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共6篇)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 篇1
美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在进行美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绘画、手工、唱歌、跳舞,还必须教会幼儿欣赏,笔者试图从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关系、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在自然、社会和美术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指在幼儿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等进行审美感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指导。对幼儿来讲,这年龄阶段在认知活动方面具有特别强烈的情绪性和异乎寻常的情境性,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童心、童真、童趣和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心理投入到观察活动中,这是幼儿审美的特点,对此,我们需要加以爱护和引导。
审美教育,可以为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幼儿的审美性观察力培养,可以使幼儿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协调发展,可以使幼儿的知觉过程更有整体性、直觉性、生动性和丰富性,还可以使幼儿的认识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绪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征。从小进行审美性的观察训练,是一种新颖的“心灵体操”,它有助于幼儿心灵美的发展。
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是培育幼儿审美眼睛的有效方法
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去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去了解自然万物的运动和变化。幼儿生活在自然中,能从四季的变换中,感受到生命的有序结构和空间行星的旋转轨迹等有关现象。我们就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机制,增强幼儿审美感受的敏感性,引导幼儿亲身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状态和富有节奏感、和谐感的美感特征,使他们从小具有较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让幼儿以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变化和美景,而且,还要关注父母、老师、小伙伴中的各种亲切的行为表现,去感受其乐融融的温暖生活,从中得到美的感受,乐的愉悦,爱的体验。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要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让幼儿的智慧和情趣,在观察周围事物中得到启迪,为他们心灵美的成长提供源泉和活水。
三、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1. 运用精密观察法来培养幼儿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变化,具有特有的观察兴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导幼儿对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在平常中发现美景。
2. 运用观察性学习指导法来培养幼儿欣赏品质美的能力。
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常常是在社会交往中与同伴游戏时得到发展的。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拥有了同伴世界,获得了许多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养成合群性、纪律性、谦让性、互助性和共享等品质。审美性观察指导,不仅要孩子看到同伴中的良好行为,还要引导他们感受到行为内在的优良品质。
3. 运用鉴赏指导教学法来培养幼儿欣赏艺术美的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以鉴赏的眼光去观察、感受美术作品的塑造、色彩、构图,去观察周围环境中事物的结构、特征,运动模式,并通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描述来感受艺术作品的造型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感知水平。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而且要更加重视让让幼儿通过对环境和艺术作品的仔细观察,来加深和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
四、教师审美水平的提升是培育幼儿审美眼睛的关键
在幼儿审美性观察指导中,教师犹如一位美的使者,除了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之外,其本身应是美的化身,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美的偶像。要给幼儿一双审美的眼睛,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超乎寻常、特别敏锐、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当美景、美慧、美德出现和闪射时,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觉察,并及时地捕捉,使之成为审美教育的资源和教材。
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努力朝着这一方向铸炼自己的目光和眼力。学习从常景中发现美景,从平常中发现异常,从平凡中发现非凡。在与幼儿相处之中,我还要求自己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心灵之美。学会从幼儿的稚拙中看到天真,从玩耍中看到才能,从好奇中看到睿智,欣赏他们成长中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鼓励他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幼儿,审美能力,观察,心理素质,水平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 篇2
幼儿在反复聆听、充分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对音乐产生兴趣后,随即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是由于幼儿的审美情感强烈、外露所致。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进行思维加工,用语言和动作充分展示出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表达能力。有一次,幼儿在充分感受了《小海军》音乐之后,我启发他们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做踏步的动作。”这是对音乐性质(进行曲)的感受,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当解放军!”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说:“听了音乐我浑身都是劲!”这是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当我再放音乐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声音是那么响亮而自豪,不仅激发了幼儿表现音乐美的心情,也培养了幼儿快乐、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 篇3
