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档案系统

2024-07-09

心理档案系统(共12篇)

心理档案系统 篇1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学校、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他们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就业压力、竞争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都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因为这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问题,它也是影响整个社会的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数是利用心理档案系统进行管理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现有的心理测量量表,力图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和管理。在近几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过程中,心理测量分析结果所显示学生心理偏常态的个体比例较大,无法有效地筛查出真正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的个体,也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法达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有效控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心理测量量表大多是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UPI(大学生人格测试)量表来进行的心理测量,这样的测验结果也直接影响心理咨询师及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因此考虑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以达到改善测量结果的目的,也为学校的心理咨询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1 线性拟合方法在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中的应用

线性拟合是曲线拟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拟合是指已知某函数的若干离散函数值(f1,f2,……,fn),通过调整该函数中若干待定系数,使得该函数与已知点集的差别(最小二乘意义)最小。如果待定函数是线性,就叫线性拟合或者线性回归。

SCL-90量表是对学生考试的态度、人际交往状况、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过敏性倾向以及身体症状方面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估,该量表的结果分析,主要包括总分、因子分和廓图的分析,在量表的结果解释中,量表作者没有提出分界值,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近一步检查。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UPI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在筛查中如果有总分在25分以上者可考虑有心理问题倾向。

本文是从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的学生测量管理模块中,以我校2010级医学生的心理档案数据集中随机抽取10位SCL-90量表中总分显示异常的学生信息作为数据样本,同时抽取这10位学生相应的UPI量表值,如表1。

其中“主观评估”为心理咨询师经过咨询后诊断结果的量化值,假设:

为了便于计算,用100减去主观评估值,得:

令K=[k1k2]T,采用线性拟合方法构造矩阵方程为:AK=b,其中K为待求向量。

显然,K是没有精确解的,但是按照矩阵理论,可以获得K的最小二乘解:K=A+b。(A+表示A的广义逆矩阵,在MATLAB中可使用pinv()函数求出)

使用MATLAB工具,可以求出:

此时令b'=AK,可求得

比较b和b',可以看出结果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由于根据给出的训练样本集我们能够计算得到k1、k2值(这两个值不妨称为经验值),因此假设实测得某个学生的SCL-90值为X,UPI结果值为Y,可以通过公式:

来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Z(该数值的含义与主观评估值的含义相同),以此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依据。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后,应该将所得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Z和系统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当前数据校正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因此进行误差分析:

相对误差为:

其中N为样本总数。

经过误差分析,说明了线性校正后,学生的心理测量准确度亦可以达到应用要求。

2 实验结果

为了检验线性拟合的效能,我们提取山东万杰医学院2009级3271位学生心理档案中SCL-90量表与UPI量表显示心理异常的170份数据进行校正,校正前后对比如图1。

在调查过程中发放心理咨询师及学生管理人员的调查表50份,收回47份,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94%。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心理咨询师对校正后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发现有90%的学生管理人员认为该筛查符合实际情况,心理异常实际人数也减少了一半,该心理档案数据的参考价值增加到79.3%。根据调查结果,该线性拟合基本满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管理人员实际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一切新事物的产生都是由需求而驱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是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线性拟合的应用可以使心理测量结果更为准确,这些都为医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产生不估量的效益。

摘要:从近年来令人们担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医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的现状,提出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心理档案系统中多量表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尽可能准确地筛查出真正心理异常的个体,为心理咨询师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现有的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真正成为了一个实用且功能完善的师生满意系统。

关键词:线性拟合,心理档案系统,数据校正

参考文献

[1]丁凡,黄晓明,王和.线性拟合应用于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趋势分析的初步研究[J].贵州医药,2009.10:867-869.

[2]赵庆华.健全保障体系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64-766.

[3]钟向阳,邓基泽,刘红斌,戴育滨.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58-460.

[4]冯小丹,梁立,袁凌云,高丽金,王文元.基于MPI的海量数据线性拟合并行算法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157-160.

[5]马文静,陈辉,田宏阳.线性拟合联合参数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7.4:976-978.

[6]王昭,郭庆科,岳艳.心理测验中个人拟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59-566.

心理档案系统 篇2

普及版安装说明

一、安装概要说明

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是一套集测试、统计、报告、预警、预约、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心理管理系统。本软件采用的B/S结构,前台开发工具为VB.NET 2005,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大型数据库,运行时建议采用的显示分辨率为“1024×768 小字体”。

二、软硬件环境

(1)服务器端推荐配置

 CPU:P4 2.6G及以上  内存:1G及以上

 硬盘:80G及以上、系统盘有10G以上的可用空间

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简体中文版或2003 Server  必须已安装IIS——Internet信息服务

 必须已安装SQL SERVER2000,且SQL SERVER的服务已启动  浏览器升至IE6.0版本(2)客户端推荐配置

 CPU:P3 1GHZ及以上  内存:256M及以上  硬盘:40G及以上

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98/xp 简体中文版(推荐使用windows xp系统) 浏览器最好是IE6.0版本,但不可低于IE5.0版本

三、软件安装

第一步:安装IIS

 该步骤对于已安装了IIS服务的用户,可以省去。

一、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下安装IIS

1、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弹出添加/删除程序选择界面;

2、点击选择“添加/删除组件”出现以下windows组件安装界面,如图1;

3、勾选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IIS),点击“下一步(N)”开始安装IIS。

4、直至IIS安装完全。

图1

二、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下安装IIS

1、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弹出添加/删除程序选择界面;

2、点击选择“添加/删除组件”出现以下windows组件安装界面,如图2;

图2

3、勾选组件——应用程序服务器,点击“详细信息(D)”出现应用程序服务器安装列表,如图3:

图3

4、分别勾选“ASP.NET”“Internet信息服务(IIS)”“启用网络COM+访问”“应用程序服务器控制台”四个子组件,点击“确定”,返回上一级菜单,点击“下一步(N)”开始安装。

5、直至IIS安装完全。

第二步:在服务器上安装SQL SERVER2000  该步骤对于已安装了SQL SERVER2000的用户,可以省去。

1、运行SQL SERVER2000(中文企业版)安装程序;

2、选择“安装 SQL SERVER2000组件“,如下图

3、进入到下一界面,再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如下图;

4、进入欢迎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软件界面,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5、选择本地计算机,直接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6、选择创建SQL SERVER的实例,或客户端工具,直接点下一步,如下图;

7、输入公司名称和姓名,点击下一步;

8、进入许可证协议界面,点击“是”接受许可证;

9、进入安装类型界面,选择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工具,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10、进入实例名称界面,建议勾选默认(若自定义了实例名,很可能造成心理测验数据库导入不到SQL SERVER中),点击下一步;

11、进入安装路径界面,更改安装路径或不更改,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12、进入服务帐号界面,勾选使用本地系统帐户,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13、进入身份模式选择界面,选择混合模式,设置SA密码,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14、进入确认安装界面,上述步骤均没问题情况下,点击下一步;

15、进入选择许可模式界面,选择每客户,设置数输入1,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16、SQL SERVER 2000开始正安装,稍等一会,直至安装完成,点击完成按钮,结束SQL SERVER 2000安装。

第三步:安装软件程序

此步骤必须在配置了IIS并且SQL SERVER服务开启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1、打开安装光盘根目录下的“setup”目录,双击运行setup.exe文件,双击该文件,进行Windows Installer配置,请您耐心的等待一段时间;

2、完成后,进入“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的安装向导,请单击“下一步”;

3、进入许可证协议界面,接受协议后,请单击“下一步”;

4、进入SQL SERVER数据库安装界面,SQL SERVER机器名默认为(local),然后输入SA用户对应的密码,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6进入确认安装界面,请仔细检查前几步的设置情况,若有任何不妥,请单击“上一下”,重新进行设置。若无问题,请单击“下一步”;

7、系统开始复制和注册运行心理测验系统所需文件,请您耐心的等待一段时间;

8、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程序还要安装程序提示安装windows installer 3.1、Microsoft Data Access Components 2.8、Microsoft.net2.0 和.net2.0 语言包,因此时间较长请耐心等待,并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重启计算机的情况全部选择稍后重启;

9、上述安装全部完成进入软件安装完成确认界面,单击“完成”按钮结束安装。

10、若是在WIN2003系统下安装的软件,则必须将我们软件的虚拟目录.net根设置到.net 2.0版本,具体是:

进入IIS信息管理器,选择我们软件的虚拟目录psySimplytest2007,右键点属性,弹出属性框中,asp.net版本选择2.0.50727如图:

第四步:开放安装目录安全性

请到软件的安装目录(默认为C:Program Files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将“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这个目录的安性性,对everyone用户开放为完全控制。若“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目录没有安全性选项,则不必进行此操作。

第五步:运行软件

1、完成上述的安装步骤后,双击服务器端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即可进入软件;也可输入http://服务器IP地址/psySimplytest2007或http://服务器名/psySimplytest2007。

2、在客户端运行软件,必须输入http://服务器名/psySimplytest2007,或http://服务器IP地址/psySimplytest2007。

3、使用管理员和老师登录系统时,必须插上对应的KEY。

4、初次在管理用户登录界面时,系统可能会提示需要安装一个控件,可通过两种方式安装: 方式一:打开安装光盘根目录下的“dogdrv”目录,双击运行key.exe文件,根据提示完成安装;

方式二:请到IE浏览器选项中进行一些设置,具体为:

1)首先系统提示如图:

2)接下来,点击浏览器工具下的Internet选项,选择选择安全选项卡,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在弹出界面进行以下设置,如图:

设置如红框标识的情况,即“对没有标识为安全的Activex 控件进行初始化和脚本”、“下载未签名的activex控件”,这两个选项均选择“提示”。其他不用改。设置后点击确定。

3)此时再刷新管理用户登录界面,系统提示

点击是即可。

4)上述三个步骤全部完成后,插入KEY,输入初始管理员用户名admin后,就可以进入系统了。

5、安装完成后,就可以输入初始管理员用户名admin,插上key登录系统了。

四、软件卸载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添加/删除程序”,在项目栏内选择“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普及版”,单击“添加/删除”。

