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教学(精选12篇)
基础课程教学 篇1
项目化教学法突出以行动为导向、任务 (项目) 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被各高职学校广泛推广, 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深入研究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提高项目化教学质量, 下面以《机械基础》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课程内容的抽象和繁杂的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必须从工程实际要求、实现专业能力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保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以“必须”“够用”为度, 符合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材固有体系, 强调与专业结合必须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要实用, 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适用性、针对性, 融合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为一体, 并对有关内容进行整合。符合客观规律及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 体现专业基础课程要与专业结合特点, 更好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理念。
防止片面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区别不大, 只是按课时的多少来取舍。
2 项目设定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要来源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实际工作领域, 要求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 结合专业特点、职业能力需要。学生在 (工作任务) 项目的驱动下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操作技能、学会了理论知识, 达到了项目化教学要求。
(1) 典型性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中通用的技术、技能为依据, 包含了所要学习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学生感兴趣、生产中广泛应用, 具有代表性。
(2) 实用性是结合学生的基础, 从专业实际应用出发适当选择知识容量, 突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 能够反映出本项目要学习的知识点与要掌握的操作技能。
(3) 可行性是在实训条件满足情况下, 学生、老师共同参与下, 按项目化教学要求能完成。同时, 学会新的理论知识,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科学性是学生能够在完成本项目的基础上与其他知识点进行有机的对接和递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 有利学生的后续发展。
避免出现设定项目时求大、求全, 出现了为了设计项目而设计出来的项目。如《机械基础》这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这个项目被广泛运用。看是一个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包含了许多知识点的整体项目, 又可以分成若干子项目, 带传动设计、减速器设计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的能完成这样设计任务么?具有了完成这个项目的能力?即使完成了任务要求, 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么?不同专业的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应用都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专业需要与各专业特点来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用同一项目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方面的要求。如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强调对齿轮传动特点、结构及运行保养与调试这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中设定项目为齿轮减速器结构分析更合适。如果用齿轮减速器设计这个项目显得太大、太全面了学生完成的难度加大, 不能独立完成, 没有了成就感, 影响学习积极性。
3 实训设施的问题
模拟真实情景组织项目化教学, 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 引起继续思考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模拟真实情景一方面是项目化教学过程模仿实情策化出来的;另一方面是真实演练、实际操作。实现以行动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实际生产任务,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如果没有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设施, 就不能实现真实演练、实际操作目的。项目化教学效果是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出现“纸上谈兵”现象。
4 教师综合素质的问题
4.1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虽然项目化教学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 但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全程参与、进行指导。如教学内容的选择、项目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策化与组织、教学过程考核、成果考核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具体落实。这一切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工作教师没有高度责任心, 很难落到实处, 项目化教学效果体现不出来。
4.2 教师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选择、项目设定、教学过程组织需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师熟悉相关专业知识, 教学过程中多向专业教师请教学习。专业基础教师工作任务根据专业间关联性来安排固定教师完成, 避免出现今年这个专业这个老师上课, 下一年又安排另外一个老师来上课的现象, 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专业课程结合。
4.3 教师要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实施项目化教学由原来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老师相配合模式, 是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能适应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势在必行。这方面学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在努力开展这项工作, 但是, 企业的支持程度不够, 下厂实习的教师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学习与锻炼机会。
5 教学考核的问题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对教学考核体系的运用, 建立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考核体系, 重视教学过程考核, 突出阶段考核、目标考核、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关注学生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及时交流总结、认真分析随时出现的问题, 以阶段性的成绩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避免出现只重视结果考核形式。
6 班级人数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弱, 嫌脏怕累、实践操作能力弱是普遍现;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好, 自我意识强、主动配合能力弱。这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议项目化教学班级人数少于30人为好, 保证任课教师有精力管理好班级每个同学的教学活动, 保证项目化教学真实想法的贯彻与实施, 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面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总结, 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来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摘要: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进行了“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化教学”改革, 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课程“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化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便于提高项目化教学质量, 更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荣《.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2]万志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2) .
