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共12篇)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篇1
2009年12月,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 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海南各个方面都需要和国际接轨的人才, 大力加强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成为海南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双语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种尝试。琼州学院2011年上学期开始在2010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开始试行《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 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方面
经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开展与推广, 国内目前可以买到各种经济管理类的原版教材。但是, 同为微观经济学教材, 不同的教材难易程度却有较大的差距。例如:被国内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著的同样教材难度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教材选择不适合教学对象, 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另外, 虽然这些教材多为国外经典教材,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时滞性, 即这些教材中的案例都颇显陈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授, 学生感觉远离现实经济社会, 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选择何种教材才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 成为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 如何解决教材中事例陈旧的问题, 也值得双语教师进行思考。
1.2 教师方面
开展双语教学, 师资的素养十分重要。一位教师要能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 除了对专业知识非常了解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而这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英语教材,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讲授课程。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平衡英语和汉语的使用存在着困难。基于上述师资的困难, 部分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过于形式化。例如:仅仅采用英语教材, 英语的板书, 但是讲授却完全采用中文, 甚至最终的考核也采用中文。因此, 学生总是抱怨参加双语教学和非双语教学的课程没有太大区别, 而且英语水平并没有因为双语课程而提高。
1.3 学生方面
首先, 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 许多学生坚持不下来。因此, 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 要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另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如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上课时机械地以解释词汇和句子结构、翻译课文内容为主, 使得双语的专业课程如同一门英语翻译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因此, 如何引入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 以提高各种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成为开展双语教学必将面临的困难之一。
2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
2.1 教材选择
在双语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直接关系着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 在充分考虑符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难度适当的原则下, 笔者选取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编著的《微观经济学》 (第18版, 双语教学版)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 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 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 而且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该双语教学版在保留原英文版100%内容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对知识重点、专业难点、语法难点、专业术语、标题与目录以及较生僻的字词做了翻译和注释。
2.2 教学内容设计
因为是首次采用双语教学, 应当从简单的渗透层次入手,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 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 如Economics (经济学) 、Demand (需求) 等。通过简单的渗透, 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个阶段以中文教学为主, 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接收率, 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的教学做好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来说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与此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师生互动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英语阅读案例和分析讨论案例, 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的阅读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
2.2.1 教学课件安排
针对学生还处在大一阶段, 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不适应等特点, 在课件设计上采取创新。在开始几张采取中文PPT, 关键术语采用英文专业词汇, 等学生慢慢转变适应双语教学过程后, 开始采用中英文兼有的板书, 以后逐步采用英语板书, 只对个别生词和专业词汇标示中文注释。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较好。
2.2.2 教学方法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首先, 通过对英语案例的分析, 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 从而达到能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最终实现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其次,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 通过组织同学完成案例分析, 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将传统教学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去思考、探讨并参与到课堂中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3 理论联系实践
由于教材选用国际通用的教材, 教材的事例主要以美国为主, 这样学生普遍感觉和我们生活差距太远。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一些经济问题和现象。比如讲资源稀缺, 就以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例;讲供求平衡就针对社会上最近出现的食盐、生姜、大蒜等涨价的事例来说明供需变化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2.4 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 如果没有教师精彩的讲授、合理的组织, 任何课堂都会失去光彩和吸引力。因此,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素养也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双语教师, 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和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 才能使得双语教师更好地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从而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能真正的实现学有所得,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是笔者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双语教师在教学中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地探索, 针对各个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不同, 设计出适合各类专业同学的“双语教学”的模式, 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使得更多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双语教学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摘要:目前, 各高校积极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经济学教育改革。本文就笔者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遇到的问题, 提出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 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何仁伟, 余鸿.《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2) :139-142.[2]刘翌楠, 宋柳.初探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87-90.[3]张守凤, 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5) :119-122.[4]张保胜.经济学核心课程双语教学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12 (6) :160-161.[5]郑连成, 王旭, 张弘强.经济学双语教学初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51-52.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篇2
摘要:首先分析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然后根据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从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建设国际合作日趋频繁,尤其是亚投行的成立,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桥梁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对外工程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为了工程建设对外合作的需要,必须在土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英语的涉外人才。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桥梁工程这样的专业课程。
一、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涉外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外国建筑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公司也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其中的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需要技术人员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晓外语,能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并能翻译国际标准、招投标文件、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2.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量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始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学者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学者不但专业素养要高,还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能与国际同行自由交流。我们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虽为应用本科,以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但每年都有部分优秀学生考入“211”,甚至“985”院校,从事学术研究。以20为例,道桥方向有2人考入湖南大学,2人考入长安大学,还有数人考入长沙理工和重庆交大等原交通类部属院校,如英语不好,会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二、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文献[1]的结论,需要学生的`英语四级优秀或通过六级,才能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桂林理工大学位于西部地区,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主要生源来自广西,当地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低,不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足够的词汇量,对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影响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但不采用双语教学,针对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因材施教,仅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并不可行。2.合适的双语教材缺乏。双语教材应鼓励使用一体化设计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自编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双语思维的能力[2],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桥梁工程双语教材。桥梁工程属于专业课,中外之间规范不同,度量单位也不一样,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西方原版教材必定是基于所在国规范的,如荷载取值、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均与国内不同,采用原版教材,授课中必须讲解中、外两种规范,极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学习效果,也导致了学生对中国规范不熟悉,学非所用,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3.双语师资缺乏,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刚学完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与英语教师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学生对我们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不满意。这反映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桥梁工程的教师达4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备一次课需要2―3天,压力极大,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
三、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学,既要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又要完成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应当做到通过教学和环境,通过强化训练,使英语达到能够替代或接近母语的水平[3]。但鉴于桥梁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目标,只要求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学生阅读英文资料,作业和课程设计用英文做;而英语基础差及不考研的学生,只把课堂学习当作一种专业英语的补充。
1.双语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发展规划等,将学生分为A、B组,A组为英语基础好和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求认真阅读英语教材,用英语完成作业;B组为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
2.教材的选用及课件、例题的编写。笔者中文教材选用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4],英文教材选用JIMJ.ZHAO编写的《engineeringbridge》[5],课件用中英文编写,并做好英文例题,供学生参考。在双语教学内容方面,中西方类似的内容,如设计荷载类型、梁桥和桥梁墩台采用双语教学;而中西方差异较大的内容,如荷载效应组合、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等,只采用中文教学,避免加大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
3.课堂教学。由于桥梁工程知识点多,知识点间关联性差,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跟上讲授进度,在授课前先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授课先以汉语讲解,然后以英语解释,解释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用的词和短语也应尽量简单。讲述重要的关键词使用英文教材中的原词、原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解释原理时,尽量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讲解同一专业知识内容,用一种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懂,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甚至于只换一个单词,学生会恍然大悟,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频率,使学生耳熟能详,便于他们听懂和理解。
4.作业、课外阅读资料。课前将相应的英文阅读资料穿上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编写英文版例题,供学生做作业时参考。要求A组学生用全英文完成作业;B组学生可用英文,也可用中文,不做强制要求。
四、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做调查问卷,A组学生反映看外文教材就跟看中文教材一样没什么困难了,都感到收获非常大,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达到了目标,而且认识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学生表示,采用双语教学后,学习英语兴趣更浓了,以前目标是学以致用,现在则是为用而学。
五、结语
面对桥梁工程中西方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差异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于评估的现状,采用分组做作业、考核等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30(1):65-74.
