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点(共12篇)
信息技术创新点 篇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社会的信息化和教育体制的系统化日益发展并受到重视。2009年, 河北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注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更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与实破的良好契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思考, 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学习
现在的学生个性活泼, 思维活跃, 自制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中, 我有意针对他们的特点,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点, 带动课堂气氛,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文字处理这一章时, 我把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与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归纳与总结, 做成精美的Powerpoint方档, 发到每个人的电脑上, 以供他们在自己编辑文章时进行查阅。另外还要求课前他们每人准备一篇自已的作文或是自已喜欢的文章带到微机室。在正式上课时, 我要求他们手工录入自已选择的文章, 然后进行编辑与排版, 不会时查阅电脑中的相关资料。同时我还告诉他们课程结束后, 会选择编辑优秀的10篇文章打印出来, 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 掌握了Word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效果很好。
在这次活动中, 我还发现有的学生打字速度慢, 对键盘不熟悉, 有的甚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找, 为此我在学生机上安装上金山打字通、牛牛打字高手等, 供他们练习。有时有意识地组织他们之间展开竟争, 比比谁的打字速度快, 学生的打字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 我更加明确了一点, 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 效果才会更加扎实有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自已的未来没什么思考。这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关, 父母把孩子照顾得太好, 恨不得把一切都帮他们安排好, 以致他们失去了自已思考自主成长的许多机会。表现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再加上信息技术学科是非高考学科, 学生本身也不重视,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是一个最为头痛的问题。问题设计太简单, 他们觉得太小儿科, 不值得学;如果太难的话, 又觉得很累, 反正高考也不考, 不愿意学。
所以在学习Potoshop这一节时, 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优秀的Potoshop作品, 其中包括网上很火的小胖的图片, 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 觉得学学Potoshop还是很有意思的。我把本课要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做成幻灯片, 发到学生机上。在学习本章以前, 我就告诉他们, 可以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一些本人的照片, 照片的背景要求要比较单一, 上课时带到微机室, 我给他们拷到电脑上, 学习Potoshop时, 可以编辑自已的照片, 设计优秀的作品, 可以打印出来。亲手PS自已的照片, 对学生来说, 是一件开心的事, 他们做得很认真, 效果很好。课后有几个学生找到我希望学习更多的Potoshop技巧, 我把从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料发到他们的邮箱中, 希望对他们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帮助。此外我还给他们介绍几款不错的图片编辑软件, 象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 让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实践, 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为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信息获取一章时,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亲自实践申请支付宝帐号, 体会足不出户购物的快乐与方便。利用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料, 体会信息技术对于他们学习的帮助与支持。在这一环节的学习, 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的形式, 让他们搜索相关资料, 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让他们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三、精讲精练, 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进行有针对的讲解与练习, 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我针对五大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文字录入模块、因特网游览模块以及邮箱操作模块总结具体的操作步骤与要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抓住学生模糊的难点重点进行分析与讲解, 一般性的问题学生只要参考操作说明就可以独自解决,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关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说明这本书学生了解不多, 在对这本书认真阅读以后, 我把需要注意的材料, 总结归纳成电子版发到学生机上, 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 发现新的知识点, 弥补自己的知识欠缺。此外, 我把去年的真题总结出完整的一套, 在所有模块的练习结束之后, 发到学生的电脑上, 通过一节课的时间, 让他们参与考试亲身实践, 从而对试题本身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也可以大概估计出自已目前信息技术的水平, 对能否通过本次测试有一个基本的预期, 然后再针对经常出错的地方加强练习。
四、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我觉得可以打破教学内容只单纯涉及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界限, 大胆实践。在这个学期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没有实施, 那就是, 每当发现关于中学生成长、励志或学业方面的优秀文章, 可以拿到课堂教学中, 和学生分享, 学生发现了好文章也可以和教师分享。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 课堂教学的气氛会不断改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只能教授信息技术课的观念也会改变, 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
五、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以前我们常说, 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强调了教师要有相应的信息与知识储备,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加强知识储备, 例如可以订阅电脑爱好者, 了解最新的软件、硬件情况;每月学习一种软件, 对课本中介绍的软件要重点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认识到高中生思维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更快, 有时对某些领域的认知甚至超过教师, 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某些知识的讲解可能会出现错误, 要勇于放下架子, 大胆承认, 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学习, 不断加强业务修养。同时还应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并把他们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我发现仅仅做到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教师仅仅有一桶水还不够,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此外,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每一节下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息技术的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 信息技术教师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创新点 篇2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就我的体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选择利用好已有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CAI软件,我们安装上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使用、学习,如《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软件。
2. 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已有的CAI软件由于不是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免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其他软件及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及方正奥思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二、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象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30?60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双向教学系统或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A 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 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 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 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改革,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讲完Wps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
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理论的教学
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硬件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呢?
