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癌

2024-07-12

骨转移癌(精选9篇)

骨转移癌 篇1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晚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是进行性骨痛和功能有障碍, 给癌症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并使生命质量下降。

骨转移癌起病隐匿, 病程长, 疼痛为主。分为有原发肿瘤和无原发肿瘤。原发病灶包括鼻咽癌、甲状腺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肾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 均通过血行转移。由于骨骼疾病, 如骨质疏松、骨髓炎、骨结核和骨肿瘤等导致骨质破坏, 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发生的骨折, 为病理性骨折[1]。

1 临床表现

1.1 疼痛

恶性肿瘤、骨折以及合并损伤处的疼痛, 在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骨折部位有固定压痛, 由骨长轴远端向近侧叩击和冲击时可诱发骨折部位的疼痛。

1.2 发热

肿瘤发热, 或当骨折合并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以及损伤组织的吸收反应时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一般≤38℃。但一般骨折患者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内。

1.3 局部肿胀、瘀斑或出血

局部可见软组织出血、肿胀, 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 血肿浅表时, 可见瘀斑, 开放性骨折时, 可见骨折部位的出血。

1.4 活动受限

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或完全性骨折, 使肢体丧失部分或是全部的活动功能。

1.5 并发症

骨折患者后期由于长期卧床, 可能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结石等并发症以及关节僵硬和骨化性肌炎。

2 治疗

对原发肿瘤的有效的化学治疗。联合骨吸收抑制剂的使用, 结合放疗, 能够对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以及高钙血症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3 护理诊断

(1) 血象改变。 (2)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主要与骨和软组织创伤有关。 (3) 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癌肿侵犯有关。 (4) 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有关。 (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主要与活动障碍有关。 (6) 感染的危险。 (7) 潜在并发症, 如肌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钙血症。 (8) 知识缺乏。 (9) 焦虑[2]。

4 护理措施

4.1 一般护理

注意室温和躯体的保暖, 以改善微循环。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和末梢循环, 如毛细血管再充盈的时间、患肢骨折远端脉搏的情况、皮温和色泽, 有无肿胀及感觉和运动障碍。

4.2 止痛

运用三阶梯止痛疗法, 按时按阶梯给药或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并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3 皮肤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定时给予翻身和按摩受压部位。在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禁用推、拉、拽等动作, 要用手平移患者。

4.4 饮食的护理

骨转移癌属癌症晚期, 患者消耗大, 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要注意加强饮食营养, 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以提高机体和皮肤的抵抗力。多食鱼类、蛋类、瘦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由于患者活动量少和长期卧床, 多发生便秘, 要多食粗纤维食物, 如芹菜、菠菜、胡萝卜等, 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3]。

4.5 密切观察

观察血象变化, 纠正电解质、钙平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遵医嘱及时、合理的给予抗生素。

4.6 心理护理

由于癌痛的折磨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绝望等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用药前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同时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

4.7 如果结合放疗, 放疗中的护理

注意放疗照射野皮肤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内衣要柔软, 床铺保持平整、干燥。预防放疗性皮炎及褥疮的发生。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和舒适。在放疗1~3d后患者易出现局部疼痛加剧。这是由于放疗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所致。患者疼痛不易忍受时, 给予消痛栓肛塞。在放疗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患者安全, 防止摔倒及坠床引起骨折。对胸、腰椎转移造成躯体移动障碍的患者, 要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髓的稳定性, 防止脊髓受压。颈椎转移的患者, 应带头托以限制头部活动, 以免压迫颈髓, 引起高位截瘫[4]。

4.8 健康教育

患者长期卧床、应用止痛药物, 需要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观察小便量及性状的改变。

5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 患者住院期间, 治疗的成功与否, 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骨转移癌病隐匿, 病程长, 病情复杂, 加上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重等, 护士们更需要专业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为患者提供照顾, 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症处理, 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心理得到安慰, 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生命尽可能的得到延长。

参考文献

[1]范顺武, 杨迪生, 施培华.骨转移瘤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2) :64-67.

