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护主义

2024-07-13

新保护主义(通用12篇)

新保护主义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 商品、劳动、资本的交换更为广泛,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后危机时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为了促进本国生产发展、保护就业、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力度筑起贸易壁垒来维护本国利益, 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浪潮。而我国在这场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受影响最大, 受害最深。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叫“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 随着WTO的日益完善, 原本的贸易保护手段已经受到限制, 不能在贸易过程中起到足够的作用, 随后更隐蔽的、更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便出现在贸易之中, 这就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多以非关税壁垒为主, 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蓝色壁垒等被作为新贸易保护的方式, 以保护本国贸易和就业。这些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在不触犯贸易限制的情况下, 对隐蔽地保护本国的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1. 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 (Green Barriers) 也叫做环境贸易壁垒 (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 , 其目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 从而通过一些相关措施以限制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绿色壁垒通常以进口国设立法律、有关标准限制贸易对本国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技术上对进出口贸易做出的要求。或者说它以保护国民健康和本国环境为借口, 对国际贸易采取高于国际标准的限制、对进口商品提出苛刻要求、在环保要求上对进口商品设立门槛, 最终达成限制进口贸易, 达成贸易保护目的的贸易壁垒。

2. 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指一国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 通过对进口商品提出特殊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要求, 采取包括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合格认证程序等在内的技术性措施而设置的贸易保护壁垒。它增加了进口难度, 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 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 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7月公布的数据, 通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3152家出口企业调查的结果推算, 有23.9%的出口企业受到技术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反倾销

反倾销 (Anti-Dumping) 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 还增收附加税, 使其不能廉价出售, 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据世贸组织最新发布的《国际贸易环境发展概览》报告,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 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共计407项, 相比一年前同期的308项有较大上升, 新的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1.3%, 约2400亿美元, 其中以反倾销调查为主的贸易救济调查仍是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手段。2013年国外对中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71起, 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4. 知识产权壁垒

指发达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 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 如专利商品, 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等实行进口限制或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不公平贸易”。2013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42起, 比2012年同期的40起增加2起, 增幅5%;其中, 涉及中国出口产品337调查19起, 比2012年多1起, 居美国337调查涉案国之首, 占比达45%;占其同期立案数量的1/4以上, 涉及中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5. 蓝色壁垒

指发达国家通过在进出口贸易中设立严格的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 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 以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贸易保护行为。它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作为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 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较低, 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劳工权益并积极进行劳动保护, 但还无法达到蓝色壁垒的要求, 这使得我国相关产业运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明显下降。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全球性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导致了经济相关行业的共融, 国际贸易和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 金融和国际分工也日渐全球化。国际分工使得市场融合, 这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加快了传播的速度。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渠道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 使之成为了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从而使得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再次出现抬头趋势, 不仅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繁使用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

(二) 贸易保护的商品范围扩大且针对性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贸易保护主义被各国广泛接受, 被保护的商品范围正在迅速增加。新贸易保护主义由主要保护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 如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 已延伸到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宇航工程等。据统计, 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2起, 其中美国对我国发起“337”调查19起。自2009年以来, 中国输美产品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 每年立案量占比均在40%。除了发达国家立案增幅继续大幅度上升以外, 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案也呈增长趋势。中国仍然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三) 贸易保护手段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后危机时代以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迫使更多的国家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手段, 所以贸易保护手段更趋于多样化。在反倾销被广泛应用的同时, 隐蔽性的技术壁垒、打着保护知识产权幌子的知识产权壁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绿色壁垒、设立严格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的蓝色壁垒等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选择。它的复杂性表现在:第一,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第二, 难以判断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是否正确;第三, 由于科技、资金和检验能力的相对落后, 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四) 贸易保护名义合法合理, 但暗含歧视性

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都是依据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或条约制定的, 或是依据WTO的相关规则, 通过立法制定的, 其表面都有一层合法的“外衣”;并抓住大众的普遍心理, 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和资源等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理由, 以实现新贸易保护主义名义的合理性。据世贸组织报告, 自2008年以来有22个世贸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方面表示要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一方面在“科学和合理”名义下, 独立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这严重违反WTO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

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策

(一) 政府应加强其宏观调控职能

1. 加速制定新的国家标准

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现状是种类多、门槛低、不规范, 政府应借助WTO有关法规标准大调整的有利时机, 尽快完善国家标准, 使其与国际标准相一致。与此同时, 借助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 创新和开发绿色产业, 抢占国际市场。

2. 加速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

现阶段我国的贸易发展势头迅猛, 但现在的贸易发展方式受到资源限制的束缚, 因此要寻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必须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从现阶段的粗放发展转变为强调技术、注重质量的对外贸易。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要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创新能力,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实现劳动生产率的较大幅度的提高。优化出口结构,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缓解贸易摩擦、贸易保护的治本之策。

(二) 行业协会应建立预警机制, 发挥其监督职能

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国内与国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面对后危机时代日益抬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主要出口国如美国、欧盟等国的技术壁垒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的研究, 建立国外贸易保护预警机制。通过建立行业数据库, 及时向企业传递国际市场的新情况,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指导国内企业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三) 企业应强化其市场主体功能

1.增强企业应诉能力

企业在应诉时, 一定要聘请专业律师, 按照相关国的要求, 如实准备调查问卷和申请问卷的答复,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并且严格按相关国反倾销程序的时间表提交问卷答复。与此同时, 企业在应对贸易保护诉讼的过程中, 要意识到我国贸易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只有在充分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 完善贸易保护立法, 才可以在受到他国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时应对自如, 从而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2.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必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 推动我国产品更多的进入这一市场。从2014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来看:在新兴经济体中, 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保持4.8%的增速, 比前5个月提高1.2个百分点;金砖国家中对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贸易额分别增长5%、3.3%和6.8%。这是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可喜成果。这弥补了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减少, 降低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各国对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 出口企业除了花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外, 还需努力开拓新市场, 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 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参考文献

[1] .程丽丽等.中国轮胎面对美国“337调查”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 2014 (2) .

[2] .梁艳芬.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与不确定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4 (4) .

[3] .曹文飞, 刘欣, 司洋.浅谈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的有效对策[J].经济与法, 2012 (8) .

[4]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www.cacs.gov.cn/.

新保护主义 篇2

答:原因:(1)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的历史任务;

(2)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

(3)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

内涵:(1)就是要培育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

(2)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型农业;

(3)就是要全方位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农村。

措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农村经济。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转变观念,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一是大力加

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强 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村庄建设大力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3)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4)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5)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

6.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1)加大投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建设。

(2)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9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

(2)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如何看待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篇3

关键词:经济危机;贸易保护;出口:进口

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政府终于在2009年2月11日出台了最终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将耗资7890亿美元,其中35%用于减税,65%用于政府投资。这对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是一支强心剂,但这项刺激经济的计划中关于“购买美国货”和“雇佣美国人”的条款还是给盼望经济复苏的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卷土重来?刚在去年11月15日华盛顿G20会议上还承诺一年之内不推出任何贸易保护主义的各国政府会不会为了自保而又陷入了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之中难以自拔?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是否会因此而放慢?

