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钢琴作品

2024-06-02

西方钢琴作品(通用4篇)

西方钢琴作品 篇1

钢琴属于西洋乐器, 是西学东渐运动的舶来品, 我国近现代众多钢琴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实践和研究, 对中国传统音乐和钢琴演奏艺术进行融合,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 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艺术财富, 推动了我国钢琴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 使我国钢琴教学由传统逐步走向现代化。当前, 我国的钢琴教学体系采用西方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以西方音乐为主, 加重了学生对西方钢琴乐曲的崇尚, 造成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排斥, 背离了我国的钢琴教学初衷, 不利于推动钢琴教育的民族化, 实现我国民族钢琴艺术的国际化。

一、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钢琴教学中融入民族钢琴作品有利于促进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我国的基础教育人才, 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满足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实际。高校钢琴教学融入民族作品有利于实现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钢琴同样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习相应的民族作品, 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 掌握其中的文化精髓。

学习中国钢琴作品, 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 通过对民族钢琴作品的学习, 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 传播民族文化, 在学习中深刻体会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加深对民族意识的理解。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科技力量, 促进国家的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辅助力量能够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广为传播, 在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传承, 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展示给世人。多元化的文化结构和多重演奏技巧的掌握, 能够体现出多种艺术形式风格, 实现民族文化的走向世界。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 变革传统的课程教育体系

高校钢琴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西方作品为主的教学模式, 明确中国钢琴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合理调整教学课程的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如在理论课程安排上, 应开辟中国钢琴作品的内容介绍, 对传统经典作品的鉴赏, 介绍中国钢琴家的生平事迹等, 并将有关内容列入考试范畴。在技能学习的课程设置规划上, 应制定出学生一学期内应学会几首中国钢琴作品, 规定演奏的标准, 明确中国钢琴作品在学期考核中的比重和地位, 使学生在开学时就有所准备。在演奏练习中, 学生可能会对作品比较陌生, 教师应予以关注, 加大辅导, 针对民族作品中的表现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帮助学生体会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这样通过多项调整和改革, 使中国钢琴作品真正成为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一部分, 发挥出他们独特的魅力。

(二) 引入特殊的音色处理方式

声音表达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性之一。由于取材于各种民族乐器琵琶、古筝、二胡、萧等, 在声音表达上有的清亮高远、有的委婉柔肠、有的淡雅清丽, 具有显著的特色。教师应针对音乐特点加强学生对音色处理方式的学习, 培养他们细微把握音色的处理技巧, 启发学生的音色变化感知能力和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敏度。乐曲《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里对古琴、萧、琵琶、古筝等乐器进行了音色的大量模仿, 其中对萧声的演奏模仿时, 应采用滑音、颤音、升高四度的处理方式, 显现出箫声的暗淡、哀婉和清冷, 而在散板部分模仿琵琶音色时, 需要使用由慢至快的轮指方式, 加强同音换指, 提高装饰音, 尽量丰富、逼真地表现出各种不同传统乐器的不同音色, 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和演习。

(三) 特殊演奏技巧的训练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术、弹奏要求与大多的外国曲子是相同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 如中国音乐有自己的音阶、五声调式、和声、复调用法等, 在演奏上存在西方作品中没有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指法上最突出的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 需要养成临近手指演奏小三度五声式进级的习惯, 帮助隔指和临指的运用;当表现连贯的音阶时, 手指间有很大的跨度;双手运用时主要是平行四、五度和各音程的交替较多, 加以平行三、六度形式, 和弦的指法更复杂, 需要手指有更明确的触感。其次, 装饰音的处理上, 中国音乐不同于西方乐曲, 没有定量化的标准, 需要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去定性把握。演奏方法上, 需要加强学生对一些特殊演奏技巧的训练, 如手指的移动速度、臂弯的力量、指尖的触法改变等。再模仿民族乐器笙的双音效果时, 学生的手指必须有弹性, 触键时略缓慢, 收尾时应利落, 使音色更均衡, 防止颗粒性的装饰音处理, 听起来音色很粘稠;而在模仿二胡乐器的悠远深长时, 需要借助臂腕之力, 使手指保持平稳, 保证触键时能够稳定、连贯、音色更加连绵。中国钢琴作品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意境, 音色的表达是意境传递的媒介, 需要在日常练习中, 加强敏锐细致的音色听觉培养, 通过以音传情, 合理应用钢琴乐器和合适的触键方式呈现给听众。

三、结语

钢琴艺术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了, 中国音乐家们怀着民族责任感和艺术责任感创作的民族钢琴作品, 是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的结合, 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财富, 在当前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下, 坚持民族性的意象和表达才是音乐领域里的世界潮流。中国钢琴作品展现出的独特意蕴和神奇魅力必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人文思想, 推动我国的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新羽.本土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 2012, 06:222-223.

[2]俄珠贡桑.论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中国钢琴作品[J].大众文艺, 2015, 19:227-228.