[2]孙瑞霞.癌性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1, 7 (9) :52-53.

[3]朱丽霞, 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6-228.

[4]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新型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 篇2

由于对骨转移癌多采取姑息疗法,故要求治疗具备经济、有效、易行、用药方便、毒性小等特点。放射性药物(核素)治疗正具备了这些特点,且其早期应用可辅助或延迟其他治疗如放疗、化疗、激素疗法或镇痛药的使用,起到潜在的破坏肿瘤细胞及抑癌的作用。核素能很好地作用于全身任何肿瘤病灶(或大或小、有症状或无症状),今后,核素治疗可能会成为临床上治疗转移性肿瘤(无论是否检测到)的较佳方法。

以往广泛应用的放射性药物是锶和磷同位素,目前已开发出利用锡(117mSn)、钐(153Sm)、铼(186Re或188Re)的同位素与亲骨性碳-磷酸盐化合物相结合的新型放射性核素。新的放射性药物放射能与锶和磷同位素相当,而骨髓毒性比以往广泛应用的磷同位素更少、更易恢复。而且,放射性核素治疗无需特殊的昂贵设备,静脉或口服给药即可与迅速吸收,在医院门诊即可应用,有很广泛的运用前景。

适应对象:

癌症病人已有骨转移,且不同意手术或外线束治疗。

开展单位:

骨转移癌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年龄19~82岁, 中位年龄54岁。骨转移灶均经X线、CT、MRI或ECT骨扫描诊断证实。原发癌灶分布:肺癌18例, 乳腺癌12例, 鼻咽癌5例, 直肠癌4例, 食管癌3例, 前列腺癌2例, 肝癌1例, 鼻腔鳞癌和纵隔低分化癌各1例, 原发灶不明4例。经病理证实48例, 其中腺癌29例, 鳞癌18例, 低分化癌1例。脊柱43处 (其中颈椎5处, 胸椎20处, 腰椎18处) ;肋骨10处;四肢骨9处;髂骨3处;锁骨2处;胸骨1处。全组50例共68个病灶均呈顽固性疼痛, 大部分病例用过各种止痛剂, 但效果较差。放疗前Karnofsky评分40~80分。

1.2 疼痛程度分级

按主诉疼痛分级法 (VRS) [2]分为4 级:0 级表示无痛;1 级为轻度疼痛, 虽有痛感仍可忍受, 并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止痛剂, 睡眠受干扰;3 级为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 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睡眠严重受干扰, 需用镇痛剂治疗。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中, 2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 DT 3Gy/次, 4~5次/周, 总DT 30Gy;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 DT 2Gy/次, 5次/周, 总DT 40Gy。

1.4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 (PR) :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不受影响, 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 (MR) ;疼痛较治疗前减轻, 但仍明显, 睡眠受干扰;无效 (NR) :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 总有效率:CR+PR。

2结果

全组68个病灶经放射治疗后的结果为:完全缓解42例, 部分缓解22例, 总有效率为94.1% (64/68) , 未缓解率5.9%。大剂量低分割组有效率为94.8% (37/39) , 常规分割剂量组有效率93.1% (27/29) , 两组止痛效果大致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全组50例放疗后, 大部分生存质量改善, 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20分, 部分卧床不起的患者可以起床活动29例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中, 有14例进行了2次放射治疗止痛, 2例3次, 1例4次。全组50例在同一部位无重复放疗;未发现严重骨髓抑制、放射性脊髓炎和靶区内骨折等不良反应。

