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临床效果(精选7篇)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1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 主要表现为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嗳气等上腹不适等症状,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莫沙必利、多潘立酮都是胃肠道动力药物, 均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缓解作用[2,3]。现在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使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在临床症状上表现为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嗳气等上腹不适等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前均出现6个月以上;经过胃镜、B超以及实验室等检查对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肝胆胰、胃新生物等器质性疾病患者进行排除[4]。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和肾病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观察组男6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31.5±3.1) 岁, 平均病程 (32.0±3.5) 个月;对照组男6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31.8±3.3) 岁, 平均病程 (32.2±3.3) 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使用0.3 mg/kg多潘立酮 (生产企业: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06) 进行口服治疗, 3次/d, 共1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 使用0.2 mg/kg莫沙必利 (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7) 进行口服治疗, 3次/d, 共1个月。
1.3 症状与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0~3分, 0分表示没有症状;1分指出现轻度症状;2分指中度症状, 出现自觉症状, 每周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3次以上;3分指重度症状, 对患者的正常功能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 每周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7次以上。判定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积分指数下降了80%以上;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积分指数下降了50%以上;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积分指数下降50%以下。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为87.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观察组出现腹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症状2例, 占2.5%。不需要给予对症处理, 能够自行好转, 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对照组出现头晕、轻微腹痛症状4例, 占5.0%。不需要给予处理, 能够自行缓解, 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 发病率较高, 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 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报道, 通常认为和胃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运动出现障碍、应激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精神等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胃肠运动出现功能障碍, 表现为胃电活动出现异常、胃排空延缓、胃内食物出现分布异常、小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含量出现异常以及十二指肠反流等。多潘立酮能够阻断多巴胺作用, 对于呕吐症状的发生起到了抑制作用, 能够促进上胃肠道蠕动以及张力的恢复, 加速饭后胃排空。莫沙必利作为胃肠促动力药物之一, 是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 能够通过对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的肌间神经丛和神经元5-HT4受体的兴奋作用, 促进释放乙酰胆碱, 增加胃肠道的运动,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症状起到了改善作用, 不会对胃酸分泌产生影响[5]。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嗳气等上腹不适等症状,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使用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多潘立酮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见效快, 疗效较稳定, 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 具有安全、可靠性,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6]。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为87.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出现腹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症状2例, 占2.5%。不需要给予对症处理, 能够自行好转, 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对照组出现头晕、轻微腹痛症状4例, 占5.0%。不需要给予处理, 能够自行缓解, 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了莫沙比利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取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 成为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莫沙比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为87.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比利,多潘立酮
参考文献
[1]仇俊鹏.莫沙比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1) :4359-4360.
[2]张锦春.莫沙比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4) :4-5.
[3]王长虹.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7 (43) :14.
[4]谢为学.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 :131.
[5]彭红琼.自拟方联用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2, 20 (6) :271.
[6]罗蔚.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0 (8) :85-86.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8例, 均经病理学诊断、胃镜检查及临床诊断确诊。患者入院初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部隐痛、烧灼感、嗳气和餐后饱胀等临床症状。排除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穿孔或胃溃疡等慢性胃炎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9例;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 (42.6±3.9) 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 (3.5±1.8) 年。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8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 (43.6±3.7) 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3.3±1.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 饮食宜清淡, 规律饮食, 忌烟酒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对照组单独给予奥美拉唑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086) 治疗, 在空腹状态下口服, 20mg/次, 2次/d, 早晚各1次, 连续用药3周。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03) 治疗, 奥美拉唑用法与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多潘立酮10mg/次, 3次/d, 于饭前30min口服, 连续用药3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症状评分:判定标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且患者经提醒可回忆起症状为1分;有主诉症状, 对日常生活未产生影响为2分;重度且有症状主诉, 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为3分。 (2)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和腹痛症状完全消失, 胃镜检查可见慢性浅表性胃炎逆转, 出血和糜烂等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所好转, 出血和糜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出现口干、恶心和皮疹等轻微症状, 停药后均自愈。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对照组6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3.6%, 观察组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3%。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 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多种, 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细菌、病毒和毒素、刺激性食物、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药物、吸烟及心理因素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3]。由细菌、病毒及毒素等导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发生于急性胃炎之后, 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时会逐渐演变为浅表性胃炎[4]。患者有慢性肾衰竭症状时, 尿素经胃肠道排出增多, 产生的碳酸铵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损伤, 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 甚至导致胃糜烂, 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生。患者使用药物不当如使用皮质激素、保泰松、吲哚美辛以及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时容易导致慢性胃黏膜损伤发生[5]。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 十二指肠液出现反流, 胃酸分泌量增多, 从而破坏胃黏膜, 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生。当患者长期处于忧虑、抑郁和精神紧张状态下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 患者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胃黏膜发生慢性炎性反应, 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上腹痛、嗳气、反复出血等, 根据这些病症可以对患者病症做出初步判断。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有多种, 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的药物、抗生素、制酸剂药物、止痛类药物等。不同的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也有所差别。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嗳气、腹胀和上腹痛等症状, 临床采用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治疗重点[6]。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是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奥美拉唑能够对胃黏膜腹壁细胞产生作用, 具有较强的抑酸能力, 对食物刺激、胆碱、组胺等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量, 避免胃酸过多对患者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7]。奥美拉唑主要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降低氢钾ATP酶的活性, 抑制胃酸。患者服用奥美拉唑后, 药效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 该药物服用后, 主要通过小肠吸收, 药效在体内可持续24h以上[8]。患者用药后能够促使胃黏膜表面的胃酸发生弥散分布, 可有效降低胃黏膜细胞的酸化度。多潘立酮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患者用药后可有效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 增强胃蠕动能力, 加快胃排空。患者服用多潘立酮后, 恶心、上腹部不适、嗳气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 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这主要因为多潘立酮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性更有保障[9]。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得到更显著效果。奥美拉唑可以产生较强的抑酸功能, 阻断胃酸分泌, 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侵害。多潘立酮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消化功能, 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减轻患者痛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 注意调养。首先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减少刺激性食物对胃部的刺激, 饮食上应多摄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 不食用辛辣和油腻食物。另外患者应保持精神和心情的愉悦, 情绪也是导致慢性浅表性因素的重要因素, 患者应放松心情, 避免精神长期高度紧张[10]。另外要避免刺激, 尽量少用对胃刺激强的药物, 抗风湿药和解热消痛药物需慎用。严禁烟酒, 治疗期间饮酒、吸烟会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 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仅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 停药后症状均自动消失。表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速, 治疗后不易复发,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春菊.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75-76.
[2]乔春凤.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6) :41-42.
[3]张永喜.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 2013, 10 (9) :26-27.
[4]王有波, 张丹.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7) :110.
[5]李艳荣.用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12) :252-253.
[6]杜建学.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9) :1200-1202.
[7]杨春雷.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19) :209-210.
[8]刘道兴.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16) :65.
[9]逯德平.联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0) :255-256.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3
关键词:多潘立酮,阿米替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出现该病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和治疗。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米替林治疗,旨在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4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2.65~68.35(53.45±2.35)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2.55~67.25(53.25±2.23)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多潘立酮(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阿米替林(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21d,在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与该疾病相关的药物。
1.3观察内容和疗效评定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情况、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并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临床恢复良好;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减轻,临床恢复较好;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患者较治疗前未得到恢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2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25±1.23)d,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为(8.35±2.26)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不属于实质性脏器疾病,同时该病的发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肠胃动力、精神状态等。该病发生后患者的健康状态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生质量产生一定干扰,因此患者在出现该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精神、肠胃动力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