1.进入程序卸载向导,请稍等一下。

2.进入程序卸载主界面,您可以选择三种类型,系统默认为“修改”(选择添加新的组件或删除已有组件),“修复”(重新安装以前安装的所有组件),“删除”(卸载以前安装所有组件)。若卸载程序,请选择“删除”,再单击下一步。系统将提示是否删除所有组件,选择“确定”则进行卸载,选择“取消”则回到主界面。

3.卸载程序,将需要一段时间,请等待。卸载时,可按“取消”终止卸载。

建好心理档案 促进学生发展 篇3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性

1.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学校领导、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别差异的认识过程。它能帮助领导、教师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自1997年9月中学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留级制度以后的三年多里,我们连续三年测试预初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预初年级学生的平均智商高于以往3~4个百分点,智商在120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智商偏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个测试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初级中学的生源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这几年,我校正是在科学的心理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学生的心理档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讲,可以起到了解学生的“窗口”作用。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教师能充分掌握班级学生总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个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特点,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据此,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发展水平确立努力方向,预防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为学校领导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从测试情况看,心理健康的学生是占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但班级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时,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应进行纵向的比较,考虑同一个班级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所提高,不同层次特别是后进学生是否有所提高。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4.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心理测试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不少学生的抱负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理想,约有20%~30%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好胜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理想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教育。我们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心理辅导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剖析,从学生努力学习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入手,要求他们克服自卑或无所谓的心理,先树立一个近期目标,然后逐渐再向高一级目标努力。这样的心理辅导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5.有利于个案研究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学生。对此,我们逐一加以分析,推进个案的研究工作。对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我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建校的九年中,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0月~1995年9月(基础阶段)

在此阶段中,我们自行设计了学生心理档案表,表内包括五项内容:(1)家庭情况,其中包括家庭结构类型、学龄前教育类型以及家长对子女在工作能力及学习方面的期望等,(2)学习情况,指学生从进校测试到初三毕业,每一学年的成绩及年级的名次,(3)心理情况,包括不同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等;(4)心理调试,指通过调查及平时的观察,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试并跟踪的记录;(5)择业记录,综合分析学生四年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择业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一些在本市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科学性强的心理量表,保证测试的科学性。

第二阶段:1995年10月~2000年9月(发展阶段)

在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我们对预初年级进行了16PF人格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测试,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三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学校购买了心理测试的电脑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多项心理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学校还在预初、初三两个年级测试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了年级、班级之间的比较分析,为深化学校教改,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1.积极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了解、发现学生特点的积极认识过程。心理测试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定,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他们设计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和提高。

2.能动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不是单纯地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和客体,而是把他们看成管理的主体,看成是积极的活动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发他们的自我激励机制。在教师适当的咨询辅导和引导后,学生能成为积极的活动主体而不足消极的适应者。

3.发展性原则:心理测评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心理绝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人的心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每个人变化的方向、速度各不相同。所发生的变化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变化,另一种是向消极退步的方向变化。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必须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

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综述 篇4

关键词: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综述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档案利用的效果尤其令人关注。档案利用者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服务对象, 是档案价值的体现者, 利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档案利用者来展开的。因此, 要想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就必须对档案利用者进行研究, 了解利用者的利用动机、利用需求所产生的规律以及在利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特点,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供服务。

一、研究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目的与意义

档案心理学是研究档案的形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特征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即档案活动过程中的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用户。通过对他们各自心理特点与规律的研究, 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 以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研究不仅对实践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一课题的充实也必将丰富档案学的理论内涵。可以预见,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 对档案实体管理的要求会逐步弱化,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上升为主要课题, 最终会形成以利用需求为导向, 以服务创新来开发和维系市场的局面。[2]笔者认为, 研究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 对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增强公众的档案意识,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都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同时, 掌握和分析档案用户的心理活动, 正确调节用户心理, 对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用户利用心理研究是档案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自从有了信息交流活动, 就有了对档案利用的意识与需求, 从此也就有了档案利用者, 随着档案利用活动的频繁, 利用者及其心理规律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些学术刊物专门开辟了“用户研究”的栏目, 用户研究受到普遍的关注。国外对用户心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如英国巴思大学1968-一一-1970年的“社会科学情报需求调查”涉及到了社会科学主要学科, 其成果现在仍然被引用。美国心理学会对心理学科信息的传播需求调查、前苏联对200个图书馆的调查等。[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情报规划处在巴黎出版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中也有关于利用者研究的内容——《档案服务与用户》, 报告内容中包括了用户类型、特点、利用需求预测、用户心理及用户对改进档案服务的促进作用等内容。

2、国内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从研究主体上来看, 核心笔者大部分集中于档案界内部的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 尤其是高等院校中从事档案学教育与科研的专业人士。从研究内容来看, 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文献材料, 并且涉及内容较为广泛。

我国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如1987年, 肖正德的《档案馆接待工作与查档者的心理分析》, 1989年, 李培清、李新明的《关于档案用户及其利用需求的探讨》, 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研究。马仁杰教授在《论档案利用者利用行为过程中的利用心理》一文中, 将档案利用看作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根据档案利用过程的前、中、后, 把档案利用者的心理运动过程分为利用前的档案利用心理、利用过程中的档案利用心理和利用后的档案利用心理, 以有效地分析研究利用者在利用行为的各个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心理反应, 进而使档案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笔者认为, 学者们的前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具有较大的意义。首先, 前期研究开拓了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的新领域。其次, 充实了档案利用者心理研究的内容。因此, 前期研究做出的尝试研究迈出了档案利用者心理研究的步伐, 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但同时, 也要看到其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学者虽然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但系统的理论研究还较为欠缺, 认识状况和应用程度都有待提高, 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的新思路

对于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研究,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解读心理学和档案心理学的概念、特征及研究对象, 从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影响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因素, 包括档案用户自身、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环境三个因素。首先, 档案用户由于产生利用需求, 进而产生获取档案的动机, 从而发生档案利用行为, 因此, 在分析档案用户自身的因素时, 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与利用动机必不可少。此外, 还可借鉴心理学中的人格学说, 从气质、能力和性格三个方面分析档案用户的不同人格与个性, 进一步研究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其次, 从群体心理、个体心理及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分析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影响。最后,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因素分析, 阐述档案环境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影响。

针对以上对档案用户利用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 提出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的导向。研究档案用户利用心理, 能够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增强公众档案意识, 从而最终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研究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 对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增强公众的档案意识,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都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同时, 掌握和分析档案用户的心理活动, 正确调节用户心理, 对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景红、包世同:《档案心理学初探》, 《浙江档案》, 1993 (08) 5。

[2]王丽艳:《试论档案用户需求的有关问题及解决对策》, 《秘书之友》, 2000 (10) 21。

[3][4]马少锋:《档案利用需求心理研究》, 中山大学, 2005:11。

03519心理测评与档案 篇5

科学的心理测评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心理测评的定义:

所谓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评的特性: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心理测评的功能:描述、诊断、预测、评价、咨询 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5个)

第一,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测评的各种技术可以帮助老师更准确地、更客观地、更迅速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第二,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和“学”的过程。心理测评的技术既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教育的过程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一方面促使老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反省和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要想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不断地改进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材和教法。而好的体制、教材和教法要通过教育效果来体现,而教育效果又可以由心理测评的结果来评价,因此,测评的技术和方法可谓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第四,教育中的学生选拔离不开心理测评。

第五,教育领域的定量化研究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是心理测评的结果。

学生心理档案: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描述和评价。

测验技术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二、心理测验的质量评估

三、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四、对待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 心理测验的定义: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一个测验的质量评估,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项目分析、信度评估和效度评估。项目分析:1.题目的难度;2.题目的区分度

什么是信度:

所谓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或者说是同一测验对同一被试者前后几次施测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绩测验所报告的信度在0.92以上,智力测验在0.9以上,客观人格测验在0.7左右,创造力测验几乎不可能超过0.5,投射测验最低,只有0.2或更小。什么是效度:

效度代表测验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的被试的心理特质的程度。用于检验效度的参照标准,就叫效标。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测验的效度值都不会太高,一般在0.3左右,少数达到0.6~0.7的水平。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限;统一评分;建立常模

什么是常模:所谓常模,是指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照标准。测验的原始分析参照常模而得到的新的分数,称作量表分。

对待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是:

1、心理测验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测评技术。

2、心理测验不是心理测评的唯一方法,更不是万能的方法。

非测验技术

非测验技术: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观察法是什么:是观察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现象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特点:1.目的性;2.自然性;3.直接性;4.科学性 观察法的评价:

观察法是心理测评的基本手段之一。

优点:观察法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因而既可把握全盘现象,又能注意到特殊气氛和情境。局限性:

1,观察法得到的资料和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个人的能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对被试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应偏向,包括:1.光环效应;2.肯定和否定定势;3.趋中效应

2,且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成本较高。

光环效应:这是将对个体的某种一般印象泛化到他的其他各方面特征上去的评价倾向;

肯定和否定定势:是指在观察和评定中出现标准过宽或过严的倾向;

趋中效应:是指在观察和评定中避免作出极端性判断,而倾向于将被试评定为中等水平的偏向。

访谈法:是主试通过与被试之间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有关被试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心理测评的特有方法之一。特点:1.互动性;2.技巧性;3.客观性

访谈法的评价:优点:可以获得丰富广泛的资料,有利于对人的各种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探索,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通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局限性: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体验或心理过程等资料通常不宜采用访谈法进行收集。由于访谈过程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使得这种方法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因而访谈法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进而难以作出精确的推论。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能力理论概述

一、智力二因素论

二、智力多因素论

三、智力层次理论

四、智力的可变性与稳定性

智力测验

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智力G因素的存在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合作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指标。

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就是此人的比率智商 如:心理年龄6,实际年龄4,则6/4*100=150 智力的发展趋势往往先快后慢,逐渐达到高峰期(18~25岁左右),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比率智商对于成人并不适用。

