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现状(精选12篇)
实证研究现状 篇1
一、引言
“微博”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icroblog”, 即一句话博客, 其主旨是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微博逐渐兴起, 迄今为止学术界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领域,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微博进行实例和理论型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内容分析法, 通过回顾和分析国内学界微博的研究进程和现状, 从侧面概述微博的研究面貌。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样本
本文以”微博”作为关键词并且以核心期刊作为检索条件, 在维普中搜索了为期7年 (2005-2012) 年的研究论文, 搜寻到332篇。剔除2篇重复文章, 最后获得的有效样本为330篇。
(二) 研究类目
我们把每篇论文作为样本单位, 对每篇论文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在此过程中, 采取了具体的操作化定义, 本文的内容编码的类目如下。
1.发表年份, 本研究的时间变量分为两个阶段:①2011年;②2012年。
2.微博议题内容。指的是作者对微博进行陈述或解释时关注的主要论题。分为5大类:①微博使用和认知;②微博的应用及影响;③微博的法律和政策问题;④微博自身发展及问题;⑤与微博相关的其他问题。
3.研究方法。对每篇论文是运用定量还是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将研究方法分为两类。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
4.应用领域。根据每篇论文的应用视角, 分为7大类:①教育类;②心理类;③传播类;④经济类;⑤技术应用类;⑥其他。
5.理论应用。根据在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理论, 本研究将理论应用分为10类:①议程设置理论;②沉默的螺旋理论;③交往行为理论;④六度分割理论;⑤使用与满足理论;⑥“把关人”理论;⑦涵化理论;⑧信息传播理论;⑨公共领域理论;⑩其他。
6.刊物名称。根据每篇论文发表刊物的名称, 分为3大类:①传播类;②技术应用类;③其他。
(三) 分析方法
编码完成后, 编码着随机抽取200个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后的KA值为94.18%, 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 可以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 主要方法为频数分析、描述统计、交叉分析等。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 议题内容
在全部332篇论文中, 数量最多的是对微博的应用及影响, 占到全部论文的38.3%。关于微博使用和认知、微博自身发展及问题和与微博相关的其他问题数量较多, 分布占到全部论文的19%、16.9%和19.3%。需要强调的是, 尽管微博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的论文在数量上还不算多, 但也占到了全部研究的6.6%。这表明, 微博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的提高。
(二) 应用领域
总体而言, 从2011年微博兴起开始, 微博论文在应用领域上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类, 占到论文中的主要比例54.5%。这个应用领域类的论文, 呈现多数量多、涉及方面广、范围宽等特点。不过, 除了该领域的外, 经济类和技术应用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达到16.6%和15.1%。随着微博的发展, 教育类和传播类也达到了5.7%和5.4%, 而社会类的只有2.4%。
(三) 发表年份
微博自2009年内测至今的兴起, 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在2011年微博论文的数量只有70篇, 占总量的21.1%, 而到了2012年, 数量猛增至261, 占总数量的78.6%。
(四) 理论应用
在国内学术界的微博研究中, 自觉运用某种理论的论文至今仍相对较少, 在所有330篇论文中, 只有56篇依据某种或几种理论提出了明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占所有论文的17%。其中被运用较多的理论主要有信息传播理论、公共领域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微博这种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新兴事物, 而在论文中使用议程设置理论和“把关人”理论及沉默的螺旋理论应用的非常少, 只有5篇、4篇和3篇, 反而对于信息传播理论这种概括性的基础理论使用的比较多, 达到31篇的数量。上述数据表明, 国内学术界对微博研究多以分析实例和单一分析为主, 对于结合前人的研究理论的论文还很少, 探讨不够透彻。
四、结论与讨论
1.迄今为止, 国内学术界对微博的研究重点, 仍主要集中在微博的应用及影响层面上, 随着微博的发展, 应该更多得将关注点集中到微博自身有关的问题上来, 这一点也正是现行研究所缺乏的方面
2.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微博使用人数的快速增长, 学术界对微博的研究兴趣也在相应增长, 表现在研究论文逐年持续增加, 在2012年产生了论文发表高峰期。预计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因为对微博的社会科学研究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3.微博研究的理论运用不足, 真正能针对微博行为特性的研究尚不多见。
4.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类的研究占大部分, 作为技术应用的层面研究较少, 微博的数据化统计研究会是一个将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要:本文从发表年份、议题内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六个视域分析, 采用内容分析法, 对国内学术界微博研究发展进程和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微博,实证研究,内容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金兼斌.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 2007, (4) .
[2]彭增军.媒介内容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实证研究现状 篇2
(一)大众媒介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大众媒介通过影响青少年饮食偏好和饮食结构,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报告显示,41%的中国城市消费者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在这个庞大的“洋快餐”消费群体中,青少年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在我们的访谈中,被访的9位大学生均表示自己是各类“洋快餐”食品的常客。而青少年之所以钟情于这些“洋快餐”食品,受到大众媒介上铺天盖地的各类食品广告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被问及“广告对你有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大多数被访者都承认广告对自己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女生G笑着说:“应该是有的吧。你看每天晚上的电视里,凡是黄金档里热播的电视剧、足球赛,隔段时间就要插播广告,想不看也难啊。当然了,他们做的广告还是蛮有活力的,蛮诱人的,挺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的。”然而,就在这些“充满活力、又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广告在大众媒体上“泛滥成灾”的同时,主要由饮食结构失衡引起的青年肥胖问题也在日益严重。专家指出,嗜好包括薯条、薯片、汉堡包等高糖或高油盐的所谓“垃圾食品”,以及“洋快餐”消费的日益增多,正是造成青年超重和肥胖症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日益低龄化的首要原因。
2、对大众媒介的迷恋,容易促使青年习得和养成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并催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疾病”谈及电脑游戏这个话题时,半数以上的被访男生就坦率地表示自己是电脑游戏迷,并曾有玩到深更半夜的经历。女生I也直言不讳地说:“我很多同学玩电脑玩得很疯狂的,要么玩到很晚,要么就是通宵。”青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过于迷恋电脑游戏、上网和电视等,一方面,会导致户外运动时间的减少,极易养成边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边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进而引发食欲下降、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患上肥胖症。另一方面,长期接受电视、电脑屏幕的高频辐射,会导致青年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青年睫状肌对眼睛的调节功能,造成斜视。此外,因上网时间过长导致的“鼠标手”、关节僵硬、腰背肌群疲劳等,因发短消息过多而引起的“拇指综合症”等,都是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因沉溺于大众媒介而引发的新的健康问题。
3、大众媒介对青年身体健康发展的影响,还突出地表现在“减肥潮”盛行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上当被问到“作为一个女孩子,会不会因为广告的效应而去减肥”时,被访的4位女生中有3人毫不犹豫地表示“会的”,其中,女生G给出的理由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因为现在的社会形态与流行趋势是逼迫你不得不去减肥。虽然你明明知道商家就是要采取这种方式迫使你达到他赚钱的目的,他的目的就是让你花钱。但即使你知道是这样,违背了你原有的原则,但你还是不得不跟着潮流走。”“不得不跟着潮流走”,女生G的回答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电视等各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减肥广告、美丽骨感的模特走秀、以瘦为美的审美倾向,对爱美的青年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减肥,许多青年在使用各种减肥产品的同时,还采取强制性节食等办法,来达到让自己苗条的目的。殊不知,在这种爱美之心的驱动下,青年却有可能患上进食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近年来,上海青年中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就有显著上升的趋势。
(二)大众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影响
1、大众媒介商品化和低格调化趋势愈演愈烈,对青年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被问及“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为了向前看,必须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你觉得这话对吗”时,男生F说道:“这话太绝对,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毕竟,生活还是很现实的。现代社会中,没有钱还是寸步难行的。” 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青年都抱持着与男生F类似的看法。对于当前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年轻女孩傍大款”等现象,被访谈的女生中就有2位持某种相对中立的态度。如女生E就认为:“对这种现象,我不赞同,但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如果那些女孩觉得有钱就是幸福的,那别人也很难说什么的。” 青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现实在青年头脑中的反映。青年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而在当前的不少大众媒介上,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各种如何溜须拍马、拉关系、走后门,如何赚钱、当官、攀升的“诀窍”;对金钱的狂热崇拜、对物质欲望的赤裸裸追求,充斥于各类影视情节中。基本价值判断的缺失和缺位,让不少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愈加感到困惑而迷茫,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则趁虚而入,对涉世未深的青年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消极影响。在现实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双重作用下,他们读懂了“方便”和“有用”是“实用”的原则,学会了把一切关系都纳入到个人利害关系中来,其价值观念不断向个人本位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方向偏移。
2、网络虚拟世界的普及化带来“他律缺失、自律下降”,并进而导致青年道德意识的逐步薄弱与淡化在访谈中,当谈到“现在很多网络上有匿名骂人的现象”时,有7位被访大学生表示已经习以为常。男生A说:“我就遇到过,可嘴长在别人身上,你有什么办法?”当被问及“现在网络上欺骗的现象很普遍,你们怎么看”时,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当被问及“你们是否会在网上撒谎”时,有6位被访者表示“会的”。男生D说:“我认为原则上只要不伤害别人,撒谎作为一种娱乐也无所谓啊。” 从以上访谈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给青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带来的深刻影响。现实世界中“界限分明”的荣辱是非标准,在网络世界里却变得日渐模糊而虚无。网络世界中“他律”的缺失,伴随而来的是青年自律意识的下降,并进一步影响青年健全完善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单一追求,过于偏重商业化的操作,疏远了对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也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缺少基本感觉和必要关注,“别太较真”、“玩玩而已”等“无所谓”心态在青年中的普遍流行,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道德的发展。