基础课程教学 篇2
响应“教育部”8月1日印发的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展创业课程与实践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有的放矢的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以务实的姿态组织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业工作,其以下执行计划请领导审阅。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创业基础 课程性质: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本科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学期:本学期 总学时: 32 总学分: 2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具体任务分解:
1、开课教授创业基础知识:开展基础创业知识与核心创业能力提升的课程;
2、体验式锻炼学生创业能力:使用创业模拟教具、创业项目路演等模式
三、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创业的含义,创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2、了解创业与创业精神、创业与人生成长的关系,以及与自身和时代意义与价值
3、了解成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与能力
4、掌握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及其激励机制
5、掌握识别、分析与利用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方法
6、掌握营销计划的设计以及财务预算的规划
7、掌握创业融资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筹资方法
8、掌握创业企业质量、时间、风险与人力资源管理
9、掌握创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的类型
10、掌握创业计划的写作
11、了解初创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与规划
12、掌握开办企业的手续、流程、法规要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创业(3学时)
创业的定义;创业的要求与类型;创业过程与阶段的划分;时代与创业形成的关系;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第二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2学时)
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创业团 队的组建,创业团队的角色与行为。
第三章 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4学时)
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创意与机会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机会的评估,创业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商业模式设计。
第四章 创业资源(4学时)
创意与商机,商机的选择标准、寻找信息来源,选择并把握商机。第五章 创业计划(2学时+另加4小时项目路演)
制定创业计划的重要性、制定创业计划前的准备,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创业计划的基本格式。
第六章 市场营销计划(2学时)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市场营销活动,营销计划。第七章 创业融资(2学时)
融资类型,融资来源与融资过程,制定筹资战略,风险投资的性质、原则、特征与运作机制。
第八章 新企业的开办(3学时)
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必须考虑法律问题、企业的选址策略、如何寻找良性的创业政策、新企业的特殊性、新企业的管理与控制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采用案例讨论,沟通互动,创业沙盘,创业项目路演等手段穿插运用。
六、创业实验或实践内容
1、创业模拟(4学时)
模拟创业从无到有,从0-1的过程,增进学员对创业过程的动态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鼓励各创业协会,课下自行多次开展。
教具:《创业者模拟演练沙盘》
2、创业路演(4学时)
通过商业机会书撰写课程,将学员分组撰写的商业机会书以“路演”的形式,进行班内比赛、评分。
3、校外创业体验(4学时)
积极沟通参观校外创业企业或创业活动,增强学员与社会创业环境的认知,开拓视野,有利于学员对创业的理解与把握。(因受外界单位举办时限因素影响会在参与前一周通知校方领导)。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张玉利,创业管理(第2版)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 2011.4 主要参考资料:
[2]张耀辉,创业学导论:原理、训练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撰写人签字: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三法 篇3
关键词:电工基础 类比 演示实验分析 口诀辅助
在技校教育中,电工基础是机电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基础课,它是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及其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工厂供电系统及运行》《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和《变频技术》等专业课的基础。该门课掌握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从而影响到学生维修电工等级证的通过率。但该课程基本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导。
而技校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些学生是初中未读完就选择到技校学习的,这样的学生群体对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有一种畏难情绪。教师如果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迎合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必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厌学,甚至是放弃对该门课的学习。
因此,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要灵活得当,迎合学生由“中学”到“技校”学习的过渡期,既要创新教学方法,又要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小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采用类比教学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
刚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学习思维还停留在中小学那种“情景认知”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图片认字”的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在教学上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多采用比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知识点。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抽象的理论计算,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学生对电位的概念、电位的计算方法较难理解。这时教师若照本宣科教学,教学效果甚微。联想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高度的计算比较熟悉,我们可以把电位的计算比作高度的计算,把参考点比作水平面,高度与水平面有关,而电位与参考点有关。沿着路径,高度有时升高,有时又降低,同样的道理,沿着路径电位有时也升高,有时又降低。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电路中各点电位是变化的,对电位的计算也就不再陌生了。
又如讲到电路、电流、电压、电动势等电工物理量时,我们可以把电路比作水路,把电流比作水流,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动势比作水泵来讲解。水位差大(即水压大)水流就急,要想维持长期有水流,就需要一台水泵长期抽水,维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同理,电路中电位差(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要想维持一定的电流,就需要一个电动势来维持一定的电压。经过这样的类比教学,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几个电工物理量,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再如讲到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如图1所示,学生对充电过程,放电过程中电路的电流变化,电容器的电压变化较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把电容器比作一个水池,把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比喻作一个水池向另一个水池的注水过程,水管中的水流比作电路中的电流,水池的水压比作电容的电压来讲解。如图2所示,打开水阀,A水池向B水池开始注水。
图1 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图2 A水池向B水池充水
开始时A、B水池间水位差较大,注水管中的水流较大,B水池开始建立水压,随着注水过程的进行,B水池的水压在不断升高,A、B水池间的水压差(水位差)在不断变小,注水管中的水流在不断变小。最后A、B水池间的水位差为零,A、B池的水压相等,注水管中的水流为零。在学生理解了水池的注水过程后,再让学生分析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同样的道理,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也可以比喻作水池的放水过程来讲解。
二、采用演示实验分析法,把客观理论直观化