(一)实物展示——百闻不如一见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记得第一次教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时,我特意打开几台不同型号旧主机的机盖让学生自己观察不同的硬盘的大小、型号,我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它们不同的方面,而且还知道了它们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硬盘容量的大小不同。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内存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同学们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的印象,这时教师再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
在硬件知识的教学中,有些东西看不到、摸不着,还有一些东西根本拆不下来或者说一旦拆下来就不能再用了,这个时候就无法通过实物展示来讲解了,而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内存与外存这部分内容时,我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一个顾客到商店购买练习本,如果他只买几十本,则营业员只要从商店内(内存)取出给他即可;如果他要大批量的,则要到仓库(外存)去取货,而仓库(外存)离商店(内存)距离比较远,因此在取货速度上(CPU运行数据或执行程序)要慢了,必须将货(数据)从仓库(外存)运输到商店(内存)才可以售出(CPU执行指令或程序)。这个例子既说明了内存相对较小、外存相对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内存是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的,速度比较快,而外存要通过内存才能进行数据交换,因此速度相对来说就比较慢了。这样通俗形象的比喻,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好像是在陈述生活中的某个众人皆知的事情,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对所学知识就能理解。这在教育学上称之为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要多花时间搜集查找资料、并做仔细的研究与探讨。
二、采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一刚开始上第一课时,利用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播放了徐志摩的课《再别康桥》,利用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样样俱全。在播放的过程中同学们很兴奋,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发笑,还有的若有所思……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观看诗歌时受到启发,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就能更好更容易地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二)边操作,边辅导
基于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件,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中进行,我利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信息技术创新点 篇4
1) 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 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 以帮助学习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 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经验世界,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 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 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 多标准判断, 允许幼稚, 宽容错误, 鼓励标新立异。
3)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4) 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 在适宜的时空下, 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 不断完善教学系统, 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做到如下几点:
1) 对教材的处理。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 从不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 但实际情况是, 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 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 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 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高一年级, 利用上课的时间, 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 并向全校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多用举例对比, 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 除讲清楚概念外, 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 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 讲“计算机特点”时, 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 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 而用人工计算, 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 “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通过举例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突出重点内容, 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中数制转换,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 明白计算机世界中的二进制的使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数学的知识, 因此在讲解之前先将数学中的进制方面的知识复习讲解一遍, 讲授时效果较好。
4) 多用实物讲解, 保证上机时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战性很强的学科不, 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在上课时边练边发现问题, 效果良好。
2 研究策略
建设技术性资源:在信息社会中, 智能性资源、知识性资源、技术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开发知识性资源: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 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
1) 教师培训——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1) 教师要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2) 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3) 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2) 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 (2)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3) 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
3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注意事的问题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 互联网正改变着人类的一切。但是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 给优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全过程中, 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提前准备, 如何在教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教学生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学习做人。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情感培养和熏陶方面, 现行学校的功能是永远无法被告取代的。因此, 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程度, 无论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多么广泛, 教学生学习做人依然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教学生学习做人始终是教学的第一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烁, 孙卫华.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02 (9)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张思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提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几点思考;初中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本身,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本文通过深入思考详细指出了当今信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绝不容忽视。下文详细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喜爱,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当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不仅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对于信息库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主要学科,所以并没有认真对待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也没有严格要求。这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散漫,信息技术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其次,学生没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学。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使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关系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缺乏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它不仅使学生在信息教学中难以收获知识,还导致学生存在应付心理。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趣味,学生兴趣缺乏。教师在信息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无趣致使学生兴趣缺乏,难以提起学习劲头。其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存在偏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得以普遍应用,人们主要用来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起老师讲授的基础知识,更愿意接受娱乐性质的活动。这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偏差和缺乏也为教师的有效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了阻碍。
