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标体系

2024-07-12

学习指标体系(共12篇)

学习指标体系 篇1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得到强化, 从而形成新的学习评价理念。

1 网络学习过程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为了确定在网络教育进行学习过程中最能反映学习成效的学习信息, 笔者于2013年3月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对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12级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获得调查结果, 主要调查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的统计说明如下:

以“登录的天数 (周平均天数) >3天”为例, 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 该学习行为的评价标准为每周登录三天。其中, 最终学习成绩为优的学生中有89%的学生每周登录的天数超过三天;学习成绩为良的学生中达到每周登录的天数超过三天的比例占到85%;学习成绩为中等的学生中相应的比例占到60%;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相应的比例仅占17%。

总的来说,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结合各位学生该课程的实际成绩 (平时成绩、总评成绩) , 发现以下的一些特点:

(1) 对学习目的越明确的学生, 其学习参与程度 (登入课程次数、浏览教材次数、浏览教辅资料次数、答疑次数、自我测验次数) 越高, 学习的持续性 (每周登录天数) 越强, 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2) 经常发表相关课程言论, 其发表有关课程的文章 (特别是自创的) 关注人数多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 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高, 成绩显然要好一些。 (3) 不同个性的学生, 选择的学习行为有差别, 但是, 只要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学习方式, 坚持不懈, 善于思索, 成绩基本良好或优秀。

2 网络学习要素分析

通过对网络教育中学生信息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 我们发现, 网络学习要素可分为: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

2.1 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在各种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 活泼、精力充沛, 学习时喜欢交流, 好动脑筋;有的学生则相对安静, 比较沉稳, 学习持续性强。因此, 根据学生个性以及网络学习特点,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行为和方式, 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 衡量的是学习任务的完成量, 而不是完成效果。网络学习由于师生分离, 无法面对面的观察, 可以通过记录连续登录天数, 上传文章的质量等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

2.3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网络学习要素的主体, 是对学生学习各环节的客观反映。学习过程包含:学习计划的制订、阶段学习过程的记录、交互式学习的参与程度、作业的完成质量、学生作品等环节。

2.4 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指学生网络学习阶段性成果, 是学生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效果的体现。主要包括:在线阶段性自测、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

3 基于学习契约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以及现行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分析, 文章提出采用学习契约的形式构建一套个性化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学习契约就是一份由学习者拟定的书面资料, 清楚载明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以及评估的方式等, 实现个性化及弹性化学习。

根据学习契约的特点及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来看, 学习评价的内容既有量化评价内容又有非量化评价内容。如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结果的评价, 主要是收集作业、考试成绩, 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评价。

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的动机等和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评价, 是无法进行精确量化的。这类评价, 一般称之为非量化评价。非量化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信息能力等网络学习行为, 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反映, 是全面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 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

文章主要依据以上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以及网络学习的主要评价内容, 将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放在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如何与网络环境、协作伙伴的相互作用上。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三个维度的学生行为特征来对学生网络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制定学习契约的方式实现个性化评价。该体系共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 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定位分析;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交互与协作和资源的利用;学习效果主要从阶段性的作业及测试给出准确、科学的说明;个性特征因素通过契约学习模式体现。契约式网络学习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摘要:文章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分析以及网络学习行为分析, 利用学习契约进行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在线智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学生履行契约时的学习态度、相互交流、资源利用等情况, 具有典型性并且描述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网络学习,学习契约,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 2003.

[2]马潇.网络学习行为评价模式研究-以西安财经学院网络教学为背景[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3]钟志贤, 林安琪, 王觅.学习契约:网络学习效果评价的书面协议[J].开放学习, 2007.

学习指标体系 篇2

1、内部控制十一哥完整的系统,一个好的运作体系对于企业运作的风险降低有很大的帮助。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偷窃行为中,主管员工占了很大一部分。

2、内部控制基本准则、规范,作为一个会计人,我们应该好好要学习一下。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风险偏好以及其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都很有关系。

3、一个企业越大,系统越大,就越混乱,越需要一个好的框架体系来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会计人员财务工作者有好的专业能力,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4、coso法案中,现在也加入了战略管理。难怪cpa考试也加了一门

5、sox法案。想要发展到一个层次,就应该要有所了解。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

6、内部控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企业的管理战略。要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和管理

7、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以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产生大的效益。以内部审计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内部审计来衡量内部控制的结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估

8、企业管理中的分权结构,做了该公司的管理咨询则不能做该公司的审计,否则无法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不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设计委员会应当设立在董事会之下、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9、人力资源政策,轮岗交班,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方式。法律顾问以及内部环境的治理。

10、进行控制之前应该进行风险评估、考察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11、信息的整合沟通,包括内部的还外部的。同时要关注信息安全程度

12、内部监督包括专项监督和持续性的监督csa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13、内部控制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心里因素。不仅要有人情味,同时也要有效率。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建设

14、公司舞弊公司管理层---虚假财务报告中层干部-----虚报费用收受回扣一般员工-----贪污偷窃

15、舞弊的形成:压力动机机会 内控体系学习心得(2):

5月8日,我代表我公司参加了江苏省财政厅主办的《江苏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学习报告会》。报告会主讲人是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我记得xx年版新企业会计准则正是在刘司长的主导下编写并颁布普及的,几年来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已正式与国际化接轨。在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之后,财政部会计司又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经过近5年的摸索与调研,今年4月份财政部又联合证监会等五家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并要求率先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用起来。由此可见,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政府管理层的高度关注。从xx年安然公司、xx年世通公司丑闻,到德隆系资金链断裂、中航油违规期权交易、伊利高管挪用巨额公款,xx年农业银行分行管理员偷盗挪用5100万巨款、xx年中海运韩国分公司高管截留4000万运费收入等等重大违规事件,让人们不得不正视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操作风险。可以说,由于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xx年财政部等16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今年4月份又由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用非常通俗易懂易操作的语言,引导企业建立起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文一共有18个主题,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指引》,发现其运用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但是蕴涵的内部控制思想却非常深刻。学习报告会简要介绍了《指引》出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我通过参加报告会,对其中几点很有感触的部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监督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还没有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还停留在以人管人、以人监督人的阶段。这个时候企业发生了经营、资金、市场等风险状况时,往往采取的是救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哪里着火了就去救哪里,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制度体系建设。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对关键风险的监督,即对已经发生的或可以预见将要发生的风险点进行监督管理。我公司目前应该也是处于对关键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的阶段,通过近半年来各部门对流程制度的编制和整理,我公司也基本搭建起了初步的流程制度体系框架,对其中的一些风险点也有了一些认识和防范。但是总体而言,仍然处于看火救火,缺乏系统管理的层次上。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是融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对运营过程的管理,即所谓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将内部控制的思想体现在运营过程管理活动中,实现日常化、体系化的风险管理。它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不再强调着火这个结果,而是强调通过各岗位人员规范化操作避免火灾的发生,因此更强调经营过程的合规性。目前我公司正在推行的生产部门二次革新、内部审计活动,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体现。而通过阅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也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容也是引导企业建立有效内控制度,也是强调的对企业运营过程的规范。它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做一件事情它的每个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是合乎规范的,那么这件事情的结果至少不会出太大的偏差;如果其中一些步骤是不合规的,那事情的结果就有可能蕴藏巨大的未知风险。比如最近我公司发生的某销售人员挪用房租的事件,仔细分析事件的整个过程,会发现其中经过的很多环节都是因为贪图一时方便或其他人为原因而没有按规范流程操作,因此埋下了重大的隐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省。因为风险的始作俑者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是,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出种种理由阻扰正常流程按规范操作,总是在不断强调特殊原因从而绕过流程制约,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三个阶段是提升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这时企业就可以以战略为核心、以集团管控为手段、以实现稳健运营为目标,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企业集团战略,将内部控制以战略为核心贯彻到集团的各个事业部、体系或子公司中,并且建立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过程管理系统等更高级管理手段,对企业所有运营过程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