刚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普遍较差,比较喜欢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还保留眼见为实的学习习惯。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较抽象的理论教学,若教师不借助一些实验辅助教学,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口对学生“满堂灌”,相信台下学生会出现“倒一大片”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学器材,多做演示实验帮助教学,甚至自创一些小实验进行教学,反而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三相交流电的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中性线的作用较难理解,上这节课时,笔者把学生带到电工实验室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演示电路图如图3所示。
然后要求学生按下表的实验演示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对相电压、线电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理解了中性线的作用就是保证三相负载相电压接近于对称。通过这种实验演示分析法教学,激发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把一些较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口诀辅助教学法,将难记忆的理论速记化
刚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总结能力也普遍较差,学习方法还保留有中小学阶段的死记硬背的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善于进行教学总结,尽量把一些学生比较难记住的知识点和公式,浓缩成学生比较容易记住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电路的结构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分清电路的关系,这给电路的化简计算带来困难,造成授课时常常出现教师讲时学生明白,教师走下讲台后学生又不明白的现象。考虑到这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把书本较繁琐的理论分析推导过程,用较容易记忆的语言表达出来,方便学生记忆。
如在讲电阻混联电路的化简计算时,学生常常把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弄错,笔者编了一首求等效电阻的三字句步骤口诀:
标字母(如图5所示,连接点标上字母,同线同字母)
水平排(如图6所示,把字母顺序水平排开,待求端字母排在始末端)
填电阻(如图7所示,把属于每两个字母间的电阻填上去)
求出来(求出等效电阻,如图4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
利用步骤口诀的求解过程如下。
求出来:
又如在讲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学生很容易把方程中的电压的正负、电动势的正负弄错,列出错误的方程式。这时笔者把书本的步骤概括成一首七字句步骤口诀:
假定方向和绕向(方向指支路电流方向,绕向指回路绕向);
电压电势排两边(电压指回路电阻电压,电势指回路电动势,排两边指排在等号的两边);
方向绕向同取正(电压或电动势的方向与绕向一致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方向绕向反取负。
如列出如图8所示的回路电压方程,步骤如下:
(1)假定方向和绕向(见图9):
(2)电压电势排两边:
I1R1 I2R2 I3R3 I4R4=E1 E2
(3)方向绕向同取正,方向绕向反取负:
I1R1-I2R2-I3R3+I4R4=-E1+E2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后,将较难记忆的问题口诀化了,学生很容易记忆,又便于学生在早读课进行早读。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总之,《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勤动脑,善思考,多总结,采用灵活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由浅入深,我们就会发现技校学生“孺子可教”。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沿用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测验考试检查和学生的评教活动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析 篇4
1 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构思
1.1 现有课程的弊端
现在的课程体系, 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 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是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 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 从而不能从职业本质出发,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 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本身也存在严重弊端, 一直是知识添加型, 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 使课程内容越改越多, 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
从课程设置上看,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知识体系, 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 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 使高职课程失去特色。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 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 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毕业前用两个星期做模拟实习。最后给出半年的时间到单位实习。在校的模拟实习基本上是在做表面文章, 好的学生能够从前到后做上一遍, 而更多的学生就直接将他人做好的作业抄一遍就算了事, 这能提高动手能力吗?再说到单位实习, 目前各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 将学生向社会上一推了事, 虽说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 但水分不少, 单位出具假证明、假意见现象严重。通过这种实践,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提高吗?
1.2 改革构思
1.2.1 改革教学内容
在普通高等教育会计学教学中, 主要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 重在知识和理论, 枯燥抽象, 与实践相脱节, 学生学完以后, 无法掌握会计的实际运作方式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动手能力差。而高职教育的重点恰恰是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实际运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的教学紧扣职业能力需求, 推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 以模拟企业为依托, 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教学实践为纽带, 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 教、学、做、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进行调整。在简要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后, 可以一套模拟账务资料为例, 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 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循环步骤, 讲述会计期初的各种初始设置工作、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期末会计资料加工及前后会计期间的衔接方法, 将各类具体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各操作步骤中, 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应在何时、做何事及如何操作的账务处理能力, 实现学习理论知识与掌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1.2.2创新教学方式
(1) 以事例引出概念。
例如, 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 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 指导学生完成建账过程。一个企业要开展会计工作, 首先必须建账,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初设置,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企业所需的各类账簿并将相关初始资料登记到账簿中, 为日常处理作好必要的准备, 在此我们就引出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 以及“划分会计科目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建账”等相关理论, 在此基础上介绍建账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资料进行期初设置。完成期初设置后, 即可对日常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2) 以日常处理引出核算方法。
当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 首先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 在此引出关于会计凭证的相关理论知识, 讲授各类经济业务发生时应取得或填制何种原始凭证, 以及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资料处理相关的会计凭证。然后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接着介绍各类账页格式的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 以及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程序, 并由此引出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关理论知识, 如:“日常业务处理——会计凭证”、“日常业务处理——账簿登记”, 以及各类账务处理程序下总账的登记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资料按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来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
