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通用12篇)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1
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师资素质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继续教育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深化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动我国高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强化对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要求。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强化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大增。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对高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种新的形势,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教学技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以生动、有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才能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形势、新要求。可见,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强化对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强化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在21世纪前20年力争实现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突出表现在以教育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反映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普遍提高,以及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发展高职教育;实现工业化也必须依靠高职教育。可以说,发展高职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而教师是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因此,不断地对高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强化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剧了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迫使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将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可见,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掌握新的工艺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教师的继续教育,则是使高职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社会知识及自然科学,使基础课教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必然选择。
(四)发展高职事业要求强化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依靠原有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识误区。事实上,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办学要求更高;而与高等专科和成人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强调实用性和超前性。高职学生毕业后,除了要求其能熟练地操作生产,还必须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的生产技术。因此,只有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有针对性地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优先开设适应新兴产业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在满足国际化标准的基础上办出特色,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发展继续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立足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的基础。
(一)我国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起步至今,经历了兴起(1980-1990)、发展(1991-1998)、繁荣(1998-)等三个主要的阶段。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开始,政府就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张,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备受关注,全国各地也相继建立了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素质,培训大量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许多普通高校专门面向职业学院的教师开设了在职硕士班,成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职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强化了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目前,我国设计了许多以培养高职骨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培训、实践技能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等各个方面;
(3)加强了对高职教师的岗前培训。依托普通高校,我国对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开展了全面的岗前培训,目的在于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端正教育思想,达到岗位职责要求,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然而,从总体来讲,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而高职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强化对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前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配套。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高职师资培训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相比,我国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对高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条件和待遇、时间和经费等,都缺乏相关规定。可见,我国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不完善。
(2)师资培训基础薄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师被视为低层次教师。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教师仅仅将教学视为谋生手段,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对学生教育的耐心,而忽视了知识的更新,缺乏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接受培训难度大。为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各高职院校都强调了对现有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但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师过多,而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影响了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推广。同时,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任务异常繁重,业余时间有限,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4)形式不灵活,渠道不畅通。从我国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脱产教育,由于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高职教师大规模地接受脱产教育,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二是到培训基地参加在职进修,但基地培训目前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学习机械而被动,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三是进企业接受业务锻炼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要锻炼高职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一定能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教师本身也难以真正深入生产实际,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5)培训经费难以落实。经费约束是影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教育由于其职业性特征,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决定了这种教育的高投入性。与之相反,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却相对较少,学费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教育经费的短缺,必然影响高职教师的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就难以得到落实。
三、加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必须针对当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发展继续教育,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观念,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1)坚持终身学习理念。随着教育在社会和个体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被广泛接受。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体验自由的过程和得到自由的过程。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整个继续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因此,必须把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我国高职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终极目标;(2)坚持能力本位理念。素质教育时代强调能力本位理念,但受传统的学历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聘任提拔、福利待遇的确定等,仍然以学历文凭为主要参考标准,而与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挂钩不多。因此,在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必须强调能力本位理念;(3)坚持人本理念。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需要的权利,重视教师自身的个性发展等。只有坚持人本理念,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继续教育政策和法规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制定《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对高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的规定;(2)制定有关高职教师任职资格的相关政策,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起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高职师资队伍;(3)完善高职继续教育监督、激励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习惯于直接命令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机构,必须深入地开展市场调研,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制定切合实际的激励政策,注重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指导,保障高职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完善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的滞后,既影响着教师本身的发展,也影响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应从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采取措施:(1)加强高职(高专)师资基地的管理。主要是要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高职(高专)师资基地的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机构,强化对基地质量的评估、监督和管理;简化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管理;(2)加大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师资基地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基地建设的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学校和个人等三个方面。除了要加大这三方面经费投入的力度外,还必须建立多方筹资的机制,保障基地经费的刚性供给;(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必须首先保证高职继续教育培训师资的质量,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开展校本培训,普及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基础知识;也可以依托普通高校,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深入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使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此外,还可以组织高职教师赴国内外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或学术会议,使其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变化趋势,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玲.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保障机制[J].继续教育,2007(12):55-56.
[2]庞春虎,等.从课程体系变革谈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78-79.
[3]陈慧.高职技能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72-73.
[4]王丽英.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74-75.
