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案例教学(精选12篇)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习题教学中, 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问题的内涵, 不对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这将和《课程标准》的理念背道而驰.习题教学中, 笔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多次大胆的探究式教学尝试.本文介绍近期对一道试题的探究式教学尝试, 供参考.
试题:已知抛物线y=x2焦点为F, 过点N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与C, D两点, 直线FC, FD的斜率分别为kFC, kFD, 证明:kFC+kFD=0.
一、解题变题, 夯实基础
课堂上, 让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得知基本解法是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再把问题变成:抛物线y2=4x焦点F, 准线交x轴于N, 过N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是否有:kFA+kFB=0.由学生独立探究易得出结果.
解:易知F (1, 0) , N (-1, 0) 设直线AB:y=k (x+1) (k≠0) 代入y2=4x, 整理可得
这样一来, 学生既熟悉了基本方法, 又对解题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引导归纳, 发现规律
在解题变题讨论后, 教师及时提出:同学们能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吗?经过讨论获得如下较为一般的结论:
抛物线y2=2px (p>0) 焦点F, 准线交x轴于N, 过N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则kFA+kFB=0.进一步可得:
结论1:抛物线焦点F, 准线交对称轴于N, 过N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则直线FA, F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三、类比迁移, 别有洞天
结论1反映了抛物线的一个重要性质, 教师提出:椭圆有类似的性质吗?
通过类比多数学生可以给出如下猜想:
椭圆一个焦点F, 对应准线交长轴所在直线于N, 过N的直线交椭圆于A, B两点, 则直线FA, FB关于长轴所在直线对称. (为叙述方便, 记为结论2)
这时教师问:这个猜想正确吗?如果正确怎样证明?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猜想正确, 部分学生能够给出证明的大致思路, 但独立证明显得困难, 经师生互动给出了如下证法!
证明:设椭圆方程为 (a>b>0) , 焦半距, 不妨设F (-c, 0) , 则.直线, 代入椭圆方程得b2x2+a2y2-a2b2=0, 整理得
这时自然可以获得双曲线的相应性质:
结论3:双曲线一个焦点F, 相应准线交实轴所在直线于N, 过N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 B两点, 则直线FA, FB关于实轴所在直线l对称. (其证明作为课外练习)
四、总结概括, 更上层楼
由上述三个结论, 可得圆锥曲线一个统一的几何性质吗?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经过交流很快获得如下结论:
结论4:已知圆锥曲线M一个焦点F, 对应准线m交焦点所在的对称轴l于N, 过N的直线交曲线于A, B两点, 则直线FA, FB关于直线l对称.
既然是统一性质, 能否用统一定义证明?经师生互动形成如下方法:
证明:如图, 过A, B作准线m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1, B1, 过B作AF交l于C, 由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及平面几何知识得:
所以FB=CB, 则∠BFC=∠BCF,
又∠AFN=∠BCF, 则∠AFN=∠BFC, 即得所证.
五、运用结论, 简缩思维
运用结论解题, 不仅可以简缩思维过程, 还能另辟蹊径, 富有新意.
例题已知抛物线y2=2px焦点F, 准线与对称轴交于E, 过E的n条直线l1, l2, ln被抛物线截得的弦分别为A1B1, A2B2, 且, 那么值是多少? (kFAi表示FAi的斜率)
解:由结论1可得kFAi+kFBi=0 (i=1, 2, …, n) 则
在上习题课时, 如果教师做有心人, 做创新人, 对习题和学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定能够上出新意、上出层次, 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启迪.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2
1、请大家用课桌上的长方体学具与非长方体学具进行对照,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大家研讨得挺好,现在来汇报你的研究收获。(你认为有几个特征就说几个特征,老师帮你记录。)谁愿意先汇报?(学生举起学具汇报研究所得,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进行点拨,规范表述语言,特别是数“面”、数“棱”的方法,即“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指导要到位。)
1、整理获取的结论,使之条理化:
⑴你能把长方体的这些特征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吗?(结合板书,学生可以从数量、形状、大小和长短几方面整理;也可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整理。)⑵到底长方体的特征有几点?是否都重要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的?(通过看书,使学生明晰——长方体的特征就是三点:①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⑶师:这就是长方体的三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识别一个形体是不是长方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2、辨析比较,抓住本质:
⑴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学具(指长方体模型与非长方体模型)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为什么它是长方体?而它却不是呢?
