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一体化教学(共11篇)
PLC一体化教学 篇1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 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 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 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 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动作过程。由于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寿命长、能耗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钢铁、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在各大、中专工科院校自动控制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我校PLC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更新快, 强调理论却侧重实践, 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因此, 研究和探索PLC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建设新的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传统PLC控制技术教学模式的不足
1. 理论脱离实际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将PLC控制技术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两者在教学上相互独立、自成体系, 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不同阶段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互不探讨, 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结果学生理论未掌握好, 实际训练时不知如何下手, 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 实际训练设备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编程练习, 通过用户程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通常在PLC教学中采用按钮和指示灯分别模拟PLC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实验和仿真实验。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软硬件结合系统地设计, 由于缺乏实习场地, 使得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 缺少“双师型”教师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理论教师对设备操作、程序调试不了解, 难以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专职实验教师往往仅局限于几个固定的实验, 遇到新的问题无法解决。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即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专职教师。
三PLC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 是目前职业院校正大量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着重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 通过学生边学边做, 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讲就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即课堂和实习车间一体化, “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一体化即“双师型”教师;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构成一体, 按任务驱动式编写教材。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 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 教学直观, 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体化教学要求“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一半以上, 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一般主讲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从事多年教学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各院系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主讲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不断地完善教学大纲。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 要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 寒暑假下企业顶岗挂职锻炼,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外, 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通过产学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3. 一体化教材建设
建设一体化教材, 即将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融为一体, 缩减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 按任务驱动模式编写教材。所谓“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 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 让学生以分组形式完成任务去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PLC控制技术课程中涉及与PLC实践性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如低压电器、继电器控制系统及电动机端子接线问题等电气知识, 一体化教材中一般省略, 教师应高度重视;先给学生上好复习课, 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否则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学生看不懂电气控制原理图, 也不能将原理图转化为PLC梯形图, 最终学生难以掌握有关PLC外围电路设计知识, 难以学会接线等操作技巧, 更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一体化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在PLC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中, 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实际训练教学, 对激发学生的实际训练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 创设情境。利用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优势, 结合PLC控制技术课程特点, 创设情境, 让学生联想、观察、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然后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实例, 再提出相关的任务。
第二, 提出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 往往就有学生想尝试, 希望通过自己动手编程观察实际效果, 这时就要适时地提出任务, 根据实际训练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实例演示, 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编程, 掌握程序调试技巧。
第三, 分析并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 进行重难点分析, 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 或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原理图或操作程序一步一步练习, 在练习中学会编梯形图。
第四, 交流体会。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 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 提出自己程序的不足之处, 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说出来, 介绍给大家。同时, 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放映幻灯片等方式,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优化程序。
第五, 实际训练。因为理论与实际是有差距的, 实际训练目的就是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出的正确程序, 输入PLC进行调试与检验, 看是否符合PLC程序运行的规范与要求, 最终使学生设计的程序更加规范、正确、实用。通过实际操作练习, 让学生明白:在一样的设备、接线不变的情况下, 只要改变原有的控制程序, 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想要的控制效果, 这样使学生对PLC的学习更具积极性和趣味性。
四结束语
总之,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时间和机会。在PLC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中, 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实际训练教学, 可以低廉的成本、多样化的程序来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编程技巧和操作能力, 从而达到全方位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新桥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J].西北职教, 2006 (9)
PLC一体化教学 篇2
一、PLC一体化教学分析
1.PLC课程的特点
PLC课程是广州港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课程。目前我校的PLC课程主要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为主:第一章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第二章掌握基本指令及编程;第三章学会用步进顺序控制指令编程。虽说此门课程内容较少,但却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教学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例如用基本指令设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综合控制程序,又或者用步进指令设计大小球分检机的控制程序等。这些内容都是课程的难点。课程的这些特点,既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成了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
2.学生的特点
任教班级是机电高级班,学习纪律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或其他能力在入学时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这就导致学生生源素质不高。且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操能力不强,分析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较弱,有些学生还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这些差异使PLC教学难上加难。