(3) 以期末处理引出会计循环。
在会计期末, 必须在日常处理的基础上对会计资料进一步加工, 并在对账无误的基础上进行结账, 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报送各利益关系人所需的会计信息。首先介绍期末账务处理的内容和程序, 包括账项调整、成本计算与结转、结转损益确认本期财务成果等;然后介绍期末对账的内容和方法, 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从而引出财产清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最后介绍各类账簿期末结账的内容和方法, 实现上下会计期间的衔接。同时, 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资料以及前期处理结果作出期末处理, 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等各项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在一个会计循环各步骤中的综合运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经过改革, 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已从由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 转变为以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为中心, 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 采用“学训结合”的教学方式
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提出了“学训结合, 相互促动”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 在学习完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后, 采用课程实训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一套模拟账务资料, 采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材料, 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循环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设置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期末账务处理、对账、结账, 直至编制出会计报表为止的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全部操作, 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实训过程, 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以致用, 边做边学、融会贯通, 从而对会计工作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以实际工作步骤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 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 始终围绕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及内容, 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 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 融入实际工作需求中, 既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同时又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2.2 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模拟企业资料是以来自于实践一线的案例为基础, 精心组织挑选的, 要求学生完成从建账、日常凭证账簿处理到期末处理、报送会计信息, 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会计期间为止的各项工作, 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相同, 因此通过该任务的完成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真实地反映了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2.3 课程实践的仿真性
努力提高课程实践的仿真性, 力求实现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包括:
(1) 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 课程实践所处的会计实训室按企业会计部门形式布置, 把课堂变成虚拟企业会计部门的办公场所, 在课程实践中采用真实的账证单表资料, 能够从市场购买的如各类账簿报表等直接购入, 对无法购买的如销售发票、支票等按实物形式自行印制模拟单证。从而给学生建立起仿真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工作情境。
(2) 突出课程内容实践性, 按企业真实的运作模式组织会计核算流程, 课堂所采用的与企业实际运用的会计方法、技能保持一致。例如对原材料出库业务, 在传统教学中, 会直接根据领料单或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相关账簿, 从理论角度来讲是完善的, 但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吻合。我们在教学中则会分析此类业务的特殊性, 要求学生采用根据领料单直接登记明细分类账, 月末对领料单分类汇总后编制材料发出汇总表, 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并据以登记除原材料以外的其他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的处理流程, 这一处理方式与企业实际做法是一致的。
(3) 按实际会计工作方式展开课程实践, 还会计工作真实原貌。传统的会计教学中, 一般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提出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并在期末对会计数据的加工阶段详细地描述处理业务内容, 往往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误导, 因为实际工作中, 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以原始凭证来表达的, 而在会计期末对会计数据的再加工, 则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 在课程实践中, 我们对这两个环节都按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调整, 日常处理阶段以原始凭证方式向学生提供业务资料, 学生通过原始凭证来解读业务内容并进行必要的后继处理。在期末处理阶段, 要求学生根据模拟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前期实践结果, 自主分析判断处理。
2.4 教、学、做、练相结合
前已述及, 在本课程教学中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 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会计工作, 针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 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 从而将教、学、做、练有机地结合, 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
2.5 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和行业动态
在教学中密切关注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动态, 及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并与河南省财政局会计处、开封市国税局、地税局、外汇管理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积极的联系, 河南地区各单位会计核算将相关要求的变化, 实时体现在课程教学中, 以保证教学内容实时反映实际工作的变化。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克服了会计教学抽象、枯燥的缺陷, 将理论教学形象化、具体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差距, 学生在课程中训练的就是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所运用的,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 符合职业教育注重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达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3 结 语
综上所述, 高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 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边做边学, 手、眼、脑并用, 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作为会计专业, 实践课至少占1/2。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达到看不出某节课究竟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向这个方向推进。
摘要: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与此相应的, 高职会计学课程应调整教学重点, 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学训结合”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改革,会计凭证
参考文献
[1]肖俊.高职《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 2008 (9) :201-203.
[2]毕金星.《会计学原理》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 2004 (12) :96-98.
