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图书

2024-07-10

经济类图书(共12篇)

经济类图书 篇1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经济类图书的增长

1990年, 普拉哈拉德 (Prahalad) 和汉默尔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具有标志性的文章——《公司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 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根源的观点。这场革命性的理论对出版社的管理产生了强大冲击, 也引起了这个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的探讨。图书的出版是为了传播知识、探求智力,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我国作为一个出版大国, 每年都需要出版各种各样的图书。经济类图书作为众多出版图书中的一种, 市场对其的需求很大, 经济类图书的市场潜力很大, 因为自从打破原有的技术经济机制后, 群众对现代先进的经济思想、理论和方法的需求日益强烈, 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类图书生产力上升, 消费能力却在下降, 市场上经济类图书泛滥成灾, 各个出版社之间竞争激烈。所以下文将从出版社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现状开始分析, 提出出版者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二、出版社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现状

1、大量新进入者涌入经济类图书的出版领域

在当前, 我国图书的发行, 特别是经济类图书的发行主要是靠新华书店这一主要的渠道, 私营书店对此类图书的发行只是做了相应的补充,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普及经济知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 因为发行渠道的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力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对知识的需求。出版社的成立是需要国家批准的, 所以出版业以外的新进入者要正规化地从事经济类图书的出版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是, 许多新进入者通过项目合作、书号交易等方式, 利用雄厚的经济背景, 进入经济类图书的出版市场, 从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新进入者的大量涌入导致经济类图书相对过剩, 盲目跟风严重, 库存问题日益严重, 从而造成了经济类图书出版领域行业的竞争加剧, 获得的经济效益降低, 使得大多数出版社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2、替代品的威胁

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通过传统图书获取信息的方法受到了威胁。随着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 电子书、光盘、磁盘以及各类音像出版物的快速发展, 这种新型获取信息的方法比传统通过图书获取信息的方法更为便捷, 更有价格优势, 传播速度也更快。这些优势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传统出版社构成威胁, 其中对出版社最具有威胁力的就是各种电子图书。信息化时代, 通过网络下载图书阅读的人们越来越多, 大家对纸质化图书的需求并没有以往那么高。读者所需要的只是图书上的信息, 所以能够以更便宜、更快速的方法来获取, 对他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3、行业内现有竞争力量的抗衡

经济类图书出版目前面临着各类同业机构的压力, 竞争十分激烈。第一种是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国内经济类出版社带来的同业竞争压力不可小觑, 许多出版社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很好的品牌, 甚至组建了出版集团。第二种是国外出版机构的竞争压力, 他们进入中国出版市场, 以书刊分销的手段作为开始, 反推图书和杂志的内容, 加上他们资金雄厚、手段先进、人才充足的特点, 对国内经济类图书出版造成了很大压力。第三种是来自民营机构出版机构的竞争压力, 这些机构机制灵活、成本低、数量大, 对经济类图书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三、出版社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打造

1、面向产业企业读者, 以精品创名牌

从事经济类图书的出版业务, 必须要对经济管理利于的政策和事物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这一领域图书出版所需的资源、读者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整合, 并且随着读者素质的日益提高, 对经济类的图书要求更加理性, 还需要将产业企业与教育机构相结合, 通过教育理念的贯彻, 将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以经济类图书出版的形式向人们传授。增强读者的知识与技能能力, 将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教育成为新的课题, 与商业图书注重实务性的发展理念相吻合。同时要成为经济类领域的名牌出版社, 必须要有名牌的图书、名牌的分支领域, 这就需要以精品创品牌, 首先经济类的图书出版需要与国家经济管理政策发展相吻合, 时刻灌输国家经济发展理念, 顺应形势和政策, 有利于出版社的发展;其次是对于经济类图书的质量要求。增强图书质量意识, 树立适量观念, 精益求精, 时刻重视和提高经济类图书编辑的出版质量;最后需要勇于创新, 盲目跟风是对出版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伤害,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勇于创新和突破, 一是可以在图书内容上、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二是可以借助外界资源, 寻找战略联盟, 开发图书衍生产品。

2、专业化和特色化相结合, 打造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

市场的生存法则一直都是优胜劣汰, 只有在经济市场上保持专业的态度, 这样才能做好专业图书, 才能通过图书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更好的在图书出版市场生存[3]。如果出版社的专业出版市场壁垒较高, 就容易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便于集中优势资源, 更好的做强做大, 所以出版社在出版经济类图书时需要专业化和特色化相结合, 在图书内容上、装订上专业化设计和特色化设计, 但是也要保证图书的结构完整, 企业需要通过对市场经济类图书的分析, 要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对不同类型的产品采取相应的战略, 例如对于理论学术类的经济类图书, 需要少量生产, 因为这类图书的读者知识水平高, 市场需求较小;对于培训经济类图书, 可以根据企业需求, 组织培训师撰写编辑。通过经济类图书的细分, 针对不同的读者层面, 来满足读者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

3、培养人才, 为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打好基础

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还是需要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首先出版社需要搞好人才招聘, 对人才的筛选一定要严格, 必须要求有一定从业经验和活动能力的经济管理图书出版的仁慈啊担当编辑, 使得出版团队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其次, 要对出版社现有人才进行专业培训, 通过组织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班、讲座等学术活动来丰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还要求工作人员参加商业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对市场的灵敏度, 保证图书整体质量水平;最后出版社需要和全国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培养潜在的知名作者, 帮助他们将自己擅长的业务很好的总结, 编撰成书, 通过出版社这个途径展现给读者。

4、加强选题策划, 提升出版社品牌的增值能力

近年来, 出版社产业化进程加快, 出版社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常用相关活动用以提升媒体的经营业绩和品牌形象。即通过精心策划的具有鲜明主题, 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 具有强烈新闻价值的单一或系列组合活动, 达到更有效的品牌传播和销售促进。

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线, 对于出版社经济类图书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众多的图书出版社, 应从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前沿性、专业性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权威资源, 把选题做深、做精、做强、做细、做专, 确立自身在本专业领域内的优势, 引导富有创意的选题向这些领域汇合, 形成规模优势, 在规模优势中见特色、出精品, 以己之长应对激烈的竞争, 接受市场的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出版社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相关发展战略, 主要通过以读者为本, 加强对经济类图书质量的管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培育和打造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对于经济类图书而言,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战略选择, 因此必须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出版社与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出版社经济类图书的出版工作, 需要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寻求领域内的创新管理途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发展。

关键词:出版社,经济类图书,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炳镝:《立足本土化:经管类图书出版的蹊径》[J].中国出版, 2015, 45 (12) :55-56.

