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策略分析

2024-09-19

问题及策略分析(精选12篇)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1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 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一、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表现

1.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学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 除学校自身外, 还应包括开办学校者、职能监管部门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 为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 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 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

从社会舆论来看, 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 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门在在校校园园安安全全中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 但依然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

3. 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

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 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 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学校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 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小学生开展教育, 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 不能只注重形式, , 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 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 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小学生校园案例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 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 安全价值观有偏差

很多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 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 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 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 学校安全法律缺失

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 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 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 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小学生, 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 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

2. 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

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 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予以明确, 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3. 构建学校安全法律体系

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并非独立个体, 其法律中心是《学校安全法》, 还有《学校法》《教育法》等作为补充来进行学校安全法律体系的全面构建。在法律的构建过程中, 应该多多加入学校安全的相关条款, 对校园安全的问责机制和责任分配都予以明确。

总之, 小学学校的校园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毕竟保证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政府、家长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 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1]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12) .

[2]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2

推荐阅读: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农村孩子本身先天不足的语言环境影响外,首先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教师本身写作素质的低下。一个语文教师,教了十年几十年的语文,讲台上不止千遍万遍慷慨陈词:作文的构思方法、文章的写作技

摘要:时下,农村许多中学生“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代写教育论文造成这种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剖析。

关键词:农村 教师的角度 素质

一、重视不够

其一,重知轻文。具体表现为作文课时安排不足,一般是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而两周语文实际授课时间一般在12~14节,作文只占两节,即使这个不当的比例,大多数教师甚至不安排作文的课内时间,把作文一律放到课外去完成。

其二,计划落空。学校每学期都强调制订教学计划,而作文教学计划制订率极低,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无计划的工作带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想到什么就叫学生写什么,缺乏序列,简单重复,高耗低效。

其三,要求不严。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某校教务处检查教师教案书写情况,语文组十几位教师,竟没有一人有作文教案!绝没有哪位校长说可以不写作文教案,但语文教师客观上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意味着让作文教学放任自流。这种现象,就是从根本上不重视作文教学的表现,认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没关系,不如用时间抓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实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研组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大家都是彼此彼此。

二、素质不高

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农村孩子本身先天不足的语言环境影响外,首先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教师本身写作素质的低下。一个语文教师,教了十年几十年的语文,讲台上不止千遍万遍慷慨陈词:作文的构思方法、文章的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的绝招,而自己却从来未见一篇像样的文章变成铅字登上“大雅之堂”。只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实践来验证,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其次是“师傅”功夫不过硬,因而作文教学华而不实。按通常要求,大作文是间周一次,每学期一般八篇左右。可某校从开学到期中已是两月有余,大多数班级的作文次数只有两次,一些班级教师甚至都没批改。大家都在猛赶教学进度,集中精力上新课,冷落了作文训练。连数量都不足,何谈提高质量?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等,似乎在全力地要求学生进入作文角色,但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布置没有督促检查和具体规范的指导,摆花架子。

三、指导不力

一是作文之前的指导不力,致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布置作文,全凭教师心血来潮“例行公事”,在黑板上写个题目,交代什么时候交,然后扬长而去。学生没有思想准备,材料不足,要么没写,要么胡写,能在规定时间内交卷者为数不多,勉强能写出来者,也是质量不高。这种毫无准备的作文训练方式,其结果是,让我们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胡言乱语、煮了一锅又一锅的夹生饭,读了十几年书,同一类文体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作文之前的具体辅导是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很关键的一环,而有的教师以具体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为名,懒得具体指导或者说教师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布置文题之后,连自己心中对文题也把握不准,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放羊式”的作文教学法,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

二是作文之后的讲评也跟不上,评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中心明确,内容欠具体、语句不大通顺”之类的空洞评语随处可见,学生看后不得要领。先生惑之不解,学生从何解惑?

上述三种问题必然带来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三少”、“三多”:具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少,层次清晰、语意流畅、词句通达的少,标点正确、无错别字、书写端正的少;随意编造、无病呻吟、单薄平淡的多,层次不清、语意不顺、词句不当的多,标点混乱、错别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多。

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我认为,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在教师,笔者认为应选择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1.强化目标管理,克服随意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大多处于劣控和失控的状态之中,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科任教师为载体,对全校的作文训练制订严格统一的规定,从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微观处理。

作文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常常导致作文教学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之中。因此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作出作文教学在质和量上的具体统一的要求。具体操作可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教学详细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方面,用量化管理的方法,限定内容、时间、数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一致通过后,坚决实施,不能打折扣。期中监督检查,期末追踪查询。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作文指导计划,并另设作文教案本。长期如此控制,就会在本校乃至本地区形成序列化、规范化,使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强化环境管理,克服封闭性。与城市学校相比,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落后,农村中学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家庭无报刊杂志可看,学校无图书室阅览室,或者有数量也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在贫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先天不足的语文环境,势必使学生严重地营养不良,两耳难闻窗外事,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环

境强化管理。

强化环境管理,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创造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就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学习,主动地“找米下锅”,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除写作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具体操作时,建议一、二年级作文开放,三年级作文收拢。所谓一、二年级开放,意思是一、二年级时,每次布置作文,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克服长期以来那种把学生封闭在四堵墙的教室里,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时间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乱煮“夹生饭”的做法。所谓三年级收拢,有它特定的含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要面临应试的检验,有了一、二年级的充分准备,到了三年级,应该说是厚积薄发的阶段。作文教学特别是课堂作文,特别需要制造一种竞争环境,时间就是分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快速成篇,组与组比、人与人比,甚至班与班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小黑板公布结果,不断激励竞争机制。此外,还可以和学生商量,规定毕业班(可以推广到非毕业班)学生每人每周抄写两篇作文,各种文体、各种结构方式兼顾,并推选两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轮流检查、登记、公布,始终营造作文氛围,让作文时时印在学生的心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强化作文环境管理,保证作文这半壁江山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3.强化师资管理、克服口号性。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中学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素质偏低,少数语文教师事业心欠强,缺乏进取精神,业务上过不了关,字写不工整,话说不流畅,错别字常有出现,学期总结写得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

打铁者本身要过硬,锻炼的方法之一是语文教研组首先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克服那种只是口头号召,自己不加示范引导的做法,通过下水文的写作,既可以让教师体验写作甘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老师与学生一道写,犹如战场上的指挥员同战士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一样,给老师以考

验,给学生以鼓舞和感召的力量,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这种师生共同的写作行为经过多次强化,就会产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的结果。方法之二是学校主管教学的处室和教研组联合制订和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有力措施。诸如“下水作文”评比活动、各种形式的作文研讨活动、演讲比赛、教师作品展览等,也让教师们处于作文的竞技状态之中,并且将作文教学效果列入语文教师的考绩范围,从计划的制订到具体实施,从检测考核(老师自评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到分析总结,教研组都要制订有比较容易接受的量化指标,记入老师业务档案,形成制度,坚持数年,教师的业务素质还愁不会逐步提高吗?

