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2024-07-19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共12篇)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1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中的持续扩招使得中专护士学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差,综合素质低,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有部分学生精神不振,自卑感强,自信心严重不足,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进步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其今后人生发展与成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有必要在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身缺点弱点,发扬优点,战胜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 学业上树立目标

学生入校以后学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再加上部分学生因文化基础知识差,对学习没兴趣、没动力,混一天算一天。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其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在学习方面有点点滴滴的进步,班主任就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会在成功的喜悦中慢慢找回信心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2 生活上关心体贴

有自卑感心理的学生,性格表现内向、孤僻、不善言谈、敏感、极端、冷漠,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班主任在生活上主动体贴他们、问寒问暖。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情感困惑、学习成绩波动时,班主任应主动找他们谈心,以情感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烦恼和困难,切忌漠视、讽刺、嘲笑他们,使他们从心理感到班主任的关心和温暖,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和孤僻的阴影。

3 参加公益活动,养团队精神

目前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不会干家务活,更谈不上去照顾别人,所以在课余时间经常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帮助孤寡老人洗脸梳头剪指甲,与聋哑孩子们做一些游戏活动等等。在每一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互相配合,培养了团队精神,获得了集体荣誉感,从老人的笑脸和孩子的笑声中更加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同学对学习的热情,对今后的就业选择也有好处。

4 肯定学生,赞许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信心和评价,对学生树立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的班主任对身上有缺点的学生总是抱有成见、偏见,即使学生有积极的因素也视而不见,抱着这种态度和情绪教育学生,学生的进取心和精神支柱就被搞垮了,反而更难教育了。班主任对这些差生更应关爱有加,当他们的字写得比以前工整了就该肯定,发现学生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就该微笑,学生学习比以前努力了就该鼓励。绝不能用高目标、严要求衡量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嘲笑、少批评、多表扬,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期待,他们的进步可能就更快了。

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性格、文化层次给予信任、鼓励。自卑的学生总是关注自己消极悲观的一面,看不到积极成功的一面。班主任就要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克服弱点,多想想值得自豪成功的事,学生就会慢慢找回自信心。班主任实际就是教会学生无论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是今后工作中的挑战,都能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进而战胜困难,最后走向成功。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中的持续扩招使得中专护士学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差,综合素质低,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现浅谈如何做好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专护士生,班主任,工作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2

第一,大量媒体人走出媒体,带出大量自由的大脑。原来被一个媒体品牌覆盖,又被广告客户、主管部门稀释得几乎看不到的观点,如今会在各类媒体上看到。譬如媒体人杨锦麟抱怨杭州机场出租车不打表的问题,经过微博的传播,对杭州的城市形象影响很大。

第二,真正有能力输出观点者其实并不多。看到过南方某省宣传部门内部做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微博上真正能够影响大众观点的人不超过80个,人气不等于影响力。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只有二十几人具有大众影响力。

第三,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但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的内容主要来自微博及其他媒体。因为微信的产品特性如此,决定了其传播力偏弱,能够影响5万人以上的微信公众大号数量还很少。但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性很高,更适合定向传播。

第四,自媒体网站、科技类博客正在成为门户网站和其他媒体的观点源头。但这些自媒体网站本身的传播力不强。也就是说,门户网站成为这些自媒体网站的内容放大器,自媒体网站作为见地源存在。同时,杂志这种媒体形态也和自媒体网站类似,本身传播力较弱,其内容在经过放大之后才能到达大多数受众。

第五,综合类平面媒体影响力式微,公信力削弱。你有多久没买报纸了?但垂直于特定区域的媒体却有独特的优势。譬如浙江某都市报去年营收下滑20%,而同一集团内另一份专注老年人的报纸却连年获得增长。

第六,一些公关公司利益驱动自建媒体,随便搭个网站就能够作为新闻源头,成为在某些时候左右舆论影响传播的阵地。

第七,受众不在意媒体来源,只对内容平台忠诚,比如Zaker、今日头条等。

第八,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已低到极限,但对微博认证用户,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盲目信任。

第九,在微博平台上传播谣言的成本极低。毫不夸张地说,造谣传谣辟谣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公关的基本素质。连新浪自己都没有办法处理微博上对于它自身的传闻。可见处理谣言时的棘手程度。

这些现象对企业的.公关营销提出了空前的难题。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越来越多,具有传播特性的投诉和批评越来越多,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坏,你的用户越来越挑剔,媒体越来越聪明。即便拥有再多的年度预算也花不到所有自媒体、新媒体身上。还有多年以来合作的传统媒体要打点,日常应对又是耗费人财物的活儿。

那么,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做公关越来越像做产品,只有在用户聚集的地方贴身肉搏,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和公关感觉。那种几个人在会议室里商量着说“行”的办法,现在往往不行。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3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013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应用网络媒体的网民迅速增加,特别是青年学生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面对这样一种功能优越、影响强大而又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传播媒体,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以致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许多忙乱,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有目共睹。所以,客观认识网络媒体,把握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新媒体超时空、超媒体、自主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着新世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必需看到新媒体的“双刃剑”性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污染、信息爆炸、信息侵略极易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要适应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一个素质概念,它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与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巨大的挑战。媒介素养教育从概念到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有学者指出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应为建构主体。

媒介机构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广大受众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力主体。具体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具体的实施力量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大学生还处在校园学习的阶段,所以在大学里开设相关课程是提高其新媒体素养的最好方式。学校教育具有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等优势,这样可以确保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比较稳定的贯彻。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老师的带领下获取对新媒体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技巧,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形成一种主动利用新媒体的良好氛围从而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媒介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培养师资比较容易培养。另一种是把媒介素养内容融入或渗透在其他课程中实施,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必增加新课程,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德国,有关媒介素养的知识通常被放在政治、社会常识和社会研究等课程中讲授,并且是师范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宗教团体和社区工作者的经常性的讲演和宣传内容。

笔者认为,就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原则,采取单独开课和融入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应该先从选修课开始,然后慢慢上升到必修课。再者,从大学授课内容来看,尽管有些课程已经涉及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比如计算机课程。但是涉及内容不多。再开一门选修课,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从已有的课程来看,也是如此,上海交通大学是把媒介素养课程当成专门的课程开。