[2]张金柱:《当代经济热点与图书出版趋势》[J].新闻出版交流.2012, 78 (05) :92-93.

[3]韩天雨:《经济图书在新世纪的机遇》[J].中国图书评论.2013, 55 (02) :101-102.

[4]朱胜龙:《出版社竞争力在何方》[J].出版参考, 2007 (11) .

[5]朱德强、富明、王娥:《中小型出版社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与出版, 2012 (5) .

经济类图书 篇2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论述图书馆经济效益与图书馆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图书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认为加强图书馆财务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作 者:赵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文化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江西,南昌,330046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年,卷(期):39(4)分类号:G251关键词:图书馆 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

经济类图书 篇3

[关键词]图书 版权贸易 出版产业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

我国现代版权制度建立较晚,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版权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版权贸易获得了较快发展,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渐缩小;版权贸易范围在扩大,参与版权贸易的主体越来越多;版权贸易环境和版权贸易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产业发展;出版单位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越来越重视版权贸易。但与此同时,图书版权贸易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远大于输出,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仍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引进大于输出的状况仍会继续,总体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自1995年国家版权局建立版权贸易统计制度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存在逆差现象,引进与输出比例严重失调。十几年来,我国图书版权在引进数量和交易总量上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图书版权输出品种数量也呈逐渐增长趋势。版权贸易逆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强大,以及文化输出的力度,但也与我国开展版权贸易的时间不长有关。

第二,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集中化程度较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引进与输出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图书结构方面。

从引进来源看, 2011年,全国出版物版权引进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5182种,英国2595种,日本2161种。从图书版权引进数量排名来看,美国4553种,连续三年高居榜首,比2010年增加4种,占引进总数的31%。数据表明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地的集中化程度较高。从输出地区上看,2011年,全国出版物版权输出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台湾地区1656种、美国1077种、韩国507种,中国香港地区448种、英国433种、新加坡221种、日本187种、德国146种、法国129种、俄罗斯40种、中国澳门地区37种、加拿大16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图书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对引进的图书结构应该积极引导,对输出的图书结构更应该加以调整。出版界不应该只关注版权输出的品种数量,而更应该关注版权输出后的海外影响力和销量。

第三,全国各地图书版权贸易分布不均。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是运行图书版权贸易较好的地区,其次是经济发达的中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以及出版体制改革较快的省份(如江苏、辽宁、吉林) 。西北欠发达地区版权贸易乏力,个别地区版权贸易数量很少甚至统计数字为零。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市。总体来看,全国图书版权贸易比较活跃的地区仍然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中东部沿海地区和出版体制改革较快的江苏、辽宁等省份。

第四, 图书版权贸易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我方组织作者提供图书,对方负责出版、发行,版权属于我方,对方向我方付酬。早些年我国图书输出版权多采用这种形式。二是利用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由我方向世界各国有关专家约稿,会议期间出版论文集,在世界范围内发行,版权、发行权均属于我方,由我方向国内外作者支付稿酬。三是对方提供图书的外文版,我方负责翻译成中文版,并负责出版发行,中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我方向对方支付版税,目前这种形式最为普遍。除此之外,还有合作出版方式。

我国版权界、图书出版业界应尝试采用更丰富的图书版权贸易形式和方法。就图书对外版权贸易而言,除目前常用的图书翻译权转让(许可) 、合作出版等版权贸易方式外,应注重其他版权贸易方式的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如共同开发选题、共同制作,或者通过版权贸易为其进行加工制作,使内容产品的价值得到延伸开发,以取得更大的创汇可能性。

二、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影响

1. 图书版权贸易是我国图书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图书版权贸易是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条最重要渠道,它是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开拓空间,是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和重要贸易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与民族之间的相互隔离,在传统的图书出版产业中,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对图书版权贸易并不重视。图书版权贸易是图书产品价值的延伸开发,可以为出版者和作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它通过文字转换来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沟通。图书出版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白热化,在民营书商、电子媒体的冲击下,不少出版社利润微薄陷入困境,图书版权贸易为现代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为其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我国图书出版界意识到图书版权本身就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图书版权贸易更新了图书出版理念,优化了出版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图书版权贸易促进了我国出版理念的更新和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入了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国内图书出版产业体系走向成熟,为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成功运作图书版权贸易,涌现出了一批版权贸易实力强、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出版社。许多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图书的编辑水平与装帧质量,培养翻译队伍,改进图书策划、宣传等运作模式,提高营销专业技能,走特色出版的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近年来图书版权贸易量一直居全国之冠,始终坚持与一流的公司合作,引进一流的图书产品、一流的出版理念和一流的管理制度,贯彻“引进经典发展自我”的战略思路,成功打造出自己的系列品牌,达到了“以引进促原创”的最终目的。

nlc202309011348

通过多年来的图书版权贸易,许多国内出版社已达成共识。一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较成功的出版社,已经形成行业体系和品牌,如号称“计算机书籍四强”的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形成“外语学习用书四强”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等;形成“经管类图书强社”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形成“文艺书籍四强”的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

值得指出的是,在现今和未来的图书出版竞争中,失去市场、走向灭亡的必定不是规模小的出版社,而是没有自己的出版风格,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的出版社。如接力出版社就是在少儿图书的版权引进中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并迅速崛起。因此,只有牢牢抓住机遇,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开发出独特的出版资源,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在愈演愈烈的图书出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图书版权贸易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

图书版权贸易能够增强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国际地位。图书版权引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自我发展。在图书版权贸易的过程中,我国出版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整合自身品牌与产品链,有效地缩短了与国际知名图书出版集团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引进图书的类别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初期品种略显单调,如今引进品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国内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方方面面。引进版权图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图书市场的空白,更激发了原创作者的创作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据国家版权局的调查统计, 2011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6639种,输出出版物版权7783种,增幅分别为0.02%(37种)和36.8%(2092种)。2011年,全国出版物版权贸易输出与引进比例由2009年的1∶2.9缩小到1∶2.1,出版物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引进图书版权14708种,输出图书版权5922种,图书版权贸易输出与引进比例由2010年的1∶3.5缩小到1∶2.5。由于版权输出增幅明显大于引进增幅,因而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这些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的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图书版权资源的跨国共享已近在咫尺。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浅析经济图书编辑的网络化 篇4