二、关于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主题是采购业务,无疑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心的内控环节。《指引》中指出了采购业务可能面临的三个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从我公司目前的情况看,以上三个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虽然从去年以来,采购部和财务部都做了很多努力,改善了流程和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人手、经验等方面的欠缺,还不能说我们在采购计划及预测、供应商选择和付款验收上完全没有问题和风险。

比如在供应商选择上,《指引》建议企业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这就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尽可能多询价、多考察供应商的思想有所不同。询价也不是越多越好,供应商也不是越多越好,集中几家供应商来做,可能是更好的经验。

另外,在采购操作上,《指引》建议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的采购业务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除小额零星采购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对大宗采购要根据市场行情设立最高限价等。这些方面,可能都是我们需要借鉴和思考的方面。

三、关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主题是销售业务。关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令我较有感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客户信用的管理。《指引》建议企业应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及经营变动情况,防范信用风险。

2、对于销售合同,应当进行各有关部门会审会签,而不仅仅是销售部门自审自批。尤其是对于重要的销售合同,签订时应征询财务、法律专家的意见。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适当吸收财会和法律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3、对于应收账款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要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的回收。

对于以上几方面,可能咋看上去在很多企业都不会真正实行起来,理由可能是麻烦、不切实际、影响办事效率。但是刘司长介绍说,经过他们多年调研几千家企业的结果,对于销售环节内部控制较为严格的企业,恰恰是经营绩效和效率都很高的企业;而省略内部控制流程的企业,又往往是绩效不大好、内部管理问题严重的企业。因此他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推动力量。内控完善的企业,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高,管理效率高,企业经营绩效就高,这是符合逻辑的。而省略内控环节的企业,看上去似乎效率高,实际上掩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内部沟通成本高,其结果必然是经营一定有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往往企业自己还不知道,自我感觉还很好。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深思内部控制、管理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关于研发活动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主题是研究与开发。其中有很多条,引起我注意的是以下几方面:

1、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2、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4、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以上方面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公司可能在研发资料保密和核心研发人员控制上还需继续完善。比如目前的研发人员邮箱、聊天工具均未实行外网隔离,存在信息安全的风险;核心研发人员如未按国家规定签署保密协定,可能也隐藏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个人认为,我公司应在这些方面按照《指引》要求持续完善起来。

五、关于预算活动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主题是全面预算。应该说,我公司的预算活动做得是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对预算的认识不足,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很多人都认为,预算一定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束缚,会影响工作效率,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刘司长也介绍到,经过他走访的几千家大中小型企业,凡是预算活动做得较好的,通常都是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营绩效也很好的企业;凡是没有预算管控或预算很弱的企业,往往都是经营费用特别高、浪费严重、利润很低的企业。这几乎已经成为一条定律。因此,那种认为预算会束缚企业经营的观点,可能还是对预算认识不到位造成的错觉,甚至反映的是一种管理上的惰性。大量实践证明,只要企业认认真真下目标,运用预算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就一定会对企业经营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学习加纳的医疗体系 篇3

近期我访问了非洲国家加纳,该国对基于医疗体系基础上的健康数据收集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工作可以有效帮助卫生工作者们测评接种免疫或病人护理的效果,并正在帮助加纳完成千年发展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加纳,整个行程收获颇丰并让我思考良久。从国家最高层的决策者到直接在乡村一线工作的普通护士,我在这里看到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如何运转的。

我早就听说过加纳的医疗卫生体系非常重视数据跟踪,但直到这次亲眼目睹,我才真实感受到他们重视数据和信息的文化。每一次儿童疫苗接种都仔细地记录在母亲手中的绿色接种卡上以及该国巨大的免疫接种数据库里,以跟踪并保证儿童的健康状况。这些数据有效提升了各个地区以及分区的联系。这些严谨的工作看似平淡无奇,但在我访问过的很多国家,正是由于对疫苗接种记录不够重视和持续,导致了卫生工作者对于本区域儿童人数毫无概念,更不用说已经接种疫苗的儿童人数。

在加纳我认识了阿维图森亚地区公共卫生主任帕特里夏·安特维,阿维图森亚距离加纳首都阿克拉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每个月,帕特里夏主任都会把所有分区的卫生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相互验证和考量各自的公共卫生数据。而每个季度,所有地区的负责人也都会被召集在一起开同样的数据讨论会。大家通过数据跟踪各自的工作,并在数据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和决策。这些数据包括问诊量、药品的使用和送达量,以及疫苗接种覆盖率。大家就监测数据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坦诚地面对各种问题和进展不顺利的地区,以促进相互进步。

接受过良好培训的护士对数据记录工作有明显的热情和投入。艾利斯·格兰特·亚穆罕在阿汉提亚的一个村子里负责一个社区卫生站。她和三个同事住在这个村子的中心。一周当中的几天时间,她都要和她的同事前往村庄中给很多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因为这些儿童的母亲没有或者忘记了带孩子前来卫生站接种疫苗。艾利斯向我展示了她如何为六周大的弗莱德里克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我们从加纳的成功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而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免疫、妇幼健康、疟疾防治,以及其他保护儿童和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健康是一个魔法杠杆。如果我们增进健康,我们在其他的很多方面也能取得进步。

我是千年发展目标的忠实信徒,因此在加纳的所见所闻让我十分感动,通过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领域取得进步是何等重要!

在访问了若干医疗站后,我有幸与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总统会晤。马哈马总统在今年1月刚刚就任,他和我一样也非常重视千年发展目标。总统先生和他的内阁成员清晰地知道这个国家在哪些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哪些领域还需要继续努力。

千年发展目标帮助加纳领导人确定重点工作目标,出台强有力的计划并进行严格的结果考量。马哈马总统清晰地知道加纳在减少饥饿和贫困、降低儿童死亡率和提升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他也很坦诚地面对那些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达成目标的领域,比如产妇死亡率以及卫生条件。加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喜的是他们已经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制定了坚定的计划,以加速实现目标。

学习指标体系 篇4

学习型企业是为适应当代经济信息化和知识化客观需要,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目标, 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要求而催生的一种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财务战略绩效既是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运行结果, 更是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本文在系统梳理并重点分析影响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生成因素模型和测度维度的基础上, 基于财务战略学习记分卡四维度, 构建了以财务学习力为驱动力、理财柔性为关键成功因素、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基础、财务治理结构及效率为组织保证的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

二、学习记分卡视角的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运行机制

(一) 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影响因素模型

基于财务战略学习记分卡视角, 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实现是财务学习力、财务治理结构及效率、理财柔性、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四个因素整合构成的结构优化的完备系统。这一完备系统是一个随理财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一体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动态完善的连续统一体。

管理范式转变理论认为, 变化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抽象理解为一种与企业发展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变化阻力;互动学习型管理范式指出, 人们运用学习方法可产生与企业发展方向相同的正向作用力——组织学习力。组织学习力体现在财务上就是财务学习力。财务学习力扩展了企业核心能力, 最终形成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观的财务管理能力。所以, 财务学习力是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驱动力。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现代企业本质上是多种资本 (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等) 缔结的契约组合, 其价值导向应是多种资本供给者 (包括股东在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 , 而财务治理结构就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关财务决策控制的权、责、利的制度安排。企业只有通过建立高效的财务治理结构来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 才能获得更多财务战略资源以确保财务战略目标实现。因而, 财务治理结构及效率是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组织保证。

面对动态变换的理财环境, 企业只有运用理财柔性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做出评价, 并在竞争对手之前迅速形成新的财务战略资源结构并由此来优化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 才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可见, 理财柔性是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

财务战略资源储备可为企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物质基础, 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营销各个层面。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只有在财务战略资源基础作用下互动合作, 才能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并获得优异财务战略绩效。无疑, 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是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的物质支撑基础。

综上分析, 基于学习记分卡的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二) 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测度维度

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

其一, 财务学习力维度。对财务学习力的测度就是衡量财务学习力大小, 可综合考虑如下主要标准:创造物质财富总量, 即单位时间内把财务学习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总量;财务综合素质提升率, 即个体和团队通过财务学习实现自我超越的速度;财务学习能力强度, 即单位时间内财务学习主体学习并拓展有效财务知识信息的数量。