2.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媒介素养课程在大学教育中迅速推广

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高校会自觉的意识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设立相关课程,但是这个过程毕竟非常缓慢。只有受到权威部门的重视,新媒体素养课程才能够快速进入大学生教育中去,进而得到普及。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基本就是遵循此发展路径。在英国、加拿大,都是先有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得到广泛认可,进而相关机构或职能部门出台相关制度,使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化,这个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可以避免这段漫长的道路,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其重要程度足以受到教育机构的制度保障。我国的教育部门可以像规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那样来确定大学生所要达到的新媒体素养等级。

3.培养专业的媒介素养高校教师

在大学校园普及新媒体素养知识,就现在的师资力量来看,明显处于匮乏状态,因此,应该采取各种措施。

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师资培训制度。在澳大利亚,澳洲媒体教师协会提供一系列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并定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研讨会;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诸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服务。

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可效仿他们的做法,由一些媒介素养研究机构或者著名大学的新闻院系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培训,以缓解师资匮乏的现状。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饱和,可以考虑将部分老师转向媒介素养教育中去。由于他们具有新闻传播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学习或培训能够很快承担起媒介素养课程的教授。

(二)社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应该结合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社会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是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推动力量;学校提供条件,是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执行者。如果双方力量结合起来,就会让大学生处在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浓浓气氛中。

1.组建媒介素养社会研究机构,支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国外的经验表明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组织的支持。例如,美国的修女托曼创立的“传媒教育中心(http://www.medialit.org)”一直在领导着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

目前国内专业的媒介素养研究机构较少,也缺乏社会组织支持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谋求社会组织的认可,能够提高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开展效率。

在社会组织力量的推动之下,可以定期召开有关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研讨会,还可以像国外一样组成媒介素养教师协会、媒介素养兴趣小组等,共同推动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一系列活动的的开展。

2.家庭教育要转变对新媒体的恐惧

面对新媒体的负面效应,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没收孩子的手机,限制孩子的电脑使用时间,就连一些学校也采取过类似消极的办法。这些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媒体带来的负面问题。

家长应当先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以开明的態度看待孩子对新媒体的钟爱;在孩子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向其传授一些媒介素养的知识;生活中要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爱,防止孩子因为家庭的冷落而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世界。家长需要与孩子一同面对新媒体带来的诸多问题,用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新媒体。

3.媒体机构利用自身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日本,报社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会开放,以供学生参观,让他们了解媒体信息的制作过程;每年也会有专门的媒介素养知识宣传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识别媒体信息。新媒体机构也可以定期向大学生开放,对大学生开展媒介技术教育,给予大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媒体可以适当的接受大学生制作的信息作品,使其参与媒体制作,比如大学生校园记者、大学生拍客,在具体的制作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信息制作过程,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三)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只有……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可能对电视,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大学生应通过新媒体素养课程的学习,认识新媒体的性质和媒介信息的价值。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受众的批判意识,对媒体信息形成个人的独立见解,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所有的媒介产品中,或糅合着制作者的价值观念,或隐藏着商业味道,要正确的解读信息,必须具有批判的眼光。

应当明确的是,新媒体素养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新媒体再现现实,重构现实的功能,认清新媒体对社会的功能与影响,判断新媒体信息的多重意义,与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泰来.新媒体:青少年道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5).

[2]陈龙.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5(2).

[3]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社,2007.

新媒体环境下的中职学生道德教育 篇4

在如今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以及普及程度很高的情况下, 新出现的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以及微博很快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 这些聊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之间的联络带来了便捷性以及新鲜感, 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本文着重阐述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处于比较小的阶段, 对于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 学习使用的速度也比较快, 但是对于这些即时通信工具的负面影响的抵抗力也比较差。在这样的状况下, 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专心的学习上, 而是将更多得关注度转移到了新媒体带来的广阔的世界之中, 渐渐地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价值观随之改变, 对于传统的德育观念的认知也在改变, 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困惑。

2 在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德育工 作的重要性

由于新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世界是五花八门的, 学生的社会经验以及价值判断观念比较浅薄, 不能采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新媒体世界中的诱惑, 不能正确地分析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因此, 必须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

2.1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对 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职学生指的是在初中毕业之后没有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而是在中职院校中开始学习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本领的学生。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 所以在中职院校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帮助中职学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找到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在新媒体 环境下, 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时刻变化不确定的, 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而中职院校的学生面对新媒体的消极影响的抵制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2.2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速度上都有着极大的改变, 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就变得多种多样, 针对这样的形势, 各个学校需要作出相当的改革以期适应祖国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要,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 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是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环境下, 中职院校需要合理地利用新媒体环境以及相关的网络技术在心理方面、道德水平方面对于学生进行 培养与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职学生, 不但能在专业水平上有极大的进步, 还能对于新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不同的诱惑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以及抵制力, 这样的人才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人才。

3 在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院校如 何开展德育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 多种多样的网络应用, 尤其是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受到了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中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地规避新媒体技术在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这样的做法不但会使得学生抵触德育工作, 怀疑德育工作的正确作用, 还会使得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为此, 中职院校需要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工具, 开拓网络环境对中职学生进行时时刻刻的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1 利用微博在中职院校学生群 体中开展德育工作

微博是现在最流行的阅读工作, 所有的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更新微博的内容, 操作起来方便, 并且言简意赅的微博语句相较于长篇大论的道德文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因此, 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中职学生经常浏览使用的微博工具, 注册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专用账户, 通过每日发表与德育有关的微博, 使得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使用微博娱乐的时候受到德育的熏陶。另外, 德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发表的微博了解到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 针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进行详细的分析, 如此一来, 校方开展德育工作时能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德育工作取得的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

3.2 利 用 QQ 聊 天工具给学生发 布一些有关德育工作的链接

QQ作为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聊天工具, 在学生中的使用数量是最大的, 中职院校校方想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 利用QQ这一聊天工具是势在必行的。

中职院校的校方可以在QQ内建立与德育工作有关的群组, 与中职院校的学生就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对于校方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意见与想法, 针对这些由学生提出来的意见进行分析, 改善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之后争取得到广大中职院校学生的支持, 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就可以取得预想的效果。