网络化即是指将原本散落的工作状态通过互联网成为具备高效能传输以及高资源共享的技术。顾名思义, 经济类图书编辑的网络化就是经济类图书一系列的编辑、出版、发行过程进行网络化, 之后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进行在线浏览以及下载服务等。图书编辑的网络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采集资源网络化、图书形式网络化、图书流通网络化以及读者参与网络化。

经济类的图书可以分为实用操作类图书和理论研究类图书。近几年来, 实用操作类的图书越来越多, 其市场也越来越多元化, 对图书编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通过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可以帮助编辑人员更好更快地完成对经济图书的编辑工作。具体而言, 对经济类图书实行编辑网络化有以下优点: (1) 检索十分方便, 读者可以通过随机检索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要的经济类图书或相关信息; (2) 地域十分广泛, 读者能在一台计算机上查阅所有相关图书内容, 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 (3) 方便经济图书的传播以及交流; (4) 利于经济图书的保存。因此, 传统的经济图书编辑方式向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的措施

1. 加强建设网络设施与提高编辑人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要实现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 为编辑部配置高性能计算机设备是必须的前提。没有这些设施, 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就是空谈。在有了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前提下, 编辑人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作为经济类图书的编辑, 除了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 还应该掌握电子排版技术、网络知识以及数据库知识等。除此之外, 编辑人员在其他方面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需要提高, 如各种跟经济类图书编、校、发相关的应用软件, 要学会利用数据库和网络其他资源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和储存。例如, 有些经济类的图书是由不同作者的优秀作品集结而成, 由于作者们使用的排班制图软件不尽相同, 编辑们需要把这些本不相同格式的稿件转换为专业排版系统所接受的文件格式, 这就要求经济图书编辑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2. 开发和利用可以处理编辑工作的软件

众所周知, 编辑部内的工作都十分繁杂, 工作内容处理起来费时费事。若是按照以前的人工管理方式, 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查阅各方面的资料, 导致了查询和整理资料的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编辑部应该借助可以处理编辑工作的软件, 以解决日常的工作内容。例如, 当编辑工作需要某方面的资料时, 我们只需在相关数据库的搜索栏中输入查询条件, 需要的结果几秒钟内就可以出现在电脑显示屏幕上, 而传统的方式会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是数天的时间翻阅各种厚厚的纸质文档才能找到。

3. 提高编辑人员利用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的飞速进步使得经济图书的编辑、出版等活动能够通过互联网更轻松、更妥善地进行。经济图书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加强经济图书出版前期的宣传, 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征集读者的意见, 进而完善图书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经济类的图书, 其内容的应用性与实时性如果能与读者的互动性通过编辑网络化结合在一起, 不但可以完善图书内容, 更是对即将出版的图书的有效宣传。通过互联网做好对图书的宣传工作是传统的经济图书编辑向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转变的任务之一, 也是扩大经济图书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一种快捷并且有效的方式。编辑部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在互联网上宣传即将出版的经济图书, 加强经济图书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同时可以为读者提供试读内容的下载链接, 使其可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下载文章以及发表评论。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当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迅猛发展, 不仅为经济图书的发行、出版提供更广阔、更新颖的发展平台以及更方便、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也使经济图书的编辑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给编辑这项工作增加了难度, 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剧了出版社之间的竞争, 但是其同时为高质量经济图书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下经济图书编辑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不断地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 及时地掌握经济图书编辑所需要的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只有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经济图书的发展需要, 全面实现从传统经济图书编辑向经济图书编辑网络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詹青龙.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4) .

[2]彭南轩.网络资源在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探讨[J].编辑学报, 2005 (6) .

经济类图书 篇5

3.1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图书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图书企业更好地应用经济信息的必要保证,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政企要分离,目前我国图书企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旧存在,导致企业不能够自主经营,即便是根据市场规律获取了经济信息,但是也无法依据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决策,因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手段,真正地使政企分离;其次,图书企业领导阶层要改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经济信息在图书营销中应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领导高层的决策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图书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并要完善相关的企业制度,逐步深入市场获取与挖掘各类信息,从而为图书企业领导高层的最终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2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图书营销体系

图书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图书营销体系,必须构建全面、系统且又迅速的网络体系以及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并研究市场经济信息,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改革图书企业的经营模式,使图书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另外,图书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提升自身的产业意识。图书企业也属于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其发展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这就需要图书企业领导者要树立市场观念意识,深入市场根据读者的`需求来推广图书产品,从而促使图书产品在营销中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又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收益。

3.3提升图书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水平

图书企业要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加大建设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力度,只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够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才能从市场发展变化的多种信息中提取最有利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决策,因此图书企业要逐步加大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改革企业人事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市场引入机制等,来招纳优秀的人才,逐步改善经营管理者的结构,同时要加大对经营管理者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关注市场竞争中更多的有利信息,从而占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使图书企业的稳固发展。

4结论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37-02

Knowledge Economy and Library ServiceYe Jindi

(Libraby,No.1 Middle School of Quanzhou,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ed to outline what knowledge economy was and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conomy.It also reported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knowledge economy and library service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library service on three aspects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library;service

当今世纪之交,科技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兴起,标志着智力资源将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资源;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也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作为专司社会信息传递和服务的公众机构——图书馆,如何适应时代生存和发展,本文就图书馆服务与知识经济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

1 知识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鲁普等人提出来的。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第一次将这种新型的经济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谈的知识,可将其他为四大类:

(1)关于事物状态的知识(know-what);(2)关于自然过程的原理和运行规律的认识(know-why);(3)指具体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know-how);(4)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的知识(know-who),在信息社会中,know-who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是与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其特征是知识作为一个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通过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来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是以无形发展资产投入为主,使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

2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的内在联系

在农业经济社会中,图书馆好坏的标准和尺度是藏书量。工业经济社会中,图书馆好坏的标准和尺度是借阅周转率。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科技术手段,对馆藏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并不断产生新的信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形成。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IFLA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就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经济之门”、“是各地的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支持个人自学以及各级正规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表现在:

(1)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以及文献信息产品,并通过知识交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各种年龄和性别的读者都能十分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随时进行必要的即时教育。