其二, 财务治理结构及效率维度。财务治理结构是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动态财务制度安排, 其效率可用“有效增加值”来评价。具体而言:所有者关注企业全面财务状况 (企业盈利能力) ;债权人最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个人薪酬是企业员工利益最直接的体现;政府主要关注税收收入;社会贡献是企业回报社会的重要方面。

其三, 理财柔性维度。理财柔性是通过财务决策迅速、经济处理财务活动中由环境变化引制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内在系统综合调控能力, 这种能力可从以下方面测度:财务缓冲能力, 一种以不变应变能力, 分为资源缓冲、能力缓冲和时间缓冲, 它只是理财柔性的一种形式, 不是主要形式;财务适应能力, 一种以变应变能力, 是企业理财必要的一种消极处理变化的手段;财务创新能力, 一种积极主动处理不确定性能力, 是企业理财柔性主体。

其四, 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维度。财务战略资源从形态上可分为“有形财务战略资源”和“无形财务战略资源”两大类。有形财务战略资源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知识经济条件下, 有效配置无形财务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获得良好财务战略绩效的源泉。财务战略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标准就是帕累托效率, 具体可用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测度。

三、基于学习记分卡的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机理

(一) 构建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立足于战略性, 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产生于财务战略并随财务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应体现评价体系和财务战略的相关性;其二, 指标设计的均衡性, 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均衡, 综合考虑公司短期和长期利益均衡;其三, 凸显重要性, 指标设计应考虑到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或竞争优势形成的各个主要方面, 从不同侧面和不同方面衡量财务战略绩效;其四, 权衡经济性, 评价指标设计应充分权衡成本与效益, 在量的测度上准确和迅速;其五, 体现相关性, 即, 各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被评价对象各方面相关;企业现实情况指标和发展状态指标相关;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关。

(二)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需要, 在上述构建原则引导下, 可从财务学习力、财务治理结构及效率、理财柔性、财务战略绩效四个维度设计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其框架见表1所示。

(三) 层次分析法 (AHP) 对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测定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其一,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建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 (第一层) 、准则层 (第二层) 、方案层 (第三层) 的具体设计可参见表1所示学习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 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其二,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上述模型中, 由目标层至方案层依次记为A、B、C。目标层A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准则层B是学习型企业绩效评价四层面, 分别用Bl、B2、B3、B4表示。以aij表示Bi与Bj对目标层影响比, A—B表示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法可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

其中:A-B={aij}4*4, (i, j=1, 2, 3, 4) 其中:aij>0 aij=1/aij (i≠j) aii=1

求解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可得B中相应元素相对于A的重要性排序指标权重。

其三, 按照判断矩阵A一B的构造方法, 同理可分别构造B-C判断矩阵, 进而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所对应特征向量, 最终求得各个指标权重, 其结果见表2所示。

其四,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A-B、B-C, 首先计算它们的一致性指标:CI= (λm ax-n) / (n-1) 。其中, λm ax为最大特征值, n为判断矩阵的行数或列数;然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 I。其中, 各阶数判断矩阵所对应的R I可通过查表确定。若CR<0.10, 则判断矩阵A-B、B-C满足一致性检验。依据表2可分别计算出一级指标矩阵的CR值为0.0108;二级指标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412、0.0304、0.0517、0.0204, 两级指标的CR值都小于0.1, 故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学习《四大体系》心得 篇5

最近,公司将《四大体系》印发,开展了全员学习活动。公司为此对职工开展了《四大体系》的集中学习。通过学习,我认为四大体系对塑造我公司形象,提高全公司人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现谈一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四大体系是保障我公司正常健康运转的根本。一个单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科学的体系。因此公司精心整理并印发了四大体系,开展学习讨论,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将进一步规范全公司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全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应作如下的概括:“职能运作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行为准则具体、运作程序标准、信息传递及时、资源利用科学。”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们必须做到:责任明细化、标准高度化、制度健全化、监察严格化。

我公司体系内容全面,涵盖了全公司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公司责任制度,渗透到职工工作的各个层面,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标一旦设定,我们就要以制度体系作公开、公正、公平的检查。在执行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正是我们完善与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不断提高执行力。

下一步做法和打算。作为一个青年员工,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四大体系,充分理解掌握体系的内涵;二是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针对制度体系逐条对照,找出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要把责任落实在行动上,认真对照标准体系,做好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从而通过四大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

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篇6

一、终身学习体系的基本特征

终身学习包含三个最基本的理念:一是从过去重视“教”转变为更加重视“学”,“受教育者”的概念逐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者的主动性得到重视;二是学习不仅仅是青少年的任务,而是从学龄前到退休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为;三是学习不仅仅指在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的学校中的学习,还有职场和社区提供的各种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以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的不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是一种综合的理念。概括而言,终身学习体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终身性,包含人的一生所有形式的正规和非正规学习;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关注点从注重正规教育体制转向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激发学习动力,能够自行安排和掌握学习;三是灵活实用性,可满足多种教育目标,诸如个人发展、增进知识以及在经济、社会和

文化方面要实现的目标等;四是学习途径多样化,教育和培训机构多样化。

二、国际组织推进终身学习的举措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6年,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布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2006年,设在德国汉堡的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终身学习研究所。该研究所致力于促进终身学习政策和实践,关注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边缘化弱势群体的扫盲、非正规教育和其他学习机会。教科文组织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终身学习体系方面进展不大,对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科文组织近两年将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能力建设活动,包括编制相关指导性材料;开发设计发展中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能力建设项目;在2009年举办4期能力建设培训班;拟于2010年组织召开关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国际会议。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于1996年提出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这对该组织成员国的教育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近年的发展动向包括:一是不断增加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机会,特别是扩大儿童早期教育和面向成人的教育机会,同时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使各个社会阶层都能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二是让每个人都获得基本的持续学习能力,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每个人不断学习的兴趣;三是承认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建立完善的文凭认证体系,在各种教育形式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同时为学习者的持续学习和就业提供信息和指导;四是增加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五是促进政策上的协调,把教育部门、学习者以及家庭、社区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根据经合组织2001年所做的测评,该组织成员国在实行终身学习方面的情况分为四类:①北欧各国做得比较好;②加拿大、捷克、德国、荷兰和新西兰做得也不错,但仍存在一些差距;③澳大利亚、瑞士、英国和美国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学习方面;④爱尔兰、匈牙利、葡萄牙和波兰的情况最差。经合组织依据测评结果对其成员国提出以下政策导向性建议:①增加学习机会,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方面的公平;②保证全民掌握基本技能;③承认所有形式的学习,而不仅仅是正规学习;④动员资源,从所有部门、学习环境和整个生命周期着眼考虑资源分配问题;⑤确保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

3. 欧洲联盟

欧盟自2000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推进终身学习的文件。2002年6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终身学习的决议案》,明确提出终身学习应该覆盖学龄前到退休后的各个年龄阶段,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施促进终身学习的具体政策。2006年底,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通过建议案,明确提出了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八大关键能力,使终身学习有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这八大关键能力包括:①母语沟通能力,即能用口头和书面形式理解和表达概念、思想、感觉、事实和观点,并通过适当的和创造性的方式在各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互动;②外语沟通能力,这除了与母语沟通能力有相似之处外,强调不同文化间的调和与理解;③数学能力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能力,即能够开发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日常环境中的问题,掌握和实际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④信息技术能力,即能掌握和选择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能力;⑤学会学习,即具有根据个人的需要以及对学习方法和机遇的利用,不断追求上进和安排个人学习的能力;⑥社会责任和公民能力,即具有人际交往、跨文化交往能力,能够积极和建设性地参与社会和工作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有良好的公民能力,特别是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念,能够积极和民主地参与政治生活;⑦开拓和创业意识,即有能力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包括具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并能抓住机遇,进行项目的计划和管理,使其实现预期的目标;⑧文化意识和表达,即能欣赏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观念、经验和情感,包括音乐、表演艺术、文学和视觉艺术。

