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简算能力培养(精选8篇)
学生简算能力培养 篇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两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
一、语文是工具, 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 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 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教什么知识, 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 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 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 讲自学汉字的方法, 并进行具体辅导。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 学生完全养成习惯, 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 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 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 学习兴趣提高, 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玩出了名堂》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 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 需要记叙下来。因此, 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 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 简略归纳为两点: (1) 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 (2) 在记叙过程时, 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教学时, 揭示以上规律,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 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 只用了一堂课, 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 受到了教育, 学到了知识, 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接着, 我又用了一课时, 叫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两条规律, 试分析“习作选”上的同类文章。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工具”, 独立实践很快就把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了。我又设计了短文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检查学生的能力窨提高如何, 短文的题目是:“记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
教学的实践, 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 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皖, 独立实践, 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是工具, 亲自使用工具, 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 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 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任何事件一样, 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 能力必强。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 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 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 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 尽让学生吃米糊, 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画重点的字、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 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 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 二十字的自学方法, 开学初主教给学生, 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 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 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 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中谈兵, 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 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 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要提高写作能力, 必须多读多写, 这是有效的经验。教师要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 促进其能力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简算意识 篇2
一、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果每一个运算定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地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
例如最典型,也是在简便计算中使用最多的
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入。我们班准备买校服,春秋装每套125元,夏装每套75元,现在我们班级一共36个同学,每个同学要买冬装和夏装各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解答计算,一般有两种情况:(1)125×36+75×36;(2)(125+75)×36;学生练习后一方面得出两种算法结果相同的结论,另外还会惊喜地发现第二种方法计算特别快,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二、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巩固运算
技能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从而体会学习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又再次促进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和应用意识的提高。只不过我们在组织计算训练时,需要认真思考,尽可能减少程式化的、枯燥的题海训练,使得在训练学生运算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真正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1)学校要买12个篮球,每个篮球9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同学们去听讲座,高年级排成9行,中年级排成11行,每行都是12人,中高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听讲座?让学生在解答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的基础上去巩固简便计算的技能,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使他们对解题策略有较深的体验,并为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简便计算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意识是一种积累,不是一天或几天可以教会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技能上升为意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简便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的任务,也不仅仅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所能解决得了的。它必须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学生探讨解法的最优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至于科学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方便的事例,数不胜数。有这样一个故事:爱迪生让他的一个助手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他的助手测量计算了半晌,也没得出结论。爱迪生往容器里倒满水,然后倒进量筒,很快得出容器的容积。是不是他的助手知识能力不够,当然不是,他所缺少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简便的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思路呢?”