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从治疗结果看出,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25±1.23)d,短于对照组的(8.35±2.26)d(P<0.05)。这说明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因多潘立酮属于一种促进肠胃动力药物,患者使用后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缓解临床症状,但药物单纯使用效果常不甚理想;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药物,使用后可对患者神经末梢摄取肾上腺素等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2种药物联合使用后能够从精神方面和肠胃动力方面对患者同时起到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在王娜等[2]研究中指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远征,王欢,周红宇.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12-116.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4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症状分级,临床疗效
消化系统疾病中,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内科门诊中因消化不良进行就诊的患者约占35%,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居多[1]。FD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的早饱、厌食、恶心、嗳气、上腹饱胀、上腹疼痛等,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临床上对FD疾病的治疗尚未明确统一方案,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方式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9例FD患者,采用奇偶数字法进行分组;观察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21~53岁,平均(34.7±3.6)岁,病程2.0~11.5年,平均(6.3±2.8)年;对照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19~51岁,平均(32.8±3.5)岁,病程1.5~12.0年,平均(6.8±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按照国际诊断标准确诊[2],并存在2~3年如下临床症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厌食、餐后饱胀、胃部灼烧、上腹疼痛、恶心、早饱等;均经胃镜检查加以确诊,且排除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病等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不予纳入。
1.2 方法
药物选用阿斯利康制药生产的奥美拉唑,丽珠制药生产的多潘立酮,两种药物均以口服方式服用;对照组:患者于早晚餐前20 min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观察组:奥美拉唑用药等同对照组,此外加用多潘立酮,2次/d,10 mg/次,餐前用药。服药期间均不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同时禁食巧克力、禁饮浓茶、咖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1.3 观察指标
依据文献症状分级标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分级进行评分,共5级(0、Ⅰ、Ⅱ、Ⅲ、Ⅳ级),依次对应0~5分,临床症状表现依次为:无症状、偶发症状但不显著、偶发症状但存在不适感、频发症状且存在不适、频发症状且不适感十分强烈[3];对上腹疼痛、胃部灼烧、嗳气、餐后饱胀等症状依次评分。对比治疗前后评分,若评分下降≥80%,则显效;若评分下降于50%~80%内,则有效;若评分下降<50%,甚至评分增高,则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分级的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腹疼痛、胃部灼烧、嗳气、餐后饱胀4项症状指标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5.56%、79.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24,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服药后,两组均存在轻度腹泻、恶心、头疼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分别有1、2、1例,共4例(8.89%);对照组依次有1、1、1例,共3例(6.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9.26,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并伴有恶心呕吐,经检查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可以诊断为消化不良[4]。引起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有内脏高敏、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紊乱、胃底容受性在进食后发生障碍,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因素可以加重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5]。目前临床上仍未有特效药物治疗FD,需不断加强研究,并于临床实践中获得治疗经验。
现在治疗消化不良常用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易溶于酸性环境中,当奥美拉唑与胃壁细胞质子泵不可逆结合,抑制质子泵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胞壁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质,用药后随胃酸分泌量明显下降,胃内酸性环境得以解决,对胃灼热和疼痛明显缓解,对于十二指肠的治疗效果也很明显[6,7]。奥美拉唑不仅能够改善胃内酸环境,还可以起到食管黏膜保护作用,但是对餐后胀气饱胀感治疗不明显。
多潘立酮是一种外周多巴胺阻滞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食道下部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增强胃及十二指肠蠕动,促进胃内容物排出,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抑制胆汁分泌及反流,而且不影响胃液分泌[8,9]。多潘立酮不会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所以不会造成镇静嗜睡等精神性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分别对两组FD患者进行不同治疗,其结果显示:治疗4疗程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其临床症状分级评分变化,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较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相比,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优化方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吕龙,黄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55-58.
[2]喻秀芳.小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58-59.
[3]Zhao B,Zhao J,Cheng W-F,et al.Efficac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on functional dyspepsi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12-month follow-up[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4,48(3):241-247.
[4]朱敏,袁昌琼,杨慧英,等.小剂量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3):2511-2513.
[5]孟远征,王欢,周红宇,等.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12-114.
[6]Talley N J,LockeⅢG R,Herrick L M,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 Treatment Tria(FDTT):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ntidepressant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evaluating symptoms,psychopath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genetics[J].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2012,33(3):523-533.
[7]张恒斌.复方阿嗪米特与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0-11.
