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刺绣艺术(精选10篇)
民间刺绣艺术 篇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悠久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刺绣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 它通过民族服饰、生活和艺术装饰等特定载体,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民族服饰作为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的精神及物质载体, 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塔吉克是一个有着悠久刺绣历史的民族, 其刺绣风格与形式在众多民族绣品中独具特色。在刺绣文化研究中, 应从形制、图案、颜色等多方面的表现, 分析塔吉克民间刺绣独特的艺术特性。塔吉克族刺绣分布在服装、头巾、枕套、鞋子、窗帘、桌布、挂饰和一些手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各个角落。图案大多选自自然和生活当中的实物, 比如人物、山河、树木、花卉、飞禽走兽等, 以刺绣艺术把这些物象变得更生动, 色彩更艳丽, 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塔吉克族刺绣更具有独特性, 是一朵民族刺绣的奇葩, 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殊审美观。
一、塔吉克族历史与艺术
塔吉克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也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现在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有3万多人, 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塔吉”一词, 在波斯语中意为“王冠”。能歌善舞的塔吉克人, 享有“云彩上的人家”的美誉。数千年来, 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民间工艺美术也是塔吉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塔吉克族妇女刺绣技艺精湛, 体现了塔吉克族人的心灵手巧和智慧勤劳。
二、塔吉克族民间刺绣
塔吉克民族服饰于2011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民族服饰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主要以棉、皮衣和夹衣为主, 没有明显的四季服装。由于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较少, 塔吉克民族服饰保留了传统独特的高原民族特色。绚丽多彩的塔吉克民族传统民间图案, 巧夺天工的绣花和制作技艺, 帽、衣、袜、鞋靴和装饰品等承载着塔吉克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习俗。塔吉克族妇女们大都喜爱装饰, 其服饰比较讲究, 颜色也十分艳丽。塔吉克妇女都戴“库勒塔”帽, 这种帽子分冬夏两种, 夏季的“库勒塔”帽为圆顶硬壳帽, 帽子顶和四周都绣有花纹或图案;冬季的“谢依达依”帽则有后围, 天冷时可以放下来护住脖子。这种帽子大都以黑色为底, 在帽顶和四周都绣有红、黄、绿和蓝色的花纹图案, 花纹千变万化, 几乎所有的帽子没有相同的花纹。妇女们还会根据自己年龄在帽子上披上红、黄或白色丝绸或缎做成的头巾, 这是塔吉克族妇女的标志之一。塔吉克族姑娘都善于刺绣, 衣饰上绣织花卉纹样, 被巾盖布、腰巾上也都绣有美丽的图案。她们手艺不凡、做工精细,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赋予她们刺绣纹样以无穷无尽的启示, 纹样绣饰没有任何做作痕迹, 一件件绣品如天生地设般浑然天成, 充满富丽之美。塔吉克刺绣堪称民族刺绣之奇葩。
三、塔吉克族服饰刺绣图案纹样特色
塔吉克族服饰的刺绣图案造型大胆夸张, 常常将虚幻与具象、写实与写意交织在一起, 完全是出于主观需要再造出来的基于自然物象基本特征的新形象, 其浪漫的手法表达了塔吉克人对生活的热爱。塔吉克刺绣艺术是“写意性”特征鲜明的艺术作品。塔吉克族刺绣图案纹样选择既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是其独特审美意识的流露, 造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装饰性强。
(一) 写实型。
刺绣图案造型的特色就在于自然写实。笔者在塔吉克刺绣作坊里, 看到一顶女式花帽上, 绣着山羊角和花朵, 代表了塔吉克族女人们希望家里牛羊满圈, 自己像花儿一样灿烂、美丽。在一顶男式帽子上, 绣着太阳和鸟, 那是塔吉克族男人们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坚硬的翅膀, 在高原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既保留了自然对象的基本特征, 又体现了花纹图案的美感, 巧妙地表现出栩栩如生的自然动态。
(二) 写意型。
整体图案造型简洁逼真, 画面纯朴生动而极富“写意性”。写意型图案在塔吉克服饰刺绣中运用比较广泛, 一类是以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不规则的点线面等各种形态构成的图案;另一类是变形夸张的牛、羊角、雕鹰图腾纹样。从塔吉克族刺绣的传统纹样看, 虽然素材取自于大自然, 但都经过了夸张、变形和意象表达的艺术处理, 这种变形手法常见于织物图案中, 由于织物是以经线纬线编制而成, 因此更有利于几何形态的造型。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给纹样与对象注入了浓郁的写意韵味, 使之升华为意象万千的视觉艺术图式。
(三) 装饰型。
它是采用提炼、夸张、添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图案形象,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形式绣在帽沿和帽顶, 追求装饰型图案的美感形式, 如菱形纹、回纹、波浪纹、如意纹、万字纹、云纹等都有着高度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给人以美的启迪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力。塔吉克族妇女的脖颈上都佩戴形状类似太阳的项链。红白两色的搭配会让人联想起太阳光芒四射的形象。太阳崇拜, 这是塔吉克族最早的图腾崇拜标志。图案化的联珠纹最初是祆教的重要标志, 在这里演变为服饰装饰的另一种语言。
(四) 复合型。
在塔吉克族刺绣中, 有些刺绣图案不是单一的主题, 一片绣片上会有动物、植物、几何纹样, 甚至变形的人融合于一体。把相互有内在联系的图案巧妙地组合在某一图案中, 构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意趣无穷的组合造型。
四、塔吉克族刺绣的色彩内涵
服饰文化首先是色彩文化。塔吉克族, 高原“云彩上的人家”。塔什库尔干地处雪线以上, 从地貌上看是一个脱色的世界, 颜色单一。塔吉克人一般最喜爱红色和白色, 把红色当作太阳、火的象征, 光虽不显红, 但塔吉克人将光都看成红色, 这就是祆教崇拜的标志之一。
(一) 亮艳明丽的单色调
由于帕米尔雪域高原色彩环境比较单一, 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能工巧匠们, 优先选用本民族崇尚的红、蓝、白、黄、绿等鲜艳的单色, 用给人鲜明、率真感觉的色彩来渲染生活的气氛。在塔什库尔干县主色调是红色, 塔吉克服饰色彩的美, 纯净成单色, 强调大色块的对比。以红为主, 这是因为在塔吉克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中, 以拜火教 (祆教) 为主的宗教信仰起了主要作用, 而红色尤能表达出这种特征, 这也象征了塔吉克民族人民热爱生命, 崇尚生命。
(二) 色彩强烈的对比色
塔吉克族服饰刺绣色彩强烈、对比鲜明, 大都采用黄、绿、紫等鲜明艳丽的颜色, 注重刺绣与服装之间的色彩对比。塔吉克族的枕套和妇女们的围裙, 多用各色布块拼成美丽的图案, 十分美观, 丰富多彩。在塔吉克族服饰中,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新郎和新娘的装束了。在婚礼中, 不管是新娘的冠帽还是新郎的绣花袷袢、衬衣和腰巾, 多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 红色表示热烈, 白色表示纯洁, 红白相间, 表示新人对爱情的纯洁和忠诚。
(三) 色彩象征年龄
无论是小姑娘或已婚的青年媳妇及老年妇女, 都喜欢连衣裙。年轻妇女多用红、黄色, 比较鲜艳;结婚后的妇女要佩戴白色头巾, 祆教亦崇尚白色, 以洁白象征神的至善, 这也区别于少女的装束;而老年人则用蓝绿等色, 这也区别了年龄。这是色彩的“写意性”的一种表现。
五、研究塔吉克刺绣文化的意义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
塔吉克族民间刺绣是塔吉克人的骄傲, 是塔吉克族刺绣者用她们的聪明才智, 用各色的丝线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动人图案。塔吉克族刺绣注重追求原始的自然美, 多从生活中捕捉美, 再用画笔运用艺术美的形式转变为更生动的画面。
对塔吉克族刺绣艺术的研究, 有助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挖出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现代设计服务, 推动工艺美术研究, 提高和美化群众生活。研究塔吉克族刺绣图案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寻找设计的原创点, 丰富艺术设计的文化内容。
塔吉克族民间刺绣艺术, 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质朴率真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塔吉克族民间独特的艺术特征, 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的审美取向。在现代艺术追求个性化的同时, 只有深入挖掘丰富的传统艺术语言, 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新疆地缘辽阔, 民族众多, 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地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既有伊斯兰文化的共性, 又融入了新疆其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 由此显示出新疆多元文化特有的地域印记和特色。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中, 既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印记的显性特征, 又反映出了各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个性因素。塔吉克族服饰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已经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使这些遗产项目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亨德.民间刺绣.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 2013
