, 毕业生数据管理为辅的网络信息化开发模式。该类型着重于网站的职位信息的发布, 涵盖包括全职、实习、兼职等多种职位类别, 可按照多种分类方式对用户展现。这类模式主要以人力资源机构的门户网站为主要特征, 注重用户点击量。例如, 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自助创业开发的应届生求职网、北京过来人网站以及诸如HIALL、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这类网站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信息搜集人员, 因此信息量大, 时效性强, 深受毕业生推崇。然而这类网站不涉及毕业生数据管理内容,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功能较弱, 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数据统计处于空白, 而且通常这些网站为求时效性和信息量, 信息真实性时常无法保障。
(三) 信息系统平台
即主要开发以毕业生数据管理为主的网络平台, 配以职业发展测评系统, 以发布公告、职业信息为辅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模式。该类型着重于对毕业生数据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着重于毕业生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其优势在于对毕业生数据维护已成规模化、系统化, 然而对信息发布的缺失, 使得毕业生在平台的使用上自觉性不足。这类型主要存在于部分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中。
(四) 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综合平台
即对毕业生数据管理和就业信息管理均有高度开发的毕业生就业系统平台。这也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备, 可以使学生自主维护信息, 查阅职位信息发布情况, 网络自主投递简历等;用人单位自主注册发布职位信息;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根据需要管理数据库, 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目前上海各大高校正在朝这个方向迈进, 交大、复旦、同济、上外等均走在此类系统平台前列。
三、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和未来
尽管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并可以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和高效运行。然而网络信息化就像任何一个新兴的事务一样, 也存在推进的难题。
(一) 全程信息化建设是网络信息化的保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它涉及面广, 与其他工作部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共同推进。例如, 在学生信息数据的提取和维护中, 就需要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院 (系) 等的共同协作, 将学生数据的相关信息整合起来, 形成统一和完整的数据库。在大学四年中, 各相关管理部门需将学生各时段信息即时维护完成, 保持数据信息的动态和准确。当学生进入毕业生程序, 进行数据提取时, 才能省却审核环节, 保证数据报送的准确高效。如果各部门间数据同步协调工作没有统筹管理和联动机制, 网络信息化建设仍不能解决学生数据审核中反复确认的问题。
(二) 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网络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涉及学生和相关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 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情况做出不同调整。而网络信息化进程往往需要流程的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信息化需要经过长期的使用和试运营, 并在使用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并根据就业政策的不断变化而更新。
(三)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交互式网络是未来的趋势
目前, 交互式的网络社区正在兴起。开心网、人人网等网络平台为各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交互空间。各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 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未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在于职业发展教育。如何与学生沟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网络的交互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快速的更新信息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也就有可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个拥有职业发展教育氛围, 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互动的平台。未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 将以互动性程度为一个全新维度, 构筑一个集管理、信息和互动为一体的全方位整合平台。
摘要: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各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本文尝试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分类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天威, 徐峰.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2, (4) .
[2]高海军.基于网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2) .
[3]倪伟, 杨军诚, 刘丰义, 赵亚华, 马卫华.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6) .
[4]汤幼龙.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J].出国与就业, 2009, (15) .
[5]李文吉.信息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 2009,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