一、选材遵循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在选材上主要集中在两类: (1) 能遇水的材料, 如塑料类、无纺布类、植物类等, 应进行清洗、晾晒、达到自然消毒目的。 (2) 不能遇水的材料, 纸类, 应尽量选择较干净, 使用次数不多的纸制品。只有在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 教学活动才有意义。如:选用包装用各色无纺布材料, 既柔软, 接触皮肤舒适, 又易于塑造的特性, 适于制作服装的衬里。
2. 可操作性原则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力求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在选材和制作活动中都共同参与, 发挥集体的智慧。服装设计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选择自己擅长制作的材料, 才能更好的因材施艺、扬长避短, 能轻松驾驭。如:幼儿用糖纸折蝴蝶, 装饰公主裙、用一次性纸杯剪成菊花, 装饰披肩;把塑料吸管剪成块状, 用线串联成项链。在活动中倡导幼儿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 树立起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 体验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幼儿通过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 锻炼动手和创新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有益活动。
3. 观赏性原则
选择的材料设计成服装后是否具有观赏价值, 给人视觉的美感是服装设计应具备的要素之一。舞台灯光作用于各式服装, 伴随模特肢体语言的表达, 绚丽的色彩, 独特的造型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与美的启迪。为了追求最好的舞台效果, 选择色彩艳丽, 质感特殊, 反光感强的材料进行制作。如:塑料包装袋, 不仅款式多、色彩饱和度高, 在光的照射下还有光泽度。用豹纹的塑料袋制作土著风格的斜插肩连衣裙;用碎花图案的塑料袋制作旗袍。
二、制作过程
1. 设计应体现儿童天性和审美情趣
儿童服装, 一定要反映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能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孩子的审美观。结合服装应具备的典型性、代表性、整体性的要求, 及大多数幼儿的审美观, 主要设计了五个系列的时装类型。天使系列, 摩登系列, 梦回唐朝系列, 童话梦境系列, 时尚都市系列。把文化融入设计理念。我查阅有关书籍、图片、影视剧, 绘制了三十多幅设计稿在美工组成员的斟选下, 锁定二十几幅图稿, 再进行制作。
2. 依形就势、夸张变形、量体裁衣
(1) 依形就势。在制作时依据物品本来的形状, 顺势加工, 使之在有新造型的基础上保有原先的风貌。如:用方形纸质购物袋制作服装, 剪去手袖与脖颈部分的纸料, 就变成了一件背心。最大限度的化繁为简, 保留了物品的本色, 通过艺术的再创造使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2) 夸张变形。在制作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的设计理念与成衣效果, 适当的对艺术造型进行夸张与变形。如:在制作天使服装时, 把翅膀安放在天使背部, 增添奇异感;在制作公主裙时, 为了使舞台效果更为华丽, 夸大裙摆与袖子部分, 用铁丝制成圆形裙子衬里, 运用褶皱与拼接的手法, 把奶粉袋与塑料薄膜制成蛋糕裙。在制作人鱼服装时, 把裙子变形成鱼尾形状, 鳞片夸张地闪烁耀眼。只有把艺术的手法, 运用得恰到好处, 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量体裁衣。在制作童装时, 参考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尺码, 进行测量与裁缝。在有一定的缝纫基本功的基础上制作的服装, 才能使模特穿着舒适、美观。如:制作皇帝服装时, 为了突显雍容华贵的气质, 裁剪宽大的袖子与衣身, 帽子也依据模特的头围进行制作。使之佩戴起来合体, 更能显示皇家的威仪。服装制作完毕, 就待进行排演了。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 篇4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
学 院: 网络学院南汇电大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2008 级 指导老师: 林 琳
学 生:
朱 燕 秋
2009年9月完成
论文摘要:
幼儿的审美是他们自由而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在与审美对象的自主交往中。本文通过幼儿园艺术剪纸活动的开展,探索怎样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怎样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如何科学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让幼儿积极地与艺术剪纸这一审美对象自主交往,从中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让幼儿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中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剪纸
艺术
审美
目录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4
(一)构建原则.......................................................................................................................5
(二)阶梯序列.......................................................................................................................5
二、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6
(一)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艺术剪纸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兴趣...............................6
1、建立常规,保证安全.................................................................................................6
2、循序渐进,培养兴趣.................................................................................................7
(二)指导中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中班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9
1、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9
2、创造良好的审美仿效环境.........................................................................................9
(三)指导大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11
1、利用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11