[3]张艳萍.会计学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性质:
广告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针对广告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视觉要素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广告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
要求同学在认知、理解美术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掌握基本绘画规律,并能发挥创意能力,综合运用美术表现技巧来完成主题创意画稿的创作。
四、教学内容提要:
主要从美术视觉元素上进行审美认知与基础训练。
内容包括:绘画基础体验——素描、色彩、透视与构图;绘画艺术资源借鉴——传统美术、现代美术鉴赏;主题画稿创意表现。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绘画实践、作品观摩。
六、考试方法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个人作品。
七、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
每周2学时,20周,共40学时。
第一部分 美术基础训练
一、广告美术概述(2学时,课堂讲授)
1.广告的美术含量 2.广告美术应用
二、素描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结构——造型、体积、空间
2.光影——明暗、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
3.构图——透视、布局、平衡、局部与整体关系、形式震撼 4.素描写生a.石膏几何形体组合写生
b.静物组合写生
5.速写实践——用图形记录思想
三、色彩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色彩要素——色相环、冷暖、饱和度、明度 2.色彩体验——色调、对比、协调、空间、质感 3.色彩写生——a.静物写生
b.配色练习
第二部分 美术资源鉴赏
一、传统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文艺复兴美术 2.古典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二、现代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印象派美术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后印象派 2.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十位现代艺术大师风格 3.战后美术流派
——波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第三部分 主题画稿创作 一、一个概念的主题创意(4学时,课堂讲授)
1.一意多形 2.视觉创意表现
——用图画表达你的想法
二、主题画稿绘制方法(6学时,创作实践)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机械基础;自信心;学习兴趣;创新素质
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戰略部署,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因此,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必须加大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从教学模式上寻求创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要使学生真正喜爱上这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更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堂课,要好好重视课程的导入,可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通过参观现代化实训操作设备,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指出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好本专业意义重大。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职校学生普遍对课堂理论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一旦遇到障碍,自信心会迅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鼓励和在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挖掘,从各个方面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调整授课计划,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重拾学习信心,建立学习兴趣。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1.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效率
机械基础教学中,有许多概念理论的教学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来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在理解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
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和想象,而很多理论和发现也正是在联想和思维的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例如,在讲解曲柄滑块机构时,只要通过变换不同固定件的自制教具,并做适当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联想到所见汽车的翻斗起落、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压力机的锻压等,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效果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从而有力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结合生产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采用“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等优秀教法。
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篇7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类专业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甚至于他的重要程度是远远高于我们日后所讲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因为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新接触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教师如何讲好这门课程,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 我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的讲授中, 教师承担的任务有, 第一, 给学生细致地讲授理论知识, 并演示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第二, 在会计方法的讲授中注重灌输给学生会计专业的思维方式;第三, 在知识的讲授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喜欢会计行业工作;第四, 在日常的学习中, 协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 在整个会计专业十多门专业课程中就相当于楼房的地基一样, 是重中之重, 讲好这门课程将为日后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但要讲好这门课, 并不容易, 下面是有关于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与共勉。
(一) 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依托, 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七种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知识体系, 使学生在思考时能做到思维脉络清晰。
(二) 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应用
实践教学应在整个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逐步渗透, 通过原始凭证的认识与正确区分开始, 一直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实训室一步步的认知, 也可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实训锻炼, 然后再播放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料, 来建立起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 增加感性认知, 并进一步加强其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学期结束时, 也可带领学生们亲临各大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最终做到与社会岗位的无缝链接。
(三) 会计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会计思维中重要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中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 是学好会计理论最先建立起的会计思维方式。即:资产和权益的平衡理论是特别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的会计思维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平衡思维。在实际操作中, 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财务报表等都需要这种平衡思维, 所以, 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培养好这种平衡思维对于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数学中的定理、法律中的法条、汽车行驶的交通规则等一样, 没有它的支撑, 整个体系就会杂乱无章。
(四) 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任何课程能否讲好, 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础会计课程难就难到这里, 该课程有很多纯会计理论需要学生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 对会计专业没有了解, 会计的思维没能建立起来, 所以, 刚刚接触会计的人通常感到摸不着门道, 学得乏味。因此, 这也是会计教学的重点, 比如:介绍一些会计界的领军人物, 树立榜样, 以榜样的力量来吸引学生。在理论的讲授时,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针对性的辅导, 个别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较差, 但是这小部分人却能给班上造成不好的学习风气的传播, 对这些学生一定要进行课下辅导, 以建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舆论。通过小组竞赛、情景再现等多种教学方式,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定期做好知识体系的串联与回顾, 做到温故知新。
(五) 未来会计职业的规划
每一个刚刚走进新校园的学生, 对于未来都会迷茫, 我们可以请一些老的优秀毕业生、名企的会计师、会计界的名师等来学校讲演或座谈, 让学生清晰得了解这个职业的未来发展, 制定出自己的规划, 包括短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短期目标, 如:在校期间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等, 熟练操作多种会计软件, 多参与社会实践等。长远目标, 如:毕业三年内, 努力工作积累经验, 抓紧时间给自己镀金, 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 在毕业十年里, 去找到自己喜爱或擅长的领域, 并努力干出业绩等。只有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规划, 他们学习才会更有方向性与持久性。
总之,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并非易事, 需要我们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努力, 使学生能在开启专业学习的大门时, 把第一步走好, 从而让学生能带着学习的热情学好后面的专业课程, 走好自己的会计人生。
参考文献
[1]杨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经贸实践, 2015 (16) .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篇8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1、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 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已经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 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 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老师和学生, 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 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 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了解学生,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压力及身体状况。在学生遇到的困难时应多关心学生, 开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可值得信任和交流的好朋友, 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 才能相互尊重, 学生才能积极发言、探讨和回答问题, 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机械基础》教学中,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1、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如公路上货车轮胎爆胎后, 驾驶员用于顶起车身的螺旋千斤顶和钳工实习车间台虎钳上的螺旋传动机构应用形式有什么区别。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 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2、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 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 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同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发言是自由、安全、平等的, 如当学生不敢发言时, 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 并肯定其成绩;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 教师给予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 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3、利用各种模型教具和多媒体等手段