[5]周艳红.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与探讨[J].继续教育,2007(6):48-50.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2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师资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忙于搞创收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教育立法、加强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加强考核督促的解决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管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为保证的高级应用型(而非科研型)人才。学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热情。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刚刚起步,除少数院校是单独设立的以外,大部分院校是由专科学校或中专改建而来,或由综合性大学分离出来的。许多院校仓促上马,因而在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
思想不稳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专门的文件阐述实习指导教师的从业资格、待遇、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部分有学历的教师认为,这是工人的工作,让自己干是大材小用,不利于自己的前途;评定职称时,由于没有技能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系列,所以有的评教师系列,有的评实验系列,有的评工程系列,甚至有的评工人系列。这些都导致了实习指导教师思想混乱和不安心工作。
心理不平衡
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习厂(场)的规模有限,人员分工不明确,每个实习指导教师都身兼数职,除了与理论课教师进行相同的教学环节(如备课、讲课、辅导、判作业等)以外,还要负担许多理论课教师所没有的工作,比如:生产管理、安全卫生、准备实习用品,甚至有的还负责采购、维修等工作。另外,理论课教师不坐班,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或者外出讲课等。而实习指导教师一般则无此便利条件,这更使其产生心理不平衡。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以前高等院校又没有这方面的毕业生,所以现在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生产岗位调转过来的,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这一部分人由于从事一线生产时间较长,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但是理论水平欠缺;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是近几年毕业的大本、大专生,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操作能力,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实习经验,这两种类型都难以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忙于搞创收
有的学校为了增加收入以克服经费的不足,规定了实习厂(场)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收任务,并且与个人利益挂钩。教师因此无形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创收问题上,教学无疑会受到影响。
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技能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搞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立法
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实习指导教师的法规,用法规的形式明确实习指导教师所应具备的从业资格、承担的任务。从而使劳动报酬以及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法可依,规范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
加强思想教育
各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应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教育他们顾全大局,不但要看到技能实习工作的繁重性,更要看到其重要性;应该使他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技能实习的规模会逐步扩大,实习教学会逐步规范化,人员分工将更加详细,目前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现有条件下,领导应该鼓励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并亲自到实习厂(场)听取基层的呼声,帮助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耐心给予解释。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劳动报酬或福利待遇,或引入竞争机制,多劳多得。
培训提高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使实习指导教师有培训提高的机会逐步使他们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工证书,并且安排他们去生产第一线锻炼一年以上,以取得实际生产经验。同时,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教学研讨会,上观摩课,进行教学评比等活动,努力创造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气氛与局面。
加强考核督促
应当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特别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意见。考核完毕后,应将考核意见反馈给本人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限期改正,如果到期仍不该正者,必须调离教学岗位。
在加强实习教师管理的同时,应抓好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宝树,李卫权.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石油教育,(5):81-82.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3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自这样四种渠道:一是高等院校中从事本专科教学的教师。他们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不太熟悉;二是具有高等以上文化程度和中高级职称、在经济企业或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经营或管理工作的企业家或管理者。他们有实践经验,但长期从事具体业务工作,对理论教学不大熟悉。三是原在省部级重点中专长期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较熟悉,有较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但理论功底不足,学历职称偏低。四是高等院校新分配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有理论,有新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缺乏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实践经验。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是一支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且懂得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相比较,高职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为全面,相关知识面更广,不仅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它才目关专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的“讲师+工程师或经济师等”型教学人员。其基本内涵有两点: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这就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捉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具体标准内涵:一是能立足于社会,社会与职教共享人力资源,实现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双向互动;二是立足于学校,通过培训使现有在职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多面手;三是作为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要探索和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师型”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是其办学之责,立校之本。
三、加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围绕着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个目标,做好学院定位、战略规划和实施措施。
具体来说:一是创造制度环境。要完善教师第二职称的评审体制,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评审标准;要完善专业实践课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动教师向“双师型”发展。要限制那些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是要杜绝那些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课教师和非教学人员参加专业课实践教学,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有危机感。为教师参力n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勤口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条件。在校外方面,学校应主动与相关单位充分接触,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或兼职任教,把校外人员“请进来”作为教师“走出去”的突破口,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让双方寻找校企合作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再签订合作协议,使教师实训锻炼落到实处。在校内方面,充分利用实验、实习等实践条件。让教师参与所讲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参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鼓励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授课中,邀请教师参与与其所学专业或所授课程相关的有关议题的讨论。发展校办产业,在产、学、研—体化发展中,锻炼和培养名符其实的“双师型”老师。三是组织计划到位,勤口强教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对教师特别是对刚出校门的新教师进行实践轮训。针对教师紧缺的现实,在时间上,可利用寒暑假、也可在学期中“见缝插针”进行安排。四是政策激励。要制定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性政策,吸引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如:在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出国进修,申报高一级职称时,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对于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的教师,直接授予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职务评聘的制度上开创“高职标准”——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剔口全国性执业资格考试,获取了全国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在经济上给予奖励。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4
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一般有学历提高、脱产进修、短期培训、访问学习等, 校本培训与这些形式不同, 指的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 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将培训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 具有鲜明的特点: (1) 校本培训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在职培训, 有较强的针对性, 着眼于学校与教师本身, 从实际出发, 培训什么、何时培训, 怎样培训都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2) 形式多样, 校本培训可根据不同的对象, 针对不同的目的, 选择多种培训形式, 如听课评课、一帮一、主题讲座、小组讨论、经验交流、名师讲学、校际交流、课题研究等。 (3) 强调实用性, 校本培训强调现实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并以实用科研为目的, 在参与校本培训时, 教师并没有脱离教学岗位, 并且培训是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 一方面, 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另一方面, 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可以得到及时应用。
校本培训在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和纽带教师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力军, 因此更应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在职提高学历学位的方式, 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与教学科研能力, 这些培训如果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即知识吸收与传授知识的实践应用相结合, 将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校本培训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指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 可成为终身的事业;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高职青年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根据经济、社会、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专业发展意味着高职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进修必须是一体化的, 以学校为主开展的校本培训是高职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途径, 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上逐渐形成并发展专业能力的主要形式。
校本培训是高职教学实践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相比, 实践教学有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通过到高校进修等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获得。开展校本培训, 让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探索、总结, 有利于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从而构建高职院校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能力及创造精神的特色教师, 因此, 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 树立主体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 必须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 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高职青年教师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思想, 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断为自己“充电”, 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建立校本培训机构校本培训要健全机构,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校本培训工作可由院 (校) 长直接负责, 由人事部门或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具体落实, 负责师资培训的部门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培训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发校本案例及资源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要根据学校与教师的需要, 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 注重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负责组织安排培训事宜。