3.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会导致难以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首先,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并没有设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这种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做到一机一人,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均,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同时教学条件的不足也使信息课程课时少,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少,难以及时学习和巩固知识。其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经济制约等,学校招聘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符合教学要求。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做独特的事情,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前景。教师优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文档的使用时,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下各种工具的用法。在讲解完后,让学生通过word文档中的工具制作静态的电子贺卡。这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贺卡,既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潜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对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可少的。现今时代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人们的生活,还在人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减少阻力。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word、ppt等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并努力加强记忆和操作。这种总结式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相似软件时减少困难,推动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信息技术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能够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在不断挑战和进步中成为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教师通过有趣的讲解和神奇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使其投身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初中信息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积极加以改善,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意义,改进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首先,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使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教学课堂更加自由,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次,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操作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增加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2.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可以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正确打字时,可以选择一定的`文本内容,规定时间,看看谁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最快打完字。这种比赛的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寓玩于学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画画,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可以操作一次,最后看谁先画完。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寓玩于学,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玩游戏的快乐。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练习。
3.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首先,教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详细了解操作步骤,可以将每一步操作都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从而能够让学生更仔细地了解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及时进行讲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和喜爱信息技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高效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者,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还应当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首先,教师应当亲和教学,改进教学气氛。教师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也使学生更愿意听课和参与。其次,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可以多走动走动,对于学生的疑问要积极地给予回答。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开展有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增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6
1 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
1.1 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1.2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1)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
2)根据不同水平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设计相应课堂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业或涉及不同领域的活动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来达到目标。还可以设计不同水平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3)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及水平状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点。教师要把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于教学工作中。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果成为教师自身的素质追求,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必然会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展现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以此感染与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感悟、道德感等情感因素不断融入教学专业活动中,让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充满生命关怀、人生顿悟、心灵启迪,从而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心灵、激荡学生情感、引导及内化学生的态度价值观。
3 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好的情感活动教学情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及内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感活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情境是引起人的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富于情感活动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海报制作”单元时,整个单元以2008奥运为主题,其中“制作海报背景”设计则是通过5分钟的奥运火炬传递画面播放引入,学生的整个神经点就兴奋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了解火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认为对农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当学生看到火炬登珠峰时,笔者发现学生兴奋了,他们激动了,心中充满了自豪感。笔者从他们的目光中知道,这节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接下来学生不一定都会操作,但情感的培养成功了。当笔者问到学生是否想为火炬传递制作一张宣传海报时,学生就非常积极了,有了主动去学的心态。接着整堂课的氛围就非常地热烈。
就个人经验而言,一般教学情景设计笔者都会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了解国家的时事、重要节日,让学生成为人格完全的人、富有爱心的人,这是笔者当这个老师的目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4 运用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
比如,Windows系统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5 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操作方法、命令的功能等,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甚至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但如果结合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来讲解,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例子中,这样就会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实用。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室里笔者发现好多学生的课桌上贴了张课程表,而且样式很多,有简单的,有精美的。因此在教授Excel时,笔者没有教学生如何操作Excel,而就以制作这张课程表为例,讲解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样式,再总结用到了哪些操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而且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二中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7
一、带着兴趣, 自觉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凭借兴趣, 根据这一特点, 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因为学生们喜欢游戏, 特别是男学生更喜欢玩游戏, 所以, 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例如:有个老师在教学中就采用游戏引入法,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 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 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 到底用哪个指头来击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 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 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 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得以养成。