[8]童善胜.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6):262.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8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 男性25例, 女性15例, 年龄在20~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8.9岁, 病程在5个月~6年之间, 平均为2.5年;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在22~7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9.5岁, 病程在4个月~5年之间, 平均为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胃部灼烧感、反酸等; (2) 通过胃镜检查和B超检查、钡餐透视等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消化性溃疡等气质型病变, 并排除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 每日3次, 每次1片10mg, 饭前15~30min口服, 一周为一疗程, 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 在服用多潘立酮的基础上, 饭后15~30min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1粒, 连续服用2周。
1.4 观察项目
(1)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明显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2)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和嗜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两组无显著差异,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 最主要的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部疼痛,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其病因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以及温度环境的变化有关,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3]。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胃部灼烧感、反酸等,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因而必须及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4]。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 其中多潘立酮是主要的促胃动力剂, 它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壁, 从而增加食道的张力, 并防止胃反流, 对抑制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效果;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为通过作用于胃外周的多巴胺受体, 使其发挥对胃功能的促进作用, 因而能够帮助患者的消化[5]。复方消化酶有助于患者事物消化后的胃排空, 减少未消化的食物进入肠道的比例, 复方消化酶的胃溶颗粒主要包括脂肪酶、酒曲酶蛋白和纤维素酶等, 能够加强胃动力, 促进胃部的消化, 而且对驱除肠内的气体也有着显著效果[6]。通过采用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和嗜睡, 而且比较轻微, 均自行缓解。
总之, 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的效果, 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 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两组无显著差异,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玲.复方消化酶治疗不同病因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99.
[2]聂方.多潘立酮加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5) :3054-3055.
[3]李岩, 王学清, 张宁,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11, 25 (7) :428-429.
[4]谢鹏雁, 王化虹, 张忠兵, 等.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25 (4) :446-447.
[5]左国文, 覃红, 农兵,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活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10, 19 (20) :1150-1151.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 年3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52 例患者, 其中男80 例, 女72 例, 年龄23. 3 ~72 岁 ( 42. 6 ± 6. 9) 岁; 病程2. 3 ~ 13. 2 年 ( 6. 2 ± 1. 6) 年。就诊时患者均有明显的咽喉反流疾病症状和电子喉镜下表现。
采用自填Belafsky等[1]制订的反流症状指数 (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 量表进行症状评分, 并参照Belafsky等[2]制定的反流体征评分 ( reflux findingscore, RFS) 量表进行体征评分, RSI > 13 分和RFS > 7分为阳性。
所有患者深咳吐出0. 5 ml咽后部唾液, 收集标本于液氮中, 检测时采用4 ℃下5 000 r·min- 1 ( 离心半径 ×7. 2 cm) 离心15 min, 取上清进行唾液胃蛋白酶检测, 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ROC曲线) , 以ROC曲线>0. 108 1 ng·ml- 1为阳性。
本组所有患者RSI、RFS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均为阳性。
1. 2 咽喉反流疾病程度分型
根据症状、体征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分型方法[4-5]将咽喉反流疾病患者分型, 见表1。本组咽喉反流轻型71 例、中型61 例、重型20 例。
1. 3 病例分组
根据单、双日就诊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检验,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病程、影响程度及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1. 4 治疗方法
1. 4. 1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 早、晚餐前30 min各1 次, 4 周后改为早餐前30 min 1 次口服20 mg, 总疗程16 周; 多潘立酮10 mg, 一日2 ~3 次, 共16 周。
1.4.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正确生活方式。主要措施包括: (1) 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低糖饮食, 尽量避免饮茶及碳酸饮料, 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酸辣食品、柑橘类水果等; (2) 避免进食能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如巧克力、酒精、咖啡等; (3) 三餐定时、定量, 晚餐宜清淡饮食, 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及饮用饮料、咖啡、茶等; (4) 餐后保持直立体位, 避免晚餐后3 h内就寝, 睡觉时床头抬高20 cm; (5) 戒烟。
1. 5 疗效判断标准[5]
显效: 临床症状及咽喉部阳性体征消失, RSI总评分下降> 7 分; 有效: 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减少, 发作时症状减轻, 易控制, 咽喉部阳性体征减轻, RSI总评分下降4 ~6 分; 无效: 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未减少, 程度未减轻, 咽喉部阳性体征无改变或加重, RSI总评分下降≤3 分。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计为总有效率。
通过随访观察, 比较两组治疗8 周、12 周和16 周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