在PLC课程和学生双重问题的冲击下,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了。作为技校教师,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PLC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教师实现一体化,做好知识铺垫工作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喜欢把PLC的教学分成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工厂实习,这样,势必让学生产生错觉:理论教学只讲少练或只讲不练,缺乏实操支持;而工厂实习只练少讲或只练不讲,缺少理论解释。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先实现教师一体化。何谓“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专业理论教师在扎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功底的同时,经常到工厂实践,为理论课堂的教学寻找更准确的依据;而实习指导课教师,也应经常到理论教师处取经,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实习课的讲解提供更科学的语言。只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2.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地位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其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PLC》课程定时器的教学中经常引出生活实例,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定时器你知道它在哪里出现过吗?大部分学生都有生活经验,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此时,教师顺势引出定时器的作用、定时规则等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而在计数器的时钟程序设计的学习中,由于平时生活少接触,采用举例分析显然不够适合,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叫A组、B组。
(2)提出问题和要求:设计24h时钟程序。要求A组只用定时器设计,B组用计数器设计。
(3)结果展示对比。
(4)评价并总结两组设计结果:A组设计思路较简单,但过程繁多,不利于调试;B组设计思路较复杂,但过程简单。
经过对比学习,学生能在对比的结果中得出最为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多引入互动式的“任务驱动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采用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为主,教师适时引导为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报警灯程序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引导学生进行。
任务分组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程序设计过程的讨论和答案收集并完成最后的汇报工作。任务背景某大型小区在某一个深夜有小偷“光顾”,当小偷准备进入某户大门时,大门事先装好的报警灯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和闪光,该户免遭一劫。(教师陈述)任务要求请用PLC基本指令设计上述的报警灯。(1)当报警灯开关接通时,灯马上工作;(2)报警灯亮2秒,灭3秒;(3)报警灯闪16次后停止工作。任务分析(1)控制要求:报警灯开始工作由谁完成?(2)如何分配I/O?(3)亮时由谁控制?灭时呢?亮灭转换由谁来完成?(4)16次由谁来统计?任务实施过程(1)各组长召集各组成员根据题目要求讨论设计方法;(2)各组开始设计并完善程序;(3)各组长汇报各组设计结果;(4)教师让各组评价各设计结果,对设计最佳的小组进行表扬。任务结果展示
参考文献:
PLC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篇3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效果
PLC是一门综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型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艺与操作训练相结合、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设置单元模块依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PLC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岗位实训,采用特定教育情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突出劳动者的技术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从思想、方法、能力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
一、以项目引领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工程项目为教学主线,通过设计不同的工程项目,巧妙地将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融于各个项目之中,各个项目按照知识点与技能要求循序渐进编排。用于教学的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但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则要考虑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开展教学。把“项目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应用于PLC课程的教学,课堂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两者互相渗透、无缝链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以提高。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把握项目设计方向和进度,注重学生使用基本工具解题能力的锻炼。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般以2-3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学会更好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并强调在合作基础上有竞争,合作是竞争的前提条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和竞争的统一。因此,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到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可采取交叉分组,即在不同项目的实施中,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分组之中,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PLC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对PLC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建构的基础上,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去,突出技能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把理论和实践合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统领,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场地和实训设备,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高效开展教学。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项目化教学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开启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到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以任务承载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任务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自学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由教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并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组织总结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举措,鼓励创新。教师通过比较、评讲、归纳,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即:“请你设计一个控制抢答器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分解,从母任务中分解出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三人抢答器程序的设计,然后再进行三组六个人抢答器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三人抢答器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并互相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适时针对学生学习的困惑点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类型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思路,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自学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就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nlc202309020359
一般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项目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项目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三、以科学评价促教学
学生成绩评价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学生的最低能力目标是:熟悉基本程序的设计、PLC接线、上机编程、操作的能力。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评价:
1.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开学初,教师制定学生小组学业评价表,并交小组长,方便在每个阶段目标完成后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负责本组同学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
2.一个学期根据教学实际组织若干次小测验:测验的内容包括应知和应会两部分,以检测学生每一段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电路、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期中期末考试(实操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各占50%):综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课题设计:在教师辅导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PLC知识搞一个专业项目开发和课题设计,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学期末上交。
5.其它。如考勤:把考勤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安全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工具的规范使用,工作场地清洁的维护,安全用电常识等;课堂表现:对突出的违纪行为进行记录,如学生上课睡觉、越位、打游戏、聊天等。
在电气专业PL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加大实验与实训的教学比重,并对课程原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使实训和学生动手设计相结合,启迪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竞赛”。电气专业代表我校多次参加云南省技能大赛的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的比赛中一直是名列前茅,在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
总之,在PLC课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让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海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4.
[2]宋卫国.浅谈PLC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施策略.职教天地,2009,4.
[3]马玉玲.项目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0期.