⑵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特征中最本质的是“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⑶我们前面列举实例中的电视、冰箱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在长方体形状基础上 的艺术加工。
3、建立表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4、识图:
⑴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你最多能看到了哪几个面? ⑵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图略)。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篇3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灌输──接受式(即填鸭式),教师注重的是把知识和结论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学习探索的乐趣,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实施呢?下面就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教学,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实验十分重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二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纸带分析或频闪照片分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探究。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对重点一内容教学时,我通过演示一组对比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实验一:一个小钢球和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重的物体(小钢球)下落得快;实验二: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叠在一起的五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轻的物体(搂成一团的一张作业纸)下落得快;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时心中自然就产生疑惑,为了增加学生的疑惑我又演示了实验三: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同样的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此时学生观察到轻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一样。通过这三个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接下来就让学生分组探讨,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加以引导,五六分钟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有关。这时我再演示“牛顿管实验”,并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为的是进一步论证学生的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重点二内容的教学,由于有先前的知识做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够联系到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课外做好铺垫,学生先预习,每个小组上缴一分实验方案;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与该组的小组长一起商讨,分析其可行性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把小组长培养成一个“小老师”,再由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并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解释。
虽然我在课外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时间分配教师难以掌控;对老师创设的物理情景学生不会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假设;学生不会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所需要的实验方案或设计的方案不科学;在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时,学生就提出两个物体也受到空气阻力等问题。
由此看来要上好一节探究课绝非易事,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不同物理知识的教学要灵活选取教学方式,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探究式教学的确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及学校设备等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不是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是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存在,相辅相成。
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时刻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做恰当的引导,而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是整个探究活动在我们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设计、组织、协调和点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要切忌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即“板书+讲授”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突出探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把时间重点花在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环节上。为此教师除了利用课外时间作准备以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更加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四、教师要注意学习和积累,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为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往往不一定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教师的专长,对教师而言很可能是全新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多加强自己业务的学习和钻研,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究 篇4
1.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即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如果得不到转化利用就是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知识存在某些知识点很抽象, 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大, 这种状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案例教学则应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素材与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相联系, 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进而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 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化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宽阔学生的眼界, 开拓学生思维的思路, 进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发展的机会。
2. 营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合作讨论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课堂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小组讨论, 促进了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自我探索下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如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1. 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立足于教材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 有利于创设贴切恰当的教学情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 案例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力, 相对宽松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 顺应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
3. 案例教学对于教师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放, 有利于建设民主化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受这样的氛围耳濡目染, 也会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合作平等等观念。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精心选择案例, 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案例选择要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吻合, 这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案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 要立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将趣味化与知识化相融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进行精心筛选, 案例要选择的恰当, 选择范围可以开阔化, 无论是从教材提取还是从生活中提取或是相关的文献材料中都可以, 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住客观真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案例的应用要对实行的效果做好预测评估, 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立足点, 要保障选择的案例能够切实吸引学生,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研讨的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如果应用的案例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这时候教师要有充分的补救性策略, 例如可以换一个案例, 继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选择案例, 对于应用的案例可能性带来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要提前做好预测评估。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案例教学已经获得了中学教育教学的肯定。现今的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很多案例内容, 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上的案例, 引导学生利用案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能力。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一般先是从问题的导入开始的, 接下来再进行小组研讨, 针对问题出台处理对策, 筛选出最佳处理对策, 最后确定实行步骤。这是案例教学的普遍程序, 在具体的案例应用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材知识等进行灵活创新, 丰富完善。要将总结反思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 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要灵活多样, 要结合具体实施的条件来开展, 决不能只流于形式, 陷入呆板僵化的局面。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力, 能够对整个课堂秩序, 学生发展思路做到良好的了解与调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能够掌握学生对问题讨论的大体方向, 要积极为学生的思维锻炼创设条件。案例教学同样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协调组织的角色, 学生要发挥自身主动参与的角色, 这是案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
诱思探究教学案例 篇5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背 景】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高考连续取得较好成绩。但在不断总结分析中我们发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靠得是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苦教,学生的勤奋刻苦——苦学,也就是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各地市名校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加之初中生源减少,高中生质量下降,导致教师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乐于一味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地听;课下,搞题海战术。造成了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难的难堪局面。
没有自怨自艾,我们坦然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积极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
为实现学校教学质量新突破,打破常规,深化教学改革,我校一直在寻找、学习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从洋思、杜郎口到鹿泉一中等,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借鉴、整合,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从2011年10月开始,以新课改为契机,在广泛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全面实行了诱思探究教学改革。
【主 题】
诱思探究释义:“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旨在把“满堂教”变成“满堂学”。
【细 节】
以我校杨雪老师的诱思探究课《苏幕遮》为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传统教学方式与诱思探究教学做个对比,传统教学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赏析
(一)词的上片写景
(二)词的下片抒情
五、语言品味
六、诵读提示
七、赏析总结
八、课堂拓展
九、课后任务
以上教学过程共九个环节,基本上包含了传统诗词教学的各个方面。因为内容多、要素全,一节课下来,主要是老师在前面领着跑,学生在后面跟,紧紧张张,甚至可以说是“疲于奔命”。虽然也安排了学生活动,但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收获只停留在知识方面。老师“全包式”教学的弊端一览无余。
诱思探究教学则不然:《苏幕遮》教学流程设计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一)请自由朗读整个诗篇,初步体味情感。
(二)请听老师范读,然后依照老师的范读,自己带着情感反复大声诵读,注意抑扬顿挫,体会老师范读所反映的情感,你能从老师的范读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而体会自己应该怎么朗读。
(三)同桌相互诵读,尝试背诵。二分钟后自主展示
二、鉴赏全诗,掌握主旨
(一)请进一步研读全诗,分析该词在表达方式上,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
这首词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用词中的语言回答上面问题。
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相互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发言,展示自己本组的学习成果。后发言的小组不要重复前面的内容,可以补充,也可以谈不同的意见。
(二)上下阕的写景和抒情是通过什么意象联系起来的,这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请独立思考,可以相互交换意见,然后自由举手发言。
(三)请品味语言。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评价?