1. 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 ±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8 周时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由表2 可见, 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 34, P < 0. 05) , 但显效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60, P > 0. 05) 。
例
注: 括号内为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2. 2 治疗12 周时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
例
注: 括号内为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由表3 可见,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分别 χ2= 3. 92、4. 95, P <0. 05) 。同时, 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8 周的患者 ( 分别 χ2= 3. 92、4. 14, P < 0. 05) , 而对照组仅总效率高于治疗8 周的患者 ( χ2= 4. 12, P <0. 05) , 显效率与治疗8 周的患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60, P > 0. 05) 。
2. 3 治疗16 周时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4。
由表4 可见, 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3. 96、6. 68, P < 0. 05) , 但与治疗12 周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 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基本持平 ( P >0. 05) 。
例
注: 括号内为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2. 4 治疗8、12 和16 周时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比较
见表5。
例
注: 括号内为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由表5 可见, 各时段实验组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分别 χ2= 5. 34、4. 95、4. 92, 均P <0. 05) 。
3 讨论
3. 1 咽喉反流疾病的原因
咽喉反流疾病的发生可能由于: ( 1) 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及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 对咽喉部黏膜及周围组织造成直接损伤[6]; 胃蛋白酶作为胃液中主要成分之一, 和胃酸一起共同作用引起咽喉气管黏膜损伤, 是咽喉反流性疾病重要致病因素。当一次反流事件发生后, 喉腔可残留胃蛋白酶, 此酶因喉腔的pH为6. 8 而失活; 当再次发生反流事件出现pH降低时, 胃蛋白酶重新被激活, 随着反流次数增加、pH降低、酸暴露时间延长, 胃蛋白酶活性越高, 从而使得喉黏膜损害越来越加重[7]。 ( 2) 由于食管和支气管树均受迷走神经支配, 胃酸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可同时导致支气管收缩, 反复清嗓、咳嗽, 间接导致黏膜损伤; 或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咽喉反流的病理改变[8]。
3. 2 咽喉反流疾病的治疗
咽喉反流疾病通常使用药物治疗, 主要是抑酸治疗。由于引起咽喉反流的胃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9], 所以抑制酸的产生和反流十分重要。质子泵抑制剂 ( PPI) 抑酸作用明显, 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故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咽喉反流疾病的一线选择药物。但由于咽喉反流疾病患者均存在胃动力不足, 故仅予抑酸是不够的, 因此临床上多加用胃动力药物治疗。多潘立酮能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 促进胃排空; 能明显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的蠕动, 防止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降低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而发生酸反流。在咽喉反流疾病的治疗中, PPI与多潘立酮合用, 这样既增强了控制胃酸的作用, 又能加强防止反流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流发生, 减轻胃酸对咽喉黏膜的损伤, 从而促进咽喉黏膜尽快修复。冉向群等[5]的研究也发现, 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咽喉反流疾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用二者之一。
3. 3 正确生活方式在咽喉反流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治疗8 周起疗效就明显好于对照组, 说明药物不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咽喉反流症状, 而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正常生理状态下, 食管下括约肌、食管蠕动和食管反射等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导致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蠕动障碍, 使胃内容物 ( 包含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及胰酶等) 发生反流。纠正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主要包括: ( 1) 少食酸性食物或能刺激胃产酸的食物, 如高糖食物、碳酸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酸辣食品柑橘类水果等。少食酸性食物或避免摄入产酸食物是正确饮食生活方式的主体, 胃内酸少了, 酸反流及其对咽喉的损害就会明显减少。 ( 2) 避免进食可以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如巧克力、酒精、咖啡等; 进食后保持直立位, 夜间睡眠时取头高位等均可有效减少或防止咽喉反流。 ( 3) 避免增加胃部负担, 三餐定时定量, 晚餐宜清淡饮食, 晚上睡觉前3 h内避免进食, 并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或饮料、咖啡、茶类, 从而有利于食管和胃的正常蠕动。上述措施不仅能降低胃酸和胃部负担, 还能避免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从而抑制反流。在药物治疗时, 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可增加胃酸浓度、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抵消药物的部分作用, 甚至导致药物治疗失败。
3. 4 治疗时间 ( 疗程) 与疗效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 各治疗时段除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外, 治疗时间的长短不同, 其疗效也有差异。治疗8 周时,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0. 05) , 但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治疗12 周时, 实验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 P < 0. 05) , 而且治疗12 周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好于治疗8 周的实验组患者 ( P <0. 05) 。不过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6 周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与治疗12 周相似 ( P >0. 05) , 说明治疗时间以12 周为好, 既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又能防止更长时间用药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BELAFSKY P C, POSTMA G N, KOUFMAN J 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 [J].J Voice, 2002, 16:274-277.