[2]张子新,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4(6):117-118.
[3]张惠玲.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3):62-64.
[4]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J.J.Zhao,D.E.Tonias.Bridgeengineering[M].NewYork:TheMcGraw-Hillcompanies,.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篇3
摘 要: 文章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论述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在面向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与中外合作项目学生时,其目标、性质、教学模式区别,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 中外合作 教学模式
引言
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历来已久。全国开设双语课程教学的高校非常多,研究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学者也很多。高校中双语课程实施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另一类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面向这两类学生,在实施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学的性质、目标、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通信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微波技术”和“光纤通信”等课程的基础。其内容在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射频电路、高速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本文以“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普通双语课教学与中外合作中双语课程教学的区别。
1.普通班级专业双语课程教学
高校中普通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各专业领域培养既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又熟悉专业的人才。面向此类学生,多数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汉语与外语混合授课模式,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外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先外语后汉语翻译。因为在制定该课程教学目标时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放在首要位置,而外语能力的提高则放在其次。大多数学生在国内完成学业,双语课程仅仅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英语水平、扩大了英语词汇。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课程与普通双语课程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学校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还没有在普通本科班级开设,但本课题组成员已经在积极准备中,对多个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对本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教学意愿调查,其中有调查项:92%的学生愿意实施双语教学;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能力会妨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听力能力、口语能力较弱,专业词汇量较少。课题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措施:听力能力与口语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事情,重在坚持锻炼。在初始阶段,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混合模式为主,并录制相应教学视频,让学生能够课后进行相应复习,同时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起到监督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每一段落讲解结束后,把章节总结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组讨论,每组学生用英文提炼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再总结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针对专业词汇量问题,课题组成员已经制定了专业词汇手册,按专业知识点类型分类,并非以往的按字母分类。在专业词汇教与学过程中,可将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手段与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方法相结合。
2.中外合作项目中专业双语教学
目前国内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多数采用的是“3+1”或“2+2”模式,即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到国外完成剩余的学业。出国学习后,他们要面对的是纯外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国内的双语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体验国外的语言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双语课程起到了过渡、引导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专业双语课程授课目标应该是把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外语能力的提高放在同等位置。因为中外合作的学生多数已经进行过雅思培训或其他类出国外语培训,所以他们的外语能力相对普通学生较强,此时授课模式可由混合模式逐步向全外语模式过渡。
在我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已开设三届。该课程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用外语完成作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外文课件,考核采用外文试卷,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中由混合模式逐步向全外语模式过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用外语思维组织语言、表达想法。这部分学出国后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语言能力方面,都受到外方的一致好评。但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1)教学模式过渡到纯外语模式时,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甚至完全听不懂,再加上“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在纯外语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知识点的关键字进行反复强调,并在黑板上列出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提前了解老师讲解内容,有助于课堂上理解。(2)虽然大多数学生英语词汇量还可以,但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词汇的学习,所以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因专业词汇陌生或理解不准确而无法顺利掌握专业知识点。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专业词汇进行讲解。不论是面向院校普通学生还是中外合作学生,专业词汇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基础,但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比例上应有相应区别。
结语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上都应该有所区别。目前随着教改课题的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中外合作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的实践,对教学模式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从而完善了双语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面向普通班级学生的该课程双语教学,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准备探索中,明确授课对象的不同,在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教学方法都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支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26-27.
[2]丁琪,张权.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J].2013,5:90-91.
[3]许冬瑞,范东生.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6,11:293-294.
[4]李强.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强[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5):169-170.
[5]王俊.探究式学习:改善高校双语教学实效的一个新思路[J].江苏高教,2013,2:68-69.