谈论古代诗词的诵读技巧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代写教育论文诵读和领悟诗词情感内容应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主要解读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诵读”,以……

中小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与解析

摘要:为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学校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对东营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代写教育论文本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

透析高中作文的评价模式

摘要: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作文教学的难点。代写教育论文在此,笔者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年级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高中作文评改的……

深究我国古代诗歌孕育的文化

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篇3

摘要: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建设将成为高校提升核心管理能力,规避科研经费使用风险的客观必然。针对当前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文章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科研;内部控制;应对策略

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现状

1. 科技投入强度迈台阶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015年2月23日联合发布了《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其中,高等学校经费856.7亿元,增长9.8%,占全国经费总量比重7.2%。

表格1我国科研经费投入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经费投入总额5802.17062.6868710298.411846.6

*资料来源: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0-2014)

2. 科技研究问题较突出

(1) 资金问题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14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度登记的46456项应用技术科技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成果数达34783项。其中,大专院校占3324%;应用后停用成果数111项,未应用成果数2085项,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在这两项中所占比例总计达到64.53%。

(2) 产出问题

201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了《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资料汇编显示,在2014年科研经费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最多拥有科研成果包括专著56部,学术论文10443篇,技术转让获得的实际收入554.8万元,最少拥有科研成果报告专著仅1部,学术论文4034篇,技术转让获得的实际收入仅有10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规范、真实的经费预算编制

高校科研经费申报一般采取自主申报和指标下达。由于研究项目研究的领域不同尤其自身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因为在经费预算编制中就存在着课题负责人负责编制预算表,但其自身缺乏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主观性与随意性较强,通常会夸大经费。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很大。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有随时更改调整,造成预算脱节。在项目实施中与实施后由于财务审批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过程不熟悉,不愿意“外行参与内行的角色”,监管与审核力度较低,这样预算的编制工作没有了实际意义,更没有了制约力。

2、 缺乏准确、科学的成本核算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较为薄弱。对科研项目中的各项成本要素支出不能进行准确、科学的核算。在科研项目中各种理由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不乏有人利用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关系以签合同的方式进入科研项目中,巧立名目,虚假交易等手段套取现金:也有人利用虚假的学生名单和本不存在的活动情况冒领劳务费;并且将个人家庭的生活开支也纳入科研经费中,进行报销。另一方面,结题不结账,资金沉淀等现象也非常普遍。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对措施

1. 完善规范、真实的经费预算编制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科研经费使用前应该进行全面预算与合同管理。不全面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都可能导致预算管理 流于形式。高校要完善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必须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不能单凭个人经验和不具有专业财务会计知识的科研人员估计进行空泛的预算。在预算的审批过程中必须审核全面预算。在预算的执行中,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预算一旦制定不能改变,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高校在验收科研成果时要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切实做到有赏有罚。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必须在严格内部监督进行,不允许与科研人员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与个人与科研项目签订合同。

2. 完善准确、科学的成本核算

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理念,将高校中教学和科研经费从人员、设备、用房、水电等相互交叉方面的成本界限划清。同时参照国外模式,科学设置“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摊成本”、“间接成本”及“其他成本”类别,合理计算科研项目成本。

审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时,重点审查经费支出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科研经费;是否存在以虚假发票套现情况,或将个人家庭消费列为科研支出;是否做到专款专用;转拨业务有无规范合同、有效转拨手续等等,最大限度保证拨款方、课题组和学校三方利益。

3.加强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高校内部各部门能够取得各部门人员在执行、管理和控制风险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信息系统提供包括立项、合同签订、财务、资产、审计等方面信息的报告,作为经费使用和控制风险的依据。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流动,还包括信息在职能部门的横向流动。高校应当拥有双向沟通通道,即所有人员都能够从上层管理部门获取准确信息,所有的上级部门都能够及时获取下级反馈信息。信息沟通不仅包括高校内部的信息沟通,还包括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只有拥有畅通有效的沟通与信息,才能在透明状态下使高校科研经费处于监督之中,才能更好的予以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4.明确内部监控

(1)完善立项制度,将科研项目分为政府公关与自由研究。政府公关的项目;由政府主管部门主管国家攻关项目,这一部分项目包含着国家长远利益的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的课题。其本质不在于经济利益的回报与短时间内的产出。如航空、航天、远洋等科研项目。而自由研究项目更多应该将科研的最终目的与成果面向市场,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与应用。

(2)健全中标项目的合同制管理。在科研进行的过程中,对于违约的情况,则可行使合同解除权,收回研究经费,追索经济赔偿。对项目承担人的违约行为,国家主管部门有权追究担保单位的责任,并按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M].《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樊行健,肖光红.2014.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

慕课现存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4

目前,国内外掀起的慕课热潮正在验证这样的预言:“你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所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1]。且不谈国外慕课的发展,单就国内而言,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办 的edX与两位斯 坦福大学 教授创建 的Coursera网络课程平台相继进驻中国网络,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了C20慕课联盟(高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也加盟了慕课。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作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正式开启了中国开发自己“慕课”的先潮,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为“MOOCs),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课程设计理念新颖,构思巧妙,将一个课程分成多个10分钟甚至是更短时间的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由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教学技术上阶段性教学的创新实践,在任何时候,学生都可以提问,大约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慕课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大众化教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名校就读,而通过慕课,每个人都可以聆听到名校教授的讲课。但是,随着慕课在国内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渐渐凸显。笔者就慕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解决策略,希望能改善当前状况。

1问题分析

1.1学习中存在语言障碍

现今,国内虽然开发了一些慕课平台、慕课课程,但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慕课课程占大多数。最近国外慕课平台虽也添加了汉语授课,但现存的 多数课程 仍为全英 文授课,对于大多数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很难学习到国外精彩的课程,甚至无法开展或继续学习,难以实现全民化学习[2,3]。

1.2课程视频下载及存储受到制约

慕课虽然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但由于硬件设施的制约,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无法实现随时网上学习,更无法满足一人一台电脑、Ipad,这都给慕课的发展提出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慕课平台的发展,如何使慕课平台不仅在电脑上显示,而且适用于手机平台值得探究。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依照现阶段的条件,学习者仍然无法通过手机随时学习慕课。同时,网络费用也是一大问题。

1.3完成率低

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6万注册学生,但仅有20%的学生完成了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在线开放课程也有近16万人注册,而实际完成课程的只有7157人。果壳MOOC学院在Coursera、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等机构支持下,发布了全球首份针对中文用户的慕课调查。结果显示,75%的中国用户上“慕课”是为了“更新知识”,但实际上课程完成度并不高,能把所选课程全部完成的人数只占了6%[4]。

通过慕课平台学习的学 习者多是 因为学习 需要或个人兴趣 而选择慕 课学习 ,在没有教 师看管、学 校约束、学分要求的情况下 ,学生很容 易在学习 过程中由 于兴趣消失等原因中 途放弃 ,导致注册 课程学习 的人数剧增,但真正完成课程学习的 人只是少 数意志坚 强、自制力强的人。

2问题解决策略

2.1引进国外优质课程

在国外课程遍布全球,同时也备受欢迎的情况下,高校学者可以尝试将国外授课课程翻译成汉语,或者添加汉语字幕,以帮助学习者学习。同时,教师或学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开发出更多属于中国的优质课程,使我国可以从这场世界范围的教育革新的参与者转变为领头人[5]。

2.2视频移动化

慕课平台也应提供下载功能,同时课程视频也应支持多种播放器播放(包括手机 客户端),视频格式 可以采用MP4、Rmvb等所占内存较小且清晰度较高的格式。

随着慕课平台的不断发展,课程视频的优质性应予以保证。国家机构或者知名大学应建立并逐渐完善视频考核体系,不仅包括课程质量考核,也包括视频质量考核,统一考核标准,以确保课程的高质量。