另外, 负责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在管理德育工作的QQ群时, 可以在其中分享一些与德育有关的小文章, 并经过简短的介绍, 使得学生对于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这一类文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 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在选择与德育有关的文章时, 注意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 选择的文章不可以过于深奥、枯燥, 否则学生不会在自己娱乐的时间内花费时间去阅读与德育有关的文章, 这样中职院校通过QQ开展德育工作教育中职院校学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3 利用微信工具每天给学生分 享德育小故事

微信是目前新 型的一种 聊天工具, 仅于QQ的使用量使得微信在学生间被大范围使用, 为此,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时候可利用微信工具, 给学生介绍多个与学生德育有关的微信应用, 介绍的微信应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3.4 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社会资 源, 开展德育

现代社会中, 一些现象对于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健康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此, 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就应该考虑到一些社会现象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否大于德育的影响, 校方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搜集一些资料, 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基于合适的角度给中职学生的行为提出相应的意见。如此一来, 渐渐地培养了学生们对于事物的正确的认知感念。

3.5 新媒体环境下不可以忽视课 堂对于德育的重要作用

虽然社会的整体形势处于新媒体环境下, 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依旧是没有改变, 所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为此, 德育工作可以延伸到课堂之上, 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 在上课的同时教授学生一些对待现代化新媒体的态度与方法, 使得学生在面对新媒体中存在的种种诱惑时, 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4 总结

新媒体环境下,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吸引了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注意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社会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 为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职院校必需针对新媒体环境开展德育工作, 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并且在新媒体环境下, 中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使用QQ、微博、微信等在学生之中广受欢迎的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德育工作, 不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 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 中职院校也可以强化新媒体技术对于学生德育良好的一面, 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会更大。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加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媒体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新媒体主要指的是QQ、微博以及微信这样的即时通信聊天工具, 这种聊天工具的出现无疑给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些考验, 为此本文针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以期可以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即时通信工具,学生,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戴敏秀.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班级管理[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2]伍自炳.浅谈中职学生德育现状、成因及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 (西南卷) .2012.

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报纸论文 篇5

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报纸论文,数字化报纸是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等自媒体形式高速发展下不得已而进行的一次内部改革和尝试活动,目的是为了规避新媒体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

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报纸论文【1】

摘 要:虽然数字化报纸扩展了传统媒体的媒介载体,使信息的互动性大大增强,但是中国现阶段的数字化报纸存在缺乏独立的内容创作、多媒体化程度不深、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等弊端,需要在不断发展中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化报纸;新媒体

一、我国数字化报纸的发展现状

数字报纸又称“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数字报纸首显,是由北大方正集团与浙江日报集团共同推出的。

多媒体数字报纸融合了互联网媒体便捷的阅读方式和互动体验,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仅在20,全国大大小小进行互联网试水的媒体已达到40多家。

数字化报纸不仅仅局限于以受众的个人电脑为信息接收终端还包括可以上网的手机接收模式。

《中国妇女报》就先于网络版数字报纸进行了报纸版面的“手机化”尝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随时随地阅读,新华社更将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等知名报纸、杂志的内容融汇于“新华手机报”上,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读报体验。

近几年,全国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传统纸质媒体都推出了数字报纸,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强中。

数字化报纸极大的开拓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链,融合了互联网即时便利以及超大信息量的特点,用户只要有一个电脑或是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阅读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大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并为他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数字化报纸传承了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延续了主流媒体的价值观和信息生产模式,得到众多传统媒体和业界人士的青睐。

中国报业纷纷上网的举措,是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强势入侵下,为寻求自身发展而不得已的“试水”。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和带来传播方式的挑战,要不断进行自身结构调整和改造。

最重要的是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传统媒体不应该抱着抵制的心态来对待新媒体,而是要与之联动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互赢。

董年初提出三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欣然拥抱的对应策略:收购新媒体、创办新媒体以及合作开办新媒体,建立四种发布平台:传统平台、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1]。

市场青睐创新者,“宁要粗糙的新锐,也不要圆润的守旧”便是市场竞争中的箴言。

传媒的特色是在创新中才得以保持的——只有永远比竞争对手快一步,才能不断获得因创新而生的市场“暴力”[2]。

传统报纸想要在多媒体竞争的市场下分得一杯羹,必须要创新。

然而从实际操作和效果来看,传媒的这种换汤不换药形式的“创新”,虽然可能短时间内,因为新开辟了一种途径而获得暂时的发展契机,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动力。

二、我国数字化报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报纸缺乏独立的内容创作

内容是“王道”,传统媒体想要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订阅量,追求独家新闻或是原创性新闻是不二选择。

报纸出版单位纷纷将自己的报纸搬上了网络,形成报网融合的格局,但是在数字化报纸内容制作上,仍是以原有的纸质报纸内容为基础来生产和制作的,也就是说只从形式上进行翻新。

网络新闻只是“复制”、“粘贴”的简单模式,只是简单的将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报道利用电子技术转化成适合计算机,或是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如手机等形式显示出来,只是换了一种传播途径而已。

电子版的报纸内容完全没有创新,直接照搬纸质版内容。

这种依附于传统媒体机制下的数字化报纸的内容生产不同于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

由于局限于现在新闻法规的限制,门户网站不具备新闻采编的权利。

但是有纸质媒体出版平台的数字报纸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在新闻采编上的优势,甚至是“炒冷饭”,这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上的巨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

在以内容为王道的文化产业竞争下,这只是粗制滥造的生硬嫁接。

这种换汤不换药,使其缺乏同类新闻内容生产的竞争力,造成内容的重复率高进而造成新闻资源严重浪费。

这种多数数字报纸依托报社综合门户网站的定位使其沦为其母报的简单翻版。

这种形式的数字报纸不可能具备更多的服务功能,也就注定了其难以承载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

(二)数字报纸多媒体化程度不深

内容上的复制决定了数字报纸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只是换了个传播渠道而已,没有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进行信息整合。

在信息的传播形式上,数字报在传承传统报纸印刷版的版面风格的原则上,没有发挥出自身数字媒体即时迅速的特色;另外没有实现融合媒体的集文字、图片与视频于一身的传播模式,缺乏为数字报纸增值的原创新内容生产;没有及时对网络视频进行更新,更别说成立专门的网络视频团队了。