一、新一轮贸易保护的背景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9·11”事件后格林斯潘一直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美国房地产业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格林斯潘虽然意识到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但他低估了次级债这一华尔街创新产品的威力。美国的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在过去的一年中,次贷危机从美国金融业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并进一步祸害到全球经济。今年1月份,美国失业人数高达近60万,全国失业率已飙升至7.6%。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3月2日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为收入减少和工作难保而忧心忡忡,睡眠质量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通过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构成经济刺激计划主体的基建项目,包括联邦建筑和学校,除极个别例外,将禁止使用外国进口的钢铁材料;2月6日,参议院又通过了一项“雇佣美国人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美国银行在增加雇员时必须优先考虑雇佣美国人,银行在裁员时必须先裁外国人。美国政府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放弃了其一贯主张的自主贸易传统,它会带来怎样的示范效应和连锁作用呢?

二、此轮贸易保护的特点

1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从人性或民族性角度来看,当面临危机的时候个人和群体首先想到的自保和自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张字燕教授认为,从美国目前的时局看,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以后,面对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人们最期待的就是政府行动,期待能够在短期内可能立竿见影的“急救药”。如果政府的政策同时伴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民族主义情绪,并或隐或现的为自己的危难找到一个外部渊源,则效果通常会更好。所以我不认为有着深厚自由贸易思想传统且过去一贯不遗余力地打破尽可能多的贸易壁垒的美国政府会突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我更相信这是美国政府在公众意志之下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政治噱头。正如《金融时报》文章所言,在经济危机的严峻时刻,“愤怒的公民将比抽象的理论更重要”,任何一位议员都无法忽略这场激烈较量背后的政治选票,任何一位总统也无法置身事外做出长远而理智的决策。

2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历史上经济危机时的贸易保护带来的惨痛教训可以作为前车之鉴。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国会在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引发了各国效仿的贸易战。结果是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加剧并延长了当时的经济萧条。其实美国政府也明白,这种“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策略只能作为短期权宜之计,不可能作为长期政策,因为以当前人们对全球经济及贸易理论的认识水平,谁都知道贸易保护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世界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救市。

三、贸易保护的后果分析

1社会福利存在净损失

本文以美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保护为例。从理论上分析贸易保护产生的经济后果,让社会大众对贸易保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性的大众会造就一个理性的政府,进而才会出台理性的政策。

上图中,D、S分别代表美国钢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E0表示无贸易时国内钢铁市场的均衡,P0为此时国内市场的均衡价,P1表示此时国际市场的钢铁价格,由于P0>P,,所以当市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国必然为钢铁的进口国,进口量为QD-QS,钢铁的价格也为世界市场的价格即P1,此时经济福利的分析如下表:

可见,当本国价格高于国际价时,通过进口改变了本国的福利水平,这就是自由贸易的好处。用同样的原理可以证明当本国价格低于国际价时,通过出口也必然增加本国的福利水平。

当美国政府要求国内消费者必须购买美国钢铁时,自由贸易的门前加了一块挡板。可以视为美国对本国的钢铁进口发放了一些许可证(也即进口配额),未得许可的企业不能进口钢铁,只能购买美国产品。可以设想一个极端,如果美国政府完全禁止对钢铁的进口,市场将会回到无贸易时的均衡点。

图2表示在实行进口配额的情况下,钢铁的供给曲线S向右平移S1,平移的单位等于配额。此时,有许可证的企业按照P1进口钢铁,无许可证的企业按照P2购买国内的钢铁产品。

我们综合图2,用下表来分析贸易保护前后经济福利的得失情况:

从社会总福利来看,限制进口外国钢铁的政策的确导致了净损失,这也是为什么从理论上我们总是倡导自由贸易而反对贸易保护。

2资源配置存在低效率

但问题在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并不是根据经济理论来制定的,而是往往要权衡各方利益进行辩论和博弈的结果。自由贸易优于贸易保护的结论是站在全社会净福利的角度来看的,但如果站在美国钢铁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的话,情况正好相反,自由贸易损害了他们的福利,他们恰恰是贸易保护的受益者。现实中,钢铁公司人数较少,且组织严密,因此也能产生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相反那些受益的钢铁使用者由于人数众多,受到的利益分摊到每个消费者也就微乎其微,再加上公众“搭便车”的心里,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支持自由贸易是相当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钢铁公司的利益更容易左右经济政策的原因。

但从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这些本该用在本国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上的资源现在却用在了被保护的落后产业上,资源配置是低效的。

四、应该正确面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1月份我国出口904.54亿美元,同比下降17.5%,超过了1998年10月-17.3%的跌幅,创下1996年3月(-19.3%)之后的最低点;进口513.44美元,同比下降43.1%,创下1993年以来最大跌幅。特别是占全国外贸总额1/4的广东省,当月进出口总额366.3亿美元,下降31.1%,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期对全省11大出口行业中的50家大型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94%的企业认为国外的购买力不足,需求下降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原因。的确,不管美国是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目前的经济形式之下,它对中国的进口肯定会减少,而且会减少很多。所以从战略的高度,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但在行动上我们要务实,要正确对待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自练内功和政府提高服务方面可能对解决问题更有实际意义。

1不应过分夸大贸易保护的威胁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经济传统来看,美国都不应是贸易保护的倡导者。当前的贸易保护策略更像是取悦于民的一种政治手段,不大可能成为一种长期政策,所以大可不必高度紧张,更没有必要上升到要采取贸易报复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2008年我国的GDP大约是4万亿美元,出口总额是1.4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是2700多亿美元,占我们出口总额的1/5。从以上数据来看,出口占GDP的比例达35%,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势必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但和只计算增加值的GDP不同,贸易总额的计算过程中含有很高比例的重复计算,如我国计算机出口额中就包含了高额的进口部件成本。如果考虑了进口的因素,那么我国的净出口只占GIOP的7%-10%,国际市场萎缩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就不像通常认为的那么大了。再加上我们很多的出口产品都是基本需求品,刚性需求较大,与日、韩等国生产的高端机电产品相比,受剑的冲击相对较小。

2出口型企业应抓住机遇,自练内功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过,“经济危机的正面效果就是创造性毁灭”。随着工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渐丧失。所以趁当前市场低迷之际,多做一些市场调查,注重内部管理升级,加大产品的研发,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实现升级换代,化危机为机遇。以中兴通讯为例,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跻身于先进制造业之列。中国当前的先进制造业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小,但成本优势巨大。在世界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国外订货商比任何时候都看重成本。中兴通讯生产的手机原来主要向拉美、东南亚出口,金融危机加剧后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订单反而增长了。所以危机中的企业更需要通过创新求生存和谋发展。

3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适当调整外贸政策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 篇4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对策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 鼓励出口。但两相对比, 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 形式上的隐蔽性, 政治上的便利性, 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说, 其主要的壁垒形式有:

1. 绿色壁垒。

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 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观得到进一步弘扬的背景下, 西方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绿色保护主义”的新概念。即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名, 主张对那些凡是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 从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为其贸易保护行为寻求名义上的合理性。

2. 技术壁垒。

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 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 使其难有作为。

3. 其他壁垒。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简称SA8000) 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目前, 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 这迫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 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贸易管理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 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 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 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 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性等特点, 因此它的影响也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

在关税壁垒不断削弱的今天, 利用反倾销这种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合法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做法, 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信息显示, 截至2006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大的国家。

2. 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

在中国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各国在大肆进行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同时, 开始使用另一种手段反补贴。2004年4月, 加拿大率先对原产于中国的户外烧烤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的先河;之后, 加拿大又分别于同年4月28日和10月4日对原产自中国的钢制紧固件和复合木地板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开始效仿加拿大的做法。2005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在向国会提交的反补贴年度报告中, 明确表示在收集我国补贴资料和政策。