健全校本培训机制校本培训作为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过程是漫长的, 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使校本培训在该机制的推动下持续开展。一是激励机制, 要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内在驱动力, 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鼓励每一个教师成才、成名、成家。二是制约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 使校本培训与高职青年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晋职、选拔任用、待遇福利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三是导向机制, 要致力于学习型校园建设, 营造良好的氛围, 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四是保障机制, 要在培训的经费、时间、物质条件上给予足够的关注, 及时解决高职青年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之中。
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 培训内容的确定要以教师为本, 以能力为本, 以发展为本。要以教师的需要为本,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 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将能力培养作为关键, 根据高职青年教师的个性与个体差异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改善高职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方面, 主要应侧重如下内容:
1.教育观念。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和教学态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过程中, 应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逐渐形成崭新的教育观念。
2.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应用于教学。高职青年教师对于现代科技较为熟悉, 但是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则需要培训, 如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各种教学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等, 都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3.教学基本功。高职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 必须注重对他们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可开展普通话培训、板书设计、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 在实践中提高其教学基本功。
除上述内容外, 还应注重高职青年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更新, 如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培训, 科研能力的培训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 (1) 理论型培训。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的培训, 主要培训形式有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 通过这些形式促使青年教师逐渐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基本的实践分析策略。这种模式的培训可选择一本较为完整的理论著作作为学习材料, 根据书本的理论体系设计学习主题, 高职青年教师围绕主题展开具体实例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技能型培训。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 有计划地组织高职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观学习, 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顶岗锻炼等, 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高职院校也可把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请到学校来进行技能展示, 与高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实践型培训。主要是对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必须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尽量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可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小组讨论、教学咨询等方式进行, 促使高职青年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以及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应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 树立学校本位发展理念, 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地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摘要:校本培训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特别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采取校本培训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清龙.在高职院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思考[J].襄樊职院学报, 2003, (6) .
[2]陈雪峰.高职教育与校本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3) .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5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有50位女同学,2位男同学,少数民族5人,3人有重大疾病,其中易红梅患有银霄病,杨萍胃病严重,张金凤二级残疾,右眼失明,左眼近视;特困生较多,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其中刘呈娟从小被残疾父亲收养,目前双股骨头坏死,医院就医中,李倩是单亲家庭等,为了更好帮助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各异的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英语基础较差,要求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更加刻苦地夯实基础,以新概念第一册为教材,要求每日一课,多读、多背、多写、多记、多看,多问,多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教学技能讲课比赛、运动会等比赛。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建立全新的班委,要求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英语基础薄弱,有不良坏习惯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同学;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打算建立小组学习制度,“手拉手,一带一”,共同促进本班的学习情况;对于有不良坏习惯的同学,我主要采取谈心的方式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督促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如班上有一个女生爱抽烟,我从健康的角度和她交流,并要求她在网上手抄肺癌的形成原因、症状等,同时要求她利用周末实际进入医院去拜访得了肺癌的病患,从而实实在在地让她放弃吸烟,保护健康。对于有恋爱倾向的同学,我将秉承不支持,不反对的立场,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教育女孩子自尊自爱,杜绝同居和怀孕的情况发生,切实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8、关心住宿生生活。今年我班全部学生住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方便管理。但是由于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存在生活习性差别,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生活习性差别,我打算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他们的卫生内务,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处理室友之间出现的小摩擦。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进行思想教育。
2、组织好每周的班团会工作,主题明确,3、组织两次英语学习交流会,(邀请大二大三的学姐学长分享学习心得,邀请黄艳红老师做自考宣传和英语过级考试知识讲座。)
4、开展一次班级英语演讲比赛。
5、组织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
6、抓好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以上是我拟订的大学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重点抓好学生的学习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争取在本学期学生不出差错,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蒋春容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业教育 青年教师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一点:教育史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此可见教育事业的进步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强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素质,教师是打开教育事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基于这个创新创业背景,很多高校用就业指导或者就业咨询等代替创新创业教育,这很明显地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今高职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为什么要大力提倡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1.高职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
每个一线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经验,素质能力都全方面完好的老师,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并不是短暂的时间里能成就的,因此需要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上,对教材理解传授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上进行加工和深造,这样就真正意义上突出了自身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操控的背景下,信息的更新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果跟上这样快节奏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很相信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能不能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施展拳脚,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叱咤在教育界,由此可见大力提倡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是其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备受关注,在新课标改革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刻,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关注。由于与国家地方直接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对此阶段的教育要求尤为重要,这一关注点就使得对高职青年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经验,还要兼顾实际操作的熟练教学水平,不仅有广泛的知识储备量,而且要有高素质和品德修养。这就说明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不断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怎样进行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1.加强校内培训,健全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高职青年教师在校内的培训,此项培训应该由学校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为目标开展培训,针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教学技巧、道德理念做更进一步的教育升华。比如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小组,由优秀老教师领导进行分享、总结、传授,形成良好的师徒制度,随时随地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动态和技能提升。有针对性地举办多种专业性教育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互动,最终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增加校外培训机会,对继续教育做好有力的补充。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现在,要让青年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就要补断创造出外出进修的机会,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更稳妥地完善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事。像现在很多高校在有计划地应用一个模式,就是定期选拔评比出优秀的教师到相关高校或者更高等级的办事出进行进修培训一段时间。这样有两个方面好处,其一,可以让教师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体质,使得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提高,得到进修的机会;其二在外出培训的过程中能有效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3.加强对企业调查研究的深度。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更深入地对某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做到充分了解该行业的潜在发展方向及在创新创业方向对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这样在战略上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实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可选择途径。
三、结语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是社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对于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会为高职青年教师树起一个动态标杆,促使他们不断强化授课能力、提升知识水平和完善道德理念,等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最主要的是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占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5).