离差智商,如今已被广泛用作智力测验的评估指标。

智力测验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占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常用智力测验介绍

(一)个体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量表: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所作的修订工作最负盛名,被广泛采用,称作:斯坦福—比奈量表。

我国心理学家陆志伟和吴天敏修订斯坦福—比奈量表的中国版在本世纪20年代起 1924年陆志伟在1916年斯比量表的基础上修订成《中国比奈西蒙智力测验》。1982年完成《中国比奈测验》。

该测验共有51道题,从易到难排列,每题代表四个月的心理年龄。最后的智力评定指标是离差智商。

2~5岁儿童从第一题作答,6~7岁儿童从第七题作答,8岁儿童从第十题作答。采用全或无的记分方法,即通过为1分,不通过为0分,连续五题得0分便停止测验。

中国比奈测验必须个别施测,且要求主试必须受过专门训练,对量表相当熟悉且有一定经验

吴天敏制定《中国比奈测验简编》,由8个项目组成,通常只需20分钟即可测定。2.韦克斯勒量表

(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1939年编制出第一个成人智力量表。

1982年,湖南的龚耀先主持下修订出版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文修订版,该内容如下:

1.言语量表:常识测验(29题)理解测验(14题)算术测验(14题)类同测验(13题)背数测验(按顺序复核(12题)倒着复述(10题))词汇测验(40个)2.操作量表:数字符号测验(1~9对应一个符号)填图测验(21张图)积木图案测验(9块积木)

图片排列测验(8组图片)拼图测验 该测验建立了农村与城市两个常模,从16岁至65岁以上分12个年龄组,实际取样来自21个省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在成人量表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迷津分测验,用于测量知觉的速度和准确性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中译本由林传鼎、张厚粲等人提出并于1981年底初步完成修订工作。

该测验的常模团体取样来自大、中城市,因而只适合于中等以上城市的6~16岁儿童。

(二)团体智力测验 1.瑞文推理测验。(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

(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938年编制出版,适用于5岁半以上智力发展正常的人,属于中等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

(2)瑞文彩图推理测验,1947年编制出版,适用于幼儿和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低水平的瑞文测验

(3)瑞文高级推理测验,初编于1941年,经两次修订成为现在的形式,适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

1985年,我国心理学家张厚粲主持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城市版的修订工作,共由60道题目组成,分为5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12个题目。

瑞文推理测验的优点在于测验对象不爱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也很宽,从5岁半直至老年,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既可个别进行,也可团体实施,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通用。能力倾向测验

什么是能力倾向:是指天生或遗传的、并不直接依赖于专门的教学或训练的潜在的能力趋势。

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在于预测个体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可能达到的成功程度。1941年,瑟斯顿编制了第一个能力倾向成套测验。

二、常用能力倾向测验介绍

(一)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相当于我国的高考

SAT测量的目的在于预测学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向于在哪些专业领域更具优势。包括2部分:语言和数学

SAT题型皆为多重选择题,有四或五个选择项,测验时限为3个小时,(二)分辨能力倾向测验(DAT)

是应用最广泛的成套能力倾向测验之一,主要适用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教育咨询及就业指导。包括8个分测验,单独施测并单独记分。

1.言语推理;2.数的能力;3.抽象推理;4.文书速度与准确性;5.机械推理;6.空间关系;7.语言运用:拼写;8.语言运用:文法

除文书速度与准确性测验外,DAT的分测验基本上是能力测验,可团体施测,其时间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为30分钟,成套测验总施测时间大约为5~5.5个小时,一般至少分2次进行。

特殊能力测验(在教育领域,特殊能力测验适用于中学毕业的升学和就业咨询,也适用于专业学校招生工作。)

二、常用特殊能力测验介绍

(一)音乐能力测验(由戈登1965年编制)测验结果与老师评定之间的相关在0.64~0.97之间。

(二)美术能力测验:1.梅尔美术判断力测验;2.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

(三)机械能力测验:该测验在军队和企业里以及一些专业学校(如工程学校)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 中小学生人格测量

第一节 人格理论

广义的人格是指个性中能力以外的部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特质的总和。这里我们倾向于一种狭义的人格定义,即将人格限定在个体中的气质和性格这两种心理特质之中。

一、关于气质的心理学研究

(一)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二)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921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就提出人的体形和气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有躁郁性气质的人往往体型偏于短胖,而具有分裂性气质的人则往往偏于瘦长体型。

外向的人适合于从事经常需要应付、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与问题的职业;而内向的人则适合从事需要冷静、严肃而有逻辑性思维的工作。

二、关于性格的心理学研究

(一)巴甫洛夫的暂时神经联系学说

(二)奥尔波特的特征理论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和气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首先,气质和性格均是建立在神经系统的活动基础之上的,既有一定的遗传力,同时又都会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它们都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但,气质主要是先天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制约性,而性格却主要是后天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2)其次,由于气质具有很强的生物制约性,因而无优劣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具有丰富的社会首先评价色彩,可以有优劣好坏之分。

3)最后,性格特征总是会受到一定的气质类型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人格测量最常用的形式。所谓自陈,就是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一般以问卷形式组成)

一、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包括187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a、b、c三个答案,要求被试从中选择一个。一般4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16PF应用于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或人员选拔中时,还可以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态、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特征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价。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该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在其人格理论基础上于1975年编制而成。北京大学陈仲庚等人将其修订为中文版,并取得中国常模。中文版共有85道题,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人格:

内外倾性;神经质(又称情绪性);精神质;测谎分

胆汁质:精力旺盛,生气勃勃,热情,开朗,积极,坦率,刚强;但易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情绪不够稳定。

多血质:动作敏捷,灵活好动,热情,活泼,兴趣广泛多变,善于交际,富于同情

心,乐观,适应性强;但意志力薄弱,易屈服于挫折,性情浮躁。

粘液质: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善于克制忍让,坚强而有耐性,生活有规律;但缺乏活力,行动迟缓,为人拘谨,因循守旧。

抑郁质:敏感,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情感深刻持久,但多愁善感,情感脆弱,畏缩而孤僻。

投射测验

什么是投射?

所谓投射,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个性特 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亦即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 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 发生的。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包括10张墨迹图片,图片的左右两侧几乎是对称的,其中五张是黑白色,但深浅不同;另外五张中有两张是黑白而加上其他深浅不同的彩色,余下的三张是彩色的。

测验图片编有一定的顺序

测验结果一般按以下四个方面计分: 整体反应(W);明显局部反应(D);细微局部反应(d);特殊局部反应(Dd)空白部分反应(s)

定素:即被试作各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墨迹的形状引起的,还是由颜色引起的,把图形看成静的还是动的。类别有:外形(F);人的动作(M);彩色反应(C)、阴影(K)。内容:即被试把墨迹看成什么。

列数类:整个动物(A)或某一部分(Ad);人的整体(H)或某一部分(Hd);内脏器官(At);性器官(Sex);器物(Obj);自然景物(N);地理(Geo);建筑(Arch)艺术(Art);抽象观念(Abs);植物(Pl)等。从众性:即被试的反应是与一般人相同,还是与众不同。从众反应(P);独特反应(O)

从以上各方面的得分,一般从以下七个维度加以解释: 区位:外形:色彩:阴影:人的动作:内容:独处与从众

二、主题统觉测验

该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默瑞于1935年编制而成。包括30张内容阴晦的黑白色图片,另加一张空白图片。

每张图片约需5分钟,测验完毕后,和被试谈话一次,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的内容。测验通常采取个别施测,由主试记录(或用录音设备),并要注意被试在测验时的行为反应。

测验结果具体分析通常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主角本身;主角的环境力量;结果;主题;兴趣和情操

三、逆境对话测验

该测验是罗桑兹于1941年编制的,共有24张类似卡通片的图画。被试的反应共有九类,可据常模作出解释。

人格评定

人格测量常用的第三种形式是人格评定。所谓评定,是指由评定人通过观察来给被评定人的某种行为或特质确定一个分数。表达评定结果的标准化程序叫做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一般包括一组用以描绘个体的特质或特征的词或句子,要求评定人在一个多重类别的连续体上对被评定人的行为和特质作出评价和判断。

评定方式:

数字评定量表:评定人根据被评定的某种属性(如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被试身上的表现作出评定并赋予数字值。

图表评定量表:要求评定人在一个描述某种行为或特质的连续体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反映被评定人具有这种行为或特质的程度。

标准评定量表:事先通过不同类型人的行为标准,由评定人将这些标准与被评定人的行为对照,如果被评定人的行为与某类人相符合,则可将此人归于这一类。

强迫评定量表:每道题目有两个在社会赞许性上等值的句子,要求评定人标出与被评定人最为相似和最不相似的句子。

检核表:这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而且经常是有效的获得被试的问题及特征的方法。检核表也可由评定人来填写,以作为描述他人的工具。

常见人格评定量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萧孝嵘品质评定量表(共40个问题,分数高者为内向,分数低者为外向)

二、形容词检核表(现常用的是高夫等人所编制的形容词检核表。该量表有300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形容词,要求评定人在15~20分钟内完成)第四章 中小学生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测量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们对某些活动的倾向性偏好。在同样的条件下,人们总是力求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我们把这种对一定活动的意识倾向称为兴趣。二)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从事感兴趣的活动,不容易感到厌烦和疲倦。

2.从事感兴趣的活动,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活动的效率。3.在兴趣活动中我们还很容易得到一种成就与满足。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没有错的。在兴趣的促动下,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克服重重困难去进行发现,进行学习。

二、兴趣的形成:

(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在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给学生适时的鼓励与表扬;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 3.授课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

(二)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2.教师的影响 3.学科本身的作用

三、中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一)学生的兴趣到中学阶段才逐渐形成和逐渐稳定

(二)人的兴趣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三)职业兴趣

四、兴趣的测量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问卷调查法

五、常用兴趣测量量表介绍:

(一)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SVIB-SCII)

1927年版适用于男性被试,1933年版适用于女性被试。1974年形成了男女通用的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SCII)1.量表的编制。