3. 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日趋严重, 2003年6月10日《国际商报》发布的商业部, 调查结果显示, 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 39%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 造成170多亿美元的损失, 相当于总出口额的5.2%。损失达90亿美元。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超过5 0 0亿美元。相当数量的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由于技术贸易壁垒影响而退出国外市场, 技术贸易正逐步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面对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 所受到的伤害更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研究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1. 强化理论研究, 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 用技术性的共同语言来维持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技术上的认证与认可在维持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市场效应, 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 具有很强的市场壁垒效应, 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海外投资。

必须看到, 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 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扶持, 努力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 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对于发达国家树立的贸易壁垒, 进行海外投资也是避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3. 全力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营销能力。

企业要努力贯彻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 广泛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按照国际标准安排生产, 以更好的攻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的价值, 在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要舍得投入, 着眼长远。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李轩:西方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述评.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第5期

[2]王亚飞: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表现特征.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6

新保护主义 篇5

表现一:调研----现场成秀场

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表现二:窗口----“管卡压”变“推绕拖”

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表现三:项目----“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表现四:会议----一个接一个,没有时间抓落实

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表现五:文风----照抄照搬,抄袭拼凑

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表现六:决策----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表现七:政绩----兵马未动,经验已出

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表现八:履职----他人的“责任状”,自己的“免责单”

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表现九:默然----知情不报,听之任之

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表现十:表态----虚多时少,阳奉阴违

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新保护主义 篇6

一、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在国外流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技术壁垒。近年来,欧盟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公告项日益密集,给发展中国家设置与发达国家一样高的门槛,违背WTO的公平性原则。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案的生效,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最大的贸易壁垒。2008年10月这一法规再次修订,2009年1月生效,涉及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影响到中欧之间多数贸易项目。2008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召回中国产品58次,居第一位。在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中,2008年我国是涉及通报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前列的国家。在日本的进口食品中不合格产品通报表中,我国也位居首位。

2.绿色壁垒。这是市场准入的环保标准,大多数绿色壁垒内含于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当中。欧盟用能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重大影响。欧盟用能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重大影响。EUP环保指令成为继WEEE和ROHS以后的又一大环境壁垒。2008年1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非定向家用电灯生态设计要求的指令,不符合最低要求的产品不允许在欧盟销售。从2008年12月15日起,美国实施新修订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进口受限植物与产品包括树浆、纸、音乐器材、家具、伞、玩具、铅笔、工艺品等,以及油籽、杂谷、种子、果实、橡胶、树脂、蔬菜汁等,还增加了一道进口申报审核环节,这对于我国对美出口将形成较大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劳工标准。发达国家逐步强化社会责任壁垒的功能,推行《社会责任标准8000》。这是继质量认证标准、环境保护认证标准、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标准等之后,又一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国际标准。尽管它不是具有国际法律约束的劳工标准,但它是各国企业用工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种必须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目前,接受和执行这一标准的国家越来越多,但国内通过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很少。

4.利用WTO允许与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后,欧美国家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直线上升。同时,反补贴案件明显增加,一些国家利用WTO反补贴协定和本国的反补贴立法,越来越频繁地对我出口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反补贴措施。与反倾销调查以企业为主要目标不同,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和企业,而且主要矛头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这些反补贴调查主要涉及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金融体制、国企改革、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水电煤气定价等多种项目,一旦指控成立,就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调控措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还会成为后续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的反补贴调查,而且它国也容易跟进。目前,欧盟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密切关注美国对华的反补贴动向,准备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国外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涉及补贴项目名目繁多、范围广泛,其中中央补贴项目共涉及贷款类、低价提供生产要素投入、拨款类、税收类、股权类、外汇类和出口限制类等七大类46个项目。

5.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保护成员国的利益。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和“灰色区域”措施,使非成员国遭遇高壁垒,我国受到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二、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面对经济困境,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贸易保护手段。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1995~2005年间,WTO成员向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达到716件。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化。

技术壁垒与环保壁垒,是现阶段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的政策工具。美国近10年对我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占美国该项调查总数的25%左右。2008年,共有34个WTO成员国向WTO通报了215项技术性贸易措施。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量与共同采用的是传统手段。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较快。美国、加拿大对我国钢材﹑地板等产品提起一系列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案。发达国家大量运用WTO所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使用的反倾销手段对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1981~2001年这20年间,欧美国家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合计422起,占全球同时期反倾销案的9.43%,这一时期中国尚未成为WTO正式成员国。而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后,欧美国家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直线上升。2002年,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占全球的16.4%;2003年为22%;2004年为30%;2005年为36%;2006年为35.2%;2007年为38%;2008年为43%。

国外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案急剧增加。2007~2008年,我国涉及的反补贴案件增速惊人。2007年仅美国一国就对我国发起了7起反补贴调查,加拿大也对我国发起了2起反补贴再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史无前例。2008年,反补贴延续高发势头,前6个月,国外对我出口产品就发起反补贴调查6起,澳大利亚对我国的卫生纸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成为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的国家。

贸易摩擦频发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而且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的矛盾增多甚至激化,“烧货”、“砸店”事件时有发生,危及中国厂商的正常经营和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

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经济低迷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催化剂。目前,美国已经陷入经济衰退,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正在走向经济衰退。因此,今后的一两年中将是贸易保护主义爆发的高峰期。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需要,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贸易摩擦比过去更为严峻。许多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包含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分。法国政府2009年2月9日推出援助本国汽车业计划,接受援助的汽车制造集团作出今年不在本土裁员、停止在国外设厂等承诺。显然,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刺激经济方案中有“BuyAmerican”(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要求所有使用经济刺激计划资金的公共工程项目所用钢铁与其他材料都必须使用“美国货”。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近年来不断提出涉华经贸法案,有的已经获通过,有的将可能获通过,正在严重损害中美经贸合作关系。他们的要求不能过分,我国“两会”代表委员也不能集体失语。

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无法拯救世界经济。对于日益增加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进行积极、及时与有效的应对。

1.主动防范与避开新型贸易壁垒。政府要建立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我国的国际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及时调整国内相关技术标准与产业政策。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发展趋势,缩小我国劳工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企业应积极应对,通过创新工艺和升级设备跨过可能的技术壁垒,确立“绿色”理念,实行环境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规避某些新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国家的堵截。要立足东亚、东南亚,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区域一体化。

2.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外汇储备促进对外投资。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大力发展对外直投资,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减少我国经常项目下投资收益的巨额逆差,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建议国家采取法制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将主要应对举措纳入国内法,使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妥善结合。我们主张开放公平贸易,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应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间双边对话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

4.磋商与采购优先。我们主张开放公平贸易,应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尽量避免打贸易战。先双边磋商,后诉诸WTO。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对于近期一些国家政府正在酝酿限制中国商品进口措施,如果理由不充分,应诉诸WTO解决。支持我国政府继续扩大进口,积极组织企业采购团赴海外采购,进口先进与适用的设备、商品和技术。但对于日益增多的外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应准备贸易报复清单。没有准备,就会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特殊情况下,不应排除使用个别贸易报复手段,以获得一定的威慑效果。

5.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专家的作用,增强应诉能力。首先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企业的培训,熟悉反补贴游戏规则,提高产品质量意识、风险预防和控制、普及国外产品检验标准等有关知识。尽快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应对的合力。发挥社会科学专家的作用,研究国际反补贴调查案,协助全面审视现行各项政府补贴政策,提出相关政策调整意见,切实增强应对能力。