模型教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模型教具。[2]如在学习运动副时, 向学生展示燕尾滑块和铰链连接的模型, 通过模型让学生看清每种运动副的接触元素, 从而更好地区分高副和低副的判定原则。《机械基础》中通过摸型,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 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了其他教学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 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解四杆机构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将四杆机构的各种用图片和动画吗, 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直观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3]如在学习导杆机构时, 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 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结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与参观教学相结合, 如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参观, 通过自己观察和向工厂师傅请教学习,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青莲:《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之友》 (B版) , 2009, (08) :139-140。
[2]张宏灿:《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讲课质量》, 《职业》, 2010, (06) :160。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篇9
一、进行认知性生产实习, 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本课程是管理类和经济类等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扎实的基础。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抽象, 许多学生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因此, 在开始上课的第一周, 我就把学生带到工厂, 去参观专业教学涉及的生产流程、技术流程、工艺流程或实务流程。比如, 到濮阳市三强纺织厂, 先了解棉布的制作过程, 即先将棉花经过清棉、梳棉、并条、粗纺和细纺等步骤制成半成品棉纱, 然后对棉纱经过络筒、整经、装纱、穿经和制造等步骤最后制成棉布。随后再对外销售。参观完车间后, 再到本厂的财务科, 让财务科长给我们讲财务科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其内部牵制制度。最后我们再传阅企业以往的原始凭证 (如收料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工资及福利费汇总分配表等) ;记账凭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等资料。通过生产实习, 主要让学生对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过程, 会计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为以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二、丰富的案例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丰富贴切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在课堂上, 老师首先对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 然后根据需要, 有针对性地从实践中精心选择或编写一些好的会计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使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比如, 在讲谨慎性原则时, 可引入下面的案例, 华兴公司按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在上年末, 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400 000元, 坏账损失计提比例为5‰, 本月计提坏账准备为2 000元, 这2 000元计入了本月管理费用。这样的会计处理, 对将来如果发生某单位应收账款无法归还而造成的损失提前作了准备。通过广泛讨论, 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丰富的案例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三、单项实训在各知识块中的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入专题实训来对学生加强训练, 检查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程度。例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账务处理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在讲清楚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情况下, 教师将学生带到模拟实验室, 进行直观教学, 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使学生转变抽象思维到具体认识。平常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讲解的条条框框, 在实验室里学生不用多少时间就都能掌握怎样操作,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而且印象深刻,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并能增强求知欲, 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填制报表”整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演示一遍, 其中再加入动画、图像与音响等效果, 就比光靠嘴巴和粉笔来说明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使学生对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一个真实生动的认识;使枯燥的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 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把老师和学生都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脱出来, 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五、转变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 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 教师可选取某一章节内容, 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 讲完后, 老师进行点评, 对于优点加以肯定, 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从他自己的教学中, 能体会教师的艰辛和付出, 能感觉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胜过单纯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每章学习完毕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述本章要点及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习题课可由学生轮流上台讲解题目, 其余学生有不同见解的可提出来进行讨论;特别是期末复习时, 对学生所提的问题, 教师并不急于回答, 而是将这些问题公布在黑板上, 进行有奖征答等。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充分展示了自我, 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10
一、课程特点
1. 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面广, 学生需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控制理论基础内容包括控制理论的概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时间响应、稳定性分析、误差计算、根轨迹分析法、频率响应法及校正等。学好本课程要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等课程的基础物理知识, 又要有电路、电机、电力电子等知识;对系统动态和静态性能的分析, 计算过程比较麻烦, 例如峰值时间、超调量、调整时间、振荡次数和稳态误差等;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要用到代数稳定判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频域稳定判据等, 在应用这些稳定判据时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或精准绘图, 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2. 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 缺乏工程实践。
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但是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并不紧密。除了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这一章节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和电气系统, 其他时间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系统校正, 都没有给出具体实际的系统,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应用能力。即使有一些实验课做补充, 但由于实际控制系统一般都比较复杂, 学校基本是以简单的实验教学设备满足课程教学, 缺乏较实际的系统案例。教学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大量公式的数学推导不能很好地体现其工程背景, 例如系统近似、简化的方法、适用范围等。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为加强实践教学内容, 本校机械类专业课《控制理论基础》将分配32个学时, 学时数进一步减少, 而控制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较多, 在较少的学时内, 要把这门课的所有内容讲完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选择基本实用的理论方法,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主要讲授四个方面的内容: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及误差分析、频率响应分析和系统校正方法[2]。
1. 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于系统数学模型, 主要涉及到建立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方块图, 其中后两点是最重要的。在讲微分方程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将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一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同时讲了, 而不必分开来单独讲。相对于求取传递函数, 学习方框图的等效变换方法是更重要的, 对于系统分析和设计来说, 这是一个基本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结合一些例题, 将方框图等效变换的方法讲清楚、透彻, 加深学生对概念、方法的理解, 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求取复杂系统传递函数的技巧上。梅森公式求取系统传递函数适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特别是求取复杂系统传递函数非常适合。在有限学时中, 这些方法可以不讲授。
2. 时间响应及误差分析。
时间响应法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主要介绍时间响应的基本概念、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以及一阶、二阶和高阶系统的典型时间响应特性、时域稳定判据及误差分析。学生开始学习时间响应时, 通常对概念比较陌生, 感觉不好理解, 教学时可以通过典型输入信号的实例, 并结合输入、输出信号的时间变量曲线, 帮助学生理解响应的概念。典型二阶系统的分析是重点教学内容, 学生要掌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解析关系, 为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有零点的二阶系统和高阶系统作为特例可以不讲。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求出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 是经典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系统稳定的条件以及稳定性的时域判据等。
3. 频域分析法。
