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西游记》

2024-11-05

新课改与《西游记》(共9篇)

新课改与《西游记》 篇1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各地持续展开, 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教师都能够从身边的变化中说出对课改的感受。当课改成为我们教学科研的新常态之时, 课改与教研又该如何继续前行?现就本人所参加的我县片区历史教研活动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新课改、新常态和新教研。

一、基于《纲要》的目标和要求, 我县区域课改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更加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引领者的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节奏的把控、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评价的完善这一系列的过程, 教师必须妥当安排, 积极掌控。教师的一切努力必须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历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刚好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在我校历史课堂的五部八环教学模式中, 对导学案的科学编制、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转换、对课堂学习的评价无一不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 而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巩固反馈等诸环节中则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基于《纲要》的目标和要求, 我县区域课改在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上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教学方式上, 改变教师单纯注重对知识的传授的传统做法,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在片区的历史教学探索中, 教师更加注重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逐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且评价更多地体现了其科学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我校所坚持的对学生进行操行等级的评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教育要发展, 教研必须走在前面, 尤其是我们今天践行课改, 没有对教育教学进行认真的研究, 我们的行动将会陷入迷茫的境地。那么如何做好我们新常态下的历史教研工作呢?我的思路是:一是加强对片区教研工作的认识。片区抱团发展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教育常态。单打独斗、一枝独秀不是我们教育发展的目的, 百花齐放才是我们的追求。只有从灵魂的深处加以确认、洗涤, 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接纳这一新鲜的事物, 才能积极地推动它、完善它。二是综合考量, 积极筹划。本学期的片区教研工作开展得有些迟疑, 工作的筹划也仅仅体现了少数组织者的认识与努力, 而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动员广大教师参与, 导致认同度较低。为此, 在新的学期, 片区教研应综合考量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将其纳入各校的工作计划之中, 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三是大胆突破, 力求创新。既然我们必须抱团发展, 那么我们的教研就必须打破校与校之间的围墙。我们可以尝试将各校的历史教研工作, 由片区校的教研组长乃至所有的历史教师一同参与, 举群力加以制定。在开学之初就制定好我们统一的片区教研计划及各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并要求严格按计划加以落实。

片区教研,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 也是对教师的一次业务学习与能力提高。新时期教师的进修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个核心要素。教师是教研工作的最基本的分子, 教研工作的开始必须落实在教师个人身上。我们历史教师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 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深入地反省、思考、诊断、自我监控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片区教研强调历史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 强调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强调的是共同分享。针对片区校间的学科差异, 我们可以结对子的方式互帮互助。片区教研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例如说课、观课、评课、案例分析、专题论坛、集体备课等, 使不同的理念、教学的模式在不断交流中得到升华。

当然,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替, 决定了我们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时片区教研可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寻求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例如邀请有关学科专家来片区加以指导, 让专业人员与广大教师一同备课、听课、评课, 让教师的困惑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有效解决。

而囿于时空的局限, 片区教研不可能时刻为之, 但通讯的便捷将不可能转化为另一种可能。我们可以利用QQ、微信等媒介的便利性、及时性, 为我们教师的交流与分享搭建有效的平台, 而免于舟车的劳顿之苦。

新课改孕育新常态, 新常态要求新教研, 新教研必然推动新课改, 吾辈当力行之。

摘要: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正文简称《纲要》) 的目标和要求, 江西宁都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倡导教师、学生二者角色的转变, 教改成为新常态, 教研必须适应这一新常态。

关键词:县域课改,新常态,新教研

新课改与《西游记》 篇2

学员:郭海军

新课改在农村小学实施为什么会步履艰难,进展现状为何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对农村小学实施的新课改情况进行认真剖析,存在以下现状:

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小学参与新课改缺乏主动性,新课改是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然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关注、重视、支持得不够,导致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经费投入、政策保障、教研氛围等举步维艰。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由于受教学硬件、资金、师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四个一”(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教学基础之上,制约了新课改的进程和质量。因而,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肩负职责,把落实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作为提升贫困地区民族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由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中小学也无力为新课改提供必须的经费、硬件设施等后勤保障,导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把新课改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的新课改实践工作自然就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工作方向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缺乏主动性,以至于新课改工作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严重,教师参与新课改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的向城镇“一边倒”思想,导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教师得到提高培训的机会少。二是整体素质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从年龄上看,存在“两多一少”,即是年老的多、中年的多、年轻的少;从学科结构上看,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很少。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环境条件差距悬殊,农村小学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不卖力,而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区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控制这一倾向,只简单地采取招考的措施,又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更加呈现不稳定态势。四是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论学习不够,观念更新难,教学科研水准偏低。虽然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是想让教师仅凭这些培训就全部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及其内涵,是很难的,也是做不到的,这种集中培训只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需要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思考,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却很少。一方面教师由于不安心在农村工作,参加培训之后,没有多少人认真拿起新课改的理论进行研究学习,上进心强的,也就是在写论文时摘抄一些新课改的理论,以充实其论文内容而矣。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理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即便是年轻教师,短期也难改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新课改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脱变——洗脑。