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 篇7

一般来说, 经济危机都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1929年, 美国遭遇了股市大崩盘和经济大萧条, 1930年, 美国国会通过极端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将美国关税水平翻了两番。随之而来的各国关税报复战使得全球贸易迅速萎缩, 终于将在危机边缘挣扎的世界各国推向创纪录大危机的深渊。

2008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如“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俄罗斯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继提高部分种类豆油进口关税之后, 印度又于近日没有任何理由地宣布限制进口中国玩具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说明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潜在影响最大者当属头号经济霸权美国发生的一些事态:美国各地政府机构销售的“中国制造”纪念品和国旗已被指为“不爱美国”之举;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设立“购买美国货” (Buy American) 条款, 要求这项议案计划的900亿美元基建投资受益项目不得使用美国之外生产的钢铁材料;参议院审议的文本甚至要求所有经济刺激计划项目均需使用美国设备和商品, 虽然在全世界激起了强烈的抨击浪潮, 经济刺激法案的最终文本仍然包含了这项条款。这种保护主义风潮还在向资本和人员跨国流动领域蔓延, 一些国家的对外投资已被指为造成本国就业机会流失而遭到更猛烈的质疑, “裁员滚滚”风潮中先拿外籍员工开刀正成为一些美国企业显示爱国姿态的手段, 美国的部分参议员正积极主张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雇美国人” (Hire American) 条款2。

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 加强对制造业的保护

经济危机前, 不少国家依靠金融等服务业、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赢得巨额收入, 对费力多而收效慢的制造业缺乏保护的内在动力。经济危机爆发后, 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的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相对地位上升, 加强了相关国家保护制造业的内在动机, 相关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也企图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 如俄罗斯政府在危机中提高制成品进口关税并增加对制造业的各类补贴。美国推出向三大汽车企业提供174亿美元解困方案, 加、日、瑞、英、法、意也加入到救济汽车业的队伍。德、日、泰等国家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等政策, 着重培育重点产业的长期国际竞争力, 以强化未来贸易优势。

(二) 非关税壁垒广泛运用

发展中国家大多采取传统的关税限制和禁止进口措施的贸易保护手段。印尼宣布对至少500种商品实施进口管制;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口关税;阿根廷对进口鞋和汽车配件施加新的限制措施;厄瓜多尔自2008年秋天开始全面提高关税, 对部分肉类产品征收的关税由25%猛升至85.5%;印度2009年1月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 此前还提高了钢铁产品和大豆关税。而发达国家通过非关税壁垒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进行贸易保护, 如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2009年1月底, 欧委会不顾我国政府和产业的强烈反对, 宣布对我国紧固件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 征收63%—85%的惩罚性关税;日本也修改法规, 放宽国内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

(三) 新贸易保护主义扩展到投资领域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这次保护主义不仅仅单纯在贸易领域, 而且扩展到投资领域。由于世界金融危机, 促使很多国家限制资本对外投资, 鼓励海外资本回流, 为国内创造就业机会。某些国家政府对企业的救援以不对外投资、不关闭在本国工厂等为条件。如法国总统萨科齐在2009年2月5日声称, 法国汽车厂商不能拿着法国政府的补贴到捷克等国去开办新工厂, 9日, 法国政府宣布分别向雷诺、标致雪铁龙两大汽车公司分别提供30亿欧元优惠贷款, 条件是两大公司承诺不关闭在法国的工厂, 以维持就业。

(四) 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了劳动力跨国流动

外籍劳工成为贸易保护的牺牲品。面对失业激增, 骚乱游行等社会动荡不断的现实, 发达国家各个社会阶层在排斥外籍劳工问题上达成共识, 英、法、德、美迅速收紧了对外籍劳工的限制。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国跨国公司减少外包业务, 尽量让本国人员就业;英国保守党领袖公开表示在经济危难的情况下, 各国政府首先要保护好本国国民的生存权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救助汽车商时则要求其承诺不将工作或生产转移到国外, 并只雇用本国劳工;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会组织不断指责政府向外籍劳工发放工作签证;外籍员工成为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企业首批裁员的对象。

三、中国政府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 积极运用救济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中国需要积极转换思维, 不要仅仅是将自己当作被动的贸易伙伴保护措施候补受害者, 而是要尽可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产业争取公平待遇。比如, 立刻开始分析美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刺激计划中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是否构成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违规补贴, 并在这两年适度增加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工具, 为国内产业 (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 适当调整对外贸易市场

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如此敏感, 尤其是对少数几个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高度敏感, 再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 中国需要有秩序地对此开展调整, 相信危机也会增强国内各方调整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动力。

(三) 促进贸易自由化

在面对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时, 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从总体上说, 维护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对中国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都是有利的。在国际舆论上, 中国应该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 在反对贸易保护时寻找同盟军。例如, 在这次“反美国货”条款的斗争中, 通用电气和卡特皮勒等企业, 作为钢铁业的下游产业和具有广泛海外利益的集团, 公开对以保护钢铁业为重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出了反对。在遇到贸易保护的时候, 我们应该尽量采用商务外交的方式进行协调。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和透明度要求与其他成员的贸易保护措施作斗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承担更多国际义务以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 加大原材料、技术和其他产品的全球采购,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潮中作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

四、中国企业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 拓宽出口途径

金融危机条件下, 美欧市场衰退, 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 对欧盟日本次之, 而对拉美、中东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没有太大变化。我们的出口企业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 通过新兴市场的增加来弥补发达市场的减少, 通过多元化市场突破贸易保护, 增加企业收入。

(二) 注重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

在竞争激烈、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 若继续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 这样的出口企业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实践证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严重依赖出口的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 而那些高科技企业和以进口材料为原料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甚至有些企业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 反而从金融危机中获利。因此, 若能在金融危机期间进行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 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 而且能在世界经济复苏后拥有新的竞争优势。

(三) 开发国内市场

国家已经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 企业可以考虑开发国内市场来盘活企业, 摆脱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局面。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 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挖掘, 比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 引导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国内市场经营好了, 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形成良性循环;反之, 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 落后的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及其应对[J].国际贸易, 2009 (3) .

[2]赵雪芳.在金融危机下认识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J].中国金融, 2009 (5) .

[3]李建.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江汉论坛, 2009 (2) .

新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对策探讨 篇8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界定

所谓新贸易壁垒, 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 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它的根本特征是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 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 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采取的措施不仅仅是边境措施, 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从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向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延伸, 保护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延伸。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 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保护的隐蔽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双刃性、手段的多样性、技术的复杂性等特点。它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之处, 主要在于它主要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表现形式, 通过贸易保护, 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约束, 适应本国政治目标, 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 维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 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 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二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 要求产品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 同时, 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三是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 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 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四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它们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 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 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 给某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五是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 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 新贸易壁垒成为其强有力的手段。

三、当前形势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特点

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发展, 贸易壁垒出现了新特点, 即由公开转向隐蔽, 由固定转向灵活, 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 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 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 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 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一) 从内容上看, 被保护的商品日益增多。

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另外一个是保护主义开始进入高技术产品领域。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往往受到出口国的限制及其要求的进口国的保护。

(二) 从实施主体上看, 贸易保护从国家保护走向集体保护。

在当今世界上,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 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三) 从保护的手段上看, 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战后由于大幅度消减关税壁垒造成其作用与地位下降, 再加上非关税壁垒的种种便利之处使其在全球广为泛滥。据统计,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已达一千多种, 主要有配额、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押金、通关手续和海关估价制度、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自动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补贴等等。