[3]毛肄, 丁娜.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教学中的特殊价值[J].艺术科技, 2014, 12:43.

简述西方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特征 篇2

关键词:键盘乐器  音乐作品  作曲家  演奏家

一、键盘乐器的发展历程

几百年来,键盘乐器的形成屡次经过重大改变,但是这种革新换代的过程往往被人忽视。人们更多的注意到“人”和“乐”在风格上的发展,却忘了“琴”的更迭和沿革。殊不知乐器的发展是直接影响到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创作风格的。随着时间的推进,键盘乐器也在更新换代,首先是键盘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管风琴”,此琴最早是用于宫廷的。

(一)管风琴的发展:1.“古代管风琴”,公元前250年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已建有“水力管风琴”。它由音管、琴键、风袋和风箱组成。2.“中世纪管风琴”,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人们改革研制了一些小型管风琴,大约在13~15世纪间,除了教堂中的大型管风琴外,还有两种小型的,即便捷式和固定式管风琴。3.“巴洛克管风琴”,变音音栓的加入,成为管风琴制作史上的重大突破,到了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真正成为了宗教音乐的代表。4.“电力管风琴”,19世纪人类发明了电以后管风琴就结束了用人力拉动风箱的历史,进入电力控制风箱的时代。5.“琉特琴”古埃及乐器,外形类似吉他,14世纪传至西欧各国,15~17世纪作为宗教乐器在欧洲盛行。到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的“古钢琴”现世,这种琴当时专供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所用。

(二)古钢琴有两种,一种是“楔槌键琴”一种是“羽管键琴”。1.“楔槌键琴” 约15世纪初诞生欧洲,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流行。它的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到mp之间,因此适合在室内演奏。2.“羽管键琴”又名大键琴,据说产生于14世纪英国,力度范围可以从p到f,音色比较辉煌。17到18世纪可以说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直至1850年左右才最后确立现代“钢琴”的形制。

(三)钢琴的发展历程:1.“近代钢琴”用鹿皮包裹的木槌击弦是钢琴的标志和特点,声音温暖圆润。2.“现代钢琴” 在1850年时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斯坦威将钢琴的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到八组,换了金属支架,使声音洪亮饱满。3.“电子琴”是20世纪运用电子技术控制的键盘乐器,它可以模拟人声、各种乐器及交响乐队,还能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节奏。但它始终都无法代替钢琴的地位。

二、致力于钢琴发展的主要键盘作曲家及音乐作品

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思潮逐渐涌入,到19世纪初最终形成并遍布于整个艺术领域之中。在这期间,有不少音乐家支持这种风格。19世纪前后一百多年(1790-1910)中,首先出现的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19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创造者)。在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上是沿用钢琴来“替代”管弦乐队的思想出发的。7首钢琴奏鸣曲则是采用歌唱性、抒情性及戏剧性,揭示了19世纪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真正奠基者。到浪漫派鼎盛时期(30~40年代) 费里克斯·门德尔松成为19世纪浪漫乐派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平静且舒缓,为后人留下了5部交响曲,5部交响序曲,5部协奏曲,2部歌剧,2部清唱剧,与数十首室内乐作品和大量的钢琴小品。他的创作体裁主要是钢琴小品,其音乐具有室内性的风格特点,优雅流畅,质朴纯真,充满浪漫,甘美的情趣。《无词歌》为钢琴特性小曲开辟了蹊径,它不再像声乐歌曲那样被限制在一定音域范围内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钢琴音乐有了新的起点。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弗雷德列克·肖邦,在和声上他大量运用半音的手法,旋律上多采用民间音乐为基调,节奏中又大量使用自由节拍。叙事曲、摇篮曲、夜曲、谐谑曲等各种题材的作品都凝聚肖邦手笔与才华,他对音乐的细腻变化、踏板运用、弱音音色探索、触键技术精湛等都是后人无法复制的。随后,罗伯特·舒曼成为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化身,最能体现他才能的创作形式是艺术歌曲与短小的钢琴曲。8个套曲使既独立又彼此对比穿插的分段组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到19世纪中后期(40~80年代)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发掘了钢琴的外在表现力,展示出钢琴演奏的交响性效果,创造了管弦乐队,形成了一种热情、诗意、辉煌、奔放的演奏风格。《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在炫技上融入了更多的音乐表现内容,也贯穿了“标题音乐”的器乐原则,拓展了钢琴表现力。最后承接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家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他的音乐巧妙的融合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风格手法与古典主义的曲式规则。30首钢琴特性小品,体裁专注于随想和间奏两种,富有活力,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结构仍比较严谨,从而让作品更具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美]F.E.科尔比.钢琴音乐简史[M].刘小龙,孙静,李霏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张敏.钢琴艺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篇3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西方钢琴作品 篇4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现状

