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术美

2024-10-12

“美”艺术美(共12篇)

“美”艺术美 篇1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分分秒秒都洋溢着各类美。但我们却没有发现它, 享用它。就拿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吧,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论:唉, 又是数学课, 真烦人, 枯燥无味的……简直晕完了。其实, 数学课果真如此吗?不妨尝试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数学并不枯燥, 而是我们教师把它教枯燥了”。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传授数学中的概念、抽象的定理、法则、性质等外, 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奇诗妙语来点缀课堂, 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又能增加情趣,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数学解题教学, 学生刚接触题目, 未弄清题意, 思路模糊, 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不知如何求解, 心情烦躁, 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 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关信息, 此时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分析时, 绞尽脑汁, 抓住问题本质, 冥思苦想, 但久而不得其解, 这好像“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想了很久, 终于有了头绪, 但又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 还要继续思考, 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陷入困境, 感到困惑, 努力后得到新的思路, 教师可以配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某一问题想了很久都未能得解, 不经意时, 偶得一法, 使问题顺利完成, 就像“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或“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过反复思考,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终于找到方法, 此时就像“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或“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就这样, 师生在浓厚语言美的氛围中解决了题目, 真好!

当学生学习不刻苦时, 可用“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来勉励;而有的学生学习是相当努力, 但就是成绩上升幅度不大, 灰心丧气的, 可用“学习如春之禾, 日不见其增, 而月有所长, 年有所获”来鼓励;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骄傲自大之时, 可要告诫他们“山外有山, 楼外有楼”,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数学教学中的文学艺术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包括课堂上, 经常会遇到许多的烦恼和挫折, 这时, 很需要我们教师的开导, 若用平淡的语言, 就显得苍白无力, 缺乏感染力, 如果我们用一些琅琅上口的格言警句或诗词, 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

例: (1) 在“仰角与俯角”的教学中, 与“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联系。

(2) 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联系。

(3) 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 有很多以诗词形式出现的题目。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 有这么一道题:

李白街上走, 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 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 (李白打酒) 。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 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 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 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 (斗是古代容量单位, 1斗=10升) , 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 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

[ (2x-1) ×2-1]×2-1=0, 解得x=7/8。

(4)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也有以诗词出现的题目:

出水三尺一红莲, 风吹花朵齐水面,

水平移动有六尺, 水深几何请你算。

解:设水深x尺, 由勾股定理, 得

所以, 水深4.5尺。

在数学教学中, 适当地增加一些文学气息, 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学习, 这是完全可行的,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数学中的创作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 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 去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学完后, 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 测量物体的仰角或俯角, 从而计算出山的高度。

2.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后, 要求学生有创意地设计对称图案。

在数学中,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通过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 培养了创造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四、数学中的生活情趣

1.初中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课时, 遇到了下面这道题:

一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 按下图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问题: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呢?……n张桌子呢?

3.学习“图形的旋转”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自行车等教学,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求知欲, 同时使数学生活化。

4.学习“一次函数”后的题目: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 如果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与时间t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曲线。据测定:

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 假如某病人一天中第一次服药为7:00, 那么服药后几点到几点有效?

通过以上的例子说明, 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 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把握生活, 体验生活, 数学既好教, 又好学。

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教师面临的是生龙活虎的学生, 他们要质疑, 有思考, 因此, 我们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成长,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赋予数学教学的艺术美和生活情趣。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更新了理念, 教材增设了许多内容, 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数学课堂上, 融入一些新元素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感受数学的艺术美和生活情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艺术美,生活美

“美”艺术美 篇2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

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点评:该课的制作精美,在收集彩陶图片内容中花了不少功夫。通过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彩陶工艺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在看似寻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因而,当该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彩陶欣赏的感受时,学生均做出了富有创意和一定深度的回答。

以艺术之名,传承美 篇3

作为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汽车品牌,BMW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汇聚世界尖端科技和顶级设计,在为精密的机械车身赋以灵动的运动之魂,给人们带来最为纯粹驾驭乐趣的同时,更通过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将每一辆宝马车打造为一件流动的艺术品。源于这一不懈追求,BMW还致力于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交流大使、以及高雅艺术的普及者和当代艺术的助推者,在古典的唯美格调与现代的时尚风范中,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悦,传递给每一位热爱生活和追求完美的人,而这,也正是BMW启动“BMW大师殿堂”的初衷之一。

进入中国以来,BMW在华开展了一系列艺术赞助与文化交流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在此基础上,BMW于正式启动“BMW大师殿堂”计划,全面覆盖BMW最高等级的文化艺术赞助活动,并将在舞蹈、歌剧、爵士乐、当代艺术四大领域开展众多重量级的演出与交流项目。其典雅、庄重的古殿堂标志,彰示着BMW将在未来的时间里携手全球艺术大师,带领中国艺术爱好者走进世界顶尖艺术殿堂,并以跨越时间与文化界限的恢弘巨作,为观众们带来最顶级的高雅艺术享受。

携手《蝴蝶夫人》,共赏优雅艺术

不论是引领时代文化价值趋向的当代艺术,还是凝聚着丰富人文精神的歌剧,抑或彰显高雅艺术品位的舞蹈与爵士乐,“BMW大师殿堂”涵盖的艺术形式蕴含着现代人的美学追求与审美趣味,是当代艺术殿堂中最为闪耀的“明星”,也与BMW品牌的外在形象及内在诉求高度契合。通过对高雅艺术的持续赞助,BMW希望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和精神启蒙。而这也充分体现了BMW切实支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真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期承诺。

在活动当日,“BMW大师殿堂”为广州的观众们带来了意大利歌剧泰斗普契尼的经典爱情歌剧《蝴蝶夫人》。在优美的音乐、电影般的视觉画面、以及200多位歌剧界菁英的激情演绎下,为这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赋以了全新的时尚气息,并向观众们展现了这部恢弘巨作不朽的艺术魅力。担纲此次《蝴蝶夫人》总指挥的是享誉世界的歌剧指挥家丹尼尔·欧伦先生(Daniel Oren),作为多明哥、帕瓦罗蒂多年的合作伙伴,丹尼尔·欧伦先生被视为柏恩斯坦继承人,是当今歌剧界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谈到“BMW大师殿堂”,丹尼尔·欧伦先生表示:“BMW为人们提供的是汽车中的精品,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则是艺术中的精品。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中国,与BMW以及中国艺术家们合作,共同把歌剧的魅力展现给中国的观众。”

强强联合,打造世界顶级艺术殿堂

在持续赞助世界顶级艺术盛事的同时,BMW也与国内知名的艺术表演和传播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广艺术精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当代艺术发展。BMW自从2010年开始,即与我国三大国家级剧院之一的广州大剧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总结过去合作经验的基础上,BMW正式宣布与广州大剧院再次续约,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世界顶级艺术殿堂。

过去一年中,BMW独家冠名赞助了美国马克·莫里斯舞蹈团、爵士天后邬蒂·兰普演唱会《柏林最后探戈》、杨丽萍收官巨作《孔雀》等一系列艺术演出活动,获得了中国观众的热捧与好评。伴随着顶级艺术品牌“BMW大师殿堂”的强势启动,BMW也将继续借助包括广州大剧院在内的顶级文化演艺平台,引进“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等一系列大师巨作,带领更多中国观众走进大师殿堂,共赏巅峰艺术。

走进指挥大师丹尼尔·欧伦的世界

普契尼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直在他口中被亲切地称之为“蝴蝶”。这位57岁的以色列指挥家记不清自己指挥过“蝴蝶”多少次了,他是多明哥、帕瓦罗蒂多年的合作伙伴,是当今歌剧界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被视为指挥大师柏恩斯坦的继承人。他先后被聘为罗马歌剧院、威尔第歌剧院和拿波里圣卡罗歌剧院音乐总监,并经常受邀至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地担任指挥。他就是丹尼尔·欧伦。

这一次,他来到中国广州,在“BMW大师殿堂”为广州的观众们带去了意大利歌剧泰斗普契尼的经典爱情歌剧《蝴蝶夫人》。这也是丹尼尔·欧伦继去年指挥歌剧《托斯卡》后,第二次在广州执棒。他带领唯一登上世界六大歌剧院舞台并担任主角的华人女高音和慧、意大利杰出男高音法比欧·萨多利、深圳交响乐团等20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共同演绎这部剧作。