2、利用欣赏评价活动,帮助感悟创造美的能力.......................................................11
三、正确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要素特点).....................13
(一)调整、更新教师的剪纸艺术教育价值观.................................................................13
(二)尊重幼儿审美心理.....................................................................................................13
1、尊重幼儿的审美知觉...............................................................................................13
2、尊重幼儿的审美想象...............................................................................................14
3、尊重幼儿的审美情感...............................................................................................16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
养
08春学前教育
朱燕秋 Z08180907035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幼儿的审美是他们自由而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在与审美对象的自主交往中。基于《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艺术剪纸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幼儿积极地与艺术剪纸这一审美对象自主交往,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从中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让幼儿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中获得审美愉悦。同时,在发展幼儿艺术活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价值,已日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并正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来体现和证明着。其中利用艺术剪纸活动这一途径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的虽然有,也较多,但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如何教、如何评价其教育价值等方面的思考研究却较少。笔者通过“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艺术剪纸活动与审美能力培养”课题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现在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幼儿的审美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最为原初、最为本真的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是幼儿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幼儿艺术剪纸活动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兴趣、需要相联系。只有适宜于幼儿的艺术剪纸活动内容,才能激发 4 幼儿的审美兴趣。把握选择艺术剪纸内容的构建原则、阶梯序列,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选择艺术剪纸活动的学习内容。
(一)构建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艺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幼儿园剪纸教学的特点,以及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需要,对艺术 剪纸教学的内容序列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2、要充分发扬剪纸艺术传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剪纸教学内容;
4、要适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游戏性;
5、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联系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及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⑥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阶梯序列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 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成长阶梯(小班——中班——大班),分别有序地、由易至难地选择罗列出不同适宜的艺术剪纸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试举如下:
小班幼儿:剪短线(给小鸡吃米粒)、剪中长线(喂小羊吃青草)、剪长线(帮爷爷下面条);转弯剪直线(比高矮)、转弯剪弧形(削苹果皮);剪带几何图形轮廓线的实物图(打扮圣诞树);对折镂空剪多个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有趣的图形);剪各种实物轮廓线(帮妈妈买年货);随意想象剪(走公园)等。
中班幼儿:剪贴添画(草地上的花、美丽的蝴蝶);效仿剪镂空花纹(七彩花、给大树穿新衣——树叶、创意剪树叶);随意想象剪(变动物);折剪(窗花、五角星);欣赏民间剪纸窗花作品(四季平安、老鼠娶亲);对称剪(小花、蝴蝶;连方);目测剪各种动物等。
大班幼儿:剪动物(徐悲鸿的马、十二生肖、飞鸟、昆虫、鱼);剪植物(树木、花卉、水果);剪人物(欣赏生肖福娃、创意剪福娃);剪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证劵大厦);剪脸谱;剪字(囍字、名字);剪生活用品(小衣服、马路上的车子);小组合作画(春夏秋冬、浦东新貌)等。(单件作品追求外形大胆神似、镂空花纹变幻多样,命题作品追求布局合理,内容得当)
二、运用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剪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实用性的、主题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能综合考虑到剪纸教学的各有关因素,作出合理的选择,并能依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审美仿效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一)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艺术剪纸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手部动作的训练又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可见幼儿剪纸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小班幼儿剪纸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最困惑的是没有现成的教法。如何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剪纸活动,使其对剪纸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剪纸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对小班剪纸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1、建立常规,保证安全