教育的根本差异是资源的差异,教师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生活环境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待遇低下,造成大量优秀教师外流,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村小学新课改也就成了没有领头的羊群。即便是没有调走的教师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外,没有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农民对教育改革的茫然,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上升

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因而产生对政府的强烈依赖性。特别是国家的人事分配制度、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在贫困地区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热潮,农民送子女读书的热情减弱。在许多农村家长的心里总认为:上初中后读职业学校没有工作分配,上高中后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况且上高中还要有经济实力。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们退缩了,有的还在心里盘算:上学需要钱,找工作需要钱,最后结婚还需要钱。贫困无助让他们远离了知识。特别是出现外出打工热潮之后,一些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也外出打工。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较快,许多人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使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断蔓延,助长了不少家长“不学文化照样挣钱”的偏见,不少人认为,读书时间越长越吃亏。同时,随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少家庭感到孩子考上了也无钱送,就是借钱送进了中专或大学,分配时工作安排也成问题。因此,读书无望助长了家长对子女读书问题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上升的重要原因。面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现状下,要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对农村厌学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做入学动员工作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无力的。因为农村家长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他们没有时间看书,贫困使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文化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看不懂书。从而造成家长不重视子女读书、学生厌学情绪上升现象。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新课改的对策 1.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采取保障措施,制定出完善的城乡教师流动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薄弱学校的拉动效应。添置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农村小学教学条件。2.加大培训力度,正确把握教改方向

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3.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重新摆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以学历提高促能力提高,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教师把教室作为课改的实验室,把教学作为师生交往互动、民主对话的过程。

新课改与化学教学 篇3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树立积极主动、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学能力、自我调试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

1.1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愿学。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诱发学生参与思维探索的过程,以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1.2 利用表扬、鼓励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对促进学生获得学科积极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趣和体验。在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1.3 动思结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教学理念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操作、观察、思维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自主探求知识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化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教学原则包括:合作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学生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言论,极大地增强参与意识。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主体性原则,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反馈性原则,教学是动态过程,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发现情境,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发现和探索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总之,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同学之间的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3. 探究学习

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3.1 探究学习的意义。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热爱学习的天性,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化学方式,打破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景。

3.2 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学习模式的基础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指出: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地探索、发现与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对大量化学事实进行科学探索和概括的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是两个最基本的方法。鉴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其学科探究过程可表示如下: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设计探究过程—学生自主研究—交流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得出研究成果。

4. 结论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学生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实施中,围绕新课改,化学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使学生学习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新课改的教学感悟 篇4

《哲学与人生》新课改的教学感悟

作者:林肖华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2期突显德育育人功能。《哲学与人生》能够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重视青少年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例如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中,教材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我们每个人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我们又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侯斌面对身体残疾做出的选择,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有哪些启示?”引导学生明白“他是在客观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选择自主性的基础上成功的”,接着提问:“作为中职生,你认为自己存在哪些发展的可能?”引导学生意识到总有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精神升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不仅需要理想激情更需要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把积极的行动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只有将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和根据实际选择的人生,只有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积极行动,自强不息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理论升华为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哲学与人生》德育育人的功能。“哲学”与“人生”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哲学与人生”课程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来体验哲学,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这是对哲学课程的创新,也是发挥哲学指导和解决人生问题作用的体现。既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例如在第八课《现象和本质与明辨是非》中,教材设计了10个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其中第六和第八个问题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把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运用到人生中去解决人生问题,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学会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别真假,做一个真正善良遵纪守法的人。指导学生的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呈现多元化。《哲学与人生》以全新的面貌示众,从版面到插图都有很大的改观。采用图文并茂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可教性。通过案例教学(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典型的哲理故事等)和丰富的栏目设置(名言、相关链接、插图、体验与探究)等。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思路,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人生问题,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相关链接和体验与探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体验与探究、拓展性栏目、方法性栏目、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多种探究活动。运用得好,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4 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德育课改革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在讲授十三课从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可采用多种手段引入教学:比如案例、讨论、合作、视频、故事等教学方法。我在讲授本课时,面向三个专业四个班级,针对不同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业学生实际,我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计专业我采用主题讨论法,会计专业有97%是女生,要想引起她们的共鸣就要谈她们感兴趣的人生生活话题。园林专业有些男生自律性较差,平时讲究吃喝乱花钱,我想通过教学教育他们,因此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职生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而走上犯罪的事例,在课上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危害性认识,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处理好创造与享受的关系;电子商务专业男生较多,他们关注社会、喜欢讨论社会热点问题,逻辑思维较强,我采用列举反面案例论证,列举学生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分析其危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让他们明确义、利标准,“决不能见利忘义”,为了自己私利做些不仁不义违法乱纪的事情,腐化堕落走上邪路。从反面案例中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接受教训,引以为戒,从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实践证明,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与英语口语教学 篇5