执着才会拥有一切

这位天才般的指挥家,同样也拥有着不凡的同年。在她出生前,母亲就一直祈祷她的孩子可以成为音乐家,按他的话说“祈祷果然应验了,我生下来就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家。”她很早开始唱歌,童年的时候她的声音就非常特别,比较成熟,而且就会很自然的有一些歌剧的技巧在里面。在他十三岁那年参选了一个童声角色的试镜。“本来在场所有人都已经觉得我不是那个要找的声音,但在最后一刻,伯恩斯坦来了,我妈妈也是一个性格非常倔强的人,所以她直接就走到了伯恩斯坦的面前问他说为什么不选我儿子。伯恩斯坦这一刻听了我唱的选段之后非常坚定的说,这个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男孩子的声音。”于是,丹尼尔·欧伦的人生才开始渐渐的谱写出了现在的故事。

对于唱歌这件事情,丹尼尔·欧伦是异常执着的。在家乡学完音乐的相关课程之后,他很小就去了柏林,在柏林最高的音乐学府学习声乐。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贵人——卡拉扬先生。“我在那里不只学习了唱歌,还学习了作曲、指挥,这些都为我今天的职业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那里,卡拉扬不光告诉我怎么唱歌,还教会我在今后的指挥生涯中知道怎么样告诉唱角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声音,等等。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要有大师的气场和平凡人的笑容

在与卡拉扬一起工作时,欧伦与他往往只有三米的距离,欧伦却感到好似有一堵墙立在中间,他欣赏卡拉扬那种不说话就会令人敬畏的大师气场,而欧伦自己师从伯恩斯坦,他更欣赏其彩排之外会放低大师的架子,与乐手亲切聊天时的笑容。与之相对,他不欣赏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彩排时用意大利语说脏话的那种严厉。他相信严格之上有包容的心态下,是最好的指挥。

作为指挥,欧伦是极为严厉的,不过,他总会把自己当成演员的一部分。从演员的角度来看。他就轻松活泼了很多,“彩排时他会跟着演员一起唱,甚至会跳动起来,他是一位非常有激情的指挥家。我从没见过其他指挥家想他一样热情地像演员一样表演。”莫华伦如是说。或许这一点也源自伯恩斯坦先生对欧伦的熏陶。“他用自己的心灵和肢体去表达音乐,这也是我所要追求的一种音乐创作的状态。能把对艺术上的追求和处世:为人很好地融合是难能可贵的。他是我终生的榜样。”欧伦说。

《蝴蝶夫人》也是他的蝴蝶

欧洲有许多作曲天才,普契尼却在欧伦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普契尼的作品是和观众的距离最近的。《波希米亚人》即使今天上演。很多剧情仍可以和当下观众的生活产生很强的关联性。作品可以直达人心,这是普契尼作曲最精彩的地方。”欧伦说。

“要演绎普契尼的作品,需要有一颗非常强大、炙热的心灵。如果你是一个很冷漠的人,那请你不要碰普契尼的音乐,因为只有热情强大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炙热的情感。”

指挥了《蝴蝶夫人》32年之久,给他印象最深刻的“蝴蝶”便是他第一次指挥时的女高音。欧伦讲述,这位女高音现在已经76岁了。她20岁时从保加利亚跑去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听彩排。那时大牌艺术家都不准外人参与彩排。想偷师就只能在歌剧院后排的位置,躲在角落里偷学。“她每天、每月不停在那边偷师,所以她最后学成了。《蝴蝶夫人》的女主角,第一幕中她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两个小时之后,她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一个历经磨难的女人,这对女高音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她做到了。”这就是欧伦眼中的热情,或许你的声音开始没有那么棒,但是你可以奋斗并热情歌唱,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或许32年很久,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而欧伦认为自己对于普契尼音乐的热情是如一的,变化的是自己每天演绎作品的心情。“某一个特定心情,演绎出来的情感就不一样了。每一场演出本身就是不—样的,这才是音乐的美妙之处,音乐不是电脑也不是机器,不可能天天重复一样的,那样就会让大家觉得非常无聊。跟各式各样的音乐家在一起,充分挖掘各式各样的音乐创造的可能性,这才是音乐真正的乐趣。”欧伦说道。

对于本次《蝴蝶夫人》在中国进行亚洲首演,欧伦很赞同这样的选择,因为他看到当今中国的市场对歌剧行业有很大热情。他说:“当欧美的人们对音乐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热情,产生疲态时,中国的歌剧正在兴起。中国有很多人热爱音乐,而且有很多很棒的艺术家。像和慧就是现今国际上一线女高音。她在《蝴蝶夫人》这个剧目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未来,我相信这些中国的艺术家也可以征服全世界。中国是以后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歌剧。”

Q&A

Q:上次演出结束,有观众看到您哭了,您能说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吗?

A:我哭是因为两个事情,一是歌剧本身的结尾很感人,所以我会想哭。另外,上次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广州,第一次站到中国观众的面前,种种这样的情愫让我那个时刻非常非常感动,而且我也觉得像广州大剧院这样一个重要的演出场地,我能有机会来演这样的角色,这样的情感就会让我非常非常动容,所以我会哭。对于我感动落泪这件事情其实要看当下的情况,对我来讲,像普契尼、威尔第这样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作品会在精神层面上让你变得非常兴奋,而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很容易让我变得感性,也就会进入非常感动的状态,跟着音乐走到高潮,加上歌剧演员的演绎,这样的情景就会让人非常容易落泪。

O:请您简单评价一下“BMW大师殿堂”,您作为世界级的艺术家,对这个计划觉得它有什么意义?

A:BMW大师殿堂对于音乐和歌剧的推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光推举了歌剧和音乐本身,而且给年轻的音乐家很大的空间去成名、去面向世界。这样的推广其实对于严肃音乐的推广和歌剧的推广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不是中国一国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不知道中国是不是有这么严重,但是现在在欧洲和其他我去过的国家。年轻人可能对于流行音乐比如杰克逊、麦当娜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古典音乐或者歌剧。我觉得其他的音乐形式也很重要,也是应该被大力推广的,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一个作曲家比诺尼的作品里也有大家广为流传的片段,里面乐曲部分也是非常非常出名的。很多音乐、很多著名的旋律也都广为流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流传度很高的旋律或音乐都在慢慢消失。我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如何,但是我希望在中国大家还没有放弃以前广为流传的旋律和音乐。

Q:除了广州之外,您在中国其他城市还有什么演出计划吗?

“美”艺术美 篇4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过程美

声乐表演艺术是对歌者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对音乐作品本质感悟的过程, 是全体和内部联系认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艺术美、感知抽象美, 最终实现声乐表演美感的过程。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表演者在极力展现美, 欣赏者通过与歌者的共鸣感知美。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 既是歌者自我释放和完善的过程, 也是欣赏者在作品表演中不断思考和体验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行为, 声乐表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渗透美、表达美的过程。

1.1呼吸美

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 是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掌握技巧既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运用呼吸技巧来表演的过程。歌唱表演中呼吸必须以横隔膜与肋部及上腹肌、腰背等形成和谐的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发声, 实现呼吸美的形成。也就是说, 呼吸美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实现的。首先, 要认清歌声与气息之间的关系, 在表演过程中二者相互统一, 彼此作用于堆放最终实现和谐的美感。在声乐的技巧训练中, 声音的训练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基础上, 声音的释放同样反过来作用于呼吸基础, 调整呼吸准确地适应歌声所传递的情感及节奏需要。声乐表演中的呼吸技巧不能熟练掌握的话, 就相当于没有地基的楼房, 演唱效果必然难以达到, 更不用说表演的美感了。因此, 在声乐表演中注重呼吸的良好运用, 将美学的思想渗透到呼吸的训练中, 在不断地练习和表演中注重培养美感, 最终真正实现声乐表演的呼吸美。

1.2情绪美

声乐表演过程中存在的每一种情绪是受生理和心理影响的一种动态感觉表现, 是心理变化产生的一种动态结果。歌唱者的情绪或喜、或怒、或悲、或乐, 都会影响到其表演的状态及对作品内涵深度的表达。在表演欢快的作品时, 歌者也必须通过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一, 才能让作品的音乐节奏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所引导, 实现作品与情绪的动态和谐。因此,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歌唱者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十分关键。在声乐表演艺术中, 歌者在传递作品内容的同时, 能否将其以丰富的情感变化来感染观众的情绪, 正是作品成功演唱的关键。声乐表演中如果可以让歌声中饱含真实而积极的情绪, 将会呈献给观众活灵活现的作品角色, 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1.3个性美