保证幼儿安全是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在剪纸活动前帮助孩子学习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幼儿从一接触剪刀,就知道:“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平放在桌子上,剪刀不能对着人,剪完后,剪刀放回小筐,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的规则要求。告诉幼儿只有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剪刀,剪刀才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否则剪刀会生气,就不愿与你做好朋友了。表扬鼓励正确使用剪刀的幼儿,及时发现制止个别幼儿使用剪刀的错误动作,并在集体中提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幼儿共同讨论,是否要解决,怎样解决,由此共同约定活动规则。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帮助体验遵守约定的规则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幼儿自觉地去遵守规则。
2、循序渐进,培养兴趣
小班幼儿学剪纸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适于小班年龄特点的剪纸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小班幼儿的剪纸兴趣。运用已有的小班绘画、撕纸教学经验,在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与表现特征的把握上,观察、揣摩小班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表现特征。将自己拥有的正确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方法迁移到剪纸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幼儿喜欢剪纸。
(1)运用游戏方法。在剪纸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剪直线——剪面条给娃娃吃、给小动物长毛;再让幼儿在正方形纸、“苹果”纸上由外往里一圈一圈转角剪——比长短、比高矮,比谁把平果皮先削好,让幼儿剪广告纸上的喜欢的物品——帮妈妈买年货等,让幼儿在剪剪玩玩中,了解剪刀的性能,学习控制剪刀,体验剪纸的乐趣。小班幼儿的活动是以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游戏化的情节展开的。教师要对此做好积极回应,鼓励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并以次进行联想和迁移。
(2)运用语言激励。在幼儿剪广告纸上喜欢的物品——帮妈妈买年货的过程中,幼儿兴趣很大。但是因小手的控制力不够,不是多留轮廓线的空白,就是剪到东西的里面去了。我就先肯定幼儿本领真大,帮妈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并请幼儿上来做介绍。之后用语言激励:“哎呀呀,这么好看的衣服,妈妈真的很喜欢,可是怎么一个有袖子,另一个怎么就没有了呢?不好看了。”(不当心剪掉了)“下一次,仔细一点,再送妈妈一件不掉袖子管的,比这件更漂亮的衣服,好吗?”使幼儿不断向新的目标方向努力。
7(3)抓住特征,引领幼儿。小班幼儿受年龄限制,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往往剪一个块状来表示。当我问他:“这是什么?”他会说这是小鸡。”如果再过一会去问他:“这是什么?”他又变了:“这是小鸭。”他的剪纸行为目的性不强,并且易变,而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当幼儿第一次告诉我“这是小鸡时”时,我就对着他说,“小鸡肚子饿,要吃东西了,小鸡的嘴巴在哪里呀?”根据孩子所指,帮助其剪出小鸡的嘴巴。”小鸡眼睛很亮的,他会自己找吃的,小鸡的眼睛在哪儿呀?”再根据幼儿所指帮助剪出眼睛。这样帮助幼儿剪纸从无意行为向着有意行为发展,无目的行为向着有目的行为发展。
(4)利用讲评,完善提升。当幼儿完成剪纸作品之后,我总是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理由。再由本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是什么,同样也说出理由。在集体和个人的碰撞中,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帮助修整作品。如查心怡剪了一头大象,理由是它有长长的鼻子。小朋友说这鼻子看不清楚。原来查心怡剪的大象鼻子看上去与大象身体连在了一起,因为她只是在身体边上剪了开来,“鼻子”和“身体”之间没有一点缝隙。要把“鼻子”掀动,才知道这是鼻子。于是为了肯定查心怡的想象,也为了让孩子们信服,我帮助查心怡在靠近大象鼻子的身体处沿着身体的轮廓略微剪去了一些,使“鼻子”和“身体”之间留出空隙,这样大象的鼻子就看得清楚了。幼儿眼睛睁得很大。可见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剪纸的技巧是适宜的。同时让幼儿体验到借助一定的剪纸技巧能更好的表现事物的特征。又如黄佳音剪乌龟,拿来给我看,我觉得身体和尾巴很象,就是头太大,我就让她去自然角看看乌龟是什么样的,让她试着进行调整,结果她再拿来的时候,“朱老师我剪出乌龟的花纹了!”真的剪出花纹了,我非常惊讶。在讲评时我表扬了黄佳音小眼睛真亮,并且能把看到的剪出来。可马上有小朋友提出剪坏了。原来黄佳音剪花纹时从边上下手的,所以看上去乌龟的身体被切开来似的,坏的。“哎呀,真的,小乌龟好象被用刀切了一刀似的。” 黄佳音急了“我没办法呀!”“谁有办法帮助黄佳音,让她的小乌龟既漂亮又不受伤?”裘文华说:“我有办法,就用开眼睛的办法,从当中开始剪。”就这样通过孩子的互动,使旧的经验,通过迁移运用,变成新的经验,孩子的剪纸水平从轮廓的把握走向中间的花纹,显得是那么的自自然然。
(二)指导中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中班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
审美仿效是指人们对没的事物学习、摹仿、表现,即按照美的规律将客观存在的美和主体感受到的美通过一定的方法表达出来。中班幼儿处于象征期,喜欢以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表现物体。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仿效能力,使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1、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审美仿效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审美仿效对象有了浓厚的仿效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审美仿效能力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幼儿、训练幼儿。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幼儿的兴趣,相反会使幼儿感到压抑、厌倦和畏惧。所以,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审美仿效兴趣。例如:在一次剪彩色花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色彩、造型不同的各种花卉,在班上开了一个花卉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花卉,其次,我设计了花卉展的范例,其中的花朵都是用各种图形剪各种花纹代替的,幼儿觉得很美丽,非常喜欢。接着我引导观察,你喜欢的花朵花纹,看起来象什么,并给它取名字,强化幼儿对喜欢对象的客观印象。接着,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形式,示范演示花朵花纹的变化来由,以进一步刺激,激发幼儿仿效剪花卉的欲望。在幼儿剪花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各种彩色花朵,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仿效对象进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朵朵仿效变化的花朵,展示在教室墙面上“花园栏”里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审美仿效的兴趣。