一、营造课堂心理气氛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我经常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游戏环节, 用于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 我使用较多的是Guessing game。此游戏操作简单, 学生乐于参与。而教师亦可结合课堂教学重点赋予游戏不同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形容词时, 我准备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 带子里装入各种物品。每次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描述一样物体, 而其他学生则根据描述猜出物品名称。再比如在学习了各种职业名称后, 请学生以Body language的形式来表现不同的职业特点, 而其他学生则根据其动作猜职业名称。另一种让学生一起来活动身体的游戏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比如对全班同学发出指令:Everyone stands up.Put up your right hand.Put up your left hand.Shake your hands.Hands down.Turn left.Turn right.Turn around...活动后, 学生会感到兴奋, 精神振奋。从而营造出活泼、和谐的良好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训练口语发音必须重视音标教学

音标是掌握英语发音的工具, 掌握不好音标, 就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开学初有必要用两个星期进行英语音标的集中学习。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过音标, 但似乎在英语口语的发音上不比没学过音标的学生好到哪里。他们大都存在着发音不到位、重读音节不分、不能正确朗读开闭音节、清辅音、浊辅音等问题。因此在口语教学中, 要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

首先, 要求学生要根据录音磁带进行模仿。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语音语调非常好, 甚至超过了老师。他们并不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而是一字一句, 跟着磁带进行模仿收获得来的结果。我在课堂上尽量要求学生跟着磁带读而不是跟着老师读。老师自己在课前也要按照磁带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学习。大家都知道, 婴儿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通过模仿来达到掌握的目的。这样经过两周的听磁带、模仿,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音标知识, 老师的口语也会变得好起来。

其次, 通过音标拼读单词的过程, 发现有些学生借助写汉字或汉语拼音来帮助记读音。其实, 要禁止学生这种做法, 它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音标学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 因为汉字不同于英语的发音, 虽然类似, 但不完全相同, 会导致发音不准。因此必须让学生坚持根据音标进行拼读, 让他们尽快掌握这门工具。

三、营造英语口语环境, 培养学生”说”的意识

以往在英语教学中总是以教师为主。经常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在听。但新教材中增添了很多学生的口语练习和活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师需要特地建造英语情景环境。在这个情景环境里,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练习。例如, 在教授Food and Fruit这一课时,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对话。要求四人为一小组, 有一名同学担任快餐店的服务员, 其余三人作为顾客到餐厅进行用餐。在课前同学就会对这次表演很在意, 他们除了准备将课文中出现的句子重新编成对话, 还特地去肯德基了解有哪些食物, 价格分别是多少, 使情景教学更逼真。通过情景教学给学生创设了说的机会, 老师也不会因为害怕教学时间的限制而减少学生对话的活动, 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帮助。

四、克服心理因素, 鼓励学生开口

在教学中, 总会发现那些胆小、不敢开口的同学大都成绩不太好。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口语发音不标准, 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要多给他们创造开口的机会。如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可对他们以鼓励为主, 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回答, 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 通过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特别对学困生来说, 老师的一句表扬, 他们会非常高兴, 情绪高涨, 如果老师经常地表扬他、鼓励他, 也许还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总之, 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新课改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更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说”的机会, 以此来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

新课改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6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 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应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四年级教学word综合训练课《小报的制作》时, 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三张报纸, 一张是学生自己的手抄报, 一张是普通黑白报纸, 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 让学生比较那一张比较好看, 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 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 (有彩色的图片和美丽的文字及动画效果) , 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报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在这样的情景下导出本节主题,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教材中单纯的技术传授的现象。在教师的激发鼓励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始高涨。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钻研、设计、制作出有声音、动画效果的报纸, 尽管还很幼稚, 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也及时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再经过进一步的引导、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学生创新的意识就会大大加强, 他们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小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并且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