2.3政府统筹规划,平台不断改进

要促使慕课更好更稳地发展,不仅仅需要对慕课平台的成分进行修正完善,更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对一些较为重要的课程设置“掌握”、“熟悉”等学习目标,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给予一定学分奖励,对完成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学习者,其学分也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同时,可以统一考查学习者的完成效果,由设置课程的大学颁发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以激励、促进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

同时,慕课平台的学习环境设置、课程系统结构设计、教学设计等应不仅仅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也不仅仅是要求其具备优质性、学习性等特征,同时要有娱乐性的特点,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课程开设过程中要给予学习者 明确的学 习目标,为学习者 提供师生、生生交互的平台,这些都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

2.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是促进发展最好的手段,每一个慕课平台都应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形式可以是学习者留言或者填写调查问卷等。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对网站的评价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学习者对网站的评价应该大致包括对网站学习环境的评价、网站学习资源的评价以及网站学习过程的辅助性评价;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应该包括学习者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视频的评价、对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评价等方面。可以将学习者评价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部分,以促进教师开发高质量课程。

3结语

慕课的到来无疑掀起了教育变革的新浪潮,它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对世界教 育的改革 产生了巨 大的推动力,唤起了人们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它也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理性对待并加以改正,才能促进慕课更好地发展,让教育改革进程稳步推进。

摘要:近年来,一场来自国外的“慕课”席卷全球,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然而,在慕课平台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对慕课使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就现有慕课中存在的语言不通、视频下载和存储受制约以及完成率低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慕课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5

小组成员:马龙(组长)马乐乐章静波方书皓王振华

一、案例简介

全球销售终端的巨头——沃尔玛,依靠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全球27个国家开设了超过10,000家商场,下设69个品牌,全球员工总数22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

沃尔玛能够风行世界,其首推无疑是“天天平价”的承诺,这承诺决非一句口号,而是通过低进价、低成本、低加价的“三低”经营方式,硬是始终如一地做到了。首先,沃尔玛采购上不搞回扣,不需要供应商提供广告服务,也不需要送货,但必须得到进货最低价。其次,沃尔玛严守办公费用只占营业额2%的低成本运行规范,“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从而“比竞争对手更节约开支”。最不同凡响的是沃尔玛“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低价经营观念,它使众多的平民消费者以对价格的极度敏感而忠诚于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天天平价也成了其成功之道。

沃尔玛公司在中国上海经营的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已经刷新了沃尔玛中国地区单日销售额的最高纪录。但随后,沃尔玛购物广场出现了严重的缺货现象,沃尔玛现有的采购配送模式不能保证上海购物广场的准时补货,在中国市场上,沃尔玛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受到很大制约。

上海零售商也无意于进入沃尔玛,因为沃尔玛在上海仅有一家购物广场,规模优势并不明显,加上沃尔玛一贯苛刻的配送要求,上海本地供应商在沃尔玛的地头赚不了太多,一些上海本地供应商干脆选择退出沃尔玛购物广场。

为了解决缺货问题,上海沃尔玛对一些缺货商品进行本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无法由采购中心负责,商品质量也无法进行严格检验,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超市,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发生采购假光明牛奶的事件,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地采购的供应商物流效率低下,本地采购问题重重。

二、案例的采购的具体问题分析

1.集中采购,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美国,沃尔玛通常设立一个区域性的配送中心,然后在其周围密集建店。利用统一采购和配送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不过在中国,由于政策的原因,在某一区域密集建店的情形还很难成为现实。由于沃尔玛的统一采购配送模式的局限性,导致超市出现严重的缺货现象。

同时,相对欧美消费者带有很强目标性的购物方式,中国消费者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中国各地消费者的喜好有很大差异性,这也为沃尔玛全国统一采购配送增添了难度,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沃尔玛的统一采购配送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2.配送中心辐射范围

沃尔玛在中国只有深圳和天津两个配送中心,这两个配送中心承担了为全国48个店面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的任务,而上海的购物广场统一由深圳配送中心进行采购和配送。配送中心有一个服务的辐射范围,案例中,深圳到上海的距离已经超过了配送中心能够辐射的合理距离,这样不仅配送成本上升,补货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3.缺乏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

沃尔玛在上海仅有一家购物广场,规模优势并不明显。加上沃尔玛配送要求十分苛刻,规定时间送到的货物超过一分钟都拒不收货,对于本地采购的商品,都要求供应商直接配货至门店,一些上海本地供应商干脆选择退出沃尔玛购物广场。

由于供应商战略合作的缺乏,导致沃尔玛的本地采购出现质量问题,对沃尔玛的形象与信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沃尔玛的分散采购面临重重困难。

4.物流系统与信息系统优势无法施展

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沃尔玛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由于在中国的一些特色与不同,如中国运输行业各种的收费,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等等,使得在美国运行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中国本土的优势难以实现,导致了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出现缺货、供应商退出等问题。

三、原理分析

案例中,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所面临的就是在采购模式上选择的,沃尔玛在中国的一贯选择是集中采购,这也是它实现“天天低价”的手段之一。

1.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是将有限的、分散的采购人力、采购资源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充分利用“大市场”资源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所采购物资的竞价通过询价、比价、谈判发现价格,取得优惠的待遇,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获得一批宝贵的供应商资源。沃尔玛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和专职的采购人员,统一负责沃尔玛的商品采购工作。沃尔玛所属的各门店只负责商品的销售和内部仓库的管理工作,于商品采购,各门店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只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公司总部提出采购建议。

(1)集中采购优势

由于沃尔玛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大批量进货,所以在采购中具有很强的压价能力,能充分享受商品的数量折扣优惠。例如对可口可乐、柯达胶卷,沃尔玛把一年销售的商品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由于采购量非凡大,所以能获得异乎平常的超低价。沃尔玛还曾一次采购海尔冰箱万台,用集装箱运送到世界各国几千个沃尔玛门店去销售。由于沃尔玛商品进价低,所以它的零售价往往相当于周边商店的进货价,使得竞争对手无法跟进其价格。

集中采购有利于规范沃尔玛的采购行为。在分散采购制度中,由于商品采购的决定权下放到各门店,对各门店采购员一一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很难实施有效的约束,采购人员以权谋私屡禁不止。而集中采购有利于规范沃尔玛的采购行为,使供给商感到只有产品好、价格低才能拿到订单,暗箱操作没有市场,从而心甘情愿。同时,大批量进货使多次采购变成一次采购,大大减少物流配送的次数,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沃尔玛的采购总成本。

(2)集中采购的缺点

沃尔玛在欧美市场上的统一采购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可在上海市场上却带来许多问题,这是因为统一采购是存在缺陷的,集中采购相对于分散采购又具有量大、过程长、手续多、容易造成库存成本增加、占用资金、采购与需要脱节、保管损失增加、保管水准要求增高的弊端,且容易挫伤基层的积极性、使命感和创新精神。这些采购缺陷都是造成上海沃尔玛出现问题的原因。

2.分散采购

集中采购需要有合适的环境才能实施,才能收到效益。案例表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给统一采购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的情况下,沃尔玛也开始了考虑分散采购,即在上海实施本地采购,不再由设立的配送中心统一送货。

分散采购优点在与便于满足内部顾客的要求。被授权的各采购单位对其所属的分支机构直接负责,有利于提升采购绩效,也更能体现企业对内部用户的顾客需求导向。分散采购还便与采购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避免差错的出现。同时,也便于与供应商的沟通。较少的采购环节使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部门有机会紧跟市场变化,也可以直接地与供应商沟通,便与供应商更好地理解采购需求。