PLC一体化教学 篇4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在PL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让高职学生了解熟悉本门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使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 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与生产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种以学生为本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是:课程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本, 要设法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上下工夫。传统的教师角色应当转变, 如果用表演来形容的话, 应由原来的舞台主角转变为指导, 尽可能把舞台让给学生。该模式课程教学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 采取单元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参与讲解、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进行。
该模式的教学实施要求先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其一, 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要求, 兼顾动手能力、理论够用尺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选择或整合课程内容, 形成课程章节或单元, 再将单元内容转化为对应的单元任务, 这个转化过程我们称之为单元内容任务化。单元内容任务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氛围,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使课程单元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死板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 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去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过程, 学生在完成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单元知识的学习。所以单元任务既要尽可能多的包含单元知识点, 又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单元内容任务化是-个需要事先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的过程。
其二, 设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应按照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制定得合理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 因此同样需要精心编排设计。
2“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交通灯的PLC控制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说明“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内容。
在上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布置课题 (交通灯的PLC控制) ;准备实验器材 (根据学生人数需要分成若干组, 每组备PC机一台或编程器一台、西门子S7-200系列PLC CPU224一台、PC/PPI编程电缆一根、DC24V电源一块、交通灯实验模板一块、导线若干、常用电工工具一套) ;学生在课前收集学习相关内容。
2.1 教的内容:教师讲授
(1) 定时器的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
(2) 用绝对时间法和相对时间法设计交通灯控制的PLC程序 (在学生讨论后总结) 。
(3)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实验结束后, 汇总学生接线遇到的问题.总结出现的故障, 讨论出解决办法。
2.2 学的内容:学生自学
(1) 定时器的应用:绝对时间法和相对时间法。
(2) 交通灯的PLC控制编程和调试, 了解PLC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要进行的主要工作有: (1) 参与讨论、分工; (2) 根据给定的控制要求, 列出PLC控制I/O接口元件地址分配表; (3) 设计梯形图及PLC控制I/O接线图; (4) 根据梯形图列出指令表。
学生小组讨论: (1) 定时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它和计数器的异同点。 (2) 要实现及步骤有哪些?
互动: (1) 各组代表讲述两个PLC程序的编制过程, 特别是难易的比较。 (2) 各组代表讲述讨论结果, 其他组补充, 教师点评。
2.3 做的内容:学生完成
(1) 完成用绝对时间法设计的交通灯PLC程序编译、下载及调试。
(2) 完成用相对时间法设计的交通灯PLC程序编译、下载及调试。
学生要进行的主要工作有: (1) 硬件安装与接线:根据PLC控制I/O接线图正确安装元件, 接线要正确、紧固、美观; (2) 程序输入及调试:熟练操作计算机键盘, 能正确将所编写的程序输入PLC;按照被控对象的动作要求进行模拟调试, 达到设计要求; (3) 分析讨论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3 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教师合理的教学指导
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不能采用过去“满堂灌”教学方法, 把所有能讲到的, 能想到的都讲给学生, 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 现在是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 个别辅导, 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
二是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
三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指导。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企业文化, 规范学生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2 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
一是在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时, 要避免学生在刚一接触项目时的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感觉, 在任务的安排上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来逐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 应该适当予以肯定,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4 结语
采用上述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显著,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遇到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与企业结合, 引入企业文化及生产任务, 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教学内容在企业实际中的应用, 掌握企业现代控制技术,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主要表现为团结协作精神, 沟通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四是引入了企业的管理制度, 使学生在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素养各方面养成习惯, 形成了较好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严金云.“任务驱动型”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张永志.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PLC一体化教学 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团队合作 模块化 PLC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41-01
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去打开思想,就是为达到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但却处于欲言而又不能准确表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体化教学强调从实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写的水平。
我所担任的教学班为国家人事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班,该班学生为2010年初中毕业入校,学生30人,所学专业为维修电工。我将PLC在该班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探讨做如下阐述。
1 一体化教室,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竞争力
该班教室是一体化教室,教室有投影仪及音响设备一套,教师电脑一台,学生每组一台电脑和一套PLC操作设备。一体化教学的情境是: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是学习;教室就是工厂,工厂就是教室。我把该班30个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也就是六个团队,课桌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摆放形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和组长,组长采用轮流当选的形式,使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每个课题的学习过程中,每组围绕各组的课题讨论制订出具体方案,再进行分工,集思广益合作完成。这样既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也演练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精心设计,不断改进本组设计内容,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然后每组轮流到讲台前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讲解,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实物演示,也可以是海报宣传等各种形式。展示时,各组推荐代表陈述小组的设计思想、制作方案、实现目标、分工合作情况、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相关内容。展示完后,每位学生根据评价表(附在后面)做出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组织集中讲评一次。老师综合讲解各组的亮点和还需努力的方面,并给出一个分值,最终综合评定出各小组的成绩。分组教学法学生可自定思考方式,每組完成的任务各有特色,改变了过去上课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缺乏开动脑筋,到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增强,充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听、说、写等综合素质。