三、自主学习, 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其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真正理解和掌握电脑基本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 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 讲解了如何操作后, 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充分利用电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 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 计算机的教学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 结合学生的实际, 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 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 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 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一、提升信息技术教学, 首先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创新
在教学中, 应当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要为“技术”找个“载体”, 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 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技术层次的制约, 才能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创造力, 才能真正地提高信息素养。
如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 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重要事件、建筑物、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 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资源。在学习PowerPoint的综合应用时, 我布置了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内容, 设计家乡宣传广告的学习任务, 学生们有了大量素材为基础, 制作的电子作品《可爱的家乡》就显得异常精美。有了这些熟悉的教学资源的介入,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 积极性很高, 兴趣盎然, 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操作技能,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师的创新要求教师的视野要开阔, 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难点,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 需要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流
比如在讲解word知识的时候, 及时与学生其他科目的老师 (如语文老师) 交流和沟通共同设计一些教学内容, 如在信息技术课上用word制作成一个介绍本篇课文背景的图文并茂的作品, 并让该学科的老师在课堂上得以呈现,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在讲搜索的时候, 可以结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去有针对性的搜索, 通过搜索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还有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 在活动中学生写感想、办小报、设计作品、查阅资料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如学生需要制作调查表, 教师可以从如何设计调查表开始, 再讲解如何用Word的表格功能来实现其制作。
与其他学科的交流, 实际上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内容的灵魂, 与学生的学习更紧密了, 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没有了一种隔离感, 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 且作用巨大。
三、提升信息技术教学, 需要强调信息思维锻炼
在很多信息技术公开课中, 教师只顾把自己精美的设计展示出来, 没有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没有看到学生创新的火花, 学生也只在机械地参与着教学活动。我们在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 同样不能忽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要把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行提炼, 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应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要从操作步骤上升到算法思维。教师对活动选题适度增加挑战性, 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比较、分类、综合等深度加工, 并通过理解、分析等水平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促进其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这方面, 北京东城区武健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活算法思维正是他的首创。他一直提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生活算法, 即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 作品评价的比重较大。这样的评价教师容易操作,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学困生得不到鼓励, 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因此, 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必须更多地关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给予指点, 争取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当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写学习叙事, 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真实体验记录下来, 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教师到学生的博客进行点评, 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五、提升信息技术教学, 需要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因而, 要让学生能除了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可以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我们根据学校现有微机教室, 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 向学生推荐好的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组织“信息技术小组”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开放网络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 让学生感受网上信息的丰富多彩, 从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 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研素养
专家对新课程的解读, 在理念层面上揭示了本次课改的深层意义, 对于指导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践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听取专家的报告, 阅读相关的课程解读资料,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同时照顾到区域差异,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 加强校本教研, 注重区域交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9
1. 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中“任务”的设计要有趣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那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就应该设计适合学生的有趣的任务,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给他们一个表演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存在的,小学生的特点也使得他们难以对书中的操作步骤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感性材料更易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觉得这个任务能完成,喜欢去探索,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1.2 教学内容中操作的设计要丰富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信息技术所涉及的众多知识模块和丰富的知识点往往很难在课堂中面面俱到,进行丰富的操作设计是开阔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但是有时候却因为一些不常用的技术阻碍了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就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设计一些操作内容,解决课堂练习中各层学生不同步的问题,补充优生的操作内容,也为学生们课后的探索提供平台。
比如在Word的教学中,很少提到插入特殊字符的内容,那么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数学、美术等科目的内容,插入带声调的拼音、各种形式的数字,用特殊符号画画:可乐瓶、玫瑰花等。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兴趣,又能增添实用性,也能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2. 应用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组织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基于此,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开展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
所谓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系统和多媒体教学工具软件几大部分组成。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室就是模拟传统教室的教学行为,以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取代传统的黑板,以键盘操作取代粉笔,以鼠标操作取代教鞭。