3讨论

骨转移癌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 往往使用止痛剂不能缓解, 影响生存质量。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癌患者的疼痛。文献报道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80%~90%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 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3]。本组病例放疗后, 止痛总有效率为94.1%, 持久缓解 (3个月以上) , 且对于多发性和单发性骨转移病例放射止痛均有良好效果。常规分割照射组与低分割照射组的放射止痛效果基本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剂量分割对止痛效果、止痛速度及维持时间均无差异。大剂量分割放疗未发现明显放疗反应加剧。由于癌性骨痛的放射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 因此, 设计照射方式时应多方面考虑, 以既方便、经济, 止痛效果又好, 而且不出现严重的放疗反应为原则。笔者认为:对于一般情况好, 预计生存期长的患者, 可给予常规分割照射;而对于病情相对重、行动不便、门诊放疗患者及无望长期生存的患者, 可予低分割照射, 甚至给予单次大剂量照射以缩短疗程, 都可取得较好疗效。许多因疼痛卧床的患者, 经放疗后可以起床活动, 改善睡眠, 减少或停止使用止痛剂。本组有3例多发性骨转移患者, 经多部位放疗后能无痛生存1年以上, 未观察到严重骨髓抑制, 放射性脊髓炎和靶区内骨折等不良反应。骨转移癌预后一般跟原发灶情况和初期的疼痛情况有关。对骨转移灶的姑息性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止痛目的, 提高生存质量, 甚至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 50例骨转移癌患者, 2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 DT3Gy/次, 4~5次/周, 总DT30Gy;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 DT2Gy/次, 5次/周, 总DT40Gy。结果 68处骨转移灶放疗后止痛总有效率为94.1% (64/68) , 大剂量低分割组有效率为94.8% (37/39) , 常规分割剂量组有效率为93.1% (27/29) , 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 大剂量低分割方式与常规分割方式放射治疗止痛疗效相近。

关键词:放射疗法,骨转移癌,止痛

参考文献

[1]骆红蕾, 陈风.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 (4) :318.

[2]卢彦达.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分析 (附53例) .现代肿瘤医学, 2003, 11 (4) :299.

骨痛小心癌转移 篇4

站在一旁的李医生轻轻点着头说:“王主任的经历我也碰到过。那还是去年年初的时候,一位60岁的女病人,因咳嗽、周身疼痛来就诊。她是我们的老病号了,两年前曾因结肠癌住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她此次出现的症状引起了我的警惕。我立即为她作了X线胸部透视,未发现肺部有异常变化。病人周身疼痛还在逐日加重,经骨骼照相,证实有多处肿瘤转移。显然,骨骼的肿瘤来自结肠癌。”

“对了,我也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大约58岁,是个女病人。就诊时,病人说她周身疼痛,而且是骨头里边疼。我建议她住院详细检查。经检查,发现病人有乳腺癌,已发生了骨转移,可乳腺检查却摸不到明显的肿瘤。”毛大夫若有所思地说。

王主任总结说:“经大家这么随意一回忆,就举出了不少因骨骼疼痛来就诊,而最终发现患了肿瘤的病人,说明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对骨骼疼痛这一症状的出现都不可掉以轻心。”

据王主任介绍,易引起骨转移的常见肿瘤主要有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其次还有胃癌、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肿瘤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一般在骨盆、肋骨、锁骨、椎骨等。若病人的原发肿瘤已确诊,这时发生的骨转移多容易被识别。但有些病例却没有这么简单,也许病人的原发肿瘤还处在很小的阶段,病人还没有症状,就发生了骨转移,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可能是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此时,需经详细、彻底的检查,方能发现原发肿瘤。这种情况下最易发生误诊。医生常常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或痛风。因为这些疾病是引起中老年人关节、骨骼疼痛的最常见的病因,也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因此,当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顽固性的骨骼、肌肉酸楚、疼痛或难以形容的不适,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警惕肿瘤骨转移的可能,尽快到医院就诊:1.不明原因的贫血;2.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3.低烧;4.明显乏力;5.排尿障碍;6.顽固性干咳;7.食欲下降;8.腹泻;9.乳腺触及肿物;10.甲状腺触及结节;11.吞咽困难。