另外,从事数字化报纸的从业人员仍然是服务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还停留在用笔和纸记的阶段,而适应多媒体新闻采集和对相关数码设备使用能力的不足,使得大部分数字报纸多媒体程度不深,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采集新闻的阶段[3]。

这种呆板的运作机制使得数字化报纸跟不上多媒体发展的技术,缺乏网络新闻的竞争力。

数字报纸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的特点,适应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和研究受众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模式下的要求集文字、图片、影片视频、声频等各种载体于一体,实现报纸、电视、广播与网络的大融合,利用超文本、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数字化报纸的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这对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从事文字撰写工作的单一工种相比,在数字化报纸阶段,记者不仅需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海量的信息还要求会操作这些数字数码设备,需要记者跨平台高效率的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角度的报道。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约翰?帕夫利克在《新闻业与新媒介》一书中写道:“技术在新闻采集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数字新闻收集工具的移动记者工作台(包括数字音频和视频装置),“确实为受过良好训练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提供了将报道置于更好的背景中进行报道和在现场核查事实的能力,并且能在远方或不熟悉的地方或急于赶出报道的时候更有效率”[4]。

(三)数字报纸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数字报纸推出以来,从目前来看,数字报纸还没有达到传媒报纸的那种成熟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并且由于推广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使其在传统媒体阅读人当中的知名度不高,阅读总量远远没有达到传统媒体的水平。

新闻网站在免费阅读的环境下,有人担心数字化报纸收费会造成阅读者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报纸的知名度和订阅率。

实际上,通过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反而会提升数字报纸的知名度。

国外众多媒体的数字报纸已经在尝试有偿阅读的模式,终结网络报纸内容免费的时代,并进行收费系统的改造,收费阅读发行可能是未来多媒体数字报纸报业经营的方式之一。

数字化报纸的免费服务造成了传统纸质媒体的运营成本和负担。

面对数字化报纸高额的运营费用,国外众多媒体纷纷启动电子版报纸的收费改革举措。

拥有多家报纸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5月上旬表示,他旗下经营的《华尔街日报》、《伦敦时报》、《太阳报》、《纽约邮报》等报纸将在一年之内尝试向报纸网站读者收取费用。

其中已经开始收费的《华尔街日报》也在其金融危机下细化其内容收费项目,如为个别文章和某类读者提供专门定制收费的新闻内容,提高内容竞争率。

另外一种收费的模式,可以借鉴日本建立的数据库盈利模式的经验。

《日本经济新闻》通过设立经济研究中心的方式,聘请经济专家分析日本经济运营情况,每天发布包括股票、财经、金融等相关数据分析,给受众提供规避经济风险的理性分析,提供有竞争力的新闻,使得该网站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仿效日本的运行模式,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依托本身强大发布信息的能力和优势,也建立了财经类新闻的数据库,分析潜在特定客户的需求和特征,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为专业类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分析发布财经指数并进行分析。

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财经信息。

传统媒体集团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在所在区域的新闻资源和信息发布的权威优势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库的市场增值服务,这不仅拓展了本来业务范围,也使得数据化的媒体获得新的盈利能力。

有学者表示对数字报纸内容进行收费虽然是十分传统的盈利模式,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有悖于新闻自由以及与互联网自由获取信息的精神,但事实上数字报业的发展与其他任何新兴行业一样,需要这种特殊阶段的扶持和原始的积累[5]。

三、数字化报纸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在描述媒介形态的演变时说:“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6]。

不必过分夸大数字化报纸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二者是互相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数字化报纸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制造资源、稳固的受众群、成熟的经营模式,一个开设数字化报纸的传统媒体就已经说明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报纸即时发布信息的特征弥补了报纸受制于排版、印刷等环节而使信息发布滞后的劣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上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不足,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弱势,大大缩短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时间,极大提高了信息的流通性。

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东风,随着报业对自身优势的不断巩固,在争夺受众资源的同时,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外,数字化报纸不能抛弃传统媒体对新闻客观性的专业主义的要求,要严格在内容上进行把关,跳出传统报纸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细化的受众需求,走出一条多样化,混合型的文化产业模式。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手段;现状;具体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以及各高等院校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我们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面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补充和推动,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力军,仅仅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现阶段的我国各大院校来看,我们在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各大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教育的不足终将会阻碍人才的培养,而思想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很可能会造成社会整体道德的缺失,这将对我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的中国,我们更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新媒体的应用在为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如何使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进一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是我们应当思考的关键性的问题。

1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它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能够使大量的信息资源第一时间被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有效的利用。第二,它具有极高的互动性,每个人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和交换者,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信息交换与交流的过程中来。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媒体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或者是包容性,包含着不同形式的、不同来源的、不同种类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的魅力所在。

2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还是学校自身的角度来讲,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在主观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特别是事业、企业单位,他们不仅关注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成绩,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很多的教职员工也不断的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仅仅从大学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进一步提升之前,我们应当首先认识到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这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老套,不能够真正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并且一部分的老师仅仅侧重于说教性教学,这不仅仅不能够达到高质量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不利于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具体的手段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新媒体为思政教育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使新媒体进一步的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但是很多的学校在相关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他们往往采取的是强制抵制的方法一味地压制学生,这样做是不行的,相反,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有效的使用一系列的媒体工具,使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发挥进一步的有效的作用。

3.2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学内容和方式

现阶段,我们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相关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的改进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很难真正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导致整个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因而,我们应当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带给大家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的提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点,它能够帮助教师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相关的技术工具进行课堂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便捷,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育过程中来。

3.3 创新思政教学及管理体制

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其自身的一些消极因素,而是我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不够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相关的人员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新媒体进一步的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奖罚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对在相关方面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4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找寻正确的解决方法并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何长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5(08):91-94.

[2]肖婷.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4-45.

