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妊娠

2024-09-28

子宫体妊娠(精选8篇)

子宫体妊娠 篇1

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1]。在医疗条件及医疗器械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运用也愈加广泛,为探讨子宫肌瘤体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将医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40例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本研究拟案已通过相关部门关于医学伦理方面的审查,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权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有关辅助检查及术中检查,均符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2]:盆腔感染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者;精神病既往患者等。试验组:年龄27~49(41.8±5.2)岁;其中,浆膜下肌瘤60例,肌壁间肌瘤5例,混合型肌瘤5例;子宫肌瘤大小0.7~8.9(4.9±1.8)cm。对照组:年龄26~50(40.5±5.9)岁;其中,浆膜下肌瘤62例,肌壁间肌瘤5例,混合型肌瘤3例;子宫肌瘤大小1.0~9.2(5.1±1.9)cm。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肌瘤位置及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单纯剖宫产手术;试验组在剖宫产分娩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方法:首先,术前对手术部位行常规消毒,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做下腹正中切口,逐层开腹,进入腹腔,仔细探查子宫及其附件,同时记录子宫肌瘤大小、部位、数目及周围粘连情况等。其次,将子宫托出腹腔外,在宫颈内口水平位置用橡胶管绕宫颈1周扎紧,暂时阻断子宫血液供应,减少出血量,同时在肌瘤周围注射20IU缩宫素,使子宫肌壁收缩,减少出血。在子宫浆膜层或肌核上方肌层进行纵行切开,手指或组织钳钝性分离,将肌核剔除。最后,在肌核剔除完成后,松开橡胶管,仔细观察是否有出血点的存在,完成观察后缝扎止血,间断封闭瘤腔。手术结束后孕产妇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由试验人员全程跟踪,结合医疗文书并纪录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统计分析数据并绘制三线表。伤口愈合良好为甲级愈合,伤口愈合不良为乙级或丙级愈合。

1.4统计学方法Epidata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情况试验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在医疗手段和外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及产科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子宫纤维瘤[3,4]。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仅在腹部或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临床上子宫肌瘤患者主要以子宫周期性出血、腹部包块、疼痛、白带增多及流产或不孕为主要表现。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2种,其中以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体剔除术最为常见。子宫肌瘤体剔除术是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术式,主要用于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主要适用人群:肌瘤较大、月经过多、有压迫症状、由于肌瘤导致的不孕不育;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但无恶变者等。为探讨子宫肌瘤体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将我院1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试验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伤口愈合良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相比较单纯剖宫产手术患者,同时行子宫肌瘤体剔除术者的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情况较为明显,但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血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肌瘤直径≥5cm的情况,手术时可能会遇到止血困难的问题,故不建议在剖腹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治疗。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体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具有临床治疗借鉴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子宫肌瘤体直径≥5cm时应不考虑同时手术,在剖宫产术后再行肌瘤剔除术为较佳手术方案。

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体剔除术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剖宫产手术,试验组在剖宫产分娩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血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伤口愈合良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体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具有临床治疗借鉴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子宫肌瘤体直径≥5cm时应不考虑同时手术,在剖宫产术后再行肌瘤剔除术为较佳手术方案。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子宫肌瘤,剖宫产,子宫肌瘤体剔除术

参考文献

[1]王亚光,吕维富,李兵.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瘤体与卵巢血供的相关性及临床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3):206-209.

[2]赵晶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和垂体后叶素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89-190.

[3]董轶美.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4):83-84.

[4]李玉莲.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后瘤体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8):800-802.

哪些妇女易惠子宫体癌?等 篇2

1有关资料表明,子宫体癌8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它的发病年龄比子宫颈癌大约迟10年左右。这些妇女多数已经绝经。

2未婚或已婚未生育的妇女发病率高,其中未育者约占25~50%,未婚者占25%。

3子宫体癌的病人常常伴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

4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的病人,如经绝期延迟,患有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子宫体癌的发病率较高,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等病人的发病率也较高。

为防癌病,妇女要定期参加妇科普查,若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

何处施行人工授精术?

△我爱人婚后七年未孕,经医院检查,是由于我患无精症所致。听说国内有些医疗单位施行人工授精术,能否介绍其具体地点和有关注意事项?