[6]蔡毓.关于高等学校通信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类双语教学的思考[J].外语教学,2016,05:190.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篇4
在全球生态经济矛盾逐渐激化的背景下,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致力于解决生态经济矛盾、实现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和谐统一的新兴学科[1]。国际上许多高校均开设生态经济相关专业,建立了从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生态经济学也逐步建设起来,但是目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均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2]。
1 本科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必要性分析
1.1 生态保护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因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生态保护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是经济文化、政策交流以及学术研究的工具语言,因此生态经济学的全球化对于全球环境治理以及我国生态保护与全球的接轨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把生态经济学课程列为必修课程,鉴于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生态经济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趋势,另一方面是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顺应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的普及,在本科阶段实施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是一项培养匹配人才的教学创新。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双语教学一般是指除使用汉语之外,另外使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3],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的水平,特别是提高英语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双语教学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更强调用英文来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提高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塑造双语思维,提高双语研究与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生态经济学双语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英语教学,而是通过中英文的专业知识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技能,继而发展本国的生态经济专业研究[4]。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需要采取相匹配的模式,这些模式不但要具备双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特征,还要在教学中让老师和学生都有所裨益,共同推进双语教学。
1.2 生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与国际生态经济前沿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同时也是兼具实践和应用性的学科。生态经济学的教学,不仅需要学习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生态经济学领域的国际进展和公共政策,并了解国际生态保护相关的合作与谈判。在实施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之前,通过设立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结合生态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实现《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目标提出有效路径。本文总结我校生态经济学课程组的教学难点,探讨双语课程教学的思路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目标。
2 本科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2.1 学生参加双语课程的意愿
根据教育学理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5]。因此我们对目前在校的本科学生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双语学习的看法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取得了200 个有效样本。问卷调查围绕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设置了10个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
只有10.6%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双语课程,89.4%的学生愿意参加双语课程。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很强意愿参与双语教学。44.7% 的学生认为一年级开设本课程更好,27.7%的学生认为二年级开更好,25.5%的学生认为三年级更好,只有一个同学认为四年级开设更好。根据问卷结果,在低年级开设双语教学符合学生的意愿。
2.2 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
调查表明,27.7%的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72.3%的学生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将近93.6%的同学均没有阅读课外参考书的习惯,然而课外参考书的阅读是拓展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双语课主讲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的途径,约束和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阅读参考书的习惯,所以63.8%的同学对目前学校拥有的英文参考书数目并不了解。21.3%的学生认为学校具有的英文参考书数目不够多,14.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英文参考书目比较充足。通过小组作业,鼓励学生多利用学校现有的生态经济学双语资源,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有效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3 双语教学的师资要求
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关键。从事双语教学的主讲教师最好拥有国外英语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一定的英语授课技能。教师能够将中西方教学理念的优势有机地融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生态经济学的双语课程教育要求任课教师达到专业双语表达应用自如的水平,能够用外语流利地讲解生态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生态经济的前沿动态,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最后任课教师需要设计双语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流程,然后组织教学专家、同行和学生听课,针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再根据这些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流程,提升双语教学课堂效果。
3 本科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方法讨论
3.1 双语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学科,教学方法显然居于核心地位。教学反馈问卷显示,本科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68.1%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19.1%取决于学生,12.8%取决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教学反馈设计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
生态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必须符合该课程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生态经济学的双语教学需要结合实践教学认知分析其最优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掌握好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要拓宽生态经济学的教学视野,围绕国际前沿,将经济发展带来的全球生态问题及解决办法纳入教学方案。同时要结合当前现实社会存在的生态问题设计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内容,利用所在地区中生态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等作为实践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使用适中的英语比例
关于双语教材问题,问卷调查表明:21.3%的学生认为应当使用全英文的教材,76.6%的学生希望使用有英文注释的中文教材,只有一个学生认为应当使用中文教材。可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语言仍然是双语教学中一个较大的难点。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双语的使用比例应该与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课教学阶段相匹配。因此生态经济学的双语课程教材,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参考当前出版发行的优秀生态经济学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双语方面的充实和修正,把学科前沿成果充实到教材讲义中。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课堂英语授课比例应在0~25%左右的为14.9%;25%~50%左右的为40.4%;50%~75%的为38.3%;75%~100%的为6.5%。可见,学生对课堂讲授使用英文的比例要求适中。因此教学内容,通常采用中英混合模式,中英的比例依照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国际前沿专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三峡工程的生态效应”等,鼓励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英文和中文资料,结合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达到双语学习的目标。
3.3 教学方式多样化
问卷调查中,82.9% 的学生希望双语课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认为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本科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小组成员合作沟通,将生态经济学知识付诸实践应用。为此,生态经济学的双语课程需要针对课程内容编写教学辅助材料,同时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上进行问题讨论及教学反馈,辅助学生课后学习,同时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同时结合生态经济学前沿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讨论,采取全球气候谈判模拟、生态危机的演化展示、生态小品剧等多种课堂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和兴趣。同时课后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英文资料,既可以提升英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语互动,让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效。
摘要:随着生态经济矛盾的激化以及生态保护的全球化,在生态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探索双语教学十分必要。为实现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文章从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入手,通过对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学生意愿、双语师资、双语教学的教材、双语教学的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根据学生诉求以及教育学理论对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设计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赵成美.生态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J].教学研究,2012(2):49-52.
[2]孔令英.“生态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3):111-112.
[3]董宇欣,印桂生.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30-33.
[4]姚清铁.《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目标评价与因素分析-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64-167.