2.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SCII)的结构。(共325题,包括职业、学校科目、活动、娱乐、团体类型、两种活动的偏好和个性特征七个方面。)第一,实测指标:提示被试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方式的信息。第二,特殊量表:用于特殊项目的分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

学术合适性量表;内外向量表

第三,总体量表:坎贝尔利用SCII测查了160多种职业,参照霍兰德的职业分类系统,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分类系统,并建立了总体量表。总体量表(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20个题目,目的是测个体的兴趣倾向和个性类型)

第四,基本兴趣量表:包括23个分量表

第五,职业量表:由64个分量表组成,每个量表根据性别分别建立男女常模。4.信度和效度。

SCII的信度较高,间隔一星期和间隔一个月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90和0.80以上。在效度上,斯特朗关心的是事业人员和学者的兴趣,测题也比较倾向于这方面,效度较高,能较好地预测被试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但对体力劳动者施测,其效度较低。

(二)库德的兴趣问卷

库德采用平均参照法,把所有职业在每个量表上的平均分数作为标准,从而看出某一职业的人的特殊兴趣;而斯特朗是把某些项目只作为某种特定职业的兴趣特点。库德的兴趣问卷采用强迫选择的方法 库德兴趣问卷的内容与结构:

五个分量表:辨别量表;职业兴趣评价;职业量表;大学主修课目量表;实验性量表。

辨别量表:主要用于调查被试是否做出有意或无意的虚假反应。(此表分数过高,而测验无效。)

职业兴趣评价:主要测量户外活动、机械、科学、运算、劝说、艺术、文学、音乐、社会服务和文书等十个方面的职业兴趣。

职业量表:库德兴趣量表中的职业量表与SCII中的基本相似,但有更大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它包含了65种男性职业和38种女性职业。

大学主修课目量表(广泛地运用于大学的系别招生考试):此量表用于比较被试与不同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的相似性,内容包括26种男生主修课目和17种女生主修课目。

实验性量表:这是库德职业分量表的补充,库德职业分量表拥有8个实验性量表用来测量关于职业测量的其他有用信息。3.信度和效度

库德兴趣问卷的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是0.90,可以较好地预测被试参加工作后的满意程度。

态度测验

(一)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情境或他人所持的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反应倾向。学习态度指的就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一般来讲,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其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积极。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对待学习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而不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偏好。它比学习兴趣稳定。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

三、学习态度的培养 第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态度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二,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第三,培养学生恰当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三、态度的测量和评价

(一)行为观察法(比较客观的方法)

(二)投射技术

(三)评定法

(四)态度量表测量法

四、常用态度量表介绍

(一)明尼苏达学校态度调查表

1983年由奥格村主持编制的,主要测查学生对学校中各方面活动的感觉和态度,分高级、低级两种形式。

低级适用于小学1~3年级儿童,高级适用于小学4~6年级和初中、高中学生。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测量学生对学校内各种事情的态度 第二部分测量学生在学校中的感觉 中学生学习方法测验

由福建大学教育系赖昌贵教授参考美国密执根大学“学与教研究中心”提供的大学生学习方法测验和有关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资料,结合我国中学教育实际编制出的。该测验包含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的测验。整个测验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完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题目作答)

价值观测验

一、价值观的概念

它是人们关于人生目标和信仰的观念,是人们关于某事物或某活动对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实用性、价值的一种判断,是我们用以衡量事物好坏利弊的准绳。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反应起一种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价值观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价值观的萌芽一般是初中阶段开始的。这种价值观一般到青年后期,25岁左右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的价值观念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最初的道德评价就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社会因素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中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三、价值观的类型:(阿尔波特和费农根据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的个性类型理论而把人们的价值观分为6种类型)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P133)

日本的学者则对日本人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研究,结果把日本人的职业价值观分为以下9种类型:

独立经营型;经济型;支配型;自尊型;自我实现型;志愿型;家庭型;才能型;自由型

研究同时也发现,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人的职业价值观点是不相同的。

四、价值观的测量

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的途径有三种:

(一)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个体的日记、著作及其他艺术作品等进行分析,借以了解其价值观点的一种方法,因为人的价值观通常反映在其作品中

(二)个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指的是通过个案跟踪研究和历史事件的研究等方法来分析一个人或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三)量表法:量表法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价值观的类型划分,通过量表问卷的测量来确定人的价值观类型的方法。

五、常用价值观测验介绍

(一)价值观研究量表

量表法始于1931年,最早的价值观量表是由阿尔波特、费农和林达塞所编制的“价值观研究”量表。

“价值观研究”量表的编制依据是斯普兰格的个性类型理论。量表共有48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30题,每题有2个选择答案;第二部分15题,每题有四个选择答案。全量表共有120个答案,每种价值观类型20个答案。

第五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对现实的充分感知;2.健全的自我意识;3.自我控制能力;4.稳定而愉快的情绪;5.自尊和认可;6.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三、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冲突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引起焦虑。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3类)1.现实性焦虑;2.神经性焦虑;3.道德性焦虑

(二)阿德勒的缺陷补偿理论

(三)霍妮的焦虑理论

(四)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发展理论(8个发展阶段)

1.婴儿期(0~1岁)2.幼儿前期(1~3岁)3.幼儿后期(3~5岁)4.学龄期(6~11岁)5.青年期(12~18岁)6.成人初期(18~30岁)7.中年期(30~50岁)8.老年期(晚年)

(五)罗杰斯的自我不协调理论

他们是从人和社会的不同角度来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对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或多或少均有所裨益。

四、心理健康的保护策略(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补充了一些新的防卫机制。)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9种:

反向作用:当个体的行为受到良心或社会的谴责或制止之后,个体有意识地采取对抗行为借以宣泄紧张情绪。

压抑作用:个体尽量将记忆和意识中由失败而引起的烦恼、焦虑、痛苦深埋心底,避免正视它们“让时间淡化一切”。

文饰作用:个体行为不当或面临过失与失败时,进行外部归因,使自己“难辞之咎”得以缓解。

投射作用:把自己内心的不被社会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归咎于他人,或者转移到他人身上,减少对自身的压力。

合理化作用:当个体追求某一目标而又达不到时,以歪曲事实的方法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如“阿Q精神胜利法”等

转移作用:当某一目标无法实现时,个体就会转移到另一个比较安全和容易的目标上,借以减轻精神负担。

补偿作用: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加以补偿,重新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升华作用:改变现有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更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表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

正视作用:对目前自己所面临的焦虑情境,不是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服自已去正视它,并且进一步地去主动驱散它从而从根本上解除焦虑。

我们建议,在面临挫折、失败、行为不合理等焦虑情况时,应尽量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如补偿、升华和正视等,给自己的压力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使它们得到及时的驱散和解除。

采用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来帮助自己有效地缓解压力,其前提是必须了解自己。自我了解和自我帮助是有一定限度的。由于我们自己或多或少含有一些自我欺骗的倾向,因此,当一个人感到对自己失去控制时,应该求助于专业人员,咨询或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或其他训练有素的治疗者。自愿求助是情绪成熟而不是虚弱的标志,这一点从西方的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

大多数正常的美国人都会视接受心理咨询为一个人教育层次高、经济有保障、心理主动性强的象征。

如何正确诊断中小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和帮助,这是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健康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

该测验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斯和麦金利于40年代初期编制而成,50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鉴定、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我国宋维真等人自1980年开始,致力于该测验的修订工作,于1984年正式修订出版中文版。

共有566个自我报告式的题目,其中16个为重复题目,主要用于检验被试反应的一致性。无法回答时则不作选择。效度量表:

疑问量表(Q):分数提高而说明回避问题;如果在前400题中原始分数大于30,则临床量表不可信。

测谎量表(L):用于检测是否在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 诈病量表(F):分数提高表示受试者不认真,理解错误 防御量表(K):此量表分数与智力、教育及社会地位有关,是否愿意议论个人事情。分数超过55~65被认为是中等高等社会经济地位的模式。分数超过70,可能是受试者不合作。临床量表:

疑病量表(HS)、抑郁量表(D);癔病量表(Hy);病态人格量表(Pd)女性化量表(Mfm)和男性化量表(Mff);妄想量表(Pa);精神衰弱量表(Pt);精神分裂症量表(Sc);轻躁狂量表(Ma);社会内向量表(Si)

MMPI结果的解释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和具有一定经验的主试者来进行。

受试者条件为年满16岁,具有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均可参加此测验。(13~16岁的合作并能读也能完成此测验)

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被试在任何一个量表上的标准分超过8分时,就必须为他制定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者,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适用于中小学学生,测验共有100个题目,测验题目组成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亦称说谎量表)

效度量表:得分高的人是为了我得好的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效度量表的得分范围是0~10,尤其是得分在7分以上的人,要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

第六章 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3.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4.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保密性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六、最佳经济原则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所谓心理档案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心理档案的项目,即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学生心理档案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1.个人简介;2.家庭生活情况;3.学校学习生活情况;

4.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二)智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三)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策略

(四)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

(五)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六)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二、选择合格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

(一)通过选择标准化的测验进行施测来获得准确信息。

(二)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三)通过谈话法、观察法来了解一些情况。

(四)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或学生的作品来获得信息。

三、结果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

(一)计分;

(二)结果解释;

(三)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四)建立心理档案

结果解释:就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或使用者。(注意问题:1.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2.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3.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

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一、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一)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1.生理发展特点;2.心理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1.基本情况;2.智力状况及教育建议;3.个性特征及培养对策; 4.心理健康状况及培养途径

二、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一)在选择测量工具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来选择标准化量表。

1.智力状况方面;2.个性特征方面;3.心理健康状况方面

(二)在建立心理档案时,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怎样提出教育培养建议。1.智力方面的培养建议:(1)对智力超常的儿童的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建立非权威性教学环境;2.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3.适当地运用问题情境;4.提供个别化的教材,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体现)(2)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建议:

(3)对智力与学业成绩表现不一致的儿童的教育建议(4)对智力与学业表现一致的学生的教育建议 2.个性方面的培养建议: 3.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建议

三、小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一)按照每个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做好小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主要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分二类:1.个性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个别辅导;2.学习方面的个别辅导)

(二)根据不同年级的智力、个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

一、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包括少年期(11~12至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至17~18岁)

(一)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特点;2.心理特点

(二)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1.基本情况;2.智力状况及教育建议;3.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对策;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主要面对毕业班)

二、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一)智力方面的建议;

(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建议;

(三)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

(四)学习心理分析方面的建议;

(五)职业能力分析方面的建议

三、中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一)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二)要对各班或年级的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该班或该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和学校制定教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三)利用学生心理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开展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中学生:

(一)智力方面的建议:

一方面,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从下面途径来进行:1.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敢于标新立异。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从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建议:

对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塑造,可通过以下的途径:

1,要使学生认识到不良个性的危害性;2,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自我分析的方法,认识到个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3,要指导学生交友,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注意改变不良的社交环境;4,要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帮助其解决心理冲突,排除心理障碍,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三)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

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原则:

1,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接受自己的缺点;2,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劳动。4,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科学用脑。

另外,在中学生中还要适当开展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基本知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学习心理分析方面的建议:

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应试技能、克服考试焦虑、优化学习方法、减低社会因素对学习的不良影响等方面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职业能力分析方面的建议:

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篇6

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直接决定着心理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收集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出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心理档案;档案管理;心理辅导

一、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管理也更为完善。美国的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管理从孩子上学时就几乎开始。他们非常的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在纽约地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这一辅导小组一般是由学校心理学家、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组成的。这一档案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打工经历等。心理辅导小组就根据这一档案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

(二)国内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2004年在其直属高校试点,要求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自此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受到重视。首先由于各个高校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选择的量表不同,各地测量出的结果差距很大,直接导致了心理档案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另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指标不规范,很多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后未对资料随时更新,导致心理档案的资料不能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的变化。第三,心理档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慢,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更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最后还存在心理档案的管理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失误和纰漏。

二、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例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个人兴趣、联系方式、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如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等。(2)学习情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心理档案的重要内容。(3)人际关系情况。人际关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人际关系内容的记录主要应包括学生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以及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等。(4)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一些重大事件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变化。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恋爱失败等都是必须要关注的内容。

(二)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此项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统计及预警信息。在这里要特别关注统计及预警信息此项内容。这是对心理工作的总结,是對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心理资料的收集方式

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收集的信息必须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在明确心理信息范围的同时,能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全貌。

第一,来自心理委员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首先每个班级都要确立一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必须经过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心理委员要对学生的表现密切关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原因,并给予初步评价,协助心理辅导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二,来自辅导员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也最为了解。辅导员需要对心理委员所报告的信息进行初步甄别,密切关注一些重点学生的情况,对心理委员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初步干预。遇到紧急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第三,来自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学生动态心理资料。心理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会谈法、各种心理测验结果、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等,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来开展工作。第四,来自其他人员的学生心理档案资料。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学生处教务处收集学生的基本资料,或者是通过寝室的室友,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发展对策

(一) 明确心理档案使用权限

在这里我们可以首先将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类。①学生的基本资料。②学习与就业。③主要社会关系信息。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⑤心理测量信息。(主要是心理量表评估结果。)⑥统计信息。⑦动态反馈信息。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学生可以拥有的信息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心理咨询教师享有的信息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学校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是⑤、⑥、⑧。

(二) 建立“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

“人-机”互动反馈一方面是学校与档案信息之间的互动反馈。学校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信息分析报告,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讲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与心理档案信息之间的互动。大学生借助心理档案系统增强自我了解,调控自我行为。

五、结语

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心理档案使用权限。还要建立“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创新与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2] 范士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3] 李向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问题及伦理规约[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9)

[4] 郭洪波,李淑娜.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2012(02)

心理档案系统 篇7

1.1 健康资料的必备内容

在旧飞行人员的档案中, 各项身体状况的资料都有, 唯独没有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 这是很不科学的。众所周知, 之所以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是为了随时掌握飞行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样, 心理健康资料作为飞行人员健康状况的一部分, 建立档案是非常重要也很必要的内容, 是为飞行人员放飞把关。

1.2 作为心理放飞依据

在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中, 通常以身体的健康等级来评定其是否可以飞行。特别是在身体疾病矫治后或飞行事故后, 根据飞行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恢复到相应的健康标准作为放飞的依据。其实飞行人员往往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干预而不能正常飞行, 特别是在一些生理性疾病或飞行事故后, 尽管身体健康恢复了, 但心理还未恢复到良好状态。因此对飞行人员的心理进行科学的评估, 对其是否可以继续飞行提供心理依据。必须看到《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首先是伴随临床航空医学经验积累和医学技术进步而来, 其次是伴随航空武器进步而来, 再次是伴随新的传染病、心理疾病、生活方式病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等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而来。如新一代航空器的发展, 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减轻飞行人员体力负荷的同时, 增加飞行人员的认知负荷、注意力分配负荷, 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这种情况在现役飞行人员中显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现行《标准》中对心理标准的规定并不明确[1]。

1.3 帮助飞行事故调查

造成飞行事故的原因很多, 部分是人为因素。1979年以后, 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飞行事故占总事故70%~80%, 其中心理因素导致的事故占大多数。人为因素中有技术和身体原因。个人心理因素导致的事故报导不乏其例, 国外的报导中常有由于飞行人员的心理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感知觉能力是评价一个飞行人员心理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国外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 wiegmann等对1990~2003年间1 805起飞行事故的调查发现, 由感知觉错误导致的事故占9%, 因此, 记录好飞行人员详实的心理档案[2]可为将来飞行事故的调查提供宝贵资料。

1.4 提供科学研究的数据

系统、科学、准确的心理档案资料是研究飞行活动与飞行人员心理之间关系及规律的重要内容, 这些资料给研究者提供了可靠依据, 对科学研究很重要。飞行人员的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心理方面的这些数据资料是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所必备的内容, 也为飞行人员的健康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充分的依据。

2 飞行人员心理档案的内容

2.1 心理测试内容

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因素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 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 对于贯穿在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能更加客观地反映飞行人员的心理状态[3]。飞行人员心理测试的内容大体分为人格 (EPQ、16PF、MMPI) 、能力和智力测验、投射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几项内容。由于现在的心理测验量表非常多, 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是准确评价飞行人员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2.2 心理咨询内容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4], 在飞行员这个群体中, 有一部分在疗养中有自愿求助心理咨询的愿望, 只要有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 就要详细记录困扰飞行人员的主要心理问题、自我情绪状态、认知能力、行为特点、咨询与治疗的次数、采用的咨询技术方法以及咨询的效果评估以及随访等内容。这些内容为该飞行员到其他医疗单位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很好的指导与借鉴

2.3 团体心理疏导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疏导形式, 军人的团体心理疏导, 是在军队特定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非军事活动的团体心理训练和团体心理咨询形式。也是达到军队官兵成员相互之间认识自我的有效方式。飞行人员的疗养通常是集体入院, 且共同完成着某些急难险重的任务, 也经常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 所以最适合在其中开展内容多样的团体心理疏导。所以详实的团体心理疏导记录资料能很好的提示个体在团体活动任务中的心理表现, 对全面掌握飞行人员各个时期的心理活动规律十分重要, 要记录好团体活动的主题、参与小组的人员名单、参与者的行为记录以及言论记录等内容。

2.4 心理训练内容

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手段, 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 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训练技术。心理训练的内容比较多, 可根据飞行人员的职业特点, 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资料中要记录好训练的方案, 训练的内容, 训练的基础值与目标值, 训练效果以及训练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等。这些资料对其以后制定训练计划与方案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 建立飞行人员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3.1 保密原则

特勤人员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着高技术的军事装备, 其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正常操作, 也决定着部队的战斗力。因此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档案也应进行严格管理, 加强保密, 同时心理问题关系到每个官兵的隐私, 因此要严格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要求去做到对当事人的保密, 当然也有保密例外。

3.2 客观性原则

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对象, 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而通过心理活动进行加工后就具有主观反映的方式和特点, 形成主观的观念形态, 因此研究者易犯用自己的主观臆测去解释和判断的错误。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用客观性的原则来对待和处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档案中要保存当事人最原始的、最客观的资料而减少工作人员主观性的内容, 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档案资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3 标准化原则

心理卫生工作虽开展时间不长, 但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领导的重视, 然而有许多工作大致都是各单位各行其是, 在内容以及工作流程上都不太一致。因此, 在档案资料的保存上也不太一致。飞行人员每年疗养的地点也是不同的, 这样一来, 就要求各单位在心理工作的内容及流程上要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档案记录的连续性和可参考性。

3.4 系统性原则

心理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大系统, 而军队飞行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性, 对其又有特殊的心理能力要求, 这就提示在对飞行人员心理档案的建立中不但要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这三个子系统的内容, 同时还要收集整理各子系统中的心理要素。特别是要记录有关认知能力方面的内容,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飞行人员的职业效绩, 所以心理档案的建立必须从系统性的原则出发。

3.5 发展性原则

心理不是静止不变的, 其总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和境遇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飞行人员也会因为年龄增长、职务升迁和装备的不断更新, 其心理状态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因此在心理档案的建立完善中需保持一种发展性的原则, 要根据各种外在改变来评估飞行人员的心理, 并阶段性地做出系统的评估。这样就能使研究者和部队领导能及时把握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为训练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摘要:从完善飞行人员心理档案管理的模式入手, 提出了疗养院军队飞行人员实施心理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以及在管理中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认为良好的档案管理能提高相关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关键词:档案管理,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1]马国庆.改进疗养院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工作的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 2008, 17 (3) :131-132.

[2]毕泗成译.运用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 (HFACS) 对教练飞行事故进行分析[J].民航医学, 2007, 17 (3) :7-7.

[3]王永梅, 鞠永和, 石元洪.心理测验在医务人员招聘工作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3 (1) :64-65.