其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1、成本较高。同类物品采购数量分散,不利于获得数量上的折扣,也不利于企业获得较好的售后服务。

2、内部协调难度大。拥有采购权利的各部门之间可能缺乏协调,无法统一对待供应商的态度,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好的社会形象。有采购需求的不同部门需要分别做市场调查,而取得的数据又肯能具备一致性,浪费采购成本。此外,各下属机构可能存在不同的商业采购条件,分散采购不利于取厂补短。

四、针对沃尔玛采购问题的建议

1.集中采购与部分分散采购相结合从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来看,集中采购与部分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集中采购前提下的部分分散采购(即统一的采购机构下设总部和分区)是连锁超市采购的发展趋势。采取这种采购模式,即能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经济效应,也能充分发挥地方各店的资源优势,使连锁超市的商品结构更加符合目标顾客群的购买需求。集中统一的商品采购是连锁零售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实行统一采购,才能真正做到统一陈列、统一配送、统一促销策划、统一核算,才能真正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部分分散采购则能更好的满足目标顾客群的需求,更好地为目标顾客服务。

沃尔玛公司在上海的门店,由于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无法到达,想要顺利经营下去,必须与本地供应商合作,采取集中采购与部分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呀做的是对产品进行分类。大宗或大批量物品,规模经济性大的,价值高或总价多物品还有可以定时采购的物品,其次是小批量、单件、价值低、总支出在产品经营费用中所占比重小的流通较快的物品,则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进行分散采购,这也是由于本地消费者的消费比较随意不好预测所决定的的,采取定期的统一采购有较大的风险,所以有本地分散采购是比较好的,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情况对物品进行采购。

2.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案例中,沃尔玛在中国只有深圳和天津两个配送中心,这两个配送中心承担了为全国48个店面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的任务,而上海的购物广场统一由深圳配送中心进行采购和配送。深圳到上海的距离已经超过了配送中心能够辐射的合理距离,这样不仅配送成本上升,补货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沃尔玛可以选择在深圳和上海间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让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的产品配送完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不仅可以节省由企业配送的成本,也可以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

3.增设门店,成立新的配送中心,形成规模连锁

正如案例中一些退出沃尔玛的供应商反映的那样,沃尔玛在上海仅有一家购物广场,规模优势并不明显。沃尔玛在中国很受欢迎,其在中国再开设门店是必然的,在上海寻找新的地址增设新店也是必然的。根据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规划,选择合理的地址成立配送中心,不仅可以解决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的问题,还可以为沃尔玛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4.加大分散采购产品质量控制,政府参与质量监督

坚持保证产品质量,是沃尔玛采购的一贯标准。针对不得不进行分散采购的产品,成立相应的质检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但有利于沃尔玛的信誉建设和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企业的采购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分散采购的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5.实行供应商群管理

在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方面,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厂商,沃尔玛挑选供应商的标准都是一样的。第一个标准是物美价廉,产品价格要有竞争力,质量要好,要能够准时交货。沃尔玛在选择供应商时,并不仅仅看重低价,它对供应商的要求是相当苛刻。沃尔玛的供应商必须在信誉、质量、价格等方面都达到要求。第二是要求是所有的供应商均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遵纪守法、信守企业道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形象阳光正面的供应商才是沃尔玛的长期合作伙伴。

沃尔玛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此制定自己的“原则”:比如,一贯坚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以公平透明的合作来共同降低商品的成本;沃尔玛国际采购公司实行的是“透明报价,以量制价”的价格策略,即要求供应商报价时,报出产品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美国沃尔玛自身的成本和利润也几乎是公开的,供应链上的交易是阳光下的交易,不会让某家供应商成为某种商品的独家提供者,拒绝供应商以任何形式向沃尔玛方面的人员提供礼品或其他馈赠以谋求生意上的往来。

沃尔玛在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后,对供应商实行集群化的集中管理,对供应商形成一套标准的考核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剔除。

五、连锁零售业采购四原则

沃尔玛在采购时候,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采购经验,日本公司在采购时就严格坚持以下原则:

原则之一:将不同种类的供应商群体进行有效组合。连锁商店在商品采购过程中,不能凡是A品种,就全部从X公司中采购,见到B品种,就全部从Y公司中采购。这种简单方法是有很多弊端的,应尽快摒弃。无论何种品种,也无论属于哪个商品系列,都有必要将其中有关的各个品种的供应商进行相应的组合。原则之二:根据品种,将主力商品的选择范围锁定在两三家公司。按着商品结构曲线,选取ABC分析中A部门里强大的两三家公司来保证货源。采购量基本控制在占对方全部交易量的10%左右。充其量,最多占30%。这一点,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定来执行,也是采购中一个重要的绝对性原则。

原则之三:必须根据价格区域的不同,选择不同交易商。这对公司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凭借品种、规模决定供应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也将不复存在。从以往经营经验看,每个公司的主力商品价格区域都不尽相同。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6

一、做好大学篮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篮球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这项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不需要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高校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密切联系,是贯彻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途径。做好大学体育的篮球教学,可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途径。篮球运动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集体合作沟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等,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篮球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其心理品

质,特别是老师的鼓励,游戏带给他们的兴趣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把篮球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内容。

二、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体现健康教育观念

高校的篮球教学,其内容、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滞后的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健康教育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篮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该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篮球运动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篮球运动

习惯。但是实践中,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

(二)教学模式与内容老化

作为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篮球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

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没有在全民中普及开来和我国的体制有关系,篮球重视技术传授,忽视学生中的运动普及;教学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重视比赛,忽视了篮球运动带给人的乐趣和享受。教学模式程序化,呈现出落后的态势。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技术传授保留在基本姿势、控球、运球、传球、投篮的动作分解及综合上。所以缺乏新意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技术和能力的齐头并进,不能向某一方面倾斜。在教学中,要树立新观念,以健康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主,使篮球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广泛吸引

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意志品格、综合体育能力提高的教学理念。力争把这些内容全部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技术和技能的教学,与学生的健康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享受乐趣,从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锻炼意志,强健筋骨。

例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可采用“一分钟跳投”等游戏让学生体会投篮的节奏感,提高投篮命中率。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且做示范,在游戏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投篮

的基本动作,在游戏结束后应当对学生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那些技术不好的学生继续努力。

(二)利用游戏进行篮球教学

游戏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篮球运动,更适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1.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设计形式

对于技术标准、活动量等,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游戏要适合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体侧、头上、胯下传球的接力游戏,对于女同学可以采用力量、耐力、竞争能力的培养。比如,投篮的训练,分组进行竞赛,固定距离和固定方式进行投篮竞赛,投中多者为胜。

2.根据篮球课的结构形式安排游戏

一堂体育课,通常都有预备开始、基本动作学习、结束等三步骤。篮球的教学也要和这个步骤吻合。所以,篮球的游戏设置,要结合课堂教学的步骤和环节进行。安排的目的是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巧。游戏的设置可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开始阶段的游戏要注意提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中间部分的游戏设置要注意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结尾的游戏设置要注意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例如,运动的游戏设计:首先设计一人运两球的游戏,看谁能在双手拍球前进中走得更远。这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兴趣,竞争力的存在,延长了学生学习篮球运动中的有意注意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3.篮球课堂开展针对性对抗游戏