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三、迁移拓展
(一)练习写作,提高能力
请观看下列一组图片,完成写作任务
秋天来了……,借助刻画某种或某些意象,写一段想家的文字(文体自选)。
时间八分钟 写好后,向大家诵读自己的作品。
这节诱思探究课设臵了三个板块,共七个活动,其中包括三个问题和一个写作训练。教材注明的知识、常识,课堂上就不再重复,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来掌握。
导向性信息架构课堂,它是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时的一个航标。学生们以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向性信息”为“桥梁”,完成了一系列的独立思考。
学生们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自己反复朗读、熟读、背诵全词,体味意象,感悟意境,体验词的主旨,并自由展示、相互评点。
期间,杨老师只是在诱导、鼓励、表扬。最后,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读图,写一段思乡的文字。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展示阶段,踊跃发言。学生作品文采之斐然、思想之深刻、情感之真挚,赢得其他同学及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课后杨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一堂课下来,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愧疚:兴奋的是学生的潜力无穷,诱思探究教学实践起来,课堂教学竟然是这般轻松愉快;愧疚的是自己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评 析】
自从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后,学生们普遍反映“上课不打盹儿”“学习成为了一件有趣的事”“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诱思探究教学中的导向性信息,既包括“学什么?”,就是指学习传承性课程的什么内容;又有“怎么动?”就是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体验性课程的内容。
诱思探究教学就是把教师主宰的“满堂灌”,“满堂教”,转化为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满堂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老师们的感受是课下忙起来(备课),“课上闲下来”——“保护嗓子闭上嘴,锻炼身体迈开腿。三言两语,走来转去。”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不讽刺不挖苦不批评。拿捏时间,掌握火候。自己守拙示弱,让学生展示逞强。
诱思探究教学的课堂话语权,不再属于老师,而是交给了学生。导向性信息的设臵,让老师不再担任教学的“组织者”,不必高声宣读连接教学环节的“串台词”,需要老师说的,只是精短的、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亲和融洽的,老师们甚至不必再担心患上咽炎这种职业病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如音频、视频,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
总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兴味盎然的探索者、研究者: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
所谓“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教师在课前要下大功夫备好课,上课时才能诱导若定,行为上却表现出“潇洒自如”。
教师的“备课”再也不是仅仅考虑“怎样教学生”,而是重点研究“怎样教学生学”。备课时的课程分析再也不是仅仅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等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内容,而是要落实到课程开发、课程整合上来,在挖掘、研究体验性课程,寻找、利用课程资源上狠下功夫,并最终完成 预设的教学设计。
在实施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搞好“研究课”为主要形式,认真撰写“典型教学设计研究”。研究采用:“一课两上三讨论,教学设计四完善”。即:一节课上两次讨论三次,完善教学设计四次。杨老师《苏幕遮》的教学设计就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四易其稿:
首先,杨老师认真研究《苏幕遮》一课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资源,分析课程、学情,提出设计理念,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根据以往积累,安排好教学流程等,并写出预设的教学设计,再由语文组全体老师进行第一次讨论,主要研究如何实现“满堂学”,进而第一次完善教学设计,并将教学流程中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的导向性信息制成课件。该课件内容经研讨充实、修改后,就成了撰写“教学流程”的骨架。
然后,杨老师第一次上课(谓之探索课),备课组集体听课。听课老师坐在旁边靠后的位臵,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是把镜头瞄准执教者,仅仅看教师的表演,给教师“打分”,而是依据“思是诱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各种表现,“以学论教”来给杨老师的引导作用打分,并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课后,针对上课情况,及时进行第二次讨论。针对性的评价“满堂学”实现的如何,对课程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流程进行修改和充实,对于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意图”进行矫正,初步记录各学习活动的“简要实录”,以及自己的初步感悟,开始为撰写“课后反思”做准备。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二次完善。在此基础上修改、充实原来设计的课件,补充必要的课程资源。
接着,杨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进行第二次上课(谓之对照课),着重在实现“满堂学”上下功夫。课后,进行第三次讨论,对照两次上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并对预设教学设计再次进行回顾、修改、充实,及时把那些瞬间易忘的“灵感”进行实录,象留影一样,让瞬间转化为永久。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三次完善。其他同头课的教师也将以上经验、教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最后,根据整个研究所吸收营养的过程,真情实感地写出“课后反思”,并反复对整体教学设计进行加工,特别把每项学习活动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及“课程标准”对本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理论紧密联系起来,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四次完善,也就是完成了《苏幕遮》 的“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做 法】
为推进诱思探究教学,2011年秋天、2012年春季,我们两次聘请张熊飞教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
(一)发动阶段:
1、每位老师发《诱思探究教学论》一书,印发《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学习提纲》老师自学。
2、从2011年10月16日开始由张熊飞教授亲自来校作理论指导和授课指导,全体老师停课听报告;20日给全体学生和教师做报告。
3、在听报告学习半月后搞一次理论考试。
4、派出优秀教师到诱思探究教学成效显著的包头北重三中、石市精英中学和十五中参观学习,改进课堂教学。
(二)实施阶段:
1、在张教授亲自培训指导下,学校教学领导多次研究讨论实施办法,10月25日下午全体教师会,组织老师代表、领导讨论《诱思探究教学》学习体会,每人都要交学习心得体会。
2、全员发动,全部铺开,全力推进。
3、学校成立了校长负责的“诱思探究教学”领导小组;每年级每学科选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与教导处主管校长、主任组成年级诱思探究研究小组。
4、每科每周一确定课题,按照一课两上三讨论模式,个人初步确定教学设计思路,导向性信息,教学流程。在组内教研时间先第一次讨论修改,然后上第一节课,到周三周四教研时集体讨论第一课,接着上第二节课,再研讨,每次课后教研,每位教师必提出两条改进意见。
5、明确了年级主任、各科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引路课;各年级、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内同课异构,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推选出本教研组最符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课堂全校展示,全体教师观摩,当场点评、讨论;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定教师开展诱思探究课堂展示。
【成 效】
学校涌现出杨雪、刘瀑、齐超坡、魏建威、冯翠兰、王星星、刘朝锋、王凯静、付敬娟、陈湘、齐聚超、孙翠淼、周相林、李从绵等一大批新课改和诱思探究教学的典型代表。2012年6月数学齐朝波在全国诱思探究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语文教师刘瀑荣获全国诱思探究课比赛特等奖;同年9月21日,刘瀑老师在内蒙古奋斗中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应邀做诱思探究公开课。
几年来,我校教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成绩持续强势攀升: 2011年一举实现了上线总数、应届生成绩、在同类学校中排名三大历史性突破,荣获石家庄市教育局颁发的“高中教学进步奖”;2012年高考本科二批上线再超600人;在生源质量下降、报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2013年高考本二上线587人,语文组高考成绩优异,继2007、2010年后,今年第三次被石家庄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备课组”的光荣称号。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6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1.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科学探究,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笔者身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以期为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以下是笔者在一次校级公开课展示中的一则探究式教学案例的研究。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研究
2.1学情分析
因为自己上公开课的班级生源相对来说较好,加上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非常注重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探究式教学,所以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基础。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了解到碳跟氧气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的产物里有二氧化碳,但都不是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简便制取方法。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比较熟悉,所以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设计成探究课会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和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交流讨论的能力,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2.2教材分析
教材对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是:首先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呈现方式是直接以陈述性的知识给出,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接着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呈现方式是以“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形式给出;最后是总结性的知识内容,呈现方式是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栏目的形式给出,教材内容详见图1所示。
2.3教学设计构成
笔者深刻地解读教材,同时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清教材内容的知识线索和活动线索之后,认为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直接知识呈现的内容部分设计成活动探究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将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具体教学设计详见图2。