关于数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篇5
——08数学 薛炳佳 摘 要:数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要求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本质要求,总结和分析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并提出数学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关键词:双语教学;数学;实践;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双语教学就是用一门第二语言或外语在学校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过程可以不同,其中包括:(1)以一种不是儿童母语的语言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数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数学双语教学是学习数学的内在要求
据统计,全世界的数学文献有70%左右是使用英语撰写的。英语已经成为数学工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由此可见,找到并掌握英语数学文献的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就数学专业学生本身来说,课业负担较重,许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时间分配上经常发生矛盾,仅依靠公共英语课所学的英语知志来提高英语数学文献的阅读能力显然是困难的。因此数学双语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中查询外文资料的必要手段,另外,较好地掌握了专业英语知志,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英文免费数学资源。
(二)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对人的智力发展有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集体备课,认真准备好每节课
我们在备课时,充分阅读,结合英文讲义,比较中英文教材的相同与不同,确定主要知志点,以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最有效的信息。教师要在参考英文教材丰富的资源中为学生挑出重点、难点。教师要做学生双语学习的领路人,确保学生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有的放矢,降低盲目性。另外,教师还要做好课堂的语言准备.(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黑板和多媒体演示,黑板主要书写课程的提纲和电子稿中需要推导的过程。电子教案主要是例题和习题的内容,以例题和习题为主线,反复阐述黑板上的概念和算法。另外在每次课都讲解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或应用数学模型,尽量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具体而有实用性。
四、思考与建议
(一)应该加强学校双语师资的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学校目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的专业基础都很扎实,也有很好的英语水平,但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地用英语上课这么简单,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而这样的老师很少,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学校老师到国外学习或国内双语教学较为成熟的重点院校学习,也可以请专家来校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师资是做好双语教学的关键.(二)数学双语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要认真选择,不可一刀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特点。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志到英语在数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的英语表述,学会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另外也要考虑现有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老师熟悉的方向,这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
作者简介:巨娟丽(1976-),女,陕西乾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程冬玲(1972-),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49-02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教育部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且目前各种学术会议及一些重要的论文著作都要求用英语交流、写作。因此推进双语教学是各高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现状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一些移民国家,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某两种语言(主要指英语和汉语)对同一知识或观点进行描述,从而使学生在学好母语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工作。
近年来,为了提高各大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我国许多重点大学都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也不例外,但由于双语教学在我校的教学改革中刚刚起步,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水平不高是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双语教学对带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带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的问题。例如,我校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数量就很有限。有的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培训,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不具备用英语教学的能力;有的教师英语水平较高,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专业知识贫乏。此外,我国培养的教师,虽然懂英语,但具体应用以及表述能力较差。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双语教学只能在我国的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各异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的高。学生不仅要有大量的英语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好的听说能力。但目前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接受双语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一个简单的公式或概念,要经过授课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反复解释,学生才能够听明白,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及课程的进度。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其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也不一样,因为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虽然六级考试成绩很高,但听说能力可能较差。所以推行双语教学应根据各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或按学生英语水平的等级进行分班教育。
3.双语教材的选取问题
在我国,目前基本上没有统一的双语教材,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双语教材。有的选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但教材价格太高。另外,对于某些专业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国内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应注意解释说明,而不能盲目地照搬原版教材;有的院校采用的是校内自编教材,基本上是通过翻译来编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我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双语教学应加强对教师的英语培训
双语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目前我国各高校双语教学教师的水平整体不是很高,大部分教师都是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相对来说较低,这就要求必须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专门的英语培训。首先,可以在国内培训,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使他们成为既懂专业又懂语言的教师。其次,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和本校的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进行双语教学,以便在教学过程当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逐渐提高我校双语教学教师的英语水平。
2.双语教学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双语教学的教师都认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就是把汉语教材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再做一下解释。这种教学方法就把专业课程的学习转化为单纯的英语学习,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当中只是忙于做笔记,而忽视了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容。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现在双语教学的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而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非语言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一些较难理解的专业内容,可通过Flash动画加以说明解释,从而降低在外语理解上的难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双语教学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课堂要鼓励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善于表达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并尽可能多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交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所提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教师一般不要急于纠正他们的发音及语法错误,这样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能太过简单,避免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对于学生,要求尽可能用比较口语化的句子或简单句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使师生对话得以顺利进行。对英语基础较差一点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和引导,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4.双语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客观条件,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差异,对部分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另外,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开始就进行全英语式的教学,而是先采用英汉结合的方式讲课,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英语教学为主,而对原理性较强的重点及难点应适当用汉语进行解释说明,即采用英汉结合的教学模式,然后逐渐过渡到全英语式的教学。对其教学内容,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最终成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双语课程《水利水能规划》(Water Power Planning)为例,本课程共有5章,第1、2章内容相对较简单,可采用纯英文的授课方式;第3、4、5章的内容比较抽象,可采用中英结合的授课方式。
四、结语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各高校中才刚刚起步,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我校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及有效进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林令霞.大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整体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115-116.
[2]董燕飞,刘晓芳.专业课双语教学浅析[J].内江科技,2010,(1):199.
[3]曹桂萍,刘宝亮.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9,(11):81-83.
[4]赵新洛.关于双语教学教材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7):144-145.
(责任编辑:董雅洁)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篇7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使第2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双语教学的模式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3种。
1. 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 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2语言进行教学。
2. 保持型双语教学。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2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 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2语言进行教学。
二、国际经济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要具备的条件
1学生方面。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 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安排的, 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也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有学生对国际经济学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很好地接受双语教学, 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丰富的专业词汇。阅读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 丰富的专业词汇是学生从日常英语学习过渡到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桥梁。 (2) 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英语交流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贯穿始终。学生沟通能力强, 则教学效果好;沟通能力弱, 则教学效果差。 (3)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在接受双语教学前, 学生要最大程度地了解专业知识的中文概念、术语和相关的基本知识, 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日后的双语教学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 教师方面。
双语教学对师资要求较高。双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精深的专业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1) 较强的外语能力。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 流畅地使用英语组织学科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开阔的视野和全球意识。全球意识已成为影响各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双语教师应该比一般教师站得更高, 拥有全球意识, 能直接获取国际上最新的知识和观点, 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更开放、更灵活、更趋多样化。
3. 教材方面。
有计划地引进和试用优秀的外语原版教材, 是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原版教材不仅涵盖了科学的理性思维, 同时也包含了西方的人文情怀,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在授课过程中, 如果能把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同西方的人文情怀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 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完善双语教学制度。