(3)提高社会的科学能力,图书馆积累和整理自己已有知识,不仅是创造新知识的科学工作

的前提,本身也是科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3.1 转变服务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首要的是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是高度自动化、网络化,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需求的图书馆。面向市场经济,一要树立信息观念。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强烈的信息意识去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加强文献信息的筛选、报导、分析和检索,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要,使图书馆真正由知识的宝库变成开发科技信息的源泉;二要有市场观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建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三要有商品观念。努力发展文献信息事业,逐步将文献信息这个知识商品推向市场,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文献信息的价值补偿,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使图书馆和情报部门能迅速建立起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自我发展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内容将发生转变,主要表现在:

3.2.1 图书馆必须大力扩展其信息咨询功能,提供深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

所谓深层次服务,是指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产品,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生产出适应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产品。全方位服务指图书馆向用户提供全面的、一揽子信息服务。多样化服务则要求图书馆提供多种形式,适应各种层次、各种需求的服务。在手工作业条件下,这些服务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图书馆应加强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并同外部信息网络联通,扩张其网络信息咨询功能。

3.2.2 图书馆将加强其教育职能,充当新型的教育机构,走向教育舞台的中央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不断给劳动者以新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终身学习成为必需。我国图书馆应当在崇尚学习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充当社会成员技能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电子图书馆的出现,产生了“电子教师”、“电子教育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等新的教育技术、教学群体。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将被打破,学校教育将扩展为社会教育,图书馆将走到教育的舞台中央来。

3.2.3 图书馆将提供休闲性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图书馆休闲将成为一种时尚。新观念告诉我们,到图书馆不一定都是严肃的求知、做学问,到图书馆也可以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一种高雅的文化消费。图书馆将不仅仅出借图书的建筑物、单调的阅览场所等,还应注意环境的幽雅、舒适,提供休闲式服务,如开辟休闲阅览室、影视欣赏室,文化娱乐室等,让人们选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空间,享受最休闲的书香世界。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将是多元化、便捷化的。人们可以通过终端、传真机、电话等多种手段索取有关信息,还可通过开展电视广播、电子出版物、图文信息等服务提高传播速度和效率。传统的服务方式是1→N,即一个图书馆实体对应与广大的(N)读者。而未来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将日趋N→1,即多个图书馆满足一个人的情报需要。

3.3 提高人员素质

知识经济改变了图书馆的功能,也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知识,是“通才”,在中国的说法是杂家。现在外国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被称之为“信息馆员”。钱学森院士指出:“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作为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及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能对网上的资料进行组织和分类,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具有充分背景的科学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现代管理和社交能力;信息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从知识经济发展的轨迹及要求看,图书馆员的岗位将有一大部分逐渐被信息馆员所取代。因此,图书馆员要自觉向信息

馆员转变,实现自我知识结构及身份的转变,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4 结束语

知识经济是人类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最近,我国专家明确指出,我国的知识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估计在21世纪30年代,我国的知识经济将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运筹帷幄,开拓进取,把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必将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琦.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转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3):18-20.

[2]刘煦赞.省级公共图书馆如何面对知识经济[J].福建图书馆学刊,1999,(1):5-8.

[3]曹艺.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新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3):24-26.

[4]郑伟华,徐晶.知识经济给我们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1999,(2):16-17.

经济类图书 篇7

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 高校与其紧密联系, 高校科研工作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最为有效方式。高校图书工作正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人才资源支持, 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影响。

1. 高校图书资源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第一, 高校图书作为重要管理要素参与到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中, 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水平。高校图书信息资源作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决策重要依据, 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也是知识共享的载体。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 要想科学作出决策, 就必须以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资料为基础, 确保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第二, 高校图书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进入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产品化生产过程, 获取丰厚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门, 完全可以和其他信息资源联合或者独立形成市场中十分紧缺的信息产品和资源。扩展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 推动区域特色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中, 科技创新人员对于特色产品和新产品的研制, 为了少走弯路、缩短研制周期, 就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信息资源,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2. 高校图书资源成为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当今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 必须要以具有高度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的科技为基础, 任何一个创新和突破必须要以充分占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学术信息、借鉴已有科研成果为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需要有以服务高效、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 而高校图书是信息资源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缺少高校图书资源支持, 科学决策就难以进行。高校图书为其提供完整、客观、公正的事实依据, 发挥凭证和查考作用。高校科研工作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需要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不断总结, 而这些总结经验对于区域特色经济而言, 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高校科研项目和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高校科研成果只有更快转化成为商品, 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如果科研人员能够将科研过程和结果都客观记录下来, 后来的科研人员对形成的图书档案资源进行进一步研究, 将可以使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全面体现,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图书工作在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认识存在着偏差。

高校图书管理部门以及区域政府职能部门对于高校图书在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上还存在偏差。由于高校图书独特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体现和广泛认识, 导致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中高校图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 由于图书作用难以得到高度重视, 高校图书管理技术较为滞后, 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高校图书信息化建设步伐不一致, 例如高校图书业务经费不足, 部分图书馆人员不足, 这些都严重制约高校图书工作的发展, 也严重影响高校图书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2. 意识较为薄弱。

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 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图书价值和作用认识的不足, 导致科技项目档案积累难度较大。普遍存在高校图书档案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有的院校对图书资料搜集不齐, 该搜集的没搜集, 不该搜集的搜集了一大堆, 甚至有的图书管理人员将工作中所积累的有价值资料没有及时进行归档, 图书资料散失存放, 没有进行统一存档和管理, 导致图书遗失问题严重, 难以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出高校科研工作全貌。

3. 高校图书电子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

许多高校图书管理部门由于领导没有充分重视和办公经费缺乏等方面原因, 未能采用现代化图书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 导致高校图书管理在服务网络化、检索自动化、存储数字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难题, 图书档案资源共享更是难以提起。主要表现在, 第一, 电子政府和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难以实现一体化管理;第二, 对来自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不同单位的图书数据缺少有效整合, 无法有效发挥图书的规模化效益;第三, 传统图书数字化程度较低, 特别是在全国高校的图书综合性信息中, 难以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三、全面强化高校图书档案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要充分重视高校图书的高度。

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必须要对其高度重视。第一, 高校管理者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要对高校图书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责任感, 全面增加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要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图书档案管理方面的管理条例, 确保图书存储安全;第二, 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只有依靠区域内各个政府部门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才能真实记载着高校科研和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才能够更好总结成功经验, 才能够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更好服务。高校图书档案的保管和使用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 也是政府各单位各个部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 要通过宣传活动, 在整个区域内掀起图书意识, 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氛围。从而使更多的人对高校图书的重要性加以认识, 才能够在整个社会形成人人都关心高校图书发展的良好局面。