(三)大众媒介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1、大众媒介中的暴力文化因素对大学生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大众媒介作为青年生活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大学生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在访谈中,我们首先就当前大众媒介中的暴力文化因素与青年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同被访谈者作了交流。当问及“现在一些大众传媒上充斥着一些暴力网游、刺激拼杀场面、震撼的音效,同时青年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现象也不时见诸报端,你们觉得这两者有关联吗”时,被访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关联”。男生D说:“青年就如同张白纸,通过一些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和游戏时在虚拟世界的身体力行,渐渐的白纸被混乱地涂鸦,最后影响到青年的行为方式。”女生I也说:“有的人就是受到网络上一些血腥和暴力画面的影响,把这些心理体验与现实生活混淆起来,认为生活中的一切也应该是这样的,真的蛮可怕的。”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负载暴力文化特质的影碟和电脑游戏被源源不断、“有声有色”地传输给青年。一方面,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和帮派组织很容易使青年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进而混淆虚拟空间与社会现实的“天壤之别”。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严格的社会规范,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规则的明确约束。如果大学生将在网络游戏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粗鲁、不负责任等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轻则行为失范,重则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浅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在青年群体中的日益流行当前,大众传媒深刻影响青年行为方式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青年群体中的日益流行。这在我们的访谈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当问及“你平时看书主要是通过书本阅读还是在网上阅读”时,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访者表示主要途径是网上阅读。当问及青睐网上阅读方式的主要原因时,男生H的看法颇具代表性:“网上很方便啊,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内容,google上一点击就出来了,而且更新也快,还不用花钱,比买书看方便、划算多了。”在问及“平时喜欢看些什么课外书”时,绝大多数被访青年均表示喜欢看言情、武侠、虚幻、漫画类的流行热门书籍。而对于经典类著作,半数以上的被访青年则表示兴趣不大。女生I说:“也曾尝试过看
一、两本,挺吃力的。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经典太沉重了,还是等到我们三、四十岁的时候再去看吧。”上面的访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方式。目前,以漫画、武侠、言情为主题的“快餐文学”,是大学生的阅读热点。同时,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主体的即时在线浏览形式,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主流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不同,“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是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的主要特征。从一个方面来看,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现代青年追求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满足了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花费最小代价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由此导致的“非导向阅读”、“功利性阅读”等现象,又对青年的人格成长、知识训练乃至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等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大众媒介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日益丰富、开放的媒介环境,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在使得青年的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性和多种选择性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影响。
1、大学生审美追求的感性化访谈中,当问及“你平时使用最多、最喜欢使用的媒介及其原因”时,得到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一致:“首选是电视和互联网,其次是报纸、杂志,最后才是书籍。因为同样的信息,网络上、电视中的画面、图像比较多,有意思、生动,有视觉震撼力,而且直观感很强;不像书本那样,很枯燥、乏味的,读一会儿头就开始发晕。” 由于现代媒介的影响,大学生更多地注重对事物的直观性体验,图形、图像正在日渐成为当代青年阅读的主题内容,“读图”——成为了当代青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对于他们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然而,由于青年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不断降低,从“字里行间”中去细细体味和揣摩的文学阅读方式,越来越不为青年所推崇,由此对青年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2、大学生审美情趣的低俗化访谈中,一谈到近年来在电视、网络中大行其道的各类“选秀、造星类”娱乐性节日,如“超女”、“好男儿”、“我行我秀”等,大多数的被访者立即神采飞扬,纷纷表示自己是此类节目的忠实观众。其中,女生C说:“每周都会看。因为选手都有出众的外表,像我们小姑娘嘛,当然喜欢看看帅哥喽。”女生I说:“我最喜欢蒲巴甲了,只要有他出场的节目我都要看,最过瘾的一次就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了现场,感觉太好啦。” 大众媒介作为社会的一种公共资源,应该更多地关注对青年的正面引导,致力于提供健康、积极、具有震撼性的节目。然而,现代媒介出于商业、经济利益的需要,只是一味地迎合社会需求,制造了大量华而不实的文化快餐。放眼当下的媒介中各类娱乐性节目,需要深层次思考和有益引导的成分越来越少,而世俗化、庸俗化、肤浅化、过分娱乐化倾向等问题正日益突出,没有思想内涵、艺术质量的节目比比皆是,使处在思想发育期的大学生获取的信息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道德力度和文化厚度,进而深陷“娱乐怪圈”中来。
三、思考与对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如何切实发挥大众媒介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中的“正向”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破解这一课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联动、协调、互补、互动的教育网络体系。
(一)加大国家、政府的调控力度第一,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大众媒介信息服务的监督监管力度,定期进行整顿治理,规范市场秩序,严把审核关和监督关。如今年
(二)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第一,学校作为对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避免因接触大众媒介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格调和鉴别力。第二,家庭是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加强与学生经常性、“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中及时关注、了解他们所接触的媒介信息,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辨别大众媒介信息的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身体力行地倡导更为丰富、多元和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可以采取体育锻炼、家庭远足等方式,以便有效降低青年学生对于大众媒介的依赖性。
(三)大力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媒介知识,了解获取、利用信息的方法,建立起必要的抵御能力和防范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媒介意识。目前,在一些大众媒介较为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等,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但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以其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工作资源,逐步建立配套教育工作机制,并通过加强调查摸底、编制教育方案、制定完善考评细则等办法,统筹协调推进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工作,让媒介素养教育进一步走进课堂,走进各类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介从业人员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辅导报告,与媒介、社区等联手共建媒介素养教育校外见习基地,让大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校报、校刊、校广播站等校内媒体的工作中来,从中进一步获得关于媒介的切身体会和理性认识。总之,如何限制和消除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正面导向功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推动大众媒介更加主动、自觉地承担起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好地发挥大众媒体在引导青年、培育青年、塑造青年、影响青年方面的积极作用。
实证研究现状 篇3
【关键词】生鲜食品;电商;实证研究;SPSS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但传统渠道以实体店为主的购买方式势必会花费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进行普及,网购也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购是基于互联网的,据CNNIC截止2014年的统计,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5.27亿。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电商企业,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增速已超40%,社会零售总额占比超10%,其中立足于企业公信度和规模,B2C业务增速今年超过50%。在这个大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据阿里研究中心的《2012阿里巴巴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仅在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网店数量26万家,涉农商品销售额接近200亿元。
二、生鲜食品电商的文献综述
目前在所收集到的文献中,由于生鲜食品电商在国内尚为一个在发展的不成熟行业,所以对其有系统性的、全面的阐述的文章并不多见。
其中,伏佳敏、王明宇认为生鲜电商的有利之处在于它有较高的利润,因为去除了中间商这个环节;市场占有量高,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这几个有利点,但是生鲜食品电商存在有菜市场这一竞争对手,供应链难以把控,物流运输途中高损耗,冷链物流高成本、不成熟这四方面的不利因素。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之中存在的问题,罗蓉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缺乏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研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跟踪监测与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就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与时间指导价值的课题,应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绩效的综合评价,所以也在文中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造了一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
而王勇胜则认为,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除了缺乏经济实用的冷链物流和冷链配送高成本的问题外,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宅配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于现在生鲜冷链配送的最大难点问题,提出了通过线下布点配合线上交易,将生鲜电商的销售终端向下延伸,以达到变相降低冷链配送难度的观点,并针对生鲜电子商务企业的类型不同提出了三种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希望通过改变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方式,来降低生鲜电子商务企业在宅配“最后一公里”的难度。
在供应链的问题上,历岩和王高飞认为食品质量非常难以控制,因为缺乏可靠的信息追溯系统,加之科学全面的检测手段的缺失,生鲜食品电商企业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质量把控难度很高,造成了生鲜食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综上所述,生鲜食品电商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电子商务的模式销售生鲜类产品,相比较于传统的生鲜食品购买渠道,生鲜电商是依赖于互联网的。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定性分析了生鲜食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缺乏数据支撑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正是弥补和完善了这一领域的空缺。
三、国外生鲜食品电商模式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发展的启示
相较于中国,国外的生鲜食品电商起步比国内早,也比国内更成熟。国外的生鲜电商的发展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归纳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国内的生鲜电商学习:第一,生鲜电商的地区化经营,如AmazonFresh、FreshDirect注重于一个地区的生鲜食品配送,这样就能保证生鲜食品的一到两天的到货期;第二,生鲜电商网站中介角色的扮演,如Farmigo和Relayfoods都充当了消费者和农户之间联系者的角色,这种拉式供应链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可以减少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第三,针对拥有大型仓库的电商来讲,有着先进的中枢传递系统和先进技术的冷藏仓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如FreshDirect。
但是,国外生鲜电商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一味照搬,例如,从地理上来看,中国的国土面积远远大于英国,所以Ocado70%的覆盖率在中国是很难做到的;再比如,从供应链上的生产环节来看,外国的农业已达到了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能生产出更为安全、质量更高的产品,在流通环节上,外国在关于食品安全上的法律、监管、食品追溯都比中国更为成熟。