[2]田顺新.民间刺绣.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3]张道一.桃坞绣谱:民间刺绣与版刻.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篇2
引言
象征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人类学,展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通过各种符号而表达出不同含义的方式,把符号作为有意义的行为或者物质的再现,它能够体现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民间刺绣图案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手工制作,单纯事物表象的展现,但其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寓意,民间刺绣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祝福、向往、追求与审美。
民间刺绣图案中的象征文化
人类对象征文化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发展到上个世纪可以总结为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经历的各种仪式以及社会地位进行的一种诠释,象征符号能够体现出人类意识,能够反映出人类对语言、历史、文化和信仰方面的认识与创造。我国的民间刺绣来自于社会群众之间,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非常浓厚的象征意义。民间刺绣通常使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穿戴以及观赏,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礼仪角度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礼俗等,都是象征文化的展现。民间刺绣作品中的图案非常多样化,都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展示的,表达出不同民族祈福求祥的信息。
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般都是各种动物、植物、人物、文字、几何图形等,它所表达出的象征符号是通过不同的图案采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出人们的心理祝福与追求。民间刺绣图案象征符号从表面看只是一种物化符号,而透过表层的象征符号才能看出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把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统的整体结构,体现出民间艺人在图案构思中自然与直接的纯朴观念与愿望。比如最为常见的“鲤鱼跳龙门”,在作品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鲤鱼在激流中跃起,跳向龙门,表达出前途无量、步步高升的祝福。由此可见,民间刺绣图案象征符号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民间刺绣图案除了部分文字之外,大多数的图案内容都是我国民间传统中的吉祥物,这是我国各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与风俗相适应而逐渐形成的吉祥物,用自然或者神话等事物经过刺绣加工,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愿望,驱除对人不利的事物。可以说民间刺绣的吉祥物都属于象征符号,具有浓烈的民间文化特色,追求自然事物的美好,运用汉字的同音或者谐音组成吉祥词语,把人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经过提炼和加工,形成一个吉祥组合,体现出吉祥物的深厚文化内涵,它比直接的语言表达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动物作为民间刺绣图案中的象征符号之一,它主要包括兽类、鸟类、水族类与昆虫类,每类动物都是象征符号的种展现,把自然界存在的动物放入刺绣图案中,形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比如飞行哺乳动物蝙蝠,作为民间吉祥物的一种,它所表达出的是“蝠”与福、富的谐音,因此,蝙蝠通常象征着福气与富贵,使用蝙蝠这种象征符号通常所表达的是福到吉祥、富贵满堂的寓意。还有很多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动物,比如龙、凤等。龙在民间是种神圣的灵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能力被视为吉祥之物,龙的传人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象征符号,人们非常喜欢龙的象征符号,望子成龙寓意为希望子孙能够成为栋梁人才,乘龙快婿通常表达出对女婿满意的称呼。凤凰是民间传说中的瑞鸟,百鸟之王,与龙样都是贵族的象征,并演变为女性的代表,在刺绣图案中常见的龙凤呈祥、丹凤朝阳都象征着吉祥、如意、美满。
在民间刺绣图案中的植物象征符号主要包括花草类与树木类,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相搭配组合,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寓意的象征符号。人们通过对自然中各种植物的观察与了解,熟悉并总结出植物的特点与性情,在观赏的同时,还根据植物的属性或者同音、谐音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象征符号。比如梅、兰、竹、菊通常被寓为四君子,梅代表着高傲、兰代表着清幽、竹代表着坚韧、菊代表着淡雅,这四种植物传递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淡泊名利,不作媚世之态,使用于民间刺绣图案中,是属于具有感物喻志寓意的象征符号,表达出品性高雅、坚贞纯洁的君子友情。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还有人物故事,把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符号,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另外还有些建筑图饰,比如楼台亭阁等,与动物、植物搭配形成复合图案,象征着如意、平安、吉祥等美好祝福。
结语
民间刺绣艺术 篇3
辽西指的是锦州, 盘锦, 葫芦岛, 朝阳, 阜新, 而满族民间刺绣也是指以辽宁省一带为中心的民间刺绣。《后汉书·乌桓传》1载:“妇人能刺韦, 作文秀, 织毛布。男子作弓矢、鞍勒, 锻金铁为兵器。”辽西一带冬天寒冷, 人们大都穿着皮衣, 为了美感起见, 妇女们均在皮衣上刺绣以装饰。“东胡支流契丹族织纫、刺绣十分发达。五代初, 契丹族汲取汉文化, 积极发展纺织、冶铁业, 同周边民族开展商业贸易活动。公元916年建立辽国后, 丝绣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第一是因为辽国通过战争俘虏了很多具有个中国手艺的工匠。“应天皇后从太祖征讨, 所俘虏的人数有技艺者置之帐下, 名属珊, 盖比珊瑚之宝”——《辽史·国语解》。由此可见, 在当时辽世宗设置了续锦院, 使得有刺绣手艺的俘虏有任务做。第二是因为官营的手工区也就是绞锦院进行刺绣、织纫, 为皇家制作刺绣品。据调查得知这些续锦院分布在辽上京、中京、祖州。中京道宜州设弘政县 (今辽宁锦州义县) 绞锦院, 用来安排河北定州的一些俘虏工匠做刺绣任务。第三是因为纺织原料产地有专人提供。
二、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
辽西满族刺绣是我国民间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地处满汉交界的辽西走廊, 所以辽西满族刺绣包含了女真族稚拙、淳朴的工艺风格, 又包括了以“生命树”“嬷嬷人”“满族神话传说2”等传统的萨满文化内容。通俗来说满族刺绣就是满汉文化交融下的产物。
(一) 锦州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可喜之处
1.刺绣工具的传承
辽西满族刺绣使用的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因为丝线光泽柔韧度好, 所以绣制精致的纹络花样图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再则十字线线体柔滑, 适用广泛, 是使用最多的绣线。刺绣常用的棉布类有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有法兰绒等;丝绸类有素缎、乔其纱等以及化纤和混纺织物。刺绣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直至今天这样的大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仍然保留着这一淳朴的技艺手法。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取材范围广, 风格多样化, 情趣生机盎然, 寓意深刻清晰, 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3。
2.刺绣人才继承发展
辽西满族刺绣主要是以家庭内部老一代向下一代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传承。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刺绣作者, 是拜老艺人为师, 21世纪才开始分批集中进行技术培训。据统计显示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第四代传人王桂兰的女儿夏丽云身上, 从小便深受家中的母亲影响学习刺绣, 在今天创办了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如今拥有辽西满族刺绣工艺的绣工数量还是相对乐观的数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蓝图。
3.刺绣名扬四海
第五代传人夏丽云, 在原来辽西满族刺绣的刺绣工艺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大胆的借鉴了四大名绣的工艺技巧, 创作作品, 其中她的作品枕顶《独占鳌头》和壁画《十相自在》, 荣获了2005年葫芦岛国际文化节服绣艺术精品奖。在2004年11月, 又受到了在锦州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温总理鼓励她要把这项民族刺绣艺术发扬光大, 传承给后世子孙;时隔近一年后, 受到了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的接见, 李书记对其创办的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鼓励。并告诉夏丽云继承和发展辽西满族民间刺绣工艺时, 面对困难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理念。
4.刺绣工艺保护方案