2、创造良好的审美仿效环境
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 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
(1)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助染剂、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的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红作品。进而我又发展了幼儿自己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2)精神环境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幢房子是你剪的吗?你真了不起。” 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仿效的勇气。
(3)适时指导,不断提高幼儿的仿效热情。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幼儿剪纸,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幼儿在剪窗花时,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剪,可是学剪动物猫就不同了,它是动物的特征与花纹的结合的一种艺术形象。这需要幼儿在创造之前有一定的构思,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利用幼儿喜欢毛绒玩具小猫的心理,让幼儿上来摸一摸、亲一亲,熟悉猫身体外轮廓的特征,使感知剪动物的路径。然后根据幼儿的陈述我进行示范剪猫,幼儿感到很新奇、很神秘,抱有一种想试试看的心理。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展现出各种姿态的小猫时,我看到了幼儿惊奇、高兴的表情从脸上流露出来。经过多次尝试,幼儿对剪动物猫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幼儿每一张猫的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难时,稍加指导,使幼儿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使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对我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乐意接受,有助于打开他们再创作的思路。
(三)指导大班幼儿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随着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更喜欢动手动脑,创作欲望显得比较强烈。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艺术剪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1、利用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利用艺术节展示活动,指导班级幼儿分别独立、合作创作了8K、4K、1K等三十几幅剪纸、绘画作品,并将班级幼儿的作品与全园小朋友的作品一起进行立体式展示,强烈的视觉冲击、艺术渲染给孩子与家长留下了美丽的烙印和心灵的撼动。而艺术节班级幼儿表演的筷子舞身上穿的小肚兜,让幼儿自己用银色即时贴进行剪贴窗花进行装饰,随着幼儿的舞动,小肚兜上的银色窗花,在舞台的灯光下熠熠生辉,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又在教室里,用幼儿富有镂空想象创意的树叶通过透明胶串贴成挂条布置在教师的灯管下、门框周围等处,浓浓的春意,让幼儿感受美丽和快乐。剪纸活动室墙上张贴幼儿自己制作的“舞龙”、“快乐的天鹅”、“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剪纸竹帘作品,活动走廊里悬挂着十二生肖的竹帘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幼儿可自由操作、玩耍。而户外活动的辅助障碍物塑料罐上用幼儿的剪纸小动物作品进行装饰,等等。以上创设供幼儿欣赏、观察、操作,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利用欣赏评价活动,帮助感悟创造美的能力
剪纸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住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随时适时地加以引导提升。如:欣赏中为幼儿作 品起名字,是表现幼儿对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幼儿所起的名字不采用不置可否的:“恩、好、不错!”而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起的名字”、“你是根据时间起的名字”、“你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起的名字”、…这样的反馈既有评价作品,又暗含应该这样为作品起名字的的各种思路的提示。
当作品出现时,应把幼儿的个人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后,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并应给予孩子一些欣赏的技能。在分析作品中,避免教师的灌输与权威,而应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这样剪好吗?”“为什么?”“哪里最吸引你?”···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整理、清晰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夹杂理性和逻辑。
剪纸作品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剪纸中。在欣赏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评价的作品,教师评价重点放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独特的见解等,而不是单单的技能。而这些都是培养审美创造艺术素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师生互动,捕捉有价值的事情,将无意义的活动变成有意义的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如在一次剪纸活动中,方逸清剪了一只形象可爱的骆驼,在欣赏展示时有幼儿提出如果这只骆驼的身上有花纹就更好看了。于是方逸清拿去在骆驼的驼峰上剪了花纹。再展示时,王奕程举手肯定“现在变好看了,那驼峰上的花纹看上去象里面的水在流动”,小朋友们一致用赞赏的目光投向方逸清。这时我及时引导,我们在剪花纹时可以与剪的对象联系起来,剪的花纹的含义与对象的特点联系,这样剪出来的花纹会既漂亮又有趣。使在教师的引导下无意义的剪花纹转向有意义的剪花纹。通过互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
三、正确评价艺术剪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要素特点)
(一)调整、更新教师的剪纸艺术教育价值观