四、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现状的实证分析
在这次项目的市场调查中,我们分别对学生阶层、工薪阶层、白领阶层和退休阶层各25人进行了随机样本的采集。
在所有的100个样本中,在生鲜食品电商购买经历实证分析问题上,消费者对生鲜电子商务的知晓度占了61.8%,这说明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知晓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一半以上的消费者知道生鲜电商的存在;如果按各个年龄层次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说过生鲜食品电商的人群百分比越来越少。我们可以假设年龄和生鲜电商的知晓率没有关系,用卡方进行检验。
在卡方检验中发现的是有30%单元格期望计数少于5,Fisher's Exact Test的数据是11.338,sig值小于0.05,说明年龄与生鲜电商的知晓率有联系。
nlc202309081108
接下来进行V值检验,V值大于0.1,为0.341,证明两者确有联系。所以我们的原假设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年龄和生鲜食品电商的知晓度是有联系的。
在分析完对于生鲜电商的知晓度后,需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购买经历。从统计结果看出,尝试过生鲜电商的占总样本人群的41.2%,占听说过生鲜食品电商的总样本人群的2/3,这样说来,只要是知道生鲜电商的人,大部分都是尝试过的。
此外,本研究对于退休阶层的人员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退休阶层中,知晓生鲜食品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只占总群体的32%,并且有一个现象是女性知晓度比男性要高,占87.5%,而且在这32%的知晓退休人群中,大多数是集中在50~70岁这个年龄段内的,而70~80岁的则寥寥无几,80岁以上无人知晓。究其原因,70岁的退休人员出生于20世纪30~50年代,一般是对互联网并不熟悉的,更不用提生鲜食品电商了;而在退休人员中,女性往往更喜欢与社会进行接触并学习新的事物,所以她们可能更了解食品生鲜电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退休阶层是一个潜在的发展市场,由于大多数的退休人群并不知道有食品电商的存在,而他们在退休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外,所注重的就是一日三餐的饮食了,由于他们年龄大、普遍存在腿脚不方便等问题,生鲜电商就拥有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生鲜食品网上购买习惯的实证分析问题上,主要是为了研究人们在网上购買主要生鲜食品的种类及比率,根据结果,在生鲜电商中购买最多的是水果蔬菜,占67.7%;其次是干货蜜饯坚果和奶制品,各占37.1%;熟食面点和腌制肠类只占到8.1%和3.2%。这说明人们在生鲜电商上还是偏向于购买保藏条件要求较低,可以放相对时间长的食品,而对保藏条件高的食品还是不太放心在网上购买。
如果按各阶层来看的话,可发现学生对生鲜食品电商的购买力最强,而且偏向于购买水果蔬菜、奶制品和干货蜜饯坚果;白领和工薪阶层则偏向于水果蔬菜、海鲜河鲜、蜜饯坚果、奶制品和粮油副食;退休阶层偏向于购买干货蜜饯坚果、奶制品、水果蔬菜和粮油副食。此外,在关于消费者对于电商网站的选择中我们发现,1号店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生鲜电商网站,大约48.8%的消费者会选择通过1号店购买生鲜食品;其次是天天果园,其他网络所占比例较少。但是据我在各网站上的调查来看,1号店的生鲜食品并不是最便宜的,虽然免运费的购物额不是很高,只要68就能免运费,其他如天天果园要满100元,但是一旦不满,运费还是在同行业相比较高的。所以本文认为1号店被大多数人选择的原因存在着一个规模效应,企业的公信度和规模都很好,还有立足于移动客户端的先见之明和平台化的建立,提供了一站式的购买服务。
在生鲜食品的网上购买方式实证分析上,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移动客户端对于生鲜食品网上购买的影响,在调查样本中,有65.96%的人表示使用过手机或平板APP进行生鲜食品的购买,另外60.47%的人表示使用移动客户端确实增加了购买的频率,这也验证了于刚在“经济学人”上的一次讲座做出的预测,即移动购物越来越普及的趋势。这是因为当前的智能手机拥有量已达8.15亿,超过了PC用户,移动用户的购物行为更为碎片化,无形中增加了购物的频率。而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扫描、语音识别定位及感应等功能,可以催生更多通过移动客户端购买生鲜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生鲜食品的支付方式实证分析问题上,样本数据显示,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时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及所占百分比为,第三方支付是消费者最习惯或最喜欢使用的支付方式,其次是网银支付,选择货到付款的只占了很少的比例。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在于支付的便捷性,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则可以完成交易,从这一点也可从侧面反映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的发展如火如荼。
在生鲜食品购买的消费者心理实证分析问题上,所有样本中,我们针对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过生鲜食品的占样本1/3的消费者,对他们的生鲜食品网购意愿进行了统计。在参与此题填写的47个样本中,在今后打算进行生鲜网上购买的人群占53.19%,这说明在这批听说过生鲜电商的人中有几乎一半的人是不愿意进行生鲜食品网上购买的尝试。这个结论可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没有听说过或者没有时间去生鲜电商进行消费,而是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我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所有的样本进行了消费者心理的探究。
在问卷中设计了针对消费者不愿选择生鲜食品电商的原因的多选题,其中在所有样本中,消费者对于网上生鲜食品的来源不敢相信的选择占了77.9%,这表明占了几乎八成的消费者对于食品供应链监管的不信任。同时,习惯于在超市或菜场买菜的消费者占了48.1%,几乎占了一半,可以看出人们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比较关注便捷性、即时可得性、现场感知等因素。此外,有38.5%的消费者认为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不熟悉也是导致其不进行生鲜电商活动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大多数人群对于食品生鲜电商还是持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宁愿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而这也是生鲜食品电商不同于普通电商的地方,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超市或菜场亲自挑选成色、质量、大小等满意的食品,这就是所谓的现场感知。如果说普通电商所售卖的东西我们无法立即看见实物是可以忍受的话,食品的不确定性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那么,食品电商的消费者接受度是否可以凭借一些简单的改变而提升呢?即让人们了解到一些生鲜食品供应链和物流上的细节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呢?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期望,在希望生鲜食品一切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上,有75%的人群选择了此项;在加强卫生保障上,有79.8%的人选择了此项;有63.5%的人希望物流中的保鲜有更好的办法。但是与之矛盾的是,我在下一题询问了关于可以网上追踪生产销售信息、质量检测等是否可以保证生鲜食品安全时,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人们希望生鲜电商对于食品有追溯系统,但是对有了追溯系统后食品的安全程度还是报以怀疑的态度。觉得通过食品追溯系统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占39.22%,但抱有很难说这种暧昧态度的消费者占57.84%。这就说明该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其中当然有企业公信力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目前,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问题无疑已成为食品电商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希望政府可以建立监管理论模型,从供应链出发对假冒伪劣产品这个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控制假货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同时加强执法的力度。
nlc202309081108
在生鲜食品电商的物流服务实证分析问题上,主要是为了研究物流在生鲜食品电商中的重要性和如今消费者对于物流系统的满意度,主要从物流的价格、速度和到货时的食品质量三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讨论物流的价格。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消费者对于物流费用的感觉。在所有参与此题回答的47个有效樣本中,我们可看出,觉得能接受的消费者占了72.34%,说明绝大部分人觉得物流价格合理,但是在另一道多选题中有53.8%的人还是希望物流价格能下降。所以我希望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来了解物流费用的感觉是否和消费者的阶层有关。从卡方检验中可发现,Fisher的精确检验Sig值为0.156>0.05,所以这两个变量并没有关联。
其次,我们研究消费者对物流费用的感觉是否和其一周的生鲜预算有关联,但得到的Fisher精确检验的Sig值0.802,所以这两个变量也没有关联。这个结果说明,物流价格的高低与否与改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他的生鲜食品预算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各大生鲜食品电商网站的运费价格并不是十分高,如天天果园满100元包邮,少于100元则收10元的运费,而物流在满足足不出户又要保藏保鲜的便捷时,当然也是需要物流成本的,所以这一点人们都能理解。当我们进行生鲜电商的网上购买时,和普通电商一样,总是会购买一些市场上偏贵而生鲜电商上相对便宜的东西,即使不满免运费的标准算上运费可能还是低于市场价;或者我们进行生鲜电商的网上购买时,我们肯定是想买一些物品的,不会单单就买一点而上网再等快递,所以往往购买的东西也超过了免运费的钱。但是人人都希望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的价格能与市场上价格之间的差价越大越好,而且如果生鲜食品的物流规划能做得更好而不会导致浪费的话,物流成本也能下降。
最后,我们研究消费者对物流速度的满意度。在问卷中分别反映在对于食品生鲜电商的弊端、期待和期望的到达日期三道题上。从统计结果上来看,认为生鲜电商物流速度慢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33.7%,但期待物流速度能更快的占了总人群的50%,说明生鲜食品的物流速度在大多数人群心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期待可以做得更好。在期望到货时间这一问题中,有54.9%的人希望做到当日达,由此可见,在生鲜食品上,大部分的人很看重物流的即时可得性。
五、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现状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退休阶层人员是生鲜食品电商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客户群体,由于大多数的退休人群并不知道有生鲜食品电商的存在,而他们在退休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外,所注重的就是一日三餐的饮食,由于年龄大、普遍腿脚不方便,生鲜电商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2.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电商还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主要是对食品供应链监管的不信任。他们宁愿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也不愿尝试生鲜电商,而这也是生鲜食品电商不同于普通电商的地方,食品更注重于现场感知。
3.在生鲜食品电商上对于生鲜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当然和企业的公信力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食品诚信体系的问题暴露了出来,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问题无疑已成为生鲜食品电商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4.对于物流价格的高低的感觉与消费者处于什么社会阶层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预算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生鲜食品上,大部分消费者看重的是物流的即时可得性。
5.人们在生鲜电商上还是偏向于购买保藏条件要求较低、能够存放较长的生鲜食品,而消费者大多对保藏条件高的生鲜食品电商还是不太放心。
(二)发展建议
1.加大生鲜食品电商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在中老年人活动居多的一些场所,使他们知晓生鲜电商行业,并推出针对中老年人优惠的活动,鼓励这类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食品。
2.在关于食品诚信问题上,相关部门应设计威慑不良商人的制度,提高失信成本,仿效国外的一些法案,实现内部监督,一旦被举报,则面临倾家荡产的可能,提高犯罪成本。
3.加强政府诚信制度的建设,需“执法为民”而不是“执法为利”。对执法人员道德缺失的处罚力度,绝不应亚于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现如今,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因此要把解决部分公务员在监管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放到重要位置。
4.使用移动客户端增加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频率,随着移动购物越来越普及的趋势,当前的智能手机拥有量已达8.15亿,超过了PC用户,移动用户的购物行为更为碎片化,无形中增加了购物的频率。而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扫描、语音识别定位及感应等功能,可以催生移动购物的更多商业模式。
5.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政府可以建立监管理论模型,从供应链出发首先对假冒伪劣产品这个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控制假货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加强执法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伏佳敏,王敏宇.生鲜电商,电商的第三波蓝海吗?[J].电子商务,2014,(1).
[3]罗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4]王勇胜.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5]历岩,王高飞.对于我国生鲜有机电商发展的思索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4).