这八个方面相互关联,所强调的共同之处在于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8年,欧洲议会还专门通过了题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成人教育决议案,提出创设足够的学习项目,增加成人学习机会,特别是增加政府的资源投入。

三、亚洲国家推进终身学习的措施

在亚洲,韩国和泰国在推进终身学习方面采取了切实的措施。韩国于1997年制定了《终身教育法》,并在2007年予以修订;2002~2006年实施了第一个国家终身学习推进计划,2008~2012年实施第二个国家终身学习推进计划。到目前为止,韩国已经建成了国家、道(市)和地区三级推进终身学习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国家和道(市)终身学习节。2001年以来,经过评估,全国已有76个道(市)和地区成为终身学习城市;全国74%的居民社区建立了居民自治学习中心。1997年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学分认证和学分银行体系,在认可和记载学习成果、促进学习者获得学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泰国一直重视非正规教育和无一定形式教育。2008年3月,泰国颁布了《非正规教育和无一定形式教育促进法》,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知识、能力、道德观念、核心价值和社会常识,帮助国民了解生活中的快速变化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国家和各省都建立了推进和支持终身学习的协调委员会,教育部建立了非正规教育和无一定形式教育办公室。

四、国际组织对在中国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中国来说,知识革命、国际竞争、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更加多样化和更高的生活需求,都对教育和学习给予了巨大的推动。要满足对技能和高素质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也需要研究如何根据国情构建一个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世界银行的相关资料表明,中国目前还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和挑战,建立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任重而道远:①全球经济的巨大竞争压力;②人口规模大,学前至高等教育人口近2.6亿,7.5亿劳动力需要不断提高技能;③学历低,完成学业的平均年限为7年(经合组织国家为12年);④地区间、特别是沿海省份与西部省份在收入和教育方面存在巨大差异;⑤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需要向在校学生和劳动者提供各种新技能;⑥经济结构在变革,大量农民工和下岗工人需要接受培训和再培训;⑦教育和培训体系松散,缺乏部门间协调,以至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叠:⑧政府财政紧张,应鼓励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教育和培训并提供更多资金投入。

因此,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建议,中国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解决以下诸方面的问题。

第一,终身学习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诸多利益相关方。政府在建立和管理终身学习体系方面所起的作用,需从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提供者转变为该体系的设计者和协调者,主要职能包括立法、制定规则和标准;保证质量和公平;财政投入;提供有关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信息等。

第二,为此,设立一个高级别的领导机构至关重要,其主要职能包括:协调各种教育机构、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社区设立的终身学习单位,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制定关于终身学习的法律,使终身学习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得从有序进行;建立学习文凭认证中心,对学习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发放相关证书等。

第三,为了推进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公共教育经费重点用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对私营部门没有太大吸引力的学科和基础研究。对于像职业高等教育和企业定向培训这些个人回报率高的教育和培训,则由受益者担负更多的费用。应鼓励个人和私营部门对私立高等教育和市场需要的专门培训和再培训给予更多的投入。还可借鉴经合组织国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诸如削减教学和人事经费;加强和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更广泛地利用私营部门;更好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许多国家都认为这是促进更多的人参与终身学习同时将费用减少到担负得起的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四,在继续增进人们接受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同时,需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增进公平。需对各种国际质量保障体系加以研究,以确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此类体系。可参加相关的国际测评,利用基准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并监督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还应加强教育和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实行一些激励性政策(诸如公共机构与私营机构之间公平竞争),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和教育管理信息体系。

第五,鉴于中国幅员广阔,地域分散,有必要进一步挖掘远程教育的潜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作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主要手段。

五、在中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步骤

国际组织的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在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但在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利用新教学技术、新信息技术和新的教育和培训提供者的潜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机遇。他们建议,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初期阶段可采取以下步骤:①首先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项目,测试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经验;②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利用各种终身学习的试点项目和计划实施反馈的情况,改进相关计划的设计并予以推广;③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管理、私营部门的参与、远程教育、信息服务、文凭资格认证、筹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灵活地加以采用;④建立不断调整和改进的机制。几乎所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力求使本国的教育和培训更加适应和满足当今和未来的需求。这需要一个灵活健全的体制框架,及时反映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并对现有的计划和实施手段加以完善。教育和培训机构需具有自主权,对旨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进行的变革和改进承担责任。

学习指标体系 篇7

关键词: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评价,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0 引 言

培养学习者的知识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创新水平, 是几乎所有教育形式的理想目标。长期以来, 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压力使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网络教学中在线学习共同体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OLC) 由于其开放、民主等特点, 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目前, 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层面[1,2], 而对于OLC原创情境、文化或教育, 尤其是在知识创新层面则存在明显不足。

1 OLC中的知识创新

一般来说,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3]。而对学习者来说, 知识创新就是在学习中通过思考、交流而得到他人认可的学习成果。这种成果对学习者本人来说就是一种新知识的生产, 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在这个成果产生过程中的经历也会使他们自己获得知识。在线学习共同体 (OLC) 的知识创新[4]是指在线学习者个体或共同体通过互动或协作产生新观点和思想, 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的范围和层次, 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 其核心要素是突破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

2 OLC中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学习目标分类学

在学习目标分类学中, 认知学习目标常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知道: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 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运用: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评价: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 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在此分类中, 知道、领会、运用属于浅层次的认知, 虽尚未达到进行知识创新的水平, 却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学习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分析、综合、评价才能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2.2 交互水平

OLC的交互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者乃至整个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创新, 五级交互质量指标模型包括[6]水平0~4。

水平0:自我中心, 学习者提出非常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水平1:主观的角色扮演, 在该水平中学习者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学习者自己想当然地对对话中的任务做出反应;

水平2:相互的观点采择, 学习者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而且能够对其进行评价, 但仍会有学习者的不同观点未被考虑到;

水平3:共同的观点采择, 学习者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排序, 对话中的主题来自第三者或者是从其他观点中概括出来, 在该水平中, 学习者之间的思想和经验被共同分享;

水平4:社会符号化的观点采择, 他们在交互中能够将复合的共同观点抽象为社会的、习俗的、法律的或道德的观点以供所有人分享。

在该模型中, 从水平2开始, 学习者的交互水平才足以支撑OLC的知识创新。水平2~4的交互, 其交互成果可以达到分析、综合、评价的水平。

2.3 创造性思维

知识创新的根本是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运用, 创造性思维过程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7]。发散思维是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 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 甚至相反, 其思维目标事先不能确定, 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可以形成灵感或顿悟, 时间逻辑思维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指引和调控作用。辨证思维与横纵思维可以为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辨证思维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反面。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挖掘”两个方面。在OLC中, 如果学习者参与讨论中展现出上述六种思维水平, 可以认定学习者进行了知识创新。其中前三种类型的思维所产生的知识创新程度依次增大。

2.4 SOLO分类评价观

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 并形成了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SOLO) 的分类评价[8]。该评价把学习者对某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1) 前结构层次:学习者基本上无法理解和解决问题, 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 单点结构层次:学习者找到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思路, 但却就此收敛, 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 多点结构层次:学习者找到了多个问题解决的思路, 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 关联结构层次:学习者找到了多个问题解决的思路, 并且能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 抽象拓展层次:学习者能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 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 而且能够深化问题, 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析框架对OLC知识创新, 尤其是有教师引领的OLC在线讨论有重要应用价值。在该分类体系中, 层次 (1) 和层次 (2) 均属于低层级, 处于这两个层级的学习者无法形成知识创新。而层次 (3) ~ (5) , 其知识创新能力可以与“分析、综合、评价”相类比。

2.5 创新推广理论

罗杰斯认为新事物的推广传播过程包括知悉、说服、决策、实施、确认五个阶段[9]。知悉:接触创新事物, 并初步了解其特点和运作流程;说服阶段:深入了解创新事物特性, 形成创新;决策: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实施:执行并运用创新 (方法、事物或理念) ;确认:强化或撤回关于创新的决策。创新推广理论对研究OLC中的知识创新也有现实意义。在OLC中, 知识创新的途径有所不同, 可以是所有OLC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逐步产生创新, 也可以是教师或某位学习者提出一个全新的事物, 大家经过讨论、共享、协商等环节, 使该新事物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成为OLC的创新型知识。对于后者, 创新推广包含的五个阶段就可以很直接地对OLC的知识创新进行确认和指导。