江西潘继

(本刊特请开展人工授精术的湖南医学院生殖工程研究室答复如下)

答:人工授精主要适用于男性不育症,如无精症,少精症或男性生殖器官缺陷(阳萎、早泄)等。接受此项手术的女方,则必须具备良好的生育条件。因此,在接受人工授精术之前,女方必须进行双侧输卵管通水术、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三个周期),另外还得进行染色体检查和血型测定。以上各项检查都必须在当地医院进行,我室因另有“试管婴儿”的科研项目,人手紧张,故不能接洽。施术妇女年龄最好在36岁以下。做一个周期的授精术,费用大约200元(包括每天的卵泡B超监测),吃住自己安排。最后强调的是,若女方在各项检查中发现有任何一项异常,都没有必要来我室施术,限于目前的条件,我们也难以接洽,希广大患者谅解。此外,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也开展此项工作,亦可与他们联系。

有关结婚的一个问题

答: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金馨同志

处女膜是覆盖在阴道外口的一片中空薄膜,约2毫米厚。多数女子在新婚初次同房时处女膜破裂,常有少量出血和痛楚。有些女子由于处女膜孔大膜薄,弹性好,血管少,或由于男方动作轻慢斯文;亦或是女子在婚前因剧烈运动、外伤、阴道检查或塞药等原因,造成处女膜破裂,这几种情况都可使初次同房时不发生出血或痛楚,这不能作为是否处女的判断标准。

子宫体妊娠 篇3

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40岁, 因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2年, 停经9个月, 发现血糖高1个月, 无产兆于2013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22年前, 因子宫肌瘤于当地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8年前再次因子宫肌瘤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患者结婚数年, 一直不孕, 现自然受孕, 末次月经为2012年9月24日, 预产期2013年7月1日, 患者自述孕5~6个月开始出现下腹坠胀不适感, 但无明显腹痛。入院时B超示胎儿BPD9.3cm, FL 7.4cm, AFI 14.6cm, S/D 2.0, 胎盘Ⅱ级, 未发现异常, 血红蛋白为91g/L, 患者入院诊断为孕40+3周G1P0LOA, 疤痕子宫, 高龄初产, 轻度贫血。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无腹痛, 见红, 因孕40+4周, 疤痕子宫, 高龄初产择期行剖宫产术, 术中见左侧附件及左侧阔韧带肌瘤 (直径约5cm, 肌瘤位于左输卵管的下方) 暴露于腹部刀口处, 前腹膜与大网膜、子宫后壁广泛粘连, 子宫左侧壁5cm×5cm大浆膜下肌瘤沿着左侧输卵管凸入左侧阔韧带内, 子宫前壁暴露困难, 向上扩大切口, 向上绕过脐轮延长刀口达脐上3cm, 分离粘连, 子宫不能复位, 暴露子宫前壁困难, 行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纵行切开子宫体部肌层2cm, 刺破羊膜囊, 流出羊水Ⅱ°污染, 吸出羊水约400ml, 弧形向上下延长切口至10cm, 胎方位LOA, 顺利娩出一女婴, 1min及5min评10分, 哭声好。检查胎盘、胎膜娩出完整, 宫缩好。

缝合子宫肌层, 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见子宫逆时针旋转90°, 前腹膜与子宫后壁及大网膜广泛粘连, 左侧附件自子宫后壁与前腹膜粘连带下穿过, 左侧输卵管与子宫后壁粘连, 子宫狭部另一子宫肌瘤直径约8cm, 突出于左侧阔韧带内, 蒂长约2cm。分离子宫后壁与前腹膜粘连带 (蒂直径约1cm) , 子宫复位, 分别剔除左侧阔韧带肌瘤 (2个) , 剔除物送病理。右侧卵巢部分呈巧克力色。

患者术后恢复好, 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肌瘤并红色变性, 术后5d痊愈出院。出院诊断:瘢痕子宫、子宫扭转、子宫肌瘤、孕40+4周分娩、高龄初产、轻度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腹腔粘连。