2. 高校图书资源要突出区域特色。

高校图书要想更好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要突出其区域特色。首先, 高校图书要能够在服务于区域特色生产建设等方面的选题方面有突出地位。高校图书管理部门要能够从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特征出发, 从高校图书资料中发掘一些有利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信息提供给部门和领导, 供其决策时进行参考;其次,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需要大量关于人口普查、水利、土地、气象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这也是政府部门编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而这也是高校图书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 如果高校图书档案能够在此方面作出一些汇编, 形成一些重要数据, 将有利于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建设目标的发挥。

3. 要突出高校图书的服务性。

服务意识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根本属性, 而服务意识更是高校图书案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 乃至整个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可利用资料。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限制, 高校图书档案在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经济建设者难以对图书档案资料进行最大限度利用。而在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条件下, 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要从现代化角度来探索管理工作的创新, 建立高校图书网络服务, 通过网络为经济建设者更好提高综合性档案信息服务。因此,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牢牢树立服务意识, 主动完善高校图书服务体系、拓宽服务范围、开拓服务领域, 突出有效服务, 使现代服务意识成为高校图书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服务的不竭动力, 开创高校图书信息服务新局面。

4. 要提高高校图书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要想更好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要使其图书档案信息更快、更新、更精, 而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必须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首先, 要实现高校图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只有在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管理、定量管理、激励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等综合管理方式中, 才能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现代化;其次, 要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现代化, 就必须要做到高校图书管理计算机的网络化。要加强图书的网络化和计算机建设, 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 就必须要充分重视馆藏数据化建设, 要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档案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 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共享数据库;再次, 要逐步实现高校图书馆藏资料的数字化。高校图书馆藏内容不仅要有缩微品、印刷品, 而且还要有磁带、磁盘、光盘等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所需要的电子信息媒体;最后, 要逐步实现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现代化。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现代化设备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的图书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只有具备相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才能够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提供图书信息资料。

总之, 图书不仅是昨天科研和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的积累, 更是今天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是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借鉴资料。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也产生重要推动影响力, 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不仅影响着高校图书管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而且也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和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图书的管理、搜集、整理工作, 才能够对其更加充分、有效、完善保护和利用, 才能够更好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继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浅谈[J].档案时空, 2007 (11) .

[2]张月研.做好档案工作对区域经济服务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4 (5) .

[3]童云.充分挖掘高校档案资源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J].镇江高专学报, 2006 (9) .

[4]马秀云.浅谈档案工作服务区域经济[J].云南档案, 2007 (6) .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理念探讨 篇8

一、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图书馆不仅是搜集、整理、保管、贮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科研文献资料、丰富社会教育的机构, 同时也是传播政治思想理论的重要场所, 它通过对知识载体的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环境, 其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 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总之,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图书馆收集知识信息的范围、类型和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拓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使图书馆收藏的范围不局限于馆舍所在, 而是扩大到整个网络, 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类型和数量, 使得图书馆能够克服以往不可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拉近了世界不同地区间人们的距离, 形成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的虚拟图书馆网, 使全球信息资料得以共享。并且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把图书馆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将比以往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

1、网络竞争产生不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图书馆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加强资源共享, 但网络公司提供的资源共享服务大部分属于有偿服务。目前, 我国多数图书馆利用CER-NET, 也有部分图书馆利用CHINANET, 竞争的结果导致优胜劣汰。图书馆将依据各网络所具有的功能和加入网络所需要的条件来选择具体的网络。不同的网络环境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 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因网络环境而异。

2、高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

网络环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基础上的高新技术环境, 即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一系列智力密集型技术环境。高新技术环境的出现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高新技术一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振兴职业面貌的机会, 带动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根本改观;另一方面又会带来诸如现在的从业人员能否适应高新技术工作方式, 采用高新技术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等许多新的问题。因此,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图书馆管理应用高新技术方法。

三、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创新管理理念

1、图书馆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工作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行动, 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系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图书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与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过去我们仅仅侧重于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 认为以人为本仅仅是面向读者, 以读者为中心, 对另一个服务主体图书馆员重视不够。目前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 我们一贯强调“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随着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员在管理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 才能取得以人为本的发展, 才能最终达到以最经济的人力取得最佳的服务效率。

2、图书馆管理要坚持“图书馆员第一”。在当代的图书馆管理中, 我们应当有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的观念转变,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这本身也符合图书馆的实际与发展需要。我们提出“图书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与以住所提倡的“读者第一”的管理理念并不矛盾, 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只是有主次和侧重之分。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引导图书馆在管理理念上的一些创新, 带来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上的一些变化, 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是人干的, 工作的好坏, 事业的兴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知识经济依赖于智力资源, 而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 图书馆员拥有智力资源优势。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功能、交汇功能和生产功能等方面担任主角, 我们有理由提出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 引导图书馆界重视人才资源, 以便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图书馆管理中充分展现出图书馆员的主体地位, 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经济的效益。

3、图书馆管理要坚持开拓创新。图书馆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潜力, 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甚至决定图书馆的命运。所以, 图书馆管理者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克服自满思想和畏难情绪, 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图书馆工作发展很快, 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大胆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 提升网络化管理水平。要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目标, 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相互配合, 因为图书馆在客观的社会环境中运行, 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要形成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氛围和条件, 必须正确处理与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关系, 以便建立健全和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 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社会的支持。

总之, 我们要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准确把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 具有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员第一”和开拓创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为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和管理发展趋势, 提出以人为本、“图书馆员第一”和开拓创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1]赖晓云.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论坛, 2000.5.