声乐表演中, 演唱者个性的差异通常也会有不同的表演风格。表演者的个性风格形成与其的性格因素是有必然联系的, 性格乐观外向型的歌者舞台表现活泼, 相对适合演唱热闹喜庆风格的声乐作品;内向型的歌者性格内敛、稳重、感情细腻, 更适合演唱抒情类风格的声乐作品。所谓个性美, 就是指歌者经过多年的磨炼最终形成的独特的表演风格所展示的个性魅力。个性平庸没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歌唱者往往其演唱风格也始终无法突破;反观那些极具个性的歌者往往在表演中生动地呈现个人的艺术魅力, 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所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个性美是每个歌唱者都在极力塑造。然而,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较之呼吸美、语言美等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极大地改变来说, 个性美更具稳定性, 也是歌者最大的魅力所在。因此, 在确定自己的演唱风格后, 歌手需要挖掘自己的个性潜力, 以其对于作品的理解加上自身的经历和个性突破, 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形成自己表演的独特风格。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效应美

表演艺术中的效应美是审美主体对声乐表演的评估, 是一种感知或者感性的潜意识的反应。所谓效应美, 是指欣赏者作为声乐表演的受众, 通过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接收表演者传达的信息, 从自身对美学的认知和领悟出发, 对表演者表演过程作出的积极心理反应。

2.1听觉美

声音是声乐表演的载体, 演唱者通过歌唱表演将文本作品通过音响来传达给欣赏者声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声乐表演的听觉美是一种效应美的体现, 欣赏者通过听觉感观对作品的词、曲接收, 之后传导给大脑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感受, 进而对歌者的声音作出一定的反应, 产生一定的共鸣。欣赏者对歌者表演共鸣的产生, 正是声乐表演听觉美的最终形式。此外, 节奏作为音乐旋律中最重要的元素, 也是构成听觉美的一种重要形式。歌者表演作品的节奏感对人的听觉刺激最为强烈, 起伏的旋律和多彩的音色, 在表演中持续冲击着人的听觉器官, 引起欣赏者对作品的内涵感悟。

三、视觉美

声乐表演的视觉美主要包括形象美、想象美、情感美。形象是各类艺术学科区别于哲学、科学的共同特征。声乐表演艺术效应美之所以需要塑造形象美, 是为了变情感之内在、主观之外在、客观, 使欣赏者更直观地感知作品, 达到声乐演唱传达效应美的目的。想象是人类意识活动的重要现象, 也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声乐表演始终无法像欣赏者传达出完整、精确的视觉形象, 而是以一种一种朦胧、不确定、难以言尽的模糊感觉来引导观众, 使观众在歌者的思想世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实现情感的升华。情感美是声乐表演艺术效应美中最佳的精神美的体现, 正如那查连科在其论著《歌唱艺术》中所描述的那样:“表现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因此, 只有当声音和情感表达同样的完美的时候, 歌唱才可以被称之为艺术。”

摘要:声乐表演是声乐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 也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 是通过美学思想的引导最终实现一定效应美的理想状态。从声乐美学的过程美与效应美两种形式展示了声乐表演的审美艺术。

关键词:声乐表演,过程美,效应美

参考文献

[1]、冯岚岚.浅析在音乐艺术表演和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焦作大学学报.2010 (03)

[2]、薛丽春.论声乐及其艺术表演中的情与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04)

[3]、陈泓茹.音乐形象本质辨析[J].学术论坛.2008 (12)

“美”艺术美 篇5

文/李 靖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而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却巧借“距离”表现出来。

-ノ颐窍壤椿毓艘幌率中这样的句子:“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此可见,诗人在每个诗节中抒情时都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距离”情境。从字面上看,似乎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细细地品味,却觉得妙意无穷。

-ハ却邮奔渖纤担年少时,因为求学与母亲产生“距离”,从而“乡愁”产生;成年时,因为谋生,与新娘产生“距离”,“乡愁”产生;人到中年,因为岁月无情,与母亲阴阳相隔,“乡愁”油然而生;而如今,政治的原因,使得故土可望而不可及,“乡愁”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诗人。你看,诗人用“距离”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乡愁”的存在。

-ピ俅泳嗬氲氖抵市岳纯础熬嗬搿钡拿钣谩N颐嵌贾道,距离产生美是靠距离的远近来完成的。这还得从四个抒情物象说起。作者在四个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四个不同的物象来传送着“乡愁”。分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从表面上来看,我们会发现,“邮票”“船票”连接的两头,距离较远;而“坟墓”“海峡”连接的双方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我们再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诗中所传送的乡愁,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邮票”“船票”来传送,来倾诉,来实现;而看起来距离较近的,尽管距离是近了,似乎也可以传送、可以倾诉,却难以实现。真可谓“实远而近,实近而远也”。而真正困扰作者、使得作者憔悴的,恰是那虽近犹远的乡愁。作者便是借着这微妙的“距离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愁的存在、乡愁的微妙与无奈。

-ァ坝心巍笔浅H怂共有的,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无奈”才是本诗所要表现的主题。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ト绻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ァ断绯睢肥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

紫砂艺术之真、善、美 篇6

关键词:真实;精神;美感

1 引言

紫砂陶所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情感气质方式,在陶艺文化的表达中取得了艺术生命的长盛不衰。紫砂陶艺既是物质产物,又是精神产品。紫砂与诗书画铭的吸纳交融,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又融洽地将人的思想情感尽情展露。正因为历代不少著名的文人学者、名家雅士及诗书画家等的参与创作,使紫砂器皿由实用工艺品上升为更加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

随着这几年收藏热的升温,紫砂也被越来越多的藏家所喜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乏一些从艺者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淡化了紫砂的艺术美,让紫砂沾染了太多商业化的气息。大凡艺术品可称之为上品者都脱离不了三个字——真、善、美。“真”是艺术的生命,在学术上称之格调和气韵;“善”是艺术家创作的心态,中庸和平淡才能产生“美”。作为“国之瑰宝”的紫砂陶也要守住“真、善、美”。

2 真

这里的“真”,不是一般意义上作品的真品、真迹,或表现在创作中的写真、写实,而是紫砂艺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真”来自紫砂艺人的学识和才情,是紫砂陶创作的起跑线,是步入艺术殿堂的一道门槛。“真”又是功夫之外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即漫游在作品中的“灵魂”、“气息”。“真”更是紫砂艺人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的讯息,只有拥有“真”的欣赏者,才能接收和体会“真”的存在,产生心灵的共鸣。艺术是性情的产物,因此如果我们单从艺术作品看一位紫砂艺人,不妨看他对人、对乡土家园、对生灵万物,乃至对所从事的职业注入多少真情真性。历史上紫砂艺人与文人墨客的结交中耳濡目染、交流切磋,并在文人的带动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清代陈鸿寿由定制砂壶至亲自设计茗壶,使砂壶艺术渗入了浓厚的文人气度和品格,使其艺术淳厚、不媚不俗,亦使“曼生壶”名扬海内外。董其昌、项元汴、朱石梅、吴昌硕、蔡元培、于佑任等等,文人墨客在砂壶上题写切壶、切情、切茗的壶铭,用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集文学、书画、篆刻等于一体而提高茗壶的文化艺术品位,蕴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紫砂陶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得以“真诚”相传。

3 善

这里的“善”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人文的沃土之中,是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吸纳和延续。“善”更多地表现为紫砂艺人创作的态度,对历史、对社会的责任感,或喜、或怒、或乐、或忧。通俗一点讲,“善”是优秀紫砂艺人的必备条件,人世的社会责任感和出世的创作激情是创作精品的重要前提。艺术不能仅仅是客观忠实的再现物象,紫砂艺人也不是技术娴熟的匠工,紫砂陶要融入艺人个体的主观精神及人格情操。明代是紫砂陶的兴旺成型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自“供春壶”问世,继起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称为“明代四大家”。现在看四人的作品,董翰以文巧称著,其他三家则以古拙见长。但明代紫砂陶的风格和式样大都崇尚古朴,即体现了艺人的“善”,以后这种独具民族文化特征的紫砂陶文化得以延续,并且代代相传。

4 美

这里的“美”,更多地表现为物象和伦理。脱离了真与善就谈不上美,就一件紫砂陶作品而言,美与丑没有严格的界限。紫砂艺人的创作只是完成一半,还有一半是欣赏者的阐发和联想。“美”不是俗,而是“雅”。美不仅仅表现在创作题材上,在真与善中的“筋囊”、“光货”、“花货”等等都是“美”的。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紫砂艺人付诸真情实感,无论是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还是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都给赏壶把玩者美的享受、美的启迪。

浅析油画艺术的色彩美 篇7

一、对油画艺术地看待方式

在面对一幅作品时, 应保持一种像第一次看见人间一样的情感去观察世界, 抛开色彩公认的色彩观念来看待色彩, 把既定的传统观念抛开, 重新观看世界大自然万物和色彩。这样, 我们就可能发现世间万物具有出人意料的色彩。然而这样的作品最振奋人心。