冯骥才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表示对于民间艺术抢救工作的支持。如今21世纪, 韩流、西化慢慢的侵占着我国的文化市场, 中国的民间文化渐渐消亡下去, 引起了社会上的专家及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探索。而锦州政府为有效保护满族民间刺绣, 锦州市将满族民间刺绣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采取了保护措施:积极推进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协会在社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工作;在锦州市区成立了满族刺绣厂, 举办刺绣学员培训班;聘请老绣工授业解惑、传授刺绣技艺的同时深入民间搜集资料;参加中国各种类型刺绣展销会;同时锦州市还将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制定了五年的保护计划。在2008年, 辽西满族刺绣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二) 辽西满族刺绣发展的瓶颈
1.伪劣刺绣流入市场
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辽西满族刺绣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拓宽自身销售领域的同时与世界进行对话。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改变, 部分绣工或者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投机取巧, 缩小本应该有的工作量, 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冲击着优质品, 破坏了绣品的质量和文化价值底蕴内涵, 残次品充斥市场流入国外, 影响了辽西民族的名誉, 使满族刺绣失去了在社会上的一席之位。
2.现代工艺冲击传统手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 大量机器绣品出现, 图案生动清晰, 色彩斑斓, 工作周期短效率高, 给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更深程度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 使之濒临衰亡。
3.同行的竞争
辽西满族刺绣是传承下来的民间刺绣, 影响范围远远不如四大名绣的广, 由于四大名绣已经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占据着重要的经济中心, 赢得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导致辽西满族刺绣发展市场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总结
辽西满族刺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着辽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绣品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继承昨天的, 发展今天的。新时期, 对辽西满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有了更大的意义。首先辽西满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其次是在新老刺绣艺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最后在现代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 焕发出了更精彩的生命力。尽管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挑战, 但也不乏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魅力影响着世界潮流发展, 刺绣在中国魅力上写下绚烂篇章, 未来满族刺绣也将红动全球。
注释
11.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版:42 -67页.
22 .富育光.萨满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版:67页.
民间刺绣艺术 篇4
祥瑞意识在中国民间可谓源远流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后,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勤劳智慧的民间艺人把虔诚的祝愿融入手中的刺绣作品中,便有了寓意丰富的民间刺绣图案。祈福、纳吉和传统思想教化是民间刺绣图案的主要文化内涵。从寓意男孩身体健康、勇敢果断的虎头帽、“五毒”图案肚兜,到祈求学子前程似锦的“蟾宫折桂”、“五子登科”图案,再到祝福婚姻和美幸福的“多子多福”、“鸳鸯戏水”图案,这些图案无不含蓄而质朴的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诚然,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所蕴涵的意义,如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吉祥福瑞和宗教信仰等等,如今已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形式,而不再具有当初神圣、神秘的含义。然而当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作品时,却依然可以发现,在这些年代久远的刺绣作品中,全息的储存着先人们社会生活的信息和独具时代特点的审美格调,以及他们的精神企盼和生活状态,从中也折射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光。当我们对这些信息中的文化内涵越是了解的深刻全面,就越觉得它的珍贵,就越能体会到它的价值,从而产生出想把传统的民间刺绣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夙愿。
二、民间刺绣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刺绣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刺绣艺人在继承先辈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悟,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不断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材料,给人们带来更为优美的视觉体验和更为舒畅的情感体验。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四般闲事”小组设计了以古代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四般闲事”(闻香、品茗、插花、挂画)为设计载体,以各种自然元素为设计切入点,将刺绣与陶瓷两种材质结合,给予使用者奇特触感和全新体验的创意家居摆饰。(如图1)传统刺绣手法与新媒介的结合,让产品设计集古典与现代为一体,把东方文化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1)
艺术的传播没有国界。近年来,西方设计师也逐渐将中国的民间刺绣艺术融入了他们的设计中。香奈儿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一向以善于突破传统而著称,它的许多传奇经典都以中国传统刺绣元素为设计灵感。(如图2)历久弥新的香奈儿手袋,尽显皇朝宫廷之贵。以中国的翠玉绿满幅刺绣而成的经典款挎包,搭配经典的金属皮穿链,在夜晚的灯光下,格外显得贵气非凡。将香奈儿经典元素与中国刺绣精妙融合,这些以经典元素为出发点,再予以重新诠释的单品低调华丽,平添一抹诙谐与幽默,打造出这个独特且珍贵的配饰精品系列。
图(2)
国外的设计从来不缺乏创意,也许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所以国外的设计大体上在创意上追求新意。扑克牌、矿泉水瓶、购物袋……(如图3)这些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小东西被国外的设计师做成了仿真程度惊人的精美刺绣工艺品,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这也诠释了用现代设计语言去再设计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来自图形设计师Peter Nencini所设计的Posts Tagged家具是刺绣与椅子相结合的别致设计。(如图4)具有东方特质的木制椅子加上别致的刺绣图案设计,给安稳简约中平添了一份雅致和趣味。
图(3)
图(4)
三、民间刺绣在未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民间刺绣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以物质材料通过某种技艺表达人们的观念和感觉的结果。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刺绣工艺不再是单独的呈现在绣品上,而是作为一种元素抑或理念巧妙的融合在产品设计中,给古老的刺绣文化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刺绣艺术在形式上有很多可以被现代产品设计所借鉴。在图案纹样方面,不同的绣种有不同风格的代表图案以及色彩感觉。现代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和想要表达的感情选择不同的图案纹样和色彩形式;在艺术效果上,绣品所表现的凹凸有致的质感可以被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当中;在载体的选择方面,刺绣手法与各色媒介的组合可以制造出多样的产品风格。
结语
民间刺绣艺术 篇5
而在诸多的刺绣物中, 娃儿披风最具特色, 它被乌蒙高原人喻为背上的文化, 生活的画卷和布上的艺术, 它是乌蒙人用来护理幼儿的一种物件。在四尺大小的绒布上刺绣制作而成。由于高原风沙大, 秋冬季节寒冷, 妇女外出或劳作时携带幼儿不便, 于是将披风裹在幼儿身上, 再用一条布带系了将幼儿背在背上, 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御寒又便于户外劳作。竟然成为乌蒙人的育儿方式, 构成一道独特的背上风景。
披风又是乌蒙民俗文化的写照, 在当地习俗中, 当一个新生儿降临后, 就要请吃“祝米酒”, 邀请亲戚朋友为新生儿道喜。作为新生儿的外婆家就更是重礼相贺, 其中披风就是必备之物, 并以此传达对新外甥的祝福。可见, 披风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我主要探究的是披风制作及艺术构成特点, 从而对乌蒙山区民间刺绣的认识。
其一, 制作材料及其刺绣手法。披风制作材料主要用厚实的深色绒布为底, 因为厚实的绒布更利于保暖且质感较好, 同时在上面刺绣不走样。绒布颜色多为深蓝、深红及黑色等, 这些凝重的深色更显高原人的个性及对高原色彩的感受, 再绣上亮丽图案,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
刺绣手法方面:主要有平绣法和凸绣法 (植绒绣) 两种方式。平绣是以直针按长短针法相互衔接来塑造形体, 这种绣法较普遍, 如黔绣, 湘绣多采用此法。而凸绣法是指在绒布上根据图形来回穿刺植绒, 密密麻麻绣出一层绒面 (约半厘米厚) 来塑造出形体, 然后用剪刀将绒面剪平 (约4毫米厚) , 使绣出的图案形成近似浮雕状的凸出绒面, 故称凸绣法。此法具有半立体效果, 色彩过渡柔和, 毛茸茸的质感, 具有较强的装饰美感。但现在此法在我国传统刺绣中已不多见了。