(四) 从对象上看, 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

其中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在大多数国家的任何时期都受到保护。

(五) 从制度安排上看,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贸易保护制度安排。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 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加强, 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 对环保与绿色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绿色贸易制度以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国内生态环境为理由, 迎合了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 成为政府取得环境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这些新的制度安排, 包括各类技术规范、标准等措施, 被用以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 保护本国市场时, 它就演化为绿色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忧虑, 海外利益巨大的跨国公司怨声不断。人们担心20世纪30年代的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肆虐。对待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上, 当今世界各国当局陷入了“囚徒困境”。

四、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新贸易壁垒的对策

新贸易壁垒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主流贸易壁垒, 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对新贸易壁垒, 关键在于企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加强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同时, 由于新贸易壁垒涉及到技术、法律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 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 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突破新贸易壁垒。

(一) 从政府层面讲

1. 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 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 这就要求不仅要追求出口增长的数量, 还要追求出口增长的质量, 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 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新贸易壁垒将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初, 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就已达80%, 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3. 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及生产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虽然大多数认证是自愿性的, 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及环境认证, 都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一盏绿灯。很多企业产品就是因为缺少认证而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所以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 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行业中介组织应在信息情报支持、组织企业应诉等方面发挥政府和企业无法取代的作用, 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 积极帮助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

5. 沟通信息, 加强调研。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收集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壁垒信息, 尤其是本地区大宗出口产品所遭遇或有可能遭遇贸易壁垒的信息。出口企业应及时通报在出口过程中遭遇新贸易壁垒的信息和国际市场的变化。

(二) 从企业层面讲

1. 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注重环境保护和工作的劳动条件,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根本上突破新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 包括差异技术壁垒和创新技术壁垒。前者是属于战术手段, 获得的是局部战果;后者是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 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 是获取全局优势的战略手段。

2. 实施出口多元化, 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以降低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各国对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 出口企业除了花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外, 还需努力开拓新市场, 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 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3. 调整经济结构, 提升产业层次。

尤其是要抓好与出口产品相适应的研发创新体系的培育和建立, 促进技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从源头上逐渐改变落后面貌, 从本质上提高竞争能力。

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时代和环保时代的要求。

企业要培养具有良好国际贸易知识, 熟悉国际经济法, 了解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和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有计量、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同时大力开发和使用电子商务, 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完善企业经营手段。

5.

努力提高环保水平, 提高环保投入、设置专门环保机构和人员、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绿色管理是企业赢得环境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

6. 自我评测,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非所有新贸易壁垒都是歧视性的。我们的出口企业应该提高认识, 评测自己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有没有达到国际技术标准, 有没有严格按照国际环保要求从事经营管理。

摘要: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的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流动的非关税型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主流贸易壁垒, 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对新贸易壁垒, 关键在于企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加强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关键词:新贸易壁垒,技术,环境,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镇源.促进自由贸易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6

[2]刘佳.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4

[3]谷祖莎.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政府的行为选择[J].商业研究, 2005.16

[4]储诚诚.浅析中美贸易摩擦[J].经济研究导刊, 2008.5

[5]欧阳筱菲.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2006.12

新保护主义 篇9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资料统计, 截至2009年, 美国对华共发起了23宗“双反”调查案件 (详见表1) 。这些“双反”案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1.“两反调查”并轨进行

这23起案件尽管都是分别立案, 但是立案之后的工作却是同时进行、合并调查。例如:在立案之后, 应诉企业需要填写调查问卷, 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两份问卷是在同一时段填写的。此外, 美国商务部对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终裁也是在同一时间作出。最后, 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是否存在损害的裁定也是合并作出。这些都显示出美国对华“双反”调查是并轨进行, 合并调查的, 因此, 应诉企业的难度大大增加。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http://www.cacs.gov.cn/整理而成。

2.“双反”立案调查愈加频繁

从表1可以看出, 美国对华实施的“双反”调查, 2006年仅1起, 2007年激增到7起, 2008年为5起, 而2009年达到了10起。可见,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越来越频繁。美国的这一举动, 势必引起其他国家效仿。据统计, 截至2009年6月30日, 全球对中国的“双反”调查案件已经达到30起。全球对华“双反”案的增加显示出了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对其他国家的示范作用, 因此, 我国必须重视美国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

3.“双反”调查产品集中在钢铁行业

美国实施“双反”调查的产品集中在钢铁行业, 上述23个被调查的产品中, 除了铜版纸、复合编织袋、热敏纸、亚硝酸钠、柠檬酸、带织边窄幅织带、镁碳砖、钾磷酸盐和钠磷酸盐外, 其它的14个产品均属于钢铁产业。美国频频对中国的钢铁行业实施“双反”调查, 与其国内钢铁行业不景气有着密切联系, 从而暴露了美国保护其国内工业的真正意图。

4.税率奇高

本文对已经终裁的22起案件 (铜版纸案胜诉除外) 的税率进行了统计, 这22起案件所征收的最高税率全部超过了140%, 最高的合并税率高达701.47%。奇高的税率显示了美国对华实施“双反”调查的决心, 同时也对中国被诉产品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二、相关法律解释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 美国一些产业已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 但当时都被美国政府予以否决, 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启“双反”调查和采取措施必然会导致重复征税, 这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

1.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在美国对华首宗“双反”调查案中, 中国曾就此事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此案因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铜版纸无损害而取消了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决定, 为此世贸组织也就不予追究。世贸组织尽管没有对该案作出裁定, 但是从美国主动让步的做法不难看出, 他们对“双反”调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能否胜诉也毫无把握。

根据世贸组织《SCM协定》的相关规定, “补贴”只有同时满足3个条件才能成立: (1) 提供了财政资助; (2) 资助是成员领土内的公共机构提供的; (3) 授予了某项权利。协议并不对各国采取的补贴一概进行管制, 只约束“专向性”补贴, 即给予特定企业或产业的补贴。而中国遭到美国“双反”调查的大多数企业并非国有企业, 并不符合《SCM协定》中关于专向性补贴的相关规定, 美国对华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双反”调查是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

世贸组织协定在洽谈过程中确定了其基本原则, 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 以确保各国处理好相互间贸易关系。《反倾销协议》《SCM协定》实际上就是公平竞争原则的重要体现。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和《SCM协定》在限制国家干预、防止不公平竞争的同时, 也在防止另外一种倾向, 即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本身成为公平贸易的障碍, 也就是政府滥用这两种手段达到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为此, 世界贸易组织为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而美国对华发起的19起“双反”调查案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 应该予以制止。

2.美国相关法律

纵观美国的相关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 其中存在很多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条款。

首先是非市场经济问题。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 美国以中国市场体制尚未建立, 价格无法反映成本, 要求将一些成员对华实施的歧视性反倾销国内立法多边化和合法化, 即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 不考虑中国产品的价格和成本, 直接使用第三国的替代价格。近年来, 中国政府把非市场经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外交手段, 向各国申请, 要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自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第一个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以来, 至2009年5月20日已经有97个世贸组织成员承认了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然而, 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却始终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是对华反倾销比较多的。综上所述, 美国“非市场经济”条款实际是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手段之一。

其次是对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双反”调查。实际上, 早在20世纪80年代, “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否适用于美国的反补贴法就已经存在争论。1983年, 美国钢铁生产商针对自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碳钢盘条提出了反补贴调查申请。对此, 美国商务部于1984年5月作出终裁, 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原告乔治城钢铁公司不服, 上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1985年, 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经过司法诉讼程序, 推翻了美国商务部关于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裁决, 判决原告胜诉。美国商务部不服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 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上诉, 认为国际贸易法庭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不当。1986年9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 撤销了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这就是著名的乔治敦城钢铁案。由于判例法是美国国内法的重要渊源, 因此该案便成为美国国内的一项判例法, 即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不适用美国的反补贴法。基于这种法律体系, 一直以来, 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将中国纳入“非市场经济国家”范畴。因此, 尽管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实施了大量的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 但一直未实施反补贴措施。