心理档案系统 篇8

一、建构的意义

1. 有利于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筛选和鉴别。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必须由经过专业心理学训练, 并且具备从事这项工作的心理素养的人员可以胜任。目前, 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较复杂, 既有专业人员, 也有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 对于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考量。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档案是在运用各种专业心理测量、心理访谈等方法对个体进行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能够把不符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从教师群体中筛选和鉴别出来, 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合理建构。

2. 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自我了解和成长。

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需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 心理档案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途径, 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 心理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个体, 也会遇到心理困惑或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等, 心理档案向教师提供了每个人的发展状况, 有助于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 扬长避短, 从而真正做到与来访者共同成长。

3. 有利于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管理。

心理健康教师档案的建立无论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学校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 他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传播者, 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 关注这部分教师的心理档案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另外, 对于学校而言, 心理健康教师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对教师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教师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以及现状, 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储备坚实的师资力量, 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内容的构成

“所谓心理档案的内容, 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 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1]144参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教师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即教师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工作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主要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社会功能状况等。具体说来, 需要从如下几部分内容入手。 (1) 个人简要履历。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学历、目前从事的具体工作、工龄、兴趣爱好等。 (2) 身体健康状况。一个发展完善的个体, 身心健康应该是统一的, 尤其身体首先要健康, 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包括一般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病史以及家族病史。 (3)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兴趣、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工作绩效、对工作的满意度等。 (4) 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亲人或朋友的死亡、得重病、结婚或离婚、孩子的出生、人际冲突、生活状况的改变以及对自己有影响的重大挫折或困难。 (5) 个性特征。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 主要有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兴趣与态度、人际关系及教师品德的特点等。 (6)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病史和心理健康的评定, 精神病史指之前是否出现过精神疾病、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是否有创伤史;心理健康的评定包括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以及心理危机源的分析。 (7) 主要社会关系。心理教师与学生相比, 其生活的环境及接触的人事物更要复杂些, 他们的社会关系状况能直接影响或者反映教师的人格特质以及工作绩效, 主要包括个体的家庭关系状况以及社会人际状况。

三、建构的程序

1. 建档时间的确立。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时间大多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关于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档案的论述甚少, 因此何时建立这一问题并没有一致的观点。我们认为结合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质, 心理档案的建立在教师上岗前就要进行, 便于筛选和后期的管理, 同时要采取阶段性的动态建构手段, 每半年或者一年定期进行一次心理复测, 使教师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2. 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通常采用心理测量软件, 如“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以及“16PF”。鉴于心理教师的职业特质, 我们认为心理档案的建立可采取教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因为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都有丰富的心理评估经验, 所以他们可以从人格特征、人际状况、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他评的方法以心理测量为主要依据, “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是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此外, 还要结合心理访谈、心理督导、日常言行的观察等途径掌握教师个人信息。

3. 心理档案资料的分析。

对于心理测量结果要按照计分标准严格进行统计, 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心理教师对测量软件的使用以及测量结果的解释比较熟知, 因此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 一般只需呈现测验结果及其解释即可。而对于教师自评和他评中所获取的心理档案资料, 建档者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 全面准确地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四、需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

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不仅只停留在了解个体信息的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利用心理档案的作用机制加强对心理教师的管理和督导, 完善心理教师的素养, 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心理咨询是一项相对危险复杂的职业, 咨询师自身必须有超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避免受每个个案的影响, 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心理督导和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此外, 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督导及培训等专题研究。

2. 心理档案与心理督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承担着助人者的角色和功能, 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 自身也需要被心理督导, 才能保证高质量地、持续性地完成工作。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督导问题在国内仍是一个空白, 许多环节的操作没有达成共识。但心理督导的功能不容置疑, 它不但能提升被督导者的人际沟通技能, 增强自信心, 同时有助于自身问题的疏导和释放。中国心理学会关于心理督导师的要求是“资深的心理师”, 大多由职称级别高、从业年限长、接受过正规的心理治疗培训的专家担任此项工作[2]947。鉴于目前资深心理督导师的数量有限, 学校既可以邀请资深心理督导师对教师进行督导, 也可以采取教师相互之间的浅层督导, 这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3. 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应包括确立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心理档案信息反馈机制以及规范心理档案查阅制度。从现实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心理档案都由心理咨询室进行管理, 我们建议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机构, 学生和教师心理档案分开管理, 从而便于建档、管理以及研究。档案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必须要严格明确, 此外保密机制必须要有。心理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 涉及个体隐私的部分, 除了个体本人、建档人员以及心理督导者可以查阅外, 不能把信息随意泄露给其他人。

4. 确保建档人员的从业水平。

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相比, 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档案包含的内容多而复杂, 建档过程难度大, 对教师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必须要准确可靠。因此, 建档人员的从业水平要高, 无论在心理学领域还是档案领域都应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学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初步探讨, 建档内容的构成、建立的程序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学校管理中的这一个环节提供参考, 有效解决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郝秀英.论档案工作的人性化服务[J].河北大学学报, 2009 (3) .

心理档案系统 篇9

一、房树人心理测验

1. 房树人心理测验简介。

房树人心理测验 (House-Tree-Person) 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 (1948)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1]。Buck最初要求被试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出房子、树和人, 其中房子和树被认为分别代表被试对家庭和环境感知的投射, 而人则代表被试的自我认知。学者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 分三次描绘三张图形对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 操作起来也不方便。后来, 经过Robert C.Burn等心理学家的努力, 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 此举减轻被测者的负担, 提高了测验成功率, 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人格特征, 这就是综合型房树人心理测验, 简称房树人心理测验。房树人心理测验要求被测者在同一张纸上画出房树人施测, 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 以此来了解其心理状况, 判定心理活动是否正常。通过房树人心理测验, 可投射出个体的心理状态, 有系统地把个体的潜意识释放出来。

2. 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特点。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 测验目的比较隐蔽, 能够有效克服被试有意戒备或无意识的防御心理, 并能捕捉被试潜在的内心冲突, 避免了问卷式量表心理测验中容易出现“装好”、“装坏”现象的缺点, 从而能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 捕捉到内在的心理冲突, 筛查出潜在的心理状态不良群体。房树人心理测验既可以用于团体测验, 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也可以作为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普测筛选的工具[2]2。同时, 房树人心理测验再次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 有利于反复施测, 追踪观察。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缺点是缺乏标准化评分标准和常模数据, 其测验结果的解释很大程度上与咨询师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有关, 对咨询师有较高的要求。

3. 房树人心理测验的施测方法。

房树人心理测验实施前, 被测者需准备A4纸、2B铅笔、橡皮等, 咨询师可用以下导语引导:“请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一幅画, 画得内容包括房子、树和人, 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 怎么画都可以, 画的不好没有关系, 只要你认认真真地画就可以了, 测验的时间为30分钟。”测验过程中咨询师需要记录测验时间、被测者的绘画顺序以及情绪变化等过程信息, 这对于结果的解释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我画得不好, 不会画”等阻抗行为要做好情绪梳理, 努力引导他们完成绘画。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

1. 心理档案概述。

大学生心理档案是把心理测验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评定结果整理成档案形式, 记录个体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用于评定、预测、和监控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和个体心理行为的文件资料[3]73。建立心理档案不仅可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还可以动态监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 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尽可能防止心理危机极端情况发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心理测验信息、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信息等资料。

2. 量表测验建档法。

所谓量表测验建档法是指主要依据应用心理测验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测的数据来建立心理档案的方法。该方法的第一步是应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普测;第二步是根据心理普测的结果筛选出疑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三步是通过心理约谈等方式对筛选出的疑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进一步的甄别;第四步是对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转介等干预措施;第五步是把以上步骤的信息记录汇总整理存档, 形成一份完整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3. 心理测验量表及其特点。

当前, 高校普遍采用的心理测验量表主要有人格测验量表, 如16PF、MMPI、EPQ, 以及心理健康测验量表, 如SCL-90、UPI、PHI、SDS。此外, 有的高校还会用到职业、智力以及社会适应性等量表, 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瑞文智力测验》和《社会适应性量表》[4]74。心理测验量表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 即无论是题目的设置还是结果的解释都有一定的规则, 使用起来较容易上手, 即便不具备专业知识, 只要稍加训练也能熟练使用。由于具有以上特点, 心理测验量表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但这也使得被测者在回答测验问题的过程中能轻松看出测验者的意图, 他们在测验中就可能会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伪装。这种情况一旦发生, 心理测验的结果数据就会有偏差, 以此为据建立的心理档案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被测者的心理状况。

三、房树人心理测验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中应用分析

1. 应用的可行性。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初始档案资料和发展性档案资料两部分。初始性档案资料是以被测者量表心理测验的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基本信息资料, 数据一次性获取、准确性低;发展性档案资料是指建立初始档案后的心理筛查和心理干预阶段的资料, 主要包括配合心理约谈、心理咨询的心理测验数据以及咨询记录等信息, 这些数据资料随着被测者心理的发展会发生变化, 需要多次获取、准确性高。房树人心理测验操作简单, 只需要准备纸张和铅笔即可施测, 对测验的场所和环境没有较高要求, 适合应用在获取初始性档案资料的心理普测阶段。此外, 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绘画测验方式不存在语言暗示和结构限制, 具有很好的文化通用性, 能绕过被测者的心理防御, 可以重复施测且不影响测验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量表测验建档法的缺点, 大大提高了档案数据的准确性, 同样适合用在获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发展性资料阶段。

2. 应用过程。

房树人心理测验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实践应用中可按照如下步骤开展:第一, 根据学生的量表心理测验数据建立初始档案资料并按照标准进行筛选;第二, 对量表测验后的学生实施团体房树人心理测验并初步分析筛选;第三, 对比分析量表心理测验数据和房树人心理测验数据;第四, 筛选两组数据有偏差的被测者进行心理约谈, 约谈中可再次施测房树人心理测验, 获取发展性档案资料;第五, 汇总数据记入被测者心理档案。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房树人心理测验没有标准化的评分标准, 再加上高校受过房树人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的老师有限, 对全体大学生开展大规模的房树人心理测验工作量将非常巨大。