骨转移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50岁~70岁, 平均年龄53岁, 病程为20 d~90 d.其中, 肺癌合并胸椎转移者6例, 肺癌合并腰椎转移者2例, 肝癌合并胸椎转移者5例, 胃癌合并胸椎转移者2例, 直肠癌合并腰椎转移者3例, 宫颈癌合并腰椎转移者3例, 卵巢癌合并腰椎转移者2例, 胰腺癌合并胸椎转移者2例。本组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骨转移主要表现为相应的根性神经痛和腰腿痛。

1.2 方法

选择左前臂静脉消毒, 采用20G静脉留置针穿刺, 接PCA泵, 用蝶形胶布固定穿刺针, 局部用手术护皮膜覆盖, 并用绷带缠绕固定, 每周更换1次PCA泵及静脉留置针, 由患者或家属记录每天的平均疼痛VAS评分及治疗的副作用。

药物配方:每单元药物含芬太尼0.6~1.2 mg+氟比洛芬100 mg+昂丹司琼8 mg+氟哌利多2.5 mg加0.9%氯化钠至100 m L.

持续输注:开始持续输注前选静脉给予配方液4 m L缓慢静注, 以便迅速达到镇痛效果, 背景剂量为2 m L/h, PCA泵单次追加量为0.5 m L/次, 锁定时间为15 min.

治疗过程中剂量的调整:根据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按镇痛效果评价调整其配方浓度, 每单元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1.2, 1.0, 0.8, 0.6 mg.

2 结果

本组患者共治疗20 d~90 d, 每例患者初始量均为每天0.3~0.6 mg/d, 以后根据止痛效果调节芬太尼的用量, 最大剂量为0.6 mg/d, 25例患者治疗当天, 疼痛明显减轻, 睡眠良好。本组患者疼痛评分方法依据VAS评估法, 评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至患者临终前疼痛情况已较静脉输注前大为缓解, 持续静脉输注给药期间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头晕、严重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穿刺点也未见感染。

3 讨论

晚期癌症伴骨转移, 产生顽固性癌痛, 一方面是癌细胞本身坏死、崩解释放前列腺素、肽类等致痛物质引起疼痛;另一方面癌细胞发生骨转移后, 浸润骨膜、骨质释放前列腺素产生疼痛。癌转移到椎体可产生相应的根性神经痛和腰腿痛, 骨转移的癌痛性质多为重度疼痛, 多表现为刀割样、针刺样剧痛, 可持续存在。

本组药物芬太尼是强效阿片类药物, 主要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产生中枢性镇痛效应[1]。氟比洛芬属于NSAIDs类药物, 它能抑制骨转移处癌细胞浸润骨膜、骨质产生前列腺素, 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 发生周围局部效应, 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应。联合应用昂丹司琼及氟哌利多, 一方面减少了芬太尼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 芬太尼和氟哌利多联合应用具有强效的神经安定镇痛作用, 既消除了癌症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抑郁、对治疗无效的不满情绪及对死亡产生的恐惧心理, 又减少了脑干网状结构的间接刺激, 使镇痛效果更加完善。本组患者在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

本组25例患者的镇痛治疗, 具有以下优点: (1) 浓度随时调整, 镇痛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少; (2) 对中枢的副作用小, 不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3) 能抑制和消除因恐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4) PCA镇痛泵的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患者携带, 户外活动不受影响。

总之, 采用PCIA治疗方案, 能迅速解除疼痛, 不良反应少, 适用于医院和家庭治疗, 特别是家庭治疗, 使癌症患者能够和家人在一起, 积极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孤独感。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伴骨转移引起的顽固性癌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镇痛泵 (PCA) 持续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镇吐药物多模式复合镇痛。结果 25例患者治疗20 d90 d, 持续静脉输注给药期间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头晕、严重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穿刺点也未见感染。结论 采用静脉自控镇痛 (PCIA) 多模式持续静脉输注, 能迅速解除晚期癌症及骨转移后引起的顽固性癌痛, 且不良反应少, 适用于家庭和医院内的治疗, 特别适用于家庭治疗, 其疗效确切, 癌痛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顽固性癌痛,PCIA,阿片类,NSAIDs