金华地区外语导游现状实证研究 篇4
旅游业已成为金华的新兴产业之一, 它给金华地区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金华被定位为浙江旅游副中心、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浙江中西部旅游中心城市, 到2010年实现了旅游“倍增计划”。近年来, 金华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如金华购物旅游、义乌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东阳横店影视旅游、磐安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据金华地区2011年度的旅游数据统计, 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 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6%, 位于全省第二。根据以上数据的统计, 我们可以看出金华地区的国际旅游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 向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近年来随着金华对外交往和入境游市场的不断扩大, 对外语导游的需求逐步增长, 目前入境旅游市场的扩大与外语导游人员的供需矛盾凸显。
一、金华地区外语导游基本情况
(一) 金华地区外语导游供需矛盾显著
金华地区包括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3个县 (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东阳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 。它共包含将近113个旅游社, 44个旅游景区。其中包括1家五星级旅行社—金华三清旅行社, 5家四星级旅游社, 9家三星级旅行社。据浙江旅游局网站统计, 2011年度金华地区旅游总人次为4563.3万人次, 增幅为22.3%, 位于全省第三。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 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6%, 位于全省第二。在入境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 各景区和旅游社对外语导游人员需求不断增强, 目前有部分景区和旅游社已经出现外语导游人员紧缺的现象。如早在2007年的金华新闻网中有关于金华康辉旅行社五万年薪招不到英语导游广告的报道, 当时金华地区英语导游还处于空白阶段, 因为当时的对外交流和入境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过5年的发展, 外语导游在金华地区的市场日趋扩大, 需求量也日趋增多。如在2012年五一黄金周横店影视城接待39.4万人次, 其中有来自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团, 而横店影视城专职的外语导游人员仅有1个, 横店影视城已经出现外语导游人才紧缺的现象。
(二) 专职外语导游比例低
金华的专职外语导游比例在总导游人数中占的比例不到1%, 面临着极大的需求缺口。如从浙江横店影视城旅行社了解到, 它们的专职中文导游40多名, 学生兼职导游40多名, 但是专职英语导游仅有1名, 平时遇到入境旅游旺季, 就让浙江横店影视学院的英语教师或英语专业学生帮忙。虽然平时他们也进行相应的培训, 但是旅行社对专业外语导游培养力度不够, 会影响入境旅游的市场。
(三) 小语种导游人才稀缺
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已成为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瓶颈。早在2009年杭州市旅委就统计过, 2009年度通过旅游年审的杭州市导游人员共有8623人, 其中普通话导游7671名, 英语导游526名, 其他小语种导游426名, 外语类导游仅占总导游人数的11.04%, 外语类导游报考英语的占了75%, 韩语、日语、俄语等小语种导游尤其稀缺。而金华地区要考取外语导游证书都要前往杭州, 每年考取外语类的导游占金华地区总导游人员的3.2%。
二、金华地区外语导游现状原因分析
(一) 薪金制度不合理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导游人员收入由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购物回扣和小费五部分构成, 享有较优厚的福利待遇。但随着旅行社深入改制和市场竞争, 有的旅行社甚至出现了零团费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导游的收入主要靠带团补贴、获取商品经济中的“回扣”“返点”和“小费”等等所谓的“灰色收入”。而外语导游人员的收入更加缺乏稳定性, 因为一方面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季节性和节假日旅游淡旺季;另一方面目前金华地区国内旅游总人数是出入境旅游总人数的35倍左右, 所以外语导游的总体收入还不及中文导游。所以, 这直接造成一些外语导游另谋出路, 转行到外资企业上班, 这种恶性循环直接造成金华地区外语英语导游缺乏。
(二) 高校教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浙江省将近68所高校, 仅有23所高校有旅游管理专业, 而具有涉外旅游专业的学校更少。金华地区共有4所高校, 都有旅游管理专业但是没有涉外旅游专业, 它们的人才培养侧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而非复合型的外语导游人才培养。在浙江省内,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要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它们的外语系主要培养英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方面的外语导游人才, 因学校资源有限, 每年仅培养几百人, 远不能满足浙江省内对外语导游的需求。
三、改善外语导游人员现状的对策
(一)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1.改革不合理的外语导游薪金制度,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 提高导游员的物质待遇, 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 改善导游的生存环境, 使其无后顾之忧。旅行社应该注重提高外语导游的薪资报酬, 健全各项保险和福利制度, 如应该在企业成本核算之内建立或提高外语导游的基本工资, 年终奖, 带团补贴应高于中文导游, 给外语导游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2.建立外语导游员的职称评定机制, 不断完善外语导游晋级制度, 使队伍走向职业化建设。目前各行各业都有相对健全的职称评定机制, 而目前外语导游的职称评定机制尚未健全, 这会导致外语导游在工作方面感受不到动力, 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薪资待遇。
(二) 开设涉外导游专业,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外语导游人才
目前金华地区4所高校没有一所有涉外导游专业, 仅开设旅游专业英语, 并且课时在64-100节之内, 所以培养合格的外语导游人才都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导游人才,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有条件的增设涉外导游专业, 有条件限制的应该尽可能增加导游专业外语课程, 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外语导游的素质。
(三) 强化外语导游人员的职业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自身素质、文化修养、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 对外语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外语导游人员的职业培训, 大力发展外语导游队伍是必然趋势。
1.金华旅游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入境旅游接待情况, 制订合理的外语导游培养计划, 力求使外语导游员基本满足金华旅游业的需要。
2.旅游企业特别是国际旅行社、景区应制定年度外语导游人才引进计划。旅游应该根据长远利益进行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 使外语导游成为旅游企业的一大特色与品牌。
3.旅游企业应制定年度自主培养外语导游人才计划。积极鼓励并鼓励现有的外语导游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 掌握第二外语, 在现有导游队伍中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 从而保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4.校企联合, 共同培养社会需求的外语导游人才。学校和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高学生的需求趋势, 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与行业专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课题授课模式、实训模式等。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 我们发现了金华外语导游存在的现状, 如外语导游需求量大、专职外语导游比例小、小语种和高素质导游稀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如薪资待遇相对不合理、企业资质不够、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原因的总结, 我们提出了一些意见,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参考, 为金华旅游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旅游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胜, 徐桥猛.产学研结合,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J].旅游管理研究, 2003 (12) :39-40.
[3]丁燕, 徐嘉敏, 李雪峰.九华山旅游市场及对外语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J].考试周刊, 2010 (18) .
实证研究现状 篇5
去年国内出现了不少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文章,也有人运用国外的数学模型验证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这对弥补规范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分析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在实证会计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而指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抛砖引玉。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是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是解释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并对未来的会计和审计实务作出预测,其研究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围绕这个重心,实证会计理论涵盖如下领域:(1)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该领域主要研究EMH和CAPM的确立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该领域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3)竞争性假说的辨识。该领域研究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竞争的机械性假说。(4)会计数据、破产与风险。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与破产及风险间的关系,它是在前述(1)(2)(3)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5)收益预测。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的时间序列特性的证据。对该领域的`研究,必然应用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6)信息披露管制理论。该领域研究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理由所在。研究表明,实际上不存在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明显理由。管制是基于相对成本与效益的经验性问题。有效市场假说依然是该部分必要的研究前提。(7)订约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在企业及其经理人员的订约中的作用。研究中也必须运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8)报酬方案、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程序对报酬方案、债务契约的影响。在给定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结合运用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程序上的变更可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9)会计与政治程序。该领域研究政治活动对管理人员选择会计程序的影响。(10)会计选择的实证性检验。该领域研究对各种有关会计选择行为的验证。(11)股票价格的检验理论。该领域研究强制性会计程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依然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12)契约理论在审计中的作用。该领域研究契约理论对会计和审计实务的解释。
分析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逻辑是:首先验证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分析各种与会计程序选择有关的因素,寻求影响会计程序选择的相关变量,然后分析促成这些变量发生变动的原因,进而达到解释和预测会计和审计实务的目的。如果市场是无效的,则会计收益与代表公司价值的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就无法考证,从而也就无法考证影响会计收益的各种会计程序选择发生的真正原因。换言之,没有有效市场假说,实证会计研究就成为无本之木。而没有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就无法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验证。因此,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奠立了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从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看,普遍地强调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介绍和对它的三种效应的验证,而忽视了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在实证会计研究中的作用。其实,自实证会计理论形成之时,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就相辅相成地成为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在研究中割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注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和验证,实质上是走入了
实证研究现状 篇6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南宁市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460位南宁市各高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以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作为比较变量开展研究,研究最后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提出可操作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现状;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慕课"以其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一股潮流,这股潮流正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里常常出现学生挂科、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南宁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狀,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向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共发出48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460份,问卷有效率达95.83%,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改善教学质量。
二、研究变量
本文研究的变量为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学习现状分为3个维度,即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及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课堂学习包括出勤率、考试成绩等;自主学习主要的量化指标为自习时间,此外通过学生在校的经历侧面了解;影响因素分为5个维度,即个人、专业、家庭、学校和社会,5大因素。问卷总量表整体标准化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760,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靠性较强。
三、研究结果
(一)样本背景的描述统计
根据显示,广西大学占22.2%,广西民族学院占25.2%,广西财经大学占29.8%,广西师范大学占22.8%;大一占29.1%,大二占26.1%,大三占28.1%,大四占16.7%;男生占34.4%,女生占65.7%;生源地:农村占79.13%,城镇占20.8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15.9%,共青团员占78%,群众占5.7%,民主党派占0.4%
(二)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出勤情况良好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68.04%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出勤情况为良好以上,针对不同背景下受访者,性别(Sig.=0.000)、政治面貌(Sig.=0.034)的学生对出勤情况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得到女学生的出勤情况比男学生好,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比群众出勤情况理想。
2.学生成绩自评比较满意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40.2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情况为良好以上,还有31.0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一般,针对不同背景下受访者,不同性别(Sig.=0.024)、年级(Sig.=0.000)、政治面貌(Sig.=0.000)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得到女学生比男学生、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比大一的学生以及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比群众和共青团员在学习成绩自评上高。
3.逃课情况较严重,学习需摆正状态
调查显示,有71.96%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有过逃课情况,这表明学生们的逃课情况较严重,需引起重视,受访者选择逃课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其占总人数40.22%和“老师讲的不好,去不去无所谓”,其占总人数25.87%。
4.学生自习时间一般
调查显示,有40.2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自习时间情况为一般,仅有20.8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自习时间情况为良好以上,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习不再是学生们课余生活的单一的选择。针对不同背景下的受访者,发现不同就读学院(Sig.=0.000)的学生对自习时间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自习时间高于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财经学院的学生,广西大学的学生自习时间高于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
5.学生较注重自己除学术科研以外的能力提高
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兼职的经历。此外“在非学术性比赛中获奖”的在此次调查中达到29.78%,可见学生们在非学术型活动的参与中比较活跃,较注重自己除学术科研以外的能力提高。
6.合理看待学生自评现状
调查显示,在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体系中,选择自己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计划,积极学习为较强以上的学生比重依次为:42.39%、26.74%、32.61%;而选择一般的学生比重依次为46.52%、51.3%、47.17%,可见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学习态度不错,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较一般;对于不同个人背景的学生,不同性别(Sig.=0.023)的学生对学习态度以及不同就读学院(Sig.=0.001)的学生对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在统计有显著差异,女学生比男学生的学生态度好,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比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财经学院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强,广西大学的学生比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
7.重就业、轻学术
在学生兴趣方面,调查显示,学生们最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职业规划”,受访者在选择这三项合计表达“非常需要”和“十分需要”的意愿的比重依次为86.74%、83.48%、75.21%。剩余合计表达“非常需要”和“十分需要”的学生中有62.18%的学生选择“科研3教育”,48.91%的学生选择“考研经验交流会”,43.47%的学生选择“学术讲座”,仅有40%的学生选择公务员考试培训,可见学生们较重视自己的就业能力,对学术的兴趣不大。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分析
本文将个人因素分为六个变量: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性、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信心,由于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性、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现状重叠,故不再讨论。
根据调查显示,选择自己有着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充分的学习信心为较强以上的学生比重依次为:16.53%、20.65%、 15.66%;而选择一般的学生比重依次为48.26%、 48.48%、50%,可见学生们的学习目标、自我约束能力和学习信心较一般;对于不同个人背景的学生,不同性别(Sig.=0.044)、就读学院(Sig.=0.008)、年级(Sig.=0.028)、政治面貌(Sig.=0.001)的学生对学习目标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女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普遍比男学生明确、合理,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比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更明确、合理,大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比大一的学生明确、合理;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的学习目标比群众合理、明确;就读学院不同(Sig.=0.012)的学生對学习信心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比广西财经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上信心更充足。
2.专业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反映本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在“对所学的专业很感兴趣”选项上,分别有28.48%和11.3%的学生“比较赞同”和“十分赞同”,表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兴趣较高;在“本专业所学利于日后发展”选项上分别有27.3%和7.39%的学生“比较赞同”和“十分赞同”表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可度较低,还有着21.52%的学生表示想换专业。
3.家庭因素分析
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家庭对自身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因素,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反映与家人常沟通,相处和谐;在“家庭各方面有利于自己的学习”选项上,分别有39.57%和27.83%的学生“比较赞同”和“十分赞同”,表明学生们在学习上普遍得到家人的支持;合计有44.13%的学生“比较赞同”和“十分赞同”“家人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
4.学校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学校的公共资源、硬件设施及学风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对于“参与社团活动”、“班级的学风”、“宿舍的学风”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合计“十分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学生分别为:44.34%、65.22%、70%。由此可得南宁市各高校的课余活动比较丰富,如何协调好社团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提高社团活动的价值意义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5.社会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可得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影响最主要的社会的就业形势,居次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就业形势在最近几年不断严峻,逐渐加重的就业压力,引发高校学生普遍担忧。
(四)学习影响因素对学习现状的预测力分析
1.学习影响因素不同对学习现状之预测力分析
通过影响因素不同对学习现状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个人因素(Sig.=0.000)、学校因素(Sig.=0.020)对学习现状的影响显著,回归系数β权重暗示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其中个人因素对学习现状的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即个人因素越表现良好,学习现状也越好,接下讨论分别探讨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
2.个人因素不同对学习现状的预测力分析
通过个人因素不同对学习现状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个人因素中的学习态度(Sig.=0.000)、学习计划性(Sig.=0.000)和学习主动性(Sig.=0.000)对学习现状的影响显著,其中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对学习现状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1.619、1.282和1.22,三者系数相差不大,且为正向,即学习态度越端正、学习计划越明确、学习越积极主动,学习现状越好,由于个人因素对学习现状的联合解释力度达到75.1%,将不再探讨学校因素对学现状的预测力分析。
四、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改善相关课程设置,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由上调查显示学生们逃课现象严重,归其主要原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且受访者普遍表示所设课程合理性一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一般,在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中,“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职业规划”为前三项,这表明可以通过学校对课程的调整及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现状。
(二)培养学生时间规划,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个人因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对学习现状的影响显著,而调查显示学生们的学习计划性和主动性一般,因此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们合理规划时间,老师们要改善课堂氛围,学生们要增加自己时间管理和融入课堂学习的理念,同时也要增强自我的约束能力。
(三)引导学校社团价值的建设
由上调查可得认为“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学习的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44.34%,而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根基和精神脊髓,学校引导校园文化与社团价值相结合将能更好的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现状。
(四)引导学生合理看待社会竞争压力,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由上调查显示就业形势为全部受访学生关注的焦点,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要做好企业和学生的桥梁作用,积极搭建信息平台,一方面为企业招录人才提供资源,另一方面帮助同学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提高学生就业率;此外还要积极建立相关心理建设团体,以轻松愉快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昌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学研究,2003,26(1):5-9.