[2]赵秀婷.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J].现代情报, 2002.8.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作用分析 篇9

1 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 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展开的。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 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 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 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 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 其服务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 而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方便。例如:网上多媒体的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 全天候全方位地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自此, 图书馆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员, 而要让自己真正担当起信息专家、信息向导、信息管理者、信息顾问、系统专家等角色。

图书馆具有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 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平等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终身学习。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工作, 给千千万万普通群众以实际帮助, 为失业者做就业前的指导, 为失学者提供自学辅导, 为受损害者提供法律帮助, 为病者提供医疗咨询, 为有志创业者提供宝贵致富信息, 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图书馆不仅仅被誉为“大学的心脏”, 而且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必将成为“社会的心脏”。

2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 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 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 转向了多方位和主动。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 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 灵敏思维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尽自己的聪明才智, 自由地使用任何资源, 才能替读者作出决策, 充分发挥本职业的巨大潜能, 成为图书馆兼知识经济的主要参与者。

3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人才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 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 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 拓宽服务领域。在信息服务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的落实可以说是硬件, 在短时间可以达到, 但人才问题就是几年、十几年的问题。因此, 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 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 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 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4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 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 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 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 改革管理工作流程,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 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 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 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4.1 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

新世纪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 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朝纵深的发展, 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更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 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的运行特点, 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要潜下心来致力于构建符合创新要求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并大胆地实践和探索, 使理论与实践, 知与行相统一。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 增强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创新意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创新能力。

4.2 管理创新总是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

施和新的方法, 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 保持一种最佳效果的状态。同时也创造条件引导系统环境向有利于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图书馆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 就是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在管理机制上, 要使人们总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奋发向上的信号。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已成为图书馆行业的稀有资源, 其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

5 结束语

我国图书馆界的论资排辈现象仍相当普遍, 压制了大批年轻的创新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图书馆本着珍惜人才、以人才为本的原则, 选好、培养好、用好、关心好杰出青年人才, 在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上向创新人才倾斜,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在馆内构建一种活泼的创新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 不拘一格选人才。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 对图书馆管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 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 图书馆将成为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发挥其基地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全新、林辉基.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发展论坛, 1998 (.8)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的意识 篇10

1 导向意识:图书出版工作的核心意识

图书出版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导向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图书出版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坚持讲政治,增强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社、办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应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与呼声。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出版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意识。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认为编辑更应该坚持健康、正确的导向意识,仔细甄别和筛选作品,不可为了追求利益而编辑出版庸俗、有害的作品。

2 市场意识:从传统编辑跨入现代编辑行列的必备通行证

所谓编辑的市场意识,是指编辑必须以求得最佳的出版效益为己任,并始终使自己的出版行为与市场需求有机协调的自觉意识[1]。随着出版业转制的全面铺开,出版社作为企业,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将全面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期。编辑的市场意识是由新形势下出版事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编辑只有站在市场的前沿,了解读者需求,挖掘市场卖点,才能不断为社会和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要具备对书稿进行思想内容和文字加工的能力,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出版领域,更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意识和市场策划意识。

2.1 编辑应当具有市场调研和市场信息捕捉意识

任何一种图书都不可能将各类读者“一网打尽”,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真正了解读者的口味,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我们应该通过对读者的构成,以及读者购买和消费图书的各种事实、意见和动机进行调查研究,以把握图书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对图书市场运营的每一阶段、每一功能和每一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图书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方式、营销效果等都属于图书市场调研的内容。比如“某一类图书有多少家出版社在出版”“谁出版的图书质量好”“好在哪”“哪个阶层是主要读者对象”“还有什么不足”等。市场调查工作做得越细致,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明确,心中越有数,策划的选题也就越有针对性,越有特色,越能被读者接受,越有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捕捉信息,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甚至聊天、马路新闻等,都有可能存在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策划人员做有心人,平时善于捕捉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鉴别信息,从中找到需要的闪光点,即抓住选题。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资源,谁占有资源,谁占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信息的捕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策划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努力。为此,策划人员应自觉加强学习,经常到读者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和辨别新事物的能力。

2.2 编辑应当具有市场策划意识

现代图书编辑的市场意识集中体现在选题策划。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必须而且应该具备这种意识,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站稳脚跟。选题策划涉及图书生产和图书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选题设想、物色作者、加工原稿、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装帧档次、成本预算、价格定位、市场定位、出版时机、初版印数、发行渠道、发行折扣、宣传手段等。笔者认为,在选题策划的时候,编辑应该从读者的需要和时势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进行策划,这就需要编辑对时局和读者心理有高度的敏感度和敏锐的洞察力。

2.2.1 补充市场空缺,满足读者需求

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地发展,人们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也会随时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时不一定能被出版者及时发觉,于是形成了一段时间内某一类图书的空缺。如果编辑能通过调查图书市场和了解读者心理发现这种现象,并及时组织出版此类图书,以弥补市场的缺漏,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一定能受到社会和读者的欢迎。

在市场补缺方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长期以来,有关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零星的、肤浅的,而相关的出版物更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该套丛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丛书出版后获得了第三届国家图书提名奖。

2.2.2 追踪市场热点,满足时势需要

时代的需求、形势的需要往往是很迫切的,又通常与一些“热点”问题相联系,而这些热点问题即是催生精品的土壤。图书编辑要善于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挖掘百姓感兴趣的热点,编辑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将有助于图书编辑把握市场,扩大图书的市场占有率。

山东画报出版社通过出版《老照片》,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照片热”,使读者对于这种通过照片来回忆历史和反映现实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出版社就抓住这个机会,策划了一批新选题。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镜头》收集了一批反映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再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使读者能从中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因而深受读者欢迎。此书在1998年发行量超过了15万册。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黑镜头》则收集了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和“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的照片,以毫不掩饰的镜头向读者展示了近几十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真实瞬间,给人以强大的震撼。该书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 精品意识:图书出版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人WTO之后,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出版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出版一批具有高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创出自己的品牌,就需要设计出具有创新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选题,在编、审、校、印、装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提到工具书,人们往往会想到商务印书馆;提到文学书,人们自然想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提到古籍或者历史书,中华书局则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甚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出版物而言,品牌是读者认可的标志。由品牌创新策划精品,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品牌代表了图书品质、文化内涵、出版理念,也反映了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度和忠诚度[2]。被誉为“文教新六家”之一的山西教育出版社注重把品牌做足、做大,在竞争激烈的作文大战中,以特色和规模闯出了一条“品牌教辅”之路。《中学生作文大全》系列被认为“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抓住了当前教学的实际和图书市场的薄弱点,具有填补空白之功”,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在全国文教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这个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于出版社来说,要善于将实施精品战略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出版社要很好地研究自身的优势和品牌特点,把出版符合本单位风格和品位的精品图书,放在出版工作的首位,加大对精品图书的开发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品牌建设,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3]。