油画艺术主要是有两个因素构成的, 即形和色。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基于画面总的色调所给人带来的视觉作用。在事关形状的协调或者颜色的调配上, 艺术家永远要极端地“琐碎”, 更恰当地说, 要极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平常人无所察觉的色调上的差异, 在画面中, 画家不仅要平衡两三种颜色、外形或味道, 更甚至在他的画布上大概要有几百种色调和形状必须加以平衡, 直到看起来“合适”为止。

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包含着画家的情感思维、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当然主观色彩不是完全主观的自由化, 它有其自身的客观性, 在人们眼中, 喜欢去只管地分析色彩的形成和风格, 而忽视了画面具体的色彩语言构成。

二、再现色彩基础及色调

不论是西方油画色彩还是中国画色彩, 首先要遵循的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即素描基础。素描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各专业的训练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素描基础性语言包括形体结构、解剖、透视、比例、光影及空间等重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来着重学习和研究在油画绘画中色彩的一些基本体现和基本法则。

1、油画色彩的基本体现在于:条件色体系, 以自然变化为依据, 再现环境色彩变化。

具体地说, 将自然界的色彩归纳为不同色块的组织, 按照明暗、冷暖、纯度等关系进行组合, 制造一个真实场景的色彩幻象。在此, 我们来看一下色调, 色调是客观存在的, 在大自然中, 一切物体皆有色彩, 普通的人能看见色彩, 但不一定能看见色调, 色调的形成是由于光的作用, 光线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 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 使各物体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 就形成了色调, 它在一幅绘画作品中起着色彩支配的作用。

2、油画色彩的基本原则:色调原则。

色调原则可分为两个层次, 即黑白色调 (也叫明度色调) 及色彩色调。明度色调可分为高调、中调、低调三种。色调是指在一幅作品中, 我们来分析出这是以哪种颜色为主的色调。例如, 在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中, 我们分析出他的画面中所体现的的原则是其作品的画面整体较暗, 并且对比很强烈, 可归纳为其绘画表现形式为低长调。色彩的种类很多, 从色相上分有红调、蓝调、黄调;从色性上分, 有冷调、中间调、暖调;从明度上分有亮调、灰调、暗调。调子的确定一般以光源色来定, 或是在画面中占大部分面积色彩的基本色调来定, 在一幅油画中, 色调一定要统一, 给人以色调和谐的印象。‚在画面中, 要有对比, 不能一味地使整个画面成一个颜色。而色调的调和是从色彩的三属性, 即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通过艺术处理和加工而求得变化和统一的。油画色调的调和有对比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单一色调和。

三、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出现的大批画家们, 他们对艺术的那种追求精神, 以及为达到其想要的画面效果, 他们进行了不同领域学科的研究及探索, 最后总都是来为自己画面效果来服务的。从他们开始, 他们所一步步积垫下来的各种经验, 为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每个油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不论是从技法上, 还是从其色彩研究上, 都是我们当今艺术家们所探索的重要依据。在现阶段, 当今油画艺术发展的轨道上, 画家们面对着全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面对着各种声音的艺术领域中, 画家们一方面要去面对其画面语言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自身文化角度和道德境界有所更高的要求。面对当今油画色彩的发展, 更多的是不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 更好地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好地发挥空间, 在画面中体现出的那种自由的张扬, 大胆的试验, 不论是在形还是在其颜色的组织上, 都有了一种新的开拓。当然, 在那些知名的艺术家身上, 我并没有看到狂放不羁的态度, 反而每个真正热爱艺术绘画的人, 对艺术史及那些流传至今的著名佳作, 逐一进行研究, 再从中提炼精华,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此基础上, 开始改变对形和色的理解, 更甚至可以介入各种材料来辅助画面, 以至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

四、总结

通过对上述从古至今的对于油画艺术色彩的研究, 使得自己更明确地来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 使得我明白了, 在面对艺术大师的作品时, 不能一味地进行临摹其画面效果, 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揣摩艺术大师当时的情感表达来研究其色彩色调的处理原因及方法, 即使有材质的介入, 我们也要弄清楚, 为什么会用此种材质来表现?这种材质的运用及处理方式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何种联系?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来让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再在此基础上开始个人的创作, 积淀于这些理论之上让自己能理性与感性适度地表达与自己的画面, 这应该是我们目前该研究的方向。我的理解和思维也许是很浅薄的, 但能希望通过对此的了解能引起自己更大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献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版

[2]、《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浅谈服装结构艺术省道美 篇8

公元13世纪,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 西方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 过去宽衣时代的衣服构成, 有一种很强的平面性, 其裁剪属于古典式或东方式的“直线裁剪”。虽然罗马式时代衣服也曾收腰, 但那还只是从衣片两侧向里挖裁, 仍未摆脱古代服装构成的框框。而这时新的裁剪方法则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取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从袖根到下摆, 在侧面加进数条毽子板一样的三角形布, 这不规则的三角形布之间, 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 这就是构成了现在衣服上的“省”。当时由于技术和审美的问题使得省道只单一地用在腰部, 而且是女性的服装。省道这一新事物地产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服饰艺术时代到来, 追其本源是基于建筑风格的影响。设计以从二维造型转向为三维空间设计无疑对服装的造型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省道的结构特征

省道属于服装结构构成的形式要素之一, 其对服装造型的影响颇深。省道除了是一种时代的技术产物同时它又是审美思想的转变, 人们为了更好地展示本身体形美所不断探究的这一时代结果。

省道的结构构成过程极其复杂, 根据哥特式时期的服饰史学资料发现。省道初期是从人体腰部两侧进行挖进构成三角形的结构面貌, 伴随着技术和审美不断地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身体前面和后背的造型。直至将省道移到前后及两侧四个方位上来提高了人体的立体型, 13世纪女装腰部多是高度贴身的造型使得一些女体腰部强制性收缩。乃至活动受阻并出现晕厥现象, 这是时代美的共识, 审美思想高于肉体的残酷。

截止18世纪一位美国服装专家著作“服装几何形”图书的问世才给省道烙印上了数学的代名词, 这一数学形式的省道一直沿用到今天。省道的结构特征是三角形, 菱形、橄榄形、平行楔形等不同形状, 决定省道大小的是省道夹角和凹面长度。譬如将女性人体的胸部看做一个椎体其解剖后的形状为扇形, 扇形的余夹角就是省道夹角。那么, 如果椎体越高则省道夹角就越大, 则反之。这只是针对女性胸部的省道设计, 除此以外还有腰部、肩部、背部、臀部、肘部等有关曲度的部位都可以设计省道。省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衣服上出现了肩省、胸省、袖窿省、腋下省、腰省、袖肘省等不同部位的省道。大大提高了服装造型的水平, 三维造型更是得显其章。

省道是帮助人体完成本身的特征, 这种设计称为合体形设计。合体形设计要遵守人体解剖规律, 省道的大小也要考虑人体的基本运动, 也就是说省道应小于人体解剖后所构成的角度量。就拿文华式原型版设计来分析省道的解剖规律, 文华式原型版的省道是横向设计在腰部作为一种间隙量来补充省道的构成。具有运动转移的功能, 那么原型版省道的宽度是否完全符合女性人体的胸腰臀三维曲率。经试验发现此省道宽度只满足部分曲度, 不是完全满足。通过数学建模发现文华式原型版的省道量刚好是胸部解剖后扇形余夹角的一半, 如果要高度贴服还要再追加一半的省道量。

3 省道与造型

上面讲的是以人体为特征的省道设计, 造型也是符合人体形。在服装设计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奇异造型是不符合人体的细部特征, 那么省道这时就具有夸张的功能。限制夸张这一功能是审美, 一个具有高审美能力的设计师就能很好地利用省道。造型与省道即统一又矛盾, 统一是指造型下的省道复合型设计, 而矛盾是指省道不能直接表达设计思想需要转换。省道的转化有多种形式, 譬如省道转化为褶纹、衣摆、裙子幅度、领子起翘等各种形态, 其目的是展现造型。