例如在讲“演示文稿制作中插入菜单使用”一节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形式把本节的知识点展示给全体同学,包括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插入新幻灯片,如何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插入影片和声音,等等。通过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快速实时地接收到教师机屏幕上的信息。讲完知识点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练习做一张简单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课上讲到的几个命令,最大限度地掌握插入菜单的使用方法,起码要用到文本框的插入,图片的插入,剪贴画的插入,艺术字、声音及影片的插入,并且通过对各个对象的编辑,力求做到文稿美观、和谐。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我利用教学转播的功能,把出现问题的学生的屏幕进行转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堂分析。并利用动态监控的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每个学生的上机操作过程,对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一目了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总之,我通过该系统就可以完成以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完全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工作向高素质数字化迈进。
3. 利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中最高境界的幽默一定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而不是随意的插科打诨。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幽默是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4. 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讲循环语句时,我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锋一转: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瞪大了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急切的心情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这时我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编出来验证一下,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
5. 利用游戏进行新授示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思考
一优化学习状态, 开启创新探索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课堂, 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要素是投入学习的精力。学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越强烈, 学习收获就越丰硕;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的懒散状态, 一定就收获无几了。学习状态的优化与高效课堂是成正比的。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设置问题情境, 开展精彩的活动等都能优化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 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或事物有短暂的“新奇期”, 应根据教学内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其学习兴趣, 激发其深层次的求知欲望。其实不仅在课堂教学的开端, 如同电脑运行一段时间需要进行优化整理一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状态欠佳时更需要进行“优化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某一位同学出现“停机”现象, 应及时用语言或动作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重新开启创新探索的未知“程序”。
二优化教学内容, 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呈现方式。同一知识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认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是小学的延伸, 除要掌握基础知识与理论外, 更多的是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技能的学习, 由于其可操作性, 绝大多数学生更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而对一些纯理论性的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则不放在心上, 这时优化教学内容能收到奇效。
如在八年级上动画制作这一单元内容中, 教动画基础这一节的动画原理时, 我没有采用直接讲授让学生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 而是先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验:拿一张空白的A4纸在中间画一个红色圆圈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注视红色圆圈15~30秒钟!然后迅速朝其他墙壁看 (白色的墙或白色的背景) , 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 看看能看到什么?再运用Ulead Gif Animator软件将几个连续变化的静止图片快速播放形成动态影像来引导学生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动画原理。
三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 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利弊, 选择应视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 但每一节课都不太可能只使用一种单调的教学方法, 应将其优化组合, 综合运用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教学构建身边的网络一节时, 为达到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构成要素及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识别一些简单的网络设备等教学目标, 我充分了解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水平, 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将讲授、讨论、演示、实践操作、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组合, 具体运用是: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设备及功能, 演示家庭网的连接并安排连接任务, 演示家庭网的设置并安排设置任务, 讨论有线与无线接入方式的特点, 开展男女生“组建家庭网”对抗赛。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从而实现预设目标, 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四优化学习评价, 形式多样, 客观公正
学习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问题的回答、任务的解决、学习的状态等现象具有判断、激励和调节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功能, 客观、富于激励性地进行评价。形式多样的公正评价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 在回答错误、操作失误时得到及时指导, 也能通过生生间互评全面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
课堂中评价是一种对话。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做出的评判和看法, 其实被评价者对评价者的评价也有个评判和看法, 多数情况下被评价者的评价是在心里而没有表达出来, 可能并不认同。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共同进步的教学环境, 让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 让被评价者也能成为评价者, 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载体;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当前,在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推动下,我国正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翻天覆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各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体系中逐渐凸显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培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科情感
刚踏入中学的初中生,其实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进程的加快,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困难性,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大部分转移到娱乐、游戏上,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减少。乏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收获甚微。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教授Office办公软件,在教学生制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制作班上的课程表、座次表、成绩表、通讯录等等,然后让学生加以保存,作为课堂作业。也可以定期举行小型的计算机比赛,比如制作幻灯片、Flash动画、或Dreamweaver、或Photoshop、或pascal程序设计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
2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学习“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系统组成”两章时,除了学习课本上信息的概念、信息处理的概念和过程、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分类等知识外,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的使用,第二阶段是文字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阶段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使用,第五阶段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要学生让了解计算机的文化,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对我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的影响,与其它技术的整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树立了民族意识和形成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
3强调英语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信息技术与英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要学好信息技术必须强调英语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用英语渗透模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到某些具体的软件名称或信息技术的专业术语时,教师要对其加以解释。如,hardware,software,powerpoint等等。或者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劳逸结合,边玩边学,让学生玩英语单词游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做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渗透。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专业素养。
4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4.1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无处不在,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确立的比较晚,所以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一种偏见,即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副科,可上可不上,也因为平日学生对电脑娱乐功能相当了解,更是自以为掌握了信息技术,自然也有懈怠。实际上,信息技术是现代人才所必须的技能,其用途更是无处不在,所以老师和学生必须消除偏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位置。