2 讨论

足月妊娠子宫扭转极为罕见。子宫扭转是指子宫沿其长轴扭转超过45°, 甚至扭转180°左右[1]。正常情况下由于子宫韧带起平衡作用, 子宫很难发生扭转, 故子宫扭转罕见, 而足月妊娠子宫扭转就更罕见了。 (1) 妊娠期子宫扭转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切, 但有报道[2], 子宫结构异常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双子宫、残角子宫等, 其中部分为医源性子宫结构异常, 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胎位异常、体位突然改变等都可能是子宫扭转原因,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 发生率为0.3%~2.6%。近年来, 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增多, 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肌瘤与妊娠相互之间有不良影响, 其中最严重的是子宫扭转, 但查阅大量文献发现, 引起妊娠子宫扭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子宫肌瘤。 (2) 妊娠子宫扭转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甚至无症状, 特别是慢性子宫扭转, 往往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急性子宫扭转可表现为急性腹痛, 易与阑尾炎、卵巢肿瘤蒂扭转、肠梗阻等急腹症相混淆。还有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胎动变化或胎心异常, 多数病例都做过B超检查, 但均未发现子宫扭转, 因此, B超等辅助检查几乎不能诊断子宫扭转, 术前很难诊断清楚, 多数于剖宫产术时发现。此患者有2次子宫肌瘤剔除史, 术中发现患者同时合并左侧阔韧带肌瘤, 但子宫扭转是向子宫阔韧带肌瘤的对侧扭转, 使子宫肌瘤暴露于腹部切口处, 故此患者子宫扭转与其子宫肌瘤无关;术中发现患者子宫后壁与前腹膜有一粗大的粘连带, 直径约1cm, 质地韧, 粘连带自子宫后壁绕过左侧附件与前腹膜粘连, 估计患者2次子宫肌瘤剔除均发生在子宫后壁, 子宫肌瘤剔除后, 后壁与前腹膜粘连, 妊娠后, 子宫不断长大, 而粘连带质地韧, 对子宫有很大的牵拉作用, 故患者于孕5~6个月发生腹部坠胀感, 随着妊娠的进展, 子宫越来越大, 而粘连带对子宫的牵拉作用越来越大, 故导致子宫扭转, 不松解粘连, 扭转子宫不能复位, 此患者的子宫扭转与粗大的粘连带关系密切。足月妊娠子宫扭转, 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有人认为应先将子宫复位, 但与笔者在术中发现不同, 因为粘连带将子宫固定于扭转90°的位置, 不能复位, 故扩大腹部切口, 艰难暴露部分宫壁娩出胎儿, 故从中得出的经验是足月妊娠并子宫扭转的处理是以安全娩出胎儿为原则, 因为无症状的足月妊娠子宫扭转子宫的血液供应一般是正常的, 但子宫扭转局部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 易发生动静脉血栓, 故术后加强护理, 及时进行双下肢腓肠肌挤压及按摩, 进行气压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唐良萏, 卞度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2) :65.

子宫体妊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分娩的125例的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为实验组,年龄分布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26.5±2.1)岁,此次妊娠时间同上次妊娠时间相差18~100个月,平均61个月,孕周为37~43周,平均孕周(39.5±2)周。选取同一时间段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9±2.3)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39.4±1.9)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探究方法和指标

探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记录两组手术总出血量、手术用时,胎盘粘连、子宫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对比

对本次剖宫产的原因进行比对,可知两组剖宫产原因均以社会因素最高,以结扎为主,其中实验组73例,占60.8%,对照组48例,占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问题、巨大儿、生产异常、脐带绕颈等情况要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对比