把造型理解为艺术思维, 省道则是抽象思维。主要考虑如何表现造型, 直线型的省道表现出简单的几何体造型, 曲线型的省道则赋予特种造型的结构。省道与省道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 复杂是交错的陈述, 密切是连省成缝的表达。隐藏是省道另一个特征, 它通常与分割线联合起来使用, 具有内在美。省道发展到今天已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双重品格, 并在以后的发展中还要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 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服装造型一般分为A、H、Y、X、O等几种造型。A形是指上小下大、H是筒形、Y是上大下小、X是苗条形、O是胖形, 省道与各个不同造型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区别。如X形多设计为弧线省道, O形要少设计省道或者不设计省道。同时省道针对部件造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立体袖子、口袋、云肩等方面, 在服装部件设计中泡泡袖就是一种变相性的省道设计, 它不直接为人体而服务反倒是为造型而造型, 这是省道的另一个造型功能。

4 省道机能美

省道的机能美使之省道与材料这种机体所构成的共同形态, 材料与省道是思想与物的关系。造型和人体是决定省道设计形态的依据, 而材料是省道设计的媒介。失去媒介的省道是纸上谈兵不能塑造衣物, 材料的性能与省道形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块厚重的材料应设计刚性线条的省道才能表达造型的棱角, 一块丝绸则应用弧线形的省道显得柔软丰满。裘皮的省道多以裁掉为好, 针织材料多以舍去省道为妙。

省道的机能美还表现在于服装结构整体的设计平衡上, 一件服装最多不能超过四个方面的省道位置安排。多着滥用, 少者简单, 一切取决于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力学概念, 是指一切结构形态均要整体协调相互衬托, 不能对立。譬如公主线分割省道肯定是弧线形的这样才能相互衬托而且不对立, 表现造型也更为清楚。

5 小结

省道是结构构成的主要要素, 是造型的手段。给予了审美思想和机能观念, 无论何种造型都应与省道或者省道的转换形式很好地结合。才能最大程度表达造型艺术美, 服装脱离了省道设计犹如造型失去灵魂。在以后的省道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审美理念和数学规律, 省道设计将成为男女装变化的桥梁之一。

摘要: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道”, 其功能不言而喻。它是解决立体造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无论是束体造型还是夸张造型都有它的内在精神。省道在表现手法上多以隐藏或者转换褶纹的形式传递美化功能, 它的依据是人体曲率。曲线性的服装展现美丽外表的同时还展现着以省道为形式要素的机能性美。

关键词:结构,造型,省道,机能美

参考文献

[1]黄能馥, 李当岐等编著.中外服装史.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3月.

[2]王燕珍等编著.服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

中国传统碑碣艺术与“建筑美” 篇9

1. 研究背景

纵观历史, 碑碣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前人对后人的嘱托和教诲, 是活的精神寄托, 对文明的传承, 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今, 对于碑碣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中国传统碑碣艺术的研究势在必行, 但是,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我们的碑碣艺术的整体研究还尚未展开。文章从碑碣艺术历史溯源以及与建筑、绘画、雕塑等的结合方式、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等角度, 逐步展开对于碑碣艺术的深入研究, 并且运用建筑美学思想进行阐述, 进而从碑碣艺术的研究中发掘出其独特的建筑美。

2. 研究意义

碑碣艺术作为一种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 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中国人祭祀祖先、英雄和先烈的精神寄托,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名片”。

柯布西埃认为:“建筑这一行就是要利用未处理过的材料, 建立感情上的联系。”碑碣作为一种从古至今的建筑形式, 它所承载的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 也使之跨越了历史与现实, 成为作用于人们心灵的一种文化脉络与超长尺度。

二、碑碣艺术的历史溯源

历朝历代的碑碣上不难发现镌刻着各种文字, 表明中国传统碑碣以镌刻文字为主题。我们研究碑碣艺术的建筑美, 有必要对中国古代碑碣的发展做一概述。

古代中国人素来追求一种清冷美、恬淡美, 历朝历代皇帝都是遵循着这一古训, 无不以之为例。连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修建的洛阳城也尽显其古朴、平素, 尽管内宫的修建极尽奢华, 这就是典型的“卑宫室”思想。

东汉立碑成风, 生有德政碑, 死有墓碑。还有将经书刻于石上, 称为“石经”。有名的曹操墓, 尽管现在还是个谜团, 但是从残存的碑刻文字来说, 或许也有其线索。

三国魏晋时期, 屡下诏令, 禁民立碑, 碑刻一度衰落。到了唐代, 这时候的碑碣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现存石碑, 石刻最为精美的要数唐碑, 可以说当时的碑碣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这与唐朝的升平繁荣的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碑碣的艺术表现形式

梁启超所说:“信仰即神圣。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 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深深痴迷于古建筑研究中, 并赋予光荣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价值, 为一个人的个体和社会的元气。碑碣艺术的研究也不例外, 其所赋予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使命更是体现于其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当中。

中国古建筑绵延了上千年的历史, 尽管有千篇一律或千年一律的说法, 但是其本身所特有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美, 确实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拿人民英雄纪念碑来说, 它是整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结合了西方纪念碑的形式和东方纪念塔的形制, 创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独特建筑艺术,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石碑雕刻一般以文字为主, 等级高的或讲究的, 会在碑头雕螭、龙纹, 在碑底使用龟趺。碑有方形碑头也有圆形碑头, 方形的叫做“碑”, 圆形的叫做“碣”。还有一种龟驼碑。石碑下面有石龟驮负, 也就是碑的底座雕成龟的形状, 称为“龟驼碑”。传说中, 这种驮碑的龟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 善于负重。龟驼碑一般多用在皇家所造所用石碑中, 而我国古代的皇帝都自称天子。那么, 皇帝的碑由龙子来驮负, 倒是有种理所当然的味道, 符合神话传说中的地位与品级。因为多是皇家所立, 不但使用象征长寿的龟来驮, 而且碑头多雕刻有龙, 或是三龙缠绕, 或是四龙相交。

碑文通常有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 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 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 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 多为韵文, 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这种碑文体制的结合促成了书法艺术的繁荣, 历朝历代效仿之。至于碑文书法字体, 历朝历代各有其章法, 鉴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

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 使碑碣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中国传统碑碣艺术中的“建筑美”

中国传统碑碣艺术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这种“建筑美”所包含的条件如下:

1. 能呈现平稳, 舒适, 自然的外象;

2. 能诚实的坦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组织;

3. 毫不掩饰;

4. 不矫揉造作;

5. 能自然的发挥其所用材料的本质的特性;

6. 只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 以求更和悦的轮廓和更谐调的色彩;

7. 不勉强结构出多余的装饰物来增加华丽;

8. 不滥用曲线或色彩来求媚于庸俗。

五、综论

中国传统的碑碣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其“建筑美”要对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观念、造型理念、设计方法、结构方法、装饰理念、尺度概念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中国碑碣艺术的研究可以究其根源,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社会史和建筑的本体史深入了解, 结合其建筑、绘画、雕塑等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探索其独特的“建筑美”。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木材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灿烂的辉煌, 体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独特的建筑美。然而,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 除了木质材料还有石材。中国传统的碑碣艺术就是一例, 它反映了建筑、绘画和雕塑的完美结合, 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

关键词:碑碣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建筑美”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贾珺.建筑史第27辑[C].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殷双喜.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

[5]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6]王军.城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3.

[7]林徽因.林徽因建筑文萃[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6.

[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浅谈书法艺术的性情美 篇10

一、书法艺术美是书法者的性格体现和张扬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人各有体”。这一普通谚语揭示了书法艺术美学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 也说明了书法艺术就是书法者性格的体现和张扬而产生的美。

从古至今, 凡是学习书法的人, 一般都是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体进行练习和研究, 这些选择书体的行为, 就来源于人的性格。因此, 性格是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的导向和起点。人们在学习书法的实践中, 有的喜欢练习和研究楷书, 有的热衷于练习和研究隶书或篆书, 有的执著于练习和研究行书或草书, 这些行为就是学习书法者的性格体现。然而, 性格的差异也导致了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的艺术发展倾向。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写道:“虽学宗一家, 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 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庭不遒;刚很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锁者染于俗吏。”这一理论全面阐述了因性格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书法艺术面貌。同时, 也由于性格的差异, 而形成了书法艺术园地里异彩纷呈、百花争艳的局面。

下面仅以鲁迅、毛泽东、郭沫若三位近代人物的书法作品为例, 谈谈书法艺术在性格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这三位都是近代书法大家, 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 尽管他们都是以行书兼草书为书写形式, 但是其书法面貌也都各有千秋。姑且先不探究他们的书法出自何门何派, 就其书法面貌的第一感觉, 就不难看出他们自身的性格, 不难看到性格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和影响, 并能清晰地看到性格在书法艺术中所产生的不同美感和鲜明特质。