各出版社在打造品牌、挖掘潜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品牌的经营管理和拓展。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向相关、相近的领域拓展,促进出版社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稳固自己的强势领域(即哲学社会科学读物和历史文化读物出版领域)的同时,在青春读物出版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开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该社提出了“阅读者轻松阅读,有心人快意练笔,出版人精心打造,青少年快乐成长”的口号,逐渐树立了青春读物的良好品牌。俄为歌狂》《我为画狂》《爱上爱情》《爱情合影》等校园系列就是这一品牌的体现和延伸。所以,树立品牌是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赢得生存空间的关键。

《红岩》《青春之哥》影响和塑造了几代人的思想,受到读者长期的青睐,已经成为精品图书。这也告诉我们,精品图书的选题策划要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消除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这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尤为重要。

4 创新意识:选题策划的灵魂

创新意识是选题策划的灵魂,是图书编辑适应市场、开发市场、引导市场的精神源泉。衡量一名图书编辑的工作是否成功,往往要看他所策划的选题或组织编辑的图书是否有新意,即是否具有创新意识[4]。“不创新就死亡”,这是美国企业家的座右铭。借用到出版界,同样适用。可以这样说:重复是选题策划的灭亡之路,创新是出版社的生存之本[5]。综观国内外出版界,大凡有影响力的出版社,无一不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选题策划必须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知识时代向我们悄悄走来的今天这显得尤为重要。策划人员要适应读者,引导读者,就必须有创新意识,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肯在独辟蹊径上下工夫。所谓创新应包括选题立意新、题材新、思想新、角度新、形式新等。选题策划是创造性智力劳动,没有独创,没有新意,特色不突出,这样的选题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成功的选题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出别人没出过的书的创新意识,是选题策划的灵魂。

(1)选题创新。创新意识集中表现在选题创新方面,选题创新是编辑创新的起点与根本。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创新意识。例如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反映近百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全书采用以文说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创了一个新的读图时代。该书出版后风靡海内外。

(2)内容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编辑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式,独立思考、勇于探索。2004年11月,科学出版社推出《好玩的数学》丛书,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整套书销售目前已突破20万套。《好玩的数学》丛书有很不错的销售业绩的原因,就是其抓住了卖点——“好玩”这一概念,该套丛书内容新颖,它使在一般人印象中刻板、枯燥的数学获得了生命,活起来了。

(3)装帧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清图速成学电脑》丛书的成功,归功于著名电脑教育家谭浩强先生的加盟,更得益于装帧方式的创新。在策划、组织《看图速成学电脑》丛书过程中,编辑不仅在选择图书内容与设计版式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图书的装帧方式上也煞费苦心。考虑到该书的读者要边看书边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如果书能像台历一样支在电脑旁,那一定能为读者学习提供极大方便,为此,编辑想到了进行图书装帧方面的创新尝试。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编辑提出了初步的方案和设想,包括装帧顺序、装订孔的大小与数量、装订环的质量与粗细、支架款式、装订厂家与费用等。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4)营销策划创新。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图书编辑,不仅要在选题策划阶段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捕抓市场商机,而且要在书刊的营销策划中体现出编辑的创造性。《学习的革命》一书的成功,就是由出版发行者策划渲染了一个购书的氛围,使诸多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前往购书,这种成功的图书营销策划证明图书出版借鉴商业运作模式是可行的。

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出版社要想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进行创新。只有创新,编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开发市场,从而在出版领域站稳脚跟。编辑人员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不断求变求新,进一步增强图书出版的时效性,在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参考文献

[1]龚黔兰.市场意识——编辑的必备素质[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5-07-28(03).

[2]宋丽华.坚持出版特色,打造出版品牌[J].中国出版,2006(5): 42-43.

[3]蒙莉莉.提升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四大举措[J].编辑之友,2006 (6):34-35.

[4]张俊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142-145.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素质之初探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员;网络时代;提高个人素质;做好服务工作

一、 提高馆员素质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前提

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条件。启动和实施素质教育,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办学条件,开展为学生素质教育服务工作,起主导作用的是图书馆人员;藏书建设和利用、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取决于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读者的评价是有一定比较的。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肩负着传播知识、教育人的使命,人员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其职能工作的完成。但有些学校图书馆基本得不到真正的发挥,主要是:1.领导重视不够;2.工作人员配备不足;3.将图书馆变成老弱病的“收容所”等。以及部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群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全面实施素質教育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将调整、改选、培养相结合,稳定图书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好的推进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二、业务素质

1.掌握较为精神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已从传统作业过渡到现代化网络化的管理,这就是需要图书馆员掌握计算机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国际标准机读目录的著录,网络系统管理,网络信息检索与查询。能够帮助用户从数字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迅速找到所需资源,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与查询。

2.书馆员应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图书馆在现实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中,必须要图书馆员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分类学、目录学、文献信息的检索等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才能分析评价信息利用结果,研究有关解决信息管理问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改善信息服务。

三、 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1.人力资源管理与馆员职业道德

馆员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和教育,才能形成馆员内心的道德要求和品质习惯,并使之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馆员集体的职业道德风尚,才能建设起一支热爱图书馆的事业、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馆员队伍。图书馆要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建设,首先应该把加强馆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馆风提高到图书馆生存的高度去认识,把馆员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提到议程上,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是图书馆管理者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内容,需要在实践中持之以恒,从理论上加以完善。

2.人力资源管理与馆员交往能力

图书馆员由于工作性质要求,每天要和大量的读者打交道,因而在社会大生产的今天,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必须注重对馆员个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何更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和如何注重个人修养,更好地与读者沟通,做好读者的知心朋友。

3.人力资源管理与图书管理激励模式

所谓激励,从语义学来定义,便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通俗的说,就是激发士气,鼓励干劲,使之产生一种行为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有四,即吸引、保留、激励与开发馆员的人力资源,其中激励显然是核心,因为既能激发起馆员的干劲,就必然能吸引并保留住他们。激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使馆员安心和积极的工作,还在于使馆员认同和接受本部门的目标,对图书馆产生强烈归属感的长期作用。

四、 综合能力素质

新时期对图书馆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不再是借借还还、分分编编的一般工作人员了,现代图书馆员已成为信息馆员、知识馆员和网络馆员了。

1.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网络时代的图书馆除了为广大读者提供图书以外的信息、智慧和教育,图书馆将成为信息咨询专家、知识的导航员,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无法胜任这些工作的,因此,图书馆员应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和技能。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业务不断向外延伸,馆际协作、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要求,有利于更加直接地为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另外一方面图书馆员深入基层科研一线进行公共关系活动促进科研部门对图书馆的了解,使图书馆的工作得到社会和科研部门的支持,因此,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知识和技能。