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维持时间、子宫破裂率均要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疤痕子宫是剖宫产和子宫肌肉剔除术引起的[2],但疤痕子宫并非绝对的剖宫产指征,不过大多数疤痕子宫产妇选取再次剖宫来结束分娩,在很大程度上同产妇、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担心出现不良妊娠后果相关。此外,大多数剖宫产手术是由普通医院和年轻医生操作下完成,手术整体水平较低,术后容易遗留诸多后遗症,所以产妇和医务人员对疤痕子宫阴道生产缺少自信,主要对疤痕子宫是否能承受宫腔压力而不造成子宫破裂感到担忧。有学者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下段厚度要比正常分娩产妇薄,如果在生产前通过超声波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检测,则对疤痕子宫产妇生产类型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当前我国学者认定,自动下段疤痕不超过3 mm时,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增大。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社会因素是造成疤痕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实验组73例,占60.8%,对照组48例,占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维持时间、子宫破裂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明,剖宫产也是造成高位妊娠的一大原因。针对临床中无决定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尤其是单纯由于想同期进行结扎术的产妇必须增强宣传教育,为其介绍科学的避孕方式,不能将结扎当做剖宫产的指征之一。与此同时,医务人员要时刻关注生产过程、产妇用药情况,并做好心理指导。综合而言,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的风险要显著高于非疤痕子宫妊娠,在临床过程中,应对无临床医学指征剖宫产加以更加严格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诚,常青,王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1(04):23-24.

小型犬子宫体扭转病例 篇5

1 发病情况临床症状

2008年11月16日, 1只博美串母犬, 1岁, 由于难产到宠物门诊来就诊, 畜主介绍此犬在15日晚10:00左右产下一死胎, 15日晚10:30以后至16日上午一直没再产。在这期间畜主给犬注射了2支缩宫素, 每支间隔20 min。注药后, 有宫缩现象, 到门诊就诊时已无宫缩现象。

2 临床检查

病犬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站立不稳, 流涎, 胎动不明显, 体温37.2℃。血象检查:红细胞3.42×1012/L;血细胞比容0.025 L/L;血红蛋白89 g/L;白细胞30.3×103/L, 叶状中性粒细胞87%, 杆状中性粒细胞4%, 单核细胞2%, 淋巴细胞7%, 嗜酸性粒细胞为0。诊断为难产 (不排除子宫扭转或破裂) , 在征得畜主同意后决定进行腹部手术。

3 手术治疗

麻醉用长春兽大生产的“速眠新”按0.15 mL/kg并用复方NaCL100 ml.氨苄西林钠0.1 g, 地塞米松5 mg, 5%葡萄糖100 m L, VC 2 mL, 静脉注射。麻醉后仰位保定, 自腹部剑状软骨至耻骨前缘常规术部剃毛消毒, 腹正中线由脐孔开始向后切开, 分别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膜, 暴露腹腔。打开腹腔后, 见腹腔有大量红色腹水, 排出腹水后, 见一侧子宫角健康, 为淡粉色, 而另一侧子宫角颜色发紫, 触诊发紫一侧子宫角结构完整, 在子宫体处有明显扭曲环。健康一侧子宫角内已无胎儿, 发紫一侧子宫体扭转状态, 进行单侧子宫角全切除术, 术中始终保持子宫体的扭转位置, 分束结扎血管韧带, 切除发紫子宫角, 切除后发现子宫角内两个死亡胎儿。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子宫冲洗, 把扭转子宫体打开, 还纳腹腔, 同时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常规闭合腹腔, 结节缝合皮肤, 留置结系绷带。