[3]许舒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165-167.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 高校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现代科技的环境中, 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为高校学生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单一的教育手段, 另一方面, 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削弱了政府的权威性, 给高校学生带了负面影响。因此, 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降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简述

1. 新媒体的内涵。通常情况下, 以网络计算机技术为依托, 以数字化时代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就是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不同, 新媒体的传播面更加广泛, 传播技术更加先进, 传播速度更加快捷。

2. 新媒体的特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着如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征。首先, 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广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政府以及传统媒体如电视节目等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途径,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1]。其次,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交流平台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有效的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 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的加入;再次, 新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时效性, 信息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传播, 新媒体不但能够传播文字和声音, 还可以传播视频,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最后,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用户通过网络客户端可以自由的上传和传播各种信息, 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中, 人们可以传播各种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控制力度, 同时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1. 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手段。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通常集中在班会、讨论会以及讲座等形式上, 这种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高校学生很难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高校学生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反馈给教师, 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向高校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 有助于教师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新媒体使高校思政教育中师生更加平等。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同, 新媒体技术的加入打破了教师与高校学生之间的界限,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的交流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开展。

3. 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只能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或者班会、讲座中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向无法及时掌握, 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并对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修正, 有效的避免了许多误会和冲突的产生, 并且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 使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大大的提高。

三、新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1. 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的权威的教育工作, 一旦失去导向作用和权威性, 就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再集中于教师的授课, 这虽然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 但是也使得学生不再严肃认真的对待思政教育, 使得学生缺乏管束, 影响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2. 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导向力。新媒体技术的加入, 使得学生学习思政教育不再集中于教室、讲堂等真实的环境, 而是分散在网络平台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与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相比, 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途径更加丰富, 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然而, 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 如果没有教师的良性引导, 很容易导致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进而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 思政教育手段过于依赖新媒体。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快捷性的特点, 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使得一些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 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变得冷漠。同时, 学生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信息, 容易沉迷于网络, 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3]。此外, 过多的依赖于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 也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各种信息, 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不良信息, 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 这使得正常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手段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了一定的挑战, 也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些便利[4]。因此, 教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运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 对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了解和引导,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1. 加强思政教育教师的信息素质。在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中,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科学合理的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思维模式,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能, 深入了解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技巧,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抑制新媒体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2. 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络平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个完善的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网站, 及时在网站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观点等方面的信息,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定期更新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信息, 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思政教育网站及时了解真实、健康的时政信息, 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 高校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网站,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知识体系进行理解和学习,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优化教学手段。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 使教师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动向, 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渗透作用, 通过高校学生喜欢的网络形式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而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和案例,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平等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 思政教育工作者, 应适时的带领学生走出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 组织高校学生定期到校外体验生活,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 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效率。

4.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素质的提高。高校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每天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许多高校学生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 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因此,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开展一些讲座或者宣讲会, 为学生普及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力, 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抑制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论

新媒体的发展, 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也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大环境下,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 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发挥引导作用,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赛, 余雪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 2012, 04:80-82.

[2]邹海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J].才智, 2015, 32:28.

[3]赵云霄, 韩彦, 江祁萌.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09:155-156.

[4]陈春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5:73-75.

[5]孙淑秋, 张玉强.思政教育者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导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8

一、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弊端与形势进行深入探析

(一)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手段的管理涣散

对于高校思政部门的思政教育而言,其监察技术的管理运用,应该要提升至财务管理的领域当中,提升监察技术的管理运用的手段,需贯彻至各个环节当中,采用发展营销监察管理体制,进行推动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取得公平且高效。可是目前的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管理运用的作用比较低,对于部门当中全部的监察管理人员和工作水平达不到完全的把握,从而也致使高效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的成效与进步遭受不良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高效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对于监察方法的管理运用的实际执行力度不够,且认知存在较大的缺陷,从而致使高效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管理运用手段较为缺乏,以及营销管理的成效较为低下。

(二)思政教育当中对于监察手段的运用存在缺陷

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当中,经过把握和明晰监察技术的管理运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当中全部工作的把控,但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较为缺乏,对于监察技术管理运用的认知存在缺陷,从而致使监察技术的管理运用比较欠缺,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管理运用的成效性也遭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实行合理与高效的监察技术管理,可以协助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对于本身的实际状况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准确的制定出后续的计划。但是存在较多缺陷的监察技术管理运用,会致使本身的思政教育工作进程的预估出现错误,从而在决议计划时出现无目的性的进行选择。所以要想增强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发展的工作就必须要提升对于监察技术的管理运用的把控,并且提高重视的程度。

二、新媒体环境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措施和手段

(一)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当今的新媒体环境需求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新媒体认识,以及具备精湛的新媒体技术,并且能够熟练且有效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全面落实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据此而言,高校必须要增强新媒体设备创建的力度,建立起一个专属的相关平台,从而促进新媒体观念得到较好的传递和宣扬。并且具体的探析新媒体应用在教育中的优点和缺点,再完整的展露出新媒体的优处去填补高效思政教育中的缺陷,进而强盛高效思政教育水平。

(二)填补高效学生对于新媒体认识水平

新媒体环境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但是学生的认识程度不足时,会导致其政治观念受到歪曲,并且视听也会错乱且模糊起来。在此阶段中,思政教学者应该要注重学生对于新媒体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从而选取对于自身有利的新媒体信息,促进学生思政情愫的良好培育。

(三)改善思政教育管理制度

学生的思想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而愈加多重化,并且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将面对较大的挑战。因此更加需要整体师生的协同奋力,完善好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而怎样运用新媒体手段去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已逐渐变成高校教育人员需要竭力探索与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有序展开的主要因素是思政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务必要建立起合理且有效的思政教育管理制度,才能够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的推动下,高校思政教育促进获得了机会也面对着很多的挑战。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全面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有点,改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处理因为新媒体技术所出现的挑战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所以,高校一定要全力建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方法,进而保证高校思政工作的不断进步[2]。

参考文献

[1]郑晴,杨芳,胡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J].中国报业,2013,07(07):111-112.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9

一、新媒体是大学生接受健康教育重要途径

1.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有迫切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张琼等在200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大学生都认为学习健康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健康知识来源的调查中, 被调查者认为只有20%的健康知识来源于老师以及课堂教学, 60%的健康知识来源于书籍、以及网络等新媒体。我们在网上开展的“最受学生关注的课外知识调查”中, “健康知识”也被排在最受关注的前三位。调查结果足以说明, 大学生们对健康知识有着迫切的需求, 而这种迫切的需求也表露出面向大学生们的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的环节。