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变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连除的性质以后,在计算180÷36这样的题目时能马上想到180÷6÷6或180÷9÷4进行计算;在学习了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后,能在计算99×17、103×24这样的题目时,不再单纯的使用笔算来计算,而是能想到99×26=(100-1)×26=100×26-1×26;202×24=(200+2)×24=200×24+2×24,那么,我们才可以认为学生已经把简便计算从一类数学解题知识技能上升为真正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方法在成人看来是好的,但却给一些学生增加了难度,对这些学生与其学习那种不属于自己的好方法,还不如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结果。但是,数学本身具有简捷、合理的特征,优化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允许有些学生保留自己算法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优化是完全必要的。在优化的同时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通过评价别人和自己的算法,不断完善或改进自己的方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简便运算带来的成功喜悦。
学生简算能力培养 篇3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 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 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 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学习“官渡之战”时指出:袁绍不会用人是导致其失败的加速器。“曹操赤脚迎许攸”说明曹操的成功是与其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这场战争的成败, 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疑义, 求得解决, 这样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 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 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 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 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 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 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 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 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 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 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 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 疏于思考。事实上, 只有犯过“错误”, 才能改正错误。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 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 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 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 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 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 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 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 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 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不断创设问题情景, 活化学生思维。
提问题是人的天性, 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是创造的萌芽。所谓问题情景, 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 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情景。教师应以尊重为前提, 以激趣为条件, 以自主为核心, 注意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 一知半解, 不确定的问题情景, 制造悬念, 启发思考, 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 使学生探索作答。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可提出问题:要不要重修圆明园?这时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不重修圆明园。说明我们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的民族, 是一个真正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 我们就应该留着这块伤疤, 让它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 奋起直追!”在学生内心萌发了一股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和对自己命运的关切, 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第二种观点:要重修圆明园。说明现在中国强大了, 同时也不再害怕侵略者来侵略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情景, 多角度的思考, 活化了思维, 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 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影响思维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水平, 用理解的方式对待他们, 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 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 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 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 都应该充分肯定, 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 发现矛盾, 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 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 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 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 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因此, 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 分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后果时, 有许多同学提出“落后挨打”是一种“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业文明的撞击”, 因这是中国落后挨打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观点。此时,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 不能简单地加以抑制或否定, 而应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有效地剔除一些模糊认识, 认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性。
让简算成为一种意识 篇4
但是,教师在执教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问题:第一,在单个讲某种定律的时候,学生模仿起来很容易,解题的正确率很高,可一旦多种定律综合起来,学生经常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简算;第二,对于练习中明确提出简便计算的,学生普遍能进行简便计算,但在其他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简便计算,经过调查,学生普遍感觉简便计算是一种负担,容易出错,难怪不会主动选择简便计算了。学生不接受简便计算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发现简便计算的简便之处,主观上的不接受,也就缺乏了简算的意识,学生是完全在老师的逼迫之下进行简算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简算的便捷,提高简算的意识,我从三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创设简算于生活情境,主动建构定律