3 OLC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综合上述, 可从认知水平、思维水平、交互水平、可观察的学习结果层次、创新推广阶段五个维度设计OLC的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胡适等学者提出的“新材料、新办法、新领域和新问题”, 也构成评价学习共同体创新成果的维度。具体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OLC知识创新水平评价, 也可对OLC进行内容分析。关于创新指数的计算, 可根据不同研究者的具体情况取六个类别的最高值, 也可根据专家经验为每一个类别赋予一定的权值进行计算。该指标体系可对OLC中的论题进行分析, 评判某个论题的知识创新水平;也可以对OLC中参与的学习者进行分析, 评判该学习者在参与OLC过程中, 是否在学习方面有知识创新。通过赋予评价体系合适的权值, 分析计算单个论题或某个学习者的知识创新系数。把这个系数与OLC常用的分析参数[10] (如发贴总数、发帖总字数、每帖平均字数、起始贴数、独贴数、末贴数) 进行相关分析, 找出影响知识创新的量的因素, 为指导基于OLC的知识创新提供经验指导。

4 结 语

表1所示的分析框架可以作为对OLC知识创新进行内容分析的类目, 也可以作为对OLC知识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在进行OLC知识创新分析的同时也应该看到, 如果OLC中的讨论只停留在简单的交互和应答, 或只是讨论一些与教务或技术支持等有关的浅层知识[11], 则OLC的知识创新能力分析就没有用武之地。很遗憾的是, 目前我国很多OLC仍是这样的状况。进行知识创新是教育中的永恒话题, 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于知识创新所进行的分析将是一个随着教育实践深入而不断演进的过程。基于OLC的知识创新分析也会随着OLC知识创新能力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Marlene Scardamalia, 张建伟, 孙燕青.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 2005 (3) :5-13.

[2] 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5) :9-15.

[3] 常承阳, 詹青龙.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2) :68-71.

[4] Zhan Qinglong.A Model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i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A].Proceeding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ies for E-learning and Digital Entertainment[C].2008 (5 093) :21-31.

[5] 黄莺, 彭丽辉, 杨心德.知识分类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论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J].教育评论, 2008 (5) :165-168.

[6] 李爽.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7) :54-57.

[7]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 吴有昌, 高凌飚.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95-99.

[9] 宫淑江.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7) :64-67.

[10]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学习指标体系 篇8

一、报告出台的背景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1]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015全民教育发展目标以来,世界各国为普及教育、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世界各国的教育质量依然令人堪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初步估算,全世界至少有2.5亿小学生读、写、算不能达标。[2]为全面提高世界各国的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启动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the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简称LMTF),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the UNESCO Institute of Statistics,简称UIS)和布鲁金斯学会下设的普及学习研究中心(Center for Universal Learning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e,简称CUE)负责具体工作。LMTF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对所有的儿童和少年而言,哪些方面的学习最为重要?(2)如何检测学习成果?(3)学习检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3]《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是LMTF的1号报告,主要回答了LMTF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

二、不同阶段的学习指标体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LMTF项目组将研究关注的重点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三个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入学年龄和学制不同,因此这三个阶段相应的年龄段有所交叉,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指0~8岁,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指5~15岁,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主要指10~19岁。此外,LMTF综合了以往研究、国际政策对话和日常经验三方面的成果,提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七个维度: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LMTF同时强调这七个维度只能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未必适用于政策制定和课程教学。以下我们将分阶段分领域介绍LMTF提出的0~19岁学习指标体系。

(一)学前阶段(0~8岁)

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而言,首要任务是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包括营养充足、远离疾病;了解和养成良好的日常健康和卫生习惯,如饮食、洗手、刷牙、如厕等;能够识别并躲避危险,如战争、交通、水、动物、陌生人可能带来的危险。在动作技能方面,儿童能完成大运动、精细动作与感知动作技能(如手眼协调)的发育,这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基础。[4]

其次,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也至关重要。报告指出,学龄前儿童应该在自律、情绪控制、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同情心、社会关系和行为、解决冲突和道德价值方面有所发展。所谓自律就是指儿童能够根据相应的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冲动和注意力。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够遵循简单的规则和日常规矩,同时有能力模仿成人世界的活动。所谓情绪意识就是指儿童了解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关系,能够表达情绪,并有能力辨别并控制情绪。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指儿童了解自己的喜好、感受、思想和能力。所谓自我效能是指儿童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建立自信,在不伤害自尊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局限,在活动和任务中表现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所谓同情心是指儿童能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感受。所谓社会关系与行为是指儿童与自己信任的成人之间建立适龄的安全依恋关系,与同伴建立友谊。对他人的情绪有所反应,能够采用适龄的社会行为与他人互动。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学会合作、分享、轮流和帮助,也开始认识必要时必须妥协和磋商。所谓解决冲突是指儿童采用非攻击性的合适策略,独自或在成人、同伴的干预下解决人际冲突问题。所谓道德价值是指儿童建立自己评估人类行为的道德体系,认识到道德价值对每个人的决策都有影响,能够反思自己和他人对的以及不对的行为,并能思考各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了解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5]社会情绪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较之于其他学段而言,学前阶段的社会情绪指标最为详细、最为丰富,是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最为重要的表现,也是儿童未来社会性发展和其他领域学习的重要基础。

第三,在文化艺术方面,学前阶段的儿童应在艺术创造、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和多元尊重方面有所发展。所谓艺术创造是指儿童了解并能通过音乐、戏剧、舞蹈、视觉、媒体、文字等艺术活动自我表达,能促进儿童认知、身体和社会情绪的发展。刚出生时,婴儿就能通过观察、听和回应来感受艺术活动,到小学入学时,儿童能通过讨论、分享,对艺术活动做出自己的评判。所谓自我认同指儿童能认识到自我的个性和特征(包括身体、年龄、性别、文化等特征)。所谓群体认同指儿童能将自己视为群体中的一员,并认识到群体的共同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所谓多元尊重是指儿童能认识到个体之间的不同,也能认识到群体之间的不同(如年龄、身体特征、性别、民族、宗教、能力、家庭结构等)。儿童能够适龄地尊重不同人的特点,并认识到即便每个人都不同,大家也有共通之处。[6]可见,文化艺术是儿童认识自我社会属性的重要途径。

第四,在文字沟通方面,学前阶段的儿童主要要掌握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和基本词汇。所谓接受性语言是指儿童能听懂口头语言,所谓表达性语言是指儿童能够说话,而词汇是整合儿童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的核心,使儿童能够用越来越复杂的方式理解并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情绪和观点。此外,认识图标所表达的口头语言,也是这一时期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为儿童日后的识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

第五,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知习惯也是学前儿童学习发展的重要维度,它包括好奇、探索、坚持、专注、独立、主动、合作、创造、推理、早期批判思维技巧和符号陈述。儿童通常问很多问题,对各种话题和活动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习新东西,充满想象力。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必须学会在活动中,特别是挑战性的任务中,能善始善终,能够逐步思考,并执行活动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也知道何时以及如何寻求资源,来完成任务。这一时期的儿童应学会积极地与成人和同伴进行互动,如儿童学习时有兴趣参加集体活动,能够认识到有些任务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并能够策划和发起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加入他人的合作游戏之中。这一时期的儿童常常能够突破常规,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创造性有时也表现为一些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如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这些活动,儿童表达自己创造性的思想。他们还能运用已有的和新的信息得出新的结论,具有基本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能够清楚地理解并批判他人的观点和结论,能够跳出当下的任务,思考什么才是适当的行为和解决方法,能反思以往的结论,并将思考的结果运用到当下问题的解决之中。此外,这一时期的儿童能够使用符号指代事物,这一点在儿童进行扮演游戏或通过艺术作品指称人、地方和事物时会有所表现。[8]儿童在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方法和认知习惯将影响他(她)一生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