[2]吴菁.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4(2):10-12.
[3]井维华.教师继续教育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3(9):88-89.
[4]周爱华.谈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J].高教研究,2004(3):8-9.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7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求知需求”分析
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 他认为这两种需求是位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高级需求, 满足“求知需求”才能激发人的认知动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只有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 引导其自主探索, 才能使个体对知识和技能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形成有效教学。因此, 从“求知需求”角度探析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大致涉及四方面。
1. 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实用性”需求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高职教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培养越发重要,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即意味着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具有“实用性”。目前, 许多在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理论知识较丰富, 但实践操作“捉襟见肘”, 以致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2. 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专业性”需求
从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方向看,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一旦开始工作, 便能较快进入角色。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的细分化、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 于是高职教育人才要求达到“学岗直通”, 也就是说, 学生“毕业即上岗”, 这意味着必须有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因此, 高职教师迫切要求通过“专业性”的继续教育对所从事的专业不断补充和更新, 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
3. 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自主性”需求
当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传统的由学校统一安排, 教师“被动”学习的继续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 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及时间、地点进行选择。
4. 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多样性”需求
网络的日益发达, 信息的海量传播, 使高职学生接触的事物越发丰富, 便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具备较宽的知识面, 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在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 传统的“专家教授”式讲座已不能满足高职教师的学习需要, 高职教师对知识的多样性、学习形式的丰富性有了更高要求。尤其对青年高职教师来说, 随着审美意识的提升, 传统的继续教育已无法吸引青年高职教师的注意,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职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实用性”“专业性”“自主性”“多样性”需求, 不难发现当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较多问题。
1. 常规的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师需求
一般而言, 高职教师的常规性培训主要包括:针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培训及学历和学位的提升与进修的培训等。这类常规性培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其通常把不同专业的高职教师集合在一起, 因此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二是其专业性、实践性的覆盖面较窄, 不注重知识的多元化, 无法满足高职教师对培训的多样性需求, 致使高职教师的教学、实践、科研和服务等能力不能真正得到提升, 最终无法深化高职教师的专业研究, 不能树立培养“复合型”“双师型”高职教师的理念。
2.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体系尚不规范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体系尚不规范, 相关的培训机制和测评机制尚未建立, 不能与教师的晋升、考核和绩效等结合。具体而言, 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在政策上不予支持。例如:有些高职院校针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耽误课时而扣取一定工资;有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自主学术研究行为不加关注、不予支持。二是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 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在财力上不予资助。例如学校除了常规性培训外, 教师自主参加的诸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其教育费用均由教师个人承担。三是高职院校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在竞争机制方面缺乏公平和公正。例如在有些院校, 一些教学科研能力一般, 但擅长阳奉阴违、喜欢投机取巧、与领导关系密切的高职教师被允许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多;而那些在教学领域业绩突出、默默奉献又老实本份的高职教师, 却几乎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三、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改善措施
为了解决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至少应树立三个理念。
1.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当前, 高职院校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此必须从教师的“求知需求”和“岗位需求”出发, 注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具体来说, 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高职院校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兄弟院校紧密联系, 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信息共享, 把最先进的知识、技能引入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并利用其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技术和信息等条件优势, 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二是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 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合理调配和集聚科技、人才、资金与信息等创新要素, 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服务。推广高职教师的“顶岗锻炼”“学徒制”“工教交替”等实践培训模式, 使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研究相结合, 配合企业进行相关科技项目的研发, 在实践中锻炼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
2.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实用化”
一方面, 高职院校可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对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予以统筹规划。例如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在学校中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 不但负责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还负责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辅导等事项, 使继续教育更加贴近高职教师的生活需要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 力求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更加有效、实用, 使高职教师能够学到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自主化”
在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 要充分尊重高职教师的个性需求与个体差异, 根据其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使其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例如:针对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 可加强其对行业、企业动态及实践技能应用等方面的继续教育;针对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 应加强其在计算机操作、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 在继续教育中, 要积极创新方法, 可为高职教师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 由其自由组合, 最终让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对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 可为其设置“程序设计、网络工程、硬件最新技术动态、图形图像处理”等不同的培训项目组合, 由其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 只要完成其中的某一部分即可。
4.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复合化”
“复合型”人才是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复合型”教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更是高职教师自身的“求知需求”。一方面,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要体现知识的丰富性与融合性。不仅要对高职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更要扩大高职教师的知识面。例如对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 可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做为拓展培训的内容, 让高职教师了解形象设计中的各种要素, 掌握形象设计的方法, 从而加强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另一方面,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还要注重培养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有效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较为成熟的方法论能力和学科方面的创新能力, 旨在将高职教师打造为“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人才。
5.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