生活中我们经常惊讶于市场老板算账的速度之快,常常自叹不如,经过闲聊发现,他们之所以算得快,其实是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可见,简便计算有它的生活来源,并不是无根之水,凭空想象出来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抽象的简算找到生活支点。
1.来源生活,引入定律
没上过学的人算账时,并不知道什么是简算,更不知道什么运算定律,他们的简算只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一种自发的需要。如果我们也能将简算变成学生的需要,那就事半功倍了。例如,王明在书店选中了3本书,分别是:《十万个为什么》是64元,《木偶奇遇记》是18元,《百变魔猫》是36元,王明带了100元,够吗?问题一出,学生立马想到要算三本书的总价,很多学生提起笔就开始计算,“不够”,一声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平静,于华说,“64元加上36元已经是100元,再加上18元肯定超过100了,当然不够。”笔者追问:这样打乱顺序计算吗?学生理解了加法结合律,也感知了运用结合律的简便。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能明白简算是一种解题的策略,变被动为主动了。
2.回归生活,运用定律
传统的简便计算教学更多是训练学生的计算技巧,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进入熟能生巧的境界,也正是如此,学生才会反感简便计算,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简便,察觉到这一点后我把简便计算的教学重心稍作迁移,将简便计算穿插到日常教学中,让简算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简算,体验简算,主动简算。
例如,在教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后,可以安排这样的题目:小明和小红分别带了100元来到书店,(1)小明选中四本不同的书,价钱分别是56元,31元,19元,24元,哪三本书的价钱之和接近100元呢?(2)小红打算买49元和46元的两本书,应该找回多少钱?按照常规的思路,对于问题(1)学生可能会一一列举,选择三本分别算一算。对于问题(2)那就更明了了,用100减49再减46。为了让学生体验简算,我选择了这样的方法教给学生:问题(1)我提议学生把四种书的价钱算在一起,56+24=80,31+19=50,合起来就是130,很显然应该把31元的书去掉。问题(2)小红买的两本书价钱都接近50,不妨把100元分成2个50,可以很快算出分别找回1元和4元,合起来不就找回5元。有了这样的体验和经历,学生定能感悟到简算的魅力,从而激发自主简算的兴趣。
二、细化简算的过程引导,自发内心领悟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学生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分辨不清。笔者特地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体会这两种运算率,我出了两道典型的题目125×32和101×79,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分别计算,借助多媒体一一展示,肯定做得对的,纠正做得错误的,最后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认知:乘法结合率只适用于连乘的运算,而乘法分配率适用于两种运算的题目。
简算不单单是通过练习就可以达到效果的,更需要慢下来让学生体会,细化简算的过程和算理,让简算不再是机械模仿,而是发自内心地明白。
三、发扬简算的自觉行为,逐步渗透意识
简算是一种运算的技艺,但是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还远远不够,更核心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只有离开简算的硬性要求,学生依然能进行简算,才算达到了简算的教学目的。
学生简算能力培养 篇5
一、善于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情感
情感因素分为积极性和消极性两大类, 前者对人的行为有推促作用, 后者则相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方法手段, 努力营造有效教学氛围, 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情感, 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动”起来。一是努力实施数学教学趣味化。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 不断“制造和生成”趣味性, 努力把小学生的情感激活, 让他们能够保持一定的兴致和耐力。二是注重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数学课程的理性较强, 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多做一些“诗外工夫”。如微笑教学, 施展教学魅力, 释放亲和力, 对小学生摸摸头、拍拍肩膀, 适当穿插教学小笑话, 等等。三是实施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机制。对小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 尤其是对基础较差、成绩落后、性格内向和心理脆弱的小学生, 更要注重挖掘他们的亮点, 避其短而扬其长, 并施以正确的疏导和帮助, 以保持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二、善于优创教学手段, 激发数学学习中的活跃思维
由于受习惯性影响, 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依然是“主动性不强, 依赖性不弱”。对此, 教师要因需而变, 善于优创教学方法手段, 让小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活泼性格在课程学习中得以努力显现出来, 从而有效激活学教状态, 形成良性互动态势。
如“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意之法。笔者在“圆的周长”教学中, 曾经创设如此情境:多媒体演示一个正方形跑道和一个内切圆跑道, 让一只小白兔沿着圆形跑道跑步, 同时让一只小灰兔沿着正方形跑道跑步, 经过几次比赛, 总是小白兔获胜。学生们在发现“秘密”后为小灰兔大叫不平——“两个跑道的长度不一样”。
笔者让他们拿出“具体证据”, 学生们想出了用测量结果来比较。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 所以只要量出边长就能得出周长;然而要量出圆的长度必须“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则太不容易了!就在为难之时, 笔者说:“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我们学习了以后很快就能帮助小灰兔拿出证据来。”正可谓“一语惊人”, 学生们对此兴致很高,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善于发掘学生潜质, 激发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元素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助力学生成才 篇6
(1)突出学生的个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和其他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自身所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达到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但不会淹没学生个体和个性,让学生沦为团队的附属品,而且更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展示自身的个性,在弥补自身缺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达到共赢的目的。
(2)提高人际交流能力。人际交往在当下社会是人人都必备的技能之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依靠交流完成,人们在交流中传递情感,了解信息。交流是任何―个人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必须技能。而合作学习,恰恰锻炼了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分组,组成―个团队,平时的学习探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有足够的了解,学生之间要充分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3)扩展体育教学的教学成效。在中学校园中,学生们往往不重视体育课,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体育教学在能够使人强身健体的同时,对长时间学习的神经做―个放松,有助于更好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体育课上开展合作学习,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乐趣,放松心情,又能对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开创新的扩展方向。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相互带动能够调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组员之间共同成长。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帮助别的学生也达到相同的目标,实现共同进步的同时实现自身个人的价值提升。