体育游戏的功能特征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特殊地位。篮球本身就是对抗性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因此,根据篮球课的特点设定对抗性篮球体育游戏不但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篮球的主动性,促进其篮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笔者用“两传一抢”游戏来进行篮球传接球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传球速度,让他们掌握隐蔽传球技术。笔者一般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其中两人面对面相距三四米站立,第三个人在中间准备抢球。游戏一开始,两边的传球者用各种方式互相传球,努力不能让抢球者得逞,而站在中间的抢球者则想尽办法迅速做出反应来抢球,当某一传球方传的球被抢球者抢获,则互相置换游戏角色继续进行。如此设计,将篮球战术融于游戏,避免了单一练习的枯燥性,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训练,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高校的体育教学,特别是篮球教学,一定要把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衡量和评价一节体育课优劣的标准。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深化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技巧,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7

一、教材内容问题分析

1.大部分歌曲缺乏时代感

虽然新教材更换了很多歌曲, 但大多数歌曲仍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同。低年级教材的选曲还好, 有很多孩子们喜爱的动画歌曲等, 但是越到高年段所选的歌曲就越陈旧, 大部分是20世纪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 有的甚至更老。选用一些新歌, 有的却很难听, 连我们老师都不爱教, 学生就更不爱学了。一些比较现代一点的优秀儿童歌曲几乎都没有入选现在的教材。一方面是大多数词作曲家不屑于儿童歌曲的创作,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无法保证, 造成了我们音乐教学内容的苍白和落后。看了好几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 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歌曲, 可是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弄到有关曲谱的资料, 更不知何时才能编到我们教材里来。

2.教学内容过多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每册都按单元主题来分, 每单元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三大块。一册教材共有九、十个单元, 一个单元主题中聆听歌曲要安排二首以上, 表演歌曲二至三首, 平均每册学唱十八首歌曲, 聆听十九首乐曲, 一学期学唱、聆听歌曲近四十首, 还有创编活动等。而音乐课每周只有二课时, 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鉴赏、表现、创造, 要让学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显然成了一句空话。但是, 假如不把教材系统学习, 其知识又有很强的连续性, 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导致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浮躁而混乱的局面。

3.知识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

如果说新版音乐教材体系就是一条线, 那么单元主题就如是一颗颗珠子, 一味按单元主题来组织实施教学, 就会致使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 使前一单元学的知识很难为后一单元服务。而过于突出单元主题也使教材难易程度的把握不能遵循由易到难的教育原则, 使歌曲的选择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例如教材在聆听、表现歌曲的选曲上由于偏重于主题、曲名的合适, 而不顾及乐曲的实际和学生接受程度, 比如第八册第四单元《水上的歌》一课, 教材安排了聆听 (德) 亨德尔曲《水上音乐》和奥劳巴赫管弦曲《船歌》无非是想做到“水—船”的主题相连。说心里话, 此曲连老师听后也很难理解, 更不要说学生了。

纵观教材歌曲的选择搭配和安排, 有些歌曲难度较大, 有些歌曲可听, 可唱性不强。同时, 教材在体验不同情绪的歌曲选择上也有不妥。如3/4拍曲子在一、二册教材中分别选取了5首, 三册教材为2首, 五册为6首, 六册仅为1首而四册一首也没有。如果说在教材编排上正如有的专家说的偏向于我国儿童3/4拍韵律差、有意强化目的的话, 我想四、六册选取3/4拍歌曲的数量也过少。

在教材运用时令我困惑的是, 小学识谱学习的过渡究竟如何进行, 是否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材中, 一、二年级出现的是以字母谱为主、五线谱初识的识谱学习, 而到了三年级几乎是以五线谱为主了, 开始摒弃字母谱。同时, 简谱又突然出现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高年级的很多学生已经对字母谱有了很重的依赖, 五线谱已经对他们来说蛮头疼, 现在又来个简谱心里就有了一定的排斥。毕竟学生们长大后, 五线谱和简谱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我们希望教材编写能考虑到这些实际的情况, 使教材内容更合理有效。

4.音响教材有待提高

音乐是音响艺术, 需要有绝对好的音响效果, 教材配备了配套的音像教材、图像教材和教师用书, 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但音响、图像教材在制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词谱的字偏小, 学生很难视唱, 部分教材编写与磁带光盘不配套。例如:第八册第七单元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书上所写的表现形式是无伴奏合唱, 但配套使用磁带却是管弦乐。有的歌曲音响曲调与歌曲的原调不是同一个调, 这样对建立学生调性和音高的概念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第八册《种太阳》一歌书上标的是A调而在音响教材中出现的确是降B调。另外教材的CD光盘不能下载、复制, 这样在教材资源利用上显得十分被动, 制约了音响教材的利用率。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心理学研究证明, 只有喜欢的才会被接受, 才会被热爱。既然我们现今的教育讲究的是办学生喜爱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那我们的音乐教育也必然要符合学生的口味, 尊重学生的喜好并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从学生学习的适切度和教材难易度进行增减, 也可按教材内容难易度跨单元、跨册进行重新调整组合, 降低难度, 提高适切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在中小学音乐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 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 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 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 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 以机械记忆为主, 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 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围绕着学生的兴趣, 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 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 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 教师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 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 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 (如律动、游戏等) 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 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增强时尚感

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的流行音乐,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喜好, 不要小看小学生, 他们绝对有自己的音乐喜好和见解,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 他们往往更热衷于流行音乐, 他们热爱快节奏、重节奏、歌词通俗, 易于模仿的流行音乐, 这与他们的发育成长、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生理是分不开的, 他们希望有新鲜的、不断变化的音乐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我们的编者是不是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一种市场经济的理念, 来满足一下孩子们的这些很好的需求呢?

近年来在音乐课上, 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课堂已是大家公认的了, 本人也认为, 好的流行歌曲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甚至能起到更好的音乐教育效果。比如SHE组合的《不想长大》, 部分旋律其实是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演变, SHE的《Remenber》主旋律是《天鹅湖序曲》主题音乐, 而孩子们最崇拜的周杰伦, 他的作品如《青花瓷》《东风破》《菊花台》等不但曲美词雅, 还运用了许多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营造出流行音乐的中国风特色。通过流行音乐的渗透, 说不定孩子们会更愿意去亲近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希望一些好的歌曲能早日出现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

3.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 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 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 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 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如教材中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 然而,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优秀的音乐作品, 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 从审美规律来看, 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往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我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就是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不仅要教好民族歌曲、儿童歌曲, 还要让学生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 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我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 采取了这样的导入尝试方法:首先创设生日情景, 描述生日宴会的情境, 然后手持贺卡, 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我唱起来, 我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 我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 不少学生感到意外, 我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 飞过万水千山, 飞遍世界呢?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 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呢?学生回答:“它有意义”, “它有感情”, “它好听”。我总结道:“对, 同学们说得很好, 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 它永远不会衰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 可以传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个导入设计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得了美感, 情感想象获得了审美喜悦, 最终懂得音乐无国界的道理, 这个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4.增减、开发教材

如把《种太阳》《小螺号》等有难度的歌曲可调整到高年段进行教学;把一些拗口旋律上不是很优美的歌曲可以删去;选取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动画主题歌如《猴歌》等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