4 术后护理

氨苄西林钠0.1 g/次, 2次/d。常规补液3 d。手术刀口每日涂抹碘酊2~3次, 10 d后拆线, 伤口愈合良好。

5 讨论

子宫体妊娠 篇6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近些年来,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患者呈增加趋势, 这种妊娠属于罕见类型的异位妊娠现象之一, 主要表现为孕囊着床点在原剖宫产瘢痕处。该病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早期临床症状不突出, 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 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甚至导致子宫破裂引发大出血等并发症, 严重者危及生命和生育机能[1]。从2013年2月—2014年12月间, 该该院运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方法, 治疗剖宫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效果较为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 该院确诊的1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该研究排除了身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和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75例患者中, 年龄在21~37岁之间, 年龄平均为 (26.1±5.2) 岁, 停经时间在36~71 d之间, 平均为 (45.6±6.5) d, 最后一次剖宫产时间为11个月—7年, 平均时间为 (3.6±1.3) 年;做过1次剖宫产59例, 两次的16例, 对照组55例患者中, 年龄在22~38岁之间, 年龄平均为 (25.8±5.5) 岁, 她们的停经时间在35~69 d之间, 平均为 (47.8±5.9) d, 最后一次剖宫产已有12个月~6.5年的时间, 平均为 (3.5±1.4) 年;他们中做过1次剖宫产38例, 2次的17例;两组中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和末次剖宫产经过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 仅仅运用B超引导下的清宫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首先, 参照双侧子宫动脉造影, 确定出病灶的部位和病灶的大小以及血供状况。然后使用80~100 m L的甲氨喋呤稀释液, 灌注到双侧子宫动脉, 之后把裁成的长宽高度为1 mm大小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 与造影剂充分混合后注入。然后通过透视观察栓塞至子宫动脉水平段以下的影像, 若不再显影, 在栓塞后进行骼内动脉的造影, 如果除了外骼内动脉之外, 还其它的分支向病灶供血, 则必须对该分支进行栓塞。然后用同样的方法, 实施对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在手术经过24~48 h后, 再实施B超引导下的清宫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经过治疗后, 以安全排出孕囊和子宫包块完全消失, 及pHGG值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有效;以子宫包块基本消失, p-HGG值降到100 m IU/m L, 并保持持续的平稳下降为好转;以子宫包块未消失, p-HGG值升高或下降为无效[2]。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运用t检验以P值小于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经过对患者3个月的随访观察, 观察组中患者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15.2±5.1) d、 (26.2±8.5) d, 都明显短于对照组, 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以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6%) , 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疤痕处妊娠, 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其发生机制[3], 大多认为是由手术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所致。在治疗上, 以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保守手术和子宫切除术, 以及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而对于患者有生育要求的, 则采取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子宫瘢痕妊娠,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甲氨蝶呤, 该药主要是借助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 进而干扰DNA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抑制胚胎滋养层细胞增殖, 达到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的目的[4,5]。而子宫动脉栓塞术则主要是通过对子宫双侧动脉血流的阻断 (先栓塞供血动脉末梢, 逐步闭锁整个动脉管腔) , 使得患者子宫孕期血管的生成减少, 造成滋养层细胞死亡, 进一步使胚胎坏死脱落, 从而达到有效中止子宫瘢痕妊娠的目的[6]。

该院对于该类患者, 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灌注的方法, 来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对患者3个月的随访观察, 观察组中患者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15.2±5.1) d、 (26.2±8.5) d, 都明显短于对照组, 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血清p-HG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和Chou MM、史海宏等[7,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也说明, 对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 运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无论是患者子宫内包块消失的时间, 还是p-HGG恢复正常的时间, 都比只单单运用刮宫术治疗方式要显著缩短。在治愈率方面, 经过治疗以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6%) , 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也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和杨志新等研究结果[9]也基本相符 (该研究治愈率为98.7%) , 说明,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有着较高的治愈率。

总之, 利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来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疗效明显, 非常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焕萍.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18 (6) :271.

[2]潘峰, 熊斌, 梁惠民, 等.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13 (21) :198.

[3]瞿华.剖宫产瘢痕妊娠介入治疗29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 26 (3) :305.

[4]周慷, 李晓光, 金征宇, 等.清宫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9 (3) :466.

[5]熊宙芳, 周承凯, 王泽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9 (25) :162.

[6]陈雅颂, 徐建英.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疤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3, 24 (10) :150.

[7]Chou MM, Hwang JI, Tseng JJ, et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uterine neovascularization with 3-dimensional color power Doppler imaging and successful treatmentwith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J].Am JObstet Gyneco, 1, 2014, 11 (2) :690-691.

[8]史海宏.彩超多普勒用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3) :185.

子宫体妊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6例中,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为28.5岁;孕周32~40周+3,其中32周(双胎)2例,34周(羊水过多,胎儿畸形)1例,35~38周3例,39~40周19例,40周以上1例;18例定时产前检查,8例未定时产前检查。

1.2 前次手术情况

在26例中,前次均行剖宫产术,其中古典式剖宫产术3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3例,距前次剖宫产时间最长16年,最短15个月,平均为3.5年。