利用频率法可以简便迅速地判断某些环节或参数的改变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并能指明改进的方向。此外,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可以用实验确定, 在难以确定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时, 频率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讲授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时, 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 应从物理意义角度解释。要求学生掌握应用奈魁斯特稳定判据, 让学生充分理解开环传递函数的特征多项式、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多项式三者联系, 也要结合实例讲解用开环频率特性的奈氏图来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伯德图可以比较准确地绘制, 很适合用于系统的设计, 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Bode图的绘制方法, 并根据Bode图计算稳定裕度。线性系统校正可以采用matlab方法完成, 重点讲解校正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1. 采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引入, 要掌握好教学节奏, 给学生留取合理的独立思考时间, 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与周围同学交流想法后, 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 然后再让他们回答。
2. 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
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使比较枯燥抽象的理论在图文并茂的讲述中变得形象和具体,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传统教学中, 需要用很多时间去画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 采用多媒体技术后, 教师从书写变为讲解, 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 只要点击鼠标, 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将绘制的图形展示给学生, 教师只需要集中精力对绘图步骤进行讲解, 并分析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 会加快教学速度, 过快的速度和过多的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 使得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理论, 学习效率并不会明显提高, 达不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 多媒体技术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
3. 引入MATLAB仿真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在控制理论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后, 传统的分析方法、设计程式可以通过Simulink的可视化编程和仿真演示进行处理, 节省了手工绘图的时间, 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 弥补了实验手段的不足。例如, 只要编制好相应的程序就可以生成系统的响应曲线, 调用nyquist () 函数就可以用来绘制奈氏图, 伯德图的绘制也是与此类似。通过对系统运动仿真过程的观察和对输出图形的分析, 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基础控制理论[3]。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第5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廖守亿, 张合新, 张国良.自动控制理论有效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6) .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基础会计》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教材选用与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是由郑在柏教授主编的会計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基础会计》及配套练习用书《基础会计职业能力训练》。该教材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二)资源利用与整合。一门课程的讲授不应仅限于一个人一本书一本题,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下,要求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基础会计》教学与信息技术使用的双赢。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我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以课程负责人为中心,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各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实现资源共享。(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实验教学的工具。利用厦门网中网《基础会计》实训平台、《3D模拟实训平台》等,让学生每周至少在机房进行一次仿真实训操作,将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业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利用信用技术,实现无纸化考核。现如今,会计专业的各项考试都趋向于无纸化测试,因此我系坚持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建立题库,实现单元测试与期中期末考核的无纸化,这样既节省了纸张,又为日后会计证的考试做好铺垫。(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由于任课班级多、各项工作繁忙,课后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并不算太多,因此可以利用班级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布置作业、在线答疑、提供课外辅导资料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稳固师生关系。
(三)《基础会计》课程实施与改革。(1)《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证融通”。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程的学习与会计证考试的合理衔接。(2)教学实施步骤改革。强化基础会计学习,实行“6+8”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单项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第一个学习周期为每周6节课,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引领学生踏进会计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稳固的会计专业地基;第二个学习周期为每周8节课,其中每周六节课在教室进行会计实务的理论学习及“单项技能实训”,另外两节课在机房进行上机单项实训;最后留足一个月进行“综合技能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制造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主线,采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会计工作,根据各个工作阶段的需要,引入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既掌握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在实践环节,采用“单项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两种形式。“单项技能实践”注重基础训练,以熟悉内容和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为目的。单项技能实践与平时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边学边做,让学生及时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例如讲授会计凭证、账簿这一章节时,把原始凭证、记账如讲授会计凭证、账簿这一章节时,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依据填制原则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账簿,把书本上的分录变成实际会计业务。“综合技能实践”是在整个学期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结束之后,模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活动,让学生像真的会计人员一样,从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到错账更正、对账和结账、账项调整,直至编制会计报表,利用模拟经济业务进行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同的项目训练。在模拟的环境中,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流程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在实践教学中有机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根据这几年的学习与摸索,在开放式教学的思路下,试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1)在讲授新课环节,创新“分组学习法”,以6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次开始新课前,布置其中一个小组根据任务搜集资料、预习课程,由学生亲自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给大家做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再做补充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2)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在特定的情景中,相关工作是如何展开的。比如准备一个“剧本”或一个“小品”,找同学课前排练,然后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剧本”分析,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引入需要讲解的内容。比如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环节,引入剧本“小李的烦心事”——小李是一名会计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最近他看到了一则A公司的招聘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应聘。在应聘过程中A公司财务主管交给小李一叠已经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要求小李来给本公司的采购过程做做账。虽说小李是科班出身,但是受重理论轻技能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对于手中的原始凭证一筹莫展,于是向同学们发出了求助。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去分析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从而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3)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善于运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由单纯的讲授转化为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式的互动教学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4)实行先实践后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基础会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要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会计上岗证做准备,打造课证融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例如在记账凭证填制的教学中,让学生先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以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填制记账凭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日期具体填哪一天,摘要应如何填制,附件是什么等等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这时教师再引入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记忆就会明显深刻。5)在手工模拟实训中,试行“岗位体验教学法”。“岗位体验”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下,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会计工作情况,将会计职业分解成若干工作岗位,几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承担会计工作中不同岗位的任务,分岗位处理会计业务与实务,并进行全部岗位的轮换。
三、《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课程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普遍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另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互动和动手实践,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会计专业产生了兴趣,完成从初学者到 “技能专家” 的职业能力发展。
学生兴趣的激发,促使大部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通过与班主任齐抓共管,在各项考核中,所教班级不管是在系部内部还是与其他系部的横向对比中都能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 张桂丽.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2010,(15).