为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关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成立了院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织实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工程, 明确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亲自抓, 并抽调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课程平台并保障不间断运行和负责双语课程建设中的技术工作, 为笔者所在学院双语课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 保证了双语课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的任务量较大, 在备课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多。因此, 对教师工作量和课酬的计算应该做一些奖励和补偿, 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例如, 笔者所在学校制定特殊政策, 对评为校级以上的双语示范课程, 除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外, 每门课程每年资助1万元, 连续3年共3万元用于双语课程建设。另外, 各学院还对双语示范课程进行1∶1的资金支持。
3. 注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 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针对这种状况, 可以为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机会, 以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水平。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篇8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也对语言这一符号有了新的认识, 它既是一种交流方式, 也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的交汇使用能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在素质教育中, 双语教学由于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成为了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234”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所谓的“234”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教学中使用两种教学语言, 即汉语和英语;三种教学方法, 即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四个教学阶段:一是老师布置教学内容, 然后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 二是老师的课堂讲授, 三是师生的课堂讨论, 四是布置课后作业。下面就针对“234”教学法来进行一一分析。
(一) 以汉语和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过渡型双语教学和其他课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和切换。在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 学生会对在管理类课程中加入英语教学很感兴趣, 但是又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 害怕自己无法听懂老师用英语来讲授课文, 这样会导致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其实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了, 但是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于写的能力还较差。面对这种情况,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汉语来引入, 然后在讲授过程中适当地夹带一些英语讲解, 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双语教学的方式。
在学生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以后, 老师就要用简单的英语来进行教学了, 之后再用汉语对一些较为深奥的概念进行解释, 提高英语授课的比重, 逐步向英汉结合的教学方法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常用语的掌握, 培养他们双语学习的习惯。
之后随着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大对英语教学的使用, 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 采用英汉融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对于那些英语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采用全英式教学。不管是老师的讲课过程还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都使用英语来完成, 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中。这是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 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一方面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管理类课程的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
(二) “234”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所谓的讲授法就是指老师通过使用口头语言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 老师可以通过汉语讲解和英语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管理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法是双语教学实践中所必须用到的, 只有通过老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课堂知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使用讲授法可以使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连贯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讲授法在教学中是最早使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应用最广的。在具体的教学中, 老师首先是要讲清楚知识的核心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原理, 其次是要讲清楚课程体系的主线和知识脉络。
2. 案例法
在双语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法就是以案例为媒介, 通过案例讲解、案例问答以及案例讨论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实施。因为管理类的课程有的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专业性较强,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双语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模式, 总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双语教学中, 由于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限制, 这种现象显得更加突出。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必须在课堂中加入讨论法。讨论法能够有效弥补双语教学所存在的缺陷, 在双语教学中加入讨论法能够避免双语课堂的枯燥, 增加趣味性, 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老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提高。此外, 讨论法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那些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
(三) “234”双语教学的教学阶段
1. 布置教学内容, 学生进行自学
由于双语教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让学生先提前进行预习, 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 可以以英语阅读为主要方向,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标出来自己有疑问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等到上课时让老师集中解答。另外, 由于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提前预习, 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更透彻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之前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得到解答,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 课堂讲授
老师的课堂讲解是双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双语教学大多使用的是英文教材, 但是在教学时是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它要求学生具有大量的词汇量, 以便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所以老师在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可以采用汉语铺垫式的教学方法, 主要以汉语讲解为主, 中间穿插少量的英语。之后再采用英语引入式的教学方法, 即用英语组织课堂语言, 然后再用含义进行解释, 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语言障碍,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当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双语教学的模式之后, 老师就可以大量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了, 对于那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 对于那些较难理解的可以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的听说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 老师就要开始使用全英语教学。总之, 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要逐步从汉语教学向英语教学过渡。
3.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也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注重老师对知识的讲解, 不太注重师生之间的讨论, 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容易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会导致他们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最初阶段,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问题, 可以使用汉语进行讨论。随着课程的深入,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英语的听说能力都会加强, 这时在讨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就要由汉语逐步向英语过渡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果有些语言实在无法用英语来表达, 可以适当地借助汉语来表述。最后完全向全英式讨论转变。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4. 课后作业的布置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下作业。这些作业要使用英语来完成, 可以让学生写课后习题, 也可以让他们用英语来阐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根据相关的内容布置一篇英语作文。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在双语教学中, 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控制好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作业的任务量。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吃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234”双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
(一) 对双语教学缺乏认知
从人才定位上来讲, 很多院校实施这种“234”双语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培养能够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些院校与一些大的城市甚至是国际的交流较为缺乏, 所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处境, 找不到展现的舞台。所以在这些院校中, 领导和老师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分重视, 使学校的双语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二)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一些高等院校中很少有老师能够正确使用双语进行教学, 师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合理性, 导致双语教学模式的践行遇到了很多难题, 再加上一些老师也没有及时地参加外语培训, 外语能力难以提升, 所以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会陷入困境。在双语教学中, 老师是绝对的主角, 他们的专业专业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将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要想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最关键的方式就是聘请外籍老师或者是由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 但是这一师资队伍目前在高校还是较为缺乏。
(三) 生源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高等院校由于布局不合理, 再加上招生也仅仅限于本省, 并没有向全国不同地区辐射, 本地生源占了招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再加上很多院校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所招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并不拔尖, 还有的是被调剂到这些院校来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差异, 使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面临困境。
(四) 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不畅
尽管在很多院校中,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普及, 但是这一模式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 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并没有实现。过渡型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就是外语课的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外语知识。双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教材、学生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同时掌握外语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与一般的外语课相混淆的现象, 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而降低了所教学科的难度, 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过渡型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思考
双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历程, 而我国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也总结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建设过渡型双语教学, 首先要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 通过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能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一些骨干教师要加强培训, 加大对双语教学的资金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还能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从而更好地推行这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立志, 戴秋莲.面向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以5-5-3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5) :141-144.
[2]常俊跃, 刘莉.“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及对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09, (1) :81-83.
[3]张幼斌.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层级化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11, 27 (4) :114-117.
[4]武咏梅.国外双语教学的类型与模式[J].现代传播, 2012, 34 (4) :143-144.
[5]栾英艳, 宫娜.“2+2”模式下的工程图学双语教学思考[J].图学学报, 2014, 35 (4) :630-632.
[6]张谦.中小学双语与双语教学:理念与模式[J].教育科学, 2002, 18 (5) :42-44.
[7]毛晓明, 陈少华.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04, (2) :41-42.