2.4本课题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笔者确定本课题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础知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5教学实施过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环节一: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具体内容详见图3。
在这个探究教学环节中,笔者提前一周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即学生按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制取二氧化碳,从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获得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然后课余时间小组内讨论、课堂上小组间选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的能力,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笔者认为,进行这样的教学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学习,学生能收获更多东西。
环节二: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具体内容详见图4。
在这一探究教学环节中,笔者一改往日大包大揽的做法,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出现,自己独立思考确定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即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考虑,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交流讨论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即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大小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类比的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仪器,这些仪器都是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见到和经常使用的简单仪器,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间派学生代表小组间交流和讨论各自设计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最后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装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反思和评价的能力。这样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完全放开,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这一课题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东西。笔者当时还设计了活动表现评价表,通过上面的思考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这一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实际落实情况。
3.结语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地学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因此,化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以科学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动手和思维。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7
(一) 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了“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 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1990年发布的《2061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强调了探究教学的重要性, 并着手研究探究教学的标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者开展了对探究教学的研究, 力图改变知识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 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探究过程, 因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 学生借此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和知识的本质, 掌握探究技能, 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
(二) 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并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 后来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尤其是MBA教学中予以广泛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 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案例教学逐渐地被大多数学者、教育者所接受。当前国内对于案例教学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常颖、陈立群探讨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教学的组织实施。贺三宝以作者的亲身体验探讨了我国会计案例教学发展的障碍、准备及实施。杨有红等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当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论证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及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 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教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 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因此,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 《基础会计》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 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课程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该课程讲授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 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处理常见经济业务的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 《基础会计》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优点
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教育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施展的舞台。因此, 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教师应由主讲变为主导,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中背后的导演, 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同时, 应改变原有教学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将现实事件作为教学手段或方法获得教学成果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引入《基础会计》教学, 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 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学生,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究案例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以例激趣, 以例说理, 以利导行”。同时, 案例教学的采用能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 搜集会计实务资料, 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 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一) 职业能力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 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应用人才, 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 案例叙述了实际会计工作中真实片断,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 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分析案例时, 首先要学习案例并针对案例中的疑问, 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与信息。在这一独立的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在对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中, 学生需要学会相互协作与沟通,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案例教学中, 通常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
(二) 正确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成为教学的导演。首先, 在案例教学中, 作为案例教学设计者的教师, 应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的会计业务, 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例。其次,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引领学生如何研究分析案例, 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时间和方向, 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再次, 案例教学中, 教师应称为案例教学的促进者。因为, 单纯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 案例分析结束后, 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点评。在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中, 学生的角色不是“观众”而是“演员”, 教师应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 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 明确探究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问题, 掌握探究的方法。首先, 学生应在理解并掌握老师课上教授的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 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预习, 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认识, 为案例教学打下了基础。其次,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 针对案例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再次, 在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 学生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三) 合理的案例设计与运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保障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 应合理的设计和运用案例, 以保障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 案例的设计。对于教学案例的设计, 总的来讲, 教师应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企业的实际工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 认知规律来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之, 案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专向操作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职业岗位针对性与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具体来讲,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案例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的, 所描述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便于学生理解。