增加器乐练习量。针对现行教材器乐教学内容薄弱的情况, 我们可根据口风琴学习规律, 增加系统的学习内容。把歌曲中的一个乐句或一首适合弹奏的歌曲作为练习曲, 如把一、二年级学的歌曲《小燕子》《小象》《两只老虎》《小白菜》《柳树姑娘》《牧羊女》《我和提琴》等学过的并较容易的歌曲当做练习曲, 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电厂汽机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篇8

关键词:电厂汽机,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近年来,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使用成为发电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的汽轮机处于连接锅炉和发电机的枢纽位置, 其作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汽轮机运行的好坏对于能否保证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整套机组顺利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设计和安装等制造过程中还是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调试、维护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汽轮机效率偏低、热耗偏高、影响经济运行。因此, 我们必须对发电厂汽轮机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 这对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及维护电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电厂汽机的常见问题

1.1 汽轮机组系统问题

汽轮机的叶片由静叶片和动叶片组成, 经常发生叶片损坏的是动叶片。由于汽轮切飞的转速高达3000r/min, 在此高速条件下, 动叶片承受巨大的离心力;与此同时, 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温度较高, 如超临界机组的蒸汽温度可达到6000℃以上, 流速也较快, 而且蒸汽在汽轮机内的分布也不均匀, 因此, 汽轮机的动叶片在汽轮机内也受到了较大的蒸汽冲击力和往复振动力, 因而汽轮机内部的动叶片在运行中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损坏, 而这也是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此外, 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网的负荷变化较大或主蒸汽参数不满足设计要求而使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参数变化较大, 这会使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变化较大, 会大大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汽轮机叶片发生损坏, 会使汽轮机的运行状态发生很大的改变, 导致汽轮机的振动加剧, 使蒸汽的流通面积及进汽门开度等发生变化, 如果断裂的叶片落入凝汽器时还会将凝汽器的管束打坏, 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滤油机的安装问题

滤油机的安装问题[2]出现在过滤这道程序上。如果在过滤过程中不能有效过滤掉油的杂质, 则很有可能影响油箱的运行。而过滤这个程序主要是通过滤油机中的脱水回路来完成工作的。这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是对油质的测量, 即在机组的冷油器出口位置进行油样的摘取工作, 并对摘取的样本进行化验;二是改变滤油机的运行方式, 如果被化验的油质中没发现水分, 但却出现较多的颗粒物质, 这时就应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式, 假如其颗粒物质含量达标, 但出现较多水分, 则还是按照原有的运行方式进行工作。三是合理规划启动时间, 而要合理规划整个机组的启动时间还有赖于对滤油机运行方式改变。

1.3 汽轮机组运行的问题

汽轮机组运行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运行效率过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汽轮机内部零件遭受损害而造成的。如低压隔离板阻气片出现的冲蚀和脱落、同流部分径向间隙超过了设计值造成的漏气损失、高压缸或者低压缸的结合面出现的变形泄露、汽轮机喷嘴的变形或者断裂等。这些都是造成汽轮机组运行效率过低的重要原因。但这些损害的问题至今仍围绕在汽轮机组运行的过程中, 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 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对叶片金属状态的检查

对叶片金属状态的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汽轮机进行检修时应加强对汽轮机叶片、叶根及围带等部位的检查时, 重点检查叶根及围带周围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如果存在围带松动的现象, 可以对围带进行铆钉加固或在围带的低温区进行施焊, 以紧固围带。 (2) 加强对管道和阀门的检查。对汽轮机进行检修时应对管道、蒸汽室、主汽门、调节汽门等进行认真吹扫, 清除杂物, 相应的零部件要进行紧固, 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运行过程中的零部件松脱进入汽缸内而打坏叶片。 (3) 多加强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安装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安装工艺和加强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有效地防止正常运行时叶片落入共振区, 这样可大大降低叶片由于共振而发生断裂的概率。 (4) 重视对叶片裂纹焊接过程的控制。当动静叶片由于受力不均而产生裂纹时, 应对叶片进行焊接, 焊接时应选择合适的焊材和水平较高的焊工, 这样可以大幅度延长叶片的使用寿命, 也有利于保障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2.2 汽机辅机的优化运行

汽轮机组的设计与投入使用能够有效推动电厂汽机的优化运行, 还能提高电厂汽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在汽轮机组的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如果汽轮机组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则汽轮机组的各项数据指标都应在额定范围之内, 此时汽轮机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但是如果汽轮机组的运行指标出现变化, 例如超过了额定参数或者处于动荡运行状态, 这将对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 在汽轮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发动机的观察与监督, 以减少故障可能性,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终避免出现重大的事故。

2.3 强化输油管道的清洁

在汽轮发动机运行过程中, 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担负着轴承润滑和系统调速的任务。因此, 要确保储油系统的清洁同时强化输油管道的清洁。提高输油管道清洁度后, 能够确保发动机的阀体和轴承中不会渗入杂质。检修完汽轮机后, 可采取油循环的方法, 来清洁机组油系统, 并且能够实现两台油泵的并行循环。在安装滤网的时候, 应确保储油系统和输油系统的清洁度。因此要每天清洁或者更换滤网, 以确保滤网上没有任何杂质或者垃圾, 以达到保障机组正常运行的目的。

2.4 优化调节电动给水泵

根据不同的给水方式, 可将汽轮发动机的电动给水泵分为定速给水泵和变速给水泵。当发动机的定速泵运行候, 可通过调节锅炉给水门的开度改变管路的阻力, 达到水速变化的目的。当发动机的变速泵运行的时候, 可通过变动转速改变平移泵扬程, 达到汽机给水泵稳定运行的目的。变速泵不会对汽车的管道阻力造成影响, 也不会影响发动机给水调节阀的使用, 同时还能实现节能的目标, 特别是在发动机处于低负荷运行的状态下, 变速泵的使用效果更佳。

2.5 保障汽轮机的经济性

电厂汽机各部分的维护需要一定的支出。为了节省费用, 并提高汽轮机各方面的使用效率, 降低汽轮机部件的维修费用, 保障汽轮机的经济性。首先是对汽轮机参数进行优化。在电厂汽机的运行过程中, 在汽轮机零件等强度条件允许下, 可对汽轮机的运行压力和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其次, 优化调整中间的轴向间隙。此外, 在已运行的汽轮机组中, 应适当调整喷嘴和叶片两者之间的轴向间隙, 同时还要加入若干气封片, 以此提高运行效率;再次, 还要对汽轮机的构造和运行方式进行调节, 对现有运行状况进行优化, 从而实现节能、高效运行的目的;最后是要减低汽机的背压, 合理地对真空程度进行选择以及对热力循环的改善等。

3 结束语

科技经历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而电厂汽机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们应善于利用科技的发展, 并积极把它引入电厂汽机的改善中, 对其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此外, 在整个汽轮机组的运行过程中, 应提高警惕, 加强预防工作, 尽量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尽快处理好出现的紧急状况, 从而不断减少设备的损害程度, 并实现汽轮机组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健平.电厂汽机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2 (6) .