参考文献

外照射放疗对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6~2009年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中共有58例进行了放射治疗, 男42例, 女16例;年龄41~81岁。全部病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 骨转移灶均经X线片、CT、MR、ECT或PET-CT证实。原发肿瘤:肺癌25例, 乳腺癌7例, 肝癌7例, 食管癌5例, 其他肿瘤14例 (包括大肠癌、胃癌、肾癌等) 。多发骨转移43例, 15例为单发。其转移部位多为脊椎骨, 其次为骨盆、股骨、肱骨、胸骨、肩胛骨、肋骨等部位。根据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疼痛;Ⅰ级:虽有疼痛但可以耐受, 并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需要镇痛药物, 睡眠严重受干扰, 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本组58例中, Ⅰ级18例, Ⅱ级29例, Ⅲ级11例。

1.2 方法

采用模拟机定位, 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体外照射, 分为两组:1组为常规分割组, 剂量2Gy/次, 每周5次, 总剂量40Gy/4周, 共33例。2组为大分割组, 剂量3Gy/次, 每周5次, 总剂量30Gy/2周, 共25例。放疗定位根据影像学检查所示部位结合临床症状设局部照射野。主要针对疼痛部位治疗, 多数情况下设2~3个照射野同时照射。

1.3 疗效评价

放疗结束后一周时判断疗效。疗效评定标准, (1) 完全缓解 (CR) :疼痛完全消失, 疼痛间隔时间明显延长, 疼痛分级达0级; (2) 明显缓解 (PR) :疼痛明显减轻, 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影响, 疼痛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延长, 疼痛程度可降低1~2级; (3) 轻度缓解 (MR) :疼痛依存, 但减轻。日常生活、饮食、睡眠有一定程度改善, 疼痛时间与间隔时间无明显改变; (4) 无效 (NR) :疼痛无缓解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58例患者中疼痛消失 (CR) 17例 (29.3%) , 缓解 (PR) 32例 (55.2%) , 轻度缓解 (MR) 4例 (6.9%) , 无效 (NR) 5例 (8.6%) 。有效 (CR+PR+MR) 53例, 占91.4%。两个剂量组的疼痛缓解见表1, 比较两组间疼痛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一般放疗量达15~20Gy时疼痛开始缓解。长期随访来看, 常规分割组疼痛缓解维持稍好。

3 讨论

据报道, 晚期肿瘤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30%~85%。约50~75%的骨转移病变产生症状和体征, 如转移部位疼痛、神经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神经根受损和脊髓压迫症等[1]。骨转移造成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首位, 顽固性疼痛难缓解、患者抑郁不安、易怒、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 从而进一步诱使疾病加重。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能对病人起到缓解疼痛、预防骨折、预防脊髓压迫症的发生、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 继之, 血管纤维基质大量产生, 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形成新骨[1]。放射治疗对局部骨转移的镇痛作用非常有效, 疼痛缓解率达85%以上, 还可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本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经放射治疗, 骨转移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4%, 两组不同剂量照射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

目前骨转移癌的放疗止痛无最佳的剂量-时间分割模式, 已有研究显示单次与短程的治疗方式与长期的放射治疗, 在效果上并无太大的差异[2,3]。而一次大剂量放疗后的复发率和病理性骨折率会相对较高[4,5]。也有研究证明常规剂量多分割疗法较一次性高剂量放疗效果更好[6,7]。一些学者认为应当让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每次放疗的分割剂量[8]。本组资料统计表明:经放射治疗, 骨转移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4%, 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苏锡龙报道[2]相近。但大分割放疗比常规放疗简单易行, 特别对年老体弱、预计生存期较短的重症患者、行动不便甚至瘫痪者, 避免了每日放疗移动和工作人员摆位的难度, 从方便患者及提高放疗设备利用率来看都优于常规分割放疗。对于预计有长期生存可能者、体质较好、疼痛程度较轻者倾向于选择常规剂量长疗程放射治疗。