[8]李映红, 孙凤芝.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双语教学分层递进式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18) :104-105.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研究 篇9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该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批归国学者自西方引入, 因此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还有很强的必要性。以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后, 可以直接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 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让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相得益彰, 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丰富的教学成果, 促进了国内外教育的接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中未能加以区别, 实行统一教学, 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授课时盲目追求英语的使用比例, 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跟不上教学进度, 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中没有根据本课程特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调整授课内容, 重点不突出;未根据双语教学难度大, 课时紧的特点,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一些经验, 以期与同仁共飨。
一、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仍然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方法思考现实中的问题, 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外语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处处根据这个目标调整各项教学安排, 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状况, 盲目强调英文使用比例, 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舍本逐末。
二、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先从选修课开始。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 由任课教师给出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授课内容等,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为了鼓励学生们参加双语教学, 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 给予学分上的倾斜等。使学生们的双语课学习自觉自愿, 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三、精选教材
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国内外有各种版本, 选择面极宽。考虑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 且含有经济学模型和微积分计算, 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也给学生推荐配套的中文教材, 便于学生遇到难懂的地方反复对照学习, 加强理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选择了萨缪尔森著的西方经济学, 因为该书作为经典教材同时被西方高校广泛使用, 全书对基本原理叙述清晰, 逻辑性强, 案例丰富, 内容深度也较适合刚入门的本科生。我们同时推荐国内高鸿业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该书结构清晰, 可以与萨缪尔森教材很好地对照学习。
四、合理分配中英文PPT的比例
在教学手段上, 尽量采用现代化的PPT教学, 以节省时间, 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图表、短文, 还可以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录像, 以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教学效果。考虑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们的实际英语水平, PPT以英文为主, 课程开始阶段和重点、难点部分制作中文对照PPT, 便于学生理解。PPT一般在开学后即发给授课学生, 便于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将本科阶段经济学知识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前沿理论。根据教学要求, 三部分内容在课时安排, 中英文授课比例上应有明显差异。
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课程的基石, 也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点, 包括基本概念、经济学模型、基本研究方法等, 应占据全部教学的70%~80%, 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们理解透彻, 熟练掌握。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图形, 因此适宜制作成中英文对照PPT, 便于学生们对照理解, 授课时英文的比例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少及多逐渐增加, 开始时约为30%~50%, 如果学生们反馈接受良好, 则继续讲授下一部分内容, 并逐步增加英文比例。如果大部分学生表示理解困难, 则用中文结合中文PPT再讲解一遍。少数实在难以理解的同学, 推荐其课后仔细阅读中文教材, 并对其单独辅导, 力求不因双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 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 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前沿理论, 是基本理论的扩展, 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了解即可, 根据具体内容的实际难度, 尽量使用英文讲授, 难点部分则配合中文PPT, 用中文再讲授一遍。
六、广泛列举英文案例, 积极开展讨论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 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 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 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 如:机票的不同折扣, 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 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 把学生们分成几组, 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 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 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 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们热情参与, 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 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 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七、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经济学内容繁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难以面面俱到, 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 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内容, 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 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 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 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 仔细阅读、整理, 形成思路, 再设计结构, 组织语言, 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 2003, (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推进措施 篇10
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的各种专业课教学过程之中运用第二国语言。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浸入型、保持型和过渡型三种模式。在我国, 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 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但不绝对排除用汉语, 以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指的是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手段, 通过学习非语言类学科的科学知识来达到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语言的目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很多高校开展了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其次分析了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推进措施。
二、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培养国际人才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要素跨国界流动加快, 一国对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满足本国范围内的人才需要,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前, 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需要培养大批熟知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化复合型国际人才。在此背景下, 高等学校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改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做出新的调整, 培养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 不仅有利于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 把握西方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综合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外语水平, 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二)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专业。
从20世纪初对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学教育的介绍和模仿、20世纪五十年代对前苏联经济学教育模式的全盘照搬、八十年代以来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学教育的学习与借鉴, 到现代的中国经济学理论,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一个“西学东渐”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我国加入WTO后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经济类教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经济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反映国际化趋势, 又要坚持本土化原则。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促进学生掌握了一定量专业词汇, 而且还利于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 了解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 还能帮助学生从另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经济问题, 从中西思维方式融合的角度观察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开设为经济学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空间。可以说,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必要。
三、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一) 西方经济学双语师资比较缺乏。
目前, 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师资比较缺乏。双语教学的师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外籍教师、本土留洋教师、土生土长的教师。具有专业背景和语言优势的外籍教师具备开展双语课程的良好的语言条件和专业知识基础。但外籍教师汉语水平往往有限, 在双语教学中, 师生沟通难度较大。同时, 普通地方高校引进外籍教师。本土教师熟悉本国的国情、专业能力且教学能力较强, 但由于受到外语水平的制约, 授课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本土留洋教师则兼具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的优点, 是双语教学教师的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展的时间不长, 还处于摸索阶段, 双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部分专业教师有到国外高校访问的经历,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出国访问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 虽然开设双语课的意愿良好, 但双语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文的双语专业教师非常缺乏。
(二)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合适教材有待开发, 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材质量将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 西方经济学双语课教学需要采用合适的双语教材, 以保证质量。目前, 较为通用的西方经济学英文教材主要有格里高利·曼昆主编的《经济学原理》、保罗·萨缪尔森编著的《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编著的《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编著的《经济学》等。这几种英文原版教材语言地道、通俗易懂, 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这些原版英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非常厚, 一般都在六七百页左右, 对于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来说难度较大;其次, 原版教材成本较高。原版教材价格非常昂贵, 对于学生来说, 价格偏高, 一些学生难以承受;第三, 英文原版教材的案例虽然生动, 但都来源于国外, 没有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相联系,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在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上, 有的老师沿用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 没有采用针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 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激励机制有待优化。
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一套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是推动双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就双语教学评价机制来说, 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形成。目前,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未成体系。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使得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效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 致使双语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合理的认可。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备课、查找资料、给学生答疑、制作课件等都要付出多于母语课数倍的劳动。然而, 与双语教师的付出相比, 多数学校对于双语教师的激励模式较为单一, 仅是增加一点工作量而已,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任何物质奖励, 上双语课纯粹是双语教师的自愿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双语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
四、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推进措施