经济类图书 篇12

一、我省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 江西各地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我省现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2年底, 全省共建设文化馆114个, 覆盖率为100%;公共图书馆111个, 覆盖率为98%;乡镇文化站 (含在建) (我省乡镇图书馆大多没有独立馆舍, 而是依附于文化站) 1629个, 覆盖率为99%。创新多层次的文化队伍培训机制, 并初步形成了一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队伍。2013年, 省财政专项培训资金达到428万元, 重点实施全省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 面向乡镇综合文化站长、基层文艺骨干、“非遗”工作、图书馆自动化、古籍普查、共享工程、文化馆建设等11类人才[1]。虽然我省乡镇图书馆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依然比较落后, 绝大多数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未能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 尤其是此次调研的五个国家贫困县所属的乡镇图书馆,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微薄、交通不便、农村居住分散等原因,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费短缺, 制约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我国关于乡镇一级文化设施的建构没有较为明晰的法规文件, 乡镇图书馆的经费很多没有着落, 国家专项资金经常被挪作他用, 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 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重视, 乡镇图书馆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在财力非常有限的中西部地区,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却存在普遍的困难。

在五个县的调研中, 大家普遍反映配套资金压力极大, 难以承担。在调查的国贫县中, 部分图书馆的建设不完全符合标准 (面积与规模)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有国家资金投入, 但自身又没有国家要求的相应配套或其他办法, 乡镇文化站处于待建状态。

经费不足不仅影响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还影响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乡镇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场所运转、人员工资等都缺少制度保障。我们调查发现, 除永新县按照相关规定设有2—3个编制外, 其他县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上属于外聘人员, 年收入4000—5000元不等。由于这些场所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 难以保障这些场所工作人员费用[2]。

2. 人才匮乏, 影响乡镇图书馆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 乡镇居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信息的获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图书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与乡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乡镇图书馆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系统地学习图书情报、计算机等知识, 使得所采购图书种类配置不合理, 藏书结构差, 以致图书利用率低, 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乡镇图书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还影响到乡镇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目前, 乡镇图书馆以服务到馆居民为主要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单一,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 即使同属于贫困县, 也存在较大的县/乡镇/村差异。聚居与分散、农村人口结构 (流动后) 等现实条件是边远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共性难点与困难。即使在同一个县, 差异也很大。如会昌县的筠门岭镇文化站很规范;而富城乡文化站只有挂牌的办公室, 没有活动场所[3]。

二、乡镇图书馆建设策略

1. 加大扶持力度, 完善配套资金。

乡镇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工程。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告诉我们,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从法规制度上确立图书馆的性质、地位、作用, 保障图书馆经费来源, 人员编制与待遇等, 才能确保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具体的政策时, 还要考虑政策的适应性问题, 如可以考虑在乡镇图书馆建设中取消贫困县资金配套要求。近年来, 中央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下拨建设资金时都有地方配套的要求。发达地区对资金配套应该没有问题, 但贫困地区财力本已捉襟见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是好事, 但中央在下拨相关资金时提出配套要求, 使贫困县又陷于增加财政负担的尴尬处境[4]

2.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1) 建成县馆的分馆。我国政府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县 (市) 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 丰富藏书量, 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 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馆的辐射作用, 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把乡镇图书馆建成县级图书馆分馆, 将有效解决乡镇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还能使县级图书馆藏书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县馆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刊查阅人次少、流通率低, 而这些书刊恰恰是农民最为需要的。乡镇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建设, 不仅解决了乡镇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等问题, 还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辐射范围,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 与镇中、小学联合办馆。调查显示, 由于贫困地区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 农村人口呈现“一老一小”的显著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阅读主体之一。乡镇图书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 可以与镇中、小学联合办馆, 由学校提供办馆场所, 或者聘用教师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这样既方便了中小学生阅读, 又弥补了农村学校普遍没有图书馆这种基本设施的不足, 同时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节省工作人员, 降低运行成本。

(3) 整合农家书屋、个人自办书屋资源。目前, 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牵头, 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各地已投入数亿资金, 建成农家书屋六万多个, 其中五个样本县共建设819个农家书屋, 有效地缓解了群众“读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但由于新闻出版部门缺乏长期读者服务的经验、缺乏场地和专业管理人员等原因, 农家书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自办书屋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农民自办书屋的图书具有自发性、实用性等特点, 内容基本以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等知识为主, 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群众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农民自办书屋发展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 他们也迫切希望进入公共文化管理体系中来。

乡镇图书馆的服务是面向最基层的农民, 其服务必定要向村延伸, 应将农家书屋、个人自办书屋纳入到乡镇图书馆的统筹建设中来, 作为乡镇图书馆向村一级延伸的服务点来加以建设。乡镇图书馆要利用本系统的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的优势, 对农家书屋、个人自办书屋的管理人员加以日常辅导和集中培训。

3. 加强队伍建设, 拓展服务范围。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 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 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 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 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兴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乡镇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抓好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使管理人员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要承担起业务培训和组织协调的作用, 通过业务培训、参观学习、交流信息、学术研讨、知识竞赛、选送进修等多种形式, 帮助乡镇图书馆从业人员学习、掌握科学管理和自动化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 促使乡镇图书馆的业务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尤其是县级图书馆, 要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龙头作用, 利用地域优势经常选拔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乡镇图书馆从业人员除了要做好采购图书、分类编目等基础工作以外, 还要转变传统服务观念, 拓展服务范围。乡镇图书馆要围绕农村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可以开展科技咨询、举办科学种植和养殖培训, 向群众介绍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农家课堂、农民讲坛, 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 把乡镇图书馆办成学习中心、娱乐中心, 农村文化活动的阵地。如安远县车头镇建设脐橙文化园弘扬脐橙文化, 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摘要:以江西省会昌、安远、寻乌、万安、永新五县为例, 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为切入点, 分析乡镇图书馆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喻荣春.乡镇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江西社会科学, 2003 (4) .

[2]高晨.西部乡镇图书馆的新模式:镇校联合办馆.图书馆论坛, 2007 (6) .

[3]张麦青.论乡镇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对接与整合.图书馆论坛, 2010 (4) .

[4]傅秀兰.经济不发达地区乡镇图书馆发展问题浅析.图书馆, 2011 (3) .

上一篇:网络新环境下一篇:改良本地牛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