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 把高职教师当作高职院校资本组成的一部分, 通过资本投入, 即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高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从而实现高职学校与高职教师的“双向共赢”。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体制, 出台相关的选派、管理和考核制度, 建立相应测评机制, 并在物质方面为高职教师提供支持。大力推进“教授治校”制度, 给予学术研究更大的空间、自由和资金支持, 为教师提供学术科研的平台。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要促进继续教育的均衡、开放和公平, 使更多高职教师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 应把高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质量、效果与职称晋升、考核评优和绩效工资等相联系, 全方位满足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要。
“求知需求”是高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原动力, 从“求知需求”角度看, “实用性、专业性、自主性、多样性”是当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需求。在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中,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实用化、自主化、复合化、制度化”将是满足其“求知需求”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探究 篇8
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时遵守教师的职业准则。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有较强的团队与协作意识, 同时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 端正的工作态度, 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爱护学生, 有一颗博爱之心, 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美好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 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知性、守礼、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良好品质。
2、专业素养。
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到知识传授中。要有本学科深厚扎实的基本功, 对学科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同时要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最前沿的知识, 知道本学科的新观点、新信息、新发展, 这样才可能将知识系统而精练地教授给学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 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学习与锻炼,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同步发展。
3、学术素养。
即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一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对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炼, 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 以供他人学习和借鉴;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针对本学科独立地提出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性课题, 并付诸实施, 以达到由普通教师向学者、专家迁移, 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教科研, 一方面提高了本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实践能力, 这正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双师素质水平的要求。
4、教学能力。
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高职教师根据职业教育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的特点, 对庞杂的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提炼, 使之适合高职的学生水平, 并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 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传授给学生;二是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现代教学逐渐向多媒体、网络及云计算等转变,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进行现代信息的加工处理, 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然后利用信息手段传授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知识的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三是要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能力。高职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 运用多媒体、案例、现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 并能充分利用讲座、演讲、学术报告、展览、表演、制作、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 从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传授,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 从而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让学生熟练掌握。
5、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要不断吸收新成果、新经验, 并不断进行总结与实践, 不断进取, 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见解与个人成果, 这就是创新。这就要求一名高职教师一是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首次开发, 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最终目标统一, 形成特色教材。在特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再开发, 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形成诸如典型工作任务或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二是要有对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与思考, 形成独具特色的成果的能力。一个教师要不断吸收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 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创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达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独到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 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学术素养、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它能有效地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育人质量, 同时也是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更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老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以职业的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蓉.高职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
[2]王建辉, 王达明.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J].才智, 2010.34.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9
1. 没有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提升
每个学校、每个岗位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更加注重岗位的针对性, 只有目标清晰明确培训工作才能达到效果。但是, 目前高校教师的继续培训工作大多都采取相似模式, 即以科研为中心的继续教育道路。这样的培训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无可厚非, 但却不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需求。没有按照学校的特点、岗位的需求去规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的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2. 注重理论教学培训, 轻视实践教学培训
高职教育中的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让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 这样的灌输方式让学生反感也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 高职教师更需要学习如何开展实践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但是, 在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工作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培训内容较少, 重心仍然放在理论教学的培训工作中, 不能抓住高职教学的问题重点。
3. 培训体系不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
虽然社会已普遍认识到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高职教师数量庞大, 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却十分有限, 且培训机构教师的素质也有待提升。多数培训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制约教师继续教育的难题。目前在培训机构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师, 这些教师都是以理论见长, 很少在实践方面有所建树, 这就与高职教师的培训需求有出入, 也会影响高职教师的培训效果。
4. 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经费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 有限的经费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引进等。以学费为主的经费来源难以支撑教师的继续教育, 经费成为教师培训最难以落实的问题。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 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工作