其一, 鲁迅先生的书法艺术性格。鲁迅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青年时代热衷于研究和练习碑帖, 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修养。他的书法古雅厚重, 文人气十足。但是, 由于他生活在国无宁日的时代, 他在一生的教育和文学事业中, 一直是寻求光明、追求真理的, 并磨炼了他不畏强暴、一身傲骨的性格。他一辈子以毛笔为书写工具, 用他锋利的“刀笔”为正义呐喊, 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新文化的发展而奋笔疾书。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工作状况和自身性格, 也就形成了他自然朴实的书写风格。郭沫若先生在《鲁迅诗稿》中评论鲁迅先生的书法有这样一段文字:“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 所遗手迹, 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 听任心腕之交应, 朴质而不拘孪, 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 直攀魏晋。”这段文字说明了他生前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下的手稿就是他书法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 也是他书法性格最典型的体现。现就他的手稿《中国语文的新生》为例, 来感受一下他的性格在书法艺术中产生的美妙之处。这篇手稿, 行笔不急不噪、沉着隽永、古朴凝重, 柔中含刚、刚中藏拙、圆中有骨、秀中生奇、清风拂面、秀气袭人;点画有连贯美, 笔法有节奏美, 姿态有动感美;结体内敛而不张扬, 线条自然而有韵律。其整体面貌外秀而内刚, 平淡而气壮, 温和而儒雅。就如东汉蔡邕书论《九势》所叙述的“自然既立, 阴阳生焉”, “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 “势来不可止, 势去不可遏”——有一种艺术美感。其书法笔势简逸流丽、惠风和畅, 蕴含着明代董其昌追求以“秀”和“淡”为美的风格, 并含有禅宗文化的空灵之美, 呈现出仙风道骨之气象。他手稿中“沉着隽永、古朴凝重, 柔中含刚、刚中藏拙”的艺术特色, 就是他内敛朴实的性格和自身文化内涵的自然流露。鲁迅手稿的艺术美感, 完全是他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自然朴实的性格的展示。他的手稿一直被世人所敬仰, 就是他书写性格美的感召力以及文人学养的无穷无魅力。

其二, 毛泽东先生的书法艺术性格。毛泽东是一代领袖, 由于他历经百战, 集政治、军事和文学艺术成就于一身。他的经历造就了他视乾坤如手掌之中, 怀气吞山河之气慨, 虚怀若谷, 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 每逢悲哀或欢乐之日, 都情不自禁地即兴抒怀, 要把胸中的天下大事、黎民的疾苦安危等抒发在笔墨之中, 并以他激情奔放的性格在书法艺术中得以彰显。

例如:1934年10月, 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根据地出发, 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可想而知, 这其中的艰辛与坚韧、其中的精神与气概是历史罕见的, 是无与伦比的。由于冲破了蒋介石的重重围剿, 胸中那种胜利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他欣喜若狂, 感慨万千, 于是奋笔抒怀, 写下了《长征》这首前空后绝、雄伟壮观的历史诗篇。他在诗中, 首先以红军克艰赴难的气魄先发制人抓住读者。其文词笔调显示出笔力雄健, 气势夺人。接下来他笔锋一转, 逶迤广东、湖南一带的五岭, 又纵横驰骋至云南和贵州的乌蒙;接着又写到了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各险要据点。全篇仅用了八句, 就对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作了高度概括, 这就是毛泽东气壮山河的文笔性格。然而, 这只是他性格内在的一面, 其外在性格在书法的运笔线条之中表现得极为强烈。他那激昂的情感和豪放的性格如火山般喷发而出, 并以雄强的笔势矫健驰骋。他着力运用勾、勒、掠、侧、努等笔法, 弛毫骤墨, 狂奔急走;行笔大开大放, 大起大落, 笔走龙蛇, 盘根错节, 忽急忽缓, 忽粗忽细, 巧夺天工, 气象万千。其气势似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奋力厮杀, 似长征路上的百万勇士顽强攀爬;烈士的鲜血在他的笔墨中涓涓流淌, 战士的英勇在他的挥毫下铮铮闪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巍巍雪山、茫茫草地, 等等, 一切艰难险阻都在他纵情挥洒中呈现出长征的雄伟壮举。他章法井然有序, 整篇一气合成, 充分展示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狂草之风骨。正如书圣王羲之《书论》“用笔赋”中所说的一样:“忽瓜割兮互裂, 复结而成族;若长天之阵云, 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 乍纽山兮暂塞。射雀目以施巧, 拔长蛇兮尽力。”其书法气魄完全把长征的精神和艰难展示得淋漓尽致, 形成了大气磅礴, 令人震撼的艺术之美。它是一幅文词与书艺交相辉映的性情之作;成为了性格张扬、激情奔放的瑰丽艺术之花。由此可见, 性格张扬是毛泽东这幅书法作品最典型的艺术特色, 也是他在书法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功所在。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也就是得益于性格张扬的特点, 使书写的线条自然形成奔放、雄强、烂漫不羁的潇洒风格;也得益于性格张扬的特点, 创造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美感;同时, 也因性格张扬的特点在近代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成为了世人崇拜的一代艺术伟人。

其三, 郭沫若先生的书法艺术性格。郭沫若是近代文艺先锋。他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 是在创新的原则上, 把自身的性格与“书道”紧密融在一起的典范, 并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他在书法创作中一直一丝不苟地追求完美的艺术视觉, 追求精神至上、形式独特的创作风格。基于这样的艺术追求目标, 也就自然形成了他的书法艺术创作性格。他遍临历代碑帖, 汲取众家艺术之精华, 严格掌握书写法度, 从而完善了他的书法艺术风格, 也展示了他在书法艺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例如, 他在1962年创作的“《咏北戴河》之一”的作品, 就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严格遵循“逆入平出, 回锋转向”的运笔方法, 并以追求完美的性格, 大胆创新, 将憨、拙、枯、涩融入到运笔的线条之中, 形成了章法大气、结字浑厚、笔力挺拔、矫健多姿、爽劲洒脱、韵味无穷的艺术美感。其艺术特色就如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所叙述的那样:“观其措笔缀墨, 用心精专。势和体均, 发止无间, 或守正循检, 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 因事制变, 其曲如弓, 其直如弦。”其作品面貌表现出了墨浓有明亮, 墨淡有雅致, 墨枯有精神, 墨湿显淋漓的美感,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他的书法艺术美就美在, 把自身的精神气质和文人性格完全裸露地融入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之中, 创造了书法艺术的精神美、灵动美和气势美的美感。这一美感, 就是他执著追求书法独特个性而创造出的书法艺术美。所以, 性格的体现是郭沫若先生书法艺术美的显著特色之一。

二、书法艺术美是书法家的情感抒发和宣泄

蔡邕《笔论》中提出“书者, 散也, 欲书先散抱, 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孙过庭在《书普》中指出“达其性情, 形其哀乐”。这两位大师的理论都着重强调了情感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动力;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是创造书法艺术美的根基和潜力。下面, 略举几例, 以示说明。

其一, 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就是情感抒发和宣泄的典范。此作品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东晋永和九年, 三月初三, 这天正是当地“修禊”的日子。王羲之利用这种古老的习俗形式, 在他官居之地的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安排了一次名流雅集。前来参加的名流共有四十余人, 真是“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当时正是暮春时节, 大家面对明山秀水, 茂林修竹, 感觉春色宜人, 意趣悠然。于是, 王羲之很有兴致地提出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 自然也得到了大家的纷纷赞同。由于环境优美, 心灵净化, 各位名流自然性情提升, 激情奔放, 因此, 一首首美妙的诗词应声而出。大家又纷纷建议编订成集, 取名《兰亭集》, 并公推王羲之作序。王羲之乘着几分醉意, 没有推辞便来到书案前, 在细细研墨之时, 一篇洋洋洒洒的序文已孕育在胸中。他铺开蚕茧纸, 从容挥毫。运笔间, 时如春云舒卷, 行笔悠扬;时如白鹅优游, 情流笔尖;清气、和风、茂林、修竹、飞流等等, 任笔交织。此时此刻, 曲水流觞, 饮酒赋诗的愉悦、欢洽, 以及对人生问题的深层思索, 等等, 都化成他笔下刚柔相济的优美线条。他忽而面带微笑轻松行笔, 忽而神色严峻力挺万均。王羲之已完全陶醉在情感的宣泄之中, 不知不觉, 一篇文辞生动而优美、书艺绝伦无比的序文呈现在人们面前。全文二十二行, 三百二十四字, 字字线条劲挺飘逸, 使转自然流畅, 造型秀美适意;笔笔送到, 精神饱满;结体大小随自然而变化, 线条极有姿态, 提按顿挫, 转折收放, 无不恰到好处;同样的字奇姿异态, 生动自然, 秀逸流美, 如得神助。过了几天王羲之又重新写了多遍, 都不及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精妙。