又如, 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 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幻灯片, 给学生演示, 学生们看后兴趣大增, 都争先恐后地想制做自己的作品。通过学习, 学生们都制作出了自己的作品, 有动画、声音, 图文并茂, 有的还结合2008年奥运会制做出了较好的宣传作品,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让学生当主人、当老师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 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学课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四年级教学“让文章规范起来”这一课时, 一开始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排版作品, 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然后展示书法写作品, 让他们了解字体, 接着就把排版的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分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自己去实践、体验、探索。学生做得津津有味, 做好后还各抒己见, 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交流以后笔者再留给学生再次实践的时间, 最后展示一节课的丰硕成果。

在学习网上冲浪、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 因为有2/3的学生家中有电脑, 并且好多学生也有邮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采取以前的授课方法 (教师讲、学生学) 进行教学, 这部分学生就会不听。他们认为都会了, 没有什么意思, 这样也体现不了新课改理念, 并且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于是, 笔者就采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推选出“老师”上台讲课, 演示如何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的过程, 通过操作平台演示给同学看, 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听讲。接下来, 笔者又让已经会的学生当“小老师”, 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 让一个会的带一个不会的进行演示操作, 并负责教会另一个同学。结果这节课效果非常好, 只用了2/3的时间学生就掌握了, 会的同学巩固了自己以前学的知识, 不会的同学经过“小老师”的努力也学会了。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主张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 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教育, 每一组开展“比一比, 评一评”等活动, 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奖励。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开展类似的比赛。通过长时间训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学习主动、热情, 小组之间的竞赛更加精彩。其次, 在评价时努力做到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公正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笔者的做法是把结果评价和平时的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每一个学习任务、每一个作品都有评价, 把平时的评价和学期总评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四、改革检测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检测应该突出它的特色, 要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检测形式也不要千篇一律,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采取不同形式的检测, 只要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就行了。比如, 在学完用智能ABC输入法写汉字后, 举行一次汉字输入比赛;学习了画图软件后就让每位同学设计一幅画图作品, 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每位同学完成的作品。每学一个知识点后, 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查方式, 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到底掌握该知识点的情况如何, 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如果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不光使检测形式落入俗套, 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很可能与实际不相符。例如, 在讲完收发电子邮件这一单元时, 就采用网上考试测验的方法进行。这件事情对老师来说并不陌生, 对学生来说却是第一次。可让学生自己往教师的邮箱发一份电子邮件, 要求有文字、图片、声音, 然后查看学生的邮件, 给学生进行打分。这样, 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生还可以在家中发邮件, 以节省时间。学生们非常积极, 想尽一切办法发一个好的邮件, 不会的同学也主动找会同学帮忙, 利用已有的邮箱发邮件。学生们的邮件做的非常好, 有文字, 有图片。还有的同学利用了电子贺卡给老师发邮件。更有趣的是有一个同学发了一个小游戏, 当时笔者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很生气, 就让他重发, 他就说:“老师您打开看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游戏不是平时玩的游戏, 是一个拼图练习鼠标的游戏, 完成后还可以申请一个试用30天的缴费邮箱, 这样的邮箱速度快。”笔者打开了一看果真如此, 当时就给他打了优秀, 真正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新课改教材与数学课堂生机 篇7

新课改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彻底的变革,比如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等,数学教学也得到了彻底的改革,从过去僵化、枯燥、陈旧的教材、教 学方法和 课堂结构 中解脱出 来 ,从“满堂灌 ”和“一言堂”中 解脱出来 , 从“题海 战术”和 “疲劳战 ”中解脱 出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改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 学”、“我会学 ”。学生学 习数学的 积极性空 前高涨 ,主动性得 到发挥 ,主体地位 得到凸显 ,创造性思 维和发散思维得到提升, 数学教学的全新局面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正在呈现。

笔者自使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来,最触动笔者的地方是数学新教材围绕“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定为教学要实现的目标,编写的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并把这一内容确定为教学的导向,切实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新教材的编写梯度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入情境教学,新教材编写时始终把数学学习的知识点渗透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由此,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数学新教材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从不同角度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实验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开创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数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要实现以上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

新课改背 景下的数 学新教材 中编入了 大量的情 景图 ,并且把这些情景图连贯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 由此让每位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讨论、交流、提炼、反思,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新认识,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情况的不同,提出新看法、新观点。数学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主动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 究性学习 。为此,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把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过去的数学课堂,学生都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把学习知识看成是完成“任务”,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厌学。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无论是情景教学还是趣味教学,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 ,9块钱卖掉了 ,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 假设有一 个池塘 , 里面有无 穷多的水 , 现有2个空水壶 ,容积分别 为5升和6升 ,问题是如 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 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 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 , 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这些数学的趣味是不是可以激发出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搭建学习数学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学习,就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数学课堂就能勃发生机。