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 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育安排及教师的个人发展相结合。不仅要加强理论内容的培训, 也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训。将培训工作与教师的考核、晋升、教学评价等结合起来, 制订完善的、全面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工作来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也为教师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2. 探索适合的培训方式, 提高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有很多, 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实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培训。一方面扩宽培训的广度, 让教师能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挖掘培训的深度, 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能力缺失情况进行深入培训。学校可以聘请不同的人才来给教师进行培训, 从教授到工程师, 从企业家到高级技工,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来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 达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3. 不同的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校本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基地模式。校本模式主要针对教师的教风、科研、教学技能等, 是一种“以老带新”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师中心模式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 是为教师量身定做的培训方案。基地模式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由企业人员对行业规范、岗位技能等进行培训。不同的培训模式各有侧重点,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4.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培训工作的如期进行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经费可以分为两部分, 资格达标类的培训经费由教师自己负责, 技术或教学提升类的培训由国家或学校资助。这样不仅减少了学校的经费压力也给了教师更多的激励。
三结束语
总之,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大的层面来说, 必须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有足够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来从事高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从小的层面来说, 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针对岗位的需求进行培训, 加大经费投入和培训力度, 保证高职教师的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郝卓莉、刘亚敏、尚平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J].职教论坛, 2012 (14)
[2]刘志红.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 2011 (4)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10
1 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概念
1.1 高职与高职教师
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为“高职”。随着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高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的结合体。高职院校把培养生产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作为目标, 以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修养, 熟练操作技术, 侧重于动手能力与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重视实操知识的学习, 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高职教师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人员。
1.2 高等职业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有着其亮点之处, 高等职业教育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性教育, 而本科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一批具有合格理论修养和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 能更好的适应是会提供的实操岗位,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好的全面走向现代化。技能型教学培养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传授的知识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 在授课以及实操环节上, 注重的是传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二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实际的工具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三是人才培养通过各种现实基地或者虚拟实操, 将教学任务融入到社会的实际职业中。总之, 高等职业教学就是一种以实操为主, 以理论为辅的教学[1]。
1.3 教育技术能力
关于教育技术能力的概念, 目前对其定义比较的广泛,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一春认为教育技术能力, 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 适应时代的需求,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高职教育技术能力把教育技术能力的共性和高职的特性结合在一起。现存研究的一些的文献中未能明确的、全方位的点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所具有的个性内涵。额外还有一些相似的概念, 如“高职教师信息素养”、“高职教师教育技术素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虽然表达不同, 但是其宗旨都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突出教育与技术能力。这里选用“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核心概念, 更加强调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整合。
2 高职教师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高效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凝聚力弱
根据系统关理论和教育信息生态观,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一个子要素系统, 因此, 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涉及到信息部门与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等其他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教育技术”与“校园管理”不分家, 管理部门在支持教育技术的提升以及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部门与校园各个单位只有对教育的技术的改革进行配合与协调, 才能够更好的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但是在现实的高职院校中, 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各自为政, 各部门只注重自己部门的工作, 不够重视部门间凝聚力的培养。特别是院校主要理部门统筹协调能力低, 教育的单位部门只偏重教学而忽视了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导致其教育技术水平止步不前。总体上说, 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亟待建设与调整, 各部门职责亟待明确, 部门间理念亟待进一步耦合。
2.2 高职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低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自身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意识较差, 而且对于如何技术能力的方法、目标比较模糊。与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地区较偏的职业院校的教师技术能力本土化不足, 导致高职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些概念、教学的模式以及要求认识不到位, 在这种环境下, 要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是无所适从的。其次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拓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对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宣传力度不够, 使得高职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不强, 因此, 高职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授课时候, 就会自然而然的很难抓住对高职教学、高职学生的特质, 在课堂上突出教学的重点。再者, 在现在的信息化变迁的社会中, 掌握信息的能力与速度将决定教学的质量, 在一些高校中, 特别是稍微年长的教育者, 他们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恐惧以及抵触的心理, 他们因陈守旧, 仍注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样不但不能提升教育质量, 更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这必然会与习惯于“信息化社会”的大学生的活跃思维产生矛盾。
2.3 教学实践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硬件软件环境存在问题
实践是检测教学水平的唯一的标准, 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的培养与考察。教学的实践, 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升, 更是整块教学过程的核心与焦点, 教育的实践条件更是离不开教学硬件、教学环境、教学信息资源以及相关教学人才的。硬件环境方面, 高职院校的一些基本设施比较齐全, 基本覆盖了网络多媒体教室以及远程教育的培养, 这些硬件条件是基本符合数字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的。但一些高校的实训基地以及虚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仍不足, 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例如一些电子阅览室, 其资料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 仍赶不上教育时代的步伐, 一些数字图书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设备陈旧, 形同虚设。这样一来, 不但耗费了人力物力, 而且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另外再教学的资源共享方面, 严重缺乏共享资源的平台, 引进少, 开发难, 一些资源的开发、认证体系不健全, 校园与企业的合作不够, 直接的影响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3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学校层面要全面落实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的培养
要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好的认知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要对高职信息化作一个全面的公开学习了解。高职教师要对教学技术的本质概念、教学的模式、相关的知识内涵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要从本质上明确提升教学技术对教学质量改革发展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以及物资, 在明确发展教学技术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质, 抓住核心, 与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方向相结合, 改革教师培养制度, 要更加注重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培养, 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查。学校要大力倡导教学技术大开展, 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 注重以学生为本,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倡导教育技术职场教学质量理念, 顺利开展教学能力技术的提升工作。