3. 应用原则。

(1) 互补性原则。量表心理测验有较完备的常模数据和评分标准, 操作简单, 专业要求低, 属于标准化测验, 适合用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初始资料收集阶段;房树人心理测验缺乏常模数据权威的评分标准, 操作复杂、专业要求高, 属于非标准化的心理测验, 适合用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发展性资料收集阶段。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实践应用中要充分发挥房树人心理测验和量表测验的优点, 做到优势互补, 这样才能建立准确高效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2) 灵活性原则。虽然目前已经有比较完备的房树人心理测验分析手册和书籍用来参考, 但是咨询师在实践中不能完全依赖这些, 因为同样的房树人画面, 其分析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同样是幼稚的太阳画面出现在小孩绘画中, 可以认为是儿童想象力丰富的表现, 但若出现在成人绘画中则可能是癔病化的表现。因此, 在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绘画分析阶段要灵活运用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理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要时要针对房树人绘画对被测者提出问题, 以获取深层次信息。只有灵活应用, 才能获取被测者准确的心理数据, 建立的心理档案才更准确。 (3) 过程性原则。普通档案是静态数据的添加过程, 关注结果, 心理档案是个体心理状况的动态记录, 反映的是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重视的是过程, 应用房树人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更要把握这一点。在建档过程中不能仅通过分析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绘画结果就给出档案数据, 要重视测验过程分析, 特别是在通过量表心理测验初步建档后的心理约谈和心理咨询阶段。这些信息对结果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要一并记入被测者的心理档案。 (4) 特性化原则。房树人心理测验目前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纸张测验法, 即被测者要通过纸张绘画的形式来完成测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都实现了“三化”, 即测验网络化、分析程序化、建档电子化。在这种情况下, 咨询师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实践应用中要把握房树人心理测验纸张绘画方式的特性, 不能盲目跟风, 用电脑绘画的方式代替纸张绘画。但在纸张测验完成之后的绘画分析阶段可以尝试实现电子化, 即可以把被测者绘画结果扫描电子版与分析结果一并电子存档, 建立房树人心理测验的电子档案, 这样在后续的档案查询分析统计时会更方便。

参考文献

[1]BUCK, J.N.The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Revised manual[M].Los Angle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87.

[2]张同延.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图心理测验[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3]张晓培.心理档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 2014 (2) .

影响档案利用者心理的因素分析 篇10

1 档案馆藏丰富度的影响

档案馆是利用者实现利用目的最终场地, 他们期望自己的寻求征程在这里得到终止, 而馆藏档案多元化, 资源丰富, 结构优化是保持较高查阅利用率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影响利用者的第一要素。丰富的馆藏囊括着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浩瀚的信息之海能够为利用者提供任何需求的信息。否则, 无论档案馆的基建设施如何到位、档案人员工作能力如何过硬, 在馆藏贫瘠的情形下, 无法做无米之炊。正如我们购买商品:货源充足, 质量上乘的商店永远是买家的首选。一个馆藏丰富, 结构合理的档案馆首先会给利用者带来大量信息选择的空间, 使他们求之必得, 这是凝聚利用者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海量的信息库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利用向往心理。

相反, 馆藏贫瘠, 结构失衡, 利用者需要的答案总是无处寻觅, 失望之感会使他们对利用行动退避三舍, 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当下一次需要利用档案时, 他们就会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避开档案的利用行为绕道而行。

2 档案人员的服务质量的影响

档案人员与利用者的互动是档案馆与利用者的对接, 这个对接点是档案利用工作重要的基础起始点, 在这个过程中,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通过适宜的工作方式与利用者保持良好的共同和互动。

2.1 掌握利用者的心理状态

利用者要利用档案解决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到档案馆查阅时, 一般情况下心理上表现得比较迫切, 也比较复杂, 他们希望得工作人员的帮助解决问题, 当问题陈述完毕后, 他们对工作人员的反应和态度是非常关注的, 此时, 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有:急切、期盼、信任、感激等等。但是, 有的利用者在同档案人员的接触中也会产生障碍心理如:局促、畏惧、急躁、轻视等, 这些现象在初次造访的利用者中更甚, 档案人员要充分理解和了解这些现象, 及时对利用者的各种心理做出相应反应, 力争和他们保持顺畅的沟通途径, 用热情真诚消除利用者的疑虑, 用耐心去解答他们的问题, 用熟练快捷的行动去查找他们所需的目标, 这会使利用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令他们对利用行为充满信心。

2.2 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与利用者保持良好沟通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人们通过两个系统来传递信息, 即语言信息系统和非语言信息系统”。[1]档案人员在与利用者的语言交流过程中, 能热情询问他们的需求, 主动介绍利用方法, 会使利用者感到自己的查阅需求被重视, 并得到对方的尊重, 会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工作人员的查找。工作人员和他们语言交流越成功, 就越能激发利用者的积极心理和利用热情。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因素即:表情、举止、衣着等, 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与素质的外在表现, 谦虚随和, 性格开朗的人, 在接人待物时会彬彬有礼, 使利用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等正面心理效应, 这对首次利用者更加重要, 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印象后, 再遇问题, 他们更愿意到档案馆来。相反, 档案人员如果在服务过程中表情淡漠, 语言生硬, 查找速度缓慢会对利用者产生负面心理影响, 令他们对档案利用行为产生抗拒心理。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 会面对不同的利用者,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并不那么简单, 业务能力要扎实, 还需懂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 工作者良好素质和修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因素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 查阅环境的影响

档案馆的查阅环境要求近似于图书馆, 利用者因为查阅而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 他们对外界的干扰和刺激是排斥的, 因此, 档案馆的查阅环境也是一种公共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研究表明:[2]阅读环境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网, 它不仅是读者和读物的闭合系统, 而是读者和环境的开放系统, 阅读不能超越环境而孤立的产生和发展。档案馆可以建立专门的查档阅档接待室, 确定专人负责, 安静的空间、适宜的光线、整洁优雅的布局会给利用者以正向的心理影响, 有助于查阅效率的提升, 在布置查档接待室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虽然这些因素不是直观的, 貌似无足轻重, 但它对利用者的心理影响力却是客观存在的。

利用者通过感觉接收到信息, 档案馆丰富的馆藏, 适宜的查阅环境, 档案人员得当的言行等因素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这些因素的影响力表现是隐形的, 但影响结果却是直观的。因此, 档案馆要特别重视对这些因素的优化和提升, 才能有效提档案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杰.《非语言信息表达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大众心理学》2005-05[1]周杰.《非语言信息表达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大众心理学》2005-05

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思考 篇11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概念和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关心理方面的记录。主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基本信息。具体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概况、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基本资料。这些基本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大学生心理的背景资料,可以从学生的学籍档案里面获取。二是学生的心理测评信息。具体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测评记录,记录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交往心理和择业心理等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测评记录能发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事前干预和疏导,“防患于未然”。三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记录。具体包括学生心理咨询的时间、内容和具体表现,心理教师发现的问题及辅导措施和后续的跟踪记录等。

1.2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我们经常说要保持身心健康,但大家对身心健康的理解过于片面,往往只注重生理方面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健康,各个医院经常人满为患,而心理咨询等心理治疗机构却少人问津。其实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医院为每位患者建立了病历档案,那么,心理咨询等心理治疗机构也应为每位前来咨询的人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学校和家庭,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好事。一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培养的栋梁之才,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一旦这一群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将是巨大的损失。二是对学校和家庭的意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高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事前干预和疏导,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同时也为每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提供了保障。三是对老师和学生的意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够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出现心理困惑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帮助,避免悲剧事件的发生,使其在以后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社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宣传不够,学生参与不积极,使信度、效度受影响。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测试前没有对学生讲解心理测试的作用和目的以及对其今后的影响,致使学生对心理测试认知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只是应付了事。对于学生一方而言,有些同学因为担心测试结果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或受到学校惩罚等,没有诚实作答。其测试结果可想而知,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致使心理档案的信度和效度都受到影响。

2.2 内容单一,没有保持心理档案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很多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了大学生的心理问卷调查或是心理测评,据此筛选出存在心理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一般而言,在整个大学四年只进行新生入学这一次心理测评,而且测评记录一旦收集完毕就被束之高阁,成为“死档”,很少被利用。大一进行的心理测试只是代表了那一个阶段的心理状况,随着大学生活的进展,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交往上都会遇到新情况,产生新的心理困惑,出现了新的有心理困难的学生,或者随着知识的积累,经历的丰富,原来遇到的心理困惑慢慢得到了调节,原来有心理困难的学生不再困惑。原来有心理困难的学生不代表永远心理困难,原来没有心理困难的学生不代表永远没有心理困难。大学生处在求学、交友、恋爱、择业的历史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波动和心理困难,仅仅以历史的记录去描述整个大学期间的心理状况是不可取的。同时,学生的心理档案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心理测评记录,还应该包括整个大学期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记录以及发生的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重大事件。

2.3 缺乏专业的心理分析和辅导人员。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分析和辅导人员,一般都是由学生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担任。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必须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强的责任心的人才能胜任,从事心理领域的人员一般应该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由这些非专业人员建立起来的心理档案的规范程度和可利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建设档案手段单一、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纸质形式的心理档案,建立档案的手段就是通过发放纸质的心理测评表和进行纸质的心理记录。这一做法非常落后,高校的学生成千上万,一个个地建档,一个个地分析,工作量很大,这样做不便于我们及时地对心理测评结果进行管理、分析和利用,也不便于对某个人的心理档案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行纵向的比较和跟踪记录。

3 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对策

人的心理和身体是一样重要的,身体有了疾病去医院就诊,医院会给患者建立病历,同样,人的心理出现障碍也需要得到疏导,需要建立心理档案。那么,我们可以仿照医院的做法,给正处于人生心理波动较大的大学生来建立心理档案。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对症下药,提出以下对策。