第六,在数学方面,学前儿童要具备数字意识与基本的运算能力,能够正确数数,了解数字的顺序,能将数字和事物一一对应并完成加减运算。学前儿童还要具备相应的空间意识与几何能力,能够认识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了解不同形状的属性(如有几条边,几个角),能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距离并判断方向,理解“下面”、“那边”、“远处”等方位名词。这一时期,儿童还应初步具备分类和测量的技能,分类、观察并作出预判,能够帮助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背后的结构,这是日后代数的基础;而测量就是将连续数字指派给特性事物的过程。早期儿童会使用非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事物的属性,如长度、高度,之后儿童会逐步采用标准化的工具,如尺子,来精确测量事物的数字属性。[9]这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基础。

第七,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学前儿童应具备一定的提问技能,能够提问,能够认识到要解决问题还缺乏什么知识,该如何获取这些知识。这些技能在儿童3、4岁左右就会有所表现。学前儿童还应开始认识自然和物理世界,通过儿童日常与物理世界的互动行为,初步了解时间、速度、温度、重量等概念。此外,这一时期的儿童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意识,他们能够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如使用铲子、简单的玩具、电脑、手机、笔记本等各种游戏设施。[10]这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和工具。

由此可见,学前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要应该是确保安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儿童应在保护其好奇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游戏,帮助儿童形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认识自然的基础概念。

(二)小学教育阶段(5~15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这一时期,同样要确保学生营养充足,但同时要控制饮食量,以保持健康的体态。学生要继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讲卫生,能够正确预防传染性疾病,同时能选择健康的行为方式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参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通过运动、游戏发展个人才能。此外,小学生应了解基础的性健康知识,主要是要理解人类繁衍生育的基本概念,这也是身体健康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11]

其次,在社会情绪方面,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形成初步的社会和集体价值观念,能了解并运用沟通、决策、确定、对等、自我意识、友谊、自尊等生活技能,倡导包容、反对歧视。学生还应开始形成自己的公民价值观念,理解社会和政治概念,如民主、公正、公平、公民等,能够尊重、捍卫规则,并根据学校、家庭和集体环境提出适宜的修改意见。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健康,使儿童能面对挫折或其他负面影响,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12]

第三,在文化艺术方面,小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水平,能够理解不同的艺术过程,学会创造、表演、回应、或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视觉艺术、媒体艺术等;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艺术活动来促进他们的语言、数学、科学、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此外,学生还应了解更多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学会欣赏自己文化和他文化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会尊重并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和平共处。[13]

第四,文字沟通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领域,包括口语流畅、口语理解、阅读流畅、阅读理解、感受性词汇、表达性词汇、书面表达和写作等多个方面。所谓口语流畅是指儿童能在使用他所处环境中常用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谓口语理解是指儿童能在理解他所处环境中常用的语言。所谓阅读流畅是指儿童能轻松地阅读,通常通过阅读速度、准确性、音韵等方面进行评判。遇到生词时,学生会采取解码、认识字形结构(如英文中的前缀、后缀、汉语中形声字)、运用情境线索或背景知识来认识这个生词。所谓阅读理解是指学生能够回答有关这段文字的问题或复述这段文字,真正理解了他或她所阅读的材料。所谓感受性词汇是指学生在读到或听到词汇时,能够很好地理解该词汇的意思。所谓表达性词汇是指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词汇进行说和写。所谓书面表达和写作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抓住自己的思想,学生最初练习书写语言符号,而后练习撰写短小的、自己原创的文章,然后逐渐进步,学会不同目的的写作,如小说、非小说等。[14]小学是学习文字沟通能力的关键期,熟练地掌握以上的文字沟通能力是各个领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小学要在学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坚持、专注、合作、独立、自主的品质。学生同时要开始了解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儿童能够回忆以往学过的事实,问题解决的程序,并由此得出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概念性理解。这是未来概念复杂问题解决的基础。此外,学生应具有理解、运用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儿童能够通过解读、分类、归纳和比较数据及材料来建构意义;能够将以往的知识用于解决新的或挑战性的问题;能够通过解读、分析或推理,根据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15]

第六,在数学方面,学生能够具有数字概念和运算能力,了解数字能够代表大小,能够排序、运算,可以被归为不同的类型,如自然数字、整数、有理数等;能够熟练地计算不同类型的算式,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加、减、乘、除是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此外,学生能够认识几何图形,能够运用数字预算来解决不同情境下遇到的问题。学生还能够向他人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以及解释问题解决的理由。[16]

第七,在科学技术方面,学生能够提问,了解如何获取知识,了解问题解决基本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学生还应系统学习有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如生物、生物圈、繁殖、遗传、物质、运动、能量、天文、地质、海洋、气候和资源等等。另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字技术意识和运用能力,即儿童健康、自如地运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如手机、电脑、笔记本等。[17]

小学教育阶段与学前教育阶段有所不同,除了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认知习惯外,小学阶段有必要让学生系统了解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逐步培养学生认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初级中等教育阶段(10~19岁)

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学生对于身体健康的学习就不仅限于营养、保健等内容,而应了解并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其中也包括心理健康,能通过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等途径,有效预防疾病。对于性健康与生育健康,学生不仅要了解性健康本身的基础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能理解组建家庭、怀孕和分娩等与社会关系相关的基本的性概念。[18]

其次,社会情绪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也同样十分重要,学生应在社会意识、领导力、公民活动、自我与他人概念、毅力和抗压性、道德伦理价值和社会科学等方面均有所发展。所谓社会意识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根据社会环境作出适宜的反应。所谓领导力是指学生能够决策,并采用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执行决策。所谓参与公民活动是指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或更大的范围内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所谓积极的自我和他人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家庭和所在集体满怀热情,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所谓毅力和抗压性是指学生能够承受失败,克服困难,从失败和错误中积极地吸取经验教训。所谓道德伦理价值是指学生理解包括政治、宗教、文化等一系列的信念,并根据自己的信念采用适宜的行动。所谓社会科学是指学生能够理解人们行为的方式,理解人们的行为对周围世界产生的影响,能够自我剖析,同时能分析他人的价值、信念、归宿认同及其他相关文化。[19]

第三,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学生能够在个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情境下理解、表达、创造、感受并评价相应的艺术活动。同时,中学生应开始学习如何研究文化,实现从文化认识到文化认同的过程、寻找社会与文化的内在关联,能够将艺术活动与文化、历史和环境联系起来。[20]

第四,在文字沟通方面,中学生应达到听、说、读、写四会要求。学生应学会运用适宜的语言有效地理解和表达思想;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撰写有意义的文章;能够理解书面文章的内容、结构及其试图表达的意义。[21]

第五,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中学生除了要继续发展坚持、专注、合作的能力之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去收集并理解相关信息,能够研究问题,分析并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打破常规思维,通过寻找证据,权衡利弊,找到创新、有效的问题解决之道。此外,学生还要树立起学习意识,愿意通过学习来满足日益进步的社会需求。[22]

第六,在数学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应继续深入地学习有关数字、代数、几何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能够理解数字、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系列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等数字运算的技能;能够运用代数符号来表示数学关系,解决线性方程;能够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属性,理解并运用几何测量;能够理解数据和统计的概念,学会用图形组织并呈现数据,了解平均数、中数、众数等,能读懂统计表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应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如能够有效地运用我们对数字的理解,用代数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能够通过非正式的方式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政;能够根据数字信息选择商品,并判断收益。[23]

第七,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学生应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的学科知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生命过程、多样性及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物质分类、构成相关的概念,理解物质的属性和化学变化;理解事物状态、能量转化、热、温度、声、光、电、磁、力、运动等相关概念;研究地球以及地球在太阳系和整个宇宙中的地位。此外,学生更应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其生态环境意识;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电子通讯技术。[24]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价值基础。

可见,初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光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探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以及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由于初中生特殊的年龄特征,社会情绪问题也应特别关注,帮助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启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的这一学习指标体系从学习维度的划分到具体内容的表述都有十分强烈的美国色彩,有些内容由于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的差异对于我国未必适用,如性教育的尺度;有些方面我国甚至制定得更为细致、丰富,例如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明确了3~4岁、4~5岁、5~6岁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25]但该指标体系中仍有不少内容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很有启发。