案例应该能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 以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第二, 案例一般应选择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会计事件, 案例的描述要生动,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认知能力。第三, 教学案例难度要适中, 过于简单易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 过难易使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第四, 案例的呈现形式应该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案例可以采用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多媒体播放以及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要求:案例应围绕课程目标, 把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等按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 具有针对性;案例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 应有一个中心论题, 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 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案例描述的应是近年发生的事情;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案例要能教培养学生相关的一能力。 (2) 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前对于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 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案例提前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 教师应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 可以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 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在案例基础上, 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 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 拓展思路, 灵活地解答问题。其次, 对于案例中的问题, 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 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 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自己在课前准备案例中遇到的困难。再次, 根据各小组讨论后提交的结果, 展开班级集中讨论。对各小组代表陈述的观点, 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 在问答中不断地取他人之所长, 进而有效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 教师应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对案例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并给出答案, 分析案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结论, 充分肯定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促进学生课后对案例所涉及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究, 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 通过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清晰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拓宽学生的视野, 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案例分析报告。在每一次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案例阅读、资料的查阅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在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收获。因此, 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案例分析报告也可以成为进行教学考核的资料。
(四) “双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 考取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因为, 很多会计教师虽考取了会计师, 但只是掌握了会计师理论知识, 仍然缺乏会计实践能力, 只是为拿证而考证。适应案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会计实际工作, 设计恰当的案例, 引导学生探究。因此, 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教师, 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 把案例教学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 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 另一方面在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选派会计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 不断提高其会计实际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一) 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例
教学目标:理解的原理及意义, 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案例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位会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案例的影像资料。该案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会计专业学生小王到某公司实习, 某月末, 财务主管让他编制公司这个月的试算平衡表, 总账会计为小王提供了公司所有的总账账簿;第二部分, 小王编制了一张“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表格上三组数字相互平衡, 小王非常激动。案例问题: (1) 根据案例第一部分, 思考小王应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 该表的格式应如何设计。 (2) 根据案例第二部分, 试算平衡表中的几组数字平衡了, 是不是意味没有错账了?有没有通过试算平衡表无法发现的错账。教学实施: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试算平衡的相关知识。课堂上以案例导入新课, 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 让学生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思路, 倾听学生的言论, 并做必要的指导。约15分钟后小组讨论结束, 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讨论的结果。正如教师所预料的, 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回答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及其编制方法, 但对于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 各组的回答都不是很完整。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约8分钟的班级集体讨论, 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最终针对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这一问题总结出较完整的答案。针对小组讨论的班级集体讨论的情况, 教师给与点评, 分析各组观点的优缺点,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时, 应布置学生及时撰写本次课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点评:本案例的材料基于实际的会计工作, 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因此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从整体逐步到细节, 与分析思路相吻合, 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 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 案例的典型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的教学案例, 案例应具有典型性, 案例的内容应充实, 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不同的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以促进学生能够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 (2) 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法往往不是孤立地使用的, 而是应该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因为, 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并不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的, 而是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的结合,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提高, 不仅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而且要求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为此, 《基础会计》的教学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表述出来, 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 可制作网络课程,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但多媒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一味地扩大信息量, 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这些信息, 他们可能就像看电影一样, 对教学内容一头雾水, 达不到预期目标。 (4) 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做出评价, 而考试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评应注重形成性评价, 主要考核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情况下, 对学生的考评, 除了平时作业, 还包括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摘要:本文认为,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也是会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基础课程, 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应优化《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的会计专业人才。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正确定位为前提条件, 以合理的案例设计与运用为有效保障, 以“双师”队伍建设为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教学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 《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
[4]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
[5]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8
教学简录:
第一部分:探究参数a
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函数的图像(图1)。将二次项系数a设计成可以调节的参数,当参数a变化时,生成抛物线y=ax2的动画(图2)。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1:参数a对图像y=ax2的影响。
当a>0时,请作出的图像,顶点,对称轴:_,随着系数a的增大,图像形状如何变化?
当a<0时,请作出的图像,顶点——,对称轴——随着系数a的增大,图像形状如何变化?