2. 大学课程体系中健康教育的缺失“逼迫”学生另谋他路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 然而在把学科教育和专业培养作为主要任务的大学教育体系中, 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把健康教育列入学生课程培养体系, 健康教育在大部分学校都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开展。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 学生无法培养健全的健康态度;专题报告受益面窄, 学生无法得到系统的健康知识。因此, 学生只能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另谋他路, 被动的搜集健康教育信息, 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3.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库成为学生健康教育主要来源

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发展飞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也促进了大学生的注意力由书本的“纸面”向虚拟空间的“页面”转变。新媒体海量的信息库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健康知识, 同时也成为大学生解决健康问题的高效途径。在问卷中“你解决关于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调查中, 60%的大学生选择“先上网查询”, 只有30%的同学选择“咨询大夫”。新媒体以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等呈现形式, 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 为大学生们架起一座信息“高速公路”, 在最短的时间, 通过文字、语言、图片等方式, 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学生,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库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教育主要来源。

4. 新媒体的信息便捷交互功能促进了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

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强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自主性, 提高了教育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自己关心的健康知识, 并能够利用虚拟社交网络方便快捷的将自己关心的问题扩散、推荐给别人, 快速实现信息的传递。在实际的新媒体环境中, 信息的快速分享和扩散已经成为大学生在短信、博客、论坛等社交网络平台活动的主要内容。此外,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支持, 选择建立自己的健康知识信息库。在这种开放性的交互中, 大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过程演化成了一个健康态度和行为转变的过程, 从而实现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5. 新媒体平台的隐蔽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深度

与传统交流平台的开放式展现不同, 新媒体平台依托网络等虚拟环境, 属于隐蔽性的局部沟通。沟通双方可以更专注于问题而不受其他因素干扰, 这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带有隐私性质的心理以及生理问题, 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深度和水平。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 正以强大的技术力量推动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播途径,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但正是这种难于掌握和监控的方式、方法, 给当代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 系统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削弱健康教育功能

叶敏关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研究认为“健康教育的实质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态度与行为的转变。健康教育关键的环节在于帮助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概念内化为个体的动机, 即产生对健康的期望和需要, 形成对健康正确的看法和态度。”而我们认为这种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转变必须是以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目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受重视, 更谈不上学生系统的健康知识的掌握了。课程的缺失削弱了健康教育的功能, 而新媒体环境下健康知识信息的膨胀也影响了学生健康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更多的学生将健康理解为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 很少能够达到对态度和行为的干涉。

2. 新媒体无屏障信息传播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 信息的发布和使用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们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不真实的垃圾信息。另外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网络言论的责任意识淡化,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也使大学生很容易被误导。特别是学生相对隐晦的性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层面, 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和探索的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 从而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3.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使得其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降低弱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 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很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思维, 缺乏独立思考。不少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研究能力。另外,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大学生疏离真实社会交往, 沉浸于虚幻的世界之中, 网络世界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 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健康教育是致力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 也是基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国民健康意识, 改变生活观念和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在实践中常常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 使之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服务。

1. 健全健康教育课程, 巩固健康教育核心价值体系

健全的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 要将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科学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 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以及心理问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评价, 并组织大学生参加一系列有关健康的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健康的体验和经验, 使学生对健康的需求和态度, 在其个体的实际行动上正确地表现出来。

要努力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使用新媒体, 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他们新媒体信息鉴别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对身心发展、个人成才成长有利的信息, 让新媒体为他们的思想进步、健康生活、学习成长服务, 并利用它实现自身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

2. 规范健康教育信息平台, 拓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新阵地

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学生健康教育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短信、论坛、空间等新载体的功能, 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络优势, 把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导向网络等新媒体, 努力拓展健康教育的空间。学校的医院以及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平台, 发布健康常识, 提供健康咨询和帮助,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3. 净化网络环境, 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同学们正确对待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同时还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 利用新媒体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使用网络话语进行舆论引导, 努力掌握网上交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应该充分认识身心健康的不可分割, 整合医护人员、心理咨询教师以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优势, 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当前时期,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当重视新媒体学生健康教育平台的打造, 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适应媒体环境的素养建设, 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10

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较重视,同时也正对这一工作的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政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思政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教育落实的难度以及使大学生产生了信任危机两方面,以下文章将上述两方面问题展开来进行了论述。

(一)增加教育落实难度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与主流思想相符合,观点正确的信息会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而观点偏激的信息或讹传的信息则会将大学生引入歧途。高校作为种种信息汇集的中心,其信息的内容十分复杂,大学生的心理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力的发展虽然已经接近成熟,但仍可能出现对信息选择不当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状况,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严重阻碍,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想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就必须加大力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二)令大学生产生信任危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会令大学生产生信任危机。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移动终端被频繁使用而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来说,如今的交流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拟性。大量的调查显示,移动终端以及种种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个主要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这是造成信任危机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久而久之,大学生的上述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对其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产生影响,使得其与其他人的交往会出现缺乏信任和坦诚的现象。

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虚拟性还会导致大学生减少由于私人方面的信息泄露所带来的恐慌,会出现在网络中坦诚地与人交流自己内心感受的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型反而会使大学生不够真实。

上述两种情况要求大学生在真实与虚拟之间不断转换,同时其性格也会从畅所欲言到沉默寡言之间转换,这种情况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存在双重人格以及多种人格的主要原因,对其心理发展十分不利。同时,过于频繁的转换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出现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过于冷漠,产生压抑以及苦闷等情绪,为使上述心理状态得到缓解,多数大学生会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去寻找出口,同时也有可能去进一步的在网络虚拟的交流中寻找慰藉,长此以往,大学生必将沦陷于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互相转换的怪圈,对其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与完善带来阻力。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到来使得信息开始变得多样化,这样的特点使得学校教师及大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途径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同时为其知识体系的完善带来了机遇,但要认识到,多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多样化的信息中,偏激的信息与积极信息并存的特点会为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带来困难,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一旦对信息的选择出现错误,对大学生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就会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需要转变。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创新性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很好地达到这一点要求,这是由其教育观念过于陈旧所导致的。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的形式以及载体都多种多样,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在对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这提高了其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在过去是无法达到的。便利性是促使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产生依赖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其兴趣爱好得以被拓展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多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从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手段等方式都已经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想要使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校就必须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等进行创新,使其能够进一步的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其兴趣爱好为主要出发点,使教育方式更加年轻化,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作的实现均要在保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完成。就目前的情况看,存在一部分高校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问题,同时也开始逐渐倾向于利用社交软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与新媒体时代的要求能够有效结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以引导为主。知识以及信息的多样化为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带来了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对信息正确性的判断能力不足导致的,一方面也是由于一手信息的缺乏而导致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猎奇心理,对新事物以及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同时对权威信息的排斥与质疑心理也较为严重,这时导致目前部分大学生过于相信网络虚假信息的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存在少数大学生会利用网络去进行炒作,散发与传播不良信息,这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十分严重。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的影响极其严重,对此,高校必须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改以往传统的说教方式为以引导为主对其进行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传播不良信息对自身的影响,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度,从而使其成长与发展过程能够更加顺利。