基础课程教学 篇12
(1) 开设学时过多, 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目前, 国内高校本科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思政时事类、基础科学类、外语类、身心健康类、生涯规划类、人文素养类、工具类等。根据各地教育部门要求不同而开设的种类和学时各异, 但基本可达700学时以上, 甚至部分学校和专业达1000学时以上, 在有限的总学时中, 除去必要的素质拓展课、社会实践以及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之外, 基础课和专业课抢占学时比例令学生学习压力日渐增大。
(2)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接受程度与教师期待值有一定差距。由于开设学期早, 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基础课程, 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节奏, 同时, 丰富的课外生活和社团活动占用了学生较多时间, 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 部分基础课程, 由于知识内容的限制, 很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 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示假设和推导过程, 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略显死板。
(3) 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对接不畅。基础课程作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石, 应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建立知识体系, 目前, 普遍存在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不能对接, 部分知识重复讲授, 部分知识两方均不体现,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基础课开设量大面广, 而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基础课和专业课教研室基本不隶属与同一学院, 教师之间很难有一个沟通平台, 能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
(4) 基础课程教师工作量繁重, 培训提供机会少。由于高校扩招, 基础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开课需要, 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 教师疲于奔波于各个课堂, 导致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进修和培训等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学校对基础课程教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提供的机会不多也是原因之一。
针对现阶段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如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过于陈旧和死板、教学内容稍显陈旧、与专业知识贯通和融合仍显不够等, 吉林农业大学实施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 有效推进了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了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了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保证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2.确定改革目标及范围
通过改革基础课程体系,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完善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学校为本科学生开设的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具体范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化学、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大学物理、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改革遵循培养目标需求与学校实际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以及统筹规划、全面改革和整体提升的原则。
3.调研与研讨
(1) 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针对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组织交流与讨论,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成立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和协调基础课程改革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对基础课程现状进行调研, 全面了解了基础课程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形成调研报告。
(2) 选派基础课程教师代表赴国内知名院校调研学习, 同时, 组织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活动, 实现两方面有效对接, 明确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的需求, 提高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3) 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 了解学生对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将学生意见充分反映给基础课程教研室, 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 采纳学生意见,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
(4) 各门课程针对存在问题和研讨结果形成的意见, 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合理调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考核方式,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等。
4.改革实施过程
(1) 推进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 (1)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科学调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优化整合基础课程, 避免基础课程内部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 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更加紧密, 能够更有力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注重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综合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增加学生的能力训练。鼓励采取多样化考试方式, 优化过程考核, 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课程教师团队建设, 重点加强以课程为平台的教学团队建设, 构建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促进教师教学的交流与研讨, 注重老中青搭配, 优势互补, 传帮带共进的团队发展模式, 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基础课程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 了解基础课程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加快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改善基础课程教学环境与条件。提高对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为教师提供多种方式的进修和培训, 尤其是出国学习机会, 实验经费拨付向基础课程倾斜。
(4) 加强对基础课程的立项研究。深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 注重启发式和研究性学习, 结合基础课程主要倾向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锻炼的特点,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针对基础课程的课题研究立项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通过多种有效措施, 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不同专业对基础课程的开设要求, 明确了基础课程定位,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优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全面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基础课是高校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形成完整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性环节, 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基础课程设置情况的调研,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对策, 总结吉林农业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经验, 得出结论:依据专业办学实际开设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能够优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全面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高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13 (01) .
[2]南红花, 朴光秉.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效性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基础课程教学】推荐阅读: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10-31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教学07-09
机械基础课程趣味教学08-11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08-12
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05-19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论文07-29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08-06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08-16
机械电子基础课程教学08-22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