(一) 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 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教师素质, 是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建设一支既有纯熟的外语口语能力, 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提升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教师素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
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提高外语口语水平。选拔一批英语水平较高的业务骨干, 进行双语教学培训试点, 培训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能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 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技巧和方法等。
2、引进优秀的双语教师。
近年来, 在引进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专业和外语都优秀的教师作为双语教师的培养对象, 鼓励开设新的双语教学课程。此外, 通过引进在国外高校任教的中国籍教师或留学生作为客座教授, 让学生感受到国外双语教学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氛围, 提高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3、利用各种国际交流机会, 提高师资教学水平。
近年来, 国家留学基金委加大了国内高校教师和博士生出国留学和访问的支持力度。国内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支持教师出国访问学习, 培养一批教学和科研骨干。
(二)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有着与中文教学不同的特点, 为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摸索合适的教学手段, 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以团队教学法为例,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及人际间交往的能力, 团队教学法能很好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教学法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 它强调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以课程专题为主线, 以团队学习为中心, 以任务目标为使命,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团队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法不同, 在团队教学中, 教师不再手把手地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学生也不再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发地通过信息共享、成员间的相互沟通、积极合作、取长补短等方法最终完成“使命”。团队教学法不仅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 也注重完成“使命”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颠覆了他们在传统教学中作为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一些教学实践证明, 在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采用团队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重点:
1、课前预备。
精心设计课前预备内容、课前预备形式、课前预备方法、课前预备检查四大方面。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力求内容少而精, 一般只要整理出脉络和思路即可, 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
2、教学模式。
力求从灵活到稳定, 逐步找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 从小到大, 逐步增加学生的自学压力;从师到生, 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少到多, 逐步增加外语授课比例;从讨论到实践, 设计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评价体系;从低到高, 逐步培养学生的外文阅读和表达技巧。这样, 在师生互动式教学中既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教学, 又提高了学生读、听、说、写的技能, 从而改变英语学而不用的不正常状况。
3、目标激励。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设立一些明确的、鼓舞人心的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 学生完成每个小目标后都及时给予强化。通过这种激励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又能不断激发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热情, 从而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双语课的开设是以教学质量工程的提高为基础的, 教学质量工程包括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团队等方面。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必须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强化西方经济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打造经济学双语课程群、创建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团队, 为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和建设网络电子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 精选双语教材、探索新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经济学双语课程群方面, 加强经济学双语课程群建设, 保证双语课程的连续性, 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以上的系列双语课, 通过双语课程群的建设继续扩大巩固双语课的教学效果, 最终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团队方面, 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双语教学团队项目,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培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摘要: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专业的需要。当前, 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开设存在师资匮乏、教学手段有待提高和激励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本文提出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教师素质、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必要性,推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华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 2011.2.
[2]刘江红, 卢燕, 邢国林.浅析完善双语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 2010.3.
[3]张守凤, 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2009.10.
[4]陈文涛, 游静.团队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10.
[5]李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团队教学法探究[J].今日科苑, 2010.10.
[6]王世元, 段书凯, 王丽丹.关于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7]汪杰锋.也谈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出路.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周仁.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 2006.
艺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1
关键词 艺术类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77-02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能运用两种语言进行科目知识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作为艺术学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
1 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本次艺术类课程双语实践探索采用的第二语言是英语,符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 艺术类很多课程选取的教材都是国外原版,所使用的视频、音频处理软件都有英文版,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专业术语都涉及英文单词或词组。使用的许多软件虽然已经汉化,但核心还是英语。
教师方面 高校教师一般是硕士毕业,也有博士毕业生,还有部分教师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英语素养,口语也很流利,只要克服困难,能用英语思考、讲课,双语教学就可以实现。
学生方面 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力水平,再加以练习,循序渐进,多一些练习的机会,也会达到要求。
2 实施方法
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进行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保证。阀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把学生的双语水平粗略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阐述了各个层次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1]。
1)低级层次:没有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2)中级层次: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也不产生负面效应。
3)高级层次: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根据阀限理论,从理论上划分三种双语教学组织形式。
一是理想型:适合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好的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熟练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听懂教师的讲解。
二是折衷型:适合于教师的英语基础较好,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关键是创设英语环境,提高学生在此情境下学习的能力。
三是一般型: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一般的情况,关键是教师不断提高英语授课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提高。
以研究者所在学校的艺术类学生为例来看,约56%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双语教学方式,34%的学生感觉不太容易,还有10%的学生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折衷型。研究所选取的课程是艺术类课程“非线性编辑”,选取其中一节课,并跟随教师一起进入双语课堂。
3 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成功的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并写出相应的英语讲解和提问,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和准备。
课堂实施
1)导入阶段。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如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直观新颖的、奇妙视听的感受来满足学生的参与激情和探究心理,有效唤醒他们的创造意识,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沉浸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从而唤起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的途径很多,可以运用英语故事、竞赛等方法,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趣味性的探索情境。
2)任务驱动。针对实际确立目标,确定任务,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任务不懈地努力追求。这个阶段师生间的交流用英语表达,即使学生用中文提问,教师也尽量用英语解答。
3)知识学习。这个阶段用英语讲解具体事例,并辅以一定的中文解释。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加大学习内容的难度,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例题(英文),从而激发其双语学习的兴趣。
4)练习强化。展示练习题,这个过程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要求教师语言准确,表达流畅,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强化知识学习,监督学生在分组讨论中使用简单英语表达。这一阶段教师展示案例,并且用英语解释和提问,同时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5)拓展延伸。这个阶段要总结内容,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让大家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采取有声有色的视频形式,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4 艺术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的反馈分析
由于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因此实验效果较好。一个学期以来,共计实施双语教学8次,学期结束对班里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反馈和分析
1)与此种教学形式有关的几个问题。从调查问卷显示来看,82%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双语教学方式,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内容,又能提高英语水平;16%的学生认为可以慢慢适应并且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只有大约2%的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较差,较难理解课堂内容,但也表示在以后的实践中会努力提高。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艺术类课堂采用中文和英文互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较好地控制学生注意力问题。
2)感受与体会的问题设计。本题采用简答的形式,相当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谈到实行双语教学的体会和展望,经分析归纳,主要有:更喜欢教师创设英语环境,采取活动型教学,以此促进学习;多实行分组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有些内容甚至可以放开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讲解;课堂时间太短,难以高质量完成一些任务,最好能适当利用课外时间多练习。
3)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师生互动。双语教学中难度最大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学生有限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容易形成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②课堂气氛。在用英语进行讲解演示时,部分学生缺乏共同探究的热情,只是一味接受教师的单向传递,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过程。
反思和建议 艺术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目前双语教学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挥想象力,大胆借鉴,以下几点是正在尝试使用的方法。
1)集体讲课。这种方式同时面对大量学生上课,便于教师控制教学内容和节奏,能在一定时间内呈现较多信息量;讲解时能够准确表达教师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以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协作学习。鉴于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尽量采用英语。活动过程,教师及时巡视并随时调控各小组的学习进程。
建议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双语学习的信心,也增强教师的自信心[2]。语言的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的见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出来的。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通过更长时间的积极实践和探索,促进艺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2.