在“只要有技巧,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传统观念下,重视的是技巧训练。而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培养技艺娴熟的工匠,而无助于培养一个真正懂得艺术,具有审美文化素质的人。因此在开展艺术剪纸活动中要摈弃传统的观念,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遵循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注重培养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考虑“教什么”的时候,必须把握:
1、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
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在考虑“如何教”时必须把握:
1、发展的全面性。
2、发展的差异性。在考虑“何时教”时必须把握:
1、发展的能动性问题。
2、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3、发展的自然性问题。从形成和塑造未来的、完满和谐的、具有创造性人格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审美—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艺术剪纸活动,重要的是突破技艺教育的藩篱,走技艺与创造并存,感受与操作并重的健康轨道。
(二)尊重幼儿审美心理
1、尊重幼儿的审美知觉
幼儿的审美知觉内容是情感表现性。幼儿的审美主要是一种完形知觉。幼儿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幼儿通过审美直觉把握艺术文本的意义。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选择的活动内容、审美对象的文本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审美经验有关的,能唤起幼儿情感共鸣的,能与审美对象进行同构的。在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反应,幼儿想象性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行为、表情、眼神等都要坦然接纳并给与积极地回应与鼓励;尊重幼儿的个性理解,因为在幼儿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请看案例: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使幼儿对家拥有一份特别的情感。而房子是代表一个家的建筑物。我试着让孩子学剪房子。“你们知道我们住的房子是怎样的?”我 问道,“它有尖尖的顶”“它有烟冲”“它有方的身体(墙)”“还有门、窗。”幼儿回答。“我们用剪纸的方法来剪出房子”我提议道。孩子们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你认为剪房子哪里最好剪?”我又问道,“墙好剪”“顶好剪”“烟冲难剪”“门窗难剪”幼儿回应道。于是我很快地把孩子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想法结合了一下开始示范:对折——剪顶——剪墙(此时听到有幼儿说怎么没有烟冲)——剪门,打开,变成了没有烟冲、只有一扇门的房子。虽然有一幼儿说象一座庙,然更多的幼儿情绪不激动。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又示范了一个有烟冲的、有三扇门的房子。当我打开作品时,幼儿发出我熟悉的“哇!”的惊叹声,脸上露出了雀雀欲试的表情。……
笔者原以为通过提问了解到什么对孩子来说是容易的,什么对孩子来说是困难的,并且为了让幼儿较容易地获得成功,我故意避开了难剪的烟冲(和窗子)。可是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孩子不大接受我这简单的房子。相反,虽然有点难剪的有烟冲、有三扇门的房子,在幼儿看来才是美丽的房子。为什么?因为幼儿对房子的完形知觉中是有个烟冲的,我剪出的作品中没有烟冲,那么幼儿在感知作品时就不能很好地与作品进行同构,所以表情反应较木讷。而一旦我将作品添上烟冲,作品的内容结构与幼儿的认知得到同构,幼儿的表情反应就积极,对房子的剪纸作品产生了审美。美丽的东西都想拥有,进而激发了幼儿动手尝试的欲望。这说明,教师的预设要顺应孩子的审美心理需求,当发生冲突时,必须及时调整。
2、尊重幼儿的审美想象
幼儿的审美想象是情感化的审美意象产生的过程。幼儿在审美想象中实现着“神与象游”。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想象的对象具有不确定的情景因素,使幼儿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性格、情感直接移注于想象的对象,通过想象,可以产生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最终产生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象。有时幼儿产生的审美意象不能用他的语言表达清楚时,教师可帮助他完善表达。幼儿在进行想象过程中,教师要随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同进同出”,让幼儿充分地享受“神与象游”的过程。请看案例:
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中国的戏剧文化产生很大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戏剧脸谱,是幼儿情有独钟的。于是就让幼儿用剪纸的方法创意 14 剪脸谱。在幼儿进行剪纸开剪前,先收集那些色彩对比强烈、花纹清晰但不确定具体内容并赋予想象的脸谱,供幼儿欣赏并进行花纹想象。结果幼儿想象出许多的花纹,如:象象牙一样的花纹,象大象鼻子一样的花纹,象小雨滴一样的花纹,象手一样的花纹,象6一样的花纹,向山上流下来的流水一样的花纹,象蜗牛一样的花纹,象青蛙一样的花纹,象火苗一样的花纹,向彩虹一样的花纹,象烟一样的花纹,有小的,有大的,向斑点狗身上的花纹,象话筒一样的花纹,象蛇一样的花纹,象倒放的葫芦一样的花纹,象火一样的花纹,象鸟一样的花纹,象兵器一样的花纹,象云一样的花纹,象蝴蝶翅膀一样的花纹等等。而当幼儿说“象问人一样的花纹”时,我就回应提升“问号花纹,是个爱提问题的人。”帮助孩子把他的意思表达完善。接着再给幼儿欣赏相应的脸谱剪纸作品,再进行剪纸脸谱花纹想象。然后才让幼儿进行创意剪脸谱。此时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设计脸谱上面的五官花纹、额头脸颊下巴花纹等,运用自己的剪纸技巧,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花纹脸谱。
在这个案例中,第一次提供给幼儿欣赏的彩绘脸谱,虽然花纹确定性不明显,但又是幼儿似曾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因此当幼儿通过视觉“走”进作品,带着作品中的花纹符号从作品中“走”出来,并将这些符号与生活中熟悉的物象进行对应,使这些不确定的花纹符号按照幼儿各自的理解变得确定起来时,幼儿便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象,于是幼儿想象出了如上的许多花纹。第二次提供给幼儿欣赏的剪纸脸谱,由于第一次的幼儿欣赏想象同构,丰富了幼儿对脸谱花纹的感知经验,因此,当幼儿一旦“走”进剪纸脸谱去欣赏其中的花纹时,便带着已有的脸谱花纹的感知经验去与剪纸脸谱中那些线条组成的剪纸图案进行对应同构,并进行再次想象,使那些不确定的剪纸花纹赋予具体的对应名称内容,也或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当幼儿带着对花纹的丰富内涵从剪纸脸谱作品中“走”了出来,在两次欣赏想象同构的基础上,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情趣、剪纸技能,产生了对花纹脸谱剪纸的不同审美,于是创作出了不同个性的脸谱剪纸作品,实现了“神与象游”。
3、尊重幼儿的审美情感
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他们移情的产物。幼儿的审美情感与他们的感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外显性高峰体验。因此,在艺术剪纸活动中,要利用幼儿的移情,提供帮助,使其获得审美愉悦。了解幼儿的审美偏爱,帮助幼儿进行审美体验。清楚幼儿表达愉悦的方式,分享幼儿的高峰体验。请看片段:
在《欣赏民间剪纸窗花作品——年年有余》的活动中,教师:你在这幅作品里看到些什么?