2 结果

2.1 子宫破裂情况

本文完全破裂4例,其中32孕周双胎2例,入院时均有轻重不等休克症状,表现贫血,均无心音;34孕周羊水过多胎儿发育畸形1例,患者入院时表现剧烈下腹痛、肉眼血尿;临产后2h入院1例,患者表现烦躁不安、胎心缓慢,术中可见浆膜层断裂,腹腔有出血,胎头已进入腹腔;不完全子宫破裂22例,术中可见子宫下段肌层部分缺损,而浆膜层完整,宫腔内羊水及胎发可见,部分患者有下腹坠胀,其它无明显症状。

2.2 母婴情况

在26例孕妇共剖腹取胎儿及新生儿28例(双胎2例)其中,新生儿死亡1例(临产2h后入院,胎心缓慢),死胎2例(双胎四胎儿均死亡),新生儿多发畸形自行放弃1例,余22例为正常新生儿。本文26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无1例子宫切除及孕产妇死亡,切口呈Ⅱ/甲愈合,术后6周超声复查子宫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3.1 瘢痕子宫破裂的时机

瘢痕子宫破裂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其中以37~40孕周发生率最高。由于妊娠期及分娩期宫腔内压力增高,瘢痕子宫具有潜在破裂危险[3],加之妊娠晚期假宫缩的频繁,使子宫瘢痕发生解剖及功能上的病理变化,是子宫破裂的重要因素。在孕40周后瘢痕子宫破裂率较低可能与瘢痕子宫大多在孕40周前选择性终止妊娠有关。在37孕周前有高危因素者如子宫过度膨胀、距前次剖宫产时间短于2年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严密观察。

3.2 瘢痕子宫破裂的原因

主要因为子宫壁原有手术瘢痕(如剖宫产尤其是子宫体部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发育不良、子宫肌瘤病理变化(多产、多次剖宫、感染)等均可在强烈宫缩甚至正常宫缩时发生破裂。子宫体部瘢痕常在妊娠晚期自发破裂,多为完全性破裂;子宫下段瘢痕破裂常在临产后,多为不完全性破裂。

3.3 瘢痕子宫破裂的诊断

(1) 完全性子宫破裂:指子宫肌层全层破裂,宫腔与腹腔相通。破裂时产妇多有宫缩之后剧烈下腹痛、烦躁不安及血尿等,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诊断多无困难。 (2) 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指子宫肌层全部或部分破裂;而浆膜层尚未破裂,宫腔与腹腔不相通,胎儿及其附属物仍在宫腔内。破裂时产妇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B超尤为重要[4,5]。但不可忽视病史询问、手术方式、与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及细致的体格检查均有助于子宫破裂的早期正确诊断。

3.4 瘢痕子宫终止妊娠的时机

为了避免子宫破裂选择过早终止妊娠,而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的上升,或不及时终止妊娠而造成子宫破裂,在子宫切除时甚至造成母婴生命危及的发生[6,7]。如何尽量使母婴均获得一个良好的妊娠结局,正确合理选择何时终止妊娠这个问题在妇产科医师们就显得极为重要。从许多临床资料中分析,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孕32周后超声定时检测瘢痕子宫切口厚度,厚度<3mm,孕37周后可提前住院严密观察,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良好沟通,如无产兆及无先兆子宫破裂现象,可在妊娠39周终止妊娠,临床可以放宽剖宫产指征。

3.5 瘢痕子宫破裂的处理

一旦确诊瘢痕子宫破裂,不管胎儿是否存活,均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剖腹取胎,清理腹腔内羊水、积血和胎粪。子宫的处理应根据子宫破裂的程度、部位、破裂时间长短,有无感染及产妇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如产妇有生育要求,裂口整齐,破裂时间短,无明显感染征象,可行裂口修补术,否则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如裂口延长至子宫颈,应行子宫全切术。手术前后应给予大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感染者术后还应放置引流。术后保留尿管1周以上,防止尿瘘的形成。

总之,正规的围产期的保健、瘢痕子宫破裂的早期诊断、严谨的产妇监护、及时、正确的产科处理,均有利于改善不良的妊娠结局。

摘要:子宫妊娠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 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母婴死亡。瘢痕子宫破裂常发生在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及宫角切除等手术后的再次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 其远期及近期并发症也逐渐为产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集较完整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86例, 其中完全破裂及不完全破裂26例, 并将体会简要阐述。

关键词:再次妊娠,瘢痕子宫,子宫破裂,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泽华.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0-131.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0.