其二, 披风图案的构成及其色彩表现。披风图案的构成样式与其他民间美术一样都有传统的程式化特点, 娃儿披风的构图, 四周以二方连续纹样或镶嵌花边表现。中间则以一个丰富的单独纹样为主, 它是民间艺人表现的主题, 也是乌蒙刺绣的集中体现。可归纳为:
1.对称法则
以同一题材打破时空限制, , 或夸张或变形, 形成对称式构图。以花开两枝, 为整体对称格局, 然后再以空间量感丰富局部, 画面中产生了均衡的完美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出他们乞求祥和“好事成双”的内涵。
2.变化统一法则
尽管形体以对称均衡出现, 但不是机械重复再现, 而是以形体, 色彩, 空间等中求对比, 在均衡中求变化。左右两边的金鱼, 形态各异, 色彩进行变化。题材的组合打破时空限制, 将水生的鱼与陆生花鸟表现在一起, 使各种题材完美有序地统一在画面之中。
披风色彩的应用更具鲜明的对比关系, 以深沉凝重的底色配上明亮的图纹, 产生了光彩照人的感觉。奇巧艳丽的色彩表现, 是乌蒙人对自然色彩的审美感受, 是朴实、豪爽、粗犷的乌蒙人情感的体现。色彩的应用不仅是塑造形态的需要, 还是追求强烈、和谐对比的手段。
披风题材及其象征性。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 寄以自然物种诠释生命繁衍、情感体验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因而花鸟、禽兽, 虫鱼多是他们的表现题材, 这些题材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如鱼比喻生命繁衍, 鸳鸯比喻婚姻幸福天长地久, 喜鹊为报喜鸟, 登上梅枝喻为“喜上眉梢”好事不断。莲花与鱼则比喻为“年年有余”借谐音祝愿来年丰收, 财源广进。
总之, 乌蒙民间刺绣无论是形式结构的布局, 还是色彩的对比应用。无不体现了乌蒙人的智慧。表现中不盲目追求物象的真实和形似, 而是凭借自己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意图, 大胆地进行写意式描绘, 极尽夸张巧于概括, 夸张中有真实, 写实中又寓以装饰。以装饰美的语言诠释他们的情感, 并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双重体现, 构成审美理想的物化形式。这也许是披风得流传下来的原因吧。
民间刺绣艺术 篇6
一、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认识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 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这也是非物质文化能够受到国家重视的重要原因。
一是对研究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是一种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 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载体, 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可以丰富当地的民间文化, 促进民众的团结与和谐。这些对研究民间艺术的发生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是具有审美价值。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 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 它以线代笔, 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 色彩深浅融汇, 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 是炎黄子孙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三是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北方地区民间刺绣, 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 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 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 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 又有美观的楼空花, 虚实相衬, 富有情趣。在逢年过节和重要庆典时,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是人们充实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 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传承的困境
目前, 相当多的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刺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与此同时还具有十足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代表着中国的特色, 更凝聚了中国人名的智慧, 表现了中国人们的勤劳和伟大。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 许多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甚至已走向消亡, 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刺绣文化保护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
其次是传承出现青黄不接局面。中国几乎所有成功的民间刺绣文化的基本特点就是对优秀民间刺绣文化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强烈依赖, 而不是依靠某种体制结构所特有的优越性。因生活条件提高, 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讲报酬, 所以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发展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另外,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差, 如果继承问题处理不当, 更容易造成民间刺绣文化动荡, 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许多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继承人往往要等很多年才能真正取得民间刺绣文化的实际控制权, 一些民间刺绣文化创始人退位以后, 并没有真正淡出民间刺绣文化的权力中心, 还要继续在民间刺绣文化发号施令。
三、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传承的对策
继承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 加大对中国北方地区的保护力度, 充分地利用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积极联系、组织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对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进行现场观摩和指导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 是炎黄子孙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在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同后, 应该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个领域申请民间文化和传承的专项经费, 同时与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 让民间刺绣更能符合大众口味, 做到与时俱进。
(二) 完善民间刺绣文化的管理制度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极具活力, 已经成为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因此, 要成立一个高效、严谨的社会组织, 对民间刺绣活动中筹得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合理有效的利用, 积极对外进行宣传,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民间刺绣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国北方地区继续发扬光大。
(三)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在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措施
刺绣, 代表着我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个分支, 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我国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 充分认识到中国北方地区目前所处的地位, 认识到其在当地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法, 以期更有效的对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进行保护。
(四) 加大传承力度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传承人的选择首先要注重继承者的工作经验, 让继承着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进入本家族的民间刺绣文化, 使其从基层中逐步发展, 然后进行内部培养和选拔继承, 再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和考察, 最后才会被挑选出来作为继承人的模式。我国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在选拔和考察继承者时要坚持内外结合, 并确定好严格的选拨程序, 以确保传承的成功。
小结
文章认为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只有建立健全的继承制度, 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的继承使命, 扫除妨碍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发展障碍, 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态势, 使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基业常青。
参考文献
[1]许晓慧.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的文化特质[J].文学教育 (中) , 2011 (07) .
[2]韩先英.山西刺绣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丝绸, 2011 (08) .