论微电影广告发展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9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发展策略分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2010年, 由凯迪拉克赞助拍摄的《一触即发》标志着中国微电影的诞生, 而它也被称作我国首部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的成功让广告商们看到了这种新兴广告传播形式的巨大潜力及其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自此, 微电影广告日益成为广告界新宠, 并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 关于微电影广告的概念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一般认为, 微电影广告是时长一般在30分钟内, 具有较完整故事情节, 为了推销某个特定产品、品牌或服务, 采用类似电影的拍摄技巧, 独立定制拍摄而成的广告。它投放于多种视频播放媒体之上, 广泛流于网络。

二、微电影广告当前发展问题

(1) 传播载体协同度低, 规模效益差。不同于传统广告或网络广告, 微电影广告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它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播放广告或其精彩片段, 还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然而, 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播放平台仍然还是新媒体。且在新媒体中还存在着形式重于内容的过度营销, 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不够完善。同时, 在媒体融合和受众分众化的大背景下, 传统广告单一的, 自上而下、灌输式的线性传播已不合时宜。

(2) 传播内容创意缺失, 具有广告发展悖论的硬伤。第一, 传播内容缺乏创意。微电影广告以“微”见长, 需要在几分钟或几十秒内将蕴含品牌理念的故事情节呈现在受众面前, 以达到广告营销的目的。毫无疑问, 内容成为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根本。然而目前的市场状态是, 微电影广告的题材毫无创意, 甚至可以找到标准模板、相同主题和类似故事情节的微电影广告不胜枚举。题材重复, 创意缺失, 数量与质量难以保证。第二, 传播内容与产品信息契合度差。微电影广告迅速走红后, 一些企业不懂得微电影广告特点, 盲目跟风, 牵强植入产品, 缺乏标准, 无法体现广告的真正诉求。再加上微电影广告想要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 使产品信息和品牌价值蕴含在广告中,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身就有难度, 品牌理念与传播内容的契合问题就愈加明显。

(3) 传播监管不足, 市场秩序混乱。尽管微电影广告发展迅猛, 但它在我国仍然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广告形式, 存在的弊端仍很明显。一方面, 微电影广告取材来自大众, 为了寻求关注, 某些微电影制作者通常会刻意选择泛滥和恶俗的剧情和题材, 此类影片的广泛传播使微电影广告市场愈加纷乱嘈杂, 市场秩序更加混乱;另一方面, 自1994年《广告法》这部重点针对传统媒体广告的现行法律颁布后, 并没有完全针对微电影广告出台的法律法规, 微电影广告市场的监管远远不够。此外, 微电影广告市场在投放之前并没有一定的审查程序, 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 这种一时的自由最终会导致市场走向混乱, 从而影响微电影广告的正常发展。

三、微电影广告发展策略

(1) 传播主体多元化,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随着微电影广告产量呈井喷式的增长, 微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商业的逐利性使得广告主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微电影广告这一新兴的广告传播领域,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主体必然不会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行业, 微电影广告传播主体必然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一个微电影广告可能会受到多个赞助商的追捧, 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所以我们可以寻求多方合作, 打造多品牌的符号网络, 实现利益的共享和最大化。

(2) 传播载体立体化, 加强整合营销传播。一部微电影广告并不仅仅是一个广告作品, 更应看作是一种创新的整合营销方案。微电影广告利用电影的形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达到广告效果, 这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行为。整合新旧媒体, 打造传播载体立体化的传播渠道, 对微电影广告实行整合营销传播, 才能更佳地发挥这种新兴广告形式的作用。

(3) 传播内容创新化, 注重品牌效应。第一, 广告界资深人士莫康孙认为, 微电影制作第一要坚持4E原则, 即Engaging、Entertain、Enrich和Enhance, 简单地说, 就是剧情要扣人心弦, 形式要娱乐观众, 能够丰富品牌个性, 最终提升品牌形象。好的微电影作品必然具备题材创新、形式灵活、制作精良, 且与品牌精神有着完美的契合度。第二, 在微电影广告的制作中, 我们要以创意为核心, 注重品牌效应, 以广告深度取胜, 实现广告商业性和电影艺术性的协调, 使它不仅仅是一个广告, 更能成为一个艺术品。微电影广告自出现伊始便具有了广告和电影的双重属性, 即商业性和艺术性。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以创新的视角, 深入思考产品理念与电影主体的契合度, 才能使微电影广告真正的名利双收。

(4) 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由于微电影广告市场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自身理论并未成熟, 而政策法规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 这就给了虚假、恶俗的微电影广告在市场上大肆流通的可乘之机。在这段空白的法律监管期间,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更加积极结合市场现状, 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尽快建立起一个严格的审查制度, 对微电影广告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另一方面, 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 行业自律也很重要。微电影广告制作方应着重注意本身剧情和题材的选择, 通过广告内容向社会传递出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引发观众的价值认同和内心共鸣, 给纷乱嘈杂的微电影广告污染局面注入一剂清新剂, 实现品牌传播和社会文化理念传播的共赢。这不仅对品牌内容的塑造有利, 更能够很好地推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盛楠以汽车品牌微电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模式[J].今传媒, 2012 (9) :70.

[2]李会娜.微电影:凯迪拉克的广告新尝试[J].中国广告, 2011 (8) :32.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61-162.

[4]倪宁.广告学教程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97.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阅读能力,应对策略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语文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品德修养、语言素养、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 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障碍, 达到上述阅读教学的目标, 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工作实际, 论述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分析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希望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对文字符号本身及其承载的思想内容, 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总体的感知和领悟。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学生只有多读, 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更好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语言文字, 积累语言材料, 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 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标, 体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深刻含义。因此,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和积累, 增强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他们是双向的、互动的。阅读材料的含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构建起来的, 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学会阅读、自己阅读, 在阅读中得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阅读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应被动消极地等待教师灌输知识, 不是随声附和老师的讲解, 而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要提倡勇于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风气, 使语文阅读课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填压式为主, 教师为教学大纲为中心, 以课文内容为起点, 将自己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 对阅读材料逐句逐段地进行讲解分析, 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 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只是一味地认同、接受教师及其灌输的知识, 不能在仔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无法体味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没有和阅读材料进行直接对话, 缺少自身对思想内容的感知和体验, 丧失了对文学作品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 最终造成文学审美意识的下降和学习方法的僵化, 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宗旨。长此以往, 由于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 学生只能眼观文字, 耳听讲解, 仅凭想象来理解文章内容, 不能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是感兴趣的事, 学生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 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童话的兴趣递减, 逐渐地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类的故事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把握思维的方向和角度, 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 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 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 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 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 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 结合课外活动, 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 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另外, 教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 学生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熟练运用略读和细读的方法。略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并对文章的结构有总体的概念。略读时, 应特别注意文章的起始段、结束段, 文章中每段的首局和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 这些关键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简概括, 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文章大意。细读是在把握文章大意后, 对关键段落进行逐句阅读, 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以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深刻含义。细读时遇到没有学习过的生词, 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推测判断, 对于难以理解的复杂句子, 可以对其进行语法分析, 以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阅读积累词组、素材, 使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立意等写作技巧, 这些积累和技巧都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写作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写作并不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 还要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来总结写作规律, 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使他们对各种文体作品具有鉴赏、评价和创造能力, 并在读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由此可见,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的, 二者都是复杂的思维活动:阅读是分析和理解文字作品, 写作是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表达思想情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后, 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丰收。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要坚持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力求通过这种训练, 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通过阅读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功与喜悦, 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阅读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 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 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蔡成兵.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 , 2008, (12) .

[3]孙亚杰, 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6) .

[4]刘艳玲.研读文本, 提高阅读教学功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冷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4) .

[5]宁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J].基础教育研究, 2008, (11) .