在当前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 对于倾销幅度的计算采用的是替代国的做法, 在倾销活动当中已经包含了补贴 (假如存在) 在成本当中的反映。而美国对中国实施“双反”调查, 既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采用替代国的高额成本来计算成本, 得出不合理的倾销幅度, 对中国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同时又将已经计算出的补贴重新来核算, 额外再计算补贴成本。这种重复计算、重复征税的做法不仅是对WTO《反倾销法》和《SCM协定》的滥用, 更是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和歧视。

三、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具体措施

美国已经终裁的12起对华“双反”案件中, 合并税率最高竟达到701.47%, 奇高的税率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美国商务部在认定和计算时存在着严重的技术性错误。

1.贷款的认定

《SCM协定》第一条明确规定了补贴的范畴, 从规定可以看出, WTO所限制的是政府行为, 但是美国商务部在调查的过程中却将中国的所有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均视为政府行为, 用《SCM协定》第一条A款的相关规定予以限制。这种将企业运作中很正常的商业贷款行为也视为政府补贴的做法很明显是一种歧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另外, 在美国商务部看来, 这种贷款行为尽管是对某一家企业的, 但是其他相关联的公司也同样获得了某种利益, 从而应该遭到制裁。这种观点也是严重错误和不公正的。根据《SCM协定》第二十七条第14款的规定:发达国家应该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特定的出口补贴行为进行审查, 以检验该补贴是否符合该国的发展计划”。而美国在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审查时, 完全无视中国的国情, 作出了诸如“中国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为政府补贴”等错误论断。

2.利率问题

在计算中国产品的补贴额度时, 美国认为, 中国对出口收汇荣誉企业规定的优惠利率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不可否认, 中国对部分企业确实存在一定利率优惠,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出台的《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奖惩细则》的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对出口收汇荣誉企业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下浮, 最高下浮幅度为10%。”实际上, 这种优惠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工具, 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也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利率政策来提振楼市。因此, 美国将中国的一些优惠利率视为补贴是错误的。除此之外, 美国商务部还认为, 中国政府对银行领域存在巨大干预, 因此, 银行所提供的贷款不能代表真实的利率水平。为此, 美国商务部摒弃了中国的通行利率, 而是按照其他国家的平均贷款利率来计算, 这种做法也是完全无视中国国情的做法, 也是错误的。

四、结语

美国在对华“双反”调查过程中, 完全无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 在国内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条款, 完全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究其原因, 一是为了保护本国工业。自199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以来,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 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各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国内经济萎靡不振。为了保护本国工业, 美国试图以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来达到工业复兴的目的。二是为经济不景气寻找“替罪羊”。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政府一直受到国内民众的强烈指责, 特别是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高达8.5%,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必然希望找到一个“替罪羊”来推卸责任。三是霸权主义思想作祟。自1945年美国成为新的霸权国以来, 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然而, 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经济衰退期, 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开始动摇。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 中国对经济的治理成绩卓越, 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 使得美国霸权地位再次受到挑战, 这些都促使了美国对中国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参考文献

[1]Julia Ya QIN:WTO Regulations of Subsides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China Accession Protoco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7, No.4, 2004.

[2]Francis Snyder.The Origins of the Non-market E-conomy[J].European Law Journal, 2001 (9) .

[3]郭寿康, 赵秀文.国际经济法[M].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篇10

(一)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推动国际分工结构的改变, 导致世界贸易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国际竞争加剧, 从根本上造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发展。

1.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 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全球经济产业结构重新洗牌。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与先进技术, 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与经验, 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了其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实力与垄断优势,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以及资源与能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在其国内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球动态贸易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廉价要素的枯竭, 发达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等。在这种情况下, 各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不断进行着政策博弈、较量与碰撞, 这必然造成彼此间贸易摩擦与冲突, 进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2.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壮大,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了威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 随之伴随着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不断增加。此外, 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还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 增加就业机会, 保护本国技术垄断产业而加大贸易保护力度。

(二) 一些国家滥用WTO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管理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或者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实施新贸易保护, 都间接推动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为了实现公平贸易, WTO制定了《反倾销协议》以及保障措施条款等, 但是这些规定却一再被发达国家滥用, 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比如, 2009年2月, 法国政府决定向雷诺和标致雪铁龙汽车制造集团提供高额的优惠贷款, 附加条件是他们要停止向国外转移生产, 以保护法国工人就业。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 深层性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所引发的。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次危机, 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时至今日, 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 甚至加深了其影响深度和广度。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伴随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因此, 贸易保护主义才能滋生且不断蔓延。

(二) 全球性

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 通过金融、分工、贸易和服务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各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 经济增长的正传递与经济危机的负传递分别加快, 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虚伪性

鉴于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教训, 追求资本国际化的愿望和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 近来重要国际组织与许多发达国家都对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谴责, 但是虚多实少。2008年11月15日, 包括美国、日本和欧盟在内的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至少一年内不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但共同声明墨迹未干, 许多国家就将自己承诺置于脑后而挑起诸多贸易争端。有些世贸组织成员一方面宣称要尊重世贸组织规则, 同时却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 在“科学和合理”名义的掩盖下, 独立制定和实施带有歧视性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政策措施。

(四) 多样性

1.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从鼓励出口与限制进口发展到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

2.贸易保护领域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

3.贸易保护从国家向经济贸易集团延伸, 经济贸易集团从开放型发展趋势倒转为封闭型和排他型。

4.在货物贸易方面, 贸易保护手段从关税壁垒扩展到非关税壁垒;在服务方面, 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和开业权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措施与环节;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 不正当的维权和随意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五) 复杂性

1.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超出世贸组织现有规则的约束范围, 应对和解决起来相当困难。

2.判断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否正当同样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有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鱼目混珠, 如以环境保护、国民健康和社会责任等为名而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就很难判断其是否正当。

3.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资金和检验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贸易保护主义面前, 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一) 造成出口国贸易额急剧下降且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倘若发达国家首先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 将导致向其出口的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出口贸易规模迅速缩小, 将导致出口公司大规模亏损甚至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 从而阻碍该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某些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或地区, 由于其外贸依存度较大, 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二) 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和消费者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各种资源得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且有效利用, 世界已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一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将会使消费者的经济福利受到损失, 原因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直接或者间接提高进口企业成本, 而进口企业将这一部分的成本转嫁给该国消费者。此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没有受到产业保护的厂商为受到产业保护的厂商提供了强制性补贴, 将会导致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 由此导致收入转移效应。

(三) 破坏既有的经济全球化格局

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能够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各国经济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造成了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而且扩大了世界总产出, 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必然会打断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生产价值链并扰乱正常的国际分工秩序, 破坏既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四) 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 导致世界经济恶化

由于一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往往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 不但限制了其他国家向该国出口, 而且阻碍了其他国家产业的发展, 同样也会减少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 从而不利于该国产业的发展。这种报复措施, 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和要素流动, 导致世界经济恶化。

四、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 积极扩大内需, 降低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目前,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消费率较低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出口市场份额遭受大幅挤压。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出口,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 我国应抓住机遇, 增加消费, 扩大出口, 并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协调发展, 逐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从而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有效减少或避免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我国带来的损失。