刺绣艺术初探 篇7
关键词:刺绣艺术,绘画性,审美性,工艺性
刺绣, 又名“针绣”, 俗称“绣花”, 古代称“黹”, “针黹”, 即按照设计的纹样图形用绣针穿引彩线, 在织物上运针走线刺缀, 以刺绣线迹构成纹样图形等。它是一种民间淑女的手工劳作, 具有较强的文娱修行特质和艺术观赏价值。
刺绣艺术历史久远,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就发现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在西周墓中出土过一件染色刺绣残片, 纹样采用辫子绣针法, 线条舒卷自如, 针脚均匀齐整, 绣画结合, 刺绣技巧已趋熟练。据《尚书》载, 周代的章服制度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先秦文献中有“素衣朱绣”之说。在当时, 既有锈画并用, 又有先绣后彩的刺绣方法。到了唐宋之后, 刺绣艺术形成了两种趋向, 一是在绣制佛像的基础上发展成“画绣”, 主要是以名人书画的仿摹为表现形式;二是为装饰生产生活用品而绣制的实用性绣作。前者追求中国书画特有的画意神韵、笔墨情趣;后者则以图案纹样为主要内容, 表现吉祥喜庆的装饰美感。无论是“画绣”还是装饰绣, 皆具追求艺术的情感和意趣,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刺绣艺术进行探讨。
一、刺绣艺术的绘画性
刺绣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 唐代开始就有刺绣表现书画作品, 并且还用于绣作佛像, 使刺绣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如大英博物馆馆藏敦煌千佛洞的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说明刺绣艺术的绘画欣赏性。除了佛像外, 山水楼阁、花卉禽鸟成为刺绣作品绣面主要题材, 其构图活泼、设色明亮。通过平绣的微细针法运用, 加以各种色线使用, 使刺绣成为一门特殊艺术。刺绣艺术的绘画性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据《宋史·职官志》载, 宫中的文绣院掌纂绣, 微宋年间又设锈画专科, 分类山水、楼阁、人物、花鸟, 将书画艺术带入刺绣之中, 形成独立的艺术观赏性绣作。如《绢本刺绣白鹰图》画绣融会书画的神韵,
6. 建筑色彩要有艺术创意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也可烘托和突出不同的气氛。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 要掌握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要善于运用色彩学的理念指导建筑色彩设计, 使设计出来的色彩让人观感舒服。使城市给人留下深刻与美好的印象。
总之,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是我们人类居住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也是城市和谐、文明的一种体现。优雅和谐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色彩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显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每个城市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都应特别注重建筑外观色彩的定位, 尽可能找准、找好、找出自己的个性来, 以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欣赏性。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中载:“宋人之绣, 针线细密, 用绒止一二丝, 用针如发细者, 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 楼阁待深邃之体, 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佳者较画更胜, 望之三趣悉备, 十指春风, 盖至此乎”。这表明宋代刺绣工艺大大增强了绘画艺术效果, 甚至达到了“佳者较画更胜”意境。
由此可见, 刺绣艺术从单一的装饰方式与手段发展成与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的多元艺术表现的形式, 即以刺绣的工艺、材料、技术手段来表达绘画的视觉语言, 形成了刺绣与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绣”。作为画绣, 它是绘画艺术的又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说它是以刺绣工艺、材料和技术来表现的绘画性方式, 以针代笔, 以线代墨地表现绣手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意识, 是基于工艺中的艺术载体。
尽管自唐宋以来刺绣以字画为范本进行绣作而形成画绣, 但它仍与书画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 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画与绣在工艺技术和技巧手段上的各不相同, 其艺术个性也别具特性。实际上, 刺绣艺术是以画为范本, 取其形态、绣其神韵而表现刺绣本有的工艺特质, 即把绘画图形纳入刺绣工艺的构思营造之中, 并通过特定的刺绣工艺技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清代著名绣女丁佩所著的《绣谱》一书中就有较清晰的阐述:“刺绣要遵循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和传神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与绘画性不无关系, 同时又反映出刺绣自身的艺术特点。
1.审理就是指绘画中的构图和画面布局。绣面中所表现的对象大小、高低、长短、虚实、明暗等空间尺寸要符合数理的比例关系。
2.度势是指“于平妥中求抑扬之致, 于疏朗中求顾盼之姿, 于繁茂中求玲珑之态, 于工整中求活动之气, 务使寸练具千里之观, 尺幅有万丈之势, 是在分布之得宜, 尤在物理之谙练”。它表明刺绣要依其工艺对其画面结构的韵律、节奏、疏密、动静、工整与灵动、空间气韵等营造要相得益彰、呼应有序, 以达到画面气势氛围的审美感受。
3.剪裁是指对画面的处理, 即使同一画面, 刺绣与绘画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名手作图繁而不杂, 剪裁之力也”, 表明剪裁在刺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刺绣剪裁工艺, 达到绣面的“繁
在我个人看来,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色彩来装点我们的城市, 是鲜亮的色彩还是沉稳的色彩?我想都应该有, 建筑的色彩如同建筑的外衣, 无论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应该是符合个人气质的, 适合即最美。
参考文献:
[1]王贵杰、解旭东.《色彩在建筑设计与地域环境结合中的运用研究》.山西建筑出版社.2007.4.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汤姆·福莱瑟.亚当·班克斯著.蔡璐莎译.《艺术设计实用色彩完全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肖平西.《关于建筑色彩设计及建筑色彩设计教育的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5
而不杂”效果, 从而使绣面形象谐调统一。
4.点缀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锦上添花”的艺术处理, 以达到“恐一览无余, 转形枯寂, 当于可以穿插之处酌为加增, 又或疏密不堪相称, 亦须稍为点缀”。意思是当画面一览无余而显苍白空洞时, 可酌情点缀景物以加强画面效果;或画面疏密关系不理想时, 也可作点缀处理以改善疏密对比关系, 从而使画面达到承传启合, 呼应自如的视觉艺术效果。
5.崇雅是刺绣艺术在对书画艺术改造形成过程中, 追求书画范本的艺术品味和雅趣, 并以刺绣工艺的方式和审美感进行的设计表现和追求, 从而表现绣女文淑优雅之性格和画绣作品超功利的艺术境界。
6.传神是指绣手不仅要准确表现作品形式表像和作品内涵, 更要对绣作的神韵有深度的把握与表现, 从而传达出绣手的情感悟性与作品的精神面貌。
从上所述, 刺绣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书画艺术的深刻影响, 以线代笔, 以绸绢代纸, 赋予了原有书画形式以新的视觉艺术语言和生命载体, 它以刺绣工艺独有的特性, 对书画艺术进行了新的艺术理解和阐释, 并使刺绣艺术语言中不仅具有了书画艺术的语意义性, 而且更加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属性和语言。
二、刺绣艺术的审美性
刺绣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 其审美性与书画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其在审美品味和向度上, 与中国书画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书画在审美向度上追求“能、妙、神、逸”四个品级;而刺绣艺术讲求“能、巧、妙、神、逸”五个品级, 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书画早有审美评品之述, 唐代张怀瓘在《画断》中提出“神、妙、能”三级审美评品;后至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书画审美的“能、妙、神、逸”四品论。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对“能、妙、神、逸”作了详细释意, 即“所谓形象生动谓之能;自心付手、曲尽玄微称之妙;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谓之神;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 出于意表为之逸”。元代夏文彦沿朱景玄之论置逸品于三品之外定义如下:“能为得其形式, 而不失规矩;妙为笔墨超绝, 传染得宜, 意趣有途;神为气韵生动, 出于天成, 人莫窥具巧。”他的论述较前人更为简明与准确。