[2]朱桂平.商科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究,2009(5)
[3]胡晓芳,大学生学习状况及对策研究[J].神州(中旬刊),2011(6)
[4]黄梦雪.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03
[5]宋艳.大学生学习现状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4):66-70.
中职班级环境现状与优化实证研究 篇7
班级环境是由一群特定的师生所组成的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环境, 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除家庭之外的最重要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之一。已有研究表明,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校适应及其社会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中考失利的中职生而言, 由于以往过多的失败体验及缺乏成就感的学习经历, 他们自我评价较低, 自我效能感较差, 加之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普遍困难, 所以迫切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良好的班级环境及教师、同学的支持对他们的学校适应和个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就以往研究来看, 对中职生群体班级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现有少量研究也仅限于描述层面, 对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的构建十分欠缺。本研究拟对中职班级环境的现状及成因进行细致考察,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优化策略, 以期为中职学校班级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及中职生更好的学业适应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研究方法
2009年10月, 在宝鸡市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随机抽取450名学生,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做施测者在各班施测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问卷450份, 扣除有缺失值的问卷及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为384份, 其中, 男生204人, 女生180人, 一年级学生195人, 二年级学生189人, 年龄16~19岁, 平均17.21岁。
本研究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 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气氛和学习负担5个维度, 共38个项目,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点计分,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研究结果
(一) 中职班级环境的现状
如表1所示, 对班级环境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发现, 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维度得分最高, 同学关系次之, 秩序纪律、竞争气氛维度得分一般, 学习负担维度得分最低。以班级环境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 性别、年级分别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 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维度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秩序纪律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师生关系和竞争气氛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显著, 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师生关系和竞争气氛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与“一般”及“较差”的中职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二) 中职班级环境的类型
如表2所示, 以班级环境的五个维度为聚类指标, 综合考虑类内均方与类间均方之比以及各类别分数特点, 发现三类别的聚类最为合理。类型Ⅰ———团结向上型 (10.4%) :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纪律和秩序也比较好, 感知到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 而且有最高的竞争。类型Ⅱ———一般型 (44.0%) :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类型Ⅲ———问题型 (45.6%) :跟类型Ⅰ相反, 其班级人际关系及秩序纪律均较差, 竞争性较低, 学生感知的学习负担也较少。从分布来看, 问题型所占比例最大, 团结向上型的比例最低。
讨论
(一) 中职班级环境的特点
研究发现, 中职生主观感知的班级环境表现为较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中等程度的秩序纪律和竞争气氛及较低的学习负担。访谈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在访谈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习惯不良, 对学习持应付态度或者彻底放弃学习 (这样也就没什么学习负担、学习竞争可言了) 。同时, 这些学生也往往会表现出班级纪律意识淡漠, 对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 最终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班级凝聚力, 增强学生纪律意识。
研究发现, 班级环境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 女生感知到的班级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明显好于男生, 这可能与中职生源质量的性别差异及教师对男女生的反应方式及接纳程度不同有关。二年级学生的秩序纪律显著好于一年级。低收入家庭中职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较中收入家庭和谐良好, 竞争气氛也较浓厚。师生关系维度的差异可能与教师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接纳程度及学生对教师态度和行为的感知存在差异有关。竞争气氛的差异与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目标定向及未来规划有关。在所有维度上, 高收入家庭学生与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与中职生大多来自中、低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样本数目过小 (仅19名) 有关, 所以各维度上的差异体现为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差异。
以上结果提示我们, 在班级环境的优化上, 中职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男生群体、一年级学生, 中、高收入家庭学生的特别关注。
(二) 中职班级环境类型与比例及成因分析
对班级环境的聚类分析发现, 中职班级环境可分为三类:团结向上型、一般型、问题型。
问题型班级占45.6%, 团结向上型仅占10.4%, 而且问题型班级人际关系及秩序纪律均较差, 竞争性较低, 学生感知的学习负担也较少。问题型的高检出率及表现特征值得特别关注, 它说明中职学校班级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而如前所述,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校适应、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胜任学业、人际和谐, 并获得学业的成就感。因此, 中职学校要把班级环境的优化作为重点问题来抓。那么, 如何优化, 就要从分析班级环境现状成因入手。综合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结果, 我们发现中职不良班级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生自身原因
中职生多为中考失利者, 自身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严重不良, 缺乏学习动机, 而意志力又极为薄弱, 所以, 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和放弃心态。中职生在课堂上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一个班级的学风和秩序纪律,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 同时, 也危及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 学生个性及自我认知因素也是影响班级环境状况的一大因素。中职生普遍是屡遭挫折和失败的个体, 过去已有的学习经历使其变得自尊而敏感, 最怕别人看低自己, 对生活事件的解释也更倾向于消极认知, 稍不如意便产生敌意和愤怒, 矛盾、纠纷及攻击行为, 容易致使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
教师原因
教师缺少对课堂和班级的有效管理, 师生关系不和谐。如前所述, 中职生课堂睡觉现象较为严重, 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听之任之。久而久之, 一年级新生在受到高年级学生的“言传身教”后, 入校时的优良学风日渐消退, 最后不是听不懂、学不会, 而是变得根本就不想听、不想学。还有一些教师, 虽然极力维持课堂秩序, 但由于仅仅动用教师权利进行管理, 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所以, 效果亦不显著。更有甚者, 由于管理方式偏激, 对学生缺乏耐心和信心, 加之中职生原本就敏感, 受不得批评和别人的看低, 最后致使师生对立, 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不良班级环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原因
在教学方面, 中职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 教学内容与初中脱节严重, 加之学校教学手段单一, 现代化教学媒体使用频率较低, 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下降, 学习兴趣减退。在管理方面, 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个性品质这一预防和发展性的目标, 比帮助中职学生消除问题行为的目标更具积极意义。而现有的中职学校管理把人力和时间大部分用在了问题行为、冲突事件的处理和安全教育上, 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努力不够, 引导、疏导和开导不够, 致使管理成效甚微, 班级冲突事件时常发生。
建议
(一) 构建中职生学业支持体系, 实行学业导师制, 下设优秀学生辅导制
学业导师制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机制, 不仅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和思想全方位的指导, 而且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 增进师生情感,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满足学生的学业支持需要和教育援助需要。此外, 由于中职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 时间和精力有限, 可以选拔一些优秀学生作为辅助力量, 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人生态度、学习观念、为人处事、秩序纪律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但导师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学生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和帮助, 使其在班级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帮助困难学生, 矫正不良风气, 优化班级环境。
(二) 丰富校园和班级活动, 融洽师生情感, 促学生关系和谐,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班级环境的优化不是靠简单说教就能实现的, 学校和班级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爱好需求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 通过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提高班级凝聚力。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要丰富校园和班级活动类型。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 不仅要组织娱乐性、竞技性、选拔性活动, 还要多组织一些培训性 (如跳舞) 、模拟类 (求职模拟、角色模拟) 、互动类 (如倾听学生的心声、体验教师的情感等师生互动活动) 、公益类 (如走进敬老院、心理援助、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儿等) 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相互认知、增进了解, 在认知中提高,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增强班级凝聚力, 规范秩序纪律, 激发竞争气氛。
另一方面, 要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 到学生当中集思广益, 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 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活动,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去,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乐趣。学生首次获得的积极体验会成为下次活动的动力, 久而久之, 班级凝聚力就会在无形中增强, 并促使班级环境良性发展。
(三) 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
就中职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而言, 他们对动手操作和技能习得更容易产生浓厚兴趣, 枯燥的理论教学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所以, 在中职教学改革中, 应尽量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并将理论和实践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实现, 即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现学现用, 学习之后有所收获, 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同时,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摘要:为了解中职学校班级环境现状, 探索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优化策略, 本研究采用班级环境问卷, 对宝鸡市384名中职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 中职班级环境主要特点为师生关系较好、同学关系次之, 秩序纪律、竞争气氛一般, 学习负担低; (2) 中职生知觉的班级环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 (3) 中职班级环境可分为团结向上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三种类型, 问题型所占比例最大 (45.6%) , 团结向上型的比例最低 (10.4%) 。结论是:中职班级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亟待优化。
关键词:中职,班级环境,现状,优化,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屈智勇, 邹泓, 王迎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4, 27 (1) :31-33.
[2]郭伯良, 王燕.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5, 37 (2) :233-239.
[3]庞海波.中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09, 32 (3) :742-744.