二、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两种现象,―种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只是随大流,没有独立看法。另一种则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这都是缺乏合作学习能力的表现。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教学灵活性更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通过体育课这种户外机动性强,空间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角色定位。传统教学中并没有明确运用合作学习。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首先确立教师、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所承担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般采用教师讲解,比如篮球、排球、田径等一些科目的学习,教师都会集中讲解,然后逐一示范,让学生自己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然而,这常常导致学生只掌握了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比如篮球,学生无法与队友进行很好地配合,没有良好的默契,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2)共享与交流。共赢的局面是需要互利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每个人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成绩。体育教学尤为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相互交流能够将使知识共享,随着交流的不断深人,不仅拓宽加深了每个人的知识认知,也为后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3)积极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定的差异性存在。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效果,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要及时根据学生个性更换合作对象,以达到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关系的目的,这是实现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积极的合作学习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体育教学方式,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合作学习是―种必要的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体育教学课堂项目种类繁多,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在教学开展中,一定要借助合作来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去选择合作队伍,让学生在合作中考虑到球场上的多种位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队友,在发挥别人长处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加强学习。
(2)学会在合作中承担责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个人或者集体的决策失误导致出现问题,使得输掉比赛或产生其他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寻找自己是否有出错的地方,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出错,不要一味地去责怪别人。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能够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为团队放弃小我,在放弃中成全大我。
(3)提高情感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情感教学也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教学方式。意在让学生学会控制个人情绪,调节心情,释放压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走向成功。而合作学习方式恰恰能够配合情感教学,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遇到问题冷静解决,往往事半功倍。
(4)提高参与意识,正确科学评价。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开始合作中,难免有些摩擦。教师在这时要注意观察,认真调节,避免学生出现离群不合众的现象。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对于体育教学极为有用,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很大帮助。很多教师都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却发现很难人手。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很重要,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学生简算能力培养 篇7
语文教学, 至始至终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为作为国语, 如果语文没学好, 是不可能指望学生以后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空间的, 而追根究底, 就是他们不具备或者是缺乏甚至是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现有的教材安排上, 听的能力训练无疑占据了绝对比重, 每堂课老师说学生听是现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其次是写的能力, 因为毕竟有考试的要求, 所以偶尔还会考虑到这个方面。自从取消了学校的早自习, 学生在读方面的能力训练, 因为没有了强制要求, 显得随性而松散, 很多学生初中三年就根本没正式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而说的能力就更不用提了。当然进入职高之后, 后面所提的两个方面的能力就显得更弱了。
说话是我们向同伴展示我们的思维和修养的一个载体, 或者是向“敌人”发动进攻的一个良好武器。要求我们不仅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或者是漂亮的英语, 更重要的是你表达的内容。美国总统需要发表竞选演讲来获得选民的支持;员工需要艺术的表达来获得老板的认同和信任;销售人员需要通过沟通让客户把他的人民币 (或者美元) 拿来交换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说话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敢说, 能说, 会说。能克服胆怯, 能张口说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叫敢说。一个做销售的年轻人, 最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所以他从来不会去拜访陌生客户, 一般都要有人陪他他才去, 否则他就在公司玩的话, 结果可想而知, 他只能告别他想在销售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梦想。敢说了还要能说, 就是你的底气比较足, 你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 不至于每天都是那些老话, 说得让人烦。当然说话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会说了。会说的人懂得说的时间和尺度。什么时机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什么时间应该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什么时间应该惜言如金, 一语中的。会说的人还会给听众思想上强烈的冲击, 会引入听众思考, 同时还具有幽默感, 能让人在笑声中领会很多人生道理。
试想, 一个人进入社会后, 只有听话的能力, 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不能好好的读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在写的方面又不能很好地表现。这样的人, 什么样的就业环境才适合他们呢?那么, 他们的结局是否只能是一辈子当劳力者而无法成为劳心者?哪个为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呢?而事实上, 一个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正如一张桌子的四方脚, 只有均衡才可以四平八稳,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脚跛了, 那么, 这张桌子还可以平稳的站立吗?所以,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是需要同头并进的。
本人从事职高的语文一线教学已经十余载,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语文改革之后,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 我正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就是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 来更好的融会贯通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尤其是学生相对较弱的说和读的能力的训练。期望通过这样的探索, 能够让职高的学生达到“站起来能说, 坐下来能写, 走出去能干, 脑中有物, 心中有数”的目标。至少, 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职高学生, 比普高学生好像低人一等。只有自信了, 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