刺绣艺术由于受到书画的深刻影响, 其在艺术审美性上也与其融会贯通。不仅在魏晋隋唐绣制佛像的基础上发展成“画绣”, 追求名人书画的神韵风采和笔墨情趣, 还在审美评品上参照书画文论提出了刺绣的审美准则。其中以清代道光年间丁佩所著的《绣谱》第六章提出“能、巧、秒、神、逸”五个审美评品层次为明晰阐释。
《绣谱》中的能为象形唯肖, 敷彩能精, 指远目营不失矩度。巧为穿插有情, 接续无迹, 自然契合, 未觉其迹。妙为能巧俱备, 风韵独饶, 妙姿也;闲中有味, 空际传神, 妙趣也;举重若轻, 化板为活, 妙技也;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妙境也。神为炉火纯青, 变化无穷, 出於天成, 乃神品也。逸为出神入化, 无可挑剔, 大匠不雕, 乃逸品也。逸品为五品中审美的最高境界。
从《绣谱》中的审美评品划分上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其借鉴了书画艺术的审美理论体系, 并在释意上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刺绣艺术的针线表现方式不同于书画中的笔墨作画方式, 因此其在能、巧、妙、神、逸上的阐释是刺绣工艺特有的艺术审美情趣及工艺的审美意味, 是工艺技术艺术化的审美表现。正如《绣谱》所言:“师造化以赋形, 究万物之情态, 又与才人笔墨, 名手丹青同臻其妙”。刺绣艺术的审美性因书画艺术而生, 又因其材料, 工艺而凸显特色, 并因此生成其艺术上的审美品味与意境。
三、刺绣艺术的工艺性
刺绣之所以能在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关键还在于其特有的工艺性, 即工艺制作性、工艺规范和工艺的审美表现。传统刺绣工艺讲究工艺规律的把握和运用, 在《绣谱》中对刺绣的工艺性有较为详细的归结, 即刺绣的工艺性包括:“齐、光、直、匀、薄、顺、密”七个方面。
齐是指齐整, 即在工艺上要求“如快剪剪成, 不使一毫出入”。纹样图形界限分明, 针脚齐整, 简洁明快, 干净利落;光是指形态轮廓明快光亮, 即在工艺上要求“光与齐相因, 丝丝梯比, 即不使一毫出入, 轮廓自然光粹。”轮廓针脚要齐整, 排线要有序, 绣面自然光亮照人;直是指平正, 即工艺上要求“作书宜直, 直始能正。刺绣宜直, 直始能平。平如春水, 觉精彩之自生。”可见刺绣针法上的直平之功效;匀是指匀称, 即工艺上“不匀则不直, 不直则不光, 相因之弊也。用墨匀则字能有血;用绒匀则绣有肌, 是在粗细适均疏密相称而已。”匀的工艺要求是使绣品能达到匀称和谐的效果;薄是指精薄、细薄, 它是判断刺绣工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坊绣之易于俗者以其厚耳, 原则难匀, 唯将绒线判成极细之丝绣成倍觉熨贴, 无异彩毫轻染, 观之高出纨素之上, 扪之则复相平, 庶称精妙。”刺绣的薄, 关键在丝细针匀, 因为只有工艺薄细才能生成直、匀、齐、平的绣面熨贴效果, 否则前功尽失。顺是指顺畅之意, 刺绣中的行针走线尤如文人作字行文一般, 字顺则文畅。因此, 丝顺品畅也在同理之中, 正如《绣谱》中所述:“一丝不顺则气脉全乖, 精神相隔。故直则俱直, 横则俱横, 即使遇有圆折之处, 第当以针脚之长短由渐而转, 自然成片”。密是指精密、细密, 即在行针走线上要求丝丝相扣, 精密无缝。“密与薄似乎相反而实为相成, 两者均关乎于细, 细则能薄, 亦唯细始能密。”因此刺绣工艺上的“密”与“细”息息相关, 细密始能密实, 密实方能平整, 平整使之光亮, 光亮方可鉴人。
综上所述, 刺绣艺术的工艺之道, 既有独立的要求和理据, 又是相互关联, 互为依存的关系。它是评定刺绣工艺水平的准则, 也是衡量刺绣工艺规范的指南及标准, 体现了刺绣工艺的内在属性及工艺特性。它是承载刺绣艺术形式与特色的主要内因。
结束语
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形成、创作、生产与发展源远流长, 它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朵灿烂耀目、光彩照人的奇葩, 它的艺术性源于书画的气韵神逸与情趣品味, 并且以其工艺范式的特有表现力, 生成独有的艺术载体与形式。它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润泽了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 丰实了人们的艺术情趣, 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并且, 在现代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语境下, 更为彰显其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价值及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童云.《刺绣》.黄山书社.2012.7
[2].潘鲁生.《工艺美术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
维吾尔族的刺绣艺术 篇8
一、维吾尔族刺绣的应用
维吾尔族刺绣常见于服饰中,如头饰、服装等。维吾尔族头饰中的花帽主要以刺绣作为装饰,花帽的名称来源于花帽的刺绣方法。维吾尔族花帽的图案样式大致有散花纹样、独纹样、十字对称纹样等。图案多以花卉、果实等自然形象为素材,如巴达姆图案、奇慢图案和各种几何图案等。
维吾尔族服装中妇女穿的长外衣、短外衣、背心、裙子、衬衣、裤子等都绣有花卉图案。男子穿的服装上也绣有花纹,如男子合领长短衬衣、长短外衣(袷袢)在领口和胸前都绣有十字花的图案,显得富有活力而潇洒。维吾尔族男子非常喜欢在腰间系一条绣花腰巾。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艳丽,中老年的较淡雅。腰巾是妇女专为自己的男子绣成的,其色彩和图案绚丽多彩,非常受维吾尔族男子的喜爱。维吾尔族妇女服装的领口、胸前、袖口、肩等部位,用金、银线和彩线绣成几何形小花、小叶,有浓郁的装饰美感。
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刺绣。绣花枕头是生活必备品,是陪嫁的重要礼物。新疆东部的维吾尔枕头两边绣花,而南疆有些则只有一面绣花,多放置在石膏雕花的盒形壁橱内,或排成一排放在长炕桌上,上面叠放被褥,再加盖绣花单子。维吾尔族绣花枕头上的花纹图案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花卉,有石榴花、桃花、佛手、莲花、牡丹等。一类是动物,如蝴蝶、鸟、孔雀、鹿、凤凰等。另一类是几何图案。吉祥物也融入维吾尔族的枕头绣花图案中。从这些图案花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宗教文化在劳动人民心中留下的鲜明痕迹。
二、维吾尔族刺绣的色彩特点
维吾尔族刺绣大多选用单色布料做底色,其中白色比较常见,在色彩搭配上常用鲜艳的对比色,画面强烈、鲜亮,但其本质仍然是质朴的。特点是色线品种不多,刺绣的每个色块、色线有层次变化和两色交叉重叠现象。刺绣色彩搭配一般为白布上用红色、绿色、蓝色、黑色、黄色线;黑色布上用白色、红色、绿色、黄色线等。色彩配搭、质地表现非常素雅。
如维吾尔族花帽,重点突出亮、纯和色彩的强烈对比,将色度、色相、纯度、冷暖对比运用得恰到好处。亮指用色非常单一,黑底白花,白的地方不能再白,黑底色也达到了极致的境界;纯指所用绣花线的色相极为丰富饱和,且原色居多,如樱桃红、葱绿、宝石蓝、杏黄、紫罗兰等,使人看了活泼快乐;强对比指明度差在八级以上的色相对比,如黑与白的运用,又如红花绿叶、紫花黄蕊等,在运用时,注意各色面积比例,其中一色占统治地位,而其他艳色、靓色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不使人的视觉受到伤害,如巴旦木花帽中注重黑白两色的运用,曼甫花帽注重红与绿、紫与黄的搭配,塔什干花帽中集红、黄、绿、蓝、紫各种色块于一体。
维吾尔族刺绣的色彩师法自然,美轮美奂,它是维吾尔族追求美感和审美意愿的充分体现。创作者对色彩的感悟和运用堪称得心应手。
三、维吾尔族刺绣的造型纹样特点
维吾尔族刺绣艺人精湛的造型能力都是在刺绣过程中逐渐积累和磨炼出来的,她们用自己神奇的灵感和思维创造出切合现实生活的造型纹样,简单中透露着稚拙朴素之美,显示了当地特有的民风。
维吾尔族长期居住在戈壁沙漠中,他们不满足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的自然环境,幻想自然是一个鸟语花香、百花盛开的绿色世界。刺绣纹样流露出一种热情、豪放的品格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意识,纹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精神面貌。
从结构上看,维吾尔族刺绣纹样最主要的构图特点是以视觉中心点向四面展开,反映出追求视觉满足的多重堆砌倾向的民俗结构风格。另外还表现出规范的几何形结构,如菱形、四边形、十字形、圆形构图等,同时在规范结构中又有富于意味的变化,由此又使维吾尔族刺绣艺术具有了结构稳定、变化有序,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的理性结构风格。这就使得维吾尔族刺绣艺术图形结构具有一种雅俗共谐且感性与理性、自由与限定相混沌模糊的特殊韵味。它的“俗气”表现在构图形式的满、实、稳、匀与充满感性的多点堆积上。而“雅致”则体现在理性的规范几何形构图和图形中有规律、有依据的变化上;体现在结构图形所表现的婉约多姿、生动灵巧和轻盈秀雅上。
四、维吾尔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维吾尔族刺绣的能工巧匠都是老年妇女和年轻姑娘,她们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家。维吾尔族姑娘从小学刺绣,她们出嫁前,向自己的母亲勤学苦练各种绣花本领,选择自己喜爱的图案,绣各种各样的家什,绣出构思奇巧、色彩丰富、配色精妙、美观大方、朴素雅致的嫁妆。维吾尔族姑娘在出嫁前要绣完全部的陪嫁物,成婚以后以此炫耀自己的技艺。维吾尔族姑娘还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刺绣定情物,如手绢、腰巾等。因此,美丽的刺绣品几乎都出自家庭妇女之手,这也是家庭妇女的生活职责。