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实证研究 篇8
本调查的旨在通过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作相关问卷与访谈调查, 探寻免费医学生群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终提出针对性的、高效的定向生教育引导对策, 指导其充分做好基层就业的学业和就业准备, 稳定其扎根基层的就业观念, 以有效贯彻2010 年《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2015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 推动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为便于了解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育培养状况, 研究调查对象确定为某医学院校的2010 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80 分, 回收有效问卷80, 回收率100% ) 、2012 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234 分, 回收有效问卷224, 回收率95. 7% ) 和2012 级预防医学部分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45 分, 回收有效问卷45, 回收率100% ) 。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业态度等教育培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探索切实可行而有效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发展对策和院校教育培养措施。
( 三) 质量控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系根据对学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现状了解及对该群体访谈的结果, 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编制而成, 并经反复修改和试测, 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主要包含从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遵规守纪、学习动力、获奖情况、社会实践和基层就业意识等方面了解免费医学生的培养状况。
( 四) 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采用集体施测, 学生匿名答题, 施测完毕, 对问卷编码处理, 最后采用SPSS20. 0 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比较分析方式, 以实证培养状况。
二、结果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构成情况
( 二) 调查对象政治表现和思想品德总体自评情况
( 三) 调查对象的获奖汇总情况
结果说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以尚不能认为不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奖学金次数有差别。
( 四) 免费医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状况调查
( 五) 免费医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统计
( 六) 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统计
三、讨论与结论
( 一) 免费医学生德育培养状况
免费医学生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医学生的医德和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表2 统计显示, 免费医学生自评较高, 要求进步的愿望也较强烈, 主要原因在于院校德育教育切实有效, 德育育人的载体丰富, 方式得当。
( 二) 免费医学生智育培养状况
1. 奖学金受奖比例。 从年均受奖比例看, 2012 级比2010 级免费医学生略高些, 但差异不大。奖学金获得率高、覆盖面广, 显示免费医学生自身总体重视学业, 同时也享受着高校相关的政策照顾。
2. 学习动力和知识面掌握情况。图1 显示, 免费医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总人数7% 的否定自评, 究其原因, 最大原因在于免费医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同时, 高校在免费医学职业规划方面以及职业理想方面存在不妥之处。另外, 在知识面的掌握方面, 图2 显示, 高年级免费医学生的评价比低年级更高, 临床医学的评价比预防医学更高。原因在于高年级已经学完了所开设的所有课程, 给出的评价也更为全面和合理, 具有更高可信度。而预防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评价相对更低, 原因在于所开设课程与预防医学非定向专业差异不大。
( 三) 综合其他方面
1.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免费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是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现状的内容之一。从图3 得知, 不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免费医学生相对不多, 而超过1 次的同学占据多数, 显示免费医学生所在高校, 积极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做到学为所用, 学以致用, 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免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2. 基层就业意向。基层就业意向关系着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能否真正扎根基层, 服务社会, 实现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初衷。从图4 可以看到, 大部分免费医学生 ( 比率为56% ) 愿意前往基层就业。但不愿意前往基层的17% 以及基层就业意识模糊27% 的比例, 反映出部分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和基层奉献精神薄弱的现实。结果表明, 高校在培养免费医学生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方面有待加强, 同时, 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医药卫生人才需要进一步凝练基层的政策优势和基层情感认同。
( 四) 结论
免费医学生的教育培养得到了培养院校的高度重视, 给予了政策优惠, 教育质量整体上得到了保证, 免费医学生总体自评情况积极向上。同时, 在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及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方面有待加强。
四、对策
政府应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免费医学生从录取到就业的长效基层就业机制, 完善免费医学生就业和政策, 增强基层就业吸引力。
部分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基层奉献的精神和意识相对不强, 原因在于广大基层和农村从医待遇差、发展空间不明朗, 同时所处环境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因此, 这就要求政府要在政策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提供从就业保障、人事晋升和薪酬保障及递增等措施[1], 用待遇吸引人、以感情留人, 让医学生从客观的“经济与就业”原因转向主观的“敬业乐业”原因, 使定向协议书这一外部约束转化为免费医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机, 自然能更主动地吸引免费医学生安心基层工作。当然, 政府可以联合高校, 有意识地为免费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农村和基层提供更多机会, 让免费医学生了解农村和基层, 从而深入农村和基层[2]。
医学院校应深入开展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 强化基层就业导向教育,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生涯规划伴随人的一生, 对于免费医学生而言, 除了“毕业即就业”的就业保障机制外, 职业生涯规划的其他内容远远重要得多和丰富得多。因此, 就高校而言, 在学生入学之初, 就要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奋斗计划,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实施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的意义, 在享受优惠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将来的责任与义务, 做好从事基层医疗服务的心理准备, 增强从事医疗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从而树立乐于从医和长期从医的职业理想[3]。
医学院校还应认真探讨免费医学生约束和引导相结合的学习激励机制, 开设免费医学生专门课程, 利用各种载体和方式增强免费医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关系免费医学生能否“学得实”, 学业表现关系免费医学生能否真正“干得好”, 高校应紧跟农村社区实用型医学人才要求, 严格免费医学生毕业的条件, 重视培养过程, 同时, 要提供学业奖励和帮扶机制, 对学业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 对学业落后的同学建立帮扶机制[4]。要积极通过校友榜样、校领导讲课和听课以及基层学术研讨和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 营造良好学风。此外,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 应更加注重实践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对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致力于培养大批优秀的“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鸿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1) (总第319期) .
[2]肖呈生, 汪行舟.免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比较研究[J].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2015 (15) .
[3]高卉, 梅武轩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12, 28 (6) .
[4]肖呈生, 刘民.免费医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与日常教育管理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 34 (5) .
实证研究现状 篇9
关键词:会计科学,认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定位
实证会计研究起源于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 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达到了高峰, 这一阶段产生了著名的“受托责任观”。1966年, 美国会计协会提出了“决策有用观”, 使得在会计领域的研究从理论探讨转到了实际经验, 这无疑促进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1968年, 论文《会计数据的实证评估》 (简·鲍尔, P·布朗) 的发表, 标志着实证会计研究诞生。自此, 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1986年, 罗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瓦茨和齐默尔曼的著作《实证会计理论》问世, 使得实证会计研究成为了会计研究的主流。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1996年8月, 由天津财经大学于玉林教授发起并在长春税务学院召开了“全国首届会计方法学研讨会”, 至此, 我国关于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实证会计研究是对会计实务、经济现象、会计理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科学理论。在认识论方面, 实证会计研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和前提;在方法论方面, 实证会计研究建立在演绎主义与波普尔的伪证主义思想之上。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结论的可证伪性
波普尔认为, 科学的理论具有普遍性, 科学的命题形式是全称命题。由于经验总是个别的, 所以无法对全称命题进行证实。比如, “天鹅是白色的”, 对世界上所有的天鹅进行调查难以实现, 但是, 只要有一只黑色的天鹅, 即可证伪前述命题。所以, 在他看来, 科学的认识始于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猜测性的假设, 并最终通过可观察到的、有用的实验资料证伪。
2. 实验的可重复性
实证研究在发展过程中, 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证会计研究, 自然也需要具有可重复性, 即采用相同的数据资料, 运用相同的分析技术, 得出的结论要一致。
3. 研究人员的价值中立性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1864-1920) 的“价值无涉”观指出:关于客观世界的经验知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 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研究人员要避免由于成长过程中所受影响而形成的偏见;在从事研究工作时, 要避免功利心态。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定位
会计理论按研究方法分类, 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规范会计研究是指采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推理的方法,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是指采用实际证明或确凿验证的方式, 按照“提出假设, 准备数据, 检验假设, 解释结论”的过程, 运用统计分析技术,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有许多的不同, 但是二者相互补充, 共同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首先, 实证会计研究要以规范会计研究为指导。规范会计研究出现比较早, 发展时间比较长, 研究比较充分, 学科建设相对完善, 实证会计研究要多借鉴规范会计研究的理论成果, 促进自身发展, 同时也可以补充规范会计研究。其次, 规范会计研究结论要接受实证会计研究的实证检验。由于规范会计研究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 缺乏实证检验;而实证会计研究建立在大量的事实证据之上, 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三、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实证会计研究首先要提出问题。问题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来自于现有的会计理论。一类来自于会计实务或经济现象。第三类是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看, 寻找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中的差异点, 提出问题。
有了合适的研究问题, 接下来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层层剥离, 把问题转化成假设。假设可以由语言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提出的假设要满足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测性。此外, 在拟定假设时, 要考虑到参数的选择与变量的设计。如果提出的假设不便于或者无法用数据资料检验, 则要对假设进行分解, 为其设计下层的支持性的、可检验的操作性假设。
第三步和第四步分别是从经济现象中搜集数据;再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 得出结论。进行这两个步骤的研究人员要具有财务学、会计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目的选用统计分析数据和方法, 不能把完全没有联系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第五步, 对统计结论进行解释、预测, 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人员需要把数据之间具有的关系还原到实际现象中, 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经济现象、会计实务中代表了怎么的联系, 验证的假设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等。据此可以进一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现象, 为企业、政府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或制定提出建议。
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解释和预测。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具体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 解释
1. 会计制度及其变革的评价。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应用新会计准则之后。例如, 孙世攀、孙文刚、徐霞 (2010) 通过实证研究, 发现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共同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在新准则实施前几乎直线下降, 新准则实施后出现稳步提高的趋势。此外, 也有其他学者评价会计制度。毛新述、戴德明 (2009) 的研究表明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 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紧密相关。
2. 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
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但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框架体系下, 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一定选择空间。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 (2009)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研究发现, 为了降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潘琰、陈凌云、林丽花 (2003) 指出,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盈余数据比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的盈余数据更有信息含量。
3. 盈余管理行为。
我国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管理层对政府监管的迎合上。例如, 张昕、杨再惠 (2007) 通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会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当年扭亏为盈或者调低利润为下一年扭亏为盈做准备。
4. 会计舞弊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 使得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严格的外部监管下, 仍然进行违法违规的会计操作。翁维玲 (2010) 指出, 公司管理层的任期、选派方式、激励形式等于会计舞弊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并提出了通过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机制的措施降低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建议。
5.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选择。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持股者与资本市场发展较完善的西方国家的持股者动机不同, 那么上市公司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方面也会有差异。魏刚、蒋义宏 (2001) 通过问卷调查,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是要向市场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对公司未来前景看好, 真正影响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支付水平的是本期及以后各期的盈利能力, 并不是债权人的限制。
6. 审计质量与审计意见变通。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多应用于独立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方面。袁春生、唐松莲 (2010) 指出, 我国独立审计监督具有有效性, 独立审计能够通过审计意见提示公司未来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10]。
(2) 预测
1.会计信息的决策辅助效应。会计信息的决策辅助效应多用于财务失败预测的研究。吴世农、卢贤义 (2000) 分别建立了线性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对大样本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三种模型均能对财务困境的发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相对而言, Logit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低[11]。
2.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行为。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盈利预测方面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的动机。叶少琴、胡玮 (2006) 以2001年3月15日到2003年12月31日, 在上交所公告首发的176家公司为样本, 实证研究表明, 盈利预测可靠性与盈利变动情况呈正U型二次关系, 并且盈利变动居于两端的公司预测可靠性较低[12]。
五、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
以科学的眼光来评判事物, 没有可以使用于一切的方法, 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也是一样, 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1. 过分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的因果关系。
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最关键的一步是选取变量, 建立合适的模型。在取舍变量的过程中, 难免会过分简化原有对象之间复杂的关系。
2.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对中国国情考虑不足。
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大不同。在具体应用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时, 有的研究人员不考虑原本结论的适用范围, 盲目套用,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
3. 无法排除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普遍存在误差。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经济环境变化无疑对搜集数据、提取信息造成了不利影响。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重要的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时候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让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构建加砖添瓦。
参考文献
[1]许家林.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 (04) :38-46.[1]许家林.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 (04) :38-46.