再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新媒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得到了拓展,种种社交软件的出现使得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开始从主流的位置上逐渐脱离。以网络为基础与平台的交流具有虚拟性以及私密性,这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大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存在的局促感以及戒备心理,因此,目前大学生的主流交流方式开始逐渐倾向于网络交流。高校要认识到,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网络交流为其提供了一个互相之间可以保持平等的平台,针对这一点,学校一定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即以大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时刻刻从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以其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去对其进行教育,除此之外,为保证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还要尽可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获取其真实的想法,使其能够从虚拟的环境中解放出来,避免其由于从虚拟向现实的频繁转变而出现双重人格的心理障碍。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要在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基础上完成。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以及行为方面的错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从感性的角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朋友的身份去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如何起着重要影响,想要保证教育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非常必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及更新的速度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信息的内容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提高自身对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水平,同时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要使其能够与目前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这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想要达到上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具有现代化、年轻化的特点,要认识到时代发展对自身实力以及整体水平的要求,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与大学生站在同一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才能够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效果的改善十分重要。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丰富了信息的内容,拓宽了信息传播途径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想要保证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目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就一定要提出一定的措施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善。具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从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四个角度出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引导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以及成长主要面临的一个大环境,同时,高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与主要责任承担者,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完善与提高,首先就必须从高校入手。高校要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持肯定与接受的态度,不能由于其信息的多样化而否定了这一时代的价值,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想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改善,就一定要从以往的以说教为主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坚持以引导为主,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在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的同时,也使其能够更加容易接受。

总的来说,高校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引导对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均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了有关校园各方面信息的网站,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高校要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偏爱去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展示在校园网站上,同时鼓励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站上的交流平台进行交流,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环境,这对校园主流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为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可以通过有奖竞赛的方式去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有关内容进行传播,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十分有利。

另外,网络辩论赛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也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大学生进行网络辩论赛。辩论赛的内容可以就当前社会中的主流问题为主,要求大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辩论,这能够促进大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十分有利。辩论赛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点评为结尾,点评内容一定要充分体现正确的思想,这对大学生能够起到极大程度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点评工作的专业性也必须得到保证,足够专业的点评内容才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足够的公信力,使其能够更加乐于接受相应的观点,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

(二)家庭配合

除高校本身外,家庭的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十分有利,家庭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家长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观点具有直接影响。目前,大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忽视了对子女的培养的现象十分严重,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父母的引导以及家庭的配合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庭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要认识到子女在当前阶段对信息的正确与否还不能做出很好的选择,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与子女进行沟通,要使其认识到不良信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家长还要认识到子女出现问题其责任并不完全在于与学校,自身也存在着极大的责任,因此,家长必须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三)社会支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均肩负着重要责任,尤其是社会更是如此,社会的风气以及主流思想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与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影响。社会应意识到自身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媒体领域更是如此,要对传统的信息及其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其能够符合当前的主流,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全面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保证教育水平的提高。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影视作品中所传播的信息对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均十分不利,同时其中还掺杂着很多破坏因素,这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自身责任感的认识。社会中的各个主体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进一步的保证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自我教育

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达到一定效果,主要还是由大学生自身所决定的。大学生自我观念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从长远的角度看,对其未来的影响也极其严重。高校在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尽最大可能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从自身出发去对种种信息进行甄别,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加顺利的成长与发展下去。

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初步接触一个新的环境时会存在新鲜感,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程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的感觉对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在这一情况下,对信息的甄别以及选择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要认识到不良思想对自身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自身出发,选择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学会为自己树立榜样,要以各方面均较为优秀的前辈为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除刚入学的大学生之外,高年级的学生也应注重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要努力成为后辈榜样。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同时其中一系列问题也开始逐渐现象,想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特点以及这一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要以此为标准去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均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其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上述四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06).

[3]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8).

[4]余东晖.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5]何小明,刘可文.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08).

[6]赖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网络财富,2010(17).

[7]牛晓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01).

[8]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0(11).

[9]杨华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理论观察,2010(06).

[10]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07).

[11]叶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4(01).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11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爱国主义辨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等带来了较大冲击。高校应从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净化环境、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新媒体育人、加强和改进课堂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师生运用新媒体水平和素养四个方面,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38-03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媒体传播传送便捷,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较广的覆盖面、多元化的形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不仅要求高校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精神支柱和动力,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面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傳播的优势,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对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媒体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增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自主性。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飞信、博客、微博、数字电视等一系列新媒体相继出现,备受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遨游、快乐地浏览,在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别于传统教育“单向”灌输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大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接受,而是积极自主浏览、接收信息,并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进行交流和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选择教育素材和教育工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者既可以从丰富的网上资源寻找到最新、与学生最贴切的素材,也可以选择传统或新媒体教育方式,还可以两者相结合开展教育,比如教育者开展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课外时间通过QQ群、微博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引导教育。

(二)新媒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以课堂上老师授课教学为主,辅以问答、展开讨论、撰写作业、社会实践的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成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并逐渐体现出了新媒体便捷、灵活的巨大优势。新媒体丰富了教育者教育教学手段,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受教育者获得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体验。