首先,该学习指标体系非常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的培养。2012年3月经合组织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即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其中,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最为重要,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替代的。[26]LMTF发布的这一指标体系不仅仅将“学习方法和认知”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凸显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在其他指标维度中也处处渗透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尊重、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该学习指标体系非常重视学生社会性能的发展,其中“社会情绪”维度清晰地解释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该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如积极面对负面压力,承受失败,克服困难,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够决策,并采用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执行决策;对自己、家庭和所在集体满怀热情,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理解民主、公正、公平、公民等概念,能够尊重、捍卫规则,在集体中或更大的范围内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这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的教育尤为重要。

第三,该学习指标体系非常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数学为例,该指标体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识字、运算、代数、几何、统计等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用代数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数字信息选择商品,并判断收益;能够通过非正式的方式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政。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该学习指标体系非常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对于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没有人可以回避这一问题。LMTF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能够有效地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第五,该学习指标体系凸显了性教育的社会内涵,学生不仅要学习与个体有关的性健康知识,这一点因国情不同,内容应有所不同,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与性教育有关的社会问题,如家庭、怀孕、分娩、人类繁衍等概念。这一点对我国当前性教育的开展也很有帮助。

第六,该学习指标体系凸显了不同年龄段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学习重点。如幼儿和青春期的儿童应特别关注社会情绪指标的发展状况;幼儿教育阶段应重点关注安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方式,充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小学阶段应让学生系统了解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逐步培养学生认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光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更要学会探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以及知识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见下图)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不同阶段目标的设定同样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根据《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不同维度的指标绘制而成

摘要: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LMTF)的1号研究报告——《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该研究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七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体系。该体系特别突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的培养,非常重视学生社会性能的发展,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凸显了性教育的社会内涵,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学习重点,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基础教育,教育质量,学习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R/OL].1948 http://www.un.org/en/documents/udhr/index.shtm(l 2013-04-18).

[2]UNESCO.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12:Youthand Skills—Putting Education to Work[R/OL].Paris:UNESCO,2012,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80/218003e.pdf,2013-04-18.

[3]Brookings Institution.About the Learning Metrics TaskForce[EB/OL].http://www.brookings.edu/about/centers/u-niversal-education/learning-metrics-task-force/about,2013-04-18.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UIS andCUE.Towards Universal Learning:What Every ChildShould Learn[R].Par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13,12,24,29,35,41,46,13,18,25,31,37,43,48,20,14,20,26,32,39,44,49.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143254.html,2013-04-20.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篇9

海力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 总经理任副组长,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培训负责, 各单位一把手对单位的学习活动负责, 为培训学习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并能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管理队伍, 集团围绕企业的战略、文化、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流程管理和组织创新等7个方面的内容, 强力推行了企业内部培训工作。集团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卫星接受器、投影仪、电脑等设施, 采用了“卫星远程课堂+专家教授面授”的教学方式。培训主要对象包括集团公司高管、机关管理干部、安全生产系统以及两家子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共计120余人。集团先后派人到北京、济南、滨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 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进了华企在线培训系统。集团还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起校企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

制度是培训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一是集团培训办按照“分头组织、归口管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思路, 为每个学员建立了培训档案, 专门记载上课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考核情况。集团把学员培训学习的成绩与晋级、晋职和评选先进挂钩, 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集团高管请假由董事长批准, 中层管理干部请假由分管副总批准, 一般管理干部请假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分管副总批准。学员的请假申请报送培训办备案, 没有办理请假手续事后又没按时补办的, 一律按旷课处理。三是建立了学习考核制度。学员旷课、未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 均给予罚款处理;凡出现学员签到记录不完整、学习资料不完备、教学设备出故障等现象, 也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罚款处理。以上考核情况均纳入集团公司每月一次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集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上为大家做出了榜样。他们尽管工作繁忙, 仍然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听课并认真做笔记, 还和专家教授共同探讨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 学员们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并形成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良好风气。截至目前, 平均每个学员完成课堂笔记300页, 写出心得体会10篇。集团向40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金, 并在内部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培训, 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集团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得到有效提升。员工们撰写的《以文化赢得未来》、《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等论文先后被省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企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文化创新成果。

基于“绿色指标”的学习处方设计 篇10

一、指标的意义何在

有了众多的指标,意义何在?这首先是我们要思考的。就好像一个人到医院体检得到很多方面的指标,一串串的数字摆在医生和就医者的面前,如果一切指标正常,就医者当是欢天喜地地离开医院;如果个别指标出现问题,医生的责任必然是开出相应的处方进行救治。其实,学校也该如此。依靠数据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方能使所有的数据具备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否则那些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缺乏实际意义。由此,我们提出学习处方的概念并给出相关定义:教师基于科学系统的数据变量,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学习的特点、学习心理制订的一定阶段内的改善措施。一张科学合理的学习处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发展性,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后,可以提供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据此实践,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收益。

二、学习处方的用途

通过学习处方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学习思路的点拨,多一条学习途径的开拓,多一些学习智慧的启迪,它可以真正帮助教师从“教会”达到让学生“学会”,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成长为“主动建构”,从而形成对其一生有益的学习理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经历中始终能够发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及时的建议和提醒,能够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顺利,那么他们又怎能不把这样一种行为习惯转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呢?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许多成功者仅凭此点即可成就一生的成功,学习处方的终极目标亦不过如此。由教师观察学生,到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这就是学习处方在学生求学阶段所要获得的终极目标所在。

三、基于本校实际的学习处方设计

我校的学习处方与目前各校所普遍使用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分析更集中,更丰满,更直观,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更要求可操作性,是指点着学生“按图索骥”即可的。

我校的学习处方的推行可以按照对象的不同、学科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批、分对象地逐步推进。无需一刀切,更不应全面开花。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开处方。对于部分性格特点明显的学生可以先实行,在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时,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建议,而不是综合的,等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补充。只有第一张处方让学生和家长心服口服,才能使这项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于处于青春期或叛逆期、变化较大的学生,教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多开几张亦无不可。总之,学习处方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跌入形式化的泥淖。

学习指标体系 篇11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如何推进、有效应用以及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从促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视角出发,在充分吸收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征求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应用向度和2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24-05

一、引言

2012年9月,我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一起列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1]。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等5部门又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50%教师要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2]等发展目标。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数量将会急剧增长,如何管理、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而至。因此,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本研究的大体思路如下:

1.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评价具有导向性,一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政策文件,要求充分显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为此,本研究将立足于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指标体系建构,希望能够激发网络学习空间使用者和开发者的智慧,引导教师网络空间产品设计及其应用模式的创新。

2.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评价维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篇名关键词,能够检索到相关研究论文200多篇。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建设框架、应用模型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深入挖掘这些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评价维度设置的科学性。

3.充分吸收一线教师的意见,形成有效的评价指标。网络学习空间能否在教学中发挥预期效益,关键在教师,教师不用,再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也没有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研究者给一线教师培训的机会,在文献归纳分析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吸收他(她)们的意见,以保证评价指标的效度。

4.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首先运用文献、座谈交流等定性研究方法,初步确定评价体系的框架和指标项目。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问卷调查、层次分析等量化研究,筛选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维度的分析和确立

1.文件政策分析

教育部科技司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思路”中将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描绘为[3]: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汇聚优质资源以及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网络化的管理平台,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要求是[4]: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络研修和协同备课,形成共同备课、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拓展阅读、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和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2.重要文献观点

研究文献方面,有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效用的重要观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但观点尚不一致。

3.评价维度的确立

结合上述内容,本研究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维度归纳为: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解释如下:

(1)个人展示:教师的个人信息或魅力实际上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好的个人展示,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个人展示包括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把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书法、绘画、写作、歌曲以及心路历程等放在空间供大家欣赏和评论。

(2)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关键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11],“引发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深刻变革”[12],构建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活动。另外,作业测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应是教师网络空间重要的教学应用。