其次,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一个有机系统, 它是由信息技术、流程再造、人员组织、内外环境因素构成的,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与这些因素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方面, 紧跟时代步伐, 从加大教师的知识存量入手,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另外, 改革原有的教育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把原本有效机制与教师教育技术相结合, 提升教学的综合能力水平。
最后是要提升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绩效评估。教育成果的绩效评估, 指的就是对教学的各个阶段, 以事实为依据, 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考核。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及时的纠正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更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更好的进行进一步的教育技术培养。
3.2 加大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部门间的沟通, 增强凝聚力与内部驱动力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它涉及的领域以及相关的部门非常之多, 而且每一部门都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要实现教育技术培养的跨越, 信息的沟通与协调是必经之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涉及到教务部门、教师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对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提升至关重要。在部门间的工作开展当中, 部门之间必须要打破信息的堡垒, 树立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的凝聚力。
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还要明确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对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高职的教育技术实践与高职的教学规律相结合, 对提升教育技术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显得极其重要。学校等教育体系要大力的宣传教育技术能力的本质以及效能, 通过现代的媒介工具对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进行大力的宣传, 倡导高职教师, 特别是年轻新一代教师要积极响应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以一股年轻的力量推动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创新。在校内, 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报纸期刊、宣传栏、讲座培训等有效形式, 对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及交流, 使得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深入人心, 达成共识。对于一小部分的老年教师, 要积极引导, 耐心疏导, 对中老年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师技术培养的讲解, 获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 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改革、不愿改革的消极心理, 缩小与学生之间接收信息量的差距。
3.3 加快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建设步伐, 并加大对信息化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基础性建设离不开数字化与电子化, 校园的电子信息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校园的教育水平以及技术水平。高职院校要时刻按照国家的教育相关规定, 与时俱进, 按照实际的需要, 更新教学设备, 例如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网络视频教室等。另外, 高职院校中的一些精品专业、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必须狠抓以信息技术为纽带,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实训场地和虚拟实训大厅建设,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专业潜能, 为提升教师技术能力奠定基础。
学校等教育体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为教师配置教学专用的笔记本电脑, 在要求教师熟悉电脑操作同时加大学习电脑知识, 所花的经费纳入政府用于教育建设的财政专项支出。在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训方面, 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职能定位进行分类培训。培训的对象不单单限定于教师, 对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后勤行政人员都要进行适当的专业化培训, 并且制定相应的培新计划与目标。对于教师的培训, 重点在于转变其教育思想观念, 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 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更加注重信息化的更新以及资源的共享, 提高管理的效能;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 要注重知识存量的扩大, 并且加大技术交流;对于行政人员, 要侧重于理念的更新, 注重数字化空间的提升以及对教育人员进行适时考察。
3.4 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制度
首先衡量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 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设立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 能够更好的去衡量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教育现代化、技术化、制度化的稳步发展。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制度, 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通过监督评估, 及时发现高职教育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相对应的修补, 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其次, 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激励制度, 建议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该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专业特色、精品专业的申报审批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取得卓越成绩的要及时加以表彰, 以激发教师提升自我的热情度, 另外大力开展教学开放、市公开课、示范课等评比教学活动, 积极响应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促进信息技术运用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锋.突破高职师资瓶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N].中国教育报, 2008-08-08.
[2]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5:200-280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质量
为了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先有《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接着在2005年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又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可见,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这些文件颁布以后,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可谓是遍地开花。但快速发展的结果和普通高校的扩招一样,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在2006年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又在2010年办法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继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可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下降是和高职教育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相背离的。如果把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高职院校培养的恰恰是塔基,这个塔基应该既大又稳才对。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资源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和行业企业接轨、和国际接轨等等因素对教学质量都有影响。这里将主要从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教师不应单单是一种职业,而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像律师、医生一样,有着极强的专业壁垒。高等教育位于整个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高校教师在符合教师发展多种专业属性要求的基础上,更强调专业规范、专业自主和专业评价。台湾教育学者陈碧祥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学校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可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现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现状情况怎样呢?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业准入门槛过低 导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远不如律师、医生等。试想考下一个律师和医生的执业资格有多么难。教师也要有资格证,但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几近100%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在其它行业是不多见的。其它非师范类的高校毕业生如果从事教育行业,只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的考试,过关以后再经过很短暂的培训,即可获得教师资格。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行业准入门槛过低。高校如此,高职院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就更低了。因为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专业教师的严重缺乏。所以一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许多新专业,学生很快招进校门,但还没有专业课教师。所以在招聘教师时,大有饥不择食的情况。这是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又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组成情况复杂 导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的第二个原因是其组成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从现有高职院校的历史来看,许多因素就决定了其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先天不足。现有的高职院校有的是由原来专业对口的中职院校升格而来,这类院校成了中职的“发面馒头”,这种院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要好一些;有的是各种成人院校合并而成,这类院校成了“杂粮馒头”;有的是新成立的。这些院校,许多教师本身就专业不对口。高职院校的这种组成情况就决定了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比一般的普通高校还要差。