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这块瑰宝,人们应该努力发掘其潜能,使其蕴藏的经济与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刺绣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绣的发明使刺绣的时间大大缩短,但同时也带来了图案的单一呆板等缺陷,为此,我们可以在机绣图案的基础上进行手工点缀,以避免呆板化。在工艺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从而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婉丽隽永的刺绣艺术之乡 篇9
镇湖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刺绣是当地传统的文化产业,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镇湖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但苏绣销售额却占全国市场83%,是全国最大的刺绣生产交易集散地。1.7公里的街道现有人口两万多,共有八千绣娘从事制作生产刺绣,与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在三千人左右,街道中还有着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的38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通过近20年的着力打造,镇湖刺绣已经成为当地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支柱性产业,仅刺绣产业的年收入,就已达6亿多元。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这首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太湖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临近太湖的苏州镇湖北、西、南三面环水,形成了一个斜伸进太湖水面的半岛。在这个半岛上欣赏太湖风光,体验当地人生活,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无边美色在怀中。
镇湖半岛的湖岸线一带基本都是平坦的生态湿地,这又为优美的太湖风光增添了沿岸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镇湖半岛北侧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湖湾,湖水清澈,风光秀美,是极佳的天然泳场,也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场地。太湖中的小连山(岛)、大贡山(岛)、小贡山(岛)、乌龟山(五指山岛),更是休养、疗养的胜地。
镇湖不但风景优美,拥有传承久远的刺绣工艺,还有拥有许许多多优秀的青年。韩振杰,江苏镇湖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的总经理,他年纪不大可是头衔不少,总经理、采购员、快递员、搬用工、程序员,还是司机加电工!一年前,韩振杰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和两个兄弟一起创建了科技城第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为美丽镇湖的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之所以会选择回乡创业,主要原因是想实现自己的苏绣情节,寻找一名美丽、温婉的绣娘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说起自己的苏绣情节,韩振杰颇有感触:“很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穷。大年三十大我家就我和我姐俩人,我爸妈都出去躲债了。我和我姐灯也不敢开,就在阁楼上面看着窗外的烟火,心里担心着学费。150块钱,但是需要我姐和我妈两个人整整三个多月的刺绣活才能赶出来,而且是不吃不喝。当我每天放学回到家,就会看到我姐和我妈在夕阳余晖下面绣着刺绣,我也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就会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在韩振杰的心目中,这样的场景才是家,而绣娘就是实现这样情景的关键因素。
拥有深深苏绣情节的科技帅小伙要想寻找合意的人生伴侣,镇湖可谓绝佳去处,这里有许多拥有高超苏绣技艺的美丽绣娘,如聪明懂事文静女府烨程,大家闺秀四代刺绣邻家女吕小怡,机缘巧合结缘苏绣的异乡女李静,远赴他乡拜师学艺的艺术女祖迎雪等等。
府烨程出身农家,5岁时就穿针引线,11岁一幅作品就能卖七百元。她获得过第四届“银针杯”铜奖,第五届是银奖,第六届是金奖。还有江苏工艺美术最佳创意奖,年纪不大奖状证书已经一箩筐!
吕小怡在大学学习的是电子商务,她梦想当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然而绣娘这把椅子在她家已经传了四代了,只有坐在这把椅子上,她心里才觉得踏实。接受家庭传承技艺的她,在千百年不变的刺绣技法中谋求改变,即在为客户提供刺绣作品之前,她都会在电脑上做好设计,让客户的满意后再来刺绣。她在神州六号发射上空之后绣制了《腾飞的中国龙》,这幅作品运用到针法还获得了国家针法发明专利。
李静,四年前,她还在老家安徽,操持着家中8亩地。地里的农活她全都会干。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走进了镇湖的一家绣坊,从未想过会成为绣娘的她,被一幅双面绣深深吸引,她留了下来,师从国字号大师蔡梅英,为成为优秀的绣娘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她绣制的《姑苏繁华图》,成为她们馆的镇店之宝,价值几百万元。
十年前,在电视上看到刺绣大师姚建萍时,祖迎雪便恋上了刺绣。19岁时,她一个人从老家坐5个小时车来找姚老师。对刺绣的深爱,与学习刺绣坚定信念,让她成为了姚大师的徒弟,虽然成为大师徒弟不容易,但成为一个优秀的绣娘更难。这些年,为了更好地掌握刺绣,祖迎雪去过很多地方,对她来说,有时候命运的改变就源自于一个不经意的决定。祖迎雪参与绣制的两幅作品,一幅在中南海,一幅在人民大会堂,这两幅作品于2011年在文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价值六千七百八十五万。
在镇湖党工委书记宋长宝看来,科技加绣娘,是天作之合。为此,他极力撮合这些年轻人,并送上了自己的真诚祝福:“作为苏州高新区的领导,我送你们三句祝福 ,第一句,祝你们幸福,而且我坚信你们一定会幸福,科技男创业绣娘也在创业,创业的人共同语言特别多,你们会相互鼓励相互呵护。第二句,做好样板。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已经有3万高科技人才,将来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科技城;我们的苏绣产业也会吸引更多的姑娘加入绣娘行列,你们做個好榜样就是对家乡最好的贡献,我们高新区政府一定会为你们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援,更好的保障,更美的环境。第三,我送你们一件礼物,在我们镇湖有着2000多年的婚俗,就是送你们一床被面,用你们的巧手绣出美好家园!”
相信苏州高新区通过刺绣艺术的平台,融合科技发展,会焕发出更加光彩绚烂的独特的优势与魅力,镇湖也会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一个既可休闲度假,又能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针线的延伸——浅谈现代刺绣艺术 篇10
现代刺绣艺术是传统刺绣艺术的延续, 两者既有继承性, 又有很大区别。现代刺绣是一种具有丰富造型形式的艺术, 它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觉, 一种用织物、颜色和以多种针法形成的, 有一定的外在形式和内涵寓意的艺术。既有审美价值又不失实用价值。
现代刺绣是一种艺术载体。画家用画笔, 雕塑家用泥土, 雕刻家用金属, 木刻家用木头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 刺绣也和它们一样可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趣。现代刺绣的基本元素是由针线针法构成的, 就是用针和线“作画”。象画画一样, 刺绣反映人们的风俗、文化、心理等, 在织物上讲述作者心中的故事。因而, 刺绣是一项综合艺术。
现代刺绣艺术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审美意识、表现形式、材料工艺应用等方面。
一、现代艺术刺绣的审美意识
在美学意义上, 按照康德的经典表述, “美”是不受功利、概念、目的束缚的, 是用一种最纯真的眼光来看世界所发现的美[1]50。审美并不是对事物进行美丑判断, 而是用最纯粹的眼光看待事物本身[1]51。审美意识是伴随人类文明发生的。现代刺绣艺术在造型、图案、色彩、结构等方面与传统刺绣相比,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根本性的原因是人们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最初的人们认为刺绣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美化服装、装饰服装。而现代刺绣艺术不仅仅作为服饰装饰的一部分, 更主要的有着极强的独立装饰效果。现代刺绣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情趣, 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的提升, 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艺术化、人性化。