(3)协同互助:网络空间是网络化的社交平台,支撑教师网络教学、教研,支撑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汇聚优质资源的平台,提供资源交易等服务。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互动的形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结果是教与教、学与学以及教与学的全面互动。

(4)支持服务: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基于空间的翻转课堂,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需要一定的支持服务。一般来说,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等。

(5)专业发展:利用网络空间,教师间可以开展协同备课、网络研修、教学观摩等活动,形成同步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通过“自我反思”和“协同互助”,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激励与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评价指标的筛选

课题组利用给某市教师培训机会,与数学、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从以上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结合有关文件政策要求、重要文献观点以及座谈汇聚的信息,最终确立了31个初选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依据调查问卷获得数据,计算重要程度得分率S,S≥0.1的维度和指标入选,最终指标见表2。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专家会议法,二是德尔菲法(Delphi),三是层次分析法(AHP)。由于层次分析法把专家的经验认识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AHP作为评价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

1.层次分析法的使用

本文按照目标层、维度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目标层,是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层,依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用向度而建立,每个效用向度又进一步划分了3-6个不等具体指标,详见表2。在判断矩阵构造上,本文采用AHP 创始人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的建议,依据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形成了1~9比例标度法,如表3所示。

2.判断矩阵的构造

(1)维度层判断矩阵

维度层有5个指标因素,分别是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这五个因素的得分情况如表4 所示。

3.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AHP中,使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指标和矩阵偏离一致性CI指标来确定被调查者判断的一致性。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指标的数量。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时max会稍大于n。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通过查表即可获取)。当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2且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λmax的计算过程如下[13]:将两两比较矩阵中的第一列的每项都乘以第一项指标的权重,第二列乘以第二项指标的权重,对所有列都进行上述操作后计算各行的总和,得到一个“加权值”向量,然后再将向量中的各项除以对应因素的权重,最后对所得到的值求平均数,此平均数即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例如,维度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的计算过程为:

最大特征根max=(0.261/0.0516+1.600/0.3151+0.997/0.1972+0.997/0.1972+1.206/ 0.2389)/5=5.060。

判断矩阵(A)-(F)的CI、RI和CR的计算汇总结果见表5。通过表5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CR值都小于0.1,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层次单排序结果

所谓单排序结果是指某一指标因素相对于上层维度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相对于上一层与之关联因素重要次序的权重。

判断矩阵(a),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0516,0.3151, 0.1972,0.1972,0.2389)T;

判断矩阵(b),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2000,0.4000,0.4000)T;

判断矩阵(c),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3077,0.0769,0.1538,0.3077,0.1538)T;

判断矩阵(d),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1983,0.2233,0.2233,0.1317,0.2233)T;

判断矩阵(e),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4357,0.0820,0.0820,0.1591,0.0820,0.1591)T;

判断矩阵(f),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3770,0.2260,0.2965,0.1005)T。

5.层次的总排序结果

为了得到层次结构中某层元素对于总体目标组合权重和它们与上层元素的相互影响,需要利用该层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该层元素的组合权重,这个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方法是[14]:总排序W等于本层指标权重Wij乘以与之相对应上层指标权重Wi。计算结果见表6。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I=0.0516*0.000+0.3151*0.000+0.1972* 0.015+0.1972*0.001+0.2389*0.015=0.0067;RI=0.0516*0.58+0.3151*1.120+0.1972*1.120+ 0.1972*1.240+0.2389*0.900=1.0632;一致性检验指标CR=CI/RI=0.0063 < 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2][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3]教育信息化专刊.教育部督查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一)[EB/OL].

[5]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6][7]彭雪庄,覃健诚,张新怀,李开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未来[J].教育信息技术,2013,(10):3-8.

[8]赵姝淳,孙曙辉.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4):52-55.

[9]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6):3-8.

[10]兰军.浅析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J].发明与创新,2014,(6):56-59.

[1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

[1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13]胡政权.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53-54.

[14]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8):31-36.

(编辑:郭桂真)

学习指标体系 篇12

1 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1.1 调查结果

(1)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毫无兴趣。相关调查数据如下: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不喜欢体育课程的学生比例为23.2%, 对体育课应付考试不满意的占据55.4%, 12.9%的学生直接表明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而剩下的8.5%的学生则对体育考核评价方式不满意。

(2) 据相关数据显示, 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 其本身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他例如体育态度、体育设施设备、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等均赶不上兴趣的驱动力。而学生在这块上的兴趣来源主要是因为有其擅长的体育项目。

1.2 原因分析

(1) 高职院校子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其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化, 一般都只局限于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定。当下高校体育机制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学生一年或半年学年度里各项运动内容的平均成绩为年终成绩的评价标准。这种传统的评级体制考察的只是学生的体能, 比较重视结果, 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内容的评价是极其缺乏的。

(2)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评价, 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重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即便是考虑到了也只是将学生的出勤状况作为标准。不能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体育的兴趣, 致使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不能发挥其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过程中片面的强调成绩, 提出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用统一标考核标准去要求学生, 却忽视了学生体质的差异性。据调查显示, 对当前教育评价体制持“满意”态度的学生中有88%的学生身体体能较好, 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中有69%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因为体质存在着差异性, 大多数体能较好的学生根本不用锻炼就能达到标准, 考试合格, 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讲, 即使他们很努力的学习也不见得能达到理想标准, 久而久之, 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 出现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4) 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学生的成绩一直都是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的, 教师只关心分数, 却不曾关心分数后面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信息。就因为教师单方面的评价随意性比较大, 所以造成体育学习体系失去其本身应有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由此可见, 加强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2 构建评价体制

2.1 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

高职院校需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需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性, 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以便保证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需根据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前提, 构建新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新的学习评价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 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内容应囊括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心理促进、身体形态体能和社会适应五大模块,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2) 评价方式应由原先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为新型的过程式评价, 让学生之间互评、自评,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评价中和考虑学生的成绩; (3) 将评价体制标准化, 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指标和信息反馈功能, 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所需, 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方面的需要。

2.2 评价内容

(1) 允许学生在体育测试过程中增加相关项目, 并以此作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依据之一。在进行新的体育评价机制的改革过程中, 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应取其好的方面进行吸收, 去其糟粕。因为每个人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他们自身发展和对事物的接收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增强差等生对学习的信心,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 教师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 并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本身的身体素质对其采取“全程”评价, 简单点讲就是利用定性和定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评价, 加上增加了任选项目, 使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将评价范围扩大化, 强调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评价标准, 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评价范围除了日常的早操和基本的户外锻炼外, 还应该从学生对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看学生能否为了达到目标而对某一项项目进行反复练习, 或请求同伴协调练习。以此来反映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相关等多方面的状况, 这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除了对其出勤率进行考核, 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考察。

(3) 重视对学生体育特长的考核, 倡导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学生若是有某项体育特长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让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且这类有特长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他们本身身体的灵活度和运动能力均高于同龄中没有同样特长的学生, 所以将体育特长作为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指的体育特长不仅仅局限于在运动项目上的特长, 对于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些裁判方法应给予即使得鼓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 评价主体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不断实现学习主体的多元化, 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程。教师对于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其全面性, 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 还可以实现小组之间的互评, 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综合起来, 同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需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让学生自身能够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

(1) 学生自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对学习态度、运动技能、合作精神和情感表现方面的评价, 切记片面强调学习成绩, 让其对自身成绩做出综合评定。

(2) 同学之间的互评。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其对被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平时成绩、进步幅度为依据, 再将学生的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进行综合然后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这种评价较为客观的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的能力, 为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 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相关规章制度表示: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需实现对学生体育终身化服务, 但高校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学生终身体育, 即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并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新的高职学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应建立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上的新型评价模式, 并将学生学习态度、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育特长等项目均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中, 努力构建一个全程、全面、全体的新学习评价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万伟, 秦德林, 吴永君.教学评价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赵立.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断想[J].体育教学, 2012 (4) :1.

[4]陈文杰.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 2013 (1) .

上一篇:Fusion下一篇:盘源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