骨转移癌的治疗属于姑息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放射治疗、全身或半身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二膦酸盐和全身化疗等, 可根据不同的病情、病理、转移情况, 一般情况和预期生命期等决定治疗的方式或综合治疗, 目的是最好的姑息和最小的副作用。总之, 对于骨转移性癌, 放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止痛手段。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分割方式的放疗对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对58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射线外照射放疗。分为两组:一组常规分割组33例, 40Gy/20次/4周。另一组大分割组25例, 30Gy/10次/2周。结果 全组病例有效率为91.4% (53/58) , 无效8.6% (5/58) 。常规组和大分割组的有效率各为93.9% (31/33) , 88.0% (22/25) 。两组间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放射治疗对于骨转移癌是一种有效的对症治疗手段, 止痛疗效确切, 两种不同分割方式的放疗疗效相似。

关键词:肿瘤转移,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1191-1198.

[2]苏锡龙.65例骨转移癌放射止痛效果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 12 (2) :135.

[3]Khelevskii EV, Panyshin GA.A randomized study of efficacy of regimes oflarge-fraction irradiation for metastatic lesions to the skeleton (.Ⅰ) Single factoranalysis.Vopr Onkol, 2004, 50 (3) :347-350.

[4]Wai MS, Mike S, Ines H, et al.Palliation of metastatic bone pain:single fractionversus multifraction radio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4, (2) :CD004721.

[5]Sze WM, Shelley MD, Held I, et al.Palliation of metastatic bone pain:single frac-tion versus multifraction radio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ClinOncol (R Coll Radiol) , 2003, 15 (6) :345-352.

[6]Williams MV, James ND, Summers ET, et al.National survey of radiotherapy fractionation practice in 2003.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 2006, 18 (1) :3-14.

[7]Van der Linden YM, Lok JJ, Steenland E, et al.Single fraction radiotherapy is ef-ficacious: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utch bone metastasis study controlling for theinfluence of retreatment.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 59 (2) :528-537.

骨转移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11月收治的62例患者 (88处骨转移) 为研究对象, 其中23例为骨盆转移;35例腰椎转移;18例为肋骨转移;12例为脊椎转移。全部患者经临床表现、ECT结合X线检查确诊为骨转移癌者, 入选患者无严重骨髓功能障碍, 疼痛等级在VRSⅡ级以上, 入组前未接受过化、放疗治疗。其中男38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53.63±6.71) 岁;原发疾病:肺癌16例, 肝癌14例, 乳腺癌13例, 鼻咽癌9例, 结肠癌4例, 胃癌3例, 前列腺癌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

ECT检查:首先口服400 mg氯酸钾, 1 h后注射740 MBq的99m Tc-MDP, 嘱患者多喝水。3 h后排空尿液行全身骨显像检查。X线检查:对患者局部疼痛部位进行X线检查。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云克联合89Sr治疗。治疗前行全身检查, 了解患者全身状况, 若无异常症状, 则取3m Ci 89Sr行静脉注射, 3次/d。同时给予云克静滴, 22 mg/d。对照组根据核医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行全身放射治疗。

1.3 疼痛改善效果评价

显效:疼痛感显著改善, 疼痛程度下降≥2级, 已停止服用止痛药物;有效:有中度疼痛症状发生, 需继续服用止痛药物治疗, 疼痛程度下降≥1级;无效:有剧烈的疼痛症状发生, 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需服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结果比较

观察组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3.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受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骨转移癌是指原有的癌症细胞累及骨骼,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组织严重疼痛及压迫, 恶性肿瘤骨转移类型较多, 临床多采用MIR技术进行诊断, 但漏诊率较高。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核医学在骨转移中的应用受到重视。ECT是骨转移癌有效的全身检查方法, 但其特异性低。对此, 本研究采用ECT结合X线联合检查,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检查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共88处骨转移, 其中23例为骨盆转移;35例为腰椎转移;18例为肋骨转移;12例为脊椎转移;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相比, 符合率为100%。

目前, 临床对于骨转移的治疗通常采用放射治疗, 其可有效抑制癌症进展, 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采用云克联合89S开展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综上所述, ECT联合X线检查阳性率高, 是较为理想的诊断骨转移癌的方法;采用云克联合89Sr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缓解患者骨痛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卫红, 何继民, 周凤飞, 等.常见胸部肿瘤胸骨转移的核素显像特点[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4, 2 (3) :245-246.