幼儿:有个胖小毛头。(用手指着作品中胖娃)幼儿:有一条鱼。(用手做游鱼的样子)
幼儿:有个小孩抱着一条鱼,很开心。(做抱的动作)教师:那你们看到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这小孩本领很大的。(用手翘大拇指)
幼儿:想把鱼吃掉。(两手握空拳,放在嘴前,做吃的动做)幼儿:骑在在鱼身上游泳。(两手做游泳状)
幼儿:抓到鱼说了很多话。回家叫妈妈洗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也做了一个吃的动作)
„„
在以上的片段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幼儿对欣赏的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该 片段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可看出审美对象能引起八位幼儿审美注意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单个的形象(小孩或鱼),有的是情绪(小孩抱着一条鱼,很开心),有的是能力(这小孩本领很大的,能抓住鱼),有的是想法(想把鱼吃掉),有的是行为(骑在在鱼身上游泳),有的是听觉的联想(抓到鱼说了很多话。回家叫妈妈洗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而这些都是不同的幼儿通过审美对象在自己生命中的认知活动的不同的情感迁移产生的审美结果,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愉悦情绪时,几乎都加上了各自的行为动作。幼儿喜欢欣赏,其中,作品选择的形象活泼、可爱,大红剪纸的颜色,艺术家精湛的剪纸工艺,都是幼儿喜欢欣赏的因素。而最终使幼儿获得了审美愉悦。而教师也与幼儿一起分享着由幼儿获得的审美愉悦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教育 的结果,更应关注教育过程本身,应重视儿童作为主体对对话活动的参与,师生之间,师生与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要重视儿童心灵的感受,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儿童一定的时间,引导儿童向艺术文本提问,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幼儿在以审美活动为代表的各种人生经验中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第二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7-59,61-64,66-70,176,178 [3]屠如美.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9,11-20 [4]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4,7-12,120,131,141,152-153,166-168,174-179,183-184,188-189 [5]小艺.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A).,2009 [6]幼儿年龄特点(A).育儿网,2009 [7]中班幼儿年龄特点(A).http://,2009 [8]大班幼儿年龄特点(A).江阴教育幼儿教育学科网,2009
致谢
终于,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在获得如释重负之感的同时,一种专业素养历练后的成长愉悦由然而升。我经不住要感谢曾经帮助我完成三年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的每一位老师、同学、领导和家人。
首先,我要感谢直接指导帮助我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林琳老师。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通过网络指导你已经深深地走进我的心里。还记得我初写论文开题报告,懵懵懂懂,存在很多的问题,你非常认真仔细地酌字酌句酌行酌段地进行批阅,有框架方向性指导的,有规范专业用语指导的,有严密逻辑性指导的,等等,一次又一次,你的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令我感动,你谙熟业务的专业能力令我折服。随着开题报告的通过,你对我毫不吝啬的鼓励使我倍加信心。正式写论文了,很多的格式、内容存在问题,你依旧不厌其烦地耐心帮我指正……感谢您,林琳老师!
其次,我要感谢南汇电大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的教学和辛苦付出,帮助我 获得了的有利于专业研究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尤其是学校老师的不时提醒和督促,帮助我把握专业研究的节奏和进度,各位老师,我感谢你们!
然后,我要感谢我所在的工作领导园长老师陈蕾,是您当初的一番劝言,使我步入再学习研究的行列。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兼同事吴周琳、傅蔚、秦玉文,正是有了你们的相伴相助,使我能在获得研究知识的三年里,坚持不懈,排除困难。我要感谢我的同班同学们,是你们的朝气、执着影响着我,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使我觉得充实,使我沉迷于完成专业研究的快乐中。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帮我寻找购买到有用的研究书籍。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 篇5
关键词: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审美情感
美术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 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 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 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幼儿在不断变化着的美术活动中, 感受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 从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激发他们对审美愉快情绪的体验。因此, 对幼儿良好的实施美术教育, 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 并有效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自然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的丰富源泉
大自然有着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之春的美;遍地金黄、硕果累累之秋的美;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美;还有那晨曦晚霞、皓月星空的美, 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 这些美无论就其色彩还是形态都具有具体形象性。这正符合了幼儿认识、欣赏及评价美的特点。因此, 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课堂。
1.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我们在进行“春天的美景”教学过程中, 首先通过春游参观等活动,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如:春天, 我们带领幼儿在园内桃树前观赏美丽的桃花, 让幼儿闻一闻桃花的清香, 看一看桃花的形状、颜色, 数一数桃花的花瓣, 念一念桃花的儿歌, 然后再画一画美丽的桃花。通过走进大自然观看、游玩等系列活动的开展, 幼儿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 同时也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其次, 在游玩参观过程中, 我们要求幼儿把自己看到的一切用语言表达出来, 帮助他们把直观的形象作为信息, 储存在大脑里, 形成表象记忆。当需要时, 通过语言唤起大脑的表象记忆, 再唤起人脑早已积淀的审美经验, 形成美感。
2.让孩子再现大自然
游玩、参观过后, 我们通过美术活动, 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笔、泥、纸以及自然材料或废旧材料等, 去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 用彩笔绘出“美丽的春天”;用泥塑出硕果累累的秋天, 从而描绘出他们胸中的美丽的大自然。其次, 我们还用采摘的各种树叶开展树叶印画、贴画等活动, 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创作出自然界中的许多景物, 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树叶作画的艺术魅力。
因此, 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 也可以唤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同时, 也可开启孩子的智慧。
二、创设优美环境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 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是孩子活动的乐园。为了使幼儿园真正变成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让他们在这个“家”里愉快的玩耍、接受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环境这一刺激物, 唤起幼儿的美感。
1.大自然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源泉
丰富多姿的自然世界是幼儿园环境布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丽的田园、无垠的宇宙、绚丽的海底、茂密的森林、变幻的四季、可爱的小动物、奇特的昆虫……无一不为幼儿所喜爱。这些内容, 经过教师的精心规划和布置, 就会变成一个整齐、清洁、有序且充满着童趣, 具有艺术创造的感情色彩的优美环境, 可使幼儿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师生——起动脑动手进行环境布置。
对年龄大一些的幼儿, 我们同他们一起讨论并动手美化环境, 使他们不仅会欣赏美, 更会创造美。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准备材料, 共同剪贴, 最后综合画面内容布置到墙上。由于整个过程都有孩子的参与, 是他们劳动的成果, 不难看出, 他们的眼里流露出一种自豪与的成功的喜悦, 他们坚信: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一定很美。
3.结合教学内容、季节及节日进行美化活动