第一,相对于西方音乐历史上那些大家和西方高校的音乐教育而言,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教师和学生民族意识淡薄,这一点在青歌赛上就可见一斑,很多演唱水平很高的选手,却连最为常识性的民族音乐知识都不知道。

第二,虽然中国钢琴创作的历史已经百年,也有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但是相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和文化大国来说,整体数量还是偏少,很多作品都是一些民族音乐的改编曲,很多学生在此之前都对这些作品耳熟能详,这些作品通常都带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学生在理解时,感觉到既简单,又深奥,而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作品并不是太多。

第三,传统的钢琴教学都以西方作品为主,从最初的拜厄到车尔尼的599、299,从克莱门第的小奏鸣曲到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这些西方经典的练习曲和乐曲,就像是学习者心中的圣经。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尝试从初学阶段到高级阶段都采用中国钢琴作品。

二、浅析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作用

1.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铸就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包括文化的复兴,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受到高度重视。钢琴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是随着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改编数量的增多,中国钢琴作品也日益成熟起来。从狭义上讲,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在钢琴领域的创作和发展的历史,高校音乐教学中要将我国在钢琴领域中的建树纳入到音乐文化教学中,谱写我国音乐中钢琴方面的篇章。从广义上讲,中国钢琴作品是对钢琴乐器演奏的创新和弘扬,是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接轨与融合,符合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思想。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国钢琴作品。

2. 中国钢琴作品是改革开放“迎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从“走出去”看世界时期,转变到了现在的“迎进来”时期。钢琴作为乐器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为世界所知,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力,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产物是各大高校有很多国外互换生,这些留学生无形中是文化的传播使者,将中国钢琴作品纳入到钢琴教学当中,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与此同理,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留学时,将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给他们也会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从钢琴文化中改变原有的旧中国的印象。因此,高校钢琴要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传播作用。

针对上述两点,高校钢琴教学课程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文化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高校历史文化课程与钢琴课程交互备课来实现,即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内容在历史课上要做详细的讲解。

3.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复现率较高的由《春江花月夜》《黄河大合唱》《三月》《平湖秋月》《牧童短笛》等。《春江花月夜》通过音符描绘了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泓江水映出花月掩映的美景,具有传统中国工笔画的含蓄之美;《黄河大合唱》表现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如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三月》《平湖秋月》等分别具有江南丝竹乐器和广东音乐样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将中国钢琴作品加入到高校钢琴教学练习曲库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熟悉程度。中国当前作品通常是对传统民乐的改编,在演奏中要尽量与传统的古筝和弦乐器特征相符,这是音乐上的创新,也是演奏的难度所在。将中国传统民乐以钢琴形式演奏出来需要大众一个接受的过程,但日本音乐人矶村由纪子大胆将二胡与钢琴两种乐器配合演奏出的《风居住的街道》广受好评,由此可见,中国钢琴作品也会被大众接受并认可。因此,高校钢琴课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4. 中国钢琴作品是音乐没有国界但演奏者有祖国政治意识的引导

中国经济国际化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欧美音乐以流行的名义进入我国音乐文化市场,钢琴和小提琴等以高雅艺术的名义进驻我国文化阵地,这与中国传统民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化对人的意识有很深的影响,在认同某种文化的同时就会受其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尺度的影响。为此,高校钢琴教学中要重视中国钢琴作品,加强中国钢琴作品在练习曲中的比重,选取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在重要演出中演奏。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钢琴作品还处于发展中,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但是我们要对自己民族的作品充满自信,要对世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予以高度的信任。通过强化钢琴演奏中的中国钢琴作品,让演奏者感受钢琴独特的音色,同时抒发浓浓的中华情怀。因此,高校钢琴教学要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特色,引导演奏者沉浸在艺术中不能忘记祖国。

针对上述两点,高校钢琴教学课要与民乐鉴赏课和思想政治课结合来上。通过民乐鉴赏课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对民乐中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了解。例如,在《牧童的短笛》的欣赏中,可以对笛子的特色有直观了解,从而有利于钢琴演奏时把握击键的力度和速度。通过思想政治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感性的音乐演奏中增加几分理性,尤其是在《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中,能够增强学生对部分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我们以学习和包容的心态接受了西洋乐器钢琴,同时也要以钢琴为载体来表现中国音乐作品,这才是所谓的中西合璧与文化融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括经济的复兴,又包括文化的复兴,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呈献给世人。当下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后一阶段的“迎进来”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展现给世界,中国钢琴作品应该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这是时代的召唤。中国并非钢琴的故乡,但是中国的钢琴作品并不在少数,重视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以及发扬。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没有国界,可以用任何一首钢琴曲来练习,但是弹奏着有祖国,具由娴熟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能可以在特定的场合彰显国格。因此,高校要重视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晓.浅谈不同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J].北方音乐,2015(01).

[2]迟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4(05).

上一篇:河洛文化研究下一篇:朗读教学创新设计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