第二部分:探究参数k
在几何画板中绘制三条抛物线t(x)=x2+5,r(x)=x2+2,s(x)=x2-2,优美的组合极像火箭的流线造型(图3)。将常数项k设计成参数,拖动顶点A在y轴上自由移动,对比观察:顶点A的纵坐标与参数k(图4)。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2:参数k对y=x2+k图像的影响。
当k>0时,请作出y=1/2x2+6、y=1/2x2+4、y=1/2x2+2的图像,顶点———。对称轴————,随着系数k的增大,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当k<0时,请作出y=1/2x2-2、y=1/2x2-4、y=1/2x2-62的图像,顶点——,对称轴——一,随着系数k的增大,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第三部分:探究参数h
在几何画板中绘制抛物线s(x)=(x+5)2,q(x)=x2,r(x)=(x-2)2,抛物线像彩色的喷泉并排在x轴上(图5)。将h设计成参数,拖动顶点A在x轴上自由移动,对比观察:顶点A的横坐标与参数h(图6)。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3:参数h对y=(x-h)2图像的影响。
当h>0时,请作出y=1/2(x-7)2、y=1/2(x-5)2、y=1/2(x-3)2的图像,顶点——,对称轴——一,随着系数k的增大,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当h<0时,请作出y=1/2(x+3)2、y=1/2(x+5)2、y=1/2(x+7)2的图像,顶点____,对称轴——一,随着系数k的增大,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第四部分:综合探究参数a、h、k
在几何画板中绘制抛物线q(x)=2(x+2)2+3,r(x)=10(x一3)2一5,h(x)=(x一5)2一5(图7)。将二次项系数a、h、k设计成参数,随意拖动顶点A,使抛物线y=a(x-h)2+k在坐标系任意位置停留。对比观察:顶点A的坐标与参数h、k(图8)。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4:综合讨论参数a、h、k对图像的影响。
请作出的图像顶点____对称轴____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请作出以y=-(x-7) 2-2、y=—(x+7)2-2、y=-(x-7)2+2、y=一(x+7)2+2的图像,顶点——,对称轴一—,请比较各个图像间的形状,比较各个图像间的位置。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9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择潍坊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60名学生 (观察组) , 及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60名学生 (对照组) 。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二)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授课, 实验组主要采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授课。案例探究式教学法主要程序和步骤包括:
(1) 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
“溶液的渗透压”作为医用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用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各个学科及临床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该教学内容, 对提高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尝试采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案, 通过典型的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分析和讨论整个案例,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达到让学生既掌握授课知识点, 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2)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案例准备。准备适当的案例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2]。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所选案例既要能融合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又要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到难易适中, 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对“溶液的渗透压”章节教学目标的反复推敲, 选择了“透析疗法”作为教学案例, 该案例中涉及到溶液理论的查阅、透析疗法的设计原理、临床操作过程, 真实且具有代表性, 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 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 采用这样的案例易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引发其积极展开讨论。
案例引入。案例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课堂思考讨论来进行,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教学质量,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 确定案例讨论的重点, 巧妙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从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质量。在“溶液的渗透压”章节的案例导入教学中, 我们创设了如下课程导入:首先, 通过视频介绍“透析疗法”是肾衰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 再提出问题“透析疗法的原理是什么?”学生由此进人学习状态。接下来, 教师可先介绍基本理论如“渗透压”的概念及“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等, 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内容的基本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导向的施教理念,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 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探讨。例如: (1) 透析疗法应用于何种疾病? (2) 透析疗法需要什么仪器?关键设备是什么? (3) 临床上需要何种药品? (4) 透析疗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5) 溶液的渗透压在透析疗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如何保证透析疗法的顺利进行? (8) 如何改善透析疗法, 减少患者痛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寻找答案。
讨论与总结。利用l学时左右的时间,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利用手头所拥有的资料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以8人为一组, 并指定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 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 提出自己的见解。全班讨论时, 先由每个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 而后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参与讨论, 如果意见不一致可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对整个讨论过程做出中肯的评价, 揭示该案例的理论观点, 解释澄清有争议问题;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予以表扬和鼓励, 对欠缺之处给予补充和纠正, 并归纳知识体系。
(3) 案例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1) 问卷评价:问卷共设9项内容, 均设是、否、不一定三个等级作答。本次调查发出问卷60份, 回收60份, 有效率100%; (2) 闭卷考试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统一命题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 (闭卷式)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调查结果。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6%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探究教学法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91%的学生认为采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医用化学教学,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5%的学生认为该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6%的学生认为, 该法能强学生增强相互协作与交流;92%的学生认为,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94%的学生认为极大地提高了自身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够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促使学生更乐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94%的学生认为该方法能够拓宽学习思路,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2±5.6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75.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讨论
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 在医用化学的大部分章节中都可以找到真实可靠的案例, 这为案例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大学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 保证了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案例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值得在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借鉴和推广。当然,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的使用也对学校制度、网络硬件、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贯彻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要求和期望。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90%以上学生认可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且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医学化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瑞峰, 原福胜, 白剑英, 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1) :107-108.