分组教学是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分组学习时,要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在合作竞争中,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更浓厚。让学生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有自信,有成功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2 学习内容模块化、课题化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得配备一套好的教材。一体化教学方法,不是简单的问题式,而是给出具体的学习项目或课题,即确立学习任务,当学生感到不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时,就会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从而想方设法去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该班采用的教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发《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外围设备安装》,教材打破了以往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教材共由五个学习任务组成:(1)传送带运输机的安装与调试;(2)面粉搅拌机的安装与调试;(3)锅炉风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4)运料小车的安装与调试;(5)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安装与调试。每个学习任务又分解成:明确工作任务、勘查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列举工具和材料清单、现场准备与元器件的学习、现场施工、施工项目验收、工作总结与评价等多个具体的学习活动。
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高了。老师在备课时要把每个学习任务当成工厂生产一样:上课前资料的准备与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氛围与质量的控制、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与信息反馈等问题,要系统的放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导演,学生即是演员,还是观众和评委,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高度的参与性。
3 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广,得有一套具体、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通过评价体系的评估,才能检验和体现出这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习任务都制作了不同的评价表,用来给学生做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评选出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思维的撞击,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能活跃学生思维,增强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还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以后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4 PLC课程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中应处理好的几点
(1)因材施教我在PLC实践教学中,制订出一个人人能达到的基本教学内容:如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艺术彩灯的控制等,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增加较复杂的内容: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电梯的控制等。(2)重视动手能力也不应轻视理论,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3)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编写与制定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对学生培养的定位,编写适合职业院校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后教材,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努力探索教材编写的新途径。(4)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学校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等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总之,一体化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实践,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PLC一体化教学 篇6
一、把握课程定位, 明确授课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从低压电器一直到PLC控制的应用, 内容相当广泛, 大部分内容学生之前从未涉及, 因此会感觉比较陌生, 此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授课的对象, 摆正课程的位置, 提前让学生复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如“电工电子学”“电机与拖动”等, 这样学生在学习“电气控制与PLC”时便不会感觉无从下手了。另外, 由于授课对象是专科生, 所授内容以实用为主, 教师在授课时应去掉一些理论推导过程, 更多的是讲解应用实例。
二、根据专业特色, 决定内容取舍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以及结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选择了由阮友德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 这本教材除了讲述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理论知识点以外, 还增加了大量的实训内容, 这些实训内容由浅入深, 大部分的实训内容本院能够开展, 少数不能开展的实训我们通过多媒体以拓展知识点的方式向学生传授, 学生普遍反映这本教材理论联系实践, 尤其是实践内容和实际生产密切相关, 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效果很好。通过相应内容的取舍和我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技术应用性、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 , 就把高职与普通高校、与中职区别开来了。
三、注重授课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课程定位适当, 授课目标明确, 内容取舍得当, 接下来如何让学生学习有兴趣, 学习劲头更足呢?授课方法和课堂气氛无疑很重要。方法不当, 再好的学生也学不好, 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我采用的是“边上课边实训”的方式。如讲到“电动机调速”这一章节时, 同学们反映课本知识比较空洞, 如果一节课电气原理图刚讲完就把同学们带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接线调试, 现学现用,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时会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课堂气氛也很重要,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课, 到5月份以后天气渐热, 尤其是下午上课, 学生瞌睡现象很严重, 这时如果课堂气氛营造不好, 学生睡觉将再所难免, 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此时我采用的方法是: (1) 停下正在讲解的课堂内容, 用2~3分钟时间, 讲一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 如大学生课外生活等, 目的是转移学生注意力, 使其度过瞌睡期; (2) 加强师生互动, 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两方面相结合, 学生的睡意就消了, 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四、充分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 在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中, 知识目标仅仅排在第二位, 技术应用才是最终目标, 理论是基础, 应用是关键, 这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不谋而合。但是, 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 即过分重视“单项技能”的训练而忽略“综合技能”的掌握。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单项技能掌握好的学生在解决某具体实践任务时往往不能独立完成, 究其原因是单项技能训练太单一, 没有涉及具体的实际问题, 所以我在“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环节上朝“项目化教学”方向努力。
“电气控制与PLC”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改革创新, 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素质为基础, 突出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载体, 以实训为手段, 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精品课程。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提高“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余慧卿, 徐绍芬.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S1) :248-249.
[2]包尔锋.浅谈PLC教学与创新实习[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5) :76-77.
[3]俊娜, 王德清.对PLC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 2005 (21) :33.