现在就把我的具体实践方法讲述如下:
首先, 我会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提出我的要求, 要利用每堂语文课前的5分钟时间, 训练学生的说或者读的能力。
就读而言, 要求学生准备精美的千字左右的短文, 必须是课外的, 然后要在读完该文章后, 说出自己推荐它的理由;
就说而言, 要求班上的每个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事先准备2-3个话题, 涉及的范围不限, 主要涉及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等热点话题, 只要能使人看后有话能说就行。然后折好成阄, 全部放到一个盒子里备用。
接下来具体要求是:每节课课前, 我会上台随机抽1-2名学生 (事先要求各班科代表先准备好本班每个学生的名字并做好阄, 放到一个小盒子里) , 然后抽到的学生可以选择读或者说的方式完成。选择读的学生, 就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美文上台, 先给全班学生说明“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 题目叫……”然后朗读 (如果可以, 朗诵更好) , 朗读结束后, 要对全班学生说出推荐理由。选择说的学生, 上台后就在准备好的装话题的盒子里随机抽一个话题, 面对全班学生说出“我今天抽到的话题是……”然后自由地说。不管是选择读文章或者是说话的, 都要求不能少于一分钟, 也不能超过三分钟。当然, 为了活动的顺利实施, 还需要制定一些奖惩措施, 这些就可以因人而异了。
刚开始, 学生也许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 所以老师可以试举一个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也当是下水之作吧。我一开始就举了一个最近报道很火的“如果你是旁观者, 看到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搀扶或者帮助?”的话题来激发学生兴趣。面对这样的话题, 学生都有话可说,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得很激烈, 但是当我问到“有没有同学可以单独就此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的时候, 大家就都沉默了。也就是说, 大家应该是有参与的积极性的, 但是呢, 确实是缺少动力和胆量独自去做。而如果一直都是人云亦云的话, 他们是永远不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观点的。
我个人认为, 说话的活动, 一是可以训练学生面对其他人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在公众场合或者是比较正规的场合, 训练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等的控制能力, 三是围绕一个话题,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还可以训练自己自由说普通话的能力。而且这个活动还可以让老师发现一些学生的也许一直不为人知的能力。一举多得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呢?而且, 如果在这里说话可以做到井井有条、头头是道, 那么, 换做在考场上, 面对现在的所谓的话题作文, 就不会完全心里没谱, 一通乱写了。无非是说话靠嘴表达, 作文用手表达而已, 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就是都在用心“说话”。基于以上考虑, 我首先提倡的就是开展抽话题自由说话的活动。当然, 有的学生确实需要很大勇气才可以做到这样自由地说话, 那么, 朗读的设置也就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跳板, 最终的目标始终是说话的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篇8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观察力而言, 它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 而是观察主体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观察意识, 养成观察习惯。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突破了时空局限性, 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 把写作对象的相关内容, 从表面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进行加工处理, 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观察, 细致揣摩, 可使学生的观察有条不紊而细致周到, 帮助学生抓住事物本质, 更真实、更深入地表现生活。
多媒体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具优势。它可以记叙旅游景点, 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用视频或幻灯片分层次播放画面, 增强学生的印象;写人叙事可以由远及近, 由粗到细地再现人物特点, 甚至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事情的发展顺序;说明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更是如虎添翼, 可以从不同角度突出对象的特点。不仅如此, 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 可以配合画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面对鲜明生动的画面, 学生的表现欲望被调动起来, 教师因势利导, 通过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全班公开表演、为画面添加配音、为场景配说解说词等形式, 把学生说的愿望充分调动起来, 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表达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还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来组织材料。利用网络作文技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向 (由师到生) 的教学模式, 而代之以人机对话进行自我反馈的模式。学生通过在网络上与同学的交流激发创意, 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而教师则通过网络获得所有学生的作文资料, 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多角度的议论文训练, 教师可以只给学生一条论据,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论据的分析理解来确定论点, 并在网络上互相交流。这时, 教师实际上就起了设计课题的主导者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 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 从而极大地活跃了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突破时空界限,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感知、思考, 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将真实的音效、动态的影视、变化的形态直接逼真地展示给学生, 引起他们对已有经历的回忆, 激发他们对相关事物的联想, 诱导他们对求知事物的想象。以往需要教师滔滔不绝、煞费苦心地启发很长时间, 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辅助, 能迅速地创设必要的作文情境,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之很快进入创作状态, 引发丰富的想象。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使得它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超过了传统模式, 它带来的密度、直观鲜活的信息资料也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开启了, 拥有了更多的写作材料, 写作时也就有了更多的表达欲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由“要我写”跃升到了“我要写”的新阶段。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有了多媒体网络的支持, 我们积极倡导并鼓励学生努力吸收课外的教育资源, 把阅读的触角伸向正常生活。根据写作需要, 敲击关键词, 凭借引擎搜索的强大功能, 查找相关信息成了一件轻松的事。但所得信息动辄成百上千, 这时就不得不学会快速浏览筛选、分类下载、处理整合, 将最有效的资源信息使用到文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查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锻炼, 学生的阅读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生简算能力培养】推荐阅读:
简算题有加有减怎么算07-11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乘除规律及简算总结06-27
学生能力培养08-05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07-12
学生地图能力培养07-27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08-16
学生猜想能力培养08-16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08-29
学生写作能力培养09-03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