现在我们已知的最早的刺绣当追溯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据《尚书》记载, 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中, 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外, 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至宋代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 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到了明代, 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 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刺绣像陕西民间刺绣:裹肚、遮带裙、披肩、贺宝、鞋垫, 等等, 单就这些品目名称, 便一目了然, 他们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吊帘挂片、香包、布制玩具等带有一定观赏性质 (实际上也带有某一方面的实用性) 。 (如图1、图2)
时代的发展、人类知识结构与审美观念的迅速更新, 装饰性极强的现代刺绣艺术品, 已成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就配合环境而言, 刺绣艺术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 在反映现代人个性化审美意识的同时, 更追求刺绣图案的简洁明快和纤维材料华美并富于质感, 变形夸张, 风格独特。与现代装饰的结合, 如图3所示, 这幅绣品并不是纯粹的无度的变形夸张, 而是在对生活的提炼、想象后, 捕捉最典型、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形象, 用现代装饰语言去塑造, 并运用现代针线符号学表达一种思想, 一种状态。
二、现代艺术刺绣的表现形式
现代艺术刺绣与传统刺绣不同, 不是再现绘画作品, 也不拘泥于写实形象, 它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抽象、平面、立体, 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来构型。
(一) 图案造型
传统的艺术刺绣的图案造型多为吉祥图案, 像大红鲤鱼背上骑着欢乐的儿童, 或胖娃娃抱着大鲤鱼嬉耍在荷塘之间等, 象征着美好幸福, 图案和象征手法呈现多样性。
而现代艺术刺绣吸收采纳一切传统刺绣之长, 致力于探寻新的图案表现形式、新的针法、制造出不同的层面, 并继承和发展刺绣中的一切优良传统, 来表现事物的真髓和客观存在, 突破传统刺绣的平面格局, 强调刺绣的立体造型效果, 创造一种现代针线的软雕塑。现代艺术刺绣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成果, 强化并发展刺绣工艺品的视觉效果。作为一种艺术流派, 现代艺术刺绣主张运用比较夸张的狂野的抽象象征手法反映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品格。如图3所示, 是人非人, 是物非物, 是一种抽象一种样态。
(二) 浓烈与雅致的色彩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绘画旗手德拉克洛瓦说过:“我们使用色彩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2]装饰色彩浓烈的现代刺绣艺术, 无论是作为装饰服装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单独的装饰工艺品而言,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感受。
传统刺绣色彩习惯于高明度和纯色相的对比搭配, 如裹肚、遮裙带等, 多用色彩饱和的中、低明度的大红、枣红、深蓝、藏青等作为底色基调, 上面配中、高明度亮调子的绯红、橘黄、翠绿、钴蓝等。也有在白色底布或橘黄、杏黄等高明度底色上用中、浅明度花线绣花的。总的效果是浓艳、鲜明、强烈。如陕西民间刺绣品的色彩, 正是以那热烈而艳丽醒目的色彩先色夺人的。
现代艺术刺绣主张应服从于表现形体的内在要求, 服从于外部的客观存在, 更主要的是要运用不同的色线材料, 通过不同的针法, 形成不同的色差和凹凸感, 使绣品喷发出勃勃生机。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去运用和感受那种现代装饰色彩的震撼。配合室内装饰有表现高调、明度和色相纯度极高的, 给人一种膨胀的艺术感受;有表现冷调、蓝调的, 明度和纯度降低, 给以一种理性的心理感受。
变幻莫测的装饰色彩的运用, 如图4所示反映了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力及想象力, 也说明了现代人们追求的绣品必须突破绘画色彩的时空感、色彩透视原理、远近比例关系等。用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随机应变处理色彩组合和固有色的对比和协调。不论是就单纯艺术而言还是做现代居家装饰, 均显示出不拘一格、粗犷豪放而又相得益彰的现代装饰风格。
(三) 高度的夸张和想象
想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 艺术造型与设计离不开想象。夸张的手法更不能离开想象, 它抓住表现对象的某种特点加以夸大或强调, 借以突出自我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强化艺术效果。
传统刺绣, 以凤凰为例, 就是以现实为基础而虚构出来的理想的灵物, 是由多种禽鸟组合而成的艺术化了的形象, 是最具东方色彩的女性柔情的装饰主题之一。象陕西民间刺绣图案中各种造型的“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屡见不鲜。
现代刺绣艺术通过夸张手法使表现对象特征更突出, 性格更鲜明。现代艺术刺绣一般来说是写意多于写实, 变形多于相像, 奇诡多于自然, 在现代艺术刺绣中充满抽象意味, 它不完全脱离现实形象, 却又大大超越于它。如图4克里姆特的《吻》, 虽然表现的是男人和女人, 但是它饱含了现代装饰的一切特性, 展现一种超脱世俗的空灵的现代简约的风尚。还有的绣品仅用寥寥几块布贴加以局部的绣线的点缀来比拟某一瞬间的感受。现代刺绣艺术不只是图案造型、色彩的夸张, 还是针线针法和材料的夸张。
三、现代艺术刺绣的材料与工艺
现代刺绣工艺在材料的选择上有别于传统刺绣, 不是单纯只在棉布或丝绸材料上刺绣, 而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多种纤维材料, 并采取拼、贴等手法, 将多种材料融合。同时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结合现代图形的点、线、面等构成手法, 并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 以达到我们现代艺术刺绣的种种特有效果, 借以表达作者所要体现的个人理念。
(一) 材料
一幅好的刺绣作品离不开好材料的作用, 这就好比要盖一栋玻璃屋, 绣品材料的运用象玻璃的材质一样至关重要。
1. 线材的拓展:
捻合纱线如结子线、环圈线、大肚纱、竹节纱、螺旋线、节扎线等, 此类线材外形富于变化, 空间感更强, 更具现代感;染整纱线如染色线、间隔染色线等, 可根据需要改变绣线颜色;金属线材如金线、银线、铜线等, 可塑性强, 更具光泽感;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胶、木材等。
2. 面材的拓展:
面材如棉、麻、革、绢、绸等, 可选择与绣线形成对比的面料;纤维材料、金属材料等的网形, 就是将传统意义的底布经纬的间距放大, 更有利于异形线形穿插。而纤维、金属等的框架形, 打破刺绣底布的经纬交织状态, 骨架更随意。
3. 综合材料的结合:
软与硬的结合, 如:纤维线材与金属线材;粗糙与细腻的结合, 如:丝线与麻, 精细绣线和粗大丝光线;冷与热的结合, 如:纱线与金属网。
(二) 工艺
实现刺绣图形的决定环节就是针法。针法是刺绣的灵魂。针法是指绣线的各种组织形式与实施的方法, 或叫“绣作”。现代针法就是针在织物上下运动所成的轨迹, 各种轨迹的最终组合便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刺绣图案。积千百年的经验, 反复实践, 不断创新, 今人研发出一整套刺绣针法, 刺绣手法上已经达到了运用自如、变幻无穷的程度。
针法对刺绣图形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针法是刺绣图形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没有针法, 一切无从谈起;2.针法的表现力是图形审美效应的要素。多数针法都具有鲜明的装饰性, 可以表现出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色泽感、空间感与质感。
传统的针法主要有平绣类、线纹针类、钉线绣、刻形针绣、铺绒绣、纳绣、挽绣、打子绣、包梗绣和乱针绣等。不同的绣线如丝线、绒线, 加捻线等结构成的针法, 可以造成不同的质感, 或光滑或润泽、或粗糙或规整。
现代艺术刺绣十分重视针法技巧。现代艺术刺绣除了广泛应用传统针法外, 还对浮绣类、凸绣类等加进现代装饰材料, 如盘麻线, 和细铁丝铜丝等, 作了大量的探索, 使绣品的外形和质感都有了更新的内容, 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给人新奇的审美感受。
现代刺绣艺术是在打破传统刺绣技艺的陈规的基础上, 遵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表现形式和材料工艺而发展起来的, 进而为人们所接受、所喜爱。对于现代艺术刺绣来说, 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民间刺绣艺术】推荐阅读:
民间刺绣教案10-27
传统刺绣07-17
民族刺绣08-07
刺绣随笔09-08
电脑刺绣11-06
刺绣新工艺10-18
皮革刺绣及应用06-06
刺绣_四年级作文06-13
摄影与刺绣的美丽相遇05-23
写刺绣的作文500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