(二) 增强低碳环保意识, 维护正当经济利益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国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政策。一方面, 根据国际标准开拓绿色市场和增强低碳环保观念以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联合国际力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的歧视措施;另一方面, 我国应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严格限制进口国外不符合我国环保法规和标准的产品, 充分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

(三) 完善技术标准, 应对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

我国商品屡遭技术壁垒, 究其原因在于, 作为新贸易保护主要方式的技术标准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导的, 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所以, 我国应该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 大力推进技术国际标准化进程, 并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协调工作, 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使企业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

(四) 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 应积极发展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与贸易合作关系,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与在商务谈判中的地位, 以确保我国正当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应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努力与贡献。

(五)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我国需要完善相关的反倾销法和环保法以保护国内产业和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鉴于我国已有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方式和手段大多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 已经无法继续采用。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和经验, 认真研究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反倾销和环保条例, 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可为我国所学习和借鉴, 并且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制度。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 新贸易保护主义将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并严重阻碍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基于阐述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金泽虎.析金融危机催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色与危害[J].对外经贸实务, 2009 (3) .

[2]姜斌宇.浅析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0 (8) .

从“布什主义”到“新布什主义” 篇11

北京时间2月3日上午10时许,美国国会山出现了人们通常只能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场景。

在布什总统的注视下,被请到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诺伍德夫妇起身接受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们的鼓掌。诺伍德夫人感动得依偎在丈夫胸前哭泣,久久不能自己。

这是美国总统布什开始第二个任期后首次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全面阐述其今后4年的内政外交大计的庄严场合。诺伍德夫妇之所以能出现在国会山,是因为他们的儿子去年在费卢杰被伊拉克抵抗者打死。此后,诺伍德给布什写信表示,“家人以他在前线参加反恐战争为骄傲。”

布什安排的另外一位现场嘉宾,是据称11年前遭萨达姆杀害的一位伊拉克民主人士的女儿。布什在演说中说,萨达姆政权的残暴让外人很难想像,但3天前,这位伊拉克姑娘终于有机会通过投票选择自己国家的领导人。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布什渲染的最多的就是伊拉克问题。这与一年前他在同样的场合发表的演说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当时,人们对布什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充满质疑,但布什在那篇演讲中却刻意回避着伊拉克这个敏感的单词。

第二任期的外交机遇和挑战

结合布什今年1月的就职演说,“推动自由民主”将是布什第二个任期内美国外交的一个核心原则。从这点来看,伊拉克及整个中东既是布什第二任期所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之—,也是他的机遇之一。事实上,布什国情咨文外交部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地区展开。

关于伊拉克,布什说:“我们不会为离开伊拉克制定一个人为I均时间表,因为这会让恐怖分子肆无忌惮,并让他们认为他们可以等到我们离开。”关于以巴问题,布什说:“两个民主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处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而美国将帮助它们实现这一目标。”

关于美国在中东的盟国,布什说:“沙特阿拉伯政府可以通过让其人民在决定自己的未来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证明它在该地区的领导才能。伟人而自豪的国家埃及曾指明了中东通往和平的道路,现在它可以指明中东通往民主的道路。”

关于叙利亚,布什说:“我们希望叙利业政府结束对恐怖活动的支持,并敞开通往自由的大门。”

关于伊朗,布什说:“至于伊朗人民,我今晚要说:如果你们捍卫自己的自由,美国会站在你们一边。”

布什在第一个任期内曾推出备受争议的“大中东计划”,试图在中东地区“推广民主”。在这次国情咨文中,布什再次表示希望沙特和埃及这两个中东大国能成为地区民主进程的“表率”,同时呼吁摩洛哥、巴林和约旦等国电进行“民主政治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布什在演讲中除承诺向巴勒斯坦新政府提供3.5亿美元的资金外,还不惜笔墨对1月31日举行的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大加赞扬。事实上在这次演说之前,布什就把这次相对还比较顺利的大选,看作足自己的一大政治成就。

对美国来说,伊拉克大选只要举行就是成功,就足以减少国内外批评的声音,使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真正合法化”,使全世界名汇言顺地接纳“新仙拉克”,同时也有利于修补美国与其他世界大国因攻打伊拉克而受损的关系。

但是,一些冷静的观察家更愿意把这业“成就”看作是布什在第二任期的挑战:伊拉克大选的胜利只具备象征意义,伊拉克乱局的根源仍然存在;同时,有关国家对关国“民主输入”的警惕、冷漠和抵制,也很有可能使布什雄心勃勃的计划看起来更像一个遥远的神话。

自布什2003年5月正式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以来,已有将近 1400名美国大兵在伊拉克战场上死亡。华盛顿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伊拉克指标》研究报告指出,“美军增兵的速度永远无法赶上武装分子增加的速度。”但布什在此次国情咨文中却拒绝承认这一现实,并拒绝给出明确的撤军时间表。

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语气最为强硬的话题是叙利亚和伊朗。显然,布什仍然把这两个国家作为新任期的头号对手。

布什在讲述朝鲜问题时口气比以前的所有讲话都和相对缓和。尽管朝鲜半岛核问题仍将是布什在第二个任期内的一个外交重点,但布什在演讲中只是表示将“继续和亚洲国家合作,促使朝鲜放弃核计划”。这一方面反映了布什对重新启动六方会谈寄予希望,也反映了布什在这一问题上的无奈情绪。

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的执政核心转移

从布什的国情咨文观察,“民主输出”将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核心执政理念之一。如果把布什第一任期“先发制人”的反恐宣言称作“布什主义”,布什在最新讲话中宣称的将寻求和支持世界各个角落、各种文化土壤之上民主运动和制度的生长的“结束暴政”宣言,可以被称作为“新布什主义”,这也将是布什第二任内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理念。

人们注意到,2001年“9·11”后布什大谈特谈的是国际反恐,2002年他关注的重点是所谓觊觎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极权国家,而2003年他强调要“排干”恐怖分子栖息的“沼泽地”;2004年他大讲“自由和解放”,到了2005年他宣布将扩大自由空间直至根除“世界暴政”。

布什在就职后宣称:只要“反动制度”在世界上存在一天,美国的安全就没有保障。

一些人认为,“新布什主义”实际上也是对“人权大于主权”理论的发展。虽然对布什演说的解释多种多样,但“结束暴政”的呼吁显然是一种在外交政策上把人权理想凌驾于国家关系之上的外交哲学。值得注意的是,布什把民主输出与国内稳定联系在一起,称其为“我们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布什上月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提到以色列政治家、前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纳坦·夏兰斯基的一本书《民主的理由:战胜暴政和恐怖的自由力量》。显然,布什对这本书提出的“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外交政策”是认同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专家赵华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今世界国家主权的涵义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不再把国家主权看作是绝对不可侵犯的。

在这种理论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布什把世界按照美国标准划分为“民主国家”和“非自由国家”两种,并且让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灰色地带,那里的国家将等待美国进行民主认证或者听任美国的民主演变。

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赖斯还宣布了美国新的“黑名单”,包括伊朗、朝鲜、古巴、缅甸、白俄罗斯、津巴布韦和叙利亚等。美国对这些国家采取行动的原因,不只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当局企图获得核武器或者帮助恐怖分子,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与美国不一样。