骨转移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骨转移癌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8.3岁。所有患者原发癌均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肺癌19例,乳腺癌10例,前列腺癌9例,鼻咽癌9例,胃癌5例,宫颈癌3例,肝癌3例,直肠癌2例。所有患者均有中度以上的骨痛,经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溶骨性或者混合性骨破坏,ECT提示有异常浓聚。未用或者停用全身放化疗1个月以上,心、脑、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强度、病种、转移程度、一般状况评分(KPS)等各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于放疗前1d,应用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0min,每4周1次静注;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于骨转移疼痛最严重部位行局部放疗,每次3.0Gy,每周5次,共2周,总剂量30Gy。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治疗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VRS分级:0级,无痛;Ⅰ级:疼痛可以忍受,可以正常生活,不影响睡眠;Ⅱ级:疼痛明显,睡眠受到影响,需要一般镇痛、安眠药物;Ⅲ级:疼痛剧烈,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被干扰,需要强阿片类镇痛药物。 (2) 疼痛缓解效果:显效:疼痛减轻≥2个级别或者无痛;有效:疼痛减轻1个级别;无效: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 (3) KPS评分:显效:KPS评分提高20分以上;有效:KPS评分提高10~19分;无效:KPS评分未见升高甚至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搜集完整的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验证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用t检验验证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KPS)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P<0.05)。

3 讨论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7.2%[4],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等。癌细胞骨转移后会在骨组织中增殖,形成新的病灶,刺激周围组织,加速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引起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抑制骨破坏、改善生活质量是目前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目标。

局部放疗对于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确切,可以达到70%~90%[5],保持满意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广泛骨转移的患者具有一定局限性。双膦酸盐和骨组织高度亲和从而浓聚于骨骼中,被破骨细胞吸收后,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减轻骨转移疼痛,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组患者中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镇痛效果持久。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至2009年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联合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放疗30Gy/10f/2w, 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 两组放疗方法一致。通过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 (VRS) 、一般状况评分 (KPS) 、以及疼痛缓解率等, 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 一般状况 (KPS) 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 (29/30) , 对照组为76.7% (23/3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 对照组为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结束后3个月,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 (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 镇痛效果好, 疼痛缓解明显,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唑来膦酸,放疗,骨转移癌

参考文献

[1]Woodhouse EC, Chuanqui RF, Liotta LA.General mechanisms ofmetastasis[J].Cancer, 1997, 80 (8 Suppl) :1529-1537.

[2]姜军, 姬发祥, 李瑜英, 等.国产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24例临床观察[J].现在肿瘤医学, 2006, 14 (7) :889-890.

[3]李钧, 张楠, 孙凡英.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 2005, 3 (5) :487.

[4]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0.

骨转移癌 篇9

关键词:骨转移癌,放射治疗,复方苦参注射液

骨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特别是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85%不等[1]。患者多有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止痛成为骨转移癌患者治疗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止痛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放疗、全身化疗、二膦酸盐类药物及三阶梯药物止痛等。由于骨转移癌已是肿瘤晚期,单用一种治疗手段不能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80例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其中40例同时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原发病灶均有病理诊断,骨转移病灶均经X片、CT或MRI、同位素扫描确诊,KPS评分≥60分,肝肾功能及红、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按相同条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例骨转移癌,男38例,女42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45岁。原发病灶部位:鼻咽癌骨转移8例、乳腺癌骨转移40例、肺癌骨转移16例、食道癌骨转移8例、直肠癌骨转移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3例。其中单发性骨转移癌24例,多发性骨转移癌(病灶2~4处) 56例。