(三)高职院校生师比的严重失调 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8年《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坦言,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投入不够,二是师资不足。
黄尧说,“这几年,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达到了810 万人,2002年时还不到400万人,如今翻了一番。但是教师的数量还基本上维持在上世纪末的水平。大体上换算,缺40万人左右。”他还说,从事职教的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还比较弱,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实明显不相适应。下一步职业教育要想提高质量、加快发展,解决师资缺口问题迫在眉睫。据教育部发布的数字,在中职连年扩招的情况下,生师比也在逐年升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生师比并未达到教育部制定的18∶1至15∶1标准。 师资力量的不足,是高职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国民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科学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低、年轻化、专业性不强是不争的事实。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尽早制定科学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从严要求,尤其要从严要求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和高职院校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二)建立培养、考核“双师型”教师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中,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机制尚未确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依然存在。国家相关部门宜尽早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考核机制。把“双师型”的建设落到实处。
(三)和企业无缝对接 建立企业“双师”培训基地
科技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也应随之不断发展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要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加强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使之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赢得企业的认可,成为行家里手。同时,要加快建立企业培训师队伍,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条件,也是推行兼职教师制度的重要基础。
(四)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模块的设计、资源内容的选择、建设、数据库的建构以及教师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的开发等,这样该网络教育资源库就能够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再生: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对策 2011.1
[2]韩理安 张斌: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设计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 篇1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培训什么,如何培训,什么时间培训?为了深入了解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特组织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高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确定大多数教师喜欢的培训模式以及大多数教师可接受的培训时间;采纳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硬件及软件方面的合理建议以逐步完善学校教学体系,逐步提高教育技术中心等教辅部门的服务质量。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并辅以交流和谈话等方法。结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初步的培训计划,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调查。
1. 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规范;
2.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频度;
3. 培训内容;
4. 培训模式;
5. 培训时间;
6. 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常见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规范。
经调查,53%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知道一些,而只有47%教师完全清楚其正确操作方法,并且对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82%的教师是通过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或其他方式(自学、查看说明等)来了解的,只有18%的教师接受培训来掌握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所以,现阶段非常有必要通过系统的培训让所有教师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一个投影灯泡,68%的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其价格为2500元,这充分说明大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多媒体设备价格的昂贵,也不会意识到掌握设备正确操作方法的重要性。
2.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频度。
经调查,对于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频度,其中41%的教师经常用,49%的教师偶尔用,只有10%的教师从来不用。这说明本校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已发挥作用,只是由于学科的不同或网络课程制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应用的频度不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解决网络课程制作技术方面的阻碍,大力提倡教师制作本学科的网络课程,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实现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考试等。
3. 培训内容。
经调查,在培训内容方面,所有被调查的教师中,选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占76%,选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占50%,选中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的占38%,选中语音室设备操作的占28%,选中计算机机房设备操作的占24%,所以培训将首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作为培训内容。并且,根据下表,应该首选Flash、Power Point作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软件。
4. 培训模式。
经调查,52%的教师赞成现场集中培训,44%的教师赞成网上分散培训。所以,若开展培训,最好采用现场集中培训和网上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即采用现场集中培训的同时,将培训内容做成网络课程,供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利用。
5. 培训时间。
经调查,62%的教师愿意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接受培训,而14%的教师愿意在周末上午或下午接受培训,24%的教师将培训时间选在周二、周四下午等其他时间。所以应考虑将培训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或者周四下午等其他时间。
6. 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常见问题。
问卷设计了以下两道问答题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1)您在多媒体教室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的设备及其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为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您觉得还需要做哪些改进?教师回答的主要论点和建议有: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应经常检修各种教学设备,损坏仪器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应在各种教学设备主控台上张贴详细清晰的操作说明;应在多媒体课室教师机上开通因特网,并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杀毒;若条件允许,可在较大课室配备无线话筒和扩音系统。对于投影不清晰等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设备陈旧或是由投影仪内部部件损伤引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方面(如页面颜色搭配不当等)的原因引发。所以若有条件,学校应更换部分陈旧的设备(如购买教学用高清投影仪),还应对教师开展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技术水平;学校应建设一批学科专业多媒体教学课室,专供音乐、美术等学科使用。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对高职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培训的必要性,也为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针对以上的问卷分析结果,我们对高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培训内容方面,选择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规范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初级培训选Power Point软件,高级培训选Flash软件。网络课程是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制作的软件环境,多媒体课件是课程的重要体现形式。
2. 在培训对象方面,依据调查问卷,对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内容的培训。例如,旅游系81%的教师非常清楚多媒体教室的正确操作方法,所以这部分教师不必参加这方面的培训。电信系大部分课程可能要在机房上课,所以对于这部分教师可提供计算机机房设备操作培训。
3. 在培训模式方面,选择现场集中培训和网上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即采用现场集中培训的同时,将培训内容做成网络课程,供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利用。
4. 在培训时间方面,将培训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四下午,一般不在双休日安排培训。
5.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情况的反馈和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培训前要制定培训目标,整个培训过程中及培训结束时,要对教师进行考核。
6. 培训的意义和目标不仅仅在于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师的视线从单纯的技术层面转移到观念上来,使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南国农等.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