PLC一体化教学 篇7
关键词:PLC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职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 且生源文化素质不断下降,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颇感困惑。我校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初期也同样碰上这样的问题, 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推进, 我们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重组PLC技术应用的课程内容, 以学习项目为载体, 以描述PLC控制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单元为教学内容, 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师资队伍, 一体化教材和一体化评价体系。通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了, 在动脑又动手学习接线、编程、调试的过程中, 会想问题了, 会提问题了, 会和老师展开讨论了。下面是我们在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五个“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1 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零距离, 要求课程与职业能力零距离贴近, 课程是学生末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 是连接并实现职业工作岗位和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桥梁。一体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职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入手, 分析出每一技能培养所需的技能点和知识点, 在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下, 尽量体现职业性, 即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有相关性、与社会生产工艺相符合、与企业能对接, 学生在学校所习得的技能与他们的生活世界是密切联系的, 搭建好职业与课程之间的“绿色通道”。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的训练, 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 达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
根据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需要, 基于PLC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的典型工作过程, 以三个学习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理论知识真正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把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重新序化课程体系, 内容设计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 注重反映最新的PLC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内容, 并适当地编入工程中较成熟的技术, 内容叙述上, 力求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富有启发性, 每个工作任务都能与实际工程相关联, 使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 每个工作任务都便于实际操作, 工作任务实施后有项目的考核与评价, 并且评价参照了国家维修电工考评标准, 与学生职业资格取证联系起来。强调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的要求, 注重基本概念的阐述, 降低理论分析的难度, 重点强调基本理论的应用。
2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首要的硬件条件, 可以保证学中做、做中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场地的一体化, 要求实验设备装备在技术先进的一体化教室。教师授课完毕, 立刻就地进行实践, 让学生在练中学, 学中练, 理论和技能相互交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容易保证每个教学任务单元都能做到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实践, 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 在时间上保持连贯性 (课时安排一个上午) 。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中, 教师介绍了课程实例的应用环境, 注意事项、讲解了预备知识后, 给出解决该实例的编程思路, 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编程、上机调试, 教师评价或鼓励学生成功的方面,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 学生每听老师介绍完一个实例, 在教师指导下编写出程序, 并立即上机试验, 并通过示教板的正确接线校验自己编写出的程序是否正确,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 我校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力度, 组建了新的PLC实验室, 实验设备有24套, 20套是三菱FX2N, 松下、欧姆龙、西门子、施耐德各一套。这些设备装备在一个技术先进的一体化教室, 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为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
3 授业与解惑于一体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灵魂,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理论知识, 还应有中、高级以上的操作技能, 取得了相应的中高级工、考评员资格证书。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充实。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解惑高水平, 而且还要有工程技术的授业真功夫, 能说能做还能写。
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中, 我校实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配对, 安排多教师合上一堂课, 以理论教师为主, 实验教师为辅, 他们分工合作, 主次分明, 优势互补。对教师的考评, 理论教师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核, 实验教师侧重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培训学习按缺什么补什么, 缺实践能力的安排更多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 理论水平不足的优先安排课程进修、专题学习, 培养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4 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一体化的教材既要介绍理论知识, 又要演示工程技术, 指导学生在实验实践设备上进行工程技术的操作演练, 这种教材要与学校实验实训设备配套, 是知识与能力融合的校本教材。一体化的教材要对理论性的内容和实践性内容重新组合, 加上企业岗位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内容, 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衔接起来, 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模块, 教、学、练同步进行。
学校在组建实验室后, 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现场调研, 和一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共同对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能力层次和知识层次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经过反复修订, 形成基于PLC技术应用的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主体框架, 包括三个学习项目, 六个工作任务, 以及与之对应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真正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 把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建设成为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以基金项目支持出版发行。
5 应知与应会相衔接的一体化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方式, 采用“考试+评价”的新模式, 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相应岗位能力为主的综合化考核。实行一体化教学后, 理论考核可以融合在实操考核中, 而实操考核可以在任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中。在学生完成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单元的实践训练时, 以轮查的方式立即对某一小组的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评价, 内容包括安装接线规范、程序设计方法、理论知识依据、实验现象记录以及故障分析排除, 老师通过安装接线的检查、程序思路的提问、故障现象的排查等多方面对学生小组的“产品”进行评价, 若学生这一次没做好, 就指定下一次继续接受检查, 引起他们对下一项训练的重视, 力争在下一项考核中努力赶上。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单元编写出一个学生工作任务单, 任务单有资讯内容、思考题、工作计划、电路设计、故障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学习心得、教师评价等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随堂教学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可以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
PLC技术应用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检验学生对PLC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或者说测试学生对PLC技术“应知”部分的熟悉程度。期末总评采用期末理论和平时实操各占50%, 提高平时实操所占的份量, 也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 重视对学生日常教学的考核, 日常考核又使得理论“应知”和实践“应会”联系更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6 PLC技术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6.1 一体化教学, 实现“做中学的真正含义
综合教学法可以使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反复穿插重复控制理论知识, 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学生的实际知识, 学生都是新鲜的, 不仅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年轻的导演, 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职业, 综合能力。
6.2 综合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教师指导学生, 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PLC技术的应用, 但也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行业。
6.3 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 也是高级电工技能;发展趋势, 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行业, 但也有新的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 对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教师应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PLC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规范教学过程, 操作和精确的指导, 示范, 小组或个别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
6.4 综合教学改革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产品, 其综合职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教学的实施, 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使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促进高校的发展,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新涛.中职PLC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 (8) .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叶俊.PLC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9, (12) ..