优美的环境不仅仅限于墙壁的漂亮, 我们还结合教学的内容、季节的变化、节日的气氛来美化活动室的每个角落。在语言课上, 我们欣赏过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孩子对童话里的人物及情节非常感兴趣, 因此我增加了故事情节画“白雪公主”的美术活动, 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看过的画册, 再结合自己的想象, 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和部分情节, 孩子们一个个画得很认真, 很投入, 七个小矮人美好的心灵在孩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社会活动中的美好事情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前, 注重先让幼儿观察。通过先观察后讲述再绘画, 能加深幼儿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并从中诱发他们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 从而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陶冶, 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在他们的心灵里得到萌生, 并渗入到美感形象里, 不仅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 同时也激发他们创建美好生活的热情。如在进行绘画“共伞”活动前, 我们先让孩子通过观察雨天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然后再让他们讲述出来, 最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观察到的情形表现出来, 让幼儿知道:互相帮助是一种美的行为。
四、美术作品的熏陶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起着特殊的作用
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于经常不断地欣赏艺术作品。
1.教师绘制的范画或范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 为幼儿多准备一些范画或范例供幼儿欣赏。内容健康积极、造型简单、特征明显、色彩鲜艳、构图优美、有表现技法。
2.幼儿作品
大班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训练, 绘画或手工制作都已相当不错, 他们的作品完全可以作为中、小班幼儿欣赏的内容。如大班幼儿的印染画, 那真是品种繁多、五彩缤纷, 有花瓶、雨伞, 有衣服、裙子、手帕、袜子, 还有小鸟、大树、帆船等。
3.名人名画
名画作品虽难以模仿, 却可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名画作品丰富多样, 可以选幼儿能接受的油画、色彩画、水墨画等画种让幼儿欣赏。给幼儿提供的欣赏作品, 内容应是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如齐白石的水墨画横行的蟹、弹跳的蛙、内容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韵味隽永, 引人入胜;再如徐悲鸿的《奔马图》等作品, 为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在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名画时, 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的审美联想, 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充分表达自己对名画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创作的构想,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幼儿的思想, 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 篇6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的影响
(一)幼儿舞蹈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
舞蹈是用身体为工具,利用肢体变化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能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舞蹈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是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共鸣,引起观众或愉快、或悲伤、或振奋、或激昂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使人得到一种心理的慰藉[1]。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舞蹈表演能够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
(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舞蹈教育是一种运动,通过适当的舞蹈游戏、舞蹈训练,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在增强幼儿体魄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对舞蹈的热情,不断挖掘其潜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属于艺术范畴,在艺术熏陶下,培养儿童艺术气质。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
舞蹈教学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艺术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在舞蹈教学中,能够通过训练让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一定艺术的内涵与审美,培养其对美的观念,提高其审美能力。舞蹈教学能够通过幼儿的想象与感悟去发现舞蹈动作的内涵,从而促使幼儿展开联想,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幼儿舞蹈多为群体舞蹈,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促使幼儿互帮互助、相互包容,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
二、舞蹈艺术魅力培养路径
幼儿时期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在此时受到的教育影响会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启蒙教育。舞蹈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一)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幼儿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除了丰富教学内容外,还需要重视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通过游戏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让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舞蹈教学[2]。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分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记忆舞蹈动作游戏,教师做出几个舞蹈动作,看谁记住的最多。通过将这种简单的小游戏加入课堂教学,能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对舞蹈教学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对舞蹈教学的积极性。
幼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其有意记忆与青少年相比更加短暂,如何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时间是现代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舞蹈动作分析,能够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踢腿动作时,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再通过多媒体先展示踢腿的全过程,再将动作进行分解,然后让幼儿进行展示,加深幼儿对踢腿动作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用多媒体演示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能够提升幼儿对舞蹈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舞蹈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加强舞蹈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各种舞蹈活动,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舞蹈比赛,从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生活中的一些广告、MV和动画舞蹈,让幼儿进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能够应用于舞蹈教学中,例如动画片中的舞蹈、广告舞蹈都能够作为舞蹈素材。幼儿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喜欢看动画片,进而主动学动画片中的人物表演。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画写下来,教师可以进行动画舞蹈教学,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其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中举行舞蹈比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涵养。
三、结束语
幼儿舞蹈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舞蹈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幼儿舞蹈,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冷英嘉.从幼儿舞蹈之全新审美看幼儿舞蹈教育[J].北方音乐,2013,23(12):88-89.
[2]余璐.浅谈幼儿舞蹈与幼儿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2014,13(10):204-205.
【幼儿的审美力之培养】推荐阅读: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05-10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08-08
培养审美能力10-20
审美素养培养09-05
审美素质培养11-07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07-12
中职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1-12
审美价值观培养06-06
阅读中审美乐趣培养06-23
小学语文审美素养培养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