王羲之的实践证明, 书法艺术美就是情感抒发和宣泄而产生的精神美和情趣美;就是“任情恣性”、“达其性情, 形其哀乐”而流露的情感美。王羲之的成功所在, 也得益于他在书法艺术中将丰富的情感自然地抒发和宣泄。

其二, 人称“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 更是典型的情感书法艺术精品。此作品是唐代著名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因“安史之乱”的悲愤情感而喷发的艺术之结晶, 是情感宣泄的艺术奇葩。

唐肃宗乾元元年, 安史之乱初步平定后, 颜真卿派人苦苦寻找到被安禄山残暴杀害的兄长颜杲卿的数根骨头和侄儿季明的头骨。在昏黄的烛光下, 兄长的骨头和季明的头骨寒光森森。颜真卿面对遗骨, 悲恸欲绝。他在书案前含悲忍泪, 展纸挥笔, 写下了《祭侄季明文稿》:“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庚午朔, 三日壬申。第十三叔……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日……”前数行叙述季明生前情况, 心情尚能平复, 一路写来, 字迹圆转挺拔, 刚劲浑厚, 雄强伟壮。这是他内心愤慨的情感在自然倾泻。当写到“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贼臣不救, 孤城围逼。父陷子死, 巢倾卵覆”时已义愤填膺, 难以自持, 涂涂改改, 不能卒书。逸笔草草, 真、行、草任笔为体, 浓淡枯润、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英风烈气扑面而来。当写到后面时, 颜真卿已经痛不欲生, 情绪大起大落,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卜尔幽宅, 无磋久客”, 如冰塞川流, 悲咽凝噎。“呜呼哀哉, 尚飨”六字, 几不成书, 文稿写完, 悲愤之情不绝。他浓烈的情感完全贯穿于文稿之中, 完全成为了文稿的主体精神支柱, 成为了文稿的运笔主线。颜真卿在书写文稿的过程中, 笔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运笔的线条, 笔随情感的发展而展现书法的意境。情感在这幅书法作品的精神之上, 情感成为了这幅书法作品的艺术核心, 成为了这幅书法作品的最完美的精神体现。这幅作品是情感宣泄的血泪在涓涓流淌而凝结的艺术之花, 是情感勃发的忠愤和郁结的哀思而凝成的不朽杰作。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将此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得到后世广泛的认可。

其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又是一幅典型的情感宣泄的代表作品。宋神宗元丰三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湖北黄州。元丰五年, 苏轼游赤壁时, 激发了他对三国时期英雄事业的向往和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精神苦闷, 写下了这篇千古不朽之作。他在作品中情感是全篇的精神动力。前段写赤壁雄奇的景色时, 以“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来衬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英雄人物气势, 同时, 也增强了文词和书法形式的活力, 这是作品宣泄情感的基础。由于他心情苦闷, 自然在前段的书法造型上, 用笔凝练、枯涩, 形成拙中有雄奇、涩中藏豪气的艺术意境, 也充分展示了他对英雄崇敬的情感美和书法艺术的气势美。后段, 他着重描写了周瑜辉煌的战功, 以此来反衬自己由于在事业上不满足, 而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消极情感。由于他满怀郁闷和激愤的情思, 他在书写到此时心情更是无法平静, 情感的宣泄更是喷发而出。特别是从“故国神游”开始, 他激愤挥毫, 运用提、按、撑、擦、钩、勒等笔法, 笔势雄健, 不拘法度而变化生新, 如长江急流, 如高山坠石, 风格豪放, 全篇形成了文词内涵与书法形式浑圆一体的艺术美感。这幅作品, 就是情感宣泄而绽放的艺术之花。

特别值得研究的是苏轼著名的《寒食雨二首》墨迹, 更是明显地表现出他郁闷不平的心境和无可奈何的情感。由于情感的凄苦悲怒, 其书法也极其郁勃雄逸。他在书写该作品时, 随着情感的起伏, 书写的字自然大小有别, 笔画自然长短错综, 体势自然纵横倾侧、奔放雄畅, 如长歌当哭, 而牵带精意;如一唱一叹, 使字势烂漫不羁。其结字紧密, 横向取势;尤其是“年”、“中”、“苇”、“纸”的竖画悬针直下, 势如破竹, 都在沉郁凝重的情感之中, 并怀旷达超逸之气。还有那疏朗的行距, 更是体现了他无奈的心境。这幅作品完全把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流淌在他的笔下, 是一幅文词情感与书艺情感交融而至美的典范之作。该作品成为了中华文坛、书坛一个世代仰慕的艺术丰碑。湖北“黄州赤壁”也就是因为苏东坡这些情感丰富的文词诗赋、书画墨宝而闻名于世, 被后人更名为“东坡赤壁”。

三、书法艺术美是书法家的性格与情感集中体现

陈振濂先生在他著作的《书法美学》中指出:“真正的‘书法’, 是包含着作者抒情、写意、在形式中融入有个性的审美意念的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这一精辟的理论, 是对书法性情美的高度总结, 是明确强调性格与情感是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因素;是创造书法艺术美的主体精神动力, 是创造书法艺术个性美的基点;特别是着重强调了只有在精神绝对专注和情感自然流露的基础上, 才能创造出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下面, 仅就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为例, 来进一步证明书法艺术美就是性格与情感的集中体现和不可分割的创作基因。

其一, 1949年4月23日晚, 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的南京总统府。毛泽东心潮澎湃, 思绪万千, 激动和喜悦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欣然在书案前奋笔疾书, 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雄浑壮丽的诗篇。在诗文中, 他以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 雄视天下, 抒发了“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古名学霸王”的壮志情怀, 表达了他坚决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中国,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这就是他的性格和情感在文词中的明显体现。同时, 他在书写过程中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得更为突出。他面对书案, 展纸挥毫, 其心境完全置身于解放南京的战场之中, 置身于驾驭和统领千军万马的战局之上。“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他胸中的百万雄师在奋勇渡江, 他的情感意念听到了炮声隆隆、冲锋号急;他的情感幻觉看到了浪花冲天、杀声如潮;他满怀胜利的喜悦性情在书写的笔墨中动情地流淌。他运笔错落有致, 收放有度;笔力忽紧忽松, 忽快忽慢, 笔未到而意已到, 线似断而意连, 墨不足而情足;实中有情, 空中有意。他开篇起笔把“钟山风雨”写得雄奇而劲挺, 表现出了他对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珍惜的情感。接着他一路写得拘谨而秀丽, 这是他在竭力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而展现出的儒雅风范。当写到“天翻地覆”往后时, 由于性格和情感随之敞开, 其线条自然放纵飘逸, 骤雨旋风, 神采飞扬。从作品的线条中可以看到他因喜悦的心情所流露出轻松自如的抒情状态;可以看到书法线条悠然自得的流动美感。这一美感, 恰似情感自然流淌而形成的美丽乐章, 恰似性情自然绽放而盛开的艳丽之花。从作品的章法和韵律中可以感觉到他心中的敌人一定要失败, 全国即将解放的必胜信心, 这就是性情在书法艺术中所展现的自然美。事实证明, 性格和情感是毛泽东创作这幅作品美的主体精神体现, 是这幅作品的潜在意念和主要根基。

其二, 再回头把毛泽东的《长征》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两幅作品对比起来看, 就更清楚性格与情感在书法艺术中所创造出的美妙作用。这两幅作品, 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 其情感和性格也大不相同, 书法艺术美感也就大不一样。《长征》是因为当时是条件最艰难、战斗最残酷的时期, 是充满艰难险阻和生死搏斗的危急时期, 毛泽东能率领工农红军胜利到达了根据地, 那是险中得胜的喜悦。可想而知, 他当时激愤的性格和激动的情感是何等的地步。因而, 《长征》所展现的是毛泽东顽强、雄健、激昂、张扬的性格和风流、潇洒、激情奔放的情感。这幅作品的美感就是毛泽东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和性格张扬的集中体现。然而,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幅作品, 是在即将解放全中国的前夕, 这时候毛泽东的心情虽然很激动, 但是, 由于时空的推进, 时间对比长征时期相隔十五年, 中国的大半河山已经解放, 全国解放已是胜券在握, 特别是他历经战争的磨炼, 其性情已经完全脱胎换骨, 他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和情感的意识层面, 其心情和性格对比起“长征”时期必然要稳健、平和、平静了许多。所以, 其书法面貌也显得温和、平静、细腻委婉;其书法线条的韵律也表现出优雅而秀丽的面貌;其书法章法更表现出了一种旷达的精神境界和超越世俗的美感。这幅作品所展示的是一种以情感自然流淌而形成的儒雅之美。我们通过这两幅作品的对比, 就更清楚地看到了毛泽东因心情的变化而导致性格和情感的变化;因性格和情感的变化, 使他书写的每一根线条都明显地产生了形式和质感不同的美感;其变化的美感, 就如“心电图”一样, 如实地在纸上记录下了线条变化的运动轨迹, 并形成了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色美, 这就是书法家的性情美。