PLC一体化教学 篇8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基础上开发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目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PLC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它不仅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 还广泛应用于传统的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 (PLC技术、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之一。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及需求, PLC技术已成为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并且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成为高级维修电工及以上等级指定的考核内容。
二、中职学校PLC课程概况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课教学, 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操训练。在理论教学授课过程中我发现, 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降低。究其原因是学习理论时不能及时上机训练体会课题的实践效果, 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 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注意力自然就不能高度集中了。这样, 教学质量就难以有所突破了。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实施单元过关制度, 把传统教学形式改为一体化的教学, 即讲一点练一点。在时间上保证每个课题都能做到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实践保持连贯性, 教学中在介绍了课程实例的应用环境以及注意事项, 讲解了预备知识后, 给出了解决该实例的编程思路, 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编程、上机调试, 最后教师才给出能成功实现该实例功能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 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课题式教学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具体实施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 合理的改革教材结合实例进行一体化授课
《PLC应用技术》这本教材是按照: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几个章节, 而教师在实施教学时, 则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任课教师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 即先讲授完基本指令、再讲授其应用, 最后再进行基本操作。这样学生学完27条基本指令后印象不牢固, 学到基本操作时, 又得回头复习前面的指令, 教学效果不好。为此, 我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 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PLC应用实例, 例如第二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电机Y-Δ控制, 以及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等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5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4到6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 其内容包括: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 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 通过PLC实现控制的线路, 所用的基本指令, 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的环节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PLC模块的组装实验。5个单元主题分别是PLC原理、基本指令继电接触翻译、计数控制、典型程序段的编写、特殊功能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实物以及多媒体软件进行一体化教学
PLC应用技术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实物进行教学,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直观、深刻、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每个实施单元课题的教学前都制作一些电路的示教板, 为直观教学提供条件,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降低学习的难度, 也有一些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完成的,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授课中, 应用多媒体模拟软件来模拟PLC的编译过程和程序执行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动手能力, 强化一体化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学初期组织学生们到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中进行参观活动, 让他们了解PL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使他们知道学习PLC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 比如做一些霓虹灯、交通工具控制、电梯控制等实际应用的课题, 而这些实例都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认识到可以学以致用,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若能有兴趣的学,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不应只片面看重成绩, 关键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使之具备一种能力, 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 同时在学习中注意鼓励每个学生都动手去做, 动脑去想。
4、教学创新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 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 都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上下工夫。因此在实训教学时, 不是每个同学都完成相同的实训任务, 而是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法, 即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 每组完成不同的实训目标。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只需做完基本的实训项目即可, 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了做完基本的实训项目外, 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训项目, 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现场指导。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独立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写出实训报告交教师批改。从而使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同学在PLC实训过程中, 不但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自己的潜力, 而且也能够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四、一体化教学总结
实施一体化课题式单元教学以来,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结起来的优点是:
1、学生学习兴趣浓,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有保证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 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 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 能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
2、能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 所要处理的有关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 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 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应用PLC的能力
任课老师把PLC技术应用教程分为若干个单元, 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都是以某个重点指令的应用为主线。应用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已将该单元的重点指令很深刻地留在脑海中。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课题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 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应用PLC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宝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2]常斗南, 李全利.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PLC一体化教学 篇9
1.1 改革前理论教学的弊端
电气控制与PLC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教学内容抽象, 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教师在课堂中理论讲授, 逐步深入, 学生相关电路知识掌握不牢, 且不少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动性差, 在面对理论教学时,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不能有效掌握,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单独进行实践教学时,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不能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所学知识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更遑论自我学习、自主创新, 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1.2 改革前实践教学的不足
(1) 教学主体认识不清。改革前的实践教学中, 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书, 按照程序与步骤, 教授学生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 被动地进行机械的模仿。这就使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反而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弱化为实践教学中的配角。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 (2)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问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较大, 对学生的技能掌握要求高。但以往在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上, 指导教师只通过学生运行结果的情况, 主观地给予评分, 无法客观细致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考核。
2 教学改革原则与总体思路