4.2了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除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高尚的信息道德,这其中老师必须注意加强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在给人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中也有很多不健康信息,中学生心智还不算成熟,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倘若老师再放任自流,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而,信息道德观念的灌输,必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网上信息包括人文、伦理等的真伪鉴别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所学信息技术造福人类,打下基础。
4.3强化理解课程整合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学生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比如现在普遍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此外,在课余时间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前沿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校设备作用得到最大潜力的发挥,而且能够在有限的学校硬件设备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活化。
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从整体看来,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重视基本信息设备的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通,培养专业素质的教师。后一个阶段开始转入信息资源的整合,如何实现最大潜力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目前而言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的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发挥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应大力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现在的中学,一般一个班人数比较多,一般超过50个人,教师可以按每个组5个人进行分组。
分好组之后,再具体安排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课后书面作业,也可以给学生安排实践性任务。然后,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分工协作,自主探索,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把教学任务自然的设置在这些任务、问题中。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能形成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其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法。
6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获取和选择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初中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趋势的到来,信息技术这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陈艳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3]封吕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同时, 这也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文化, 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 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通过与同行间的交流, 发现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信息技术不是主科, 能否学会不影响升学, 使学生心思不在课堂。
2.学生的基础不同, 对于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 好的学生“吃不饱”, 差的学生却无法完成任务。
3.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就变成个别优秀学生的个人秀, 有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干脆成了旁观者, 他们没有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甚至将其摆至可有可无的地位, 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 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 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 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概念, 名词术语很难被接受, 恰当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 不仅能提高兴趣, 而且还能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 大胆引入游戏, 控制好课堂纪律, 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落实知识大有好处。
(三) 熟悉学情, 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1. 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 实施“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一个班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 “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 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 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 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简单基础内容, 基础好的让他完成难点部分。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 都会有成就感, 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 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集里脱颖而出的成果, 充满自豪, 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 了解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 把握好教学难度
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 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同时要熟悉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 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 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四)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不均衡, 个体差异非常大。比如有些学生由于在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 家里有电脑, 本身又对学科感兴趣, 自学了不少或是参加过电脑培训, 所以基础较好, 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 或是学校条件所限没有开设上机实践课, 基础很差。针对这种失衡状况, 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掌握知识、活跃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 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由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 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 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 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 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就使得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
(五) 有效开展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的教学评价也以“三个维度”入手, 以三维目标的实现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程度。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可借鉴国外教育采用的“文件夹”式的教育模式, 为每个学生建立课堂“文件夹”, 记录包括学生作品成果、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并进一步制作成网上课程评价体系, 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 以此开展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中, 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评价要语言丰富、到位, 要体现出教师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储备。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 教师可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也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 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 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自评, 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生之间互评, 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总之,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学生爱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会学;要善于创造条件, 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发挥学生主动性, 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使学生好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试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向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电教, 2001, (6)
【信息技术创新点】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12-05
[信息技术]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11-0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08-02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12-03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10-22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0-21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05-14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08-29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