[2]刘峰.实证会计的方法论基础与批判[J].会计研究, 1997 (07) :2-7.[2]刘峰.实证会计的方法论基础与批判[J].会计研究, 1997 (07) :2-7.
[3]孙世攀, 孙文刚, 徐霞.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初步证据[J].财会通讯, 2010 (21) :22-24.[3]孙世攀, 孙文刚, 徐霞.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初步证据[J].财会通讯, 2010 (21) :22-24.
[4]毛新述, 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管理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 2009 (12) :38-46.[4]毛新述, 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管理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 2009 (12) :38-46.
[5]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03) :25-30.[5]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03) :25-30.
[6]潘琰, 陈凌云, 林丽花.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比较[J].会计研究, 2003 (07) :7-15.[6]潘琰, 陈凌云, 林丽花.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比较[J].会计研究, 2003 (07) :7-15.
[7]张昕, 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09) :166-167.[7]张昕, 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09) :166-167.
[8]翁维玲.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舞弊行为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 2010 (08) :7-9.[8]翁维玲.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舞弊行为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 2010 (08) :7-9.
[9]魏刚, 蒋义宏.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卷调查报告[J].经济科学, 2001 (04) :79-87.[9]魏刚, 蒋义宏.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卷调查报告[J].经济科学, 2001 (04) :79-87.
[10]袁春生, 唐松莲.独立审计能提高公司财务舞弊的警示信息吗——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1) :117-124.[10]袁春生, 唐松莲.独立审计能提高公司财务舞弊的警示信息吗——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1) :117-124.
[11]吴世农,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0 (06) :46-55.[11]吴世农,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0 (06) :46-55.
实证研究现状 篇10
关键词: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证研究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内容
媒体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 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在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全球趋势的今天, 如何通过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也成为我国学界思考与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 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上较发达国家与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台湾地区作为亚洲媒介素养教育的先驱, 在学术理论的建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台湾与大陆有着相似的种族文化传承, 是最值得做比较教育的两个研究实体。为此, 本研究拟以实证的方式从对媒介的接触、认知、批判、近用、道德五个维度比较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反思我国内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两岸的在校大学生。为了保证被调查者所处环境具备较好的媒介接触条件, 且能够较均衡地反映两岸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 笔者选取了两岸综合类、理工类、人文类、师范类院校各一所, 对其在校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台湾院校为中正大学、政治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大陆为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2. 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取统一问卷、随机发放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笔者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 在以上两岸八所院校进行发放, 每所院校各发放100份, 共8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98份, 有效回收率为74.7%。其中大陆回收有效问卷287份, 有效回收率71.8%;台湾地区回收有效问卷311份, 有效回收率77.8%。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 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存在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其中大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在多个方面较台湾地区大学生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媒介接触类型的比较分析
“网络”以总人数的82.9%, 共496人 (台湾281人, 大陆215人) 的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两岸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介。“手机”以总人数的12.4%, 共74人 (台湾17人, 大陆57人) 排在第二。相较于网络与手机两大新媒体, 电视、杂志、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备受两岸大学生冷落。
2. 对媒介认知的比较分析
信息社会, 大众传媒利用特殊的文本语言及声光电手段来制作媒介内容, 建构媒介现实。对媒介语言及技术手段的准确认知有助于帮助受众有效解读、辨析媒介内容[2]。对“我理解电影中音乐、镜头等运用技巧”的态度一题, T检验结果为P=0.008, 这意味着在5%的置信水平下, 两岸大学生对媒介技术理解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台湾大学生对媒介技术的理解要好于大陆学生。台湾大学生样本均值为3.13, 大陆大学生样本均值为3.31, 表明整体上两岸大学生对媒介技术的理解程度一般。
3. 对媒介构建质疑的比较分析
对“我认为媒体报道可以呈现真实, 但不完全等于真实”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大学生的样本均值为1.82, 小于大陆大学生样本均值 (大陆大学生样本均值为2.02) , 表明两岸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分辨“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的关系。T检验结果P=0.004, 表明两岸大学生对媒介构建的质疑能力在5%置信水平下呈显著性差异, 台湾大学生对媒介构建的判断能力要好于大陆大学生。
4. 参与媒体互动形式的比较分析
从总体上看, 两岸大学生媒介互动的主要方式以网络为主, 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较少。“发表博文或微博”, “网络线上交流”为最多选项。其中有46.8%的台湾大学生, 49.5.%的大陆大学生, 共281人选择了“发表博文、微博”。51.5%的台湾大学生与45.6%的大陆大学生, 共284人选择了“网络线上交流”。但值得注意的是, 仍有23.6%的台湾大学生与24.4%的大陆大学生, 共140人选择了从未参与过上述媒体互动。
5. 媒体近用能力的比较分析
从“我会通过网络就国家议题或新闻时事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一题的统计结果上看, 台湾大学生样本均值为2.8, 大陆大学生样本均值为3.01, 两岸大学生媒体发声意识一般。T检验结果p=0.005, 说明在5%置信水平下两岸大学生的媒体发声意识存在显著差异, 台湾大学生比大陆大学生有更好的媒体近用能力。
6. 对人肉搜索的态度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群体行为, 是指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 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 并把这些细节曝光[3]。在我国, 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地区, 超出公共利益范围, 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为此, 大学生应当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利弊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进行自我约束。两岸大学生对“人肉搜索”的态度如下:
76.1%的两岸学子认为“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 需要人性化、理智的使用”;15.4%的两岸学子认为“人肉搜索”的危害较大, 选择了“应当停止这种行为”这一选项, 表明对于“人肉搜索”行为的利弊两岸大学生有较好的认知与判断。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得到, 在“是一把‘双刃剑’, 要人性化、理智的使用”的台湾大学生的百分比 (=80.4%.AR=2.6) 大于大陆学生的百分比 (=71.4%, AR=-2.6) ;在“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鼓励使用”这一选项, 台湾大学生的百分比 (=1.9%, AR=-2.0) 小于大陆大学生的百分比 (=4.9%, AR=2.0) 。也就是说在这两个选项上两岸大学生的态度呈现显著差异, 台湾大学生较大陆学生有更好的媒介伦理认知。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两岸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总体上看, 两岸大学生媒介接触调节与接触类型并无较大差异。首先, 两岸大学生媒介接触类型失衡。具体表现为网络与手机因获取信息的多样性与无限性、互动性以及娱乐性, 成为两岸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介。受种种条件限制, 两岸大学生对传统媒体接触较少。通过访谈得知, 两岸大学生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兴趣不大, 认为网络可以很好地替代传统媒体的功能。
大陆大学生的媒介知识较为欠缺。具体表现在对媒介技术的理解两个方面, 大陆大学生较台湾大学生存在显著差距。大陆大学生对媒介属性的认知与理解多源于个人经验。通过访谈得知, 大陆大学生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并不太会注意媒介技术与技巧的运用, 对媒介的一些表现方式与技巧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 较少去思考媒介技巧的运用原理及目的。
总体上看, 两岸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介质疑与批判能力, 但是大陆大学生较台湾大学生的媒介质疑与辨析能力显著差距。表现在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媒介社会”与“客观真实”的关系, 以及对各种类型的刻板印象辨别能力上, 大陆大学生的能力层次还未达到台湾大学生的高度。
两岸大学生媒介互动方式以网络为主, 差异不大。这与两岸大学生以网络为最主要的媒介接触类型有直接的关联。网络的传播模式与特性大大提升了大学生作为阅听众在媒介面前的能动性。因此, 网络留言、提问、讨论等线上互动交流方式, 以及微博、博客等个人网络媒介内容制作成为两岸大学生最主要的媒介互动方式。
大陆大学生媒体近用能力较差。通过媒体表达对公共事务的观点与看法, 行使媒体公民权利是现代合格公民应有的意识, 也是考察大学生媒体近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台湾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媒介表达对政治、民主及社会的关心, 而这方面大陆大学生表现较差。在访谈中发现, 大陆大学生对此解释为“人微言轻”, 大大忽视了个人与传媒的影响力。
两岸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体道德素养, 都认为自己能较好地做到对一些网络行为进行判断, 并采取谨慎负责的传播行为。但是大陆大学生对在媒介伦理道德存在争议的媒介行为缺乏理性的认知, 对媒介行为利弊分析片面化。
对于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 在两岸大学生媒介接触条件无较大差距的情况下, 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在多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在于两岸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差距。大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探索阶段, 教育实践不足, 导致了大陆大学生媒介素养知识带有明显的自发性, 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 导致了大陆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层次较低。为此, 笔者认为, 应加快大陆地区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步伐, 加强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 政府执行政策干预, 高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民间团体及媒体等社会力量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实, 大学生个人重视媒介素养在学习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全方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6.