[6]钱威, 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7]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公司僵局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公司僵局;法律;问题;应对策略

公司僵局作为现代化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严重影响了股东权利的实现以及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明确公司僵局法律的相关概念,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救济机制,加强立法建设,从而有效保证股东的权益,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公司僵局概述

公司僵局主要是指由于董事派系或多個股东反对公司经营决策,致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其影响下处于停滞不前的情况,实质是董事或股东间存在利益冲突,彼此之间难以妥协。对于公司僵局而言,其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失常的运行机制。公司一旦出现僵局持续的情况,将会导致执行机制的隔断或决策的断层,影响公司机制的正常稳定运行,降低公司的工作效率。二是持续性与合法性的僵局状态。公司僵局状态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缓和,如果其持续下去将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由于股东和董事之间的利益冲突或敌对状态都属于公司内部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没有产生一定的损害,则具有合法性,法律不能对其加以主动干涉。三是董事或股东间的对抗性。董事或股东之间形成的不同制约力量是导致公司出现僵局状态的根本原因,两者之间的力量相当时,则在公司经营决策方面不会作出让步,从而导致公司的决议缺乏有效性。

二、公司僵局法律问题分析

目前对《公司法》进行修订和完善,虽然能有效弥补相关立法的缺陷,但是公司僵局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首先是公司僵局的本质、内涵和适用性缺乏明确性。《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解散之诉,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僵局问题加以规范,但是无法明确公司僵局的本质与内涵。大部分人认为其只是公司解散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并不能将其与公司解散之诉相提并论。同时《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善后事宜、配套措施、诉讼程序和被告主体,影响了《公司法》的适用性,需要利用司法或立法解释对其进行完善。其次是单一化的救济途径。由于公司僵局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司法强制解散制度难以有效解决该状态,如果判决公司解散,将会大大降低公司的资产价格,无法反映出其存续经营时期的价值,严重损害股东的利益。同时在利用司法强制解散制度时,往往会导致公司的消亡,该制度的过分使用不仅会影响股东的利益,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救济渠道加以拓宽。

三、解决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1.明确公司僵局的司法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公司的正常运行需要以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为依据来完成制约与分工机制。但是如果该机制处于失效状态,则需要利用外部的有效调节机制,对公司运行系统加以重启,保证公司内部的稳定运作,而外部调节机制主要分为司法介入方式和行政介入方式。一般在行政调节的过程中,不会对公司利益主体义务和权利的协调进行过多涉及,这就需要利用司法诉讼来解决公司僵局情况,因此在司法上法官需要接受此类案件的裁决或受理。同时在公司僵局中介入司法时,需要对其合理限度加以重视,保证审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利用中立的裁判展现出这类诉讼对公司事务产生的具体影响。

2.完善公司僵局救济制度

在对公司僵局救济制度加以完善时,一方面应事先加以防范。部分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导致公司长期处于僵局状态,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运行,而将解决公司僵局的方案事先纳入在公司章程中,能够有效缓和公司的僵局情形。这样不需对司法介入程序加以启动,有效节省社会资源和成本,保证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的正常运行。其次应强化司法介入。如果没有做好事先防范工作,可采用司法介入的方式,将前置程序设为强制调解,这样法院在对公司僵局的纠纷案件进行受理后,可强制调解股东或董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则进行下一程序的受理。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在实际调解过程中,应以依法与合意原则为基础,保证调解工作的效率。此外,如果难以达到强制调解的目标,可让当事人对强制公司分立或强制股权设置的方法加以选择,法官对其进行合理审查与裁判,从而降低股东的损失,保证公司的续存经营价值,有效缓和公司僵局的状态。

3.积极引进先进的诉讼程序

对于普通的诉讼程序而言,应在司法救济之诉中对公司和争议股东的诉讼地位加以明确。由于公司具有实体的义务和权利,因此需要将公司作为被告,确保公司具有判决效力;而因判决结果对股东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可将股东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当然,如果其他股东提起相关的司法救济之诉,应将其与原提诉讼的股东作为共同原告,并合一确定其义务及其权利,统一决定其败诉或胜诉,从而保证判决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将会更加深入研究公司僵局状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的实践和理论层面。同时在处理公司僵局问题方面,将会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保证处理方式更为合理化和完善化,实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问题及策略分析 篇12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常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副课”, 将信息技术课作为放松、减压的趣味课程, 思想和行为怠慢, 尤其是上机操作课, 课堂秩序更混乱, 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受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 当面对与教室完全不同的机房时, 学生好奇好动, 其生理及心理的特点都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心理上的不重视, 很难使学生有严肃的学习态度, 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 学生将“娱乐情绪”贯彻整个课堂, 上课迟到、早退, 打游戏、看视频、QQ聊天, 躲在显示器后吃零食, 随意更换位置等纪律散漫情况严重。

2.教学环境为学生“犯错”提供温床。

信息技术课时少,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 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松懈状态, 潜意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不重视和不遵守, 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机房这特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犯错”提供温床, 机房是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场所, 它与教室是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学生面对显示器的遮挡及网络的诱惑, 与在教室中学习心理上相比, 思想松懈, 完全放松, 精神处于激活、放松状态, 表现活跃, 不由自主地讲话、喧哗、摆弄设备[2]。

3.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不科学。

传统课堂管理教师往往采用管、卡、压的方式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但是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课堂管理的要求。近年来, 虽然信息技术教师多为正规科班出身, 专业素质大大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任课教师多数较年轻, 没有班级管理经验, 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存在不足。信息技术课时较少, 师生之间的接触与了解较少, 教师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 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一纸空谈。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教师人微言轻, 课堂管理办法及奖惩制度不能得到贯彻与落实。过于严厉或过于放松的管理方式都不利于良好课堂纪律的建设。

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转变师生观念,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要管理好课堂, 首先就要转变师生观念, 摒弃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娱乐课的观念, 转变对本学科的态度, 避免思想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的怠慢。逐步使课堂管理步入正轨, 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能为了课堂氛围活跃, 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素质同样也影响着课堂管理, 如果授课水平较低, 乏味无趣,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教师在学生面前无法树立威信, 学生也会“专拣软柿子捏”。教师要转变观念, 认真钻研, 不断充电学习, 拓宽知识面, 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魅力。此外, 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加强自身管理,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明确课堂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信息技术课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 但在课堂管理制度上与常规课应保持一致。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 约束学生行为, 不仅体现信息技术课的特色, 而且对常规课中学生迟到、早退等现象的约束在信息技术课中仍然适用。要使学生明确机房与教室一样, 都是学习的场所, 不是聊天、娱乐的场所, 不是“茶室”也不是“网吧”, 明确机房守则, 明确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后所要承担的责任。要坚持常规课的各项纪律要求, 对于违反纪律的现象一律严肃处理、严惩不贷。要明确本学习期的学习目标及期末成绩评定方法, 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只用制度约束和管理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自动、自发、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3.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要管理好学生, 就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课堂教学要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兴趣、愿望出发, 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 师生间的沟通不多, 而学生认为老师不知道自己的姓名, 反而大胆、放肆起来, 自觉性较差, 如果教师准确叫出每个学生名字, 尤其是课堂上经常捣乱、纪律性较差的学生, 那么课堂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功课掌握较好的特长生, 教师要学会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心腹”, 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 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不留给他们捣乱的时间, 抓住学生的心理, 确保全员参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强化课堂管理效果, 确保全员参与, 就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制定教学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事干, 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探索, 确保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前沿阵地, 课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教学实效性。由于信息技术课与常规课程不同, 其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环境,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肖伟东.浅探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6) .

上一篇:学生注意力涣散研究下一篇: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