中、日、美动画艺术之对比 篇11

本文从中日美三国动画的各自的特征以及各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等方面对三国的动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其艺术特征、审美创作风格、视觉和听觉方面分析,也与其每个国家特有的特色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画;艺术;中国

动画艺术是艺术家们通过技术、手段而赋予画一种生命的艺术形式。动画不同于一般的动画片。它属于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摄影、漫画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联系拍摄成一系列的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但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的动画越来越多,使动画更加逼真生动。

一、中国的动画艺术

中国动画具有民俗性和传统化。中国动画是以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的动画形象构成,全然土生土长,别无依傍。而且在描写现代生活的动画中,从服饰习俗到环境描绘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提纯。中国动画具有大众性和多样化。中国动画种类多样化,包括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水墨动画等形式,其中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中国动画具有教育性和思想化。中国动画的诞生深受中国社会现状的影响,其中万氏兄弟最具代表,为了明确的教化性忽略了应有的含蓄与幽默。但中国动画重视以健康内容引导观众,这也是中国动画比较突出的优良传统。

第一部人画合演的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58。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1。第一部折紙动画《聪明的鸭子》1960。

二、日本的动画艺术

日本动画具有视觉的唯美性。不仅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美化到极致的外貌,而且都有着精美的画面和精细的绘画。天真而有点调皮的樱桃小丸子,美丽而不乏气质的美少女战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唯美化的日本动画形象。日本动画具有民族的渗透性。无论是早期的日本动画还是现在的日本动画都有乡土气息,也就是日本的本土文化。榻榻米风格的建筑无所不在、漫天飞舞的樱花、男孩节的鲤鱼旗等中都有体现。在不断的整合和设计中,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民族艺术。日本动画具有题材的多样性。他们大胆的思考想象,用新的理念和手法,把现实中不可能的转为现实表现出来,不受客观的限制,因此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大量作品。

第一部动画片《芋川椋三玄关·一番之卷》1917。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1933。第一部动画长片《桃太郎的海鹫》1943。第一部木偶片《瓜子姬和天之邪鬼》1963。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1958。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动画片《铁臂阿童木》1963。

三、美国的动画艺术

美国动画注重科技的应用和质量的追求。在动画的创作中,时常会出现不惜百额投入,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来打造动画大片的行为。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动画可以创造梦幻的世界,但也不能逃离客观现实。而在美国的动画人物造型中,可以随处的找见时尚的印记,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红嘴唇、雪白皮肤大眼睛等。美国动画注重英雄主义的表现,而且多以大团圆结局,极少悲剧性结局。美国动画造型突出,善恶分明,注重细节的描绘。使动画角色散发着雄奇之美,即使是女性造型和儿童形象都无不健美挺拔,散发着阳刚之美。美国动画注重吸收各国文学著作,然后从中取材,呈现出多元化。美国动画注重造型的时代性和夸张性,还注重细节的刻画。动画形象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夸张,大手、大脚、大眼、大头,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1937。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28。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1907。

四、总结

中国动画充满了新鲜的创意和新鲜的故事,这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最大优势。现在的我们在技术和硬件设施上与日本、美国相差并不大,但在动画的形象描绘和人物表现上却有着很大的差距,缺乏创造力。日本动画在人物的描绘和故事的创作上有着自己特有的本土气息,有着活跃的思维,以宫崎骏、手冢治虫为代表。美国动画拥有着独特的迪斯尼模式的动画艺术、幽默滑稽和立体性思维。三个国家在动画艺术上各有千秋,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和借鉴各国的动画艺术,创造属于我国本土的动画艺术,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浅析人体美之内衣艺术研究 篇12

古希腊的“持蛇女神”是西方最古老的内衣起源, 女性背心是中世纪的内衣形式。十七、十八世纪 , 讲求丰胸蛮腰的内衣样式,此时是胸衣最富典型的时期。现今文胸的雏形就是1913年纽约Caresse Crosby发明的, 给文胸加衬垫和钢圈等使内衣起到撑托作用。60年代的简洁舒适运动型内衣成为流行,70年代,莱卡材料逐渐应用在内衣设计中,80年代的内衣外穿已成为西方时尚, 到了90年代魔术胸罩使女人的胸部曲线变得更加完美。

二、东方内衣发展概况

东方的内衣发展史与西方的完全不同,内衣的裁剪以平面宽松为主。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妇女的穿着保守,身体一般是不能外露的,妇女将胸部用布包裹得严密紧实。到了盛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思想活跃,肚兜之上花纹考究、质地精良,穿着十分妩媚动人。民国初年,中国现代文胸的雏形出现了,女性开始穿用将胸、腰紧裹的对襟式“小马甲”。到了近代大约二三十年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式文胸店在中国台湾率先出现了,从此穿着有罩杯的文胸在中国妇女中流行起来,中国的内衣产业和内衣文化也从此得到了发展。

三、内衣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于女性内衣文化和知识的研究较多。例如日本的华歌尔内衣公司根据人体数据,开发了专用于内衣设计的人体测量系统和装置;美国奥本大学的学者对服装原型的号型规格进行了标识,并给出了合身性定义;德国的研究人员测试了大量人体数据,并将人体的基本尺寸与服装结构设计的相关参数相关联,将结果应用于内衣服装设计的CAD系统,并对紧身针织内衣进行了合身性评价[1];英国的设计师分析了文胸结构设计中的省道设计和省道转移等问题。

国内对于女性内衣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内衣结构设计方面。其中,中国国内的服装结构设计师周捷以中国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地测量中国人体基础数据尺寸,分析了人体的结构和文胸设计的关系、人体曲面形态及活动范围等生理特征对于文胸结构设计的影响, 并且建立了穿着状态下文胸时的体型变化和生理变化的综合评析体系[2];胡晓俐运用人体工程学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设计制作了塑型文胸和塑型裤,并且效果显著; 齐钥针利用了一系列服装结构设计和计算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文胸的罩杯转换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三维服装CAD文胸罩杯结构模型,且广泛的应用于设计中[3]。 针对女性内衣的设计要素、消费行为等国内有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例如段杏元、罗莹、沈雷等根据服装业的发展, 结合当前内衣发展状况,对女性内衣的设计要素进行了研究[4];也有学者研究了我国女性内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此相关的消费者生活方式分类系统;此外还有学者对于女性内衣的穿着舒适性和合体性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针对塑型、保暖、保健功能型内衣进行了研究,例如,陈玉芳开发了甲壳素内衣面料。

四、内衣研究的必要性

款式和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 , 文胸作为内衣的主要形式,表面看来只有很小的面积,但结构却较一般成衣繁琐复杂,尤其表现在文胸所用材料上。即使是一般款式的文胸,其材料用量虽少,但材料种类可以达到十几种之多。如面料有棉质,丝质,和化纤制品以及近年来流行的莱卡,木代尔等;辅料有模杯,钢圈, 衬垫,捆条,橡皮筋,定型纱,软纱,肩带,钩扣,蕾丝花边和饰品等。

而文胸的款式不同和穿着季节和穿着年龄不同,也就决定了文胸材料的选用与搭配也不尽相同。如奢华内衣的设计 , 多采用高贵华丽的丝绸质感的弹性面料,在此基础上考虑多种花边,刺绣,珠片,烫金等辅助材料来装饰其华丽的风格;而强调塑型修身效果的调整型内衣多采用承托力好的高弹性面料,并搭配以钢圈衬垫, 胶骨等材料,而不添加过多的装饰性材料。青少年文胸, 以保护作用为最主,根据女性胸部的发育程度和特点, 文胸设计中可选用有弹性的针织布制成无钢圈舒适性文胸来保护胸部;中老年女性,文胸材料重点选用舒适的面料,主要考虑其舒适性和塑型性,主要运用钢圈、定型纱、胶骨、衬垫、水垫和强拉力面料等元素进行的搭配设计,再配合独特的裁剪方法和缝制工艺制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衣艺术、内衣设计和制作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且必要的研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下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内衣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内衣艺术成为人体美的装饰品和艺术品,

上一篇:消费影响下一篇:二进制树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