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施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改革时,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 由理论性向应用性发展。在淡化复杂理论的同时, 将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突出理论的运用。 (2) 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工技术、电机拖动、电气控制、PLC等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将理论教学由课堂及实验延伸。把课堂放到实验实训室、车间, 教师简单讲授完教学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后, 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安装与调试。 (4) 进一步提高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综合运用各种专业软件,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学内容中突出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 另外还与维修电工中级证的考证内容相贯通;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在实际教学上采用项目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通过提出工程实例项目→串讲相关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考核→拓展项目之外有关知识点→项目总结等环节组织教学, 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 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配备专用实训仪器设备、投影仪、教学电脑和专业软件, 边讲边练, 学练结合, 全程采用多媒体手段和电子课件一体化教学, 通过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形象化、直观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采用细致量化的全程课程考核方式, 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把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与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
3 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3.1 教学思想的转变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主导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下, 强调学生的重要性,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及解答。
3.2 教学内容与体系的重构
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 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高职高专教学要兼顾理论和实践, 整合、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坚持以“够用、适用”原则, 突出重点, 分散课程难点。实践教学不局限于实习指导书的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整合本课程内容体系为12个具体的实训项目, 以项目为核心, 把理论融入项目中使教学做一体。
3.3 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
依据生产过程的工厂电气控制情况, 选定典型任务构成教学项目, 这样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到企业参观实习, 创设课堂教学与工厂学习相互融合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引入职业资格考证制度, 将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实施教学。积极利用开放时间, 并以国家与省高职高专技能大赛为契机, 让学生多学多练, 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 提高动手与创新能力。
3.4 实施全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法
制定了完善且便于操作的课程考核标准及与实施细则, 注重过程考核, 构建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实习总结报告、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多元化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并依据各部分权重的不同合成最终成绩。
4 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 这种“项目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下, 多由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学生被动“收听”。但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 在项目的提出与分析、简单理论介绍中由教师引导与讲解, 其他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以及自我拓展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其次, 以学习小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 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增强了荣誉感。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需要大家通力协作完成, 从客观上要求工技人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 在课前每班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学习态度的差异, 以2~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实际技能训练时, 强调相互配合, 规定考核标准, 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后, 教学模式的改革, 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水平。在设计教学时, 不仅要求教师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还要站在课程总体架构的高度, 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学习特征, 综合考虑。由于强调动手操作与自我拓展学习,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会碰到各种问题, 这也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照本宣科, 还要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具备“双师”资格,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然“项目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在实施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学校的实验设备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因监管不到位存在蒙混过关现象;教学项目检查、考核耗时多, 影响了课程的进度。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常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针对课程技能训练要求高的特点, 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 探索采取“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动手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项目
参考文献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李浪.项目化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尝试.机电技术, 2010.
PLC一体化教学 篇10
【摘 要】在《PLC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教授给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本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PLC应用技术;教学探索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技工院校,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缓解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加速培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的高技能紧缺人才。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维修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电气设备运行与维修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讲解根据控制要求分析执行设备控制原理,设计接线图、梯形图。使学生掌握PLC对各种设备及控制要求的编程方法及编程技巧,PLC在逻辑控制编程具有很高灵活性。
1.PLC应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1.1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由于这门课程包含PLC工作原理、PLC基本指令及编程方法等专业知识,特 别是PLC工作原理及基本指令的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开始接触难于理解。技工院校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遇到听不懂的就不再去听,课余花时间看书的学生又极少,从而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知识探索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分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各个项目理论和实训的学习活动,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在《PLC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生情况与企业需求,制定模拟企业生产一线真实情况的教学项目;在课堂上,利用生产现场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实训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一个老师现场指导一个小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通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1.2.1教学场所要求
实现理实一体化要有软、硬件设备及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如多媒体设备、PLC实物、PLC实训外围设备及工具等。因此,实现PLC应用技术理论教学需要在实训教室安装投影仪,并配备相应的实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在实训室完成,配备PLC实训台、三相电动机、气缸传动组件、计算机以及各种检测和拆装工具等。
1.2.2教学时间安排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一起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但可以听老师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上完后,可以马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知识当时就理解渗透,并且應用于实践。
1.2.3教学实例
《电动机的正反转的PLC控制》教学方案:在讲解电动机的控制要求时,我们会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关于小车手动往返的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其设计方案,并绘制主回路与控制回路电路图,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组成,理解PLC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整个系统各部分的作用让各组学员动手团结协作实现本任务的控制功能,。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顺利,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PLC应用技能。