三、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由分离向紧密结合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如:教学数学乐园知识,这部分内容来自生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教材的提示,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新课改与《西游记》 篇8

洋思中学形成“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 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片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 接着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较多, 可以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 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 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后教”并不是完全由教师讲解, 而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 自己来解决, 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出点拨, 适当讲解。

“以学为本”是洋思经验的精髓, 依据教学过程实质, 课时教改的基本思想, 是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定学、先学后教、当堂巩固。从时间序列对学、教、练三者关系作了规定:以“学”作为“教”的基础和前提, 以“教”作为“学”的发展和深化, 以“练”作为“学”的巩固和提高。在“学”、“教”、“练”三者关系中“学”为主轴, “教”和“练”都围绕“学”这主轴展开。为此, 对每一堂课改要达到“五变” (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变自主获取知识, 变自主提问、答题、解题, 变当堂巩固作业, 变单一为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 ;“五突出” (即突出重点、难点, 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 不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突出因材施教, 不搞满堂灌, 满堂问;突出课时教学效率, 不大面积补课) ;“五个保证” (即保证学生的自主参与率, 主动发言率, 自由讨论率, 个体达标率) ;“五为” (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创新为目标) 。

当然,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 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 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 准确揭示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学之前,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 即自学什么内容, 用多长时间, 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 找答案, 还是边看书, 边讨论, 边解决疑难问题等。

3. 加强督查。

在学生自学时, 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 (1) 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 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2) 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 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为“后教”做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4.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之后, 即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 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不教。 (2) 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地达到大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 只给出答案, 而要寻找出规律, 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并准确估计学生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 明确教的方式, 先让已掌握的学生讲, 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这样, 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 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5. 当堂训练检测。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进行严格的训练,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1) 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 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 不搞死记硬背。 (3) 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 教师不做辅导, 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 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 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能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 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减轻了课外负担。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21世纪的挑战。由此, 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 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 洋思中学再次掀起了一次新课程改革的风潮, 将素质教育推向全面。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要求我们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在课堂上, 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获得知识, 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 只有发展学生的个性, 才能培养其创造性, 才能帮助学生踏上成功之路。采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不仅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 变成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 全面发展学生, 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呢?

首先, 坚定不移地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平等尊重。在教学实践中, 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 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 到问题的提出, 到理论的论证和结论的得出, 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 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 不唯师是从, 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 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 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其次,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教师的教, 是为了学生的学, 离开了学, 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必须围绕学生转, 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每堂课必须先听取学生的心声, 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 想知道什么, 哪些内容该多讲, 哪些不该讲, 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更深、更广的资料, 哪些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分析等。

最后, 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思想政治教学说到底就是学会怎样做人的教育, 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的教学应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它总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只有对学生付出了, 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不是说“亲其师, 信其道”吗?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自己就得先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果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 充满激情, 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 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 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 就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总之,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我们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 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新课改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联系 篇9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化学实验教学也该如此, 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的乏味”的现象, 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 提出问题, 并能解决问题, 真正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将实验教案从化学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 在实验备课教案中, 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环节”。并且, 不是写在纸面上, 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 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敢于提出问题, 还应注意理论基础和技能培养, 因为实验试题的设计有不少内容都来自于基础, 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 那就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特别是演示实验中适当提出扩散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观察、辨别、领悟能力。因为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要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 在演示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是否相等时的实验时, 学生们直观地看到镁带剧烈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 同时石棉网上留下白色固体。但有的细心的同学也会注意到有大量白烟生成。称量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不相等的原因, 加深对“参加”二字的理解, 又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又如,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用烧杯罩在上方时会看到有黑色的物质生成这时可借机引导学生分析黑色的物质而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经常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对实验的研究、探索中能很好的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对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又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理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通过对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例如, 我们在演示完燃烧条件的实验后, 可补充一个在试管中放一块白磷和少量热水 (刚浸没白磷) 并把试管泡在热水中, 通过倾斜试管白磷露出水面燃烧起来, 直起试管白磷浸没又熄灭。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 在作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具支试管代替锥形瓶, 具支加气球, 试管口加塞子, 里装一点白磷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即反应, 现象明显, 打开塞子又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实验, 设计替代实验,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行合作学习, 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完成设置的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如, 我们在氧气的制法的的实验中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主选择药品仪器组装制取氧气, 并让他们来评价一下谁的更好。让同学们在探索中、比较中得到提高。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不能燃烧性质后。可分组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让证明这几点性质, 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设计得更好。然后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反思成果与不足,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下一篇:HPV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