(三)新媒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是达到了海量的程度。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资源共享,如期刊库、百度文库、电影网站、图片库共享资料等,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各项工作中,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大量的教育资源能通过多种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呈现和转换,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资源。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存在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认识和判断。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新媒体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当前,在空前丰富网络信息海洋里,也存在许多不实甚至虚假极易误导人的信息。一些企图通过西化中国人思维的西方国家,为灌输西方价值观念,不惜歪曲事实而发表与真相不符的报道和言论。这些事件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网上出现了很多“网络大谣”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秦火火、杨秀宇等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新媒体存在虚假不实的信息极大地影响和误导了大学生对真实事件的认知,有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信仰缺失,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二)新媒体信息疏导、监管不力,给教育增加难度。由于信息的交互性日益增强,覆盖面更广泛,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每个人不仅是媒介信息的受众,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不良言论的发表,在世界一端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能同步传达到世界各个角落,瞬时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网络反腐、网络打假事件往往能造成大量网民围观;网络上频繁曝光公务人员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职人员工作时间不作为等公权力监督不到位、服务意识不足等事件,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在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如果发表了不当言论,在所有网民中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在新媒体时期,如果网络信息得不到有效监管,社会上曝光的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增加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三)新媒体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出发,采用简单的政治宣讲,忽视了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对爱国的理解程度,忽略了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当前国家的优势及存在的客观问题与困难。可见,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相对于时代已经严重脱节,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没有体现出新媒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思维活跃,对生活品质和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爱国之情无法转化为报效祖国之志,将可能面临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一)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净化校园新媒体环境。做好网络信息监管要制定严格的新媒体运用法规和条例,对发布虚假信息、故意操纵网络舆情影响国家声誉或造成社会动荡的,政府部门要运用行政、法律为手段严格依法处理,使网络信息管理有法可依。作为高校,要针对学校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校园网络等新媒体信息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该制度的严格执行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分析其收集、利用管理网络信息的习惯。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部门应该严格实施信息审批制度,从信息的源头入手,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高校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监管体系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努力建设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管理队伍,提高网络监管技能,及时正确处理随时可能会发生的网络信息事件,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二)发挥新媒体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形成优势互补。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互动性强,影响人群多等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好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发挥其优势来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理解新媒体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到新媒体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而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找准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媒介,制订系统、详细的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时尚嗅觉灵敏、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身上。将传统由学生被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转为主动了解国情、世情、社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自身自觉维护国家、建设国家的责任意识。第三,注重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传承下来,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真正了解并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别并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从而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新媒体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形成优势互补。

(三)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师生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和新媒体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7日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这既是对政法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就需要爱国主义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运用网络媒体平台的技术水平,适应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熟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式,同时还应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网络通信技术,具备在心理疏导上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在业务基础知识上需要充实外,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在工作实践上针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创新,如借助于新媒体的各项平台,用大学生乐意接受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博客、QQ空间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水平,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口,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开展。

另外,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有效甄别信息的真伪,能否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带来的侵害,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扎实推进新媒体的普及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可忽视。一是爱国主义教育者要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全面地接触新媒体,提高选择和评判媒介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遵守媒体道德与法律规范,合理、适度地使用新媒体技术。二是爱国主义教育者在平时与学生的工作交流中注重结合网络中影响较广泛的“虚假信息”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疏导。三是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下转第84页)(上接第39页)者需要引导大学生正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变化,鼓励大学生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共同目标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课堂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改进和创新。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向学生介绍爱国主义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向学生解析喜闻乐见、贴近学生实际的、时下热点的话题,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当前日本安倍政府的错误言论和做法等。通过联系一些不法分子煽动青年学生上街非法游行示威,甚至“打砸抢烧”的行为和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在网络等新媒体交流中注意言行举止,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及时遏制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民族仇视心理。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教育者应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在课前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途径做好资料准备,课堂上老师进行讲授,条件允许还可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课后通过博客、日志、网站的渠道撰写观后感或者展开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情,升华爱国情感。总之,应充分发挥传统和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增强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2]邹伟,史竞男.网络推手“秦火火”等人“謠动”中国的背后[EB/OL].(2013-08-22)[2015-02-22].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22/c_125220626.htm

[3]习近平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3-01-07)[2015-02-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7/c_114284339.htm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4LSZ041)

【作者简介】徐 坚,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劳中兴,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 篇12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

1.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高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式

新媒体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和信号传输来进行信息的流通, 在新媒体设备中, 包含QQ和手机短信等, 其能够对学生的日常交流方式进行改变。像互联网中的社交软件, 交流双方能够在匿名的状态下进行交流, 这样有效避免了隐私的泄漏, 使交往双方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某些言论, 增进了交流双方的思想碰撞。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其往往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为了能够安抚自身的精神需求, 得到他人的尊重, 往往希望能够和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但由于互联网的隐私性, 交流双方能够任意进行言论和评论他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道德约束进行了弱化, 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2.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新媒体兴起之前,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上的听讲和自身的读书,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同教师的教授水平相关联。为此, 我国不断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 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接收方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在新媒体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来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不在过度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 而是逐渐将自学作为日常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 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资源,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量空前丰富, 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 往往不能够选择对自身的发展有利的知识进行学习, 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较大的降低。

二、改善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 转变教育观念, 引进新媒体技术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 已不能满足于传统教学方式中仅仅对理论知识的要求, 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新媒体技术, 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 并不断接触和了解最新的新媒体技术, 了解新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将新媒体技术积极地引入到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其需要对以下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 像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手机, 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新媒体设备, 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对其熟练使用, 通过这些新媒体技术, 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但在对使用这些新媒体设备的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对其进行控制, 防止不良信息入侵,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在新媒体环境下, 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教育工作时能够选择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传统的散乱的社会活动将会逐渐向着组织性发展, 这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自身的教育工作模式进行调整, 将新媒体技术引进到日常教育工作中,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并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性思想进行认真的对待, 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 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

3. 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新媒体所带来的开放式思想, 对传统的封闭式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形势下, 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结合新媒体的模式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教的工作效率。此外,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泛化,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在局限于传统的校园范围, 而需要将其扩展到社会各个角落, 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人才。

4. 利用新媒体技术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往往不再依靠教师解决, 而是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来解决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政治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帮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另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工作时, 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三、总结

新媒体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共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水平, 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正确的态度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影响, 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伟.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05:105-106.

上一篇:解除权的行使下一篇: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