2.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成绩是学生、学校、及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评价指标,成绩的评定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特别是项目教学法它所追求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成绩的评定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2.1平时成绩
是以各个项目操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占总成绩的50%,是成绩考核的核心。其目的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工作项目中,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成绩可以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将其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2.2理论成绩
学生对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根据期中、期末试卷成绩来作为评价的依据,该成绩具备突击性,容易提高,掌握的牢固性差,所以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20%。大多数是靠平时提问及参与讨论的过程来体现。
2.3实践成绩
实践成绩是给定一个项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的过程与结果构成,占总成绩的30%。如: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检测、鉴定、总结等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成绩评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能心知肚明,心服口服,在下个项目活动时学生就会有新的动力。
3.理实一体化教学带来的变化
3.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一些内容学习上, 我们采用竞赛法,例如在安装PLC控制系统时采用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3.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培养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这些知识得不到应用,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它们往往会被遗忘。整个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3.3让学生感受到分享和合作的快乐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通过小组组员之间共同学习、共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3.4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因此,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解决生产企业中实际问题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操作水平的技术工人。
3.5理实一体化教学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实现培养技术工人的这一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实际技能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有实际技能的学生。
PLC一体化教学 篇11
1 传统《电器及PLC控制》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电器和PLC控制技术也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方法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在此提出几个存在的问题, 以供探讨。
(一) 学校的硬件设备落后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在《电器及PLC控制》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 跟不上PLC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在这方面, 我校做得较好, 我们选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教学对象, 西门子公司PLC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预计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将占有市场。
(二) 教学内容众多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教材的不适用
目前的《电器及PLC控制》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低压电器控制, 二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众多, 且都是实践性很强的项目, 造成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另外, 也是由于该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不同内容, 使得教材的选择变得很难, 通常两方面都涉及的教材对PLC的内容讲述就变得很少, 并且主要集中在编程指令的说明上, 缺少案例分析, 不易于学生的理解。
(三) 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
传统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 比如说PLC指令的教学, 把大量精力花费研究梯形图和各种应用指令, 而忽视了PLC程序是怎样融入到整个PLC控制系统中去的。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缺少实践环节, 但是目前职业类院校中一般理论与实践各自独立, 整个理论与实习老师之间缺乏沟通, 又或者教学方法各异, 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困难, 上课没有兴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
2《电器及PLC控制》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及步骤
(一) 课时分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课时分配上, 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2, 一个班级三周, 总课时为90节。
(二) 教学内容:结合本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关项目, 将本课程教学内容提炼为项目, 采用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步骤:
(1) 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由班主任划分, 根据实训室实际条件, 共分八小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到一组, 相互搭配, 相互学习。分组后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 负责分发任务书, 管理小组在实习中所用的实训设备以及本组学生的考勤, 同时通过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 来考核小组成员等等。
(2) 实训场所工位安排及安全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实训场地, 强调实训安全操作规程, 上好第一堂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介绍相关电器和S7-200 PLC实训设备的知识。课程结束后, 让各小组按照学号, 找到自己的工位, 并要求组长在每位同学的工位上都贴上姓名标签, 方便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
(3) 项目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每天教学前先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然后根据具体项目先分发项目任务书, 然后依据任务书, 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在学生操作之前, 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 强调仪器使用要领, 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 当学生动作不规范时, 教师要及时指正, 多观察学生, 了解两个极端学生的特点, 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 不宜及时解答, 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 若解决不了再解答。每天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重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讲解、强调, 巩固教学实训效果, 并布置明天的实训任务。
(4) 考核方法:主要分为实训考试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
(1) 实训考核:通过三周理实一体化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项目和拓展知识项目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一些运用电器和PLC的实例, 选出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考核学生, 具体从分析任务书开始, 组内讨论, 制定编制实施计划, 最后使用西门子S7-200进行编程并模拟运行。在考核时, 要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该项目。
(2) 理论考核:时间定在第三周周五下午进行, 考试题目使用理论试题。
但学生的期末成绩, 不仅仅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评分和理论考试的得分, 还包括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组内评价、以及学习的过程评价等。在评价时多褒奖少贬低, 以激发学生进行后续知识学生的兴趣。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老师应将操作步骤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将步骤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进行操作演示, 让同学在一旁记住, 使学生意识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规范操作。学生操作时可参考黑板上的步骤进行, 不懂或不会的地方老师及时指导, 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醒学生并引起学生重视, 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老师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 加以指导。
3 总结经验, 扎实推进《电器及PLC控制》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器及PLC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 通过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本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使PLC的理论基础和实训内容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通过综合实训的设计,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提升了我校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以《电器及PLC控制》课程为探索研究对象, 阐述了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认识, 并结合本课程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过程步骤及考核评价等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电器及PLC控制》,理实一体化,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文平.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浦玉兴, 李广兵.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教学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