基于案例的动画教学实践探究 篇10
Flash作为Adobe公司的一款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类动画制作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动画设计这门课程在各大高校中,无论是计算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被普遍开设,受到了各专业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往往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讨论、问答等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或概念,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
教师运用案例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例,把教学目标在实例中体现出来[2]。在完成案例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分析和设计,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1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4]。教师要对Flash动画的授课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重点难点等进行整体把握,选择一个生活中可经常看到、能够练习课程知识点,并且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教师应重视平时的收集和案例整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取案例,不能一味地从网站或其他Flash书籍中选择一些好玩的flash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技术含量往往比较高,对于刚刚接触Flash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过于困难。教师应该从Flash课程的整体构建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出发,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制定出一套选取适当案例的思路。从简单的案例开始,让学生懂得动画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例如,在Flash教学中讲如何使用引导层动画时,可以首先设计这样一个简单案例:制作一个将小球沿指定路径从线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在学生掌握了引导层动画的基本的知识点之后,让其发挥想象力,制作一个“雪花飘落”的动画。当学生在制作实践中觉得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这时可选取一些更高级一点的动画知识,如简单的编程动画,让学生感觉前面所撑握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也就自然过渡到了有关编程的问题。这样做既巩固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又涉及了新的内容,比如可设计一个有关帧的简单跳转的案例。当然,案例选取是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安排案例时,尽量使后面的案例是在前面案例基础上的重复和进一步提高,还要注意案例在选取过程中,讲究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跨越性不能过大,必需保持一定的连续性。通过这种渐进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制作水平一步步得到提高,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2.1案例的导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巧妙的方法将案例引入教学。比如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生活当中有关Flash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如用电视上经常播放的广告动画来切入Flash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这时可简单介绍Flash软件的功能、界面、工具等,然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当前最流行的网络Flash作品、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Flash有大致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对以后该的软件学习更有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也能够创作好的作品。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人们生活中与Flash课程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案例作品的制作。
2.2分析案例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案例时,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放开思路,积极发言[5]。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可以设计出自己的制作方案,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教师给学生看到案例后,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例中包含了哪些元件,这些元件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而制作这些元件需要用到哪些动画类型,实现这些动画用几个图层较为合适,每个图层应该放什么对象内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借助于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鼓励相互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制作方案,从而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
当学生不知要选用何种动画类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动画类型的特点。如果所要求的动画中,对动画的细腻程度要求较高,往往可采用逐帧动画,逐帧动画的工作原理就像武术套路中分解后的每一个动作,利用一连串连续的关键帧实现精准逐渐地变化。适合制作人物或动物快速转身、头发及衣服的飘动、走路、说话以及精致的3D效果等等。若在制作动画中,某一物体对象经常被多次重复地使用,如制作空战的游戏动画,飞机射出的子弹会有很大的数量,我们就可以把子弹做成元件,当需要使用该元件时,只需从库中将该元件拖入所需的场景即可。
2.3案例的演示
待分析完案例之后,教师再对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并向学生介绍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操作方法[6]。例如,根据课程内容的情况向学生演示如何控制动画中人物说话时口形的处理,人走路时双腿的控制等。通过案例演示,不仅让学生更加乐意学、主动学,而且掌握了新的知识点。
2.4案例的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在案例完成的情况下继续练习。例如,学生可以在最终作品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或改变案例中某个动画的效果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达到案例同样的效果。如在讲解水滴下落的案例时,在通过形状补间影片剪辑元件制作涟漪效果成功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动作补间动画来实现,从而让学生对于形状补间与动作补间的区别更加清晰。这样能不仅能开拓学生思维,还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案例的制作原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知识,并通过思考与创新,制作出比较优秀的动画作品。
2.5案例的评述
当教学目的达到后,教师可以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做出评价和总结并给学生指出案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3案例教学的巩固
案例教学的巩固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分工协作来完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练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案例中体现的知识点得到巩固和提高。当学生体会到了动画的魅力和乐趣之后,便有了创作的冲动和欲望,往往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搜寻各种素材,并运用所学的内容对其进行设计和创作,这样不仅让案例知识点得到巩固,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
4案例效果分析
案例效果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Flash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从案例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从学生对于Flash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作品质量的高低。如作品内容是否科学、布局是否合理、基本色调是否和谐、帧数是否过多、作品占用存储空间是否过大等等。通过综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品质量,并自己总结制作Flash动画作品的心得体会和技巧。
5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教师将贴近生活的案例素材在课堂上分析讲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主观创造力,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7]。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案例和耐心的讲解,不仅使原教材的内容得到有益的补充,也让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更加丰富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教学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所要讲授的内容,确保将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运用得合理高效。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与他人共同协作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创新,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8]。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主导作用,当然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6-47.YUE Wenqio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of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to Practice[J].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2011(7):46-47.
[2]杨丽军.“Flash设计与制作”课程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设计方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97-99.YANG Lijun.Case Design Research in Flash Case Teaching[J].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2(2):97-99.
[3]孙秀伟.论高职教育案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117-118.SUN Xiuwei.On Ca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China Adult Education,2011(24):117-118.
[4]郭东梅.“Web程序设计”案例驱动教学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46-148.GUO Dongmei.Research of Web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Case Driven[J].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6(1):146-148.
[5]周海瑛,马晓春.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69-171.ZHOU Haiying,MA Xiaochun.Study and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J].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2011(5):169-171.
[6]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3):90-90.HUANG Ming,GUO Dawei.Case Selection and Design in Case Teaching[J].Education Exploration,2006(3):90-90.
[7]杨雪青,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YANG Xueqing,HAI Yan.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Public Course[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6(3):72-73.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11
数列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 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数列求和》的第二课时,主要练习并项求和法。从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际实施都以学生探究为主体的思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笔者任教文科班级,班级学生对数学兴趣不足,缺少信心。在思维特点上,以机械积累为主,解题时往往是模仿,缺少主动探究精神。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实际教学时,尽量给学生创造自我探究的条件,体验探究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笔者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利用并项求和法进行数列求和。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意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片段1、提出问题,鼓励探究
师:已知an=(-1)n(4n-1),求数列{an}的前10项和。
很快,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师:已知an=(-1)n(4n-1),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学生开始沉默,都在等待老师的解答。
师:大家不要着急,仔细想想,求和先研究数列的什么呢?(学生回答“通项”。)
生1:我发现这个数列,正负间隔,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成等差数列,所以我想分别求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
师:很棒,生1给出了很好的做法,我们可以试一试。(尽管生1并没有给出最好的解法,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肯定学生做法并逐渐引导。)
师:大家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2:刚才我求前10项和时,并没有像生1这样求,我发现第一项加第二项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的和,以后都有这一特点。
师:不难发现,生1的方法就是上节课复习的分组求和法,如果大家给生2的方法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教师稍停顿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体会并总结出这就是并项求和法。接下来,给出引导和鼓励,如“你是怎样发现可以并项求和这一特点的?”“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大家觉得他说的对吗?”“你们能把刚才的做法都实践一下吗?”