3.1 心理测评前要加强宣传,提高心理档案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去医院体检和就医,目的明确,为了身体健康。同样,我们进行心理测评,也是为了心理健康。学校在进行心理测评前,要向大家讲清楚心理测评的目的,要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困惑,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测评的结果是要保密的,并且对大家的学习和就业等都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是来帮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这样大家放下了心理顾虑,会更诚实地回答问题。同时,认识到心理测评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减少抵触情绪,认真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心理档案的信度和效度。

3.2 保持动态的连续跟踪记录。我们知道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波动剧烈,心理状况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我们至少应该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心理测评,进行连续跟踪记录,保持数据的动态性。这样产生的心理档案才能反映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心路历程,才有更高分析和利用价值。

3.3 培养或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医生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样,心理咨询师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而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责任心,但是,绝大部分不是心理学专业,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证书,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显得不够专业。所以,高校要有意识地引进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当然也可以选拔教师去培训进修获得相应的资质,这样建立的大学生心理档案才更专业,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利用。

3.4 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心理档案。我们看到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医院都开始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我们的心理档案和医院的病历相似,反映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也应该采用电子档案的形式。利用网络平台,以省(或市)为单位,建立各高校通用的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管理平台。每个高校都有一个入口,学生凭账号(一般为学号)和密码,进入心理测评系统测评,心理测评系统会自动生成测评结果,心理咨询师等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来了解和分析这些测评结果。这样便于快捷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筛选出需要帮助的心理困难的学生,重点管理,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测评和分析的工作量,也便于定期跟踪记录,生成每个学生的动态心理档案。

档案利用者心理现状调研与思考 篇12

一、数据调研

1. 调研方案。

为了掌握档案利用者对档案馆的了解程度和服务满意程度, 了解用户对档案馆的认识和需求, 了解档案馆目前提供的服务状况与利用者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 希望通过调查, 更好地了解利用者的心理, 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此次发放问卷150份, 其对象主要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骨干教师, 回收140份, 回收率93.3%。从调查情况来看, 用户对这样的调查非常感兴趣, 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从结果来看, 用户填写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问题一:您是否参加过档案馆的宣传活动?“没有”一项占46%;“很少几次”一项占40%;“经常参加”一项占14%。问题二:您第一次去档案馆利用档案时是怎样一种心理?“主要向工作人员现场咨询”一项占47%;“自身大体了解, 思路较清晰”一项占34%;“思路很清晰”一项占19%。从问题一、二上看, 用户在利用档案时有依赖心理。在档案利用者中, 超过半数的人员在利用档案之前对档案只是一知半解, 或者几乎不了解, 当他们利用档案时, 多数对自己所需的档案材料只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认识上, 所以在检索利用档案的时候, 会认为档案工作人员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或权威, 进而热衷于向工作人员咨询, 并对工作人员的解答深信不疑。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档案工作人员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问题三:您在利用档案前, 是否清楚知道自己的利用需求及所需档案材料?“不清楚”一项占24%;“不确定”一项占36%;“基本清楚”一项占26%;“很确信”一项占14%。问题四:您在利用档案前, 是否清楚检索利用档案的各项程序?“清楚”一项占41%;“不清楚”一项占59%。问题五:您在利用档案前, 是否清楚该档案已经解密开放?“清楚”一项占38%;“不清楚”一项占62%。问题三、四、五表明, 多数用户在利用档案时, 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疑虑, 例如不能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确切需求或不了解该档案是否已解密等。用户的这种心理, 可以称之为疑虑心理。究其原因, 乃是因为档案工作的重心长久以来都是“重藏轻用”, 档案的神秘色彩造成了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不了解, 档案意识较弱。带有这种心理的档案用户, 将会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产生疑虑的态度, 也将影响用户对档案的利用率。

问题六:您在利用档案时, 最关心的是下列哪项?“求快”一项占32%;“求全”一项占42%;“求准”一项占26%。求快心理、求全心理和求准心理是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过程中所怀有的三种心理。问题六的数据显示了不同的用户在利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同侧重点。在实际生活中, 大多数省、市级档案馆都坐落在政府机关大院之中, 进出手续比较繁琐, 再加上很大一部分档案利用者都是在工作日请假外出, 在这一过程中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也不能不考虑, 因此利用者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带有求快的心理;同时档案在其收集整理过程中, 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卷装订,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部分相互关联的档案材料被分散保管在不同编号的案卷中, 或被保管在不同的档案馆中。而科研工作者这类用户, 所需的档案时间跨度较大, 需要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 因此在利用档案材料时怀有求全的心理, 档案越全面、越详细越好;再次档案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反映当时当事的有效凭证, 是社会生活中的有力凭证, 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是档案众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即需要利用档案充当凭证价值的用户在利用档案的时候都试图检索利用到最真实、最准确的档案信息。因此, 不同职业, 不同需求, 不同认知程度的利用者在利用过程中, 怀有不同的心理。

问题七:假设您需要的档案在异地, 您是否会跨区域前往该档案馆?“会前往”一项占57%;“不会前往”一项占43%。问题八:如果您工作时间和档案利用时间相冲突, 您是否愿意牺牲工作时间前往档案馆?“会前往”一项占38%;“不会”一项占62%。问题九:如果提供有偿在线或邮寄服务, 您可以接受的范围是哪项?“不接受”一项占2%;“小于等于50元/次”一项占72%;“50—100元/次”一项占25%;“大于100元/次”一项占1%。问题七、八、九说明:在实际利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用时间、利用空间上的矛盾, 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利用者已经开始关注电子类档案, 并逐步接受在线或邮寄服务。

问题十:您在利用档案过程中, 对档案馆的工作是否满意?“不满意”一项占16%;“一般”一项占43%;“基本满意”一项占36%;“很满意”一项占4%。问题十表明:利用者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状况。从数据上分析, 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基本上得到了利用者的肯定, 但不能否认, 还有一部人数据处于中间极不满意状态, 这说明档案工作人员仍需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服务。

二、分析影响档案利用者心理状态的因素

档案利用者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 不同的从业人员, 有不同利用目的的人员, 所持有的心理状态也有所不同, 但用户为什么会持有这样一种或多种心理状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 档案需求的清晰度。

档案需求是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的原动力, 是利用档案的目标所在。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 利用者的需求清晰与否, 将直接影响着利用者的心理状态。比如:需求清晰准确的用户, 在其利用过程中求快、求准的心理将占据主导地位;相反需求不是很清晰的用户, 在利用过程中依赖心理和求准心理将占据主导地位, 即宁愿多花些时间来检索与本身所需求相关的档案材料。所以其需求的清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利用者的心理状态。

2.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可以说是影响用户心理状态的外部因素, 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对用户心理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我国十年动乱中, 专业务、抓生产被视为走“白专道路”,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人们对经济档案、科技档案的利用心理就受到抑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广泛开展科技创新,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而激发了广大利用者对经济、科技档案的需求, 改变利用者的心理状态。外部环境的好与坏, 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也影响到利用者的心理状态。只有提供优越、舒适、自由、民主的外部利用环境, 档案利用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3. 利用者本身的职业和兴趣。

不同的档案利用者, 因其自身的职业和兴趣因素, 往往表现为对本职工作和所喜爱、感兴趣的领域格外地敏感;个人因其职业和兴趣的不同, 对档案信息材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也将怀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例如:科技编研人员对档案检索利用时, 往往侧重全面、系统的档案材料;技术人员由于从事的是前端技术工作, 所以利用档案时怀有求快求新的心理状态;凭证人员利用档案时往往怀有求准的心理等等。所以, 针对不同的职业和兴趣, 人们将怀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利用者本身的职业和兴趣也是影响用户利用心理的因素之一。

三、档案管理机构改良对策

为了提升档案利用率和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者在了解了档案用户心理状态后, 可采取以下改良对策。

1. 加强宣传强度。

很多用户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不了解, 从一定程度上讲, 也是档案部门没有有效宣传自己的结果。因此档案部门要加强宣传自己的深度和广度, 开展各种宣传、展览活动, 定期公布所保管档案的目录, 与时俱进地利用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服务方式, 提供跨地域、跨时段的服务方式;宣传自身的建设、发展, 讲解检索工作的使用, 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检索, 利用相关讲座邀请新老用户参加馆藏宣传活动, 举办利用心得交流会等。只有将自己推广出去了, 让广大的利用者都知道、了解其重要性后, 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2. 引进新技术, 开发新渠道。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 求快和求全心理占据多数利用者的心态。传统的人工检索服务已经和目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严重脱节, 面对目前利用者的求快心理状态, 改进检索工具和检索效率已势在必行;同时, 为了避免让利用者因一个主题资料而在多个档案馆之间奔波的现象反复发生, 各个档案馆之间应以用户为中心, 定期进行馆际之间的馆藏资源或馆藏目录交流互通, 或开发新的数据库, 提供网络在线跨区域、跨馆域的检索与利用, 充实网络数据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有以用户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才能更好地吸引利用者的到来, 满足用户的需求。

3. 建立各种类型档案的检索导向机制。

所谓检索导向机制, 也称为检索指导机制, 即使用现代电子设备进行人工智能检索指导。该导向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模拟检索导向和实际检索。模拟检索导向即可以提供大厅检索导向, 即在档案馆大厅提供检索导向机器, 也可以在网站提供模拟检索导向专用页面。该模拟检索导向机制以本馆各种类型的馆藏档案及其全宗编号、类别编号等为数据基础, 建立模拟检索程序, 将检索步骤和检索帮助等信息集成到该程序中, 从而使用户进行仿真模拟检索。实际检索就是在用户掌握检索技术后所进行的实体检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 对档案利用者在检索利用档案前、利用过程中和利用后的种种心理进行了解和统计, 分析了档案利用者产生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 提出了改良策略。

关键词:档案利用,利用心理,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宇晖.档案用户的特征和类型分析[J].兰台世界, 2005 (4) .

[2]李玲华.浅析档案用户的心理需求[J].云南档案, 2000 (5) .

上一篇:配电网络GIS系统下一篇: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