[2]李楠.郑州市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实证研究现状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问卷调查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指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近年来,各大高校基于不同目的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证研究却不是很多,各高校应针对自己实际,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
一、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此次以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依据,以延边大学2013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35份,理工自然科学类50份,分别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内容、计划的制定及策略选择,自我评估及自我控制,学习的成就感及对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手段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对以上各因素的数据分析,针对自主学习现状,找出适合本校发展的自主学习之路。
二、问卷结果和分析
1.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此项调查中,选学英语是因为英语对于我未来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占74%,非常喜欢学习英语的占68%,认为找工作的时候英语很重要,所以我才学英语占55%,36%选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了解外国的文化,16%因为考研需要考英语,所以我才认真学英语;11%假设毕业证、学位证与CET成绩不挂钩,我就不会学英语,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学英语大部分是因为未来找工作和工作中的需要,即使毕业证、学位证与CET成绩不挂钩,为了未来择业的需要学生还是会在英语学习投入很大精力,可以看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所在更切合实际需要。
2.学习内容、计划的制定及策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61%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计划,48%在自主学习时有自己的重点和学习计划,而45%不知道何时何地进行有选择的学习,40%我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不了解,42%在学习过程中不知如何主动克服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37%在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自控能力没有把握。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详细学习计划进行有重点有计划的学习,部分学生在不知如何主动克服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情况下,不了解学习策略,不知何时何地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因而对学习没有自控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根据反馈信息,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丰富自主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提供因人而异的帮助与疏导,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完善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内容选择上,娱乐占78%,本专业占61%,文化占49%,时政占14%,民生占12%,其他占2%等学习内容,这说明娱乐以其多样性、趣味性、生动性吸引着广大学生,学生希望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但同时也说明自主学习走进了误区,因为学习在浅层次上可能具有娱乐功能,在深层次上是乏味的;本专业占较高比例,这说明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是发展的根本,文化也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解开文化的密码,文化可以加深对英语本质的理解,时政、民生和其他所占比例较低,这说明学生对时政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在民生问题上,学生毕竟单纯,社会阅历少,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不予关注,体现了大学生超脱的心里,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上大量浩繁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很难取舍,这个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将这些教育资源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判断和取舍,可以采用娱乐内容来调节气氛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内容,让学习变得快乐和积极,教师应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成果,建立教师自己的网络平台,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和学生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中起到知识信息的收集者和分析者,网络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3.自我评估和控制和自我评价手段的态度:在此部分选项中,81%的学生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会对英语学习更有信心,74%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进行自我鼓励,66%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时,会给自己奖励,58%认为自主学习认真的同学更加能够适应英语四级网考,60%认为缺乏自控是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时遇到的主要障碍,55%我认为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学习英语没有老师课堂教更有效。这说明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增强自信有些学生会在自己取得成绩时,以自我奖励方式对自己给予肯定,同时随着自学学习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四级网考中会更加游刃有余,但缺乏自控却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师的授课更加依赖,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57%的学生认为采用期末综合考试,52%觉得采用单元测试的办法,59%我认为通过自我评价及同学评价的办法来衡量英语自主学习效果是合适的,以上数据显示:教学监控评估要做到经常性和科学性,同时依据监控和评估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增加对自己的自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水平。
在大学英语学习时间分配上,其中36人每天进行1小时、25人2小时、20人0.5小时、而只有4人3小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每天会利用1-2小时进行学习,只有4人能进行3个小时的学习,部分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只有0.5小时,从学习时间分配上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使学习成为终身学习并受益一生。
4.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占49%、。听力占48%、阅读占56%、写作占47%、英汉互译占62;通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47%的学生觉得自己找到了学好英语的办法、52%帮助自己摆脱对英语学习的迷茫、44%我觉得我的英语成绩整体进步很,最后通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52%发现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这说明在听说领先,读写跟后的学习原则下,在听说学习上老师还是要多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专业相结合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好的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摆脱迷茫,提高整体成绩,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调查结论
延边大学是吉林省一所以朝鲜族学生居多的民族高校,由于地域的相对偏远,经济文化发展不同于内地发达省市,自主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加之近年来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同时受民族语言的影响,英语在民族地区则成为第三语言的习得问题,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与内地及沿海发达省市高校相比,学生四、六级过级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根据最后问卷调查结果,到目前为止,只有49%的学生很满意目前的自主学习状态、33%没有明确观点、18%不满意目前自主学习状态,说明本校自主学习状态并不尽人意,学生不满意目前自主学习状态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民族高校教师应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学生受地理环境,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影响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及教学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2]朱炼红,李晓霞.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3]程爱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能力的实证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3.
[4]李志巧.学习环境和目标设置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
实证研究现状 篇12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文化需求而消费文化产品或者享受文化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实质上是对社会或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的消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也提到要将安徽省打造成为“三个强省” (即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 。
文化消费同时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研究领域, 它同时拥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 文化需求相比更大, 其消费行为对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增强大学生对文化产品的辨识能力, 引导其文化消费结构优化, 可以加速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蚌埠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
本次调研于2015年1月至2月, 采取抽样问卷和个别访谈法调查形式, 选取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院校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74份, 回收率为91.3%;其中有效问卷为258份, 有效率为86%。并且有选择的对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 整理出8份访谈记录, 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 男生有效人数为124人, 占48.06%, 女生人数为134人, 占51.94%。其中, 来自城市的人数为143人, 占55.43%, 来自乡镇的人数为115人, 占44.57%。有效问卷的年级分布比例具体为:大一占35%, 大二占26%, 大三占26%, 大四、研究生占13%;此外, 考虑到调查院校的具体情况, 此次调研样本分布较为均衡。
通过分析, 总结出大学生文化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1. 大学生月均支出较高, 但文化消费普遍偏低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 由表1数据可得,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月支出在800-1200区间内最多, 其次是1200-160和800以下, 月支出1600以上的最少;文化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150以下, 所占比例达到76.35%,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每月总支出并不低, 但文化消费普遍不高。
2. 文化消费更注重实用性与价格, 主要集中在教育类
根据此次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考虑因素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实用性 (58.53%) 、价格因素 (22.48%) 、时间因素 (11.24%) 和潮流因素 (7.75%) 另外,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教育类 (82.1%) 和娱乐类 (52.3%) 。
3. 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迅速, 但受支付能力限制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在有限的经济支付能力条件下, 会首先考虑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最后考虑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作为纯粹的消费者, 支出必然极大程度上受生活费控制。如图1所示, 随着每月总支出的增加,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支出明显地向较高水平移动, 文化消费支出基本和月总支出成正比关系。
此外, 大学生用于文化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供给, 兼职收入、奖学金及财政补助只占一小部分。交叉分析经济来源与每月文化消费支出额 (见图2) , 靠父母供给的大学生文化消费支出集中在150元以下, 而依靠兼职和奖学金的大学生文化消费支出明显向高水平移动, 其中奖学金一项整体消费水平最高。相比下, 接受学校贫困补助的大学生则有半数每月文化消费支出都在60元以下, 可见由于家庭贫困, 他们不得不降低文化消费支出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这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4. 文史法专业、高年级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较高
从统计分析中不难发现, 专业为文史法类的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支出方面较多, 全部在60元/月以上, 其次是经济类、医学类、管理类, 而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支出上则较少, 绝大多数都在150元/月以下。可见, 专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消费, 详见下图3。
另一方面, 高年级整体上较于低年级文化消费水平偏高。随着年级的增高, 低消费水平所占比例不断减少, 高消费水平相应增加, 这在大一到大三年级尤其显著。而大四年级出现下滑趋势的原因在于其忙于找工作或准备考研, 时间精力相对不足。研究生的消费水平比预想中低, 原因可能在于国家、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多余本科生的免费文化产品或服务, 亦存在由样本过少导致的可能, 详见图4。
5. 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
据调查结果显示, 城乡差异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消费有着极强的影响效果, 城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最多的价格区间是60-150元/月, 且整体水平较高;而农村大学生集中在0-60元/月这一区间, 极少数的文化消费超过400元/月, 具体数据如下表2。
此外, 父母职业为工程师、公务员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 而父母从事服务业或务工务农的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很低。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文化消费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不仅在于家庭收入是大学生的主要支撑点, 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在童年、少年时期的视野与价值观。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的建议
1. 政府方面
(1) 大力扶持大学生文化消费, 以舆论引导其消费结构合理化
通过对所收集样本分析可得, 大学生月收入增加后对书籍培训需求有所下降, 对健身塑形的需求则相应增加。政府应在扶持大学生文化消费方面探索新的机制, 例如利用五四青年节或大学生文化月等契机, 为大学生提供类似的、可自由选择的文化消费券或限时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等, 推动产业发展。
此外, 大学生消费结构偏向于功利性、短期性和专业性, 更多的注重实用因素, 这让校园之中本应浓郁的人文情怀愈发寡淡, 其消费结构仍需厘清。政府应综合采取新闻、舆论等手段对其进行引导。
(2) 监管并规范文化市场, 依法建立完善大学生文化消费保护机制
大学生有一定的时间、金钱可以自由支配, 并在大数据时代, 更大的信息容量和更快的传播速度让社会上的的不良因素、学校周边文化环境等对其文化消费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政府应依法全面的建立健全大学生文化消费保护机制。采取措施对社会上不良风气进行整改, 对文化经营者逐利而不负责任的误导性行为出台惩罚措施。
(3) 增加公共文化财政投入, 完善基础文化设施
收入影响消费,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正相关。因此, 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仍存在两级分化情况下, 国家应相应增加公共文化设施的财政投入, 完善基础文化设施, 弥补大学生因经济问题而文化消费不足、严重不平等缺陷。
2. 学校方面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的终极发展为中心, 包容艺术多样性, 注重素质教育, 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性自给文化消费。同时, 应综合考虑时代潮流与学生个性化需求, 对一部分的选修课程进行适当增减调整;鼓励、扶持学生成立文化社团小组, 并给予相应的物资、场地支持;鼓励学生申请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并组织相关的学术讲座或培训;定期邀请各界人士进校举办文艺沙龙等。
(2) 提高大学生对校方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个别访谈发现, 大学生对校方提供的公共资源利用率并不高, 主要表现为对图书馆馆藏资源, 包括纸质书籍和电子数据库利用较少。校图书馆应采取措施普及相应图情信息, 大力推广电子数据库利用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 , 以及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等等, 使图书馆作为公共知识空间让读者可以自由的探索、收获、分享并成长。
(3) 丰富校园文化市场, 严格校园市场准入条件
校园是大学生的首要文化消费场所, 校方应加大公共文化消费设施投入, 积极动员各方力量, 包括征集学生文化需求、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引入外资、联系相关高校合资共建等等。但在解决大学生文化需求与公共设施之间矛盾时的同时, 学校必须对外来文化经营者严格准入条件, 要保证价格合理、内容健康, 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 培养大学生的高层次文化审美。
3. 个人方面
(1) 注重发展型文化消费比例, 提高消费质量
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对发展层面注重较少, 消费质量有待提高, 且消费观有一定局限性。知识的内化需要时间, 故发展型文化消费的效用存在滞后性, 但其效用却是生存型和娱乐型文化消费难以取代的。大学生须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发展型文化消费, 并提高消费质量。
(2) 主动进行消费, 创造性、迁徙性的消费意识
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 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 在消费时也应当转被动为主动。此外, 大学生不应拘泥于享受现有文化供给, 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的扶持下进行创造性、迁徙性的文化消费, 这样才能持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层次, 不断优化现阶段的文化消费结构。
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 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发达地区, 其适用性尚需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宜春.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02:99-103.
[2]葛红兵, 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况[J].科学发展, 2009, 12:83-94.
[3]欧翠珍.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 2010, 03:91-96.
[4]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06.
[5]林东生.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东岳论丛, 2011, 05:105-107.
[6]赵闪.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 02:163-170.
[7]苏志平, 徐淳厚.消费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8]范周, 齐骥等.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 (总卷)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9]Grant David Mc Cracken.Culture and consumption II:markets, meaning, and brand management[M].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实证研究现状】推荐阅读:
会计实证研究05-25
相关实证研究10-25
发展水平:实证研究05-13
实证研究文献回顾07-29
企业发展力实证研究05-16
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06-13
学生英语作文实证研究08-08
相关性实证研究09-27
建筑节能管理实证研究09-29
翻译策略与实证研究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