对英语中“双语教学”的探索 篇12
作为新生事物,双语教学在实验伊始,就面临着不少困难,缺少师资,没有现成的教材,对于学科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让人犯难。虽然国外的双语教学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材,但教育是一项极为特殊的工作,迥异的国情、浓厚的文化特征、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心理,使得它面临一条极为艰难的路程。
上海一直是双语教学的“领头羊”,至少在最近5年,成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已在个别区县展开研究和探索,双语教学是各区县教育部门和一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热点。据资料显示,上海已有3万多个中小学生涉及双语教学的实验,19个区县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海在重点中学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实验,从2003年到2008年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实验。本着“有难度不止步”的宗旨,在新黄浦实验学校实施双语教学,营造“浸身”氛围,办法包括校园里清晨十五分钟的英语广播;餐厅兼有英语角的功能,英语示范桌的同学起表率作用;视听室、家长接待室、天桥、住宿大楼大厅等场所成为英语活动区域;编辑英语小报,设立英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我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组织全体教师赴上海听课、学习,从中就有“英数课”、“英音课”,即用英语作为数学课和音乐课的语言工具,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综合学习,在教师的不断的重复和表情动作的辅助下领会教师的意思。目前,双语教学实验已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由副课向主课铺开,由拓展型课程向基础型课程发展。
英语教学研究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我国,一个大学毕业生所花的外语学习时间长达10—12年,并有不断延长的趋势,不少地区已将外语学习时间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当然单从结果看,我国的外语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它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极不相称。欧洲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时间大大少于我国,但他们的交际能力是我们所不能及的,这除了他们教授的外语与母语比较接近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编写。鉴于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状况,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方法,思考我们的教学效率。
一、双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近20年来对双语教学的研究相当重视,有很大的建树和发展。因为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新移民和留学生,这些移民和留学生具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了解和研究美国的双语教学法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的双语教学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有巨大的现时意义。
1. 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它援引父母教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它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应该从多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动机,进而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
(1)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
(3)让学生用动作来说明反馈他们的理解程度。
(4)允许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步骤,然后把每一个步骤一一写下来。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教师应先说指令,每个指令应先重复几遍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听力,等学生听熟了,再请其复述。复述没有困难了,再要求学生自己开口表达,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别。有的学生听一遍就明白了,有的则需要观摩久一点,复述许多遍以后才能脱口而出。
2. 语言经验教学法
语言经验教学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缩写为LEA)的假设是: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比较好。它的基本做法是: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写下来,作为英语学习的阅读材料。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一步到书面语言,其教学活动顺序为:
(1)准备题目:
(1) 根据学生兴趣和经历选择或决定题目。
(2) 安排一项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机会获得相同经验,产生共同的话题。
(2)口语活动:
(1) 使用手势图片等直观教具介绍生词。
(2) 启发、引导学生使用口语表达。
(3)写作练习:
(1) 请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编成故事。
(4)朗读活动:
(1) 教师边写边读,写一句,大声读一句,写完后,大声读全文。
(2) 鼓励学生单独朗读故事。
联系我们的教学,还有许多辅助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新学的英语知识。Flash cards(生词卡片)可以用来认字、造句,做词汇归类游戏。比如把动词、名词、动物名词、事物名词和食物名词分别归类,寻找适当的词汇和图画配对等。Dramatics(演剧)的做法是请学生把他经历的事在课堂上重演一遍,用英语解释,此外,还可以请学生把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按时间顺序在Time Line(时间表)上标出来。总之,利用语言经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历感受,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自然结合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3.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美国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896年John Denv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英语是大家相互交流最常用的工具,又往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课堂组织结构方面和传统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课堂上,学生集体听课,举手回答问题,集体参加笔头考试。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别,以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要为目的,其特点是在于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在确定一个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以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然后回到小组,跟大家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资料,介绍自己的成果。最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组员担任特定的“角色”。如一个做主持,主持会议,一个做秘书,记录大家的发言,一个做小组发言人准备到大班上代表小组发言,一个维持课堂纪律,注意小组讲座时大家轮流发言,低声交谈,不影响其他小组讨论。
二、双语教学的影响
1. 学习双语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语言的学习向学生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直接结果是学生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 学习双语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式、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使一种形象和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对学生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语言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是完整的,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
三、结论
因此双语教学的提出,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外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要使这些方面有关键性的突破,我们就必须拓宽外语学习者的实践空间,丰富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层面,改善外语学习者的环境。外语学习如果从听、说技能的方面发展,那么,书面技能、知识技能、学习技能、思维技能,特别是后面三项技能的获得必须把英语学习和其它学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整合,同时双语教学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科目标交叉互补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应当思考我们的教学效率,思考如何吸收国外的双语教学经验,使之更科学,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公礼.外语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王莉颖.上海双语教学在探索中前行[J].上海教育, 2003.1.
[3]鲍承模.美国中小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现代教学法简介 (上) [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0.1.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推荐阅读:
国际经济法中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10-01
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分析论文10-15
amuxkvi关于_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10-23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治工作之探索06-09
对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探索的论文08-18
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范文10-15
经济学本科教学07-26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