[2]BELAFSKY P C, POSTMA G N, KOUFMAN J 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 [J].Laryngoscope, 2001, 111:1313-1317.
[3]李湘平, 陈顺金, 王路, 等.唾液中胃蛋白酶检测对咽喉反流的诊断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2) :99-103.
[4]李进让.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2) :172-176.
[5]冉向群, 赵兴宇, 童红霞, 等.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喉咽反流性疾病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 (3) :137-138.
[6]高鸿明, 何晓峥.奥美拉唑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12) :82-83.
[7]YLITALO R, THIBEAULT S L.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of exposure of larynxgo-pharyngeal reflux and gene expression in laryngeal fibroblast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06, l15:775-783.
[8]ADHAMI T, GOLDBLUM J R, RICHTER J E, et al.The role of gastric and duodenal agents in laryngeal injury:an experimental canine model[J].Am J Gastroenterol, 2004, 99:2098-2106.
多潘立酮临床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2009年因呃逆而进行药学咨询的患者73例,按咨询顺序随机分为2组,多潘立酮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2.60±9.87)岁;持续时间为(2.10±0.78)h。诱因:进食过快11例,食物过冷、过热、过度辛辣20例,大量喝碳酸饮料6例;原患疾病:胃炎25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无任何疾病10例。甲氧氯普胺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1.90±8.24)岁;持续时间为(2.20±0.97)h。诱因:进食过快9例,食物过冷、过热、过度辛辣21例,大量喝碳酸饮料6例;原患疾病:胃炎24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无任何疾病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诱因、原患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10mg顿服,如1h后无效再服1次。甲氧氯普胺组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如1h后无效再服1次。2组疗程均为1d,无效者转入专科检查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治愈呃逆人数及治愈时间。
1.4 疗效判断 以呃逆完全消失为痊愈,从第1次服药至呃逆完全消失为治愈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
2 结 果
多潘立酮组显效快于甲氧氯普胺组,而且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甲氧氯普胺组比较,*P<0.01
3 讨 论
有文献报道,甲氧氯普胺治疗呃逆有效[3],因此临床药师根据其与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推荐其用于治疗呃逆患者。本研究病例中,呃逆多由消化道刺激诱发,多潘立酮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多巴胺受体,增强胃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改善食道及胃肠功能,并且能调节内脏神经和膈神经,膈神经受到抑制,膈肌舒张,从而消除呃逆。甲氧氯普胺虽然也和多潘立酮一样能作用于胃肠道多巴胺受体,消除呃逆但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小肠局部浓度高,而多潘立酮药物浓度以胃肠局部最高[4],因此多潘立酮治疗呃逆效果优于甲氧氯普胺。同时多潘立酮不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不会出现中枢系统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呃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呃逆患者73例按咨询顺序随机分为2组,多潘立酮组37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顿服,如1h后无效再服1次;甲氧氯普胺组36例,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如1h后无效再服1次。2组疗程均为1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多潘立酮组治疗呃逆显效时间快于甲氧氯普胺组,而且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呃逆效果优于甲氧氯普胺。
关键词: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呃逆
参考文献
[1]Cymet TC.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ccups:in patient at a community hospital from1995-2000[J].J Natl Med Assoc,2002,94(6):480-483.
[2]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治疗专家论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39-240.
[3]张光明,龙会兰,毛文奎,等.甲氧氯普胺在肿瘤化疗应用中所致呃逆的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1998,13(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