1.2 治疗方法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确定照射部位,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线行局部照射,DT 30~40Gy/3~4周。治疗组从放疗开始起,同时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 25mL + 0.9% NS 250ml静脉滴注,连续至放疗结束。

1.3 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数、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和近期疗效、生存期。疼痛评价根据WHO的疼痛程度4级分级法:分为无痛(0度)、轻度痛(Ⅰ度)、中度痛(Ⅱ度)、重度痛(Ⅲ度),前3级之和为有效。骨转移评价标准按WHO骨转移癌治疗后反应标准:①完全反应(CR):X线检查成骨扫描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4周;②部分反应(PR):溶骨性病灶的体积部分减少或溶骨性病灶部分钙化或肿瘤病灶缩小4周以上;③无改变(NC):因为骨病灶反应慢,治疗后8周无改变;④疾病进展(PD):病灶进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如表1所示:两组经治疗后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缓解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疼痛缓解率要优于对照组。

2. 2 近期疗效及生存期

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及生存期如表2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65%,两组相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生存期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生存期有8例已达18个月以上,其中6例为多发性转移癌患者。

2.3 白细胞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如表3所示: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程度不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下降较明显,两组间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如表4所示:治疗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值下降较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值下降不明显,两组间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肺癌、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比较高,约占骨转移癌的80%。局部疼痛是骨转移癌最常见的症状,骨转移产生的顽固性骨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有放疗、化疗、手术、核素及药物治疗等。临床实践证明,放疗或者以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效果最好,80%~90%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因为放疗不仅可以较快缓解疼痛,而且可以不同程度的控制局部肿瘤,防止病理性骨折。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阻止肿瘤对骨的浸润,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进而血管纤维基质大量产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形成新骨[2]。虽然放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常导致骨髓抑制,引起血液的毒性反应等而成为病人顺利治疗的阻碍。在放疗期间使用中药,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3],一是减毒:放射线治疗肿瘤,常表现在"热邪、热毒、火邪"的特点,以热象偏重,中药可以起到减毒的作用;二是增敏:由于部分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状态,对放疗不敏感,而乏氧细胞是放疗失败的根本原因。中药具有改善血液供应,增加血流量,减少乏氧细胞数量的作用,故对放疗起到增敏作用;三是抗癌:一些中药本身对肿瘤细胞具有抑杀作用;四是扶正:中药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可促进骨髓造血、升高外周血象等,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山慈菇、灵芝、首乌、土茯苓等多味中草药经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脱氧苦参碱等多种活性抗癌成分[4]。研究证实,苦参碱等可通过影响端粒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5];可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对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作用明显[6],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是良好的免疫调节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7];此外还有止痛、止血、扩张血管、抗炎等多种不同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影响Ca2+内流和减少NO生成有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性癌,治疗后疼痛缓解率高于单用放疗者。近期疗效明显,治疗组的CR + PR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65 %,1年生存期两组虽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有8例生存期已达18个月以上,其中6例为多发性转移癌患者。治疗组白细胞变化程度不明显,基本维持正常值,而碱性磷酸酶值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因此我们认为,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具有协同作用,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稳定外周血象,改善机体免疫;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不失为骨转移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1.

[2]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5.

[3]黄辉,杨瑞峰,徐鹏飞,等.中药配合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77.

[4]李义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59.

[5]张莉萍,蒋纪恺,谭荣安,等.苦参碱对K562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28.

[6]陈耀华,尹时生,田喜顺,等.复方苦参对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9,11(3):191.

[7]王兵,王国俊,徐钧.氧化苦参碱对肿瘤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0,15(5):297-300.

【骨转移癌】推荐阅读:

肝转移癌07-15

骨转移骨痛06-07

转移障碍05-12

腹膜转移06-11

加快转移06-13

转移问题06-13

双转移06-20

转移动因06-20

投资转移06-20

烷基转移06-25

上一篇:回归简约的语文下一篇:投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