“新布什主义”2月3日在美国国会山赢得了共和党人的热烈掌声,但也遭到了不少质疑。美国外交学会副会长詹姆斯·林赛评论说,很多人倾其一生都在研究为什么民主在某些地方可以萌芽、生根,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却不行——这里没有简单的“菜谱”或是根本没有现成的菜谱可以依照来“烹制”民主。

美国政治专栏作家戴维·桑兹在《华盛顿邮报》上评论说,布什大谈民主输出,但美国式的民主也并非人类的杰出典范,“布什的上台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靠人为地重新划分选区以便有利于共和党而造成的。金钱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美国陈旧的‘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已经为其他许多民主国家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包容性更强的各种比例代表制……”

长期保持大国地位必须搞好国内经济

一位德国评论家说,美国文化的吸引力“甚至超过其经济和军事优势”。这表明了美国软实力的力量。实际上,实行“新布什主义”正是美国强化其软实力的步骤之一。但是,光有软实力是不够的。

内政实际上是布什本次国情咨文的重点。布什在内政演讲中着重谈到两大主题,一是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是继续实施减税政策并削减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增长。当然布什也谈到教育、中小企业创业、医疗、能源、科技和移民等诸多领域,但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是其未来4年的关注重点。

美国无疑是当今地球上最为强大的国家。问题是,这个地球上曾经有很多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但是这些帝国的太阳都相继陨落了。美国能避免这一历史的宿命吗?为了成为一名“真正伟大的总统”,布什在他第二任期里显然要为美国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

美国的“硬实力”早已不容置疑。美国国防开支尽管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稍多一点,但是仍然超过国防开支紧随其后的1 2个国家的总和;美国人口和土地均占世界的6%,但是其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所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均占世界的1/3。

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美国同样也面临着几个世纪以来困扰过诸多强国的同样问题。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说:“如果不在国防、消费和投资这些互相矛盾的需求中找到一种大致的平衡,一个大国就不太可能长期保持其大国地位。”

英帝国由于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军费开支巨大而崩溃。对苏联而言,事实证明最后拖垮它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经济。

今天,美国也需要在安全、消费和投资这些互相矛盾的需求中作出抉择。在国外,伊拉克和阿富汗每个月要吃掉美国纳税人至少50亿美元的财富,而美国又要时刻准备在伊朗等地动武。在国内,仅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就有可能要耗资两万亿美元。同时,国际上对美国劳动力所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而其他国家与美国在商业利益方面的竞争之势也愈演愈烈。

一个大国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是忽视自己的经济。肯尼迪教授说,一般大国在受到衰落的威胁时往往倾向于增加安全方面的开支,结果穷于无钱对其经济进行急需的投资。这样的短期战略终不能持久,衰落便可能忽然降临。

新保护主义 篇12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

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新鲜事物, 早在 18世纪的法国就有了重商主义。但随着多边贸易的兴起, 各国一边喊着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的口号, 一边却在加紧构筑起贸易保护的篱墙, 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继而出现了所谓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发源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是在以 GATT/ WTO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均势的产物, 是在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格林威得 (Nigel Grimwade) 于 2000年出版的新版《国际贸易:贸易、生产和投资的新模式》中提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包括了进口配额, 自动出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补贴、技术规定和标准、健康和安全标准、海关程序、公共采购政策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一) 双重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 况且WTO也默许各成员方采取技术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只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不造成歧视为底线。新贸易保护主义顺应了环境保护和人权尊重的世界发展潮流, 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 因而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为维护公平贸易提供了手段和规则, 这是它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 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 给推动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带来隐患和阻碍, 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

(二) 隐蔽性

传统贸易保护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 相对较为透明, 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不同, 其隐蔽性极强。以绿色壁垒为例, 它的隐蔽性在于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 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内环保法规可作为其理论上的依据。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中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规则, 明显带有环境保护痕迹。更为重要的是, 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对绿色壁垒虽然没有明确赞成, 但也没有明确禁止, 从法律上给绿色贸易壁垒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因此就导致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特殊性, 即大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单边设立, 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未做出明确规范, 打“擦边球”, 借口保护环境,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三) 歧视性

无论是反倾销、反补贴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歧视问题, 有时公然违背了发展中国家加入研究WTO法律文件中有关措施启动的前提条件, 严重违反WTO一贯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比如中国一些轻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时, 美国常常夸大事实, 认为对其构成市场威胁, 单边采取反倾销措施。而且在多边贸易体制内部, 形成了发达国家一直控制和操纵多边贸易体制, 对多边贸易谈判规定自己的目标, 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对其不利的条件。

(四) 复杂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 它比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中的关税、许可证和配额复杂得多, 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 评定程序更加复杂。比如, 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形式多样, 每一种形式本身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并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以产品质量认证为例, 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安全质量认证、性能质量认证、卫生环境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产品质量评价、监督产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 欧洲有 CE、ENEC标记, 北美有UL、CSA标志。这些标记、标志的认证, 既有政府立法强制的, 也有获得消费者全面认可的。产品带有安全认证标志, 即表明该产品是完全符合认证规定要求的产品。出口产品只要加贴了这种标记、标志, 就等于获得了产品安全质量信誉卡, 就容易被海关、进口商、经销商和各国的消费者接受。

(五) 争议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这种介于合理和不合理, 隐蔽性和复杂性之间, 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外贸领域很难达成一致的标准, 容易引起争议, 并且不易进行协调, 以致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内容, 于是传统商品贸易大战将被新贸易壁垒大战所取代。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借势重新抬头, 但是, 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 WTO的建立及其影响的扩大, 一些旧有的措施无法再继续推行下去, 其形式与特点发生了一些调整和变化。

(一) 绿色壁垒

《关贸总协定》在第 20条中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 为保存有限的天然资源, 允许对贸易进行限制。其后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成员建立自己的卫生、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标准, 限制不符合该国标准的产品进口。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即以此为借口, 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 以此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对本国的市场甚至某些夕阳工业加以保护, 构筑起所谓的“绿色壁垒”。

(二) 技术壁垒

所谓技术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 采取一些阻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性措施。主要表现为苛刻的技术标准、严格的认证制度和繁琐的检疫程序等方面。

(三) 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所规定的用于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有效措施, 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非同寻常的救济”。由于对是否具备发动保障措施条件的认定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 也由于其实施的快捷性、保护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的灵活性, 该措施近年被使用的频率迅速提高, 发达国家经常借反倾销之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 使其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而今, 我国是目前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之一。

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 在经历了长达近10年的经济增长之后, 全球经济开始落入低谷,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借势重新抬头。需要强调的是, 保护并不能让相应的行业发展壮大, 相反倒使其逐步萎缩。由于局部短期利益, 人为阻碍“货畅其流”, 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最终将于事无补。从总体上看,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会立即消亡, 而将以一个比较平缓的势头继续发展, 全球性贸易摩擦还可能继续增大。虽然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还会加剧, 但是, 它不会发展到冲垮自由贸易体制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往往是交替使用, 此荣彼衰。今后, 贸易保护仍会有新的发展方向, 其表现形式会时有刷新, 但贸易自由化无论如何仍将占据世界贸易发展的主流。

总而言之,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它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 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 以技术壁垒为核心, 体现出来的是更高级、更隐蔽、更歧视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

参考文献

[1]梅俊杰.“新贸易保护主义”何新之有[J].社会观察, 2004, (7) .

[2]隋鹏.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与我国的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4) .

[3]段希.WTO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析论[J].当代经理人, 2006, (5) .

[4]左正强, 刘耀森.试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新趋势和新特征[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12) .

[5]薜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异戊二烯聚合下一篇:换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