[3]严淑亚.子宫破裂19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7, 9 (14) :92.

[4]李学和, 陈梅.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9) :568-569.

[5]杨祖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发子宫破裂的早期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5) :261-262.

[6]梁宏焕.瘢痕子宫284例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3) :111-112.

子宫体妊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孕妇年龄21~38 (平均25) 岁, 妊娠12~38周。38例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 其中发生于子宫下段的子宫收缩28例, 发生于子宫上段的10例。20例对照组均经剖腹产证实有子宫肌壁间肌瘤, 肌瘤大小20~80mm。

1.2 仪器与方法

西门子G5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3.5MHz。孕妇平仰卧位, 按常规检查。

2 结果

2.1 妊娠期子宫局限性收缩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子宫收缩处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等回声, 与肌壁间分界不清, 无包膜, 发于胎盘附着处的子宫收缩可见胎盘边沿呈唇样改变。内部回声光点增粗呈均匀等回声, CDFI:内部可见呈树支状或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 (RI) 0.74~1.04。

2.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20例中17例病灶周边可见低回声假包膜声, 3例未见假包膜, 但仍可见与子宫肌层有明显分界, 病灶内部多呈低回声, 部分内部可见螺旋状低回声改变, CDFI:肌瘤周边可见环彩或半环彩血流, 血流阻力指数 (RI) 0.40~0.61。动态观察1~2min, 病灶不消失。

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超声声像图特点见附表。

3 讨论

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是正常的生理表现, 是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随孕龄的延长而增加。早孕出现少, 有利于妊娠的维系, 中晚期出现频繁致分娩。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是孕妇高危因素之一, 在妊娠早期, 使宫腔变形或机械性障碍易发生流产;妊娠晚期, 肌瘤妨碍胎儿与胎盘的发育, 易发生胎位异常、难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分娩期:肌瘤嵌顿盆腔阻碍产道与影响子宫收缩, 可发生产力性难产或产后出血。肌瘤还可发生红色变性。

超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在声像图非常相似, 均可见子宫肌壁见局限性包块回声, 但两者的组织来源不同, 故其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不尽相同, 这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两者的超声鉴别诊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子宫局限性收缩系子宫肌壁局限性增厚, 无包膜。如为胎盘附着处, 胎盘边缘呈唇样改变。肌壁间肌瘤有假包膜, 呈低回声晕。 (2) 子宫局限性收缩内部回声光点增粗, 呈均匀等回声, 子宫肌壁间肌瘤多呈低回声或螺旋状回声。 (3) 子宫局限性收缩内呈树支状或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表明, 其血管供应来自于正常子宫动脉终末支, 故RI>0.7。子宫肌壁间肌瘤可见环彩或半环彩血流信号, 系因假包膜的新生血管, 故RI<0.7。 (4) 实时动态观察子宫局限性收缩增厚的子宫肌壁改变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 而子宫肌瘤不消失[1]。

此外, 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还应与胎盘静脉窦、胎盘早剥形成胎盘后出血相鉴别。前者系胎盘后厚度均匀的管状暗区, 应用多普勒可测得血流差频;后者可在胎盘与子宫间见一近圆形低或等回声团, 边缘欠整齐, 界限清晰, 通常较小, 直径1~2cm, 当急性出血时, 与胎盘回声近似, 仅可见一增厚不均质的厚胎盘[2]。

摘要:总结了38例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的超声诊断资料, 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超声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妊娠期子宫收缩处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等回声团, 无包膜, 分界不清, 内部回声光点增粗均匀, 血流阻力指数 (RI) 0.74~1.04。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者肌壁间包块大多有包膜, 分界清, 内低回声或螺旋状低回声, 血流阻力指数 (RI) 0.40~0.61, 动态观察时图像不消失。超声图像可在形态、包膜、回声、血流、动态变化方面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妊娠期子宫收缩,妊娠期子宫肌壁间肌瘤

参考文献

[1]陈常佩, 陆兆龄.妇产科彩色多谱勒诊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20-124.

上一篇:柔性空间下一篇:营改增试点方案