解决了思路的问题,学生纷纷动笔计算起来,显然求和时要讨论n的奇偶性以及计算时项数会出错,但是教师没有提醒学生,希望学生在计算中出错,错误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希望学生通过练习自己探究。
片段2、趁热打铁,逐层推进
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计算情况,总结学生方法、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及优秀解答。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做法很棒,几乎都给出了答案,原来大家只要积极思考,同学们个个都很厉害啊,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学生们都感觉做得很好,所以举手的同学较多,教师特意请典型计算的几个同学走上讲台,实物投影展示成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发现错误并能够自我纠正,常常是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讲解出错时,下面的同学迫不及待的要展示自己的做法。看到大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由衷的感到高兴。学生发现求和时必须讨论n的奇偶性,解决了分组求和法中的项数问题,体验了并项求和法的优点。教师随机给出典型例题,强化并巩固并项求和法。如:①a1=1,an+ an+1=3n,求数列{ an }的前n项和;②an=(-1)nn2,求数列{ an }的前n项和。
片段3、热情高涨,自我总结
这一环节,教师设置如下问题:
①通过这节课,大家对求和有什么体会?
②数列具有什么特点时使用并项求和法?
③求和时该注意什么?
④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3:当数列正负间隔时,可以考虑使用并项求和法。
生4:我们今天都是两项并一起,公式是
Sn=(a1+a2)+(a3+a4)+…(an-1+an),n为偶数(a1+a2)+(a3+a4)+…(an-2+an-1)+an,n为奇数
生5:求和时应该讨论n的奇偶性,注意项数问题。
生6:老师,上面的公式可以简化,当n是偶数时更好求,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Sn=(a1+a2)+(a3+a4)+…(an-1+an),n为偶数Sn-1+an,n为奇数
生7:我知道了,其实并项求和法不需要求通项,因为当n为奇数时,Sn=a1+(a2+a3)+(a4+a5)+…+(an-1+an)
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三、课堂还给学生,探究事半功倍
通过本节课堂,笔者有以下思考:
1.更新观念,尊重学生
传统的课堂解题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会把解题思路及方法教给学生,甚至会把学生在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一并讲解。但是,学生往往在考试时又会出错。有的教师又气又急,我上课都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三番五次出错呢?殊不知,正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教坏了学生。我们的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遇到题目不会自我思考,总是会在大脑中提取类似题目进行模仿,甚至给学生自习课时,学生只会做题目,不会做的题只会等待教师讲解,这在文科生中尤为明显。当然,也有很多的教师明白“满堂灌”的弊端,可是又不敢把时间还给学生,经常听到教师的抱怨,如“这种题不讲学生不会啊,不讲完不成教学任务啊,别的班做了那么多试卷,我要是不做,考到了怎么办,没时间给学生探究啊”。事实上,教师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学生则是探索者,教师不能吝啬时间,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学生认真的探究一道题,就会解决一类题。
2.引导探究,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亲身体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适时地让学生大胆做出设想或猜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讨论和争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比较,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异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充分暴露科学思维,使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问题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宽阔的思维空间,并激发学生对寻求知识的兴趣。
3.巧用错误,探究内涵
有位社会心理学家曾说过:“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本就应该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对待并巧妙、合理地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一教育资源,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其中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机制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审视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顺应学生探究知识的内涵,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4.归纳总结,升华课堂
探究式案例教学 篇12
关键词:二力合成,平行四边形,情境与探究,物理教学案例
一、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背景
在教的过程中, 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 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 强调了师生间的平等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体验成功。因此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 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统一。对物理学科来说, 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是科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 并尝试通过探究找寻答案。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强调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贯穿于问题解决过程始终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动构建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内涵
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达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二力合成的学习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是教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
为此创设情境和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主线: (1) 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演示二力合成的图片, 模拟二力合成的实际生活情境,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 先让学生得出二力合成可以用“等效代替”的思维方法。然后在师生共同完成随堂小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自己的探究方案。 (2) 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使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究规律, 教师再分析并总结, 给学生提供科学而丰富的信息资源, 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贯彻课改精神, 创设物理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要相信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应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方法和过程, 而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不能脱离“学习”而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探究的步骤, 领悟探究的方法, 自主地建构知识, 探究过程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本案例中对二力合成规律的猜想, 对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案例由生活情境出发引出了二力合成的等效代替思想, 由师生共同的随堂实验铺垫了探究实验的思路, 另外还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同步画出力的图示, 学生很容易逻辑推理、猜想、验证出二力合成的规律。知识靠学习者自己建构, 而不是由教师提供。
(二)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DIS数字实验系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逐步地进入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平台, 它能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自己的设计愿望。在本案例中,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就减少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时间和提高了精度。
(三) 当然在本案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 有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差, 个别女生不敢放手做实验; (2) 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和作图能力掌握不够, 所以在实验当中有些组未能完成实验。
总之本案例以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为主, 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将物理情境、实验探究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渗透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探究式案例教学】推荐阅读: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11-10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测量物体的高度12-15
案例探究08-25
行政法案例探究11-10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10-11
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的作业09-30
探究式教学10-03
团组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及反思11-16
探究式启蒙教学07-17
实验探究式教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